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财产安全防范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突发事故;自我保护
一、 问题的提出
《2008年某地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数据显示当年某地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3起,造成55名大学生死亡。其中,交通伤害事故10起,造成12死6伤;溺水事故2起,造成2人死亡;意外受伤事故2起,造成1死1伤;火灾事故4起,造成4人死亡;自杀23起,共造成19人死亡,另有4人自杀未遂;突发疾病15起,造成15人死亡;故意伤害案件7起,造成2死7伤。另有出现学生不正当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以及被网络诈骗团伙骗取钱财或因热衷网络交友离校出走的相关案例产生。
通过对该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调研,不难发现,突发事故对学生的致伤、致死比例还是比较高的,由于学生缺乏对必要的安全知识(包括交通安全、水电安全、消防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的学习和掌握,导致他们在遭遇事故伤害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判断抉择,有时甚至会采取错误或过激的处理方法(如某大学一大三男生因感情问题割喉自杀事件),导致一些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的产生,因此适时地把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的体系当中,十分必要。
二、国内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
1.安全教育的定义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指高等院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和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
2.国内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2008年某地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的事故,经过分析,发现大学生遭遇的安全事故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事故灾害类,一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其中,又以交通事故、用水(电)安全、突发人身疾病、心理危机诱发的自残自杀行为、不正确使用网络导致自身受害以及人际交往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为主。进一步分析这些突发安全事故的诱因,可以归纳出大学生在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交往经验相对缺乏。国内大学生的成长模式一般是直升式,即直接由高中升入大学,中间甚少有人经历过社会锻炼,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情感经历,因而与一般社会人士相比,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相对比较弱,更容易上当受骗。如在假期返乡期间缺乏必要的单独保管自己财物的经验,容易发生财物被骗、被盗事件。
二是安全防范意识相对缺乏。部分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如人离开居所而不主动锁门;贵重物品胡乱放置而不加妥善保管;违反学校内部宿舍管理条例,乱接乱拉电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吸烟乱扔烟头;不顾班主任的再三告诫,私自结伴去未开发的水域戏水玩耍等,并由此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三是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相对缺乏。目前国内大学生的结构组成多为90后群体,这部分人群基本为独生子女,具备独生子女的一系列行为及心理特征,绝大部分都是从小就在父母、祖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甚少经历挫折,思想非常单纯,对事情的认知主观性强,容易偏听偏信,因而对社会上的一些网络谣言和热点事件不能作理性、全局判断,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在所谓正义旗帜的号召下,做出背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最终使自己步入歧途;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涌现,良莠不齐,有的不良思潮胡乱鼓吹西方享乐主义,用靡靡之音来诱惑在校学子,诱导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某些错误的腐朽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使得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铤而走险,害人害己;此外,传统性知识教育的缺失使得在校学生容易盲目对待恋爱和,诱发一系列的自伤和伤害他人人身安全事件。
三、国内安全教育的改进对策
1.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重视自我保护
《2008年某地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的事故,其中多起事故皆因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比如火灾和溺水)。事实上在2009年,同一地区还发生有2名学生在校外饮酒过量猝死事件,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充分说明了目前国内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淡薄。为了进一步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认同社会采取“三位一体”式联同安全防护机制,即通过政府牵头,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有关机构力量整合到一起,通过理论知识讲座、社会案例宣传、安全事项告知、实训演习(如消防教育安全演习)等形式,切实提高在校学子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导他们学习和遵守有关安全条例规定,注意水电气安全和消防安全,严禁在不安全地带戏水玩耍,同时时刻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杜绝聚众酗酒行为发生等,进一步防备学生因疏忽大意或是自我保护不当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
2.加强道路安全教育管理,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上文通报中显示该地区大学生安全事故中含交通伤害事故10起,共造成12死6伤,占该地区当年度大学生伤亡比例的24.66%,庞大的数字比例凸显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学生道路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常规的校外交通事故,二是由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而产生的校内交通事故,尤其是后者,更加隐蔽和容易遭到忽视,因而危害性更大。为了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可以考虑要求学校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条例,至少在校内实施一定程度的交通管制,如限行机动车车速,不准摩托车或是电动车进入校园,设置道路安全减速装置,铺设专用人行通道,有效进行人车分流等措施,与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媒体,公告展板等媒介动员师生员工共同遵守校园交通管理条例,降低校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建立完善监控体系
