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创新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能力的方法

第1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初中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创新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必须要先培养老师,学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因此培养初中教师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意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能力,而且初中义务教育的理念离不开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初中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首选。方法有以下几种(1)学校可专门为初中部数学教师开办创新课程,以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思维,(2)教师积极参加数学创新竞赛活动,(3)设置一系列奖励制度,(4)学校在升旗仪式演讲中多注重宣扬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创新等。

2.数学教师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也需要提高。数学教师需要树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如(1)改善对创新认识上的不足,一个问题的解决或者一个事物的发明不在于它是否是第一次被人提出。例如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和问题无关的解题思路,这不叫创新,如果这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解题思路,这思路是老思路,曾经被反复运用过,但是对这道题来说却是最好的思路,这便是新颖,这便是创新。(2)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等。

二、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老旧的教育模式中,数学缺乏变通,教师自顾自述,师生之间缺乏了一些交流,如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按部就班,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思考其他解题方法,数学课充满着压抑和枯燥,渐渐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被束缚甚至被扼杀。因此,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积极主动积极创新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边和学生互动边解题,使得学生能够参与解题,主动提出质疑,(2)留时间给学生温习解题思路,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思考,(3)数学教师以各种形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导出学生们的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说出自己的思路,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例如乌龟和鸟同笼的问题,笼子里面有若干乌龟和若干鸟,一共有31个头,92只脚,问笼子里面一共有多少鸟和多少乌龟?此时教师先给学生留出三分钟思考和讨论时间,然后希望学生自己能够说出自己的思路,调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先把这问题简化一下,已知笼子里有8个头,26只脚,问笼子里面分别有多少只乌龟和鸟?让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列表格做出来之后,再引导理解用其他的思路如列公式或者列方程,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思路自己把公式或者方程写下来,将题解开。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解题的思路和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随后提出解题思路相同但是题干复杂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解答。(4)数学老师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或者组织数学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等。

2.初中生对自身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繁重的课业和枯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没了自己的思维,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同种类型的数学题目,稍微改动一下条件,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甚至连思路都不能摸清楚,成绩始终在某一点上下波动。学生为了成绩不断地做试卷,参加补习班,却不知有了创新能力、明白解题思维,才是捷径。因此数学创新兴趣的培养是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关键,初中生首先有了兴趣才会去积极参与思考和行动,才会培养能力。除了数学教师的带动引导,学生自身也要配合老师,上课积极参与问答,主动提出疑问,课下主动思考课后作业题的多个思路,参与学校、老师、同学组织的数学创新活动。

第2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金融学习;创新能力;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9.091

1 引 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一切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而高中生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年龄较大的一个群体,提高其理财技能不仅影响着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学校目前缺乏金融理财方面的教育,进而使得我国高中生对金融理财方面并不了解,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因此在生活中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无法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因此需要加强高中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使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在金融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创新能力,进而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

2 高中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现状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的高中学校还是注重对学生基础课程的教育,比如语文、英语、数理化等,导致一些较为新型的教育课程无法得到实施,特别是金融理财方面的教育,因此目前高中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缺乏金融理财教育课程

对于高中学校而言,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不仅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而且其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学校要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困难。不仅如此,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是其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关系着其未来事业的选择和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在很多的高中学校中并没有设金融理财教育课程,学生缺乏统一的指导教学,也就无法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和培养其理财意识。[1]

2.2 金融词汇过于超越,学生适应能力较差

金融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经济科学,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和巩固,才能够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但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多而且复杂,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更深层次地去学习金融知识,因此导致了自身所掌握金融英语词汇以及知识的基础较为有限,能投入到金融学习的时间更少。不仅如此,在进行教学时,由于金融学中涵盖了较多的高级词汇,所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很多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太过超越”的词汇,在课堂上无法真正投入学习中去,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2.3 实践教学中缺少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容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时,习惯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依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进行“教”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在金融课堂上,由于知识较为复杂难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死记课本内容,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知识也在不断地改革变化中,但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忽视了现实生活中金融知识的更新性和时代性,因此学习过程中很难提高自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学习金融知识时易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将语言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将两者分别独立起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比如金融知识学习课堂中,学生通常都是将外语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形成两套平行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会因为教学方式的不一致,而无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易造成应用外语能力差、综合能力不高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在金融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知识内容的传授之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结合实际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

