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

第1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TM7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22-001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在寻求教学发展时不能绕开任何专业学科,必须针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做出妥善的安排。因此,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必须保证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符合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毕竟如今的学生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素质,才能更加顺利的融入社会发展潮流中。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须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开展,学生才能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有一个全面崭新的认识,从而积极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的目标。可见,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然要相机而动,及时转变观念,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够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要求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学水准的显著提升。

2.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2.1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推行崭新的教育理念

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客观的要求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做出及时转变,以实现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要求的完整契合。因此,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基点,使崭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动化教学过程中加以及时推广,充分显示专业教学活动的应有功能,让专业教学具备更为直观的示范。

2.2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涵盖了学生未来就业问题。因此,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有效的专业理论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确专业知识技能对于现实就业形势的意义,从而督促他们从自身的现状找到差距和瑕疵,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否则,学生空有一些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业形势,无法适应就业的各种需求。学生在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必定能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满足自身的就业愿望。

2.3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职业操守

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目标,不仅表现在为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出应有的努力,还表现在为学生步入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优化教学的应有之义。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不单单依靠工作能力及工作效果等方面,还需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便会失去企业事业单位的青睐,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社会就业形势的要求。

3.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原则

3.1尊重个性化特点原则

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在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他们的自身特点,尤其是个性化元素,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年龄、心理、爱好等因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强化自身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的配合老师进行活动。

3.2与时俱进原则

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不能陷入僵局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教育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优化策略上的转变,这就是与时俱进原则的内涵所在,才能将崭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融入优化过程中,保障专业教学的成效。可见,与时俱进原则要求对优化教学实习动态的推进,使教学过程在充分尊重变量的前提下开展,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要求。

4.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4.1重视优化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价值,有效夯实教育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负责人要以学习为渠道,增长自身的教育管理知识,将优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放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这就要求负责人要通过学习认清严酷的就业状况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并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来就业的前景,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学生身上彰显应有的成效,并保障学生在离校就业后的良好表现。

4.2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实习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要学会与校外的企业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彼此都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让中等职业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相关条件,让企业充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优化成果,消除企业要求受聘者上岗必须具备工作经验的心理。这样彼此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为自身发展增添活力。当然,一旦了解充分,彼此的合作机会则会越来越多,学生实习机会就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最终,中等职业学校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才能具备持续开展的现实意义。

第2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自动化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学专科教育应该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对准市场设专业的思路。

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是电气工程学院的主体专业,也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随着社会与科技发展,我校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电气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本文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制订不应当只是相关专业教研室的事情,专业教研室在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还应当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切实了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专业需求和对本专业学生培养素质的评价,通过系统分析,合理确定学生培养的业务规格,指导教学改革。同时,还应当广泛征求用人单位、自动化专业专家顾问委员,以及在校学生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我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直接面向四川省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为我省相关行业提供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研了行业需求,对接企业所需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对照岗位群,培养学生相应的工作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前获取CAD证、PROTEL证、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让其具备职业岗位操作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重构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要求,精心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实践动手能力,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后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含有:人文素养、基础能力、机械工程能力、电工技术能力、电子技术用能力、自动控制能力和电气控制能力这七大“能力模块”。

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模块以讲授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在以“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前提下,专注于加强大学英语、工程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的教学效果,并要求学生考取相应证书。这就形成了三年连续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格局,夯实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使学生具有阅读和翻译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

将电工技术能力模块、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和机械工程能力模块设置为自动化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群的公用模块。在满足课程应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前提下,以“够用”“适度”为原则,尝试适当地整合和优化一部分课程。

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依靠电气控制能力模块和自动控制能力模块培养。课程的安排要突出培养毕业生在生产第一线具备较强的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和优化,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更新。每门课程和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含有专业能力要素和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为达到七大能力模块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进行项目化训练,要求学生“真题真做”,每个项目中要渗透专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的要素。

三、开展校企合作,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

建立与企业,如富士康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注重校企双向联动,把握行业需求,以行业反馈促进教学改革,同时为行业提供定制型培养服务。合作建设以企业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2014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富士康自动化人才培养“定向班”学习,学生就业率达到94.06%,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综上,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刘顺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J].大学教育,2013(16).

