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老年慢性病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慢性病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慢性病管理

第1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社区护理;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71-01

老年人的健康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其慢性病逐渐成为危险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社区医务人员,要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慢性病的防治进行宣教,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调整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 2010年 3 月至 2012 年 3 月期间,我院对社区 18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 87 例,女 93 例,年龄 55 ~85 岁,平均( 67. 3 ± 5. 3) 岁。所有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 108 例,脑血管后遗症 42 例,糖尿病 30 例。高血压控制率采用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评估。

1. 2 护理管理方法

1. 2. 1 慢性病宣教

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的慢性病进行专题讲座,宣讲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同时在社区内举办义诊活动,开设免费咨询,发送健康宣传册。通过不同形式的慢性病宣教,纠正患者不规律用药、不爱吃药、不出现症状不吃药的不良用药习惯。

1.2. 2 心理疏导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会对治疗产生厌烦,以及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心理,长期的治疗经济开销,也增加了思想负担,从而抵制治疗,血压升高,加重病情。为此社区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加对患者的关心,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还要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消除患者消极心理,避免情绪波动。

1.2.3 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中应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加强患者遵从医嘱和

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保持充足睡眠,安排正常的生活起居,避免熬夜和劳累,并且适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让社区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慢性病的积极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

1.2.4 饮食指导护理

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评估,使患者了解到不良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从而纠正不良的膳食结构,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进行指导护理。控制每日摄盐量,每日盐量摄入不超过 6 g,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增加微量元素膳食,每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进餐量和次数,戒烟戒酒。

1.2.5 适量锻炼身体

社区护理人员建议患者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有助于患者慢性疾病的康复。制定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打球、骑自行车等,建议每天运动 1 次,每次 30 min ~ 1 h,每周运动 5 ~7 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宜,运动注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

1.2. 6 加强随访

在社区内,加强对随访患者每周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检测前,通知患者携带病历本、用药情况本以及医保卡; 检测后,针对患者检测情况,对比上次检测随访情况,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并叮嘱患者及时复诊、用药、监测,随访检查患者健康情况。对不能到随访检测社区点的患者,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上门服务。

2 结果

对本文观察的 18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护理管理,患者对自身慢性病知识有所了解,健康康复情况效果较好,同时社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本文研究中,护理管理半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评估明显比护理管理前效果好。

3 讨论

社区护理是一种长期连续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管理,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谐医患关系,通过各项社区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认可度和亲密度,通过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效果非常明显。本文研究中,社区护理管理半年后,其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明显比管理前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占慢性病患者的 60%,成为护理重点病症。通过社区慢性病管理后,让患者了解高血压,以及如何预防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 积极引导患者采取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每日低盐低脂低糖;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每周定期到院随访,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检测。高血压控制率在社区护理控制前为45. 37% ,社区护理控制后位 78. 70% ,说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行慢性病宣教、心理疏导、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护理、适量锻炼身体、加强随访,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桂芝.老年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 [J]. 天津护理. 2011 (04)

[2] 杨依,蒋晓莲.慢性病自我管理概述及其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J]. 护理学报. 2011 (20)

[3] 张玉蓉.社区老年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20)

第2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保健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间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本次分组秉承患者自愿选择原则,并全部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组患者年龄在65~86岁之间,平均(77.6±1.23)岁,其中男32,女1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67~87岁之间,平均(79.4±1.20)岁,其中男34例,女16例。本次观察对象中糖尿病6人,高血压24人,慢性支气管炎20人,冠心病10人。本次研究排除严重精神问题的患者、癌症肿瘤患者或近期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型等相关因素比较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 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护理管理,包括:定期体检、低盐低脂饮食、防寒保暖及疾病知识普及等。

1.2.2观察组:

