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

孝亲敬老的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孝亲敬老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孝亲敬老的名言

第1篇: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

>>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党史教育初探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素质教育何去何从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 浅议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时效性 试论新形势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探讨 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新形势下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的意义及途径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文化教育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怎样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实践“四个层次”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 探析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特征及工作的开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形势下青少年开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新形势下青少年开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杜淑贤")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新形势下,我们应汲取“孝”传统的合理成分,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感知孝道文化、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开展感恩孝亲系列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四个方面,开展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弘扬孝道文化教育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孝道文化 青少年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45-02

近年来,全国好多地方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通过寻找、发掘、宣传新时期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展现他们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和美好情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了青少年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为新形势下开展青少年孝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 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中国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它是一个会意字。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画的“老”字,下部为“子”字,像是子承老人之手,扶持老人行走之貌。《说文解字》对其注解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单从字形看,“孝”字就形象地表示上辈的父母,应该抚养下辈的子女;下辈的子女,则要孝敬上辈的父母,即为父者要慈,为子要孝,父慈子孝之意。

“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意思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论语・学而》这样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就连教育的“教”字,也是“左孝右文”: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反文”,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时,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的尊重。

二 新形势下开展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皇家的敕命、官方的条律、书院的诠释和坊间的劝谕一起,将孝道成功地塑造成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信条,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行为习惯。

但当下,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尤其是孝道遭受激烈的冲突与损毁,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一些家庭的代际关系失衡和重心下移,家庭的培养教育功能弱化;信息化及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父母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纷繁复杂信息的左右,代沟的形成与加深,使少数青少年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对他人缺乏道德感;多样经济成分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使得部分青少年的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使传统孝道文化中尊长敬老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我们应汲取“孝”传统的合理成分,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弘扬孝道文化教育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其意义有:

1.牢记“孝”的本意:养亲尊亲,体味亲情

养亲是孝行的基本要求,养亲主要指物质上的供养。就孝而言,不仅要养父母之体,还要养父母之志,即尊亲。孝的最高层次是尊亲,尊亲表现在态度和蔼上,表现在日常相处的“和颜悦色”上,表现在意见相左时的“柔声以谏”上,表现在分担家务的“劳而不怨”上。对父母之尊源于对父母之爱,孝子之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悦色,有悦色者必有婉容。这正是动物之养与人类之养的区别。话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孩子是否长大,父母双亲总会将爱无私地给予儿女。

孔子有句名言“父母唯其忧”,就是说: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在中国,父母对子女承担着无限的责任,从生育到婚姻甚至隔代抚养,中国的父母都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对这如山的父爱,如河的母爱,要用心体会,养亲尊亲,及时行孝是最好的情感回报。正所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把握“孝”的引申意:立身有为,回报感恩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所谓孝就应该立身,即珍爱自己的身体,远离祸害,不放纵自己,把持本心。孔子有句名言“父母唯其忧”,这句话还教育我们:为人子女者尽量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要注意安全、遵纪守法等,做到了这些也是孝。所谓孝还应该成就功业,自立自强,自食其力,奉养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要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父母给予了生命,便要好好珍惜生命,让生命健康成长,孝敬父母,体恤父母之艰难,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还要倡导青少年放眼世界,心怀众生,练就本领,建功立业,奉献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独立则中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中国雄于地球。”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应昂然前行。自强不息、发奋有为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是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更是对民族命运的振兴。要感恩大自然的护佑,感恩国家和社会的培养,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心更要感恩于行,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

3.理解“孝”的拓展意:推孝及仁,“大孝”博爱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孝即尊亲,仁即爱人。尊亲和爱人是可以沟通的,从中国宗法社会家国同构的体制来看,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居家尊亲,于国则应忠君;在家友悌,出外则应爱众。所以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之说。通过孝道教育,最终让学生形成爱人的品质,引导学生由回报父母到感激所有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懂得感恩,因为感恩的心态比感恩的行动更重要。发扬传统孝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由家庭亲情开始,扩展升华为爱家、爱国、爱天下,这才是孝道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 新形势下开展青少年孝道文化教育的途径

