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第1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继承 发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为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声乐艺术作为音乐体系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密切关注。从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声乐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声乐人才倍受青睐,声乐在社会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作为文化艺术课程的声乐艺术,在快节奏的社会进程中,人们静下心来欣赏声乐的环境比较缺乏,欣赏群体对声乐的敏感度也在下降。故此,高校中的声乐教学,应该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保留最美好、最原始的元素,并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通过丰富声乐的内涵和外延,增强高校声乐教学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理念上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对声乐的重视和喜爱程度也日益提高。声乐艺术中经典的因素,我们应该予以继承;对一些与时展不相符合的元素,需要舍弃和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中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坚持声乐中的人文理念。从继承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将声乐文化中最核心的人文理念留存下来,始终坚持用声乐艺术追求真善美,继承优秀的地方民歌、戏曲等云音乐,不能将其简单地看作是一段曲谱、一首歌曲,甚至是一种声音,应该要从人文理念的层面加深认识并予以继承。只有坚持声乐艺术中最核心的人文意识,才不会因为岁月的变迁而使声乐艺术变得暗淡无光。将声乐中的触及灵魂的核心元素保留下来,用这些艺术的东西去坚持我们始终不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声乐艺术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我们要在继承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声乐中精华的东西进行继承的基础上,应将一些与新形势下人们审美观念不相符合,与时代主旋律不和谐的糟粕大胆的舍弃,并根据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元素注入到声乐艺术中去,体现声乐艺术的时代性特征,这就是保留精华去除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二、教学方式上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让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效率更高、传播更快,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太多的信息使我们的大脑处于疲乏状态,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接受度在麻木和降低。我们敏锐性其实是有限的,信息爆炸的到来,严重阻碍了我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处于较为疲乏的状态。故此,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应客观、冷静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坚持传统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声乐教学方式,寻求更加适合现代学生的声乐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大多数依靠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新的形势下,声乐教学要合理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资料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通过加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声乐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示范,促进其更好更规范的教学声乐演唱。因此,高校声乐教学方式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创新,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声乐教学效果。提高声乐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创新,让学生在声乐观摩、交流、比赛中增强直观体验,充分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开阔眼界,激活思维。

三、教学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在保留和继承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发展。在声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将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气息的现代声乐作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丰富、时尚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声乐潜能,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优化。声乐教学涉及到学生歌唱时的呼吸、共鸣、音色、语言、情感、审美等技能技巧,这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互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在保持师生关系稳定性的基础上,发展声乐教学内容,科学的声乐教学内容也是确保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首先以教学经验为指导,教学经验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师教学中宝贵的财富,是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采用的盲目跟风式教学,就会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备专业水准,教师教学内容的专业水准是决定声乐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在继承优秀的声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声乐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声乐教学工作,以专门水准,选择适合学生演唱能力、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歌曲为教学内容。

四、结语

总之,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好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坚守正确的声音概念个文化理念,确保继承声乐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到声乐艺术的传统价值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要正确强化创新意思,通过吸收、借鉴、采纳等方式将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知识运用到高效声乐教学当中,以继承和创新的你方式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博,声乐艺术的文化视野[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第2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体育 差异性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广泛推广,初中生的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学生的价值理念快速健全及发展的时期,加大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经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贯彻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发展兴趣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差异化教学的实质内涵与特征表现

差异化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间的差异性既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等表现特征,又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准、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差异。老师在进行差异化教学时要把握学生两方面的个性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以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差异化教学理念为主导的教授方式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及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被动关系,双方缺乏对彼此的深入了解,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修正课程设计,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封闭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潜能爱好难以被充分挖掘。

差异性教学是为发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获得全面发展,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所以老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弹性的设计与调整。在双向互动的教学安排中实现教学相长,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面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在师生互动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初中体育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指促进学生身体机能与心理健康水准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课程训练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鼓励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个性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与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交流关系,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实际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以差异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技能与自身素质进行搭配式分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体育技能。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差异性教学方式中寻找到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学习基础不错的学生引导其发现创造性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以基础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三)注重课外训练,提升体育技能。

