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82-03
近年来,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形式和载体不断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对策,不断推进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健康发展。
1 基层农业信息及其现状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把信息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能列上重要议程,存在轻管理、轻使用、轻服务的现象;有的基层农业部门没有把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农业信息工作任务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缺少专职信息工作人员,长期打不开局面;有的基层农业信息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所有这些,反映出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及信息员,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息服务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了农业信息服务作用的发挥。
1.2 信息工作机制不健全
信息管理制度是信息工作规范运行的重要条件,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由于受用人管理体制的限制,基层农业部门人才断档、人员老龄化的问题突出,制约了信息工作人才的梯队建设,影响了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表现为:没有把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报酬直接挂钩,有功不赏、无为不罚,“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以致信息报送的主动性不强,应付现象普遍;再次,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对信息工作认识不足,使信息审签制度落实存在盲区。最后,基层岗位轮换频繁,导致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相对经常变动,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信息员,随着精力、体力的减弱,不愿再从事繁重的信息工作,主动提出换岗的其他科室,影响了农业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1.3.1 信息新闻变“旧闻”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没有设置专职的信息员,信息员多为身兼多职,其他工作繁忙时无暇顾及信息工作,或因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一些好题材信息没能及时编发,延误了时机,使不少信息失去时效性,新闻变成了“旧闻”。
1.3.2 综合提炼的信息少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基层农业信息只停留在本单位“召开了什么会议”、“布置了什么工作”、“组织了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等陈述层面,缺乏“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分析判断、预测类信息,对信息的归纳和提炼工作薄弱或缺失,对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反映上级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后落实情况的跟踪反馈、建议以及从上报的总结性材料中综合提炼的信息也较少。
1.3.3 报喜不报忧的信息多 主要表现为的信息多为“报喜表功”,忽略“报忧思过”。有“家丑不外扬”或担心直言惹麻烦、怕捅漏子的思想,出现了“喜讯”的信息频传,而“忧讯”的信息足不出户的现象。
2 相应建议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基层农业部门要针对当前信息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渠道欠畅通、考核缺力度、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信息工作的日常运作机制不够完善,使信息工作既难以成为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难以发挥“智囊团”作用等问题,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新时代农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基层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农业信息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重视。一是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把信息工作列入日程,与农业各项工作同时部署、落实、检查、考核;二是加强信息工作重要性教育。通过教育使信息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要以此工作为荣,坚定农业信息工作信念,增强工作责任感,消除畏难情绪,努力做好工作。
2.2 加强信息工作制度建设
信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调动整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有统一目标和思想意识。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分管、专人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调动信息部门工作人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工作服务水平。
2.2.1 建立信息工作汇报制度 农业信息工作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报告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管理,全面、准确地按月、季度、年度等定期汇报信息工作进展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报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2.2.2 落实信息工作责任制度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信息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统一管理、考核、奖惩;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使信息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信息员每月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信息报送工作任务,并把搜集到的信息素材进行综合提炼,并及时。
2.2.3 认真执行领导审签制度 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工作分管领导要认真执行信息的审签制度,把好信息初审关、筛选关、编辑(写)关、审批关,确保信息的规范性、时效性、真实性,适用性,确保单位的信息质量,促进基层农业信息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2.4 建立信息工作激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推动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农业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业务能级管理、职务晋升等挂钩。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广大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建立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关键所在。应通过规范统一的信息员选拔,把年富力强、素质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作人员选拔到信息工作岗位上来,并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以基层农业专职信息人员为主,以农业部门各股(站)兼职信息员为辅的思维敏捷、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
2.4 切实提高信息编发质量
基层农业信息员的首要任务是为上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必须提高信息采集编发质量。
2.4.1 提升岗位能力素质 信息的特点是短而精,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明白。要做到把一个活动、一份收集来的素材、一份总结材料用纪实的文体,朴实的语言,短小的篇幅,明白的语意,严谨的结构进行写作,精炼到以最少的文字准确地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就要求信息工作者要有信息分析、写作的真“功夫”。农业信息工作涉及面广,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都很强,这要求基层农业信息工作者既要懂农业,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归纳和写作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勤学多练,加强自身学习,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基层信息工作人员要从读、背、记、思、问、辩、抄、写、改等九个方面进行自我“充电”;其次,从大众喜爱读物、新闻宣传、学习文学写作技巧等多方面吸取“养分”,随时随地注意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语言,书报杂志中的语言,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传统的一些带有哲理性的格言、名句,才能撰写出有特色、有深度、有活力、有价值的信息;再次,单位要采取以老带新,定期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最后,上级农业信息部门应分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数据统计分析、信息上报发送、信息制度等信息工作基本技能和知识。
