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美术的绘画形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的绘画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的绘画形式

第1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广泛应用,一种新时代的艺术形式营运而生,那就是数码设计。这种新艺术形式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以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但就从长远发展来看,数码艺术设计还离不开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传统的绘画艺术。

1 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

数码艺术设计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来的,它是数字化与时展互相作用的产物。专门研究数码图形以及数码艺术的机构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直到80年代苹果公司的退出,数码技术才开始大范围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而且在设计领域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艺术领域上,数码艺术设计开始逐渐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到此时,数码艺术才开始迈进艺术的殿堂。但是随着数码艺术设计的高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数码艺术设计除了可以在感官上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之外,对传统艺术美感的体现以及文化内涵的表现好像有所欠缺。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数码艺术的认识普遍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艺术渊源,探讨这一艺术渊源不仅能为数码艺术设计的今后以及美学发展趋势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还能从很多方面促进人们对数码艺术设计的正确了解。

2 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

2.1 艺术载体的异同

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艺术载体存在着不同,计算机是数码艺术的载体,影像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创造出来的,所以只有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才能够呈现给我们。而传统绘画艺术的载体是纸张,无论科技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传统绘画都依然要在纸张上进行创作,因此其载体不可改变,必须是纸张,只有通过纸张才能够将传统绘画艺术完全表现出来。不过有一点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相同,那就是数码艺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后期制作,由计算机输出到纸张上面,这样就可以把数码艺术的载体转移到纸张上来,所以在纸张上也可以表现出数码艺术,而传统绘画也可以输入计算机上,把计算机作为传统艺术的载体。

2.2 表现形式的异同

与计算机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数码艺术是通过真实物象的具体成像来表达艺术的形式,而传统绘画是艺术家把真实的景物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后用笔在纸张上创作出来的,传统绘画的表现不仅要形似,还需要神似。数码艺术与计算机艺术相同之处在于,它们表现的艺术形式都是具体的造型和色彩,只不过是数码艺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创作,而传统绘画是通过纸笔来创作的,对于同一个要表达的物象来说,数码艺术表达的是真实而独特的视角,而传统绘画艺术表达的画面承载了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

2.3 艺术语言的异同

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语言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发源的时间不同,传统绘画的发源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的基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和底蕴,而数码艺术的发源是计算机,它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其支撑,其艺术语言也很简单,只是单纯的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所表述的主题而已。传统绘画却承载了很多的文化渊源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根据地域的不同、艺术思想的不同,传统绘画分出了许多流派,而数码艺术只能根据其表达的具象不同而划分为不同领域。不过它们相同的是,无论是数码艺术还是绘画艺术,凡是有价值的艺术品,都能够引起读者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共鸣,表达读者的内心,使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借鉴于数码艺术的表现手法,传统绘画将写实与写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绘画具有摄影的表现效果,同时又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与绘画艺术的传统性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数码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更进一步,同时这也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革新。

3 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的有效结合点

利用传统绘画艺术可以使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更上一层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到数码图形。数码图形又叫CG,指的是数码化作品。矢量图形作为数码图形的重要组成,在数码艺术设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可以满足数码图形设计过程中的硬边风格,而且还适用于一些其他标志及标准字体的设计,如2008年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就是一个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如果将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与绘画艺术的传统性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使数码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更进一步,同时这也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革新。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激发观众的审美感官,同时还能减小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可以尽可能地体现数码作品的艺术美,表现出其艺术价值。在数码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吸收来自不同文化的有效信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自身,这是当代数码艺术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4 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发展前景

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其主要发展方向是二者相互融合与借鉴,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自身趋向完美。我们都知道道家文化的精髓是“和而不同”,而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就是日益走向“和而不同”这一境界,未来数码艺术将会融入更多的传统绘画元素,这就使得数码艺术更具人情味,更能贴近人心,同时也承载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和写意内涵,而传统绘画也将吸取数码艺术的优点,能够实现传统绘画艺术与数码艺术的真正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配色和修改传统绘画。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共同发展是在发展中相互借鉴与融合,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魅力,使数码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2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审美特征 审美标准 服装 美学

