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学校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管理规定中的安全生产包括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后勤保障等涉及师生人身与财物安全的各类活动。

第三条 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积极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四条 学校成立“安徽师范大学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 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党委常委中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单位由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科研处、研究生院、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交流合作处、信息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校医院等单位组成。

第六条 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学校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大方针政策;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分析学校安全管理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 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处,负责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保卫处处长兼任。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拟定学校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督促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对学校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督促检查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组织协调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督促或组织有关单位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承办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八条 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或部(处)务会议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安全生产工作。

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协助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组织落实和监督管理职责,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分管领导责任;各单位其他副职协助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负主管领导责任。

第九条 学校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与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学校新设单位应及时与学校签订相关安全生产责任书;因机构合并调整后的单位,其安全生产职责作相应调整。

学校建立安全隐患与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坚持常管长严、常态长效。

第三章 安全职责

第十条 治安与消防安全,由保卫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治安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学校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负责学校公共区域安全管理和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涉校涉生治安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负责学校消防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监控网络,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全校范围的防灾减灾技能培训与演练;负责学校重点部位和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等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物业管理合同,负责对物业公司的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各单位利用场地场馆对外租赁,或组织、承接各类文艺、商业、会议及体育赛事等,其安全由场地租赁或组织、承接单位具体负责。

学校体育场馆、礼堂、图书馆等公共区域和实验楼、办公楼等公共楼宇的安全分别由所属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学校所属经营单位和校内商业经营服务场所的安全分别由所属单位、主管部门和场所租赁方具体负责。

第十一条 校园交通安全,由保卫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校内道路和车辆通行秩序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校园道路标牌标识、道闸系统、停车场等校内交通设施;负责校园出入通管控和门禁管理工作;承担学校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工作;负责协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管控。

校车运行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校车运行安全管理,做好驾驶人员安全教育,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同时承担对服务企业提供的车辆安全日常监管。

其他类型的校车运行安全,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应的主管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二条 食品卫生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学生食堂、校内接待餐厅、学校自营超市的食品原料采购、存储、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学生食堂、校内接待餐厅、学校自营超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负责校内各类食品经营摊点的经营许可,协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取缔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食品经营摊点。

根据“谁引入、谁监管、谁负责”原则,非学校自营超市和餐饮等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由引入或监管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三条 卫生防疫安全,由校医院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卫生防疫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承担学校传染病等疫情的预防、监控及报告等工作;加强对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安全的监控管理,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和管控;定期组织师生员工进行卫生防疫与救护知识教育培训,做好健康保健与卫生防疫相关知识普及工作;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预案演练工作。

第十四条 实验室安全,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教务处、科研处协助做好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学院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体,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审定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定期组织开展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监督学院开展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统筹监督学院处置各类实验废弃物品;制定和审定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预案。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处置各类实验废弃物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工作。

第十五条 实习实训活动安全,其中本科生实习实训活动由教务处归口管理,研究生实习实训活动由研究生院归口管理,学院具体负责本单位师生实习实训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的专项检查工作,监督学院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和审定实习实训活动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实习实训活动的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本学院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负责本学院实习实训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组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具体落实本学院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

其他单位开展的实习实训活动安全由组织单位具体负责。

第十六条 学生活动安全,其中本科生由学生工作处归口管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院归口管理,留学生、外籍人员则分别由国际教育学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归口管理,各学院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活动的安全管理。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学生活动方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生活动安全的专项检查工作,监督学院开展学生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学生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负责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的管理监督;制定和审定学生各类活动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组织开展或督促学院开展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本学院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建立本学院学生活动安全责任制;负责按照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规定及时申请和报告本学院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

其他各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学生活动的安全工作,根据“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单位归口管理。

第十七条 学生宿舍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其中,

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在宿舍内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分别由学生处、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管理,各学院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在宿舍内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安全教育。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并落实学校有关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生宿舍安全检查,监督学院开展学生宿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的管理监督;组织开展和督促学院开展学生宿舍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监督检查物业公司各项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以及从业人员健康、从业条件管理情况。

学院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本学院学生宿舍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宿舍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具体落实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第十八条 基建与维修工程安全,其中基建工程或一定规模维修工程安全由基建处归口管理;其他规模维修工程安全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

基建处主要职责是:对基建工程或一定规模维修工程承包承建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监督管理责任;制定和落实在项目立项审核、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措施;建立新建项目前期论证、设计、规划安全风险评估评审机制。

后勤管理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部门所管理的维修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并落实所管理的维修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相关的维修工程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学校水电气管网线路及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学校维修工程前期论证与安全评估机制。

第十九条 网络安全,由信息管理中心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以及主管部门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做好学校网络基础建设工作;负责学校网络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负责校园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网络技术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负责校园网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学校网络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做好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制定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做好预案演练和人员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学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其中实验室所用特种设备,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建筑物内电梯、食堂(澡堂)锅炉等特种设备由后勤管理处归口管理;相关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审定各类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定期组织开展学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监督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学校特种设备设施使用管理者职业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许可制度;制定和审定特种设备设施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置预案。

相关使用单位主要职责是:落实学校和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具体岗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设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技术和使用维护档案,及时记录日常使用运行情况;具体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设施的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和消除整改工作;组织开展本单位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本单位或学校开展的特种设备设施应急处置预案演练。

