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的教育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事业;宣传功能;新闻报道;实际应用
伴随着时代及科技的变迁,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各类媒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这当中也包括广播和电视媒体。随着中国的入世及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必将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和挑战的机遇。本文首先拟阐释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发展趋势、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探讨广播电视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在未来如何提升广播电视的综合性经济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广播电视的一般概念
(一)广播电视的性质
广播电视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子媒介,广播电视是当今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中介物,以节目为最终产品。它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对象宽泛、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优势,同时存在稍纵即逝、选择性差、不易保存的弱点。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转播媒介传播新闻要素的时效性不同,导致了各种传播媒介产业发展的不同。下表(表-2)通过对几种大众传播媒介在技术、载体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广播电视在这些媒介中的超强的优势。
现今社会,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民众日常信息消费的常态。CTR媒介智讯2010年第四季度媒介受众调研报告显示,所有被访者都表示会使用两个或以上的渠道获取信息。其中,“家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是最普遍的组合,详细分析结果见下表(表-3)。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概述
(一)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报纸、广播、电视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使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传统舆论阵地。且其具有传播地域广阔、接受的观众广泛、信息的容量大、直观等特性,具有很强大的社会功能,包括:新闻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
(二)广播电视宣传功能概述
1、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定义
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每天所发生的大事,及时地了解执政党和政府的宣传路线、方针、政策和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服务。
2、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表现
广播电视首先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舆论和思想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今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广播电视的喉舌性质与教育功能不会改变。为此,广播电视必须增强喉舌意识,把体现主功能的新闻等节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保证,并把它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同时,根据时代与受众需求,采制与传播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类、科普常识类、文娱体育类、生活服务类等节目,使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更加符合群众的客观需求和欣赏口味,以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时代性,为推进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①、注重理论宣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②、服务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心,搞好经济宣传,既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内容,又是广播电视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广播电视要关注经济建设动态,解读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全面、客观、准确、生动地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把握正在发展、变革、进步的社会,形成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③、关注民生民情。广播电视要把镜头和视角更多地转向社会建设,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主题,从探索新形势下传播的内在规律入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话筒伸向受众,多用受众的语言,多联系受众身边的事例,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办一些新栏目、好栏目,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给力加油。[1]
三、广播电视的宣传功能的社会应用
(一) 坚持新闻创新
积极探索、研究和掌握经济社会广泛深刻变革情况下的舆论生成、演变规律,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条件下的舆论引导规律,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闻传播规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传播规律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规律,积极进行新闻宣传的创新。要以领导活动、会议报道为突破口,当重则重,当简则简,形式手法灵活多样。重则集中力量,采用消息、专题、评论、公益广告等,组织系列化、战役化的立体报道,出规模、出深度、出声势、出大的效果。简则要言不繁,通过口播新闻、标题新闻、字板新闻、游动字幕等提示告知。无论重、简都要努力做到鲜活、贴近,有吸引力、感染力。要以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新闻创新难、舆论监督难为重点,使正面报道有分量、有影响、有力度,典型宣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舆论监督实事求是、公道公正。要以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为关键,强化权威,强化大报道、大专题、大制作,强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道。要以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为标准,把更多的话筒、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更多地反映民生、民意、民情,更多地报道人民群众生动的创造实践,在体现“三贴近”、让人民群众满意上下工夫,使新闻宣传充满生机和活力。[2]
(二)增强社会性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节目必须适应观众首先收看就近电视内容的心态,做到立足基层,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要多反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热点新闻,做到新闻平民化,以新、短、快、活为特色,给观众一种亲近感、轻松感、兴趣感,并以此构筑起自己的收视群。社会新闻是用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新闻。一档新闻栏目有没有社会新闻,可以说是关系屏幕形象的问题。它有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争取收视率的重要手段。社会新闻的广泛性、题材的多样性与具备令人深省的思辩色彩,很容易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和共鸣。
四、结语
今天的世界已经毫无保留地呗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所包围、所投射、所塑造、所解析,甚至所解构,事实上,我们一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一个是物理的生活空间,另一个是传媒的信息空间。[3] 广播电视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而且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政治形态如何构建,政治经济如何进步,广播电视都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长治日报20110629期 第B3版:综合
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1.1增加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间
目前,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单一的频道播出模式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完善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系统,扩展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有利于增加电视频道的数量,延长电视频道的播出时间,对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保证两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两大系统的支持,分别是:控制系统和传输系统[1]。目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电视应用了较为复杂的传输系统和控制系统,比如综合性的播放控制的应用,实现了外场转播车和电视台的有机整合,凸显了强大的音频和视频转切功能、同步播放功能和制式转换功能等。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重点就是在这些功能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方式消除故障隐患,保证两大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节目播出的正常性。
1.3维护节目播出效果
信号传输的覆盖面小、信号传输的容量有限是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随着传输技术的发展,新型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节目信号的多通道传输。为了保证信号在多通道传输之后的完整性,做好技术维护工作是关键。技术维护人员通过不断吸收先进的维护技术,做好对新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各项设备都稳定运行,对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对维护节目播出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1.4促进广播电视功能的多元化
目前,在广播电视的发展方面,多功能化和数字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在广播领域正在逐步向DAB过渡,在电视领域正在逐步向DVB和HDTV过渡[2]。在此阶段,广播电视的播控系统、传输系统、发射系统要逐步引进数字化技术,比如:图文电视技术的引入、数字压缩技术的引入、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的引入、多声道传播技术的引入等,实现了原有设备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对促进广播电视功能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目标
第一,将设备的故障率降低,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保证设备的硬件系统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有利于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有效的消除,有利于促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有效的延长。第二,有利于将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随着广播电视设备可靠性的提高,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的概率正在不断的减少,人力事故就占据了主位。因此,完善技术维护规范,约束技术维护人员的行为,降低人为故障的发生几率就成为管理目标之一。第三,防止非技术性故障的发生。非技术性故障指的是由广播电视系统的各部门的违规操作或者工作疏忽引发的故障,其中最关键的部门就是编播部门与技术部门[3]。所以,技术维护管理的目标就是做好这两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妥善的处理技术与编播之间的关系,防止非技术性故障的发生。
3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策略
3.1完善技术维护管理体制
广播电视机构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工作人员对技术维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技术维护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管理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保障节目的播出质量。完善技术维护管理体制,健全设备的检修制度,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制度和报告制度,建立节日安全的检查制度,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建立安全保卫制度等。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各转播台的设施和机房设施,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机房管理制度,在技术管理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中继站的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各节目播出必须由相关的技术人员签字确认,保证节目的信号质量,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
3.2构建安全运行制度
针对广播电视系统构建安全运行机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第一,对机房环境加强管理,为设备的运行和值班人员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机房环境管理需要从清洁、通风、滤尘、配置照明设备、设置消防器械和完善防雷电设备等方面来进行。第二,定期检查播控系统,检查周期为一日、一周、一月、一个季度和一年,检查的内容要全面,对安全隐患的排出要彻底,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第三,完善监控系统。完善监控系统,在信号传输和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实时的查看信号质量、声音质量和图像质量,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第四,维护保养发射设备。受到节目播出时间和播出频率的影响,发射设备长时间的处于高压运行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发射设备,保证发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3.3健全设备维护档案
