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

第1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1.工艺美术的内涵。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产生的最早时期可以追寻到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当时的工匠在生活用品中添加美的艺术,所以人们所使用的陶器以及生活器具中都充斥着工艺美术。他们通过精妙的技艺把美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关系,工匠们为了把作品推销出去,加大了工艺研究的力度,不断地寻求突破。他们对生活器具和生产器具进行了改变,改变了色彩和质地,从而加快工艺美术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瓷器就是工艺美术的代表。工艺美术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我国的工艺美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并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它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其中包括了年画、剪纸、泥塑、玩具、印花布、挑花皮影、石雕、编织、陶器等艺术,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艺术设计的内涵。相比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而言,艺术设计出现的时期则比较晚。工艺美术产生于中国,而对于艺术设计的理念,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时代。当时欧洲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它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思考,同时奠定了艺术设计的基础。当时是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工业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期间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不合格的工业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劣质的工艺造成了很多艺术家的不满,从而引起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爆发。这种运动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开始抵制劣质的工艺品以及流水线工艺品,并且开始追求新式的符合社会理念的艺术品。艺术家开始寻找并且建立符合欧洲风格的艺术理念,满足工业化社会的需求。随着这种理念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思想转变,从而建立了艺术设计的观念。

二、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区别

1.服务的群体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物品的使用价值之外,同时对物品的装饰性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正是因为人们的这些心理需要,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被广泛地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通过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器具的使用,它们的外形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观念造成的。而且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禁锢,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非常缓慢。虽然一直存在商业活动,但是商业层次和范围以及交流的程度都非常低。人生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满足温饱的状态,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只存在于统治阶级,这也使得工艺美术发展进程很缓慢。但是艺术设计是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商业产品服务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它的市场非常广,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美学价值不同。工艺美术的产生是封建时期的工匠把传统的手工技术与生产的产品相结合,这是当时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与美学的结合,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而艺术设计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程而出现的。所以艺术设计融合了科学技术,为了满足人生的精神生活,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艺术设计产生于欧洲国家,它是欧洲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中国的发展时期还非常短。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还比较稚嫩。3.研究的范围不同。在我国对于工艺美术的研究,根据田自秉编写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就能够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以及工艺美术应用的范围。对于工艺美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一直围绕器、织、雕、染、塑、绘这几点。而对于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解。它们分别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地广,也就是说艺术设计的应用可以在很多方面,这是由于它具有时代特性,并且商品社会的进程已经发展得非常快速,使得艺术设计的研究也更加地深入。4.教育的模式不同。工艺美术是在我国封建时期产生的,它是手工业的代表。工艺美术也具有自己的特性,它的传播是靠家族式途径传播的,途径非常窄,也非常地单一。受封建时期的思想所限制,工艺美术的传播是靠师徒来传授的,是一个师傅把自己的多年的经验和技术,通过手把手的教授,传给自己认可的徒弟。这也使得工艺美术在进行传播的时候没有参考教材,全靠记忆。同时,在封建时期对于技术人们都存在着保守心理,认为这是不能轻易相传的,也是不能外传的。只可以在父子之间,或者家庭之间进行传播。这也造成了对于工艺美术,真正会的人非常少的原因。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教育模式相比,它的范围就非常地广,也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通过现代教育进行普及,它的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理论学习来掌握艺术设计,也可以通过实践进行体会。而且工艺设计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处,如服装、家居、装修等。所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第2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关键词:实用性;装饰性;书籍设计;自然主义

19世纪,英国身处工业革命后批量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烦琐装饰的夹缝中,设计水准急剧下降、举步维艰。设计师希望从自然形态以及传统手工艺中吸取借鉴,从根本上扭转设计的颓败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便诞生了许多具有独立想法的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是英国的诗人和设计家。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古典主义抱有热情,直到他在1851年参观了伦敦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他意识到被工业化侵蚀的设计已经浑浊不堪。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完成,这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们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贵族使用的用品。艺术家中不少人不但看不起工业生产,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莫里斯受到拉斯金的影响,他虽然厌恶工业化的丑陋产品,但对于工业化持中肯态度。拉斯金认为:“工业最发达的地方,美术也越发达。”他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是一名实用主义者。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想法刚好推进了设计与工业、科技的结合,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思想。莫里斯就通过自己的设计体现了拉斯金的精神。他从事设计活动源于他对毫无美感可言的工业产品的厌恶,是他本人生活的需要。在开始家庭生活时深感市场上没有自己喜欢的物品,于是亲自动手设计并开设了自己的公司,从事家具、纺织品、书籍等的设计和制作。莫里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学习自己不懂的各项技术,找到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功能性与美学的最好结合就是那些带给我们日常愉悦的生活用品。他反对机械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莫里斯这一派人的设计风格或称他们的设计主张有两大基点:一是崇尚歌德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主义、东方艺术,特别是从植物的纹样中汲取素材与营养。同时,莫里斯主张统一设计,所以他设计的家具、壁纸、窗帘、彩色玻璃窗、屏风、室内用具等基本上风格统一、浑然一体,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形成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可以将他的设计风格总结为: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第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第三,提倡歌德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莫里斯本人最热心于染制品的设计,他的设计大多以植物作为题材。这是拉斯金“向自然学习”主张的具体体现。比如莫里斯于1874年设计的“飞燕草”墙纸,就可体现出他设计的一个原则——材料的真实性。他认为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他亲自设计壁毯、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莫里斯公司出产的纺织品《草莓小偷》用于窗帘和家具的罩子,其图案源自出没于乡间住宅的鸫鸟溜进厨房里偷草莓吃。尽管价格高昂,但是市场反响十分热烈,是莫里斯公司最知名的装饰布料。莫里斯在平面设计上的贡献非常突出,他在19世纪90年身于书籍设计,从编排到插图设计,致力于恢复中世纪手抄本的装饰特点,设计出许多后来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由莫里斯设计、菜恩插图《呼啸平原的故事》一书的扉页尤为著名。他受到欧洲中世纪田园风格和东方装饰艺术的影响,提倡浪漫、精致、华美的风格。其插图、边饰和首字母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使装饰纹样呈现出自然变化。花卉和葡萄藤是他经常使用的图案,表现其温润、饱满的形象。并运用木刻的方法将各种植物花卉图案组成精致华美的版面色调,采用平涂色彩和线条勾勒花纹的手法将内容与形式统一。在书籍的版式中,威廉•莫里斯创造了许多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是将文字和左右对称S形曲线花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画面。注重书籍的空间结构,尤其是插图页和文字页的安排上主次分明。版面中留白,在视觉上张弛有度,有效地烘托画面主题。我们现在所说的扉页就是由莫里斯创造出来的,他将第二页用手写题字的标题和刻有葡萄藤和花卉的图案进行了装饰,把打开的两页书看作一个独立的单元,这都是书籍设计上的改革和创新。但是莫里斯对现代书籍设计的最大贡献是书籍的整体设计。莫里斯非常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认为“优秀的版面设计必须使每页的风格与整本书风格一致,否则将失去整体风格的协调性”。这和他在家具设计中的理念是一致的。书籍从内到外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不能简单地拼凑。“让所做的装饰成为文字的一部分,而不是无用的附加。”《吉奥弗雷•乔叟作品集》是莫里斯设计生涯的巅峰作品,也是近代印刷史上的杰作。威廉•莫里斯的书籍设计打破了乔叟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在版式设计上形成了新的风格。他设计的作品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这种含有丰富的曲线、富有生机和运动感的装饰风格很快在书籍装帧等工艺美术设计中表现出来,并影响了整个欧洲设计界。它引导人们重视版面设计与其功能的关系,指出了正确的设计方向,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莫里斯的个人设计思想鲜明,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是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但是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也必须看到它不足的一面。虽然莫里斯反对机械及大工业生产,过于主张向歌德式、向文艺复兴、向大自然学习。但从世界范围来讲,受莫里斯影响而产生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具有深远的国际性促进作用。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公司的设计行会组织,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如今,社会生活已深深依赖于设计和策划。然而,莫里斯的一个杰出思想“在设计领域内反对滥用设计”,依然对当下具有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第3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建筑装饰艺术可以说贯穿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最早期——原始人壁画。而近代装饰艺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英美两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都反对维多利亚装饰风格,旨在重新重视和热衷于传统手工艺;