第二十一条 校舍安全,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学校校舍管理资料档案,建立学校校舍安全年检制度;负责学校校舍及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协调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妥善处置校园周边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校外建筑设施和地质灾害隐患。

第二十二条 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应急处置,分别由保卫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校医院等单位按现行管理职责归口管理。主要职责是:根据各自分工,制定并落实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负责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储备管理与更新补充;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人员培训;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适时修订与完善。

第四章 奖惩机制与事故处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经费投入;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年度考核中,应当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列入述职内容。

第二十四条 学校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或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坚持“一票否决制”;学校把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作为职工晋升评优、单位评优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第一时间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报告。各单位接报后要迅速按照相应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施救,并及时向学校上报事故情况,不得隐瞒、谎报、漏报或迟报、不报,不得破坏事故现场。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安全生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事故发生后,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安全事故不同类型和具体情况研究决定事故调查组牵头单位和组成人员。事故调查组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等情况,客观公正地确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事故处理和整改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2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一、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实践与实验教学已得到广泛关注。很多高校建立了工商管理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以加强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模块得到高度重视,实验课程与课时的比重也有较大提高。但是,与理工类学科相比,其实验教学体系仍然显得很不完善,并且存在很多问题。

(一)实验开出数量比较少。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缺乏实验性教育与训练,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比例严重偏低。从国内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课时均较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各种类型工商管理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但是由于实验课程少,很多实验室的实验开出率极低。教育教学资源浪费与闲置现象严重。这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工商管理属于所谓的“文科”,只要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不需要开设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受工商管理课程特点的影响,其课程多数涉及多个学科,且研究对象复杂多变,开设具体实验项目具有较高难度。

(二)实验课程缺乏系统性。很多工商管理实验室硬件建设比较先进,也开设了一些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但是比较科学完善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体系没有建立。这首先表现在如上所述的纯实验课程数量以及带有实验的课程数都比较少。其次表现在已开设的各实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人为割裂各专业课程之间规律性联系,实验重复或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梯次关系不明,前后衔接不当;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脱节,实验课程没有相应的理论课程作为支撑或者理论课程没有相应实验课程加以巩固。再次表现在所开设实验项目中,一般性、验证性、认知性的简单实验多,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实验少。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环境依赖性、处理对象的复杂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实验课课程应以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性实验为主体。

(三)实验体系平台不健全。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辅助平台等三个支撑平台。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与实验相关的设备、仪器、器材和实验场所等。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实验指导手册、实验教学大纲等。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认识到,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上不涉及实验教学的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但是,很多学校只是耗费大量资源,建立了先进的实验硬件,对实验软件平台的关注与研究特别少,尤其忽视对辅助平台的建设。实验制度体系严重缺乏,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落后。

(四)实验师资建设极落后。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题,也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效果的瓶颈。人们习惯把实验相关人员划归为教辅人员,对其没有比较规范统一的要求。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工商管理实验师资教育培训与管理机制。现有的实验师资要么是是纯粹专业教师,要么是纯粹计算机教师。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多学科交叉性及实验的综合性对实验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设计,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供操作模拟的实验,这是一个要求极高的创新过程。

二、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实验教学体系的三个平台共同支撑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偏废任何一个部分的实验教学体系都是有缺陷的。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相应地分别从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一)实验硬件平台构建。除了实验场所外,传统的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硬件平台主要由实体实验设备、装置和器材等组成。如一般的模拟生产线、模拟餐厅、模拟客房、会计模拟工具、物流工程所需设备和装置等。模拟实体和实物比较接近,学生可以依靠其进行实验。但其成本比较高,灵活性比较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依靠实体才能进行的各种实验,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因此,除了传统实验模拟实体外,现代工商管理实验硬件还包括计算机及其通信网络系统。目前,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多数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与环境的仿真。因此,虽然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还不能完全替代模拟实体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已经成为工商管理实验硬件平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工商管理实验硬件添置与更新。但是,实验硬件平台的构建,不仅仅是添置与更新,还应包括对硬件的布局、管理与维护。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各类实验对硬件的共享性和设备的利用率,高校应建立实验中心,加强对实验硬件资源的整合管理。

(二)实验软件平台构建。工商管理实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各种计算机软件、数据及案例库、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相关资料等。工商管理实验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系统基本软件、专业应用软件和各种工具软件等。系统软件主要包括WINDOWS、office等基本软件;专业应用软件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竞争模拟、会计及财务管理、系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软件,如PROMODEL、Vensim、ERP模拟软件等;工具软件包括各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views、LISREL、MATLAB等。为营造一个接近现实的模拟环境,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必须以强大的数据及案例库为基础。一方面,实验室可组织教师和学生通过调查、试验、收集、整理等方式,建立数据及案例库。教师和学生对这类数据及案例的背景比较熟悉。其实际应用性比较强,成本比较低,对提高教师和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大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专门从事数据与案件收集、分类、整理、传递及相关服务的提供商,实验室可购买专业的数据及案例库。这类数据及案例库,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但教师和学生对其背景不一定熟悉,其实用性不一定好,成本相对较高。理工类实验可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等几大类。由于处理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工商管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较低。因此,在其实验课程体系中,验证性实验较少,多数实验都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学科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笔者认为可以把工商管理实验分为体验性认知型实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体验性认知型实验与相应的理论课程相联系,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的需要,设计实验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的模拟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统计学中频次分布表的制作及应用、前厅客房中的实操等实验课程。这类实验在其实验中所占比重较小。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以多门相关课程或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多门课程相关理论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一般性常规问题。工商管理的多学科融合特性决定其实验的综合性。因此,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在工商管理实验中所占比重较大。然而,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的开设要求教师事先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熟悉,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握理论知识点、线、面的联系,对实验进行系统规划。开放性创新型实验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干预很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性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应用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内容和过程,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或提出全新理论。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应逐步加大研究性创新型实验在实验中的比重,最终形成体验性认知型实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型实验比重逐步增加的倒金字塔型实验课程体系结构。由于实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性和不成熟性及实验项目的综合性特点,工商管理实验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程度极低。实验教学大纲或相关的指导资料十分少见。一个完整的实验软件平台应包括完整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对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要求、学时做出比较明确定的规定。