3.1 结合情景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金融理财教育课程

在进行金融理财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设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金融实践经验对高中金融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案例与课程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金融实例通过课前收集整理,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通过展示,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分析,并根据自身的见解提出不一样的解释,开拓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从学生的数据出发,进行正确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金融课程的兴趣以及认识,从而完成教学目的,以便于生活中金融知识的应用。

3.2 结合金融英语词汇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创新

对于高中生而言,金融英语词汇太过于超越,导致学习过程中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其对金融英语词汇的掌握。可以结合金融英语词汇所具有的固定性、相对性、简练性等特点,让学生清楚了解到在金融英语词R中,每一个金融词汇只会通过同一个术语进行概念的表达,而且词汇的意义之间是相互矛盾、对立或者关联的,不仅如此,正式的金融用语可以通过其明确可靠和权威性管理金融界、调节市场以及解决矛盾。例如:在英语中standby credit(备用信用证),不能用spare来代替standby;credit standing(资信状况),不能用situation 来代替standing;同样地,其相对性也可以表现为:supply/demand 供应/需求、deposit money/ withdraw money 存钱/取钱;而金融词汇中,还可以进行词义单一,通过特色从简表达:US($) US Dollar 美元,VAT(value added tax)增值税。[2]

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自身金融知识

生活中处处需要与“金融”相接触,而高中课程中,教师传授的是基础理,需要学生在课余进行自我的学习,从而提高实践经验,做到正确理财。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及时更新金融知识,并结合教师课堂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巩固和运用知识于现实,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对国际或者国家经济贸易方面的新闻实事了解,提高其对金融的敏感度,进行对金融知识的更新,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领域,从不断地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4 建立梯度化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平时的金融理财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确定,进而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而梯度化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进度和难度等进行目标的确定。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完成相应层次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在不同程度成就感的激励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进而诱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努力。例如,教师在讲到金融中“supply/demand 供应/需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首先认识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将实际生活与基础理论相互结合,进行探讨,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认识,进而完成初定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高中金融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金融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金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出发,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金融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可以加快学习速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4.2 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金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提高学生科目的成绩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对于学生的训练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金融学习的兴趣,打破其对于金融的恐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3]

4.3 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中生是没有挣钱的能力和时间的,因此学会理财可以管理好自身的压岁钱以及零花钱。对于高中生而言,在金融课堂上提高创新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了解到目前自身生活环境的局限性,促使学生理性对待自身现有的财富,进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 结 论

金融理财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独特的特点,也是因为目前的高中生仍处于未定型期,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还未成熟,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与人交往时,都会存在着一些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对金融方面的认识,因此无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在生活中,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身心成熟的成年人,但因为自身年龄的限制,在面对事情的判断和选择中,往往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做事无法坚定果断。通过在学习金融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不仅加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学会理性消费,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思维能力和对社会的反思能力在逐渐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学生有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容易形成一定的理财意识,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立海.对保险金融企业商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12):96.

第3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电子类本科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快,而电子信息技术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科技人才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子技术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教育发生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变化,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对培养电子类本科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了“注重基础、综合应用、提高创新”三个层次的培养模式,以对不同的学生执行“基本要求,需求选择”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了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加强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一个课题实践的全过程,可体验如何选题和进行需求分析,如何利用资料,确定整体方案和设计单元模块,熟悉主要器件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场合和方法,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开发和调试方法和工具,系统集成的技术,性能测试及故障分析、写出技术总结,从而受到完整系统的训练。综合性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创造性的培养,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或动手技能的培训。学生要克服实践中的盲目性,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理论课的时候想一下哪些技术和成果用到了这个理论,而实践时又要联系到所用到的理论,这样以理论指导实验,实验结合理论,可达到“理论得到了运用,理论得到了加深,理论得到了升华”的效果,出现故障会分析,解决问题有方向。课程设计把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效。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从创新设计开始,创新设计能力的形成,通常是一个从模仿设计、自行设计到创新设计的渐进过程,通过设计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解决,发生的结果能预计,调试不盲目,实践有目的,提高实践的质量。通过实践验证设计,修改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尝试

