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除了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外,还特别强调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想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搞好实验教学,就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室管理和研究。下面是我对化学实验室管理与研究方面的几点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
实验室工作人员肩负着实验准备、实验仪器维保等工作,因此,只有树立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工作服务。所以,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1)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握教师上课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做好实验准备。(2)演示实验的药品要摆放有序。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只有按年级摆放,才能做到药品名称方便取用、一目了然。(3)安全有效管理仪器和药品。教师每领取一件仪器和药品,都要严格填好领取数据。(4)做好保管工作。各种仪器和物品必须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保管。
二、及时更新实验仪器
当前,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很难满足新课改下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化学探究实验需要,因此,我常常针对新课标配备要求,及时清点现有仪器,并按新课标要求尽快进行补充,力争满足化学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实验需求。例如在学期初我就做好仪器采购计划,因为少购或漏购了就会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多购或重复购买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我针对每学年所需要的药品、仪器数量对库存物资加以清查,从而保障采购计划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针对课程标准,更新了一些常用仪器,有计量类的、加热类的、容器类的等等。
三、积极完善管理制度
一个实验室只有具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密的机制,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因此,在工作中,我积极改善原有的不合理的制度,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针对新课标要求,制定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制度》《实验室仪器使用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等。
总之,新课改下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为全面落实新课改,全面提高化学教学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和平,温萍.如何加强实验室教学管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室 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有机化学实验室是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基地,而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验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学化合物的合成、分离鉴别的方法以及分析解决试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所以对于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跟更加重要。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保证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
有机化学实验室与无机、分析、物化等实验室相比,具有相同性,更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物品的特殊性,尤其是危害性药品,直接危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易燃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易燃易爆的气体和药品,如氢气、乙炔和金属有机试剂等、有毒药品,如氰化钾、硝基苯、甲醇和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等;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氯磺酸、浓硫酸、溴等。若这些药品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事故。我院有机实验室承担着本校化学、应用化学、食品化学等七个专业四、五百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本校只有一个实验室开放的,所以实验时间是十分紧张的,星期一到星期日,白天到晚上基本上都有学生在做实验。要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顺利进行, 工作量非常大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室系统。合理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机化学实验药品的储存及管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药品的特殊性及做实验的学生比较多,既要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的同时又要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所以对于药品的管理就很重要。我们提前把所需的药品按照教学大纲造计划, 等新学期开始就把这学期所需的药品领来放在有机药品准备室. 如何把药品科学!安全又方便的摆放储存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工作。有机化学实验需要很多固态和液态危险药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有毒等危险性,所以这些药品的贮存管理是有机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药品分为有机药品和无机药品,对于有毒且易挥发的有机药品必须贮存在准备室通风橱内;易挥发且遇明火即燃的液体,像乙醚、丙酮、工业酒精等,应单独存放,并注意阴凉通风,特别要远离火源闭。对于无机药品放在专门的药品柜上,易挥发,强腐蚀性药品如浓酸、浓碱、等应盛放在有塞的玻璃瓶中,瓶塞要密封,并且不能放在高位架上,防止碰翻造成灼伤在贮存试剂药品的各个橱柜贴上标签,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在摆放时按照教学实验顺序把主要药品排序,其它的溶剂等放在固定的橱柜里,以便每一实验结束剩余药品的回归和学期末药品的清点对药品的这种超市化管理, 既方便了实验技术人员查找药品,也可以减少因存放时间长导致药品失效引起的浪费。根据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 多数实验药品都根据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污染性,很多有机反应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废气、废液等我们实验室根据教学大纲, 结合教学过程按照绿色化学思想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毒性小的代替毒性大的药品,尽可能采用微量或半微量的方法, 减少了实验室环境的污染。有机实验有很多制备、合成实验,本实验室为了加强循环使用和节省原料,可以用学生合成的乙酰苯胺、乙酰水杨酸、己二酸用在学生重结晶试验中,合成的肉桂酸用在学生的熔点的测定。 这为实验室节约药品, 避免了浪费老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要具有节约和环保意识: 对于易挥发的有毒药品,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以保障学生安全和防止污染环境;对于用量比较大的药品,实验员提前准备好,放到实验室的准备台上,供学生公用,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及时整理归位;对实验产物及废物及时处理,实验中所用溶剂如乙醚、柱层析和薄层色谱中使用的溶剂通过回收处理能循环使用的要及时回收处理。
3.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的管理
有机实验室的仪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玻璃仪器,对于大型固定资产如有机化学实验经常用的循环水真空泵、烘箱、熔点测定仪等大型仪器应固定在离电源插座近的地方,小型固定资产如电热套磁力搅拌器! 显微镜等仪器使用后, 要检查、维修,并集中放置。
有机实验所用器材大都是易碎、价格又高的标准磨口玻璃仪器和普通玻璃仪器。所以要很好的贮藏 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有损坏。玻璃仪器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如三颈烧瓶、圆底烧瓶、烧杯、漏斗、球形冷凝管、量筒等,实行分发给学生管理的责任制。每组学生有一套常用的玻璃仪器,实验前每组学生对照贴在实验柜的玻璃仪器清单清点仪器, 实验结束后,进行自我检查、教师检查,若出现损坏,应实施赔偿。(2)不常用的玻璃仪器,如空气冷凝管、分液漏斗等,由实验教师单独存放,需要使用时再发放给学生。(3)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清洗玻璃仪器,有机实验玻璃仪器比较难清洗,很多学生用完后用水冲一下,或干脆不洗,实验教师应将强监督。
4 .有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的管理
实验室“三废”通常指实验过程所产生的一些废气、废液、废渣。有机实验过程中“三废”情况尤为突出,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环境。认为“三废”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实验室“三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2)实验过程尽量控制药品用量,尽可能减少废物产生量,减少污染。(3)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其性质尽可能回收。
