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学美术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好在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有关教育部门从上到下都开始重视音、体、美等技能学科的教育教学。有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与氛围,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也就应该加快步伐进入正轨,逐步在基础学科中树立自己的学科位置,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学得到东西,有兴趣学,学到的东西有用,发挥美术学科应有的作用,从而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正视美术学科。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设计者和实施者,从某种意义说老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之一,作为老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多积累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教学相长,首先自己要技术过硬,知识面广,这样才能够保证给学生不断地输入新的东西。作为美术教师千万不要认为中学美术教学小菜一碟,认为凭借既有知识就足足能够应付那些中学生而不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重要,经验与组织教学的技巧同样重要。我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学院的学习和浙江大学电脑美术的培训进修,还参加了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继续教育获得美术学学士学位,另外工作之余我还加入了省、市摄影家协会,通过摄影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除了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外,还应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特性、了解所在学校硬件条件和学校所在环境情况,并通过论文交流、教学观摩等形式不断地接收新的东西,并运用到不断创新的组织教学当中去。
对于素质教育,教育部对于音、体、美学科都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但是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经济条件差异和自然环境差异等,各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就千差万别,因此,在教学当中可遵循教学大纲的目的,但不一定要完全遵照大纲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地去上,可以将教学内容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我曾任教的学校都是农村中学或城乡结合部中学,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组织课堂教学,自己寻找、发现教学点,并创造条件,组织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美术教学。比如我对初一第一堂美术课的课堂内容就是这样安排的:
一、首先阐述美术在社会当中的地位,现实中哪些工作岗位与美术有关
二、生活当中哪些与美术息息相关,美术离我们有多远
(以上两部分是为了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什么是美术(创造美的技术,用发散性思维引导)
四、学习美术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1.观察力;2.模仿力;3.记忆力;4.想象力;5.创造力。
以上几点是学生平时基础能力培养的方向,其实这些能力所有学科所有技能都应当具备的,拿到美术课上来可以将其具体化,比如记忆力的训练,我拿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自行车作例子,要求学生在纸上凭借记忆将自行车简单地画出来。结果情况很有可能是虽然这个东西大家天天见,但是要将细节画出来很多学生就做不到了。这其实就是在考验大家平时的观察力和模仿力,通过这种趣味性训练来引导学生培养平时留意观察的习惯。
另外,在美术教学当中还可安排一些可操作性的,动手程度高的课堂内容,比如,橡皮泥塑形练习,鸡蛋彩画和鹅卵石彩画,元旦之前安排制作贺年卡、假面具的内容,学校艺术周期间安排手抄报设计内容,这些内容不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而且都是趣味性比较强、实际可操作的内容,牵涉知识面较广,比较实用,能够激发学生较大的学习积极性与动手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成就感的培养。通过这样组织教学,气氛变得活跃了,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能够真正感觉学到了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当中,不一定要完完全全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上,因为其中有一些内容在所在学校可能是不可操作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安排些实际性的内容。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等技能学科又是辅学科,很好地组织美术等技能学科的教学,既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又能够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得到很好的调节,他们在知识性学科的学习过程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更有效地接收各科的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其实是教学相长的一种关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填鸭式”教学,不能完全用自己的思维束缚学生,老师只是充当引导的角色,应当把足够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做到了,有的时候学生的作品还会比老师做得更好。这样教育便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
一、素质教育体现美术学科教学的承接性特征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特点,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割式教学,即总体上分为基础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教学;二是教育主体对内容选择的主观意志。因此,教学内容显得单一化和技术化,素描、色彩、中国画等技巧性内容几乎占用了所有的教学时间,教育对象被安排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按照特定的内容、性质,甚至特定的形式风格来学习,练就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似乎是教学唯一目标,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如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理论被忽视了。