基础的体育技能学习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加大学生对课外练习的学习投入力度,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由于体育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自由自在的学习场地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对体育技能有兴趣的学生发展体育特长,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跨班学习,在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具体的体育课外活动包括传统体育竞技学习及比赛技能学习,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的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学习。小组式的搭配学习方式可以借鉴到体育教学中,小组成员间的互补技能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实现团队目标,凸显学生的优势,在自己游刃有余的优势技能中对学习增强热情与信心。

(四)改变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

差异化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阶段的项目成绩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比较,建立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既包括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个人评价,以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密切关注,在评价过程中不要孤立地看重学生的客观成绩,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对于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老师要以鼓励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告之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评价标准更偏向学生对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学习能力强而且基础不错的学生,老师应该提升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以更高的要求自我约束,以更努力的学习状态达到教学要求,评价重点可以偏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发展方向与技能水准,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安排下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老师深入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双向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建立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式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发展与培养终身锻炼的生活习惯。落实差异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课程模式,在不断的试错中提炼最高效的落实方法,促进终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百长.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6):93.

[2]应明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4):31.

[3]袁春夫.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体育运用差异性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2):56-57.

第3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论文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形式更好地服务内容,一定要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这是教学辩证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使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服从于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化”,更注重的是“新教育理念的推进”。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扬弃,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把学生的学习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比如对于教材的使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蓝本”,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做到教材、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教师、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处理好课堂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确定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求活求趣,而应从每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在教授“分式通分”这一内容时,就应设计“自学自悟—类比发现—启发讲解—强化训练”的教学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时,恰当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动手实践(画图度量一感知新知,剪图重组—发现新知)—自主探究(证明结论)—交流评价(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变式运用(巩固新知)—自主小结(积累经验,升华思维),这样设定的教学方式就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亲自探索和发现,就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数学截一个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让学生利用马铃薯做成的立方体自己来切一切,看一看,这样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初中数学形式服从内容很重要,我们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几个关系,唯其如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4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

语文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没有太大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人把实践教学狭义的理解为理工科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而事实上,实践教学包含较为广泛的含义,除了实验教学外,其它学生参与的自主活动型的教学,都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今天的教学环境下,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学活动的普遍要求,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更是对现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实践教学的应用在逐渐增多,但是应用形式及应用内容多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相同,在社会不断变化,创新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同样需要需要创新。

1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1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教育体制改革已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题,社会大环境在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变,教学活动想要发展,想要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自然也必须要不断变化。教学体制改革,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自然都需要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阶段的基础学科,自然更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1.2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可以说从孔子授学活动开始,就有了字词的教学,这些都是早期语文教学活动的雏形,而到了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比其它学科教学更为成熟,但是如今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而对于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活动的创新,不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政策要求,还是创新带动生产发展的实践情况,都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现状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小学实践教学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目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现状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不断增多,但是其创新的内容仍然比较局限。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现了认识到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很多活动中不断寻求实践教学的创新,不断常识创新,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创新过程中多是浅尝辄止,只对个别教学内容适用实践教学的创新,而在具体的创新方式上,同样也是比较单一,一般简单的课堂讨论就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了,这远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

3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的策略

笔者认为,做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创新工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3.1讲故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多生动灵活,与小学生的天真思想相吻合,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留小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一些童话故事或者其它类型的小故事,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通常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本文认为,针对这些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创新。对于小学生而言,讲故事是比较熟悉的形式,可以说从小就是在大人的故事中度过的,所以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一方面,由小学生讲故事,小学生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代入情感、表情,甚至一些简单的动作,这就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对小学生而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个人的头脑会不断的进行思索,这样其思考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也正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目标所在。所以说,利用讲故事的教学模式,可以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3.2户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户外教学模式也是小学语文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选择。今天我们提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自主、自由的学习,所以说,户外教学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就是要通过一些实践形式,为学生创造不一样的学习环境,更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决定了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户外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单纯的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如果采用户外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直接接触自然,接触生活,所以很多灵感自然而然的产生,写作的内容自然也就充实生动起来。此外,对于一些课文的学习,同样可以采用户外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参观一些纪念馆或者其它与课文有关的场所,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这比教师的讲授更生动更直接。所以说,户外教学模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选择。除了以上提到的亮点创新方式外,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尝试其它实践模式,比如教师组织学生编排短剧,将一些教学内容表演出来,这样的方式同样是实践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立明,张岩,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研究[J],教育导刊,2015(09).

