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船王范文

世界船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船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船王

第1篇:世界船王范文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区分了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第一世界是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生活,而第二世界打破了阶级、职业、身份、年龄等界限,人们平等地交往、游戏、狂欢。①该理论的核心精神是自由与平等,影响广泛而深远。狂欢理论与2018世界杯网络传播的景象有契合之处,此次关于世界杯的讨论,其规模之大、热度之高、影响之久远,无不体现“网络狂欢”的热闹景象。社交媒体仿佛是人声鼎沸的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释放自我的平台。总体来看,此次世界杯网络狂欢有如下特点和表现:

1.狂欢的全民性。巴赫金认为“全民性是狂欢节的本质特征”,参与狂欢节的不只是特权阶级,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尽情释放自己。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世界杯期间,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被世界杯刷屏,网民们通过签到、竞猜、吐槽等形式讨论赛事,“慌的一匹”“想去天台凉凉”等网络语言一度风靡社交平台。出人意料的比赛结果引发舆情高峰,比如阿根廷与冰岛打平、德国首战不敌墨西哥、法国获世界杯冠军等,引发了刷屏式的讨论。除世界杯赛事,关于球星的讨论也甚嚣尘上,C罗、梅西、姆巴佩的赛场表现、成长经历、八卦新闻等时不时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此外,购买体育彩票也是重要的狂欢方式,人们乐此不疲地在社交媒体分享押注和竞猜结果,刷存在感与参与感。由此看来,2018世界杯的网络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狂欢。

2.狂欢的平等性。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核心原则是自由与平等,这也鲜明地体现在本届世界杯的网络狂欢之中。不论国家、阶层、性别、职业等,人们暂时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心和边缘的二元对立暂时消失,人们共同参与到世界杯的狂欢活动:关注赛事进程、讨论球星八卦、吐槽竞猜等。2018世界杯网络狂欢的平等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互联网的低门槛和开放性使人们平等地拥有媒介接近权,每个人都有权使用社交媒体吐槽、嘲讽、欢呼;其次,互联网的匿名性模糊了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媒介不再只是精英阶层的工具,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最后,真正的平等体现在观点的自由碰撞,一方不必屈服于另一方的观点,无论你欢呼呐喊,抑或吐槽,都可以毫不顾忌地在网络世界自由地表达,大可不必如现实世界般屈服于权贵,随声附和。

3.狂欢的仪式性。狂欢节由一系列仪式构成,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世界杯传播本身就是一场仪式,吸引世界各地的球迷在同一时间观看足球比赛,共同参加这场盛大的仪式。世界杯突破了时空限制,把全球的球迷召集起来观看同一场比赛,在街道、餐馆、酒吧,互不相识的人们像参加仪式般聚集在一起。在网络世界中更是如此,世界各地的球迷和伪球迷因为世界杯聚集起来,在网络社区、公共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形成一个个“共同体”,他们围绕着世界杯刷屏式地分享信息、共话精彩、共享狂欢盛会。可以说,世界杯网络传播构建了一个自由、平等、欢呼、激情的文化共享的网络狂欢。

二、世界杯网络狂欢的原因探析

巴赫金认为,狂欢文化是相对于日常生活出现的一种文化状态,是对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的创新化和陌生化。②世界杯网络狂欢突破了人们常规的生活方式,无数人在世界杯期间彻夜不眠,在社交媒体欢呼雀跃。除了足球赛事本身的魅力外,还有什么原因促进了2018世界杯的网络狂欢呢?

1.社会心理因素。据清博大数据统计,观看2018世界杯的受众有78%为男性,且以年轻男性为主。该群体是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家庭、工作的重任,生活单调乏味,心理压力大。世界杯期间,他们通过观看比赛暂时忘却现实的苦恼,并以戏谑、调侃、吐槽、欢呼等形式参与互联网的在线狂欢,缓解压力,释放情绪。除此之外,球迷们在互联网中形成了一个个虚拟社区,志同道合的人“欢聚一堂”,如“朋友”般畅所欲言,渴望获得归属感,在互动中排解孤独,缓解焦虑。另外,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平时不看球的伪球迷们不想错过四年一次的好时机,也纷纷加入狂欢的队伍,寻找存在感和。

2.平台支持。近几年,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社交媒体迅猛发展,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展示自我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世界杯期间,新浪微博凭借开放性、匿名性、低门槛性成为主要的舆论阵地,汇聚了专家、媒体、明星大V、普通网民,为众多球迷提供了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他们利用文字、表情包、动图、短视频等形式掀起一阵阵狂欢。微信朋友圈频频被世界杯刷屏,分享观球体会、吐槽爆冷赛事、调侃足球明星都是人们狂欢的方式,微信自媒体巧蹭热点推出世界杯相关文章,引发转发狂潮,打造“10万+”佳绩。简而言之,移动社交媒体是世界杯网络传播重要的舆论阵地和狂欢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商业利益驱动。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拥有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正如贝肯鲍尔所言:“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世界杯网络狂欢的背后,离不开商家的精心操纵和媒体的策划营销,他们合谋将世界杯网络传播利益最大化。以新浪微博为例,其抓准2018世界杯这个绝佳时机,争夺市场份额,运用“互动+资讯+传播”的策略,通过新鲜信息、超级话题、竞猜结果、赛事预告等手段吸引注意力,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为了打造全民狂欢,邀请当红明星担任首席星闻官,调动女粉丝的积极性,带动流量。在网络世界,流量就意味着商业利益,新浪凭借不可低估的流量吸引广告商,赚取广告费,广告商利用新浪平台,争取潜在客户,获得双赢的局面。

三、世界杯网络狂欢后的反思

世界杯引起的网络狂欢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自由与平等,使人们在枯燥的生活中获得释放和快乐,但正如中世纪的狂欢节是一种暂时的解脱,世界杯网络狂欢也只是短暂的麻痹和愉悦,浅薄的快乐之后隐藏着令人深思的问题。首先,商业力量操纵下的网络狂欢景象只是现实生活的特殊呈现,短暂的狂欢和释放后,人们必须从虚妄的网络狂欢中抽离出来面对现实社会秩序,就像中世纪的狂欢节虽有上千年历史,但从未从根本上冲击西方的等级秩序一样,所谓的“自由与平等”只是当代人们乌托邦式的美好想象。其次,众声喧哗的网络狂欢实质上是孤独的狂欢,孤独的人们渴望在网络世界获得情感的共鸣,把网络社区看作情感的避难所,但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反而使他们沉迷虚幻、逃避现实,最终造成线上狂欢、线下孤寂的局面。最后,在人声鼎沸的世界杯网络狂欢中鱼龙混杂,各色价值观、低俗内容、网络暴力充斥其中,缺乏明确自我认知的群体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丧失原有立场和信念,比如青少年群体容易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我。由此,所谓狂欢化的生活只是乌托邦式的想象,一味追求情感宣泄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寂寞,暂时解放不代表改变现状。唯有摆脱外在力量控制,有能力独立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

注释:

第2篇:世界船王范文

我互联网世界的同事,部分在“大平面”――写字楼某一层的一半,也有在外省和外国的。某个同事在线,他就如坐在我的邻桌,我们两个还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可以私密的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交流;在现实中较难实现的跨时空沟通,轻易实现了。被丛林、高山隔开的他们,清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世界,被互联网稀释了,穿上了透明装!他下线,我可以发脱机短信,就如把信放到这个同事的“桌子”上。如果他的QQ绑定了他的手机,他在路上可以通过手机打开这封信。

作为网编,我所有的同事,几乎都用即时通讯(IM)交流,也有通过开心网、校内网(SNS)或论坛、博客传“纸条”的,多数领导还用来指挥报道,

“同事”只是互联网世界的一个分类,还有“亲人”“大学同学”“其他同学”“老乡在北京”,他们中的每个人分别和我拥有属于我们两个的“办公室”,虽然我们多数时候不互相联系,但我们处在“清晰”的、“比邻”的“时空”里。

不在我IM中的“大平面”的同事,有的一个月都没机会说一句话。传统世界是混沌的,猜不透对方在想什么。网编对清晰的网络世界的依赖,为传统世界穿上隐身衣,混沌了视野,

在网吧,网民和远方的、同网吧的打着游戏,聊着天。我搜索着网上的文字和视频,咀嚼着过去时空的理智和感情。此时,我世界各地的网友,因为IM或SNS开着,分别和我拥有“办公室”。去世的好友,也仿佛在清晰的世界里。网吧的网民之间没有传统的交流,甚至没有注意到彼此的存在,因过于强大的互联网世界,传统世界被压缩的混沌了。

在街头、电梯、公交车、地铁、火车里,不少人在用手机或笔记本和远方的、临近的人交流,同行的人本想搭讪,也不好意思打扰别人了。在路上,互联网也挤压着传统世界。

朋友都在线上,离线的人难免孤独,家人在线和别人交流,也会疏离亲情。将来,互联网世界,成了人主要的活动场所,亲人之间大多数时间也在线交流的时候,整个世界就穿上透明装了!

SNS上几乎所有的朋友的姓名、家乡、学校、城市和就职单位,乃至血型、星座、体型、爱好、看过的书,都是真实的;每天活动的记录、各种测试、真心话把自己私密的部分展示出来,对自己的测试还帮助自己认识自己。互联网也稀释了自己,把自己变得透明。

这些信息比传统世界看到的更真实――“超真”。

有了互联网,远方的人变成了比邻;没有在你的好友中,比邻的人却在远方。

这个定律只有在未来人类联系了其它星系的生物时,才可能改变。因为许多星系的信息到达地球需要若干光年,

网友的感情和信息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一生的热线网友;他们又是虚拟的,因为互联网目前只有信息的通道,没有物质和能量的通道。你饿了,他们不能把饭放到你的桌子上;他们虚拟的拽你一下,却没有能量作用到你的身体。

几个要好的朋友坐在咖啡屋、KTV,聊天、“杀人”、跳舞、唱歌,你能触到对方的手,嗅到他的气味。在网络世界,网友送给你一个苹果的符号,没有物理通道来确认是网友本人送的,网聊时的视频也可能是事前录好的。互联网上物理、能量世界,是“超伪”的。

第3篇:世界船王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方言相声;多级传播;文化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0-0046-03

一、引 言

相声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最早发源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以及南京夫子庙。形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相声在历经了100多年的曲折发展后,这些年,以方言为主要表演语言的“方言相声”开始逐渐为更多人所关注。在这方面,陈峰宁在南京开心茶馆里定期进行的南京白话表演便是一例。

图1 陈峰宁南京白话话题的分类统计

但是长久以来,相声节目的传播多为剧场里的在场传播、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或者是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和广播所进行的单向度的传播。相声节目,尤其是地方方言相声,往往受制于过窄的传播渠道以及“有去无回”的传播机制而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之中。当郭德纲在2005年充分借助于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媒体的力量,重新唤起人们对于相声的兴趣与关注时,陈峰宁的南京白话在南京本地以及周边城市也掀起了一股听相声的热潮。从演出范围仅限于茶馆到正式走上电视荧屏,从默默无闻到媒体争相报道,陈峰宁的南京白话表演在经过数年的平淡期后,终于在今年成功与新媒体嫁接,借助于微信强大的传播力,实现了传统方言相声在“互联网+”时代二次复兴的美好“理想”。

二、从小众到大众:陈峰宁南京白话的复兴之路

顾名思义,陈峰宁的南京白话主要是以南京方言为主要表演语言的一种相声表演形式。其主要演出场地为南京的开心茶馆,后又定期在南京电视台《民声》节目中进行表演。经过不完全的统计,陈峰宁南京白话的主要话题是与南京本地市民生活相关的一些内容,该类话题的数量占比超过50%(如图1所示),鲜有涉及政治、社会方面的宏大题材,可见其取材的角度较小,内容深度一般,但是这反而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性。

图2 2011年至2015年百度指数上“陈峰宁”的媒体指数

资料来源:百度指数

起初,陈峰宁只在南京开心茶馆里进行南京白话的表演,作为开心茶馆众多相声演员之一的陈峰宁,在一开始并未受到人们太多的关注,南京白话也因此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为很少的一部分受众所接收。然而就在被称为“微博元年”的2010年,互联网上的自媒体开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在各种事件的传播与扩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在那时候,一些去开心茶馆观看演出的观众开始将用手机现场录制的陈峰宁的表演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在彼时还处于巅峰时期的“人人网”上为南京本地的用户疯狂地转发。百度指数显示,在随后的几年内,“陈峰宁”在媒体上的热度一直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程度,期间还有几次的搜索高峰,如图2所示。至此,陈峰宁以及南京白话达到了第一个受关注的。

而在几年后的2015年,当“人人网”风光不再,新的社交媒体宠儿“微信”已然成为人们移动互联生活的中心。当微信自身日臻成熟时,陈峰宁及南京白话也寻求到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和契机。百度指数上“陈峰宁”的搜索热度在2015年的上半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图3所示,并在3月至4月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峰。通过查阅“硬腿子工作室”――独家在微信上推广传播陈峰宁南京白话的公众号的历史消息,发现在2015年3月至4月间,陈峰宁南京白话的视频在微信上得到了该公众号的大力推广,所造成的舆论热潮于是乎便很明显地反映在了百度指数上。此外,也正是在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的概念被正式首次提出要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图3 2015年2月至8月百度指数上“陈峰宁”的总体热度

资料来源:百度指数

总的来看,陈峰宁的南京白话这些年的传播与发展,先后赶上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两个重要节点――自媒体的兴起与“互联网+”的提出。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方便我们生活、工作的工具,而且还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计划的层面,更是开始成为打通各行各业内部与外部,实现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中心和基础的新经济发展形态的一种先进生产力。相声与互联网,分别处于天平的传统与现代的两端,看似彼此之间完全没有联系,但是南京白话与新媒体的这种“跨界”合作及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也就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即在被互联网不断推着快速前进的现代社会,以相声为代表的慢节奏的传统文化,该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特有的属性并取得再度繁荣呢?

