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颈椎康复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颈椎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颈椎骨折 高位截瘫 前路手术 康复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汉族,住院号:291434,于2011年1月1日15时许,患者在工地干活时不慎被飞落的大木板砸伤后脑勺,当即倒地昏迷,约10分钟后苏醒,自觉颈部疼痛,胸以下肢体无知觉,不能活动,即由家属急送至我院,急诊行CT检查示:“颈椎多发骨折”,遂以“颈椎骨折”收入我科治疗。查体:头后部可触及一血肿包块,颈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双上臂、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肌、前臂曲伸腕肌肌力III级,躯干胸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双下肢肌力、肌张力0级,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CT示:颈椎骨折伴截瘫。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首先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消除其忧虑。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以取得合作和理解。其次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或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气管推移训练 因颈椎前路手术中需将气管牵向对侧,以显露手术视野。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可显著降低血压、心率、呼吸及吞咽次数在手术中的波动幅度,同时也避免因手术牵拉导致气管塌陷、气管软化等,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风险。方法是陪护用2~4指将气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必须将气管推过中线,20~30min/次,训练3~5d。因为维持训练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须告知患者此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其配合,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2.3呼吸功能训练 高位截瘫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肺活量下降,术前可通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训练肺功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提高有效通气量,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 康复护理

3.1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

3.1.1保持肢体功能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在骨折时期,因瘫痪肢体无力,故应使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枕头或沙袋以防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用软枕垫起,使两膝屈曲,踝关节处于90°中间位,用枕头或纸箱抵位,防止足下垂,保持踝关节功能位。 转贴于

3.1.2按摩患肢,预防肌肉萎缩 家属对患者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驰缓性麻痹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麻痹手法宜轻,时间宜长,2~3次/d,每次约15min,以防止肌肉萎缩。

3.1.3功能锻炼和功能重建 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与患者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相关,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而功能康复越多,并发症越少。

3.1.4初期锻炼 由于卧床期患者,在骨折早期,因瘫痪肢体无力,应使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床上锻炼是整体训练的基础。包括:翻身训练;上肢自动或被动训练,可用握力器、握小球等辅助训练;下肢锻炼以被动活动为主;腹部肌肉锻炼。

3.1.5恢复期锻炼 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离床活动。包括:(1)起坐自由后,练习上下轮椅,开始由他人协助,慢慢靠自己上肢支撑力达到转移的目的;(2)站立训练:下肢随意运动未恢复以前主要靠自己上肢的支撑力及腰背肌、辅助器具进行,顺序是扶床站立-依扶站立-自己站立,练习站立的同时依靠上肢支撑力进行下肢活动;(3)行走锻炼,站立稳定后由专人保护进行行走锻炼。

3.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上下肢运动基础上尽早锻炼患者生活中自理能力,如进食、排便等,随着训练的加强,患者体质恢复,可进行手工操作的练习和轮椅上各种动作的练习,如床与轮椅的转换,轮椅与便池的转换等。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应为患者制定计划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措施,并教会家属康复训练方法,以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治疗。嘱继续加强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费用性肌萎缩,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吃甜食及易产气食物,每日按摩腹部2~3次,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大便失禁的病人,训练病人定时排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洁,防止周围皮肤糜烂。嘱患者家属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第2篇: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围术期护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11-02

手术治疗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最有效方法,本院采用颈椎前路椎体部分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18例,后路椎板部分切除术、椎管减压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10例,通过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6例,其中,全瘫者8例,不全瘫者20例。

1.2 临床表现

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局部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颈部疼痛最为常见。颈部僵硬,颈部软弱无力或不稳颈脊髓压迫症状表现为四肢锥体束征,四肢可有麻木无力、疼痛和过敏等感觉障碍,甚至四肢瘫。

1.3 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前训练,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指导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局部症状术后完全消失19例,明显改善9例,21例脊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个月,通过X线、CT或MRI观察,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未发现固定系统松动,断钉现象。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SAIS评分提高了1~2级[1]。

3 围术期护理

3.1 术前指导

3.1.1 心理护理:患者多因意外损伤造成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恐惧悲伤的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同时手术风险大,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更大的压力,经常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手术目的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颈部制动:入院后取平卧位,患者颈部制动,给予颈托外固定,选择颈托要大小适宜,达到既能控制颈部活动又感到比较舒适为宜。翻身更换时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保持患者头、枕、躯干在同一平面,枕与肩同高。