第5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现状;措施

中国分类号:G611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主要指教育方式和内容应该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从受教育者的生活出发,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受教育者熟悉的基本生活形式为主。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应该与日常生活现象保持一致,让学生从学习中了解社会、校园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德育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性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的基本保障。德育生活化教育使理论性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更加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意识成熟的关键时期,德育生活化教育改变了学生过去服从、适应的求学心理,德育生活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对道德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接受。

(二)开放性

德育生活化教育是校园、社会与家庭互动的学习过程,开放性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从教学理念到目标、过程、内容再到教学评价都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另外,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互动多变的课堂形式也是开放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个性化

初中生情感意识尚未成熟,德育生活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德育生活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必然保障。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学校教育与个人教育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现状

(一)初中德育教育脱离生活

近几年,教学领域不断改革更新,初中德育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初中德育教育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生活教学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忽视了生活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提升。另外,很多教师单一地认为德育教育就是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教育,很少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需求,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差。

(二)初中德育教育形式单一

伴随着教学的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落后于最新的教学要求,师生互动教学受到更多人广泛的重视。依据我国德育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学校把德育教育作为义务教学课程,忽视了德育教育本身的意义。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以及价值观,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德育学习的要求。但是,很多学校由于认识落后,德育教育的模式仍然采用授课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得到提升。

三、加强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措施

(一)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面对落后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很多初中生都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德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校领导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制定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将空洞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

(二)实现德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加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课本是教学的依据而不是全部内容,在从事德育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初中德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多为空洞的课本理论,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通过课堂教学将生活内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保障课堂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

(三)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加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德育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德育课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课堂形式一定要灵活多变,教师可以利用演讲、辩论赛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课外互动强化德育生活化教育。

(四)结合家庭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紧密,强化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教师在从事德育教学时,应该将生活案例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尤其是家庭生活案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与家人相处、沟通的案例运用到课堂上,满足学生对“人际交往”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面对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案例,学习兴趣很容易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的上升。

(五)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

加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传统的德育评价机制以期末考试成绩和班主任学期末的评语共同组成,这种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并且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很难体现出来。强化德育生活化教学,教师应该将评价机制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始终,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知识能力与行为习惯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平合理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榜样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应该树立学生榜样,保障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加强初中生德育生活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也是今后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师在了解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前提下,还应该明确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过度注重语文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背离素质教育的初衷。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发展差异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教材大纲与教材内容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素质教育教学需求,同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语文教育教学缺少新鲜血液,同时由于教学理念思想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影响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二,有些学校忽视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的作用,以升学为导向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评简单依照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教学工作缺少正确的指导与推动,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长阶段的特殊性,教学模式以简单知识传授为主,忽略课堂互动的重要作用,多采用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忽视课堂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难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内容改革首先应当选用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教育目的多元化的语文教材与选读教材,扩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层次上增加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W内容,增加语文实际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念体系与责任感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教学课堂比重分配时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剧本表演教学,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创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语文教学方式的设计与选取受教师素质与理念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时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丰富教学方法与技能的知识储备,针对学生生长发育特殊阶段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科学合理的进行语文教学方式改革。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传授式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语文教学方式的比例,转变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以朋友与学习伙伴的角度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引导与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通过质疑与讨论的方式开展语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在语文教学中“善用鼓励”将强队学生的肯定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梳理学习压力的心理素质与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评价系统设计理念与评价标准不但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因此在重视素质教育教学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及时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与指标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首先在语文教学评价时注重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评价,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正确定位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师生学习关系,其次,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改革,督促教师通过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例如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加入各种语言类课外竞赛于活动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在竞争学习中加强自身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7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理论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信息化教学以现代的基本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包含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等因素,对于改善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当加强分析和研究,找出有效的策略,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改善和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内涵

