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家校合作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的方法

第1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一个系统过程,而评价是这整个系统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合作学习学生评价观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一系列要素。其中评价学生的方法是重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了如下三种评价方式:

1.同伴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的,不同特点的学生适合在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把四名同学的角色分为组长、带头人、记录员和纪律员,四人的角色分工除组长是指定成绩最好的学生担任之外,其他三个角色由学生自己商量确定,其中要求带头人一般会是一位比较活跃,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内成员的表现可以用互评表(见表1)来互相监督和鼓励。

表1组员互评表

时间

评价者

被评价者

行为表现

参与意识

参与程度

明确自身角色

倾听并尊重他人

乐于帮助他人

第2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抄核收

前言:在电力众多岗位中和客户接触最多的岗位当属抄核收工作,它不仅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而且还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和以往相比人们更加重视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并且各个行业也不断地探索,如何提高电力营销的抄核收工作的方式。

一 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抄表工作常出现的问题分析

电力营销中最基础的工作是抄表工作,要想保证电费收取工作顺利开展抄核收工作最重要,所以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一定要认真完成。但是在实际抄表工作中,抄表工作却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点,计算工作不到位,有的用户在对电费的计算上,都是以用户用电最大的作为计算标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用户的抄表期不是每月零点、正常的抄表日期的电表用电量和月末用电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抄表员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补充好差价。但是很多抄表员却忽略了这些问题。第二点,抄表工作中出现的负电量情况,这些情况出现多数是因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致使实际用电量和使用数据出现差别。

2 电费复核工作出现的问题分析

电费复核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电费发票数据准确性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正确的数据,所以电费复核工作至关重要。但在电费复核工作中却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点,工作人员在抄表数据审核中存在工作不认真的行为,这样致使数据准确性出现差池。第二点,复核人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较低,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因为复核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核算业务水平较低以及技能水平较差等,导致复核人员对复核业务不了解。从而致使电费复核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 电费收取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直接和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相关自然离不开电费收取工作,为了保证电费收取工作顺利进行,电力企业必须要做好电费收取工作,但是通过考察发现电力企业电费收取工作却存在两点不足。第一点,结算方式存在不足,很多电力公司都采用了预付费方式,这种方式在解决电费收取工作的缺陷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结算方式却使数据方面出现差异,从而致使电费收取工作难度增加。第二点,阶段式电价的应用方式存在的缺陷,一般采用按用户上个月平均电价的方式来完成供电企业在对电费售价的制定,但是在制定时往往会出现本月电价和上个月电价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因为电费费用差距的出现给电费收取工作造成较大的困扰。

二 优化电力营销中的抄核收工作措施分析

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不足,将会对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主要从合理改进电力营销的抄核收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电费抄表的工作效率、提升电费缴费的效率等三方面进行优化,具体分析如下。

1 合理改进电力营销的抄核收管理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电力营销中抄核收管理模式的落后,将会对抄核收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作者建议应合理改进电力营销的抄核收管理模。首先,应加强现代化营销技术系统的引用,全面提高抄核收工作效率,而且,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抄表方式来说,这种抄核收模式更为快捷,而且能够直观地查询和整理用电客户的信息,并对用户的电量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尤其是对一些用电量波动较大的用户,在该模式运行下,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审计和记录,不仅便于对用户用电监督,避免出现违章用电、不正规用电的现象,同时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其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电力营销抄核收的管理水平,对提升抄核收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更有利于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全面提升电费抄表的工作效率

抄表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不高,将会造成后续的核算、收费的工作效率也不高,对电费抄核收整体工作效率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更不利于电力营销工作的继续开展,对此,应全面提升电费抄表的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对抄表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在现阶段电力市场的发展之下,不仅要求抄表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对人员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责任心、职业心等,对降低电费抄表错误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其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可以将其充分地应用到电费的抄表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掌上电脑的方式来进行抄表,确保抄表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控制中心,避免中途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远程抄表系统,充分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优势,实现远程抄表、实时抄表的功能,电力营销中心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对用户电表计量数据实施远程采集、实时采集,进一步保证电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在采用远程抄表系统的过程中,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等,全面提升电费抄表的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电费缴费的效率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缴费的过程中由于缴费效率偏低,对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效率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提升电费缴费的效率[6]。首先,应加大电费催缴的力度,对于一些恶意不缴纳费用的用户,应给予二次警告,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相应的费用,对于一些依旧不缴纳电费的用户,应采取停电措施来加大催缴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电费的回收效率。其次,电费缴纳的方式应实现多样化,尤其是现阶段网络时代下,要通过网络多种形式,如,支付宝、网银、快捷支付、余额宝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网络缴费的方式,同时,应与各大银行、超市等进行强强合作,实施多样化的缴费方式,不仅便于用户的电费缴纳,更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电能费用的回收效率。

