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__年,我镇紧紧围绕“苦干两年再翻翻,提前一年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抓实干,创新突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形成以北港蔬菜、宝应湖水产养殖、乡村大世界苗木花卉、金鸡禽业、宝泰米业、嘉禾油脂、雅兴食品等重点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为牵引,科技助推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镇实现农业增加值2.1亿元;高效种植面积24200亩,其中设施种植面积4260亩,高效渔业面积26000亩,其中有机蟹转换面积3000亩;引进高效农业项目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3个,农业招商引资总额1.35亿元,农业利用外资到账500万美元;继07年创成小康示范村1个、小康达标村7个,08年又创成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小康达标村4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30元。在全县农业条线考核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__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克难奋进,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镇目标而奋发努力。
一、突出高效农业建设,加快实现增收致富新目标
一是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重视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大力推进有机蔬菜、高效花卉、有机稻米、有机蟹等五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20__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0__亩,其中,高效种植面积7000亩,高效养殖面积5000亩。不断增加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园区面积,20__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__亩,高档花卉苗木1500亩,有机稻米转换面积4000亩,有机蟹转换面积4000亩。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推进力度。围绕科技兴农、科技强农,推广运用农业适用新技术、新农艺、新品种,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产量;强化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确保全镇20__年新增和提升农产品品牌5个。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积极扶持有机稻米、畜禽、水产、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基地,做大做优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效农业“小巨人”企业。力争20__年培植2个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个1000万元以上的养殖、加工、销售企业。四是加大市场培植组织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导向和调节作用,维护市场流通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且产得出、销得快。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培植力度,新增“三大合作”组织13个,新增农民经纪人280人,为促进和推动全镇高效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倾心打造现代农业新亮点
一是转变招商观念。彻底打破传统的招商思维定式,改优惠政策招商为优越环境招商;改“单纯招商”为“依靠产业链招商”;改“小打小闹”为招引“高、大、外”项目,树立长年招商、全民招商、以企招商新理念。二是创新招商策略。切实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招商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招商水平。在策略上,坚持敲门招商与“借节”招商相结合;驻点招商与以企引商相结合;专业招商与全民招商相结合,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调整招商策略,确保农业招商取得新成效。三是整合招商资源。一方面,整合全镇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品牌等优势,另一方面,广泛组织村企挂钩、村企互助,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民资投资农业。20__年通过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完成引进招商项目4个,引进民资及工商资本1亿元,外资到账500万美元,加快引进一批体量大、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落户高效农业园区,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4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5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8亿元,净收入14.72亿元。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平。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19187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14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475人2375万元,带动就业712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人2500万元,带动就业750人。
(一)抓培训,培养就业新技能。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技能的意愿非常强烈,极其渴望学有一门技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技术水平。一是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城乡界限,逐步建立层次分明、规范有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的作用,联合人社、教育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二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要优化培训内容,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定向培训人才。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开展校企结合、定单培训、招标培训,利用岁末年初等农闲季节,集中开展建筑、缝纫、烹饪、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农民工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内容要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没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三是聘请各行业专家、各工种技术能手授课,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的高素质、高技能培训队伍,确保农民工学到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其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应注重培训质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使农民工看到培训的作用,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政府出资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由“政府买单”的免费培训制度落实到位。
(二)建平台,开辟就业新渠道。一是在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人才信息库,登记农村劳动力的有关情况,盘清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底子。二是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整合新闻网、电视台、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建立方便、快捷、全程的信息化平台,使农村劳动力不出村社就能够了解到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动态。三是不断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力求城区有市场、乡镇有网点、村社有窗口,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查询、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提供服务。四是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制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等渠道,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三)重宣传,树立就业新观念。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二是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活动为契机,广泛搜集各类用工信息,以各种形式召开农民工专场对接会,为农民搭建就业平台,让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三是落实好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大力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努力扩大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社会影响,激发农民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变“政府要我就业”为“我要就业”,为扩大就业与再就业、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同志们:
现在开会。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迈进的要害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根据中心、省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定我市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乡镇场党委书记、分管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这次会议为期一天半,议程有项:
1、今天上午,由市委书记同志作工作报告。
2、今天下午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农林局副局长讲座,与会对象除参加上午大会的全体人员外,各乡镇农技站长也将参加;二是围绕书记工作报告,安排大会分组讨论。
3、明天上午有三项议程:一是进行大会表彰;二是由市政府副市长作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动员报告;三是由市政府副市长作大会小结。
关键词 乡镇农技人员;“互联网+”;新媒体;素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1-01
2016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该市农业发展高点定位、势头强劲,产业化、标准化等各项工作已进入超越发展阶段。但是,从农村劳动力整体来看,该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匮乏,参差不齐,这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其具体表现,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乡镇农技人员现状分析
1.1 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农技人员数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乡镇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合并之后如皋市农技人员近10年来鲜有增加,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抽调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分村、转岗、拆迁等其他中心工作,造成农技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如皋市乡镇现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数量不足乡镇合并前的50%。
1.2 乡镇农技人员“行政化”严重
现有的在编乡镇农技人员中,其中有近25%的农技人员兼职村支部书记、会计等工作,已不再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的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其他农技人员1年中有1/3左右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乡镇其他中心工作。
1.3 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由于近10年来几乎没有新人增加,在职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年龄偏大,有将近1/2的人不具有本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职称也都比较低。多数人员是通过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农产品检测等农民科技培训获得新知识的,但由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从而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在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中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1]。
2 “互联网+”时代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素质的对策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农业”对乡镇农技人员而言,是充满挑战的机遇,必须尽快补充新鲜血液,顺利完成新老交接;加快角色转换,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并及时推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时俱进,由传统的“传声器”转变为具有“互联网+”理念的新型乡镇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补充血液,充实农技人员队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素养的农技人员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乡镇农技人员的需求实际,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录用一部分能扎根农村工作,有理想、有能力、有技术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2.2 学无止境,通过各种方式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对于现有的农技人员,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学习激情,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不至于落伍。农技人员可以通过书本、杂志、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知识的再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学习成本小、学习手段灵活等优势。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来学习。比如可以通过各省、市的农技推广网站、“百度传课”、手机APP、QQ直播课程等来进行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管理、农业统计、农业项目管理、农技推广学等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因此,作为乡镇农技人员,要积极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传道”能力,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因时、因势而动的农技人员[2]。
目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乡镇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部分省、市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普及性知识更新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农技人员到涉农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取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与职称评聘、岗位晋级挂钩,从而将乡镇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到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高度。乡镇农技人员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理念的提升[3]。
2.3 更上层楼,努力学习新媒体的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平板、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为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同时也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技人员之间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农民和农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农技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兴事物,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接受和掌握新媒体,通过社交工具(QQ、飞信、微信、微博、MSN、邮箱等)、网站等平台营造上述各个层次间的交流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将有关专业知识、组织和管理能力及新媒体的使用有机整合。同时通过新媒体广泛联系农民、服务农民,了解农民的需求,答疑解惑,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请教有经验的农民,达到为农民能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目标[4-5]。
3 参考文献
[1] 许新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5):64-66.
[2] 李丹.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 朱利民,赵爱凤,孙中明,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分析[J].杭州科技,2010(3):58-60.
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大“两减免、三补贴”力度。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对40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增加农村“六小工程”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落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促进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发展。加快实施千万吨奶工程,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并举,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依靠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摘自2005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2004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好形势。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什么?
