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培训范文

健康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培训

第1篇:健康培训范文

1、考健康管理师需要培训,健康管理师报名是不针对个人进行报名考试的,需要通过你所在地得卫健委或相关部门指定得报名培训机构进行报考。

2、不同省市地区得政策也有所不同,所以价格、考试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建议你多去咨询对比在做决定。

3、另外提示:有的机构课程是其他家得,因此在价格上会较高 你可以看下他们得哪家机构,然后再去找这个机构得本部进行报名,这样得话 价格会低很多。

4、需要跟他们确定好是否能够给你报名成功,如果不成功得话怎么办 是就近安排考试 还是退费,这些都需要提前跟他们沟通清楚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健康培训范文

1.1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小组选择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6人组成培训小组,以自荐和他荐方式确定其中1名护士为小组长。小组成员收集AD健康教育知识,制定基础知识内容、操作计划,其内容有简单的疾病知识、实用的专科护理技能和生活基础护理技能,通过整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学习图册、PPT课件、操作视频用于施教。

1.2确定培训对象培训的对象系能够长期照顾AD患者的子女、配偶或保姆,学习愿望强烈,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强、易于接受教育。同时,接受过培训的照护者能向其他照护者进行传教帮带,让每位照护者都能在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掌握护理技能。

1.3培训

1.3.1实施3R知识教育技能培训3R训练通过回忆往事、推理训练、现实定向和重新激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延缓大脑退化的进程。其护理知识技能一般适用于轻、中度AD患者,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使患者勤用脑、多动手,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照料者的负担。3R训练内容一:训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内容,先叙述后模仿;3R训练内容二:自我认识、逻辑思维、阅读训练,让患者积极回忆往事;3R训练内容三:进行环境记忆的训练,经常提问患者现在所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并陪同走路。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学习图册先让照护者自学,文盲照护者由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学习资料进行方言讲解,并在照料患者过程中按图册进行初步讲解学习。当照护者有了初步认识后,每周1次集中在小课堂通过PPT课件、视频资料进行进一步讲解,30~40min/次。

1.3.2实施基础护理技能培训重度AD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伴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下降、排泄分泌物等刺激、营养不良,以及刷牙、洗簌、大小便等基本功能丧失,极易出现口腔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压疮。因此,进行预防压疮护理、坠积性肺炎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泌尿系感染等护理知识的培训,教会照护者学会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皮肤保护法等常用的护理方法,及时清洁皮肤、口腔及会,以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压疮发生。在医院的技能培训中心先组织观看翻身、叩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操作视频,视频结束后护士重点对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及皮肤护理操作进行再次操作演示,最后请照护者参与操作体验,每周集中培训1次,30~60min/次。培训后照护者和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护士对其错误护理手法及时纠正指导,反复训练直至照护者正确掌握。

1.3.3安全防护知识培训防止患者走失、摔倒、误服、误吸、自杀。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极易摔倒,AD患者因记忆力及定向力障碍,在外出时容易迷路走失,外出时最好有专人陪护;对有可能走失的患者,可在其衣内放入有患者的姓名、地址、联系人电话号码等卡片,以便走失后及时发现取得联系;喂食的时候要尽量慢,喂食汤类食物时安置患者半卧位或座位,防止误吸;有毒类物品要隐藏保管,药类物品分次包好,看患者吃下防止误食;防止患者自杀,AD患者自杀原因有两类,一是病态表现,出现抑郁、幻觉、幻想、发生自伤行为,二是丧失自理能力,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对于这类患者,照护者要了解患者心态,加强照护管理,防止独居和独立行动以防不测。该内容通过PPT课程讲解,与3R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一同进行。

1.3.4道德知识培训AD患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病程长、疗效差使照护者难免出现厌恶心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患者不离不弃,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安慰。该内容通过PPT课程讲解,与3R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一同进行。

1.3.5电话随访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开始每周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每次通话10~15min,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和照护者照护技能实施情况及依从性,解答疑问并继续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如饮食指导、患者便秘等问题。

1.4评价方法

1.4.1相关知识和照护技能的考核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对照护者培训后的知识和照护技能进行考核,检查其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时间选择在出院前3d,如考核效果差的照护者进行再培训,同时在出院当天再进行考核,其中对文盲照护者用方言进行讲解,由护士提问填写答案。相关知识理论考核内容主要为疾病基本知识、安全理念和注意事项,考核以客观选择题方式实行,成绩70分为合格。基础护理技能考核内容为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及皮肤护理操作,成绩60分为合格。两项考核平均成绩75分为良好,85分为优秀。

1.4.2患者生活能力及压疮情况健康教育小组人员对每例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1年后各个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5]进行测评,应用Barthel量表评分[6]并记录,根据得分结果分为轻度依赖61~99分、中度依赖41~60分、重度依赖≤40分,同时对并发症(压疮)进行检测并记录。

1.5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照护者相关知识和照护技能考核情况本组60名照护者出院前一次性通过考核成绩良好有42人,18名不合格照护者予重新培训最终合格。

2.2不同时间段患者生活能力及发生压疮情况见表1。入院时4例压疮患者出院时均治愈;通过在院实施照护者健康教育培训,患者出院后1年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结果,因脑溢血死亡1例,发生难免性压疮1例。