(三)实验辅助平台构建。实验输助平台是实验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输助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实验队伍建设等部分。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层面的实验政策法规和学校与学院层面的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层面的实验政策法规属于不可控制的外部政策因素。学校与学院层面的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设备环境与安全管理、实验研究项目及成果管理、实验档案管理等,是打造特色,构建实验教学核心竞争力,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领域。对于工商管理实验教学而言,一般性的实验规章制度与其他学科实验室大同小异。但是,由于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其在实验考核评价制度上,和其它理工学类专业相比具有较大差异。第一,其实验结果具有多样性,同样的实验过程,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第二,其大多数实验具有不可重复性,对不同实验结果难以进行验证;第三,相同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多种理论解释。第四,很多实验需要团队完成,而对团队成员的考核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其考核评价具有一定模糊性和复杂性。除评价实验结果外,更要评价实验过程。除了基本素质要求外,实验师资在专业领域内要具有相当广泛的知识,并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非常熟悉。同时,在多数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的时代,他们还应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工商管理实验师资具有比理论教学师资更高的要求。本科阶段学习理工类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是实验师资最合适的人选。在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在硬件与软件平台上的竞争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辅助平台是未来高校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应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待遇和地位,强化其建设与管理。

第3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作者:严利 何亮 蔡绍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总务处

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或虽制定一些制度,但不成体系,缺乏可操作性,且随意性强,优化设备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效益的关键问题在于资源配置。高校应将成本意识和效率观念贯穿大学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盘活人、物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节约成本;注意资源配置的均衡性[3];要解决高校仪器设备使用权分割为各单位所有、分配不均衡、利用率低的矛盾,必须建立高效的共享机制。必须明确各二级单位对仪器设备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闲置仪器设备必须调剂共享。为了解决仪器设备的共享问题,学校可以根据新的专业形式成立共用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中心,根据教学科研需要对各单位仪器设备进行调整。一是对一些使用较少又能共用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统一由管理中心负责,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到管理中心使用,提高利用率。二是代表学校负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安排。与兄弟院校和社会建立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水平。服务社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师生使用仪器设备提供条件。并相应的在校内进行工作量的核算等管理。根据以上的管理思想重庆科技学院近年不断的在设备管理体系上进行改革,成立了八个实验中心和两个工程中心,从管理体系上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高校信息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而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部分高校尚未真正实现信息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决策随意、账目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改变发展方式高校的仪器设备是学校的重要硬件,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先进性是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有些院系开展新的专业计划和进行科研时,优先考虑的是购买各类仪器设备。没有细致的论证仪器设备的性能、承受力和持续经济效益,只知道抓经费上先进设备。这种急功近利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科的变化、科研项目的结题,导致其后设备几近报废。而后再根据新的需求再购置新设备,再拼设备。如此反复,虽有短期效益,但从长远看,加大了学校运营成本,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协调好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仪器设备的关系,短期效益与长期规划的关系,实现整个学校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应当改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规范化论证,制度化管理,用精心的维护,科学的利用,来提高设备的利益率、完好率,更加可靠的保障本科教学,使高校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设备管理要以人为本同各类企业一样,人、财、物也是高校重要的资源,而人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能否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能否培养吸收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来维护好、用好设备,关系到整个高校的教学保障和运行。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养成实验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基本是当前高校普遍的问题,大多学校虽然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但是其目标主要是科研和教学,相应的实验室队伍建设却较为滞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教学实验设备的大量投入、先进设备的大量投入,相应的人员素质滞后益发明显。且实验室人员多为工科背景、缺乏管理意识。实验技术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管理素质。思想品德决定着实验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实验技术人员要具有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新兴学科科学研究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工作需要,定向调整知识结构,动态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因此要合理配置基本知识比较扎实的、又能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同时具有几个不同学科、专业的综合知识,专业配套,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的稳定的实验队伍。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学术主导作用,又能重视年轻实验队伍的培养;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研究作用,又通过能力互补,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学习理论基础和高科技科学实验测试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有计划的组织在职培训,有计划的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要不定期地举办计算机、仪器设备维修培训、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等培训工作。

