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

第1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标准教材 选编教材 合理搭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22

笔者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编写教案探讨教学。国家教育部基本上每隔几年就出版发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教材。全国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是以这一教材为标准制定本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和进度的。但是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每一所学校的基本建设和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状况差别就更大,如果完全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制定本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也不符合现实。

所以,要想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既不违反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又可以充分照顾到各个地区学校的不同状况,各个学校体育教学的自选自编教材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的合理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旨是健康,也就是说不论开展什么样的体育项目,都要遵循健康这一要素。

大家知道,建国初期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曾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过《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体育大纲》,那时的原则和标准是以运动成绩为基本要素,提倡培养尖子生和优秀运动员,忽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更忽略了全体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均衡发展,虽然看似强健了体魄,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全面均衡发展是欠缺的。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呢?笔者以为心理和生理的均衡发展才是真正的健康。要达到这一目的,标准教材和自编自选教材的合理搭配使用是符合现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原则的。下面,笔者就标准教材与自编自选教材的合理搭配作一简要分析。

1 自编教材应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原则

在具体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无论学校学生情况有多么不同,都不能违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体现出的健康这一基本原则。

健康,应该是全方位的、科学的、合理的。如果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时,不能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或者只注重学生单一的身体素质,或者偏袒学生的运动成绩;亦或只顾学生快乐,亦或不管体质好坏,都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原则的违背。

前面说过,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应该是全方位的。健康包含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这两方面内容。生理健康似乎容易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身体健康的生理指数;心理健康就不那么容易衡量了。其实,要真正理解心理健康并不难,心理健康就在我们生活中善良,诚实,团结,友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艰苦朴素,积极进取等等这些人类共同的优秀品质,都应该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

所以,在具体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和自选教材时,都应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达到均衡发展。

2 标准教材和自选教材的分配比例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此不能给出一个标准。因为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学校情况不同,标准教材和自选教材在体育课教案里所占比例不尽相同。

比如在标准教材里,有相当的内容是和“水”有关的,但是这些内容在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偏远山区学校就不能或者不能完全体现在体育教案里。而标准教材里的有关冰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学校也同样不能或者不能完全体现在体育课教案里。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体育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地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编写相应的体育教案了。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对于自然环境,场馆场地,体育设施器材的依赖性很强,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各个民族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别非常巨大,客观上造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很难在所有学校统一实施使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时,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学校体育场地场馆情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至于标准教材和自选自编教材在教案里所占比例的多少,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不违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就行。

在雨多水多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大与水有关的体育项目开展比例,比如水球、游泳、跳水等等;在山多沙多的地区,我们同样可增加跑跳攀爬以及耐力方面的体育项目开展比例,比如蹬山、野外跑、沙漠步行等等。在体育设施较为完善的地方学校,可以适当提高体能技巧训练等方面的项目比例,例如体操、舞蹈等;而在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我们又可以增加游戏类项目的比例,例如具有民族特色的角力、对抗、摔跤等。

第2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问题;中小学;渝东北

前言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已推行多年,在它指引下,举国上下都在进行新的教学改革探索,不断总结出一些好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笔者通过教育见习与实习的机会对重庆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进行观察,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显现出不少有悖于或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同步的一些有碍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的显现,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设意见,以求该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尽快推进重庆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朝着健康、稳定、持续的改革方向发展,以此提高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质量,达到与发达地区且体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地方一起均衡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重庆渝东北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园图书馆平台与网络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1.2.2田野调查法

从重庆渝东北地区选取20所农村中小学(10所中学,10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

1.2.3综合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重庆渝东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存在现状

笔者通过教育实习期间的机会,对其渝东北农村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取了大量真实信息、资料数据,经过对这些可贵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提炼出该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渝东北地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力度不够

笔者经过对渝东北地区所选取的20所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得知:该地区的不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当地教委)和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的认识、观念有失偏颇。农村学校体育先天发育不良带来了桎梏性的病根。这种病根的存在自然就会表现出诸如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场馆硬件建设不到位、资金不支持、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显现。

2.2渝东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难以获得领导的支持,工作缺乏活力

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的生力军是体育教师和相关的主管领导,如果这一人群的工作出了问题那就证明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是失败的。然而,据调查得知:渝东北农村地区中小学的领导由于受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的重视不够,加上本身自身的重视观念问题,造成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的体育发展缺乏规划部署,没有规划的发展目标,自然就形成了没有方向;同时也就没有向上级申报关于体育学科的硬件软件建设的胆识和动力,校内缺乏对体育教学、科研、竞赛、娱乐等活动缺乏应有的监管措施、激励机制、评价标准。这样的学校体育外部、内部环境的不健康,体育教师从何获得工作的动力和压力,使其农村学校体育几乎处于杂乱无章的境地。

