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第1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2013年3月,央视《新闻联播》这档百姓所熟知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增加了一句“欢迎关注@ 央视新闻新浪微博”的台词,开创了广播电视新闻与“互联网+”有效整合的先河。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为广播电视这一大众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更加复杂与激励的竞争环境之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喉舌”作用,应该适应时展的新特点,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实现新闻采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此,笔者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新特点

1.1 对象平民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受众群体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调整新闻采编工作策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平民化。这主要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受众不再拘泥于广播电台的听众、电视节目的观众之上,而是全体人民群众,公众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媒介的影响下,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搜索、浏览与查看反馈。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应该有效的打开局限,有机扩大对象范围,将普通民众等都作为采编的对象,在这些平民化的采编对象身上获取更多新闻信息。

以上海东方卫视为例,其在“互联网+”环境中推出了《东方大头条》这档新闻节目,其中对老百姓所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了高度的重视,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新闻采编的对象,集中凸显了“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对象平民化的特点[1]。

1.2 制作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广播电视发展模式下,?V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都是通过音频、图像、文字等传统方式实现的,在采编方式上同质化问题严重,“互联网+”背景下如果依旧延用这样固定化的采编方式,会使得受众产生视觉与听觉的疲劳感,进而使得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应用传统的采编方式,还应该整合动画、直播等新颖的新闻采编方法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以凤凰卫视为例,其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结合了“互联网+”时代中百姓的诉求,于2004年6月就开设了手机电视台,将之前在广播电视中所播放的新闻节目经过制作与加工,有效地添加了在线直播、互动点评等模块,将新闻节目更加多元化的呈现给了受众[2]。这样新颖独到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方式,不仅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丰富与丰满,同时满足了新时期受众的需要。

1.3 传递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主要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实现信息的传播,在新闻传递的渠道上是比较单一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人民群众中逐渐普及化,这使得新闻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新媒体有效的利用网络、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App、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开发出了与“互联网+”背景下受众价值需求更加契合的新闻传播渠道,这使得广大受众在查阅与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便携式媒介实现与新闻机构的时效性互动,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中新闻传递的新特点,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全面满足新时期受众的需求[3]。

2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

2.1 亲民化的采编策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适应广播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新特点,使得广播电视新闻面向更加广泛的群众,这就要求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应用更加亲民化的策略,广泛的联系群众,与群众融为一体,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切身感受与体会他们的价值诉求,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人民群众的疾苦与心声,在新闻采编的时候集中关注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最终为广大受众呈现出与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新闻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编的过程中讲一些老百姓听的懂的话,在与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中,让接受采访的人快速的感受到媒体人的亲切与热情,能够有效的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戒备与抵触情绪,快速走进他们的心中,使得采访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流,最终保证制作出来的新闻节目受到百姓的喜爱。

2.2 多元化的采编方式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我们在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实现采编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有效的转变传统工作过程中形式单一、呆板的采编方式,使得新闻采编工作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获得最广泛受众群体的喜爱。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深入性的了解与认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二者相得益彰的地方,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采编工作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积极学习新媒体新闻采编的技能,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并将这些新技术有效的应用到新闻采编工作中,进而在各类媒介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能够及时的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从而满足新时期受众的需要。

2.3 采编设备现代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新闻信息传递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新闻传递的速度更快、新闻传递过程中所承载的信息量更多、新闻传递的媒介更加丰富,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对新媒介设备的引进与应用,实现与新媒介之间的强强联合,通过与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共同有无,有效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使得受众能够更加及时的获取各类新闻信息。

众所周知,现阶段新闻信息的传播应该依托更加先进的技术,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更换陈旧落后的采编设备,保证新闻采编与制作传播的过程更具时效性。与此同时,新时期的观众更加青睐利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的媒介获取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与新媒体、自媒体之间的合作,有效拓宽新闻信息的渠道,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2.4 后期制作精细化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一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后期制作是最后一道防?,因为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往往比较精良,所以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必须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基于此,我们在采集回来新闻素材之后,应该借助先进的设备对视频音频、图像文字进行精细化的加工,切实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

第2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策略;融合发展

一、前言

我国进入了新媒体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对新媒体手段尤其依赖和重视,人们对新媒体的应用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未来发展,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对发展观念进行改变和创新,积极地探索发展新模式,应用新媒体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将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之间有效融合,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