2.4.2 编发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价值在于时效性。因此,信息编发要关注时效,要做到及时,信息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编发处理,就会失去它的价值。农业信息也不例外,如果农业信息成为“马后炮”,会对农业生产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误导作用。比如农情灾害、农产品销售等信息,应有极强的时效性,迅速作出反应,做到及时完成,确保信息的及时编发,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围绕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关心的问题、各单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要工作、重大改革措施的进展情况,农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等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编发。
[关键词]农业;统计工作;实地调研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1 当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1 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现在,在我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仍然采取以往的惯例开展。具体情况是,基层统计工作一般是由最低一级乡镇和国家的统计部门共同开展统计工作。这种两层管理的方式对于基层工作非常不利,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村具体的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先制定目标任务,后进行统计工作的情况,与正常的顺序正好相反,这就导致了统计工作只是一个摆设,根本起不到相应地作用。另一方面,在农村的某些地方,当地的监管部门部起不到认真监管的作用,这就导致农村的统计工作在质量上会大打折扣。
1.2 统计信息需要核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度提高,因此,各级政府也在想尽办法提升农村统计工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村的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就工作方式而言,统计人员开始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工作,即实际调查、汇集信息、进行汇总及认真分析,并且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就统计结果而言,在及时性与准确性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过,有些地区仍然没有任何改进,最主要的问题是虚报信息,提供假信息等,降低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1.3 统计人员要进行实地调研
尽管主管部门一再强调统计人员要加强调研工作,但是具体到农村的统计工作中,仍然有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进行实际调查,采取虚报信息、弄虚作假的手段,给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村的统计工作就是需要统计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进行交谈,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到有用的信息,如果整天坐在办公室,将很难得到详实信息。但是,目前有一些地区的统计人员受不得这些苦,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凭经验填写假数字,仅仅就是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这给统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要坚决杜绝,一经发现要严查到底。
1.4 统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统计工作严格来讲,其意义重大,要求也比较高,必须由专业人员从事。但是,一部分人认为这项工作很简单,谁都可以胜任,于是就出现了农村统计人员素质低的结果。统计人员大多是一些非专业人员,并且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这就给农村的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改革。在农村必须设置专业的统计人员,这些人最好是统计专业毕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使得农村统计人员的工作极为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强,继而出现了工作衔接不到位,业务不熟练,信息错误等诸多问题。
2 解决农业统计问题的策略
2.1 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在我国,农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管理体系,若要完成此项工作,必须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做好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统计工作的解决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现在,垂直管理是我国相关部门针对农业统计工作所提出的一种最新管理制度。所谓垂直管理,就是要将乡镇的统计部门从原有的乡镇环境中进行脱离,形成类似司法所一样的隶属于县级统计局的统计所。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将统计部门从乡镇原有的环境中得到脱离,使统计部门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进而从根本上保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
2.2 明确农业统计目的
造成我国农村统计信息虚报的原因在于统计人员工作不认真,没有严格按照统计工作的步骤进行。农业统计主要是对于农村再生产经营状况与过程的一种反应。农业统计的目的是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制订计划、进行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
2.3 更新调查研究方法
在农村进行实际统计中,正确、有效的方法很重要。因此,在统计工作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工作。因此,统计工作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时一定要选取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一定要确保统计工作方法的正确性,以便能够取得正确的统计效果。
2.4 加强建设农业统计队伍
确保农村统计人员的稳定是我国农村进行统计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在统计机构建立时,政府就需要对其所具有的健全性作出保证,落实好站办所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实行专人专岗,杜绝出现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统计工作的现象存在。而在统计工作人员的轮换方面,也需要制定出严格的交流轮岗制度,在遇到特殊情况需更换原有统计人员时,必须在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人员的更新,进而保障统计人员的专职性与工作的稳定性。
3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视,统计工作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其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统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统计人员的素质低下,统计管理的体制不健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信息造假情况等。笔者针对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各地政府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再结合国家的政策,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以期能够为农村统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18-01
党的十进一步要求我们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在新形势下,要想促进现代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其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应该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工作的作用,最终全面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农业机械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1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不能满足农机事业发展的需求
在农村的很多地区,多数的农机工作人员专业学历不高,多数都是高中或者中专学习毕业,大专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在基层的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十分的突出。农业机械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农机事业正常的发展,很多乡镇的农机机构因为为专业的农机人才,不能开设农机维修工作,更不能在农机推广过程中服务于广大的农民群众。此外,在很多地区的农机单位中,专业人才断档现象十分明显,工作人员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才断档现象会越来越突出。
1.2 农村农机单位负担较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最近几年,国家高度关注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将其放到农村农机单位中改革却不是很明显。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市场环境、办公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基层机构长期以来收入十分的低下,长期处于一种亏损的情况之下,机构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基层农机单位重点很多工作人员连自己的正常的生活都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上级部门的财政补助能力有限,只能够维持基本的工资水平,在农机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办公的经费都需要员工自行解决。