健全设备维护档案的目的是为设备的维修和零件更换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健全设备维护档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针对设备的基本信息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的名称、设备的用途、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的使用时间以及设备易发生的损害现象等。第二,针对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建立档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记录,如果设备需要维修,要落实第三人复查制度,检查维修结果,做好相关记录,为以后的设备检修提供相应的依据。第三,针对重要元件建立档案。技术维护人员要定期对设备的重要元件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如果元件运行的环境温度较高,要定期对元件的温度进行测试,做好记录。
4结论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时代特征
信息时代,传媒已经踏上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是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依靠电子技术制作传播新闻、信息、教育、娱乐等内容的电子媒体;文化产业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指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广播电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构成了现代广播电视产业,这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世界的角度看,传媒产业已经形成。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也具有明显的产业价值。这个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广告经营活动中,表现在新闻、文化、咨询等节目的采集制作和创造活动中,表现在大型活动的组织传播制造影响力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使广播电视的频率频道和节目数量和容量急剧扩充,队伍不断壮大。虽然说广播电视正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严峻挑战,但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广阔的市场活动空间,同时,也在多媒体合作上提升自身的价值。
实践证明,媒体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和贡献,现代社会没有媒体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不可想象的。广播电视不仅扩大了人们信息、娱乐和学习的视野,也扩大和丰富了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从而提升了相关产品的品质,并给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各项产业与广播电视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也给广播电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活力,使广播电视从业内到业外,从单一到多元,从事业到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
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的意义,一方面是促进广播电视通过进入市场,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推动广播电视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整合社会发展、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对全社会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时不我待
广播电视产业是依靠电子技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经营行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激活了全社会经济发展要素,传媒业也积极活跃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广播电视依托自身的先发优势,一度领跑于传媒产业,但是,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来说,作为文化产业的传媒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还不协调,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据权威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电信产业产值是文化产业的1.5倍,是广电产业的6倍。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对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潜能,文化的大发展,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的这种独特的价值和潜能,这也是我们国家从十六大以来,一直不断加大政策指导,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鼓励和扶持力度的主要原因。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广播电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二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广播电视产业步履比较迟缓,有被文化产业大发展落下的危险;三是信息时代使媒体空前发展,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向广播电视的开放,也要求广播电视内容向电信和社会开放,广播电视无论事业还是产业都正面临新的更大的竞争、整合的挑战,生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三、“第五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这是繁荣我国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广播电视在当前媒体激烈竞争中依托产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到今天,大体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广告产业、网络产业、以影视剧为主的内容产业、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产业。但是,通过对广电产业整体思考和梳理,就会发现广电产业除了这4个领域,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产业领域有待我们去尽快开发和拓展。这个领域的产业,我们不妨称为“广电产业第五极”。笔者以为广电这个“第五极”的产业核心价值,就是依托广电媒体资源优势搭建一个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旅游等行业及全社会文化产业要素于一体的多元化、合作式、开放型平台,形成与媒体紧密合作的、综合性的、新的产业项目和集群。开发和拓展这个领域产业的深层意义是,向全社会开放广电媒体资源,实现媒体对整个经济的强大推动、整合和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的作用。这也完全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对广电体制改革的要求。
根据新形势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新任务的要求,广电产业必须在保持自身的广告主导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培育广播电视的内容市场,创建新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市场主体和主业,用广播电视媒体资源优势整合社会和其他行业文化产业要素,搭建一个多元化、合作式、开放型平台,实现产业方面的联合联动,使广播电视产业融入全社会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中实现和提升自身的价值。这其中,整合是撬动广电产业融入社会,形成以广电媒体为依托的产业平台重要的杠杆支点。它要求广播电视对内优化各种资源,协作联动;对外开放媒体资源,合作联营。
1.加强与互联网等媒体的合作,寻求广电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广播电视在加强与传统主流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尤其要加强与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合作,要学习和利用互联网互动、开放、广域、丰富、共享、时效、灵活、兼容、廉价等8大优点。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都成立了自己的网站,今后应该加强对于这些网站的管理和利用,与互联网深度合作。在这方面,我国首屈一指的新华社网站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2008年底开辟了网络视频业务,其影响力迅速提升。
2.加强对创意经济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占据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创意经济是一个集思想、文化、经济、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打造具有市场消费活力的品牌文化产品,通过品牌产品赢得市场份额。创意是创新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是新的极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创意的创富神话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在我国一些省市广播开办的交通频率、电视开办的民生频道都是一个成功的创意,使广播电视展现出了新的生机。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对农节目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的空间,搭建起了农资服务的网络平台,以此汇聚和推销品牌产品。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研究机构到各大媒体,都把创意经济提到了重要日程,摆到了重要位置。北京、深圳、山东等地,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创意产业无疑是个极大的推动。广播电视要努力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作法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不断开扩视野,发挥优势,提升价值,让更多的广播电视产品插上创意的翅膀,不断掀起新的蓝海波涛。
3.加强多元产业合作经营,建立广电产业更加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广电产业要善于同大的传媒机构、相关产业机构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创造新的合作发展机遇,走多元化经营、综合性开发的产业发展之路;要突破广电产业内部资源垄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坚定地向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级别服务方向发展。比如,有些地区广电媒体开办的农业频率频道,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形成了广播电视与农业相结合的衍生产品销售平台;广电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活动相结合,形成各种讲堂、讲坛,在传播之余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发展;中广协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媒体调动全国的广播资源围绕着汽车产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广播电视与医疗、医药机构的结合,尽管有些地方偏离了行业道德要求,但其中不乏产业合作发展的成功案例;有的广播电视媒体组建自己的艺术团体,主动服务社会、行业和个人,拓展了服务领域……这一系列作法既促进了广电产业的发展,又扩大了广播电视的影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创新与改革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广大的新闻传播学者研究的对象,对广播电视学的教育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新媒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含义,在名称的背后有不同时代赋予的不同内容,在本研究中,新媒体时代所指的是互联网传播的重要渠道,传播的过程中所回收到及时反馈的媒体环境,主要的特征包括数字、网络和传播的广泛性。新媒体软件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所产生,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更加的丰富,一改称霸信息领域的局面,新媒体时代资源更加丰富、方便和快捷,人们对此非常的喜爱和青睐,因此将广播电视的行业推向了一个非常危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行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尽快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下去。
二、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优势
广播电视行业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下遇到了更多的机遇,在接收工具上更加便宜,节目制作上更加便捷,接收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广播媒体的优势就在与采访报道上的便捷,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播媒体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快速地制作出节目,及时让观众看到最新的资讯。新媒体在近些年不断地涌现,人们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像短信、微博、微信等,这些都是广播电视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编导工作者可以抓住新媒体的发展特点,提高编导创新的思维,提高节目的质量顺应时代的潮流,结合一些软件和信息了解广播电视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帮助主持人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了解观众的意见,提高节目的质量,丰富节目的内容,创新编导的模式。
三、广播电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较严重的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对广播电视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将广播电视专业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的凸显出来。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并且操作简单十分便捷,目前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结合存在的问题现象比较常见,因为传播的渠道比较片面,忽视了新媒体客户端的重要性,广播电视有很多不错的节目因为形态的影响无法播出,所以广播电视需要跟随时展的变化,开发出更多类型的节目并能够实现多屏转化。另外在经营的理念上要适应时展的需求,广播电视行业在节目的创新上比较老旧,已经脱离了人们的生活,节目之间非常的相似,降低了人们观看的欲望,因此广播电视行业需要反思,了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了解人们感兴趣的内容,要调整现有的节目类型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观众的兴趣。广播电视行业缺少创新性,现在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想要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的方便,广播电视不再吸引观众,节目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改变,因此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的意识,跟上时展变化的速度,利用现在流行的信息平台和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
四、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措施
