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

第1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医院 绩效管理 初探

一、前言

医院作为非盈利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差额预算拨款,但财政部门对其拨款往往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大多数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都比较高,以药养医是药品费用上涨的根源之一,也是造成患者看病贵、引起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国家在2009年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意见稿中,拟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并逐步实行医药分家,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医院收入的组成部分。

目前,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营收入的50%以上要依赖药品收入来实现。新医改实行后,作为一家建院早、底子薄、人员负荷沉重、地缘狭窄、医疗技术力量不占优势的老医院,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作为医院的内审机构,如何转变观念,从促进医院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和思考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达到在审计重点上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方向转变,在审计时限上向事前、事中审计为主的方向上发展的要求,在医院经营与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正确理解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按病人的需求拓展医疗服务项目,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机构市场地位的形成,在医院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着积极地意义和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资产所有者――国家的利益:通过分析医疗资源的投入效益,可以改善投入结构、提高效益水平,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果。其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医院找漏洞、挖潜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医疗流程,变革经营方式,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分析经营效益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水平的好坏,既有社会环境等的客观原因。也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观原因,只有通过客观的绩效核算和分析,才能找出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根本症结所在,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医院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三、医院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条件

过去,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局限于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和基建审计等方面,职能单一,方法比较简单,局限于事后查账的审计方式(基建审计中的跟踪审计除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内部审计起到了财务监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工作节约开支的功能。但如何转变职能,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和范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协助医院提高经营效益的职能,则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单位领导切实重视内审工作,真正认识到内审工作是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帮助领导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二是内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要切实有为,其工作思路要贴近医院中心工作,贴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使领导真正感受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是医院实现总体目标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才能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向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方向发展的目标。

四、以科室绩效核算为基础进行医院经济效益审计

2000年9月,医院领导班子决定把原改革办与审计科合并,成立了审计经管科,此举恰好为内部审计工作介入医院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

审计经管科一共三名工作人员,要求在一个月内拿出医院经济核算的试行方案,且成败在此一举。遵循审计工作的原则,医院首先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工作,广泛接触临床科室,充分了解医院经营的现实状况,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打下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医院没有任何成本核算基础,所有临床科室仅本科室人员费用都难以负担,更难以进行其他费用的分摊。经过对调查情况的汇总和分析,当务之急是恢复职工对医院的信心,让大家看到希望。院领导提出的重奖励、轻扣罚;重临床科室、轻职能科室的考核分配原则,有利于重聚医院职工的凝聚力,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稳妥起见,首先选择有一定代表性、收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三个临床科室和急症科进行经济考核试点。由于收不抵支,核定考核科室仅负担医疗消耗支出及本科室人员支出的60%,其收支结余的60%用于科室发放奖金,且试行期间只奖不扣。

经过四个月的试行,2000年底,四个科室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最高增收科室比试行前增幅达到270%;职工近十几年第一次拿到了奖金,对医院其他科室的示范作用也有所体现。部分有一定潜力的科室跃跃欲试;但大多数科室仍有非常大的疑虑,普遍担心扣工资,而且长期养成的懒惰畏难心理一时难以消除,怕担风险,不愿意做开拓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努力。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2001年以与科室签订考核协议的形式,将绩效考核试点扩大到全院绝大多数临床和门诊科室。前半年仍然实行只奖不扣、负担人员成本60%的原则,下半年则实行高奖励底扣罚政策,收支结余为正提取利润额的60%发放奖金,结余为负实行低扣罚政策,职能科室按照临床科室盈亏额的40%计算人均奖扣,因当时全院经营收不抵支,故考核初期职能科室多数月份以扣罚为主,以示与临床科室同进退的决心,极大的维护和稳定了医护人员工作心态。通过逐步给科室加压。迫使临床科室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接诊能力,进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经过一年多经济考核的试行,医院门诊量达到八万多人次,日均230人次,住院病人总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临床科室业务量的提高,对医疗环境及医疗设施的改善提出了比较迫切的要求。2002年医院对病房楼进行装修改造,更新设施,随后又购进B超、CT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经营由此走出低谷,开始出现渐进性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正绩效考核方案,充实和完善绩效考核元素。经过近九年的不懈努力,从收入的分割到分摊,从科室综合成本的确定到收入的再分配,从单纯的经济核算到逐步纳入工作量化指标、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从收入增长指标到药品占收入比例控制、从以科室为单位核算到临床科室按照专业小组再到医生个人绩效三级考核评价系统,我们的绩效考核对各科室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济考核评价系统,随着整个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修订,医院的经济状况也在不断的改善,营业收入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增长,日住院病人数也由核算前三、四十名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名以上,经营性收入的总增长超过300%。虽然这些数字与市级其他医院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纵向比较医院的发展历史,变化是可喜的。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医院经济目标的实现。

五、在绩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密切而广泛地与临床科室进行接触,能够掌握大量医院经济及医疗业务发展的一手资料,有利于较全面的发现和系统地分析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病,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利用调整考核方案的有利条件,及时有效地规范和修正医疗经营中的不当行为。