服装设计的灵魂在于设计意境或创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的心里规律和心里特征,以传达出设计的审美信息、表达设计的审美个性。美是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正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决定了美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也决定了美的自身意义和价值。”这种关系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人的主观意识所追求的。人依靠感知获得美的享受,人的视觉感觉也是认识过程的开始,也是审美心里过程的初始。现代服装设计就要研究美本身以及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服装设计创造的中心以提高艺术作品的精神境界。人们对服装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影响主要变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审美标准的变化影响审美意识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也是当代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外部的物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服装的鉴赏,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人们赋予服装的美的标准,更多可能只是个人欣赏、喜好或讨厌。“只有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才会有新的灵感和动机,设计师要反映出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要求,并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开始关心人的心理、情感和生理的需要为人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特色设计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生活产生了现代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时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设计师要赋予作品“美”与时代化,创造出和谐美,只要作品符合美的形式,在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同时,具有创新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服装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社会经济服务,只有切实结合市场变化,了解并提高消费者的审美,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服装产品,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审美具有直觉性,审美知觉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

“在对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体会到,当看一幅画或听一首音乐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这就是艺术直觉。”这种直觉贯穿美感的一切形态之中。

更多的时候,我们注重的是艺术的精神内涵,认为艺术创造往往都是对美的创造,对艺术的判断也通常最先是直觉的审美判断。因此,审美价值是艺术最本质的价值。罗丹认为“艺术就是情感”,审美具有情感性,“审美情感是指审美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情绪的反映,情感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主体和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的反映。”研究人类发展历史,我们能够发现,现代社会的需要正从对质和量的满足感上升到对美的情感满足,以获得心灵的愉悦。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和质的满足上升到情感满足,到达消费者的高层次需要,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体现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拥有豪华高级轿车已不再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个人情感的满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服装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其基本的功能,而是一个人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的象征,附加了额外的社会和道德意义。许多专业文化研究把服装做为切入点,试图从中读出更多的内容,就是因为服装所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或者就是服装的审美价值,墨子的“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讲的就是服装的美学品质。

从目前服装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来看,以激发消费者情感、体现交流为中心来创作的设计作品,已形成趋势。审美主体情感必须被具体化才能获得一定的成效。

三、服装自身得以自足的法则,形成了服装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服装本身的装饰美感。指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设计,通过线条、材质、造型、图案、色彩、技术等要素体现出来的各种美。三宅一生的典型设计——皱褶,是通过对材料二次再造产生的独特美感;各种“斜裁”手法通过对技术的灵活运用使服装显出流畅的自然美。服装的美不是独立的由某个要素营造出来,而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视觉愉悦感,巧妙地运用这些要素做为服装表现艺术的媒介,能够给人以更为广阔的视觉想象空间。

其次,对设计师而言,情感设计不仅是给社会提供作品现实内容,而且提供一种解决审美问题的不同生活方式;很多设计师在作品中加入一定情感诉求,通过作品的浓郁感彩、意境和审美抒情产生的情能撞击人们的共感,使人们的某些情感被作品吸引,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创作者的目的。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艺术情感诉求设计总是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与注意,最终达到设计的目的,走向成功。

四、服装艺术的构成

传统服装的变化节奏是缓慢的,这种变化并不是由于一个人独立设计和完成。经常由于社会改革或战争,引起社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因此传统服装更多是一个民族而不是个人的文化象征。中国的传统服装群体的审美价值取向造就了这样的作品,这样的衣装也包容了整个民族的审美心理,它沉淀着“集体无意识”的审美倾向和意愿。但缺乏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服装精妙的图案和典型的色彩运用上。审美具有愉悦性,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更多的是有意地考虑自己的作品将被社会哪一群体所接受,努力实现审美的愉悦性。

不管时代怎么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变,人们对美的追求仍会一如既往,审美观念会跟随时代的发展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设计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对美的意识充分的理解、与时俱进、贯通运用,让现代服装艺术设计打上时代的烙印,让美的感觉引领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版.