(一)落实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广播电视要跟上时展的节奏,落实新媒体发展的目标,结合具体的目标改进和创新编导的思维模式,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这是适应新媒体市场的需求的体现,对现有的节目进行优化,为群众提供强大的搜索功能,传统的电视节目需要按时的接收,针对这一点就可以进行创新,构建网站平台为群众提供便利,解决这一问题,其次还应以新媒体发展为目标,提升节目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和多媒体密切合作广播电视行业的节目比较传统和落后,也体现在传播的途径中,这对行业的发展造成的严重的阻碍,降低了节目的质量,广播电视的直播方式取决于节目的内容,宣传的方式很重要,宣传的广度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发展,所以广播电视要结合媒体时代的信息数据化特点,创新宣传的途径,多和不同的媒体合作,搭建媒体的平台,这样不光改进了传播的途径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社会不断地进步广播电视编导思维要不断地改进,为观众提供出高质量的节目。
(三)创新广播电视编导的思维在新媒体时代下,各媒体行业都想不断地发展,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宣传的平台,作为广播电视的编导更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式,因为广播电视行业是大众群体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媒体途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编导职业应当跟上当前媒体环境发展的趋势,改变以往的思维习惯,全面的认清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当广播电视在节目设计的时候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观看的兴趣,让群众对身边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用单项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缺少对具体事物的独特见解,要丰富节目的内容让观众有观看的欲望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升自己在广播电视编导职业中的创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广播电视编导的思维有所创新。
(四)创建相关网站,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因为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功能要比广播电视丰富很多,这种竞争的环境下要想让广播电视的内容更加的丰富起来势必要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能够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站十分重要,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节目的内容。网站的创建能够促进广播电视多元化的发展,让人们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及时地了解生活上发生的新闻,在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也要面向多元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观看兴趣,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到人们观看国际性的新闻内容,因此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编导不仅要改进和创新自身的思路,并要结合实际的情况积极的建设专门的网站,让广播电视面向网络化发展,借助目前流行的信息平台对广播电视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地了解,提高人们观赏的兴趣,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不断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改进思维模式,还要加强宣传才能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城市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新媒体;数字化;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是我国“十五”计划的12个重点项目之一,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四个阶段,从直辖市、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到市地级市和县分层次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数字付费电视业务激活了广电有线网络资源和内容资源,更为广电传媒提供了新的赢利模式,即“广告收入+收视费+增值服务收入”。这就从根本上变革了过去以广告为主的经营模式。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诞生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技术变革、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数字化对于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是一次深刻的全面的变革,全方位推动着城市广播电视的产业升级、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给城市广播电视的传播理念、业务形态、体制机构的影响意义深远,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城市广播电视发展的最大内在动力。
一、什么是广播电视新媒体
新媒体定义包括两个层面:从媒体形态讲,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从传播形态讲,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结合广播电视的特点和新媒体的内涵,可以认为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具有大众传播特点的、有一定权威性的新的传播媒体。比如,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有些广播电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态,比如楼宇电视,在传播方式与服务方式上并没有本质变化,也是以广播+广告的盈利模式来支撑运营,有些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数字电视不同形态,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
二、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
作为新生事物,新媒体更被年轻一代所接受,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经突破1.7亿,其中30岁以下占到75%,相当多的年轻人已经形成了在网上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节目的习惯,诸如手机电视、移动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的涌现,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快捷和个性,同时也让传播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冲击。下面,将着重介绍几个近几年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
1.有线数字电视
在2003年我国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自2007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500万户,已有60多个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有线数字化已经势不可挡。有线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也从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多功能上来,以杭州、深圳、青岛等地为代表的一批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已经开展了诸如视频点播技术、信息查询、在线游戏、远程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增值业务,有线数字电视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率长点。
2.地面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有两种接收方式: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
移动接收方式通常被称作“移动电视”,移动电视目前主要用于公交电视上,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的功能。
固定接收方式因为牵扯面广、影响大,国家的政策规划是以无偿提供义务性的公益服务为主,总体来看仍属于技术试验阶段,只有深圳、北京等地进行了高清地面数字电视的试播。
3.移动多媒体电视(CMMB)
CMMB可以充分满足流动人群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都能实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需求,能够实现手机、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的随时随地的接收,终端数量有望超过电视机和计算机,是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媒体业务平台。调查数据表明72%的手机用户,90%的MP4用户和70%的GPS用户希望消费使用这个功能。
近年来,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迅速,移动多媒体全国运营主体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内现有272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信号,31个省完成了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广电总局组建了全国业务的总公司,其下有19个省、市、区地方广播电视成立了省级直播室,产品呈现系列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已生产出包括手机、GPS、车载电视等几十款接收终端,并与中国移动集团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
4.IPTV
IPTV是我们通常说的交互网络电视,也就是通过互联网络,尤其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媒介服务形式,电视机用户是IPTV的主要受众。IPTV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其互动性,超出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范畴,是三网融合的典型代表。截止2007年底,广电总局向上海文广、央视国际网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等4家广电机构颁发了IPTV的全国性运营牌照。各家广电机构通过跟电信机构合作,不断发展IPTV业务。以上海文广为例,上海文广通过跟上海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在上海开发了20多万IPTV的用户,目前上海成为中国IPTV商用用户数最多的城市。
三、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困境及对策
近几年来,广电充分发挥在内容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新媒体,不但占领了新媒体的宣传舆论阵地,也使新媒体业务开发为广播影视开辟了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条,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1.因地制宜,本土创新
对城市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在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面与国家级、省级广播、电视台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既然城市台在国际国内大消息的传递不具竞争优势,那么本土新闻的传递和流动则更应成为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的“镇台之宝”。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应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充分利用所处地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本土新闻,关注当地最新的消息和事件,突出快、准、形象、深度、做好民生新闻是其中的关键。
城市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传媒影响力,发挥传媒优势,加强与本土广告商的合作,以发挥本土广播、电视台的覆盖面和对象年龄层消费距离的优势,牢牢抓住独一无二的本土地域优势;同时,要抓住三网融合这一良好契机,开发各项新媒体增值业务,获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
2.更新运营模式,打通媒体产业链
内容资源是广电传媒最大的优势。然而在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初期,由于收益分配模式不健全和用户的短缺,内容商积极性低,资金的缺乏,导致城市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中内容的匮乏。因此,在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弥补节目内容缺口成为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广电积极整合节目内容资源,创新节目内容形式;充分发挥媒体资产管理平台的作用,深化整合电视、广播丰富的视音频资源,提供视音频网上直播和按需点播服务;进一步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合作,实现节目形式和内容的深度开发,提供更多与新媒体使用操作、传播环境和技术支撑方面相适应的节目内容;抢占市场,创新互动增值服务。
对城市广播电视而言,不光有内容的支撑,还要以新媒体作为技术平台,真正实现产业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内容、渠道、实业的共赢。以北京电视台为例,北京电视台网络电视品牌,北京宽频早于2006年设立高收视率节目轮播频和特色节目专区,以互动视听、网络与电视联动为特色,网络与电视联动为特色,为广大受众带来新的网络电视体验。2007年2月,北京电视台正式拿到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式手机电视牌照,着力建设自有品牌的手机流媒体集成运营平台“京视新视界”,此外,北京电视台全面整合全台电信增值业务,实现专业化品牌化经营,京视传媒联手华友世纪,成立新的电信增值服务公司―京视无线,为北京台各类栏目、电视剧和大型活动开发提供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杂志等系列增值业务,开发具有互动增值业务开发价值的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采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链接、市场驱动的联合发展模式,成为规模经济较强的地方传媒产业集团,其运营模式可为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借鉴。
3.健全媒体融合的技术保障
对于广播电视新媒体行业来说,技术可谓是行业发展的命脉和基础,掌握了技术也就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新媒体发展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为城市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
4.发挥品牌资源优势
与电信运营商相比,城市广电传媒在新媒体业务层面、资金层面处于劣势,而长期以来作为城市主流媒体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的公信力和美誉度,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电信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因此,城市广电必须以自身品牌资源为主导,以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有机结合的投入方式,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对等合作。当前的业务开发必须在发挥广电的品牌优势和内容优势基础上,以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业务层面的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面的统一协议标准为重点,有效控制市场前端、终端,增加城市广电传媒在新媒体经营开发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实务[M].新华出版社.