2.3渝东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和使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已经推出多年,在一些发达地区进行了比较成的、深入的改革和探索,总结出来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据笔者的调查显现:渝东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有95%的教师从未看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纲要标准,近90%的教师没有翻阅细读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这样的现状存在,新课程标准的实现谈何实现?实现的途径又从何谈起?课程标准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它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由于众多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标准、新理念缺乏深入研判,致使不少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还是处于完全的消极的“放羊”状态,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对标准的执行和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对标准的冷漠、无知、使用也就处于落后贫瘠之极。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2.4学生从不参阅《体育与健康》教材、教师用书使用不合理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学习方式等众多方面都进行进行了变化,它是一个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据笔者调查显示:在体育教学室内课堂中,没有一个学生能拿得出相应的教材,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率相当低!教师手中没有配套齐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教师用书,一般上课都是随便抓上一本大学时候的专业教材去神吹乱吹,明显专业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要求和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有区别的。

2.5师生互动缺乏、形式化严重

第3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摘 要 2002年和2003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拉开序幕。自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其间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在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几方面的阻力,包括体育教师能力欠缺、可利用资源不足等问题。排球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排球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期间还存在什么问题与阻力,如何进一步推进排球教学使其更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中小学排球课程 改革 思考

一、绪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在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学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排球运动是学校开展较普及、参与人群较广泛的一个体育项目,如何依据排球运动的特点,结合中小学体育发展需求,进行切实可行的排球教学改革,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排球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中小学排球课程经过几年的试验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包括在教学观念、方式、内容及体育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改革是边实践边进行的,所以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面对。

在教学目标上,新排球课程教学追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意识,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学排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一)以往的排球教学过于强调排球技术、技能、战术的学习,并将学期末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这就使得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感觉不到体育课的乐趣,缺乏上课的兴趣跟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因此,排球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革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对教学大纲的编排上要改变以往的以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增强娱乐性,淡化排球运动的竞技性,以求合理地将排球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娱乐功能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体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排球课应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往的教学中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不到全面的发展,能力普遍不高;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大,指导学生锻炼的技能差,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排球运动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排球运动的优势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改革排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排球选项课更能全面发挥其健康身心的作用,根据这种思想,排球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应该是:

1.通过排球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学会应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进行身体锻炼,并具有初步指导中小学排球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能力、组织竞赛能力、裁判工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等能力结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和合格的中小学体育师资.

2.通过排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懂得排球运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技能并将所掌握的排球知识、技能运用于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知识的传授.

四、建议和结论

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排球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我们是在边实践、边总结、边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使排球教学逐步完善,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改进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敢于面对和沉思,才能不断推进教学不断进步。新一轮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排球教师在观念上发生积极地变化,注重利用多种手段推进教学,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排球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排球课程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排球课程的积极性,能够认识到体育教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课。虽然在推进排球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些许阻力,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排球教师要善于分析、阐述,发现问题,积极实验,并加以改进。在坚持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相信新一轮的排球课程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 教学内容 选择 优化

1.引言

2001年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由过去的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大纲,变成了以目标和标准为主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不再作具体的规定。以往体育教学大纲具体规定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比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围绕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完全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体系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设计的,是以学习目标达成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安排,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教学内容不是教科书上限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是灵活的、可选择的,只要能达成目标的内容应该就是可取的。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多维性,教学内容的多功能、多指向、多手段等特点,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紧扣体育课程的总目标。作为体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习领域目标基本特征的实践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何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是如何相互衔接和交互影响的,以及运动项目中各种教学素材之间的实际作用是否一致,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使教学内容既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又符合学生身体特点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需求。

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2.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学习目标,所选内容应是健康的、文明的、有教育意义和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对所选内容进行衡量后再行选用。

2.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能体现体育与健康本质的运动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运动技能客观规律的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原则主要是指运动技能类教学内容能有效地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供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安全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实施时是安全的。

2.3人文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原则是指体育与健康拓展类教学内容,强调的是人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

2.4可行性原则

应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再好、再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如果在本地和本校难以开展,就无法进行选择。