第3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美术创作 绘画艺术 审美因素 

美术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表现自然的艺术, 

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载体形式,绘画按材料介质的不同,以素描,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绘画艺术理论的完臻构建,本文针对影响美术绘画艺术创作的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分析。 

 

一、艺术构图因素 

 

所谓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表达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造型艺术表现方式,它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美术绘画创作中,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安排,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变化与统一。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三个要点: 

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构图是美术作品的基础表现方式,对于绘画构图需要画家去精心营造、布局构思,这是一幅绘画创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影响作品格调、品位的直接因素。需要画家对其作品的构思立意,要作细致的理性化设计。构图的艺术手段,包括图底关系、空间处理、画面意境的基本设计。除此之外,画家的视觉审美感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它为画家提供了理性表达审美品位高低的评判标准。构图的本质就是是艺术形式美,是艺术作品的第一表现要素。 

 

二、工具材料因素 

 

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创作,需要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作为传达介质,进行艺术形象的再现,良好的绘画工具以及绘画材料,是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绘画的创作需要对绘画材料的特性比较熟悉,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绘画艺术创作。一般来说,绘画艺术常用的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画笔、纸张板材、以及颜料等基本内容。 

1、画笔:是绘画的主要工具,画笔的质量,型号,笔头的方、圆、秃、尖、软、硬等是影响画面效果的工具材料因素。 

2、纸张板材:是画面的载体,画面板材的吸水性、肌理、软硬、薄厚等性能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3、颜料:绘画颜料的质量是影响美术色彩绘画效果的主要因素,选择好的颜料是绘画成功的基础。颜料的色泽、附着力、黏稠度、含粉量、调配后的显色性等,均是衡量颜料质量的标准。作画时对颜料的应用也因人品位高低不同,变化无穷。 

 

三、表现技巧因素 

 

美术绘画作品的成功创作,是与艺术家自身的绘画技能密切相关的,技巧是创造成功艺术作品的方法,画家的绘画技巧本身就具备了审美的功能,并且为绘画创作提供了表现性语言,是画面中较为直观的视觉要素。技巧来自于艺术家对绘画工具材料应用的熟练程度,来自于画家对艺术审美元素理解的阐释。美术绘画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技巧很多,一般主要包括各类绘画的用笔技法,用色技法,以及相关特殊的绘画创作技法等。 

1、用笔技巧:是画家绘画时的用笔技法,一般包括涂、刷、摆、点、排、堆、擦、皴等等用笔方法。在运笔方向上可顺可逆,讲究力度的控制和审美,用笔讲究笔韵有序,画笔要随心随形而用,笔形相生。 

2、设色技巧:是画家对色彩颜料的应用技法,包括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等应用规律的灵活运用;颜料的干湿程度、黏稠度、薄厚度的控制和把握:画面中的素描关系、冷暖关系、色调的处理;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关系的综合应用等,颜料的应用应体现出力度、装饰等审美韵味。 

 

四、形象塑造因素 

第4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儿童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16-01

一、儿童美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目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儿童美术教学与儿童画的教学方法上也做出了一定的改进。现阶段教学有效性与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形式、内容、技巧等多个方面。但是随着教育水平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儿童美术教学逐渐暴露出了不足与缺陷,儿童美术教学观念相对国际水平有一定的落后趋势,很多儿童美术的优秀作品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儿童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性训练为主,提高儿童美术绘画能力只简单的注重于对儿童基础性的训练,忽视了儿童思维的拓展与创新,降低了儿童的绘画思路发散与技法提升的训练,国际化的教学观念在根本上表现出了多样性与综合性的趋势,我国的儿童绘画基础教学与国际化的绘画教学相差甚远。当前,艺术教学未来的发展必须要重视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因此,本文选择针对美术教学中儿童画创新为主,进行分析,提出了儿童美术教学创新的一些新策略。