【关键词】西方国家;公共媒介;媒介制度;借鉴
公共媒介以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社会公众,满足社会公众不同需求为目的,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制播分离来产生丰富多样的教育、文化类节目,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更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生活,进而实现媒体的告知、协调、愉悦、教化等功能。公益性是公共媒介的应有之义,也是公共媒介内在的一种社会属性。国内关于公共媒介中的“公益”,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公益”有着不同的考量。有学者认为,“公益”就是使更多的人免费享有更多的快乐和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是仅为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独享。也有学者认为,“公益”是指能使社会公众获得利益,而行为者自己并不能获得相应的超额补偿。本文采用周小普对媒介“公益性”的界定:“公益性主要理解为人们的精神利益、文化利益、教育利益,进而赋予媒介公益性原则以突出人文精神价值、公平主义价值。”[1]公共媒介把服务社会公众、推进社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而非迎合某些受众的个人偏好,不以赚取利润为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公共媒介既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为国家所有,它将商业压力和政治干涉排除在外,其存在是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公共媒介,公民获得信息、接受教育,并享受娱乐。当多族群的利益、节目的多样性、编辑的独立性、适当的资助方式、责任和透明度有保障之时,公共媒介可以起到民主基石的作用”。国外公共媒介的概念和制度源自欧美国家,一般认为公共广播电视发端于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BBC于1927年开始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英国,BBC长期在公共广播电视服务领域占据垄断地位,这一地位得到了《皇家特许》的保护。《皇家特许》规定了BBC的宪制地位,并为其制定了总体目标和服务职能,即凭借其良好的广播节目和服务,丰富人们的多元文化生活,提供优质、准确的各类信息、教育及娱乐节目,并确立了诚信、求真、意见多元、不偏不倚、公平、保护隐私、保护出境无助人士、保障儿童的福利、以公众利益为依归,以及对社会公众高度负责作为其追求的价值观。由于广播电视媒介准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介是公共服务传媒系统中的最主要角色,本文公共媒介仅指广播电视。
一、国外公共媒介“公益性”内涵
国外公共媒介“公益性”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营利性
公共媒介不同于商业媒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受利润的驱使,旨在为社会公众服务。为此,《美国公共广播法》第二条明确规定美国公共电视属于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虽然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属于民间组织。美国公共电视网同时遵守《哥伦比亚特区非营利公司法》。关于非营利组织,美国联邦税法规定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条件:首先,非营利组织须把教育、宗教和文化等公共事业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内容;其次,非营利组织机构的运营目标要和美国联邦税法规定的各种免税理由相符;再次,组织经营活动的净收入只能用于社会公益,不能被个人占有、支配;最后,组织不得参与某些政治活动,如政治选举、立法等。非营利组织创办的目标和宗旨是:完成政府规定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那些来自社会上有公共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或营利性组织都无力或不愿承担的公共领域服务任务。《美国公共广播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美国公共电视网不得放行股票或股息,公司任何职员除了合理的薪酬外,都无权从公司收入中获得任何额外的私人利益。美国公共电视资产所有权属于社会全体公众,不能进行市场交易、强制兼并等,但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合并。在政治竞选中,美国广播公司不得赞助或以任何形式支持任何政党或公共机构的候选人。非营利组织不得营利只是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目标,即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公司财产转变为个人财产,但这类组织可以通过经营性活动获利。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如收视费、执照费等,但其获得的利润只能再次用于本组织的运营和管理。为此,美国公共电视网所有收入只能用于制作节目、设备更新、人员培训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建设等费用支出上。
(二)平等服务
平等是公共媒介公益性追求的最终社会价值之一。“平等服务”的内涵主要指公共媒介在该国范围之内必须为所有公众服务,不能因公民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收入高低等不同而有所歧视,对每个公民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像商业媒介那样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制播不同的节目内容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日本《广播法》要求日本广播公司(NHK)应尽可能地向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群提供特殊服务,使用特殊方法帮助他们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美国公共广播法》第一条也做了规定:“为了公众的利益,鼓励发展有创造性的节目,使得收听不到广播和高质量广播服务的受众需求得以满足,尤其是儿童和少数民族。为了公众的利益,联邦政府确保所有美国公民都能通过所有可以利用的正当的传播技术来享有公共广播服务。”美国公共电视平等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人们不分种族、职业、性别、收入等,都平等地享有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有平等参与体验节目内容的权利;公共电视台制作节目要以公开、共享为基本原则,在反映本土文化特点的同时尽量提供多元化和少数族群的文化、知识信息,使不同族群都能平等地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或其他族群文化及各类知识。美国公共电视所禀赋的这种尊重所有人的需求,承认美国社会多元文化并存的价值观,充分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及复杂性。
(三)独立性
独立性是公共媒介的又一个重要特质。实际上公共媒介应该是一个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观念、意见的论坛,各种信息、不同意见和批评流通其间。但是要想使这个公共论坛发挥其作用,公共媒介必须免予商业压力和政治干扰而保持自身的独立。如果公共媒介提供的信息受到政府的影响或为商业目的而制作节目,公共媒介服务公众的宗旨就会受到质疑,公众将有可能不再信任它,它也有可能沦为政治集团的工具或商业集团的附庸。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是公共媒介的一个显著特质。为保证其独立性,在西方大多数国家公共媒介从成立之初,就把非政府和非商业作为基本的原则加以规范,在制度层面设计了相对比较独立的公共法人管理制度,在资金保证方面主要通过执照费、国家财政补贴和社会捐助等形式获得。西方公共广播电视大多都是在该国议会通过的广播电视法或专门公共广播电视法的制度规范下成立的,资产归全体公民所有,其经营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公共电视台由约束自身规范,由政府或议会任命的理事会管理,编辑独立,不代表任何党派、政治和营利团体的利益”[2]。
二、西方国家公共媒介管理体制
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产业普遍实行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双轨制,这两种体制各有其特点、服务对象和目的。公共广播电视把受众当成“公众”或“公民”,其主要服务目的在于实现受众的各种权利,如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等,把追求媒体的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多元文化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提供文化、教育等社会公共需求的节目,实现媒体的社会功能。其经营管理主要依靠收视费和政府财政补贴。商业广播电视则把受众当作消费者,当作市场主体,把提高收视率、收听率,提高经济效益当作追求的目标,他们不会制作不赚钱的节目,主要以广告作为收入来源。在西方国家,公共广播电视提供的是政府或商业电视不愿意或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而商业广播电视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制播适合不同受众的节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营利,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双轨制是西方广播电视体制的一种普遍选择,也是有效制衡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个人利益以及社会福利和市场效率的一种比较合理的制度设计。
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经济环境等,使得不同国家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国家实行的是由政府单一垄断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国家只有一家公共广播公司,承担着全国所有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其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如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典等国家。有的国家实行的是二元化的公共广播电视体系,国家有两个不同的公共广播公司,它们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分别独立地承担着不同的公共服务,当然它们的经费来源也不相同,如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国家。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多元分营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有公共广播电视也有商业广播电视,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通过不同体制广播电视间的竞争,充分保障服务内容提供的公平性和多样性,如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以上国家虽然在公共媒介管理体制上有差异,但仍有一些核心特征是世界上所有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所共有的,并且这些国家通过制定广播电视法规确保广播电视对公众服务,这值得我们借鉴。
在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及第四频道提供全英公共广播电视服务,英国广播公司事务受《皇家特许》及该公司与文化、媒体及体育部大臣签订的架构协议管制。《皇家特许》规定了BBC的宪制地位,为该公司制定了公共服务一般责任,即通过话音及电视广播节目提供信息、教育及娱乐服务,借以服务公众。此外,《皇家特许》规定英国广播公司须定期接受来自外界的有效审检,包括公开会议及座谈会。通信委员会是英国法定的独立管制机构,也是英国通信业的竞争管制部门。该委员会于2005年发表报告指出,“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宗旨就是为公民提供文化信息,使他们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科学、人文等领域的广泛兴趣,借以反映和强化认同;使公众知悉不同的文化和较另类的观点。公共广播电视服务内容的特色是高品质、原创、多元化、卓越、有吸引力和广泛供应。这是培育一个民主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必要的文化目标,同时也是追求数量、利润和‘最大公约数’的市场无法或者不愿提供的”[3]。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主要由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联盟及德国电视二台提供。德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于1991年制定的《州际广播协议》界定了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联盟的公共服务权限。《州际广播协议》由德国所有州政府缔结,并得到所有州议会的批准。该《协议》就德国统一后存在的广播业双轨制的现状指出: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商业广播电视服务都须保证公众能自由表达意见,鼓励不同意见的多角度表达。联邦内各个州所设立的所有广播电视机构都肩负同一使命,就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信息、教育及娱乐节目。
与多数欧洲国家广播业发展体制不同的是,美国广播业一开始就以商业性和市场为主导,而欧洲国家大多是先有公共服务体系的充分发展,之后才开始有商业广播。1927年通过的《1927电台广播法案》,标志着商业广播在美国正式形成。1967年通过《公共广播法案》时,美国商业电台和电视台统治广播频谱已经整整40年。在美国,公共广播局是1967年依据《公共广播法案》成立的私营非营利机构,公共广播局负责公共广播电视服务有关研究,从而推动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服务。《公共广播法案》明确了美国公共广播局的公共服务权限:旨在负责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制播高质量的、原创的、卓越的广播电视节目,推动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所有节目都必须遵守客观及均衡的原则,并且这些节目只能由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播放。公共广播局在执行其职能时不得干预或控制公共广播机构,以确保公共广播机构及系统获得最大的自由度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
三、西方公共媒介公共服务的三种提供模式
