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声学设计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声学设计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声学设计规范

第1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省级电大;资源库;共建共享;规范性;标准化 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深入 ,特别是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远程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于 网络的教学环境初步形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教室、 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展到internet所覆盖的任何场所,远程教育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然而 ,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才是使用网络的目的,要发挥远程教育区别 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支持。因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 设和共享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

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涵

远程教育资源库是指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各种支持教学活动的资源进行整合,建成互 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的汇集。本文所讨论的远程教育资源库是广义的远程教育教学 资源库的一个子集,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并可以通过internet\intranet检索和访问的 数 字化资源库,即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一个较为完善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应具备的功能主要 有:教学资源的收录、存储、管理、检索、维护,为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 测试等教学活动提供支撑环境等,主要有以下四个组成部分构成。 

1、教学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试题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和网络课程库等,是 整个资源库的基础和核心。

2、教育资源库管理与应用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一是资源管理子系统,提供对教学 资源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检索、资源交换、资源统计等功能;二是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 ,提供系统安全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病毒防护、数据备份与应急响应等功能。这两个子系 统要为三类用户(教师、学生、管理员)提供资源检索、资源、资源审核、权限管理等 多个方面的服务。

3、网络教学支撑运行系统。包括支持资源库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平台、网络基础环境 、网络存储系统,提供网上教学支撑环境的软件系统。

4、资源建设系统。主要包括资源收集、加工、资源制作等功能。

系统结构图如下:

二、当前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因而不易 管理和利用。目前,我国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上,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资源库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相当 一 部分教学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获得了好评。但全面客观地分析,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开发方 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一定程度制约着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1、种类和数量不少,但特色不够鲜明,质量不高

有些教学资源不十分注重专业和课程特点,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设计和教学 策略的应用较少,仿佛是传统教材的文字录入,缺乏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进行的系统、有针 对性、整体>!设计。这样的资源质量不高,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不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 学习的主动性。

2、规范性较差,难以进行动态管理

由于我国远程教育有些规范和标准还需完善和公布, 有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尚处于探 索状态,有些资源建设的工作流程和审定尚待规范,影响了开发的资源的动态管理及其 利用率。

3、重复建设较多,造成较大的浪费

许多教学资源的开发对国内外相应资源库建设和使用情况调研不够充分,必要的论证以及 对教学设计和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及时,再加上制作时不够了解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造成了教学资源库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已建成的优质资源库(包括国家投入巨资立项 建设的优质资源库)还得不到推广应用。

4、资源共享和整合的难度较高

由于各系统分别建立,又没有完全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 便难以在各个系统间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形成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孤岛”,系统间缺乏统 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各系统间的界面不够统一,应用不够集成,给资源共享和整合带 来较大难度。

随着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远程教 育发展的“瓶颈”,对于电大系统,尤其是省、市电大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尤为紧迫。

三、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构建共建共享的省级电大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关键

省级电大远程教育资源库既负责存储本省使用的教学资源,面向本省的用户提供服务 ,又与中央电大远程教育资源库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为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网络 协作系统。这就要求其结构与主要功能应与中央电大资源库基本一致,其构建除了要符合上 级资源库所遵循的先进性、完备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操作性等基本设计原则外,还应 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基于标准化和规范性的思想,实现现有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目标。 因此,省级电大资源库的建设不应仅局限于硬件或软件的技术实现上,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从系统方法的角度,确定方案的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等各阶段的任务标准和规范。

1、规范资源库中的资源描述

省级电大教学资源库是上级电大资源库的必要补充,其开发应以《国家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库中央电大源建设规范》为指南,结合本省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通过相应的 标准对资源进行规范化,主要采用元数据(metadata)来对资源进行描述。元数据也被称为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能用来支持电子资源的定位、发现、 评估和选择等。元数据规范提供了一个定义元素的结构,可以根据元素的使用和表现要求对 资源提供描述和分类,使得寻找和使用资源的过程更有效。在参照《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库及中央电大资源建设规范元数据规范分册》和lom模型的基础上,可采用核心集、可选集 、扩展集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描述,既定义了入库编码

规则,规范了资源描述和资源格式 ,又确定了分类数据元素集。当各类教育资源的资源属性确定后,资源库的基本结构也随之 确定。在资源库的物理存储上,能选择功能强大、技术成熟、扩展性良好的microsoft公司 的sql server作为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依据数据库设计原理,设计出记录资源共性的数据 表与记录资源个性特征的数据表,分类数据元素集作为资源的分类存储结构的依据。资源的 管理都是基于对不同资源属性的管理,包括上载、检索、评审、等操作,良好的存储结 构为资源管理系统高效运转和系统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2、规范资源库建设的工作流程

省级电大资源库中存储的主要是面向本省用户的特色资源,多数为自主开发和合作开 发。为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资源的采集、建设。统一的技术 要求是建设优质资源的保障,在资源的建设阶段能保证其建设流程的规范和技术规格的统一 ,是促进资源质量提高的必要措施。为此,根据《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央电大源建设 规范》,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订了我省电大的《资源开发建设申报管理制度》、《资源建 设工作流程规范》等规章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校内各部门及地市级电大,保证开发 队伍掌握《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及中央电大资源建设规范技术分册》的内容和要求。根 据这些要求开发各类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制作模板,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资源建设的难度。从 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保证资源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为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 基础。

3、规范资源库审核和工作流程

合理的审核和评价是检验资源库质量的手段,能从机制上促进资源库质量的提高。因此, 根据《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及中央电大资源建设规范评价分册》的要求,制订了我省电 大系统的《资源审核和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已建成教学资源库的审 核和,确保了资源库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规范资源库管理接口

为实现省级电大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在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实现过程中,应用xml作 为信息交换的基础。对学习资源进行绑定是利用xml来实现,资源描述信息都是以xml进行编 码并且进行交换。xml是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具有强大的文档描述功能,并且形式与内 容分离。由于xml本身始终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独立于编程语言,使其能创建不依赖于平台 、语言或限制性约定的开放数据,形成各个领域数据的首选载体。在远程教育领域,xml已 经成为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内容包装标准的最好载体语言。我们所采用的资源元数据模型 是以lom模型为基础,依据《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及中央电大资源建设规范元数据规范 分册》所建立的,是一种层次式的结构,而xml非常适合于表示层次式的模型。应用xml,除 了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之外,还可以实现遵循不同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的资源信息互相转换,为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互换提供标准的数据文档格式。这样方便了资源库系统之间 资源信息的交换,为实现自扩充式、开放的教育资源库提供了可能。

5、规范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第2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多功能会议室声学设计;吸声材料;吸声构造;混响时间;隔声降噪

1概述

1.1多功能厅声环境常见问题

1.2引起多功能厅内声音混乱的主要原因

(1)厅内各界面未经吸声处理,将主席台的语言声或音乐声不断反射向观众席,尤其是后墙和顶棚,易形成多重回声和声聚焦。(2)房间进深较大,侧墙、顶棚、主席台背景墙又未进行反射处理时,观众席中部就有较大区域内缺乏前次反射声,易形成声缺陷。(3)门窗未经隔声处理时,室外的噪音会干扰到会议室内。

1.3如何利用建声设计优化多功能会议室声环境

多功能会议室声学设计要考虑的内容很多:(1)良好的房间体型设计,避免声缺陷;(2)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吸声结构的做法,保证室内最佳混响时;(3)扩声设备的选择、布置和合理搭配;(4)良好的装修施工技术。本文主要从第二点,即室内构造方面,图2多功能会议室平面图来介绍如何对具有多样化功能的会场进行混响时间值、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隔声降噪控制,用下面的案例来具体分析。某多功能厅位于办公楼顶楼的走廊尽头,长13米,宽7米,高4米,最大容量为42人,容积为364m3,总表面积为342m2。平面布局见图2。

2设计要求

2.1多功能厅功能要求

(1)能够满足国内外会议、学术论坛、演讲报告等活动对语音清晰度的要求。(2)能够举行小型文艺演出及其他文娱活动。

2.2多功能厅建声技术指标要求

设定该多功能会议室功能为以会议为主,兼顾举行小型晚会等娱乐活动,因此保证语言清晰度和相应的音乐丰满度是会议室建声设计的关键。在考虑声学处理时,主要应满足这两个指

注:1)“与500Hz的比值”指多功能会议室低频和高频混响时间相对于中频混响时间的比值。2)“空气吸声系数”与室内湿度有关,当频率在1000Hz以下时,可不予考虑。3)“平均吸声系数a指将会议室体系V、空气吸声系数4m和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代入伊林公式后求得的结果。4)表中的总吸声量A是指要达到对应的混响时间,室内装修材料和构造所须到达到的总吸声量。