优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我国高校体制在上个世纪90年生较大改变,高校规模变大,专业变全,许多高校合并办学。高校设备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需要的变化而完善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合并后没有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部分高校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与报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此外,政府采购制度也给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4]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将管理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者的作风上,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强化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优化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对此我校的“深入抓党建、强力促三风”活动,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极大的促进了管理部门的综合作风,利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有效的优化了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总之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设备管理,坚持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紧密结合新时期下设备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第4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8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1 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要求各高职院校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即严格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是落实“五个对接”的重要手段。实训室作为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确保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所使用的实训设备正不断与产业接轨,或采用模拟,或直接使用产业设备改造而成。而相对应的,产业化的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操作和实训学生的低安全意识与素质呈现出了鲜明的矛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1.2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保障实训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产、学、研的重要平台,安全事故的发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因此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对实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3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聚集着生机勃发的青年学子。构建平安、稳定的校园,有利于确保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投入力度和开放力度也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一方面新建大量的实训室,另一方面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扩能改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压力空前,民办高职院校更甚。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训室建设与安全设施建设不匹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备

当前,实训内容与产业过程紧密衔接,不少实训设备甚至直接采用产业装备,但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设施没有产业设备完善,导致新建的实训室项目中,部分在投入使用前就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办学资金紧张,以及一些院领导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基础安全设施不足,或长时间缺乏正常维护而失效,片面追求实训室容纳量而使得消防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这些都给实训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且不能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不统一,管―用―查过程不协调,安全责任制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等体制、机制问题大量存在。此外,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匮乏,实训教学教师安全知识不足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上打折扣,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3 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参与实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院校安全文化缺失

当下,各高职院校存在重科研、重教学、轻安全工作的现象。院校中高层管理者多为专业技术出身,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因而,片面认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手不足,实验室管理人员又多为实训指导教师兼任,在安全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安全管理部门对隶属于各院各系的实训室具体情况了解不足,使得安全管理的过程监管难以落实;参训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很难做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

2.4 忽视多级安全教育,对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生产型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或集团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而在高等院校中,由于缺乏这样的安全教育体系,实训教学的模式往往是参训学生边操作,实训教师边强调要领要点,导致实训室安全知识普及的系统性差、直观性差、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2.5 缺乏对实训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已在“出”和“入”方面大大加强,绝大多数高校已实现了药品、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实训废弃物的集中处理排放。同时对实训室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相关文件的检查也日益严密。这可有效减少事故隐患,但尚缺乏实训过程的实时监控,不能完全杜绝偶发事故。

3 建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体制,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进行

3.1 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先行。高职院校应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安全管理总则,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各实训室管理规定,仪器、药品使用规定以及事故处置预案等内容。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内容全面、简洁易执行、责任到人的原则。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之配合。在组织体系的的设计中,可借鉴企业安全管理经验,采用垂直管理、管查分离的方式进行。即在院系原有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学院独立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垂直深入到院系设立分部,开展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

3.3 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对于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或开展实训活动前,均需进行学院―系部―专业三级安全教育。其中,学院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系部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危险源辨析、事故应急预案的组成和实施等;专业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同时,院校还应积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意识深化到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心中。安全教育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3.4 合理设计实训室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确保实训室安全运行

合理设计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给排水管道匹配合理,确保供水足量,排水畅通;保证供电容量足够,照明和动力电路分离,线、管符合消防要求,安装必要的漏电、过载、短路等用电保护设施;对于易产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场所,需合理设计气流流通路径,安装匹配的通风设施;对于易产生噪音和震动的设施,安装时需考虑采取有效的减震手段;对于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需合理规划泄压区;设备之间、实训室之间留足安全间距,不影响互相操作与疏散。同时还应根据实训项目的危险性,配套防护眼镜、洗眼器、耳塞等安全设施。

3.5 对实训过程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

实训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首先要做到药品、仪器集中采购等“入”的关口;其次,在药品、仪器的存放过程中,要做到按类存放、按要求存放,即时监控;再次,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材料按需使用、按要求使用,实训指导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安全管理,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实训结束后,准确统计实训材料的使用情况,剩余实训材料及时返回仓库按要求储存;最后,废弃污染物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才允许排放,并及时记录。

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安全运行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相衔接的重要保障,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既可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学生“安全为天”的安全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

[2]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3]王冰,周围.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4]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5]林卫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新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

第5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作者:林伟君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实验设备资源是实验教学及实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辅助工具[3]我院在领导的重视及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政策支持下,现有的实验设备达3000多台,拥有一批高端的应用服务器和网络交换设备;通过购置、合作开发等方式,现有实验教学软件达52套。实验设备资源日益丰富,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硬件设备的共享我院实验硬件设备的购置以系部为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管理部门如采购中心、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实验教学中心对硬件的采购进行审核管理。在硬件设备采购回来后,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为了避免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我院采取如下3个方面的措施增强设备的透明度及使用率:(1)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开设跨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使同一套硬件设备服务于更多的系部开设实验课程,有利学科交叉,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2)硬件设备开辟服务于“科研”的渠道,支持实验教师用现有的硬件设备申报实验课题,凡是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科研的将优先立项[4]。(3)建立实验设备共享机制,将实验设备信息上网,向学院各系部实验教师开放查询,让实验教师清楚地知道实验设备有哪些、放置何处,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验软件设备的共享实验教学软件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通过应用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实现业务逻辑的高度仿真,把现实的业务环境有效地搬进了实验室[5]。我院多数实验教学软件是软件公司定制开发或者与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而成。实验教学软件的共享体现在:(1)开放程序接口及相关开发文档的共享,实验教学软件往往需要多次修订后才能较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由于资金有限,先开发出部分功能的实验模型,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推进,扩展更多功能服务教学,助于实现教学软件的二次开发。(2)鼓励实验教学软件研发向横向学科发展,实现不同专业间的软件对接与共享,如:管理学科的ERP实验教学软件,它包含有人力资源模块、供应链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应的人力资源专业、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使用同一套ERP实验教学软件,实现不同专业间的实验教学软件的整合和实验数据充分共享。实验课程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资源[6]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前都要完成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跨学科实验等相关项目实验,这也从客观上对实验课程资源的规划、配置和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中心从校情出发,从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出发,合理规划、立足挖潜、实施整合,通过提高实验课程资源的共享来满足全院学生的实验教学需求。我院开出的实验课程从单一实验向多元化实验进行转变,实验课程越来越丰富。