当然,美术创作必须借助相应的技能技术,否则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作坊式”的教学,只能训练出一批绘画“工匠”,究其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素质教育是“教”与“学”双层面的关系,“教”不等于“训”,“学”不完全是“练”。教学不是单纯的“训练”。所以,素质教育首先是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的素质有两层意义,一层是学科知识,另一层是学科认识。美术是基础性学科,教师以自身熟练的技能技术对学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按传统的观念含义,教师应该 “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具备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另一方面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素质。这里的师资,应该是适应中小学学科的教学,而不是美术专职或兼职的师资。所以,美术教学要树立师范教育大专业的教育思想意识,体现教育的承接性,表现在美术教学上为不能局限在学科以内的“素质”教育,而是通过教育形成的“素质”,同时这种“素质”也是他们将来实施素质教育必备的前提条件,所以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实际上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能力形成“素质”,由“素质”演绎教育理念。
二、素质教育体现美术学科思维的相承性特征
有位哲学家提到,只用左脑或右脑思维的人,只活了半世,而使用左脑、右脑思维的人活了一世。美术是造型艺术,其活动内容包括塑造一切有形的、可视性的形体;活动形式是需要通过特殊的工具、材料;活动过程则体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艺术的表现,反映在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再创造,这种认识、创造过程反映了艺术思维的逻辑性。
“素质”最直接地反映人的思维方式,人们通常习惯把大脑的思维机械地划分为左、右脑思维,简单地认识思维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认为科学研究反映在对事物外部构成的表层思维,而艺术造型只反映在事物外部构成的表层思维,这种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孤立地看待艺术和科学的思维特性。在学校教育中,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学科教育的片面性,促成了学科思维的单一性。从苹果落地到牛顿万有引力,从伽利略的引力场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在达·芬奇的解剖图和机械图中体现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说明作为艺术创造和科学创造所具有的跳跃性思想,并不局限在学科本身的思维特性,钱学森对此作了很好的阐述:“从思维学科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源于形象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才把科学与艺术分家,而其实,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艺术活动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正如印象派画家高更的大型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作品里包含了科学的理性,也体现了艺术的激情,所以“素质”在美术教学中体现了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相承性、包容性和统一性,认识这一点,就找到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的切入点。
三、素质教育体现美术学科思维的评鉴性特征
“素质”在体现人的审美力上是最具争议性的。审美因素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然而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学科基础的理性思维,忽视学科的情感体验或美感体验,比如,在许多星球的图片中绚丽的色彩能反映出艺术的形式美;物理学中磁场线可以体现艺术的对称美;而在文学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江清鱼读月,夜井鸟谈天”,则表达了构成艺术美的因素的多样与统一。
美术教育,首先必须是美感意识的教育,审美意味指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与外部现象的统一,美感体验似乎人人都有过,然而大多数人的体验只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比如一个人在购物时,对商品的造型、颜色会表现出某种审美意味,但他可能不会欣赏蒙德里安或康定斯基的画,因此艺术的审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验过程,必须懂得艺术造型的基本语言以及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属性,即美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审美理解与体验。
瑞吉欧 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美术教学
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正在不断地接受、研究与推广瑞吉欧学前教育的科学理念,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也借鉴了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相关理论。那么,这一理念对以培养未来幼儿教师为宗旨的中职幼师教育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与影响呢?本文试图选取中职幼师美术教学这一微观视角,探讨借鉴瑞吉欧先进理念提高中职幼师美术教学效率的问题。
一、瑞吉欧理念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据1991年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中,学龄前学校首推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学前教育机构,并称其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十年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取向已风靡全球,近些年,这股风也吹进了我国幼教界。
瑞吉欧理念的核心是儿童权益。其本质在于幼儿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轨道,通过教学去促进儿童的发展,即要处理好幼儿自发的学习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将教育观念和行为完美地统合在一起,成功地解决了幼儿与教师、游戏与学习、艺术与科学、个人与集体、机构与社会等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就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言,瑞吉欧理念有其被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的价值。
二、瑞吉欧理念对中职幼师美术教学的影响