(2)隔声量。根据规范规定,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室的噪声评价数为NR35,噪声评价曲线NR值对应的各倍频带声压级见表22。例如,测得的室外噪声声压级如表22所示,则用室外噪声声压级及室内噪声评价限值求出要求的隔声量,以便之后选择恰当的围护结构类型。

注:“室内噪声评价数35(dB)”的值指的是噪声评价曲线NR35对应的各倍频带声压级。

3吸声材料与构造选择

对低频、中频、高频的各种吸声材料配合使用,准确把握各种材料和构造的吸声性能,结合室内建筑艺术处理的整体要求,以创造理想的声环境。各种材料和构造位置确定的依据:“前场反射、中场扩散、后场吸声、顶棚强吸、门窗隔声。”

3.1主席台墙面的材料与构造

主席台墙面根据“前场反射”原理,将墙两侧处理成折角来缩小张角,使反射声直达观众席(见图3)。主席台墙面用不开孔木装饰为表面材料,将龙骨和木板固定牢固,成为一体,减少共振对低频声的吸收,为观众席提供较多的一次反射声,增加语音的清晰度、亲切感和空间感。具体结构见图4。

3.2侧墙材料与构造

一方面观众席侧墙的上部用穿孔板做吸声处理;另一方面侧墙的下部贴木板,作反射处理,为观众席提供一次反射声,以增强直达声的强度,以增强对声音的洪亮感和空间感。具体结构见图5。侧墙有窗的一面在靠近玻璃处安装一道遮阳窗帘,离开玻璃100mm再安装一道吸声遮光厚窗帘,这对防止声畸变、吸收中高频甚至低频起到一定作用。

图5观众席侧墙节点图

3.3后墙面材料与构造

功能会议室最易产生回声的地方是后墙,因此后墙需用多孔材料和穿孔板作大面积强吸声处理。加大吸音棉厚度,以加强对中高频声的吸收。具体结构见图6。

图6观众席后墙节点图

3.4顶棚材料与构造

因会议室装修的多孔材料多主要吸收的是中高频声,而控制低频声的作用相对较弱,易使环境内的低频过多混响,影响听音效果,因此室内构造方面也要十分注意低频声的吸收。顶棚上一般足够的空间留较大空气层,从而达到共振吸收低频声的作用。

吊顶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间隔布置,使室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趋于直线。采用穿孔铝板吊顶(板厚与孔径均为0.8mm,穿孔率为1%),上铺较厚的吸声棉,上方留200宽的空气层。这种共振吸声结构吸声频带范围较宽,对中低频声,特别是中频声有很好的吸收。一般选择开孔部分与不开孔部分相间隔的穿孔铝板,开孔的部分负责吸声,不开孔部分负责反射主席台声音至观众席。另外,由于穿孔铝板较薄,不开孔部分会因振动对低频声有很好地吸收。具体结构详见图7。

图7顶棚节点图

3.5地面材料与构造

地面铺地板,地面龙骨间填吸音棉,减小会议室内噪音对楼下的影响。可铺地毯,避免人员走动产生太多杂声,地毯必须耐磨,抗静电。

4混响时间计算

根据设计的各种声学结构的吸声性能进行混响时间计算,检验混响时间设计是否满足要求的混响频率特性。具体数据见表41.

经计算,各频率混响时间满足多功能会议室的使用要求,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曲线基本上为直线,符合GB/T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中关于多功能厅混响时间的设计标准。

注:因最佳混响时间的值允许有±0.1s的变动范围,因此采取吸声措施后的总吸声量与最佳混响时间设计值所要求的总吸声量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值。

5隔声量计算

该会议室有一面墙直接面对室外,该墙体为240mm厚的砖砌体加50厚空腔和50厚吸音棉,隔声性能较好,但墙上有大面积开窗,而窗是围护结构隔声较薄弱的环节,要提高墙体的组合隔声量,必须选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

选用双层木窗(3mm窗可开,6mm窗固定),用毛毡对窗缝进行密缝处理,减少室外声音的传入。查资料得该墙体和窗的隔声量如表51所示。

满足隔声量要求,同理求得其他频率隔声量也满足要求。

6结束语

多功能会议厅的室内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声学因素,但许多建设方并未重视这些,在建造时未严密进行声学处理,以至无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以满足其高品质环境的要求。文中的构造形式并不是唯一的,随着声学设计的不断发展,不断有建筑材料和构造做法在各种声学设计中不断被开发。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必定会为室内声学设计注入新的活力。由于作者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部分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文章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 GB/T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2] 剧场建筑声学.中国吸音隔声降噪网.

第3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本文以天津数字广播大厦声学装修工程为例,详细论述了声学装修各种特殊工艺做法对空间隔声、吸声、混响等声学指标的控制,对各工艺用房的声学指标要求、声学装修施工技术要求和构造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声学测试、测试后的调整进行了总结。

1.          工程背景 天津数字广播大厦项目占地约178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4720平方米。地上20层,裙楼4层,专业声学装修的房间总面积约为5000平米。

大厦需要进行声学装修的房间包括16套直播室和导播室,10套标准语言录音室和控制室,18套简易语言录音室,一套200平米录音棚和一套400平米录音棚,一个1000平米多功能演播剧场和一个200平米多媒体演播厅,一个5.1环绕声标准审听室和一个立体声审听审看室。200和400平米录音棚以及1000平米剧场的录音控制室都具备5.1环绕声节目录音制作能力。

2.          声学装修设计 声学装修和普通的公共建筑精装修有非常大的区别,声学装修不仅要满足视觉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根据声学的专业计算,通过特殊的装修构造达到控制空间音质及满足隔声降噪等要求的目的,同时还要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艺设备安装、布线做好预留预埋。因此,声学装修不仅装饰外表面要符合设计要求,装饰面后部的设计、构造以及用材等更要符合要求。

从广播节目制作、播出的角度出发,建筑声学设计需要达到隔声降噪和实现理想的声场两个主要目的。

室内隔声降噪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利用双墙结构阻隔空气传导声波,二是利用弹性材料阻隔结构传导声波。

在声学设计和工程施工中,常通过增大墙体表面质量、采用双墙结构、双龙骨结构等方式增加隔声量。

建筑声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实现一个理想的扩散声场,这个声场不仅具有平滑的声波衰减曲线,声波的各频率衰减特性相同,而且房间内各处混响时间一致。

要实现理想的扩散声场,首先要解决声场声能集中、声波衰减不均匀的镜像反射问题。可以通过将反射表面处理成凹凸状以对相位进行调整,也可将材料表面处理成既有反射区又有吸声区以对振幅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达到改变声波反射方向并实现扩散反射的效果。

在实现反射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混响的控制,大混响会破坏语言的清晰度。室内声波反射是形成混响的重要基础,混响信号是一个声能逐步积累和逐步消散的过程,可以通过增加反射面来实现平滑的声波衰减曲线。

要实现理想的扩散声场,还必须要控制好室内吸声。吸声可同时控制噪声、反射和混响,在小型录音室,低频吸声材料还可以降低驻波频率干扰。

对中高频的控制主要是使用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洞,声波可以沿着这些孔洞深入材料内部,引起孔洞中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和空气分子与孔洞壁的摩擦,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掉。控制中高频的多孔材料主要有岩棉、玻璃棉、矿渣棉、棉花及泡沫塑料等。

声学装修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地方和广电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广播大厦声学装修工程依据的主要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62号》广播中心实施细则(2011年7月)、《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GY/T5086-2012)、《广播电视中心声学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T5087-2012)等。

3.          声学装修施工 3.1.       声学装修材料及指标要求 声学装修所用的材料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

1.声学装修所用岩棉和玻璃棉均为板状。岩棉板密度为100 kg/m3,玻璃棉板的密度为32kg/m3。所有岩棉和玻璃棉均须外包玻璃丝布或无纺吸声布,这层包覆材料需质密,能有效起到防止玻璃纤维外泄的作用。

2. 所有穿孔金属板,穿孔规格为孔径3mm,孔中距5mm,而且必须达到各使用空间要求的设计厚度,

3.穿孔FC板,涂料层不能堵塞孔洞,面层涂料应采用滚涂,严禁现场安装到位后进行喷涂。

4.声学房间使用的矿棉板,分为外饰面板和内侧声学构造用板,内侧声学构造用板不追求面板美观。所有矿棉板均应符合以下声学指标要求:

频率(Hz)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吸声系数

0.49

0.42

0.50

0.60

0.69

0.63

 

5.浮筑地面中的隔震垫块材质为玻璃棉,低频截止频率小于11Hz,单个垫块承重大于50公斤,垫块布置间距约300mm,需根据现场混凝土板的模板布置具体确定。

3.2.       施工技术要求 3.2.1.      隔声要求 1.所有装修房间在声学装修施工前,都要检查砖墙或砌体围护结构,横竖缝必须满灌砂浆,墙体两面抹20mm厚水泥砂浆到顶。若检查中发现有不足,必须待修补完毕再进行声学装修施工。