⑴环境干预?E对患者的居家环境进行访视,对于易造成跌倒的风险因素进行排除。环境应干净整洁,通风透气、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柔和。⑵健康宣教?E因大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不高,适当的进行该病的知识宣教,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或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等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保证患者具有自我防范与疾病突发应对能力。⑶健康复查 :对于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应对告知定期体检复查的重要性,纠正不良认知行为及生活方式。可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检测患者的生命更体征,有助于患者得到专业护理指导及时发现疾病隐患。⑷心理干预?E患者因为疾病会产生沮丧、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需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负面情绪,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便于治疗及护理工作中能更好配合。⑸饮食干预?E指导患者饮食合理搭配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含有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得食物,避免进食冷热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发生并发症。⑹日常锻炼 科学合理安排日常锻炼,活动量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而定。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发放的方式就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内容以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宣教效果饮食运动指导、上门随访、依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处理统计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统计标准,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所有患者通过护理治疗情况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总满意为96%。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满意度情况对比(n=50,例)

3 讨论

第3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情资料 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院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结核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6.4岁,病程9-34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1.2 临床表征 34例患者在近期内发生气喘、咳痰以及咳嗽病情加重,12例患者咳痰带血,9例患者伴有乏力、纳差和消瘦;23例患者体温低于37.0℃,8例患者体温处于37℃-38℃之间,7例患者体温处于38.0℃-39.0℃之间,超出39.0℃者为6例。大多数患者胸部伴有湿性音。临床表现及各自所占百分比详见下表1。

1.3 辅助检查与结果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观察临床表征,并行X线胸片,结果显示肺野有云絮状、结节状、斑片状阴影呈散在分布,其中11例病灶位于左肺上,6例位于左肺下,14例位于右肺上,5例位于右肺下,两肺均发生病变者为4例;血白细胞(WBC)4.5-20.0×109/L,血沉(ESR)15-121mm/h,中性粒细胞(N)0.5-0.9;采用痰涂片法以及集菌法对患者抗酸杆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者为11例,占17.7%;对患者行PPD试验,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0.1mlPPD经皮内注射,注射72h后对结果进行观察,以5mm为参考标准,皮肤硬结度≥5mm者表明检测结果为阳性,小于5mm为阴性,本次检测中41例患者呈阳性,占66.1%;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7例患者结果呈阳性,占75.8%。

2 讨论

2.1 作为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症中的一种,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一般以咳痰、咳嗽等反复发作的症状为主要特点,若出现并发感染患者病情会有所加重,而肺结核感染在临床早期也表现为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临床并无特异性,因而常常被误诊为肺炎、急性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感染普通细菌的情况,导致患者病情受到延误。老年患者机体和免疫力均相对较低,大部分患者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且伴有营养不良,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合并肺结核。

2.2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具有较长的病史,因而有可能在院多次展开治疗,并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当患者发生合并肺结核时常由于结核症状的非特异性被误诊为急性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进而仅仅给予患者解痉平喘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未采取更为深入的辅助检查。经常在长时间治疗后未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医师才考虑对患者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咳痰、咳嗽症状加重,X线胸片显示肺部发生渗出性炎症以及发热或者不发热等症状时,临床诊治不能只关注是否为肺炎或急性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应进一步考虑是否为肺结核,特别是在给予患者普通抗生素治疗未收到预期临床疗效,在治疗的同时病灶反而有所扩大,或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更应采取辅助检查方法确认患者是否合并肺结核。

2.3 ①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来说,采取X线胸片进行常规检查对于诊断肺结核具有积极意义。X线不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即无法同时呈现增殖、干酪性病变、渗出以及纤维,而多表现为片絮状均质性阴影,可发生于上肺叶前段、上下肺叶以及结合非好发部位,中下肺野发生浸润为早期表现。②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的老年患者在经胸片结果对比以及临床症状比较均难以同肺部普通细菌感染区别开来,因而对患者病情采用细菌学诊断成为有效手段和证据。但痰涂片法用于抗酸杆菌的检测具有较低的阳性检出率,应多次反复检测可疑病例,集菌法检测抗酸杆菌则具有较高的阳性率。③在对机体内部判别是否感染结核杆菌方面,PPD试验具有一定意义、PPD实验结果阳性率对于诊断结核具有一定的价值,强阳性通常表明体内出现活动性结核病菌,同时具有确诊价值。④PCR检测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高的敏感性以及诊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成为结核病诊断方法中的重要一种。PCR和核酸探针的应用有利于开展结核细菌学基因诊断。对BALF中存在的结核分枝杆菌DNA采用PCR进行检测,对早期诊断较为有利。其多直接在病变部位取材,适用于肺部病变局限、未与引流支气管相通,少量痰菌含量,少痰或者无痰等病例。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结核病在临床上并无特异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确诊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亚民,王永亮,陈广家等.296例初诊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6):30-31.