3.1.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颈前路手术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目的是使患者适应在手术时对气管食管的牵拉,更好的暴露颈椎方便手术操作[2]。术前3~5 d对患者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方法使患者取平卧位,肩背部靠一个小枕使颈部略向后仰,用食指、中指、环指指尖在胸锁乳突肌内侧按入,将气管拉向非手术侧,气管食管移位约3 cm,牵拉过中线,每次坚持5~10 min,每天3次。

3.1.4 呼吸功能练习:由于病变部位高,呼吸功能极易受到影响[3],因此术前指导患者行呼吸功能训练,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和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深呼吸练习: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呼吸2 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②有效咳嗽练习,即深呼吸后用力咳嗽,防止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颈髓损伤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膈肌麻痹,术后喉头水肿,切口内血肿形成,均可造成呼吸困难,术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吸氧3 L/min。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表示严重缺氧,分析缺氧原因,立即通知医生行相应处理。

3.2.2 观察:术后取去枕平卧位,颈部颈托外固定制动中,局部制动不仅可以减少出血,且可防止植骨块滑脱。术后6 h头部垫软枕,垫高一拳为宜,枕头过高引起颈部弯曲,过低可引起颈部向后过伸,平时为减少颈部压疮发生、使患者舒适,可解除颈托,在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

3.2.3 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观察躯体及四肢的感觉、运动、肌力及大小便情况,多数患者术前的压迫症状有所改善,若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说话不清、鼻音为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喉上神经损伤,对截瘫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3.2.4 颈部血肿:颈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最易在术后12 h内发生,表现为引流减少,颈部敷料渗血多,颈部肿胀进行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

3.2.5 脑脊液漏: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4-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如术后引流量逐渐增多,达到500~600 ml,并且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出现低颅压症状,如头昏,头痛,抬高头部出现头痛加重,而放低头部时头痛减轻,应立即通知医生考虑为脑脊液漏。遵医嘱补液,抬高床尾30°~35°,予头低脚高位。

3.2.6 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3.0%,多发生在术后3~7 d[6],本组1例颈部切口感染患者,表现为术后第5天切口处红、肿、热、痛,有黄色液体渗出,细菌培养为黄色葡萄球菌阳性,WBC 14×109/L,加强伤口护理,拆除切口部分缝线,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体温变化,术后两周切口处愈合良好,拆除缝线。

3.3 康复训练

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给予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被动活动,肌肉按摩每天5~6次。每次20~30 min。上肢行握拳、手指伸屈,腕关节活动,下肢行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踝关节足趾伸屈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恢复期在床上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离床活动,如练习上下轮椅、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等;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

4 小结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常合并脊髓损伤伴截瘫,并发症多,病残率和病死率高[7],术前、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John GH,Marc plications of spinal surgery[M].New york:Lippincott Raren,2000:1671-1673.

[2]韦燕飞.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28-29.

[3]戴路.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124-126.

[4]贺石生,侯铁胜,傅强.脊柱外科脑脊液漏的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222-224.

[5]Ido k, Shimizu k ,Nakamura T. Management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complicating anterior procedures through thoracotomy :report of three cases[J].Neurosurg Rev,2002,25:174-176.

[6]张瑞娟,石惠玲,赵丽,等.急性颈椎颈髓损伤后呼吸道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0,20(8):168-169.

第3篇:颈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截瘫;小便障碍;康复

截瘫患者由于脊髓损伤,使得下段低位中枢的神经传导不能上传到大脑,即排尿反射失去了大脑皮质的自主控制,所以会出现小便障碍,又称为神经源性膀胱。此类患者只有通过留置尿管的方法才能完成排尿。如不及时治疗,细菌会通过尿管进入尿道、膀胱,造成反复的尿路感染,甚至会出现肾积水、肾结石,尿毒症等,危及生命,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所在科室近几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50例,对膀胱功能恢复的措施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颈椎骨折致颈髓损伤合并小便障碍9例,胸椎骨折致胸髓损伤合并小便障碍18例,腰椎骨折致腰髓损伤合并小便障碍23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完全性脊髓损伤2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9例。患者入科时全部在本院脊柱科行脊柱手术和留置尿管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治疗 运用神经节苷脂40 mg加入10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输入,1次/d,15d为一个疗程。