二、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受到了新时代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到社会和人们的普遍欢迎,人们充分借助新媒体的方式和途径实现了信息的获取和更新,逐渐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降低了使用。目前新媒体是新时代背景下现阶段发展中的主流媒体,充分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多种优势特点,能够完全满足社会和人群需求,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随着新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增多,新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提升了人们对其的认可度。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信息传播自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通过手机或其它多种互联网工具,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新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传播速度较快,这种鲜明的优势完全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中的弱势。为了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的稳定创新发展,要对新媒体应用的重要价值加强重视,充分将其结合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发展中,融合二者之间的优势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未来更好地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1]。

三、现代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关于信息采集方式不正确,采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闻采集和编辑的过程中,方法过于陈旧、老套。而现代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工作人员忽视了对信息收集方法的创新,这样的形势下,使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信息采集的效率较低,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造成不利影响,制约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在采集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采取的采集方式陈旧,对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信息滞后,传播速度达不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标准,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及时性,将信息及时传播出去,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2]。

四、新媒体影响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策略

(一)改变和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要将自身传统的新闻传播方法和新闻传播途径进行改变和创新。因为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如果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不进行积极地革新,将会使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内,对未来的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能够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首先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将信息传播的受众数量提升,不再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局限于传统方式内,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拓宽信息传播的途径上进行拓展创新,提升受众群体的数量,保证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传播广度,促进新闻信息的传播量提升[3]。

(二)改进新闻形式、丰富新闻内容为了促进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除了改变和增加新闻媒体信息的传播途径,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外,要对新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改革,丰富新闻内容,改变新闻形式。在新媒体融合传播新闻的过程中,结合受众群众感兴趣和热爱的新闻内容,吸引这些受众群体能够对下一次的新闻内容保持兴趣。新闻传播的内容如果无法吸引受众群众,会对新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在对新闻信息的内容编辑过程中,要改变新闻方式,将更多的信息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加入更多民生问题等群众关注的话题,根据受众群众当地的特有文化、语言和习俗等加入编辑内容,丰富新闻内容,创新新闻形式,激发受众用户对于阅读新闻的兴趣,提高民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4]。

(三)收集受众用户的意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效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受众群众的用户意见,根据用户反馈总结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时调整新闻传播的发展策略,改正信息传播工作中的缺陷,提升新闻传播的工作效率,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平稳发展。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加强对用户意见的重视,改进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避免问题扩大,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平稳发展提供保障。收集受众群众的意见,征集有效建议,发展更多有效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方向,创新途径,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背景的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有效的高效发展路径,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四)增加交流,强化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新媒体下和群众互动的重要价值加强重视,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有效性,增加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媒体节目在观众心中的好感度,促进媒体亲切感的提升。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改进,在平稳发展的模式基础之上,加强社会平台的建设力度,例如微信、QQ以及论坛等应用,在社交平台上加强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提升交流效果,有效借助互动平台的优势,使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掌握观众对信息传播内容的反馈,整合有效的用户反馈信息,改善和完善新闻环节,满足观众需求,制定更具有吸引力的新闻策略。充分应用各种互动信息交流平台,包括微博、微信等软件,提高新闻事件信息的速度,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对新闻信息的相关节目进行预告播出,提高用户关注度,提升收视率,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行业发展[5]。

第3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一)信息来源更加丰富

与以往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对采编记者的严重依赖不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来源不再单纯地依靠采编记者,民众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地将信息传递出去,如果信息有足够的新闻价值,那么就能够吸引网民的围观,成为热点新闻,这也就是所说的自媒体时代。而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来源,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信息的量比以往传统媒体时代更加庞大了,如何在庞大的信息量中选择即符合自身传播媒介定位需求又能够吸引目标受众关注的新闻也就成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网络时代,除了来自媒体的信息,以往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在新媒体领域寻找增长点。如今,在传媒领域,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捷,范围更广泛,往往一条具有爆炸性的新闻会在众多媒体中得到快速的转发,为了吸引观众,各个媒体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让新闻更具有吸引力。这也就意味着,广播电视媒体在传播速度上可能会落后与新媒体,只有在解读的角度上有新的内容,才能够吸引到受众的关注,这无疑也是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考验。