三、陈峰宁“南京白话热”的原因探析

陈峰宁的南京白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以南京方言和南京本土文化为标签和特征的文化遗产。200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曾将南京白话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自那以后,南京白话的传承和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虽然说陈峰宁并不是南京白话唯一的继承人,但是他在南京白话近几年的复苏过程中却功不可没。深入分析由陈峰宁所引发的“南京白话热”,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线上与线下传播相辅相成

如同天津的名流茶馆等传统的相声剧场,南京的开心茶馆在最初也是南京白话的主要传播地之一。但是传统的剧场内的在场表演不仅存在演出成本和观看费用高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制于着受众范围狭小,受众分布的层次不够完整的局限性,导致年青一代在此之前对南京白话的了解几乎都是空白。然而自2010年网络自媒体兴起之后,陈峰宁的南京白话表演便陆陆续续地被部分现场观众用手机录制并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多级传播。以微信平台为例,在微信面世之前,只有少部分的剧场内的观众会对陈峰宁的南京白话进行录制并散布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上。但是当微信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社交媒体工具,月活跃度达到5.49亿时,微信公众号开始成为黏住用户的一大法宝。在几百万的微信公众号里,“硬腿子工作室”便是唯一一个经过陈峰宁本人授权予以其南京白话视频的账号。仅在2015年5月份之前,该公众号只在微信朋友圈中推出过不到10段陈峰宁南京白话视频,但是总的点击量已经超过800万。

现如今,除了开心茶馆,南京的各大剧院和相声剧场都定期会有陈峰宁的南京白话演出。线下表演和传播可以带来线上转发和播放所不能给予的临场感,而线上的数字化传播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南京白话。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使得南京白话迎来了又一创作巅峰。

(二)受众高度参与下的文化狂欢

传统社会等级森严,更加注重人们对于统治阶级的服从,因而也就更加青睐传统的信息“传递观”;而现代社会由于传播技术的更新和社会形态本身的变化,人们的自主性和理性精神得以培养和发展,因而更加注重传播的“仪式观”。在凯瑞的仪式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便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神圣仪式”[1]。

如果说web1.0是传播者发挥绝对影响力的时代,web2.0是传播者与受众互动,受众开始影响传播源的时代,那么在陈峰宁的“南京白话热”的传播过程中,则是出现了受众自发组织起来聚集成一个带有共同身份和文化标识的二级传播主体,并主动利用传播媒介为一级传播主体造势和营造文化狂欢的现象。早期在互联网上的陈峰宁南京白话的视频,都是小部分在剧院内的观众用手机现场拍摄的,画质不够清晰,镜头过于抖动,还夹杂着现场的噪声。到后期,有一部分受众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利用专业的拍摄设备以及后期视频剪辑工具对录制的陈峰宁的南京白话视频进行精加工,并在微信公众号上,使之更加适合移动端的观看、转发和扩散传播,在短短的时间内滚雪球似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到这场文化仪式的狂欢中去。

(三)独特的表演特色

学者顾振辉曾将上海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的表演特色归纳为:双情境。顾振辉认为,“双情境”是指在单人或多人舞台表演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演出效果,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即表演者与观众产生直接的交流与评述的同时,表演者也会根据表演所需要的演出效果,在舞台上营造一个情境,并在自行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表演[2]。陈峰宁每一次在舞台上,都是以单口相声的形式进行南京白话的表演,但是陈峰宁一直都在扮演着两个人的角色。首先是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陈述故事的背景及其发展的进程,这时候他所展现的是他本人的角色;其次,在需要表现幽默,逗乐观众的时候,会加入对在故事中而并不在台上的第二个角色的表演,其模仿他人时的语气和肢体形态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这种一边在剧场性情境中严肃地交代故事背景和发展进程,一边又在戏剧性情境中同时表现两种角色的“不协调”和“不对称”的表演特色往往能够营造出喜剧的效果。

(四)城市文化认同感的驱使

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不同的人群“凭传播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大的共同体”[3],借由新媒体的优势而火爆南京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南京白话,在传播过程中所到达的主要受众便是以南京方言为母语或者是能听懂南京方言的人群。这些受众便聚集而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并在南京白话的接力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4 2015年3月至8月百度指数上“陈峰宁”热度的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百度指数

南京白话在表演的过程中以南京方言为主,普通话为辅,加之南京方言因属北方方言语系,又较为容易地为外地受众所听懂和理解,这不仅为南京白话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而且还充分展现了南京本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建立了南京人对于南京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自然地,这些人群的注意力便被唤醒了起来,接下来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分享和传播南京白话的行为中去,不论是在新媒体上转发相关的视频,还是在现实中向他人介绍南京白话。

百度指数的搜索热度同样也验证了这样一个现象,如图4所示,即以“陈峰宁”为关键词进行地域分布的统计显示,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南部以及安徽东部的人群是对陈峰宁及“南京白话”最为感兴趣和最愿意进行二次传播分享的,而这些地带自古以来都是受到南京文化深刻影响的区域,可以说,在南京白话热的现象中,媒介完成了对南京城市文化的部分塑造、稳固以及扩散。

四、结 语

“而今,是传播的盛世。大众、分众、微众的三级传播方式并存,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交互式媒体的三类媒介形式共谋。”[4]。早期的相声节目的传播多以剧院里的在场人际传播以及电视或者广播的单点大众传播为主,而从郭德纲利用互联网颠覆传统相声的传播模式开始,相声这个古老的艺术种类也开始逐渐寻求新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即在互联网上开始微众精准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当传统的传播渠道开始乏力,渠道资源越来越有限时,新兴的自媒体可以凭借其可编辑程度高、后期制作灵活等特点,为受众们提供符合他们文化口味的相声节目,实现精准的微传播。从传播的几大要素的维度来考察陈峰宁的“南京白话热”现象可以发现,是陈峰宁,国家一级演员,确保了传播内容的质量;是独特和贴近生活的内容话题吸引了广大的受众;是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受众加速了传播的速度;是线上线下的媒介渠道拓宽了传播范围。从小茶馆里进行的例行演出,到火爆互联网,陈峰宁一度受邀出席央视春晚的相声表演,这从侧面反映出陈峰宁“南京白话热”的现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节目热”,更是一个由移动互联网所倾力打造的“媒介现象”。

参考文献:

[1]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顾振辉.双情境――试论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表演特色[J].艺苑,2010(3).

第4篇:世界船王范文

[关键词] 艺术学 共通性 单线串珠 网络联结 线性思维 非线性思维

艺术学一直以来都被规定了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即它必须揭示出艺术的“共通性”或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根本性质。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共通性”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学是否为学”的问题,即它是艺术学是否作为科学学科的判据。但艺术学却面临尴尬局面:它所追求并被认定为是自身存在基础的艺术“共通性”或“一般性”似乎离它越来越远。即使不管随时发生的艺术创造活动对原有的艺术世界的颠覆或背离,就是在已有的艺术种类之间都难以找到一致性,甚至在一个极其具体的艺术门类之内,其艺术作品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每一作品都在张扬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而拒绝将自己纳入某种类的一致性之中。

因此,艺术“共通性”问题是艺术学基础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路在何方?