[2]许素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自动化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第3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试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自动化技术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完善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有效率,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文中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电子自动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并具体论述了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依据。

一、专业调研及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完善,现阶段电气自动化主要是培养实践技能,从而促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应用实践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而以往电气自动化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降低课堂教学有效率。为了进一步改善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教学弊端,需要首先了解企业对于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且通过企业的反馈全面了解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继而不断优化电气自动化教学的相关事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面相对较宽,并且涉及到多个行业,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调研及社会需求分析过程中需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其整体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及模式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依托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并且从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层面进行全面考虑,继而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规格。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的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引导学生掌握自动电气化的相关基础知识,并在此前提之下,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输配电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技术、楼宇自动技术。由此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并且做到针对岗位及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方向,他们能够依据市场预测信息,还有个人个性特点,还有潜能及意愿方面,筛选自己想要攻读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进行专门的实训,在上岗之前完善其各方面的能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及体系

根据新课改的最新目标优化电气自动化教学,调整培养目标之后,还需调整课程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置较为实用的教学课程。从现代教育技术层面着手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彰显“必需、够用”,最大限度改善理论课时较多的现状,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逐渐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并且在教学的种类及时数方面彰显特色,最P键的是产学结合渠道的实现推动电气自动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强化工程实际素养及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三)加强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继而改善教学弊端,优化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改革试点中,高职院校可以根自身所在区域的优势,开展地域性产学合作模式,然后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较为全面的就业岗位。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与地方企业进行良性的互动,这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就业失业率,学生在岗位上真正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安排相关的工程师到校任课,这在某种层面上可以强化电气自动化教学效果,或是可以选派教师到实训岗位进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技能,掌握最先进的企业用人理念,通过构建“双师型”人才,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借助行业优势,构建产学合作办学,从而深化教育课改的实施效果,借助企业先进的企业理念及技能推动电气自动化教学更好的开展。

三、结语

总体来说,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通过教育改革不仅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丰富学生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本文中简要概述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并具体论述了该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怡典,彭雪峰.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曾照香.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3]葛芸萍,杨筝.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

第4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72-03

Reform and Practice on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Training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U Jianwei, LI Yinlu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from the employment field, training target, cours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 Double Base. Through practice,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first-line work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skills type of spe-

cialized personnel.

Key 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前言

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已成为各个地方的技术骨干或者项目负责人,为地方上的经济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备受高考生的青睐,生源充足,就业形势大好。但是,随着社会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进入“十三五”阶段,很多学校纷纷对该专业扩大招生,而就业岗位有限,这就让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1-2]。

作为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校,要提前预估竞争的激烈,要有紧迫感,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如何向智能制造时代输送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力,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面临的大问题[3]。

2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团队反复研究“南京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针对计划提及的“重点培育十大高新技术重点产业群人才需求”,对37家企业就人才需求、岗位规范、课程设置、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同类院校的专业定位等展开广泛调研,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就业领域岗位 通过调研多家企业,确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级岗位所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工业控制、供配电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控制系统集成、高压电进网作业技能,能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高压供配电设备安装、调试、运维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 根据《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按照技术先进、标准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管理规范、规模优势五个标准遴选合作对象,遵循分层建设、分类管理原则,将合作企业分为核心型、紧密型、半紧密型三种类型,并按照不同类型确定不同合作路径和合作内容。本专业现已建成核心型合作企业4家、紧密型合作企业10家、半紧密型合作企业20多家。

专业培养方向及特色 本专业分三个方向培养,分别是工业控制(PLC)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和供配电技术。学生前两年在校进行通识教育,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个人的特长爱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专业技能学习。

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践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共培、三阶段(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在入校时就要求学生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有三个方面专长的人才[1]。

1)培养5%左右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系部设有自动化研修社,此类学生可以在研修社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培养和锻炼。学校还建有蓝岛创客空间,学生可以在空间里交流、组队实现创新、创意的产品。

2)培养5%左右的能专转本的学习型人才。

3)培养5%左右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管理型或销售型人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干得好、善思考的基层技能型人才。

3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突出自动化设备装配调试维修能力、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能力课采用项目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巩固理论,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同步推进方式。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遴选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联合,引进工程项目,让师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双师指导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由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

4 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出“专兼结合,专任教师重在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重在教学能力提升”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台阶式督导,进阶式提升”方法提升教学能力,通过“项目导向”措施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提升技能”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技能等级。同时,针对教师成长,学院制订10+1行动计划之基本能力训练计划、教学成果展示计划、科研成果累积计划及骨干人才成长计划,着力打造双师团队。下企业实践教师比例达到54%,外出进修、培训达到100%。

