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会计监督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监督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监督的特点

第1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施工企业会计是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施工企业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建筑产品和安装产品,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与其他行业会计相比,施工企业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都是分级核算。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等特点,为了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效果,需要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办法,以避免集中核算造成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相脱节的现象。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分别计算每项工程。建筑是企业的这一特点要求会计必须按照每项工程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采用订单成本计算法,并使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相一致,以便于分析考核。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中,都是分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等到工程全部完工后才进行成本核算的价款结算。施工企业就要垫支大量资金,给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正确反映各项的经营成果。因此,施工企业要按照已完工程分期计算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并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收入与成本的确认披露存在不合理性。

第一,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政府部门应当及时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科学设计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适当增加部分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长远目标约束挂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2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监督、内部、思考

通过我们对会计理论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学习,发现会计监督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我们高校中。根据《会计法》规定,高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法》的规定,是高校的法定义务,是为了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高校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欺诈和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高校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这是高校内部为维护会计秩序、防止有关部门人员故意违法、预防高校内部管理失控的重要会计监督制度。恰好我们这次毕业设计是非常不错的一次机会,我想借次机会把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和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阐述一下。我在运用各种调查方法、通过网络、参考各种文献和指导老师的细心帮助下,对周边几个熟悉的高校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基本内容

(一)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

保证高校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高校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二)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高校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适应性原则。即高校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体现本校的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3.规范化原则。即高校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校的各项会计工作,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4.科学性原则。即制定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以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必须利于控制和检查,有了解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必须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三)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校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会计法》明确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这是因为,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并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涉及许多人员,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以及负责办理会计事项的记账人员等。

2.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会计法》明确规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既是高校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若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高校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质量。因此,应当明确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

3.进行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制度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进行核对,保证财产物资、货币资金以及债权、债务实存数额和账面数额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

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在高校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高校的目标是否达到。

二、高校内部会计监督的特点

高校会计监督与高校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因此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会计监督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全过程,不但反映高校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还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全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它是外部监督的基础,其它监督形式都是在会计监督之后借助会计已监督过的资料进行再监督。

高校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以利用这些指标总体监督经济活动。

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会计监督是借助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所赋予的权力,因此,这种监督具有强制性。《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人员实行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其它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如有拒绝、隐匿、谎报等情况,则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三、高校相关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一)高校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第3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失真 现状 成因 对策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一般包括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前者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后者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有关经营状况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但会误导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管理决策,还会破坏企业的形象,产生一些了负面的连锁反应,信息真实性不但能够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够为企业之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依据,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会计人员记录的数据不相符合,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些是不全面的反映实际情况,有些是错误的反映实际情况。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会计信息中虚增资产,使得实际资产与信息中记录的资产不一致,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分为两类,一个是人为原因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另外一种是非人为意愿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属于违法性的会计信息失真,后者属于非违法性的会计信息失真。人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企业或者会计工作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主观造假,给信息使用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非人为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达标造成的。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从小的方面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为本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企业做出的经济决策要依据会计信息来决定,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企业做出的经济决策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会把企业引上发展的误区,造成企业决策失败,阻碍了企业发展;从对外影响来说,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往往会根据被投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决策,信息失真会让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从大的方面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秩序,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计信息管理制度能够对会计信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权利、责任、义务不明确,也没有完善的责任制,企业管理者能够按照个人意愿来处理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很容易失真。

(二)会计准则存在主观因素

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是有政府等权威机构制定,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也是会计行业的专业人员,但是准则的制定难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制定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时很容易掺杂个人情感,使会计准则存在主观因素,不能完全和客观实际相契合,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会计准则与实际问题相偏离,出现信息失真。

(三)社会各界缺乏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参与到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中来,但在实际中,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政府、社会,都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政府部门缺乏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会计事务所缺乏独立性等,都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不正之风。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真实性依赖于制度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人为篡改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罚,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减少由于失误或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尽可能的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减少主观情绪,政府应该广泛征求会计事务所和各级财政部门的意见,针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开展专题讨论会、洽谈会、并与法律界的专家保持沟通,争取取得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共同认可,提高会计准则的客观性。

(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机制

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立应该使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企业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政府应该发挥监督职能,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严格监控,社会应该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五、总结

会计信息真实性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关系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据会计失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而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发挥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均.卢海平.会计信息真实性辨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3)

