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教育管理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的特点

第1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特点 教育管理

作为新一代主体的“90”后,其生长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发展时期,他们成熟盲目、睿智轻狂、理智躁动。新形势下,积极探究“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思想特点

(一)价值观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90”后大学生群体视野更加开阔,对社会发展变化非常敏感,群体的诸多行为都表现出明显的时代印记。国际社会中的多种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日益显著,“90”后大学生群体受到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双重熏陶,多文化文化冲击强烈,进而促使其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形成。价值观多元化,会促使这部分群体在吸收优秀成果的同时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但也会促使大学生群体发生主导价值偏离等危险。

(二)情感开放

“90”后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情感外露、张扬,懂得如何表达自身感情。但是,他们虚荣心更强、内心浮躁,精神、物质生活丰富,但往往更加迷茫空虚。浮躁的社会环境,很容易早就这部分学生群体情感的不安。

(三)思想叛逆

“90”后大学生群体多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备受呵护、关爱,是家人的宝贝,在家庭中自小就是“以我为中心”,而家长也逐渐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对待他们。因此,他们有着较好的自我认识,有主见,自信心强。但是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家中几代人的宠爱中长大的,没有和兄弟姐妹一同成长,因此他们与别人交流过程中,过于自我,在团队协作中意识欠缺乏协作能力,欠缺对团队的忠诚和责任。处理人际关系时,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作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重要标准。在思想方面,“90”后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与自我意识,思维多变,敢于阐明个人观点,喜欢自主行动,不受特定方式制约。在学习方面,“90”后大学生群体个人要求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类型与学习范围上的自主选择性非常高,不愿按照计划进行。在生活方面,“90”后大学生群体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较强,果断但盲目。

(四)实践能力强

“90”后大学生群体动手能力强、兴趣广泛,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文科、理科、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均受到他们的追捧。“90”后大学生群体对实践课、实验课的兴趣非常高,执行力、行动力高,他们喜欢积极体验新事物、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信息行为明显

“90”后大学生群体生长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具有较高的信息敏感性。因网络技术、核爆炸式的信息数据,使得“90”后大学生群体更有主见且独立,思想早熟,非常关注个人选择与思考,信息行为非常明显。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一)人性化管理

鉴于“90”后大学生群体固有的思想特点,在其教育管理方面,应及时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具体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创造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通过人性化管理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减少学生们的束缚感,与此同时,还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人性”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大学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群,我们有理想相信学生们能处理好个性问题,而不是给予其更多的管理制度束缚,否则会引发学生叛逆心理。

(二)积极引入先进教育方式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教育起步晚,同时在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创新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持续的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管理办法,同时也要结合我国不同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革,直到探索出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教育管理手段。随着社会各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在探索教育管理办法的时候应当考虑到通过引进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来帮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此外,我们可以考虑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管理理念,在满足了大学生崇洋心理的同时还能够完善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系统,从中吸取失败经验教训,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制度。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吸收、改进、创新,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国国情和大学实际情况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开展集体活动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半社会阶段,是由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段。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人际关系、班级工作、学生会工作、未来职业选择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压力。此外,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从高中的高压环境中突然来到相对轻松的大学环境往往会出现由于过渡方式不正确而造成成绩下降甚至颓废的问题。这些压力就要求大学生接受专业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能在大学校园里健康的成长。但是就目前形式分析,大学生们都厌倦于咨询心理专家或读一些有关思想教育方面的书籍,他们普遍表示“没必要”、“不需要”或“没面子”、“太枯燥”。因此,我们应该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做出一些创新。我们可以把室内教学的时间适当的分一部分给室外课堂教学,以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将思想教育理论想要表达的涵义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让大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知识、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指导。通过开办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精神世界,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注意自己言行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这种相对于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更适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更能投其所好,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

(四)结合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应该为“90后”大学生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明确政治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都融合到理论教育中,使大学生能在互动中提升思想意识。“90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他们非常需要外界耐心细致的思想指导,而且更需要外界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无论是大学阶段还是其它人生阶段,家庭教育一直都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和基础。作为家长,最容易感受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包括心理上的、思想上的。大学生虽然步入大学,远离家乡、远离家庭,但他们任然对家庭有非常大的依赖性,因而我们应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3.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应重视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将实践学习穿插在理论学习当中,既能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举办大型的社科活动、学术竞赛、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来调动起“90后”大学生学习、帮助他人、奉献青春、感恩社会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现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思想特点为切入点,从人性化管理、先进教育方式、集体活动、结合教育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为一线学生教育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朱丽华,于永清.90后大W生教育管理方法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3,(03).