开展孝道文化教育,家庭是肥沃土壤,学校是主要阵地,社会是重要保障,要有效整合三方教育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

1.感知孝道文化,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要教育青少年感知孝道文化,首先,要查资料,走进孝道文化。可以由学校牵头,成立“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让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徜徉书海、漫游e网,广泛收集有关孝道文化的知识:收集文字资料、图片和影像资料、收集有关“孝”的故事。其次,聆听故事,体味孝之魅力。学校分班举行“慈孝”故事会,选择优胜者举办“慈孝”故事擂台赛,以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去了解、搜集、感知中国源远流长的孝道文化传统。通过故事会,许多耐人寻味的“慈孝”故事被整理出来,而且学生可以进行理想化的演绎和再创造,以此来调动学生探寻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再次,访孝事观遗迹,置身生活接受教育。学校要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观遗迹、访孝事、读祭文、写感想等措施来感受人们对孝德的推崇。

2.开展感恩孝亲系列活动

着眼于“小”字,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开展各种活动,诸如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洗一次碗(或做其他家务);为父母唱一首歌曲;给父母(或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给长辈买(或制作)一份礼物;给老师一份满分作业(或试卷)等。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小组,到孤寡老人家庭或福利院、敬老院照顾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搀扶老人散步,或设计制作敬老宣传单和黑板报,深入社区进行敬老爱老宣传等。

4.开展竞赛评比活动

第2篇: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

发掘和利用“孝文化”,挖掘和启动情感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应用的文化战略。坚持人本思想,弘扬传统美德,是顺乎时代要求的举措,也是保持企业不竭动力的重要保障。我们放开思路,从传统文化的核心——“孝”字入手,围绕“孝”字作文章,挖掘最具竞争力的情感潜能,就可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达到以文化促矿建、促发展、促和谐之目的。

从七月份开始,我们公司已全面启动了以“孝亲、感恩、励志、成长”为主题的孝文化建设活动。围绕这一主题,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

一、孝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孝文化,就是关于敬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贤、感恩奉献的优秀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孝”的概念,以及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孝道文化的三个层次。

(一)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孝?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孝的观念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这个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我们的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累之意)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我们从“孝”的造字结构,就可以理解到孝的文化内涵。“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慈爱和孝敬关系,上面“老”字把下面的孩子庇护在身下,为孩子遮风挡雨,撑起一片蓝天。等到孩子大了,孩子就成了老人的全部支撑,也就是说子女要把照顾老人、安顿老人的责任承担起来,和老人相依为命,让他们安享晚年。“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的温馨亲情。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敬天经地义,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因此,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也就是说,用真挚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父母侍奉好了,让老人愉悦、高兴、没有精神负担,才能称为真正的“孝”。

(二)中国孝道文化的渊源及其主要内涵。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上,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真挚的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则养”,即赡养父母,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孝道的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

4、立身。《孝经》上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儿女为人正直善良,与人群和谐相处,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懒惰、浮漂,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这都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zheng,音“正”,直言劝诫的意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但不是当面反驳和指责。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说对待父母要始终如一,给父母送葬时更要庄重、虔敬,严格遵守各种礼仪。

(三)从“孝”的内涵要求,来理解“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三个层次的含义。

如果说,“小孝”源于对父母、兄弟姐妹仁爱的自然回报,那么,“中孝”则是孝道和仁爱思想在社会一定范围内的弘扬和推恩及人的延伸,只有对家人有爱的人,才可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阔的空间立足发展。而大孝则是升华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并以这种仁爱情怀为目标加倍努力。