5 双化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是建设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解决“能做”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岗位规范、工作效率、文化融入等问题;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解决“会做”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岗位轮换、岗位迁移、职业发展等问题。

建设“双化”基地,实现“双标”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按照“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建设思路,着力推进“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化的典型要素如岗位、规范、标准、文化等植入校内实践教学;将企业的相关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企业的“7S”管理规范应用于校内实践基地管理,创设真企业工作环境,建设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化的主要元素如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组织与设计、考核评价等植入校外实践基地,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建设课堂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双化”型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教学组织过程和生产实施过程的“重叠”,实现教学评价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的“统一”,实现教学课堂和生产一线空间的“互换”,推动“双主体”培养。以“7S”管理规范引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7S”即生产活动中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其核心和精髓是素养,通过标准的制定和规范的实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质,切实实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典型岗位的学生轮岗实训。

两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个,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建设完善机械工程系20个校内实训车间(室)、48个校外实训基

地;建立健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完成数控维修实训一室和数控加工中心扩建工作,完成数控虚拟加工实训室一室改造工作,建设完成数控自动编程工作站;与南京翼马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兴农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及南京恩里特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携手,共建平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与4家核心型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共同搭建校企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应用、项目合作和创新活动的实践平台。工程中心下设学生社团――自动化研修社,参与人员为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且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社团成员根据指导教师安排参与工程中心科研项目,在实战中逐步提升实力。2012年,社团3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上获团体一等奖,次年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6 结束语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3年通过央财专业建设评估,2014年申请院级品牌特设专业建设,目前已经顺利通过验收;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学专家一起研讨,2014年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双化”基地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参考文献

[1]黄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6-48.

第5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祖国建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是能促使学生自主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

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

创造能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改革;项目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也突飞猛

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先进行业领域中变得举足轻重,可以

说肩负着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担,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创

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出一批批高精尖的技术创新型人才,新的形

势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高职院校大多

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办学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

硬件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要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

的需求,技能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须

深化教学改革,才能使电气自动化专业适应社会的需求,获得更

好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及素养方面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

法很难适应现在高职教学的需要。工科学生对理论性的知识欠兴

趣,而对动手实践感兴趣,我们针对这样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

重新整合,迎合学生的口味,根据学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变

呆板的、“填鸭式”教学,采取了启发、探究、讨论和理实一体

化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引导式、学

生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效果。

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倡导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观念上改“授人

以鱼”为“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由“重教轻学”转换为以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做学

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演示教学手段,演示既有利于将抽象理

论知识直观易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又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很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引领、以行动为导向,将整个学习过程

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针对每个项目配套出相应的教学方

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思路,除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技术应用能力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打

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分离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首

先教师布置任务,讲授必备的理论基础,学生在明确项目所需要

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查阅资料、提出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小组

讨论在项目教学中必不可少,讨论本身就是项目教学要求的一部

分。这些措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

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项目的设计应从简单项目到复杂项目,从单一项目到综合项

目,从局部项目到整体项目的原则,项目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

以是设计性的;项目内部结构设计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重要

理论知识为背景,以典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拓展专业知识

为延伸。相关实践知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相关理论知识解

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拓展解决知识覆盖面的问题;项目

教学法要求教师团队校企融合,具备“双师”素养。校内教师要

深入生产实践第一线,参加生产实践、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等活

动,企业技术骨干最好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要求 “教

学做评”一体的教学环境,专业教室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

验操作、实习技能、技术开发研究于一体,建立“单项、综合、

创新”的三层实验实训立体架构,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在“教、学、做合一”专业教室,课程全程采用教学做相结

合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我教”与“你做”

相结合,实现仿真生产环境下的“教、学、做”三合一教学,在

指定的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学生为和项目为中

心”。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选择中小规模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如

“水塔供水的控制”作为设计任务(本课程共选了 4 个项目),

教师作为一个组,全班学生(以 30 人为例)分成若干组(每组 6

人),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

实施过程中,融入情景教学、 “讲练结合,层层递进”教学、 “启

发式+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使

学生在校就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体验到企业的氛围,更好地

学以致用。将传统的“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制造水塔

供水控制设备企业的“员工”与“技术主管”,层层负责制,让

学生有企业工作的真实情景感。通过多种方法的合理使用,大大

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是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创举,将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更注重过程的考查与

评价。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

教学的有效性。但项目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哪些课程、哪个阶段、

哪些环节适合采用项目教学,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

结。

参考文献:

[1]韦瑞路.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

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6号).