3讨论

第3篇:健康培训范文

作为贯彻五届三次全省理事会精神以及深化生育关怀行动的具体举措,省计生协今年在全省新建立了11个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点。为了加强项目管理,指导各项目点制定工作计划,培训师资队伍,提高项目工作水平,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培训班。培训班后,各项目点将按计划启动项目活动。下面,我就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参与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是深化生育关怀行动的重要举措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特别是人格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青少年发展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包括计生协在内的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方面也越来越坦诚开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面对社会的持续开放和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新形势,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面对着更多的困惑和干扰,这些困惑和干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势必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社会和谐发展。同样,由于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和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使得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也面临着挑战,我们既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使青少年群体能够秉承自尊自爱的包容心态,不再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感到神秘,以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相关问题,同时,在观念和方法方面又要尊重传统,尊重社会,以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同,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

一个基本的实事是,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而婚育年龄相对延迟,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一个所谓的“性待业期”,而这个期间又是青少年的性活跃期。同样,青少年群体从思想观念、社会角色到需求方面的差异性都十分明显。落落大方谈论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大中城市青少年与相对封闭保守的农村青少年并存;在校学生与社会青年和流动未婚青年并存;既有基本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需求,也有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需求。特别是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权利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青少年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不强,而成年人缺乏与青少年交流的手段与方法,性别歧视依然存在,青少年的基本生殖健康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凡此种种,为包括计生协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及机构提出了更高期望,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正视青少年的需求,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教育。青少年发展事业演进到今天,早已不单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情,也远远超出了家庭能够承受的能力。计生协有责任为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促进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作为计生协的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在借鉴国际合作项目理念、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带动,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工作模式,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持续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各地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联合相关部门,认真组织,积极倡导,开展了大量活动,通过引导目标人群树立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及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在促进青少年性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了促进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的目的。

作为“生育计划”的一个重要补充,中国计生协提出了“生育关怀”的理念,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思路一脉相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到今天必须树立的一个基本思想。生育关怀的内涵十分丰富,关怀的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所有弱势人群。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生育关怀行动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相一致。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育龄人群,是未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特别是我们将庞大的流动人口未婚青年作为项目活动的重要目标人群,对于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从此意义上讲,做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是把计生工作提前到婚前期。作为计划生育领域的重要群众团体,计生协必须关注并倾心参与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也只有扎扎实实参与和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才能使生育关怀行动更加具体而丰富。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实施协会工作,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把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作为计生协的重要品牌之一,作为“生育关怀”的一项具体行动,有利于改进计生协的工作方法,促进协会自身建设和发展,也能切实提高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计生协要发展壮大,更好地融入社会,就必须关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预防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可以搭建起政府、社会和目标人群共同参与的平台,达到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服务青少年的目的;可以充分发挥计生协人才、队伍、网络的优势,拉近与社会的距离,更有效地贴近青少年,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也能够有效地切入社会主流中,不断扩大协会的活动空间,以利于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通过实施项目,也可以促进基层人口计生宣传和服务工作方法的改进。

二、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推动项目有效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项目实施几年来,比较好地贯彻了项目管理的要求,在工作计划制订、资源动员和整合、社会宣传倡导、亲青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自身能力确定目标人群,坚持参与式和同伴教育方法,强调生活技能培训的工作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项目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使一大批青少年从项目中受益。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也提高了各级协会宣传倡导、动员协调、组织管理、信息应用、监督评估、项目推广的能力。今后,各项目点要借助生育关怀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活动。

1、规范管理,注重效果。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计生协工作,是我们长期坚持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工作效果的可见性,能够突出计生协工作的特点。这次培训包含有项目管理的内容,将指导项目点制订工作计划。希望各项目点重视项目计划的制订,认真把握好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评估,把青少年受益程度和受益面作为评价项目活动效果的基本指标,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效益。

2、培训师资骨干队伍。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续培训一支精干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一大批掌握项目理念和基本方法、能够胜任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主持人队伍。各地要把培训师资队伍作为项目工作的核心任务,面向单位、企业,层层培训项目骨干,通过他们面向青少年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和相关教育活动。我们的项目师资大多数是志愿者,各级计生协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稳定队伍,提高他们投身项目活动的积极性。

3、积极协调,整合资源。项目工作的实施、目标人群的组织、资源保障、技术支持,有赖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如教育、计生、卫生、财政、工青妇等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各项目点在开展项目活动时,要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调动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对于校内青少年,要与教育部门联手,把青春健康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对于社区和企业,要做好沟通工作,争取社区和企业的支持,利用好外部资源,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成为关怀未婚流动青年的重要活动载体。

第4篇:健康培训范文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C

证培训,听

了几位主讲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收益颇多。

一、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所有人群的。

心理健康课并不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开设的,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

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一些理念和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我觉得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和内化的。首先当学生有困惑,向我们述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而且要真诚地、耐着性子倾听,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给他们一个发泄的机会。同时当我们听到一些与我们道德观念或者常规相背离的一些观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屏弃自己的观念,站在当事人一边进行换位思考,及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急于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给学生。这样我们所给的并不是学生