[2]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6).

[3]束强.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1).

[4]王淑艳.“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政工作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5]郭亦鹏.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青春岁月,2014,(08).

第2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余海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广东广州510006;伍秀君,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广东广州510632

[中图分类号]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51-03

90后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青年,泛指1990年到1999出生的所有中国青少年。2008年秋季,我国高校迎来了首批90后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成长环境与思想行为的差异化特点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分析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和调研,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以求为加强和完善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迥异,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有利于把握和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特点与规律。

(一)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是时代的晴雨表,对社会变化最为敏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在全球经济社会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对中国90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有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底,又有着西方外来文化的熏陶,进而推动了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90后大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发扬与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吸收,则又有可能导致90后大学生对主导价值取向的偏离。他们在崇尚儒学“仁、义、札、智、信”精神的同时,张扬个性,注重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实现,具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影子。

(二)信息行为显著化

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是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时代特征。90后大学生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对信息比较敏感,潜在的信息需求量大。网络技术使得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而有主见,更加注重独立思考与独立选择,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和多元化。他们习惯于通过访问互联网来获取专业信息资源,他们偏好于通过搜索引擎来解答疑惑,他们热衷于通过QQ、MSN、BBS、校内网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喜欢通过写博客、写日志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和宣泄,他们把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花费于网络上,试图在网海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支点和空间,借以慰藉自己的心灵。他们所有这些信息行为都打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改变了传统教育媒介的垄断性,每位同学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见解。这一方面使90后大学生成为网络传播主体,另一方面,网络的互动性和思想的多元化也对传统权威带来新的挑战。所以,网络使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媒介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思想行为较独立

笔者通过日常的交谈和观察发现,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具有独立意识强、自主性强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上,自我意识与自信心较强,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思路灵活,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他人的见解,乐意于自主行动,不愿受人节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学习上,自己认为乏味的课不愿意听,却花大量时间阅读有兴趣或自认为重要的书籍等;生活中,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且在面临问题选择时具有较果断的决策能力。

(四)权益意识较明显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类普法宣传的加强和各类法律机构执法的严明,特别是和公民个体相关的消费法规宣传、315等活动的开展,90后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管理者既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加强对大学生权益意识的教育引导。

(五)成就动机较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一种动机,即一种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可分为外在与内在两种。受家长和老师对其教育重视及当今历史责任感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外在成就动机”和“内在成就动机”都明显较强。他们具有学习欲望以及行动力,会充满热忱和兴趣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而且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有较强的目标性和规划性。

(六)实践能力较强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90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强。他们兴趣广泛,永不满足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积极参加各项课外实践活动,乐于广开渠道,吸收更多的知识。从文娱体育到科技文化,从校外兼职到校内活动,处处都有他们活泼的身影。正因如此,他们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都普遍较强。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

根据上述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分析可得知,90后大学生具有价值观多元化、信息行为显著化、思想行为较独立、实践能力较强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下面就从教育管理内容、方式、对象及制度等角度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探讨。

(一)思想教育管理内容的针对性

受外来文化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90后大学生较之前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注重应用能力和技术,追求一技之长,强调个人奋斗以适应社会竞争。这就造成90后大学生重视专业学习,重实用知识,而忽视文化素质,忽视或反感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专业课的讲授上,更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和品行教育,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作为其思想教育的基点,通过开展“文化之旅”、“寻根之旅”、“才艺展示”等系列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以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使他们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思想教育管理渠道的网络化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成熟,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动机多样,但是他们的信息行为存在一定缺陷,如过分依赖网络及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可信度缺乏正确评价等。所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沟通渠道,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加强与90后大学生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同时,能对他们的信息行为给予更多的引导,以期引导他们分析信息大潮的良莠,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三)思想教育管理重点的倾斜性

根据前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分析可知,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构成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因此与过去将德育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管理的重心相比,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应将工作重心倾斜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通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拉近师生距离,以身作则,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思想教育管理方式的隐育性

90后大学生强调个性,较不喜欢受他人约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因此传统的说教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让他们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理解和认同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且减少他们对思想教育的抵触。隐性教育法是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郑永廷,1999年),在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逆反情绪时,采用起来效果很好。在对90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改革开放成果等形式,让90后大学生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思想教育管理活动的项目化

针对90后大学生成就动机较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应把日常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做好做活。如可通过构建项目化活动管理模式,为学生们提供更宽广、更自主的锻炼平台,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以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基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按照成长需要和自身特点,以班、团、系、院等为单位自主设计和申报具有创造性且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从而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

