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1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第2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1―02

新生儿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科治疗措施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但是由于新生儿头皮静脉表浅,管腔小,弹性差,分支多,若渗出未被及时发现,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等。因此,分析外渗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

1.1 患儿因素 (1)新生儿血管壁发育不完善,管壁薄,脆性大,通透性高,容易造成外渗(2)新生儿不能自主表达,相同原因造成的外渗致局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成人。

1.2 护士因素 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对血管情况不熟悉,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穿刺技术不熟练,易造成液体外渗;或者未使用留置针,对同一血管反复多次穿刺,据文献报道钢针外展是留置针的两倍[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也可能引起局部静脉感染而外渗。

1.3 药物因素 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等有关。药物渗透压高如甘露醇,容易引起渗液致局部组织和血管硬化;药物浓度大,如脂肪乳等药物粘稠,容易引起血管堵塞;血管收缩类药物如多巴胺,外渗后能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痉挛、缺血、组织坏死等[2];静脉输入碱性液体如碳酸氢钠后,二氧化碳在血管内积聚,致使血管压力升高,血管扩张,导致穿刺部位液体外渗[3] 。

1.4 环境温度及治疗因素 环境温度及液体温度太低,输液量大,持续输注时间长,输液速度过快,特别是新生儿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表浅、细小,加上头皮针的刺激使液体更容易从穿刺部位渗出。

总之,高危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输液规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儿病房护士所应具各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护理水乎。

2 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贴剂[4]。

2.2 加强护士责任心 经常巡视输液是否通畅,有无液体渗出。密切观察穿刺周围组织是否肿胀,必要时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

2.3 根据药物的性能、浓度、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采取适当的稀释方法,调整输液速度。每次输注前用生理盐水冲管。

2.4 调节室温,必要时穿刺部位保暖,提高药液温度,防止血管痉挛,减少药物对管壁的刺激。

2.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尤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更为重要。

2.6 正确拔针 输液结束拔针时顺时针走向迅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到不出现为止。切记在按压处来回揉,按压力度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 讨论

新生儿输液外渗是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可导致血管受肿胀组织挤压产生局部皮肤缺血、缺氧,表现为皮肤青紫、坏死等[5]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成为各种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新生儿输液穿刺过程应加强心理安抚,保持新生儿情绪安静,输液期间加强护理[6]。根据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对静脉输液外渗新生儿采用整体护理,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适应性等原则为新生儿提供连续性、整体性、协调的护理服务,不仅有效治疗外渗病情,而且加强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提高了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护士和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时为治疗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继荣,沈宁,张忠丽,等.护理学基础[M].第二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65

[2] 孙丽娜.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若干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6.13(10):510

[3] 孙 宏.静滴碳酸氢钠外漏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0,25(4):198

[4] 恭维冷.静脉输液渗透性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及防治[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2):530

第3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儿科;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41-0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或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受寒及其他多种因素(如感染?窒息?早产)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各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该疾病的危重症包括肺出血(并发严重感染后及易发生)?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下面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

1.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是发生低体温和皮肤硬肿的重要原因?

1.2寒冷损伤

新生儿严重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1.3某些疾病

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热卡摄入不足,加之缺氧又使能源物质的氧化产能发生障碍,故产热能力不足?即使在正常散热的条件下,也可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严重的颅脑疾病也可抑制尚未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大于产热,出现低体温甚至皮肤硬肿?

2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于出生1周内发病,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2.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心率减慢,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2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

2.3皮肤硬肿

即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及双下肢26%计算,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难?

2.4多器官功能损害

重症可出现休克?ID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3诊断

保温不足可诱发本病,体温降低和皮肤硬肿即可诊断?依据体温及皮肤硬肿范围可分为: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

4治疗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对症治疗包括逐步复温?补液支持疗法?严密观察预防DIC?颅内出血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5护理评估?诊断和措施

5.1家庭基本资料

个人病史 评估有无早产?感染史?缺氧窒息史?寒冷等可能导致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严重疾病及诱发因素?

5.2健康管理

5.2.1有受伤的风险

皮肤硬肿?皮肤发凉?呈暗红色或青紫色?部分患儿可伴水肿等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l4%?臀部8%及双下肢26%计算?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长时间压迫可致压疮;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难[1]?