作者简介:

祖国建,男,1971年出生,湖南长沙市人,副教授,工程硕

第6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 能力递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并在高职教育中占主要地位,同时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要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具体要求,应当以市场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1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实践教学模式特色不鲜明 大多数随课实训和集中实训采用相对固定、单调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环境缺乏职业性,甚至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践教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过程没有将高职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凸现出来,没有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1.2 实践教学设施不足 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实训设备不足,几个学生要共用一套设备完成实训,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进行操作训练,实训效果不佳。有的实训设备购置时间较长,已不能满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且出现设备老化现象,需要投入资金更新换代。

1.3 实践教师专业技能不强 实践指导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成为老师,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少,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只能靠理论指导实践,自己慢慢摸索实践方法和技术,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因受到津贴待遇、工作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从企业聘请大量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 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相对独立的,但要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实用性、人才素质上的实践性和专业服务的针对性三个特点,实践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数的50%。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来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将实验、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多层次实践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建立从基本技能实践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的能力逐层递进的培养过程。

改革后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三个阶段构成。除了实验以外,实践时间相对集中,在三个阶段中分工不同,各有所侧重。

基本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一阶段,作为理论知识学习、巩固阶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工程环境,进行初步的工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电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的使用、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操作训练,建立有关课程和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

专业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二阶段,作为理论知识的升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该阶段主要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电机运用与训练、电子电气制图(CAD)训练等,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相对较全面的工程技能训练,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专业综合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三阶段,作为反馈强化阶段,综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开发训练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每部分训练都有设计内容和综合考核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实施保障

3.1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增设校内实训场所,对已有实训设备进行改造、完善,并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实训场所,建设校内“教学车间”,突出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性的特点,使其能满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的需要。

选择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联系紧密、实力雄厚的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借助企业的场地、设备等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场所,以满足校外实习、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使校外实训基地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3.2 “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和资金投入,探索兼职教师津贴制度,通过引进、培养、兼聘、特聘等途径,使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规范。实行“以老带新”指导制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实践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各种新技术。要求实践教师具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努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聘任来自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4 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改革

4.1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要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学生要有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教学车间”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例如,微机控制与接口技能训练、工控程序开发训练以“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电子技能及工艺实训、施工用电与建筑供电实训以“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综合实践技能。

4.2 采用真实生产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电气自动化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结合实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校企融合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项目,使所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兼具工作情景真实性和实践过程可操作性。每个实践教学项目都要有目的、要求、方案、实施步骤和考核标准,形成完整的训练单元。各训练单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几个训练单元相互联系。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将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3 实行技能水平评价考核 实践考核内容既要有知识考核,又要有操作技能考核,还要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的综合能力考核。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考核形式可多样化,采取笔试、答辩、实际操作、产品制作、项目设计报告和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等。不能只对结果考核,更应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笔试与答辩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技能、技术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5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强调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对违反操作规程或故意损坏设备的行为应进行赔偿,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和适应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生产一线参观、实训,利用现场教学直观、具体的特点,全方位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工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邀请相关企业领导、技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化电气企业对员工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作为兼职教师的企业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晓旭.论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2(3):153-154.

[2]李辉,贾晓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15-216.

[3]汪荣青.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66-67.

[4]张天波,徐海娟,胡思扬,林振泰.基于行动体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37-441.

课题项目:

第7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核心课重要度;满足度;社会需求

中图书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49-02

据了解,麦可思公司是专业的,唯一的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着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曾承担了国际、省级的重大研究项目,与国内近200所高校有稳定的长期研究合作。我院院长认为麦可思公司的年度报告为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启示作用,希望各专业根据报告客观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从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由MyCOS公司提供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看出,电气自动化专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如就业现状满意度、就业质量等都比较高,但某些方面还是存在问题,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问题进行整改。

1 报告分析

1.1 就业竞争力

表1是本校2011届主要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总体就业指标一览,包括其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就业现状满意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各专业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竞争力指数综合了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就业现状满意度这四项指标,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某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指数的具体计算如下:首先求得该专业的就业率与本校最高的专业就业率的比例,即就业率/本校最高的专业就业率,该指标反映的是在本校各专业就业率的相对水平;同理计算月收入的比例、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的比例和就业现状满意度的比例;然后算得四个比例平均值,即为就业竞争力指数,最大平均值为100%。