二、儿童美术教学儿童画的选材创新

在绘画的起始阶段,如何选择适合主题的材料往往能决定一幅画的成功与失败,一般地讲,根据教材上或老师的命题,多数同学的思维过程以及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形象往往受着传统内容的影响,较为类似。儿童美术画的选材可以建立在新型的教学思路环境下,在教材的内容制定过程中可以考虑添加一些灵活的教学元素,比如互动性的教学引导题目,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固定话题的讨论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教材内容的新型发展方向,儿童美术学习过程中,思路与绘画的技法都需要适当转变思路,要培养儿童善于观察生活与品味生活的信心,强调儿童对绘画内在涵义的品读。教师在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予详细的引导,要辅导学生从远景、中景、近景的不同角度去品味画卷的美感,了解和掌握画卷的真实意境。往往传统思路和技巧所绘画出的画面缺少新颖感与时代感,画面表现力缺乏生机与活力,实质上没有创新思路,画面色彩无论多“生动”都难以打动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例如儿童绘画练习中教师命题“深山之中的寺院”,很多学生在听到题目后,都会选择画一个山与寺庙,给人一种肤浅的表面欣赏画卷的感觉,然而有一些儿童在老师的引导下只画了一处近景,画卷内唯独只有一个小和尚在扫地,远景处依稀画着一些山峦,寺庙的墙壁与院落选为中景,惟妙惟肖的画卷让人细致地了解到了山中古庙的氛围,细细品味到了深山与寺院的悠远,让很多观众都会身临其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三、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画的形式创新

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儿童绘画时对画面的理解能力,适当的带领儿童做出一些绘画形式上的创新,保证儿童理解和体会到更深入的绘画价值意识,掌握创新思路与意识,在儿童绘画环境中,教材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树立好儿童的学习观念,保证儿童思想与意识的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审美价值观念,保证儿童绘画思想意识的提高,要将全新的思想意识观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在绘画前多思索、在绘画过程中多问老师技巧与应用、多关注国内外的儿童绘画作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创造性品质,教师必须用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成就的喜悦。在《我们热爱和平》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几幅有关描绘和平的儿童画,画面的内容大体相近,然而形式布置却各不相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构思自己的设计方案,创造出多种形式生动有趣、有独特个性的构图形式,使儿童描绘出许多自己喜爱的寓有创造性意味的画面。

四、儿童美术教学中儿童画的技法创新

儿童美术教学中还必须要树立儿童正确的绘画思路,利用较为完整的绘画工具与绘画颜色选择去提高儿童绘画的技法,改善儿童绘画的思路。在绘画画面的构成上,必须要结合绘画技法,了解绘画对象的真实意境,还要培养儿童利用绘画工具的能力,保证儿童可以实现有效的绘画练习技能,在绘画中教会儿童利用分步骤的绘画技法,比如构图――打轮廊――涂色这样的“绘画三步曲”。

这种绘画技法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儿童尽量多地去思索和练习自我的手法,让一幅绘画作品可以尽量完整的呈现给每一个观众,保证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描绘出各种美丽的画卷。

积极让学生动手实践是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绘画教学虽是立足于传统,但决不可拘泥于传统,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实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各个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儿童美术教学中以兴趣提升儿童画的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来说尤其是这样,儿童的绝大多数活动都依赖“兴趣”,但同时儿童的兴趣又存在着持续时间短、易变化和易转移等特点。一般来说,儿童对家庭和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和环境更感兴趣。

因此,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中还要适当地加入一些户外活动、童话故事交流、思维活跃活动等,要加强儿童的兴趣教学功能,要培养儿童对兴趣爱好的一种认识,提高儿童兴趣爱好的不同认识,儿童要在各种活动中寻求自我的兴趣所在,了解绘画美术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掌握儿童绘画的内容,对美术教学展开自我的思路,发扬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焦丽霞.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甘肃高等师范学报.2010.03:33-36

[2]陆荣祥.优化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浅谈儿童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2010.06:66-69

[3]薛志强.儿童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05:71-73

[4]张宇.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手段创新.音乐基础教育.2008.02:12-15

第5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儿童心灵 艺术世界 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是儿童精神自由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儿童在生长时绘画需求,为儿童在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美术教育逐渐朝着成人化的形式发展下,忽视了儿童心灵的价值,违背儿童天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走进儿童心灵艺的艺术世界,开展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并向儿童传递真善美,而儿童在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走进儿童心灵美术教育概述