实行绩效核算后,由于我们实施方案中规定药品收入仅以及收入的5%记入科室收入,使核算后的药品占总收入比从核算前的65.98%,直降到50.82%。较好地控制了药品收入的持高不下现象。2003年,由于各科室收入的增长,核算压力减轻,药品收入占比例又有所抬头。于是,医院及时运用药品比例控制指标,调控各科室奖金的兑现比例,使全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持续下降,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2年底,医院在核算过程中发现,临床科室为增加本科室业务收入,出现不分专业特点抢收病人的苗头。虽然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可嘉,但如此发展,不但造成医院医疗行为不规范,致使患者难以得到切时有效的专业诊疗,也与医院领导致力细化医疗专业、提高医疗专业水平的初衷相违背。为此,在院领导支持下,我们配合医务科的管理,与临床科室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2003年绩效考核方案中,对临床科室按照专业小组分别进行考核,当年与上年相比,内科纯收入增长达到77%,外科增收31%。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审计中,医院注意到血液透析、彩超设备等使用效率很高,市场需求比较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医院投资论证会议上,提出增加投资血液透析设备。对影像科提出增加一台黑白B超用于查体项目的申请,经过审计分析认为,原彩色B超设备已超过5年,进入设备维修高发期,一旦停摆将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行为的进行。而黑白超已属淘汰设备,无太多市场空间,故建议新购一台彩超,原彩超设备可兼顾查体业务。院领导采纳了审计建议。新彩超投入运行后,不仅其收入几近翻番,而且经过人员培训,又增加了心脏彩超等业务,使医院影像诊断业务有了较大的扩展和提高。

六、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局限与思考

首先,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努力降低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轻患者负担是医院的最终发展方向。目前,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医院尚不具备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缺乏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主观因素影响。随着医院医疗业务的发展和医疗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调整和完善,以逐步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努力降低和控制医疗成本,节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医院目前的绩效考核从制定方案到实施考核兑现皆由审计经管科独立完成,优点是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医院经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缺陷是整个考核系统的运行均依赖于审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自律,缺乏有效地监督层次。再次,由于核算、考核任务过于繁重,在科室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难于兼顾完成财务监督等传统的审计任务,致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失偏颇。需探讨在完善医院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如何将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推进实施全面性的综合效益审计,以达到全方位地实施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的目标。

我国的内部审计进入21世纪后,要求总体上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效益审计、管理审计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内部审计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必须尽快从传统的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观念向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的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观念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华才、张丽君、柴军英:医院信息化与卫生信息立法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3).

[2] 于光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策略[J].会计之友,2010(7).

第2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内部审计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针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个部门和管理机构的这则履行的情况进行监察,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符合规范、经营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运而生。在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企业审计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现状的分析,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审查和绩效考核的办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内部审计;资格审查;绩效考核

在对企业管理互动客观评价和审查的基础上,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运而生。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审计和监督的工作范畴逐渐扩大。审计人员在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强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和评价的优越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中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监督和评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机构现状

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审计工作在企业财政和税务相关工作的监督和审查上的作用也日益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审计人员的知识基础薄弱、专业技术能力有限的现状制约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审计工作的实施。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审计人员的构成普遍面临着专职人员占比过低、学历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首先,随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实行,内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客观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制度和人员配置的发展都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是由财务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转岗或兼职代行审计职责。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内审专职人员所占比例不到70%,人员的配备也多以财会人员为主,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结构单一、审计能力偏弱等问题出现。其次,在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约在45%左右,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仍是企业审计部门的构成主体。然而,审计工作对对审计人员分析和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着很高的要求。审计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对人员审计能力有着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审查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

在企业根据自身内部审计的需要,加强对自身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时,要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资格的审查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企业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就要配备具有一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同一般财务工作者不同,需要具备能够履行其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特定方向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首先,审计人员要具备财务、审计、税务、金融、管理、内控、风险管理和法律、工程技术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其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沟通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要进入生产一线同工人进行沟通,了解工人每日耗材使用量、工序流程以及工作量。通过对于耗材和工作量的分析得出企业生产成本和日均产值,从而加强对于企业生产程度的了解。再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企业生产和经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能够贴合企业的实际,从而达到客观有效的监督指导作用。在明确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定位需求的基础上,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即审计人员专业性和企业经营范围的了解程度,一方面设置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才能在人员的配备上保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监督与控制的效果。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

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一般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审计技术与技能、审计职业道德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合格的审计人员的能力基础。根据IIA所提出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的需求,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仅应包括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的了解。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才能够得以发挥。其次,专业的审计技术是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主体。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与最新审计工具和知识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审计人员最新审计技能和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决定了审计人员是否能够规范、高效地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陈旧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体系会对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负面的影响,并有可能给企业经营运转造成不肯逆转的严重后果。再次,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个工作流程中的普遍约束力。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客观、合理、公正,就要对在岗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从社会责任、职业操守、正直诚信三个方面对进行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要求和规范,才能对审计工作从根源上起到约束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企业适应绩效考核制度的管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督促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果、创造更多的价值。根据审计部门的职能要求,企业通过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审计职能的发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在企业审计部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基于岗位职责的分析进行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同的岗位其岗位职责也会有所差异,例如: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岗负责指导、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执行风险控制和内控规范的测试和自评估,并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而经济责任审计岗职责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完成被审计单位企业负责人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包括: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收集审计资料、核实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及进行征求意见工作、下发审计决定和后续整改情况的检查和资料归档等工作;因此,企业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工作中要根据自身绩效考核实施的实际过程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不能照搬任何既定经验。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根据其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在审计资源、风险评估、审计工作完成时间与质量等方面,并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企业的审计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情况登记考核。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的治理,审计部门的工作绩效考评工作应根据部门内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要求,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才能达到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效的绩效考核。

(二)规范绩效考试实施流程

在企业对审计部门实施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在同审计部门员工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审计人力资源的特点进行直销考核指标与计划的制定,为高效的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制度上的基础。同时,根据企业生产和经营战略的方针政策,对审计部门员工的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并对审计工作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沟通,在保证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为审计部门绩效考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绩效评价对于提高审计员工的专业技能、改正其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保障企业审计部门整体绩效工作改善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保障实施过程的规范化,才能确保绩效管理的切实有效的进行。