第3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教师特征 需要 动机 激励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这必将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提高教师素质和动力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了解教师的特点,并科学地运用激励策略。

一、教师群体特征

1、教师是一个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

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系统,教师对社会外界环境接触的增多及社会竞争为教师带来的压力,使教师的心理更趋向于复杂。因此,他们对教师管理方式的敏感程度有所增强,对其要求的标准也相对提高。

2、教师是受“为人师表”之约束的群体

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也相当多的时候暴露于学生、家长、社区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具有更高、更严格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开性和教育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教师职业形象还具有公开性,教师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另外,教师在与家长、社会交往时,在一种无形的约束之下,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把“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就形成了教师的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的特点。

3、教师是一个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忍辱负重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有人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点亮别人,燃尽自己,这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在学校要承受繁重的劳作,早自习、晚自习要辅导,早操、课外活动要监督,要处理学生的纷争及思想起伏,要备好课,上好课,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要应付名目繁多的竞赛,各式各样的检查。

4、教师工作成效具有延展性和模糊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付出多,周期长,工作成效具有模糊性的工作。目前,教师工作成效的这种模糊性及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评价标准的非科学性,确实影响着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教师,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平常心,才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

二、关于激励策略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讲,管理的一般目的,是组织被管理者发挥最大的工作潜能,以最佳状态达到管理者预期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管理者就要尊重人的尊严、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

1、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人的个性倾向,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条件及其必要程度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当人们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在心理学上便称为“动机’,它是引起个人行为并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

2、动机与激励

动机是促进个体向着某种需要的目标努力的动力。维持动机的因素有二: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部刺激。一个人动机的强弱与人的需要程度和刺激程度有关。刺激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激励。激励是管理上的一个异常重要的问题,激励对于调动人的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均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3、关于教师的需求

人的需要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应首先肯定,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也像其他人一样,具有这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追求。

管理者要考虑到物质在影响教师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在合适的机会加以实施物质奖励。然而物质需要的满足,并不能使一个人真正的感到幸福,只有加上精神生活的满足,才能引起强烈的幸福感。教师是精神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教育对象对他们精神文化方面的期待,加之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他们对精神文化有着特殊的需要与追求。作为管理者,要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关心、尊重,给他们提供成长发展的平台。

因此,学校领导首先应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做好工作的愿望,应放手工作,放权于人,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领导的信任,从而产生一种不辜负领导信任的情感而努力工作。其次,学校领导除了应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之外,还应关心教师的生活、娱乐、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一旦感到了领导的关心,就会产生归属感,就会更加关心热爱学校,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再次,学校领导要积极为教师创造发展、提高的机会和条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应率领教师走出校门参观、访谈,使广大教师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新知识,转变观念,鼓励教师不做教书匠,做新型学者。

总之,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学校管理中,必须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潜力,学校领导者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新生《中小学教师积极性激励研究》《教学与管理》1993.6

[2]蔡伟《激励・竞争・开放》《中国教育学刊》1999.6

[3]解腊梅《学校教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第4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一、中学教学档案的特点

一是多样性特点。中学教学档案有很多种载体,大多以纸张为主,此外还有很多具备较高保存价值的实物,如照片、图表、录音带、幻灯片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学档案反映出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料信息,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确保教学档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知识性特点。教学档案记录了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过程与成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经验,本身具有知识的属性,是学校日后开展教学、教研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是广泛性特点。教学档案涉及范围很广,产生渠道也多,比较分散。通常来说,教学档案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安排表、课表、学籍管理规定等。教师方面主要有教案、教学进程计划表、学生成绩表、教研材料等。而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参加比赛活动情况等。

二、中学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制定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工作的效率。一是学校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制定的规定与标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明确下来。二是制定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于学校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等工作,应该安排专人负责,规定其具体的职责范围,确保权责明确。三是由于中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量较大,涉及事项众多,也比较复杂。学校除了要健全制度以后,还要采用其他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能够主动做好工作,让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

(二)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归档查档工作。开展中学档案管理工作时,应加强与各科教师的配合,确保归档和查档工作可以及时开展。因为教师处于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线,他们掌握了第一手的教学档案,通过这些材料,能够将学校教学情况反映出来。学校要增强一线教师的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的价值,能够主动将教学档案移交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这样教学档案才能及时归档,从而确保了学校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如教师可以提供讲稿、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研究论文等,可以将学校教学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出来。对此,学校必须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切实加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将教学档案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中学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教学档案资料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则很难满足现阶段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不仅效率很低,也不利于教学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对此,学校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理念,主动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升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让教学档案得到有效的保存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档案资料的价值。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使用最新的信息系统,如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这样在检索与查询学校教学档案时,才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四)加强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学习先进档案管理知识的机会,并掌握各种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提升其业务能力。这样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案卷整理、归档等工作,并提升编研质量。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树立起超前意识,不断总结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律,积极改善工作方法。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有能力解决,从而为中学教学档案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5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一、教师管理的基本原则