想要,学生原本想敞开的心扉又给关上了。

二、孩子在一个集体中必须有安全感、爱与归属的感觉。

一个孩子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必须有安全感,才是他感到幸福的

前提。爱与归属同样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爱以及在一个班

级中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即他能够感到在这个班级中有自己的位子并对班级有所

贡献,那么他才真正有了归属感。我们要努力做到“班集体就是他的家”。

如果我们没有在孩子的关键期做到我们该做的事情,那么再进行补偿就会

事倍功半,因为我们已经“错过农时”了。问题孩子的出现的背后必然有一个

或两个问题家长,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家长的影响力比家长远远要大得多。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真了解学生的内心,与学生拉近距离也同样需要各种技巧:

1、同感

(要有所感,要用语言让学生明白,引发学生对其感受进一步思考)

2、真诚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言行沟通协调技术)语言的声调效果十分明显,教师应该

巧妙的运用自己的声调,真诚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更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他将心理辅导课分为五个阶

段:一是暖身阶段;二是深入主题;三是活动体验;四是分享感受;五是总结。通过对实际课例精心点评,让我认识到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

不管是心理健康还是有心理缺陷的人通过上课都会感到自身认识的提高。

最后两天的培训更是让我感受颇深,周红五博士的精彩讲课博得了大家的

阵阵掌声,这掌声充满着敬佩,充满着深深的同感,充满着话语的幽默等等,

在笑声中培训一点也不累,更令人敬佩的是周博士连续几个小时站着还能充满

着激情,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名言:

1、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学生提问得最多的。

2、青少年的话都是真话并不是一定都是真实的话。

3、在同一个团体中,同样的行为并不一定代表同样的意思。

4、人的个性并没好坏之分,有助于有阻于你的个性发展。

5、一个人对自己的完善是生带来死带去的。

6、青少年学生没有早恋只有初恋。

7、学校所有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等都必须建立在广博坚实的科学

基础之上。

8、扼住生命的咽喉就是扼住生命的每分每秒。

9、做优秀的老师的第一要素:眼睛永远看着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10、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惧,但是只要我们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所有的喜怒哀惧都要为了我们所要面对的学生。

第5篇:健康培训范文

近年来,我国对儿童的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五分之三害受害者都是儿童。根据针对130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我国,22.1%的女生在18岁之前遭受过害,而迫于施虐者的威胁或羞辱,以及家长或女童本身的隐瞒,此数据远比实际数据低得多。要让孩子懂得防范害,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害,孩子才会在遭遇害的时候准确判断。

一、什么是害

1、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

“儿童犯”是指儿童卷入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侵犯者因其年龄或身心发育程度相对处于强势地位,他既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既可以是承担照顾责任、被儿童信任的熟人,也可以是以暴力相胁的陌生人。

2、怎样辨别害行为:

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让孩子摸他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让孩子看他的或隐私部位。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嘴巴)接触孩子的隐私部位;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

3、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好的

生活中我们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我们会和家人抱一抱、亲一亲面颊、靠一靠身体、牵一牵手等。这样的身体接触是温暖的、舒服的、安全的、公开的,让我们感受到爱与被爱,是好的接触。

4、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不好的

如果成人与我们身体接触的时候,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并告知不能和别人说,这就是不好的接触。要告诉孩子,当遭遇不好的接触时,要敢于说“不”,要求对方立即停止,想办法离开这个成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

5、 什么样的人会对孩子害

对孩子进行害的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的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孩子对这样的一些人没有防范意识,从来就不会想到他们所爱的人和被他们尊重的人会对自己进行害。

调查发现,85%的害事件是熟人所为。侵犯者利用其权势侵犯和剥夺了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和意志。

二、如何预防害

1、告诉孩子要保护自己身体的隐私

不论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有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人体有的部位可以暴露出来,比如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和手等等。但是有的部位是不能随便暴露的。

2、问问孩子:你知道吗?

我们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不能随便暴露,不可以让别人碰的?

3、教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

为什么我们的这些部位不能碰?因为这些部位是性器官,是人类延续后代的圣地。性器官是隐私的,古代人就知道用树叶遮盖住、包裹住自己的隐私部位,这是古代人类文明的表现。

4、保护好性器官的隐密,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未成年女童的生殖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伤害,会造成终生不育,失去做妈妈的能力,甚至造成死亡。造成少女怀孕以及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

他人应该尊重你的隐私。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隐私,还要学会尊重他人身体的隐私。进入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房间要敲门,经他们同意后才能进入。

三、教给孩子怎样预防害

1、放学回家要结伴而行

2、不要一个人走夜路

3、不要和陌生人到不熟悉的地方玩

4、小心“熟人作案”

5、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6、警惕校园内的害

教孩子学会拒绝及练习跑开

教孩子当他人的碰触令你不舒服或不安时,可立即要求对方停止,不须听从大人的要求。家长可教孩子练习说“不要”,并实际练习“跑开”及“大声呼救”的动作。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演练,万一无法跑开该如何拖延或寻找脱身的理由,如:家人要过来找我、已和别人约定要去某处等等。

