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内部审计 问题 作用 具体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之我国实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仍存在着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阐述其特点与作用,进而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以便促进内部审计的完善。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的几方面。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定位不清。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实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大致有四种:财务总监或公司财务负责人主管;公司总经理主管;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不同的管理模式反映了不同的定位,其服务对象和功能作用亦不一样。
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责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其观念、独立性、地位、职能、工作范围、监督作用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这个定义看,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公司管理层的目标完全一致,为企业增加价值、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评价治理程序。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则更多地突出了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和实现经济目标。”
3.内审工作缺乏创新性。我国多数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内审工作仍拘泥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主要职责就是防错纠弊。内审的发展要求内审范围要扩大、内审职能要延伸、内审方法要创新。
4.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工作要求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充足的工作经验。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单一、配置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企业不重视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一。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来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站是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其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评价经营效果,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
3. 咨询职能。内部审计有义务对上市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将审计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
4、风险管理。内审通过对公司内部的进行分析,做出检查监督报告并对问题提出建议,这样不断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任何企业的经营都要面临各种风险,内审能对企业的方方面面做出客观的分析,找到公司的隐在风险,提出预防风险和完善企业的经营的措施,进而协助企业的风险管理。
三、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改善。
1、清晰内部定位审计地位。从国外及国内的内审实践调查看,机构设置趋向于董事会主管。但笔者更倾向于总经理主管。它使内部审计更接近经营管理层层,并直接为总经理日常经营服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监督、评价、咨询和控制职能,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和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的。更符合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关于内审作用的定义。
2.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还拘泥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上市公司错误与舞弊等问题大多存在于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也应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3、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方式。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司中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展实时审计及事中审计已成为可能。
四、小结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我们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让其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叶新宇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财会通讯,2006;2
[2] 吴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分析及对策研究.工作研究,2006;10
[3] 张晶.浅析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的智力作用.水利经济,.2008;5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49-02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起来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内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同时,由于大多数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领导误认为内部审计是“奸细”、是“内线”等等。这些不正确的观点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得企业内部内审机构势单力薄,被其他部门所隔离。最重要的是,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它的双重角色和自身局限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审计手段没有电算化、信息化,审计程序没有规范化。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各种专业软件开发滞后,审计手段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审计到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等事项,缺乏法律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在审计程序上,各个企业由于没有共同的参考标准,程序设计上多样化。在对本公司实际情况的审计方案规划时,考虑不全面,取证不合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公正,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进而影响了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3.审计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差错防弊上。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查证上,忽视了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便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不能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探讨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目前,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争论较多,尚无定论。概括起来基本有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只有经济监督职能)、二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职能)、三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和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等几种观点。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应具有以下几种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事务的多样化和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使得管理阶层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的第一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这就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督,监督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达到加强控制、严肃制度、加强管理的目的。
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障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预企业的经营转变为通过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内部审计摆脱了双重身份,它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替代。它的监督职能,将主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定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由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项职能也显的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计量手段评价企业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
(三)具有间接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要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相反,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认为它应当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也是不全面的。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管理具体事务的权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的“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能力。这样,内部审计人员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看到企业的运行状况,及时、有效地纠正企业管理中的错误,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的效果。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内部审计均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间接管理职能,和其他部门一样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总之,由于内部审计特殊的性质使它在企业内部中既处于“参与者”又处于“协调者”的地位,间接参加企业管理同时也不失其独立性进而影响公平性。
(四)不具有鉴证职能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从鉴证最大的特点(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第三者,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委托人(董事会)并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出的决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对外没有充足的说服力,同时,其作出的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也是有限的。这种所谓的很多人认为是签证职能的恰恰从另一方面说明的是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后,不仅具有先进管理手段和经验的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我们的企业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现代国际经济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也要与国际接轨,也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正确意识到规范对策的重要性。