另外,实施插卡式的电表计费方式,客户可以往卡里充钱来实现对自己用电费用的查询和缴纳,对提升抄表的工作效率极为有利。现阶段一些城镇小城市,还无法达到这种缴费方式,很多农户每次缴纳电费都会到附近镇里的缴费营业厅,不仅给农户的电量费用缴纳带来极大的困难,更不利于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尤其是这些偏远地区网络还未能覆盖的情况下,较为更加困难,因此,作者建议,应尽快实施插卡式(充值式)电表计量来解决当前的困难,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电力营销中抄核收工作效率,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做好电力营销的抄核收工作,是保证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做好电力营销的抄核收工作要从影响抄核收工作准确性的原因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采取正确科学的工作方法,来保证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准确性。除了优化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还应该将创新的工作理念应用到其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协调好各部门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推进抄核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凌莹,史俊.电费抄核收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6).

第3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奖助学金;和谐校园;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29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校学生规模进一步增大,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的资助资源也越来越大。国家奖助学金作为资助资源之一,在发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日益凸显,如贫困生“等靠要”思想蔓延,使得贫困生在“物质贫困”得到缓解的同时却加剧了“精神贫困”;平均瓜分做法盛行,造成奖助学金变质;贫困生评选如同“选秀”,利益驱使下“伪贫困生”泛滥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作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1]。高校应从和谐校园的建设出发,着重解决国家奖助学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

和谐校园是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而国家奖助学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恰恰对和谐校园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1.贫困生认定不科学,威胁和谐校园建设

科学是和谐校园的基石,也是国家奖助学金合理发放的保障。这里的“科学”,指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确保贫困生认定真实有效。

按照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认定需要依据生源地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管理部门仅仅通过贫困证明根本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实际生活费用及其家庭实际状况。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学生及家长缺少诚信,地方政府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把关不严,导致伪贫困生泛滥,极大地影响了真正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使得真正的贫困生对伪贫困生产生了不良评价,影响同学间、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甚至因为“伪贫困生”享受“免费午餐”而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僵化,极大地威胁和谐校园的建设。

2.名额分配显失民主公平,构成和谐校园隐患

民主是和谐校园的根本。这里的“民主”,指校园内所有人的关系都应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奖助学金名额分配时理应注重实际情况,发扬民主,体现教育公平。

国家奖助学金在各高校大多是按人数比例将名额分配给各个院系,再由院系根据各班的具体人数确定每班的资助名额。显然这种办法忽视了班级间学生的实际贫困程度差别,最终造成部分困难学生因名额限制无法享受资助,而另外一部分非困难学生则因名额富余拿到了助学金,成为了“贫困生”。这种名额分配失衡的现象,使贫困生认为老师的工作有失民主公平而对老师产生不好的评价,甚至发生面对面冲突,严重影响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埋下了隐患。

3.评定程序缺乏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阻碍和谐校园进程

人文是和谐校园的灵魂。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的真谛体现在国家奖助学金发放过程中,能够极大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大部分学费需要靠国家和学校资助。国家奖助学金投入力度的加大,使之成为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国家出台的评定标准难以操作,致使一些学校在进行奖助学金评定时,片面追求“公开、公平”,要求贫困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使他们不但要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把贫困生弄得像“林冲刺青”。学校的评定程序缺乏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却给贫困学生带来了现实与精神层面的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校园进程。

4.审核监督系统开放性差,破坏和谐校园建设

开放是和谐校园的源泉。国家奖助学金在评定前后,都需要有开发合理的审核、监督系统,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这笔钱最大限度地用于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奖助学金的名额骤然增多,评审条件相对降低,面对金钱的吸引,部分非经济困难学生也参与到奖助学金评选中,引起了同学之间的“明争暗斗”。有些同学开始在班级、寝室范围内拉票,使得票决制“寝室效应”日益严重。国家奖助学金获得情况一旦公开,必然会有学生认为部分同学不应获得奖助学金或所获数额偏大,对这些同学的心理评价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同学关系由此变僵。种种同学间、师生间不和谐现象的出现,破坏了和谐校园建设。

二、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五方面的基本要素――人、事、物、景、情的和谐[1]。因此,应从这五方面着手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事的和谐是核心――明确贫困生认定标准

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校园的和谐是通过校园内大大小小的事体现出来的。学校应关心、爱护贫困生,为其提供基本物质生活保障,因而,明确贫困生认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发放模式至关重要。国家奖助学金的实质是在精神和物质上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构建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发放模式,确保奖助学金用到“刀尖浪口”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高校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除了要求相关证明材料等“硬件”外,还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等“软件”来确认受助资格[2],使评选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贫困生的评选结果公平、合理,在使真正贫困生受到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使其他同学对评选结果信服;避免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国家奖助学金发放问题而产生矛盾,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和谐校园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人的和谐是关键――注重贫困生人文关怀