与孩子练习相关求助方式

加害人可能是熟人或是陌生人,所以平时应协助孩子建立可信任的人际网络,并与孩子讨论就近可以求助的对象。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可以跑到人多的地方,如附近的商店,或向警察、向路人求助。练习在危机情况下如何拨打110求助电话。

四、如果孩子被害,告诉他们要做3件事

1、立即告诉爸爸妈妈

第6篇:健康培训范文

一、聊天对比中感恩,回忆反思中感受幸福

下午上完课后,急匆匆来到西安宾馆报到,在门口遇见了教联体兄弟学校的两位老师,交谈后得知他们没有报上名,没有参会资格。后来他们二人同行,对会务组负责老师说好话、表态度,最终获得了参加培训的机会,但是食宿需自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位老师仍然坚持学习培训,他们的境遇与执着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上周五晚上七点多,我从学校出发回家,到小区门口才看到宋主任三四个语音电话,因为骑车没有听到,刚准备回复的时候,宋主任又来电话了,说“王老师,我给你发的文件赶快报名,把回执发给我。”我说到家里就填,这时候宋主任又补充说“如果你暂时不行,就赶快让家里人帮忙报一下”,当时,家里人也在外面,还在想没这么着急吧,回到家里,赶快拿出电脑填好信息发过去。宋主任那边又回复道:“邮件也发了吧,信息都填上……”。今天通过对比才知道,这次机会的难能可贵,更感受到能够遇到这样“雷厉风行”的领导并得到领导的强力支持是一件多么幸运幸福的事情,此刻,对明天的培训充满期待,充满能量!

二、团辅练习中增技,倾听叙述中赋能

上午,郝雁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实用性超强的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从理论到应用技术再到实操练习,理论知识科学严密,团辅活动目标明确、效果显著,是一场干货满满的培训!同时,休息时,郝老师耐心地为同行的老师们解决教学疑惑的态度让我感动。如何有效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通过本次团辅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分享是随意的自愿的,沟通中没有批判、没有对错,有得只是情绪情感的宣泄和能量的流动。其次,在在团体辅导中,难免会有预期之外的事情产生,有时会让我们尴尬不知所措,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不埋怨不评价。作为心理老师,学科赋予我们宽厚温和的性格,我们应该让这份“难能可贵”时刻保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团辅流于形式,要发挥实质性作用,这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总结团辅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始终记得活动只是一种载体,分享与疗愈才是目的。

下午,杨泳老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穿插讲解,他的语言“诙谐幽默”课程在一种轻松聊天式的氛围中展开,是一堂非常“接地气”的好课。其中,杨老师对于青春期人际交往的案例分析与辅导,赢得了现场学员的热烈掌声。对于“类似”问题,他另辟奇径,摈弃了传统的“问题主体”咨询和理论咨询,从被影响主体方着手,通过对主体的引导和干预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杨老师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作为专职心理老师,我应该向校领导主动争取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而不是等待或者被动地接受现实。还应该,准确解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最后,把握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把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到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上,双管齐下,实现心育一致性。

三、体验学习中巩固,案例督导中提升

上午,刘皎老师带领参训学员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对学生心理咨询技能进行了学习巩固。培训内容从建立咨询关系、制定咨询方案、实施咨询方案、常用的几种咨询小技术四个部分为主线展开,每一部分都穿插了体验活动和案例督导。现场老师互动的积极性很高,我也作为一名志愿者与体验者,突破自我,在200多人面前参与了“距离”互动游戏,切身体会到了“心理距离”和“人际界限”的抽象概念,再通过刘老师的指导,我发现一个行为背后可以挖掘出的东西很多,不单单是我们看到的表层含义。除此之外,刘老师“民主”的教学态度和平和宽厚的特质让我非常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在培训前和结束前,都是先了解大家的需求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总结,真正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节“落地”的培训。通过本次体验式学习,我对咨询有了新的的领悟,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首先,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是道法老师,我更是一名专职心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特别”表现时,我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应对?我认为还是以认课老师的身份去处理,严慈相济,恩威并施,同时多去思考探究一下明星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其次,尽快让自己去适应且熟悉不同的身份转换,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在开始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的那一刻,就要赋予自己咨询师的责任和原则,同时这种身份认同也要传递给学生。最后,因为咨询经验不丰富,技术不娴熟畏惧到不敢接待学生或拒绝学生,这种想法要尽快放下,要相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真诚,能够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就像温尼克说过的,与来访者咨询的过程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助人的同时我们也在成长。

第7篇:健康培训范文

在一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张校长的专题讲座。他的讲座条理清晰,事例丰富,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让我获益颇多。这次讲座,张校长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成因、问题破解、专业发展及教育问题哲学思考等方面展开。他认为,专业化发展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并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拜师学艺,跟对人,走对路,求突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大师的指导。众所周知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的教师成长很快,优势在于,教师多、氛围好,师徒结对形成合力,发挥了团队的研修长处。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缺失这样的优势,不过也可以借助网络、书籍来弥补。讲座中,张校长提到为什么别人能写书呢?那是因为他日积月累的结果,他们都是教育的用心人,这类教师除独具慧眼外,还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地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积少成多,一本本内容充实、可读性强的书自然就付梓印行。