如果能够转变思维方式,我们将发现,艺术学成立的基本条件并不依赖上述所谓的“全局共通性”,而是建立在“局域共通性”的基础上。

一、“全体共通性”、“单线串珠”与“线性思维”

一般来说,对艺术“共通性”的寻求就是要在所有的艺术种类或艺术品之间找出某种或某些一致的特性,而这些一致的特性是艺术得以区别其他人类社会的产物和自然产物的判据。如果我们把这种认识形式化或形象化,就可以得到一个模型――“单线串珠”。因为,所有的珠子,不管大小、形状和质地,都可以用一根丝线或绳子串联在一起。艺术的“共通性”问题就在于寻求这种首尾一致的“丝线”将不同的艺术门类或不同的艺术作品串联起来。

实际上,这种对“共通性”的寻求是由于人们习惯于将事物作为一个个有着自身内在本质的个体来看待,并认为它们之所以可以归类是因为其中每个个体其内在本质特性中可以分离出至少一种一致的或类似的特性。这样,人们就忽视了一个极其真实的事实,即事物总是处在多种多样的关系之中,而其所谓品质正是是由它与众多他者之间的关系所决定或赋予的。例如,一个好丈夫的品质必然是以他与妻子之间以及他与其他异性之间的诸种关系为前提的;又如,一个有着良好或不良好道德的人的品性也总是在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诸种关系中生成和表现出来。

不难看出,“共通性”或“单线串珠”模型是一种简化,它将事物的诸种关系仅仅简化到只有一种(这种简化过程就是内涵的不断脱落过程),所有的事物在这种框架里只有一种因果关系――因同一而联结。单线因果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它将导致认识的贫乏化,因为它只有两种选择:是和非。因此,“单线串珠”模型是一种地道的简化模型。这样的系统是简单系统,是“透明的”,即它作为整体的功能性质直接可以在组分上发现或找到,或者说是“线性叠加”的。

这种对“共通性”的追求实际上与“线性思维”密切相关,“单线串珠”的解题模型正是这种思维的直接产物。“线性思维”是一种经典的简化还原取向的思维方式,它不顾及事物之间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而进行人为的、硬性的拆解,并认为这种简化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1]当然,寻求“全体共通性”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即形而上学的偏好,对绝对知识的诉求。

二、“单线串珠”模型的封闭性、静态性与脆弱性

追求所有艺术的“共通性”必然带来一种封闭性。想想看,假设我们暂时找到了所有艺术的“共通性”,那么,它们必然首尾相接形成环状,而不可能有其他的形式。因为只要有开口,即有起始点和终端点,那就是有分别,就存在不一致性。这也是选择常见的“珠串”来作比拟的原因。在“珠串”中,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位列完全是任意性的,因为它们只服从相似联结这种单因单果。“共通性”在很多程度上是与“可定义性”相联系的。大家知道,寻求下定义,也就是在共通性的基础上做出界说。在对艺术进行定义的努力中,没有不尝苦涩滋味的。原因就在于下定义是一种圈界活动,而没有完全封闭的疆界却是艺术世界的现实。

这种“单线串珠”的模式在“封闭性”的基础上具有典型的静态性。它不允许有成员的出入,不允许有变化。我们加一个不同的珠子或改变一个珠子的性状,都会破坏它的“共通性”。

“单线串珠”的模式在前此二者上必然导致脆弱性。因为它仅以一根或一股“丝线”将所有的“珠子”串联起来。其载荷可想而知是多么巨大――不谈这有没有可能。只要谁弄断了那根“丝线”就能使其全部解体――日常生活中谁没有体会过不小心弄断丝线而珠撒满地带来的烦恼呢?

我们以现成品艺术《泉》为例来探讨这种“脆弱性”。1917年,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将一工业制造的小便器贴上“泉”的标签送到艺术博物馆展出,从而对艺术世界造成了巨大震荡。此举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根本看法,它是对传统的艺术定义或认识的一次严重挑衅。传统认识是通过“美”来将艺术统一在一起的。但是这种“美”的共通性极其脆弱,仅仅是一件现成品被接纳为艺术后,就使整个以“美”为“丝线”的“珠串”断裂而全部散开。

简言之,寻求所有艺术的“共通性”便是在构造巨大的“珠串”,而从以上分析来看,这种工作只会是徒劳,而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只要有一件艺术品不符合原有的“共通性”,就会“线断珠散”、整个系统崩溃。

艺术世界的复杂性拒绝简单化、拒绝“单线串珠”、拒绝“线性思维”。

三、“局域共通性”、“网络联结”[2]与“非线性思维”[3]

谁也不能否认在艺术门类或艺术作品之间存在局域“共通性”或相似性。艺术没有全局的“共通性”但却有局域的“共通性”,这一事实使我们可以去构想艺术系统的其他结构或存在方式。

立体网络结构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而这种结构方式的重要性正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当代复杂性研究中,建立在对人的大脑功能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得出了一种“网络联结”的模型。这种模型通过自组织可以模拟人脑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局域的共通性”。这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启发价值。

“网络联结”模型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为我们消解掉“全局共通性”问题。没有“全局共通性”的前提,艺术系统的整体结构仍然可以存在,因为网络是通过局域的联结或共通达到系统整体结构的。例如,设有三个系统A、B、C,它们之间的共通性以rx来表示,A系统与B系统之间具有r1共通性而相互联结在一起,B系统与C系统具有r2共通性而联结,而A系统与C系统之间则有r3共通虽然其间它们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共通性,但是通过局域共通性联结,A、B、C三者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一个上层系统。当然,艺术系统内部组分众多,结构远比这要复杂得多。但无论其结构如何复杂,总是以局域联结为其基本结构方式。

这种“网络联结”模型中的每一位点都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来源于其空间位置上的多线联结,它有着不可忽视的与其他组分的关系,处在多因多果之中。这是一种复杂系统,其整体功能性质并不能落实在单个组分之上,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因此具有典型的复杂性。

这种对网络结构的理解需要“非线性思维”――能够理解关系在形成物体功能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事物的多因多果性。“非线性思维”是“整体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或精致化。

四、“网络联结”模型的开放性、动态性与适应性

“网络联结”模型由于其多线交叉的结构方式,使其能够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形,同时,正由于它的多线性,其中某一组分发生变化甚至脱落,或增加一个乃至多个组分时,系统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自稳特性。当然,另一方面,正由于其一个组分与其他多个组分相联结,该组分的变化也必然造成与其相连的其他组分的不同变化;有时如果受到某种机遇的影响可形成巨大的涨落,造成系统宏观变化。模型的开放性是与其动态性紧密相关的。

这种开放性和动态性也是该系统可以通过自组织而适应环境的根本特性。适应性是一个活系统的根本特性和存在条件。现实的艺术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因此,艺术系统必然是一个活系统,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网络联结”模型是这种复杂适应系统的最佳说明。