2.所有声学装修房间的所有预留孔洞在穿管之后,必须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严密。

3.所有进入房中房构造房间的线槽、桥架、水管、电管,在进入该空间前要进行软连接处理,周围用岩棉塞进后,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将穿墙孔洞封堵严密。

3.2.2.      综合管线要求 地面、墙面、吊顶上地沟(或)管线较多,涉及到音视频、扩声系统、电气、空调、消防专业系统的管线,若无特殊约定,应由声学装修施工单位负责协调各专业,保证各项安装之间及与声学装修工程之间密切配合。

3.2.3.      房中房构造要求 房中房构造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图施工,型钢框架房中房与建筑围护墙体不应有任何刚性连接。

浮筑地面下必须采用专业玻璃棉减震垫块。

3.3.       声学装修构造和施工 声学装修必须达到多种声学技术指标要求。

声学装修关键在于施工质量,所有隔声吸声材料的选购、龙骨框架的材质、截面尺寸、间距布置固定、饰面材料的规格、材料和施工方法等,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办理、安装和施工。

不同的声学房间有不同的声学要求,要用不同的装修做法实现,每一个房间的吊顶、隔声墙、地面等都对应一种专门的做法。下面是几种主要的声学做法:

3.3.1.      天花吊顶声学布置构造 吸声吊顶做法:主要采用金属板专用龙骨,填充50mm厚玻璃棉。在结构层和龙骨间设置一层空腔。面层为穿孔金属板或者金属格栅。此做法主要应用于录音棚、语录室和直播室等。

3.3.2.      隔声墙做法 普通轻质隔声墙做法:砌块墙体满做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后,100mm轻钢龙骨架内填100mm厚岩棉板,封双层12mm厚埃特板,两层埃特板要错缝布置。此做法主要用于直播室和简易语录室等。

相比普通轻质隔声墙,房中房隔声墙做法的100mm轻钢龙骨架与外墙无刚性连接,且轻钢龙骨架与20mm厚水泥砂浆面间留有空腔,空腔厚度根据房间声学要求确定。此做法主要用录音棚、5.1环绕声录音控制室、标准语录室的播音室等。

3.3.3.      墙面吸声做法 墙面吸声做法:在隔声基层或墙体基层与龙骨架间设置空腔,空腔厚度根据房间声学要求确定,龙骨架与墙体固定牢固,龙骨架间满填100mm厚岩棉+包裹无纺吸音布的100mm厚玻璃棉,矿棉吸音板与龙骨架固定。饰面为开孔率20%的穿孔金属板。此做法主要用于录音棚、5.1环绕声录音控制室、标准语录室的播音室等。

3.3.4.      房中房-浮筑地面构造 房中房-浮筑地面做法主要包括房中房吊顶、房中房隔声墙和浮筑地面三个部分。房中房结构要求吊顶、隔声墙、地面都不能和外部有硬性连接。

房中房吊顶做法:以弹性吊钩连接楼板与10#槽钢,主龙骨、次龙骨内置100mm厚岩棉,并用双层12mm厚埃特板错缝拼接。

浮筑地面做法: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以300mm间距布置专业玻璃棉隔震垫块,对于地面承重大的部位垫块布置间距相应减小,垫块上以木纤维板错缝满铺并用胶带封缝,木纤维板上铺60mm厚混凝土板,再上为50mm方木龙骨架,木龙骨架内敷设线槽,木龙骨架上为15mm厚细木工板衬板,最上为5mm厚塑料泡沫衬垫和12mm厚复合木地板。浮筑地面与墙体交界处为橡胶垫,与墙体距离约50mm(根据具体房间功能需求确定此距离)处设置10#槽钢立柱,立柱间距不能大于1800mm。

房中房-浮筑地面做法应用于录音棚、5.1录音控制室以及标准语录室的播音室等。

4.          声学房间的功能布局 广播大厦七-九层设置有16套直播室和导播室,用于天津广播各种类型节目的直播播出。

大厦四层设有10套标准语言录音室,具备高质量语言类节目的录音、制作和后期合成能力,以及电话采录、节目随录等功能,满足语言类(包括访谈类)播出节目的音频制作要求。

200㎡录音棚位于大厦二层,具备大型文艺、音乐、广播剧等艺术作品的前期录音和后期制作能力,设计混响时间为0.4秒。5.1环绕声制作室(即录音控制室)配置5.1环绕声监听系统、立体声近场监听系统,具备立体声音频和5.1环绕声音频制作能力,设计混响时间为0.3秒。

400㎡录音棚位于大厦一层,除面积稍大外功能与200㎡录音棚基本相同,设计混响时间为0.7秒,同样具备量立体声音频和5.1环绕声音频制作能力。

广播大厦共设有18套简易语言录音室,采编播人员可以在此独立完成语言录音、电话采访及音频灌录、编辑、合成等工作。

5.          声学测试 通过对直播室、导播室、标准语录室、简易语录室等房间的声学测试,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现场勘查并核对设计图纸,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多轮测试、拆改,再测试、再拆改,最终,每一个房间的声学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

将三类典型房间的实测数据整理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图后,可直观地看到它们的频率特性。

图5.1:标录、简录、直播室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

第4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会议扩声系统EASE电声建声

中图分类号:TU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含量集成化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受到青睐,远程视频对话、开会、报告、讲座等各种远程活动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山西省电力公司调度大楼较早的配置过多媒体设备,尤其是在多功能会议室中配备了较多的会议设备。随着近几年会议数量呈火箭式递增,大大减少了公司出差费用的开销,减少了人力物力,最主要的是为工作人员节约了大量不必要浪费的时间。但随着设备老化的加剧,目前发现会议室扩声系统构造存在不足之处,为了给参会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会议服务,提升参会人员的会场感受度,提出对山西电力调度新大楼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设计。

1 系统设计必要性

山西省电力调度大楼是山西电网运行的指挥中心,以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及电力调度、经营为主营业务。肩负着山西省三千多万人民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承担着向京津唐、河北、江苏、湖北山东等外送电力的重要任务,是全国电力输送中心之一。为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各个部门每周都要组织开会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新一周的工作进行安排,尤其是生产部门,需要对全省电网的运行情况指标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很多部门同各市公司开远程会议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目前会议室设备使用年限十几年,除了设备老化外,在日常的调试工作中发现会议室的扩声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常常出现声音无故啸叫,回音等症状,虽然采取过很多办法解决,但是解决不了根本。

大楼初建期技术没有今天成熟,所以对会议室扩声系统的要求也没有过多的需求,仅仅是停留在能听到声音即可。所以在规划之初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会议室一旦建好后由于层高,布线等原因就很难进行再次改造,所以在新大楼会议室设计之初就需要对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2 系统总体设计

扩声系统的总体设计是按照各部门提供的具体需求,并结合长期在工作中沉淀的经验进行设计。同时要满足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即《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以及国家电网行政会议室标准规范。作为会议室扩声系统设计,重点应侧重于语言清晰度、传声增益、音乐重放质,以及可操作性和灵活的功能转换等方面。此外,还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1]。

在会议室中最终听到的声音主要来自于电声和建声混合的综合表现。在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土建图纸,对所处空间声场进行研究。把建声和电声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通过EASE软件进行仿真设计,使得会场能够听到最佳的效果。

会场中声学设计是综合指标的效果,重点指标在于座位区的音质主要有足够声压级,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丰满度,会场各处要有合适的响度和均匀度,作为参会者不能听到有回声和声音聚焦等声学缺陷,同时没有来自会议室内设备、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从最终应用的角度考虑,音箱的投射角度和声压分布均匀等参数也尤为重要,这些指标都是新调度大楼建设中扩声系统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会议室的扩声系统设计不能像之前只是简单的设备选型,重要的是要体现出两种声场的结合音效。

新落成的调度大楼会议室共计3层,结合以上设计思路及依据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会议室扩声系统图,系统中为会场配置辅助音响8只、主扩可调阵列音柱2支、中置1台、返送2台和低频扬声器2台。该扩声系统设计方案主要把会场的声学环境和入耳的听觉特性作为主要决定各扩声设备位置的关键因素,使会场各处有合适的响度和均匀度。此外系统设计还考虑到设备的品牌型号以及投射角度,使会议室的扩声系统在各种场合使用下完全体现出专业性一面,以达到完美的视听效果。此扩声系统设计确保在现有建筑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场地布置、严谨灵活的系统设计和最合理的设备选配,确保每种场景的高质量扩声,完美的表现多功能会议室专业视听效果。