2.5综合性原则

不同的运动项目形式,或一个项目中不同的练习方法,经过不同形式的综合而实现新的创造,出现新的体育教学项目内容,也就是对运动技能所具有的功能的综合。这样的综合才能使学生和教师理解那些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新事物。

2.6趣味性原则

体验运动的乐趣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要在具有目标统一性和可行性的被选教学内容中挑选那些具有趣味性的教材,枯燥无味的教学素材(或项目)不应该进行选择。

2.7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选体育教材要尽可能体现地方特色。学校体育最终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的,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与社会上流行的体育项目相结合,以便增强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3.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3.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了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一个大体范围,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留有相当大的余地。因此,在不同层面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握目标统领内容的要义。在中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在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在课改中不能脱离新“课标”规定的范围,不搞自由化,教师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擅长什么就教什么,不能学生喜欢哪些内容就教哪些内容,要减少随意性,增强计划性和科学性。

3.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各地各校的自身情况

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能够在某一个地方实施的内容和方法,不一定适应在另外一个地区实施;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做保证,某一个学校能够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一个学校不一定能够实施;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还受到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的制约。所以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一定要以目标统领内容为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可能性、体育教师队伍专项分布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基础。

3.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

各个体育项目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影响,即所谓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都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少走弯路。

3.4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个体差异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健康的角度出发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教学中有所收获。因此,体育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3.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无论是学期教学计划还是单元和课时计划,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不能教条死板,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天气变化和场地情况进行调整,灵活掌握。

4.结语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统领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利于教师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是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验的有力保障。最后,我们在选择的体育教材时要做到:教师能教,学生愿学,场地允许,且与群众性体育紧密结合的项目。

参考文献:

[1]董玉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6).

[3]夏磊.针对现代中小学生身体特点科学设计体育教学内容[J].实践与探索

[4]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

[6]王司宇,于英华.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七要素[J].教学研究.

第5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64-0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而也就形成了新的课程学习目标。

新课程目标分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1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

1.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1.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的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的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4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第6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操;教学课程改革

前言

“体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gymnastik6),即赤膊的意思,因古希腊人在锻炼身体时多赤膊而得名。从古到今,田径、体操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是世界公认的,历来受到世界各国体育教育家的重视。体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自有体育课程以来,体操教学就一直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操,在培养造就一代接班人的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校体育发展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一、学校体操教学理念的转变影响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学校体育最早受日本和德国影响,采用兵操等形式教学,接受了军事化体育思想的影响。到了2 0世纪5 0年代通过对旧学校体育的批判和学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起相关的学校课程体系和学校体育制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两课,两操,两活动”。体操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在中国的学校体育中早有一席之地。其对中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推进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所发挥的作用与意义都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操是我国现代体育课程的前身。

然而,近些年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校,由于体操项目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加之体操器械缺乏或已损坏,部分体育教师在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和保护与帮助的不当,导致学生喜欢体操而害怕上体操课的现象,有些地方和学校甚至取消了体操教学的内容。究竟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因素。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80年代中期,这些孩子开始入校学习。被称为“小皇帝”的这些孩子集几代人的

宠爱于一身,养成了任性、专横、禁不起挫折和磨练,加之家长对体操理解的片面性,一提及体操他们会立即想到竞技体操比赛时的画面,认为体操是高不可攀的,同时也是危险的运动项目。由于我国的父母教育子女的“安全教育"模式:即什么都为子女准备好了,不敢让子女尝试新鲜的事物。所以当听说或者看见孩子在练习体操(特别是器械体操)时,他们会对孩子说:“那个太危险了啊,你身体那么差,你不能去玩那个,去玩那个安全的滑梯去”。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是支持、鼓励或表扬正在练习兴头上的孩子们,而是阻止、打击、消减他们的积极性。学校也本着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只要不出现教学事故的原则,忽略了体操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体操少开、不开已是常规现象,体操实际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迅速,截止2002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成为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体育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场重大变革。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其基本理念与策略主要存在6个转变,即改变现行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体育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由于课程理念与策略的变化,促使课程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学校体操教学的课程体系发生相应变化。在此次课改中,体操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目标定向模式,由教师和教学对象自主选择。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行的结果来看这一改革有利有弊,褒贬不一。好的一面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项和学生的需要,选择体操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而缺乏连续的教学计划与必要的时间保障,直接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操教学的异化现象。原有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相反在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遭受了变相的冷遇。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基础教育发达国家学校体育中体操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再以日本为例,近年来日本体操教学理念正在发生转变,以跳箱运动为例,他们认为,课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单纯的能够跳过多高的高度,此外还应包括空中的姿态、跳跃的力度以及尝试并展示各种姿态的跳箱方法等。因此,日本小学体操课程体系也正是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而建立的。体操课程教学中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定量的高度或标准,更多的应该是对课程教学理念的传达,对于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贯彻与执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操教学理念的改革应该借鉴类似经验,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造性开发作为指导教学过程的核心理念,围绕此中心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设计的设置。