(三)正确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的结果对于企业和审计员工个人来说绝不仅仅只同工资和奖金挂钩。对于企业来说,绩效考核的结果是企业评判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重要标准。对于企业整个内部审计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审计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进程和工作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审计部门的员工来说,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同时和薪资、晋升、职位及培训各个工作侧面相关,为审计人员的后期发展和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重视考核结果在企业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能更好的配合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并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夏云.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4:89-94+96

[2]刘竞博.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第3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工资,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意义

1.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实施背景。高职院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会从收入分配上推动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机制的建设。2006 年6月,人事部、财政部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通知及实施办法》,要求事业单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出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2006年11月人事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按照规定,高职院校将教师岗位分11个等级,工资按照所聘任的岗位级别设定。2009 年 9 月 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 2010 年1月1日起,普通高校将实施绩效工资制度。2010年以来,各高职院校开始陆续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目前绩效工资具体实施方案,如绩效考核方法、绩效工资考核指标的设计等还在进一步制定与完善中。

2.高职院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意义。绩效工资是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发放的奖励性工资,它是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有效考评并与薪金挂钩的一种工资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的目的是要建立完善高校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核心旨在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注重组织与员工绩效的衡量和改进,实行绩效工资,其作用体现在激励和制约上。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其在教育事业发展及社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职员工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其薪资水平的制定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通过实行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工资效益的杠杆作用,可促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并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目前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教职工满意度低。目前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简化。大部分高职院校绩效考核中,针对教师主要将课时和论文课题等量化后作为考核指标。而量化指标考核重数量和结果,轻质量和过程,这引导了教师重视教学科研数量,而不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针对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因其工作属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重点在于服务质量高低,而服务质量考核体系缺失,工作也难以量化,不同行政部门职工工作强度差距也较大。在高职院校像招生部门和学生管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但职工数量上常常配给不足,导致这些部门职工劳动强度大,但工资水平和其他部门相同。这使得绩效工资改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导致教职工对绩效工资改革存有意见。

2.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设置上限,造成院校间“大锅饭”现象。在某些省市,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后划定了年人均工资上限。这一规定导致同一地区,不同院校之间教职工人均收入相差无几,只是在同一院校内部教职工之间收入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果将每个院校看作一个个体,这样的 “大锅饭”将打击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公平性也无从谈起。例如两个在校生数量相等的院校,教职工人数少的院校平均每个员工的劳动量肯定要比教职工人数多的院校高,但人均工资却是相同的。在绩效工资改革后,某些招生较热、声誉较好的院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在绩效工资改革后明显下降,打击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造成了教师不愿在校内多上课,而在校外多谋职现象。这明显违背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因为政策制定的不当,而导致了实施过程中“南辕北辙”。

3.岗位级别多,收入差距大,青年教职工积极性受挫。某些院校在制定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过程中,不能做到集思广益,而是采用高层领导协商,最后颁布制定好的方案,即使开会征求意见,但也是流于形式。这种方案往往设置岗位级别多,最高最低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中高层领导薪酬较高,而基层岗位的教师及行政人员薪酬较低。多数青年教职员工平时劳动量大,但收入最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大大削弱了了工作热情。

4. 负责绩效考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业务能力较低。绩效改革方案、绩效考核内容和绩效考核方法等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研究提出,供大家参考最后决定出最优方案。方案制定好后,在实施过程中也主要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实施考核,计算工作量并进行工资的分配。可以说绩效考核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高职院校负责人力资源管理事项的员工一般并非人力资源专业科班出身,在绩效改革前还能够胜任相关工作,但绩效改革后,不能够适应新型的工作内容,缺乏绩效考核业务能力,导致绩效考核结果存在错误或偏差,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状况。

三、完善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的对策

针对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根据本身人才培养特点和学校发展方向,及时进行修正,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作用。

1.绩效工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应尽量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应该首先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充分体现民主决策性。例如在制定绩效考评指标方面可以提供若干项方案,通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供教职工从中选择,让教职工参与到绩效考评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集思广益得出最优的方案,这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案,可以减少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因为薪酬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公平感。在考评结果出来后,应进行公示,通过考评结果的反馈,使每位被考评对象能够了解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定努力方向,使绩效评价工作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而针对认为考核结果不合理或考核过程存在错误的教职工,应给予申诉的机会,根据所提意见及时改善考核指标,纠正考核错误,使绩效考核制度更为科学和公正。

2.绩效考核时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二者的轻重关系。针对高职院校普通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有两方面,即科研和教学。扎实的科研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认真教学、总结经验可为科研提供源泉,两者相辅相成。但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两者之间的轻重比例如何权衡至关重要。制定标准时应该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教授的内容偏重技能,而非高深的理论。也不宜过于重视科研考核。从“一切为学生”这个角度而言,考评教师绩效是要看学生从中的受益量。因此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应将教学质量列为首位,重视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适合职业院校特点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首先针对教师岗位,按照职称级别制定的单位课时费差距不宜过大,绩效工资改革应去除原来的按照职称高低分配工资,重视个人业绩。例如具备教授职称教师基础绩效工资会高(激励普通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职称),但在奖励绩效工资核定时应主要看授课情况,如果上课质量差,那么就不应取得高课时费,这部分属于针对评上教授职称后教师的工作情况的激励。而绩效工资核定的依据主要看教师教学情况,科研应辅之。教学情况由质和量决定,量为课时量,易计算取得,而质要进行评价取得。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一看学生评价,二看教学督导组成员的评价。每学期应将教学评价情况公之于众,反馈给教师,以让教师从中吸取经验,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针对非教学岗位,考核方法应能够体现工作强度和服务质量。针对直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部门在对其考核时应注重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的考查,可规定挂牌上岗,通过投票或打分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应制定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在所负责区域贴牌标示负责人姓名、电话、负责事项,让学生投票评价。而针对日常工作量大的部门应抽调人员及时给予补充,平衡部门间工作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派职工参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业务能力。