五、“网络联结”模型在艺术学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全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暨庆贺张道一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7至28日在南京召开。此次大会富有成果。在27日的小组讨论会上,上海大学蓝凡教授指出:对艺术的共通性的寻求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客观因素,人的生命时间以及人的能力的有限性,使得艺术的通才不可能出现,对所有艺术种类的掌握就只能成为一个永远的梦想了;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趣味选择也妨碍人们去进行全面的艺术体验,更遑论打通所有的艺术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但如果“共通性”问题在实际不可能的情况下还必须作为艺术学存在的基础,那么情况就不妙了。

那么,艺术学基础研究中属于比较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共通性”的难题。当然这一难题本身还与研究对象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用这两个方面紧密相关。

在艺术学基础研究中,首要任务便是要确立艺术学得以存在并用以区别其他学科的独特研究对象,以及区分其内部各子学科的相应对象。现代学院科学体系中学科的划分基本上是以研究对象为依据的。研究对象一旦确定,研究秩序也随之能够得到保证。但是研究对象的确立又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必然涉及一定的先在理解和理论基础(发现事实总是从某种特定的角度出发的)。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密不可分。

无疑,艺术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但是艺术世界内部却纷繁复杂,单单几个大的门类之间就很难统一,更不论具体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的千差万别了。因此,建立专门性的门类艺术学是艺术研究专业化发展的必要。但是如何将艺术门类统一、区分,甚少把千差万别的艺术事象统一起来,就必须在艺术学下建立一门超越门类艺术学的科学――普通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这种统一、区分的科学必然需要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考察科学大环境,复杂性科学研究不仅是21世纪的科学,而其研究取向具有综合性。因此可以暂时借用复杂性综合研究方法,将一般艺术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艺术系统”,即一般艺术学是把人类艺术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

在科学研究中,模型的建设是重要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以上所述及的“网络联结”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该模型的基本结构方式是通过局域联结而达到整体结构,它的系统整体不需要全体成员的“共通性”,而只需要局域的“共通性”。并且这种模型显示出开放性、动态性和适应性。因此非常适合作为艺术系统的建设模型。

从这种模型出发,我们可以把门类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作为艺术系统的子系统来对待。子系统由局域共通性而联结,例如音乐系统与舞蹈系统具有某种共通性而联结,音乐与戏剧戏曲相通而联结,音乐与电影电视相联结、戏剧戏曲与电影电视相通而联结,美术与电影、戏剧戏曲相联结……而系统整体由这种子系统的局域联结而组织结构起来。

这样我们就消解了那种求解“全体共通性”的难题。并且,在进行一般艺术学的具体研究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进行局域子系统的共通性的研究,如对音乐与舞蹈的共通性研究,因为这是对局域联结的研究,而局域联结恰是“网络联结”的基本结构方式,是系统整体的基本组织方式。

六、“网络联结”模型与“非线性思维”的理论思想来源

“网络联结”模型的理解和建设排斥“线性思维”而要求“非线性思维”。即它排斥那种简化性的单极观或单线因果观,强调关系本身的价值。这一点使得这种认识与马克思的见解一致,即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中包含了对关系的深刻认识。

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发现事物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而摈弃“线性思维”。他提出的“家族相似”基本原理与“网络联结”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由于他始终站在否定的立场上,没有发挥这种“非线性思维”的积极建设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族相似”原理作为唯一有效的理论指导着人们对艺术复杂性的理解。

在自然科学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质”概念的不适用性,它被能量和场概念所取代。自然实体被消解为功能和关系。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威廉姆斯•詹姆士就认为“意识”不是实体而仅是一种功能。

“非线性思维”总是从整体出发,注意到整体之内的各种关系的不可忽略性,并且承认自亚里士多德就已明确认识到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功能与关系)的原理。在这一意义上,“非线性思维”与辩证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也与中国古老而朴素的辩证思想相沟通。

当代复杂性科学研究集中开发并高度发展了“非线性思维”,并发展起复杂性科学研究范式。[4]范式的发展使这种思维不仅在自然科学内得以广泛运用,并且逐渐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复杂性范式是“网络联结”模型得以发展起来的最直接的理论思想源泉。

七、结语:“非线性思维”可作为艺术学基础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

艺术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是充满复杂性的世界。这一复杂性的世界是强烈抗拒简化、抗拒使用单线因果将其贫乏化。“非线性思维”是当前应对复杂性最为有效的思维方式之一。我们也已然看到这种思维方式的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威力了。因此,在艺术学的基础研究中我们必须拒斥简化的“线性思维”带来的误导, 而需要接受“非线性思维”,以使我们的研究更接近艺术复杂性的真实。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斯•雷舍尔. 复杂性――一种哲学概观[M]. 吴彤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8-39.

[2] [南非]保罗•西利亚斯. 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M]. 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23-24.

[3] [德]克劳斯•迈因策尔. 复杂性中的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的复杂动力学[M]. 曾国屏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导言.

[4] [法]埃德加•莫兰. 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 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6-270.

第5篇:世界船王范文

在移动网中,核心网流量采用IP承载已经成为现实而不再只是远景。移动基站传输接口也正从2G的E1、3G初期的ATMIMAE1转为以以太网接口为主(不同制式的IP化进程稍有差别),2GRAN的IP化也在进行中。与此相应,传输网络也必须适应移动网络IP化的趋势。

移动通信业务IP化对传输的要求

在移动IP化趋势下,核心网已经从TDM业务转变成分组业务,传输问题即为光层如何承载IP的问题。但无线的传输问题要复杂很多,不仅因为RAN范围大,网络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在IP化的大方向下,传统的TDM业务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并仍是运营商重要的收入来源,而IP流量迅速增加使得对带宽的需求猛增,并要求更加细致的用户区分和管理及更加高效可靠的业务流量和传送。因此如何构建适应业务IP转型的RAN传输网成为移动运营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G网络中的E1业务都是通过SDH/MSTP接入的,少量数据业务可通过MSTP的数据板卡或从其他途径接入。随着数据业务所占比例的提高,MSTP固有的TDM内核将不再满足大容量的数据吞吐需求。光传输网将主要负责IP/以太网流量的传送,为分组的流量特征而优化,向着智能的、融合的、宽带的、综合的分组传送网(PTN)方向发展。而基于TMPLS技术构建的电信级以太网将是最优的RAN传送解决方案。因为运营商需要一个能够适应业务IP化的趋势的平台,该平台应该具有完全分组化的内核并有效地支持从TDM交换到PTN的过渡。

目前通信业务IP化已经成为共识,但业务流量模式如何演进,尤其是对于移动业务IP化的路线图业界并没有明确的认识。目前,更加重要的是传输网如何向PTN演进的问题,任何激进的方案都会由于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的接受度问题为运营商带来风险,但保守的、对现有技术简单升级的方案也会由于不能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IP流量迅猛增长而错失市场机会。已有一些运营商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于PTN在IP流量增长到何种比例时才具有优势进行了研究,尽管各报告结果不同(例如50%或70%),然而可以肯定,这个数字目前在移动网络中并没有达到,但由于数据业务本身的流量特征,一旦数据业务迅猛增长的时期到来,超过这些不同数字的时间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运营商必须现在就为这一趋势做出某些准备。

