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影响
一、前言
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动作示范为主,严重忽略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主体,致使初中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被遏制,进而严重影响其体育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教学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陕西某初中体育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身体发展及运动技能的形成影响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培养的片面性,为更好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陕西某初中50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有初中体育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及技能形成的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确立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自制初中生运动技能发展问卷调查表。
(3)实验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25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原教学计划不变,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场地器材等影响教学环节的所有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仅在实验组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避免测试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特请本校体育界专家对实验前后数据的收集过程进行实地监测。
(4)体质测量法:依据体育测量评价标准测试身体素质评价指标。
(5)数理统计法: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分别为80.1和79.8,标准差分别为9.43和8.78,对两组身体素质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55,P值为0.163,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分别为83.7和80.9,标准差分别为9.33和9.47,对两组身体素质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83,P值为0.075,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达不到有统计学意义程度,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幅度。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篮球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实验,篮球选项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2、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篮球罚篮成绩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罚篮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罚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1.5和1.47,标准差分别为0.7和0.6,对两组罚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0.45,P值为0.64,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罚篮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3.45和2.81,标准差分别为1.01和1.03,对两组罚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2.85,P值为0.004,P﹤0.01,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罚篮成绩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初中生的罚篮成绩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3、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学生半场跑篮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5.71和5.73,标准差分别为1.13和1.08,对两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0.78,P值为0.89,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发展程度在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半场跑篮成绩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平均值分别为4.98和5.43,标准差分别为1.32和1.27,对两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均值进行双样本T假设检验,T值为1.86,P值为0.114,P﹥0.05,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半场跑篮成绩的在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程度,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半场跑篮成绩的进步幅度。由此可以说明,经过15周的初中体育篮球体育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对初中生的半场跑篮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研究表明,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每个成员在学习和有效掌握篮球各项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小组中每个成员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等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且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有效掌握和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能保障才能够有效完成,因此,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就有明确规定。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学生的进步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小组中每个成员为了小组成绩的进步和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和鼓舞,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篮球技术学习和训练,从而能尽快确保掌握动作并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这种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篮球技术和技能锻炼,而且还对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均得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平衡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不能说耐力水平提高,或者是跑得快了就可以说身体素质提高了。身体素质是一个综合能力评定过程,身体素质的改善,不仅与运动能力有关,也与人的社会适应和心理有很大关系,而且身体素质的增强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进行训练的结果,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体现,与此同时,身体素质成绩的评价还与季节、气候及其当时的学习气氛、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的增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米环,李国强.关于体育统计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6.03.
[2] 严志平.浅谈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J].体育科技,2001.03.
[3] 李米环,李国强.体育统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7.35.
[4] 严中华,林昭文.普通教育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3.12.
[5] 吴立岗.现代教育论基础[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4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相较小学生有了很大变化,日渐趋于成熟,但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仍然存在很大局限,他们对来自外界危险的防御意识和抵抗能力均不强,对陌生事物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活动、使用体育器具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安全问题,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农村初中校址较为偏远,在体育教学器材、教学场地、医疗护理等方面条件较差,其安全教学隐患较多,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农村初中一般设置在乡(镇)附近,远离城市,受经济、交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生更多地关注文化课学习状况,而对体育课的价值认识不足;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经费保障、体育教师配置、体育课程开设、体育竞赛开展、体育器材购买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尽管体育在中考中占了一定比例(如云南为50分),但很多教师和学生仍然不以为然,认为体育不一定要拿满分,随便准备一下考30多分就足够了。在体育教学安全方面,农村学生家长忙于农务或外出打工,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局限于返校、回家途中,对学生在体育课等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几乎空白;学生本身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基本都是应付式地参与,也不会更多考虑自身安全问题;教师在体育安全教学中,一般就是要求学生简单做一些准备活动,很少会详细讲解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具体来看,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