(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革。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推出了更符合科技时代信息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受众可以借助移动通讯工具在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并通过设置评论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以往广播电视媒体单一方向的新闻信息输出不同的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多样,速度更加便捷,新闻资讯更讲究时效性。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也相互从对方的信息中获取相关的内容,让信息不断交汇,产生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让媒体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化,要适应新形势下受众的需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加快转型,适应新形势下传播快速化、网络化的特点,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而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新闻的输出效果。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不仅要有准确把握新闻信息要点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闻采编的技巧,并将采编技巧熟练地应用到新闻采编工作当中去,以便在新形势下,让广播电视媒体拥有更广泛的受众。

第一,深度挖掘新闻事件,多角度解析新闻内容。当前形式下,虽然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将新闻信息快速地传播,但是在新媒体领域也存在单纯地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甚至出现将新闻事件改头换面歪曲事件内容的情况,而新闻只有具有深度,从各个角度对信息进行解析,才能够更好地还原新闻本身,让社会受众更清晰地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让新闻在社会中具有更好的价值。所以,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采编的过程中,不仅应该看到新闻事件本身,还应该思考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看到新闻事件的本职,从各个方面解读新闻事件,把最值得人深思的一面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这也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新闻事件,多角度解析新闻内容,从各个方面收集新闻信息,如果有可能,可以请新闻事件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的解读,并作一个详细的选题准备,做出初步的思考和研究,设计好提纲,让新闻更加立体,增加广播信息的专业度。

第二,灵活设计采访方案,提高新闻采访水平。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一方面注重对新闻事件的跟踪和还原,需要以更客观的态度跟进新闻事件本身,要求采编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通过跟踪调查做出新闻的过程判断;但是另一方面,新闻采访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不同的采访方案和角度,会导致新闻呈现给受众的样子出现较大的偏差,所以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能够在采访前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预判,并做好采访前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将新闻当事人的信息了解掌握清楚,做好详细的预案,以备采访时使用。所以说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是做好新闻采访的重要前提。在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中,通常的采访形式由等候、隐形、同步、追踪、体验采访等,采访工作人员需要更具新闻事件的特点和采访的需求选择好具体的采访形式,并制定好采访任务和采访方案,提高采访水平,从新闻当事人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准确把握事实,报道事实的新闻事件。

第三,准确找出采编切入点,具有信息时代的传播思维。同一新闻事件,信息切入点的不同往往会传递不同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因为更多是单向性的,所以其新闻切入点的选择往往表明了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而受众在新闻事件上的获取的信息重点与新闻的切入点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善于找出问题,结合当下热点和受众的关注点,找准新闻事件的切入点,并且根据所找出的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在信息新闻采编工作时,应该对受众的观众点和社会热点进行相应的观察和研究,将一个新闻事件中受众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让受众对新闻保持关注。例如,时事新闻电视节目的重要观众是关注社会发展的白领阶层或精英人士,因而在对新闻进行采编的过程中,应做到分析时事热点以及新闻事件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之间的密切关联,以便引起目标观众的关注。

二、结语

第4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一门理论基础和基础知识课,又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1]。现代汉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尤其是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否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运用好新闻语言将直接关系到其传播效果。现代汉语则比较系统地讲授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部分的知识,各高校新闻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由于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强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所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诸如提高学生从事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的初步能力等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报道有关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由于专业针对性不够强,现代汉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实用性不够强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开始创建以来,现代汉语课程所讲授的知识缺乏专业针对性,仍然采用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讲授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六大部分,知识点覆盖全面,涉及内容丰富。而有些知识比如音位、义素等,由于理论性强或实用性差,并不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现代汉语教材尽管几经增补和修订,但是基本上都是编写于20多年前,受已有框架和条件的限制,语言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不可能及时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所以教材中的语例大都比较老旧,缺乏新鲜感。另外,据了解,有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课时量往往不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2,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学灵活性不够强

现代汉语既是一门理论性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仅仅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忽视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广播电视新闻方面的语言实例启发学生,不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往往学生很容易认为现代汉语课枯燥乏味,自然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致使教学节奏缓慢,教学效率低下,对于课时量少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而言,无形中压缩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无法体现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导致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这门课程内容细微琐碎、难懂难学。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