高职院校在考核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形式化,同时也需要注意协调各方关系,避免矛盾激化。争取在绩效工资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以实际贡献作为分配基础,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使全体教职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以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达到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正才,职业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3;

[2]陈萍,对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研究探析[J],北方经济,2012.05;

[3]李柯,高等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

[4]周小葵,高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0.03。

第4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益性 导向 公立医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再一次重点强调:必须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作为指导思想,切实解决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2015年开始,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2016年,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城市将逐渐扩大到200个,公立医院在回归公益性的改革方面还十分艰巨,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回顾历史,我国从1949年建国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80%-85%的人口都享有医疗保障,被当时称作是发展中国家的奇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医疗服务成本上升,公立医院出现了行业性亏损,很多公立医院开始自谋生路。于是我国公立医院中出现了小病大治、以药养医等现象,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淡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出台与深入实施,我国新医改所倡导的公益性方针政策既定,但是改革的道路仍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攻坚时期。绩效管理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部分公立医院仍以经济指标、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并未形成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

一、创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意义分析

(一)实现价值与工具的统一

对于我国公立医院而言,进行绩效评价和考核主要就是为医院内部的各科室年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工作指导,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设计、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公益性的体系,并努力在医院内部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有效的、持续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公立医院内部实行绩效评价进一步实现了医院广大医护人员、职工与医院未来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因此,树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是建立在病人和广大患者的基础上,不嗵岣咭搅浦柿俊⑻岣咭皆旱墓芾硭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促进公立医院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对过程与结果共重的考核原则,同时还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状况逐步完善、努力探索医院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使绩效考核更具有刚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在绩效考评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共重的考核原则,科学地、有效地加强对绩效管理与考核工作的力度,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绩效考核指标。

(三)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

在公立医院推行绩效评价主要就是为了尽快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精细化管理,为保证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医院内部从上至下必须深刻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全面强化个人责任意识,以此为基础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绩效考核的实施对医院的持续发展极为有利,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在医院内部想吃大锅饭、工作混日子的梦想,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

(四)实现长期与短期的统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主要是通过月度考核、季度考核的方式完成绩效考核工作的,月考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得到的考核结果是片面性的、片段化的,这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一个科室的整体发展情况。而年度考核是固定了时间段的,年度考核以自然年份作为考核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出科室的发展状况,年度考核并不能完善地反映出考核的时效性。可见,实现月度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能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二、公立医院构建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质决定必须进行公益性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本质上看,公立医院有别于私立医院,其中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公立医院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一方面公立医院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另一方面,还会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处理,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质,这也是大部分私立医院无法比拟的。因此,公立医院的本质决定着在绩效考评中必须要以公益性作为导向,构建具有公益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现象要求必须进行公益性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公立医院在其长期的经营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性为服务导向,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冲击下,很多公立医院失去了公益性的本质,甚至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很多公立医院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淡化了公益性。因此,必须尽快构建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以便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三)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匮乏要求必须进行公益性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对于公益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公益性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还十分匮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绩效评价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因此,必须尽快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案

(一)设计绩效考核体系

就目前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情况来看,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主动借鉴、汲取企业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先进的绩效管理考核理论与方法,构建真正适合自己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从管理绩效、业务绩效、服务绩效这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进行。

(二)制定绩效考核标准

在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中,可以根据考核的不同层级、根据科室内部考核的指标制定出绩效考核指标的标准。各公立医院应深入群众,听取广大科室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再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医院在绩效考核标准制定中的成功经验,严格遵循客观、合理、奖惩分明、科学、系统、导向突出、权重合适等基本原则,制定出真正符合本医院的现状,又能够重点突出的绩效管理考核标准,为促进本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三)落实绩效考核方案

为了保证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的落实,很多医院通过定期检查、审阅相关资料、随机抽查、现场提问等不同的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实现了月度、季度、年度的考核。在年度考核中,公立医院可以组建绩效考核小组,并由医院的副院长担任组长,从各科室中挑选一大批责任心强、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医护人员加入到绩效考核小组中,对医院中的不同科室进行考核。但是,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不能照顾人情,一定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时、动态化地将考核结果、考核过程中扣分的项目及时对全体医护人员公开,以此来保证医院绩效考核的真正落实。公立医院要想真正落实绩效考核标准就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指标设定。例如:将医药费用指标中的药品、药品和卫生材料费、卫生材料管控、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中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监督、资产设备的管理等全部纳入到考核的范围中,以此为契机健全考核机制。

(四)公益性导向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维度

以公益性导向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最终落脚点就集中在下面这几个不同的维度:科室管理、科研创新、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提升等。其中,在绩效考核方案中业务指标的比重仅仅占到20%左右,具体的经济指标所占的比重也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公益性导向。

(五)公益性导向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指标

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在绩效管理中充分体现出公益性导向,始终坚持以广大病人、患者为中心的办院方针,全面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患者的就医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为广大患者、居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结语

总之,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保证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广大民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信任度,更是实现以民为本的医疗改革的具体表现。因此,各基层公立医院必须要以公益性为导向,为广大民众和患者提供合理、有用、适度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要求公立医院的改革必须破除逐利机制的影,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以创收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探索构建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兼顾社会效益与公益效益为主的,能够全面地、充分地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使公立医院的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到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成.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北京市为例[J].卫生经济研究,2014,(7):40-42.