公共产品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品属性的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为从单中心供给模式向多中心供给模式转变。公共产品的生产、流通、供给等环节可选择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既包括市场方式,也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在西方,公共服务的供给有如下三种模式:
一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国家机制。这种机制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政府,政府通过政治统治的方式和管理社会的手段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首先,为消除城乡间、不同地区间以及不同群体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各项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正。其次,政府本着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宗旨,运用治理社会的强有力工具,从手段上强制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公益性和公共物品的公共性相一致。再次,政府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谋求自己的政治诉求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但是这种供给机制容易受到利益集团以及政策决策者个人偏好和利益的驱使,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可能和公共物品的公益性相悖;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会考虑成本和收益,如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规制,将可能导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非经济性;政府组织机构中的科层制容易导致政府与公共服务的对象脱节,造成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低下,满意度下降。
二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机制。市场作为供给主体,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市场规律、市场法则作为供给手段,把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的信息迅速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使其作出决策。市场供给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可以提高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迅速反映消费者的偏好,不断提高供给效率。但这种机制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当公共产品不能有利可图时,作为“理性经纪人”的市场就会退出。另外,市场中存在的垄断行为、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基于产权的分配机制以及市场的逐利本性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是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机制。社会组织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社会组织在自愿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下,通过非市场、非政府的途径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在西方,随着公民社会的形成,人们的自治愿望、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一些社会组织本着为公共服务的原则志愿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弥补了政府供给的无效率性和市场供给的无公益性,丰富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四、西方公共媒介提高影响力机制
目前,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认识秉持两种价值理念:一是公共广播电视传统,这种传统把受众看成是社会公众,“以公民为本”,广播电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它服务的是公民社会、文化、教育等非市场、非个人和集体价值取向。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为全体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服务,建构公共价值观。英国是这种传统的代表,从BBC建立至今逐渐形成了以BBC为核心的包括独立电视网、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传统,这种理念把公众看作是消费者,更加关注市场和个人价值,认为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产业,其提供的信息、教育、娱乐产品和服务等是一种商品,公共服务就是提供给公众的在一定的价位上能承受得起的服务,而商业广播电视完全能够生产和提供这种服务。这种观念随着有线、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商业化进程的推进,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肇始于欧洲,其宗旨是通过提供均衡的服务、丰富多样的内容,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文化节目,培养受众的审美情趣,提高受众认识世界的能力,保证所有公民及时获得信息、文化和教育的权利,在伦理规范上强调了保护少数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论受众地位高低,均同等享有公共服务的原则。由于公共广播电视的上述特点以及受众大多位于社会中上层且人数众多,公共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为确保公共媒介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公益性,增强社会影响力,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通过立法或司法手段,从制度上保证公共媒介为社会公众服务。
西方国家大多都在本国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传播体制,以保障公共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服务社会公众的功能。美国通过制定各种法律、自律机制,实行多元财政体制对公共广播电视进行管理。同样,英国也通过专门立法、社会监督、政治控制等手段和方式,以执照费作为收入来源,管理和规范英国广播电视机构。西方各国公共广播电视制度从主体认定到资金来源再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等有所不同,但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制度都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高公共媒介的社会影响力。
五、西方公共媒介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公共媒介是媒介的一种呈现状态,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虽然英、德、美等发达国家的媒介制度不尽相同,但它们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根本目的都是满足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旨在保护公民的视听权益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为此,国家通过立法、司法、政府控制、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督等手段,从制度上确保公共广播电视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通过研究西方国家公共媒介制度,旨在推进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管理制度。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根据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实际,对广播电视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分类立法、分类目标、分类保障和分类运行。第二,针对公共广播电视,把重点放在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制作上,满足不同人群的视听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节目和各种信息。第三,加快国家层面的立法,从法律上规范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体、服务宗旨、服务范围及惩罚措施等,使其具有强制性。第四,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源体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快健全广播电视体制机制,从而有效保障公共服务的长期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这是构建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新疆公益性媒体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axw009)中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小普.美国公共电视网公益性内涵浅析[J].国际新闻界,2007(6).
[2]冯广超,冯应谦.世界公共电视的生存及争议[J].中国传媒报告,2005(1).
[3]胡正荣,李继东.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24.
关键词 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45-02
广播电视本质上属于一种传播媒介,主要分为电视广播及声音广播两大类,功能体现为宣传、教育、监督等,特点概括为及时、形象、广泛。广播电视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娱乐与生活的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现实中有必要从优化技术设备接地方式入手,为广播电视作用的正常发挥奠定技术与设备基础。
1 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概述
鉴于技术设备对广播电视的影响较为显著,现实中应充分重视设备接地环节,通过选择恰当的接地方式,来提升设备安全性,进而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功能。下文选取几种较为可行的接地方式,并依次作了分析。
1.1 信号接地
此种接地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基准电位统一,防止信号误差。结合广播电视设备的特点来讲,基准电位点是电子电路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信号地,这部分的连接是接地复杂程度的直观体现,属于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同一设备来讲,为了保证安全和正常运转,应避免其信号输入端与输出端出现接地线相连的情况。并且,前级输出接地仅可连接后级输入接地,若忽视这一点,则可能会导致信号浮动现象。
1.2 防静电接地
此种接地方式指的是通过泄放及与此类似的方式,借助导体将静电电荷导入大地,将电荷量“清零”,进而达到消除带电物体威胁的目的。现实中可用于减弱静电威胁的方式通常包括:首先,将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地板铺设于微机室和机房。其次,进行设备检修之前,借助与接地线的接触,将人体静电消除掉,以防其损坏设备。最后,在进行场效应器件更换的过程中检查电烙铁,保证其接地的可靠性,并在焊接的时候严格遵循S.D.G的顺序,防止杂散电荷引发绝缘层击穿问题。
1.3 重复接地
此种接地方式多见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指的是于零干线某处或者若干处,借助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相连。对于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而言,为了保证有效接地,安装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以下两点:首先,对于配电线路,保证分支线与零干线终端正常接地,并保证后者的每两处接地间距在1 000m左右。其次,在与接地点间距大于50m的情况下,接入用户位置的零线必须做到重复接地,且电阻需小于等于10Ω。
1.4 工作接地
此种接地方式较为常见,主要是基于系统运行需要考虑,实现方式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其中,前者是指直接连接,后者则是通过一定设备(如阻尼电阻)实现连接。在采用此种接地方式的前提下,流经接地电极的电流为不平衡电流,且电流值差距较大(高至几十安倍、低至几安倍)。一旦出现接地故障,流经此处的电流则可能达到上千安倍。此种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可迅速反应,在0.1s的时间内进行电流切除(后备保护反应动作稍慢,但通常也不会超过1秒钟)。其作用体现在:可降低接触电压,减少安全事故;使得相关设备及线路的绝缘要求更容易满足,为设计提供便利;避免零序电压出现偏移现象;有助于三相点平衡的维持;有助于低压系统的正常运转。
1.5 保护接地
此种基地方式主要是基于避免设备绝缘异常、提高设备安全性考虑,设置初衷大多是为了保证安全。在实行保护接地的前提下,导电连接的一方是地,另一方则是机柜外壳等不带电的部分。若接地存在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很容易引发短路,造成带电体的出现。由于其与地之间的电位差比较高,对工作人员安全的威胁比较大,如果工作人员与其发生接触,便会瞬间陷入危险。通常而言,保护接地分为两种方式,其一为接地,其二为接零。根据相关规定来讲,只要属于三相四线供电,设备外壳与零线相接必须经由导线实现,禁止直接接地和接零、接地并举。现实中在进行发射机(或者功率较大的设备)安装的时候,可在设备与接地母线相接之后,借助导线实现接地母线与机器外壳专用接地端子的有效相连。
1.6 屏蔽接地
此种接地方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减轻电磁场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电磁干扰。屏蔽效果不仅关系到信号质量,还影响着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这一点在播出系统方面极为明显。高频干扰可导致数据采集难以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造成指令出错和系统瘫痪,是引发停播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将屏蔽装置科学布设于设备外壳,同时保证屏蔽体接地,除了能够达到控制电磁场强度的目的之外,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磁场对相关设备的干扰。简单来讲,电磁屏蔽主要包括两种,其一为主动屏蔽,指的是通过将辐射源放入屏蔽体内部的方式,来防止电磁波泄露,并借助相应导体包围保护对象,以达到防止电磁脉冲波入侵的目的。其二为被动屏蔽,包括个人防护以及屏蔽室防护等几种方式。需强调的是,屏蔽接地固然能够消除干扰,但同时其也存在构成干扰的能力,在具体采用的时候,应保证方法正确,以免适得其反。