第4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会计独立

一、前言

会计监督属会计基本职能之一,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及结果进行的监督,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都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以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是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而言。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质、本身业务活动较为简单以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等管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明显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其他信息需要和内部管理需要。第二,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第三,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第四,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购入固定资产记录“双分录”(即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等。第五,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懈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致会计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监督链条松动,各监督环节衔接不紧密,监督越位,牵制失灵。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把会计人员看成是“账房先生”,把单位财务当成是自家财务,会计监督若有若无,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报销票据账实不符,存在虚开票据、多开票据、冒开票据现象。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列入招待费,燃油费、修车费混乱,缺少严格的审核程序,造成现金的流失,对国有资产的损害最快也最直接,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工作透明度差,缺乏必要的公众监督。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互相监督机制,且职责不清,监督脱节。会计核算控制不力,经费支出把关不严,浪费严重。

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只有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上来,实行标本兼治,从根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而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会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会计工作依法进行,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是做好会计监督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扩充会计人员的知识面,积极推行终身教育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守则,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会计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各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财务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意识和责任感,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纪的现象,保护单位经济利益不受侵犯。对单位领导的监督应走群众监督路线,实行政务公开,将本单位重大收支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固定资产增值保值情况公开,将会计活动和会计行为交给群众去监督,则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会减少。

4.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活动,是事业单位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格外注重预算编制的工作。首先,应该加强预算编制的事前调查、取证,预算的编制基础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其次,编制的预算不能随意更改或者调整,即使进行更改或者调整,也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或者依据科学的程序进行。加强预算对资产管理的约束能力。再次,对于部门的虚报预算要进行严惩,绝不姑息。编制的过程一定要保持公正、公平的中立立场进行,不能被友情等因素干扰影响预算的有效性。最后,预算的项目要尽可能充分的详细记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考核各部门的绩效,准确核对,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形成对下属部门的约束,提高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5.加强财政局的会计监督作用

财政局委派财务总监负责重点支出部门的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监管,定期分析部门预算执行中的动态情况,发现和纠正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和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利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对单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管,规范单位收支行为。财政局发挥主管部门协同理财功能,通过健全资金收支、资产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从会计运作程序和内部层级稽核方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收支实际效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宣传会计法律法规,辅导实务操作,避免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由于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误差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发生。

6.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改革形势和单位实际,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治理制度、往来账款治理制度,经费销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财政票据治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评价制度,在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正在广泛推进的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转变治理观念,相应地把绩效评价制度补充到财务制度中去,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加强财政资金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

五、结语

总之,有效的会计监督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监督不力的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认真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制度,才能更好地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虹.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2010;1:89

[2]罗慧玲.如何看待行政事业单位的简单开支[J].审计与理财,2010;2:52

[3]刘治国.试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3:24-27

[4]钱渊.现在还有这样的会计吗?[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0;1:21

第5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分级核算,因为施工企业生产存在着地点不固定、生产分散及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施工生产与会计核算进行结合,并科学合理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分级核算方法;二是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也就是施工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每项工程分别来核算成本,分别考察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同时使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便于进行分析;三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因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着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与价款结算,就需要施工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资金供应问题,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阶段经营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根据已完成工程情况分期核算,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未受重视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成败,其经营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为资金运动,只注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只能依赖于施工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核算,这就极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2.2建筑施工企业监督不到位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并未在内部监督中明确各自职责,甚至有些企业都未能建立或执行内部监督制度,而外部监督又过于形式化,最终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处于无监督状态。久而久之,有些企业就会为节约成本等,或不遵守会计准则,或一人担任多职,严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2.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能力与素质不够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关注财务人员数量,却忽视了人员质量。财务人员或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证,或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实践能力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忽视团队培训,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陈旧理论,必将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3.1转变理念,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会计核算机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效益观、风险收益均衡观,主动接受会计核算新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会计核算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在结构与权额上的相互协调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树立会计核算的新理念,认真学习与贯彻新会计准则,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3.2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计核算工作化繁为简,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实现监督考核的自动化,确立明确合理的考核目标与考核标准,并充分运用自动化系统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内外部监督,全面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3.3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思想宣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4结语

第6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一)财务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在企业的内部,对于财务会计的监督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决策者的意图直接影响着内部的监督机制,这导致内部监督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注册的会计师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而在中小型企业中对财务会计的监督都是由注册会计师负责的,这其中就会有一些不合格的会计师存在一些道德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对于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的客观和公正。

(二)财务会计人才短缺。现在财务会计所面对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财务会计方面人才的短缺,在中小型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还有发展的空间相较于大型国企来讲都是不够完善的,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的知识掌握很不到位,人员的素质水平整个偏低,这直接导致在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很难被加以落实。