图1 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图

3 软件仿真

为保证新大楼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设计准确性,这里通过EASE软件对会场的声学部分进行仿真。在对图纸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后,通过该软件可进一步模拟出近乎真实场地的声音效果。可以仿真出直达声场、混响声场、语言清晰度、早后期声能比等重要声学指标。

图2和图3是计算的扬声器布置图四视图和直达声场声压级覆盖图,通过EASE FOCUS软件得到扬声器详细的安装方式细节,通过将该细节导入到EASE软件中,就可以更进一步进行设计。

图2扬声器布置图四视图

图3 直达声场声压级覆盖图

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1)最大声压级。最大声压级满足GB50371-2006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动态余量。

(2)传声增益。本系统扩声形式,话筒不受扬声器影响,传声增益满足标准要求。

(3)声场不均匀度。扩声系统直达声场的最大声压级和声场分布(不均匀度):

108.75-103.22=5.53dB

扩声系统混响声场的最大声压级和声场分布(不均匀度):

112.26-110.83=1.43dB

(4)语言清晰度。RASTI的指数在0.57-0.77之间,能够达到优良的声音重放质量。

(5)辅音清晰损失度。从EASE仿真结果得出AL%为4.84%-7.65%,厅堂也达到了非常良好的语言清晰度。

最终仿真的数据表明,该系统符合GB50371-2006《厅堂扩声学特性指标》标准中各项指标。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新大楼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的前期设计研究进行了探讨,同时采用仿真软件对新大楼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进行声场模拟仿真实验,其中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GB50371-2006标准,为新大楼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设计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价值工程,方案设计,教室,声学特性

引言

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可扩展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废弃处理等各阶段,其中在价值规划阶段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阶段的价值工程分析尤能对项目的价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将用价值工程分析大学阶梯教室的声学设计方案,从中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从而以一定的投资达到较大的效益。

1 150人用阶梯教室的相关说明及假定

本文以山西某大学教学主楼中的150人用阶梯教室为例进行分析,该教室如图1所示,开间和进深分别为14.4 m和10.8m,层高4.5 m。该教室相关说明及假定如下:

1) 教室地面和讲台均为水磨石,墙面为普通白灰抹面,窗户总面积54.4 m2,安装普通玻璃,设两个普通硬木拼板门,上有亮子,门洞面积为7.2 m2;

2)教室设8级台阶,每层台阶高120 mm,宽900 mm;

3)采用德国ADA声学设计公司开发的EASE软件做声学模拟,在距地面1.78 m(距讲台1.58 m)处以略提高的讲话声为声源,其500 Hz和1kHz时前方1 m处的声压级(A)分别为60dB 和58 dB;在听众区选取50个测点教室;

4)教室处于大学校园内,周围环境噪声较低,采用普通砖墙砌筑即可满足教室一、二级隔声标准[1],且教室内无产生较高噪声的特殊设备,所以背景噪声采用40 dB;

2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在用软件EASE对四种方案进行模拟后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教室背景噪声采用40 dB[1];美国ANSI S12.60―2002标准规定教室信噪比(S/N)最小应为15dB[2],“教室声学”研究表明教室信噪比(S/N)小于10 dB时,听力正常的学生语言清晰度会严重降低,要使听力上有缺陷的儿童听清楚,需要至少15 dB的信噪比[3]免费论文。从表1可看出:从方案一到方案四整个声场的声压级略有下降,方案一的最大声压级差为1.6 dB,声场比较均匀,最小信噪比较大,为14.3 dB。

表1 四种方案的软件模拟结果

语言可懂度是混响时间、声压级和信噪比等的综合评价标准,相关资料表明如果混响时间为0.5 s,信噪比为+10 dB时,可懂度可达90%以上,如信噪比为0 dB,则可懂得仅有55%;如信噪比为+10 dB,而混响时间为1.5 s,可懂度为75%左右;如混响时间为1.5 s,信噪比为0 dB时教室,可懂度仅仅30%[3]。语言可懂度有许多评价指标,本文以辅音清晰度损失率(Alcons)为指标,损失越小,可懂度越好,根据软件规定损失率为0%~7%时,优秀;7%~11%时良好;11%~15%为一般;15%~18%时较差;18%以上很差,不可接受。分析表1可知,方案四有四个测点辅音清晰度损失率最小,达优秀,四十六个测点辅音清晰度损失率在7%~11%之间,为良好,声学环境相对最好;在四个方案中,方案一声环境较差,良好率和一般率分别为18%和82%。

3各方案的价值工程分析

3.1价值工程[4]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其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功能成本法和功能指数法。现以功能指数法分析本文的四种方案,其表达式为:

VI = FI / CI ①

其中VI即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价值指数,FI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功能指数, Fi即各方案教室中50个测点功能得分的平均值; CI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成本指数; I , i均取1,2,3,4。

VI= 1此时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与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认为实现该功能的现实成本合理;VI < 1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对于系统内其它对象而言,目前所占成本偏高,从而会导致该对象功能过剩,应降低成本;VI > 1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可能原因有三种,1),成本偏低导致功能偏低,应增加成本;2),目前功能超过应具有的水平教室,也即存在过剩功能,应降低功能水平;3),对象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有某些特征,致使功能较高而所需成本较低,无需改进。

4实验数据

在后续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筑方根据实际情况和分析比较,选用了方案二,即矿棉装饰吸音板吊顶教室,讲台上部设置铝合金微穿孔声学反射板,内置玻璃棉毡,用4418型建筑声学分析仪(丹麦B&K公司),4224型标准声源(丹麦B&K公司)进行了试验,现列举到场学生数不同时的混响时间实测值,见表4。

表4:教室混响时间实测值

从表4可看出,无论空场还是满场,混响时间都能满足使用要求,500 Hz时的混响时间均小于1 s,高频与中频混响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低频混响时间比中频段略有提高。通过比较表1和表4,也可看出,方案二的混响时间与实测时空场的混响时间基本吻合,说明对该教室进行软件模拟分析方案声品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使用中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普遍反映该教室音质效果良好。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具体教室的几种声学设计方案进行声品质比较和经济学的价值分析,从中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取得良好效果。表明在方案设计阶段价值分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既有条件下,可以以有限资本实现较大功能,达到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部,1988.

[2]ANSIS12.60―2002.Acoustical Perfomance Criteria, Design Requirements,and Guidelinesfor schools[S]. American Natinal Standards Institute, 2002.

第6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康巴艺术中心作为青海省玉树县灾后重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为良好的完成灾后重建,还家园于人民,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玉树特殊的地纹、人文环境。在我们面对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的时候,对于地域文化,地形地貌及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思考,能使我们更好的理清问题并得到答案。

本文通过对玉树地区康巴文化的深度剖析,以康巴艺术中心A区演艺中心为例,阐述了本土化设计思想运用于建筑及室内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康巴,室内设计,剧院

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 A

项目名称:康巴艺术中心A区演艺中心

项目地址: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

建筑面积:8539.74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3年4月

完工时间:2013年9月

一:项目概况:

康巴艺术中心属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由崔恺院士主持设计。A区演艺中心作为其核心建筑物,建筑面积为8539.74平米,地上6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为31.2米。功能为共享大厅、中型剧场、小型剧场、演出用房、辅助用房。

玉树县(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古为西羌之地,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全年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8个月,不利于植被生长。2010年玉树地震造成巨大破坏。康巴艺术中心作为灾后重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为良好的完成灾后重建,还家园于人民,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玉树特殊的地纹、人文环境。在我们面对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的时候,对于地域文化,地形地貌及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思考,能使我们更好的理清问题并得到答案。

二:地域文化与地纹记忆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环境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建筑风格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相结合的本土化设计思路,是本套设计的重点。

玉树州地处高原,居民以藏族为主,绝大部分是康巴人,在时间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康巴地区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族传统。康巴人对宗教的信仰,对现世的态度,对来世的追求与我们如此不同。康巴地区的建筑在建造方式、空间形态、材料色彩以及对光的控制等方面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畏高原,前往探访。本设计注重从康巴地区建筑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建造方式,色彩等方面,力图从精神上还原本土建筑对信仰,对色彩,对自然的尊重。而不仅仅是典型藏式符号的点缀与重复。

环境特征

玉树县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玉树既是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又是一个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的地区。在设计中应着重体现水源这一对高原生态,居民生活至关重要的元素。

生活行为

玉树县结古镇是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的玉树州州政府所在地。藏语意为“货物集散的地方”。玉树又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驰名中外的玉树藏族歌舞,其风格粗犷豪放、动律优美、含蓄隽永,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分享和娱乐方式。在当地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生产物资中,提取必要的元素,为室内设计定下主题。