1.3 农村农机机构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对农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不足
在农村的农机技术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的全面而到位农机技术服务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却存在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对农民群众的服务还仅限于形式上的发展和服务,还不能更好的适应农机事业发展提出的全面要求。
2 农业机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农业机械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强化对在职岗位专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学习,一方面要全面考虑到在职人员在服务农民群众上的普遍工作时间,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更新,解决知识老化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工作队伍中选择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参与到上级部门举办的有针对性的使用技术培训过过程中,为了农民的农机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培养出一批永久性的、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进行培训过程中,要充分了利用好人才项目培养的机会,全面促进农村农业机械发展工作全面的开展;其次,要技术扎实开展县级农业技校和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合作,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次,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制定农村农业农机技术人员的定期换岗工作制度,积极的聘用具有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提高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待遇,使我们能够招聘到优秀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最后,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和法规,充分让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农机技术人员到所在乡镇的农机事业单位进行实践和锻炼,通过这种方法全面带动工作人员的整地素质提升。
2.2 强化对农村农业机械事业的投入力度
首先,应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对于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以及对农机购置农机补贴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对党的十以来我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还要积极的动员社会各界人员加强对农机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省市区政府和财政部门还要持续加大对农机事业单位经费的投入,将投资的重点由过去的示范建设,专项重点贫困地区和边远乡村;其次,要解决好乡镇农村事业单位的历史人物较重的问题,全面把握好国家的各项政策行和法规,积极的争取将所有人员纳入到圈全额拨款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将以往不是全额拨款的地区尽量纳入这个范围之中,减轻农村农机单位的经济负担;最后,切实抓住国家对农村和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高度忠实的这个契机,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积极的争取更多的设备和资金,用于地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机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97-01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主力军。科研院所由各个部门组成,后勤服务是保障科研院所正常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将后勤工作做好,才能够解除科研人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后勤工作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服务,通过对单位所有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单位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如何围绕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重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是实践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为例,介绍公益性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短缺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是全额拨款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定额的行政事业费;另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必须用于科研项目支出。后勤工作主要是为科研服务,其一部分经费由院所内的科研经费支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科研经费很少或者相关部门几乎没有将后勤费用纳入其支出计划中。在没有其他创收来源的情况下,后勤工作的资金就由行政事业费支出。现有的行政事业费是按照人员编制定额预算的,但在日常的后勤工作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资金不能简单地按照人员编制来安排,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房屋修缮、用水用电、机耕作业等工作均需要有资金作保障,而按照人员编制划拨的资金不能够满足其需要,后勤工作常因经费短缺而不能顺利开展。
1.2 人员少,任务重,矛盾突出
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约,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数量有限,但是后勤工作涉及到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水电维护、房屋修缮、机耕作业、食堂工作等诸多方面,工作细致繁杂,不仅要为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人员少、任务重使后勤工作不能“面面俱到”。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安全保卫工作为例,该所科研用地面积大,又紧邻居民区,每到秋收季节,周围居民会到田间采收果实,仅靠后勤保卫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很难看护周全,常常出现科研材料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晋职晋级难,人员不稳定
在科研单位中,很多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在职称上仍然为研究系列,但是由于不是直接从事科研工作,很难取得科研成果及科研奖项,在职称评聘及岗位竞聘上处于劣势,导致后勤管理人员心理上不平衡,人员流动频繁[1-2]。
1.4 后勤工作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科研院所后勤工作推向社会,提高其社会化程度,是提高后勤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一是观念陈旧。部分职工认为后勤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单位配置了后勤人员,不需要将其社会化。而一些后勤工作人员担心在社会化后个人待遇和社会保障会受到影响,也不愿意后勤工作社会化。二是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对单位的依赖太强。将后勤工作进行社会化,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3-4]。
2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单位事业在加快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们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构建“和谐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每个单位后勤工作的一个难题。为此,要想做好各项后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开源节流,缓解经费压力
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细致工作,避免浪费,踏实地做好节流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优势和后勤工作者的主观积极能动性,立足单位的基本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增加经济收入。结合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特色,后勤的经营开发要与单位的科研成果、科技产业工作紧密配合,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在农资农化、机耕作业、园林绿化、科技产品的包装、推广、销售上下功夫。
2.2 建章立制,实现后勤工作规范化