(1)各种实验所占比例进行更新。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逐步改变过去的基础实验为主设计实验为辅,几乎没有创新的状况,实现以设计实验为主,验证实验为辅,增加创新性实验的科学模式,使学生既验证理论又培养设计能力,从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2)更好地做好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学生较早、较深入、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开放性实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课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针对一门课程的内容,例如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使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的实验。另一种是综合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不限,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完成实验的设计、系统的组成、测试和调整相关参数,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拓新思路。

(3)优化、加强课程设计,改变课程设计的授课方法。指导老师辅导程度得当,既不要辅导太细,局限学生设计开发的思维空间,助长学生的懒惰心理,又给予一定的讲解,做到以引导为主,指导为辅,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本着“多样化、综合性、研究型、趣味性”的原则,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和内容。设计多个题目,学生选做的实验空间加大。每一个题目都和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甚至生活中常用品有联系,有的是学院正在进行的项目的一个子模块。难度和工作量适中,设计的内容既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使他们在中途望而却步。

(4)优化毕业设计环节,注重实际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项目做设计,身临其境地锻炼工程能力。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既要考虑专业技能的提高,又要兼顾实际需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亲自动手完成部分任务。对于新知识新方法,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并且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5)在各个阶段中,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设计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工具。电子信息技术飞猛发展,电子设计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工具也不断涌现,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教材、大纲很难及时地涉及到这些内容,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给予介绍和指引。例如EDA技术,CPLD、FPGA和相关的内核,以及一些虚拟仪器的使用;一些仿真软件,如Protel、Mutisim、PCpis,在设计时加以运用,可解决实验设备跟不上实验内容更新的步伐的局限性,以软代硬,淡化软件和硬件设计的界限,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设计方法学所带来的科学化和高效率。

4.结语

新方法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培养具有知识更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解决了旧的模式下学生只学知识,不懂工程,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期困扰工程教育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教育出版社.

[2]陈谋.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4).

[3]王友仁等.探索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陈则王.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

第4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观察、实践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都得到平衡发展,两大脑半球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开发主要靠能体现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的各种实践活动。因而实践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也曾经指出:“对人类来说,毕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学活动是实验,而且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实验,对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来说,应认为擅长动手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因为有这种能力,他们就很有可能在适当的学科中从事很有意义又很重要的事业,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鉴于此,我发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优势,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一是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二是创造条件、改进实验,开齐开好所有的学生分组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三是调整分组实验的时间,改新课后的验证性实验为新课中的探索性实验。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通过调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能力。四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体现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积极参与,通过调动已有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求知中蕴蓄突破,标志着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从学会走向会学。科学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疑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鼓励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其有疑时,则为其释疑。例如:在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实验时,启发学生:“大家观察到边缘微暗,中间较亮的细胞是红细胞,那么,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发亮,边缘微暗呢?”等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我又进一步提问:“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解释红细胞为什么是双凹圆饼状?”大部分学生只能得出红细胞的功能,但不能把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进行解释。我进一步启发:“扁球形表面积比同体积圆球形大,双凹圆饼状的形态结构进一步扩大了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使得红细胞有更大的表面积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接触。据统计,它比同样体积的圆球形可增加20%――30%的表面积,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这里,通过老师设疑、释疑,不仅使学生明白了红细胞为什么呈双凹圆饼形,而且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点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也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古人亦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质疑对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质疑,使之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五彩缤纷的生物界。奥妙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形形的生命现象为学生质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作为生物学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氛围,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另外,列举一些名人和同学中由于善思好问而取得巨大成就和优异成绩的例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难。应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提问者,问题即使很简单或是没什么意义,都必须认真解答,与此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怎样问才更有意义,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如果一时难以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课后给予回答。总之,学生能否质疑,质疑水平的高低,老师的态度和方法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正确的态度永远应当是鼓励和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第5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训练;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就学生而言,由于其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而需要通过合理的w育运动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羽毛球作为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种,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机体的多个部位,有助于学生达到所谓的全方位运动状态,并进入到全身心投入的高度集中的运动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的身体成长。据相关研究发现,经常参加羽毛球锻炼的学生,其不仅身体素质较好,而且抵抗力也较强。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视角而言,羽毛球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尤其是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体力过度消耗,因而需要学生依靠坚强的心理素质来支撑。[1]与此同时,在接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灵敏性、反应力等能力要求也较高,需要学生凭借自身强大的心理素质来调节。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如果想赢得羽毛球比赛的胜利,必须不断创新运动方式,提高击败对手的能力,增强心理的抗压能力,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羽毛球教学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运动意识淡薄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一切向成绩看齐”的思维观念,过于追求文化成绩,忽略了体育运动的价值与意义,其中就包括羽毛球运动。同时,学校教师也普遍存在不重视体育运动的现象,常常占用羽毛球课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羽毛球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十分不利。