总之,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 极其重要的工作,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 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节约了实验成本, 减少了环境污染, 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清廉,沈凤嘉,等,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
[2]魏政权.高校实验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的量化管理[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0,(10):3.
关键词:经管类;技术人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28-02
一、驱动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及需求悄然发生着变化。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各大企业,对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实验室也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能否有效利用高校实验室为教学服务,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取决于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强化管理技能,是当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壮大。以经管类实验室为例,各高校计算机的拥有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少者几百台,多则几千台,加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学科的不断开设、高新技术在实验室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实际情况,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不仅如此,实验室技术人员还要负责网络环境和资源中心服务器的建设和维护、综合性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等,这些对人员的要求更专业。可以说,没有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劳动和付出,实验教学与科研将寸步难行。
二、内涵
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先进仪器设备,还要重点关注实验室是否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维护人员和专业实验研究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平。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应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性,高效地完成实验室管理、技术维护及各项科研工作[2]。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和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建设一支技能出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发挥实验室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考虑到经管类实验室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大致可通过以下三方面的途径实现:①鼓励现有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学习,参加新技术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学习先进的实验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也可以聘请实验室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实验室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术会议,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②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担任实验室领导,引导优秀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工作、参与实验教学研究,加强实验队伍新生力量的培育,充实扩大实验队伍,使实验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更加合理[3]。③引进专业的实验室管理软件和技术,减少以往实验室工作中的很多烦琐、重复性的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让实验室技术维护更加便捷。
三、表现形式
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
(一)人员结构专业化
据调查,2012―2014年,全国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人数均值分别为7.34人,8.46人,9.68人,年均增长率为14.84%,基本呈现逐年按比例增长趋势;2014年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分布为,本科及以下的比例为33.20%,硕士的比例为52.17%,硕士以上的比例为14.63%,总体来看,高学历(博士)人才的比例仅为14.63%,但硕士学历超过五成,总体学历比例构成基本合理,但高学历人才仍然短缺;职称结构分布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为30.59%,中级职称的比例为41.43%,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比例为27.98%,中高级职称合计比例达到了72.02%,显示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较合理;调查还显示,专职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和兼职人员的比例分别为58%和42%。可见,经管类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管理人员的结构形式已经呈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二)管理手段专业化
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设备管理、软件安装、系统升级、病毒防治到网络平台维护、实验教学平台维护、资源中心建设与维护等,每一项工作都具体而烦琐,并且专业性很强,特别像经管类实验室,专业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交叉点也多,所以实验的软件多,升级也快,实验平台更加复杂,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维护难度更大。借助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采用网络拷贝和增量传输技术后,让软件安装与升级更简单。采用Oeasy等软件后,可以很容易对大量的电脑进行分组管理,从后台服务器还可以很清晰地体现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完好程度,并提供软件升级、系统配件缺失的报警功能等。引入云桌面技术后,更是不需要对单台电脑进行任何的软件安装与升级维护,包括开关机等在内的所有管理与技术维护工作都可在云后台服务器上完成。利用专业的远程控制软件,能够让技术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进行控制和调试,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无限延长,甚至通宵达旦值班的情况。
(三)管理方式专业化
从根本上说,社会的进步,当然包括教育的进步源于分工和专业化,实验室管理的进步亦是如此。小而全,大而全,人人都从头做起,人人都全面发展将不太现实,而且也不太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4],因为实验室建设发展到现在阶段,规模、层次、内涵都不可同日日语。传统的管理方法,安排专人负责某一个实验室的管理,从设备到软件到技术升级,等等,都由一个人完成,专人专项,当然可以做得好,但若要实施一人多项,让一个人同时管理五个、十个甚至更多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恐怕就会有疏漏。所以,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势在必行。基于经管类实验室现状,需要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实验室设备、耗材等的统一安排管理,实验室场地、自动门禁、刷卡考勤管理等;另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室技术维护工作,具体负责实验室软件安装、调试、升级,网络、资源平台的保障等;还有一部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具体负责创新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创新实验平台的研制等。通过专业化分工,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具体,不再烦琐,让每个技术管理人员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更“专”。
需要指出的是,合理地对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特别是现在很多新技术引入后,更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很好实施。比如网络基础环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云平台建设、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教师,也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仅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考虑到有些高校配备的自有实验室专业人员不足或者结构不完整的情况,可以采取将一部分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服务的形式外包出去,由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公司协助实施,比如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外包给苏大教服集团来管理,而网络中心的维护、服务器的维护、云平台的维护、桌面云的管理、经济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发[5],甚至设备维修及报废绿色回收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技术单元采取技术外包的模式来运作。