1.在对教师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坚持充分信任的原则。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教师必须予以充分的信任。在换位心理的作用下,教师就会对管理者产生尊敬感和亲密感,对管理者的决策易于接受,并自觉地为决策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2.在对教师管理过程中,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

民主协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民主的制度。教师角色的综合职能之一就是管理者的职能,所以学校管理者不应把教师仅仅看成是管理对象而更多地应考虑教师是管理的主体,要依靠教师办好学校,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第二,协商的形式。教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的劳动是艰苦的、带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这些特点,向教师布置任务、实施管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发号施令,而应采取协商形式。要向教师讲清道理,要相信正确的东西总会被教师接受的,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弄清原委,慎重从事,即使是教师方面的问题,也应以诚相待,循循善诱。

3.在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上,坚持原则。

教师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但一些优良品质在每一个教师身上的总体体现都有着一定差异。教师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所掌握的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局限性,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表现。因此,在教师管理方式上,要重视这些差异的存在,要正确处理目标与方法、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要求坚持的原则,求目标之同,存广泛之异。

4.在教师的使用上,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

一所学校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关键是能否运用每一个教师的优点长处,集中每一个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形成集体的力量和优势,变分力为合力,它是学校管理成功的条件之一。

任何一个人都有弱点和短处,要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弱点得消耗巨大的力量。如果管理者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帮助教师克服弱点上,反而会牵制对目标的进取。因此,在对教师的使用安排上,应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管理方法和过程中应体现以下两点:

1.对教师日常管理的灵活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应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1)开放教师的时间与空间,不搞8小时坐班制。教师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延展性的特点,课上给学生讲授知识,课下为学生辅导解疑、安排和指导学生的各种活动,学生放学之后还要批改作业和备课,其工作时间早已超过了8小时。要让教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要硬性规定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从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固然可以经常向教师介绍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但是,不应当让这些理论、方法和经验束缚了教师们的手脚,更不能硬性地规定教师必须使用某一种教育手段或教学方法。因此,向教师介绍先进的教育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出发点应当是启迪教师的思想、开阔教师的眼界,使教师通过学习,找到差距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3)综合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不单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具有个体劳动、集体成果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单纯地按照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衡量教师工作的好坏,是不科学的。要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必须努力做到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做出全面、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2.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参与性

第6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财务分析 成本管理 效益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财务分析与成本管理工作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状况的实际操作、数据总结和调查以及外部资料分析,发现并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实施改善活动的工作。

1.中美企业成本管理的比较

从班组成本核算到成本一票否决,从成本细划到责任成本,到目前为止,我国成本管理无不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观念上的束缚,这些年来,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妨碍企业发展。而美国恰恰相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是推动美国企业成本降低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国国有企业缺乏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机制。

20世纪,美国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涌现一大批把发明和创新变成现实生产力,并为美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创业家。技术发明和管理创新不但为美国盈得高额垄断利润,也使美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这种精神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相比较,最大的差距不在设备、技术或生产工艺的落后,不在冗员或债务的沉重,而在于管理思想的保守和技术更新的滞后,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引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和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忽视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的组织,忽视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在依赖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从挖潜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1]

1.2美国企业注重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中国企业偏向单一成本控制。

在市场上, 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 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因此,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

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 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 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尽管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许多企业都提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在成本管理的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2]

1.3美国大型企业责任中心比较规范明确,我国企业关联交易价格用于人为调节成本情况严重。

美国大型企业大都是跨行业、跨地区或跨国公司,其生产规模之庞大,分支机构之繁杂,管理层次之深入,非中国企业所能比。但在分权和集权、也就是各个责任中心的划分上,比中国企业要清晰得多。美国企业通常把责任中心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投资中心、销售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各责任中心的职责和权限由总部通过书面授权来确认,上不揽权、下不越权。各个平行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往来则通过规范的关联交易价格自行调节和确认,从而使管理层次清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各个责任中心的积极性。美国企业各责任中心采用的关联交易价格(或称转移价格)较少有上级干预的成份。据统计,在美国企业中,转移价格的37%采用市场价,46%采用成本价,另有13%采用成本加成价。规范的转移价格有利于真实反映各责任中心经营成果,激励各个责任中心的士气。