瑞吉欧教育系统继承了意大利文化中长于美术的传统,充分运用了包括美术语言在内的各种语言,让儿童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自己,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培养学生树立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并将其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轨道的意识,同时根据学情运用瑞吉欧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加快教师角色转换,加强师生良性互动
瑞吉欧理念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自身也是学习者、研究者。而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精神也正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这就要求中职幼师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记录者、关怀者和研究者。所谓合作者就是要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接过“学生抛来的球”,善于了解学生所想,知道学生所需,和学生平等相处,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引导者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美术某一领域或某一概念,支持学生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美术问题进行钻研,鼓励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在美术各个知识点方面得到发展。记录者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记录他们如何思维、互动、观察、想象和表达,既见证和帮助学生成长,又有助于自己教学技巧的成长等。关怀者则是要对学生生活和生命关怀,做学生的长者。研究者是要研究学生如何解决疑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如何共同建构项目活动,如何建立一种合作的、支持性的互动的师生关系等,以此为学生的美术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美术教师和美术教学的“五者”定位,也告诉我们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操纵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让师生的双边互动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参与讨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俗话说:言传身教。教师是用什么方法教学生的,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教法去影响下一代。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先进理念的实行者,我们教师必须是先进理念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幼师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成为儿童亲密伙伴、知识传授者和知心朋友,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地走进儿童的美术世界中去。
(二)遴选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瑞吉欧理念注重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观察、讨论及交流,用绘画、手工等多种语言记录下学习和答案。这就要求幼师生必须拥有学会观察且记录幼儿日常生活学习中关注或最感兴趣的事物的能力。我多次带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发现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审美、绘画、手工、设计、观察等能力。而中职生较为薄弱的文化素质和美术基础则决定了教师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不能作过高的要求。鉴于此,我对幼师班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教学中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在题材、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笔画、线描的能力和搭配色彩(运用油画棒、水彩笔)的能力;
二是开展户外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甚至用线描写生的能力;
三是瑞吉欧理念支持幼儿用“一百种语言”表达自我,因此要求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手工作品(木板、塑料泡沫板、彩纸、泥塑、废旧材料制作等);
四是还要学会用各种现代技术和设备展示、处理艺术作品;
五是增加“课堂模拟练习”内容,让学生模拟在幼儿园教学的情境,设计并给同班或同组的同学上一堂幼儿美育课;
六是传统美术教育中重视的素描和色彩基本功则要因人而异,有基础有能力学的学生可以强化;而没有基本功,没兴趣学的则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他技能的学习中。素描色彩可以强化班、提高班、兴趣班的形式开展,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三)调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瑞吉欧理念强调儿童是自由的,儿童不仅是学习者,也有自己的世界。教师要促进儿童的能力与潜力,让儿童共同享受机会。美术课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个性化。鉴于这些因素,我在幼师美术课教学上调用多样式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终完成美术课程学习任务。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运用对话法、练习法、情境法、参观法、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尝试法、故错法、留空法等,达成教学目标。本人在教学中曾尝试以下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1.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规模较小的班级制教学,在统一的课程计划和共同接受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它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能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人数较少,教师才有精力去倾听、引导学生,才有时间研究和学习,更便于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和探索,并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宜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甚至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而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色彩;初学者;训练方法
如何使美术初学者尽快地学会运用色彩并了解色彩基本理论知识,是色彩实践教学中常见的难题。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律。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