(一)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将由财务领导转为由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的独立机构。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一开始的监督发展到服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包括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检查内部各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成为独立机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
2.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中求得企业发展。这时,企业的经营者面临的大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风险加大和效益下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于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即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二)规范对策
1.在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使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加强,在制度上得到保证,进一步深化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协调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一改目前从属地位的状况。
2.尽快完成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职能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不仅要查错防弊、评价企业内部各机构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还要审查企业资源的取得是否实现效益最大化,还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管理审计。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它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的稳定的、多层次的、产权网络化的法人联合体。可见,集团公司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等比一般企业更加复杂化,集团公司中出现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等现象更加普遍多见,因此,必须加强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它通过控股、投资、参股等出资方式,担负起对企业集团的管理管理功能,换句话说,集团公司对整个企业集团来说是决策中心、投资中心,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的发展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集团的规模逐步扩大,经营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导致管理权力的分散化,加大了企业的控制跨度和难度,使得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于一些决策的制定与履行效果力不从心,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在这种环境下,集团公司的高层为了增强管理效率需要建立一个独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再控制,能够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的内部监督与自我约束,同时也为决策层行使管理权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制度是集团公司实现自我完善,增强内部监督的客观要求,也是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中应隶属于核心层的董事会内部审计代表的是企业权力人履行监督职能,董事会是是集团公司最高级别的权力机构,因此将内部审计隶属于核心层的董事会有利于监督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弱碱内部审计隶属于其他部门,如总经理,虽然较之董事会更接近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监督,但是总经理并不是集团公司的权利人而是相关决策的执行人,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会受到影响。而将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较之其他部门来说,层次更高,对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均有保证,有利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还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将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有诸多优点,但并不是企业唯一的选择,还可以隶属于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设置,不可强求,关键是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
二、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中的作用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就是监督职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于一般企业,它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之外,还要对所属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其所属企业进行的监督也与一般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政性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核心企业要对所属单位各方面进行更直接更具体的监督,比如投资管理方面、投资效益方面、产权保证方面、利润分配方面等等。但是,由于集团公司各个成员企业的情况不同,企业的规模、组织构成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在监督内容、监督方法、监督力度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无论采取何种监督方式,均要围绕内部审计的监督目标,实习其监督职能。我国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审计监督的目标定义为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能够为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因此,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对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监督职能。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是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经营管理的效果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和尺度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其进上接第250页)间接作用于社会。可见,其已经不仅仅是管理上的要求,而是背负着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期望。
(三)增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上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的最低要求就是保证内部审计直接对主管领导负责,不隶属于单位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没有利益关系,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从制度上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进行描述,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与法律责任,通过制度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在内部管理制度上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之后,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流程与具体操作方法。就执行情况要实行决定执行追究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力,对执行不力,或者不按期执行的责任进行追究。最终实现被部门逐渐接受内部审计,让内部审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单位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单位的经营状况,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要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能够同单位内部的违纪违法及腐败行为作斗争。因此单位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经常进行有关业务培训,使整个内审队伍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从而提高内审质量。
就西方内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职能。在内部审计开始的阶段,由于企业经营层次增多,规模扩大,企业管理层关心的主要是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监督各级组织财务收支活动为目的的审计活动更多的是为了查错揭弊。随着审计理论的发展、经验的丰富及环境的要求,现阶段的财务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职能:首先,是经济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及制度规定为根据,对审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收支及其他事项实施评价和检查,从而确定并衡量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其所记载的经济活动及收支状况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有效,检查经济主体是否正常履行经济责任,有无损失浪费及违法违纪现象等行为。通过追究经济责任等方法,达到督促被审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管理方式、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是经济评价职能。在经济监督职能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评价职能。现代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经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内部审计就是要在完成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实现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就是利用审核检查,确定被审主体的预算、方案、计划及决策的可行性,经济活动是否依据之前的目标及决策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从而更加结合实际地提出建议和意见,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全面认识内部审计的工作调整
在我国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财务审计章程,大部分工作实际上都是围绕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出财务方面的调控。因此,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真正认清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更有甚者将其认定为专门挑毛病的工作,从而造成财务审计工作受排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原则上来说,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应该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组织机构。但我国企业员工的调动缺乏严谨性,造成了内部财务审计在工作调整上也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其他部门若是人手不足,很容易从审计部门临时调派,致使审计人员在尚未掌握现有工作运作状况的情况下,就更换了人员,这使得很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都缺乏连续性,难以发挥职能。