艺术源自于生活,将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儿童的心灵转变成艺术,塑造出全新的智慧的世界,打开儿童心灵智慧的金钥匙。儿童美术主要指儿童通过美术向外界传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灵是儿童在刚出生时赋予的自然本性和天赋,这种心灵整个社会中最为宝贵的一种属性,同时也是人们最初的自然本真状态。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可以通过美术向儿童传递社会中的真善美,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保留住初心,向儿童传递真、善、美的体现,这种绘画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个性,以它本身的纯真、质朴给人以烈的冲击,将美术艺术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一)儿童心灵艺术世界是儿童绘画观察的出发点

儿童心灵充满天真烂漫,儿童严重的世界是新奇的,他们在观看任何事物时都有着一定的新鲜感,不管是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儿童在户外玩耍时观看蚂蚁搬家、鸟儿打架等都会注入全部的经历与热情进行观看,并将其与美术相结合,形成一幅全系的美术艺术作品。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善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儿童心灵艺术世界是儿童绘画情感的源泉

儿童心灵是非常纯真敏感的,在实际绘画期间常常会受到外界的环境的影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要拥有比成人还要珍贵的情感世界,而正是这一特点才能将美术作品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虽然说儿童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感情、情绪都会通过表情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会清晰的将自己的感情、情绪、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了解自己心中的真正含义。

(三)儿童心灵艺术世界可以构筑儿童绘画的创造力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心智不完善在绘画过程中对于作品的体形、结构、空间等方面都缺乏着完整的理解,很难将作品中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因此,在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时应该根据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感知能力、情感态度现状进行绘画,对于一些不了解的因素的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抽象的符号表现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

二、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提升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

走进儿童心灵艺术意识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创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因此,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该走进儿童的艺术世界,回归儿童心灵,并积极组织儿童参加美术活动,让儿童亲自去感觉美术的真正含义。同时,教师在还应该为儿童举办一些绘画活动,而儿童在接下来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儿童的绘画情感。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要向儿童展示出一些优美的画卷,并以直观的形式将社会的本质展现出来,加深儿童在世界、社会的认知,感受到社会中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正确标准,对儿童的人生进行启迪,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有助于儿童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虽然说儿童的年龄较小,但是儿童却有着较强的自我表达欲望,儿童在参加美术活动时可以将自我想表达的含义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为儿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空间,让儿童随着自己心里所想进行绘画,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逐渐提升,教师不仅要拥有超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拥有超高的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加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并将美术作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走进儿童心灵艺术世界用美术传递真善美

(一)珍视童心,崇尚真爱

教师在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该做到呵护儿童、爱护儿童、关怀儿童,并走进儿童的心灵艺术世界,向儿童传递真善美。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将作品通过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常常将一些不相干的作品进行同时展示,这时,教师就应该保护儿童这种朴树的出原创特点,积极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增强儿童在绘画时的自信心,激发儿童绘画积极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评价儿童作品,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依归童心,张扬个性

儿童绘画有着较高的纯真特点,并具有超强的创作力,可以有效的将儿童自由心灵特点体现出来,激发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选择与真实社会有关的内容,并加强儿童对其的认知,从而培养儿童法创作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主题,并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将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用美术传递真善美。教师还应该尊重儿童自身的绘画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好的发展下去。

四、结语

儿童心灵在整个美术创作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儿童心理最真实的情感艺术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滋养儿童心灵,实现儿童自我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

第6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绘画艺术 语言形态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和一定的形式进行搭配组合而成,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作品的主题有表现形式的作用、有作品内容和作者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绘画语言包含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相互制约和渗透的有机整体,美术工作者的感情是靠绘画语言来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美术工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来彰显出艺术水准。

美术工作者对绘画语言运用不同,而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美术工作者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发展和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给作品注入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古典主义”画风。

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美术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其作品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和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依然能构架绘画形态;即便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外辅上调子,就会成为立体画面。因此,西画中线是作为表现形体的特殊手段。

各类画派的美术家,都借助语言形式来体现作品的情感。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产生了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的。笔墨本身是形式的因素,有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笔墨,能画出老人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给人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流利灵活用笔,能唤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多变的用笔,能令人有蛇龙飞舞的遐想。这些笔墨形式,是美术工作者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表现。美术家们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的表现,是美术工作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画要有笔墨,无笔墨就不成画,笔墨技巧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最佳作品。这种艺术法已成为中国独有的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在视觉方面由点、线、形、光、色彩要素构成。“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有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可以被表现出来和暗示,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的部分,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好似屋子里的声音一样,使空间有了生机与活力。点可以解释和代表一切。