决定和谐校园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和谐,其中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的和谐则是基础。在发放国家奖助学金的过程中,注重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是调节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重要纽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扶助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扶助”。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层面看,精神解困必不可少,是缓解贫困生问题、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精神保障。因此,从长远计,在物质解困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解困[3]。较之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贫困具有更大的潜隐性和危害性。精神上的贫困往往不易流露,但当其积聚到顷刻间爆发时,对整个校园和社会的震荡却是非常大的。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尊重贫困生,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可以促进贫困生的自我发展,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3.物的和谐是保障――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管理制度

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硬件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切实维护贫困学生的利益和对这个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贫困生档案须要详细记载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个人消费情况,并定期更新,动态完善。建有贫困生档案的学生有优先得到奖助学金的权利。但是,这样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贫困生优越感”,觉得得到奖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应根据其学习成绩、日常生活表现等建立动态档案,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这样在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还避免了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4.景的和谐是窗口――发挥国家奖助金实际效用

事、人、物的和谐共同构成的景色作为窗口反映了校园的和谐。加强奖助学金的引导和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其效用,作为这个窗口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国家奖助学金作为一种人道关怀的救济,是国家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无偿资助。针对高校贫困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现状,国家逐年加大奖助学金发放力度。为了避免国家奖助学金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对其发放前后的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应引导贫困生将国家奖助学金用到实处,真正用于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使每一名学生的每一事、每一物都成为和谐校园中的亮丽风景。

5.情的和谐是基础――转变贫困生扶助方式

事、人、物、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转变贫困生扶助方式,坚持“扶志”为主,“扶贫”为辅,以情的和谐为基础,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在扶助贫困生的时候,应该尊重贫困生,跟他们平等、坦诚地交流,使他们抛却“接受扶助就像乞讨”的观念,真正懂得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对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对他们的心理不成熟以及非正常的自我评价,也要用心帮助他们端正心态,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4],让他们真正懂得自身价值。“扶志”与“扶贫”同时进行,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结语

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对于和谐校园构建起着重要作用,贫困生问题解决不好会给校园管理、校园稳定带来隐患,也会加大高校教育的难度。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功能在于解困、育人、成才,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内心和谐,实现校园和谐及社会和谐。只有解决好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中产生的不和谐问题,和谐稳定、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才能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和平.理解和谐校园科学含义 探索和谐校园构建途径[J].发展,2007,(6):104-105.

[2] 王中伟.管理学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08,(9):290.

第4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本课题实施将为其他兄弟实验学校“家庭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探索城市普通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我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2、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有哪几种;

3、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4、每一个家庭出发,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指导探索。

五、课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准备阶段,发放家长问卷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等情况,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比较法等进行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实验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子,充分展现实验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1、任务分工:

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情况:

x: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x: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x: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x: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x: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类别。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x:子课题研究——探究新型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其他老师:子课题研究——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家校合作的方式。

x:负责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做好活动记录和材料归档工作。

x:负责录像工作。

2、研究步骤: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6月):①理论研究;②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②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③课题验收、实验推广。主要以论文、个案、结题报告等为本阶段的成果形式。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以案例集形式呈现实验成果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论文或个案集等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学校已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有三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十一五”期间,我校有两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1人被评为岱岳区“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课题主持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第5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1.家校合作是什么

(1)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教育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校教育又牵扯到千家万户,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也成了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观念总是认为教育的责任在学校,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其实,家庭同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校合作在今天的学校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相协调的一种教育方面的互动合作。

2.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现状

教育界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农村小学的问题也很多,然而农村小学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对于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方面已经有了合作的意愿和倾向,根据一些研究调查表明有70%的家长认为自己提出的建议可以被老师和学校接受,一些家长也经常打电话向学校的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一些其他的在校表现,学校及教师也时常和家长进行沟通。

(2)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质性的交流。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可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了完成这些活动教师的心思可能都在怎么举行活动、怎么能让活动更丰富多彩上,对真正有效的交流上可能就会不到位。其实,有些复杂的活动只会让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而违背了从活动中进行家校合作的本意。

(3)家庭教育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孩子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学校教育有问题,把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而不作自我反省。

二、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对孩子的家教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家校合作沟通交流的时候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2)家长的教育观念农村的家长素质水平相对不是很高,教育观念也很传统,传统的认为,家长总是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孩子什么事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可以。孩子做错事经常会受到父母的严厉斥责或打骂,甚至有些家长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孩子的想法总是被压抑,也不敢和父母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又进一步拉大,在学校里就算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愿向父母提。

(3)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严重的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教师如果有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去进行家校合作,家长方面但凡有些想要了解孩子情况的意愿,这家校合作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当然,合作是双方的,需要双方都积极主动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学校方面,一些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这样教师不说,家长不问,家校合作也不进行,双方合作意识不强。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家长和教师的做法,毕竟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的还是一致,都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和教师进行交流。