[2] 徐湘燕.老年肺结核合并肺心病135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6):113.

第4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1临床资料

200507/200703我科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6(男40,女26)例,年龄65~82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并有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痰量增加或出现脓性痰和喘息加重. 将病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循证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具有可比性,均给予吸O2,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 循证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配合排痰训练. 即在雾化器内加异丙托溴铵500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雾化吸入15~20 min,2次/d,7 d. 俯卧位叩背排痰训练:头部用软枕垫高15~30度;双手向上,放于头两侧,在髋、膝、踝关节外垫软枕. 叩击者以空掌心,从外向内,从下向上有规律地叩击,以40~50次/min均匀叩击,振动的相临部位应重叠1/3,力量的强弱以患者能承受为宜.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以利于提高疗效[1]. 俯卧时个别患者会出现胸闷等不适,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俯卧位可促进排痰,消除不安心理,以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多与患者交谈,观察其表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护理过程.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4 d,咳痰、喘、肺部罗音和/或哮鸣音消失;有效-治疗4~7 d, 咳痰、 喘、 肺部罗音和/或哮鸣音减少或消失;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者加重. 结果循征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9%.

2讨论

COPD急性期患者应在医生治疗的同时合理地采取氧疗、雾化及引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 循征组采用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配合排痰训练的方法,异丙溴铵可以阻断COPD患者呼吸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阻断由胆碱能神经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扩张、阻力下降,从而改善通气和氧合,改善肺功能[2]. 另外二级以上支气管的走向大多数朝后下方,仰卧与侧卧均不能达到有效排痰;由仰卧转为俯卧位,可使肺内液体重分布,减轻肺后部的负担和改善通气,改善肺前部的灌注,使通气血流比率更匹配,使萎缩的肺泡膨胀,增加功能残气量[3],再通过叩背震动患者背部,可使痰液及时咳出. 通过对66例COPD急性期患者采取较常规护理更为有效的方法,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丽萍. 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患儿的引流及其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59.

第5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胺碘酮;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24-01

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逐年呈上升趋势,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慢性心率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患者易出现心脏性猝死现象,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或体潴留[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计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均符合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4.3±2.5)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3.5±0.4)年;心功能分级:II级12例;III级18例,IV级2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5.1±2.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6±0.3)年;心功能分级:II级11例;III级17例,IV级23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水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脂等相关检查,观察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及ST段改变,治疗前后均采取常规检查,观察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盐分摄取量、螺内及洋地黄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一定剂量的胺碘酮,然后逐渐减少剂量给予微量泵入,控制每日用药剂量,静脉注射后口服胺碘酮治疗,每日3次,连续治疗1周后减少剂量,每日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维持治疗一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左心室大小、左室的射血分数值(LVEF)、脑钠肽浓度(BNP)。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期前收缩消失;一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期前收缩减少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一般)/本组患者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 )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值分析,对比以P

2 结果

2.1 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左心室内径的关系

102例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例,其中短阵室速8例,室性早搏23例。研究结果表明,左心室内径越大,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越高,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室内径有关。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LVEF值及BNP值比较

室性心律失常组LVEF值明显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BNP值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慢性心力衰竭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其死亡率极高,达到50%以上。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是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室重构情况引发而来[3]。

临床上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存在一定的局限,其有负性心肌及促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胺碘酮是一种良好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有利于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还可以消除折返波动,延长心室肌传导及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4]。

本组研究中,102例患者中有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其中短阵室速8例,室性早搏23例;左心室内径越大,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组LVEF值明显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BNP值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夏昭举[5]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因而,本组研究可进一步证实,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率失常的机率较高,与患者左心室大小、左室的射血分数值及脑钠肽浓度有关,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晓雅,徐燕爽.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8-619.