教师的安全意识影响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引导和防范等具体安全行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看,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担心在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因而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较强。当然,也有个别教师疏于安全教育和管理,以体育专业教育为主,这是非常危险的。
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农村初中生把体育课看成“放松课”,在体育课上只顾玩乐,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男生)较差,只有极个别内向、胆小的学生会比较在意安全问题。但总体看由于农村初中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匮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防护能力不强,学校体育教学安全事故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从家长的角度看,农村的自然环境相对复杂,人们对一些安全隐患习以为常,加之大部分父母忙于农活、外出务工赚钱,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老人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提示局限于不要打架斗殴、不要偷窃、不要骑摩托车等,对体育课安全教学基本没有任何概念。在笔者的家访中,只有30%左右的家长能认识到体育课(锻炼)有一定的风险,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担心。可见,家长的体育课安全意识非常薄弱。
2.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初中师资力量整体偏弱,少数地方还存在非专业教师教授专业课的情况。从体育教师队伍来看,农村初中大都只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每周承担12节以上体育课(不含每天早操、课间操带操),所以课时任务都比较繁重,职业倦怠感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的体育安全意识不强,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自我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不到位,难以保证体育课零意外事故。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锻炼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的锻炼方法、动作要领等讲解不透彻,对于一些危险性大的体育项目则直接不安排教学,通过降低学习内容的强度和难度来确保安全教学。还有少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领悟能力不强,不能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计划的实施也不能按部就班,学生超负荷锻炼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调控能力差,学生在课堂上各玩各的,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上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3.体育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经费有限,许多农村初中的体育设施类别、数量有限,而且对一些陈旧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能及时更换,导致体育课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以华宁县第十中学为例,体育器材以篮球、排球、双杠、单杠等为主,大部分器材用了很多年没有更换,而篮球板开裂、篮圈摇晃、双杠或单杠不稳定等情况时常出现,发现这些问题后一般都要等一个月以上才会得到处理,这期间的体育教学课难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二、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
1.强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零安全事故发生。尽管体育课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但体育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为主,不能超负荷训练学生,也不能对个别体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强迫式练习,对于患有疾病、身体不适的学生应格外留意,同时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调整训练强度,减轻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压力,避免出现更多的肌肉伤、韧带伤,出血甚至猝死等安全事故。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让他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孩子锻炼提供良好的运动装备,例如运动服、运动鞋等,不能因为家庭条件差等原因忽视了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时,要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同时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学会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例如体育课前不空腹,不吃过分饱,不穿易滑的鞋子和较紧的衣服,身体不适及时报告,不带危险物品上课,等等,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2.体育教师努力提升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体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充电,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特征及教学规律,全面了解学生,最大限度降低体育课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首先,认真备课,做好体育课准备活动。在备课时,体育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计划和安排,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见,制定应急方案。这样,即使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也能将学生的损伤降到最低。同时,在正式开展体育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的各个关节和部位充分活动开,避免一些强度较大的练习导致学生受伤。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防止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述动作要领,然后再示范动作,最后学生练习、教师纠正。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会出现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改变授课方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注意力。
最后,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体能接受的运动负荷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要系统掌握人体运动科学和规律,充分了解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例如,避免学生持续的大量运动,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放松和休息时间;不同强度运动合理搭配,注意教学节奏,课堂上逐渐加大学生运动负荷,最后再逐渐下降,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大负荷运动。做到了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增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首先,强化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前提,如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过分放纵,学生没有纪律性,将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铅球教学中,学生必须认真听教师口令和信号,不能随意投掷或捡球,否则可能导致受伤;跑步练习中,禁止学生喧哗打闹、相互推搡,否则会出现摔跤等事故;三级跳远课堂上,要确保前一名学生已经走出沙坑,后一名学生才能开始跑跳……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保教学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对部分纪律较差学生进行严格教育,约束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会导致学生随意、散漫的学风,不听教师安排,课堂教学难以控制,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其次,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教师在体育课正式开始前,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安全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和学校、班主任沟通,利用广播、展板、黑板等渠道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尽可能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环境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尽可能保障正常的体育经费。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环境问题,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更换或维修报告;落实好体育教师编制问题,避免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同时抓好体育教师的安全培训等工作,形成整个学校都重视学生安全的气氛,为体育课堂安全教学奠定基础。