三、关于家校合作的对策

(1)对于家长进行全新的定位,规范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家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校的情况由教师向家长进行传达,使家长随时随地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目前笔者经调查发现家长往往流于形式,成为学校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和老师向家长告状的代名词,把学生至于被动地位,使学生对家长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并且阻碍了家校之间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对家长进行全新的定位,改变引导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与学校教师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不以成绩论能力,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教师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2)学生家长需进行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修养。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育知识,了解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避免与教育规律发生相冲突的事件而阻碍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师按照教育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家长对此应支持教师工作,帮助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推动力,同时让家庭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

第6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一、 国外有关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1.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什么?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比较宽泛,对其界定也模糊不清,这从家校合作名称的不同说法就可见一斑。在西方,关于“家校合作”的说法比较常见的有:“家长参与”(involving parent或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决策”(parent particip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 intervention)、“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长――教师合作”(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等。其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最有代表性的提法。那么何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Greenwood & Hickman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在家庭及学校中动员家长,使家长、孩子和学校所在社区获益的过程;Comer & Haynes认为家长专注于如何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以创造一个积极、正向的关系来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即为家长参与;美国从事问题学生研究的著名专家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则提出家长参与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内在的积极态度(如家长会的期望)和外在的行为特征。

在国外,“家校合作”虽然仍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与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家校合作的过程就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的过程,也就是家长通过法定机构、途径,在学校管理事务中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或对学校政策、学校工作发生影响的活动过程。

2.关于家校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一是学校教育何以需要家长参与?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界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即能否吸引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学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人们不仅充分肯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政府报告和立法予以确保。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部报告不仅肯定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并号召家长“要做学校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强调校长应该“尽最大努力并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州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的学校结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推动了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和许多州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顺利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许多中小学也纷纷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在英国,政府不仅肯定家长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校与家长的合作,而且通过制定法律予以保障。

二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何作用和意义?美国学者哈德森(Henderson)等的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对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学校等级和更好的学业成绩、学生出勤率高、参加补习的学生逐渐减少、学生在校态度更加积极、学校拥有更高的毕业率和升学率等。对英国家校合作的研究认为,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组织,可以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学习以及学会如何帮助儿童成长;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向家长解释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便于了解家长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改革的看法和意见,使家长组织对学校事务的咨询功能和决策功能日益凸显等。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西方国家现阶段讨论的主要议题,不是学校与家庭要不要合作、家长要不要参与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加强这种参与的问题。可见,西方国家普遍认可家校合作的价值。

3.关于家校合作的内容

那么,学校与家庭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呢?美国著名的家校合作研究机构――“家庭、学校及社区合作伙伴中心”主持人、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乔伊斯・爱波斯坦(Epstein)认为家校合作主要有六大领域:(1)家长教育;(2)家校交流;(3)在家学习,即帮助家长在家学习;(4)家长志愿者,即家长无偿参与学校义务工作;(5)参与决策;(6)吸纳社区。这六大领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类:从校方讲主要内容有家长教育、家校交流、请家长参与决策、组建家长委员会等;从家长讲主要内容有做志愿者为学校筹资、捐款捐物、配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义务服务以及主动参与决策、组织家长委员会的活动等。

家长教育培训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如美国通过“工作坊(work shop)”和“研讨班(seminar)”等培训形式来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以及与辅导孩子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家校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具体包括: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参与学校教学,利用和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参与学校管理,主要表现为参与学校的一般事务管理和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在家校合作中,参与学校管理是家校合作中比较高的层面。由于文化传统、管理体制、教育环境、管理民主化程度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上呈现出不同态势。如在美、英、澳大利亚等国,中小学家长依据各自国家的教育法规几乎参与到了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如人事、财务、课程设置及内容、工作评价、改革计划认可、政策制定等;但以色列、日本等国在学校管理方面并没有实质性参与,如日本不仅规定甚至禁止家长与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对学校人事及其他管理事务进行“干涉”及对教育的“不当支配”。