四、建议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功能的实现,特别是经管类的实验室,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来完成的。有的工作需要尖端技术支持,有的工作需要实验室经验的长期积累,也有的工作需要一些简单的甚至是重复的工作作为基础,所以,各高校在实验室技术管理人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高学历和高职称,建议根据实验资源和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师资队伍,避免“工作不适应”或人力资源浪费。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奖惩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来辅助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
经管类学科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较快,大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6]。再加上高新技术不断地涌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所以,在建设专业化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培训,通过研讨、学习、交流、考察等方式逐步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育奇.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4,(07):45-47.
[2]林家莲.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教学管理专业化[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9(26):13-15.
[3]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4]姚涓,姜大刚.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7(1):149-151.
关键词:高校教育 计算机 实验教学 网络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62-01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逐渐发展,计算机的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得到了应用,但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过程中其应用的现象相对较少。在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而这种管理模式中不但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还会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增加工作量。因此,在现代化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引进可以优化相关的管理工作,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协调各项工作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1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基本发展现状
1.1缺少创新性的教学实验探究
在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实验教学而言很多实验都会受到硬件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建立小型的实验模式,其功能性也相对较差。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很难实现创新性的实验模式,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们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而且,在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硬件的引进会造成较大的资金消耗,因此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设置相关的实验教学,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思维受到了制约性的影响。
在现阶段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基本的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很多管理人员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并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含义。而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教学模式只是被认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也没有配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从而使很多实验无法全面进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相关影响。
1.3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模式相对较为落后
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科目存在着特殊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学设备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情况下是采取教师讲授的方法进行课程的教学,然后在让学生们进行相关操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盲目性的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影响,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也制约着学生们的综合性发展。
2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网络化管理的相关思考
2.1建立实验教学的文件管理模式
在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相关的实验项目包括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实验项目等内容。对于实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而言,其内容相对较为稳定,但是对于实验项目而言,整个变化的模式相对较为频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变化进行全面性的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整个教学计划。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相关信息的收集人员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人员的变更,从而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
2.2建立健全的实验项目管理模式
在高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的管理进行课程的相关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上机考试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等基本模式,从而可以实现系统性的检测模式,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发展提供便利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在相关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要对基本项目进行全面性的管理,其中项目管理可以包括每个学期的所实施的相关项目,同时要对于每个学期实验项目的结果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总结,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网络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2.3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考核系统
对于计算机的实验课程而言,实验室是学生们完成实验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优化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关的实验考核管理制度,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实验课题库的建立,满足学生们的基本需求。其中题库的题目可以包括实验知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相关知识,从而方便学生们的学习及教师的检测。而且在考核管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学生们的成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而为教学事业的改革及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4优化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管理制度
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是整个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技术人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优化相关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以及定量化考核模式的实施,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事基本的教育工作,从而为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对教育信息的投入,计算机实验教学也成为学院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发展方向。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网络化管理模式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因此,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意识,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整个教学的发展模式,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董海芳.高校计算机实验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0):80-81.