首先,色彩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色彩基础知识,二是写生色彩,三是装饰色彩。色彩的基础知识里面的三原色、三间色、复色及色彩的三要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一幅好的色彩作品就是对比与调和的完美结合,这是色彩的精华所在,学生要理解这一点很困难,这也非一日之功,所以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在教学中利用一些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对比能产生什么效果,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又能产生什么效果,其它比较深的知识可以在以后通过分析书上的范例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授。
其次,对于初学者宜先选择色彩简单易学的对象进行写生。色彩关系明确包括画面物体的颜色,背景的色相倾向明确并具有纯度,物体与背景的关系明确。背景的色相倾向明确并具有纯度,借以形成物与背景的色彩之间明确的相映关系。物与背景的关系明确,由此构成画面形象的鲜明效果而不至于将形象淹没在背景之中。好比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色彩关系明确的对象不仅使初学者能较为容易地看清色彩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色彩关系明快的对象能有效地激发初学者的色彩表现欲望和兴趣,这样色彩入门则快。相反,色彩关系不明显、物体颜色纯度低的事物对比微妙,不仅使习学生难以区别色彩感,而且难以激发他们的色彩表现情绪和积极性,因而色彩入门慢。
第三,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对色彩判断不准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观察;要将光源、对象、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写生色彩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住几个要点,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物体在一定环境下不同部位的色彩的变化。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分析来理解它们。由于学生的色彩知识和观察能力有限,在练习方面也只要求能临摹一些色彩比较单纯的画,临摹色彩比较复杂的画对他们来说不太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找到物象的色彩关系,把握其基本色调。
色感训练课题可以结合色彩理论教学即色彩的色调、明暗、冷暖。要想有效地培养初学者的色调意识,写生对象就须具有极其鲜明的色调特征;要想有效地培养初学者大胆的作画意识,恰当地配置在色性、纯度、色相上对比强烈的写生对象。色调、明暗、冷暖,是色彩绘画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被画物体色彩之间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变化。画中主要物体的色彩倾向和主体光源的颜色决定着画面的色调。在绘画过程中,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是初学者把握不住整体色调的主要原因。画面的色调对于画面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色彩的明度和亮度变化,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在开始作画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画面色彩如果没有明度变化,没有深浅对比,那整个画面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灰白一片。
第四,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就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
通过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例如色彩大师们作画,用色一般很少,但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大家往往要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大家又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训练捕捉光色变化能力。利用外光写生能很好训练捕捉光色变化的能力。训练利用色彩来表现背光部的能力。
关键词:水彩画 特点 水与色 要领 技法
水彩画起源于西方,自18世纪传入我国,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和新绘画技术材料的革新之后,成为了我国独立发展的艺术画种之一,在普及和开拓创新艺术成果方面做出了贡献。在今天的美术教学中,水彩画因其使用工具材料轻便、题材范围广泛、艺术性强等特点,普遍被各阶段美术教材列为色彩基础课,成为美术基础技法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水彩画,可以使学生获得色彩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水彩画,首先要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和工具材料的特性,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绘画步骤和技法,熟练驾驭水和色。
一 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工具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表现出独特的技法魅力和审美趣味。人们常把水彩画比作优美轻盈的轻音乐。水彩画使用的颜料质地细腻,成分由植物、矿物和化学成分组成,用水稀释后大多呈现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状态。画面颜色是由颜料通过水为媒介作用到白色纸张上,水的掌握是水彩画的灵魂,画面常以水容色、以水导色、以水渗色,在水与色的交融中,产生清明丽、轻快流畅、滋润流动的韵律美;另一方面,水彩颜色的透明性使得它的覆盖性较差,尤其是明度高的颜色不具有覆盖性,因此,水彩画不适宜进行反复的修改和铺色,在绘画水彩时往往力求干净利落并在一、二遍之内完成基本效果。
二 水彩画技法要领
1.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技术要领
水与色的结合、颜色的调配、时间的把握是水彩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这一过程也正能反映出画者的色彩感觉和个性。水彩画有的水色一体,酣畅淋漓,有的水色明朗,轻快洒脱、柔中带刚。绘画中虽然水分、颜料的多少和具体时间的长短我们不能具体去计算度量,但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判断,达到水分、颜料、时间的合理应用和准确掌握。借鉴前人的经验,水彩画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干湿结合三种技法:(1)干画法是在已干底色上再着色的方法,画者可以有时间从容地一遍遍着色,不追求水色的相互渗透,画面干净利落,适合表现肯定的形体和清晰的色彩层次。有时运用干画法时,由于笔上的水分少颜色多,在快速将画笔擦、扫画面时,会出现“飞白”效果,这种效果常用来表现出“高光”体现对象的质感。(2)湿画法则注重恰当的把握时间和水分,时间把握过早便会失去应有的形体,而时间过晚,底色已干,衔接生硬。通常会将纸张先刷湿,趁半干时再着色,或者未干时在邻近处趁湿用另一色接色,两色叠加渗化,产生自然融合的效果,适合表现云雾、烟雨等意境的对象。(3)水彩画干湿结合画法,在实际绘画中运用最多,初学者易于掌握,例如,主体物用干画法,突出造型,背景处理用湿画法,大气整体,画面表现力强,充分发挥用笔的轻重缓急,干湿快慢。
2.初学水彩画,学生的作画步骤要领