宋恩华: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好省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50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5%,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记者:按照上述工作思路目标要求,我省在农业经济工作方面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宋恩华:按照上述思路目标要求,我们将主要采取六项措施:
一要抓好政策落实。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惠农力度。今年,减免农业税可减轻农民负担11.3亿元,安排粮食直补资金6.5亿元,省级预算安排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分别增长30%、56%,其他支农资金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专项资金也都有大幅度增长。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抓好这些政策资金落实的同时,也要尽力加大投入,制定更为有力的措施,扶持农业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管理,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要抓好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推进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三要抓好科技推广。按照“高新技术抓研发,先进技术抓引进,成熟技术抓推广,科技体制抓改革,农民素质抓培训”的思路,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遵循技术适用先进、产业发展急需、推广基础良好的原则,今年省筛选了30项农业技术,在集中产加区重点推广。要加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和农村,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市场型推广队伍。
四要抓好项目建设。要像抓工业那样抓好农业项目,做到加快建设一批、技改扩建一批、开放引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围绕良繁、加工、流通、科技等谋划一批龙头项目,尽可能地列入省、市、县重点。积极吸引社会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带头抓项目,把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坚持抓大带小,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六小工程”。各市和省直农口部门要对今年拟抓的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做出计划,由省发改委和中小企业局汇总调度。
这次会议是为进一步推进XX冰糖橙产业化建设而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任务是组织和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XX冰糖橙产业开发建设。会议的召开,必将掀起我县冰糖橙产业建设新一轮开发。XX冰糖橙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我们必须把推进产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着力点,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刚才传洲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XX冰糖橙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哪个地方的农村经济就发达、农民收入增长就快。XX冰糖橙作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保证XX冰糖橙顺利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加快XX冰糖橙产业建设步伐,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抓好“一县一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科学决策;是把我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优质冰糖橙基地重点县”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县上下务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上来,采取务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把冰糖橙产业建设成为我县乃至全省的一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坚定不移地完成XX冰糖橙产业开发目标任务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县冰糖橙产业已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与我省其它柑桔生产大县比较,我县冰糖橙在产业规模、产品加工、政府投入、市场营销等方面相距甚远。未来十年,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冰糖橙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全县冰糖橙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达到10万吨,并拥有一批先进的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年产值达10亿元,冰糖橙产业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将XX冰糖橙产业建设作为我县当前乃至今后十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全县冰糖橙建设总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要上下联动形成XX冰糖橙产业建设强大合力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耕地红线;污染问题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07-1
1 成绩和危机
2012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对此,部分“三农”专家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11791亿斤,连续九年增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九连增”表明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史性地站稳了1万亿斤大台阶。在国际社会普遍担忧新一轮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13亿人口大国来说极为难得和重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是做好三农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 值得忧虑的问题
2.1 忧虑城镇化建设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我国内陆目前有1882个县,全国的县城城关镇平均人口不到10万人,这是经过千百年发展,才形成如此规模的。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2.2 忧虑18亿亩耕地红线被突破
全国耕地总数目要至少保持在18亿亩以上。决不能因为城市化及工业化过程而使耕地大量减少。这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保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的耕地总数。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占用耕地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然而我国人均只有耕地约1.3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4.1亩的1/3。耕地的贫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严加保护耕地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公民的重要职责。国土资源部执法局副局长岳晓武在该部近日召开的新闻会上透露,2012年,全国发现违法占用耕地16.1万亩。2013年1月22日国土资源部宣布对4起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同时,公开了4起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
2.3 忧虑水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遏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上海篇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减少和水污染问题对农业的影响不可低估,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4 农业机械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市水务局于3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区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现将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截止2004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26.10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7%,自来水受益人数为12.76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户人口12.76万人,有集中供水点供水人口1.81万人。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达到20吨以上的124处,供水人口9.66万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处,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处,自流工程82处,提水工程42处,有净化设施的43处,无净化设施的81处。全区12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43处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员10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92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全区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18.71万人,其中水井10.85万人,引泉水7.49万人,集雨人饮水窖0.36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12.34万人。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土地整理工作现状