上面我们探讨了“孝”的基本内涵,下面我们再来领悟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学习这句话,让我们加深理解“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含义和孝道的三个层次。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不长,我念下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个“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我们一般简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在我们中国,历来被作为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完美的人格体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历来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治理天下的最高理想。我们知道,最高理想都是建立在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更高理想,就必须起步于家庭这个社会的基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我国历来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所以,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使家庭和睦相处,齐心协力。要治理好家族,一定要先从自己做起,用爱心和喜悦心改善自己的态度和习惯,使自己与人为善,明礼诚信,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德行的人。要修好自己的品德,一定要先从正心做起,使自己心无旁骛,心思端正,意念真诚。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品德恶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不孝子,他怎么可能治理好家庭呢?一个治理不好家庭的人,人们怎么会对他寄予尊重师长、团结同志、敬业奉献的希望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孝治家”的含义。

我们把孝道精神从家庭扩展到社会、到单位、到企业,就可以看到,一个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在社会上,在企业里,也一定是个敬业爱岗、团结友爱、认真负责、敢于担当的人。相反,一个没有孝心,没有爱心,不懂得回报的人,在企业里,也一定不会是个合格的员工。所以说“中孝治企”。

在社会上,孝道无论是对家人,对国家,还是对自己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自我修炼的基础,是“立身处事”的前提。在现 代企业中,员工的孝无论对上司,对公司,还是对自己,都有其现实意义。它是员工在企业中生存并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任用一个目无尊长、自由散漫、不负责任的人,更不用说提拔了。

孔子说:“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人格上行的端、站得正,可以说他“立身”做好了。如果做事时,他能本乎正道,本乎职责,本乎公司的利益,善始善终,这就是真的在“行道”了。如果他的名声能被大家认可,那他父母的声名,也会因儿女而显耀起来,这便是最好的孝道。在企业也一样,如果他勤奋敬业、尊师重道、敬业有成的名声被公司的大多数人认可,那他的上司也将因此显得荣耀,这是下属应该做到的,也是企业中最好的“孝道”。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在联系和孝道层次。我们知道,孝道,一开始是起源于侍奉双亲的,这是孝道的初始阶段,我们称之为“小道治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一个层次。到了单位,有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便要发扬爱的精神,以民胞物与的情怀,为集体、为大众、为领导着想,心里有个大局观念,想问题、干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我们称之为“中孝治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二个层次。随着阅历的增加、胸怀的开阔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了,他会不断地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为民族尽心、为国家尽忠的心理渴望,我们称之为‘大孝治国”,也是孔子说的“孝之终也”,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这里,我再重点强调一下企业中的“孝道”问题。这里所说的“孝”,是对老人、对亲人仁孝和爱心的推己及人与扩展。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对兄弟姐妹缺乏爱心,他怎么能在工作上对同事好,对上司好,对公司好?所以孝顺父母是优秀员工的道德基础,也是提拔员工的重要参考,不孝顺的不能重用。父母病重时,借口工作繁忙,不回家探望的人,不能重用。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的上司不能服从,不能尽到自己的本分,还整天挑上司的毛病,这样的人也不能得到重用。那些最终把对父母的孝和对上司的敬,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原则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是提拔重用的对象。所以孝的思想在家里,在工作中,都要作为行动的准则。

企业中的“孝”是指所在岗位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经常反思,就像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在做事层面有没有尽到职责,在做人层面有没有对上司尊敬,对下属爱护,对同事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尽到自己岗位的职责是每个员工的本分,也是公司为什么要用你的根本原因。一个连自己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在任何企业都没有发展前途。

对你的上司来说,员工最重要的是要有服从精神。有没有把我们的公司看得很重要,服从公司的安排,这是员工的根本,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原则,是上司和下属关系的最基本原则,也就是孔子说的“至德要道”的一部分。和服从相对应的概念是盲从、顺而不从。盲从是领导说了,你也不说自己的观点,等出了问题,就推卸责任说“那是某某领导说的,不关我的事。”顺而不从是指阳奉阴违,表面上你听从领导的安排,但私下里却我行我素。盲从会失去下属存在的价值,也会让上司的决策出现偏差。顺而不从会严重降低企业的执行力,败坏企业风气,让企业产生“内伤”。只有服从才是企业管理的原则,能给企业和自己带来最大的效益。所以孔子把它提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了“至德要道”的一部分。

如果能做到尽职尽责、服从上司、爱护下属、团结同事,就一定是个优秀的企业员工,就一定会成功!