初学水彩画,学生的作画步骤要领:(1)起稿定形时,形体要尽量准确,用2B铅笔清楚描绘物体的高光、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等位置,在颜色较深的位置可以铺一层薄薄的铅笔线条,表示出暗部和投影。(2)计划作画顺序,做到下笔前胸有成竹。上色一般由明到暗,由浅到深,先铺大块颜色,后铺小块地方颜色。先画需要湿画法表现的部分,后画干画法表现的部分。(3)画前先用大号笔在纸上刷一遍水,让纸张充分湿润,稍等片刻后用湿画法画出背景大色调,一气呵成,把握整体效果和画面的基调。再画单个物体,从亮部、受光部,到暗部和投影部分。前景实,后景虚,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一些浅色、亮色、高光部分,在画时需事先“留白”,不能像水粉和油画那样用白粉或淡色提亮。(4)初学的学生应重视最后整理画面这一步骤,学会调整。要养成多远看的习惯,从整体出发调整完成。画面色彩单调,观察环境色,适当添加,以丰富色彩感;画面“花”的,统一基调,用笔果断,可罩一遍色修改,使画面趋于和谐。用色错误的地方,用笔蘸清水稍做清洗,再修改调整,即可收笔。
三 水彩画学习中常出现的弊端
1.“脏”
有的学生在绘画中乱用黑色来加重画面暗部,或着色次数过多,画面色彩的冷暖关系不明确,造成画面不干净。纠正画面脏的问题,要慎用吸管颜料里的黑色,可以通过色彩颜料的混合,调配出暗色来加重暗部,这样不仅避免了脏的问题,而且暗部色彩也有明显的色彩倾向。另外,作画时要用笔果断,尽量避免过多层的重叠,避免对比色、互补色相等量调配。
关键词:素描教学 造型能力 培养
我国现行的素描教学,源于近百年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如何科学地解决传统美术的基础课题。在素描训练中,学生首先应解决认识问题,先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再通过科学的训练程序,达到教学目的。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共同的毛病,急于求成,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一个整体是由若干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夭塌部以及与整体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2.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
有的同学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3.缺乏敏锐感受
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
4.缺乏画面把握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由于基础不扎实等原因,许多学生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琐碎的毛病。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各大美术院校的重视。要让学生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影响素描教学的效果,也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全部艺术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写实素描是我国造型基础练习的主体,因此尊重具有对象,使主观与客观统一,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作品应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加以理解,艺术地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素描学习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物象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来源于客观物象,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整体观察力
造型是素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造型似是而非在初学者中是最普遍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在素描训练中,应当要求学生不要迁就造型的错误,那种将错就错的态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素描训练中常犯抓形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达物象特征的缺陷,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整体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就是要注意艺术直觉与基本技法的统一。它既体现在作画过程中的始与终,又体现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整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高低。在素描教学的程序上也要体现服从整体的原则,“整体――局部――整体”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程序。即从整体出发,先画整体后面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到整体关系,塑造出高度概括、完整的艺术形象。
四、培养学生写生、临摹、默写的能力
在素描教学中,写生、临摹、默写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1.写生能力
写生通常指对着实物作画的慢写和速写。写生强调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自然对象,认识并掌握它们的造型规律。如何将眼中所见的现实事物转换成为美术的本体样式,转换成绘画的造型语言,或者转化为设计的视觉语言,写生是素描基础训练的主要方式。
2.临摹能力
临摹是照着别人的作品画。临摹对学生有两点益处:一是向前人的作品学习,以取得写生方法的借鉴;二是练习造型,熟悉造型规律,提高造型能力。要注意针对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临摹时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领会原作的真情实意及绘制过程,抓住重点的理解、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艺术表现。
3.默写能力
摘 要:油画风景写生作为一门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基础色彩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美术专业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技法的运用比较生疏,在面对自然写生中主观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困扰油画风景教学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主观意识;印象派
作者简介:赵海亭,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随着全国高考美术的热潮,全国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美术专业,对于美术考生来说是增加了升学的机会,同时学生的基础知识面窄的问题也摆在了高校美术教师的面前。
油画风景写生作为一门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基础色彩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美术专业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技法的运用比较生疏,在面对自然写生中主观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困扰油画风景教学的一些问题。