2008年该地区高校安全事故中自杀23起,占总事故比例高达36.51%,共造成19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34.55%。无论是事故发生率还是死亡比例都高达近四成,可以说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心理危机的成因多样,干预手段也可以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生物疗法和行为疗法等,但无论哪种干预手段,前期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增强大学生承压能力教育都是根本所在。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建立有效的社会情感支持系统,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级监控预防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因心理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4.加大网络行为监控力度,培育良好的现实互动机制
网络的便捷性、交互性、丰富广阔性深深吸引了广大学生,得到了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高度认同[2]。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近年,发生过多起学生因滥用网络而导致网络沉溺被学校劝退事件,过度上网导致突发疾病受伤甚至死亡事件以及遭遇网络欺诈,被骗取财物或因热衷网络匿名交友而离校被拐骗事件等。究其原因,大多数皆是因为个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需求被忽视,从而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心理庇护或是情感认同。因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在校内完善专门的网络行为监控手段(如限时断网或屏蔽不良信息网址),从客观条件上对网络沉溺现象进行有效阻断;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效联系,家校联动,构建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出网络误区。
四、结论
构建安全的校园内外环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大安全教育的工作力度,既能够使大学生对涉及校园和自身的安全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又能进一步维护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可谓是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安全现状分析
由于校园更加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量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量社会人员进入高校从事服务产业,高校周边环境日益复杂。就高校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等案例并不鲜见。高校大学生独立面对社会生活、独立学习知识以增长技能,其前提是大学生须健康、平安。高校多采取的开放式管理,校园内部,可能充斥一些不良人员。高校四通八达的环境容易滋生一些偷盗等违法事件。而大学生多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其思想单纯,有时容易受他人蛊惑做一些不良的事或损失自己的利益。如新生进校时,经常有些人以赚钱为诱饵,造成一些学生财产损失;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同时,大学生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因学业、情感而引发恶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但一些高校仍然采取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统教学,这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反感、厌恶,难以取得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讲授人员专职少,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高校保卫、后勤干部或职工,其教学能力水平差距大。而有的高校甚至将该课程与思政课合并共授。一些高校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安全教育。但因课时少,以讲座的形式面对大多学生。这只能是泛泛而谈安全知识,无法保证数千学生都能听进去,其安全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该课程极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讲授该课须有特殊方法:即多实践,少理论。要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两个环节的比率,提高讲授人员的授课技巧、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各项方法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因一些高校缺乏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安全教育多是课堂教学而少实践教学,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在深入开展高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校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重视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一)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是校内校外的安全。高校内外的安全环境是大学生安全学习生活的基础。在校内须教育大学生严格遵守校园及宿舍“安全用电”的相关制度,注意用电安全。教育大学生谨防火灾,当发生火灾后,须头脑冷静,理性逃生。平时谨防扒窃、入室盗窃、网络盗窃等。在校外应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如公交车上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如晚上按时回宿舍等,确保大学生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心理的安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良好基础。中国教育网的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率达到1/3。33%的人认为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障碍是由于学习、生活与就业的压力。而35%的人认为应试教育致使家长、学校的过度呵护,学生缺乏应对学习生活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专家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创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和加强身体锻炼,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情绪之中。
三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安全。网络是当今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也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学习的安全考。为此,为防止不良的破坏性的网络行为发生,高校须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高校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同时要把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有关法律等在网上公开宣传,进行网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以保障学生的网络学习的安全。