与实践由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要培养的学生是到各媒体机构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是将要成为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教学和研究型人才,所以教师应以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的指导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进一步指出,广播、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成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意味着教师应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相应做出调整。

(一)教学内容要整合优化

首先,优化教学内容。高校普遍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既全面又丰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现代汉语的课时远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时量少,如果缺乏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针对性,教师很容易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致使教与学的矛盾表现突出,因此,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优化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从总体上对课程教学内容和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进行优化安排,应重点讲解声韵调发音、语音变读和规范化等语音知识,应让学生掌握国家关于通用文字的标准、书写规范汉字,应重点讲解词类的区别和作用、词汇规范化使用等词汇知识,应使学生正确运用实词虚词、标点符号等语法知识,应着重讲解词语锤炼、句式选择及对偶、顶真、仿拟、双关等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常见辞格等修辞知识。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结果,笔者认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内容的合理比例大概是:5%、25%、10%、20%、25%、15%。其次,选取典型语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中选取容易读错的字、错或者意义易混淆的字词、流行语、超常规组合、语法病句等鲜活典型语例来辅助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比较不同媒体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同一事件报道效果,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的职业助益,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方法要适用灵活

除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有趣之外,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同样是提高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采用适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现代汉语的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孤立的。教师应当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将各部分知识点由点及面、连贯起来进行教学。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对字词形音义的掌握,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通过字形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字义,再加上汉字中90%以上的都是形声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字的形音义三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汉字部分,将易混淆字的书写与其字义联系起来;词汇部分,将歇后语与双关辞格联系起来;语法部分,将词、短语与句子的结构类型联系起来等等。#p#分页标题#e#

其次,注重训练语言技能。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我要学”为“我想学”。比如采取跟读、个人或集体朗读和相互辨音等多种方式训练语音;选择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分析它们的话语特点;列举新闻标题和广告中被仿拟的成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选取新闻报道中失误性话语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问题等等。教师应将课后练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另外,建议学生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学习普通话,开展新闻用语和社会流行语调查,收集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的新词语,开展新闻标题设计、新闻语言的赏析、报刊纠错等具有专业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活动,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第5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新闻的受众面较广,时间有限,因此,新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简洁性、准确性、真实性。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要贴合这几项特点进行工作,把好新闻内容的三关:一是,思想政治观。主要看稿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观点是否全面。注意政治界线、公开报道的科学性和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二是,新闻事实关。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三是,新闻编辑要具有时效性。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新闻发生。

2.1正确的政治导向

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较为庞大,有较强的思想引导作用,因此,正确的政治导向是新闻编辑创新的前提。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和控制都是由国家来主导,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和真实性。对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了严格的要求,新闻素材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契合时代的主旋律,具有真实性,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播正能量,能较好的引导和启迪群众的政治观点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过程中,不能脱离国家政治路线,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者在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中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具备特殊的新闻敏感性,在国家和党的政策基础上深入分析,从合适的角度切入问题,这样既能够将信息准确的传递给民众,又能让受众耳目一新,避免了传统电视广播新闻的呆板特点。

2.2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为了使广播电视新闻在激烈的信息传递渠道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广播电视新闻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在编辑过程中首先要如上条所述,严格遵守和遵循国际的政治导向和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内容的筛选和编辑,选择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题材。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要具有敏锐的新闻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以新闻受众者的心里出发,发挥新闻的价值。新闻的编辑过程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和同理心态,使新闻能以较新的方式和符合受众者心里的方式传递出去,达到新闻所具有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引导的作用。

2.3及时地追随社会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进步

新闻的一大特点是时效性,这个时效性并不仅仅是指某一条新闻及时的播报,更是指整个新闻行业的时效性要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按照当前新闻传播的时代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发展。因此,新闻编辑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知性,能及时的捕捉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对政治思想的知情权要求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从业人员要充分了解新闻受众者的心里,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融入社会发展的流行因素,甚至流行词语,使新闻播报在本身“高冷”的特点下更接“地气”,从而更加吸引眼球。编辑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使用技巧和不同文字组合带来的不同效果,要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塑造不同的新闻特点,特色鲜明,更加吸引民众的目光。