(三)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为了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这就需要在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进行一个约束。对于现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这都是因为缺乏对于财务会计的重视,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只是进行单纯的记账、算账这样来应付外部报账等等需求,这样一来财务会计根本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型财务会计管理措施

(一)加大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从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特点来看,如果想要将财务会计方面的问题彻底解决,那么只依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会计人员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不能片面的去看待的,政府应当对此补充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管力度。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决策者直接影响着其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这是中小型企业中财务会计所具有的特点,因为这个特点我们就必须要将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约束力度有所加强。就政府方面,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财务会计监督部门,这样可以定期对其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一个考核,并对存在问题较大的企业应予以警告,并依靠这个来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意识。这样能够实现中小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

(二)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外部监管方式主要是以注册会计师的形式来进行,但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规模较为庞大,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和素质也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很多已经注册了的会计师对于其自身的法律法制观念以及道德意识都很显得十分浅薄,这直接导致了对于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管流于形式,很难做到一个公正和透明。我们需要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一个有效的借鉴和学习,在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相关的市场情况,这样一来就能形成一个以会计机构为主题,以财政、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所共同组成的监管体系,在对中小型企业做好财务会计监督的相关工作的同时,最终以实现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

结语

第7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电算化 风险 防范

一、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现状

会计电算化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的推行加速了资金运转的速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由于各种系统和人为因素,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也给商业银行造成了许多资金损失。

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现状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经过十年的发展进步,已经逐步完成了从模拟手工处理系统到银行会计综合管理系统的转变,各种会计资料的核算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通过会计综合管理系统,编织构造成完整的资金运转网络,处于异地的会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各种实时清算和异地结算等会计信息。同时,对于会计资料的登账及核对,实现由原来的人力手工监督向先进的电子系统监控的转变。对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系统会自动作出判断,提醒会计人员及时进行更正。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由于资金实力、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还没有实现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其会计电算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虽然中小银行已经初步完成了资金内部运作网络的组建,但是其资金的核算仍然没有实现完全的电算化,许多会计工作还依赖于手工进行,同时其监督和控制手段仍然落后,加之会计相关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流程没有完全熟悉,存在很多人工错漏。

二、 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规定大多适用于一般性的工商企业,并没有专门针对银行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规范。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需要,在不违反《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以适应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这就对以后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没有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也就很难促进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数据失真

银行会计电算化中的会计失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系统风险下的会计失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大多是引进的外国的操作系统。为了适应本单位的业务特征和会计核算特点,在对引进的交易系统进行处理时,会对某些业务处理功能进行修改,也称为“本地化”。但是如果“本地化”改造不完全,会计核算系统就会出现一些系统风险造成会计数据失真。第二,单据风险下的会计失真。在银行电算化过程中,每一项业务单据都由计算机打印。相比以往的手工制账的层层审核,会计电算化下业务凭证审核的严格度降低。加之目前银行业务激增,银行工作人员难免出现失误,造成会计数据失真。第三,由于某些银行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于银行业务不能够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较为单一,在对会计资料进行电算化核算时常常出现登账错误的现象,而某些错误又是系统本身所不能检测到的,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错误,给以后银行进行会计资料清查带来麻烦。同时,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对业务熟悉,但是对计算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滞后、交互性差

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研制都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自主研发,并没有根据同行业的各种系统建设信息进行交流借鉴,开发的电算化系统的质量不高,应变性不强;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其研发人员必须集会计、金融和计算机技术知识与一身,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现今社会仍然是稀缺资源,这也限制了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另外,商业银行会计实行电算化以后,各种财务信息集中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的许多商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自成一路,甚至是银行内部各个部门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也不尽相同,造成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性差

(四)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从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就集中在会计核算上,而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度却远远不够,虽然在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中增加了一些会计控制功能,比如设置支付密码、资金支付实行授权管理等,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会计监督机制仍然不健全,会计电算化中的监督工作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三、 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法律规范

为促进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完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制定针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法律法规,进一步规定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运作的工作标准,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严惩金融犯罪。在对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以及我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同时吸取国外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在信息传递和财务管理当中的经验、立法原则和具体规范作为参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完善以《商业银行法》为主体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满足当前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首先,商业银行领导层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技术人员对于维护系统稳定,保证银行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银行的领导者只重视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而忽视了对于日后系统的维护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商业银行应该召集一大批具有高技术水平的系统维护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决,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其次,银行应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和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技术维护,及时对系统进行更新换代,促使其适应银行各种业务的发展拓宽,而不能只是在问题出现时才进行系统检修。银行每一刻的资金往来数量都很大,短时间的系统瘫痪就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银行应该配备充足的技术人员,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完善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建设和网络体系

