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实施方案
1.1.1初期阶段针对中药学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此阶段在大二下学期选拔成绩优异,对科学研究或者中药企业生产、销售和研发有浓厚兴趣的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分别组织申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或组成兴趣小组,于大学二年级暑假进驻到中药学学科平台,进行中药学各学科门类的动手实验能力训练。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主要考核指标为《科学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间讨论沟通与协作情况;熟悉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药学课程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创新计划课题组和兴趣小组中筛选具有敏锐思维、动手能力强和学习优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阶段贯穿大三年级,并在大三年级的暑假结束。此阶段主要在课题设计中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工具、数据库、图书资料和与导师、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的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归纳总结出课题设计方案,并能在课题的进行中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学会撰写中文论文及工作总结和课题汇报等内容,能积累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养阶段此阶段主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初中期的训练与培育,进人此阶段的学生能独立进行一个小课题的设计、进行和完成。此阶段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通过阅读文献,尤其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达到形成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科研或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和结题,能独立撰写专业论文。
1.2取得的成绩
从2009、2010、2011和2012年接受了4批共计15人次的学生参加的创新性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够按照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计划。同时,创新性计划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如2009年崔维恒等同学在实施《单味中药。一葡萄糖昔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创新性计划中,发表国内核心论文5篇「3一7]。20n年邢晗等「8一,2]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2010年赵辉等[l3]同学参加了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以上创新性计划的实施,在大学基础课程结束与专业课程学习开始的节点上,通过创新计划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的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推动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并逐渐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如参加创新性计划的同学分别有1人2009年保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年考取硕士研究生3人;2010年保送北京大学医学部1人;2011年有1人保送到浙江大学。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推行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在项目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如何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
参与项目的学生处于大学基础课程结束和专业课程开始的节点,如何能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是首要问题。计划实施初期,兴趣爱好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和参与者不断交流、鼓励和引导他们对中药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前景有着探寻的渴望。
2.2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
参与项目的学生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是实现中药学“阶梯式”培养的关键。团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项目参与者之间能互相鼓励在课题的选择、整理和进行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研究的快乐。2乃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创新性计划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初始,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创新计划的实施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结论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课;薄弱
一、引言
一提到职业教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初中文化课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到职业教育学校学些职业性较强课程,这些学生成天不干别的,要么是跟车床打交道,如车钳铆电焊专业,要么是和畜、禽打交道,如畜牧、兽医专业,要么是和剪刀、布匹打交道,如裁剪专业等等,他们技术学得倒还可以,但是一问到一些文化常识、著名历史人物往往答非所问,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一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所偏见,存在一种误区,另外,就是当下的职业教育也确实存在一些注重于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来探讨、交流中职教育文化课的重要性。
二、职业教育学习内容
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也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任务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类科目一样具有基础性,这就说明职业教育不单单要学习专业的职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职业高中,面对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需求,因此,文化课相对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各学校开设的职业课程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有传统也有创新,既有地域性也有时代性。相对于多样化的职业技术课程来说,文化课显得“孤独寂寞冷”,课程传统、科目单一,对于原本文化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再加之一些职业学校忽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结果造成很多毕业生文化基础越来越薄弱,导致学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三、职业技能课和文化课二者关系
职业技能课与文化基础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二者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就好比一个人,如果只有一肚子文化,只会高谈阔论,却不能很好的应用和发挥,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百无一用,反之,如果一个人空有一身技术,却一点文化没有,说话时念白字,写文章时错字连篇,不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不但令自身尴尬,也会让别人笑话,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所以说,二者只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文化是基础,职业技能是手段,文化可以显示出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一个人素质和修养,职业技能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为人们提供谋生手段,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在职业教育中,二者就好像人的两条腿,要协调,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就会“瘸腿儿”。另外,就职业教育而言,文化课的学习要与职业技能密切相连,贴近实际应用,必须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像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毫无用处。
四、文化课的重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因为通过它可以学得一技之长,成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忽视文化课的重要性,文化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因为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字都不认识,连别人说的话都理解不了,怎么去学习?同时它还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会被孤立,最终会被整个社会边缘化,这是很可怕的。文化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技术职能,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