二、对体操锻炼价值的认识影响学校体操教学内容选择

体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运动等等,合理选择体操项目内容,坚持锻炼,能够全面增强人体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为全面和有重点的锻炼人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形态发展的重要的阶段,通

过科学的选择体操内容并进行练习,对青少年正确的身体形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年龄、性别、’职业、身体条件、训练水平以及不同的设备条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动作进行练习。

对于成长高峰期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对体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基本形态和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发育,提高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各项身体活动能力,增强在各种环境下的自我保护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此外,矫正体操内容的练习对那些已经养成不良身体习惯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具有矫正

51。不良身体姿势的作用

然而,由于对体操主体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基层体育教师在如何选用适宜的体操内容进行体操教学上面出现了一定的误区,都选用竞技体操的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竞技体操于1953年从前苏联传入我国后便迅速在各类学校开展起来。多年以来,我国学校体操一直采取以竞技体操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追求的是动作技术的完善性和动作的规格,以完成动作难度的大小来论“英雄”,缺乏对体操健身功能及健身手段的研究与开发,再加上没有对体操健身功能的宣传和该如何选用体操内容来进行正确健身方法的指导,使人们对体操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体操难度大、有危险、不易开展”。调查结果显示,99%以上的人都认为参加体操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但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体操活动危险,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没有体操器械,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体操是一个人的舞台,它很难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缺乏娱乐性,所以不好玩。

三、结论

经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操教学与改革研究的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体操是许多国家认定为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一直将体操列为中小学的必修内容,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0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也把体操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中对体操重要性的认识欠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教

育理念理解程度不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操教学选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体育师资结构中专业体操教师和女性教师偏少,这些因素是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开展不力的客观因素。

(二)体操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对其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制约体操教学开展的主要原因。

(三)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内容仍集中在单双杠、技巧、跳马等经典内容上,未能考虑到体操内容的广博性,更没有考虑到如何将经典体操内容进行改造利用,体操教学内容存在着呆板性。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部分领导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在学校引进教师时刻意减少体育教师的名额,而让毫无专项的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兼带体育课;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有些学校班级人数突破80人大关),均制约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操的教学。

(五)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确实促进了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它更新了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选用内容时广大的中小学育教师还有很大的困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执行有待操作理论研究的加强。

(六)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评价方案,尽管不少学校制定了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案,但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给出了评价目标方案,并没有具体评价方法,加之体操属于主观评分性项目,这给体操教学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体操教学评价体系尚未能够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吻合。

四、建议

(一)增强人们对体操内容的广博性、锻炼身体的全面性、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体操教学的必要性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育精神的认识;我们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建立新型的体操教学模式,培养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体操教育人才;体操界的专家、学者重新审视中小学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充分开发体操的健身功能并编排出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性教材。

(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基层学校的资金投入和器材供给,地方学校也可以采用一些互惠互利的商业性政策增加体育经费和器械,使其满足体育教学需求;在器械的添购上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要过多用钢筋、水泥制作的“冷器械”而选用塑胶制作色泽明亮的“暖器械”。

(三)学校体操教学的研究者,从事学校体操教学、训练的教师、教练员和体操学习者加大对体操项目进行改造利用,使经典的体操教学内容向健身化、娱乐化、社区化、平民化转变。

(四)提高体育在中考时所占的比例,增加体操项目的动作,并用编组的方式在中考时随机抽取,以促进学校的体操教学;适应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特别是女教师的人数,可以归定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体操专项教师不少于1名,女体育教师不少于2名;减少班级授课的人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也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五)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六)体育教育主管部门注重落实体操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使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加强,为评价体系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童昭岗主编.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主编.人文体育一体育演绎的文化[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武汉体育出版社,2002

[4]吴维铭主编冲国学校体操历史与发展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罗时铭主编.中国近代体育变迁的文化解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谭华主编.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

[7]李春光等.我国体操科研论文选题现状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8:26—28.2006.6:98.101.