职业认同,找准精神标杆。张校长为了本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每年给教师推荐两本教育图书,并每年邀请两位专家来校讲课,以此拉近教师与专家的距离,从而让教师增强了职业认同感,找准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坚守课堂,精益求精。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不管你是中层干部还是校长,你首先是个教师,当教师就不要离开课堂,否则就不接地气了。作为教师,要坚持每天阅读,张校长说他这次讲座为什么能口若悬河,信手拈来,就是因为他每年阅读大量的书籍。阅读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深厚的阅读积累,下笔写作时才不会文思枯竭。

形成特色,自立门户。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的特色,然后总结推广。作为教师应乐于当班主任,因为当班主任就有了研究对象,就能在他们身上创新出自己的研究方法。教育教学要不断创新,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量的积累,会形成质的飞跃,没有厚积,岂有创新可言?

曾有不少教师听了振聋发聩的讲座,都会跃跃欲试,都想回到自己的岗位,把学到的教育理念、教学技巧嫁接于自己的课堂。好多教师,只是开始的那三分钟热度,时间稍长就没了那份热情。

第8篇:健康培训范文

**月**日——**日,我和小潘医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精神疾病平衡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培训班二期。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本期培训班是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办,北大六院协办。特邀外方讲员波士顿大学harding教授和哈佛大学good教授,共有学员44人,来自全国各地精神卫生研究所及专科医院。

针对686项目举办的这个培训班已是第二期,所讲授的内容有: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有关迷信进行挑战;精神疾病最新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与精神病人权利相关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患者与家属专家——意大利特伦多模式感悟;态度、知识和技能:结合临床专业技能和康复技术;康复:帮助重获生活有效途径;在复原过程中重新评估患者状况;个体服务计划方案设计等等。以上课程内容新颖,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强,专家和导师们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幽默使授课生动有趣,而且中英对译让我能专心一致富有学习动力,令我感受甚深。

我感到最新颖的一堂课程是:患者与家属专家(userandfamilyexpert,ufe)——意大利特伦多模式感悟。这个课程由北大六院的姚贵忠教授讲授,内容讲的是:意大利特伦多市因1978年精神病院被全部关闭,只在综合医院开放少量精神科病床,精神科工作人员难以接受。最终成立了精神卫生中心,10个日间照料机构,15个住宿机构。这些机构是由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组成各个治疗小组,重要的是还有“ufe”。“ufe”的意译是“患者和家属专家”。称之为专家毫不为过,因为他们是曾经的精神病患者或家属,他们有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是一般工作人员不可替代的。“ufe”的身影几乎遍及每个精神卫生服务部门。他们开始值夜班、当前台接待、接电话,在日间活动中心、住院部、患者公寓为其他患者服务,与家属联系、帮助患者就业等。“ufe”成为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伙伴。所以管理“ufe”的管理者说“与管理工作人员相比,管理ufe时的问题要少得多”。

第9篇:健康培训范文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2-0144-04

心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历史,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采用包括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评估等工作方式,可以针对个人、家庭、团体或组织进行工作。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为大众服务,在西方国家已发展成正规的职业化体系,又称为职业心理学(professional psychology)。从事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等职业心理学家,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本文以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为主,介绍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和管理状况,为我国心理服务的培训和管理提供借鉴。本文将具体从这两个国家对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要求、对教育和培训的管理、对实践的管理三方面来阐述北美的培训和管理体系。

1培训要求

在美国,博士水平教育是临床心理学独立从业的基本标准,在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心理学家都可以独立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在北美洲,只有美国的政策坚持把博士学位作为心理学实践的独立开业的准入标准,虽然他们也有硕士水平的开业者,但其实践范围有所限制。职业心理学家的培训包括教育、专业实践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几个方面。教育方面指正规的学历教育,即博士或硕士水平的培训;在专业实践上的培训主要包括实践课程(practicum)、实习(internship)和博士后培训。

1.1教育培训

关于临床心理学的教育培训方面,本文主要介绍博士水平的培训要求。

在美国,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有两种:(1) “Boulder模式”,即科学家-实践者模式,(scientist-practitioner model),训练的目标是获得哲学博士学位(PhD);(2) 以临床实践为主的“Vail模式”即实践者模式(practioner model),此模式的培养目标是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PsyD)。

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在美国科罗拉多的Boulder城召开的会议中确定了临床心理学家培养的标准:临床心理学家要具备博士学位,既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娴熟的临床技能。也就是,这些人首先是科学家,然后才是临床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必须具有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接受一年临床实习的训练以获得临床实践必备的工作技能,应具有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和研究的能力。这种科学和临床技能相结合的训练计划被称为Boulder培养模式,即科学家-实践者模式,这是美国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主要模式。美国心理学会为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订出详细的条文规定,只有按条文规定制订的培训方案才能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认可。博士水平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主要在以下领域:行为的生物基础,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行为的社会基础,行为的个体差异,还包括统计学、研究设计、心理测量、伦理和职业标准,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心理诊断和评估,各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1,2]。龚耀先曾对按Boulder模式设置的课程有过详细介绍[3]。