首先,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严格工作规范。后勤工作服务面广,人员多,事务多,要求高,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尽量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其次,岗位安排责任到人。后勤工作繁杂多变,只有分工明确,才能在遇到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知道应该找“谁”。再者,团结协作,人人有责。后勤工作事无巨细,总有一些临时性、随机性的事务是无法事先明确专人负责,后勤人员要有责任意识,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以“不归我管”作为推辞;任何事情都应尽量解决;能找到专人负责解决的,应安排专人解决。后勤工作人人有责,既可以向领导汇报,也可以集合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最后,要做好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工作,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好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沟通、解释等善后工作,切不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2.3 引进来、走出去,逐步实现后勤工作社会化
树立花钱买服务的观念,自己干不了、干不好的事要引入社会服务。例如,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安全保卫工作、环境卫生、职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等工作都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交给专门的保安公司、保洁公司和物业公司来管理,这样既实现了专业化,又能节约成本。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专业技能,面向社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兼职兼薪、技术指导、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使后勤工作逐步实现社会化。
总之,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推动单位科研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一定要立足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有所作为,才能真正服务于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促进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3 参考文献
[1] 董君瑞.浅谈如何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1):43-45.
[2] 张小妮.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服务功能的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12,32(1):125-128.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文书档案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32-02
农业科研院所文书档案是对科研单位各方面工作的真实记录,又被称之为管理性档案。其内容主要涉及党群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科技开发管理、条件建设管理等方面[1]。文书档案管理的手段主要是以纸质为载体来记录,并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分册存放在档案室中。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院所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与再现,也是农业科研院所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实现文书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发挥文书档案的作用,体现文书档案所具有的价值。但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科研院所在文书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值得探讨。
1 农业科研院所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要业务是科研工作,其他工作均是围绕科研中心工作开展的,在多数职工心目中,甚至在机关管理人员心目中,都不那么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文书档案工作只是保存文件,以备不时之需,认识不到文书档案的重要价值。由于对农业科研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这项工作纳入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而影响了农业科研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缺乏专业文书档案管理人员 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公益事业单位,以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管理人员的比例非常低,基本上都是一人多岗。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一般都是兼职人员,他们除了负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外,还负责其它的行政后勤工作,投入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存在收集不及时、档案资料不齐全、整理分类不专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加之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工作就靠在实践中摸索,难以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1.3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衔接不顺畅 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则是文书工作的延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统一又分工明确。在农业科研院所中,文书工作者往往档案意识较为淡薄,而档案管理人员又极少涉及文书工作,这就导致了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之间衔接不顺畅[2]。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文书材料滞留在文书工作者手中,而不能在规定时限内按时归档,造成漏登、漏报,甚至丢失。有的即使归档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不能严格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规范有效地进行。
1.4 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农业科研院所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却很少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即使有少量的规定,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就造成了有价值的文书档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难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2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2.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职工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农业科研院所要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做到常抓不懈。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公文处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制作宣传栏、开展档案知识讲座、利用单位网站等宣传档案管理知识,让职工对文书档案管理有更充分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文书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中来,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2.2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规模大小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会因为其他工作而耽误档案管理工作。每年定期派出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业务学习,使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操作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成为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服务优质的档案管理干部。
2.3 加强职能部门合作,做好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有效衔接 各个职能部门的文书资料是档案的基础,各部门文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质量的好坏[4]。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抓好文书质量。文书人员要时刻想到档案管理工作,处理文书要及时、准确,收发文件要登记,发现缺失要及时查找、补充,尤其是对领导讲话、外出开会带回的会议材料等要及时收集,保证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切实做好文书材料的立卷归档。真正实现文书、档案的一体化,做到有效衔接[5]。
2.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科学的文书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文书档案管理的关键。明确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文书档案收集制度、文书档案保管制度、文书档案保密制度、文书档案查阅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6]。
参考文献
[1]刘小瑾.试论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2(22):250.