(二)教学场地较为匮乏

羽毛球项目长期以来都广受学生欢迎,不过根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国当前部分学校还未设置专业化的羽毛球教学场地,甚至一些经济条件薄弱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羽毛球场地,而是占用足球或篮球场地。教学场地不足是阻碍羽毛球教学训练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打折扣。

(三)教材内容相对乏味

多数学校在开展羽毛球教学训练时,都会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材料,并不会“一刀切”的采用材。虽然在教材版本的选用方面比较科学与客观,但却广泛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即教材内容的理论知识过多,显得十分单调与乏味,缺乏羽毛球运动应有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这种情况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升羽毛球教学训练的必备条件,这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加强学校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队伍进行羽毛球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另一方面是强化教师自身的学习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巩固理论基础,不断提高羽毛球教学能力,增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2]。

二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作为羽毛球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授者与引导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作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羽毛球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讲授羽毛球动作、技能等课程内容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教学优势,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真实的动作示范、有趣的动作讲解等,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国家应从政策与资金方面予以学校羽毛球教学以充分的支持,同时还应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学校羽毛球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学校的羽毛球教学训练的正常开展提供重要保障[3]。

总而言之,不断地创新是一切事物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羽毛球教学训练也是如此,只有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羽毛球教学训练的高质量与高成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羽毛球教学训练举措,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的顺利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哲,潘超,岳荣涛.羽毛球教学训练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运动训练学,2016(25).

第6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新动机;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24

探究训练最初是由美国的萨奇曼(Suchman)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儿童具有天生的探索精神,会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以至于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新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训练,通过模拟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去探求新知识,以还原知识形成的本来面目,体现出科学探究的思想。

探究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学习”。我们认为,在课堂中实施的探究式教学,从学生角度来看,它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它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性;另一方面,它激活了思维的主动性、发散性、独特性、深刻性等品质,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探究习题的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中学化学中的一些习题内涵较丰富,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适时地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下面仅以习题中的一题多解为例加以评析。

例如,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探究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习题:

V升Al2(SO4)3溶液中含Al3+a克,取此溶液■升,用水稀释至2V升,则稀释后溶液中SO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摩尔/升B. ■摩尔/升

C. ■ 摩尔/升 D. ■ 摩尔/升

笔者设疑:能否依据Al2(SO4)3中Al3+与SO2-的组成比以及溶液的稀释规律去分析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跃跃欲试。得到第一种解法。

解法一(常规解法):设原溶液中S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有:

■/V摩尔/升∶x=2∶3x=■摩尔/升;

取出■升,离子的浓度不变;设稀释后S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y,则有:■摩尔/升×■=y×2V,y=■摩尔/升,故选B。

笔者接着营造创新的氛围:作为选择题,各选项中均含有字母a,大家能否给a赋以合适的数值,从而使问题得解呢?此时,学生创新的火花已被激起,学生的解法如下:

解法二(赋值法):令a=2×27克(即2摩尔),则原溶液中SO2-为3摩尔,取出■升,则含SO2-为1.5摩尔,稀释至2V升后,S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摩尔/升=■摩尔/升。将a=2×27,代入各选项验证,只有B选项符合。

笔者继续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作为溶液应呈电中性,大家能否从电荷守恒角度解决该问题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已非常活跃,创新的灵感瞬间被激起,学生又得到第三种解法:

解法三(电荷守恒法):设稀释后S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摩尔×3=x×2V升×2x=■摩尔/升,选B。

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师积极地营造创新的氛围或情境,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解法是解法三。

除了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外,在探究教学中还可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答,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利于学生创新动机的激活,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具有浓烈探究色彩的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探究情境的巧妙铺设,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通过分析、对比、变换、概括,冲破教材原来实验的框架,用创新思维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又使得到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

例如:在通过“氨的喷泉实验探讨气体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这一探究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在学生分组做完氨的喷泉实验后设问:1. 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探究原因: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1∶700),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后溶解了大量的氨气,使烧瓶内压强降低,所以形成喷泉。接着问:2. 你能根据此实验的原理设计出另外的喷泉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有的提笔设计,有的更换仪器;有的思考更换何种气体,有的在想更换何种溶液。列举学生的某些设计如下:

(1)酚酞换成石蕊,得到蓝色喷泉;(2)氨气换成HCl,指示剂换成石蕊,得到红色喷泉;(3)把氨气换成NO2,溶液换成NaOH溶液,得到无色喷泉;(4)用SO2气体和Ba(OH)2溶液组成白色喷泉(生成BaSO3沉淀);(5)用CO2、水和石蕊组成红色喷泉……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各种设计是否合理,若不合理,错在哪儿?如何改正?对方案(5),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改正的建议,如把水改为NaOH溶液,去掉指示剂可得无色喷泉。最后,让学生依据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又设计了第3问:通过以上探究,你能概括出气体形成喷泉实验的一般条件吗?学生归纳如下:①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产生较大的压强差。②形成压强差的方法,气体易被滴管中的液体吸收(溶解或反应)。

对上述气体形成喷泉实验条件的问题设计,运用了探究与发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基于已有知识,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获得相关知识。

三、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和改进教材中的典型实验装置,调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例如,在氢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教学设计中,师生首先共同评价教材中制取氢气简易装置的优缺点,优点是:操作简便易行;缺点是在反应的过程中不能再加入酸液。接着设问:怎样设计一套既能满足操作简便易行,又能在反应的过程中添加酸液的装置呢?然后向学生提供可供选用的用品:1. 玻璃导管,2. 长颈漏斗,3. 分液漏斗,4. 双孔胶塞,5. 乳胶管,6. 多孔塑料隔板,7. 漏斗,8. 不与酸液反应的塑料丝状物,9. 弹簧夹等。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被诱发,竞相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评价某些设计方案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最后师生一起得出:在试管口塞上一插有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的双孔塞,且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分液漏斗则不必再将下端端口插入液面下)。接着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追问:改进后的方案虽能实现在反应过程中添加酸液的目的,但无法达到使反应随时发生与随时停止的目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应如何设计呢?(指出所需用品仍可从上面提供的用品中选用,也可另外添加)。此处的问题情境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创新的灵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完成了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重新发现”。

在上述“氢气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的引导探究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行为。也为学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探究实验设计的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目的,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设计的最佳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SO2-的检验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每位同学的实验桌前均放置几种未知无色溶液(Na2SO4、Na2CO3、AgNO3、Na2SO3,各个桌前的试样不一定相同),让学生检验哪种未知溶液中含有SO2-。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此前学生已有知识是:学会了Cl-的检验,且已知道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学生先自行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再综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归纳如下:

将以上四种设计方案板演在黑板上,教师接着设问:以上四种方案哪一种最合理?其余方案缺点在哪里?请予以评价。问题提出后,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逐一分析得:(1)中未知溶液中若混有Ag+,也会有此现象。(2)中未知溶液中若混有SO2-,也会有此现象,因NO-在酸性条件下会把SO2-氧化为SO2-,从而干扰了SO2-的检验。(3)与(2)中原因相同,并且学生通过(2)、(3)方案的评析,感悟到在检验SO2-的存在时,不能选用稀硝酸,否则会干扰SO2-的检验。最后得出结论:最佳方案是(4),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先排除Ag+,SO2-,CO2-的干扰,若无沉淀和气体生成,再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原未知溶液中含有SO2-。评价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此时学生会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集思广益,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的思维火花,若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实施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7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观察——想象"创新

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将"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观察实为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人们发现并获得知识的重要的一项,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教育过程中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让学生"观察——想象"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倒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奇、引趣——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领略"倒"的意义。

1、让学生在笑声中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倒"。用多媒体演示小品《看倒报纸》的一个片段。

2、体会大自然中"倒"的美丽。联系语文《桂林山水》的插图,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用一句话概括图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印着这样的山)。

(二)、认识数学中的——"倒"。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倒"的现象,下面老师请大家看看数学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呢?