2.4明确受众的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自解放以来便有我国舆论喉舌之称,其编辑也是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和任性的编写,但是这些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人们的观念不断进步和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精神层次的追求在不断提高,并且有了新的要求。对新闻节目的青睐是人民对文化追求不断提高的一大重要表现。人民开始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希望在新闻上看到的内容能够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要满足受众者的心里,多传递一些与人们衣食住行有关的信息,也能反映一些生活中的难题,使新闻内容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结束语

第6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广播新闻 电视新闻 编辑技巧

传统的观念认为,编辑的工作就是后期包装工作,一则新闻由记者出去采访回来,然后编辑进行修改润色。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编辑在整个新闻中的作用逐渐地凸显出来,编辑不只是负责后期工作,还有前期的策划,中期的编辑,后期的指导控制,这些应该贯穿于新闻发生的始终。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新闻信息的整合。新闻信息的整合过程就是如何使新闻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这要求编辑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以及新闻信息背景的全方位掌握,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为新闻确立定位。第二,把关。把关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要根据传媒组织的社会定位、专业角色定位和受众定位这三大主要因素来严格控制。第三,发言。发言的直接表达形式就是对新闻事实的评论,间接的形式则可以从新闻语言的编辑、画面的编辑、新闻的长短、播出时间的选择等方面来加入自己的思考,引导受众思考问题。

1、策划和组稿: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根据媒体定位、社会形势、栏目特点和当天节目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

2、改稿:在记者外出采访写出新闻稿件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等等。

3、新闻编排:对经修改选定的稿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进行编排,确定新闻播出顺序、确定节目播出形式。

4、决定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

5、审片和收集反馈:节目播出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

1、新闻报道的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是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预测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新闻策划在一些主题报道、大型活动、新闻事件的发生中作用最为明显,新闻策划已经成为传媒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长江的抗洪抢险的报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重大的突发事件的策划报道中,央视投入报道的记者达600多名,报道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分布面之广都是历来没有的。1998年6月央视刚刚成立了新闻中心新闻编辑部策划组,策划组在整个抗洪抢险的报道中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从央视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策划组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技巧,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发挥集中式报道的作用。在一档栏目或多档栏目中,以主要篇幅集中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题,节目形式既可以是单篇报道,也可以是相关报道的组合。第二,内容的选择。广播电视要特别注意防止信息重复,控制好节奏,以避免引发受众的厌倦与疲劳。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重要程度,如所选择内容的重要程度过低,会令人感到小题大做,反而影响传播效果。

2、选稿改稿

对稿件内容的选择,有两个标准,即新闻价值的标准和社会效果的标准。即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能够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改稿是编辑工作中期把关的重要体现,修改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标题、导语的修改。广播电视新闻不同于报纸、杂志,它是读出来的新闻,在语言上要更加的口语化,更加符合人们说话听话的语法习惯。广播新闻稿的标题最重要的是实在性,拟题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当一行标题无法满足人们理解新闻的要求时,要加上副标题。广播新闻稿的导语既要概述事件背景,又要提示下文,要能在最短时间里抓住受众的听觉,让受众乐意去听新闻。在修改导语时要注意的是:语句使用上尽量使用单句,少用复合性句子;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是原则;导语中突出的事实越少越好,力求把导语写成一句话。

第二,对稿件导向性的修改。传媒有其存在的社会责任,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既要坚持党的正确思想导向,也要发挥其作为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个度的把握很重要。编辑要对新闻稿中出现的思想政治差错进行相应的修改,对字里行间的流露出的错误观念和倾向进行修改,从整体上进行增减重组,确保新闻稿的正确导向。

第三,对模糊稿件的修改。模糊稿件一般可以分为四类:机密稿件、急发稿件、图像稿件、道德稿件。在这四种类型的稿件中编辑要做好模糊处理工作,如在机密稿件中为了防止新闻播出去后某些机密信息被盗取,在人名的模糊上会采用“据调查”、“据统计”、“某某说”等字眼。图像新闻最常见的模糊方式就是在重要信息上打上马赛克,保护他人隐私。为了避免新闻播出后产生的不利影响,编辑一定要做好模糊处理,注意语言上、内容上的圆滑。

3、新闻编排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就体现在新闻的编排上,新闻怎样编排,什么新闻是头版头条,什么新闻占用的时间长、版面多,这也是在引导人们去思考。或者换一句话说,新闻编排就是媒体对新闻的再创造过程,根据栏目定位、受众定位等特点来影响受众去思考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除了新闻时间长短、播出时间的编排外,还要注意的是节目的剪辑技巧,纯熟的节目剪辑技巧也可以给新闻增加魅力。另外,在编排上还要适时的发生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4、后期的指挥控制