四是恋爱的安全。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话题,爱情像一件高超的艺术作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大学生,其性生理、性心理日渐成熟。对于大学生而言,须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端正恋爱动机,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具体有以下内容:建立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由于校园里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挫折等,其中失恋是极严重的一种挫折。为此,应培养大学生一定的承受能力,使其受到挫折能够合理疏导情绪,将对自己伤害降到最低。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是建立、完善相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须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评价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大纲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要求,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教育计划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及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知识。对于课堂教学,让安全教育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须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课程实践活动。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上,根据有限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选择。在考核上,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非专业课的考核一样,进行考试考评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系统。高校应在科学设备等方面加大财力投入,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特点及高校内发现的一些心理不安全的个体建立心理安全防控机制。进行早发现、合理调控,合理干预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救助,如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效果。在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须打造专职队伍团队。通过提高专职队伍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正确对待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对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防火防盗防身等知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让安全教育知识进网络、进社团、进宿舍。适当加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科技化、网络化。立足影响大学生安全的不同因素,通过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途径、方式、方法,科学引导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
三是建立并完善安全教育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依据和保障,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的作用。完善校园秩序管理、危险品安全管理以及化学生物实验室管理等,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让人人关心安全问题。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安全管理,使学生切实感受安全的重要。
一些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虽然高,但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不高,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其中由于大学生防范意识淡薄,交友不慎,容易轻信他人造成受骗上当,财务保管不当遭到盗窃或抢劫这几点最为突出。这些案件有些还导致学生财务损失甚至危及大学生性命安全。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高校每年都在新生入学时组织一场安全教育讲座,讲座中虽然会给同学们提醒校内外防火防盗防溺水等基本的安全教育,也会提到日后有可能面对到的交友、婚恋、心理教育甚至遇险急救等。但单单靠这场讲座去应付大学生四年的校内外安全甚至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显得很不足够。大学生入学之前,基本上都是从家门到校门,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职责主要由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肩负着,在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呵护下,社会上的各种危害和不安定因素对学生影响相对较小。如今学生千里迢迢走出家门,来到高校学习,一切事情都得靠自己去安排,急需增长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生需要转变观念,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按目前广东学校的情况看来,总体情况良好并未出现校园恶性安全事件,但校园内外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治安案件和消防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对于高校常态化的安全管理工作,有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于口头表述,由于没有指导实际工作的成文规定,工作时随意性强,可操作性相对较弱。因此,高校如何才能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中有以下几点被列为常规工作,而这几点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也是较为突出与重要的。
(一)防骗防盗安全教育
从小到大,学生一直在学校接受防盗防骗教育。但时代变化飞快,停留在口头上的防盗防骗安全教育已经跟不上社会各种新型的犯罪作案手段。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面对像小型社会的大学环境有不少学生还是屡次被骗。同学们财务安全受到侵害多以侵财案件表现出来。侵财案件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盗窃、诈骗、贪污、非法侵占、抢夺、抢劫等。近年来,高校内由于人员流量大、情况复杂、师生防范意识不强等原因,各类盗窃案件呈多发态势。据统计,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盗窃案件占到70%以上,这其中因为当事人的疏忽大意所引起的大概又占到50%以上,所以只要同学们提高警惕,保护好公共财产和个人财物,盗窃案件就会得到有效遏制。高校盗窃的作案时间主要在学生上课、晚修等时间或当校内举行各种大型活动时,如校运会、艺术节等。有时候会在新生入学期间,新生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不熟悉,防范意识最为薄弱。此外,期末复习考试期间,大家都忙着复习考试时。作案分子就乘虚而入,利用以上的种种机会,疯狂作案。有个别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好贪小便宜,利用同学对自己的信任,铤而走险通过不法途径取得钱财。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的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0%以上。通过对25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33.93%的大学生表示去教室或图书馆自习,去洗手间时会把手机等财物放在桌子上;又有34.83%的大学生会在特别的时候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告诉自己亲密无间的同学。有42.86%的大学生曾受到1到3次以上受骗上当的经历。很多大学生被盗的主要原因是其安全防范意识差,对自己的财物保管不善,对自己的朋友、同学过分信任,经常将存折或财物随便交给所谓的朋友,银行密码也没有好好保存,从而导致案件的发生;有的大学生存放物品时又从不避讳他人,经常随手乱放,给犯罪嫌疑人行窃提供了方便。
(二)防火用电安全教育