1.2.2 中药治疗 运用益气活血,补肾益髓,通络开窍的中药。处方:黄芪60 g,当归15 g,赤芍15 g,防风6 g,巴戟天15 g,菟丝子15 g,补骨脂15 g,络石藤15 g,丝瓜络15 g,人工麝香1 g,通草10 g, 水煎服,1剂/d,15d一个疗程。

1.2.3 针灸治疗 平卧位取水分、石门、关元、中极四穴,采用0.4×70 mm毫针,刺入20~30 mm深,进针后在针尾插上一根长约20 mm艾条,点燃艾条,吹灭明火,让其慢慢燃烧。针刺前先放净小便。俯卧位:取八髎穴,治疗方法同前。针灸1次/d,15d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休息2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四个疗程。

1.2.4 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是利用时间控制饮水,诱尿与间歇导尿法来实行,以4 h为一个训练单元。有效的膀胱容量是350~400 ml,因此平均每小时进水量(包括各类食物的含水量)需150~200 ml,3.5h后通过热敷腹部,按压腹部,制造流水声的方法诱导排尿。无论是否排尿都需再次导尿,为了不影响患者睡眠,通常在白天进行训练。具体过程如下:早上6:00拔出留置导尿管平均每小时进水量150~200 ml上午9:30诱导排尿10:00间歇导尿(导尿后立即拔出尿管)平均每小时进水量150~200 ml下午1:30诱导排尿2:00导尿… …如此循环,每天可做四次,最后一次留置尿管可保留至次日早上。膀胱训练时应准备量杯,秤,记录单,笔,钟表,并详细记录每小时饮水量,诱尿量,导尿量。诱导排尿应持续半小时,开始可能完全排不出来,需反复练习才会有效。诱导排尿与间歇导尿间隔不能超过半小时,若诱导排尿量增加,间歇导尿量

1.3 护理 (1)重视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由外伤因素突然导致脊髓完全或不完全损伤,可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受伤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缺乏信心,甚至不配合治疗。本组患者在经过治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后,身体各方面情况逐渐平稳,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有强烈的自卑感。作为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理解、鼓励、关心、尊重他们,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向患者讲解中医经络及针灸的基本知识,介绍针灸对治疗截瘫、特别是截瘫引起的大小便失禁的治疗的独到作用,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预防泌尿系感染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常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会出现肾积水、肾衰竭,所以在每次导尿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鼓励患者多饮水。在进行膀胱训练时,要从小腹部向下环形按摩3~5 min, 在膀胱上方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由轻到重,按压直到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定时按摩膀胱,使患者排尿逐渐形成规律,也可减少感染机会。有报道称,间断导尿方法的运用能明显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能使膀胱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1]。(3)预防肺部感染 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肺部呼吸功能减弱,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应做到勤翻身,叩背,做好引流,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注意患者的饮食卫生和口腔卫生,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4)康复锻炼 康复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肌肉萎缩,应用训练方法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或代偿已丧失的功能,因此康复锻炼应在术后两周尽早介入。康复治疗的实施应以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交替进行,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的锻炼计划。(5)饮食指导 截瘫患者饮食上要注意调节,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水果,蔬菜,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腹泻或便秘.

2 疗效标准

治愈:小便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拔出尿管,患者能自行排小便,但尿频,偶尔尿失禁。显效:拔出尿管,小便能自己流出来,患者不能控制,无排尿感觉,需要用接尿器。

3 结果

通过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系统的康复训练,本组50例患者,治愈18例,有效20例,显效12例。说明本治疗与护理方法安全、有效、实用有推广价值。

4 讨论

脊髓损伤导致的小便障碍不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会造成反复尿路感染。通过对5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作者认为此类患者有很大的康复潜力,所采用的本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小便功能恢复的同时,肢体功能也会得到改善,达到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关的研究证实,用针灸刺激患者的脏腑,有助于患者气血的生成,从而促进患者督脉经气的正常运行,对于患者督脉的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物理疗法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小便功能的恢复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2]。

总之,脊髓损伤的恢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