[2]朱燕刚,郭永瑾,罗力,舒蝶.国内外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比较[J].医院管理杂志,2014,(1):96-98.

[3]叶猜,赵吉.公立医院公益性与积极性均衡的三种思路[J].卫生经济研究,2015(1).

第5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绩效预算; 内部控制

高职院校推行内部绩效预算管理,是一次重大探索性的改革,从传统的零基预算改革到绩效预算,必须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对绩效预算进行控制。为了从组织体系上保障绩效预算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来用内部控制的新方法进行跟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必要手段。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研究绩效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

一、绩效内部控制的新方法

(一)绩效目标实施控制法

成立任务目标办(也叫评估领导小组),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评估组织体系。(图1)

评估领导小组必须按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院校评估指标,认真制订五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度,任务下达到系部和各职能处室。在执行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教学为主线,加强内控,稳健督促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1.计划目标的数量控制

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在硬件建设(指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实训设施的条件)和软件建设(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业率)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级和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设定了A、B、C、D四等。各项指标用配比的方法来确定它的定量,譬如: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30%,教师和学生1∶20,辅导员和学生就是1∶200,教师每学年240课时,实训课开出率100%,就业率90%以上等。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学院的整体办学规模和实际情况,应该按评估指标测算全院各项指标的总和标准,布置到各系部和各职能处室,把任务分解到年、月、日。采用网络图的形式布置任务,使各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各系和职能处室负责人及成员看到网络图,就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及实施阶段。

2.计划目标的时空控制

时空是时间和空间发生的事件,同时,事物的发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高职院校制定的五年乃至十年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必须有效地利用时空。所谓有效地利用时空是指必须用高速度和高效率来完成战略目标。就像海尔的总裁张瑞敏说的那样,我们的企业现在的物流就像卖海鲜,给我们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否则耽搁了黄金时间,产品就不值钱了。所以应该学习美国NBA的“空中扣篮”,不能等球落地再投出,而是直接从空中接过别人传过来的球,顺势直接扣篮,这样才更精彩,也更省力。那么在实施战略目标的时候,领导层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能够使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发挥团队精神,用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创新思维来推动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一方面是学院的发展定位目标;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估指标的A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计划目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符合评估指标要求。评估领导小组应该是定期(指在规定时间检查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不定期(指随时抽查某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估质量。在收集评估资料的时候一项一项资料审定,不合要求的,评估领导小组不予受理。审核评估资料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因人而异,应因事而成。 br>

(二)绩效质量、跟踪检测法

1.成立督导组

督导组应按教学一线划分为四个督导小组,如图2所示:

督导小组1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包括对教师出勤、教学资料准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下班辅导以及期末学生考核等各项情况的检查。

督导小组2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课堂纪律的检查,包括对学生早晚自习出勤、学生日常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纪律等各项情况的检查。

督导小组3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及学生公共区域卫生的检查,包括对学生教室、公寓、公共区,教职工的办公楼等各区域的卫生检查。

督导小组4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及学生公共区域行为的检查,包括对学生在教室、公寓、公共区域,教职工在办公楼等各区域的行为检查。

以上根据检查的结果,定期张榜公布,对于检查结果较好的教职工和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结果不好的给予批评和处罚。

2.绩效质量跟踪检测法

各种指标的质量检查应采取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毕业生质量检查和跟踪调查。

(1)毕业生质量检查、跟踪调查的检测法。此项工作一般每2-4年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毕业生情况调查,每年组织一次小范围调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用问卷调查,毕业生本人自评,学生毕业前的自我评价及毕业生质量抽样调查等方式,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我院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向学院有关部门提出调查报告,为教学改革提供反馈意见。

(2)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质量监测点,为了使调查定期、定点进行并全面反映毕业生的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意见,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反馈点。由学院招生就业办牵头,各系在了解毕业生具体工作单位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确定监测范围。建点应本着地区兼顾原则,即监测、反馈点的建立要有地区代表性,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根据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毕业生较多的地方或单位建点。

(三)绩效实施考核法

绩效考核委员会应在党委领导下,建立二级考核层次,如图3所示:

第一级由党委书记负责制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参加的人员是党委成员,主要评定考核系、部门负责人的完成任务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第二级由系、部门负责制的绩效考评管理者,需要考核所属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绩效等级按A、B、C、D四个等次划分。一级考核主要有四个指标,第一,考核系、部门负责人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第二,系部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第三,学生考证(从业资格证、毕业证)情况;第四,学生就业情况。考核领导小组审定考核情况确定考核结果。二级考核是由各职能处室负责人考核教职工完成任务情况,各类指标是按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分解为A类100分,B类90分――99分,C类80分――89分,D类80分以下,按测定等级,与效益挂钩。

二、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

(一)成立绩效预算委员会,如图4所示

(二)预算指标审定法

预算指标应按年度的任务目标来制定,并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通过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强化支出绩效理念,科学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切实发挥资金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建立以科学理财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监管对象、预算结果定期审计的管理体系。

(三)绩效和预算的备选方案的控制,如图5所示

任选方案一为优秀方案,任选方案二为标准方案,目前高职院校备选一方案居多。在每一个方案当中,有居多子方案。子方案的总和应与备选方案的总量吻合。

假设每完成一项任务,预算指标为10,A类100分,B类90分――99分,C类80分――89分,D类80分以下。(表1)

