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理 抽象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上对能力是这样表述的,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特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对智力的表述是,一种认知特点,时常性,连续性表露出来的认知力。提高智力的核心是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核心。这样看来,抽象逻辑思维是智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智力的着力点。
一、为什么要在高中阶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提出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论点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是我们物理教学应该把握的主要思路。
1.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知识结构比较严谨,教学体系发展比较公理化。所以,从知识结构及学科发展角度来说,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基本能力。相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的思维趋向成熟,可变性越来越小。所以,在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较顺利地完成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是相当有必要的。
2.从人类的生理结构来说,在高中阶段,人体完成了95%的脑容量积累。从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程度来说,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在这个年龄段,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已经让他们的心理方面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转型的要求。
二、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特别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些研究表明,教育质量得到提高的表现途径就是,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提高。他们认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由人类的思维个性差异决定的。
1.教学教材方面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材的编排显得相当重要,必须对现有的教材加工,组合,突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一套与培养体系配套的思维结构系统,与各章段相结合,相互体现,同时要注意与学生的认知系统匹配。
(2)要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要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可以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传统观念中试验与逻辑思维能力无关的认知是错误的。认识实验文质本质题壁理性的体系完全无关,是不正确的,通过物理实验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与认知水平。
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由于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学生们没有系统的误差理论知识,所以对实验不够重视,对于实验理论不够重视,认为实验原理和实验数值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和了解都不够,加之硬件设施有时候不够完善,结果是把精力放在了操作上。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帮助。我有理由认为,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在实验原理的设计和仪器的使用和对实验数据的认知上下工夫,不能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操作和观察上。
(3)制定相应的例题和习题,与上面提到的系统构成一个整体。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们形成概念,解决问题。概念是物理学科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思维的组成部分,解决问题就是物理思维的运用。是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和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归纳推理的掌握水平,比演绎推理的水平要高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对于自然现象或者说是实验归纳出来的概念学生们掌握很多。但是对于一些需要用概念去解决的问题,相对来说,有一些难度。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编写一些习题,当然要合理安排,避免加重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4)组织物理学史的教育。在物理学史的教育中,要突出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这个思想。从物理学史的研究上来看,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物理思维和概念逐步深化发展的。要系统完善地围绕着一部分的物理知识讲述物理学史的发展、演变、成熟过程,通过对一些历史事实的学习和讲述,提高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方面
关键词:高中物理 抽象思维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数学逻辑问题,又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严密的理性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指正确合理的进行思考,即对事物进行观察、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和系统化等思维方法,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理格式、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严密理性活动,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同时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来源:文章屋网 )
首先,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定、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一项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与运用数学的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时,对元、角单位概念的教学,我预设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天气炎热的中午,小明到学校的小卖部买一个冰激凌:已知每个冰激凌五角钱,小明给售货员阿姨一元钱!售货员阿姨给小明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的得出:一元就是两个五角!(1元=5角+5角)两个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从而引出1元等于10角的概念(1元=10角)!这样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就是逻辑思维推理!是顺藤摸瓜的清晰脉络教学方法!这种顺向的思维模式不仅易于学生的理解、易于识记!而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循序渐进的严谨思维程序!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的升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因素!
然而,数学知识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很强、很严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呢?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二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要重视对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四是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以及思维推理的不同,我们将逻辑思维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即顺向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逆向思维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但无论是顺向思维推理还是逆向思维推理都应遵循: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特点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还要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的运用。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应肩负着引导、培养、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推理理念认识的重大责任。
二、逻辑思维的导向性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一般来说,逻辑思维具有: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及散向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思维向抽象思维这一逻辑思维推理的转化。比如:在教学中如何求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лr),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自然推出圆的面积公式:S=лr X r=лr2; 又如求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即用公式表示:S=2лrh+2лr2;这样根据逻辑思维推理中的顺向性思维得出的导向公式概念,并不是意味着是问题解决的升华!我们还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中的散向性思维!在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的同时,延伸归纳推出:S=2лr X(h+r)。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整理的原则,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化难解易的导向目的!