后期的指挥控制者被称为导播,尤其是在直播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节目主持人、各个技术人员、栏目编辑等都得各就各位,完全听从导播的调遣。前期做好新闻的编排,这决定了后期新闻的顺序以及播放的一些具体问题,但是当发生了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可以进行新闻的插播,从而打破了原来的节目单,插播新闻也要特别注意,插播在什么地方,何时插播都需要精密的计算。后期的指挥控制中编辑的神经一直都是高度紧绷的,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尤其是直播类的节目对编辑的要求就更高了。

5、后期的通联

一个完整的新闻过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受众的反馈。编辑人员要保持广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而可靠的信息资源库。为此,要与各信息、稿件来源保持联系,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与接待工作,还要做好栏目、节目信息反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适时组织受众调查与节目评奖等。

结语

编辑的工作是贯穿新闻采编始终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前期有效的新闻策划,完全没有目的的胡乱编排势必会影响到新闻的播出效果。好的新闻策划可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扩大市场占有率。新闻策划是整个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广播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编辑更要不断的增强策划意识,提高策划水平。

中期的把关是保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的具体体现,这对编辑的考验很多,编辑必须是一名合格的记者,明白新闻信息是如何由碎片变成整体的,这是对编辑综合素质的考察。要求编辑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较高的职业素养、对社会发展态势有正确的把握。

在新闻播出去之后,编辑还要做好新闻信息的反馈,这就要求编辑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新闻飞入千家万户,还要把人们的想法再反馈给媒体,为媒体今后的发展决策提供指导。

在新时期,编辑工作要不断地创新,不断提高前期策划的能力,严格把关新闻信息,做好编排,充分发挥媒体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监督的功能。

参考文献

①李英,《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之我见》[J].《商情》,2011(38)

②周素英、李立岩、尹悦,《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技巧》[J].《青年记者》,2007(6)

③李英,《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④王玉,《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与技巧》[J].《魅力中国》,2010(28)

⑤熊丽娟,《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J].《大观周刊》,2011(48)

第7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一、广播电视新闻标题的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醒目”。标题作为一条新闻事件的核心和关键,一定要鲜明清新晰,直截了当。故标题编辑技巧在新闻技巧中分量重之又重,从业人员应加强标题的重视程度,才能把握编辑高质量新闻的关键。标题编辑时最好具有“吸引力”,即是第一时间抓住观众,激起他们的兴趣去了解新闻的内容。众所周知,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之分,大型新闻一般会主副标题结合,小的新闻一个主标题足以。标题编辑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主副标题分工要明确,主标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可以用夸张、引用等等的修辞手法或者一些表达技巧营造出夺人耳目的效果,让观众不能一目了然,摸不着头脑才会继续看下去;副标题则是为辅助主标题而存在,一般而言,主标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副标题需要立刻出来为主标题正名,本本分分的把事情解释清楚,而不至于误导观众甚至产生“欺骗性”,总的来说,副标题要简洁概括,把事件总结清楚,起到初步传播的作用。其次,当标题足够清晰明了时,它要达到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新鲜有趣,即是“吸引力”的更深层次。同样的标题,简洁的标题还不足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和兴趣把新闻看完,这就需要标题编辑的有趣,同样性质的新闻事件,换个新鲜的角度或者用个修辞手法,就能增加标题的趣味性,让观众一眼看到时觉得很新鲜之前没有见过或者运用个典故让观众会心一笑等等都能使标题变得有趣“好看”。好的标题,是优秀新闻的一半。当观众被标题吸引时,新闻的传播的目的就成完成了一半。