(四)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以审计、纪检为核心,工会参与,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开展绩效预算审计的工作。绩效预算审计的结果应与财务和审计的结果合并起来,并且要纳入审计委员会向院务会提交的报告之中。

(五)绩效预算结果审计制度

审计部门一年对全院的绩效预算执行情况应进行一次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执行绩效预算好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执行绩效预算差的部门要进行整改甚至罚款。严格按定额标准和绩效标准及审计法进行审计。

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实施得好与否,必须按上述绩效内部控制的新方法和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监控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基建;绩效;考核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健康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各个医院都加大了对软、硬件投资的力度。基建项目越来越多,投入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医院基本建设结算的审计力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商业贿赂,减少浪费,保证基本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目前内部审计已经渗透到基本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部分医院仅仅进行了事后审计,但是内部审计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的绩效如何进行考核探讨如下。

一、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目的

为提高部门职员工作积极性,实现部门工作目标,根据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公司有关部门政策,结合审计岗位职责制定本制度。

业绩评估的目的是获取审计人员有资格实施的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等信息,有助于向员工有效地提出建议和进行培训;业绩评估作为员工调整薪金和晋升的参考依据。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

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估是业界持续关注的问题,现有文献主要有四种观点:基于生产有效性理论的内部审计活动效果评估、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内部审计程序质量评估、基于生产有效性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融合的综合指标评估和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估。这四种不同的绩效评估观点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绩效评估理论。

基于生产有效性理论对绩效评估进行研究的学者们认为:绩效是组织成员在特定时间内、由特定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以生产有效性理论为基础的绩效评估方法,实质上是用特定时期内企业的产出与结果来衡量绩效,它应用在内部审计中,就是使用内部审计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作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标准。

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内部审计的不同目标决定了评估指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矛盾。如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需求的冲突;上下级管理层之间对内部审计需求的冲突;客户满意度与审计成本控制的矛盾;审计成本和审计计划完成率之间的矛盾等。内部审计必须谨慎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通过绩效评估结果判断内部审计的发展状态,实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提高绩效。建立耦合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模型可以动态、全面地揭示内部审计的价值贡献机理,反映出内部审计各价值贡献要素的互动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实时判断内部审计绩效处于什么水平、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发展

二、目前内部审计的考核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1)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导致考核方面过于简单

国际公认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可见内部审计的职能有两项,即保证和咨询。保证就是人们日常理解的查错防弊的审查功能。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只停留在保证功能上面,甚至还有更片面的情绪化的认识。因此带来的考核方面比较狭窄,指标比较简单。内部审计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绩效考核指标往往是决算审计中发现了多少错误,节约了多少资金。

(2)考核周期与内部审计的周期存在一定的矛盾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医院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都进行了基本建设审计并保持其工作的连续性。基本建设项目体量大、周期长,从而内部审计在这方面的贡献也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但绩效考核一般是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考核内部审计在当年基建工作中的绩效,追求短期可见的成绩。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人为地进行基本建设工作块状分割,进行时间调整,保证每个考核期出成绩。目前的考核没有兼顾两者周期间的联系,因而无法全面评

估内部审计在基本建设中的业绩。

(3)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关系不够合理内部

审计部门一般存在以下组织形式:院长领导下的、院委会领导下的、院董事会领导下的以及医院管理部门委托领导下的,目前绝大多数的组织形式是在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基本建设部门往往也在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并由基本建设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受到影响,两个部门往往在利益趋同的情况下取得默契。

(4)内部审计在基建工作中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全

面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没有克隆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模式,特别是我国在基本建设制度上明显保留前苏联的特点,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基本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操作内容都显得较为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不能完全引进现代西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2)由于西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的实践较少,如何借鉴其有效的管理考核体系值得研究。目前医院在考核内部审计时,往往借鉴西方考核模式中的某些指标,并对指标权重赋值的随意性较大,考核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前后不连贯。

三、改善目前内部审计考核的几点建议

(1)扩大基本建设中内部审计绩效考核面如上

所述,内部审计的功能为保证及咨询。咨询的功能先于保证的功能,尤其体现在基本建设的前期。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拟定、立项及修改等环节。对于合同的签定,设计图纸的审核及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定,内部审计也有责任向领导提出建议。当然内部审计可以在借助外部力量(即各类咨询公司、监理公司、设计公司),从内部有效控制的角度、遵守政策法规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供领导决策。既然内部审计的功能可以拓展延伸,那么其考核面相应扩展,要知道正确的选择节约的资金远远超过审核下来的误算

漏算。

(2)结合基本建设规律调整内部审计考核周期

从内部审计的“三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基本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设置时间纬度,制订内部审计的短、中、长期考核体系。

(3)改革内部审计的考核体系内部审计在基本建设中的作用受医院治理机制、内部控制系统的特点的影响较大。因此理顺考核关系,改变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体系,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切断内部审计部门和基本建设部门的经济联系,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保证内部审计的有效,其考核也更具意义。

(4)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考核体系基本建设

中内部审计的评价标准有预算标准、行业标准和地区标准,如何将其统一量化从而得出清晰明了的评价结果,需要医院从实际出发,科学地采用综合指数法、数据标准化法、功效系数法、等定量分析法、因子赋值法、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法。绩效评价模式不能一成不变,根据决定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并对评价体系的运行结果不断跟踪改进,验证绩效评价模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蒋品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确认[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3):68-72.