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问题同样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安全成长着想,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安全学习,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红霞.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J].求知导刊,2016(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观念;转变
【中国分类法】G633.96
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生理、体能、运动技能、兴趣与爱好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他们通常总是喜欢参与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点的体育项目。如果我们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体育学习内容,来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初中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新课程改革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分析新形势下转变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必要性,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教学观念有效转变的若干策略。
1 新形势下转变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必要性
1.1 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是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机械式的学习,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且对体育知识的运用程度较差。传统的体育教学也是为了应试而设立的,由于当前部分地区在中考中都加入的体育的比重, 所以体育成绩对学生的初中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素质教育,同时新课改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旧有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势,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初中体育教学观念亟需改变。
1.2 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要求
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必须要从改善课堂质量出发,全面提升课堂效率,而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正式紧跟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点。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1.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需要得到提升, 较高的教学质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更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了,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只有体育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2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的策略
2.1 体育教师转变自身的职业观念
当前的体育教师大都只重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锻炼, 以应试的心态去设计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师大都认为体育课程就是为了应对中考而开设, 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我们体育课堂效率与质量,要求体育教师在认真贯彻体育精神的同时,积极的学习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努力转变自身的职业观念,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化人才为己任, 同时要注重通过体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在进行篮球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问学生都喜欢什么篮球明星,为什么喜欢他们。学生会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培养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篮球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时,可以让2-3 人双手胸前传接球,1 人去试图抢断球,然后角色互换,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弧线球和直线球各在什么时候传递, 并且探讨怎样准确的把球传到队友的手中。教师可以安排进行传球游戏,或进行小组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传球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2 授课思想的转变
过去传统的授课模式都是将教师与学生树立在两个阶层上,教师高高在上,俯视一切学生,给学生带来压抑感。而新时期的课程要求我们重视师生关系的平等, 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来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蹲踞式起跑学习中,学生往往觉得跑步太累,也很枯燥无聊,但在教师的威严之下也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于是机械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比如,教师可以在安装起跑器时拉近和学生距离,进而教给学生起跑的要领,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各就位”口令时,就要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脚各放到前起跑器和后起跑器上,后膝跪地,两只手拇指相对,与肩同宽。听到“预备”口令时,后退抬起越120 度。听到“跑”的口令时,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刺。由于很多学生不喜欢跑步,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分散开跑,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
2.3 授课模式的转变
初中体育的教学模式大都是针对中考所测评的几个体育项目而设计的,每次上课都是传统的几个项目,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充分考虑事实的基础上, 积极进行授课模式的转变,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授课模式的转变,体育教师也可以从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篮球的传递和投篮后,教师可以进行扩展,教给学生当下流行的街头篮球或花式篮球,会大大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在健美操学习的基础上扩展学生学习街舞,这样就增加了体育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远远不能满足新的体育教学的需要, 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发挥一系列主观因素,积极主动的改变教学观念,设计更为合理的授课计划,以更好的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摘要: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从其自身的特色上吸引着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现象:其一是体育课堂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受到气温变化,周围环境变化的干扰,影响了体育课的有效性。其二是受班级学生数量、学校场地、器材等的影响,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好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初中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开展进行一番探讨,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育学;生态学;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10