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本身的历史积累,不同地区、不同应用场景的网络和业务多样性,TDM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发展模式也会不尽相同,两种业务在很多情况下将会。

基于1850TSS的移动传输网演进方案

阿尔卡特朗讯1850全业务交换传送平台(TSS)是业界向着统一TDM/PTN传送网演进所迈出的最新一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唯一的传送汇聚平台交换分组和电路业务,支持任意的业务组合比例,帮助移动运营商建设面向IP、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演进时间表的的传送网络。1850TSS构建于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上,该结构集成了PTN/TMPLS、以太网交换、TDM交换和WDM,各种业务的传送需求可按任意比例组合配置,运营商仅需要选中和点击操作就可以灵活地配置任意比例的电信级以太网业务、WDM和TDM交换业务。无论未来移动业务模式如何改变,都无需再为选择哪种技术而抉择。采用基于1850TSS技术的统一传送平台支持多种业务混合传送,运营商可以实现简化网络操作,降低网络维护成本(OPEX);减少因业务需求不断变化而带来设备投资(CAPEX)的风险;缩短新型宽带业务产生效益的时间。

1850TSS是阿尔卡特朗讯为了应对移动IP业务发展的趋势确定性以及模式不确定性推出的平滑演进的端到端PTN传送解决方案,尽可能地降低运营商在技术选择过程中的系统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技术和资本投入,同时灵活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1850TSS是一个交换容量从几个Gb/s直至数百Gb/s的产品系列,可以满足移动传送网中从接入、汇聚到核心网各个网络层面的要求。基于1850TSS的移动传输演进建设方案能够支持多种2G/3G网络建设和升级方式,提供完全灵活可靠演进建设方式-以太网和TDM-既满足了当今网络扩容的要求,又能够向着全IP的基础设施结构演进。首先,通过对于SDH/MSTP技术的完全继承,1850TSS和OMSN产品联合组网、统一网管、业务互通、各种保护机制和OAM协同工作,对传统业务的承载毫无影响,运营商不用承受采用未经大规模组网和大流量业务冲击验证情况下验证的各种仿真技术;其次,通过对于传统以太网、增加了保护、OAM和网管能力的电信级以太网、电路仿真等功能的支持(传统以太网、CE、CES/PWE3等),可以满足以太网业务发展过程中各类业务的QoS要求,系统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不会出现为低QoS业务配置高成本平台的情况,对于适用简化版PTN(例如一层MPLS封装的伪线仿真)的向IP传送演进的各类中间应用场景也能够灵活支持。第三,通过支持完整的T-MPLS协议体系和智能的GMPLS控制平面技术,满足大规模应用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分组传送组网建设要求,在分组传送时代真正到来时能够立即进入市场,无须进行大范围的设备升级和业务调整。初期可以先对RAN汇聚层进行分组化改造,引入基于1850TSSPTN组建汇聚层与MSTP混合组网,1850TSS中TDM与数据板卡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接入层按需建设PTN,原有TDM业务的接入方式不变,新增业务可以通过PTN方式由1850TSS系列中的接入产品接入,也可以走原有MSTP,如图1。随着移动RANIP化进程的发展,PTN逐渐往下渗透,见图2,数据业务通过PTN接入,TDM通过native的方式,也可逐步通过1850TSS的CES仿真功能接入,逐渐完成RAN的PTN改造,直至全部业务都通过1850TSS的PTN方式接入,汇聚层1850TSS设备全部配置数据板卡。针对不同的3G制式,由于RANIP化进程以及对时钟同步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1850TSS的平滑演进时间表略有差异。1850TSS支持传统SDH方式的时钟同步,这是该方案区别于其他PTN方案的优势之一;即使在全分组传送的应用环境下,1850TSS也可以借助IEEE1588以及同步以太网技术,为移动网络传送电信级的时钟信号。

阿尔卡特方案的优势:

•灵活的多业务支持,从100%电路业务到100%数据业务灵活改变;

•TDM业务完全通过nativeTDM网络承载,无须经过同步/异步技术的映射过程;可逐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CES仿真方式接入,平滑向PTN演进;

•数据业务通过电信级以太网传送平台承载,满足新型IP业务高QoS、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要求;逐步过渡到基于T-MPLS的PTN;

•源自SDH技术的可运营可管理性,强大的OAM机制;

•灵活快速的业务开展,丰富的QoS能力和便捷的业务管理;

•从用户接入侧到核心传送的不同容量级别的产品,可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

成功案例

第6篇:世界船王范文

    1无线网络安全体系的分析

    无线网络在网络协议中规定的安全体系主要是WAP中规定的应用。主要是保障数据通信在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四个属性中的安全。保密性主要是从数据加密技术上来进行保障与防御,保密性是为了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截取或者中间阅读,通过强密码加密明文致使明文不可能被别人截取,除非在接受者能够获取口令的情况下,否则密钥保护足以抵挡被入侵的风险。为此,无线网络安全体系必须保障加密系统在理论上是不可攻破的,其次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不可攻破的。系统不能依赖于自身密码的保护,而应该依赖于密钥的保护,否则当前的黑客软件配上密码表通过最笨的方法也能够不断的测试出其中的密码设计;真实性是用来确保信息人的身份内容,它同样是一种技术,是为了在无线网络应用中确定对方同样为身份识别人的一种要求;完整性相对于安全体系来说是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原始的,完整的,在其数据传输过程的中间环节没有被修改过。通过数字签名等技术制约可以降低完整性不足的风险,在大多数的网络攻击情况下,完整性的重要意义甚至高于保密性,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所保密的不一定的完整的,而完整的起码是保密的;不可否认性的意义在于强调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即整个安全系统的认证是无法被篡改的,考验这种安全性的内容主要有,确认信息的不可更改性和不能抵赖性,接受者能通过验证并合法,其他人无法更改和否定信息等内容。除了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外还需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保障与防御,即无线传输层的安全保障。无线传输层的安全保障(WirelessTrans-PortationLayerSeeurity)主要包括无线传输层的规范、无线传输层的结构、真实性、密钥交换、完整性与保密性。无线传输层通过安全连接来保证层级规范协议的有效性,通过将客户与整个安全网络的连接来保障协议的实现。通过控制网关使用参数的可能性,确保数据的安全。协议规定要求双方安全协商,只有本区域的网络代表才能够有资格进入协商层级,从而在虚拟的结构中实现了有线网络式的单线单网。客户与网络两个终端间也能够有效的互相验证。无线网络的结构是一个层级协议,握手、报警、密钥交换以及应用使得结构趋于完整。无线网络中的真实性是通过网络证书来实现的,通过网络证书的交换,实现了应用网络中的真实性确认;无线网络中的完整性则是通过信息验证程序来进行维护和保障,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实现网络完整;无线网络中的密钥交换是一个关键步骤,是无线网络安全性的一个具体保障措施,首先是Server发送一个Server密钥交换信息,通过计算的方式转移到客户层面,客户也通过相应的的计算机辅助计算来实现密钥的交换,双方互相验证,获得通关密码的生成;最后,主密码通过20字节的序号加诸于计算公式中得到保密性验证。这便形成了一系列的无线网络安全定制,从而有效的保障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保卫与防御工作。