五、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也应适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在于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教育能力上,兼顾文化课与职业技能课,让文化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文化课改革也是文化课重要性的一种体现。文化课教学改革,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为重点,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全面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文化课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务必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的重要性,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要居安思危、丢掉包袱、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否则,就会浪费了教育资源,耽误学生青春,阻滞职业教育的成长和发展。文化课教学改革,要体现出“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些新的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又要具有实用性,如,在必修科目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学分制进行考核、管理。文化课教学改革,要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改革、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其弃糟粕,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同时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六、结束语
更多还原关键词:企业发展; 档案管理; 创新;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实现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包括思想意识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全面细致、扎实认真地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牢牢掌握档案信息源开发利用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研究
1、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当前企业档案的两个重要作用是:一为企业各层各面的管理人员提供一种数据的参考,使他们及时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二是准确地提供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企业各方面的合作提供一个有利的基础及证据。因此当前企业档案管理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为企业提供各个准确的资料与数据,且不断地对企业档案服务机制进行适应性的创新。只有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了,才能为企业更快更好地提供数据,其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2、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充,企业档案也不断的扩大,企业档案的管理也越来越艰难与重要。但其作用性也越来越强,企业的基础管理、信息资源和无型资产管理都需在企业档案中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按现代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档案管理新观念、新创新。如果一个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就会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企业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同时也意味着其社会功能的提升,与经济社会想协调相发展,同时也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居于企业档案发展的核心地位上。
3、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当今,企业档案的信息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 、人才信息等等。这些信息都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档案则是记录这些企业各方面信息一个统称。企业档案也是保存与延续企业文化的载体,展示和传播企业文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
二、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策略
1、企业档案管理理念创新。对于企业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就必须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在一个企业里,很多人员都缺乏了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一个认识,甚至有人认为企业求的是合作,是赚钱,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发挥不了什么重要的作用。再加上一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认识,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又没有扎实的管理知识整理方法作为后盾,导致企业档案的质量下降。更甚者出现数据的错误,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因此对于企业档案管理理念创新就必须加强认识,大力宣传,上到企业的管理高层,下到每一位基层的员工,都有对档案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肯定其重要性及功能性。同时也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认知,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次任务,确保不出错,做出充分凸显企业情况的准确档案。
2、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创新。企业档案的管理一般分成两种机制,一是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二是对于企业外部,面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机制。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传统守旧的那种只对内部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已不再使用于当代的社会。当前,档案的外部服务的机制才是档案管理中作的中心,但这是否代表着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重要呢,显然不是的,因此在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创新上需要的两手抓,一手抓内,一手抓外。档案对外服务的创新,也要两手抓,既要抓档案服务的内容,又要抓档案服务的方式。及时的了解客户的需要,从需求出发,满足其需求,才是发展的真理。
3、企业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如今,信息化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社会的各方面都要求信息化的建设,企业档案管理也不例外。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如今,企业档案的管理需要的不再是笔墨纸砚,更多的是需要电脑、代码、程序等等,这就要求颠覆性技术性的创新。计算机的时代,我们就应当充分利用这时代的优势,把企业档案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方便快捷地提供企业内外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4、服务方式的创新。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的保管条件逐步改善,同时档案服务形式也较过去有了极大的改善。如何更好地创新服务方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档案需求和更好满足需求的服务方式。在工作中,要加强和提高档案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要重视和加强对档案利用者的研究,不仅研究当前的利用者,还要研究潜在的利用者,不仅研究利用者当前的需要,还要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以便最大限度消除利用者利用档案的障碍,以利用者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来加强档案服务的创新,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
三、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国际化,逼迫着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企业的档案的利用也越来越明显突出,现代化先进化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企业求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要不断创新。根据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发展新思路, 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新颖的档案管理机制是档案收集工作创新的前提和保证, 培养出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在当代,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资源,档案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推进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并充分借鉴档案管理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先进经验, 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议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发展》[J] 庞然 中文科技期刊 2008
[2]《浅议档案信息管理创新》[J] 桃红 道客巴巴 2010
【关键词】知识管理; 政府文化。