(二)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范围被制约
我国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倾向于财务会计工作,这也就意味着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衍变为财务工作的一个分支,完全忽视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应当具备的独立性。另外,服务意识是很多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所缺乏的东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再加上缺少领导的支持,发展缓慢便成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可避免的道路。
(三)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定位错误
审计部门是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下的部门,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的重要责任。完整的财务审计工作应该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部门在事前就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出意见参考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容易优化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也是被绝大多数企业审计工作所忽略的部分。另外,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在整体工作完成调整后,对企业发生的财务收支及其他情况实施报告的,这对财务政策及企业的发展已经很难起到重要作用了。上述种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因为财务审计并没有在工作设置上得到良好的支持,这样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自然受到严重阻碍。
三、加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明确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及作用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大体上是和其他部门共同调控的,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企业整体性的调控,这样不仅能在强化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更能完善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因此必须在完善企业内务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注意促进企业的整体性能。这样可以重新还原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并体现于整体财务调控中。在强化企业财务审计职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调整方案做出一定的测评,更要注意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调控,凝聚所有财务审查的力量,促进公司成员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完成财务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转换。
(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地位
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仅要与其他部门平行,更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使其所拥有的权利地位略高于其他部门,这样能更有效地对各部门实施监督、控制企业的经济开销,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经济效能、调动企业的发展,必须尊重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合理进行管理与定位,才能最终将企业内部的整体调控实施到底。结合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特性,拓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空间及发展空间。
(三)改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在强化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职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审计人员的地位做出正确评估,更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审计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顺利地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经济监督的作用,为企业内部调整及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对内部财务审计方法做出调整的时候,必须进行创新,合理安排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对大的项目群体及小的项目要合理地实施整体审计,实现合理分配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这样能更好地在审计当中早发现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及意见。在恰当分析企业的调控与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更快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
(四)全面提升内部财务审计队伍的素质
目前,在开展审计活动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未能完全披露实质问题。由于无法实现集中管理,审计力量分散,个别单位常年未开展审计项目,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解决现存体制下内审机构设置的措施
建立集团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审计机构,撤销下属各分子公司内审机构,构架大审计格局,加强审计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审计人员、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高度集中,在集团层面设置审计机构,强化对下属单位的监督力度。集团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坚持集团经营管理决策系统及监督系统,保证经济活动的全面性。坚持单位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权责分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找准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定位点,健全内部审计具体制度,不断规范审计活动。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及评价职能。
三、建立集团统一领导下的大审计的优点
1.便于审计工作开展
使内部审计介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之间,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生产工艺流程,便于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得到发挥。只有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才能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最终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审计部门地位的独立性直接决定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做出理性正确的判断。
2.使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常态化,使审计工作的全覆盖
对于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论是审计的监督职能还是评价职能,审计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3.便于体现投资人管理意志
便于体现投资人管理意志,形成上下一致的管理理念,政令畅通。只有统一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最大程度满足投资人以及委托人自身的内在需求。
4.有利于充分利用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一、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基本的职能,是企业以各种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标准,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其财务支出和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检查和监督各种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各种奖惩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2、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从经济监督职能中拓展而来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它通过审查被审计部门的预算、决算和政策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管理层已定的目标和决策进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建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为在业务上向董事会定期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为管理层的各种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提供依据,决定权在管理层不在内部审计部门,所以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协调工作,协调好董事会、管理层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战略决策制定开始,内部审计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工作,协助公司董事会或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在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需要对各部门执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各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向题,内部审计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在战略决策实施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战略决策的结果进行分析,审计是否达到了公司的预期目标。
2、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及有效所进行的独立评价系统等。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确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一贯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定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确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3、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风险事项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内部审计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风险管理自我评估的“协调人”和总体策划者。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经营风险越大,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持续经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目标的主要因素,管理和控制风险成为各大公司的当务之急,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成为控制和管理风险的主要部门。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应针对风险管理部门确认风险项目识别的完整性、风险管理政策的恰当性、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等,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后,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改善风险管理存在的漏洞,健全风险管理政策,规避企业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三、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与手段,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因此,引起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性,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引起企业内部部分职工不能正确地看待内部审计工作,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顺利的开展。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