    2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无线网络的不断进步与实现,无线网络的安全技术在不断的朝向深层次发展,这成为了支持无线网络发展的最可靠保障。无线网络的特点决定其未来发展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主流。不论是从长距离传输还是短距离使用,无线网络都将不断的实现突破和发展,尽管在攻击与防御的主要矛盾下,无线网络技术的安全性从未间断过考验,但是正是由于危机与考验的出现,为无线网络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动力,并最终实现网络安全的整体进步,无线网络的发展是大趋势、大潮流,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保障问题也势必成为无线网络领域内发展的主要课题,成为我们必须一直关注的网络基本问题。

第7篇:世界船王范文

关键词: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防雷

1.引言

雷击是网络设备运行的最大杀手,它能造成大面积的传输信号中断和网络设备运行瘫痪,因此准确判断出雷击原因,及时对网络系统采取规范的避雷措施,是人身安全、光电设备和网络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现行的各种防雷措施中,最为有效而且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接地,也就是将雷击中产生的电荷完全或部分引入地下,以避免雷击事故发生。

2.雷击的危害特点

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机已经从老式的显像管调整到平板电视机,不同种类的等离子、液晶电视机被大幅度应用到各家各户当中。平时有线电视在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接上机顶盒会发现液晶屏幕上有交流干扰现象,有线电视的声音嘈杂、屏幕上出现横杠滚动等等,都是由于雷电干扰造成的影响。下面来掌握以下雷击给网络带来危害:

(1)直击雷的危害:雷云对网络线路中的有源和无源器件、钢铰线、线缆外导体等直接放电。其特点是破坏力大、设备损坏严重。但直击雷大约只占网络线路中雷击事故的10%。(2)感应雷的危害:雷暴区内雷电流的强大电磁感应作用引起金属导体上产生高电压而放电的现象。它分为电网感应雷和线缆感应雷。实践表明,感应雷约占网络线路中雷击事故的90%以上。(3)雷击中的二次放电:如果避雷设计不符合技术规范,虽然在网络线路中采取了一些避雷措施,但雷击中的二次放电现象仍会对网络线路中的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造成损坏。其原因是:通常在发生雷击时,雷暴区内的雷电电流波峰值可达10~30kA,持续时间几十ns,假设防雷系统接地电阻是10Ω,在接地极上则会产生100~300kV的高电压,引起引雷导线上电位上升,对附近的电力线或有线网络设备形成二次放电,造成危害(同样,网络线路中的直击雷和感应雷也可引起多处网络设备的二次放电现象)。

3.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遭雷击原因分析

3.1在传输网络中放大器的抗雷电能力弱

有线电视系统与其他信号或能量传输网络相比,在抗雷电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弱的。而在传输网络中放大器的抗雷电能力,又是最弱的。有线电视系统从天线到前端以及到传输系统,直至用户终端口,首尾相连,这种网络形式决定了只要一处遭受雷击。就会连带到整个网络一大片的设施特别是放大器将受到危害。

线电视系统由于传输线路长,很多传输电缆明线架空高悬走线,牵引电缆的钢绞绳和放大器外壳以及机箱都是金属导电体且在外。而这些传输传缆又大多架设在野外电杆上,很多处于开阔地面或高于周围50m内的所有物体时。极易受直接雷击。

就其放大器本身而言。其耐雷能力十分低下,它的输入输出口耐雷能力只有几十伏。而其电源入口的耐雷能力只有几百伏。由于长距离的信号电缆传输线,较大的电源网线路,所受到的感应雷电将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高电压,且在雷电放电时,其放电电流可达数十千安甚至数百千安。放大器显然是不能承受这些高电压大电流的袭击的。

雷电的频谱范围很宽,从极低频(ELF)到超高频(UHF)均有分布。而在有线电视系统放大器所传输和放大的电视信号中,恰恰对应雷电频谱分布最大值的低频段范围,这样,雷电将给有线电视系统和放大器造成威胁。被损坏的放大器通常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板、晶体管以及各种模块,变压器也可能被烧毁,尤以分散供电为甚。

3.2其他原因

(1)局部网络线路遭雷击后,雷电电流经网络中的导体(吊线或线缆金属外套)传至远处的网络设备。(2)网络线路处在一个重点雷区,此处的网络设备会经常遭受雷击。这是由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造成的。(3)HFC 网络设备中既有有源器件又有无源器件,而雷击中的二次放电很容易击穿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内部的主电路板,造成设备损坏。(4)网络传输线路接地电阻达不到规范要求。

4.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防雷接地的措施

4.1利用供电局电力杆的避雷地线

有线电视网络的干线、支干线可与供电局的电力杆同杆架设,在电力线下约0.8m处,供电线上有良好的避雷地线,可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起到很好的避雷作用,供电避雷地线的接地电阻在4Ω以下。

4.2将支撑电缆的钢绞线多点接地

在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施工中,采用直径6.6mm的钢绞线作为电缆、光缆架空的支撑线,再用35mm直径的挂钩将缆线挂在钢绞线上,在每10个杆档处(约0.5km)接1根避雷钢绞线沿电杆下至接地处,再将1.5m长的50mm×50mm×5mm的角钢作为接地体打入地下,避雷钢绞线与支撑钢绞线用铁扎头扎紧成为一体。为改善接地效果,在接地处埋入降阻剂,使避雷线接地电阻小于4Ω。这样,整个网络多点接地,组成接地网。

4.3特殊地段要特殊处理

在有线电视线路经过的特殊地段(如山冈、丘陵等)要增加接地体的数量或将接地体焊接成地网,对电阻率大的土壤应采取换土、加降阻剂等方法减小接地电阻,使接地电阻小于10Ω,在地埋位置特殊的地方应架设专用水泥杆并装置避雷针、地线、接地体等。

4.4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中的设备应接地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中的设备(干线放大器、光接收机、电源供给器等)外壳都要与支撑钢绞线连接,并在设备两侧加装地线、接地体以增加避雷效果,在干线、支干线线路终端处加装地线、接地体。

4.5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中要接防雷设备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中的干线放大器、光接收机、供电器、楼栋放大器、输入输出口部位都应安装低压避雷器、DL型避雷器或其他放电保护设备,这些设备的供电电源线(220V)可加装速熔保险丝、低压避雷器,以防止雷电从供电电源线窜入造成设备损坏。

4.6楼栋放大器接地

楼栋放大器安装处用角钢接地体打入地下,用钢绞线与“楼放”外壳相连,该地线与整个网络的支撑钢绞线相连,这样整个网络就有近万个接地体与地相接,总接地电阻很小,构成了庞大的地线网。