(2)都喜欢采用以植物和动物为中心的装饰手法;

(3)影响范围广泛——这场装饰艺术运动在当时影响之深之广,以至于美国和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均卷入。

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有意义的设计中心。第一,巴黎六人团体。此团体于1898年成立,自然主义是其设计风格,并提出设计要回归自然的口号,曲线和植物纹样是其进行设计的特点。其中最优秀的设计师吉马德,在20世纪初期,在巴黎市政府的委托下,对100多个地铁入口进行设计,所用原材料基本是青铜和其他金属,将其自然主义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第二,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比利时作为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中心之一,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设计。霍塔旅馆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此建筑无论外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曲线流畅,色彩协调,形象堪称完美。第三,西班牙新艺术运动。安东尼•高迪是此运动的杰出建筑设计师代表,米拉公寓这一极至作品则出自此伟大的设计师之手。该公寓特点是自然美观,整个设计避免使用直线和平面,以混凝土模具成型,内部家具、门窗等大范围模仿动物和植物的造型。将建筑设计打造成为一个完全的有机形态。

二、建筑装饰艺术的繁荣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装饰设计出现,是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发展。后现代主义主张恢复装饰性,并强调装饰性,以形成装饰的多元化。

第一,符号性古典主义。具有装饰细节丰富、大量采用古典建筑符号等特点,如由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以古典拱门为广场装饰,拱门重复、交叉,形式交叠,风格冲突,有冷嘲热讽之感。广场大水池中的半岛,正中有一个空框,以及三长方形门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罗马的凯旋门。

第二,原教旨古典主义。不以古典符号或者是设计细节达到装饰效果为追求,也不以传统和古典结构获得古典韵味为追求,而是更多强调以古典城市布局为中心,以古典比例获得现代与传统的和谐。

第4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图形、符号、文字等等在拓展交流范围以及把有用信息保存下来传递给下一代的感召下逐步形成。因此,标志作为一种图形,原本和文字同源,在最初之时,都为信息的承载和传达交流而存在。

1.标志源起

在12世纪的战场上,骑士们因为披戴盔甲难以辨别,渐渐形成了在自己的盾牌上涂上不同的色彩的习惯,标志的最初形式纹章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纹章逐渐发展与普及,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标志作为企业的形象,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字体标志的优势

字体标志作为一种图形有着视觉的意义,作为文字,它又能表音和表意,用文字做标志,最大的优势就是读到的既是你看到的,同时刺激人的各种官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基于此,字体标志被部分商家竞相用采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像美国的微软(Microsoft),芬兰的诺基亚(Nokia),韩国的三星(Samsung)等。

3.字体标志设计的发展

字体标志设计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十九世纪初,欧洲进入平稳发展的维多利亚时期,安静与富裕,使人们不安于现状,试图在设计中创造出更多的装饰性手法,在字体标志设计中,将文字夸张,变形,采用阴影、透视等方法增加立体感,把文字与图形结合,更多的是与植物纹样结合,创造出各种各样繁缛的文字造型,文字标志的装饰性与审美性在此时远远盖过了它最基本的意义识别性与信息承载。多数企业的标志无论是否符合企业的理念,都采用了这种繁缛的装饰,降低了识别性与独特性。文字的这种繁缛的装饰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极致。以致招来某种程度上的排斥。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威廉•莫里斯为实践代表,以约翰•拉斯金为理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思想就是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在图形与文字中并不完全放弃装饰,而是适度的装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了一场“新艺术”运动,它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继承与发展,“新艺术”运动弃绝一切以前的装饰风格,向自然学习,强调弯曲的仿生的造型,植物纹样,女性形象等。在字体标志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弯弯曲曲的线条,女性的柔弱感,在各行各业的字体标志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时代风格发展到登峰造极,设计作品中没有一根直线,一个平面。被人们戏谑的成为“面条风格”、“蠕虫风格”。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机器设备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标志形态也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多的视觉形象,如何使标志更具识别力成为设计师与商家关注的问题。1907年德国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为德国电器公司(AEG)企业设计标志,他在设计中做了全新的尝试,与以前的新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用简洁的字体“AEG”与几何形来设计其标志,其简洁易识别给人全新的感受,并充分展现了公司的行业特征,同时在当时各行业都在采用弯曲线条,柔弱女性风格的标志时,德国电电器公司(AEG)标志的简洁几何形式,符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特征,又具有新颖性,很好的与其他企业的标志区分开来。

二战后,现代主义发展到国际主义时期,成为一种风格,这种简洁明了的标志形式成为一种流行,在这种流行的驱使下,无论是电器行业、汽车行业,还是食品业、化妆品业,在需要表现工业化特征和不需要表现这种特征的行业,都表现出这种工业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特征。简洁的、几何的造型在这个时代的字体标志中随处可见,它成了一个时代的特色,每个企业都试图在这种简洁形式中寻找一点特色的东西,IBM标志采用“城市字体”---一种带有几何感与机械感和粗大夸张的装饰线的字体,而中间的字母“B”做了特殊的处理,中间空白处呈现出两个正方形,更加强了其几何感,体现其行业特征。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这种在米斯的“少则多”思想影响下的简洁形式的普及,人们逐渐厌倦了这种单调的形式,个性化的需求浮了上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纳入生产系统,小批量、多样化成为可能,产品逐渐将受众群体做了定位,标志设计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也逐明确市场定位。美国百事可乐的新标志将“PEPSI”改为斜体,红色与蓝色组成的图案至于右下方,改变以往的呆板,采用放射状造型,体现了青年一代的活力,热情与奔放,很好的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