1.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含义。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而逐渐产生的,所谓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学者和学习者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的教育媒体和以及信息资源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它不仅仅是对信息技术的良好利用,而且还体现了更深层次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我们要从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角度来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2.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点。首先,信息化教学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工具性,这是信息化教学的最明显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指信息化教学使得实际的教学活动出现了技术层面上的明显变化,比如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环境的改善以及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等。其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决定了它还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具体来讲,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更加注重教学的互动性、个性化和多元化。

二、目前我国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快速普及,我国的信息化教学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良好改变。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没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大同小异,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互动性、个性化和多元化,把网上的相关内容直接搬到课堂上,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信息化教学强调教学的交互性,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被动教学比较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下,很多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他们缺少知识的直接经验,而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研究,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为了使信息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加强分析和研究,找出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本文认为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问题式教学,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始终是各种教学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学的核心。对于信息化教学方式而言,教学内容的实际质量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因此提高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必须要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本文认为我们应当倡导问题式教学的理念,在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上更加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具体的问题为指导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借助于信息化的相关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塑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有效解决。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组织各式各样的时间活动,如知识竞赛、课外实践以及小组合作等,在此过程中加强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思辨和争论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提高自己学习能力。3.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我们首先要促进教师的相关教育观念的个性,使他们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的个性化、多元化以及交互性。其次,我们要着重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能够熟练地制作既实用又美观的多媒体课件,并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4.建立良好的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学需求,我们必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比如,我们可以提供选修课、网络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等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并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天空里尽情地飞翔。首先,我们要注意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要树立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思想,使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的实际内容实现最恰当的完美结合。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各个学科的信息资源库建设,同时建立更多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以及各种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和更加快捷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促进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信息化教学对于改善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当倡导问题式教学,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军民,傅云凤.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无缝融合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06:648-650+662.

[2]袁小红.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9:90-94.

第8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循序渐进;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一、引言

“循序渐进”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就学习做事情应当循序渐进。但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随着教学任务分工越来越明确,实操技术水平越来越熟练,往往忽视了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客观规律的运用。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精力都着眼于怎样把内容讲解透彻、示范准确得当,如何加强学生练习,如何把纪律、安全搞好,以及防止危险或者事故发生等方面,却往往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本应该注重的如何将基础打牢,让学生不至于学一样丢一样;如何让学生适当的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由教师去灌输知识或者是技能。通过十五年的教学经历,不断地总结、思考与尝试,总结出即便是实践课的教学,也应当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不是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

二、现阶段的教学方式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饱满性,每个课时都能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从而便于教学、检查、审核、说课试讲,以及优质课程评选等方面。以“主离合器分解与装配”这一实践操作科目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整个教学内容所需时间为4个学时,其中,分解装配的讲解示范时间为1学时,学生分组练习时间为3学时。这样,通常的做法是在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授课人员便开始对主离合器分解进行讲解示范,而后便接着进行装配的讲解示范。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整个讲解示范的过程中会进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演示操作等方式加深学员的印象。由于主离合器分解装配的内容较多,1课时讲解示范下来,任务量还是较重,基本马不停蹄。如果只讲一半,时间利用上又不充分,而且划分为两节课,又不利于审查考核或者评选。

现有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正是由于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和记住的步骤、方法、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就相对较多,而他们又都是初学者,对于实践操作还较为陌生。尽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作为实践操作类课程,需要实际动手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要领,只有不断地提高熟练度,才能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正所谓“熟能生巧”。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多少种花样,因为本身的教学内容的事实摆在那里,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真正意义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就应当循序渐进、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三、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

循序渐进式教学,即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进行判断评估,从而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学授课,真正意义上做到由浅入深、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就是整个教学内容不能够局限于一节课,可能需要横跨几节课,才能够把整个教学内容完全教授完毕。这不利于审核与演示,而且与现有的教学标准相冲突,因此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但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着客观规律教学,真真正正地掌握实践技能、技巧,在实践中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仍然以主离合器分解与装配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复习主离合器构造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起到巩固的目的,然后进行主离合器分解装配步骤、方法的讲解。其中,省略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注意事项(安全事项不能省略)。在讲解示范完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讲解的内容。这一步,可以使学员进一步熟悉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初步掌握主离合器分解与装配的步骤流程和方法内容。其次,在学生熟悉基本操作步骤和要领的前提下,深化教学内容,进一步讲解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应如何达到技术条件,满足装配要求。最后,在学生具有相当基础之后,再对不满足技术条件的情况应当如何处置,进行讲解;如果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还可以适当地拓展故障方面的知识。例如主离合器打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离合器早期磨损,会带来哪些问题和现象,都可以跟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既能巩固他们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实际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又能增强对修理技能培养的兴趣,一举数得。