目前,我国企业关联交易价格过多依赖母公司协调和行政干预,成为人为调整成本的工具。美国企业在责任中心的设置和运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只有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责任中心,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

1.4美国企业比较重视企业成本的内部控制,而中国企业比较偏重财务成果的事后审计。

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完善,偏重于依赖财务审计揭示舞弊和违纪的薄弱环节。这种事后审计使企业成本管理中违纪违规总是久禁不绝。美国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会计专业的内部审计转向管理部门的过程控制;二是由过去单纯的内部审计转向与外部审计合作,走共同审计的路子;三是由单纯的查错防弊转向有系统、有组织地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管程序是否有效,侧重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事先控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讯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评估公司运用这些讯息所带来的影响;第二,作业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及国家法规;第三,资产的保全;第四,资源的有效使用;第五,公司经营目标的保障措施。由于美国企业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较好地筑起了防止各个环节成本舞弊的屏障,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上升。

2.美国企业成本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今后应着重在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内在机制和方法,树立大成本观念上下功夫。

2.1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过去我们较多强调企业的应变能力,但应变能力是适应而非创新,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够强。虽然我们有激励创新的政策如合理化建议奖、技术进步奖,但这些政策各个企业执行不一样,标准不科学,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变成变相发奖的一条渠道,影响了企业职工创新的积极性。因此,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使科研机构与企业、 高等院校联系更加紧密,并走向市场,形成科研经费的良性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2加强策略成本管理

目前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不经济,生产建设投资高,产品能耗物耗高,这些因素基本都是在产品设计和工厂建设过程中忽视策略性成本管理造成的,它们对成本影响深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改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应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对确实没有效益的应坚决予以淘汰,对进行优化后有生存能力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在今后的决策中,应高度重视策略性成本管理,把策略性成本管理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对无成本分析的方案不予批准立项。

2.3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链的管理

我们在成本管理时比较重视对成本费用发生的控制,而忽视价值链的管理,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发生较直观,而各制造程序、作业程序附加值大小和物流选择对价值变化影响只有通过计算、比较才能发现。事实上,成本费用的发生有很多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制造程序、作业程序以及物流的选择则是我们可优化组合的,它们对成本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此,企业应对其制造程序附加值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减少附加值小的或无附加值的程序,对物流的选择应通过价值链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2.4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反应能力

信息技术是21世纪企业成本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谁在信息技术上独领,谁就在成本竞争中胜人一筹,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方面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投入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统筹规划全系统的信息发展规划,建立ERP系统,减少各企业各自为战,盲目投入,重复浪费的现象。

2.5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提高预防和监控能力

目前我们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主要是事后审计,对企业效能审计、内控制度审计还做得不够,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企业效益难以把握,管理未见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公司预防和监控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3.中美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和特点比较

3.1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3.1.1增减法

“通过计算某各财务项目两个或多个时期绝对数地增减额,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地财务分析方法”

3.1.2构成法

将某一总体财务项目总额当作100%,将总体项目中各个具体项目以相当于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以说明某一总体财务项目的构成比例和构成的合理性。

3.1.3趋势法

根据某一财务项目多期历史资料的绝对额或构成比例,观察财务项目的变化趋势。

3.1.4比率法

利用两个内容不同但具有密切关系的财务指标之比,说明相关指标之间相对变化的程度,揭示财务状况的质量。

3.1.5因素法

根据综合指标所固有的因素关系,将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指标分解为各个具体因素后,逐个确定各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3.2美国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3.2.1比率分析法。美国大量采用比率分析法,主要比率有18种。

3.2.2百分率(同型)分析。在资产负债表中就,以总资产为100%,依此计算各项目的结构比率;在损益表中,以营业收入为100%,依此计算各项目的结构比率。易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在多个年度和公司间比较。

3.2.3综合分析法。

4.中美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特点比较

4.1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特点

4.1.1以符合国家政策的符合性分析为财务分析的目的。

4.1.2以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为重点,忽视企业整体角度进行的整体分析和评价。