一方面,在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设计时,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系统,应该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对某些程序进行完全的彻底的更改,以免出现许多程序“本地化”不完全或不彻底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信息加以录入管理,应该及时更新会计系统,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业务特点,获取长远的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在新旧系统的交替中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核对,减少会计数据的错误或丢失。另一方面,银行的会计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发展性,那些只熟悉业务流程而对计算机操作缺乏实际经验的银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认真学习会计电算化操作规范和方法,不断通过自身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程序。银行领导者应该经常组织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促使银行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四)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利用率

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资料的资源共享性,促使会计电算化资料在跨行以及异地的业务操作中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许多银行对于会计信息的传递仍然只局限于银行内部,许多会计资料在跨行及异地的交易中无法直接进行运用,造成了会计资源的浪费。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共享力度,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处理库,不管是异地或是跨行业务都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对会计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同时银行内部的业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监控,进而将自身的数据分析及汇总载入到数据库中。这样不仅及时对数据库中的会计资料进行了更新,也使得单位领导者可以对全行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实时的了解。

(五)加大会计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银行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目前许多银行的会计监督都流于形式,单位领导者对于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各种舞弊案件的发生。因此,银行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会计电算化中的会计信息的录入以及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行严格地控制和监督。同时,要注意各个岗位的权责划分,会计核算岗位人员不能兼任会计监督岗位,避免出现职权混乱、的现象。银行内部应该建立多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到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监督,再到单位领导者的最终核对,通过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苏霞.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2)

[2]王桂莲.新形势下做好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及风险防范[J].青海金融. 2006(01)

[3]郭峰.会计电算化与银行业发展[J].时代金融.2006(05)

第8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会计工作 会计集中管理 管理型和服务型 转化

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成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中心,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去组织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其原则是不取消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取消同级会计机构和岗位。是一种核算、监督和服务为一体的形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中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优化和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降低相应的核算成本,并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事业单位利用会计核算中心的较为多见,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不足带来的会计核算风险。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及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在会计核算中具有相对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点是集中,而这个集中主要指的是将会计档案和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单位由于其预算并未改变,单位的资金使用和所有权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监督性。以资金监督为核心,这也是会计核算中心的重要职能,单位将所有的收入都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的中心账户,所有的支出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中心,所以也需要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对于企业实施统一的管理,在监督范围和标准上不存在差异性,所以具有核算和监督的一致性,并且在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合下,能够有效的对单位财务支出进行审核。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对于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关系。传统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基本由一个部门负责,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形成了业务和人员上的叠加,这不利于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的实现,而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离开,一方面并不影响单位正常的使用和分配资金,另一方面能够极大的提高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并且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单位提供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强化财政的监管职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实施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能够通过将监督独立,强化财政的监管职能,防止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以事业单位为例,事业单位的收支都需要经过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能够使得资金在审批后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而财务信息也同时在单位会计信息中心留下存档,使得资金使用得到了有效监管,解决了资金监管缺位的现象,提高了资金的全程监管,而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大型公司都开始建立了相应的子公司,所以资金监管通过以往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实现,只有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才能够实现公司资金的统筹和有效监管。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管不利带来的问题。由于会计核算数据得到了统一集中的处理,使得信息、管理、服务实现了全面的融合,从而对于出现的财务问题,能够及时的调整和纠正错误信息,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运行,并且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型会计和管理型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的基本只能是监管和核算,其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将会计报表和核算内容进行分析管理,但是由于对会计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工作量非常大,这种将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的传统会计不能够实现和发挥会计核算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型会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发展的需求,对于新技术和管理改革的适应性较差,已经被管理型会计代替。管理型会计是利用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利用经济学知识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得出一些具借鉴和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评估,对于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管理型会计根据前瞻性和指导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1、核算单位管理的必然要求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制度保证,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在职能、方式和实施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二者本身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型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不断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管理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出路,而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也从单位核算向为企业提供更多管理信息和服务信息;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之后,核算单位存在的许多财务问题,需要会计核算中心支持和服务,核算单位的依赖性很强,并且受制于自身改革能力和意识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必须加强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服务。