[2] 李雪松.老年冠心病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2):239-242.

[3] 孙影,刘淑荣,张晓华等.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37-1238.

第6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关键词】 桂哌齐特;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多用洋地黄类和利尿剂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我们于2006年1月至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哌齐特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均系我院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4.7±5.6岁,平均病程18.6±6.62(6~40)年。对照组35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2.3±6.2岁,平均病程17.8±4.3(5~40)年。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组中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对照组中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别(P>0.05)。

1.2 治疗方法选择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改善呼吸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桂哌齐特320mg静脉滴注为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每天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血压、心率、呼吸、颈静脉充盈度、肺部啰音、肝脏大小、水肿程度等体征。

1.3 疗效判定

显效:咳喘、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基本消失,肝大回缩、肢体水肿消退、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上述症状、体征部分减轻,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病情无好转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2.9%。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LVEF、C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变化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LVEF、CO有所改善 , 而治疗组治疗后LVEF、CO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头痛等不适,继续用药后症状自行消失,不影响患者治疗。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均正常。

转贴于   3 讨论

近年来抗心衰新药很多,但临床实践发现,无一种特效药物或固定的治疗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肺心病多伴有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动脉收缩,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负荷加重,最后引起右心衰竭,而心衰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肺动脉高压,血液粘滞度增加。老年肺心病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甚至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隐匿性冠心病,当并发呼吸衰竭时,严重缺氧无氧代谢的乳酸堆积能量不足,感染的细菌内毒素、代谢产物等有害物质对心肌损害而导致左右心功能均可受累,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内皮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及儿茶酚胺物质释放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再有老年心脏功能减退等,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可能也是导致病情顽固难治的原因之一。

桂哌齐特为新一代的哌嗪类药物,具有腺苷、CAMP增效和弱钙离子阻滞的双重血管扩张机制,其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①腺苷增效作用:桂哌齐特具有独特的腺苷增效作用,其通过阻滞细胞对腺苷重吸收及抑制腺苷脱氨酶活性,延缓腺苷的代谢失活过程,延缓腺苷的代谢过程,从而提高病变局部内源性腺苷的浓度,增强内源性腺苷的生物学作用。可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心肌内的环磷酸腺苷的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增加,从而有效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②扩血管作用:酸桂哌齐特具有弱钙离子阻滞作用,可拮抗钙离子超载,显著扩张血管,对冠状动脉、脑血管及外周血管有良好的解痉和扩张作用。③改善血液流变学:桂哌齐特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少中性粒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加细胞的韧性和变形能力,并降低血液粘度,从而改善微循环灌注。

有报道[2],桂哌齐特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有良好改善作用,其环节可能涉及多方面。国外资料[3]表明桂哌齐特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收缩力增加,考虑与心室壁张力以及心脏负荷下降,心脏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肾素释放减少等式心肌耗氧量减少,三磷酸腺苷消耗减少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LVEF及CO显著增加,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桂哌齐特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表明桂哌齐特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韩培红.马来酸桂哌齐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药房,2007,18(26):2060~2061.