关键词:资源优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23-02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资源优化的计算机配置和时代的高速发展的学生,以便于满足时代进步的高需求,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正常的教学以及实验活动的前提下,高效且实用的计算机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对于计算机实验室来说,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及涉及的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的工作是一个难点。而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在设备的利用效率方面和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展开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1拥有完整的计算机实验室制度系统
为了能把计算机实验室更有效的利用起来,拥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每一个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并且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进行有序的管理。而这种有序的管理要建立在细致化的规则之上。建立了规整制度以后,相应人员对号入座,遵守纪律,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即使遇到大人流,任务繁重的情况,只要遵守相应规则,人员有秩序、有流程、有计划的实施工作,也必然会井然有序,从而做到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资源以及时间等其他因素。
1.1计算机实验室制度系统的发展
为了真正的让每个人都遵守规章制度,还应当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检查每个成员的执行情况。只有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让计算机实验室走得更远达到一个新高度。所以规章制度要有超前的意识,并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在教育系统中,专业课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专业的发展趋向不同,最好有相对应的专业性实验室,确保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的针对性训练。
1.2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可以这样制定
1)仪器设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提高使用效率,为教学科研服务。2)实验室做好实验设备账目记录,明确进出时间,手续齐全,账目相符。定期核查,妥善使用。3)日常使用管理实行三定,即定人使用、定人管理、定期检修。做好防尘、防潮、防盗,明确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运作。4)如需在实验室外进行实验教学,所需设备有代课老师统一到实验室,按规定抵押个人有效证件,办理领用手续,下课后归还。5)对于损坏、丢失设备的当事人,按照相应的赔偿制度处理。6)非实验教学设备,须事先提出申请,说明使用时间、用途,按照相关制度办理手续方可借出,并暗示归还,借出率不能超过20%,严禁以私人理由外借。
2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系统
除此之外,计算机上安装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专业教学所需的软件和各类软件工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共同使用同一台计算机这一问题。而且专业的软件体积比较大,调试的时间也比较长,一旦系统遭到恶意破坏或者有病毒入侵,进行电脑维护的周期和调试的时间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个问题,1)可以采用“主系统+虚拟系统”的办法。进入主系统的使用权限有限,避免了学生由于电脑方面知识匮乏,误删电脑系统的程序,或者移动造成的操作系统损坏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带移动硬盘对植入对电脑有害病毒以及程序软件。虚拟系统学生重新被授予管理员权限,进行自己的学习操作与管理。2)学生的重要数据自行备份,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3)在计算机进行授课时可能出现个别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避免由于个别设备耽误课程的进度以及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计算机实验室最好具备备用的计算机设备。4)计算机实验室在定期进行检查的情况下,最好根据使用频度在增加不定期的检查,降低硬件软件存在的隐患。
3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需求
一个稳定的网络是系统化、科学管理计算机实验室的前提。
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硬件要求有:计算机设备(主机和客户机)、传输工具(网线、光纤)、网卡和交换机。对局域网的管理,首先要从主机开始。
主机要有以下功能:
1)主机要可以对客户进行分配相应的权限以及管理,根据用户的异同,分配适合的权限。
2)要能控制整个实验室的设备,以便教师教学并且共同更新相同的软件。
3)有一个相同的资料系统。应用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上传作业以及保存重要的各类数据,降低数据丢失风险。
4)有较大的吞吐率,避免网络科高峰期人流太多造成网络瘫痪。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时,考虑到检查时候的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网线所对应的设备,每台设备的连接工具和设备之间最好加以标号,一目了然。当出现故障,可以凭借之间的标号联系找到设备与连接网线,然后进行故障排除,提高工作效率。
尝试使用网络克隆技术。网络克隆技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实现网络主系统之间的通同步对拷。网络同步校正时间,日期以及CMOS参数,不用每台逐个修改IP地址、计算机名称、工作组名称,IP地址可自动分配。可以实现整个电脑机房大数据的安装以及更新。可以爱主系统之上建立一个乃至多个虚拟系统,对主系统的用户权限进行约束,虚拟系统则完全对学生进行开放,这样学生在进行锻炼以及尝试的时候没有顾忌,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思维更加开阔。同时,将不用担心病毒的植入,维护工作量会有显著的降低。
4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