跨进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字体标志又有了全新的尝试,不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体现出一种动态感,在其基本格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排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同时又不影响其整体的识别力。给人一种新鲜感与变化感,充分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视觉欲望。

4.结语

字体标志的读到既是你看到的优势使其为许多企业所采用,字体标志的设计要整体考虑企业的特色与理念,同时也要使其具有时代特色。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商家,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其标志也要符合其品味,而时代赋予人们很多近似的审美,像在“新艺术”运动时期,对弯弯曲曲的线条,对自然风格的偏爱,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对直线,黑白,简洁形式的偏爱等等。在与时代相接轨的同时,标志设计不能被时代所束缚,要在体现企业特征的同时,开拓创新,要兼具信息功能与审美功能。

参考文献

[1] 朱健强. 企业CI战略[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第5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产品的包装是构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产品的灵魂与精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更多的人想要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文章通过对自然思想和理念的搜集分析,对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上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同时,对自然元素、自然思想的认识、思考也为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自然之美 设计应用

1.产品包装设计概述

广义的包装概念涉及到了各个领域,通常我们所说的包装可以理解为日用品和工艺品的盛装容器、包裹用品及储藏搬运所需的外包装器物,即包裹和盛装物品的用具及容器。产品的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是增加商品价值的一种手段,具有保护商品,给流通环节贮、运、调、销带来方便和美化商品、吸引顾客,有利于促销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包装设计开始重视古代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利用文化与思想带动包装设计的发展。

产品的包装设计应该包括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容器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几个方面。产品包装设计程序其实是“对企业商品文化的解读-寻找题材要素-提炼造型符号-进行视觉整合-确定表现方式-实现设计表达”的过程。

2.自然、自然元素、自然之美

词典中对自然一词的注释是:自然界;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事物按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等。自然之美,无雕埭,洗尽研媚,浑然无迹,自然天成。自然之美是自然万物的美,是自然状态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情感的美,即为展现自然万事万物本性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

本文对自然之美的研究和诠释包括形式和理念两个方面。

形式上的自然之美表现为自然界的中各种元素的展现,清晨的阳光、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面、清爽的海风、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湖泊、岩石等,都是自然中美好元素的体现。

理念上的自然之美表现在天然、无造作的状态。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对“自然之美”的祟尚源于老子、庄子的“自然”艺术风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精神正是对“自然之美”在思想上具体体现。

自然,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自然界。自然之美,就是大自然所体现出的美,自然中的美是通过自然形式来进行传达的。中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思考天地万物,推崇自然之美,在其哲学中渗透着自然之道和自然之美的思想智慧。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展现人本性的美。

3.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个产品的包装直接影响顾客购买心理,好的包装可以成为宣传自己以及品牌信息的一个平台,用来表示产品以及相关的品牌信息,成为吸引目标消费群体的一个载体。包装可以通过色彩、文字、图像等因素,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同时也将产品品牌特征植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让消费者将该品牌与其他竞争品牌相区分开来。

在追求绿色环保、返璞归真的今天,绿色包装设计建构在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适应,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所以将自然的元素、思想和产品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产品包装进行结合,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为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提供思路。

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自然元素、自然之美、产品包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还是比较多的,朱和平在其《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中》谈到,包装设计涉及到实用性、精神性、文化性、欣赏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提到纸质材料应该是包装设计的首选材料,自然材料应该被最大限度的运用。王安霞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提到,绿色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设计,大力倡导绿色包装设计,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徐平在《论家具的自然之美》中提出自然之美是自然界万物的美,是自然状态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情感的美,即为展现自然万事万物本性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王伟玉在《人・包装・自然――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研究现代包装设计》中提到,包装、人、自然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使包装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包装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包装设计人性化理念的表达。现代包装设计的繁荣发展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创意与惊喜,同时还对其他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的包装理念逐渐被运用到包装设计领域,使包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行业应用上,目前国内饮用水品牌中,农夫山泉在新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上日渐成熟,在其产品“打奶茶”的包装设计中,产品形态设计来源宋代茶艺“点茶”中必备的茶具――茶筅。在颜色上利用抹茶和红茶冲泡出来的自然色泽,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之美。在其高端水系列包装中,采用自然纹样的设计,表达了农夫山泉对长白山和栖息其中的生灵的敬畏之情。

丰番农品是一家专注于生产有机农产品,并弘扬传统东方农作文化的品牌。来自上海的融设计创作出了一款东方风味十足的米口袋。米口袋不光好看还中用,能装10公斤大米。环保、文化、简易,方便是关于这款精米包装设计的关键词。该设计采用自然中鱼的造型与图像元素,并结合中国传统中“年年有余”的祝福。在鱼鳞和鱼尾上运用米粒和麦穗的形象元素,更是突出了产品的精良品质,是自然元素的良好运用。

4.2国外相关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以提倡反对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提倡手工艺,其中就有祟尚自然的思想。“绿色自然”的艺术理念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自然问题,莫里斯曾写道“假如没有人类的蓄意破坏,地球上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之美,因此我当可断言,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分享这种自然之美,每一个勤劳、诚实的家庭都应拥有理想的住宅环境,这就是我要以艺术之名所要奔走呼号的”。拉斯金提出向自然学习,强调将观察融入到设计中去。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的新艺术运动,主张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Shuo-Ting Wei在《Package Design:Colour Harmony and Consumer Expectations》一文中研究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与消费者期望,使用语义差分方法本研究环境颜色和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果汁包装实验发现,首先,果汁包装中的和谐颜色、消费者喜好、产品质量这三者有着巨大的联系,第二,新鲜度的视觉评价是受包装颜色的亮度和色度影响。最后,颜色和谐的原则可能会根据上下文中使用的颜色而有所不同。加文安布罗斯在《创造品牌的包转设计》中提到,包装不等于品牌,不能把产品包装局限在品牌的因素之下,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用户可以从包装中获取对一个品牌的信心,进而产生忠诚度。

在国外行业应用中,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果汁包装设计中,瓶身模仿真实水果触感肌理,猕猴桃果汁包装摸上去毛糙涩手,草莓果汁包装滑润却不平整,香蕉果汁包装透出哑光的质感,光影的过渡与真实水果无异,拿在手中宛如手握新鲜水果,以体现果汁的新鲜度。