2、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发展的要求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以会计监督为核心,会计核算为具体表现,从本质上说会计核算中心是通过核算来监督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所以如果会计核算中心单一的搞核算,就会失去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并且也达不到会计核算改革的目标,所以说会计核算向管理性和服务型转变是会计集中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3、推动新型会计工作体系建立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会计工作已经不单单是记账、报账等基本职能,还需要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市场讯息,拓展和开发更广阔的市场,管理型和服务型会计集中核算,能够使传统会计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加快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建立新型会计工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一)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化的途径

1、转变审核重点,深化财政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对于单位的票据进行审核,从而完成监督管理职能。但是这个过程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会计核算中心面临着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和职业操守需要很高的水平。所以会计核算中心需要转变审核重点,把工作的中心向会计审核和会计监督转变,并且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完成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于深化财政监督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调单位参与,保证集中核算实效

管理型和服务型的会计集中核算对于单位的参与要求较高,一方面,单位参与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提高集中核算的核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调整,对于单位,特别是针对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所以通过单位的参与,能够提高对于单位的财务决策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单位参与也能够提高对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的格局,形成良好的监督关系。

3、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单位财务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与传统核算模式的巨大的区别是它是对于传统会计的拓展,所以在强调和服务和管理方面,会计集中核算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为核算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核算服务。服务是管理的重要宅提,管理有存在于服务之中,在集中利用优势资源解决会计信息问题的会计集中核算中中,要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指导和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

4、优化管理模式,落实财务预算管理

会计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细化,特别是做到预算细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如果在资金和目标成本中有所出入,就需要快速的找到原因和快速的解决问题,而会计集中核算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更加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能够指导会计快速的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企业分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而会计集中核算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预算数据,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帮助,所以会计集中核算还需要引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落实财务管理。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化的注意事项

在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集中核算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和素质化要求更高,除了掌握会计知识外,对于法律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等技术的了解都要求更高,要全面提升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才能够更好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转变管理方法。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型对于管理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所以要转变以往的会计核算思路和方法,在管理上加强创新,满足基本的核算需求之外,还需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并且引导企业充分的重视和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要进一步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充分的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在职能上不断深化,在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而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实现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涛会计工作中核算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

[2]张鹏.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第9篇:会计监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医院 会计监督 职能

会计监督是会计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职权对经济业务活动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查看与督促,以保障各项经济业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大量的监督活动贯穿于单位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全过程,是整个监督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服务环境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医院经济活动必须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医院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监督,使会计监督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推动医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监督的职能

医院会计监督是医院经济财务管理监督的一种形式。如果没有会计监督作为先导,就会造成医院资金流失,物资损失。比如震惊全国的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破产时资不抵债,负债超过140亿元。浦东金桥事件1 500万存款不翼而飞,被人挪用。宁波第一人民医院年青的院长贪污案等,这些都告诫我们必须要在医院管理中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

医院会计监督职能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及时的监督和督促,以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对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外部约束力量,监督的直接目的是为医院管理者做出决策服务,最终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通过会计监督,促进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会计监督就是要加强对药品、设备、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招标、购买、领用和消耗等环节的监督,对收费、出纳和采购等岗位的监督,要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会计监督的作用

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有效的监督下进,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其职能足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经济法规、制度进行考核和控制。因此,会计监督具有及时性、事前和事中控制的时效性等特点、所以,把会计监督置于各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之中,是实现医院财务监督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医院会计监督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医院的负责人对会计监督的态度,是影响会计监督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领导要明确管理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科学性则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统计等经济业务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规定才能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提高会计、统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医院的组织结构、审计监督体系、人力资源政策等也是影响会计监督的重要因素,也必须尽量完善,从而创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2建立科学的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的任务就是使单位一切会计经济活动要严格遵照预定的管理目标进行,以保证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及效益的提高。为此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医院在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前提下,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汁制度、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等等。使得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按章程的去履行监督职能。

3加强依法会计监督力度

要更好的有效地贯彻实施会计监督,离不开会计法及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医院要依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医院会计监督制度,并随着经济活动发展的不断完善,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建立检查监督制度,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按制度的要求去履行监督职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会计监督的职能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4明确各级人员的会计监督中职责

(1)单位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要经济业务活动的决策与执行监督制约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以及实施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5建议医院内部审计经常化

在会计监督中。通过内部审计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监督,能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医院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财经纪律;(2)对财务收支计划、经费预算和经济合同等的执行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3)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进行监督检查;(4)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5)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以及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6)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及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6加强医院外部监督

加强医院外部监督即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指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医院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