其目的是提供创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动创新发展,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个人、团体)提供科技创新研究的良好软硬件条件。主要功能有:1)为选修课的教W活动积极提供配合。2)为举办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3)对于部分积极有能力进行科研活动的同学给予条件支持。4)开放大量开放型科研活动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5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复制的作用。他们的工作任务繁重,肩负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努力奋斗在计算机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对上机的学生进行着无私的指导,他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对上机的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是学生上机质量的保障人。他们必须要对这份工作有着非常高的责任心,敬业心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精神。要求在计算机硬件应用以及指导学生上机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能力。还可以组织技术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学习,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可以组织进行定期培训,一边进行管理一边进行改革,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培训学习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方便,有效,多样的方法。有先有后,急用先学,循序渐进。同时为科研技术人员也创造可以参加课题的条件,通过实践一步步提升业务水平。
6创新实验室新的管理方式
在教学培养和人才培养趋于稳定的同时,还应注重探索更大的空间,走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由此可以在科研创新、生产、社会服务中提供更多的经济需求、吸收对实验室建设有帮助的系统和方式。为实验室的建设添砖加瓦,为计算机实验室也提供创新。通过实验室之间的联合、共同进步,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从其他方面学习互补,和更好的结合强强联合。让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国内外的企业、科研所合作,实现资产融合、互帮互利。
在实验室不断学习、汲取外界有利资源的同时,不能忘记计算机实验室的初衷,实验室设备的利用必须以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为先。校内的有效利用和外界的互利服务不能够相提并论,更不能站在对立面,更不能为了收益降低对校内需求的供应而一味地追求校外的服务。只有在满足了校内需求的前提下,才可以开始尝试和接受校外服务,并且两者要相互融合,相互调和,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另外,在校内使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对外服务时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加强管理,才能更高效的利用起来,并且让计算机实验室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一个新高度。
7总结
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各高校计算机的教育的质量,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体现。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关乎着计算机实验室能否得到高效的利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只有计算机实验室的人员以及设备数量跟得上,并且还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落实的规划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还需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此任务学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 化学试剂 仪器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64-01
开放性设计实验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产物,是生物检测教学中大胆创新的硕果,而其中关于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管理,更是很多专家学者研究探索的重要课程和焦点问题。为了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科学的管理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一 开放设计实验教学的概述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改革,许多学校顺势推出了开放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它的开展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的发展。
第一,开放设计实验教学,是教育事业改革的新生事物,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开展的一项课程。它主要面向临床医学、医学和生物科技等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的内容包括探索化学反应的机理、研制专业的实验仪器、优化现代实验条件等,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需要与时更新,不断探索开展新课程。
第二,作为一个新的课程,开放设计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推动生物检测新方法的不断进步。
二 化学试剂的管理
由于开放设计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化学试剂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方法,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的展开。
第一,化学试剂管理的必要性。开放设计实验教学中,需要运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化学试剂,这些试剂中有许多是剧、危险品。因此这些本该应用在教学科研中的物品一旦被另有企图地挪作他用,其后果不堪设想。若管理不善,将会给社会埋下安全隐患,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必不可少。
第二,化学试剂管理的具体方法。每个课题小组需根据自身需求,将所需要的化学试剂统一整理,部分危险化学用品要列出一个详细的使用管理计划,经过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之后,交由实验室管理部门进行集中采购。
在平时的开放实验中,需要的化学试剂要提前申请,并由课题组长集中管理。化学试剂的使用信息和数量都要详细记录,便于日后查询。
化学试剂的存贮要存放在专用的药品柜中,并由专门的负责人统一登记管理,分类存储,并严格按照化学品存储的相关规定进行存放。另外,部门负责人还应及时检查化学试剂特别是危险品的使用及存储情况,避免丢失。
三 仪器设备的管理
除了化学试剂,日常开放设计实验教学还需要很多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一,仪器设备管理的必要性。由于开放性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很高,特别是会用到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果没有统一的仪器设备管理,就不利于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从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二,仪器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法。仪器设备管理,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采取奖惩并重的方式,实验室要与学生选出的课题组长签署《实验室开放使用协议书》,明确责任,并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张贴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要经常检查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普通仪器设备,则由课题组长负责管理使用。由于责任到人,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率,从而达到开放实验设计的效果。关于日常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分类存贮和专人负责,将各类仪器统一存放在专用的仪器室内,由专人负责,并及时检查和维修保养。