实际上,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或者偏重临床实践,或者偏重研究,很少有人两者兼顾,更多临床心理学的申请者对从事临床工作更感兴趣。心理学家们开始考虑采用医生的培训思路来把心理学家培养成为以实践为主的专业人员。1973年,美国心理学会在科罗拉多的Vail城召开的临床教育与培训会议上,确立了临床心理学新的培训体制,对以心理学实践作为职业定向的学生授予心理学博士(PsyD)学位。这种培养模式,降低了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要求,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培养学院式的研究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类似医学博士(MD)等以实践为主但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培训。

这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取向方面有所不同,在大学等学术机构,PhD学位的临床心理学家竞争力更强,在实践中二者则无明显差异。咨询心理学只采用科学家-实践者这一种培训模式(PhD)。美国和加拿大的培训模式有所不同。加拿大有些地区采用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另有些地区只要具有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者就可独立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4,5]。

心理学或相当于心理学的专业本科毕业生,或其他专业但选修了必要的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参加临床心理学的博士或硕士培训项目的学习。在美国,有些大学或心理学研究院所只有PhD培养计划,或PsyD培养计划,有些PhD和PsyD培养计划并存,可能挂靠在不同的系所。1998年APA对全美临床心理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在2302名毕业生中,952人(41%)被授予PsyD学位[5,6]。

1.2专业实践培训

在正规的职业化过程中,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除了理论知识和科研训练外,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其专业实践培训包括实践活动(practicum)、实习(internship)和博士之后的培训。

实践活动 实践经验是发展基本的实践能力所必需的。在博士培训期间,学生大约需要完成600-1000小时的实践课程,学生通常是在培训门诊、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心理服务机构,包括精神病医院、社区心理健康中心等完成这一要求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尝试把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增进基本的临床技能,如心理访谈,心理评估等。除了直接与来访者接触,其中一部分实践活动包括观察、书写报告、案例讨论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投入真实的实践场所,处理不同人群和不同种类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经验来自直接的一对一的督导[5]。下面会具体谈到督导在培训中的作用。

实习 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培养要求有一年时间从事全职临床工作,即实习一年。博士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必须的实践活动,准备好博士论文的题目和研究计划后可以申请进行实习[5]。实习为学生整合心理学理论和专业技能提供了机会,为将来进入专业的临床实践工作做准备。常常是在实习的这一年,因为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和督导等培训活动的综合,学生的临床技能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博士之后的培训 为了达到获取州立执照的要求(在美国,独立进行临床工作需要在所在的州参加考试,以获得该州的执业执照),获得博士学位后还需有一年的受督导的临床经验才能申请执照。大多数新近毕业的临床心理学博士会寻求博士毕业后进行临床实践和接受督导的临床经验,即他们在进行临床工作时必须有一定的督导,或者有些会寻求正式的博士后培训。博士后培训包括一般技能的高级培训和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指的是在某一临床专业领域进行集中培训,比如,临床神经心理学专科,或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培训[5]。正规的博士后培训近年来刚开始进入职业心理学的培训主流。

督导 职业心理学培训的一个特色是引入督导机制。从实践活动开始到实习,到博士毕业后的培训,在获得执照之前的临床工作都是在督导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督导通过观察、录音、录像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帮助受训者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督导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团体督导。督导过程也是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反馈过程,督导可以帮助被督导者提高在心理治疗中认识自己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极限、盲点、个人特征以及语言行为等的特殊习惯可能对干预过程产生的消极影响[7]。督导也帮助受督导者学习专业伦理规范。但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临床心理学家在督导领域的工作都没有接受培训和监督[8]。因此,在国外对于督导评估工作该如何改善提高以及督导胜任能力的研究目前开始受到重视。

1.3继续教育培训

临床心理学家的执照更新要求参加继续职业教育(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PE)。美国大多数州有强制CPE的要求,即通常要求每年要参加20小时或更多的CPE学分,具体小时数每州有所不同。而这些培训和教育是由执照委员会认可的,他们会颁布继续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并进行认可[5]。CPE的形式包括讲座、会议、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在继续教育方面如果没有达到CPE要求,执照就不允许更新。关于执照问题参看下文对实践的管理部分的介绍。

与继续教育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在美国,在职人员如果想进入职业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必须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培训,比如硕士或博士教育(全职或半职),或者参加某心理治疗学派的培训研究所进行系统培训(非短期培训,通常要连续几年的培训,全职或半职)从而获得他们的资格认证,再从事与之相关的心理服务。另外,还有一类心理服务人员,学历要求不高,做更一般的心理服务工作(比如心理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等),接受的是最基本的培训。在美国,心理服务是分层次、分级别的,行业协会和管理的部门也不同。关于硕士水平的培训和某种流派治疗师的培训,可能需要另文介绍,本文将不进行详细说明。

2 对教育和培训的管理

对职业心理学的管理,其中之一是建立教育和培训标准。这部分的管理通常是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的。认证是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认证机制来评估专业胜任能力是职业心理学教育和培训管理的重要部分。教育和培训管理包括行业内管理和政府管理两方面。行业内管理负责制定教育标准,对培养计划进行认证,制定实践和伦理规范标准,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参考。行业管理和政府管理是互相参照、互相兼容的。