4.1.3内容上,重视财务活动的过程和阶段分析,忽视内在质量分析。

4.1.4方法上,注重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以及由此进行的具体原因的分析。

4.1.5通涨未考虑。

4.1.6主要以企业为中心,而非所有者。

4.2美企业财务分析特点

4.2.1以企业的收益性分析和流动性分析为中心。在收益性分析方面,是以不同层次的资本利润率为中心的。

4.2.2美国企业适当注重经营活动过程和阶段的分析,例如重视生产性分析和剩余利润的分析等;美国企业也运用类似我国的因素分析。

4.2.3内部和外部财务分析结合

4.2.4以总体指标的判断为主,很少进行为分析原因的因素分析,在财务分析所达到的责任制效果方面,不如我国。

4.2.5效果上,一方面注重在计算同一用途的指标时使用不同层次的因素,这就很好的适应了不同层次财务分析的需要和效果。两外,通涨。

4.2.6集团报表分析

4.2.7从所有者角度出发、

重视股票市场对于企业经营的评估作用,使用了价格收益比率和市价账面价值比率。

结论

实践证明,借助财务分析,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同时,对于管理者来讲,运用财务分析和成本管理技术能准确、简单、快速把握企业财务状况控制成本。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把财务和成本管理能力作为评价企业的运转状况的重要标准,企业管理的参与者应对财务分析和成本管理的认识提高到一定高度。

参考文献:

[1]《经营管理者》 1997年03期 黄卫华.

[2]《现代科学方法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陶承德 主编.

第7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学;特点;要求;创新

在现阶段,如何提高艺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是广大同行必须严肃面对、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同行交流沟通。

一、艺术教学的特点

(一)更重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艺术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对事物特征具备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形象的个性特征,透过事物现象透析事物本质。这能够帮助他们将心中所孕育的形象、思绪、情感等通过艺术形式很好的表现出来,呈现出具备旺盛生命力和浓厚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

(二)更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艺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提炼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艺术教学中,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经过推理和分析,产生艺术构想,进而形成艺术的创造力。

(三)更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教学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做得更加鲜明、彻底。艺术教学受到原理、定论、概念、规则等的束缚较少,而是侧重对个性、创新、自由的追求。在艺术领域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艺术教学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要求学生具备艺术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敢于“不走寻常路”。因此,艺术教学中十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鲜明的艺术个性。

(四)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对艺术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只有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明朗热情的情感态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五)更重视创作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艺术教学的重要教学准则之一。艺术原本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因此,艺术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唯有这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和从事的艺术活动才能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艺术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艺术理论和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实践,双管齐下,以达到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目的。

二、创新教育的要求

(一)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艺术教学中,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需要给广大师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

(二)完善和创新评价体系

要发展创新教育,必须创新和完善评价体系,克服传统评价体系单一、死板的缺陷,从重视“结果”的考核向重视“过程”的考核转变。

(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想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前提。只有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利、高效的开展艺术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齐发展、共提高。

三、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艺术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艺术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要实现艺术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深度融合;要坚持生活化的艺术教学,使艺术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将“歌曲伴奏”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在学生进行歌曲伴奏、弹唱训练的同时,实现钢琴教学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达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和声乐演唱能力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美术课堂上,采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从旁指导的形式,组织学生品评画作的风格、特点、技巧等,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规律。

最后,在教学方式上,要力求满足所有学生对艺术教学的需求,充分认识学生在基础知识、艺术领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二)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创新思维下的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评教。也就是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自评。顾名思义,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3.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这一学期在艺术修养、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情况。

4.教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

要想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水平,需要做以下努力:

1.对于具备较高学历和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积极引进,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2.要给在校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3.要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结束语:

艺术教学以及艺术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进而不断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奇,皇丽莉.有效:对提高中小学艺术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4).

第8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体育教师;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8-0063-04

Research 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self-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al of

physical teacher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ZHENG Qi,SUN Jing-j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is article makes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self-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 of physical teacher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he result shows that:self-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physical teachers consist of professional objective, seek development, social associational and leave office inclination, and among the four factors exist significantly interrelated. School age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rofessional objective, school type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rofessional objective and seek development, school region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seek development and leave office inclination, and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teachers come from distinct school age, school type and school region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self-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al. Junior high school, early days and frustration days of professional and teacher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was focus in self-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al.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elf-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al;physical teachers;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倍受教育界的关注。迄今,人们对生涯的理解是由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NCDA)所给的定义,即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1]。“职业生涯”与生涯相伴而生,职业生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个人从具备从事职业劳动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开始从事职业劳动,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的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狭义的职业生涯则是指个人直接从事职业劳动的这段时间,其上限起始于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它是个人从事社会工作,扮演社会分工角色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个体、职业、时间、发展和动态几个本质含义。教师职业生涯则是指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就是自我认知、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对象,探讨如下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内隐结构、不同特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上是否存在差异和特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师的个人特征、任教学段、学校所在区域、学校层次等因素,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了1 4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得到有效样本838名,其中男589人,占样本总数的70.3%;女249人,占样本总数的29.7%。小学教师为182人,占样本总数的21.7%;初中教师为180人,占样本总数的21.5%;高中教师为387人,占样本总数的46.2%,其它学校为89人,占样本总数的10.6%。教师样本平均年龄32.5岁,平均教龄为10.2年。