[8]李佐惠等.中美学校体操教育发展历程的比较[J].体育学刊,

[9】李丽等.美国体操走强的若干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80.85.

第7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13-03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到今天已经12个年头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以前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差别。总结这12年实施的效果,可谓是有得有失。2011年1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面,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从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从2005年起,新疆伊宁市初级中学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经历了2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了解伊宁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能够对今后实施《课程标准》(修订稿)起到借鉴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新疆伊宁市20个初级中学中随机抽取8个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面的专著以及相关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新疆伊宁市8个初级中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6份(每校两份),学生问卷400份,共回收教师问卷16份,学生问卷400份,其中废卷2份,有效问卷398份;运用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讨论的是谁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即评价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主体主要有体育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医生、家长、社区等。

由表1可以看出,37.5%的教师评价占学生体育总评成绩的91~100%,50%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81~90%,12.5%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71~80%。体育教师在整个评价主体中占绝对性的优势,至少占70%,这个比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差较远。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这个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在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可能由于体育教师害怕麻烦,工作任务重,直接代替学生和其他主体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标和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8所学校都让学生参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形式。有5所学校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0~10%,2所占11~20%,只有1所占21~30%。反映了学生在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定方面的地位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这个评价主体的作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仅仅靠体育教师一个人的即时评价是不够的,大多数评价都应该依靠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互相评价,因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学习行为、所有伴随行为而发生的心理现象,都要受到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学生互评,能引起同伴对某种关键部分的注意,强化他们自己的学习。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社区、医生这3个评价主体所占的比重甚小,全部8所学校所占总成绩比重都在10%以内,这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符。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促使家长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家庭体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医生通过每年的体检,会客观的对学生的身体各方面做出评价,有利于学生判断自己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社区是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社区的工作人员的评价也会反映学生在社区的体育锻炼情况。

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形式可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一学期只在学期末考一次试,3所学校期中和期末考两次试,4所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考两次试。但是在学习每节体育与健康课上,8所学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做出了及时反馈,都比较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相比过程性评价而言,体育教师更喜欢终结性评价,因为它更方便、简单。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采用定量的方法评定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只有2所学校采用定性的方法评定,评价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我们认为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体能和运动技能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方法评定。

8所学校都采用了绝对性的评价方法,只有1所学校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认为直接参考制定好的标准比较简单,而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比较复杂。

评定方法的选用将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关系到能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注重学生的进步幅度等。

3.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伊宁市初中目前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主要有身体健康、运动技术、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7个方面,但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4个内容合为一个,即体育态度。

由表5可以看出,伊宁市的8所初级中学在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都以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为主。这也是一个可喜之处,全国大部分初级中学在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过程中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和误解,从而扭曲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属性,而伊宁市初级中学评价时则体现出其本质属性,这也是《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评价方面明确表明了评价的理念之一。

这8所初级中学在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所占的比例只有20%,显然比例是比较低的。这也与我国在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缺少规范性的指导有关,出现了随意的现象。部分学校用出勤率代替了这3者,可能是由于教师认为比较麻烦或者没有掌握这3者评价的方法,根本没有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只占总成绩的5%,反映了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中的地位,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方面总体要求不相符。《课程标准》(修订稿)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方法,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意识和方法。

四、结论

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医生和社区这些评价主体所占比例较少;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以定量、终结性和绝对性为主,对定性、过程性和相对性重视不够;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中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所占比例较高,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所占比例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符。

参考文献:

[1]汪晓赞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4-7.

第8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健康第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一、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我校自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坚持“主体、创新、探究”的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授课,接下来我着重对我校初中部实施新课程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瑞安市集运实验学校初一段的114名学生。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制定问卷表分别对初一段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4份收回114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回收率99.1%。

(2)数理统计。查阅和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状况如下表(1)

从表(1)显示我校学生对体育新课程还不了解,但对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充满期待的。为了加深了解,我又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几个变动较大的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如下表(2)

从表(2)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采用新的评价形式――等级制是非常赞同的,认为等级制更合理、更科学。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只要求多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对新课程一点都不了解。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比较,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

(3)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性。“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标准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突破学科中心,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改变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每周还增加了一节理论课。新课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学科的探究性。

三、如何在我校实施新课程

1.对实施新课程我校做出的一些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实施新课程,在新学期开学前我校就及时预订和购买了新课本并发放给每位学生。教师还订购了教参和教学用书。教研处及时地对课时做出了调整,把原来的每周2课时改为3课时,增加了1节室内体育与健康知识课,形成了“1加 2”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还统一参加了暑期的新课程培训,并专门成立了初一段备课组每周进行集体备课。