政府知识管理是指政府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政府行为进行的动态管理,在良好的政府文化和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网络系统,保证政府畅通无阻地进行知识收集、储存、运用和创新,将知识高效地应用于政府的管理实践,最终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体系,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因此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政府是社会中最大的组织,它的公共性和社会地位要求其必须具备独特而强有力的政府文化,通过其内聚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改善功能,为政府知识管理提供文化支撑,使政府能更好地利用知识管理实现发展目标。所谓的政府文化是指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或内部管理过程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对政府内部人员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持有的、独具特色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行为观、工作作风及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
一、政府文化对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的重要性。
政府知识管理需要政府内部人员广泛认同,而政府文化决定了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政府知识管理需要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拥有自身特定内涵的政府文化,通过知识和知识持有人的态度和对知识价值的判断,以及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文化为政府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
1、政府文化决定政府对知识的认识。
政府文化作为一种特有价值观,决定了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哪些知识必须作为核心资源保持在组织内部以保持某种核心能力,哪些知识可以被传递到外部或共享以创建战略优势。所以,虽然现在许多组织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利用知识管理,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同,这完全取决于组织对知识的态度。当然,对于政府不同的部门对于知识有不同需要,信息部可能需要的是信息技术知识,而财务部需要的财务知识。知识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是要确定哪些文化将有助于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和发展。
2、和谐的政府文化促进政府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政府利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政府文化可以影响个人对知识管理的价值判断。成员通过判断政府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核心利益等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影响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宽松、活跃的政府文化能形成开放的氛围,从而促进成员对知识的创新; 要倡导合作、信任、共享的政府文化中,增强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有很好的作用,减少了知识的重复收集与加工,降低了知识管理的成本。政府只要使政府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那么成员会对政府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对知识管理的实施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二、利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政府文化的内容。
1、重视知识的文化。
这一价值观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现在的时代条件下,知识以其独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如果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不及时加以概括总结,进行显性化处理,那么很可能在不久以后自动消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政府知识管理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它关系到政府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率、有能力的政府。要想真正地实现知识管理必须加强政府对知识的认同,政府管理者只有重视知识的重要性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
2、信任与共享的文化。
在传统的管理中,知识拥有者特别是领导者把知识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担心一旦自己的知识被分享,相应的优势地位就会随之丧失,自身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样造成一些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消失,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信任文化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在知识传播时,在知识的拥有者和学习者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使知识的接受方对知识使用后不会给自己带来害处,或者相信接受方能够信守知识保密和应用领域限制的承诺。
同时,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才有可能实现政府知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通过知识分享,建立共享性文化是决定政府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为了建立知识共享文化,可以将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座谈进行工作研讨或者对其进行经验培训,或是通过实践社区、项目小组,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营造一种共享知识的氛围,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他们的同事是有值得学习之处并且愿意将知识分享给他人使集体受益,把分享经验和想法视为很自然的事情。
3、授权的文化。
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由于实行的权力集中制,使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抱怨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权力资源匮乏和领导者担心承担责任而抓权不放,这就直接导致中低层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缺乏自主权,进而工作缺少动力和主动性。授权的文化是指政府为了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潜力而充分地授权员工,给予充分的空间,充分支持其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知识。现阶段,更多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也给授权文化一定的支持。
4、以人文本的文化。
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最终的实施还是依靠人来完成。
政府必须认识到人是资源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和最具能动性的部分,是一切力量和创造力的源泉。政府实施知识管理要突出和挖掘高层管理者和个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政府还可以提供知识创造与分享的奖励与诱因机制,提供员工足够的资源,技术工具、指导或专业的技术从事知识创新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有时间去做知识管理。
5、学习型的文化。
时代在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所以政府应该营造出利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强公务员个人和管理者的学习。政府可以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积极学习的工作者,以此带动其他人的学习意识,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或知识问题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淑琼,沈治宏。 政府知识管理探微[J]。 现代情报,2006( 7)。
[2]谭晓。 政府知识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 4)。
【关键词】 转变发展方式;铁路;企业文化;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门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被普遍认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法宝和时代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企业的价值追求和成长的灵魂。
当前,中国铁路正处在一个新的变化过程中,部党组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提出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铁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铁路局为市场主体的管理构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文化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与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相适应的,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的,也是与企业自身条件相吻合的,是理性化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价值观念的反映。
2、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战略实现的思想保障
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价值理念存在,就会对企业职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也包括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职工的价值理念存在,而职工又会受到自身理念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能够使职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思想保证。
3、企业文化是时展的要求