从2009~2010学年度第2学期开课情况看,每学期上实验课学生超过5000人,其中管理学科实验2000多人/学期,开出实验课22门;经济学科1500多人/学期,开出实验课16门,部分实验课程教学情况。建立实验课程资源网上共享平台实验课程的不断丰富,与我院实行的实验课程共享策略是分不开的。为了增强实验课程开设科学性、严谨性及共享性,必须在实验课程平台中建设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及实验知识库资源。目前,实验课程平台的实验课程达7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1)实验项目资源除来源于我院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程外,要从我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非主营业务外包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学生竞赛项目中去进一步挖掘,这既有利于丰富实验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项目不同层次需求,又充分体现出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实验案例资源除案例知识内容的选取外,更重要的是案例场景的制作、实现。实验案例的一个重要的共享是案例工具、案例制作的技术共享。(3)实验知识库资源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考核测试的知识库资源。不同专业共享一门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建设往往比理论课程建设要复杂、繁琐得多,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实验课程的需要,打破各学科专业间实验课程的限制,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可以选修其他学科专业的实验课程,实现不同专业共享同一门实验课程,如图3所示。学院教务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实验课程均可用于实验选修课程,选修实验课程的人数达30人均可开班。银行会计实训、股票交易、ERP电子沙盘等实验课程的每年实验人数均达到600人。实验师资队伍资源共享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师资队伍分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实验教师团队,均由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具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作为带头人。另外,学院还为部分学科实验教学带头人配备了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其中经济学科3人,管理学科6人;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技术人员9人,负责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5人。实验师资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关键资源,过去单打独斗的人才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人才的合作与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1)加强学院6个学科实验教师团队间的合作,共同申报及探讨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教学项目,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初步形成金融与数学、金融与法律、金融与管理、管理与文学等多个跨学科实践团队。(2)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人才合作交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策略,让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到企业、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派遣实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习,长期聘请企业一线员工到实验室讲学,使实验教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3)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软件开发商共同研发实验教学软件及实验教材编写;目前,学院与广州金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实验银行教学系统项目,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验管理平台项目,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金融ERP实验室项目;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我院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与合作单位共同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实施产学研项目。

为使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共享,我们务必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协调能力,增强实验室资源共享意识,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整合实验管理平台、实验课程平台、实验科研平台等实验室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实验科研等[7]。增强合作,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意识在实验室资源建设过程中,真正树立起“共享而提高效率”的理念,使有限的资金建设最大、最好的实验室资源。为此,各部门必须加强沟通机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实验室的运作离不开后勤、教务、系部等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需要增强部门间的合作沟通机制,这样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顺利、稳定开展。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共享机制的落实(1)建立实验室场地的开放管理制度,大型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实验设备购置、使用、保养、维护等规章制度;完善实验人员考核制度,将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设备利用率、实验课程资源建设等指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2)建立共享有偿服务制度。为了使共享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共享有偿服务制度,对于超过正常工作量的劳动给予适当的工作量报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3)深化实验师资队伍的制度改革,打破传统人才观,建立一个以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为主题的实验室师资共享新理念[9]。构建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实现实验场地资源、实验设备资源、优秀实验课程资源、师资人力资源等信息,通过资源整合、更新共享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实现实验资源的信息化管理[10]。

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与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需要政策制度,引导各教学单位间充分重视并且落实资源的高效共享,而且需要各高校间加强合作,建立并且完善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院实验室资源共享多数限制在学院内部,其规模较小、形式较单一,共享机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我们认为,实验室资源的共享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积极拓展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空间,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资源共享模式,共同探讨共享效果及共享管理办法,推动我院实验室资源的科学发展。

第6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一、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着力建好两个会计实验室:

1.设置仿真实验场地。一个仿真实验室应主要配备财务部门,同时简要配备仿真企业的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企业主要部门;以及外部仿真企业的开户银行、所在地税务机关、公路或铁路运输企业、与仿真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对方企业及其开户银行等。

2.财务部门分岗设置,并配置相应的设施。财务部门按可分会计主管、出纳、流动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综合分析等设定会计岗位:按岗位配备桌子,另配备电脑一台、会计科目章一盒、财务通用章一盒、财务公章一枚、印鉴、直尺、剪儀、橡皮擦、铅笔、黑色笔、红色笔、大头针、回形针以及装订记账凭证所需的装订机、线若干;另外还需准备好各种空白的、逼真的业务单据、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财务所需的单据。实验室墙壁上悬挂相应的业务流程图以及各岗位职责。讲台上配备高科展台,能够展示各种纸质的实验单据、账簿等,同时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播放收集或拍摄到得各种与会计有关的影像资料。