第7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I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nursing experiences of the noninvast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on patien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with II type ra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The changes of symptoms and blood gas per and post NIPPV treatment in 60 subjects(≥65age) of COPD with II type raspiratory failure seen at hospital in 2008.7-2009.7 was observed and mad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pations had relieved dyspnea and that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d.Conclo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II respiratory failur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simple in operation with small trauma, reduced the risk factors in invastive ventilation,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es】COPD Raspiratory failure Noninvast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1]。患者通气功能障碍,造成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易引起Ⅱ型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能够。研究表明:COPD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并逐年上升[2]。无创通气治疗目的是辅助病人呼吸,减轻呼吸肌疲劳,老年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和呼吸机之间通过无创接触面(面罩或鼻罩)来传递对肺的机械通气支持,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③。我院呼吸内科采用以无创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住院老年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呼吸内科住院老年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70-80岁,平均(75±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2例,支气管哮喘10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癌2例。意识清醒者52例,嗜睡8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④;自主呼吸,体温≤38.5℃;血流动力学稳定;痰少,并能有效清除;血气分析氧分压50mmHg;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低氧情况及各种无创通气禁忌症患者。

1.2 呼吸机选择 均采用美国伟康BiPAP Synchrony呼吸机。

1.3 方法 常规治疗同时应用美国伟康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参数选用同步/时间模式(S/T);呼吸频率(f)为 12~15次/min;吸气压(IPAP)从6cmH2O开始逐渐增加, 在15~20min内逐渐增加至8~12cm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5cmH2O,吸氧浓度为 40%;选择合适鼻罩适当固定;通气时间为6h/d。

1.4 监测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情况及动脉血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60例患者中,2例病情加重转呼吸内科监护室气管插管,1例因继发梗阻性黄疸转外科手术后全身器官衰竭死亡,其余57例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3天后胸闷紫绀,呼吸困难程度均有缓解,6例嗜睡患者无创辅助呼吸通气治疗后48小时神志转清醒。

2.2 血气分析变化 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0天后,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x-±s)

pH

PaCO2

PO2

SpO2

疗前

7.27±0.05

74.00±8.00

43.60±7.00 70±9

治疗后

7.35±0.04

35.00±8.32

76.20±4.56 95±3

3 护理

3.1 治疗前护理

3.1.1 病情观察 BIPAP呼吸机治疗前首先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缺氧的程度,心肺功能及各项监测指标,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安好。

3.1.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病情反复,体质差,治疗前多有焦虑、悲观心理、缺乏无创正压通气相关知识,有的患者认为使用呼吸机说明自己的病情危重而增加了恐惧感。治疗前,护士必须耐心仔细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安全性,说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意义,告诉患者在治疗期间按自主呼吸节律放松,平静的呼吸,患者用自己的呼吸方式引发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必要时护士进行演示,使60例患者顺利的接受治疗,消除恐惧感,增强其自尊心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奠定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

3.2 治疗期护理

3.2.1 选择合适的面罩,减少漏气,保证通气量,增加患者舒适感和依从性,要根据患者面部算着面罩,面罩松紧度以允许通过1指为宜,即要防止漏气,又要避免系带拉力过大造成病人不适和抵触。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和咳痰,呼吸机必须接湿化装置,保持呼吸道的湿化,促进痰液的稀释,并防止吸入冷空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每日雾化吸入2次,稀释痰液,鼻塞患者用0.1%呋麻液滴鼻剂滴鼻,以保持鼻腔通畅,减轻气道阻力。

3.2.3 空气湿化 呼吸机治疗时空气湿化需要无菌蒸馏水,每次使用前将无菌蒸馏水200-300ml导入湿化罐内,使气体湿化再进入气管,以防止呼吸道干燥,同时根据病情逐渐调节氧流量,湿化瓶及蒸馏水每日更换消毒。

3.2.4 病情监测 治疗中观察患者神志、呼吸情况、皮色、出入量。心电监护、血气分析,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比较,为调节呼吸机参数提供依据。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呼吸肌运动等,以综合判断通气治疗的效果。随时查看鼻(面)罩有无漏气,注意人机对抗情况及呼吸机参数。当患者感到不适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3.2.5 面罩和管道的清洁和消毒 将其中的分泌液体、痰痂、血渍彻底清除,然后在2%戊二醛液中浸泡消毒,最后清水淋洗,晾干备用,更换消毒不应过于频繁,一般同一患者使用时每48h消毒更换一次即可。