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以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帮助人们掌握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生态学是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教育学和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借鉴了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有所发展。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生态体系,这个体系由诸多要素构成。包括受教育的中学生、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场地器材的安排、学生的需求,以及一些影响课堂组织开展的其他生态因素包括气候、颜色等。据有关研究表明,运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原理与机制,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进行有效地研究和分析,可以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审视,有助于建立稳定、动态、和谐的体育课堂。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练习强度、密度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极大的区别,它实施计划任务的大部分内容要在室外完成。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天气气候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练习强度、密度时常常因为忽视了当地的气候特点而不得不临时做出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如何根据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结合本地区域小气候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设定科学的体育教学练习强度和密度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四季变化对体育教学计划的干扰和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四季变化规律,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制定计划时应该安排对心肺功能要求比较低的教学内容,例如一些以掌握技能为主的技巧、球类等;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季节,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安排对心肺功能要求比较高的耐力项目,例如,短跑、中长跑、素质练习、竞赛对抗等强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2.气温差异对于练习强度和密度的影响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和夏季气温差异明显。气温分布特点为: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所以在寒冷的冬天里,北方地区的体育课堂学生会受到为了保暖而穿着的棉衣、裤、鞋子的影响不便于运动,关节和韧带弹性与伸张性受到气温的影响而下降,因此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但南方和北方温差并不大。主要受到阳光直射和夏季季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这时候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兴奋,疲劳感觉明显,没有学习兴趣等现象,再加上运动产生的热量超过了身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中暑等热伤害症状时常发生,因此在保证练习密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练习强度,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气温对于体育课堂的影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搭配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颜色
颜色作为体育课堂环境要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建筑设施以及学校教具上。研究表明,多彩的颜色在丰富生活,影响性格,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色彩也是我们体育老师时常应该考虑的因素,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不仅能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有利于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于外界提供的信息他们的获取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受感知的支配,色彩越是丰富,色调越强越能够吸引他们。所以,在室外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协调教学。譬如当初我校没有塑胶跑操而是黑色的煤渣场地,在短跑教学中,我用石灰粉划出了跑道、起跑线和终点线,教学场地在整个田径场中显得特别的醒目和富有立体感,学生在下课后都觉得这样的场地相比以前的没有分道线的场地让他更加兴奋,跑起来更是有一往无前的冲动,正是在这种富有感染力的颜色的作用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有利于帮助学生直观获取教学信息,提高技术运用的准确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如果科学、合理的用色彩进行表达,就能增强体育技术、技能传递的穿透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需要经过泛化、分化到自动化几个阶段,泛化即为学生的感知阶段,如果色彩表达的准确,学生的感知就会得到加强。例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踏板这个环节上总是因为踏板位置不准确从而影响了起跳发力,为了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可以在踏板相应的位置上涂醒目的颜色,学生在跳上踏板时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提高了跳山羊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习信心
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色调的不同能让人在物体的各种形态中产生错觉,包括物体的重量、大小以及高低。在体育教学中,同样的高度,深色调的教学器械给学生以高的视觉效果,浅色调的教学器械则会给学生以低的感觉。例如在跳山羊、跳高等技术教学中,可以把山羊的表面漆成淡黄色和咖啡等颜色,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初期的体验环节上消除恐惧心理,心情变得愉悦。在投掷类的教学内容上,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不难看出,学生对于黑色的实心球、铅球有一种排斥心理,尤其是女同学,那是因为同样的重量,深色调颜色的教学器械给学生感觉较重,因此,我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投掷物涂上白色等浅色调,学生明显感觉轻松很多,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把握好可更换颜色体育器材的色调,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上产生积极地影响。
三、建立生态、合理的体育课堂布局
如何把我们的体育课堂布置得生态、合理,是体育老师课前需要重点准备和精心设计的环节之一,也是一门涉及到美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学问。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本人认为建立生态合理的体育课堂布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场地的布置生态、合理化
初中体育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备场地是备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体育老师应该在课前把场地布置的干净、平坦;为了教学需要划场地的时候应该把线画得清晰、简洁、明了;根据教学的安排,教学器材摆放应该科学、安全、美观、有序,当学生刚走进课堂的时候注意力首先就会被眼前的场地所吸引,从而会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一节课场地布置的杂乱无章,器材摆放得很凌乱,学生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从而会影响到教学效率。
2.合理选择体育教学位置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于课堂实施过程主要以室外为主,时刻要注意教学位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坚持学生背向阳光和风。课堂位置的选择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与周围的环境背景,尽量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因为学校场地有限,把篮球和排球共用一块场地,那么在进行排球教学时,可以用鲜艳的颜色重点描绘排球场地,在视觉上让学生更加倾向于排球教学,从而减少篮球场地的干扰。
3.体育课堂加入音乐元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岗位上工作十年,经常参加各种级别的优质课比赛,期中很多老师都把音乐请进了课堂,形成了一种潮流。众所周知音乐具有调节人情绪的功能。有条件的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带上音箱,准备活动上可以放音乐,学生活动起来感到轻松舒展。在放松活动中,一些亲近大自然的轻柔的音乐可以帮助消除学生的疲劳。只要音乐的选择科学合理,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学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师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代的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时刻考虑生态因素对于体育课堂的影响,长此以往,我们的体育课堂将会变得越来越生动、精彩,学生徜徉在这种科学、生动、精彩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自然会变得更加浓厚,学习效率必然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程从柱,王全林.生态教育学:当代教育学建构的一个重要视域[J].皖西学院学报,2013(01).
[2]吴文煜.精心布置——让体育课堂焕发生机[J].广东教育·教研,2008(10).