1000 ACRE SVODKA包装的瓶型设计,抽象的造型与玻璃材质相互衬托,树木生长的结构特征成就了经典而实用的设计作品。

scanwood是丹麦最大的木制厨具制造商,该餐具以布满纹路的原生态的木头所制成,包装底部犹如树根般的设计更是呈现了原始朴素且天然的生活形态。

5.自然之美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及思路

5.1自然思想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理念上,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庄子的自然事物之美以精神之美见长。如“落林”取其萧瑟之精神,“杨柳”取送别之精神,“圆月”取其团圆美满之意,以意象的思想来指导包装中设计的深层含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在对禅的研究中,也与自然有着巨大的联系。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这些思想可以与当今社会中自然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结合,以自然的思想指导包装的造型、选材和设计风格,为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寓意。比如将产品包装的重点体现在拆开包装的动作上,一个简单的动作或是触碰就能使包装轻易地打开,打开后又以一种自然、随机的状态将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设计不仅在使用上十分便利,而且会给使用者带来惊喜,体现了产品包装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

5.2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形式上,将自然中的元素按照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在视觉上主要研究产品包装的形态、颜色和图形三个方面,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提取,在形态设计中结合仿生设计的相关知识,可以直接将自然的形态运用在产品的包装上,比如茶叶的包装可以采用一片叶子或是一株茶树的形态;将果汁包装的造型以水果的形象表示。这种直观造型上的传达不仅使产品品种的辨识度得到提高,从产品语意的角度上,更加清晰明了地体现了产品本身。在色彩的设计上,结合心理学的知识研究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分析自然界中的颜色适合用在哪种产品的包装上。比如设计一款陶瓷产品的包装,可以从陶瓷的材质进行分析。陶土是一种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黏土,所以在包装的颜色选择上可以回归原始采用灰白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又比如皮革产品的包装盒,可以采用牛皮纸的形式,不仅和产品材质相呼应,在视觉上,淡黄色的牛皮纸本身就与生俱来地带着一种朴素沧桑的厚重感,给人一种宁静踏实稳重的感觉,符合产品的特点。在图形上结合构成理论,研究对自然中的图形的巧妙搭配,而不是简单的图案堆叠。通过归纳的方式,以美学作为基础,提炼出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星辰、大海等形态,以图案的形式印制在产品的包装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近年来流行的手绘方式运用较为广泛,也体现出原生态的感觉。

在触觉上,主要研究包装设计的材质和表面肌理。材质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自然材质主要包括木、竹、纸等,以这些材质代替塑料、金属等材质,亦是环保可持续理念的体现。在选择材质的同时,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自然材质所传达的情感与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如木质所传达出来的触感比金属要温暖;纸质的包装在拿起时感觉分量较轻;牛皮纸这种使用再生木浆所制造的纸,略微粗糙的工艺使人触摸起来觉得格外舒服,给习惯了细腻白纸的人们带来一份来自原始朴素的冲击。在肌理上,不同木材所展现出来的肌理是不同的,采用编织的形式所制作出来的包装在触觉上也是另有一番体验。

第6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关键词:曲线;浮世绘;招贴;米拉公寓;新艺术运动

1日本绘画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1.1日本浮世绘的起源及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美术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中国美术,作为日本绘画中的一员,浮世绘也不例外。日本与中国最早的美术交流可以追溯到630年。日本自公元7世纪始派遣唐使,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8世纪中叶日本迎来了佛像雕刻的黄金时代;奈良时代的屏风绘是在盛唐金碧山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公元9世纪,平安时代前期就被称为“唐风文化”,平安时代后期为区别于唐风美术的形式,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物语绘卷”,是“大和绘”的早期样式。正如日本近代美术史论大家西崖指出的那样:“日本文化,在古代时期以前,实由中国输入,即美术史之年历,亦仅中国三分之一,故其作品,渲染中国色彩最浓。”

要了解浮世绘就必须知道其在日本美术中的含义。浮世绘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绘”与“画”都是从汉语中移植过来表示绘画的概念,但在日本人看来,“绘”从字形结构上可以分解出“锦丝交会”的含义,因此“绘”字具有色彩的属性;“画”的字形结构则源于古时的田原划界,因此具有“界定边缘”的含义。这样,日本美术中就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绘画形式缀以“绘”字,如唐绘、大和绘、浮世绘等;反之,以水墨表现为主的无色绘画则缀以“画”字,如汉画、水墨画等。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浮世绘的发展被分为了四个时期:初期(明历大火至宝历年间)、中期(明和2年至文化3年)、后期(文化4年至安政5年)、末期(安政6年至明治45年)。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

日本的浮世绘体现着崇尚自然的特点,日本人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自古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世界观,并由此孕育了崇尚自然的地形与色彩的美术样式。有学者指出:“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然就是神,生活如果没有神就没有自然,也就不能成为生活,也可以说就没有日本的历史”。史前的日本是一个多神教的民族,和自然没有对立意识也没有隔阂的疏离感,他们反而把自然作为感情的倾诉对象。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所以日本艺术中多体现了有自然演化而来的造型观:流动的曲线运用,模仿植物的枝蔓涨势。而这种模仿自然与流动的曲线正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先例。萨姆尔・宾编辑出版的《艺术的日本》的初衷是想扩大欧洲的日本美术爱好者范围,扩大对日本浮世绘的产品需求然后增加其画廊的日本艺术品的销量,达到他的商业目的。但通过深入对日本艺术品的研究,他发现日本绘画与自然的联系,并且认为这种取材于自然的艺术作品正是当下工业革命时代所需要的,由此,新艺术运动运动便有了启蒙思想。

1.2

日本浮世绘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其实早在19世纪以前,日本的浮世绘便传到了欧洲,只不过并不是以商品的买卖作为传播途径的,而是作为陶瓷制品的“保护者”传到海外的。陶瓷作为海外销售的中坚力量之一被广泛销往海外,对于陶瓷的保护确实是重中之重,当时人们用纸张来包裹着陶瓷,而这种包裹陶瓷的纸张便是日本的浮世绘了。因为当时浮世绘是作为印刷品大量生产的,十分廉价。批量印制的绘画在本土无法消耗的时候,人们便把他作为废纸用来包裹陶瓷,从而浮世绘在被人们认识之前就已经广泛地在欧洲传播了。

19世纪,欧洲因为经济强大和技术的领先而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国家,从这些国家掠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从这些国家引进文化,艺术家们很自然地从别的艺术形式中吸收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作为极具东方艺术的浮世绘艺术便成了艺术家们取材的艺术形式。

1862年伦敦国际展览会上有日本的商品在公开展售,有纺织品、扇子、高级瓷器和著名版画家的作品,这些是欧洲市场上的新鲜东西,这些带有异域文化特点的商品成为艺术家所喜爱的收藏品。从那以后,日本绘画几乎是一夜成名,日本绘画也因此为契机在欧洲传播开来,日本绘画中日式的构图和结构原则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的美术。