1.2研究方法

为获得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状况的全面信息,除了与教师深度访谈外,还进行了以“您为了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主要有哪些想法和做法?”为主题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综合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初步编制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该问卷包括4个部分:个人信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影响因素。前两部分根据个人情况来填写或选择答案,后两部分采用Likert(利克特)式5点选项来作答。对问卷中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题项,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结构效度是理想的。问卷采用了同质信度分析,其同质信度Cronbach(克伦巴赫)系数为0.887,问卷4个因子的同质信度Cronbach系数分别为0.864、0.769、0.716、0.668。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因素结构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经极大方差旋转后得到因素负荷矩阵,研究发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问卷的20个题项中,其中Q11“我的工作业绩得到家人肯定”和Q16“同事对我的工作成绩评价比较高”两个因素出现高载负荷,且不易解释,删除这两个变量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碎石图”提示,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57.4%。

从各项目的因子载荷与因子方差贡献来看,本问卷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内容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各因素的内涵如下:

因素1“职业目标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选择后,根据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以及为实现它所采取的行动及策略,并适当地表现出个人的成就使其感到快乐的程度和令人满意的工作行为。如“我对体育教师职业感到很满意”、“体育教师职业很理想,我不想放弃”、“体育教师职业为我拓展了机会”、“我设定了职业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使我感到快乐”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鞭策力,提高工作的参与程度和工作绩效,有利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实现奋斗目标。职业目标的确定和行为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首要环节,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素2“追求发展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及其行动上。如“我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培训”、“我经常阅读体育专业杂志与书籍”、“我十分重视提高与教师专业有关的能力”等。从职业生涯管理来看,职业生涯发展,就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2]。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个人必须与组织相互配合,个人必须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与发展。终身学习,渴望发展,在现实中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更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素3“社会交往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如何对待与处理组织、领导、同事等资源的关系,如何获取组织的社会支持。如“我经常与学校有重要影响的人交往”、“随着工作进展我喜欢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提升时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工作中再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的那一刻是正常现象”。社会交往或社会关系可谓是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微观因素,但它却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注重这种关系,表征了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高级阶段和水平,有利于教师自我职业生涯潜能的储备与发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3]曾说:“在一个紧密联结在一起的集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的、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素4“离职倾向因子”。反映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不称职、低效、倦怠乃至离职的行为和现象。如“我想改变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我经常反思体育教师职业是否适合”等。离职可谓是职业生涯中的正常环节,通常包括退休和跳槽两种情况。离职倾向多属跳槽情况,包括组织内的变换职位和行业。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离职和兼职的现象较多,固然有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教师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和管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2不同特征的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特点

为了研究方便,往往将教师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将这些阶段按先后次序加以组织,便构成了教师的成长周期,它实质上体现的仍然是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课题在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时,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龄分为6个阶段。表1显示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4个因子的相关情况,4个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因此,将其作为多个因变量,并把教师的不同特征作为自变量(教龄、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区域),采用单因素多变量统计分析来比较不同特征的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差异和特点。表2~4显示了不同教龄、学校类型、区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各因素的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龄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职业目标上、学校类型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上、学校所在区域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上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当检验发现在某一因变量上统计检验显著,则需要进行事后两两比较。其差异与特点分析如下:

1)不同教龄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从教龄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目标因子上。进一步的事后检验表明,入职初期(1~3年)与成长期(6~10年)、职业挫折期(11~15年)的教师差异有显著性;能力建构期(4~5年)与职业挫折期(11~15年)的教师差异也有显著性。其特点是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挫折期的教师在职业目标确定上已显著低于入职初期和能力建构期的教师。从不同区域的不同教龄教师来看,县城(含县级市)教师较为平稳,而城市教师表现出缓慢下降后的提升的趋势,而在村镇任教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入职5年后基本处于下降趋势。

2)不同学校类型教师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特点。从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来看,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因子上。事后检验表明,在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管理上,小学体育教师好于初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目标自我管理最差,其他学校体育教师均好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不同学校类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管理的最主要特点是小学教师随着职业生涯发展,当通过了“职业倦怠期”(11~15年)后,又有平稳的回升,而初中体育教师随着职业生涯发展其目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追求发展因子来看,城市教师好于县城教师,小学教师好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在追求发展因子上均低于其它学校教师,尤其是在“职业倦怠期”(11~15年)。