①相关因素

寒冷?硬肿?局部皮肤受压?

②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风险?皮肤完整性受损?

③护理措施

24小时内体温维持稳定:36.5~37.5℃,未发生压疮及局部皮肤破损?设置合适的环境温度,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床/暖箱温度;对于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需每小时监测体温,24小时内恢复正常?评估皮肤情况,每班1次;q2h更换并保持皮肤干燥;保持床单位?衣裤平整?清洁?干燥?

5.2.2有出血的风险

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长时间低体温可导致各脏器功能衰竭,后期可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肺出血?DIC?

①相关因素

寒冷?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

②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出血?

③护理措施

预防肺出血?DIC的发生?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检测DIC各项指标,必要时遵医嘱输注血液制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评估有无肺出血?DIC的临床表现;肺出血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备齐急救用品;DIC可表现为全身散在淤点?淤斑?流血不止,早期可表现为凝血功能亢进,护理人员对上述临床症状应提高警觉,防止肺出血?DIC等并发症的发生?

5.3营养代谢

低于机体需要量 低体温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临床表现为患儿的体核体温

5.3.1相关因素:

新生儿保暖不当,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

5.3.2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营养失调的危险?

5.3.3护理措施

24小时内体温维持稳定:36.5~37.5℃,一周内体重丢失≤l0%?

①监测T?P?R,观察患儿神志?反应?有无呼吸暂停等?

②设置合适的环境温度:对于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需每小时监测体温,24小时内恢复正常[2]?

③及时给予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儿,应立即开放静脉,给予静脉营养;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应耐心喂养,保证充足的饮食摄入?

参考文献

第4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28天内的小儿。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够成熟;胎盘血循环中断。建立肺循环;皮肤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擦伤;体温调世中枢尚未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肺炎,硬肿的发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常处睡眠状态;各种疾病的进展极易被忽视,加上新生非特异性免疫力不足,屏障功能差,对化脓性细菌缺乏抵抗力,易感染脓疱病。真对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征,我们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每一细小病情变化,正确辩别是病理的,还是生理的而采取必要的处理。至今为止,笔者在高危新生儿病房已做11年的护理工作了,下面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新生儿静脉输液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给新生儿输液一般采用头皮静脉,实际操作时注意选择适当部位,同时要清楚头皮静脉无静脉瓣的解剖特点,从而选择使患儿卧位舒适,活动时不易将针头拔出的部位。输液治疗的患儿要包裹好,勤给患儿换尿布,因输液患儿尿量相对增加。

2.在给新生儿输液中,由于所用药量较小液量也较少,且准确性高。因此所选用的吊瓶要小刻度的,一般为开放式吊瓶,在更换液体时,如先把药物加人瓶内,再加入葡萄糖,尽管加液体速度很快,也会因一部分药物先进入输液管内而使输入药物浓度不均。故应先加入葡萄糖,或先将药物稀释再加入输液瓶内。在新生儿常用的几种药物中注意各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654-2可引起患儿颜面潮红心率加快,且误以为是病情恶化;酚妥拉明有时引起患儿严重鼻塞,不可从输液管小壶给药用于新生儿;葡萄糖酸钙如输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故输葡萄糖钙时要严密观察,一旦输入皮下;要及时用普鲁卡因和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闭。

3.准确掌握输液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过慢则不易纠正脱水酸中毒,难以保证入量,有些药物还因配制时间过长而效价降低。甚至增强其毒副作用,有碍疾病的恢复,为此只有准确掌握执行医生输液计划,根据患儿病种的不同面调节滴速。如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输液速度一定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而静滴甘露醇降颅内压时要快速滴入.