[2]彭媛媛.浅谈高校办公室的文书档案管理[J].神州,2011(5):105-107.
[3]林纪华.浅议高校文书档案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2011(6):204-206.
[4]刘银华.浅谈高校文书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2008(33):325
[5]候明,白宇红.谈文书档案管理的现有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2):82-83.
一、调查方法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重点是通过填问卷来了解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问卷分为:农民背景、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民科技素质、接受教育培训的现状、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等六部分内容,涉及单选题、限选题、多选题、数字题等多种类型的选项,近50个问题。问卷抽样以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为抽样依据,采用县抽镇(乡)、镇(乡)抽村、村抽农民的三级抽样阶段进行。对抽中的村按人均收入分成相对高、中、低三个类群,根据各类群的农民数所占比例分配样本数,采取抓阄的办法分别在三种不同的类群中抽取调查农民,每村抽取9个农户。最后,全县有108户农民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查由调查员按事先制定好的问卷进行提问,调查户农民回答,调查员填写问卷,然后以村为单位形成调查问卷汇总表。经过认真校验和初步整理,从总体看,收集到的数据质量优良,能较好地反映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农民培训需求情况
此次调查有乡镇主要领导和被调查村的主要村干部参加,访问12个村的农户108户,调查农民380人。
(一)农村劳动力现状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还很低。12个村总劳动力为5053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者606人,只占总数的12%;初中文化程度者1617人,占总数的32%;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870人,占总数的37%;而文盲人数多达960人,占总数的19%。尤其是烟溪镇和马路镇6个村的文化程度更低,这四个村有劳动力3110人,其中,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81人,只占总数的5.8%;而文盲人数却多达653人,占总数的21%。
二是农村劳动力技术含量过低。12个村中,从事纯农业的劳动力人数为2526人,占总数的50%;从事非农业的人数556人,占总数的11%;外出务工的1617人,占总数的32%。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定技能的人数为501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1%;无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为1116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9%。另外,还有354人为无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7%,这些人也大都无一技之长。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受行业和职业技能的制约。在调查走访的108户农户中,20户农民头脑灵活,经营有方,或种植业、养殖业办得出色,或是劳务工资高,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他们的住房基本上是新建的,且进行了装修,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仙溪镇青大村蒋孟初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一个是建筑包工头,一个是司机,从事的都是技术性的工作,兄弟俩每年的收入在4万元以上,蒋孟初也在家种了十多亩地,喂养了一头母猪,年收入两万元以上。40余户农户家庭主要是靠种田,平时打点零工,家中喂几头猪的收入,外出务工的也是普通工种,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内;40余户农民家庭既无一定的技术和资金从事种养殖业,又没有什么特长和本领外出务工。这样的家庭仅靠种几亩田,喂几头猪,难以摆脱贫困。如烟溪镇陈竹村村民易爱善夫妇,全家有五口人,三个儿子,两个初中未毕业就在外面打工,家里还有一个15岁的儿子读初中。只有小学文化的易爱善及两个小孩在外面打工,由于没有任何技术,辗转到了许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活干,2013年他没有赚到钱,家中就靠易爱善的妻子种田,喂猪赚点钱来维持生计,小孩读书的费用都是向别人借,生活十分艰苦。陈竹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像易爱善这样家境的还有几户,他们都表示对生活出路很困惑,苦于找不到路子赚钱。该村总体文化层次低,富余劳力未找到事做的有124人,供不起子女读书的有6户。
(二)农民对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380名农民中除50岁以上的农民表示满意现状,没有考虑要学技术以外,大多数农户都渴望学习一些实用技术。其中希望能学到种植技术的有140人,占37%;希望能学到养殖技术的120人,占32%,且他们在养殖方面均已初具规模,但在管理和技术上有漏洞,效益不好,有的甚至亏损;想学习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有80人,占21%;还有少数青年朋友则想学习维修、制造类技术,掌握一技之能,在外务工时既轻松又挣钱。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金严重不足,培训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安化地处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有限,培训经费主要依靠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县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培训工作经费及农民培训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8%,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传统农业观念占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培训效果不太理想。高中(含中专和职高)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12%,他们大都属于青年一代,虽然观念较新,接受能力也较强,自主创业的意愿也强烈,但受资金等创业条件的制约,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然后再回乡创业。
(三)培训体制尚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安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虽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多个部门,培训主体单位在项目、资金、师资、证书、场地等方面缺少统筹安排。特别是培训经费来源不同,各种要求也不尽相同,造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对培训要求也难以全部执行到位。同时农民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也还未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发、征地转业等新形成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他们大多数还没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较差。又由于职业技能低,且不愿从事低收入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致使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农业项目,因缺乏技术工人支撑,不得不中途搁浅。
(四)培训内容难满足需求,培训项目缺乏创新
新时期农民培训既要培训好留在农村本土上的农民,又要培训好转移到城镇企业务工的农民,还有培训好新生农村劳动力。这就需要既有职业技能培训,又要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
目前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种养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由落后的手工、半机械生产向机械化、高新技术化生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服务化转变;另一方面农业也正面临转型升级,分工进一步细化,新领域不断涌现,这样就急需新的培训项目和更高层次的培训。
(五)地域面大,农民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