宿舍是学生相对集中的生活场所,因此学生宿舍是学校防火工作的重要方面。用电安全关系着学生的生命安全,有部分学生用电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保护能力较差,严重忽视学校的防火安全制度,使用电磁炉、电饭锅、大功率电吹风、“热得快”等违规电器,有的学生在宿舍吸烟、点蜡烛,这都是引起宿舍火灾的导火索。因此学校要加强用电安全管理,教育学生正确用电、安全用电,让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演习,组织学生进行自护自救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讲座,从分析危险用电行为、预防火灾的措施、扑救火灾的方法、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技能等层面逐一讲解,增强同学们的防火意识,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火灾。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医疗知识竞赛并与消防安全讲座结合起来,医疗知识竞赛中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医疗知识,也让更多的同学学习到在危险之中如何做到自救、自护,让更多的同学人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三)心理安全教育
对学生而言,大学生安全不止停留在外在的人身与财务安全,而更涉及到内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上。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理论的内容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心理安全主要是指个体没有恐惧感,不用担心别人会斥责或批评自己,内心保持安全、自由、踏实、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归属,感到是群体中的一员;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乐观倾向,倾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倾向,自我接纳,自我宽容;坚定、积极,有良好的自我评估;以实现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懦弱、嫉妒虚荣、冷漠麻木、孤独焦虑。自卑懦弱的学生通常自我评价过低,容易自我轻视,自我否定,缺乏信心,做事态度消极。嫉妒虚荣的学生遇事紧紧计较,心胸狭窄,容易产生诋毁、伤害的念头。冷漠麻木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事外,对人对事很冷漠。孤独焦虑的学生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容易产生紧张、忧虑、不安、害怕等消极情绪,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旦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及时介入,关心了解学生的情况,当自身不能解决该生问题要及时与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做好跟踪调查的工作。(本文来自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杂志。《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四)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一大批网络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当前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使用者,也是最积极的参与者。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是网络成瘾,网络交友,网络违法犯罪等。有些学生上网成瘾,不去课堂上课,终日留在宿舍玩游戏;有的学生上课也想着上网,导致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在网上交友,随便轻易相信陌生人,让心怀不轨的人得逞。以上种种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若老师家长不加以引导教育,有可能诱发学生安全问题。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精神不集中,思维迟缓、孤独、睡眠障碍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效仿网络游戏中的欺诈、抢劫、杀人,可见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对此,学校要用正确的态度引导学生,向学生进行文明上网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世界中不良成分的辨别能力,让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有害信息。此外,学校的网管中心可以建立“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对各类有害网站和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封堵,对校内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如发现有学生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的内容或者沉迷游戏,学校的心理指导老师或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干预。
三、防御措施
民族教育院校承担着民族文化继承与传播的重要使命。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剧烈变革,这就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变迁,传统与现代文化、东西方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突出,文化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渗透,会在不同程度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教育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与育人的发展目标相互促进。作为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更是需要具备相当强的民族文化知识,了解各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具有特色的文化,甚至要多学习并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使用简单的民族语言与学生们交流,这对拉近师生距离与情感交流,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事业十分的关心和支持,根据国情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目的就在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最终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民族教育政策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例如: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掌握,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了解,民族教育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相对优惠政策的熟悉等等,都成为开展民族教育院校工作的基础。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者,民族团结的拥护者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时代的发展呼唤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能维护祖国的完整和统一,团结了各个民族,更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身为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坚决支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及传统文化的教育,采用公平、客观的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成就的自豪感,基于这种情感,产生清醒的认识和共鸣。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和谐相处,共同为伟大祖国谱写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心里,辅导员应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结合重大节日,例如国庆节等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回顾历史,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国家发展至今的各项伟大成就和来之不易,为学生介绍国家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政策,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对祖国有一个系统、明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原则。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多开展辅导活动,让各个民族的学生互相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尽快让大家相互了解并熟悉,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目的。