1.7 过压保护接地
此种接地方式主要是基于避免操作故障或雷击导致的过电压考虑,设置初衷同样是保证安全。在设备运转无异常的情况下,对其产生影响的一般只有额定电压,但在异常状况下,绝缘电压将在瞬间高出额定值数倍,这种情况即为“过电压”。可对设备构成威胁的过电压有外部过电压以及内部过电压两种,其中,前者的产生原因在于雷击,应对策略通常是安装避雷装置,比如避雷针或者避雷器等;后者则多与操作故障及类似情况有关,应对思路应是从管理入手。除此之外,还需正视雷击导致静电感应副效应的可能性,出于避免间接损害的考虑,现实中应保证金属装置以及钢筋结构正常接地;架空线和天线为雷电波入侵房屋提供了渠道,一旦其成功入侵,便极易危害电器设备,造成诸如绝缘击穿和火灾等事故,考虑到上述情况,现实中应重视绝缘瓷瓶铁脚的作用,保证其正常接地;对于避雷装置,应避免其接地引下线和别的接地相连,以免雷电经由接地线对相关设备构成威胁;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相关人员应注意检查防雷设施,并进行必要的调试,以确认相关装置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2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并不唯一,但每种方案都有自身的特点,适用情况也存在差异。为了提升接地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建议在实际选取接地方案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以免最终结果偏离预期。
参考文献
[1]侯立阳,李晓虎,周宏军.云南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在构建和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调研――以云南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为例[J].广播电视信息,2016(3):20-22.
[2]李本光.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商业文化,2016(9):177-177.
[3]高彦秋.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3):111-111.
关键词:通信技术 广播电视 融合
前言
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同属于文化消费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其中有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包含无形的精神产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发展尤为迅猛,手机也在潜在的发展着,而广播电视则是大众普遍在使用的,有望成为大众普及的一个项目。
目前,每年的信息服务费都在不断增加,娱乐休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众多的娱乐休闲活动中,广播电视独占鳌头,而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现在的一些城市居民对广播电视的满意度在降低,随着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更加丰富而且具有内涵的媒体节目,新的消费方式正在无形的发芽着,他们开始注重起内容的提高和形式的多样化。网络化是广播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广播电视得以不断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基础。
1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融合的前提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也在发展,越来越多的通信技术朝着高速无线的方向靠拢,并与广播技术不断融合在一起。现在,宽带无线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主要的特点有:首先,全民使用通信技术的总量在增加,但各个地区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通信技术的用户在不断增加,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地区,通信技术的用户已接近饱和,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欠发达国家则是增长迅猛。其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专家,他们都在关注和关心着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全球研究宽带无线人员的人员在不断增加,并且热点层出不穷,这必将给通信技术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也给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而广播电视却在经历了各种辉煌和光圈之后开始呈现出低迷状态,在不断信息化的今天,广播电视已经渐渐边缘化。20世纪80年代,广播电视是社会重要的娱乐方式,但是观众若想看到自己喜欢的栏目也必须事先进行关注才知道自己自己感兴趣的栏目什么时候开播,以防错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的频道也不断增加,各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使得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都显得很艰难。有些节目错过了可以通过网络来弥补,通信技术开始显示出它特有的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要想使广播电视重新恢复当日的光彩,在市场上占有一定得分量,就必须寻求一条适合广播电视发展的道路。调整广播电视的发展策略,优化各种资源配置,让通信技术这一社会的前沿技术和广播电视相融合,重新找回当年广播电视的功绩,并有望超出。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让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融合发展显得必要,而且必然。
2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
2..1未来通信技术的特点
这些年来,每年的业务都和以往一样在不断地增加着,不同的是近些年增加的业务中不断地走向信息化,它们大都是以数据、视频为主,并有向语音扩展的趋势,新的通信技术成为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这就迫使通信技术产业寻求一条新的出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和味自己开拓新的前途,以提高通信传输的能力,发展更多的业务。
新的时代在发展,也赋予了通信技术新的使命,要想得到更好的应用,未来的通信技术就必须更高效、具有更大的容量。因为大家越来越趋向于通信技术的应用,用户总数在不断增加,他们接触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当然传输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有些甚至朝着电视会议、音频交流和虚拟空间的方向扩展,因此未来的通信技术一定要能够提供比现在大得多的通信能力。
2.2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
展望未来,只有光谱高速通信技术集结这些优点和优势,能带来充溢的宽带。光谱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高速传输技术和智能光网络。
2.21高速光纤传输技术
未来的光纤技术会不断扩大传输容量,现在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每秒已经有40Gb,科学研究者已经开始投入研究每秒160Gb的光纤。其次,未来的光纤还能实现长距离的传输。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力争更长距离的传输,有的地方则采用改善光纤指标来延长传输距离。在长距离传输的过程中,拉曼放大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放大所有的波长和分布式,进而增加传输的长度。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常采用FEC技术,这样可以降低传输过程中一些线性和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光纤技术正在朝着密集波分复用(DWD)的方向发展,该技术的开发是为了满足数字信号多样性的需要的。现在,一些新型的DWD系统已在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紧跟着社会的需求,光纤系统的非线性研究则富有更高的使命,之后对光纤有效面积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
2.22智能光网络
智能光网络技术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网路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它代表了光谱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智能光网络技术主要有控制面技术信令技术和智能光网络恢复技术,该网络通过智能光控制系统可以达到宽带的动态分配,可以保护数据端,而且能够调节光层网元和数据网元之间的工作。智能光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智能光网络拥有疏导的功能并且交换的粒度很小。这样智能光网络就有可能实现任意级联、网状恢复和虚环保护。第二,智能光网络采用智能光交换技术,网络的核心开始转向网状的网,是网络变得更为灵活和快捷,而且增加了多重保护性。第三,智能光网络开始慢慢走向自动化,一个光交换设备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设备,显得简单且方便。
总之,智能光网络技术的容量和业务都很灵活,网络可以延伸扩展,用户具有自等一系列明显的优势,它正在从环形的网络向网状形发展,从具有交叉连接和分叉复用的光联网向光交换机的利用这方面转换,它是未来光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3未来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全国范围内通信技术的逐渐部署和建设,高速的传输设备已在不断完善,并且逐渐得到满足。在这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里宽带起了关键的作用,此外,宽带还是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未来一段时间里,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将有望融合着发展,为彼此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相比于其它的媒体传输,广播电视显得既方便又快捷,同时广播电视肩负着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的使命,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是覆盖面最广的媒体传播。
3.1未来通信技术对有线电视的影响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单位和企业竞争也逐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积极地创办自己的电视节目用于宣传和教育,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样电视频道增加的趋势令人吃惊,要想把这些节目高质量并且快速的传输到社会大众中去是有线电视节目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有线电视的一大挑战。如果把未来的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相融合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光传输不仅容量大而且速度快,未来通信技术和有线电视的融合已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
3.2未来通信技术对数字电视的影响
高质量清晰的图像一直是数字电视追求的目标和服务的指南,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断认识到的需要,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方向。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数字电视就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让未来的光网络技术运用到数字电视中来。这样,光网络在自身得到应用的同时又可以为数字电视提供大容量、高速率的传输系统,两者在数字电视的发展中都能各司其职,又可以相互融合,一起发展。
3.3未来通信技术对交互式电视的影响
伴着通信即使发展的节奏,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业在不断前进,在这基础上,还新兴了一种交互式电视。交互式电视是一种高新技术的电视,观众不仅可以在节目内选择和决定,在不同的节目间也可以进行很好的选择。它的成功构建必须得力于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大力支持。
我们平时用的广播电视都是用遥控器来控制的,诸不知从遥控器到机盒的反应时间是我们交互式遥控器的多少倍。交互式遥控器的控制系统是以秒兆位的速度来传输的,这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高效率的要求。人在操作交互式系统的数据时可以用大脑和眼睛相互结合,从而迅速地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要想让交互式的电视服务于大众,为我们传送大容量的图像和数据就必须借助于光纤网络这一未来的通信技术。
3.4未来通信技术对广播的影响
广播是一种较为大众化的文化媒体,具有一定得流动性和随意性,听众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照样可以进行收听广播,因此,广播的收听时间就不受影响,也会因此增加。近年来,多种文化媒体竞争激烈,各自都在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广播在内容上也不断丰富,并增加了和观众的互动时间,发展也尤为迅速。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广播已经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试用其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广播、电视和通信技术已经开始融合,它们各取所长,共同发展,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展示了信息时代独有的特色。在我国,未来广播电视和通信技术必然相融合,网络电台可以在网上出售广告或者向听众收取一定得费用来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1]马德斌.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广播电视[J].青年记者,2010(6).