4.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是否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炎、对胶布的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的异常、输液反应及滴注青霉素,细胞色素C,血浆等类药物时患儿皮肤有无红疹等现象,如有应立即停止输液,告之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新生儿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特点,而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哭声、用日周颜面皮肤颜色、用呼吸、甩前囱张力、用吸吮力、反应能力、肌张力来表示,所以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慈母般的心来对待每一位患儿,来度过工作时间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可能决定~个小生命的生与亡。如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惊厥、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有脑水肿的可能,密切观察前窗紧张或隆起,瞳孔的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对防止脑疝的发生很重要。还有,对于新生儿高热的处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温,如果观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儿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而导致硬肿,加上输入的液体温度一般都低于患儿体温,在此更体现严密观察新生儿输液的重要性。

总之,高危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输液规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儿病房护士所应具各的重要条件。同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理论联系实践,以提高未来人口素质、提高护理水乎。

参考文献:

[1]谭启明,窦月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引起水疱原因分析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1.

第5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措施;浅析

定义阐述:新生儿肺炎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肺炎,是由于各种病毒细菌由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产生炎症。其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不哭,复苏后呼吸急促、、反应差、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体征为:吸气三凹征,肺部听诊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或闻及罗音、合并心衰时心率增快,心音低钝、肝脏肿大在生后24-48小时出现。感染途径:母亲或护理新生儿及家人患呼吸道感染时和新生儿密切接触,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的生理特点功能不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肺炎;继发性与其他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通过血液传播而致肺炎;应用人工呼吸机。

1临床资料

气管内插管、供氧用导管、氧罩与雾化吸入器等,若消毒不严密极易引发医源性感染性肺炎。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入院的新生儿156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58例,期中双胎3例,早产儿13例,平均孕周在35至38周,体质量2.2-4.3kg。

2护理措施

2.1温度控制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自身调节差,皮下脂肪较少,肌肉活动少,因此体温低。另外,角质层又很薄,汗腺发育不成熟,造成散热困难。在护理时,对新生儿保暖及体温控制,对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很大的直接关系。一般新生儿室温控制在20-22℃,相对湿度在55-65%,以防空气过于干燥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温度湿度计随时检测。对于需要放入暖箱的新生儿要24h测量体温及暖箱的温度。促使患儿保持正常的体温,维持正常生理代谢。

2.2呼吸监测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反射能力差,排痰功能弱,痰液不易咳出,容易阻塞呼吸道,易发生缺氧,甚至呼吸暂停。针对这个特点,护理时,要勤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的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必要时进行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加重。适当吸氧,氧浓度要控制在40%以下,氧浓度不能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因高氧或低氧对患儿造成很大的危害。高氧可使红细胞破坏,而导致生理性黄疸加重,低氧可导致心动过速,颅内出血等,因此要严密观察氧浓度和氧流量。

2.3光线与噪音光线过强可刺激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导致其视网膜病变,另强光可使早产儿活动增强,睡眠减少,干扰睡眠改变生理规律。所以新生儿室应设置柔和的光线,灯光要柔和,白天阳光强烈时应使用窗帘。也要求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我院使用地灯,尽量减少随员陪护,避免噪音,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保证患儿稳定的睡眠和休息、身体发育的需要。

2.4喂养及抚触新生儿的喂养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吸允力差,体质弱,因此科学喂养,是保证减少新生肺炎并发症重要手段之一。专家提倡出生后早期母乳喂养好,一般为出生的半小时左右。因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及免疫因子,能为新生儿提供最好的营养保证,增强免疫力。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身体护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精神护理,要与新生儿进行精神交流。抚触护理,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增加患儿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可增加患儿睡眠深度,平复患儿烦躁情绪,有利于肺炎的恢复。

2.5预防并发症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我们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物品定期消毒,杜绝交叉感染。新生儿的皮肤柔嫩,局部预防功能差,易因皮肤轻微损伤而造成细菌感染,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所以新生儿的皮肤护理很重要。除此外,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发育较好,故易出现溢奶现象,要防止呛咳,以免加重肺炎的症状。护士加强巡视病房次数,避免在静点时发生渗漏,给患儿造成痛苦。发生液体渗漏时,要及时处理,尽量不要用酒精纱布覆盖,防止酒精中毒或过敏。我院患儿采用患处敷“一贴凉”效果极佳。

2.6注意事项

2.6.1对居室的要求①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为宜,湿度50-60%,室内干燥,可以安放加湿器。②空气要新鲜,居室要安静,光线不要太强,有利于患儿休息。③衣被要轻柔舒适。④尿布要及时更换,避免产生尿布疹。