三、学生个人成长的引领者,正确舆论导向的宣传者
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第一次来到内地,无法适应内地的生活方式,面临心理和生理双重的压力,情绪起伏很大,学业压力又很繁重,生活不能适应,身体容易生病,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悲观绝望的无助情绪。因此,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与学生成长的关怀,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内地的学习生活。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的宣传工作,积极地构建宣传的平台,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由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大都远离家乡和父母,需要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怀。辅导员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内容,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明确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更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指导工作,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并深入社会实践,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建设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
四、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督导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安全事件发生在民族教育院校的校园内,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伴随少数民族内地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一些危及大学生财产及人身安全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作为民族教育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学生安全,确保民族教育院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管理中,安全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项内容: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宗教理论安全教育;治安防范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求职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等。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将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会怎样保护好自己,作为民族教育院校辅导员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齐抓共管,做到时时宣传,刻刻监督,确保少数民族的学生即使远离家乡和亲人,在校园内仍然可以找到满足的归属感。
【Keywords】university; fire safety;emergency fire; safety awareness
由于高校建筑物相对集中,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及图书馆等场所人员密度高、用电负荷大、易燃易爆药品的大量使用等现状,一旦发生火灾,会发生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所以研究地方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以及探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势在必行。
1 高校消防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的安全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安全系数越来越低,给社会稳定带来具大的压力。由于高校是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巨大伤亡。表1列出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高校火灾。
2 高校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薄弱
从历年来的高校火灾原因的总结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校园火灾都是由于学生在宿舍或实验室中内违章使用电器引起的。学生对于在校内使用违章电器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不能认识到由此会带来安全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非常淡薄。通过对学生的消防安全及消防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如何使用各种消防安全器材一窍不通,而且也不会注意到自己周围安全器材的放置地点以及安全出口的位置,消防安全意识极其淡薄。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都是由学校保卫处负责,而保卫部门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消防安全训练,消防安全意识也很薄弱,很难做好对学校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加上负责学校消防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足,对每日的消防安全检查巡视工作做的也不足,并且也不能长期坚持,从而导致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
2.2 违章用电普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家用电器在高校学生身边越来越普及,每个人都拥有数种电器如电脑、手机、电吹风、电炉、电热毯、热得快等,不少学生私接电线,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同时插有多个插头,使得电线和电力设备大大超过其正常的设计承受能力。加之一些高校部分电气线路老化现象较严重,加上有的学生使用不合格的电插座、接线板等劣质产品,致使发生火灾的系数大大增加。有些学生在使用电器的时候粗心大意如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吹风机使用后没有及时关闭并拔掉,或者在宿舍违规使用电炉或热得快等现象都极大的增加了火灾隐患。据统计,违章用电引起的火灾在高校火灾中达50%之多。
2.3 违章用火突出
高校火源使用频繁,违章用火现象突出。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夜间在教室、寝室内点蜡烛、点蚊香、抽烟,用酒精炉做饭等现象。再加上学校食堂厨房、锅炉用火,实验室用火等等,如果对这些火源管理不善,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每当期末考试,如果学校晚间规定熄灯的话,很多学生一般会点蜡烛看书,一旦忘记熄灭蜡烛或碰倒蜡烛,都会引发火灾。由于大多数学生公寓周围都有绿地,夏季蚊子比较多,有的学生会点燃蚊香驱蚊,可是如果使用管理不当,蚊香燃烧布匹纸张等可燃物,就极易引发火灾。有数据显示,在高校中,由于点蜡烛看书,使用煤油炉、酒精炉做饭,在床上吸烟,室内焚烧废品等违章用火引起的火灾达到了高校宿舍火灾的40%。