3、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
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因素考虑较少,审计范围较小,我国部分企业内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未达到以运用最新的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转贴于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审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对组织中一个拥有足够权力的人负责,将其主要职能限定在监督和评价之中,完善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报告审计业务工作,向组织的首席执行官报告行政工作。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审计人员必须以有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冲突为基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要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懂得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人员的配备上,对具有财会、信息技术、工程、法律、管理等知识背景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各占一定比重,形成合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让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轮岗工作,熟悉各项具体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从事多元化产品服务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国有大型企业; 内部审计; 服务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是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主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其着眼点和切入点是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最终目的与企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要在行使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咨询服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一、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必然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管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在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服务,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洞察企业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新定义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要求发生了转变,不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人员是一种监督者的身份,而更多地强调他们要帮助管理者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起到服务企业的作用。
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就要在行使好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汲取现代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与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并重转变,更好地维护国有大型企业的经济秩序,在深化改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惩腐防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意义
在国有大型企业的日常审计工作中,往往从管理层到内部审计部门都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单纯地行使监督职能,就是审查企业内部的违规、违纪和作弊行为,甚至有人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纪检监察的职能类似,内部审计部门应与纪检监察等机构合署办公,这种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理解,造成了其服务职能的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国有大型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日益健全,国有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力度加大的双重压力下,传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已经远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从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内容必须有所创新,要突出内部审计的服务特色,从管理当局的角度思考审计的适用性和价值。
传统的观点认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仅仅是对下属单位的监控,这种观点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和下属单位出现对立情绪,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服务管理的审计观念,充分认识和贯彻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共赢理念。在这种审计观念下,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要进行相应调整,积极开展“参与式”的服务型内部审计,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三、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一)内部审计要为领导的决策服务
第一,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内审部门收集和分析的生产经营与财务会计信息比较广泛和全面,能够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服务;第二,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内审部门可以对领导决策的实施分层次、全过程地跟踪,对决策的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价,并将审计信息反馈给领导,为完善和优化决策服务;第四,内审部门可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
(二)内部审计要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服务
国有大型企业的年度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企业的工作重心、职工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内审部门要从企业安全生产、转型发展、节约增效、节能降耗、防治腐败、职工薪酬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困局和瓶颈产生的原因,帮助企业实现安全、效益、生产、转型等目标,确保企业中心任务的完成。
(三)内部审计要为企业防范风险服务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经营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审部门应在风险防范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内审工作要关口前移,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加强对经济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控,力争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立若干个监控点,及时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其负面影响,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和潜在风险提出预警,达到事先防范和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四、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重监督轻服务、重查处轻防范的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披露的问题多、帮助解决的少,提出的建议多、采纳落实的少,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实际上,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是对立统一的,服务寓于监督之中,服务职能通过监督职能加以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内审人员应在开展监督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对本企业情况熟悉的优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善于发现妨碍本企业目标实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切实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只有服务意识增强了,服务工作到位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得到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其监督和服务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规模化、多元化,其内外部业务量不断增大,管理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企业包括各下属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精通财税、金融、经营、管理、法律、工程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更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和较强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只有培养和造就这样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适时提出深层次、有价值、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得以真正发挥。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职能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指导日常工作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统一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缺少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审计过程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依据。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基本以事业单位领导意愿开展工作,缺少相应依据使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大。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缺少独立性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配备、工作内容和日常经费等方面未能真正独立,在内审部门行使审计工作程序和提出审计意见时,容易受到单位内部其他部门或个人干扰,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监督质量。在人员配备上,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或调转,受其岗位性质和日常业务关系影响较大,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严重缺少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发展要求