2.6.2注意营养及水分供应,应尽量母乳喂养,若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及病情决定奶量及浓度,或者给与脱脂奶。对危重病儿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补充热量和水分。

2.6.3要定时测量体温,如有高热,应及时处理。

2.6.4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氧。痰多稀薄者,可以反复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及炎症的吸收。

3结果

采集我科156例新生儿肺炎,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痊愈出院154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达到了满意效果。

第6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 applied in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Method:From Janurary to June 2014,30 pediatric nurses work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each group had 15 nur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the theoretical results,operating results,comprehensive ability,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mpared.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Result:The theoretical results,operating results,comprehensive ability,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aining were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20

新生儿早期的疼痛和损伤可导致神经活动发生变化,并对疼痛的感觉反应和处理产生长时期的影响,长期暴露于疼痛环境中,将导致新生儿后期神经系统发育问题[1-3]。临床上对新生儿疼痛处理往往不足,一方面教科书上缺少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和相应的特异性调查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师资及培训机构,在方式上也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影响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4-6]。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多种方法对护士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使多种培训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优势互补。为了使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实施,改善患儿短期和长期预后,本研究将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运用于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于本院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27.5±12.4)岁;中专2名(6.7%),大专23名(76.7%),本科及以上5名(16.7%);助理护士3名(10%),护士19名(63.3%),护师6名(20%),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6.7%);工作年限0.5~25年,平均(7.5±6.9)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研究组年龄21~47岁,平均(26.6±13.5)岁;中专1名,大专12名,本科及以上2名;助理护士2名,护士8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名;工作年限0.5~24年,平均(7.6±5.8)年。对照组年龄

21~48岁,平均(28.1±11.9)岁;中专1名,大专11名,本科及以上3名;助理护士1名,护士11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名;工作年限0.7~25年,平均(7.7±6.1)年。两组在年龄、工龄、学历及职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培训小组 由护理部副主任1名和儿科高年资护士2名组成3名培训小组,并负责制订培训计划。为使培训具体可行,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培训小组依据《疼痛护理学》、《实用新生儿学》、《疼痛学》制订护士疼痛管理能力评估表,现场考核护士疼痛认知、疼痛评估、疼痛管理能力3项共10条,每项满分10分。

1.2.2 编写《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 依据《疼痛护理学》、《实用新生儿学》、《疼痛学》结合本院新生儿专科护理特点编制《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内容包括:(1)新生儿疼痛发生概况;(2)新生疼痛认知;(3)常用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及选择;(4)新生儿疼痛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5)新生儿镇痛流程等。并制订环节质量标准和环节考核标准,突出专科性和实用性。

1.2.3 制订培训目标及内容 (1)素质目标: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强化“换位思考”理念,培养护士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品质;(2)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疼痛的表现、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新生儿疼痛知识特点、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及工作流程等内容;(3)技能目标:能够正确的根据新生儿疼痛的表现,运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评估,根据各类疼痛的特点采取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实施。

1.2.4 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施 研究组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并使用《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内容包括:(1)培训时间均安排为6个月;(2)研究组多元化培训模式拟选方案:儿童专家定时授课、案例情景教学、院内讲座、课内讲课、自我情绪管理、集体培训与一对一培训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包括科内小讲课和院内讲座等。

1.2.5 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 研究组根据新生儿疼痛的表现、运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进行疼痛评估。根据各类疼痛的特点采取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非药物干预镇痛法;(2)药物干预;(3)抚触;(4)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能力评估 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培训效果。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等护理能力的变化。

1.3.2 护理满意度 根据患者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和最能体现工作质量的项目制成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等级评分法,每个问题设有3个选项,即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培训能力的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826,P

3 讨论

2001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更新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觉和情绪体,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自觉症状。对于无交流能力的个体,绝不能否认其存在痛的体验,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缓解疼痛的可能性。新生儿就属于这类“无交流能力的个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生儿没有疼痛感觉。但实际上,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可能给新生儿带来各种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如血氧不足、血压升高、神经发育异常、行为改变及社交障碍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7-11]。因此,规范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多种方法对护士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使多种培训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优势互补。主要方式包括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疑难病症讨论、实际参与查房、模型训练等。通过正确的培训方法培训护士,可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护士在培训中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增高培训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多元化护理培训,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其责任心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2-16]。