孝文化内涵丰富,我们希望通过正确引导,派生出更多健康有益的员工行为规则,比如:家庭有孝,尊老爱幼,就会其乐融融;单位有孝,上行下效,竭忠尽智,就会事业兴旺;社会有孝,人人献出一点爱心,让社会充满了爱,我们的社会便会稳定和谐。

二、在当前加快矿井建设情况下,实施孝文化建设,弘扬孝道文化的深远意义

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养老敬老的基本社会道德,以及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作为驻外企业的员工,我们跨省区发展,远离家乡,上不能尽人子孝亲之责,下不能尽人父抚育之任,在发展企业与孝亲的取舍中,做出了大义忠诚的艰难抉择。因此,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加深对孝道文化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前矿建攻坚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孝道,在家中表现出的是人伦道德,在企业里表现的则是一种社会行为。我们已经讲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在家,我们就要对家庭负责,在企业,我们就要对企业负责,从负责的层次和个人成长的角度,爱岗敬业,维护和谐氛围、创建幸福企业,是小孝和家庭美德在企业的延伸和升华,在家庭中,我们的角色是子女,所以要尽到子女的本分,要贯彻孝道,按照孝的原则来侍奉父母,友爱兄弟姐们。在工作岗位,无论我们的角色是董事长、总经理、主管,还是普通员工,我们都要按照岗位的要求做事,这就是工作中的孝,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肩负起企业建设发展的责任,担当起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责任。从矿业公司当前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我们正处在从矿建走向生产矿井转折的关键时期,随着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新的秩序的确立,旧的思想观念和秩序与创新发展、规范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重塑与重建具有矿业特色的新的道德文化体系,以及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创建幸福企业的必备条件,是每一个人面临的新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全体员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进行矿井建设和科学发展,起着凝聚人心和鼓舞干劲的作用。而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我们当前机进行员工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

(二)企业的发展现状亟需一种强有力的凝固剂,将全体员工的精神意志粘合在一起。矿业公司建井已经好几年,尽管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一直都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在支撑着,但是,这种精神依然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更广范围的概括与提炼,没能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没有真正打造成全体员工的共同精神家园,在员工心中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员工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加快发展、超越发展、和谐发展和规范发展的新形势需要。

矿业公司作为山东能集团的驻外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孝道文化资源和价值认同,因此,“孝文化”建设作为最合适的突破口和精神载体,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挖掘人性潜能、聚集精神意志的粘合剂。我们将“孝亲、感恩、励志、成长”确定为矿业“孝文化”的精神特质,以此来粘合全体员工的精神意志,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矿业公司的发展现状。

三、用“孝亲、感恩、励志、成长”的实际行动,在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报效亲人,提升人生价值

当 前,正值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四大能源基地已遍地开花,广大干部职工肩负重托,艰苦创业,不辱使命,奋发超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9个省区、70多个矿区、近百倍的资源增量,鼓舞着20万矿儿女,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已经和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势确实喜人,形势也确实逼人,在这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创业洪流面前,我们矿人,该何去何从?是墨守陈规、原地踏步,甘当落伍者,还是激流勇进、拼搏进取,在建设发展的创业洪流中,劈波斩浪,建功立业?在此,我提出点要求。

(一)以感恩心态回报企业,以敬业精神做好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提升。

中国的孝道文化强调“推恩”,历来把“孝”与“感恩”作为“人伦之公理”。孟子说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意思就是说,人生于天地间,应当懂得推己及人和推恩及人的道理,把感恩的美德推展到同事、师长及身边每个成员,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态,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才能迸发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获得社会的接纳和支持,做好想做的事。