四 结束语
开放设计实验教学是教育事业上的新举措,而其中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是教学中必须要用到的,因此关于这两大方面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实践性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冷爱荣.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何邦平、王小燕、林锦明等.开放设计实验教学中化学试剂和仪器管理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6)
[关键词]医院科研试剂;根本原因分析;信息化管理
目前,医院在承担临床诊疗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开展各学科的研究活动,以期促进专科发展,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其中,科研试剂作为其基础性必备资源,在科研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为保证医院科研质量有效管控,院内采购资金有序流转,试剂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医院科研试剂物资管理平台应运而生,以便适应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复杂以及研究方法多样性的科研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试剂的科学管理,顺应科研发展趋势,建立起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2]。
1医院科研试剂消耗及管理现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5年医院科研试剂采购金额约为255万余元,经费支出金额大,且各申购科室根据自身学科发展情况,所购试剂及占比也不尽相同。血液科、普外科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占比分别为23.32%和18.11%;中心实验室、消化内科等省级专科占比分别为6.85%和5.24%,其代表性突出,科研试剂消耗量居前(见表1)。表12015年各科研组科研试剂消耗量与比例由于医院临床和科研部门众多,科研试剂具有使用零散、专业跨度大且分散等特点,难以达成准确溯源、动态追踪及灵活调配的机制,也存在着一定资源浪费的现象[3]。目前,科研试剂管理工作依托物资管理平台运营,在完善厂商、科研试剂数据库的基础上,依权限系统分配科研组、科教处、设备处、厂商以及财务处等科研试剂管理利益相关者业务功能,即科研组通过系统提交采购申请并备注经费开支账号,科教处审核通过后,单据流转至设备处审批和采购,采购员通过储存介质卡将订单信息共享至厂商供货子系统,厂商接单确认,生成二维码物资送货单并进行配送,仓管员扫码入库后由科研组领出并进行账务结算工作,实现无纸化流转[4]。
2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试剂供应不及时和常现缺货现象。由于科研试剂的特殊性,其有效期短、价格昂贵,有特殊存放要求,较常出现试剂供应不及时和缺货现象的情况[5]。(2)科研经费流转透明度不高,支出渠道不清晰。由于部分实验所需的试剂唯一性强且替代品匮乏,物资管理平台科研试剂数据库更新不及时,科研组依照旧的纸质申购流程进行购置,或直接与厂商联系配送后与医院科研试剂管理部门补办有关手续,以致造成部分科研试剂未经比价,“垄断价格虚高”、“一家独大”,科研经费流转透明度不高,支出渠道不清晰,经费使用不合理。(3)物资管理平台数据库无法实时共享和更新。针对科研用户工作开展的不同时期,厂商往往会对部分试剂进行打折、降价,物资管理平台数据库无法实时共享和更新,在科研试剂信息化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存在短板。(4)物资管理平台准入、预警及跟踪功能不健全。由于科研试剂相关法规与管理办法正处于完善阶段,科研试剂有关资质主要经由采购员进行审核,物资管理平台准入、预警及跟踪功能不健全,存在部分无合法完整的批准证明文件试剂入院的风险。试剂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配送过程中的实时跟踪、验收环节的审核质保、使用对象的持续反馈都有待信息化管理与升级[6-7]。
3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定位分析问题原因
鉴于上述科研试剂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拟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定位、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加以修正与消除,控制追踪。RCA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从而实现科研试剂信息化管理的持续改进。利用鱼骨图从管理、物资、时间、财务和人员等要素出发挖掘有关要因。(1)权限配置人员对业务节点把关不足。在管理上虽有制度的约束,但仍存在推广和共享不足,科研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流程知晓率低。权限配置人员对于业务节点把关不足,对于“逆流程”管理处置不当。如某科研组急需某科研试剂且无替代品,其自行购置使用后再行完善先期审批环节以便经费开支结算。欠缺对科研组权限配属人这一信息链的末端环节用户的随访和跟踪,无法及时收集用户情感体验与完善意见,成为持续改进的瓶颈之一[8]。(2)厂商和科研试剂数据问题。在物资方面,厂商和科研试剂数据错误、重复导入以及更新不及时导致了从申购到使用整个供应链的偏倚,致使科研工作大打折扣。同时,硬件支持力度不足,出现运行缓慢、无法提交和权限流转错误等情况,以致科研人员主观满意度不高[9]。(3)科研进程滞后。就时间而言,大多数进口科研试剂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或多次的价格调整,同一产品在同一年的价格也可能因为促销出现较大的优惠,也有可能因原材料、生产成本的变化而上调,呈现一定的周期性[10]。进口科研试剂的取货和配送周期均高于国产试剂,偶尔造成科研进程滞后的情况。(4)科研经费支出滞后。从财务结算的角度来看,由于绝大部分科研试剂均使用财政性科研经费购置,资金来源与开支渠道、使用期限与结题上缴的时限均存在不同,物资管理平台暂无法“先急后缓”,实时、同步进行财务处置,付款周期较长,常出现科研项目结题时“大批量”采购的现象,未能较好地安排宏观经费,造成支出延后的现象发生。(5)各方人为因素制约信息化管理进程。作为物资管理平台的操作者和受益者,科研人员、采购员、仓管员和厂商等人为因素也制约着科研试剂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供需双方对于科研试剂信息的不对称性弱化了科研试剂管理的即时性与精准性,厂商通过学术会议、培训形成用户产品依赖,科研试剂趋利性增高。对于同一品名试剂,科研人员在系统上的选定错误、采购员未能及时审批、共享订单信息以及厂商对于试剂订单的信息与二维码的错误生成,仓管员实物验收入库的核对误差等,加之部分用户对于系统模块功能的不了解,权限内的不当操作都将产生管理负强化。上级领导的审批和付款签名等人工流程“待电子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科研试剂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起到影响(如图1所示)[11]。
4设计实施修正科研试剂供应举措