1.硬件建设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首先应将实验室建成具有教师机、多功能演示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加密服务器、学生机等的局域网,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再将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同时,还可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教室和学生宿舍,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

2.软件、信息资源

综合性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建成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下列软件和信息资源并开设相关课程。如会计实训软件、商业银行模拟实训软件、审计软件、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电子沙盘软件、习题库、精品课程库、会计信息库等。

二、建立和完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的设计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手工实验—信息化实验;模块实验—综合实验;模拟实验—ERP实验—电子沙盘模拟实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体现出实验的渐进性和数据利用的共享性和相互印证性。对于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比如,基础会计应该在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并全部采用手工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熟悉各项数据的来源以及业务的处理流程。对于中级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开发与工程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高级会计等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模块实验,使实验项目涉及各种企业类型和各种业务项目,实验方式可以是手工操作与各种实训软件相结合,从而为综合模拟实验打下基础。综合模拟实验可以设计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其下属子公司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旅游企业、建筑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根据企业特点设计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运用ERP财务软件先完成各公司的经济业务处理并编制出个别财务报表,昀后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对于金融会计、审计、税务会计等课程我们可以利用银行模拟软件、审计软件、电子报税实训软件进行实训。昀后进行电子沙盘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各项决策,掌握真实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决策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三、合理设置实验课时,提高教师素质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的比例应为6:4”,也就是说会计实践教学应占总教学时间的40%左右。各院校要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同时要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会计实验教师的培养,提供或鼓励教师深入会计一线体会工作和提高操作技能。加大“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四、配备专职管理员,严格管理制度

会计模拟实验是一个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模拟实验前资料的准备是一个繁琐工作,整个实验内容安排需要经过精心的筹划。要建立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必须要有作风踏实、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安心实验室工作的专职管理员。管理员负责保证实验设备的正常运作和网络的畅通,维护好实验室的各种系统和教学应用软件的正常使用。

第7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有章可循地进行质量管理,很好地利用ISO90000族标准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ISO90000族标准,它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并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追求实际效果。项目经理部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旨在严密对人的控制,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控制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 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了解和掌握。

2 重视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建筑产品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假冒伪劣建材对工程质量可直接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应严格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及技术鉴定文件等,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抽检或试验。建筑材料应重点检验的内容:钢筋的出厂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级别、种类、直径及锈蚀情况,必要时抽样送检;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进场试验结果报告以及品种和标号,骨料除按设计的规范要求检查级配、料径、允许含泥量外,还应注意禁用含风化的矿石;钢筋、混凝土试块等送实验室进行检验;对砂石的料径、含水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都要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3 施工管理

3.1 施工前准备

3.1.1 内业技术准备:认真阅读施工规范、审核施工图纸、编写审核报告;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结合工程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完成各种临时设施符合性数据的采集,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绘制关键工序流程图、网络图和试验操作规程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3.1.2 外业技术准备:进行现场详细调查,并根据需要进行地质补充勘探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现场控制点交接与复测,施工人员进场后即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进行复测。绘制控制测量布置图,实施闭合导线控制测量;补设或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控制点,并进行固桩、护桩、交桩,复测完成后进行施工测量。

3.1.3 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3.1.4 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3.1.5 建立工地实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3.1.6 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3.2 施工中质量控制方面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要求需要转化为可用定性或定量的规范表示的质量特性,以便质量控制的执行和检查。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排除这些环节的技术、活动偏离有关规范的现象,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控制的目的。

施工阶段是将业主的意图和设计图纸转化成工程实体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核心和重点。此过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图纸、设计说明、标准图集)、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它们是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实施管理的共同性依据,具有通用、具体、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特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建筑材料及制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如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等,它们是工程质量检验控制的专业性、技术性、法规性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性法规性文件,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鉴定材料质量的科学尺度。

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是现场检查,坚持巡察制度,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①目测法,凭借现场质量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实践经验及感官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部位,采用“一看、二摸、三敲、四照”的手法,对检查对像进行质量检验。②量测法,借助量测工具和计量仪器,通过实际量测将其结果与标准相对照比较,从而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量测手法归纳为“靠、吊、量、套”。③试验法,通过对施工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现场试验或实验室试验,取得数据,来分析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3 施工中进度控制方面

3.3.1 遵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其他支配项目投资运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确定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费用和其他基建费用的构成。

3.3.2 在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构成和水平的基础上,在设计及建设各阶段正确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预算价及竣工决算。并使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

3.3.3 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在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批准的投资限额,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3.3.4 要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估算指标、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的制定修改,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的建立,全国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统一等。

3.4 现场控制方面

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管理标准、方法及制度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即人、机、料、法、环、信息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协调、组织、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施工运动状态。这实质上是生产现场的综合管理,其内容、标准、方法比较广泛,制定并推行现场作业标准,消除各种无效劳动,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保证体系,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建筑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另外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在施工当中,一定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现场施工当中要做到日日抓安全、天天讲安全,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8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专业技术是专业产品研制的基础,也是深化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实验室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研究、战略规划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促进专业基础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持续、快速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创新型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专业实验室的特点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谈到西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有系统的逻辑思维;二是有严密的实证方法。其中,实证是指实验验证。近代科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任何理论和学说的成立都要得到实验的验证。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科研投入的逐步增加,我国也建立起一大批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一百余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按照研究重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实验室以理论基础研究为主。其研究领域多处于行业前沿。实验室根据所在学科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长期战略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前沿科学研究。