[3]丁向东,宛钟娜.气象、气候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
一、依据学科性质规划教学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方式,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初中必修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体育课的学科特点,依照体育课的特性安排教学。
首先,体育课以动为主,同时要安排学习适当的体育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其次,运动强度要适宜,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不应过小也不宜过大。做教学计划时,应该具体预计出各项练习的数量和时间,比如运动时学生的高心率掌握在每分钟150次左右,平均心率在每分钟120次左右,运动密度在40%前后。第三,要牢记教授运动技能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安排教学要严格依照体育运动的规律,采取既科学又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一些老师的心里面,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分得如楚河汉界一样清楚,在为人师表、树立威信的思想驱使下,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经常摆出一副严肃刻板的面孔。这样的表情在学生看来,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事实上,过于严肃的体育课堂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不利于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这一角度来说,要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就要改变原来的处理方式。
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推动因素。初中生的自尊、自立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学习时也更加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教师在处理此阶段师生关系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这一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考虑学生的感受,语言上不能讽刺挖苦,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而且,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常鼓励学生,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适当表扬,为学生提升自信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促进力。另外,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除了尊重和表扬,教师还要懂得关心、帮助学生,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手,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只要老师们能够帮助的地方,就应该多关心一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更加尊重老师,以确保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多种手段融入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堂上,有一些教学方法很实用,比如动作示范,既直观又常用。学习新动作时,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所学动作的影像,便于学生分析新动作的结构和要领。教学活动中标准的动作示范,不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还可以加快学生领悟动作要领的速度。又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互相帮助、自由搭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室内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丰富室内课的内容。如教室内篮球课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们介绍姚明、科比这样的篮球巨星,并且配合着播放一些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段,增强室内教学的趣味性。或者在教学中遇到高难度动作这类教学难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高难度动作放慢、分解后的慢镜头,帮助学生观察了解,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
四、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
【关键词】课外活动 体育 运动习惯 组织
众所周知,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展好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增进友谊、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有效方式。
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班级课外活动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形式、内容上组织良好则对学生运动习惯思想产生较深的影响力。
一、明确班级课外活动的意义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道德素养和文化成绩;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它是体育课的继续和延伸,绝非是“放鸭式”的自由活动时间;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发挥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要保证班级课外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必须做到“四落实”:
1、时间落实。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搞好班级课外活动的前提,时间过短,运动强度达不到引起学生身体反应的有效阈值强度,也就不能让学生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班级课外活动的时间一定要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每周安排两次,每次30分钟,同时必须保证按时足时开展,任何人不得以各种理由“借用”。
2、内容落实
每学期初应由体育教研组集中全组老师的智慧,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绝不能单调乏味,而应丰富多彩,集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可以遵循以下“五性”的原则:注重提高性,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互相促进,又使课外活动与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如田径、篮球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注重群体性与竞争性,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与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项目,如拔河等,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培养团结拼搏的精神,使得因学习带来的紧张心理得到调整和放松;注重兴趣性, 在体育运动中,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安排活动内容时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对运动习惯的养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较深远的影响。初中生进行课外课外活动已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男生普遍喜欢接触性的、对抗性的练习,象“篮球、足球、武术对练”等,而女生则比较偏爱非接触性的对抗练习,象“羽毛球、排球----”等;注重季节性,选择一些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活动的开展。如冬季选择长跑、跳绳、踢毽子;夏季选择球类、游泳等;注重补充性。一些没有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但易于组织竞赛或有利于终身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应作为选择的内容。如健美操、太极拳等。
二、以体育竞赛的方式推动课外课外活动的开展
竞赛不仅是推动课外活动的有力手段,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竞赛的形式应多样化,要力争使课外活动所设项目均列为比赛项目;竞赛规模不要太大,应以班级对抗赛,年级对抗赛为主;参加比赛的人数宜多不宜少,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竞赛的宗旨是“贵在参与”;通过一些小型的竞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让学生参与到竞赛的组织中,从而学到一些简单的竞赛组织方法。以便于将来走向社会后能组织一些群众课外活动。