另外,学校还新购买了大批体育器材,开展新的达标制度。我校是一所既有高中又有初中的完全中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新生成绩差异大,开展实施的难度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让学生多接触新课程,深入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2.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的体育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关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大力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民间、地方、校本教材,以保持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步。如我校经常开展的新课程研讨课、新课程展示课等。调查中发现学生不喜欢上室内理论课,甚至个别学生认为上理论课没必要。我校是采用班级编制进行理论授课的,并且还专门抽调了一位体育教师负责,授课中教师也发现个别男生坐不住不想上理论课。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践、紧贴学生实际,激发和保持学生自觉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将体能、知识和技能发展容于实效性、趣味性教学之中。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新课程在我校正在逐步的开展和实施,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会出现很多困惑,但教师要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始终围绕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同时注意增加体育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新课程在我校更好地深入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贾同方,田加刚.浅谈体育课的设计与组织[J].中国学校体育,2002.5.

第9篇: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摘 要 通过对泰国Sukrutai学校小学体育的深入了解研究,并参与到其教学中,并且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和实地教学比较,探析中泰两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汲取泰国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快乐体育 中泰 小学体育教学 差异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手段,对体育教学进行研究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我国与泰国同属亚洲国家,具有东方文化亲缘关系。随着两国的不断发展,交流活动也逐渐增多,对于小学的体育教学也有着较好的交流。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在泰国Sukrutai学校的实结,比较分析两国的小学体育教育的不同差异,汲取其先进的改革经验,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中泰小学体育教学的比较

(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比较

两国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逐渐得到不断的开发,并发挥了多种体育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及理论来源不同,两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中国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多强调教师的主导,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从总体来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仍然强调教师为主导。

泰国的体育文化是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一体的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将西方的教学模式和泰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并重,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娱乐,这也体现了泰国的体育教学是愈娱于教,是一种快乐体育。

(二)中泰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比较

学习和参与体育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小学体育课程多半是以田径、体操、篮球等西方主流体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组织纪律性相当看重,一方面是应付检查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则是担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验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发生教学事故,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通过体育的学习充分体验到运动的意义和乐趣。虽然学生都喜欢体育课,但是似乎对于他们而言,吸引他们的并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体育课的休闲性,一旦完成任务,他们便可以获得自由活动,这也是学生们的天性使然,过于压抑和枯燥的课堂已经让他们疲于应付,所以,体育课势必会成为他们的爱。

泰国体育课程则是东方体育和西方体育结合,形式活泼,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培养,认为体育就是快乐的。这也就是笔者将其称为“快乐体育”的原因。泰国的大部分学校体育都是基于对于生命意义和快乐的尊重与追求,自主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身体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则是引导,在Sukrutai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那段时间应该是比较放松的一段时间,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发现的教学差异,也让我们开始进行反思。在泰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以轻松愉快的气氛带引学生进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由教师的想法而定,不拘泥于国内的各种教学目标方案。而学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张扬个性,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同时又能够体验着体育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掌握着自利的满足感,最终构建出具有内在的和谐之美。

二、中泰小学体育教学的差异对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泰两国在小学教学的诸多差异上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不同制度,汲取泰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中国,体育教师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全面、透彻地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体系,按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行动,必须保证学生牢固的掌握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并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在泰国,国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泰国的“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分为,并为每一个学生都选择的提供学习帮助。泰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生理上的锻炼,更重视学生内心的快乐体验。由于身心的不可分割性,健康必然是在心理认同的前提下的身体状态。所以,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内心的“快乐”体验,才能真正的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我国注重按形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泰国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属于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体育教学目标比较分析看出,两国均注重增强学生体质,我国注重德育和智育,对学生的教育也偏重于指令性的集体行为和组织纪律方面,对其个性发展关注较少。泰国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及其德行。

我国体育教学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课程标准与省级统一课程标准并存,课程弹性与灵活性不足;泰国则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各省或州有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教师可根据现实存在需求而定教学内容,有足够的灵活性。

提倡快乐体育、体育就是娱乐,用体育全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学组织方法多样化,趣味性、健身性、游戏性、自主性应该被充分体现。

加强俩国联系,建立中泰体育教师的交流沟通平台,尊重地方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对学校体育的交流,加快中国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马军.国外体育教学探讨[J].体育科技.1998.19(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