对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主要有这些机构:全国性的专业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APA),加拿大心理学会(CPA);政府管理机构,如美国和加拿大州省心理学联合委员会(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ASPPB);非官方的独立的评鉴机构:如美国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的国家注册部(National Register of Health Service Provider in Psychology),以下简称为国家注册部(NR);实习和博士后培养计划的评鉴也受美国和加拿大心理学博士后和实习中心联合会(Association of Psychology Postdoctoral and Internship Centers,APPIC)的管理。关于学历教育的权威性认证主要是APA/CPA的认证,加上ASPPB/NR的认证,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一些州省还有本州省心理学委员会认证的教育培养计划[5]。

下面主要介绍美国心理学会(APA)对临床心理学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来说明认证过程。APA对临床心理学培养计划的认证是为了对培训进行质量监控,以保障对大众的服务质量。博士培训计划的认证是志愿的,已认证的培训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也可以志愿地取消认证,认证需要定期地再评审。APA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进行认证是非政府的质量评估和保障过程。

APA对于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是通过APA的认证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COA)来进行的,COA遵循美国教育部关于认证的管理条例。对于博士培养点,不仅要达到APA认证标准,为了让申请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培养计划的成效,COA现在开始要求在学校招生广告的网站上提供毕业生的培训结果情况,比如,实习情况、毕业生的情况,如工作场所和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9],这些在以前是认证中的保密信息。

被APA认证的职业心理学博士培养计划(PhD和PsyD)见APA认证的博士点列表()。CPA认证的培养计划见:cpa.ca/accreditation/。APA认证的实习点和博士后培养点列表见:。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培养计划的认证评审过程。初次申请参加认证的培养计划,需要向APA的认证委员会COA递交自我评估报告,自评报告通常需要包括培养目标、培训课程、课程计划(如4年课程安排时间表)、教授及培训人员背景、实践活动及实习安排、督导的安排、对学生的评估和考核方式等。COA审阅后,如果符合认证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就会要求对该培养点进行实地考察(site visit),如果符合标准,就给予认证。以后每年要递交一份年度自评报告,COA每年审核一次,如果有疑问,可能会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另外,COA对已认证的培养点,每隔3-7年会安排一次定期的实地考察(根据该培养计划的发展阶段,决定实地考察的间隔期),以监控培养点的质量[10,11]。APA认证的培养计划包括博士培养计划(doctoral program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博士实习培养计划(doctoral internship program)、博士后培养计划(postdoctoral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三种。

APA认证指导原则和程序会不断进行修订。对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强调对培养目标和培训结果的评估,关注职业胜任能力(competence)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课程设置,强调基础理论训练和专业实践训练的结合。美国教育部承认APA的COA的认证体系,APA也会修订其认证要求,以顺应美国教育部对认证机构的认可的管理条例。

APA/CPA和ASPPB/NR的认证是互相兼容的。APA的心理学博士培养计划指南(The Guidelines for Defining a Doctoral Program in Psychology)被NR和ASPPB采纳作为评估教育培养计划的标准。1980年NR制定了实习培养计划的标准,APPIC、APA也采纳参考了这些标准,对实习机构进行认证。

NR是非官方的组织,是独立机构,是职业心理学培养计划认定机构。ASPPB是政府管理组织,从1986年起,ASPPB和NR联合进行教育培养计划的认证。NR使用指定标准(designation criteria)(更定量化的标准)来认定培养计划。美国各州的立法把这些标准(完成NR指定的培养计划或APA认证的培养计划)也逐渐包括进去。NR的标准更宽泛一些,这样执照管理机构可以据此为依据评估那些APA没有进行认证的培养计划[5]。

博士实习计划的认证包括APA或CPA的认证、ASPPB/NR的认证,以及APPIC的认证。APPIC是独立的非官方的关于博士实习和博士后培养计划的评鉴机构。博士实习点包括APA或CPA认证的博士实习机构,APPIC列出的实习点(包括APA或CPA认证的实习点,以及符合APPIC实习标准的培训点)。APPIC对于统筹安排美国和加拿大的博士实习生有很大帮助。绝大多数的实习生是通过APPIC来申请实习的。另外,还有美国国家注册处NR认可的实习机构,目前APA、APPIC把NR认可的实习培训计划的标准也融入他们的标准中[5]。

3对实践的管理

对职业心理学的实践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通过执照法来实行。执照法:定义职业的实践内容和范畴,为该职业审定教育、培训和考核标准,最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大众,帮助大众确认有资格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心理学执照法的要求是达到健康服务专业要求,完成认可的培养计划的教育,并获得执照。根据执照法的规定,给大众提供心理服务的实践者必须有执照。美国有些州有例外情况,在政府机构供职,比如,在州或联邦的研究所或机构、在大学、在研究实验室等,可以不需要执照。执照是独立开业,比如开私人门诊,所必须的。获得执照只是向大众保障该专业人员符合最低从业标准,或者说执照是为了设定最低的准入门槛。

执照是一项法定制度,在美国由各州政府主管。执照心理学家的资格认证由美国和加拿大州省心理学联合委员会ASPPB总体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州心理学委员会(Psychology Board)的执照委员会(Licensing Board)负责实施。心理学委员会是州政府的职业管理机构。