第7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在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式上,各二级部门既不做通盘考虑筹划,也没有长期打算,基本上是依照学校下拨预算经费的多少来办事,注重资金的投入而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预算经费一经制定,预算部门忙于搞平衡,对资金一拨了事,对预算执行的业绩和成效偏重于关注预算经费投入方面的问题,而对预算执行中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并不关心,无力跟踪查效,也难以考核下拨后的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每一个预算部门不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放在用好预算资金,而是争取预算拨款上,从而使得预算执行的结果总是偏离计划,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通过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促使各二级部门注重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长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2高校预算开展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

2.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组织

各高校应本着“权威、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相关要求,设立相应的绩效管理与评价机构或部门.可以在学校财经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设立独立于学校财务处的专设机构,赋予一定的财经管理权限,便于进行统一日常管理并作出事后权威评价.预算绩效考核机构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负责起草学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起草学校的激励机制和各项绩效考核政策,并根据既定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与激励政策及各二级部门的审计报告对各二级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2.2健全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全面真实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高校的教育经费通过多渠道筹措,这些教育经费的使用受到资源提供者、社会捐赠方、国家法令、合同协议及其他约定的限制,高校要对这些教育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使用效果负责.另外,随着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会计核算随之日益健全和合理,财务数据信息也日益丰富,这都为高校推行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先决条件.按照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高校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学校情况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如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等管理模式,以便集中掌握财务信息并加强管理.根据“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管理原则,学校虽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但很大部分教育经费被分配到二级学院自主管理,不利于资金的统一安排和调度,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个矛盾.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可以项目为单位,将资金分配于不同的项目之中,分属不同的二级学院管理,由学校统一调度.在此模式下,资金可在项目之间相互调剂使用,有利于学校财务资源的共享和控制.当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系统,利用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可以对学校的所有财务收支情况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多个帐套和项目管理的功能,既可为二级学院进行内部的独立核算,满足二级学院内部管理的需求,又能统一核算学校的各项财务收支,严格控制各二级部门预算的执行,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3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库

在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面对大量复杂的财务及预算信息,如果预算绩效评估者和预算执行者不能迅速、有效地得到必要的相关信息,预算绩效评估者就不能对预算执行者的预算绩效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评价,绩效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绩效管理效果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预算信息是否准确、及时、详细,是否能满足绩效管理的要求.由此可知,预算管理过程实质上是预算信息生成的过程,预算信息是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信息反馈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预算绩效评估者和预算执行者通过各类报表、数据信息、各项指令等信息发生关联.预算评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预算信息库系统了解并分析处理预算信息,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协调和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各项活动.

2.4构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衡量、评价.高校在预算编制环节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没有确定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明确,没有量化或无法量化.通过预算管理这一资源配置工具,可以把高校战略规划中的长期目标和宏观目标细化分解为短期目标和微观的绩效目标,预算通过一系列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建立起关联,用绩效指标的计算来衡量预算是否达到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的比对,来确定预算方案的执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进行反馈.高校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想是:在预算支出管理中建立一个以绩效为核心,选择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指标,通过定量与定性对比分析等方法建立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预算的决策、配置、执行中的合理性做出综合评价。

3高校预算开展绩效管理的控制考核与反馈

3.1中期预算实行执行绩效控制

高校预算的执行过程也就是各二级预算部门实现预算目标的过程.预算指标要分解落实到不同层级的责任单位,各个部门在完成预算指标的过程中会依据预算指标要求制定出相应的业务活动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最终达到完成预算要求的效果.预算控制不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最终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使财务预算符合学校的财务管理要求,从而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预算控制,再完善的预算计划也很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预算方案经审批后,便进入预算的执行阶段.相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显得更为重要,其结果与预算编制的初衷相对一致,是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关系到预算管理所涉及目标能否实现.在学校下达预算计划后,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开展工作,经费一般遵循“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高校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其支出总额受高校财务资源总量的约束,并且对整个高校的运行和支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在支出预算的日常管理上,应该实行刚性管理.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高校预算一旦通过法定程序被批准并进入预算执行阶段,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任何部门的支出如超过预算限额的要求,都应该被拒绝.

3.2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预算绩效考核是针对预算支出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评价手段对高校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预算绩效考核以预算支出的“结果”和“追踪问效”为目标导向,通过对比之前制定的绩效目标,建立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与绩效目标的比价关系,全面、准确、客观地对高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对高校强化支出管理理念,优化预算支出比例和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考查高校整体发展趋势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一方面应关注高校资金运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应对之前运行状况及预算管理状况进行细化分析,为提升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率提供经验和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完整的预算流程,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调整、绩效考核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周而复始的循环,最终实现对高校整个资金活动的控制和管理,而预算绩效考核既是本次预算管理循环的终点,又是下次预算管理循环的起点,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加强预算绩效考核信息反馈

作为一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手段,绩效管理所提供的不仅是奖罚手段和措施,其意义在于通过有效措施,发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方案和措施.通常的观点认为,在财务预算的绩效考核完成之后,整个绩效管理工作随之结束,其实不然.必须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个预算执行者,让预算执行者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方能扬长避短,提高预算执行者的管理水平.因此,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在整个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在一些高校实施的电子预算(E-Audgeting)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绩效信息的处理成本,有效防止和规避主观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错误、虚假信息,并能有效地提高传递和接收信息的速度.具体做法是:高校预算责任单位、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将预算执行情况在绩效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录入和,通过校园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绩效信息转化为各自所需的信息形式,并建立与之相符的对应关系.绩效信息反馈网络系统实现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适时反映,确保预算相关者对预算执行绩效情况的了解,弥补了人工方式下信息传递不充分和不及时的缺陷.此外,绩效信息反馈网络系统还有利于绩效信息的整理和储存,便于利用历史资料对财务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促进财务预算分析和报告制度的完善.