[2]刘丹普,郝建军.Wi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08,(2)6-7.
[3]韩国驻.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10).
[4]李宏升,现代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5]Leiner B M,Nielson D L,F.A,Tobagi,packetRadio Networks Special Issue,Proc.IEEE[J].1997.
[关键词]有线电视;联网;秩序
“目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权威人士透露,在今年上半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设的全国有线电视将按期真正实现联网。这样,随着各省市有线电视的全面联网,电视节目频道将增加到200个左右,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将被拥有超多频道彩电的广大消费者所享受。”(《北京青年报》2000年2月17日)
一、联网的有线电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今天的中国人对卫星电视已经不太陌生了,住在东北农村的农民们也可以看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甚至电视台的节目。人们只是在缴纳有线电视费的时候会偶然想到,原来在收看各地卫视节目的时候中间还要经过有线网的转播,虽是如此,人们还是不太容易认识到有线网的威力,因为人们判断时往往将有线电视网与有线电视台混为一谈,有线台的节目可想而知,所以各种的评价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当人们从一个网络的角度来审视这张电视网的巨大潜能的时候,发现可能是惊人的。
今天的人们对网络的概念不会太陌生了,INTERNET带给了人们对于网络的最初的认识。而有线电视网,在性质上是与INTERNET的网络系统相似的,不过威力却大得多。由于有线电视网络采用的光缆与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FiberCoaxialCable,缩写为HFC①),其带宽可达550~750MHz,能同时传输60~90套广播电视节目,若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则可传输300套左右电视节目。上面《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就是基于HFC的这一特殊的功能。
除了能够同时传送大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之外,很实用的通信技术也将随着有线电视的联网而实现,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电缆电话(CablePhone)、准视频点播(NVOD)、会议电视、数据广播、图文电视、电子自动化抄表和家庭保安监控、证券交易系统、远程教学及医疗等。这些功能也都是由于,有线电视网使用的是人们普遍称为宽带
的传输线路(因为要传输图像信号),传输线路的承载能力远远超过了仅仅传输数套电视节目,所以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利用很需要人们的想象力。
二、我们“铺”到了哪儿
上面简单地介绍了有线电视网还未被开发的巨大潜力,应该指出的是,以上所有功能的充分实现,还必须仰仗有线电视网络的大范围连通,而联网这件事,我国有关部门还正在进行当中。
我国有线电视网现状是:一方面,有线电视的网络建设进展得相当快。另一方面,建设与联网进行当中又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
90年代,我国开始发展有线电视。到90年代末,有线电视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目前,全国有地市以上有线电视台223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39座(含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已达3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7000万,并以每年500万至1000万的速度增长,覆盖人口超过2亿,有线电视的入户率达到了17%,超过电话的入户率(9%)和计算机的入户率(1.2%)。有线电视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百姓网”。按我国广播电视“九五”规划,提出覆盖率的目标是广播85%,电视90%,2010年目标均为95%,到20世纪末应达到我国人口总数35%左右,约1亿户,成为世界上有线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②
我国的有线电视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已颇具规模,但是网络的发展很不平衡。由于中国有线电视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滚动发展的道路,使之按地域分割成2000个以上大、中、小型单项传输网络。据国家广电总局科技信息所事业发展部近1年来对全国221家有线电视网的调查表明,国内的有线电视网多为2万户以下的小网,20万户以上的网络不足10%,百万户以上的大网屈指可数,在调查的221家中仅有1家;此外,按网络用户数范围平均值计算,不足10%的20万户以上的网络占了用户总数的50%,说明我国的有线电视网主要集中在城镇。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布局很不平衡,地市级网络规模大用户多,以HFC网络结构居多,但总体数量较少,而县级网络虽然总体数量较多,但网小用户少且网络结构落后,农村仍是有线电视的空白区。③
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网除了正在加紧建设之外,先局部后全国的有线联网工作也正在进行。目前邮电部门已建成多条SDH通信骨干网络,可以满足数据和话音全国联网的需求。我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提出了有线电视广播规划草案,规划目标在1999年完成全国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工程,分五个层次建网。第一层次为国家干线网,分东南沿海环、西南环、西北环和东北环四个环路。第二层次为省级干线网。第三层次为地、市级干线网。第四层次为县级网。第五层次为HFC接入网。国家级干线网传输采用SDH体制,实现国家级两个平台。A平台——广播电视平台:2005年传送100套电视节目,100套广播节目;2010年传送200套电视节目,200套广播节目。B平台——综合信息平台。今后邮电光纤网和广播电视光纤网必将组合成一个综合信息网。总之,用户只要接上一个网就能得到所有的信息。④
三、为什么花儿开得这样迟
普通的观众对有线电视的关注大部分来自于:有线电视的联网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大家自然觉得:联得越快越好,可是事实往往牵扯了太多的利益与关系,使得有线电视网的联网过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阻挠与困惑,能够想到的阻挠与困惑就有:
1.我国以省市为单位的电视台在自己的运作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节目资源有限,各电视台的节目内容没有突破,全国的各个电视台内容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重复性,这个问题在全国人民看到全国的电视台一起“上网”的时候,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两百套电视节目,可是又有几个能够存活下去呢。目前可以看到的二三十套节目中已经有很多是人们很少光顾的了。到时候免不了要“优胜劣汰”一番,那么,“剩”谁“汰”谁,中间肯定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与权力,其阻力可想而知。这与两级办电视的情况相似但更复杂。两级办电视已被提出来了,可是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尤其是转播过程中关于利益的分配上,还没有相关的合理的规定来限制。
2.网际争霸。中国目前除了有线电视网外还有另外的两个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中国电信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垄断经营,大发横财之后,终于有一家“中国联通”可以在法律上与之竞争,可实际上其垄断的统治地位仍没有被根本动摇。计算机网这5年在中国发展很快,每年上网人数都呈几何数字递增(专家预测到今年年底,中国上网人数将达到一千万),中国的电信网发展得早,资金雄厚;计算机网虽然刚刚兴起但发展势头很强劲,两者都虎视眈眈,瞄准了有线电视网的宽带资源,这种竞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好在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对于几大网的发展,控制得比较严,在没有出台相关的有线法的情况下仍对其实行保护政策,不过,这种情况如果不尽早解决的话,中国的有线电视网很可能在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被其他两个网吞并。
四、脚下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在掌权者(决策者)手里,中国的有线电视就像老虎捉住了刺猬,知道肉好吃,却不知该怎么下口,面对一个潜力无限,可也暗藏荆棘的有线电视网络,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如何来运行,我们这里不妨也来探讨一下。
对中国有线电视的认识,应该以一个产业的观念来看待它。有线电视在中国成为热门话题是由于它的产业性质。过去20多年,有线电视在中国从无到有,高速发展,用户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似乎是在平淡中发展。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对其概念认识不清的问题。实际上,全世界的有线电视都是产业化经营,而且是一个不小的产业。以美国为例,美国有线电视产业每年的营业额的直接收益为300多亿美元,是美国电信产业直接收入的1/4。在美国20套左右的基本频道服务每月付19美元,看体育、电影、教育等频道还需单独付费。据统计,美国每个用户每月的有线电视消费在40美元左右,再加上有线电视产业派生出来的许多如广告、线路出租等其他外延产品,形成很大的有线电视产业(吴峰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研究所)。