二、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决定了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与纸质媒体相去甚远,广播电视新闻有它自身独特的结构形式。独特有趣的结构形式是新闻具有吸引力的有效保证,能够激发观众阅读欲望甚至令人回味的新闻是需要编辑者好好在结构上下功夫的。对广播电视新闻而言,新闻内容大多是由采访对象决定的,即当一个采访对象简洁完整的把内容叙述出来,中间不会被其他人穿来造成观众阅读的混乱。一个采访对象表述完毕,再进行下一个采访对象的表述,即是下一个新闻内容。而在同一个新闻事件中,采访对象不再是一个人时,可以采用双方或者多方对话的形式,让采访对象互动起来,针对该新闻事件进行讨论。事实证明,对话的形式比单方的讲述更易让观众代入新闻事件,“参与感”会强一些,对新闻事件了解起来也更轻松;同时对话时采访对象各抒己见,对同一件事发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的言论,观众同时接收双方甚至多方的观点,相同或者相左的意见,都会引起观众进行再思考,这样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对事件的要素进行模糊化处理。所以,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清楚模糊化处理的对象和要求,掌握一定的新闻编辑模糊化处理技巧。首先,在稿子的关键要素不能确认时,事情一时半会儿又弄不清楚,但是新闻的时效性需要立即播报,这时候就要采取模糊化处理。编辑者不能为了新闻事件的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主观的确认,盲目给新闻事件定性,否则失去了新闻的真实度就失去了新闻播报的意义。其次,新闻报道时不仅要严格守法,更要满足生活中道德的要求,所以新闻编辑时要依据法律和道德做一些模糊化处理。当事人清晰的出现在镜头中时,面部可以打上马赛克或者借助道具进行遮挡甚至拍摄侧面或者背影等采取模糊化处理手段。再者,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比如地震灾害等事故,需要编辑者有选择的模糊化处理。民众对灾情事故都有种恐慌和担忧,事故还在发生时,新闻事件并不能被准确定性,事件走向还不稳定,如果新闻编辑者不采取有选择的模糊化而把所有情况都播报出来,观众不懂得分析和判断时势必会造成恐慌,舆论极容易沸腾起来。而如果真有特大事故发生时,党和国家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新闻媒体要做的是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做模糊化处理,有效的安抚民众情绪引导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总之,新闻编辑者在编辑时面对重大事件以及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时都需要仔细斟酌,在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时是否需要模糊化处理,在保留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模糊化处理不仅仅是专业素养的要求,更是一种关怀和智慧。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导播负责后期控制指挥工作,即是后期编辑工作的决策中心。因此,一个合格的导播不仅需要具备极为专业的新闻编辑处理能力,更需要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播报有条不紊的进行。一个优秀的新闻节目,背后必定有个优秀的编辑者,既能够“高瞻远瞩”即对新闻事件的预判和筛选,又能够运用各种技巧“创作”出出彩的新闻。编辑对导播而言,相当于军师。短时间,时效性,新闻的要求是需要编辑者去平衡的,是新闻编辑者的技能和智慧综合较量。

首先,为了新闻节目的效果,编辑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各种素材整合,找出素材之间逻辑上的联系,并有效的组织起来。做到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和形式,又深化了节目内涵,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后引发二次思考。

其次,在直播过程中,对新闻节目各个环节工作的要求都很高。因为现场随时都有意外发生的可能,而且不能事后修补,这要求导播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处理意外事情的技巧。并且一些现场的素材没有来得及进行整理就要直接拿出来播报,这时候根据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插播的形式。插播的节奏不能太随意,让观众知道插播的事件比较重要而且紧急,确保节目最终质量。

在广播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时,要求编辑者重视时间和逻辑上的连续性。逻辑上的连续性是指,新闻事件有始有终完整的传达给观众,培养观众对节目的信赖。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编辑者要合理安排播出事件,要结合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安排播报时间,并在特殊的节日和时间段做出特殊的调整,以迎合观众的胃口养成观众对节目的收看习惯。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

第8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首先,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可以使节目专业化,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也被称为中心制。这种资源配置可以根据节目体裁设置新闻中心、制作中心、节目中心等,并可以根据各种资源的专业分工不同,由各中心统一调配,达到提高陕西广播电视台内部的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广播、电视采编队伍两栖报道,突出广播现场连线优势。陕西广播电视台成立后,组建新闻中心,采用一个平台、一体化运行的模式,实现广播、电视在新闻采编上的资源共享,防止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广播具有传播迅速快、便于应急、移动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这些都是电视不能取代广播的。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们在采访时遇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将第一手消息在第一时间内播发出去,通常采用广播现场连线的方式。广播现场连线不受栏目、时间的影响,新闻记者只需要一部普通的手机就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现场接进直播间,通过电波将现场呈现给收音机前的广大听众。而如果采用电视连线,则需要配备3G设备或者电视转播车,技术复杂、成本消耗高,况且在播出上还会受到栏目、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在时效性和成本消耗上取胜于广播。因此,突出广播现场连线的优势在新闻记者采访时极其重要。