3)不同区域教师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特点。从不同区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来看,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上,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两个因子上。从追求发展因子来看,任教于城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显著好于县城学校体育教师,县城学校与村镇学校体育教师差异没有显著性;从离职倾向因子来看,村镇任教的体育教师显著的高于县城体育教师,而任教于县城与城市的体育教师在离职倾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离职倾向的“高峰期”出现在“职初期”(1~3年)和“职业挫折期”(11~15年)[4-8]。

3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包括职业目标、追求发展、社会交往和离职倾向等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4个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存在。教龄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生涯管理的职业目标上、学校类型在职业目标和追求发展上、学校区域在追求发展和离职倾向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来自不同教龄、学校类型、学校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上表现出差异性。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树立教师职业生涯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建议教育部门在组织层面特别关注初中体育教师、“职初期”与“职业挫折期”及村镇中小学体育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开展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各类教育师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里尔登.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 侯志瑾,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杰弗里•H•格林豪斯. 职业生涯管理[M]. 王伟,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3] 傅道春. 教师组织行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2.

[4] 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2002,10:57-60.

[5] 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13.

[6]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9篇:教育管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理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使教育资源能够公平普及到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通过招生政策倾斜等手段,吸纳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全国各地高校就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1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这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着明显的特征

(1)大多数学生文明有礼,热情开朗,但是由于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从教育和融合的角度来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安置一般都是采用混合编班和混合编寝的原则,穿插在其他汉族同学中,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打破小团体的交际圈子。但是这种“混合”的安置形式,特别是在寝室,不良人际关系是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压力。80%的民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与同寝室的汉族学生发生过矛盾,50%的学生坚决要求与本民族学生同住。

(2)大部分学生由于汉语水平有限,想要交朋友,但是苦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交往范围狭窄,存在小团体现象,集体观念薄弱。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只有本民族的学生才和自己具有相同的成长经历和文化习俗,避免了由于语言、习俗和学习成绩等因素造成的交往障碍。这种现象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3)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大一新生,有约20%的学生在新生心理普查中,表现出得分偏高,需要重点关注和帮助。主要原因是环境适应不良,新环境中的气候、饮食、语言、习俗等差异,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正常生活。

(4)存在依赖心理,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我国的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政府在经济上给予很多扶持。这些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学校在各项资助政策中也给予倾斜,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长期的被关注和关心,会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依赖,缺乏自己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2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途径

2.1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质量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发挥联动机制,共同育人。学校教务、学工、后勤等部门应全面配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和特点,制定个别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实行照顾差异的特别化教学;对担任少数民族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及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个教职员工都了解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服务方法;选拔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专职老师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班级的任课老师;选拔优秀的教师党员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班级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指导;选派具有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少数民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和工作要求,聘请优秀的少数民族教师,指导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动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业余时间为少数民族学生教授汉语;积极开展朋辈引导工作,可以开展学生党员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寝室“一帮一”活动,带领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语言和学习上开展帮扶工作。

2.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民族团结”的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给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展“寝室文化展”、“班级建设文化展”等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寝室和班级集体凝聚力,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形成各民族学生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通过各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爱心”校园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各种大型活动,都给少数民族学生展示的机会,让所有学生更好地认识他们,乐于与他们交朋友。

2.3建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档案

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基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活动,取得的成绩;学生本人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老师为他提供的帮助,老师跟他的谈心谈话情况,老师跟学生家长的联系情况,学生在校所受资助情况;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等。建立成长档案,便于老师掌握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轨迹,总结归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成为以后工作的重要借鉴;也是探究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规律,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2.4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辅导室

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高校可以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辅导室,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为少数民族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比如,可以联合专业课教师、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学习策略指导;对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汉语辅导;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还可以成长辅导室为平台,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各类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提升职业竞争力等。

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创新机制探索

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可以采用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采取“1+1+1”或“1+2+1”模式。即专科教育,第一年在本民族地区学习基础课,第二年到内地高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最后一年再回到本民族地区实习;本科教育,第一年在本民族地区学习基础课,第二年、第三年到内地高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最后一年再回到本民族地区实习。同时还可以进行师资的交流,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协助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开展。

这种培养方式的优势主要在于:

(1)充分利用了内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等类型的学校,内地高校相对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好。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内地高校学习,保证了专业学习效果。

(2)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地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3)将实习和就业很好地对接。少数民族学生回原籍就业有很多政策支持,最后一年回原籍实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实习后重新择业的问题。

总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应探索更多形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培育更多的优秀典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静珂.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2] 王建辉,李丽辉,白亮,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3] 陈悦.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5).

[4] 熊绍辉.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探讨[J].探索,2001(5).

[5] 刘景钱,刘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6] 谢长旺,郑凯,崔洪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