三、逻辑思维灵活运用的特点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维教学也是如此,授予学生数学结果,给与学生数学答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不如授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为什么要这样”。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智力的核心。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其学习成绩、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方法才能得到自我完善和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便成为了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下面就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作详细论述。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应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学生具有着积极的数学思维兴趣,能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和思考,所以才能在不断地练习和训练中形成并完善思想、锻炼其想象分析能力,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务必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在学习时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事物能够进行长久地观察和思考,敢想、敢做、敢发表意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课堂演示、操作
这里所说的课堂演示、操作要求教师在行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在正式行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图片演示、教师讲解以及学生实践等方式来完成教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可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既可直观地表达图片或图标涵义,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则主要是指师生互动。比如教师在讲解角和角的大小时,如果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角,并思考和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还通过思维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关键。只有好奇心充足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突破不可能的成功者。鉴于好奇心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和保护。对于一些想法奇怪、好奇心过剩的学生,切不可表现出不屑或不耐,反而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比如一些学生不明白车轮为什么会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当其向老师请教时,如果老师嫌弃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只简单地介绍几句便打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难免会受到打击。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作业本上画圆形、方形,或者让学生用纸折出圆形和方形,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随后给学生讲解具体原因,使其真正明白“为什么是圆而不是方”。这样既普及了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3.设计合适、合理的教学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合适、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让学生随时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谈话、提问、实验操作等,创设良好的、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首先是求异思维,要求学生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不盲目跟从,对任何事物持质疑态度,并能够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去验证和质疑事物,大胆发表意见。数学思维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求异思维,并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地发展了求异思维,才能真正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对于教学中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除了求异思维之外,还有立体思维也需要老师加以重视。
1 引导学生认识初中几何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初中几何的教学目的:掌握初中几何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几何计算和有关几何作图的基本技能;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由实践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以及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达几何形象的空间想象能力。由此可见,发展思维能力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呢?就是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核心。几何知识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即利用前面所学的图形知识(概念、公理、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新的图形及性质(概念、公理、定理),这种逻辑关系本身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教材,只有认清并高度重视几何的这种独特作用,搞清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才能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落实在几何教学中。
2 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几何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学者之所以走向科学的殿堂,正是由于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几何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高度重视几何导言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并以极大的热情备好、讲好导言课,使学生产生一种要学好几何的良好愿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奠基作用。②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配合教材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几何方面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有关的数学史知识,使他们把几何学习与祟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3 引导学生注意初中几何入门的学习
几何的入门教学,就内容而言,一般指几何的基本概念、相交线、平行线和三角形这三章,现行初中几何教材的这三章的内容已涉及概念、命题、推理论证、作图等几何作图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既是入门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形成初中几何入门难的主要原因是:①学科内容从代数到几何发生了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以适应。②几何的入门概念多,而学生开始又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几何语言。③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差。为了解决初中几何入门难的问题,人们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充分重视几何入门的教学,根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定出几何入门教学的整体计划及具体措施,是解决入门难的前题;选用符合几何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进度,分散难点,逐步提高要求是入门教学阶段的原则;加强几何概念教学,注重几何语言训练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搞好几何入门教学的有效途径。
4 把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几何教学
4.1 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4.2 老师要精心制作课件。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 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是物理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教物理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学教师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必要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可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
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
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涉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四、结语
关键词:思维导图 中考地理复习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3-052-01
在中考地理复习阶段,课堂模式是“复习知识―例题讲解―布置作业”,这种模式师生互动较少,无法准确地反馈学生存在的知识缺漏。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间紧迫量大求全,有的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有的学生又更迫切需要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对简单的复习嗤之以鼻,重视不足。再谈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是内化技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如正确的人地观等。于是笔者尝试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将学生常常分散记忆的知识点加以整合链接。引导学生的地理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等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读图、填图,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系统。
一、案例分析
笔者在讲解中国的西北地区时,让学生读图1,探究中国的西北内陆为什么多荒漠?进而分析归纳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思维导图2,探究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这样就可以将学生觉得零散的知识点,
通过思维导图加以联结,图1将年降水量的分布通过思维导图与对应的植被变化展示出来,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出降水与植被分布的地理逻辑关系,间接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地理,思考为什么要划区轮牧,退耕还草,如河治理土地荒漠化,如何可持续开发西北地区的草地资源,科学发展畜牧业。
二、思维导图对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并创立的。其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逻辑顺序图,将一切能够联想到的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呈中心辐射状分布。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角度,极佳地平衡了学生的左脑(逻辑思维能力)和右脑(图像接收能力),促进学生的心智得以健康成长。
2、知识和技能是三维目标的其中一部分,是构成思维导图的知识基础。通过思维导图的推演,实际上展现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演示过程。学生读思维导图,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地理核心概念,分析归纳提炼主干知识,理解掌握关键词,从而学会理解思维导图的构建。最后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懂得思考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思维导图绘制的注意事项
1、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严谨的逻辑,这就需要教师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构建知识网络,再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索,贯穿其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什么来实现呢?笔者的尝试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探讨不同自然特征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思维导图1;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相互影响如图2,从而引导学生思辨如何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精选重点难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说明,科学选择本课时复习的重点、难点。思维导图不能涵盖所学全部内容,但却可以是一种浓缩,对重点、难点的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结合传统课堂讲解重难点相似,有引入、有情境、有分析);思维导图拓展开的知识面可以很广,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停留在知识点表面,更在于构建知识网络系统。
2、 注意学生情况分析,初中生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等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读图、填图,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系统,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其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的绘制,也考验教师对知识系统的熟悉,如何归类梳理,举一反三,注意从理解原理、掌握方法的剖析,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思维导图学会分析和注重表达,能说出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加深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思维导图,自主构建。师课堂活动中点评上节课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构建关于本课的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部分同学上台展示、互相评价。如此设计,有利于学生重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与老师、同学分享。
综上所述,构建知识体系必须把所有的要素联系起来,并且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关系。而不是单纯地罗列各要素。因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载体,方便学生理解,说出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关联系与影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现地理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能起到培养其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