3.2.6 饮食护理 予患者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饮食,在调配膳食时做到色鲜昧美,少量多餐,促进食物吸收。合理调配膳食,减轻患者疲劳感,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疾病康复。

3.3 治疗后护理

3.3.1 呼吸功能训练 患者病情好转撤机过渡期及撤机后,应继续给予鼻塞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气的变化,教会患者腹式呼吸及缩唇式呼吸,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肺泡通气量。

3.3.2 终末消毒 呼吸机管道、面罩和湿化灌用1:1000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蒸馏水冲净,同时主机的空气滤过膜用清水冲洗,晾干,装好备用。

3.4 预防并发症

3.4.1 腹胀 最常见的并发症,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时可产生误咽,发生胃膨胀,患者感觉极为不适,随着气体的误咽,可导致膈肌上移而影响肺的通气效果,因此应指导患者紧闭口,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半坐卧位,胃胀气症状明显时应尽早做胃肠减压。

3.4.2 皮肤磨损 持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者,由于面罩长期压迫极易造成鼻梁处,两颧骨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溃疡。防方法:可以每隔2小时放松头带1次,温热毛巾湿敷头面部并按摩受压部位5分钟,鼻梁上及两颧骨旁用纱布或海绵以减轻压迫。

3.4.3 刺激性结膜炎 由于鼻梁根部漏气刺激双眼,导致双眼球结膜充血干燥,故要防止鼻梁根部漏气,若出现结膜炎可用抗生素眼水滴眼。

3.4.4 吸入性肺部感染 由于患者恶心、呕吐,误吸入呼吸道或螺纹管中积水倒流至呼吸道所知,持续使用无创呼吸机者,呼吸机的螺纹管、插头、湿化器、鼻面罩应每周消毒2次,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干净,用完后连同呼吸机彻底消毒,每月应更换空气过滤膜,每日更换湿化器的湿化液并随时添加,并保持湿化器处于较低水平及湿化液的无菌。

4 讨论

4.1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优势 COPD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要立即抢救且常常需要机械通气。然而有创机械通气操作复杂,增加患者痛苦,费用昂贵,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正压呼吸分别调节吸气相气道正压和呼气相气道正压,并具有流量同步触发和漏气补偿功能,改善氧结合,减轻呼吸肌疲劳,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并缓解呼吸肌疲劳,减轻胸闷呼吸困难。同时,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并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十分有效的措施④。无创呼吸机具有广泛优点:①可间歇正压通气②无须插管③可用不同的通气方法④能正常的吞咽饮食和湿化⑤生理性加热和湿化气体。

4.2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原则 严格排除禁忌症患者。使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痰液增多,粘稠无法缓解呼吸困难及病情进展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4.3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探索 首先,本组患者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但标本量小,临床护理中如何减少NIPPV应用时的不良反应仍需深入探讨。其次,本组选择老年意识清晰或少数嗜睡且无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治疗对象,获得较满意效果。若扩大病种范围及选取意识中重度障碍患者可否达到同样效果值得思考。最后,本组病例均为长期住院患者,对短期出院患者或居家患者是否可以推广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尚需研究。

4.4 无创机械通气已广泛用于住院患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它可避免气管插管及插管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如局部创伤,呼吸机相关肺炎,痛苦不适等,且可以说话、咳嗽、进食,降低了经济费用。本组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监测显示及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并无并发症发生。因此,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住院老年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单淑香,陈宝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J],2005,25(6):440-442.

[2] 陈玉兰,王桂芳,田靓.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 16(7):26-27.