油画风景色彩写生课程不仅是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实践课程,还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环节。因此,探究色彩风景写生教学的本质极为必要。学习色彩,就是培养用色彩造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素描能力的掌握更难、更复杂,需要具备更高的审美素养。风景写生,就是把自然景物作为描绘的主体对象。色彩风景写生就是面对大自然进行色彩造型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事物、对生活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对色彩的表达能力,能够进一步强化主观对客体的认识以及内在精神的体验与表达,充分提高学生对绘画的本质认识。
对于刚刚走出画室接触大自然的低年级大学生来说,面对着新鲜的景象十分兴奋,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调动起学习的热情,但同时,学生们又会感到作画时无从下手、力不从心。从取景、选景到投入绘画过程,不知道对绘画内容如何做出取舍,怎么去着色。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创作经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色彩风景写生,目的在于使感知与创造在风景色彩写生教学中得到结合。为此,色彩风景写生教学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油画风景写生应强调色彩关系的重要性
油画自传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很多油画前辈的不断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油画教学体系,色彩理论知识尤其印象派色彩知识在风景教学中尤为重要。很多学生都是通过高考集训考上大学的,在色彩理论方面掌握的不够系统。室内写生和户外写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大自然的色彩变幻莫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它的存在。风景画的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在刚开始练习时应该引导学生从一些小的场景进行写生,不要贪图大场景,这样比较有利于控制画面,重点研究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关系,早晨、中午、傍晚、阴天、雨天等给人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感受和体会。冷暖关系在写生中处在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冷色与暖色在某种条件下是可能发生转化的,而色彩的对比关系则是绝对的。学生只要掌握了对比关系,也就不难看出冷暖的区别来。在正常光线下,自然界中的色彩,明亮部位偏向灰格调给人发冷的感觉,而阴暗部位则偏暖。想画出较为理想的色彩风景画,就必须恰当地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而这种对比关系的变化常常受到光线变化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道难关。只有通过反复认真地创作练笔,才能逐步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对比关系,达到画面中色调的和谐与统一。增强训练机会,在各种天气和光线条件下从事写生教学实践,才能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绘画经验,进而在以后的创作中妥善处理色彩与光线之关系。
二、油画技法的熟练度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力
作为户外写生有其客观的条件限制,在工具的准备上应考虑以简单实用为主,很多同学之前没有准备充分,在实地写生中就遇到了很多麻烦。因为油画材料不好干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尽量的避免对其进行反复的描绘,注重感觉快速准确的表现对象,多采用薄画法加少量厚画法,注重笔和画刀的综合运用,强调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多加尝试各种技法的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对物象感觉的准确表达。
三、对景写生中加入主观意识
【关键词】水彩画 特点 水与色 要领 技法
水彩画起源于西方,自18世纪传入我国,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和新绘画技术材料的革新之后,成为了我国独立发展的艺术画种之一,在普及和开拓创新艺术成果方面做出了贡献。在今天的美术教学中,水彩画因其使用工具材料轻便、题材范围广泛、艺术性强等特点,普遍被各阶段美术教材列为色彩基础课,成为美术基础技法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水彩画,可以使学生获得色彩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水彩画,首先要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和工具材料的特性,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绘画步骤和技法,熟练驾驭水和色。
一 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工具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表现出独特的技法魅力和审美趣味。人们常把水彩画比作优美轻盈的轻音乐。水彩画使用的颜料质地细腻,成分由植物、矿物和化学成分组成,用水稀释后大多呈现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状态。画面颜色是由颜料通过水为媒介作用到白色纸张上,水的掌握是水彩画的灵魂,画面常以水容色、以水导色、以水渗色,在水与色的交融中,产生清明丽、轻快流畅、滋润流动的韵律美;另一方面,水彩颜色的透明性使得它的覆盖性较差,尤其是明度高的颜色不具有覆盖性,因此,水彩画不适宜进行反复的修改和铺色,在绘画水彩时往往力求干净利落并在一、二遍之内完成基本效果。
二 水彩画技法要领
1.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技术要领
水与色的结合、颜色的调配、时间的把握是水彩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这一过程也正能反映出画者的色彩感觉和个性。水彩画有的水色一体,酣畅淋漓,有的水色明朗,轻快洒脱、柔中带刚。绘画中虽然水分、颜料的多少和具体时间的长短我们不能具体去计算度量,但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判断,达到水分、颜料、时间的合理应用和准确掌握。借鉴前人的经验,水彩画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干湿结合三种技法:(1)干画法是在已干底色上再着色的方法,画者可以有时间从容地一遍遍着色,不追求水色的相互渗透,画面干净利落,适合表现肯定的形体和清晰的色彩层次。有时运用干画法时,由于笔上的水分少颜色多,在快速将画笔擦、扫画面时,会出现“飞白”效果,这种效果常用来表现出“高光”体现对象的质感。(2)湿画法则注重恰当的把握时间和水分,时间把握过早便会失去应有的形体,而时间过晚,底色已干,衔接生硬。通常会将纸张先刷湿,趁半干时再着色,或者未干时在邻近处趁湿用另一色接色,两色叠加渗化,产生自然融合的效果,适合表现云雾、烟雨等意境的对象。(3)水彩画干湿结合画法,在实际绘画中运用最多,初学者易于掌握,例如,主体物用干画法,突出造型,背景处理用湿画法,大气整体,画面表现力强,充分发挥用笔的轻重缓急,干湿快慢。
2.初学水彩画,学生的作画步骤要领