4.关于家校合作的形式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是通过何种形式合作的呢?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家本参与(home-based involvement),即为了学生的发展,家长基于家庭的实际而在家庭中围绕着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与孩子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一般是作为支持者、学习者而发挥作用,如对孩子教育进行的直接资源投资;另一类是校本参与(school-based involvement),即家长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学校的实际而在学校中参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指家长参与学校决策以及学校管理的活动。其中,校本参与是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校本参与的主要方式有:(1)对家校之间信息传递活动的参与。方式包括家访、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家庭学校手册、成绩报告卡、学校信息卡、学校家长公约等。(2)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参与。方式有家长志愿者帮助学校活动、为维护学生学习和合法人身权益而进行的参与活动。(3)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参与。方式包括家长通过地方学校理事会(或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家长教师联合会(PAT)等来参与学校管理。在澳大利亚,学校一方面为家长提供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机会来了解学生在校的进步,主要方式包括学生表现报告、学校年度报告、时事通讯、信函、私人会面、家长――教师之夜、学校――家长杂志、教育补充资料订阅等;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一系列组织和活动,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方式包括学校活动(如运动、音乐等课外业余活动)、学校理事会、家长和市民协会、校内商店(由家长志愿者充当商店职员)等。在英国,根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分别采取不同方式:(1)低层次参与,家校合作方式有家长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2)高层次参与,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3)正式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咨询委员会等。此外,还有近年来一种新形式――“学习支持助手”(Learning Supporting Assistant),即从家长中招聘受过专门培训的学生家长协助教师课堂教学工作。

5.关于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扮演何种角色呢?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家长作为学习支持者,学校得到家长支持,家长在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实现和加强对子女的科学教育。以这种角色和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最常见模式,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偏爱。以这一层次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内容多限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而且多由学校组织,家长一般处于被动。第二个层次是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自愿参与者,家长不仅关注自己子女的教育,而且学校的整体教育也成为家长参与的一部分,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或赞助。以这一层次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家长不仅参与学校教学,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而且还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甚至帮助学校筹措资金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第三个层次是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等。

二、 几点启示

西方学者从家校合作的内涵、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以及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和观点。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应充分认识到家长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在当今时代,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庭的参与是一支重要力量,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教育界普遍达成一种共识:即能否吸引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学校是否成功的关键。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已经表明:家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实惠而有效的“教育资源”。在国外,无论是学界还是教育界,之所以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基于家校合作中一种共同的责任意识,即学校和家庭双方对于孩子的成长都要认真承担各自的责任。

在我国,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一方面崇尚权威的价值取向使不少家长认为只有教师才是教育儿童的权威代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对教师权威的僭越;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体制的集权化、封闭性使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家长作为“局外人”,参与学校教育不仅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甚至会干预学校日常运作和决策。因此,要改变目前现状,首先应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加强共育的责任意识,同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真正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2.加强立法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世界上不少国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受法律保护的,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参与学校教育是家长的权利与义务。在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制订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或法律,由于缺乏相关立法,不仅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使家长在监督、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也无法可依,同时也淡化了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意识、弱化了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由于家校合作缺乏法律保障,在我国家校合作中因家长与学校责任机制不明确所致的家校双方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从国外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来看,健全的政策法规是家校合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因此,在我国的有条件地区应该加快制订并颁布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建立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学校及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利及义务,使家长有权利对学校教育提出意见及建议,有权利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尤其是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充分利用宝贵的家长资源,使家庭及学校、家长及教师真正成为儿童教育的平等合作伙伴。

3.健全组织机构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家校合作的国家法律制度及地方法规的落实和实施还需要组织的保障。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都设有各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家长通过成为这些组织的成员及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针对我国现状及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国应该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家校合作组织,以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4.努力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

在国外,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渴望扮演的角色包括:学习者、支持者、主动参与者和决策者。其中,家长作为学习者、支持者的参与是低层次参与,而作为主动参与者、决策者的参与是高层次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家长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的参与家长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实践来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多为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运作,属于高层次的参与,体现了一个“局内人”的身份与角色。在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主要限于校外的较低层次参与,如学生课余学习的辅导、配合学校的家长会等,而对于校内部分的学校课程开发、学校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参与则相对较少。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权必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必将更多地征求来自家长的意见,家长参与未来学校的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多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多提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扩大和加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从根本上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

总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基础上,我们应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政府立法明确学校与家庭的责任,健全家校合作的组织机制,提升家校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使其成为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进忠.走进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4(7).

[2] 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外国家长教育》课题组.英国家校合作探微.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

[4] 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6).

[5] 贾莉莉.美国家长怎样参与学校教育.上海教育科研,2007(3).

[6] 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4(7).

第7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一、新型家校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家长教育近年在我国比较受到重视,许多地方纷纷办起了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教育知识和家庭生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成长的历程;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认识一般家庭在不同阶段容易发生的危机和预防措施;明确他们以及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复杂性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需要抉择时能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

但是从近几年的家长群体情况来看,家长也有一些特点变化。主要是:1、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有一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希望学校能全权担负孩子的教育,或者是隔代抚养教育。

2、对于“00”后独生子女的教育,有一些家长则是分外关注,但是因为不是专业领域的教师,所以面临种种日常问题时也手足无措,教育不当反而激化亲子矛盾。

所以仅限于几次讲座、几堂课的家校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合作需要。而真正良好的家校合作还可以具有以下意义:

(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二、新型家校合作的基础

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三、新型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关系定位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希望知道学校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希望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例如:家长们目前很关心孩子的三餐营养,活动和上课的时间搭配,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接车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等。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关键时期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家长和儿童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而现在的家长大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相当的文化水平。因此,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才有家校合作的基础。

三、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四、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除家访、家长会、短信群发以外的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二)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趁着春暖花开,组织一次亲子户外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烧烤,可以体能拓展。又如:在节日期间提醒孩子给自己的父母以祝福,或帮父母分担一次家务等等。

(三)“家校网络”协作方式则通过建立网络,通过文字、图像、博客、论坛多种形式交流心得,相互研修,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四)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如:组织“家长课堂”。可以邀请不同职业、社会背景和爱好的家长走上学校班级的讲台,亲自参与指导组织学生的教育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家长社团”则把相同教育背景、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家长组成团队,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打破班级界限,以公共场所或户外活动为主,实现拓展教育的目的。

第8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生;问题;对策

一、引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与家庭教育不同,学校教育目的更强,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系统、专业的培养过程;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校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并被越来愈多的教育学者所关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家校间缺乏实际联系

多数家长和教师都知道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实际交流却十分有限。一般学生成绩严重下降或违纪时,教师才会与家长沟通联系。而家长一般在学生生病或有事不能准时到课堂等需要请假的情况下,才会主动与教师联系。还有部分家长(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学生主要是学校(家长)的事。一些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低,对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类活动。这些都是家长和学校在学生教育问题方面观念不统一造成的。

2.家校间的联系单一

当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不定期家访、教师与家长间电话短信联系等几种常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难以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家校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多样性和科学性的,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新的联系方式,如学校邀请专家讲座,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联系家长,分享培养学生的心得。

3.溺爱学生

计划生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告诉我们“尊老”在“爱幼”之前,要教会学生谦让。而今,出于对学生的溺爱,一些家庭无形中培养学生“学生先挑”“先幼后老”的行为意识,这是现阶段许多中国家庭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出现的一大问题。

4.过分关注成绩

在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下,成绩成了学校最关注的因素。分数为主首先会使中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其次,过分强调成绩可能会使低分考生产生自我否定的心态,容易被教师边缘化。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或者家长乃至学生本人过分关注分数是一种错误的意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5.新时代下的中小学生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接触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互联网时代本应方便他们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用学习软件直接搜索作业答案导致成绩下降;在家沉迷于手游、网游,缺少户外运动。这ρ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也给家校合作带来严峻的考验,家长和学校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

三、解决的对策

1.从学校的角度

学校需做好与家长方面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长既是家庭教育的主持者、执行者,也是家校合作的参与者、当事者。学校应和家长开展关于家校合作的交流会,制订家校合作的具体实施计划,这是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同时,学校可设置专门的家校合作机构,以此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学校领导要带头做好工作,如开通热线电话、校长信箱等。同时,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师资管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来自家长群体的意见,让家长真正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

2.从家长的角度

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应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重角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家长间还可以建立家长交流群,交流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并对学校教学情况密切关注,提出反馈意见。家长应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在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后,为其制订有效的家庭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变化适时改变。

3.从政策的角度

教育资源不均也是阻碍家校合作的一个因素。有些落后的地区严重缺乏师资和教学资源,而家长与教师之间难以见面交流。因此,国家应加大、加强对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另外,家校合作在具体实施时缺乏引导和理论性。因此,家校双方有必要针对现阶段家校合作的情况,全面、系统地制订一套较为客观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2]黄河清,马恒毅.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23-29.

第9篇: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动态博弈;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信息不对称

一、 引言

从本质上讲,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优势资源整合的结果。Bloedon和Stokes(1994)认为产学合作是一种高校和产业界之间共同合作的研究活动。Ruth(1996)认为学校与企业是无法分割的一体两面,是应对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产学研合作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企业如何控制产学研合作的风险,进而确保合作的成功,是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挑战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与大学合作的方式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但也有不少企业因合作失败而遭受损失。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企业如何与高校进行良好的策略性互动,占据合作的主动,谋求成功合作。

二、 产学研合作中的动态博弈

1.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分别是:联合模式、共建模式和学校自主产业化合作模式。

联合模式是依托契约的合作方式。企业和学校通过签订协议、契约等形式确定合作的具体范围、标的、权责、产出等,明确界定企业与高校在合作过程中的具体角色。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式多样,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移植、技术服务、数据共享、技术培训、委托开发、联合测试、合作开发、人才培养、等形式。目前,这种合作模式是国内主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成本的增加,使得协议双方都不可能监督对方的所有举动,因此任一方都有违约的可能。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引发投机与侥幸心的重要制度上的诱因,极大地增加了企业通过这种模式开展合作的风险。