建筑形态

地域文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表达,突出地表现于空间处理与装饰手法两个方面。一个地区的主要建筑形态,绝大部分体现于当地传统民居及宗教建筑。

康巴人的住房一般为2至3层的楼房,平面呈方形;不少人家倚山建房,在村寨的群落建筑中,大都傍山而建,幢幢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层次感十分强烈。一幢建筑内的房间大小、结构布局安排得十分合理,多数带有一个大庭院,院门高大、结实。因当地半农半牧、牧业生产方式并存,而存在固定和活动建筑并存的态势。在牧区,牧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特殊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建筑则采用了与其相适应的,可随时搭设和拆卸的活动帐篷建筑。夏天用白布或帆布制成帐房,而牦牛毛织成的则适合冬季挡风御寒。

康巴民居的空间形态构成体现了康巴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以塔尔寺为例的宗教建筑,则体现了汉藏艺术风格的结合。

塔尔寺的建筑特点在于汉藏建筑形式的结合,且结合得巧妙。西宁地处河湟谷地,是中原和藏区的交汇区域,故在塔尔寺的建筑中,出现了藏式寺院建筑中鲜见的歇山顶,且斗拱变得纤细繁复,装饰性强,色彩浓烈。而地处藏区的塔尔寺,藏式风格又无处不在。传统中式佛教建筑的大屋顶:自有一番神圣、庄严的气势,搭配藏式建筑的空间形态及立面构成:依自然地理、环境布局,不需要进行较大的人工削坡处理,节省人、物、财力,且符合藏式寺院的建筑风格。既不影响两种建筑语言的各自表达,又充分显现出两种手法的优势。我们在新建筑的设计中,将当地建筑的特点及装饰元素进行归纳提取。

三:区位分析及设计条件

康巴艺术中心东临玉树县主要交通干道胜利路,南侧为德吉路,北侧紧临扎曲河,西临唐蕃古道商业步行街。基地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开放空间:滨河地段内开放空间以扎曲河滨水空间为主体,扎曲河南侧重点建设街区内部步行商业街空间,建设多条垂直扎曲河的通水步行廊道,在步行通廊与滨水区交汇处以及步行通廊交汇处形成空间节点,形成区域活力空间节点。加强与格萨尔王广场的活动与步行联系;2) 界面:紧临城市主要道路强调建筑界面的连续性,沿河区域注重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水建筑界面;3) 标志:以康巴艺术中心形成城市地标。

外侧封闭内侧开放的院落空间是藏式空间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不仅体现在寺庙建筑中也体现在了传统民居中。康巴艺术中心力图通过再现院落空间的组合体现传统藏式建筑的空间精神。

高低错落的台地是藏式建筑的另一个典型特征,这个特点来自于藏式建筑依山而建的特点。康巴艺术中心尝试在建筑布局上体现台地特征,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四:设计成果

“无边的草原上,同一大帐下,各族人民共欢歌”这句话准确的描述了我们对于康巴艺术中心的设计意图。

色彩和歌舞是康巴艺术中心的主题,建筑主体外墙装饰材料采用不同模数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砖通过钢筋拉结自由叠砌,表现出与传统石材垒砌墙面在构造方面的契合。通过涂抹白色、红色等当地常见的外墙涂料,产生与藏式建筑传统外墙材料相协调的质感。这些丰富的色彩元素不仅表现在建筑外窗户的色调上,也体现在室内设计的元素上。在大剧院的设计中,本设计力图将彩色经藩与藏族舞蹈的流动彩带作为贯穿所有空间的线索,体现康巴舞蹈流动欢快的特征,并强调空间的延续性。五彩的经幡在蓝天中起舞编织成彩色大帐,彩条延入舞台化为幕布,弱化的台口让表演者和观众融在一起。局部跳跃色彩的座椅,模拟大草原上的骏马、牛羊和夜晚的点点篝火,隐藏于夜晚的布幔里。深色的橡胶地面及咖啡色座椅,使彩色座椅颜色更为鲜明。

・色彩设计

藏区建筑色彩鲜明,质地丰富,色彩是康巴艺术中心的主题,室内设计对于色彩的表现是不可或缺的。康巴人善用色彩且取之有道,建筑白色的高墙由天然石灰从上至下倾倒而成;红色的部分用当地的编麻草打捆,浸泡矿物燃料;绿色取自无边的草原;黄色取自土地;蓝色取自天空。

这几种意向的堆叠,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原藏区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三色哈达还是五彩的经幡,少女的衣饰或帐篷垂檐,无不充斥着这样的彩色意向。这些色彩是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

室内设计将这几种色彩从室外引入室内,色彩从侧厅折板屋顶蔓延至剧场观众厅垂板,由幕布倾泻到观众席,色彩的蔓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的所在区位,完成了从进入到欣赏再到离开的完整路径。

・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作为剧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担负着烘托舞台气氛,营造各种光环境的重大责任。康巴艺术中心是为满足演出大型歌舞剧、音乐会和综合文艺节目等要求而设计的。因为要考虑到能兼顾不同的演出使用要求,因此与传统的剧院比较要复杂很多。另外,它还需满足电视转播和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同时,为配合剧场内的色彩表现,着重表达草原上团团篝火,天空点点星光的美满意向,灯光设计尤为重要。

一:舞台照明:

舞台为镜框式舞台:宽16米,高9米。大剧场的舞台照明灯具布置在观众厅上空,共设置2道面光灯桥,舞台口外两侧各有一道耳光。由于大剧院层高及进深的限制,顶面弧形垂板的曲率及吊挂角度应在保证面光及耳光正常投射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双曲面的反弧造型。

二:气氛照明:

舞台侧墙使用了点状光纤灯进行气氛光的渲染。多个可控回路分别模拟了草原上支起帐篷,人们围绕篝火偏偏起舞;夜空灿烂的星光,人们躺在草地上欣赏舞蹈;牧场里骄阳似火,太阳雨从天而降,的种种生活景象。

・建声设计

建筑声学设计是科学也是艺术,建筑声学对于剧场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康巴艺术中心大剧场的主要演出类型为大型民族歌舞表演,主要使用电声传声,为满足1.4s左右混响时间的要求,剧场后区墙面须有强吸声处理,同时,软质座椅承担了大量吸声需求;侧墙后部设置声音扩散体,以减少声聚焦。

1:吸声

剧场后区采用轻钢龙骨穿孔石膏板(穿孔率10%)制作200厚吸声墙,内填50厚48kg/m³岩棉。使用大量软质座椅,并在台口内侧,吊顶上方,声桥内满贴木丝板或玻纤吸声板等吸声材料。

2:声音扩散体:

只在侧墙后部采用三种不同曲率弧形墙面制作声音扩散体,在墙面大量使用水泥砂浆/石膏拉毛制作墙面肌理,使声音反射更为均匀柔和。

3:扩声系统:

大剧场扩声系统设计,包括主扩声、舞台扩声及效果声系统

观众厅主扩声系统分左、中、右三个声道,中央声道扬声器置于台口上方,各声道均匀覆盖整个观众席,该扩声方式空间感良好。主声道由多只扬声器组成,中高音部分采用具有良好指向性控制的扬声器分层覆盖,能够更好地改善声场的不均匀度,分区覆盖,提供优良的语言清晰度。台唇位置布置5只扬声器使用,补充覆盖前区,以改善前区观众的听闻方位感。舞台扩声系统主要为在舞台上的演员服务,由于演出型式多变,情况差别很大,需要满足多方面的使用需求

4.EASE分析:

为验证室内设计造型及材料使用是否对剧场声音的扩散及反射产生有利影响,并为设备选择提供依据,我们针对大剧场声学环境制做了声学模型。

首先我们根据大剧场建筑及室内设计条件,建立了详细的声学模型:

三维声学模型:

声学三维模型图

第二:分析

根据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扩声系统特性指标详见下表:

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文艺演出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

经过EASE4.1声场声学效果模拟及EASE 4.1声场设计软件的计算,大剧场各频段声压级详见以下图标:

混响声压级(Total SPL)

500Hz总声压覆盖图

800Hz总声压覆盖图

1000Hz总声压覆盖图

2000Hz总声压覆盖图

4000Hz总声压覆盖图

8000Hz总声压覆盖图

频率(Hz) 500 800 1000 2K 4K 8K

声压级(dB) Max 114.41 112.64 112.51 110.99 110.36 109.57

Min 110.77 108.29 108.78 107.58 106.29 104.14

Avg 111.99 110.12 110.46 109.32 108.47 107.09

结论:

从效果仿真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结合建筑及室内设计造型,设备选型和匹配完全满足对于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的要求。