如果说孝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的话,那么,感恩则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感恩企业、回报社会,是一个人知恩图报最起码的道德素质,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道德成长和人格进步的的重要标志。有一段话很有哲理,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培养了你的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我们认真想一想,连那些绊倒我们的人、遗弃我们的人、欺骗我们的人、伤害我们的人,我们都要感恩,这样的感恩观是何等的豁达睿智!又是何等的心胸境界!这样的人生哲理,包含了多么大的人生大智慧!这样的感恩观,才是一个心态健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

说到感恩,想起一本书。我们集团的员工,应当都学习过《你在为谁工作》。说到底,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也不管你干什么工作,我们都在为自己工作。企业只是一个共同创业的群体,为所有愿意发展自己的人,搭建了一个施展抱负和快乐成长的平台,我们在企业里广交朋友、学习技术、磨练心智、升华人生,大家想一想,我们工作到底为了谁?我们到底应该感恩谁?

所以说,一个懂得感恩、善于感恩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会有一种感化人的人格魅力,他的人生境界一定会很高,他的为人处世一定会获得人们的普遍赞扬和支持,因此,他成功的机会就会更高。

(二)以积极态度锻铸人生,以快乐精神面对生活,在外出创业的洪流中,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最好的孝就是持续保持喜悦心,以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孝亲、创业,这是我们人生态度的积极选择。我们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往小里说,承载着父老的重托,往大里说,肩负着组织的使命。不管从哪里说,我们都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地做好各项工作,这样才能不负所望,不辱使命。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最伟大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子女真正成功的爱,就是尽早让子女作为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组织的重托,我们必须选择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快乐之心创业,以创业成就回报父老。

人生之路曲折中见光明,坎坷中见希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我们要以这个辩证法,来指引和校正我们的人生坐标,正确地承受生命历程中任何挫折和艰难困苦,勇敢地迎接一切挑战,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并以此磨练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在不懈地奋斗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切成败得失,都取决于一个人的观念和心态。成就人生还是蹉跎人生,根源就在一念间,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层次决定着不同的人生风光。人们之间之所以有差距,就在于是以乐观积极态度对待,还是以消极不为的心态对待,一念之差,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境况。古往今来,一切精彩和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第3篇:孝亲敬老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现代

中国是礼仪之邦,《弟子规》继承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个人生活的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对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

1.家庭礼仪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古代家庭子女众多,长幼有序,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父母欢喜,家庭和谐,就是做到了“孝”。对于长辈,在就餐、坐行走方面,应当是长者优先;不可直呼长者的姓名,遇到长者要主动打招呼,要低声说话,不可大声直言。现在的许多儿童见到长者不知道主动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称呼长辈。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2.个人礼仪

修身养性是每个人必要的修为,良好的修养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和尊敬。个人礼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二是个人的言行举止。每天早晨洗脸、刷牙是必不可少的,衣着也应该端庄、整洁。服装的整洁不在于华贵,而在于干净、整齐,所以不必要过分追求衣服的华丽,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要穿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对别人的尊重。这对于现在衣着攀比、追求奇装异服者,无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的修养。首先,别人询问自己姓名的时候,应当及时回复;使用他人物品时,要先告知主人,不能私自取用;同时和他人说话的时候要咬字清晰,态度端正,让他人在态度上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其次,饭桌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饮食的时候不能挑拣,让他人感觉粗鲁,食量要适中,不可过分,暴饮暴食伤及自身;年少的时候,不要饮酒,醉酒容易失态,展现自己的丑陋,严重的还会使身体受伤。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借鉴意义:过分饮酒失了分寸,身体受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是不可取的。最后,行走的礼仪要求,这要求我们步伐从容,站立端正;进门不要碰触门槛;坐的时候要安静、沉稳、优雅。对比当下的青年,站立倚靠、坐时跷腿,过分释放身体,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3.处世礼仪