最后,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陕西广播电视台自成立以来,为打造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组合,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换岗,互相融合,让其成为采编资源整合的突破点。这样,可以使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全面了解广播和电视各自的特点,并能灵活主动地运用它去从事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成为既懂广播又懂电视的复合型人才。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采编资源整合的未来趋势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使之超过原有电台、电视台的优势,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媒介,是每一位陕西广电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第一,实现“中心制”的资源整合模式。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这种模式具有它的优越性,但同时具有不足。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率、频道专业化,这样就会导致所有频道、频率什么样的节目都要播,什么类型的节目都要生产,形成内部竞争的格局,以达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那么,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如果可以完全采用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的方式(“中心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实现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可使广电实体内部的各种资源由专业分工不同的各中心统一调配,频道作为编播载体由宣传管理中心统一管理。[3]从而,可以实施科学的内部考核制度,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分配到各中心,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创作活力和工作热情。

第二,要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共同发展。两台合并后,实现一组记者采访,广播、电视两个窗口播出的模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一稿两用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每一名新闻工作人员都必须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广播新闻稿件主要以听为主,电视新闻稿件则主要是听与看的结合。这就决定了广播新闻稿件在语言的描述上要更精细于电视,要用语言的艺术呈现给听众画面感。而电视新闻稿件则需要用简练的语言辅助补充画面,其文字内容不应与画面重复。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记者先制作完电视新闻稿件后,将该篇稿件不加修改的移植到广播中去,完全不考虑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不同特点。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广播新闻稿件的质量,也削弱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遵循广播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新闻稿件写两版,并同步制作稿件。另外,广播具有很强的伴随性,许多受众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时间去读报纸、看电视,而广播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随时提供给受众信息,而受众也只需要一部价格低廉的收音机便可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而电视的播出设备、接收工具技术复杂、成本较高,与广播相比,在节约采编资源方面不占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广播的资源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共同发展、壮大。

第三,实现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需建立长效机制。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部分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已经打破广播与电视的界限主持节目,但整体上,两者还是分开管理。在今后的逐步融合中,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人才库,收录、共享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特长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等。当某一档节目需要主持人时,可以在人才库中进行选择,打破广播和电视的界限。其次,也可以确立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定期相互交换工作岗位的制度。让相同类型节目中的广播人和电视人在相互交流学习中,进一步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增强自己对节目的认识,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水平。另外,还可以为知名广播播音员、主持人量身打造电视节目,为知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量身打造广播节目。这样可以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合理利用多种媒介资源,打造有影响的媒体人物,扩大他们的知名度。

三、结语

第9篇: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范文

初识庐山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近年来,被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牛”的专业。

就其能够“牛”的原因,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看:一是工作性质。“无冕之王”的美誉令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指数很高,该职业所链接的专业也随之凝聚更多的人气。二是就业范围。毕业生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三是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发展,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具体来说,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要求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

商品流通的日趋频繁,促进了我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很多院校在中文系或新闻系都设有广告学专业,也有少数院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广告学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探讨传播的学科,一般设在传播系,也有少数院校设在中文系。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美学等。

别有洞天

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报社、电视台等,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如果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对新闻热点比较敏感,同时文笔又很好,且善于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非艺术类招生,分数线较高,报考人数也比较多,竞争很激烈。

广告学专业文理科分开招生,理科生招收的较少,大约是所招文科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招生范围并不覆盖全国,在各地区招生名额不同。广告学属于非艺术类专业,其中的广告设计方向属于艺术类专业。广告学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都急需从事广告策划、制作、设计、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告专业人才。因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难度很小。广告学专业录取分数较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编辑出版学专业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分五大类:文学文化类、写作类、编辑类、出版及文化经营类、现代传播技术类。毕业生既可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还可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

淘金地带

【综合性院校】国内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力量较强的综合性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近几年也在迅速发展。此外像河南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北华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广西大学、济南大学、渤海大学、三峡大学、西南大学等也值得报考。

【师范院校】很多师范院校像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也都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