四、课外活动的具体组织与落实。
严密的组织是搞好班级课外活动的保证。它应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班级体育委员共同进行组织指导,而不是只由体育老师来组织安排。根据活动的内容可将体育教师的人数、特长合理分配,建立若干个专项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锻炼。这样做有两大好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选择锻炼项目,以便于调动其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班级课外课外活动的质量。
锻炼专项小组的设定,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合理配置,便于学生有组织,较系统地进行练习。
参加辅导的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着重指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练”。
三、适合的场地器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场地器材的落实是搞好班级课外活动的基础。在场地器材落实的基础上,活动表内应明确规定场地的范围和器材的数量,活动前由各班体育委员领取器材,在体育老师指导下合理布置场地,特别是投掷区必须与其它运动场地分开,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发生误伤。在场地器材不齐全的学校,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开动脑筋,自制器械,土法上马,保证班级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二要向学校领导反映,争取购置。课外活动结束后,各班班主任要督促体育委员带领同学按时归还全部活动器材,如有故意损坏或遗失,由班级或直接责任人负责赔偿。
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全班级课外活动的评价体系。班级课外活动的评价不但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活动内容的执行与活动时的情况,而且要检查活动的效果,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反馈,其活动质量的好坏应作为以后调控的依据和班级总体工作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为以后的活动的开展作指导。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记录法”、“量化评定法”、“模糊等级评定法”等。
关键词 高校 珍珠球 可行性
1 全国珍珠球运动开展状况
在1991年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民族体育项目珍珠球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珍珠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除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珍珠球比赛之外,全国范围内还多次举办了的珍珠球专项比赛。例如,2005年7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首届高等院校珍珠球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11所高校的男女15个队共200多名各族运动员参赛。2011年9月,在贵阳举行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其正式比赛项目珍珠球是参赛人数和队伍最多的项目之一。
现在,除了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珍珠球比赛外,全国各省市还开办了各种形式的珍珠球培训班,推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之间的比赛交流、观摩学习等活动,促进该项运动水平的提高。经过各地教练员、运动员多年的研究摸索,珍珠球运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战术打法,提升了全国范围内该项运动的水平,也为其推广、发展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2 珍珠球运动的特性
2.1 简易性
珍珠球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比赛场地面积不大,比赛器材较为简单。除运动会中的正式比赛需要标准的场地器材外,平时比赛不受场地大小和地面质地的限制,可以利用一块现成的篮球场,也可选择在街头空地或公园草地进行。比赛用的是橡胶球,比排球略小,不需要其它器材。可以说该项目只要有一个球和一片平整的空地就可以开始比赛,因此简易性是其一大特性。
2.2 大众性
珍珠球运动规则虽然是在篮球、手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技战术和规则有所不同,但是易学易会,稍有一些篮球运动经验就很容易适应到这项运动。大学生、初中生、中年人甚至小学生和老年人,只要能掌握篮球运动中的跳、投、运、传等基本技术就都可以参加珍珠球运动。这项运动可以说不分是男女老少,只要有一片空地和一个珍珠球就可以进行,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大众性。
2.3 对抗性
珍珠球比赛的技战术可以分为个人技术、移动技术和运球技术,由跑、跳、运、传、投和接球等多种基本技能组成。双方通过同场竞技,积极争取球权投篮得分来判别胜负,篮筐是人为控制可移动的。比赛过程中攻守交替,所有运动员都积极移动,利用有利位置的进行球权争夺,技战术的运用更具有对抗性。
2.4 多元性
近年来,珍珠球运动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独特的技战术已经逐渐形成,珍珠球理论体系研究已经发展为交叉边缘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不仅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正沿着科学方向发展,珍珠球运动是一种形式传统但内涵丰富的体育运动,具有多元性。
2.5 观赏性
珍珠球规则是在篮球、手球规则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动态发展制定的,场上技战术与篮球、手球、足球和排球竞赛中的技战术特点相比具有一些相似点。珍珠球是一种对抗性的同场竞技运动,比赛过程中,双方场上运动员激烈竞赛,网手和拍手展开全方位的争夺,不同位置随机应变,比赛攻守转换频率很快,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战术,各种战术都各具特点,展现了很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2.6 趣味性
珍珠球比赛有很强的趣味性。相对足球、手球等运动项目,珍珠球比赛内场攻守人数较少,球体较小,运动员持球时拥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通过向本队队员手持的可移动篮筐投篮而得分,相对于篮球和足球,运动员可以更容易控球,得分比篮球和手球还要容易,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进球情绪体验,从而更能满足和实现运动员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观众的感官刺激,富于趣味性。
3 珍珠球运动的功效
3.1 健身功能
珍珠球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集体运动,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对抗性、多元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珍珠球运动强调团队协作,运用跑、跳、投、接等技能来完成技战术系统,以适应激烈对抗中场上不断变化的要求。在这此过程中,运动员的生理、心理以及思维都要承受比赛压力的影响,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因此,科学合理的参与珍珠球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机体各项功能,增进健康,对加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修养水平、强化团队协作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3.2 教育功能
珍珠球运动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广泛开展珍珠球运动,不但能够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而且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对珍珠球运动的学习了解,队员们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珍珠球比赛可以培养参赛者敢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锻炼出勇敢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道德作风,从而提高其身体和个性的健康水平。
4 珍珠球运动在武汉地区高校开展是可行的
关键词:有效体育课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35-1
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是高效益,即教学成果能是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换句话说,有效教学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用好资源是“三高”的基本点