安化是一个山区大县,80万农民分布在4950平方公里的辽阔山区,想要把某个行业的培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都非常困难。同时,集中到县城或乡镇培训,因差旅要增加大量的费用支出,也制约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整合部门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建立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做到规划统筹制定,资源统筹整合,经费统筹安排,工程统筹联动,搞好培训大合唱。要因地制宜,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对农民终生职业培训的补贴办法,调动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应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出台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
(二)出台扶助政策,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作好示范引导作用,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对所拨经费要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实行免费培训制度,让更多农民受益。三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民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科技、移民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五是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
(三)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结合产业特点,认定培训基地。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每个产业至少要选择1~2个企业或生产场地作为实训基地,挂牌认定并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二是编写培训教材。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根据农民培训需求并结合培训项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类适训资料、教材。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农广系统内部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健全内外部培训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对培训教师的专项培训,年终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评级。
(四)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农村财务管理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探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稳定农村社会大局,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 财务管理 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一直都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创建。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民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村级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探索村级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确保其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直接面对的问题。笔者就以所在的栾川县为例,探讨一下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2009年4月,栾川县政府根据关于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有关精神,出台了《栾川县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试行)办法》,各乡镇成立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服务机构(简称“三资办”)。目前,全县15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实行乡镇财政所“三资”管理业务,其余8个乡镇单独设立“三资办”,对村组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乡镇政府对村组资金监管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二是通过对村组进行清产核资,使农村资产、资源家底更加明晰;三是借助财政信息平台、乡镇“三资办”入网,增强了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的在线监管力度;四是建立完善了村组资金资产管理制度,有效堵塞了制度漏洞。
二、村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村组干部和财会人员财务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作为村级财务直接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在参与村里重大财务管理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文字表面上。同时,不管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还是村文书、会计出纳,对区分经济领域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存在模糊认识。主观上认为临时借款、挪用集体资金只要及时归还、不让集体受到损失,就不算违法犯罪。
2、乡镇政府主体职责履行不到位,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在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度后,作为接受委托方的乡镇政府,从法律关系上讲,对村级资金服务的主体责任更加明晰。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不够,过问不多。作为村级财务服务主体的乡镇“三资”办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基本上全是从本乡镇政府临时抽调1-2名工作人员,且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财务知识和管理经验。
3、县级政府牵头单位缺位,审计监督手段缺失
2009年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度前,县级政府监管牵头单位系农业局,村级财务审计监督职责由农业局所属的农业经济管理站承担。农经站的审计监督对及时发现和纠正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度后,县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和负有农村财务审计职能的地位逐渐弱化,改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由于受职能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没有对农村财务有更多、更直接的业务管理,逐步形成了县级政府部门没有明确牵头部门。
4、“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漏洞较大
从制度上看,无论是村级民主监督机构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还是乡镇 “三资”服务机构各项监管制度和财务制度都相对健全,缺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村级资金管理的建议
1、加强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要做到依法治村,首先要加强对乡镇“三资办”从业人员和村组干部的法制教育,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要开展财经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并加强日常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为群众谋利益。要贯彻、实施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坚持财务公开,注重发挥村“监委会”作用,不断提升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2、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乡镇政府要真正负起村级资金服务的主体责任。在强化“三资”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乡镇“三资办”队伍建设,尽快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要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从乡镇领导、“三资办”工作人员到村组干部,人人依法办事的“规则意识”, 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并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公款私存”“体外循环”等违规行为。