随后,1895年12月,在巴黎的普罗旺斯街有一家别具特色的画廊,这家画廊的主人是德国籍的萨姆尔・宾,他是公认的日本艺术鉴赏家、商人和作家。这家画廊经营日本的艺术作品,墙上挂着来自于日本的画作,并且展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所设计的彩色玻璃、艺术玻璃、招贴画和珠宝首饰等,画廊的风格体现着东方的艺术情调。巴黎的《费加罗报》把这个画廊描绘为“杂货铺”,因为这些东西五花八门、还没有统一的风格,也由于这些艺术品表现了某种类似颓废的装饰品味,因此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受到堕落的英国人、吸吗啡的瘾君子、犹太人和比利时罪犯的影响。但是,《费加罗报》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画廊打开了新艺术作品的一扇窗,这间“杂货铺”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并在历史上获得肯定。

在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法国设计师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欧美各国引起广泛响应,并使“新艺术之家”的名称不胫而走,故以“新艺术”命名其运动。日本浮世绘为新艺术运动设计提供了养料,新艺术运动形成的风格征工艺美术运动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更抽象,植物的母题已经失去了写实和理智的平衡对称,在日本的浮世绘基础上走向性感和夸张抽象的方向发展。

2

日本浮世绘在新艺术运动中对建筑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9世纪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在此后十年,新风格因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产品中迅速地普及,导致新艺术运动在大约1907年以后就开始被忽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欧洲艺术史上动荡的年代,工业革命所生产的产品应该怎样用艺术来包装?这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艺术家们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提倡取材自然,模仿花卉、藤蔓,运曲线设计。当时的设计师开始尝试效仿东方艺术,其中日本绘画的用线技法便被模仿和引用。新艺术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称为也有所不同,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在奥地利维也纳被称为“分离派”,在英国被称为“现代风格”,而在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则是充满了梦幻色彩。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闻名全球的米拉公寓,人们也称之为“石头房子”,是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的人物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以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由大的阳台和窗户、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事实上,这种突出物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公寓曲线似海波的楼顶、独特的阳台和窗户设计,再加上巨大神秘造型的通风口,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骚动,当时人们认为此建筑若非出自恶魔之手就是疯子所为。米拉公寓的奇特造型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是很典型的自然主义手法作品。米拉公寓作为高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从建筑表面到建筑内部家具,隔断和结构,都体现出了高迪对曲线的强烈热爱和极致应用,这种应用也表现出高迪曲线意识的完善和成熟。他的曲线意识除了来源于他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他生于白铁匠家庭的背景外,还来源于对于日本浮世绘中的用线技法模仿。

3浮世绘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的海报也非常出色,被设计界公认为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招贴设计迅猛发展,名家辈出,其中土鲁斯・劳特雷克招贴的平块亮色、皮埃尔・波那尔招贴的粗犷字母和粗浓线条节奏,至今给人深刻的印象。阿尔丰斯・穆夏设计的招贴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面效果。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廓线优雅的刻画,经过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显得甜美优雅,身材玲珑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时还有一头飘逸的秀发,具有很明显的日本浮世绘的影子,从1896年穆夏的一件饰板联作《四季》中所体现的绘画技巧便可窥视一二。

第7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关键词:中职体育;模块教学;职业实用性体育

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块:

1、专业岗位类型:营销与策划、旅游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音乐表演等服务与艺术类

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腰、腿及下肢静力性耐力,性格开朗、体形健美,形态气质佳,逻辑思维有条理,适应能力强,团队精神、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户外运动,拓展训练,体育舞蹈、形体、礼仪、安全防卫及乒乓球、太极拳等练习。

2、专业岗位类型:空乘、前厅接待、营业员、酒店服务与管理等服务类

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腰、腿部肌肉的力量,下肢静力性耐力、站立基本功和姿态,体形健美、匀称,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形体、体育舞蹈、礼仪训练、瑜伽,乒乓球及安全防卫训练等。

3、专业岗位类型:护士、助产、针灸推拿、药物制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医学美容等医学类。

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提高手指、手腕各关节的灵活性和精确触觉能力,提高大脑皮层圣经的灵敏性,增强人体的抗疲劳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

教学内容:乒乓球、排球的上手传球、手指手腕操、按摩、太极拳和棋类运动。

4、专业岗位类型:计算机信息、电子工程、会计、文秘、工艺美术、行政内勤等财经金融类。

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颈、肩、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手指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触觉的敏感性,注意力的专注、心理调节能力及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跳绳、篮球运动、投篮、乒乓球、向后抛实心球太极拳和棋类运动。

5、专业岗位类型:桥梁、水利、工程、建筑、地质等工程建筑类。

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和下肢肌肉,静力性耐力、灵敏性,在高空作业及空中自我保护能力及平衡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水性与救生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克服恐高的职业病。

教学内容:游泳、长跑、爬山、越野、障碍跑、支撑攀爬练习、单双杠、武术、跆拳道、户外运动、攀岩等练习。

6、专业岗位类型:安装、修理、机械、数控、环境监控、淡水养殖等生产技术服务类。

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上肢、腰腹和腿部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上肢动作的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及良好的水性与救生能力。

教学内容:跳绳、爬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及哑铃等练习。

由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方向对学生的素质、素养都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课程在设置上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合理化、综合化、多样化。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体育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侧重。根据各专业特点及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本人把它分为以下三大类专业,并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1、小教、幼师等教育类专业

他们将来要从事小学或幼儿教师的职业,因此必须较好的掌握运动理论知识和运动基本技术。特别要掌握好小朋友喜爱的特色运动技术及地方传统项目的技术。教学模式以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及游戏教学模式为主。

(1)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只有大量掌握基本技术和运动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有信心。理论知识可利用雨天进行讲授。

(2)游戏教学模式:体育游戏不仅具有全面锻炼身体的价值,大部分游戏还具有教育功能,深受幼儿及小学生的喜爱。游戏的多样性,玩法的可变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天地。在游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和教师一同不断完善游戏规则。并在规则允许范围大胆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激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贴药膏”一个很一般,很简单的游戏,在实践中学生发明了“连贴”的技巧,并提出增加“反抓”的规则,使游戏变得非常刺激、好玩。出现一种游戏玩一节课学生还不愿下课的现象。这种使学生在积极的身心体验中感受到快乐的创新,又反过来更加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美术设计等非体力专业

他们将来的工作需要很好的团队精神,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学内容应以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为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体育合作教学模式为主。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对技术难度层次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处理。要求学生即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组织者。做到互助、互学、互动、互相尊重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兴趣项目的水平,效果明显。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仍能积极参加运动成为可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体育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次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所有的集体对抗教学比赛中,只有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并品尝胜利喜悦。对失败的团队则可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能散失信心,力争下次比赛的胜利,并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在学习、生活及将来的工作中都需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困难。如:篮球分组比赛、排球分组比赛及分组对抗的游戏。

3、钳工、车工、汽车维修等体力专业

他们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好的力量和充沛的体能。因此教学内容应以篮球、足球、羽毛球和各种力量练习为主。教学模式以体能教学模式和兴趣发展取向教学模式为主。