2.4 消防设备不足
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致使学校的各种建筑如宿舍、教室、食堂等不够用,有些学校的建筑没有经过消防检查或消防检查不合格就擅自投入使用,部分高校新建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消防设备配备不到位,如果突遇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有的高校虽配备有一些消防器材和设施,但是由于维护和保养措施不到位,致使部分设施、器材超过使用期限。过期的消防器材由于失效在火灾发生时起不到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延误了火灾的扑救。高校消防设备落后短缺,已经成为目前困扰高校消防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统计,高校消防设施与装备不达标的约占80%,灭火器与消防栓配备不达标的约占40%,资金投入有保障的和基本有保障的仅占25%。
2.5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不足
高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等都是人员非常密集的地方,而且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最多,火灾极易发生,但是学校通常为了方便学生管理和防止盗窃,却忽视了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通道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在原有基础上减少或关闭了安全通道,有的高校在学生宿舍窗户上装防护栏,楼道出口处安装铁栅栏等,甚至有的学校为方便,采取封闭式管理,在学生就寝后就锁上出口大门或者只留下一个较小的出口,一旦出现火灾突发等紧急情况,很容易因为疏散通道问题使得被困人员就很难迅速逃离火场。
2.6缺乏对学生的消防宣传教育
专门对学生开设消防安全相关课程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寥寥无几,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最基本的消防知识培训或消防安全讲座。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最基本的消防常识都不了解,也从未考虑过一旦发生火灾应该如何自救逃生。正是因为对消防意识的缺乏,在各大高校普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随意私拉乱接电线、在宿舍内吸烟、用电超过学校规定的负荷等现象,大部分学生从未想过学校种种规定设立的原因及意义。再加上高校未能按照要求对学生进行消防常识培训和灭火疏散演练,甚至大学四年也不进行一次。因此,各种隐患潜伏在学生周围,一旦发生火灾,只会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警,更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学生极难疏散逃生。
3 高校消防安全的对策
3.1 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各项消防安全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学校可以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明确学校各级的责任,建立校园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操作规程;建立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疏散通道设施、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统一管理维护制度;制定安全用电、火灾隐患整改以及易燃物品使用管理制度,要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对于违法相关规定的个人,按照具体制度,给予处罚。
3.2 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力度
很多学校存在着消防设施陈旧,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于消防资金投入不足。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高校内的消防安全隐患,就要加大消防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大消防设备建设投入,建设好消防基础设施,并严格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同时学校还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积极对学校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整改。对年久失修或失效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消防设备的管理上,应明确落实专人维修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运行,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3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学校要加强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质,把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学校可以在重大节日、新生入学、新学期等特殊时机,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固定宣传栏、消防安全演讲比赛等形式,在校内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也可以聘请消防官兵授课使每个师生学会查找身边火灾隐患,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同时可以在11.9消防日对已经发生的大型火灾事故及其后果进行宣传,给全校师生敲响警钟,让他们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在今后能够时时提高警惕,在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的弦。
3.4开展校园防火演练培训
学校在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知识方面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疏散演练。学校要大力配合公安消防部门,针对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制定适合本校的防火演练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做好定期对全校师生的防火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使全校师生熟悉自己所处的建筑物的应急疏散程序及逃生路线,不断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到会使用灭火器材和设施,指导如何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如何引导疏散逃生,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真正发挥其职能。
3.5特殊建筑场所防控措施
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宿舍是高校师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必须加强对这些建筑物的消防安全防控措施。首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在教职工之间成立消防检查队,定期对学校各个建筑物的防火、防烟间距、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通道指示标志的检查,同时,也做好对消防器材和设施、水源、用电线路以及用火用电情况的检查,并确保检查的到位。同时要严格规范校园师生的不安全行为,比如禁止室内吸烟,不准随意乱仍烟头、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在室内焚烧杂物,禁止在宿舍内使用蜡烛照明,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及禁止使用大功率电气设备等。对于这些特殊场所,要保证消防器材置放在显眼位置,以便出现火情时能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