第7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特点和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对收治的40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在肺出血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患儿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气道内吸出血性液是肺出血早期表现。结论:早期发现、及时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是抢救的关键;加强呼吸管理、保证营养供给、加强保暖、预防交叉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呼吸机正压通气;护理

The early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 (a report of 40 cases).Liang Jianhong,Yu Yongmiao,Li Guihua,et al.(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Guangdong 52602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arly features and nursing observation points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Methods: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40 cases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Hypoxia,infection,premature,low weight and hypothermia were the high risk factor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The early signs of pulmonary hemorrhage were poor response,dysphoria,cyanosis,dyspnea,apnea respiratory difference,three depression signs,SpO2 decreasing and bloody liquid in airway.Conclusion:Early discovery an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is the key to rescue the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strengthening the respiratory management,assuring nutrition supply,keeping warm and preventing cross infection is the bases of successful rescue.

【Key Words】Infant;Pulmonary hemorrhage;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Nursing

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2003~2007年收治新生儿肺出血40例,由于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和注重综合护理,抢救成功率达76%,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16例;体重

1.2 肺出血发生时间72h 9例。

1.3 早期临床特点及出血情况:40例患儿中发绀加重、经皮测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33例,反应差并有、口吐白沫、呼吸浅弱继而出现呼吸暂停28例,烦躁、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12例,皮肤发现出血点、瘀血、瘀斑8例,注射或抽血部位出血难止17例,从胃管内回抽出少量血性胃液15例,40例均从气道内吸出血性痰液,听诊肺部均闻及广泛细湿音。其中口鼻有血性液流出12例,气管插管内喷出血性液5例。

2 护理

2.1 警惕肺出血高危因素,早期发现: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是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1]。本组新生儿肺出血中,缺氧37.5%,感染25%,早产儿60%,低体重儿70%,低体温65%。新生儿肺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再灌注或感染后产生的氧自由基而损伤,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血。本组病例发病第一高峰在生后24h内有62.5%,生后24~72h内发病15%,生后>72h发病22.5%。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因此,要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肺出血治疗成功意义甚大。

2.2 根据肺出血的早期特点,加强病情监护:凡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患儿均应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尤其是生后3d内,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增加巡视次数,每15~30min巡视1次。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血、瘀斑、注射或抽血部位难止血等;对患儿突然出现的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特别是气道内吸出血性液,应警惕肺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2.3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护理

2.3.1 插管前准备:调试好的呼吸机、吸痰器、新生儿喉镜、适宜的气管导管、吸痰管、无菌手套、复苏器、听诊器、胶布、生理盐水、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等;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保持中性环境温度,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便于暴露声门,头靠近床沿,颈后垫小毛巾,头后仰,使下颌、气管、剑突成一直线以开放气道,保证插管顺利进行。

2.3.2 机械通气的护理:①肺出血急性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搬动,气管内每次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溶液0.1ml/kg,如出血未能控制可重复滴入,给药间隙以复苏器加压给氧,通过扩张肺泡,压迫肺泡表面的毛细血管,起到止血作用[2];禁忌拍背,吸痰负压

2.3.3 脱机护理:当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全身情况稳定,可将呼吸机参数逐渐调低,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撤机。拔管前充分吸净气管内、口腔、鼻腔分泌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阿托品,以减轻喉头水肿;拔管后即予肾上腺素0.25mg、地塞米松1mg、生理盐水2ml雾化吸入,头罩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黏稠时,为了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每2~4h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吸痰1次。