第8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历史;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63-01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演变历程及审美特征

原始社会的图案可以旧石器时代的装饰图案和新石器的装饰图案。旧石器时代的图案主要体现在人体装饰上。新石器时代的图案在玉器,彩陶以及各类原始雕塑和岩画的纹饰都有所体现。原始时期的图案题材主要有几何纹、植物纹、天象纹等。其中几何纹有点纹、弦纹、弧纹、波纹、菱形纹、等;植物纹有花瓣纹,花叶纹、稻谷嘉禾纹等;动物纹有鱼纹、犬纹、羊纹、蚕纹等;人形纹有人面纹、手足纹、舞蹈纹等;神异纹有龙纹、凤纹、三连体鱼纹等; 天象纹有太阳纹、月亮纹、云纹等。

商代的图案题材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神异纹等。其中几何纹有点纹、线纹、回纹、羽状纹等;动物纹有鹰、鸳鸯、蚕等。植物纹有柿蒂纹、叶纹等。神异纹有饕餮纹、肥遗纹、人头鸟纹等。另外还有人面纹、印纹、堆纹等。

秦代的装饰图案主要反映在宫殿建筑装饰、漆器装饰、兵马俑以及瓦当和壁画上。秦代的装饰纹样,主要沿袭战国的作风,尤其是铜器。漆器装饰多动物纹、多平衡的构成。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汉代的装饰艺术,主要通过墓葬来挖掘,例如帛画、漆画、壁画等。基本纹样有宴乐百戏、神仙雨人、吉祥文字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案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逐渐兴起,形成了独立的画科,并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画家。同时由于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飞天、缠枝花等成为这一时期的基本纹样。

隋代虽留纹物不多,但在装饰上却表现出了特有的时代特征。现存甘肃莫高窟中的隋代壁画,题材内容沿袭以往的佛、菩萨故事。隋代的装饰,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盛唐,它是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唐代装饰图案的前奏。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装饰纹样主要有成双的花鸟、运线的缠枝纹、富于变化的联珠团花以及小簇花等,所表现出的是和谐的韵味和旺盛的活力,以及形成了气势宏伟的一代“唐风”。

元代的图案题材有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神异纹样、文字纹等。

明代的图案题材有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神异纹、天象纹、文字纹、神话传说等。其中植物纹有莲纹、牡丹纹、山茶花、蔷薇花、月季、灵芝等。

清代的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是吉祥图案的盛行,并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另外,运用国画做装饰也比较常见。清代的图案题材有植物纹、动物纹、神异纹、器物纹、天象纹、文字纹。其中植物纹有莲花、宝相花、牡丹等。文字纹有吉羊、福、喜、长春、天下太平、如意等。

二、平面构成

作为现代设计广为使用的术语“平面构成”一词的来源与本纪初发生于俄国的前卫艺术运动和构成主义有关。但是与平面构成最有直接关系, 并确定其内涵的应该是德国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包浩斯)的一门设计基础课, 它的研究范围是造型和色彩的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融合了当时各前卫艺术运动的成果和设计艺术的精神, 所用方法也一反以往艺术设计中的自然形态、几何形态。而非常重视运用不同材质所能反映出来的特点。“包浩斯构成”历经数十年的发展, 虽然得到了修正与完善, 但就其本质, 始终没有脱离最初的宗旨, 从目前国内外现代艺术设计来看, 它的影响力仍然十分显著。70年代末构成艺术由香港传入我国, 80 年代被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接受, 并被列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构成艺术的引入, 无疑地要打破以往我国传统图案设计方法, 在设计及形象思维方法方面, 产生新的波动, 给设计形式带来了新的生机80年代也是构成处于相互借鉴, 各存己见的争议、探讨时期。

三、传统图案与平面构成的比较

第9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范围范文

【关键词】新玻璃 玻璃艺术 当代玻璃 工作室玻璃运动

当谈到玻璃的时候,人们会想到窗户、酒杯抑或眼镜、灯管。

数千年前,一次偶然的尘与沙之间的热力交融,开辟了玻璃进入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从此以后,在人类世界里总能看到玻璃所漫射出的灿烂光辉。

一、穿越时间的玻璃

玻璃发展的历史已然无法确切地追源溯流,不过,可以得知的是,在遥远的时光旅程中,玻璃穿越西亚两河流域,透过古埃及与古罗马,款款地沿着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轨迹走到今天。

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量出土的玻璃制品上可以看出,最初的玻璃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砂芯成型”工艺技术的限制使玻璃呈现出不透明的外观特质,因而无法凸显与其他材质在质感与功能上的极大区别,玻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陶瓷的釉料而使用,或用以仿制宝石的玉质效果,那时的玻璃是以替代品而非特殊材质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发明了吹制技术,由于古罗马文明对酒的推崇与迷恋,人们对玻璃酒具的透明性有了要求,这项重大技术的发现直接颠覆了玻璃制造工艺的传统,促使了玻璃由不透明到透明的巨大转变。

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后,古老的工艺依旧留存延续。其间漫长的几个世纪,基督教兴起,教堂陆续建立,持续不断的、深入的光学研究,使人们逐渐发掘玻璃与光之间深层次的关系,认识 到了玻璃这种奇妙物质所包含的社会效应与哲学效应。工业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玻璃制造工艺的飞速革新,17世纪末,英国研制出了一种质地坚韧、净透明晰,并且能进行批量生产的铅玻璃,这一壮举最终使玻璃抛弃了陶瓷、宝石替代品的身份,作为一种可以延伸视觉的卓越超然的材质而得到广泛重视。

玻璃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工业生产原料,机械介入其中,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一座“水晶宫”悄然降世,钢筋做骨,玻璃为体,名动一方。在量化生产的平板玻璃晶莹剔透的光影下,艺术家开始思考艺术与效用的关系,思考玻璃材质的手工艺内涵。

在这场名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革新中,现代设计理论先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认为,艺术是改造现实生活的手段,力图唤醒手工艺人内在的创造力,把手工艺确定为艺术的基础。玻璃成为重要的艺术实践的材料,玻璃工艺自然成为重要的艺术革新体验的对象之一。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艺术运动从欧洲和北美等新的工业中心发起,席卷世界各地与各艺术领域。这次艺术运动旨在区别纯艺术与工业美术,区分工业与艺术的界限。艺术家崇尚手工艺,希望回归到自然中以寻求艺术的真谛。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波浪般流动的线条主导了新艺术风格的创作语言形式,如同从植物中生长出来一般。查尔斯・路易斯・蒂凡尼(Charles Lewis Tiffany)用玻璃制品使得这种风格找到一个可以展示惊人表现力的领域,嵌花玻璃是令他闻名的众多艺术专长之一,色彩绚烂、动人心弦。