“线”是描述点的运动轨迹,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出划线人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每一条线好似每一位画家充满个性、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有长度、宽度和方向上的不同,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线是诸多形式不同的结合体。

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是对目睹、感受和想象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它的表现特征,其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

“形”是一种被视为平面存在的形式,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颜色和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形分有机形和几何形,二者间有明显的界限。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是柔和、轻松、曲线性和无规律的。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刻板和有规律的。形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又称视觉形。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第7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一、激发幼儿的画画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其次,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艺术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这时教师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再次,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边学边玩,如通过开展说寓言、看?像、玩拼图等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进行美术绘画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开展绘画活动积累素材。幼儿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始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的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车轮是圆形,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会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代表滚动的车轮;再如幼儿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用一条线表示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表示翅膀。可见,幼儿的观察和造型都是很抽象、概括的。我常常在绘画活动中进行观察活动,逐渐让幼儿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只有引导幼儿观察事物,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从而在画画中感受美术创作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加强游戏性,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多种美工材料,以及幼儿喜爱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幼儿作品展示墙等等。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性好动,游戏为生命。”“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才能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四、尝试不同的美术形式

幼儿更喜欢尝试不同的绘画形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的绘画体验,所以,要不断的丰富美术形式。可以尝试变化绘画工具、绘画材料来丰富绘画的形式,例如绘画工具可以是棉签、帕子、纸团等幼儿容易操作的东西。如果操作太难,幼儿不容易达到操作目标,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和信心。而绘画材料则可以是卡纸、纸盒、瓷砖墙、石头或者废旧物品等容易收集,方便展示,能很好的突出作品效果的素材。美术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展示幼儿的作品,这是提高幼儿自信,帮助幼儿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最好的平台。作品是幼儿心理活动最好的诠释,是放飞他们想象的天空,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尽量给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的内心得到解读,让幼儿感到被老师和集体理解、重视。所以,老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的描述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第8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传统美术;数字美术;信息技术;数字化

进入2l世纪之后,传统美术的各种表达形式无论得到了什么样的丰富和改造,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它们的地位都将发生变化。与传统美术相比,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数字美术正逐步走向前台,这些新的美术形式正朝主流形式转化。它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与传统美术不同的特性,是人们对美术的创作规律及其相关理念都发生了某些改变。但是,传统美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从其本质而言并不是技艺技巧等外在因素所能彻底改变的。数字美术在创作过程中也不可违背传统美术所由产生的感受和领悟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根据大百科全书的说法,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尝试用油溶解颜料,使之成为油画技术。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此后,绘画经历了许多革新和改造,但直到数字绘画出现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和突变。

最早用计算机绘画的人通常被认为是K.Alsleben和W.Fetter,1960年他们在德国所进行的实际上绘画的探索颇受世人注目。但用数字计算机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却是五年以后的事情。1965年不同国家的好几位艺术家分别独立完成了自己的数字绘画作品,他们是Frieder Nake和Georg Nees(在德国),A.Michael Noll,K.C.Knowhon,B.JuLesz和其他人(在美国)。自此以后,数字绘画便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获得了“升级与更新”。

虽然数字美术是一种形态尚不确定的新型艺术,但它一直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和壮大。目前,就其表现形式、内在特征和载体与传播模式而言,数字美术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传统美术的数字化作品

传统美术的数字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与新形态的呈现。在数字技术最早介入艺术领域时,人们关注的仅仅是其对既有艺术形态下的各类作品,经数字化处理后,传统美术作品可作为多媒体文件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并在呈现环节演化为平面媒体方式或作为电子图像、数字动画、电脑视音频出现。这种数字化的美术作品仅仅是对传统美术作品的优化处理产物。数字美术应有的许多重要属性,如交互性、多元化特征,均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当前美术领域中针对数字美术研究的一个误区是将传统美术的数字化等同于整个数字美术。事实上,数字化的传统美术,不过是传统美术向数字美术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数字美术的概念绝非传统美术所能涵盖的,数字美术的精髓只有在其更高级的形态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借助数字技术创作的美术作品