初学水彩画,学生的作画步骤要领:(1)起稿定形时,形体要尽量准确,用2B铅笔清楚描绘物体的高光、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等位置,在颜色较深的位置可以铺一层薄薄的铅笔线条,表示出暗部和投影。(2)计划作画顺序,做到下笔前胸有成竹。上色一般由明到暗,由浅到深,先铺大块颜色,后铺小块地方颜色。先画需要湿画法表现的部分,后画干画法表现的部分。(3)画前先用大号笔在纸上刷一遍水,让纸张充分湿润,稍等片刻后用湿画法画出背景大色调,一气呵成,把握整体效果和画面的基调。再画单个物体,从亮部、受光部,到暗部和投影部分。前景实,后景虚,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一些浅色、亮色、高光部分,在画时需事先“留白”,不能像水粉和油画那样用白粉或淡色提亮。(4)初学的学生应重视最后整理画面这一步骤,学会调整。要养成多远看的习惯,从整体出发调整完成。画面色彩单调,观察环境色,适当添加,以丰富色彩感;画面“花”的,统一基调,用笔果断,可罩一遍色修改,使画面趋于和谐。用色错误的地方,用笔蘸清水稍做清洗,再修改调整,即可收笔。
三 水彩画学习中常出现的弊端
1.“脏”
有的学生在绘画中乱用黑色来加重画面暗部,或着色次数过多,画面色彩的冷暖关系不明确,造成画面不干净。纠正画面脏的问题,要慎用吸管颜料里的黑色,可以通过色彩颜料的混合,调配出暗色来加重暗部,这样不仅避免了脏的问题,而且暗部色彩也有明显的色彩倾向。另外,作画时要用笔果断,尽量避免过多层的重叠,避免对比色、互补色相等量调配。
2.“灰”
有些同学的水彩画,画面缺少“重量”,色彩明度、纯度对比弱。纠正的方法是用对比的观察方法,正确认识对象的明暗、主次、虚实、关系,例如,近处的物体实、明暗对比强烈、色彩偏暖;远处的物体虚、明暗对比弱、色彩偏冷。增强色彩感受能力,表达物体色彩的变化规律。
3.“花”
有些同学用色混乱,画面色彩杂乱。绘画时,要把握好画面主调,局部对比不要过多,大胆取舍,突出主次。另外,干画法太多,用色浓稠,画面失去润泽的水彩画韵味,湿画法过多画面散乱,水渍糊涂,水色难于驾驭。
总之,画水彩画要不断地观察、感受、实践,逐步掌握水、色、时间关系和色彩规律,积累绘画经验,灵活运用技法,努力表现出水彩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色彩修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 设计素质 理论修养 多样性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人们的生活质量、自身素质、审美观逐步提高,受众有了自己的想法,审美能力日渐成熟。人们不再一味地接受设计理念,设计领域越来越多样化。而培养的设计人才怎样适应社会摆在了高校艺术教育者的面前。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工业产品新的更高的造型质量标准和新的设计观念及评价体系,大众对各种艺术设计作品开始有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想法越来越多,对设计领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迫使设计人员拿出更新、更好的设计来迎合大众口味,而大量的设计师基本是从高校走出来的,那么就需要高校培养具备高素质和较全面知识才能的学生,使设计的队伍更坚实。而作为后备力量,刚走出学校的学生在面向社会需求时,则要扩大自身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在学校就打好基础,以应对多变的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设计师来说,应具备各种知识修养能力和技巧,包括艺术和美学方面的要求。曾为工业设计的兴起大声呼吁的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他1934年问世的《艺术和工业》中就表达过:“单靠置身于工业生产之外的美术家们凭灵感、凭心血来潮从事工业设计与变革,是绝对搞不好的。”①正如他所说,设计不能只靠灵感、靠感觉,它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支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艺术修养和美学知识,甚至包括民俗、历史、人文等丰富的知识。
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一、避免教学简单化
中国设计教育觉醒的时间较短,现代设计教育起步更晚。设计一词来源于国外,我们对于设计的认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国门打开,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丰富,人们对西方事物力等的接受力大大提高,设计教育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设计方法和思想。而在20年前,设计教育还处在单一、探索的阶段,最初学校只是盲目、单一地接受设计教学,忙着吸收西方的设计理念,教学方式较封闭,教师延续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脱离了社会需求,学生也只是盲目学习,甚至只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知识构架过于简单,相应的设计语言也较匮乏,更没有想到设计怎样和社会融合,怎样起到传达信息、宣传社会的作用。
自国家1999年扩招以来,各大专院校积极开设设计专业,使大学细化教育变为普及教育,相应的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多数学生在学设计专业之前缺乏较好的学习基础,入学后教师只能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尽量补救基础知识,这也使教学过于简单化。
美术专业的学生无论以后的学习方向,都是先学绘画技巧,但学绘画有些只停留在培养一项技能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一定形象思维设计基础,还应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但有些学生是还没有明确自身是否对艺术设计感兴趣,是否有灵感,就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艺术设计学习的生涯,他们在没有进行最基础知识,甚至绘画启蒙教育的时候,就快速地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也给设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让有些学生的设计素质教育简单化不可避免。
二、多样的知识修养是创造的基石
设计在当代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建筑设计到广告设计,从广告到环艺,从环艺到形象,从形象到影视。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设想、计划,就是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美化,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传递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设计师必须是“多面手”,除了毕业后在社会磨练,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没有在校基础的积累就无法提高其审美能力,更无法应对多变的社会需求。现在,很多设计师设计作品平凡,主要原因在其缺乏很好地理解、吃透他们专业知识的基础知识,他们对自己要求过低,没有开拓、利用多样知识丰富专业素养,表现技法单一,以致作品达不到要求。