针对RCA结果,拟设计和实施修正举措,消除要因、持续改进,力求降低医院科研试剂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问题复现的概率。
4.1用户为导向
通过座谈会和日常走访等形式反馈院内科研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如物资管理平台采购条目的检索,模块的设定,功能流转,业务权限简化等问题。各科研组在项目开始前拟定科研试剂运用计划,由医院科研试剂管理部门牵头,通过与供货厂商召开协调会的形式加以确定,“货比三家、择优应用”。设置日供货厂商订单反馈时间节点,采购员及时共享和接收,避免延迟配送[12]。同时,辅以即时的科研试剂采购需求定期收集,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管理模式,并以属性表的形式实时维护至基础数据库,信息化下单、办结。
4.2科研试剂管理部门间协调
医院内部科研试剂管理部门涉及科教、设备和财务等部门,为提高科研试剂管理水平,行政职能科室间的沟通协调必不可少。各部门均配有信息化管理权限,科教处可每季度或半年与财务处核准,并通过物资管理平台科研试剂经费支出与结余情况,以便各科研组统筹安排,将工作做到日常,避免在科研项目将要结题时出现大批量采购的现象,从而减轻管理部门业务量。同时,对于科研经费急需上缴的科研组,科教和财务部门可酌情优先处置。
4.3完善物资管理平台功能
针对科研试剂管理实际,改进现有功能,新增有关模块。在科研试剂财务处理阶段还留存部分人工环节,该环节较为冗长,因科研试剂付款时需打印纸质付款申请单,经由采购员、仓管员、会计员、设备与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院领导签字审核,其耗时往往大于前序工作。上述流程实施电子化流转、签阅与办结后,将使得整体管理效率提升。同时,在科研经费溯源、支出统计上新增有关功能,各科研组可在权限范围内自助查询。在厂商生产二维码送货单据时,配套有关发票、金额信息,采购员和仓管员在验收、入库时自动提取,可减少有关工作量。此外,在物资管理平台上进口试剂采购信息,进行竞争性询价与订购,降低科研成本,提升科研成效。
4.4周期调价数据共享
竞争性谈判往往能与厂商争取到较低的科研试剂采购价格,但在每年3月和9月医学院校研究生开学之际,科研试剂的降价力度较大。为此,应综合同一试剂不同供货商的报价情况确定最终定价,及时更新和覆盖原有产品信息,防止错误订购,规范科研试剂价格行为,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具有意义[13]。
4.5科研试剂信息化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在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为实验教与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验发生最方便简捷的沟通,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优化的实验环境与资源,使学生在真正的实验环境中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学习资源管理,实验报告管理,课表管理等;学生学习模块,包括仿真实验、项目案例库等;实验室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等。
(一)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则成了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对于许多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代码量、流程设计图等已使得纸质版报告不能适应。实验报告电子化,将报告填写、提交、批阅、反馈、统计等工作搬到了网络上,将大大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可提前实验课、实验学习资源、布置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前需要预习实验,下载实验资源,并在线编写预习报告;在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实验报告。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而不必担心未批完实验报告而影响学生做下一次实验的预习。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反馈结果,节约了教师、学生的时间,加快了交流反馈过程,避免了因提交滞后带来的麻烦,缩短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和下发周期。
(二)学生学习模块
网络仿真实验有着随时随地开展的优势,并有效避免了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节省在教学中投入的资金。对于“网络安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SQL语言”等计算机类课程都比较适合制作成B/S结构下的实验。同时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大量普及,也有利于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集成了Flash的插件技术,应用Flash内置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控制元件,使Flash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学生登陆系统后,即远程连接实验服务器开展实验,系统会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实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
(三)实验室管理模块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实验室开放。推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就是实验室信息的公开化,当教师、学生了解了该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开设实验项目等内容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某个实验室。另外,额定的实验学时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时间不够、或缺少深入研究的机会,而实验设备和时间资源又是有限的,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有必要推进自主型开放。这样就需要对院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公布实验室基本信息。
在实验室管理模块实现了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开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在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即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能够方便地查询各实验室的课表信息;在线排课能自动判断预约、排课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提示;开放实验室管理提供了预约、预约审核功能,并方便师生查询所需实验室的状况,自主决定时间、地点,联系实验室负责教师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建成实验项目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实验室 物联网 信息化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所院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比例的不断提高更是对实验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滞后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实验室管理紧跟时展的瓶颈,本文就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二、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实验室管理人员偏少,工作任务重