在转变铁路发展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确立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新形势下,西铁局内外部环境正发生重大变化,路局也将逐步从重生产向重经营、从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变。西铁局发展的重点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西铁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继承铁路多年的优良传统,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吸收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文化成果,还要紧贴实际,在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上赋予西铁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当此之时加强西铁局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发展,是对路局工作的有力保证和支持,能使路局的发展从根本上具有能动性、拥有主导权。
二、对西铁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审视
西铁局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已经走过了几十年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路。从巴山精神、宝成精神,到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职工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全局上下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建局以来,从路局到站段,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出台政策、宣传教育,使全局各级组织都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的各项建设和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熏陶的力量。
2、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广泛宣传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全员性的活动,西铁局一直在努力形成让干部职工人人接受并自觉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如企业精神的征集提炼活动、感动西铁公推活动、寻找身边的技术精英、下一线文艺演出,还有各站段开展的安全文化大宣讲大讨论活动、安全教育漫画展、“安全在我心中”万名职工签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等,既为干部职工喜闻乐见,又积极服务于安全生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3、企业文化建设既结合实际又大胆创新
西铁局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结合本局、本系统、本单位、本岗位的实际,总结提炼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以本系统、本单位、本岗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推进全局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全局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和特色。既继承了铁路多年的优良传统,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文化成果,还紧贴实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结合西铁局的特点,积极挖掘了自身的新内容新亮点,不断增添文化新的活力。
4、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多,精神层面的少;共性化、表面化的东西多,体现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和职工队伍现状的有特色的东西少;对价值观和职工道德教育形式主义多,调动职工积极性和认同感的少。西铁局现有的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延续,对管理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文化的理念体系、文化的本质、职工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来看,这种文化将会阻碍西铁局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确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规范,是西铁局各站段在改造企业文化方面所要思考和解决的着重点。
三、对新形势下推进我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形势下,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文化再造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将战略调整纳入企业文化建设
意识观念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要想成功实现企业文化再造就必须从意识观念入手,打破原有束缚企业发展的传统观念,实现思维转变。转发发展方式,需要的是破旧立新,打破长久以来铁路固有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要时刻关注环境变化、洞察市场走向,开发创新思维、改变被动局势。同时还要做好企业战略的调整,依据市场的需求,制定适合铁路局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当然,这种规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适时变动、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这些理念都可以而且也要融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当中。
另外,还要紧紧围绕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思考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大背景下,从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出发,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认真研究如何把共同价值观贯穿到制度、行为以及物质环境等层面。
2、整合文化资源,重新设计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再造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格局进行调整,对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结构层次的文化进行审视,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层次或结构,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形成与路局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近年来各站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企业文化体系的设计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有的文化资源,而是要结合形势,对原有的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融合到新的企业文化体系中,重新构建起健康的、能长时间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更高层次的企业文化,使其发挥更大的效应。在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保留并延续下来的优良的思想精神,如巴山精神;一些创新理念,如亲情文化;一些职工的先进事迹,如先进典型公推活动等都可以被加以整合,在融入新的文化体系后,使其发扬光大,这样就做到新旧结合、传承无间。结合各站段工作性质的不同,塑造适合各站段发展方式的企业文化,制度约束型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等,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3、坚持企业文化再造原则,稳妥有序推进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经营机制下的企业文化再造是个重大课题,要准确把握部党组关于铁路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机制转换下的企业文化重塑工作。既要积极主动思考,又要加强上下互动,稳妥有序推进。
第一,结合实际,循序渐进。与物质生产不同,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和扩散,主要通过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来反映,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形成,所以,应结合路局发展形势,结合现阶段的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进行,从眼下能做的事情做起,从点点滴滴抓起,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成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切莫急于求成,以免前功尽弃。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文化再造,是为更好适应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更快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企业文化再造,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使西铁局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中实现铁路局的价值,从而提高西铁局的经济效益。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是企业文化再造的最终目的,如不能实现这一点,企业文化再造就没有必要和意义。
第三,企业文化再造要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要结合路局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树立企业精神,建立经营理念。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要以提高职工的素质为根本,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理想,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推动企业发展的职工队伍,这是企业文化再造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惠敏.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10.6.
[2] 姜电波.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师,2009.10.