3、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大惩戒力度
根据法律授权情况,明确农村财务实施审计的责任单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运营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中查出的违规问题,责令及时纠正;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营造浓厚的“不敢为”的社会氛围。
4、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采取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
总之,农村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党的农村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广大基层干部要端正思想认识,在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上不断地提高自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只有在心里时时处处装着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人才现状、农村人才激励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激励理论为指导,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健康、和谐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农村人才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吸引外来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对于农村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在人才资源,然而农村人才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而更为严重的是,农村缺少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和发挥优秀人才作用的良性机制。如何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激发人才资源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是关键环节,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人才资源现状
1、农村自有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外来人才少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资源的支撑,这些人才一部分来自农村本土,即产生于农民,另一部分则要从外部引进,如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等。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农村本土的劳动力资源虽很丰富,但很多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都大量流向城市,这使得农村现存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还比较低,包括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知识的使用能力都非常低。要提高这一部分劳动力的素质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同时也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来起带动作用,因此,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引进一批优秀的人才,以逐步带动农村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人才下乡支持农村发展,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人才都不愿意选择农村,更不愿扎根农村,农村现有外来人才的存量还是相当少的。
2、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且仍在持续
农村的劳务输出被称为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实践也证明劳务输出是南部山区贫困村农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很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和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力度还在逐年加大,稍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基本上都实现了劳务输出。全国政协委员邵国培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现在每次到农村去,都痛感农村空了,青壮年走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妇幼。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只有进城的单向流动,这种人才状况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务输出将使城乡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农村人才的流失严重阻碍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对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吸引并留住人才,构建一支稳定而健全的人才队伍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容忽视的。
3、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
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等影响,农村所需的人才类型有一定范围限制。《农村。农业。农民》杂志执行总编认为,中国农村最需要的人才有四类:财富型人才、知识型人才、营销型人才、市场管理型人才。本文也赞同这一观点,但本文认为财富型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厚的资本还要有投资的意愿,而知识型人才不仅仅包括具有农业技能的专业人才,还包括金融、保险、医疗以及法律等专业的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激励措施都鼓励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下乡,特别是管理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人数已达到13万人以上,而金融、保险、医疗及法律专业方面的人才却很少。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
农村外来人才少,优秀人才难以引进且流失严重,一些行业专业人才缺乏,究其原因还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农村,更不愿意留在农村扎根;另一方面由于激励措施没有到位,使得有些人才根本没有激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导致人才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因此,我们必须构建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把农村人才的激励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农村人才激励的具体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隆姆(VictorH.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认为,人是有思想的、有理性的,人们的需要、目标、期望决定了激励的程度,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有需要,并且有着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积极性才会比较高,激励水平也比较高。因此,要让优秀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就要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构建内容丰的精神激励