五.结语

“帐下欢歌”的设计体现了对本土文化,地纹特征,地域特色以及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尊重。那一片辽阔的净土,那一种迷人的文化,那一条似钢铁意志铸就的天路,总是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地形地貌及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思考,让空间本身回归自然,变成一种特色,本着对地域的尊重,对文化的探索,深入挖掘地域的记忆,并将其同新的设计语言及设计方法相结合,使这座建筑成为地域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优秀案例。

第7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京剧演出专业剧场;音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97-03

1、前言

中国的国粹――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剧种,是东方戏剧艺术的代表,但是作为京剧演出的现代专业剧场非常少,而继承中国传统戏场特征的剧场几乎没有。所以京剧演出专业剧场的设计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尝试从舞台形式、观众厅体型等方面对京剧演出专业剧场的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2、舞台形式

京剧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形式,讲究的是时空和空间的瞬间转换,注重的是戏剧所表达的意境,通过演员的表演,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浮现戏剧所表达的场景,而不是向观众展现一种现实主义的画面。中国传统戏场建筑,无论是庭院式,还是厅堂式,都是伸出式舞台,观众围绕舞台三面观看。

从西方建筑理论发展起来的现代剧场舞台形式有伸出式舞台和镜框式舞台两种,伸出式舞台又有尽端式和岛式两种。西方的镜框式舞台不但不能有助于京剧艺术特点的发挥,反而将京剧艺术的立体感转变成一种很平面的表演。于此同时,京剧为了使演出适应西方镜框式的舞台,改变了京剧传统的艺术特性,比如上下场、走台、布景等等,已经慢慢失去了京剧写意的艺术特性,逐渐歌剧化、西方化。

伸出式舞台表现手法是立体形象为主的,观众三面或四面观看,无论是戏剧的构图和层次,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强调横向和纵向的立体感。在这种三面围观的情况下,没有固定的横向和纵深的概念,因为观众是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演出,从不同的视向观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画面和感受。

伸出式舞台为缩短视距提供了方便条件。据资料介绍,15m以内可以看清演员的细微表情,是比较理想的视距,最大不能超过22m。由于伸出式舞台剧场的观众是三面或四面环绕的形式,所以对于同等容量的剧场来说,它的座位排数要比镜框式舞台少的多,因此可以保证视距尽可能地缩小。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演员的直达声。在伸出式舞台的剧院中,舞台和观众厅在一个空间中,这样不会出现镜框式舞台声学上的“耦合”现象。

但是同时西方伸出式舞台也有不利的因素,西方伸出式舞台和观众厅同属一个空间,舞台上方空间过大,不利于声音的扩散。这也和中国传统戏场的舞台空间形式差别较大,因此并不适合中国京剧演出。

因此,专业京剧现代演出场所的舞台形式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舞台形式,无论是镜框式还是伸出式,都难以很好地表现京剧的艺术特点。京剧舞台形式应该是继承中国传统戏场的三面观看的伸出式舞台,这样既继承了京剧传统演出场所的观演环境,也符合京剧的观赏要求。

但舞台形式必须与观众厅的形式相适应,传统戏楼的观众厅形式因其规模较小已很难适应现代京剧演出的需要。京剧剧院观众厅的形式可以借鉴中等规模的现代剧场形式。对于这种观众厅不必设置太高的舞台。对于舞台高度,从演唱者发声的指向特性来看,台面高了,向下辐射的声能得以充分利用。如图中所示舞台高度由1m增加至3m后,直达声的受益范围显然扩大很多(如图2)。因此中国传统戏台多设置较高的舞台。但是在现代剧院中,有顶棚反射来加强后座声音,观众又是坐着看戏而且有楼座安排,其台面高度可以低得多,通常在0.8m~1.0m左右。

为进一步研究适应京剧的舞台形式,笔者分析了受西方影响的广东会馆、湖广会馆、德和园大戏楼的舞台尺寸。(如表1)

根据前面的研究,在考虑继承中国传统京剧的舞台形式特点和适应现代演出场所的需要,并参照剧场建筑舞台的设计规范f如表2),本文提出适应京剧现代演出场所的舞台尺寸参考值。(如表3)

3、观众厅设计

观众厅的体型设计,包括平面和剖面的形式,它关系到观众厅的音量、声场分布、后排座位的音量、声扩散的优劣、早期反射声的分布和避免音质缺陷等方面,是京剧剧院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1 观众厅平面设计

直达声的强度,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直达声在剧院内传播时,声音强度将随观众与舞台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此外,演员演唱或者乐器发声时,其声音都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以剧院的体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声学的扩散特点。

作为一个以自然声演出为主的伸出式舞台的剧院,观众厅的体型应该考虑充分利用直达声,早期反射声,使声场分布均匀。在平面形式上,一方面要尽量压缩观众厅的纵向深度,因为直达声在室内传播时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所以为了保证直达声的强度,观众观看最大距离应小于24m;另一方面要考虑演员声音的指向性。对偏离声源主轴的观众,高频部分声音的明显衰减,降低声音的清晰度,同时也降低了京剧声音的亮度和穿透力。京剧的声音多集中于中高频,依据声音传播的指向性特征进行分析,平面形式可以归纳为扇形平面和多边形平面两种基本形式(如图3、图4)。

这两种平面形式都可以在保证视距的同时容纳最多的观众。这两种平面形式可以使观众处在演员和伴奏的声音指向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声能。演员声音有较强的指向性,频率越高,这种指向性越强。京剧的声音以中高频为主,所以京剧声音的指向性较强。同时,全部观众都在围绕舞台120°的角度范围内,因此可以保证很好的视角。同时,这两种平面形式也存在缺陷。因为观众厅两侧墙为开角,所以不能为池座提供早期侧向反射声。但是如果将两侧墙体设计成多个平行于中轴线的台阶状就可以改善这种缺陷(如图5)。

3.2 观众厅剖面设计

观众厅剖面设计主要包括观众与自然声源的距离、侧墙和后墙的声学处理等等。自然声演出的京剧剧院,京剧演员作为声源在舞台上的高度为1.6cm左右,舞台一般高度在0.8m,总高度为2.4m。地面升起的坡度应该根据声源高度和观众的距离,以及减少前排观众的声吸收来确定。如果仅仅考虑增加直达声强度,那么观众厅地面升起应该远大于视线设计的要求,并且尽可能缩短声源和最后排观众的距离。但是地面的升起也,必须考虑交通的方便、顶棚高度以及观众的感受。

同时在容纳相同观众的条件下,设置相应的楼座,这可以缩短观众厅的纵向深度,缩短观众的最大视距同时为了可以减少听众对直达声的吸收,观众厅楼座的坡度可以适当地加大,但是角度不能过大,梅兰芳大剧院的楼座最后一排的角度为29.8°,整个楼座坡度太大,观看舒适度比较差。由于京剧声音以中高频为主,根据声音传播的指向性特征,京剧高频声音能

量大部分在水平面以下,因此楼座坡度太大会影响观看效果和音质质量。

4、最佳混响时间

京剧既有对自,也有大量的唱段。作为京剧演出的戏剧剧院,在自然声演出的条件下,要保证声音有足够的响度和清晰度,因此要求剧院的混响时间不能过长,混响频率特性曲线接直,同时保证高频部分的混响时间不能过短,否则影响京剧声音的亮度。混响时间也不能过短,否则会使声音干涩不饱满,影响声音的响度。

每座容积是确定混响时间的一个重要参量。京剧演出要求混响时间不能太长,这种情况下,通常要求有较小的每座容积。镜框式舞台的剧院,每座容积一般经验值为6.0-6.5m3/座。京剧传统演出场所的每座容积都在10m3/座左右,在伸出舞台的情况下,因为舞台的空间和观众厅的空间是相通的,舞台占有观众席的部分面积,而且舞台被包含在观众厅的容积内,所以每座容积应该大于6m3/座,小于10m3/座,最佳值应该在9m3/座。

京剧剧院观众厅要考虑演唱和音乐的丰满度,同时要求唱词有足够的清晰度。因此混响时间应该兼顾音乐丰满和唱词清晰,所以取中间值。参考京剧传统演出场所的混响时间,中频混响时间应该在1.0s左右,同时保证高频的混响时间不能太短,应在1.0s左右因为京剧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所以高频混响时间太短影响京剧的音色。

一般情况下,音乐建筑的混响时间计算只考虑到4000Hz,但是根据笔者对京剧声音频谱测试结果,京剧的声音在高频4000Hz-8000Hz还有很强的声能,所以京剧剧院的音质设计应当增加考虑6300Hz的混响时间,以保证京剧的音色。

5、早期反射声

在体形设计的开始阶段,应该用几何声学的原理,确定早期反射声的反射面位置,倾角和尺寸。早期反射声包括侧向和垂直向两部分。作为伸出式舞台,舞台附近的两侧墙体界面无法利用为反射面,所以获得早期反射声有两种措施:

一是充分利用台口顶部悬挂反射面来达到早期反射声的合理分布和加强后排座位的声级。观众厅顶部的反射面通常只覆盖中、后区,为了增加前区的早期反射声,使声场分布更加均匀,还应该在台口位置布置反射面。

二是把两侧座位局部升高,用矮墙分隔,矮墙即可以作为前、中区座位的侧向早期声反射面。

4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研究观演建筑内的声扩散,声扩散可以提高声音的丰满度、空间感。充分的声扩散可以使大厅内声场分布均匀。

中国传统戏楼是借助于建筑上繁琐的构件,无处不在的装饰和雕刻而获得的,现代京剧剧院可以通过设置扩散结构而获得。

6、建筑材料的选择

用于京剧演出的剧院,由于要求自然声演出,一般容积不会太大,应该在千人左右。而观众坐席本身的声吸收占很大比重。但是为了控制混响时间,使其达到最好,仍然需要设计吸声材料。特别是低频的吸声很重要,否则低频的混响时间过长,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在观众厅内,低频吸声材料最常用的是薄板共振结构。中国传统戏场多采用木材装修,将木板固定在龙骨上,和墙形成一定的空腔,是很好的低频共振结构。

这样不仅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控制低频混响时间。

控制中频的混响时间最理想的材料是穿孔吸声结构,而且可以通过改变穿孔率,板后的空腔大小和填充多孔性材料来选择所需要控制的频率范围,操作性强,选择范围大。

依据笔者对京剧声音的测试结果,京剧的声音大多集中于中高频,最高值多在1000Hz-2000Hz的范围,而声音的高频部分是最容易衰减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高频混响都小于设计值,这是因为座椅和观众本身吸收高频声音。所以为了保证京剧的声音纯正,保证其高频部分的响度,在京剧剧院的声学设计中,尽可能地减少高频部分的吸收。

7、结语

京剧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质特点,演出场所盲目照搬西方剧院的形式,笔者认为是不合适的,其演出场所的设计应尊重京剧的艺术形式和音质特点,吸收中国传统戏场的优点,同时又兼顾现代演出场所发展的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此,从舞台形式,观众厅体形,混响时间等几个方面初步研究了京剧演出专业剧场的音质设计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求得同仁们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基,观演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项端祈,音乐建筑音乐・声学・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8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兼顾各方面设计要求,利用全网络化架构和工业控制的方式进行系统构建,该会议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数字音、视频矩阵及网络传输系统、高亮度和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音频处理系统以及多媒体数字集中控制系统。会议室的音、视频系统都通过集中控制系统进行总控和分控或现场固定及移动控制,满足会议使用要求从而保证方便管理、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议服务。

二、系统设计

会议中心有功能各异的会议室,其中一层设置1个大会议室、1个宴会厅和1个电影厅,二层设置一个大圆桌会议室、二个中会议室和一个小圆桌会议室(如表1)。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及《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的技术要求,本设计方案按整个系统的结构及控制模式等使用要求,分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个网络集成管理构架。

以下主要阐述大会议室的多媒体会议系统:

在大会议室内设置音频扩声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含会议发言、视频跟踪摄像、表决、6+1同声传译、会议管理)、集中控制系统、电子桌牌显示系统、主席台灯光系统、无线接入及综合布线系统、LED显示屏和升降布标杆。大会议室的音、视频信号送至二层的二间中型会议室,使三个会议室能连在一起开同一个会。

会议用声光控制室、传译室设置在大会议室的夹层。

1、音频扩声系统

音频扩声系统满足《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中的会议类扩声系统二级声学特性指标。系统采用先进的线性列阵技术,使其有宽广的水平涵盖面,而在垂直涵盖方面又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反射。并在台唇设置下拉声像的扬声器,使声、像统一。

2、多媒体显示系统

在主席台台口设置100”光学正投屏(约2m*1.6m),挂墙安装;由于房间较长,故在两个侧墙上安装可改变观看角度的42”等离子显示屏;在主席台上设置8块液晶升降屏,用于显示计算机信号、视频信号等。

3、数字会议系统(含会议发言、视频跟踪摄像、表决、6+1同声传译、会议管理等)

系统采用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据传输保密可靠等优点的基于网络线传输的全数字会议系统,对会议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其数字化的性能加上操作简便的控制软件,可以满足现代会议的一切管理需求。且系统具有发言机话筒灵敏度高、指向性强,内置扬声器掩蔽声少,极高的清晰度,高低音均衡、声源稳定和系统声反馈抑制好的特点。能从根本上消除一般会议系统的缺陷,如背景噪声、干扰、失真、串音等问题。

(1)发言部分

大会议室的数字会议系统由1台主席机,16台代表机(其中1台使用加长杆话筒,供站立发言时使用圾中央控制器组成。系统采用全数字主席机及代表机,话筒具有较强的单方向性响应,有效的拾取发言音,抑制周围的干扰声;内置一个单方向性的扬声器,具有清晰度高,音质、声源定位性好等优点。

(2)计算机控制视频跟踪摄像、实时传送及显示系统

在大会议室内安装一套与数字会议系统联动的视频跟踪摄像、实时传送及显示系统,设置3台受控的通讯级的PTZ球形摄像机。它可将发言者的实时图像送到桌面上的液晶升降屏和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而且录像设备可将会议声音及图像作为原始资料同时记录下来。

(3)会议表决

设置200席位(含主席台)的无线表决系统,在会议之前会议控制人员根据会议要求制作表决议题内容并存储在控制电脑上备用,当会议主持人员宣布对某一议题进行表决时,控制人员就将该表决议题内容显示在大屏幕和液晶升降屏上,供参会人员观看并按键进行表决。此表决系统可以按顺序进行议题的批量表决,也可以对临时议题进行快速表决。

表决管理软件设计成标准的Windows图形用户介面,用鼠标和键盘能方便地进行操作。表决管理系统独立于会议之外,可以在任何时候创建和维护数据用于下一步的会议。投票结果可以在大屏幕和液晶升降屏上显示。

(4)6+1同声传译系统

LRN6+1无线同声传译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红外(2-6MHZ)技术。接收机按200人(含主席台)设置。代表可通过通道选择开关选择要听的语种。

在传译间设置彩色监视器,用于显示发言者的图像及会议的相关信息,以便于同声翻译时使用。

(5)会议管理

会议系统软件全部的用户界面和显示页面都有高质量的画面设计,而且界面非常友好、易操作,任何一个使用者使用前都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培训,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语种使用(包括简体中文),方便地进行操作、控制。

软件支持多种屏幕语言、登录程序、选择代表信息、麦克风、投票及翻译系统、房间/大厅选择、概要的/模拟的图表、内部信息通信、系统管理、声音流、议程管理、信息显示处理等。

4、集中控制系统

系统通过程序界面的编写可以对大屏幕、DVD机等设备进行开/关机、信号之间的切换操作进行控制。可对灯光、窗帘及升降布标杆进行非常直观的操作控制。

5、桌牌显示系统

在主席台上设置电子桌牌显示系统,虽然各种会议的参会人员不同,但系统可通过计算机方便地将发言者的姓名及相关信息实时显示在桌牌上。

6、主席台灯光系统

在大会议室主席台上设置会议专用的三基色天排灯、顶光灯、侧光灯和面光灯,满足会议摄像的要求。

7、无线接人及综合布线系统

在大会议室设置计算机网络的无线接入功能,保证每一个座位均能无线上网。

除以上部分本身的布线外,在大会议室内的主席台上设置计算机网络信息插座、有线电视插座;在观众席的第一排设置计算机网络信息插座;大会议室的音、视频信号送至二层的二间小会议室。

8、LED显示屏

在主席台台口上方设置固定式?3.75双基色LED显示屏( 10.1m*0.612m)用于电子会标显示。

9、升降布标杆

在主席台天幕处设置升降布标杆(长12m,可挂400kg重物),用于悬挂零时布标用(如图1)。

三、系统主要特点

1、采用各个会议室设备固定安装,集中控制管理的方式。

2、采用全数字交互式AV系统设备。

3、图像显示设备采用4:3和16:9图像比例可调的产品,并满足真正的高清分辨率。

4、会议发言及音频系统具备实时自动监测和自动调整功能。

5、系统具备事前趋势分析报告、预启动、实时自动监测调整和事后日志功能。

6、采用全数字网络信号传输、控制、管理。

7、采用固定和应急等会议模式,降低误操作率。

8、设计中提前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升级更新、扩展问题。

四、结束语

由于本项目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并且智能化设计单位进场时装修设计已完成。故对多媒体会议系统的设计带来诸多的困难,如无法设置背投间、且正投屏的屏幕尺寸偏小;会议室顶面能承受的荷重有限,给扬声器、投影机、布标杆等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带来困难。建议在今后类似项目建设中,智能化设计及实施单位应尽早入场,与土建及装修单位积极配合,才能使整个项目的各方面都更协调、更完善。