玻璃在这时因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古代玻璃制作传统的复兴,新的P?tae de verre(碎玻璃粘合技术)工艺的开创,逐步改变人们对玻璃固有的狭隘陈旧观念,为20世纪以后的现代玻璃艺术奠定了实践基础,提供了玻璃艺术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使人们慢慢领悟到玻璃作为独立材质的特殊性及艺术之美感。然而,对创作者而言,所缺少的仍旧是与依赖大量精密机器的机械化工业产业技术相区别的、适应于独立艺术家创作的玻璃制作方式和加工技法,艺术家与工艺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技术鸿沟。

1962年,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发起,寻找一种低温熔烧玻璃的方法。以多米尼克・拉比诺(Dominick Labino)和哈维・利特莱顿(Harvey Littleton)为主的艺术家、玻璃匠人进行了大量试验,并最终研制出了玻璃的新配方,使得低温铸造玻璃成为可能,并发明了适合在私人工作室与教室等一般温度环境中使用的小型窑炉。这一系列举动具有里程碑式的巨大意义,拉近了艺术家与工艺的距离,标志着玻璃艺术最终彻底挣脱工业化高要求生产的牢笼,走向新的独立自由的艺术道路。

在艺术家眼中,玻璃不再作为生产原料,而是作为艺术创作媒介存在,玻璃的使命得以彻底改变,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的博物馆频繁地举办了一系列与玻璃艺术相关的展览与活动,促进玻璃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传播玻璃材质观念的革新理念,从而建立起了异于传统的、新的欣赏标准与评论机制,确立了新的玻璃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开启了玻璃在崭新的艺术时代的恢弘篇章。

20世纪以来的现代玻璃艺术与传统玻璃工艺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对玻璃材质认识的巨大转变。从最初的替代品、工业原料身份,到现今成为一种独立特殊的艺术媒介材质角色,玻璃艺术地位的改变与科学工业进步带来的技艺提升、艺术人文交流带来的观念转变密不可分。

如今,现代玻璃艺术已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世界性的期刊、展览、研讨会等越来越多地关注艺术与工艺的全面融合。艺术家们透过玻璃向世界诉说着不同个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

二、跨越空间的玻璃

玻璃发展变化的历史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史与科技史,尽管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工艺技术发展差距日渐缩小,审美价值取向差异日渐弥合,但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独有的气候、风俗环境、历史文化传承与思维脉络走向仍强烈影响其现代玻璃艺术的风格与形式。

我们先走进威尼斯的玻璃艺术。亚平宁半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意大利人在这样的自然馈赠中始终保持爽朗明净、热烈向上的生命态度。威尼斯的玻璃艺术也同样如此,玻璃颜色热烈明丽,充满生命力,小到与服装搭配的挂件、耳环和与家具配套的花瓶、烟缸、烛台,大到贵族气息十足的吊顶,精致、纯净、明快的玻璃制品是开朗纯粹的精神生活的见证。

穆拉诺岛是威尼斯精湛玻璃工艺的标志,意大利人专注于玻璃制造实践的努力在数千年的凝合中熠熠有光。威尼斯保留了古老的玻璃吹制传统,并在工艺上做出了持续的创新。

艺术家戴尔・奇胡利(Dale Chihuly)感慨道:“我曾以为玻璃本身是很奇妙的,但后来我发现,吹入玻璃的空气,才是最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我常想,究竟是谁想到将空气吹入融化的玻璃?这样的方法如果运用在其他材质上,是绝不可能成功的。”这感言不仅是对吹制工艺的赞美,更是对玻璃材质本身的礼赞。现代人也许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明摆着的无需多言的技术方法,但实际上,吹制工艺的发明,需要对玻璃材质特性和潜能极其了解。做出一件成功完美的吹制玻璃艺术品,需要温度条件、自身控制力、团队合作的高度契合。

去过威尼斯的人最难忘的也许是吹制表演,玻璃在热力中魔术般地自如变形,一切是那么自然流畅。穆拉络岛上有多间玻璃制造工场,艺匠现场示范吹制出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手法纯熟,令人大开眼界。

日本的玻璃艺术带有强烈的“和风”印迹,不管形式与工艺上如何传承与创新,艺术家所创造出的玻璃艺术品始终与日本人传统的朴素雅寂的精神气质以及“和、净、清、寂”的审美理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藤田乔平(Kyohei Fujita)的玻璃作品饱含了“日本之美”,以传统民族审美作为根基,与现代工艺技巧相结合,拓展了玻璃材质的艺术表现力。其脾性态度在富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情调的玻璃作品中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色彩宜人、流动清雅。

玻璃诗人盐谷直美(Naomi Shioya)善用“留白”,其创作形式、手法赋予了虚无缥缈的空间以某种意味,反映了日本独特的“间”文化。她的作品充分发掘了玻璃材质内在的诗性,不即不离、质朴优雅、灵气内涌,孕育了含蓄隽永的禅意与东方式的性灵美感。

波西米亚的玻璃艺术传统从14世纪起就一直延续至今,捷克人沉浸其中,深受影响,在20世纪现代玻璃艺术化进程中不断尝试将玻璃作为纯艺术表达媒介的可能性,尤其是作为抽象艺术的表达媒介,希望通过艺术与教育传播新的有活力的玻璃观念,并将象征捷克文化和工业传统的玻璃艺术延续并推向世界。

史丹尼史雷夫・李宾斯基(Stanislav Libensk?)与加柔斯拉娃・布勒赫特瓦(Jaroslava Brychtova)夫妇是捷克著名的艺术家与教育家,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发掘出玻璃的内在精神价值,创造性地以玻璃材质阐释立体主义的思想,表现光感。除了对艺术界的巨大贡献外,他们执著于现代玻璃艺术教育事业,不断将新的玻璃艺术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传授给玻璃艺术学院,他们的创作理念影响了捷克乃至世界一大批年轻艺术家,推动了现代玻璃艺术的国际化进程。

北欧因其设计文化而举世闻名,犹如童话般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解释了新艺术运动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以芬兰为例,芬兰的玻璃艺术设计具有超越时代、简洁洗练、源于自然、轻盈透明、高新技术和实用,亦即以人为本的特点,排除所有累赘之处而得到最简化和超越时代的形态,经久耐用,适应日常生活需求的变化。

设计大家奥伊瓦・托易卡(Oiva Toikka)为芬兰品牌iittala精心打造的玻璃鸟系列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由于吹制工艺的独特性与手工艺内涵,每只鸟都是独一无二的。形态各异,大气浑然,简洁流畅,玻璃清透空灵、柔滑细腻的天生质感,辅以吹制独有的斑点、螺旋等纹理,仿若自然山水田园浓缩一处,意蕴悠长。