4结语

第8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 财务绩效评价 新医改 建议

一、医院建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将对财政的改革集中到绩效评价上,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系和公共财政管理逐步的形成、完善,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日益重视起来。

(1)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情况,建立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与整体绩效。

(2)构建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将绩效考核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有利于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责任感与服务水平。

(3)医院绩效是考核医疗卫生机构业绩的重要因素,通过设定的指标对公立医院进行评价,能提高医院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医院的自我监督与约束,也能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公立医院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医院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机构,考核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治疗质量、服务标准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的财务绩效指标,评价其绩效水平,对医院的整体质量与员工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不足

(一)财务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一方面医院没有建立长久的发展战略方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不够全面,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片面,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很多的医院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大部分是借鉴了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方式,导致现行的收入指标在财务指标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单纯依靠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很难理清医院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

(二)没有长远的财务绩效管理战略目标

医院的大部分工作计划是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目标而进行的,财务人员及医护人员等很少参与如月度计划、季度目标、年度计划等工作计划的制定,会导致医院内部的相应组织及个人目标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自身的责任感及竞争力相对缺乏。

(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部分医院财务还存在成本摊销不明确、账目不清晰等问题,这与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相对比较简单有关,此外,绩效评价制度、人员激励制度构建不完善对于医院财务也有较大影响。当前大部分的医院仍缺乏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有关的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四)财务预算体系不完善

由于大多数的医院财务预算体系不够健全,仍采用之前单一的预算方式,导致财务预算没有较强的执行力。自2009年的新医改提出后,虽然在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方面有所改进,但是很多医院并没有改变以往的预算方式。医院的预算管理部门缺少与其他科室沟通合作,预算部门也只是按照上一年财务数据的划分来预算下一年的财务数据,这种预算方式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新医改下构建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

医院在新医改的形式下,要在遵循国家规定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身的特点和发展的要求设置相关的会计制度。在绩效考评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

(二)制定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

建立了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后,按照严格的要求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医院的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绩效考核。为了提高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水平,使医院能够更加具体、客观的评价,医院要根据建立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等各项内容进行逐一的比对,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改进医院财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绩效考核指标的内容可以加对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和医药费用控制指标的评价,这两项指标更能反应出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的背景下,凸显财务管理工作的绩效性,因此也更能全面、具体的评价财务管理工作。

医院要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将医药费用指标中的药品、卫生材料管控、药品和卫生材料费用和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中的内部控制、资产设备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纳入到考核中,健全考核机制。

(四)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在对医院进行全面绩效考评工作后,要注意全面分析医院面临的形势,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安排后年度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医院可以根据绩效考评结果,研究调整之后的经济管理绩效目标和经济管理工作改进方案。

四、结束语

医院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要注意加强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并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与整体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医院财务部门与其他科室的交流合作,各个部门共同协作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爱青,赵亮,时伟.试析医院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J].中国医院管理.2015(06)

第9篇:绩效考核的审计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秀山自治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辖18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267个村(居委会),1881个村(居)民小组,65.98万人。卫生系统实施绩效工资范围包括:5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3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4家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3家其他卫生事业单位和2家公立医院,核定编制2331名,共有在职在编职工1249人,退休人员466人,临聘人员368人。

二、工作进展

1.细致摸底、精确测算。为了给县委、县政府提供可靠的实施绩效工资决策依据,逐一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三清楚”:一是人员清楚。卫生局联合人事局、编办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职在岗位以及临聘人员进行了摸底、造册。二是收支清楚。我局联合县财政、审计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逐一深入对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近三年的收支状况、药品购销及库存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三是收入清楚。对全县所有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工资收入、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了测算。

2.研读政策,制订标准。推行绩效工资既是热点更是难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工资标准和体系模式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经反复研读政策,结合近三年基础数据,经逐级讨论、反馈、修正,制定出台了《秀山自治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

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和《自治县其他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统筹兼顾各种因素,确定我县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额度和津贴补贴构成。

3.创新管理,严格落实。实施绩效工资是一项重大变革,涉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了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下定决心“改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我局按照乡、村逐级考核的工作思路,将每项指标细化分解,制定并下发了《秀山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标准》。建立了以岗位责任、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我局多方筹资,积极准备,计划在本系统建立卫生信息平台,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对各卫事单位收支状况、药品销售等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启动了财务管理系统。成立了秀山自治县卫生会计核算中心,安装使用了一系列财务管理软件,制定并下发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专(兼)职报帐员,基层卫生事业单位每日收入统一存入专户,全面实行报帐制。两个管理系统相辅相承,全面提升了卫生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县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4.落实经费,保障有力。⑴全县5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部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津贴由县级财政全额保障。⑵县政府根据测算数据,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改政策的落实,依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绩效考核”的原则,逐月将补偿款拨付到卫生会计核算中心。⑶实现了全县离退休职工退休工资和生活性补贴全额保障。财政的有力保障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原有事业单位工资分配观念在部分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对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部分职工认为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变相的涨工资,只关注个人收入水平高低,对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不清楚,导致职工在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参与度低;有的职工还有着“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导致绩效工资分配存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老路,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难以充分有效实现,背离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

2、绩效工资总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由于几次绩效工资执行时间、核定办法不统一,致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与其他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不一,存在很大差距,呈现的矛盾比较突出。

3、考核制度不完善,评价标准不规范。特别是岗位较多的其他卫生事业单位,要对众多的岗位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难度较大。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由于内部沟通不畅和各岗位间平衡难度大而无法做到公平合理,导致绩效考核方案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