中国有线电视是按公益事业的思路发展起来的,这当然离不开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体制问题,在中国不存在因为付不起钱而看不起电视的现象。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用户每月仅缴纳线路使用费(实际上是维护费)8~12元,加上用户安装费100元左右,这样的有线电视收费标准仅仅是美国、欧洲等国家的1/30,印度、南美等国的1/20。正是有线电视是为人民办好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所以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正如前面提到的,至今我国有线电视用户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了我国的电话入户率,目前仍然以每年增500万户以上的速度发展。但是中国有线电视公益性的路子,至今不是产业化运行,为自己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有线电视产业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线电视专业频道服务;二是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和器材业;三是有线电视网络传送服务业。其中有线电视专业频道市场很大,社会需求也十分强烈,主要是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等。
根据外国的经验和中国的国情分析,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预测,这一市场在5年之后应该达到三四百亿产值的规模;有线电视设备器材业在中国已经有很大的市场,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这一市场规模还会扩大,二三年内预计可达二三百亿左右;有线电视网络服务业是一项新兴的业务,主要是信息传输服务,目前已经开展的有数字广播。随着社会信息需求量的增加,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服务业会迅速增加。(下一部分在介绍国外有关的有线电视法时,我们会发现,各国在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信息传输服务方面有所倾斜。)
[page_break]
五、规矩产生秩序
在一片喧嚣之中,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能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即使是产业化经营中也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中间包括所有权、利益分配,以及如何解决前面提到的“网际争霸”的问题。这就使得制定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线电视法》成为必要。中国目前的有线电视立法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处就国外已经比较成型的各国有线电视法作一个介绍,以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外有线电视法与广播电视法、电信法的立法地位是相同的,均由国会或议会制定,是属于宪法之下的一个基本法范畴。有线电视法与刑法、民法等在英文中称为“ACT”,因而他们的地位是相同的,例如英国有线电视法称为CableAct。⑤
虽然有线电视法与广播电视法和电信法处于同一个层次,但是有线电视法又属于特殊法,它优于其他同层次的一般法。例如日本《有线电视法》规定,在业务活动中,当一般法与有线电视法冲突时,要服从有线电视法。另外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有利于有线电视发展的法规。
在绝大多数国家,有线电视和电信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行业,但是,有线电视可以经营电信业务。而电信公司经营视频业务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这种视频业务不允许是广播方式的。《美国联邦通信法》第651条规定,如果普通传输者(比如电信公司)使用无限装置系统为订户提供视频节目,则该普通传输者必须根据有线电视的有关规定接受管理。其次,电信公司提供视频服务的区域,人口必须是低于35000人的,同时,当地有线电视的人口覆盖率没有达到当地人口总数的10%。也就是说,电信公司提供视频服务的目的,必须是有利于边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居民的需要。英国的广播法则规定,为了促进有线电视的发展,禁止电话公司开展电视业务,仅可以从事非广播类视频服务。
不光是电信业,其他的行业也不可以随便经营有线电视业务。比如日本的有线电视法规定,开办有线电视业务需要依照有线电视法向有关部门申办执照,任何产业不得经营有线电视业务,否则被视为不正当竞争。在其他国家的有线电视法中也都有类似的内容。
国外有线电视法关于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线电视不得录制所转播的开路电视台的节目。
2.在开路电视台购买了某个节目在某一地区的独家播映权后,该地区的有线电视台不得播出这个节目。
3.对播出的节目内容,有线电视网必须担负责任,而有线电视系统或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不担负任何责任。
4.对于未经授权而截取有线电视信号的行为,各国都有类似的惩罚性规定,包括罚款和吊销违法者的营业执照。
另外的一些规定也捎带着做一些介绍。国外有线电视法对于外资与外来节目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美国联邦通信法》第301条规定:“不得将广播电视执照或电信业务执照颁发给外国政府、外国公司以及国外公司拥有25%以上股份的任何公司。”菲律宾禁止外国人进入广播电视业,广播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必须100%为菲律宾人所拥有。韩国的有线电视干线网由国家投资建设,允许外商投资,但是股权限制在15%以内。
对于以上的各国有线电视法中的相关法规,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不过正是由于停留在政策阶段,这与法律的区别就是人们在依此办理的时候是否满怀信心,其稳定性、长远性都让人担心。所以尽快制定出中国的有线电视法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有了规则,游戏中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确定的因素。
六、或许是榜样
由于人们对有线电视的规律性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可是时间又是不等人的,所以人们已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式地经营起了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有的还经营得不错——相信还存在巨大的问题,不过仍可以作为一种榜样吧。
中信国安是上市公司中全面投资有线电视网的经营商,中信国安已拥有30多万用户的沈阳有线电视台、一期工程120多万用户的河北省有线电视干线网。两大有线电视网有效地支持中信国安高速成长。从中信国安目前的主要业务分析,有线电视是最有前景的方向。沈阳有线电视网技术水平高、运营稳定、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已增设了光、电缆双向传输技术,为进一步开发网络增值业务创造了条件。随着该公司进一步拓展其他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这种网络增值业务的收入有可能成倍增加,成为公司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利润来源,由此确立公司的行业地位,前景十分看好。沈阳有线电视网每户基本收费11元人民币/月,收益全部归中信国安;河北有线电视网每户基本收费约14元人民币/月,其中4元收益归中信国安,广告收益的80%在投资回收前归中信国安。1998年中期,中信国安最大利润来源于沈阳有线电视台的投资收益约4000万元。每股收益0.205元,净利润增长了81.95%,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湖南电广实业集团于1998年12月23日在深交所上网发行,上市募集资金4.46亿元,总股本1.58亿股,流通股5000万股。负责统一经营(、制作、策划)湖南省广播电视厅系统“三台一报”的广告业务,广告业务总收入40%归电广实业,已签定协议,利用上市募集资金2000万元收购省有线电视网络在长沙市拥有的20万用户本地网,同时追加4600万元进行本地网改造,预计可新增10万用户。目前,正在与长沙市有线电视台洽谈合作成立统一的股份制长沙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希望控股经营。电广实业1998年全年税后利润为5767万元。
注释:
①HCF光纤/同轴缆混合网:一种城域网网络结构,可以使用户分别联结有线电视、电话和计算机。它采用星形/总线拓扑网络,由本地局到小区光结点采用星形光纤,从光结点到用户则是树状同轴缆,光/电转换设在小区光结点内。仍采用数字/模拟混合的调制方式,模拟调制广播CATV信号,点播视讯、电话和其他信号则采用数字多频带调制和时分复用/分频带调制的方法。光纤和铜缆一般采用相同的调制频带和调制方法,这样省去了在光纤/铜缆转换节点上的信号格式转换。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原有小区内的树状同轴缆,减少了铺设设备的投入,光纤的可分享用户数也比较多,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数字和模拟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分频调制,混合传送。有些HFC系统采用多纤分别传送CATV和其他信号的方法,在转换节点上再混合调制到同一同轴缆内。
②《发展中的中国广播电视》――广电总局张海涛副总局长在第六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1999年8月22日)
③以上段落中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有线电视》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