【关键词】中国梦;群众文化;工作者;基本素质
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一手来抓,就目前的情况看,建设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了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群众文化工作者是建设群众文化的直接接触者以及主导者,其基本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建设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群文建设效果,就必须要从其基本素质的培养入手,这是保证建设效果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得到重视。
一、具有完美的人格
群众文化建设对于其工作者人格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当今时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但还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培养完美的人格重视性的认识程度不足。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 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去实施多种策略,去保证其人格能够达到群众的要求。总的来说,对群众文化工作者人格的判断需要从很多角度出发来完成。例如: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终身学习和勇敢面对问题的思想便是完美人格的主要体现。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其重要性,要认识到培养自身上述素质对于长远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要从自身出发,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认识到,健的体魄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但作为群文工作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只有“自己健康”了,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群文工作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群文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有意无意间去影响广大群众,才能通过开展各种群文艺术活动来丰富百姓生活,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这一素质对于任何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鉴于群众文化工作者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爱岗敬业更是尤其重要。一个称职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以身作则去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同时和能够使人们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这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必须要得到有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和支持。职业道德是在社会活动中各行各业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虽不带强制性,但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担负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的重要职责。群众文化工作的职业道德与群众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忠诚于党的群众文化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敬业精神,把群众放在首位,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有人说,群文工作者是万金油。因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包罗万象,包含着广阔的内涵,然而,它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群文工作也需面面俱到,只要与文化、与群众、与宣传有关,就是群文工作者为之服务的地方,就会有要运用的知识。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一场场演出,组建一支支文化活动队伍,来丰富和充实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而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必须要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使群众的生活能够更加便利。
三、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是社会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一个主要要求。所谓的一专主要指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性要强,其主要抓的工作重点必须要是群众文化,而不能偏离轨道。所谓的多能主要指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在专业范围内,其能力要拓展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对一次文化活动的宣传,大到组织群众进行文化方面的汇演,甚至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基地,这些都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保证一专多能。基层群众工作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是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是辅导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的平台,是不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公益文化综合服务的载体。 可见,群文工作者专业技术的高低,也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优劣。
四、发展创新
创新是评价一个领域能否得到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评价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的一个主要标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水平对于群文建设效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得不到保证,那么群众文化也必定会出现过于传统的现象,不仅其内容不够新颖,同时其气氛也必定会较为沉闷,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先进性的提高会产生阻碍。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将群众文化建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以及技术等应用到具体建设过程中,同时也就能够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群文建设整体水平以及效果的提高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群文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其基本素质能够得到提高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思维;中学生;重要性
创新思维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关乎的不仅仅是他们学习、发展,以及未来的价值,更关乎的是国家的繁荣昌盛。要理解创新思维对中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先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以及对中学生的意义,然后概括出其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的本质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能动地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和结构的那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维心理活动[1]。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创新思维既逻辑思维的结果,也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逻辑思维是根据已经了解的知识,经过系统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它能对创新思维进行调控和指导,从而得到正确的概念和创新想法。创新思维还取决于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统一。当显意识重新排列组合,可能就能产生新想法,同理,潜意识也能重新组合一些想法,也能创新,当然,没有显意识就没有潜意思,可以这样说,人们的感觉就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相互作用,而这些感觉是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特点
前面已经讲到,创新思维是一种重新组合的知识经验,并以此发现新的想法的思维程序。创新思维有四种基本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致性、独创性。这些品质中,流畅性代表思维的快慢,,变通性代表思维宽度,精致性代表思维深度,独创性代表思维新颖性。而一般我们评价思维的创新程度时,更看重创新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因为这两项更能够看出创新思维实质性的差异。总体来说,创新思维的特性中除了精致性是显著下降的意外,其余的一般趋势去稳步发展的,有研究表明,高二的学生灵活性相比以前有所下降,高三的学生流畅性会有所下降,而创新思维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独创性,则一直稳步上升。四个特点受到的制约因素到高中后也更多。
三、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与中学生交往的方式,以及父母本身的素养、性格,中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关注度等,均会对中学生产生巨大影响,总的来说,创新思维较强的中学生,其父母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素质及文化程度较高,这些父母比较看中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报道称,中国科技大学的其中一届少年班学生中,全班29人,有28位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中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与教师态度、教师行为、课程结构、教育评价、同学关系、作息时间等都有联系,等中学生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时,思维更加开放,这些学生往往学习积极,另外,老师的教学风格、责任心等也对其学生创新性思维有一定的影响,老师责任心强、教学风格活泼,其学生的思维越积极,教师的期望也是如此,对其学生期望越高,其学生取得的成功就越大。适合学生的课程以及评价标准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影响,若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会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校教育评价和管理模式。若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优秀,十分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很多“坏孩子”的创新思维是很强的,不能忽略。此外,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评价方式,摒弃一些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其一套健康的、和谐的、鼓励的开放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包容学生的错误,发扬学生的长处,这样才能更加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4、社会文化。个体的发展一方面是由遗传控制,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前者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后者确实起决定作用的。在一种积极开放的社会文化中,其中学生在创新思维的流畅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精神面貌决定了他的创新思维的成果,而一个传统封闭的社会文化很难培养出有着很强创新欲望的学生。