1、38×83=27×72=715×=×125=

想想老师会在横线上写什么数?

你能不能根据你的想法帮老师多写几个这样的式子?(给1分钟让同桌互相交流)

2、1×1=2×12=3×13=4×14………………

想想猜猜老师的省略号会写什么式子,让学生说一说,直到学生不想说为止。

让学生说说1、2两组算式的两个数关系,体会倒数的相互性。

板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该怎样求"学生交流讨论。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创造性的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放手让学生观察,想象就能创造性的得出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联系——迁移"创新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主动创新。例如《体积单位的进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联系迁移创新:

(一) 创设情景,诱导创新

师出示

看图1说一说是什么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完成表的第二行)

看图2说一说"是什么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完成表的第三行)

看图3说一说是什么单位?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根据知识的发展,请你想一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猜想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做出的猜想非常了不起,生活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人们的猜想,被人们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歌德巴赫猜想,就是歌德巴赫在大量的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猜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敢于猜想和善于猜想。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进行验证,那么大家能不能证明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大家可以看一看图3想一想怎样证明你的猜想中的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是对的?

(二)验证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名复述

(三)吟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吟赏证明的过程,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切分图进一步强化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这堂课的教学从联系到迁移,再由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联系迁移的学习方法,而正是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经常引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提出新思路,学习新知识,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操作——实践"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几何教学,要通过操作、观察和探索等多种实践活动,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简单的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图形设计以及推理能力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是平面内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认识圆的特征

1、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圆?

2、 利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3、 折圆(按要求看课件折)

4、 找折痕的交点,定义圆心

5、 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多量几处记录数据。

6、 想一想:通过测量你得到什么结论?

7、 得出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三)、定义圆的各部分名称1、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2、 想一想在一个圆里圆的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样想的?

3、 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4、 直径:认识直径(观察折痕)得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 思考: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6、 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7、 思考: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关系?(引导观察图)

8、 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画圆

1、 认识圆规

2、 思考: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想一想你怎样利用圆规画圆?

3、 学生操作画圆

第8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9.21

课题类别:规划;课题编号:GG0474

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一、教学方法相关理论及改革现状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尽管存在其概念的不同说法,但仍有以下共识: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现状

教学内容的传授与点拨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支撑,换句话说,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直接影响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度,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中小学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更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时,高校的课堂上大多仍旧沿袭着"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人们戏称高校"有教无法",虽然有少部分的教师或课程在实施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但无法改变高校课程教学中总体上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现状。

有中国教育学者认为:"如果说,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社会上和高等教育界可能还有不同看法的话,那么,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的批评则是众口一词,没有分歧。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太死,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模样,压制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据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的调研发现,一所重点大学的学生到课率只有70%,学生对教学反应最强烈、意见最大的是教学方法问题。

二、目前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传统式的物理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与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早已格格不入。那么,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呢?

1、目的不明确。过去对大学物理的一般看法是"大学物理是工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服务的",于是,专业课需要什么就讲什么,专业课不需要的就不讲,这也就是每一次教学改革中,大学物理的教学课时总成为被"砍杀"对象的主要原因。

2、内容太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由于教材体系陈旧,与中学物理内容体系的区别不大,教材内容选择不合理,没有纳入适量的、当代的"高、精、尖"技术,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这样一种看法:大学物理=中学物理+微积分,久而久之,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

3、模式太僵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每节课从头到尾由教师一言堂,学生始终处于听、记、背状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分数再高,当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只会束手无策,不能被社会所承认。