第二类,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这一类实验室在关注本领域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同时,更加重视研究方向与工程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重点解决从工程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第三类,实验室以工程基础研究为主。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直接承担或解决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中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及相关关键技术问题。

在面向产品以工程应用为基础的企业中,传统的专业实验室通常以新产品研发为核心,实验室的研究任务、仪器设备、人员组成等均按此进行配置。这样,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弊端:不同产品的共性技术成果得不到及时共享,仪器设备和人员重复配置,实验室的专业定位不符合产品通用化、模块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现代企业内部设立的专业实验室一般以不同产品所涉及的核心共性技术为基础,坚持原理试验、验证实验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克服传统专业产品实验室的弊端,为专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创造有利条件。随着专业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日趋规范,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巩固加强。

三、专业实验室建设要点分析

(一)适应企业的专业发展方向。根据企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类别,合理设置专业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是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所是航天器控制与推进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涉及航天器控制技术、姿态敏感器技术、执行机构技术、星载计算机技术、推进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承担几乎全部控制推进系统单机产品的设计、试验与研制工作。为推动专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从2003年开始,我所围绕核心专业技术,全面启动了以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的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把原有的产品研究室改组为产品研制中心,在中心内部设立设计部、生产部和专业实验室,实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和专业技术研究的组织分离。其中,专业实验室定位于基础研究,主要开展前沿领域专业研究、新技术原理性可行性研究以及共用技术研究等工作。先后成立了空间机电产品实验室、成像式敏感器实验室、先进空间推进技术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并立足专业实验室,广泛开展与国内优势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目前,这些专业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基本覆盖了本单位全部专业技术方向,为推动专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保持专业产品技术优势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合理设置专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合理设置专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坚持创新试验、验证实验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专业培育设置和共性技术优化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重组专业研究方向,以利于新产品开发和新型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

空间轴承应用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其定位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飞轮产品所需的轴承组件。随着空间机电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控制力矩陀螺、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帆板驱动机构、天线驱动机构等多种新产品均对空间轴承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涉及轴承技术的相关研究人员和仪器设备根据不同产品配置在不同的部门,对其中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显得力量过于分散。为此,通过整合内部资源重组空间轴承应用实验室,成立空间机电产品实验室,以影响飞轮、控制力矩陀螺、圆锥扫描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帆板驱动机构和天线驱动机构等活动部件产品寿命、可靠性的共性基础技术为研究重点;以空间摩擦学为核心专业技术,开展前沿专业技术、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家项目支持下,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快速转化应用。

(三)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实验室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领军人才队伍。专业实验室的发展只有和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专业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拥有大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相应的人才基础。

首先,重视领军人物的选拔。他们在把握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推动专业技术进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关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核心产品开发、参与发展规划论证等途径,为年轻专家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不断优化实验室技术队伍结构。按研究领域和专业设置研究师岗位,建立专业实验室研发岗位和任职资格体系。各专业实验室按研究方向设1名主任研究师和若干副主任研究师,必要时设立副总研究师。

(四)坚持制度创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制度创新是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基础和原动力。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科学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为专业实验室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根据专业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建立起经费支持、项目带动的虚拟实体化运行方式,并保证实验室的相对独立运行。专业实验室在目标优化、项目申报、人员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充分借鉴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有关运行评估方面的管理内容,制定了所内专业实验室运行评估管理办法。根据各专业实验室挂靠产品研制中心的特点,进一步理顺实验室与产品设计部的关系,明确实验室主要负责专业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产品设计部重点负责新产品开发和原理样机研制。

比如,在某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组建了实验室相应的管理队伍和研究队伍,制定了包括实验室综合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切实可行并具有航天特色的实验室运行模式。这样,重点实验室可依托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获取在多个领域的项目支持。另外,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讲学、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与优势单位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较好的管理基础。

(五)以项目带动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研究和基础建设。如果仅依靠企业的自身投入,往往难以为继,会出现较大的项目资金缺口,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专业实验室的课题研究经费和基本建设资金,为专业实验室的高水平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扩展任务来源渠道,建立起了以项目申请带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首先,所内设立基础研究和专业规划专项经费,支持各专业实验室进行战略规划和专业技术发展研究工作,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好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所自主研发项目支持专业实验室的技术创新攻关工作;最后,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的基础条件以及学科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用航天等领域以及研保项目的支持,在“十二五”立项论证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六)建立合作联盟。在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开放式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根据发展战略,侧重应用基础研究、高校侧重理论基础研究的特点,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优势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对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一)如何保持专业实验室的长期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维持一个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保持专业实验室的长期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核心专业技术和新产品的竞争力,是专业实验室持续深入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快速转化。如何准确评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尽快应用于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率,是专业实验室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对于军工集团内的企业,这点尤为重要。

五、结束语

专业实验室作为技术创新的平台,在面向新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科技创新企业中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也必将直接影响企业专业基础能力提升、核心专业技术发展以及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诸多重要方面。

第9篇:企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experiment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manage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reform strategy. The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used, and with of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concrete reform effect is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s that to apply value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bility and reduce the investment.