分析得出,本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专业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96.7%),就业竞争力指数最低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梯制造技术及维护)(81.0%),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排名第三。

1.2 主要专业工作相关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电气自动化为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由其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回答所认为的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五门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均分别高于该专业毕业生对这五门核心课程重要度的评价,即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更高。

另外,该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度为100%,且此课程被该专业毕业生评价为对个人成长最有帮助的课程,但其满足度仅为44%。需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另外,其它核心课也不是很高,也需要整改。

2 结论分析

经过电气自动化教研室老师对MYCOS报告分析和讨论,形成了如下结论:

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愿意留在技术一线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适应性方面要比本科生更强,所以企业乐意接受。这一结果与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纷至沓来的情况相呼应的。

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比较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前景及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与电气专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适应。但是,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及工资待遇有所期待提高。这与毕业生比较高的离职率相吻合,毕业生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待遇,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③数据分析反映出本专业毕业生在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④核心课程重要度都很高,但满足度有些课比较低,需在课程教法、课程改革及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直流调速系统。

3 工作对策与建议

综合问题和意见,电气自动化专业召开了专门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讨会,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和改进。

①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毕业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够及时跟踪毕业生的情况,需要建立本专业毕业生信息中心,开辟网上校友录等形式,及时收集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向。

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实践课和实际操作的相关课程份量,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同时,对于学生在吃苦耐劳、创新能力、沟通交流方面的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电梯专业除了必须的电梯安装证以外,要正确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等。

其次,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证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再次,加强实操培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工作中最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并认为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是就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再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应在校期间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快速的转型和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③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并在课程教学方式及模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包括机房授课、多媒体教室授课、实训室实训、企业现场教学、企业兼职老师授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小组法、探索法、项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④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壮大兼职教师的队伍和加大参与教学的份额,以此来提高实训环节的有效性。

4 结 语

通过对本次调研材料的总结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以及学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不足,这对于我们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改革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8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课证结合 项目化教学 改革

课 题:本文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课题――“课证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项目编号:2014c17)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自动化设备制造与应用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标准之一,加上毕业证书,实现双证书毕业,才能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将考证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即“课证结合”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维修电工考证具体内容是以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技术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依托,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知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因此实施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恰恰契合了维修电工考证的教学要求。

一、维修电工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共分为五个职业等级。高职学生的起点是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通过对维修电工中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分析,结合东莞人社局鉴定标准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得到在该门课程中涉及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理论知识部分和操作技能部分见表1和表2。

二、“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维修电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和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的技能要求,以项目行动体系构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体系,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项目模块。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对接中级维修电工实操考题,为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打下坚实基础。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共设计3大模块10个项目27个学习任务,每一个项目都根据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总共64学时,理论和实践各为32学时(见表3)。

三、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而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和看”的被动学习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现以“项目九:M7120型平面磨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检修”为例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

1.项目的选取

项目九既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经典教学内容,也是维修电工(中级)操作技能部分考点内容之一。笔者学校拥有东莞维修电工鉴定站。学生学习的实训设备同时就是操作技能鉴定设备,完成此项目将为学生日后参加鉴定考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个“小组”,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向学生下发该项目的《实践任务书》,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提供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源,同时通过引导和适当讲解,使学生能主动获取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

资讯。

2.项目计划的制订

学生完成项目选取和相关知识资料后,根据项目应该做什么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工具、工作步骤等。项目是M7120型平面磨床的若干故障点的排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线路的分析,另一个就是线路故障的检修排除。以小组方式工作时,每个成员参与制订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而老师可以采取询问等方式使学生明白计划的可行性,对于学生考虑不全的地方,老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与补充。

3.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而老师对学生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实施完成项目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表格,实施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化,设置反思和检查环节,以便在小组内及时交换工作中的经验和修正实施中的错误。实施过程别注重学生维修电工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如职业素养、合作能力、专注力等。

4.项目总结和评价

项目总结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进行评价。评价通过《项目考核评价表》来实现,考核的内容以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的主题内容,在评价中考虑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强调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评价的目标不是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为期一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探索了“课证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结合中级维修电工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对接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从而缩短学生考证培训时间和提高学生考证合格率。通过对比,笔者所在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初次获证率由2012级学生的81.6%提高到2013级学生的86.3%。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2]李忠文,米集锦,李庆华.维修电工(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周奎.基于“双证”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第9篇:电气自动化职业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中级维修电工;教学改革;模块化实训;任务驱动