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单指设计语言的丰富。各门类艺术本质、特征和规律的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各门类艺术实际是相通的,对其他艺术的认识有助于对本专业的认识。学生的艺术造型性使其与其他造型艺术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在当今世界的设计中常常会融进其他艺术的某些成分。别的绘画技巧也能作为设计作品时的一种设计语言。如在一件设计作品中有国画的手笔,在应用时可以是平面设计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国画技法的表现。运用剪纸手法来表现设计符号,同时它也一幅民间剪纸,手法运用相同,只是表现内容不同。在设计中运用油画抽象技法,同样表现手法相同,这些都是应用了相关专业知识元素来丰富现代设计,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多样性。一件作品,所涉及的专业面很广,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应多练习相关技法,比如在设计专业中加入中国画技法、书法等课程,学生不能只学习本专业知识,多了解各门艺术对设计有相当大的帮助。
同时,专业理论知识修养的具备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般包括设计理论和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现在,很多学生,甚至有些教师都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们更多地重视怎样学习电脑软件,怎样学习设计方法、设计技巧,殊不知,现代更看重的是良好的设计思维和切合现代设计的观念,工具和方法只是为了创意思维更好地实施,设计构思、设计创意、设计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一幅设计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创意。设计专业对于知识的多样性从表面看来对提高设计作品没有多少作用,实际上是一名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与其他一些非技术的知识修养,如心理学、美学等一起,使学生从设计观念、思维方式、设计方法上得以提高,从而在技术、技巧、手法上取得不断更新的成果。美学与艺术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意识与修养、审美和设计观念的一个手段。多样设计素质和理论修养可使学生在职场如鱼得水。
三、边缘学科的利用
现代设计属于现代交叉学科的第三代横向科学,与许多传统或新兴的学科有关。设计,毕竟不是工匠式的手艺活儿。反之,它却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跨技术、跨人文等极综合性的学问,尤其平面设计,更涉及政治的、历史的、科技的、经济的、社会的、市场的、心理等诸多常识和其间的关联性,这就决定了设计工作背后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同时也决定了设计理论和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②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是不容易的,包括在学生时代的多面知识、素养的学习,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操作中大量考虑相关知识的应用。“设计师不是与过去的艺术家和工匠做同样的工作,而是依靠科学分析的方法、理性和教养具存的理论,基于这种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制品的形态”。③这里涉及成功的设计师设计素质与理论修养的培养。而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学生时代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社会需要有现代意识、有丰富知识的、具多样性知识层面特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师”的新型人才。
艺术设计不仅简单地运用设计语言,更多地涉及到了专业以外的知识,如哪些社会符号能应用于设计中,哪些语言能应用等。应用于各种设计作品中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是学生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一般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艺术学、伦理学、语言学、信息科学和系统论。在这里说明设计不能片面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更多地应加入一些人文理论知识,甚至基本常识。
学生吸收了大量知识,自身素质也会提高。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设计表现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表面文章,也随着观者的审美不断前进,设计师自身的素质跟不上也无法满足观者的需求。学生进入社会后常有太多的压力要应对,没有大量的时间再学习,那么在学校吸收相关知识就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在设计中所能应用的设计语言就越丰富。成熟的设计师必将经过学生时代的学习、积累。设计师也必须理性与感性并用。理性地去思维,感性地去认识空间关系与物象存在方式这两种认识方法的并存与并用,构成了设计师区别于他人的观察与思考的方法及表达方式。
边缘知识的吸收,除了必要的专业设计素质、设计符号和独到的审美观外,还有多样理论修养的培养,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心理学,甚至风土人情,这些知识从传统内容到最新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学生所需学习和了解的。设计不是单纯存在,它涉及太多方面,在合理、出色运用设计元素之外,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就是边缘知识的影响。如功能因素、经济因素、材料因素、结构因素、信息因素和审美因素,这些知识都是从事设计行业不可缺少的。艺术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的实施是需要各个方面合理、协调完成的。
提高当代大学生专业素质有利于设计的创作。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与一般的设计操作人员有很大差别,一件好作品,不论是商业性,还是公益性,都需要时间的考验去体现它的价值,而文化内涵才是它真正的意义。这样就不能满足于技术、技巧的完善和简单的经济效益,设计师必须以设计素质和理论修养来充实自己,使自身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以便立于设计领域的不败之地。
艺术设计须从不同层面上来掌握;一是理论知识的层面,二是设计素质的层面。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要多样化,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多层面知识,以便为设计带来丰富的知识运用,把设计创意发挥到极致。
多样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并根据专业具体特点,细分门类,但无论怎样设置,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修养,这些知识内容有些彼此相同或接近,有些是该专业所特别需要的,这样的严要求对进入社会学生高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大量时间磨练。所以,知识构架的多样化是现代设计师设计作品成功与否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校学习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章力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333.
②祝帅.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序.
③周锐.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93.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