共建模式是指企业和学校为了使交易成本内在化,不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而通过建立共同联合体的方式来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主要包括共建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机构、研发机构、咨询机构、学院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形式。在企业与理科院校的合作中,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从制度设计上讲,共建模式通过联合体的方式把合作各方的利益一体化,更能有效的激励双方为合作成功而努力,这样可以减少单方面违约的风险。但对企业来说,其沉没成本高,一旦联合体出现危机,企业很难立即从中摆脱出来。

学校自主产业化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依据其自身优势,建立校办企业,以校办企业为载体向社会募集经费及开展各项合作。主要体现为学校引资建立研究所,兴办学校校办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这种模式企业主要通过注入资金、股权方式进行合作,相对而言,合作方式较为单一。

2. 动态博弈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也是一种博弈过程。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之后,若企业与学校都选择合作,则双方受益;若企业合作而学校不合作,则企业受损而学校获益;反之,如果学校合作和企业不合作,则学校受损而企业获益;若双方都不合作,则双方都受损。在现实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双方都有投机心理,更增加了博弈的复杂性。如果这种博弈不是静态的,即合作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那么就会出现动态博弈的情形,企业与高校反复较量与磨合,进而决定合作的最后成果。因此对于这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用动态博弈的方法来分析,能有效的揭示其运作机制,便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合作策略。

动态博弈(Dynamic Game)是在静态博弈的基础上,博弈参与者在多次开展博弈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策略及最终的均衡。与静态博弈不同,动态博弈强调了参与者制订策略及采取行动的先后关系。当博弈一方先采取行动并为另一方所发现,另一方就会依据此作决策,并采取行动。该行动又为其对手所发现,并作为其进一步决策的依据。因此,动态博弈是个持续性博弈,其均衡是在动态过程中达成的均衡。在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中,根据动态博弈的定义,企业与学校中的一方做出行动后,另一方必会观察到前者的选择,且会据此衡量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优选择,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企业与学校的动态博弈并不只是单一性的博弈,而是回合制的博弈。从开始双方签订合作意向,到合作开始学校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发挥自身资金和技术应用优势,再到最后目标产品与项目的生成与应用,双方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会进行多次的博弈,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在用动态博弈分析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从时间的纵向发展进程中识别和判断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而分析最终结果的形成机理。企业在决定是否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决策前,需要利用动态博弈分析方法,预测和模拟对方可能的策略和行动,进而来制订自身的对策。这种预测和模拟有助于降低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风险,有效控制产学研合作的进程,进而能达成企业预设的目标。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利用动态博弈的分析方法及时调整策略,干预和规范对方的行为,确保整个合作按照预想的轨道能有序进行。因此,动态博弈分析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其认识产学研合作的整体格局,清楚合作对方的动作和策略,进而及时制订和实施有效的对策,维护自身利益。

三、 案例分析

这里选取了大连理工大学与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二氧化碳减排的案例,以及美的集团和中山大学合作研发使冰箱内胆不易破裂的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是企业自身遇到一定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而与学校进行了多阶段的合作研发,因此比较适合用动态博弈的方法来研究。

案例一: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

在我国加入WTO后,落后的液化二氧化碳国家标准难以适应市场要求,急需与国际标准接轨。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二氧化碳回收业务,为了保证自身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最终选择吸附法作为技术升级的路线。作为专业从事催化剂和吸附剂研究的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工业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吸附剂。这种吸附剂专门选择吸附二氧化碳中的微量一氧化碳和乙烯,具有吸附量大、易再生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吸附法液化二氧化碳的理想吸附剂。经过多次协商,双方决定合作,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提供技术开发资金,为学校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合作开始后,围绕液化二氧化碳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双方展开了持续且有效的博弈过程。第一步是新技术实现,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前期的气源采集和分析工作,大连理工大学负责具体的科研,取得初步成果后。双方有明确的分工和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2002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新吸附剂实验室研制成功,双方马上举行了第二次技术研讨会,博弈进入第二阶段。一项新的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必须要有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因此,经过协商,双方又引入两个合作伙伴,由锦州石化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由大连理工绿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建设。这一阶段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高效的,大连理工大学在技术上有了关键突破,双方马上进行下一步工作的讨论。在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工厂的关键节点,双方果断选择引入更有经验的合作伙伴,不仅加快了项目进度,也减低了项目失败的风险。2003年7月新设备一次性运行成功,二氧化碳纯度一直稳定在99.99%以上,这一结果超过了国家最新食品级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不予余力地整合校内力量,投入到项目中来。而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合作各方的沟通与协作,起到了非常好的协调者角色。在合作的第三阶段,双方都积极履行了自身的职责,让项目在工程实现阶段能圆满成功。