第9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原则;教学方式;符合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设猜想――推理实验――获得结论”。由此,依据学科特点,可分为五种基本教学方式:

谈话式:即指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上交流,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

讲授式:这个方式主要指的是教师经由语言为学生传递出教学上的信息。包含讲读、讲演、讲述等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信息含量高,教学效率明显。

讨论式:指的是学生围绕老师布置的题目进行讨论,老师从中进行引导的目的性讨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

自学式:即指由老师作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过程。老师在其中发挥着提出目的和要求的作用,指导拟出题目或者编写自学提纲,并且在教学的时候给予自学的学生具体指导。

直观式及操作式:直观式指的是板画、板书、多媒体演示、进行试验以及实物展出等教学工具的使用。操作式指的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仪器,手和脑并用,独立的进行科学真理的探索。当然,这些需要完善好理论思维和操作观察的关系,教师指导与学生独立活动的关系,发展掌握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的关系以及理论思维与操作观察的关系,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最重视的教育方式。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去优化组合并且能够科学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学则,下面,作者本人就依据实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方式的选取原则

总体原则:首先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现状、教学内容,取长补短的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形式、手段以及考查、评价、训练等办法综合运用到整体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手、脑、眼、耳并用的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其次,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在学生非智力问题以及思维特点上对教学的影响,让教学方式切实落到学习上。具体点讲就是注意以下方面:

(一)依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原则。通常来讲,采用以讲解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来进行抽象理论性强的教材内容。对纯理论的叙述应当让学生自主阅读,做启发式教学。

(二)达到具体教学任务目的原则。即每堂课都布置特定任务与教学目的,在新知识的传授上要采用直观式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用谈话式或者讲授式来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层面。

(三)教学时长原则。教学时,某些方式会比较费时间(如讨论式、操作式),有些方式则费时少(如讲授式),所以在选择方式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时长上的限制。

(四)与学生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相符合的原则。采用直观手段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成绩好的学生,使其更加独立的进行学习,培养主观能动性。而对于成绩差的,要多进行指导,有效提升成绩。

(五)发挥教师自身特长原则。教师在学则教学方式的时候,可以依据自身的特长,扬长避短的选择能够全面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手段,重点运用某个教学方式,从而有效的影响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环境。

二、进行教学方式优化组合

每一堂课的实际教学方式其实都是以上教学手段的有机组合。其组合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和学上心理以及程序上面的一致性。

(一)教学策略在制定时应当注意:(a)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b)对学习者准备的学习进行验明、补偿或启动;(c)考虑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依照心理程序及逻辑层次组织起来,;(d)对学生做出适当的指导,并给予充分练习;(e)做目标范例;(f)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积极反应。

(二)将实际操作与语言传授结合。例如在使用实验探索的方式时,将操作作为主导,语言指导为辅助。而在使用谈话或者讲授的方式时,把语言传授放在第一,再辅以合适的直观手段,以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

(三)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关系的处理。必须把抽象与直观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例,在讲授物理的概念机规律的时候,既要采取直观的方式和操作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又要使用谈话、讨论或者讲授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思维进行引导。

(四)教师指导充分结合学生的活动。在这方面主要靠的是老师对教学活动上的控制。现代教学主要主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实现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上面一定要掌握好“度”。通常来讲,高年级适合采用间接控制,低年级就采用直接控制。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放低控制力度,而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就要加强控制力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不能够总是一成不变。成功的教学不但是老师艺术上的再创造,更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教育的进程当中,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自身情况,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教学时学生轻松愉快,自己又授之以渔,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