参考文献

第9篇:声学设计规范范文

北京南站地处北京市南二环右安门东滨河路以南,南三环西路以北,马家堡东路以西,崇文区西南角与丰台区右安门地域的交界处。前身为永定门火车站,担负着普速铁路的客货运输,站舍多为五十年代的临时建筑,破旧不堪,亟待改造。在未来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四主两辅”的规划格局中,北京南站作为主要客站之一,将承担规划中的京沪方向始发终到列车、京津间城际列车和市郊旅客列车及少量通过列车作业。新建北京南站将拥有24条到发线,13座客运站台,最高聚集人数10500人,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铁路客运站之一。

集成与整合的设计理念

作为现代大型交通枢纽站,北京南站不仅仅以“城市大门”的形象出现在街区中,它是由铁路、市郊、地铁等轨道交通与公交、小汽车等城市交通体系综合而成的一个高效、有机、和谐的系统,与整个城区的交通规划融为一体。

北京南站的建筑形态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为了顺应北京市方格网的城市格局,站房采用椭圆形的建筑形态,以消除铁路站场斜向布置与北京市南北向城市格局的矛盾,使车站对于城市各个方向均具有良好的视觉景观。同时,没有明显方向性的椭圆,对于调整内部车流的方向是行之有效的。环绕高架站房的行车道可以从城市的任意方向进出车站。

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车站从规划上将城市交通、广场、景观纳入站房建筑进站车流引入高架环形车道,出站车流引入地下汽车库,公交车落客平台贴临站房设置:北京南站的地下换乘空间,为城市提供了3万多平方米的“非付费”区域,成为城市广场在车站内部的延续;同时在车站内部沿高架内环外侧设置景观绿化。内外部交通的设计使车站与城市路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车站的四个方向上,都有道路和匝道通向城市道路,同时地下一层的换乘空间也为南北广场提供了便捷的联系,从而形成在各方向上都面向城市的开放的车站。

功能空间与流线

1.外部空间布局

北京南站地处北京南城城市建成区,如何减少占用城市土地,节约社会资源是南站外部空间设计的关键。体量巨大的椭圆形站房高架在铁路车场正上方,周边为高架环行车道所环绕。南北两侧邻接基本站台处设置了简单轻巧的进站厅,担负着联系地上与地下空间的交通功能。环绕高架站房的行车道通过不同方向上的匝道与南北广场相连。为满足功能的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站前广场的地下空间。北广场为主要广场,采用三层立体布局地面层为人行景观广场和公交落客站,地下夹层为公交车上客站,地下一层为出站广场。南广场为辅助广场,地面层为公交落客站,地下为旅客出站广场。

2.内部空间布局

北京南站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紧凑合理的功能布局,尽量减小旅客在站内的走行距离,为各种旅客提供便利的换乘条件。北京南站平面分为高架、地面、地下三个主要层次。

高架层为铁路旅客进站层,站房为高大的椭圆形建筑,中央为独立的候车室,东西两侧是进站大厅,在旅客流线上设置了四组售票用房和餐饮等服务设施。

地面层为铁路站台层,也是公交车旅客进站层,简单的南北进站厅,除布置了贵宾候车等重要空间外,主要起到联系上下各层面的交通功能。

地下一层跨越整个车场的地下部分形成车站的交通换乘空间。两侧为国铁出站厅及快速进站厅。两个地铁站的共用付费区布置在这个大厅的中央部位,四组楼扶梯分别通往位于地下二层的4号线站台,位于地下三层的14号站台。4号线与14号线之间设有楼梯,可以直接台对台换乘。最大限度地方便地铁客流的换乘。出租车载客层和小汽车的地下停车库仍然布置在东西两侧夹层内,有专用通道与交通换乘空间相连。交通换乘空间南北两侧直接与南北广场地下空间相连。

3.客流组织模式

车站的客流活动中心为高架进站厅和地下一层换乘大厅,各种交通设施紧密围绕着客流中心布置。小汽车和出租车客流为上进下出的组织方式,进站小汽车和出租车的落客区位于高架平台进站大厅两侧,出站小汽车、出租车的载客区位于地下一层两翼的专用停车场,公交车站紧邻站房南北两侧分别布置在南北广场的地面层和地下层地面层为落客区,地下层为载客区,地铁4号线南北走向穿过站区,车站位于站房中心地下二层;地铁14号线东西走向穿过站区,车站位于站房中心地下三层。市郊铁路利用铁路普速车场做远期引入的预留条件。来自公交、小汽车和出租车的旅客由高架候车厅进站,来自地铁的旅客由地下换乘大厅进站。所有的旅客由地下出站。位于地下一层的换乘大厅为各种旅客提供了快速换乘的场所。在这里,地铁乘客和铁路旅客可以方便地双向换乘,铁路出站旅客也可以直接进入东西两侧的小汽车、出租车载客区和南北两侧的公交载客区。

形象设计的文化溯源

受地域文化和周边建设条件的影响,车站造型设计的整体构思起源于椭圆形态的保留和天坛概念的引伸。天坛采用三重檐的圆形平面的建筑形式,是古代建筑的最高型制。把圆形平面的三重檐运用到椭圆的平面上,最高的屋檐变形成弧形屋盖,与高架进站厅功能对应。车站两翼的雨篷,恰好可以通过两重屋檐的变化形成。采用轻巧的悬垂梁结构,实现建筑师追求的原始的重量感。此外,天坛的某些建筑符号被抽象地利用到车站建筑中来,北广场进站厅两侧的办公建筑,其表面及入口处理就充分地采用了天坛窗棂的肌理。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实现南站的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

探索与创新

北京南站的建设正赶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车站设计概念在不断探索更新,大部分的规范标准正在修编中。设计标准和原则没有可遵循的固定准则,也少有同类建成的项目可参照。因此在设计中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和创新。

环绕高架站房的桥梁被引伸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为了和建筑紧密结合,对桥的设计标准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处突破公路专业和桥梁专业现行的城市道路规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标准。

北京南站结合车站运营的特点,对功能格局进行独到的分析。传统车站对旅客的服务和疏导以强制管理为主,但南站作为高速、城际客运站,建筑设计体现出现代车站的高速便捷及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根据客流的性质,突破《铁路旅客站房设计规范》的规定,增大进出站大厅等流动空间的面积,减小候车空间面积,增加快速进站厅和绿色通道,加强站房的通过性。进站口的安检设施移至候车厅门口,使城市旅客能自由进出车站售票和换乘空间内,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增加车站建筑的亲和力。

北京南站超高、超大的空间设计和交通建筑的特殊性质,以及车站建筑、地铁、公路桥的一体化设计,产生一系列设计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引进科学的设计方法:如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补充防火规范不适合的地方,对于车流交通、客流组织、消防疏散等国内尚无量化标准的内容,引入计算机模型技术,通过对真实场景的模拟,来辅助完成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标准的采用和服务等级的评价。

北京南站的创新还在于注重细节设计。在进行屋面、幕墙系统的设计时,重点研究了清洁维护的方案,对人工、机械等方法进行多方案比较,并根据不同部位的设置条件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在钢结构雨蓬的防火设计上结合消防性能化设计,分析火灾场景,在火势作用的高度内,涂刷防火漆;火势作用不到的高度,不涂防火漆。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防火保护,控制造价。

鉴于南站复杂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以及旅客对语音扩声系统的依赖,进行建筑声学专题研究:通过对同类建筑的调研并参考国外标准,制定声学设计标准。建立计算机模型,对空间混响效果和弧形屋面下可能产生的聚焦等声学缺陷进行模拟分析,最终通过控制建筑室内表面的体形、装修的构造和材料、机电设备等噪声源的降噪设计,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

针对站台,大厅、候车区域等使用性质的空间,分别进行深入的光学研究。通过调整屋面、雨蓬采光带方案及幕墙采光遮阳设计,创建舒适的光环境,在满足空间照度的同时,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同时在屋面设计中推广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利用新型的薄膜光电池特性,与中央采光带结合设置。在铁路项目的节能环保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北京南站先进的设计方法还体现在专业的集成上,减少配合接口,优化设计程序。如幕墙、屋面、天花、遮阳等各系统,由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配合,使设计施工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为创造一流工程提供保证。

联合体设计组: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集团公司英国秦瑞 法瑞建筑设计公司

主要设计人员: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集团公司:

工程主持人:周铁征、王睦

项目负责人:杜爽

建筑总工程师:卢瑛

设计人:王莉、王谦、马辉、赵世磊、张嘉璐、王文辉,杨添、柳宝永陈松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