第8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体检;慢性病;预防措施

在全世界范围内,慢性病是除最贫穷发展中国家外其他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去医院检查而知道的);心血管患者1995年 约为1500万人;脑血管患者900多万人;糖尿患者 1995年约1500万,1997年3500万;恶性肿瘤每年新发160万人,当年死亡20万。病毒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心身压力综合症(亚健康)等慢性疾病普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淮安市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为水渡口街道,总人口21708例,60岁以上2664例,2013年我院安排为60岁以上老人共700例进行了体检。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腰围,体格检查。腹部B超肝胆脾肾,心电图、胸透、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1.2方法对社区700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体格检查,并免费为他们测量血糖、血脂、血压,以及血常规、肝功能的检验。

2结果

根据体检结果总结发现,在这7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慢性高血压并的老人有316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5例,体检前不知道自己有异常的老年人有299例,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有99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22例,患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例,患有高血压并伴有冠心病的患者6例。说明当前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情况十分普遍。

3社区老年慢性病预防措施

3.1社会的关注和宏观调控

3.1.1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老年人患病的特点与普遍的危险因素制定慢性病的卫生策略,对整个慢性病的患病区域进行卫生规划,合理的分配有关慢性病的卫生资源人才,积极推进全人群与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有关慢性病的卫生和监督政策。

3.1.2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信息管理。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及维护,随时使老年人慢性病的信息保持最新状态,随时供有关部门使用,以支持卫生部门及时取针对性的管理活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3.1.3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专项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很多社区卫生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太少,无法缓解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老年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其投入专项资金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同时拓宽慢性病的筹资方式,积极发动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有助于减径和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一些基础的娱乐设施,体育锻炼设施和活动场所。

3.2社区的医护人员自我管理与完善

3.2.1社区的医护人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使医护人员在依法取得各种医师资格的同时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积极参加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增强自己的医疗专业的素质,特别是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方面知识的学习。

3.2.2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向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尤其是患病老年人宣传喝酒吸烟等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对身体的影响,平时加强与老百姓的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老年人的慢性病的意识和认知。

3.2.3加强对患病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焦虑,与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做好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慢性病的信心,在治病和护理的过程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病房,诊断、开药。

3.3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

3.3.1当地患病老年人要认识慢性病的普遍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普遍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吸烟、喝酒、饮食、睡眠等)进行纠正。同时自己主动进行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主动去获得慢性病的认识,积极的去进行与医生进行交流,正确认识自己患的慢性病,要时常进行慢性病的全面体检。对自己患有的慢性病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主动去治疗疾病,不要拖延。同时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保护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轻松开心的过完每一天。

3.3.2加强体育锻炼,消除体力劳动就等于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老年人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表,保持每天自己的锻炼的强度,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3.3.3患病的老年人要与老伴、子女、邻居、医生等保持积极的沟通,.让别人知道你的慢性病的情况,从而得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减轻自己和家人的心理负担。

3.3.4由于患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的服药,因此老年人每天必须按时服药,遵循医生的医嘱服药,同时不要乱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症和药物副作用的出现。

3.4建立老年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体系

3.4.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慢性病尚未发生时针对普遍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在上述研究中本人已经分析了当地患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病的一级预防的目的就是消除当地这些慢性病的普遍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其具体内容为:①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酗酒等)进行纠正,普及科学营养膳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积极改善睡眠质量。②认识和收集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慢性病的知识,认识到积极进行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3.4.2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二级预防的核心是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的基础是早期发现。而做好老年人的二级预防需要:①向群众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疗的好处;②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人慢性病"三早"的业务水平;③开发适宜老年人慢性病筛查的检测技术。④老你人在平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慢性病的体检,积极就医。

3.4.3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慢性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的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慢性病三级预防一般由住院治疗和家庭康复两个阶段组成,住院治疗的目的在于积极治疗慢性病、促进康复,防治病情恶化,减少合并症,防治伤残,争取患病者不残。

参考文献:

[1]王丽.延边地区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3.