(1)给以情感上的温暖。一些优秀人才来到农村会有心理上的落差,首先得给他们情感上的温暖。一方面,他们来到农村之前,各级领导要给他们以鼓励,到了农村之后,各级领导也要经常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表示关怀,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他们了解一些情况,包括所取得的成绩或者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另一方面,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觉得身边的每一位都是他们的亲人,自己就是农村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通过各方面的关爱来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觉得在农村工作是快乐的。
(2)强化责任感。较强的责任心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动因,强化责任感可以通过外部施加压力来实现,比如制度监管,但是这种从物质上、精神上多方面进行约束的方式,是一种强迫人们尽职尽责工作的手段,容易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可能会使得其反。对于支持农村发展的这一相对特殊的人才群体,要他们能自我驱动强化自身责任感会更好。首先,要给他们充分的权力,有了负责任的权力,再给他们压担子,他们自然就不会抗拒了;其次,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规划好未来的人生蓝图,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这样就可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2、构建个性化的环境激励
(1)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农村的工作环境和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初次来到农村的人才,可能会因为对农村的诸多问题不了解,对很多事情无从下手,或者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好撒手不管。因此,对于来到农村工作的人才,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农业技能型人才和投资型人才。对于农业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进行农业生产或科研,还要带动全部农民提高农业技能,这没有大量的具有规模的农业项目、实验基地以及农民们的广泛配合是难以实现的。而对于投资型的人才来说,大量的农业项目和政府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2)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根据马斯洛(Abralana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ofNeedsTheory),人才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求。任何人都是需要得到尊重的,对于来到农村的人才,本身心理上可能就有一定的落差,就更需要被尊重。来到农村,主要工作对象和工作伙伴是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农民的问题,农民们虽然淳朴善良,但也不乏蛮横不讲理的群体,不能让优秀人才初来乍到就受挫。因此,良好的工作氛围尤其重要。首先,营造心情舒畅、和谐融洽、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增强农民群体对引进的优秀人才的凝集力、感召力和这些人才对农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要尊重人才的意见和行为方法,用他们自己认同的目标、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思想轻松,工作才能愉快。农村的娱乐设施相对比较少,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许只能独自在家里“自我放松”,这对于工作减压可能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于在农村工作的人才特别是只身一人在农村工作的人才,家庭的温暖和组织的温暖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经常组织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娱乐活动非常有必要。农村作为一个天然的大生态园是很多城市工作人员可望不可及的,那么来到农村的这些人才正好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开展一些原生态的娱乐活动。
3、构建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
(1)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农村难以引进并留住优秀的人才,除了农村没有好的发展前景之外,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很多农村的贫困让优秀人才望而却步。为了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薪酬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首先,对于初次就业来到农村的人才,其薪酬水平要和邻近城市工作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相当。其次,对于职称高的、经验丰富的人才,其薪酬水平应该比原来工作单位的薪酬更高,同时还要略高于同级别的城市工作人员。人才来到农村,在工作生活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用物质来弥补也不愧为一种好的选择。
街道粮油生产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指导,年。坚持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保证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为思路,大春粮食作物播种全面完成,现汇报如下:
街道大春粮食播种面积8800亩,今年。其中水稻4800亩,玉米2000亩,红苕1700亩,豆类300亩。完成旱育秧3000亩,无盘旱育抛秧120亩,地膜玉米800亩,玉米肥球育苗1200亩,红苕100%保温育苗。
一、工作部署到位,领导重视。
街道召开了由村(居)三职干部及办事处全体职工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3月6日。会上传达了区3月4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农田水利、春播、春管、春防、三农保险、森林防火、基地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3月28日,街道再次召开会议,传达了3月2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再次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做好种粮直补、农机具直补等政策的宣传及农业技术资料的发放,广泛宣传。
通过广播、召开社员大会、悬挂横幅、标语、开展街头咨询活动等方式,利用法制宣传、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农业技术及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编写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旱育秧、抛秧技术,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等内容的小黑板4期。印发无盘旱育抛秧技术、大春作物种子处理技术、柑桔红、黄蜘蛛发生与防治预报、毒饵站灭鼠技术、小春病虫防治历表、水稻烂秧及其防治、区主要农作物每亩推荐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建议卡等技术资料1800余份。走村串户深入田间院坝为群众现场指导技术800余人次。
三、杜绝耕地撂荒,稳定播种面积。
做到耕地不撂荒,街道采取分类指导措施。确保满栽满插。一是地田块零碎,田埂面积很大,发展田埂玉米、大豆的增产潜力很大。二是积极协调,解决春耕期间劳动力紧缺问题。街道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助春耕,发动街道、村组干部、乡邻等,开展帮贫帮困促春耕活动,确保大春播栽面积。三是政策宣传,杜绝耕地撂荒。通过稳定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
四、增强抗灾能力,推广主推技术。
一)大力宣传推广区农业局年推荐的水稻、玉米品种。以川江优527辐优802Q优6号、川丰6号、宜香2292T优300宜香725等7个水稻品种和蠡玉6号、潞玉13东单60科恩939奥玉3202资玉1号等6个玉米品种为街道主要推荐品种。
二)民强村推广水稻无盘旱育抛秧120亩。二是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病虫防治,推广普及主推技术。一是推广水稻无盘抛秧新技术。减少灾害损失。积极宣传推广毒饵站灭鼠新技术,搞好大春作物农田除草。
五、春耕农资供应充足
备有优质稻种子7000公斤,春耕期间。杂交玉米种子3500公斤,红苕种170000公斤,尿素200吨,碳铵500吨,磷肥500吨,农膜30吨,充分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
六、存在问题
一)多数塘库蓄水不足,由于去冬今春没有下大雨。春耕用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