关键词:价值管理;实验教学;改革

Key words: value management;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210-03

0 引言

实验室教学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管理、价值管理是促使实验设备充分合理利用,实验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最佳管理办法。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行价值管理办法,并结合其它现代管理技术,发挥各自优势,以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使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利用。将价值管理从企业走向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是市场经济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体制与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遵循价值的理念,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来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从而建立起连接实验教学管理的战略化长效机制,并应用于所有对实验教学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和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决策和控制体系,以帮助高校实验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1 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深入,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对实验室的资源投入不断增长,专业课实验教学课程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实验室在运行管理期间,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实验设备经费紧张、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下,实验室开放性较差等等问题日益显露,实验室教学并未达到高校开设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目的。文章将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现状表述如表1所示。

2 推进实验教学价值管理 创新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采用价值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高校开设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而价值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手段,它包含管理目标、管理结构和体系、管理战略和经营程序以及修补后的人力资源实践。推进高校实验教学价值管理,可以提高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效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率,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实验人才。价值管理理论的应用应强化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同时应努力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力求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也必须跟得上高等教学的改革形势。价值管理主要是将教学成果在实验设备生命周期内得到最大化成效,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用价值管理公式进行表达如下:

价值管理的公式为:V=F/C

在本文中,实验教学的效果、科研成果就是实验教学的效益,价值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实行价值管理主体的效益最大化,那么本文中的V就是教学、科研成果;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师资配置就是实验室的主体行为功能;而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周期就是学校投入的成本。我们根据提升主体行为功能、降低成本来最终实现实验教学的利益最大化效果。

那么推进实验教学价值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本文总结如下:

2.1 引入价值管理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

由于大学中的学科较多,因此,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并且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每个学期都会安排相应的课时,并且实验课一般在院系指定的实验室中完成,但是这些课时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可以通过价值管理理论,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要求研究生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本科实验进行指导。这样的实验室管理理念不仅锻炼了研究生的能力,也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指导人员和研究生的带领下进行体验式教学,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安全,同时也为实验室的开放教学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动手的机会增加了,也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着重体现以围绕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并配备实验室专业技术教学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求要在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配备实验室专业技术教学人员,在系列上区别于教师系列、行政管理系列,从属于技术服务系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以实验初级阶段的准备调试工作和实验收尾阶段的整理工作为主,继续执行主讲教师必须指导一个批次的教学实验的制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仪器设备的整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等都是由实验人员负责的,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2.2 科学全面建设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增设安全管理制度,延长实验室的使用寿命。高校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和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期入学后,必须尽快完成一次实验室安全指导课程,实验室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介绍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理论,学生必须通过书面的安全测试来掌握一定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参与者必须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程序手册》,实验室的楼层管理员必须负责。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上,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灵活性。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实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

2.3 将价值管理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施价值管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标准,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方法上实现教学与科研双管齐下等措施以巩固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及时更新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定期修改实验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对修改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制定与实验项目相配套的实验计划书、项目书。每两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确保实验内容的更新率在5%~10%;努力减少传统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方法;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增大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比重;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改进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达到实验的最大效果,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

2.4 增加实验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颠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适量的选作实验,以供优秀学生和有兴趣的学生独立选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设实验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在每位学生入学时发送一张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实验评价信息的磁卡(该生的历次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出勤状况等信息)。实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磁卡查询该生的各项实验情况并及时做出评价。校实验中心每年、院中心实验室每两年至少在省及省以上部门组织的实验教学、教改、课程建设、技能竞赛和自制实验仪器等活动中获一项以上课题或奖项。

2.5 全面开放实验室进行体验式教学

学校内部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施实验预约开放体系,保证课内课外实验的正常有序的开展。实验室开放措施:为适应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学分制的要求,2014年底前,各级实验室首先实现时间上的全天候开放。在实验教学内容上,2014年底前各实验室下属的每一实验模块至少开设一项开放性实验项目,2016年底前每一实验课程至少开设一项开放性项目。在实验对象上,各实验室对博士生要完全开放,对硕士生要大部分开放,对本科生要尽力开放。2015年底各实验室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制度,实现对校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

3 某校实验教学过程价值管理案例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某大学2014年9月份-2015年1月份实施价值管理之后,学生各项试验能力的提升及试验教学所花费的成本、学生的实验课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此处调查对该学校理学院、动物科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的250名学生、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50分,回收试卷239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8%,本研究利用价值管理系数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价值系数越高说明高校实验教学培养方式的效率较高,培养价值系数越低说明高校的实验教学的培养方式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对培养方式进行探讨,改变培养方案。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以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为指导,将评价指标分为3部分,一是,学校教学实验成本的降低,二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及实验能力的提升,三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差的满意度。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根据调查问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各项指标价值指数分析见表3。

3.3 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实施价值管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及学校实验经费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学生的缺勤率降低了65.75%说明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实验课时数的提升仅为29.13%,说明学生的学习课时较多,实验课的课时数增加有限,在今后的实验管理中还要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化。

4 总结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价值管理理论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并采用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过程价值管理方案,优化了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了更切实的保证,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洪玲,于丽芬.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0.

[2]朱妥红,贾昌萍,郭如良.新形势下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56-161.

[3]金宏伟,李常香,杜才平.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