中国现代玻璃工作室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个玻璃产品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的国度里,人们对玻璃有着深厚的情感。最近10年,玻璃艺术文化的推广深深影响到大众的周遭生活,人们乐于谈论并接受新兴的玻璃艺术门类,对这种精美、剔透的艺术品赞不绝口,玻璃艺术的审美机制与学术体系正在积极地建设与逐步规范当中。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们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玻璃创作与设计之才华,基于5000年的华夏文明,艺术家孕育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中,对民族性的追求成为当代中国玻璃艺术创作的主旋律之一。玻璃艺术再也不是贵族的奢侈品,再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玻璃艺术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三、玻璃熔铸的新世界

对工艺技术的强烈依赖,是玻璃艺术具备独特性并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玻璃创作观念的革新,这种依赖正在逐步被打破。3000多年前,玻璃制品仅有器皿、首饰,局限颇多,与之相比,如今室内设计、景观装置、建筑空间、架上艺术、工业设计等领域均可窥见玻璃的踪影,玻璃正在以无限的速度占领着人们的生活,给予人们生活实用及美的享受。

试着寻觅这些变化的来源,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能够提升生命感知、丰富文化内涵、推动创新革命的,从来就不是新材料的发现,而是艺术家、设计者、手工艺匠、科研人员合众之力。这种合力有效地推动了玻璃艺术观念上的革新,新玻璃世界形成的过程实际就是这些众多的创意者解读新材料、找到新用途、发现新方式、探索新领域,从而将玻璃材料转化成为思维主体并展现思维成果的过程。同样,那些对精致灵动的玻璃制品的赞叹,并不全然出于对玻璃材料本身的惊叹,更多的是折服于在先进想象力与概念引导下使玻璃应用在众多不可思议的领域,并使它以一种人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存在。

从20世纪中叶的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现代玻璃艺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除了在材料与工艺上与传统玻璃工艺美术有联系以外,在表现形式、主题内容、创作理念、创作目的、应用空间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有着迥然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积极的,且具有颠覆性的。

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道路正通向一个新的具有独特艺术意味的彼方。纵观世界,可以发现,这条道路呈现出公共性与独立性两个特点。

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公共艺术价值概念在玻璃材质层面上的反映,体现在玻璃作品自身形态与空间的紧密联系中,创作者一般依据特定场所与环境而进行创作。区别于传统玻璃艺术仅止于器皿、宝石制作之类的有限艺术门类尝试,现代玻璃艺术由于艺术观念的演进、科学技术的提升和综合材料的协同使用,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可能性得到了拓宽和延伸,因而显得更加大气多元、万象俱新。

《雕塑花园》(Garden of Sculpture)是美国艺术家霍华德・本・特瑞(Howard Ben Tré)2007年所创作的景观雕塑。简洁而具有现代感的形体结构,来源于古代建筑形制,具有某种仪式般的威严庄重感,木质与玻璃的结合,沉稳中带着缥缈,仿若水与舟,与周围的桅杆、船只、堤岸、洋流形成情感呼应。

不仅如此,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公共性还体现在与人群的交流关系上。玻璃从博物馆的展台走进了大众视野,从贵族的私人庭院进入到开放的景观空间中。公共玻璃作品被放置在火车站、机场、休闲中心、市政广场、酒店大堂、生活会馆等公共活动领域,放置地点的公开性使得人们与玻璃作品的交流互动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玻璃艺术家运用适当的隐喻、象征、符号语言,以玻璃材质独有的面貌传达艺术理想与观点,从而潜移默化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艺术理念与美感由此渗透进日常生活。玻璃艺术品不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高居权贵床枕边,而是站在哲学高度上,以一种新的艺术姿态呈现于大众面前。

现代玻璃艺术发展的公共性还反映在以审美与效用的有效结合为出发点的功能性上。在建筑与工业领域的应用是长久以来玻璃材质最为广泛的实用功能之一,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今的建筑玻璃艺术,突破了从前狭隘的实用主义的枷锁,更多地考虑美感与功用的融合,甚至包含了艺术创作者本身的个人情感。艺术家将玻璃的气质性格与所属建筑场域营造出和谐的共振,以情感、人文方面的互补关联作为首要考虑的创作因素。对光的折射、反射、漫射等复杂的物理现象解构等,加以科学的利用,使玻璃在采光、空间拓展方面所向披靡。玻璃与光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的哲学效应,易于营造出一种纯净清明的意境氛围,从而转化为艺术家探索除功能以外的建筑细部表达的丰富性、精神性、非物质性和观念性的各种艺术表达语汇,体现出簇新的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人文生活的有机融合。

此外,现代艺术思想的丰富促使工业产品方面对玻璃制品形式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师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种已存在几千年的神妙物质,通过玻璃宁静纯粹的精神气质唤醒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新感知。

20世纪,几乎所有艺术领域的价值观都面临挑战。立体主义、波普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一系列艺术样式流派此起彼伏。这些多样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观点也给玻璃艺术家的思维空间带来更为宽广的创作视野。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发展趋势决定了现代玻璃艺术必将走向一个与传统玻璃工艺大异其趣的新世界。

现代玻璃艺术发展道路的另一类特点是独特性,工艺技法的提升、艺术观念的革新、审美取向的变迁,为其提供了无尽的艺术可能性与创作自由度。现代玻璃艺术家以表达个人情感体验、思维理念为基点进行艺术创作。

如何有效传达观念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关注点,创作意念表现的自由程度与深刻程度显得尤为重要,作品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被弱化,或者说是退居其次,转而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观点服务。玻璃成为思想的载体,作品材质、造型、形式结构、组合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会思考“技术”与“艺术”两者的相关矛盾问题,在玻璃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会遇见苛刻的技术性要求,如何正确看待工艺技法并有效地服务于艺术创作?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玻璃艺术有着高度的技术技巧,但技艺是手段而非目的,所有的工艺都是艺术家用以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的方法与途径,并非不可取代,在艺术创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艺术家独立自由的主观意识和丰富深厚的创作经验。

斯考特・施罗德(Scott Schroeder)在玻璃中修筑出一条光线朦胧、意蕴静谧雅致的道路。除了玻璃,再也没有其他材料更适合这样的诗意等。这是引向心灵深处的小径,也是通往玻璃新世界的坦途。艺术家深厚的艺术涵养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使得玻璃超脱出物质材料类型的限制,变成一种表述现实感受的诗意方式,变成一种反映生命魅力的独特的存在语言。

现代玻璃艺术创造的是全新的、观念的世界,也许,再过10年,当人们谈论玻璃的时候会发现,玻璃不只是窗户、酒杯,抑或眼镜、灯管,“他们”源自于一切艺术的情感以及生活本身。

参考文献:

[1]刘刚.外国玻璃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2]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玻璃的世界[M].管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周静,邬烈炎.现代玻璃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4]王建中.现代玻璃艺术[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5]克里斯・莱夫特瑞.玻璃[M].董源,陈亮,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