5.结束语

雷击是网络设备运行的最大杀手,它能造成大面积的传输信号中断和网络设备运行瘫痪,因此准确判断出雷击原因,及时对网络系统采取规范的避雷措施,是人身安全、光电设备和网络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永强。有线电视网络防雷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年03期

第8篇:世界船王范文

原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85年赴美国,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名誉校长、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Montclair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Stanislaus分校客座教授,时担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科学与艺术协会理事,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纽约州亚洲顾问委员会顾问和美国U.S. Business and Education Council 理事长。

最痛苦的时期

王大宙教授的父亲,是那个时代大名鼎鼎的老一辈美术家和教育家王挺琦先生。曾与赵无极,罗贯中,群是同窗,是当时那一群人中最优秀的。王教授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受艺术熏陶,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也目睹了文学艺术的悲哀。中学恰逢出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唯一的出路就是文艺创作,时势造就了他这样的一代人。

在王教授的艺术生涯里,插曲无数转折颇多,回忆起当年遇到最大的困难,便是初到美国如何适应并融入全新的创作氛围。从小接受苏联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的教育模式,禁锢于刻板的艺术表现形式,毫无生命力可言的艺术氛围。刚刚进入美国这个更宽广更自由的艺术环境,可以任意飞翔却飞不起来的痛苦,在他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当时后现代风格盛行,王教授能做的只是边教书边创作,异国谋生与文化差异造成的双重压力,让人记忆犹新。

大牌设计与大师艺术

王教授的另一个杰出的成就,便是与Calvin Klein,Ralph Lauren,,Donna Karan等一系列国际顶尖设计师合作,将艺术带入生活,开发设计了不少礼品、化妆品、家居用品。

当年参与这些大师品牌设计时,他是设计师中唯一一个华人面孔。王教授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出自他手的设计作品要做到独到、实用、无痕且忠于品牌。这个时候王教授会收敛自己的风格,更多的是延续原品牌的历史文化与产品形象,将设计做到了无痕迹,浑然天成。

对于一个好的设计师来说,设计需要有前瞻性。很多大牌设计师都是服装起家的,在更新速度非常快的时尚领域,设计前瞻性很重要也难做到,因为你很难揣测大家以后会喜欢哪一种风格,没有人会掏钱买一个设计呆板的香水瓶,也不是每一款香水都会成为经典。

更难做到的是设计出的产品持久耐用。比如汽车,它是你常伴左右的代步工具,为了确保你的爱车在合理的使用时间内安全、美观又实用,设计师往往要挖空心思却又不得不瞻前顾后。

《于无声处》 一战成名

1978年,王教授担任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话剧“于无声处”舞台美术设计,获得中国文化部奖及中国总工会奖,1979年参加了建国三十周年《上海工业展览会》展览设计。

舞台美术设计是王教授早期的工作,与个人艺术创作不同,舞美强调团队合作,观众不同则风格不同。舞台效果的设计需要根据编剧的剧本和导演的意图,推动剧情也打动观众。

《于无声处》之所以这么有名,既是和剧本有关,也与王教授的坚持与热爱有关。当时是义务工作,因为条件艰苦,很多人放弃了。只因王教授和另外两位伙伴坚持下来,才有机会把所能做到的最好效果呈现出来。和他自己的艺术之路一样,唯有坚持,才能有所作为。这也反映了当时他们那一代人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热爱与激情,那时的人最淳朴最真挚,呈现的作品也更感人。

“生物艺术” 活着的艺术

2012年,王大宙教授的生物美术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将未被国人熟知的“生物艺术”介绍到中国。很多人开始对他产生好奇。

大家对王大宙教授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课堂,这也是他要带回新的理念,让大家知道,在美国都在做什么。

王教授回顾说,近代艺术史的发展,每一阶段的变革都离不开当代科学技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大家开始接触到人体解剖学,在绘画作品中看到了透视学原理的应用;18世纪,光学的出现影响了印象派的诞生,接着光谱艺术发展起来;19世纪,工业信息革命带动着艺术发展;直到今天,生物工程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始呼唤新的艺术形式。生物艺术的美学特征会表现得与众不同,它有生命力,是活的艺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同时需要被关心呵护。对艺术家的要求会更高,可能你需要生物学家的技术支持,甚至需要从工作室搬到实验室来完成,可以说是对当代美术和美学的一种挑战。

此次王大宙教授的生物艺术展览包含有丰富的艺术语言,有架上绘画、装置、素描、互动、新媒体、视频艺术和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将告诉人们生物艺术改变了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家的职能;改变了艺术的欣赏与收藏;改变了艺术的展示方式与流通方式;改变了艺术的作业方式与生存方式;改变了文化和伦理的支撑点;改变了艺术的知识结构与技术结构。

第9篇:世界船王范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判断催生不同的决策。

从“枢纽社会”到“网状社会”

当今世界只有两种人:玩微博的和不玩微博的。截至今年5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3亿,几乎同时,腾讯也声称其注册用户已突破4亿。急剧膨胀的微博用户改变了社会的结构,更改变了舆论的格局。

从四大媒体到互联网、从门户网站到垂直网站、从天涯社区到百度贴吧、从博客到SNS再到微博,在网络技术的改造下,信息传播结构也随之升级换代,并随着微博的普及完成了从“枢纽社会”到“网状社会”的蜕变。

信息传播不再是枢纽社会时单向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而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在网状社会中,每个人都能自由地传播信息,也能听到任何想听到的声音。政府机关、媒体等曾经“发号施令”的枢纽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做网状社会里随时可能被屏蔽的一分子,而CNN、BBC等国外媒体则早已成为Twitter上的活跃分子。

信息传播结构已然改变,但为何这份殊荣独独落到微博身上?

相机的普及得益于傻瓜机的出现,微博同样如此。一条微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无需讲究文字结构和逻辑关系,只要几十文字配上图片就能完成,如此“傻瓜式”的操作,大家自然乐此不疲。

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微博提供了生长的沃土。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高达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亿,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数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传播速度快也是微博的一大优势。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微博已结成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信息能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Twitter在5月12日14时35分33秒报道了这一消息,其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甚至超越传统的新闻媒体……从此,遇事找百度变成了遇事找微博。

信息闸门失效

微博的背后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全面改变,SNS、社区论坛、微信等的冲击,让传统信息传播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传统的信息闸门也完全失效。

当《时代》和《新闻周刊》等竞相发表长篇大论、知名专栏和炫目的图片报道时,《本周》却选择了简单实用的办刊风格——朴实无华的小图配以百字左右的文摘,俨然杂志版的微博。正是凭借这一措施,在2010年美国杂志界哀鸿遍野,连创刊近80年的《新闻周刊》都想被收购的情况下,《本周》盈利却超过了400万美元。

为什么《本周》缩减文字就能大获成功?为什么微博能成为最火爆的网络应用?

因为它们做到了让人们获得信息如饮杯水一样方便,即信息社会的杯水主义。

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就是金钱,用更少的时间成本获取更多的信息才是王道。网络购物和微博的兴盛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道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