“乐修内,礼修外”,除了对自身礼仪的规范,在处世方面也有社交礼仪的要求。《弟子规》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信用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人相处,凡是所言,都应该是守信、诚实的,那些虚假、欺骗的话是不能说的,不是君子所为。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是不能说的,不能随便传,这是处世礼仪中首要的原则。然而在现在,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完全遵循信用原则的寥寥无几,生活中总会有谎言的存在,即使有的话语是“善良的谎言”,同样也是不可以取的。二是泛爱亲仁的原则,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下,只要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友好,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对比古人,我们会发现在当下不仁爱自己家庭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赡养老人、不爱护幼小的现象也不鲜见。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时就应当帮助别人,不应自私;别人有能力,就应该学会欣赏,而不是产生嫉妒之心。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永记心头,不应该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遗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不能及时相报,也应该将这份心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感受温暖。想做到仁爱他人,就应当向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习,能够亲近仁德的人,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德行的进步,错误也会减少。

4.求学礼仪

《弟子规》在求学礼仪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力行和学文的关系,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实际行动,只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成为一个能人、德人;只重视实践,忽视文化学习,坚持己见,掩饰真理的存在,这都不是良好的求学礼仪。力行和学文应当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二者不可或缺。第二,读书有三个要素,即心、眼、口“三到”,三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当心里有疑惑的时候,一定要向他人求教,直至解惑为止;当看到不懂知识的时候,不要跳过,要仔细研读;学到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不要羞涩于口语的练习,做到身心合一。第三,对学习要有尊重之心。求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读书之前要保证房屋整洁,桌面干净,文具要放端正,这是对读书的重视和敬重。取书之前要净手,不要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如果书有破损,应该及时修复、粘补。取书看完之后放回原处,不要随意摆放。对书有所选择:蒙蔽智慧、误入歧途的书禁看。

二、当代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不仅限于道德教育,更有社会规范和安抚四夷的作用,现在礼仪的作用在弱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在古代,父母的言语就是权威,子女不能反驳家长的意见,对父母要顺从,不能驳斥父母的意见。然而在当代的家庭中,子女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必须满足子女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父母能否承担,一旦不满意,有的孩子就是吵闹,甚至言语辱骂、拳打脚踢。父母在现代和古代的地位正好反过来,这是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缺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学生必须尊敬老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知识分子,是高层次的人物,学生及家长都必须以礼相待。现在的学校,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课上做出各种违反规范的行为,课后有各种吐槽教师的言语。对于教师的规劝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是礼仪教育在学校中的缺失。近几年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冲突在不断升级,不尊老的行为屡见不鲜,简单的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都在减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被漠视。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外出旅游成为潮流,然而带来的结果并不乐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各种乱写乱画的行为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三者是否协调一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实现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许多教育家都曾强调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的儿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长辈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从自身卫生到人际交往的礼仪,都要进行细致的教授,同时自己也要言行一致,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行为和教授的礼仪是同步的。言传身教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期望的就是长者应该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良好的德行引导儿童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应当有正规的礼仪教育。首先,在课程设置和行为规范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礼仪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贯穿幼稚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教育规律进行不同的课程教学,由浅入深地影响学生。其次,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都要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对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惩处,不能因为这和学习无关有所放松。再次,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应该是学习上高能,道德、礼仪上严重缺失,对于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学校中和学生长期相处的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授道德礼仪,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教育者的礼仪素质,培养进行礼仪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低年级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比家长更有权威,教师要注重个人礼仪、社交礼仪等,增加人格魅力,做好示范。学校的各种信息途径都可以宣传文明礼仪,让礼仪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规范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领导、社会团体、各种机构和媒体都应做出一个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加强监督、引导舆论,媒体可以经常报道那些遵守文明礼仪的道德模范,领导可以设立奖励措施,鼓励礼仪教育。社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和礼仪相关的活动,比如,每月评比出尊老爱幼的“礼仪先锋”。八荣八耻就是礼仪的规范,把社会上的良好和不良的行为都作出规定,让民众遵守,树立典型和榜样,将失德、失范问题减到最小。

作者:刘月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2]石晓妍,汪宗言.利用《弟子规》进行有效的品行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3]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