第9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

1.1对象

2012年3月—2013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进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调查,各社区分别筛查出84例抑郁患者。纳入标准:(1)本地居民;(2)年龄≥60岁;(3)沟通无障碍;(4)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5。排除标准:(1)患急性严重威胁生命的躯体疾病;(2)有严重精神障碍者且有自杀风险。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慢性病情况和慢性病管理评级等情况。慢性病管理评级是社区医生依据慢性病控制情况以及伴随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来进行分级管理。

1.2.2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简称PHQ-9)抑郁量表

PHQ-9量表是一个简明、自我评定的工具,常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有关精神障碍的诊断。PHQ-9量表用于评估调查对象在过去两周抑郁症状的发生频率,有9个四分类条目组成,计分方法为:完全没有=0分,好些天=1分,一半以上的天数=2分,几乎每天=-3分。PHQ-9量表总分为各条目之和,抑郁严重程度判断标准为:0~4分=无抑郁,5~9分=轻度抑郁,10~14分=中度抑郁,15~19分=重度抑郁,20~27分=极重抑郁。国内有研究应用PHQ-9对上海城市社区老年人以及长沙市农村老年人进行评定,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社区管理模式

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常常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并存,老年人常到社区进行就诊,因此本研究的社区管理模式采用团队合作模式,以应对老年人的抑郁障碍。对两组老年抑郁患者分别进行干预,并在6个月、12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对调查的2个社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作为实验组,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社区管理模式为:(1)组建团队:由3名全科医师、2名全科护士和2名精神科专科医师组成服务团队;(2)学习培训:参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对社区医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每月参加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干预课题研究的培训。(3)发现患者:关注每1例就诊的患者和长期失眠的社区老年居民,通过筛查,尽早发现抑郁症患者。(4)观察治疗:采取重症患者一对一管理,责任医师定期上门督导用药,定期进行患者家属教育,专家下基层进行会诊和指导。对照组的做法是向社区医生提供抑郁症操作指南,有需要时社区医生访问抑郁患者,并固定时间进行随访,进行常规的慢性病管理。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问卷调查结果导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H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4例抑郁障碍,其中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5例,PHQ-9中位数得分11.00分,QR=3.75;对照组84例抑郁障碍,其中轻21例,中度60例,重度3例,PHQ-9中位数得分10.00分,QR=1.75。

2.2对抑郁障碍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84例抑郁症患者2年的管理和治疗,有12例患者完全治愈;58例患者一直坚持药物治疗,情况稳定;14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干预前PHQ-9中位数得分为11.00分,QR=3.75;干预6个月后中位数得分7.00分,QR=3.00;1年后随访中位数得分9.00分,QR=4.00,由于不满足方差齐性(t=44.631,P<0.05),经非参数H检验抑郁障碍程度在干预前后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5)。经秩次转换两两比较,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抑郁症状明显有所缓解(Z=-7.744,P<0.05);而干预12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Z=-3.087,P<0.05,干预12月后有所上升,与基线相比仍然有所缓解。对照组仅进行日常的慢性病管理,干预前PHQ-9中位数得分10.00分,QR=1.75;干预后6个月中位数得分11.00分,QR=4.75;1年后随访中位数得分12.00分,QR=4.75,经方差齐性检验,t=21.58,P<0.05,不满足方差齐性,通过非参数检验,抑郁障碍不同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P<0.05),说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症状情况有差异,经秩次转换两两比较,干预6个月后与基线比较,干预6月后的抑郁症状有所加重(Z=-3.750,P<0.05),而干预12个月后与基线比较,Z=-4.375,P<0.05,与基线相比抑郁症状并未缓解,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2.3对慢性病评级的影响

由于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基本上在社区看病,故能统计实验组抑郁患者慢性病的具体情况。实验组84例抑郁患者中,80例患慢性病。其中高血压74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6例,肿瘤4例。患1种慢性病55例,患2种慢性病25例。其中24例患有高血压,共病糖尿病16例,共病冠心病4例,共病肿瘤3例。实验组80例慢性病患者中1例为肿瘤患者,无慢性病评级,其他79例抑郁治疗前,慢性病评级情况1级0例,2级31例,3级48例;抑郁治疗后慢性病评级情况1级7例,2级55例,3级17例。其中有38例患者慢性病评级等级降低,41个评级未改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95,P<0.05),说明社区抑郁管理模式对慢性病评级有影响,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