土地整理是人们为了一定目的,依据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规划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从而达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它引导着各项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而土地整理规划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从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管理法关于耕地用途管制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重大战略目标,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现实工作中,土地整理也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它必将为促进农村及农业生产发展发挥长期而重要的支持作用。
狭义的土地整理即农地整理,根据具体内容一般分为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土地开发与复垦三种类型。按照投资来源分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省投资重点项目、地方投资占补平衡项目三种。
我市的土地整理工作起步于2**年,到2**8年止,我市共实施了彭城坝、石子乡土地整理国家投资重点项目,机场周边区域土地整理省投资重点项目,江南镇、姚溪坝土地整理地方占补平衡项目,正在实施的双龙镇土地省投资整理项目,即将实施的有柏垭镇土地整理占补平衡项目,已申报待立项审批的有河楼乡、木兰乡土地整理项目,以上项目总投资1.1亿元,整理规模7万余亩,新增耕地面积135**余亩,新建道路99公里,整治塘堰96口,排灌渠道近73公里,通过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有效的改变了农村面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农村及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新增了耕地有效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持了水土,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我市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和基本农田保有量稳中有升。农村土地资源实现了“三增”:增耕地、增产量、增价值,夯实了农村发展的资源基础;加强了资源基础建设,帮助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突破口;“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过程,就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等方面不断改善的过程,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土地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够。
目前,土地整理工作主要由国土部门牵头运作,项目预算中也没有地方工作经费的预算科目,项目所在镇村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造成了土地整理工作责、权、利不明确,在项目实施中,乡镇村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认为项目实施是国土部门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与自己无关,而且,工作开不开展的好,完全是国土局自己的事情,涉及青苗、临时占用土地等,必须按国家非农建设标准予以补偿,否则,不准动工建设,给项目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土地整理很多工作,配如权属调整、土地纠纷等,必须由当地党委、政府负责,由农民自己参与才能完成,并最终由农村基层组织落实实施。
(二)占补平衡项目资金无保障。
就我市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情况看,资金问题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国家和省投资项目资金到位和监督情况良好,但是地方投资的占补平衡项目,在财政年度预算中缺乏地位,每年的土地收益和土地出让金按规定应该留一部分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多资金都无法使用到土地整理项目上来,使我市土地整理占补平衡项目资金投入少、资金拨付困难,土地整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用地征地占用耕地指标的需求。
(三)规划设计与施工设计衔接性差,变更程序报批过于复杂。
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由于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的周期长,而且,一个项目是否成功立项难以确定,致使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目的不一,作业单位不一,前后缺乏有效的衔接,特别是国家和省投资的重点项目,规划设计由省上统一招标实施,施工设计由地方国土部门组织实施,而且由于各设计单位水平不一,责任心不一以及时间关系的影响,工程原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最终导致规划设计过于粗糙,缺乏操作性,施工设计中地方群众意见多样,要求多样,不得不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否定,有的甚至不得不全盘来过,给项目实施带来难度。按照国家和省投资项目的管理规定,项目变更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同时地方监督部门也要求工程变更必须由地方组织审批,因为多头审批管理,又加上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两张皮,给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四)技术力量缺乏。
土地整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涉及专业多,工程类型多样而且复杂,就目前的现有设计单位设计经验和设计资质,没有一家在人员结构和专业设置上符合要求,目前全国也没有建立独立的土地整理项目设计认证体系,导致土地整理项目设计人员管理混乱,鱼龙混杂,设计、监理、预算等技术力量极其缺乏,无法满足设计需要。就业主部门来讲,不管是国土局耕保科还是各地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都是主要从事土地管理职能,对土地整理工程管理缺乏经验和技术,同时由于现行事业机关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人员流动不畅,无法有效的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导致外行管理,效率低下。
(五)新增耕地指标缺乏技术支撑。
目前的新增耕地指标既是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又是土地整理项目的一个积极诱因,但是,耕地指标如何确定,如何科学测算和认定,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是土地整理重要的手段缺陷,为土地整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不确定因素。
(六)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独自为战,效果不明显。
土地整理工作和目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间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最基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为最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条件,但是,目前,几大块的工作,缺乏有效统一,各自为阵,效果不明显。比如我们在有的土地整理区在施工设计时发现原规划的部分生产路、沟渠等已经进行了硬化,一问才知道是新农村建设的某些建设项目。由于事前缺乏沟通,给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二者建设标准不一致。各自设计的路、沟、池等工程的设计规格的参数难以统一,影响了项目区建设的统一性和工程效果;第二,由于二者思考的角度不同,双方的规划设计思路难免会有冲突,比如新农村建设中修好的路,在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也许是需要修改或取消的路。但是由于原来的小路已经被硬化,再进行修改或地块合并,其成本将会加大,也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如果不修改则会给土地整理工作的效果打上折扣,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另外,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目的。农村宅基地整理,以及对村庄内基础设施的整治等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密切的联系。在涉及到对部分村庄的整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参照新农村规划,很多设计显得非常盲目,常常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建议与思考
(一)建立土地整理的政策体系,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由于土地整理面宽量大,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特别是当地村社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具体实施起来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统筹安排。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当地乡(镇)、村、社干部及群众的参与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体制基础。
(二)加强规划设计环节,减少实施中的工程变更
土地整理项目在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必须加强前期调研工作。土地整理项目在立项、规划设计时,应着重考察当地的基础设施情况,在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调查现有基础设施情况,充分征求当地村社及农民意愿,合理布局和规划工程项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项目实施中的工程变更。
(三)落实专项资金,促进土地整理长期健康发展
资金问题是地方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为保证地方占补平衡项目的顺利开展,市级应该建立土地整理项目库,地方财政应该设立土地整理基金,实现地方投资的占补平衡项目有续投入,确保土地整理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