四、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了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中学阶段作为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叛逆的阶段,而且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其健康发展、积极创新,对我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创新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从一下方面来看。
1、创新思维能加大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科目是丰富的,不仅仅体现在学科内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常常能和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中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帮助中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与学科相关的问题,并教会中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学生在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有疑惑,会不断发问,这样会促进其努力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另外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这样就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我国的学生往往是成绩分数理想,动手能力却不强的,原因就是学习和生活脱轨,所以加强创新思维是必要的。
2、有利于发挥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实现其人生价值。创新思维,不像传统教育,注重提高成绩,创新思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味着我国未来的建设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助手。并且未来的某一天,中学生也会需要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也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创新作为中学生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他们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创新思维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创新思维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传统教育只会传递知识而不会创造知识,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教育的新方法。实施创新教育,不但能可让学生创造出提高个人价值的新成果,体现创新教育的优越性,而且能够通过教育中学生创新的过程来促进教育的提高。在实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调整、反馈,最终我国的素质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为我国的未来培养人才。学生进入中学以后,随着见识的增大,知识的增多,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变化。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现实理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显然,这个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有研究表明,高智商人群,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若是按此比例的话,我国十几亿的人口,起码有300多万个“天才”,如果这些人都拥有创新思维,这是一群多么坚强的力量,多么优秀的人才资源!当然,对于更多的中学生,如果能实现创新思维的话,将会为我国提高多少智力资源?未来的世界,肯定远比现在更充满竞争,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有了创新思维这股伟大的力量,我国就能在未来充满风险的世界上安身立命。
结 论
创造性思维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股重要力量,战后崛起的日本、德国,无一不是靠创新来立足于世界的。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中学生必须要拥有创新思维,而不是仅仅掌握是知识。这关乎这其本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重要性;创新;探讨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音乐一直都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音乐对于人类而言,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可以对人类的文化结构进行科学的优化处理。因此,音乐教育就存在其自身重要的内在价值,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优秀的音乐院校,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想对所有人的知识结构及音乐素养等进行完善,就需要相关院校重视音乐教育在公共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视公共课中音乐教育相关课程的优化改革处理,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育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一、高校公共课中音乐教育自身的重要价值
1、培养学生的人格
高校公共课中的音乐教育课程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存在极为明显的互通性,将其与任何事物相结合都可以带来一种净化效果,可以直击人们内心深处,而这对于高校开展相应的人文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电影、话剧等观赏性艺术不同的是,音乐的重点就是“听”,以此感染学生的每一处神经,让学生理解创作者等的真实想法。高校公共课中的音乐教育课程基础性很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加速完善型人格的形成。
2、实现文化的合理传承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这是民族发展中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音乐一直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若想将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就需要高校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利用公共课中的音乐教育课程,对音乐艺术进行传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可以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更会掌握中国音乐的相关发展历史,并且会在此基础上掌握世界音乐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我国音乐就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并发挥其自身价值。
3、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
在民族发展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而创新的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具有相应的灵感。因此,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应当在公共课中利用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价值。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鉴赏能力,更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学习,可以使自己的灵感得到更好地培养及迸发。目前,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十分看重学生个人的综合实力及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应当认识到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利用音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如何对高校公共课中音乐教育课程进行创新
1、重视音乐教育
高校在掌握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就一定要更为重视这门课程。高校应当参照我国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指导方案等,全面贯彻具体的教育方针计划,有效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养成,并加强相应的音乐教育课程建设。高校应当在每一个学年的教学计划中,针对公共课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具体形式及相关设施等进行更为清楚的规定,还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曲目等。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展中,未能形成系统化理论,这一点需要高校注意,以免给音乐教育课程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2、举办实践活动
高校应当在音乐教育课程开展的同时,多在校园内部开展必要的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参加,这样也可以使院校内部公共课中音乐教育课程更为丰富。某高校在认识到音乐教育课的自身价值之后,在公共课中开设了相关教学科目,并且在院系和学校的内部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包括歌唱比赛、歌舞剧的编排及演出、音乐知识竞赛等,并积极邀请广大师生共同参加。该院校的师生在参加上述活动的过程中,对于音乐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兴趣。这样一来,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公共课音乐教育的学习中,不仅陶冶了个人情操,也培养了学生更为完善的人格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实际价值。
3、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若想实现音乐教育的自身创新发展,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之外,多学习一些新的音乐知识,包括我国各类型音乐的发展变化、世界范围内音乐的类型编排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音乐教师定期参与各类培训,丰富音乐教师的个人观点等,在进行培训之后,高校还应当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只有考核情况达标的教师,才能被安排进行实际教学,不达标教师需要接受深层培训。
三、结语
在高校公共课中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的基本目的就在于切实完善高校教育中相关科目的学科建设,并不断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学生的全方面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但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之下,高校公共课中的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相应的问题,其自身重要价值也未能得到较好的重视,导致教育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之下,就需要相关院校及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其内在价值进行把握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确保音乐教育课程的整体质量。
作者:陈芳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艺芳.浅析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学术探索,2012(11).