上述三个阶段,在动态博弈分析框架中可以用表1来体现。根据表1所示,在这个动态博弈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首先完成了自己在各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兑现了在协议中的承诺。这种行为及时的被对方获知,对方也采用合作的方式予以应答。那么,在每轮的博弈过程中,企业与高校都采用合作博弈解,并建立起良好的声誉机制,最终确保了整个合作的成功。可见,良好的声誉对于动态博弈的合作均衡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态博弈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为了建立起良好的声誉,都避免任何违约行为的出现,全力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产学研合作之所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从分析来看,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技术方面,这一结果超过了国家最新食品级标准,同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让大连理工大学成功实现科研成果到工业产值的目标;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操作成本低,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碳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在辽宁省乃至东三省为企业创造和很高的知名度。在社会效益方面,该项目的成功对于缓解二氧化碳产品供求紧张状况,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案例二:美的集团与中山大学高分子物化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

面对日渐饱和的白色家电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冰箱制造国家,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成为各生产企业的共同目标。因此,如何改进冰箱内的各零部件,使之更经济、耐用、贴近消费者,将成为改进冰箱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上半年,美的制冷集团冰箱事业部委托塑料工程中心提供一套防治冰箱内胆开裂的解决方案,以有效减少冰箱内胆开裂的现象。但是,由于其自身研究能力的不足,于是决定与中山大学高分子物化实验室合作开展多阶段的合作。

首先,美的集团材料中心通过几次专家论证会确定了电冰箱塑料内胆开裂的主要原因,并决定从物理与化学两方面入手,明确了所需新材料的定量参数。在合作伊始,作为博弈的一方中山大学并没有参加技术论证会议,美的集团需要的是中山大学的技术支持,却没有让合作伙伴参与技术论证会议,造成的严重后果将在后续合作中显现。接着,美的集团向中山大学方面提出了详尽的改进需求,中山大学方面开始了对原有材料的改进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新材料在美观、耐低温,耐化学腐蚀以及刚度方面都比原来有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验证阶段是成功的,但美的集团没有及时进行实际工程验证,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希望能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外观、分散性等。作为技术提供者的中山大学,没有要求美的集团材料中心提供材料实际应用的条件,而是简单的闭门造车。最后,中山大学方面又经过了大量的试验,在配方中加入了适量的混合剂,使新材料初步达到了美的集团的要求。然而,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产品没有顺利通过测试,研发失败。美的集团不得不终止了与中山大学的合作,各项损失达2 000万元。

上述三个阶段,在动态博弈分析框架中可以用表2来体现。根据表2所示,在博弈第一阶段,学校并未参与合作的技术论证会议,这实际上违背了合作的初衷,学校存在投机行为而没有给企业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合作初始即没有建立良好的声誉机制。虽然在之后的第二个阶段初步完成了合作的成果,但在第三阶段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之后,学校由于先前挖的坑太大,限于自身技术问题并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最终导致了合作的失败。究其根源,在动态博弈中,声誉机制一旦受到损害就很难弥补。

作为一个知名企业与著名高校的合作项目,失败的原因似乎更值得深入分析。第一,合作对象的选择有误。既然美的集团材料工程中心已经确定新材料改进需要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入手,却选择了一家只在化学方面有雄厚研究实力的高校进行合作,造成的结果是新材料各项化学指标都达标,最终产品却不合格,原因只能是物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第二,两家单位有合作之名却无合作之实。材料工程中心只负责提供要求,中山大学方面只负责闭门研究,以达到公司的各项要求为目的,完全不顾实际的应用环境;最后,项目进展过程中,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战,导致了项目最终华而不实,理论脱离实际。结果是,中山大学虽然在理论上完美的解决了冰箱内胆开裂的技术难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没办法达到工业实际应用的需求,因而这几个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是失败的。两家单位都没有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塑料工程中心太实际,中山大学太理论,完全背离了企业与高校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初衷。

四、 结论

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展与高校的各项合作。但是,产学研合作对企业而言,是个双刃剑,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了自身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并且能通过良好的沟通等机制确保合作过程中的信息共享,那么产学研合作就能为企业带来益处。但是,当产学研合作无法解决问题,或者说仅能在理论上解决问题却没法应用于实际的时候,企业就只是付出了时间和资金成本,却得不到有效的收益。具体案例中,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成功解决了减少碳排放量问题,为锦州六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收益。而美的集团与中山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仅在理论层面上解决了降低内胆破损的问题,却没法付诸实际,因而不具备正的收益。可见,企业在试图利用产学研合作来提升企业自身技术时,需要对整体博弈格局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合作双方的优势和局限性都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依据博弈的具体情境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适当引导学校技术开发的方向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顾佳峰,张翅.企业与政府的动态博弈分析——以行业组织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2.张程霞,李庆杨.基于科技中介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博弈论分析.企业经济,2011,(5).

3.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9.

4.殷辉,陈劲,谢芳.开放式创新下产学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情报杂志,2012,(9).

5.李佳.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0.

6.顾佳峰.论科技创新下的产学合作——从交易成本的视角看.自然辩证法,2006,(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