三、创新能力培养理念下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首

先要找准改革物理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即: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3)将物理学史融入课堂。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和实践,建议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普遍反映良好。

1、 发现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不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去独立发现,

也就是通常讲的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因为发现的实质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得以超越现象,再

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因此,发现法能够发挥人的智慧和潜力。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

参与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有利于学生学会探索发现的技巧

在发现教学法中,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把学习知识的方法归纳成一种探究方

式的本领。

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可以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并且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

2、 问题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培养独立非定型思维(即创新性思维)能力,是目前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的心理前提是: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希望去寻找答案。情感吸引力能促进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效思维,最后使们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充实哪些知识,从而能独立地去探索这些知识的领域。教学中,知识以"问题"形式出现,使学生的知识准备和思维训练同时完成,这个过程就是问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掌握知识的同进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某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问题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要教会他们运用知识的本领。

3、 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采用提问启发、设疑启发、类推启发、演示启发、形象启发、悬念启发和讨论启发等多种启发为主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循序前进、巧妙设疑,使学生在紧张而有趣的思维活动中,寻找答案、索取知识。比如在讲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就可采用归纳类比、演绎的教学方法。有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先将某个问题的理想方案或结果提出,再问学生能否实现或是否正确,也能启发学生思考,这就是设置悬念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4、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最早是由杨振宁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指很多东西常常是在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懂了。渗透式学习的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知识,二是对整个学科的动态,有所掌握。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渗透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常是在一知半解之中把知识学了进去,虽然知识体系中的漏洞非常多,但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他们易于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所以对待选讲的内容和前沿内容,我们常常选用渗透法。

5、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就是:"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里所讲的研究包括两重含义:

第一,研究即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创造。

第9篇: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方法

学生是一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之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小做起,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也是一个重要培育环节。同时,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对数学课堂教学积极的改革和探索。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来简要的谈谈。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能不断学习的巨大动力和推动力。所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进而会慢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通过适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艺术,所以教师要严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数学教学的方式,慢慢的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小学生创新素质的不断发展。同时,由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会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就会学生使创新之路不断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最为简单的就是进行多多解的练习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题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慢慢的就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想要激起学生创新的火化,就要找出学生的疑点;而学生追求的动力,则是要学会不断的追问,这两个是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前提。世界上很多发明创造也都是从疑难问题开始的,所以在额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来考虑,进而把质疑、解疑环节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到正确的策略来鼓励学生质疑和指导学生解疑。

首先,对于那些简单的问题就提倡学生自己解答。毕竟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都是一般性的没有多大的难度,因而老师不应该给予学生解答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解疑,慢慢的就会树立起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

其次,就是难点问题的讨论要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疑点或难点问题,应该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思考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解开疑惑,在探索讨论中有新的发现和创新。例如,在上到物体的表面积的章节时,为了让学生自己了解什么是表面积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摸摸课本、木积的表面等直接感知。由于教师举的一些例子都是一些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会比较容易看出面积的大小,这时学生自己也会发现一些疑问:为什么有些东西的的表面积时不一样的?像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如果学生还把问题提出来了,那么让他们进行讨论,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表面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慢慢得出正确的结论,获得问题的正解。

三、营造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能有效学习课堂的重要保障条件,而也只有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没有拘束的进行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而想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就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其次,就是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教师不仅仅是他们的师表更是他们交心的朋友。再次,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的竞争关系。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创新欲望,都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因此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慢慢的他们就会善于创新。

四、让学生勤于动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通过自己的演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再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人人都能参与到其中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动手和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慢慢的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上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下去准备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把平行四边形拼接成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让同学们相互检查讨论。之后,老师可以进行提问来引导学生,例如: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通过这样的提问慢慢来教学生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巧妙的设计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练习题是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习题的设置要特别的注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出了教材里的一些基本习题外,还要科学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来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对数学问题进行丰富的联想,积极主动的探索,鼓励他们去开发新的思路,创造出新的设想,提出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例如:在上到认识人民币的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谁能把自己对它的理解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就会纷纷的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到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设计疑点和难点,给予他们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就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宗旨,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相信只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其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春琴;;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2]李国香;;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3]余灵芬;;让提问语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J];快乐阅读;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