2.4 注重综合护理:①加强保暖:在护理新生儿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基础代谢率低,肌肉活动少,糖原、棕色脂肪少,产热有限,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较薄,散热快,如保暖不当则容易引起体温不升、低血糖、酸中毒、低氧血症,应置患儿于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上,设置温度30~35℃,保持体温在36.5~37.5℃。对于低体温者要缓慢复温,每小时测体温1次,并根据体温每次升高箱温0.5~1℃,经8~12h恢复体温至36.5~37.5℃,严重低体温患儿一旦给予快速复温并吸高浓度氧后,肺出血迅速出现[3]。②做好静脉输液及出入量的管理:肺出血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出血性肺水肿。因此静脉补液不宜过多,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3~4ml/(kg・h),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保持输液通畅,防止液体外渗,同时准确记录出入液量。③保证营养的供给:排除消化道出血后尽早给予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残奶情况,视消化情况逐渐增加奶量,同时配合静脉营养的应用,保证患儿能量的供给。④严防交叉感染: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次用后更换;及时清倒接水器中冷凝水,防止倒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每周更换2次。⑤注重基础护理:肺出血患儿病情危重,抵抗力差,应做好口腔、脐部、皮肤、会阴的清洁与保护。

3 结果

由于对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当患儿出现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气道内吸出血性液等症状时能及早发现,报告医生,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正压给氧、加强保暖、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本组40例患儿中治愈26例,死亡8例,病情好转放弃治疗6例。

4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由于原发病因多,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病情变化快,临床上常因疏忽对新生儿肺出血早期症状的观察,而错过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时机,造成新生儿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具有2项以上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进入新生儿监护室作好监护,尤其是生后3d内,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及早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加强呼吸管理、适时有效吸痰,控制出血,加强保暖、低体温者经8~12h缓慢复温,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保证营养供给,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2] 池翠微.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观察和抢救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10(5):425~426.

第8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儿科护理;护理纠纷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医疗护理服务相关工作所承担的风险系数也在提高。新生儿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其相关护理所肩负的责任格外重大,如何有效防止新生儿护理纠纷便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显得十分关键。如下,笔者选取了10例新生儿科护理纠纷例子,对纠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范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儿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发生的10例新生儿护理纠纷例,男6例,女例;年龄范围在12min~22d。10例护理纠纷事由分别是:2例新生儿家属未遵守医院的探视规定,在院方说明新生儿抵抗力与免疫力差,不合理探视会造成流行感染几率增加的情况下,强求探视,因此发生纠纷;2例发现新生儿身上有发红现象,怀疑是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1例新生儿面部略有发胖,其家属认为面部有浮肿现象;1例家属要求对新生儿进行具体标识,怀疑抱错孩子;2例出现收费差错,在病区预收款处互相推诿责任时矛盾极化;2例在护士接待时认为其态度不好,导致矛盾。

2 原因分析

2.1护士方面

2.2.1 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有待加强。新生儿由于不能够表达自身的需求,除了护理人员以外无第三方监管,这便要求护士具有"慎独"修养和强烈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明知新生儿身上有发红迹象,也迟迟不通知医师进行诊断处理;未按照规定进行巡视,导致新生儿面部抓伤等。

2.2.2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待改善。在进行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护理人员工作方法不当,说话举止欠妥当,语言描述不够恰当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状况,如上述新生儿家属强烈要求在非合理时间内进行探视,并不听原因解释;护理人员未详尽做好新生儿标识工作,或未向家属解释清楚表示方法,使家属存在是否有"错抱婴儿"的顾虑;未告知家属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导致家属认为其发胖是护理不当所导致的浮肿等,工作态度有失恰当只能激化矛盾[1]。

2.2.3 新生儿科护理观念太过陈旧。尽管医院行医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理解患者,增强服务患者意识,然而,还是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在医院看病处于被动方,忽略了患者的实际感受。

2.2家属方面 很多家长对于新生儿过分溺爱,在孩子离开大人身边后便缺乏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能很好的配合医院的探视制度,经常违规探视;另外,部分家属对于院方新生儿科的消毒情况存在怀疑,过分增加对医院护理的期望值。

3 预防措施

3.1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护士应为家属耐心、细致的解释医院规定的日常探视制度、新生儿科护理流程及医院的消毒制度,另外还要为其介绍管床医生并交代每日费用等,在要求家属签字的同时,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向家属发放意见调查表,询问其关于新生儿护理的具体要求及疑问,以此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依据,待新生儿家属填写好意见调查表之后,及时整理、归纳,并针对家属所提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在产生新生儿科护理问题后,悉心听取家属陈述,并弄清事情的详细过程,以中立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家属解释疑问,避免产生误会与纠纷[2]。为有效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出现,新生儿科应建立其"首问责任制",凡事都由首位接待的护理人员负责。