主要是指借助数字技术按照传统美术创作规律创作的艺术作品。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潜质,亦即这些艺术形态下的创作过程中的局部或全体能够较好的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其创作行为可以由人机交互系统辅助实现,其作品可以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和呈现,因此,这些美术形态中很快产生了基于计算机辅助处理的分支。这些分支代表了初级形态下的数字美术——借助数字技术所提供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将美术创作和多媒体数据处理结合起来,在计算机创作平台上完成或部分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

这种类型的数字美术创作过程具备和传统美术形态的可类比性和创新突破性。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触及形态的数字美术本质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美术,因为数字技术在局部的介入并不能充分带来交互性和大众化属性上的提升,真正的数字美术的事先必须以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为基础。

三、基于数字平台创作和传播的艺术作品

第9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一、选择游戏性的材料,创设游戏性的环境

(一)教师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并带有游戏性的材料

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的内容应该选择幼儿熟悉或者感兴趣的题材。在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小蜗牛去旅行” “小鱼水中游啊游” “小乌龟去散步”等绘画内容。教师还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食物、人物、玩具为绘画内容和题材。例如,我喜欢的糖果,让孩子欣赏、品尝、分享后绘画;“我喜欢的玩具”,不仅能玩,还能画,增强了活动和课堂的生动性。

(二)教师为幼儿创造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当想上好一节美术活动时,选材很是重要,不仅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而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较新颖的活动题材。美术活动《设计我的新衣服》中,幼儿听到要当小小服装设计师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再看到各种操作材料时,那是更加不能控制自己的小情绪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以一个设计师的身份,根据教师设计的游戏情节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效果,也达到了预计设定的目标。

幼儿之间存在个性差异,个别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比如,在《蔬菜印章画》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蔬菜,孩子们顿时热开了锅,都想自己尝试着印。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个个都为自己的作品欢呼。

二、开展美术活动以游戏性为主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在周围的影响下,通过主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一)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美术活动

我们常常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情节,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一直在游戏中完成绘画任务。在中班绘画《小兔过生日》中,请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教师扮演)邀请小动物们参加生日会,活动一下子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孩子在排队的过程中绘画出小动物们头部的不同特征。

(二)多种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除了注重整体教学设计游戏化之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游戏性和趣味性。

涂色活动《小老鼠找春天》,我给幼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住在沙漠里的小老鼠一年四季都看不到绿色的植物,于是,它告别了妈妈,乘着气球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春天。”为了让小老鼠能看到最美丽的花,孩子们都认真地给花涂上漂亮的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遭遇会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激发起孩子帮助他们的欲望。

(三)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体现游戏性

在活动中,我们常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活动对象,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其实恰当的示范能帮助幼儿较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记得在美术活动《五彩蛋》时,我先把一个蛋宝宝画在纸上,然后以神秘的语气问向幼儿:“快听谁在哭呀?”接着问:“为什么哭呢?”以蛋宝宝的身份告诉小朋友蛋宝宝想穿新衣服的愿望,然后请幼儿给蛋宝宝装饰。虽然在活动中,教师仅仅示范了画蛋宝宝(圆)的示范,但是幼儿明确是绘画的内容和方法,在整合绘画过程中,没有一个幼儿说“我不会”。而且作品丰富、形象、逼真。

三、游戏性的指导与评价

(一)在指导过程中体现游戏化

1.丰富画面,提高表现力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幼儿一样想好之后再作画,想到哪画到哪,从而使画面比较单调。于是,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者是借助教具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在美术活动《小青虫找朋友》,我利用教具小青虫进行指导“如果我有很多好朋友在草地上玩,那该多好啊”“如果草地上有花,有蝴蝶,我会更喜欢”等一系列的语言,提示激发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会变的圆》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变出了苹果、钟、气球、棒棒糖、救生圈等,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二)给活动评价赋予游戏化

不同的美术内容,有不同的评价特点。例如,《小青虫找春天》侧重于色彩,而《会变的圆》则是侧重于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应选取不同角度,另一方面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的联系。让幼儿在积累中不断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