初中生的理性认知水平还远低于高中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地运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幻灯、实物展台、录音机、录像机、CD、VCD、多媒体计算机等,使课堂更生动,使学生更能身临其景,更能深入地体验,而且更能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一些具体的图片、道具或者视频内容来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首先,教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转化出自己的资源,明确教材的意图,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了解学生是“三高”的立足点
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了解学情主要是了解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能达到“三高”,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对学生掌握难易程度的情况有所了解,要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通过掌握学生情况后,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标,动作的难易程度,了解学生的健康,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游泳教学中放手开始漂浮的时候,因为我觉得这个环节是学会游泳的关键,有的孩子胆大,一学就会,有的胆小,但胆小的孩子类型还不一样,有的孩子只要强制让他练习一次然后可以自己练习了,有的孩子就需要鼓励,需要多一点的时间去适应才能完成,如果强制的话只会加重对水的恐惧心理,导致最后不想学,也学不会。
三、贴近课堂是“三高”的落脚点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是我们的舞台,课堂教学各项活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杂乱的迹象,是很多老师最求的方向,在近来的听课中,我越来越有了另一种的认识,其实有些情况下需要有一点无序的,看上去杂乱,无序,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比如我们上篮球行进间运球,一种是排好队按照规定路线进行练习,学生队伍整齐、有序,规规矩矩。另一种是规定在两个篮球半场不规定路线自己练习,看上去学生到处乱跑,自由散漫,但这两堂课的“三高”是不能比的。所以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我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替代传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秩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学生动了、活了,这种“杂乱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杂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后的杂乱,可能正是我们需要的有效的“杂乱”,但必要纪律还是需要的,比如整队集合是必须要求做到“快、静、齐”。总之我们要“放有目的,活有目标”,做到收放自如,更贴近课堂。
四、合理安排教材是“三高”的着力点
新课程教学在内容上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有些教材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可是有些素质又是我们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我们不只凭学生的兴趣,而应找到教材的与学生的接触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学生不感兴趣的教材游戏化、生活化、简单化,比如中长跑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一堂大范围的“寻宝”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三高”的关键点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六、缩小个体差异是“三高”的平衡点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如果只对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有效,那不是真正的“三高”教学,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新的不平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肯定存在的,有的因为遗传因素,这就是客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如何来弥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我们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而我们只有通过对对那些体质差技能水平不好的学生要进行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进行鼓励性评价,评价中的要求适当的降低,力求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共振效应,进一步缩个体小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促进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能自觉抵御不良思想行为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开展理想、品德、意志方面的教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学期计划参考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第二学期计划参考一
初三下学期,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面临的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如何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过好初中的最后一学期?我作为班主任将贯彻学校的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关注班中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紧抓学生思想工作不放,紧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放,紧抓安全教育不放,要求学生要搞好学习,先学好做人。
二、班级目标
结合校德育目标,争创文明班集体。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中考中考出满意的成绩。
三、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男生26名,女生26名。从上学期的班级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想考入高中,内心深处想学习,但管不住自己,没有韧性。因此有部分学生仍然惰性很强,有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班级的负面影响很大,要作为教育的重点。争取让有希望的同学尽可能多的考入高中。
四、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促进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能自觉抵御不良思想行为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开展理想、品德、意志方面的教育,在"升学""就业"等问题上能正确对待,做到既要有努力方向、奋斗目标,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挑战。
2.加强学生常规工作的管理。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做到班级布置的规范化,配合学校的各项检查与活动,认真接受检查,争取改正不良习惯,并在一定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和竞争观念。保持教室、校园及公共场所的整洁。本学期将加强宣传的力量,发挥集体力量,提高板报的质量。完成任务坚决做到速度快,质量高。
3.以学习为重点,作好为建设祖国输送人才的准备。
开学初要求每一位学生写好本学期的打算,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并向着这目标努力奋斗。为此,班中首先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经常适时地对班中同学进行鼓励,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4.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争取学生全面的发展。
配合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争取在中考体育测试中能人人过关。积极参加运动会、篮球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
五、方法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本期工作主要抓以下几点:
1、狠抓理想和前途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2、狠抓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以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面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方向。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考前教育。既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弛。让他们做到有张有弛。以正常的心态参加中考。