3.2 护理人员要提高深度修养。慎独者能够在独处环境中坚持道德信念,自觉履行职责。由于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其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爱心、责任心来接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有效落实新生儿护理流程,做好日常新生儿基础护理,如按时定期为新生儿修剪指甲,减少划伤几率;若需要对其静脉注射,要兼顾考虑到新生儿健康和形象两方面因素,选对针型和注射方式,避免反复穿针带来的痛苦,及刮掉头发对新生儿形象的影响。

3.3 护理人员要妥善处理纠纷。当护患纠纷产生时,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争取尽早解决问题。要争取新生儿家属的理解,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方式疏导其不满与顾虑。要尽可能以平和的态度控制态势的发展,若纠纷比较严重,可以请相关领导出面进行解释,争取在处理问题方面达成相互谅解和共识[3]。

3.4认真做好入院、出院查对关工作。在护士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当面核实好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由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和胸牌,若新生儿由产科转入,也要保证信息核对。坚决杜绝先抱入,再佩戴腕带和胸牌的现象,避免出错。在新生儿出院时,由两位护理人员将床头信息与新生儿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可出院。

参考文献:

[1]吾洪,姜岚.浅析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J].贵州医药, 2004,28(07):672.

第9篇: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范文

【摘要】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时期对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巩膜粘膜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做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可发生核黄疸,引发智力落后,神级系统疾病等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分类 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发现宝宝在住院期间皮肤会发黄,并且家属也经常会询问原因。据临床数据表明我国50%足月儿及80%早产儿可发生新生儿黄疸[1],那何为黄疸,又为什么会发生呢?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出现皮肤、巩膜粘膜处发黄。

1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原因

1.1 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1.2 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旰脏酶,或这种酶活力低,胆红素到肝脏后变成结合胆红素并排除的过程受影响。

1.3 由于胆管阻塞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国内也有报道[2]。产科因素是新生儿黄疸的首要因素,其中窒息占首位。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和使用,新生儿窒息率大大降低,故窒息已不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此外还有缺乏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报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新生儿中有1/3呈现黄疸[3]半乳糖血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2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3 新生儿黄疸分类

3.1 感染性黄疸: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首要原因,占19.95%与国内一些报道相同[4-5]最常见的前3位依次是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感染不典型,而黄疸常常是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唯一表现。最常见的致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破杆菌,巨细胞病毒。

3.2 ABO溶血症性黄疸:ABO溶血症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次要原因,占14,8%[6]。见于A型血的母亲或B型血的婴儿。

3.3 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3.4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黄疸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要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呵护。

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4.1 保暖:将患儿置于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因体温过低时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可与胆红素竞争清蛋白,是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从而加重黄疸。4.2 喂养:提倡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喂养,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喂奶后取右侧卧位,减少呕吐次数,以利于肠道正常菌群建立。4.3 预防减让感染:一母一患一陪一病室,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患儿清洁卫生。4.4 用药护理: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药物的应用,给予有效地护理措施。4.5 光疗护理:由于患儿一般情况差,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光疗时容易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因此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至关重要。如果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对小儿没有影响,可多喂些糖水,提倡早吸吮,使胎粪及早排出和减少排到肠腔内的胆红素吸收。有报道说游泳及抚触可满足新生儿各种需要,有助于胎粪的排泄和生理性黄疸的早消退。[7]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是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2] 聂卫平.光疗治疗新生儿学高胆红素症2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2(16):1231-1232.

[3] 钟丹妮,高宗燕,刘悠南,等.广西南宁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童杂志,2009,11(12):970-972.

[4] 李敬风.新生儿学高胆红素症220例感染病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3):2054

[5] 牛广建.新生儿学高胆红素症86例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1):58-60.

[6] 彭旭东.新生儿学高未结合胆红素症34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治疗[J],华西医药,2009,24(7):1712-17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