目前,在院校的实验室里,技术和管理人员比较匮乏,但是实验室内往往设备数量比较多,造成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任务繁重,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相应补充,带来了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出现。
(二)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闲置时间长
实验教学基本都是依托其他理论课而存在,属于某些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验室的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实验室的建设缺乏长远意识和全局建设观念,导致整个院校的实验设备购买出现重复购置,造成诸多人力、财务、物力的浪费。而且有些专业人数较少,无形中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
(三)实验室资源共享率差,资源浪费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强调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进而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但是实际上,各个专业的实验室是相互独立的,其设置的实验内容往往也只是针对本专业学员,而各个专业的实验室之间基本是没有进行过多的联系和沟通,这样显然无法实现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无法满足学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
(四)实验室安防手段不足,安全风险高
目前在很多实验室内,初进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安全意识淡薄;或者是有经验的实验人员在刚开始工作时会格外小心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出现思想懈怠的情况;部分实验室电子设备因为使用频率很高或使用不当常常引起故障。
三、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
物联网能够实现对整个系统内的人员、设备进行有效整合,对其进行实时的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等功能。具有全面感知、信息传递、智能处理等特点。
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对象主要包含:一是实验室的使用人员;二是对实验室的物品设备;三是实验室使用时的相关事务。在实现的过程中,首先对人员和实验室内的相关物品、设备根据各种属性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标签和传感器,并安装识别设备,同时将信息接入网络,由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在实验楼建立管理中心,实现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开发中央处理系统,实现人员管理、网络管理、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四、物联网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一)使用人员管理:(1)教员评估。利用物联网的终端对教学过程中教员的教学行为进行信息采集,全方位对教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监控,包括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教姿教态、教学互动等;(2)学员管理。在实验室门口放置RFID读取器, 同时给每个学员配备RFID标签,中央管理系统会自动感应信息,统计学员的出勤情况,教员可通过网络查询学员出勤率、课堂学习信息等获知学员的考勤情况。利用传感技术感知学员活动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中央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查询学员活动,另外,通过在实验室内部署传感探头,教员可以通过终端查看学员的听课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考试监控等。
(二)设备物品管理:(1)实验设备信息管理。利用RFID系统系统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在实验室的出入口安装固定读写器,对每一台进出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自动读写,同时用电子标签将其基本属性和帮助信息等内容存储起来,通过阅读器即可方便地获取实验设备的基本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管理;(2)实验物品信息管理。保持实验室内的消耗物品充足是实验室能正常使用的基本保证之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物品管理可以对实验室内的各种实验物品数量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物品数量不足,即自动进行网络订购,不需人工管理即可保证实验室内有充足的教学实验物品。
(三)教学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可以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引导着学员主动性学习。学员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实践的过程可以被物联网全程记录。教员可以通过终端对学员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跟踪,如果学员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教员可以随时进行辅导和纠正,并通过记录视频对加深学员对错误操作的认识,提高学校效果。
(四)环境管理。在物联网的条件下,可以在实验室内安装感知光线的传感器,管理员通过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根据不同需要调节室内光线明暗程度,以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在各种设备上安装传感器,管理员可按照实验室的安排,在系统中设定实验室内投影仪、计算机、空调、电灯等各种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
(五)安全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实验室内相关物品和设备进行追踪定位,从而掌握这些设备物品的情况,防止一些有毒或贵重的实验用品被教员和学员带出实验室。物联网的门禁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使用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记录使用人员是否在实验室出入的相关信息。通过门禁管理系统,可以防止外来人员进到实验室,保护整个实验楼的安全。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院校的各种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实验室实施信息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灵活便捷,通过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