5、由于是最后一学期,因此要求学生坚持体育训练,特别是中考的三项测试。
6、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家长的鼎力配合。
7、在六月份做好学生的毕业离校工作。
总之,要力争在紧张中、稳定地度过这一冲刺期,让我的学生们以最佳心态迎接中考。
第二学期计划参考二
很快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已经开始了, 初三下学期是同学们初中生涯的收获季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班级教育管理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本学期面临中考,我肩上的担子很重。既要带好初三x班的各科学习,并使他们的英语成绩提高。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特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做人与学习上都能获得提高。
二、每月工作重点
三月份:
1、新学期开学,检查学生寒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制定好下一步的学习计划。组织好第一次月考并做好考后分析工作。根据同学的情况,做好每个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跟踪,抓恒心,及时进行思想的调整。
2、抓学生的课堂纪律,利用报道时间开好班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做好优等生的思想工作及上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
4、安排座位。
5、进行心理放松教育。使学生以一种放松、自信的姿态出现在每一天。
6、进行体育训练,迎接体育中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达标是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一项。因此,每天课余时间特别是早晨起床之后,号召同学们进行晨练。一方面锻炼身体以适应繁重的初三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为中考体育达标做准备。所以我将做好体育中考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合体育老师进行体育考前的训练工作,力争使得更多的同学获得体育的满分成绩。
7、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坚决执行学校制定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经常性地深入学生间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强学生在诸如教室、校园、宿舍、回家途中甚至在家中等地点的安全防范意识,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8、召开家长会。
9、组织学生进行 “中考倒计时100天”宣誓大会。我班宣誓词为:“在最后一百天里,我定会用心去面对,我能忍受一切痛苦,用我的强大的能量去为心中的梦想奋斗,我会时时告诫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天下就没有对手,xx班中考必胜!”。
四月份:
1、组织学生迎接第二次月考并做好考后的分析工作。
在这时期里,各科任老师为了使自己所教学科能考得更好,都在争分夺秒地带领学生复习,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此时,我要着眼全局,以身作则,与各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督促学生多下功夫,各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老师、学生、家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对月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对学生出现的压力大、焦虑高、成绩不理想、学习信心下降、时间分配不当、有骄傲情绪等现象及时纠正,调整心态,指明正确的方法。
战略上:抛开一切杂念,以竞争精神去拼搏。
战术上: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
2、继续进行体育训练,迎接体育中考。
3、组织学生参加我为母校留青春的植树活动。
4、进行安全教育。
五月份:
1、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反思。使学生的复习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2、继续做好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自信地应考心态。
3、继续进行体育训练,迎接体育中考。
4、进行安全教育。
5、召开家长会。
这一时期,部分同学已经身心疲惫,这是,家长却是强有力的后盾。他们的一句鼓励话语、一点关怀和问候、一个信任或欣赏的眼神对孩子都是莫大的安慰,使他们增强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六月份:
1、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中考。
2、 组织学生参加毕业考。
3、进行安全教育。
七月份:
1、做好考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养成良好的心理。让学生以一种自信的姿态走进考场。
2、组织学生参加中考,指导学生考好中考。
总之,使同学们快乐的进步是我的目标,使他们都能升学是我的梦想。让我们满怀期望,在心与心的碰撞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初三x班同学们前行的美丽风景吧!
第二学期计划参考三
众所周知,初三年级是初中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阶段,更何况这届初三是我们初中自创建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届。耕作三年,现在就是检验收成的时候。开学之初的几次会议,让每个初三教师心里都是沉甸甸的。然而我们相信开班之初我们初中部的,那就是“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我们初三的全体科任老师将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发扬拼搏精神,抓紧抓严抓实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力争中考取得好的成绩。
一、教学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模式。提出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模式和方法。
2.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根据本届初三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把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中考研究,认真研究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5.做好班级现状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更大的提升。
6.重视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7,认真抓好体育训练,课间操时段改变锻炼策略,男女生分组,力争让每个同学都发挥出最大潜力,力争体育中考成绩达到最好水平。
8.高度重视培优工作,加大培优力度,对前十名学生要加大力度,为他们松绑减压,营造宽松的竞争氛围,力求在和谐的竞争环境中迎难而上,使优秀学科更加优秀,使薄弱学科也逐步优秀。科学合理的做好李昊元的思想工作,争取中考一炮打响,其他前几名的同学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
9.做好中考各项报名工作,严格仔细的把好每一道官,确保学生能够正常发挥。
10.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适当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去。
二、德育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对初三学生开展理想、感恩教育和信心教育。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最后冲刺。
2.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中考前的每一次考试。
3.加强家校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每阶段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纪律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对稳定学生学习情绪、促使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一定效果。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校的信息,最大限度去的家长的支持。
4.关注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要对后进生做到有爱心细心加耐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待后进生不歧视,从而有效地保证后进生提高。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
1,督促各学科将剩余内容教学完毕。
2,“我的新学期打算”(学生研讨计划)
三月:召开班会,并给每一位同学做思想工作,指出个人的优势与劣势,提出远期与近期的目标。
四月:第一轮复习开始,常考常总结。
五月:进入二轮复习教学阶段;注意考试的格式,比如涂卡。强调考试时的小节问题。部分薄弱学生个别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