[2]任璐.浅谈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1(06).
[3]唐子涵.浅谈我校开展音乐公共课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3(22).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创新能力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创新风险成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曾一度取得了较高的GDP增长率,这个增长率是靠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消耗资源换来的。近年来,资源瓶颈约束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矛盾不断突出,迫使经济增长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这个转变就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应该明确自身企业的问题并寻求与相关创新主体寻求融合才能构建出自身防范技术创新风险的体系。
一、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探讨
第一,经费投入相对较低。
对景德镇、淄博、佛山三地的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在创新人力资源方面,创新人才数占全部职工总数的比例,三地分别为1.07:1.05:1.35;在创新财力资源方面,企业创新经费支出量三地比例为12781:58657:240310;在技术创新载体方面,三地普通高校比例为3:6:3;在成果形式方面,三地发明专利申请量比例为132:352:926;新产品产值(万元)比例为:130536:828407:3886371。调查结果显示,在创新人力资源方面三地的差距很小,证明景德镇并不缺乏创新人才,同时在高校的配置及服务方面,三地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在企业创新经费的投入方面,景德镇只是淄博的22%,佛山的5.3%。由此可见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当低,而经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创新技术的提高。
第二,企业主缺乏技术创新理念意识。
相比较起沿海地区而言,景德镇陶瓷中小企业的企业主缺乏技术创新的理念意识。很多企业主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只要不亏本的心态在发展自己的企业。在景德镇,3000多家中小型陶瓷企业经营的品种重复、质量等级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企业主意识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感到创新存在巨大风险。风险是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固有属性之一,风险的存在,限制了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使那些有创新意识的企业主望而却步,进而导致景德镇地区在专利、新产品、商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明显弱于淄博和佛山两地。
第三,中小陶瓷企业融资存在很大的问题。
影响景德镇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金融利率风险、外汇汇率风险等这些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是中小陶瓷企业融资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景德镇,大部分陶瓷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信用等级低,加上银行的逐利经营,企业是很难获得创新所需贷款的;即使获得,利率水平也高于一般贷款水平。这是决定陶瓷企业融资成本高低,影响创新项目经济效益好坏和风险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更需要强大的资本作为坚实的后盾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中小陶瓷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是中小陶瓷企业必须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
景德镇中小陶瓷企业要立足于陶瓷市场就必须要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而企业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能够如果能够技术创新成功就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反之如果企业创新技术失败的话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中小陶瓷企业技术创新必须构建相应的防范机制才能减小企业的风险。
第一,中小陶瓷企业形成创新意识。
我国大多数中小陶瓷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创新意识。因为企业没有形成创新意识,企业的文化里面没有创业意识的文化。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灵魂的所在,缺少灵魂的企业自然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更谈不上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要形成创新意识就必须形成创新的企业文化。我国中小企业过去的发展过程主要依靠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企业文化建设少,企业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忽视了文化指导的重要性。不能与时代接轨。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领导负责人主观臆断,认为企业生存才是关键,注重企业的设备、厂房的建设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技术创新风险及其管理问题已成为技术创新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是制约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多渠道进行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需建立在有资金。中小陶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为解决中小型陶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筹集规定了多项措施。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中小陶瓷企业的财产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中小陶瓷企业有权独立自主地对其企业财产进行经营与使用,有权进行投资并获得收益,任何的其他主体都不能随意进行干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方式直接融资。积极争取社会资金的来源和支持也是中小陶瓷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总之,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的融资途径中需奥陶瓷企业都可以进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