职业心理学家取得执照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实践经验和考试三方面。关于教育要求是从认可的教育培养计划(通常是ASPPB/NR或APA认可)中获得博士学位(如PhD,PsyD等)。有些州有不同水平的执照,低水平的要求可以是硕士学位,但对他们的实践有更多限制,不能独立开业。比如,心理学家助理(Psychological Associate)的执照,可以进行有督导的实践。对于实践经验,通常要求有两年的受督导的实践经验。这一般包括博士生期间的一年的临床实习,以及获得博士学位后进行一年的临床实践。在达到教育和实践经验的基本要求后,获取执照还要参加考试。一般采用ASPPB提供的考试,即心理学专业实践考试(Examination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Psychology, EPPP)。该考试的范围涵盖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与博士培养课程的要求基本一致,内容全面(参见:ASPPB网页, 省略)。在美国有些州,还要参加面试,以考察申请者的临床实践技能。同时执照的申请者还应该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及伦理学规范,这些法律知识及其应用要通过笔试或口试来评估[6]。执照申请的具体要求可参见ASPPB的相关手册[12]。

执照审批标准在美国由各州自己确定,但都受到APA的关于州立法(state legislation)的指导原则的很大影响。1992年ASPPB采用了自定的立法标准。现在,完成APA认证的博士培养计划,或ASPPB-NR认定的博士培养计划,都能满足大多数州执照法对教育的要求标准。加拿大不像美国那么统一地采用那些标准,在加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已注册心理学家以硕士水平进入心理学的实践工作[5]。

执照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普通执照(generic licensing),一类是专长执照(specialty licensing)。一般是普通执照,如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专长执照是在普通执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专长领域的执照,ASPPB区分了11项专长执照,如: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临床健康心理学等。在美国的一个州获得执照后,通过一些审批程序,可以在另一州开业或相对简单地获得另一州的执照,执照根据州与州之间的协议和有关要求,有可移动性[5]。

关于专业实践的资格认证除了州政府的执照认证外,还有一些独立认证组织的资格认证。比如,美国的国家注册部(NR),1973年成立的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Health Service Provider in Psychology,HSPP)。有州一级执照的实践者可申请NR的认证,注册为HSPP。另外,于1947年成立的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ABPP)为了识别职业心理学专家的不同专长区分了11个专长领域,根据专业人员的培训背景和经验及专项考试,可获得该委员会的专家认证,成为ABPP的成员。现在ABPP认可NR的认证标准,由NR认证的心理学家被ABPP认为已自动达到申请为专家的最基本标准,可申请进行ABPP的专项评估。心理学家通常可参加的认证包括州一级认证的执照心理学家(各州),NR认证的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全国性),及ABPP认证的心理学专家(全国性的)[5]。

在获取执照之后,还需要遵循有关规定以维持执照。维持执照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遵守伦理规范和职业标准,如APA或CPA的伦理规范,以及有关的职业管理条例。如果违反职业规范,被投诉到执照委员会,会被调查追究责任,如取消执照或认证资格,受到渎职的指控,严重的触及刑法的行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13-15]。这里特别要强调伦理规范的管理,因为心理学临床实践要保护来访者的权益不受伤害。这就要求心理学临床工作者必须在伦理学范围内开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来访者的权益,发挥治疗作用。受到渎职指控的主要行为有不正当的、不妥当的治疗、不正确的评估、违反保密或个人隐私原则等[16]。维持执照的另外一方面的要求是继续教育。执照要更新,需要有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有关继续教育的具体要求参见上文继续教育培训一节。

本文从培训要求、教育和培训管理以及实践的管理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和管理状况。我国心理健康的临床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体系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正在走向正规的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培训和管理体系,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条件,逐渐完善心理学临床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和实践管理是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for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

2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doctoral programmes and internship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Ottawa: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3 龚耀先. 临床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 中国临床心理学, 1993, 1(1):2-7.

4 姚树桥, 朱熊兆. 二十一世纪临床心理学的臆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1, 9(1):69-72

5 Hall JE, Hurley G.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training, licensing, and credentialing. In:Weiner IB,Stricker G,Widiger TA.Handbook of Psychology. V. 8: 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71-496.

6 李晓虹, 杨蕴萍. 北美临床心理学家的从业资格和能力要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70-372.

7 向慧, 张亚林, 陶嵘. 国外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研究概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3): 328-330.

8 Scott KJ, Ingram KM, Vitanza SA, et al. Training in supervision: A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s. Couns Psychol, 2000, 28: 403-422.

9 Belar CD. Revealing data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lin Psychol: Sci Pract,2000,7(4): 368-369.

1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ccreditation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11 江光荣, 夏勉. 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1): 114-117.

12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 Handbook of Licensing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Psychologists in the U.S. and Canada.Montgomery: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2002.

13 Pope KS, Vasquez T: Ethic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A Practical Guide for Psychologists.2nd 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8:19-39.

14 Jones SE.Ethical issues in clinical ps-ychology.In:Weiner IB,Stricker G,Widiger TA.Handbook of Psychology. V. 8: 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97-508.

15 李晓虹, 杨蕴萍.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发展及现状.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5, 32(2):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