教学改革的缘由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确定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应取得“双证”——毕业证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而成为实训中级维修电工并获取中级资格证是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本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完全是照搬技校的方法,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其特点,一是实训时间长,二是实训项目重复交叉。如星三降压起动项目要练习3~4天;在电工操作证实训中做过的起保停、正反转、星三等项目,在中级电工实训时又做一遍。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1)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践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不但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3)实训时间长,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200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增加高级电工实训后,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变得尤为严峻,中级电工实训时间由原来的8周减少为4周,不利于技能的养成。(4)实训项目仍停留在1988年版的《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的内容上,还在使用工厂已经淘汰了的老式继电器和接触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

因此,改革中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招用工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高。2009年1月份市场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比重为62.03%,6月份的需求比重上升至63.68%,下半年的需求比重很可能还将继续上升。电气类专业技能人才仍有较大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现场调研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等现代大企业,咨询2005、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等措施和方法,调研了电气工程技术、电器安装维修、电子元器件制作、仪表操作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情况。通过调研,收集了工业企业对中级维修电工的任职要求,参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出中级维修电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要求,确定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并转化成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学习情境的选取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标准,并根据调研得到的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我们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取舍。装接电气控制线路配电板,车间低压动力、照明电路的安装、检修,检修、修理各种继电器装置,检修和排除典型控制线路的故障等项目安排到电工基本技能实训中完成(考取电工操作证);拆装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项目调整到电机实训中完成;同时增加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和小型plc技能实训,以适应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交磁电机扩大机、电磁调速电动机的拆装、检查、修理等项目,因工厂已经淘汰这些设备,所以取消。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修理,其原理和方法同电动机的修理相似,且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也取消。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原则,重构了《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笔者针对中级维修电工教学不同的实训模块,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情境。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包括4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检测与焊接基础,后面的三个学习情境是三个具体的任务,分别对应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晶闸管技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小型plc技能实训模块包括了7个学习情境。围绕plc控制皮带传送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这一职业活动,设计了皮带启停控制、皮带点动连续控制、皮带正反转控制、具有延时功能的皮带往返控制及具有零件计数和显示功能的皮带控制等7个学习情境。这7个学习情境形成由易到难、由浅渐深的任务驱动教学思路。机床控制线路维修技能实训模块包括3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维修基础,后两个学习情境分别选择了m7120平面磨床和z3050摇臂钻床这两种典型机床的控制线路安装和故障检修作为训练任务。

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基于项目驱动的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表1所示。表中只列了部分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程以训练学生做电工电子工程项目为手段,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项目开发过程来实施教学。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将控制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焊接安装、操作调试、故障分析等知识和工程理念嵌入到完成工程项目中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练。通过培训学生做项目,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图3是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中串联可调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彩灯循环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单向晶闸管调光电路安装与调试这三个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教师要预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准备)跟我想(准备)跟我做(行动)自己做(行动)几个环节展开,最后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合作态度及实训成果进行评估。这种otpae(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教学方法不仅规范了教师“教”的步骤,而且确定了学生“学”的步骤,还指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这种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引导学生同步训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

实践效果

模块化的中级维修电工项目驱动式实训教学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我院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试运行。迄今为止,在2006~200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2006~2008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共3个专业、20个教学班进行了教学应用,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亲自动手、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只是侧重于从旁指导,使他们有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自己动脑得出结论,动手做出电路板件,不仅可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009年5月,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对正在企业实习且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的114名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咨询。结果表明,从事机电和电工电子设备的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学生有55人,占48.2%;其余的则进入事业单位或从事服务行业等其他非专业工作。

笔者对这55名从事电类相关工作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得到表2的数据。数据显示,从事传统的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质检、产品销售等工作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达36人,占65.5%;从事电气设计的技术员3人,其中1人从事单片机程序开发,2人从事小型plc控制开发。这55名学生中,85%以上的人认为中级维修电工三个模块的实训经历对他们的就业很有帮助。

《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作为我院2008~2009年度的教研教改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解决了三个问题:(1)对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规整,既达到了国家对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要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2)将原来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及中级维修电工中的电子技术实训整合为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优化了教学资源;(3)引入了小型plc技能实训,贴近了生产实际需要。

通过本课程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本课程改革,使我院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部,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维修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劳动部培训司.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3]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现代大职业教育之路[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