事业单位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主要是以财务收支为主的事后监督审计,纠正单位各种违规行为,查错纠弊,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对内审工作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审计工作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需在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发挥内部控制职能,如不及时改进审计工作内容,拓宽审计工作方向,加强审计工作重点,将无法适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发展要求。
(四)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
目前大多事业单位忽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财务部门负责并掌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财政部门和审计局也会定期对事业单位进行审查,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五)事业单位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构成普遍由财务人员组成,缺少其他方面的专业人才,内审部门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力量薄弱且内部结构不够稳定,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内审人员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工作中普遍安于现状,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措施
(一)事业单位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和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性。制度需明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保证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和奖惩措施等,按照制度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开展,依据制度规定定期对事业单位内审人员考核,有助于内审工作岗位职责的全面履行。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工作相分离,独立客观地开展日常审计工作。事业单位需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工作职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程度,以保证单位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建议对内审人员工资和日常费用等方面独立管理,改变内审人员的地位,将内审人员编制类似于省直方式管理,减少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对内审工作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质量。
(三)转变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增加审计监督工作的内容。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既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要实现审计监督工作方式的转变,除了认真做好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外,还要向经营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转变。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提出高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加审计监督工作的内容,从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转变,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创造更大效益。
(四)事业单位需提高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大多事业单位未能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很少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单位发展规划中,内部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事业单位需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事业单位领导定期组织员工宣传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形成日常工作的内部审计监督意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单位需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公开公正的选拔,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法律法规方面和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训,组织员工参加资格考试,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创新审计方式,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缺陷;重构
一、前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能够更好的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国有集团型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来自全球竞争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也在不断的对自身进行调整,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构。
二、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分析
1.独立性不明显,组织机构设置缺乏多元性。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检查、评价企业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顺利经营保驾护航,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强弱会影响其评价结果,而独立性的强弱也与企业领导对机构的重视程度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领导比较重视内部审计机构,那么其独立性就相对较强,反之则较弱。我国国有集团型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是向分管财务的总经理直接报告,使其机构的独立性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很多都仅仅在集团或者总经理层面设置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也较少,缺乏可给予支持的下属机构,这不利于审计部门对企业整体运行的了解和把握,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2.内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严重弱化。现在,大多数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还比较局限,仅涉及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履行监督评价等职能层面。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摆设,让其代表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其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另外,虽然内部审计机构逐渐完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并且一些企业的审计部门由于涉及到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大胆、公开、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综合性不强,降低了审计效果。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整体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其学历层次、专业性水平逐渐改善提高,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方法上比较落后,仍然采用静态审计和事后审计等方法。从一些数据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国有集团型企业队伍中CIA和高级审计师专业资格人数所占比例比较低,导致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企业层面来看,内部审计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约55%的审计人员都是财经专业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诸如法学、基建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不足,专业水平较低,难以有效进行风险导向的管理审计,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三、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重构分析
1.对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进行重构。针对国有集团型企业独立性不明显,组织机构设置缺乏多元性这一问题,应对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进行重构,建立内部审计分级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其机构职责。在结构方面,一方面,对于企业下属经营单位如果其规模较大、利润较高,可以为之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其定位和职责应明确,定期向总部汇报工作成果即可,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控职能;另一方面,可设置审计监察部,该部门可以由集团董事长直接领导并直接汇报工作,从而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
2.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重构。现阶段,我国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职能定位是“查错防弊”,具体来说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审查、监督及评价。然而随着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其职能观念也需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应从之前的监督职能向监督服务型职能转换。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应对其下属成员企业开展相关咨服务询,具体来说就是为下属成员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经营管理问题,同时为管理管理层所作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合理的指导,从而使其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促进下属集团和集团总部的交流和互动,从整体上更好的协调管理,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应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专业素质的考核,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和规范化。例如,要求就职人员必须要具有审计从业资格证,对于现有在职人员则可以为其提供职业培训,定期组织从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结语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各类业务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是否遵循程序以及资源是否合理利用进行评价的部门,其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和改善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强集团管控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国有集团型企业应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完善审计体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推动国有集团型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印剑 单位: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思语.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6:101-102.
[2]谢兆岭.浅析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