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

第1篇: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TM7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22-001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在寻求教学发展时不能绕开任何专业学科,必须针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做出妥善的安排。因此,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必须保证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符合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毕竟如今的学生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素质,才能更加顺利的融入社会发展潮流中。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须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开展,学生才能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有一个全面崭新的认识,从而积极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的目标。可见,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然要相机而动,及时转变观念,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够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要求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学水准的显著提升。

2.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2.1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推行崭新的教育理念

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客观的要求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做出及时转变,以实现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要求的完整契合。因此,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基点,使崭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动化教学过程中加以及时推广,充分显示专业教学活动的应有功能,让专业教学具备更为直观的示范。

2.2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涵盖了学生未来就业问题。因此,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有效的专业理论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确专业知识技能对于现实就业形势的意义,从而督促他们从自身的现状找到差距和瑕疵,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否则,学生空有一些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业形势,无法适应就业的各种需求。学生在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必定能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满足自身的就业愿望。

2.3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职业操守

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目标,不仅表现在为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出应有的努力,还表现在为学生步入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优化教学的应有之义。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不单单依靠工作能力及工作效果等方面,还需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便会失去企业事业单位的青睐,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社会就业形势的要求。

3.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原则

3.1尊重个性化特点原则

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在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他们的自身特点,尤其是个性化元素,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年龄、心理、爱好等因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强化自身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的配合老师进行活动。

3.2与时俱进原则

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不能陷入僵局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教育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优化策略上的转变,这就是与时俱进原则的内涵所在,才能将崭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融入优化过程中,保障专业教学的成效。可见,与时俱进原则要求对优化教学实习动态的推进,使教学过程在充分尊重变量的前提下开展,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要求。

4.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4.1重视优化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价值,有效夯实教育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负责人要以学习为渠道,增长自身的教育管理知识,将优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放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这就要求负责人要通过学习认清严酷的就业状况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并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来就业的前景,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学生身上彰显应有的成效,并保障学生在离校就业后的良好表现。

4.2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实习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要学会与校外的企业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彼此都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让中等职业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相关条件,让企业充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优化成果,消除企业要求受聘者上岗必须具备工作经验的心理。这样彼此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为自身发展增添活力。当然,一旦了解充分,彼此的合作机会则会越来越多,学生实习机会就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最终,中等职业学校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才能具备持续开展的现实意义。

第2篇: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更多的采纳。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1 电气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电气控制量与热工控制量相比在控制要求及运行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同点,电气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电气控制系统相对热机设备而言对信息的掌握不大,目标少,操控次数少,不过,速度更快,准确度也更高。

    (2)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对稳定性要求更高,更快速,并且,有一定抗干扰的能力。

    (3)热力系统需要大容量来满足处理信息的需要,并且内部情况复杂,过程掌握十分严格,对于电控系统(ECS),强调数据提取和顺序的掌握作为主要方面,有助于实现连锁保护。

    因此,机组的电气系统纳入DCS控制,要求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除了能够进行一般的启动和停止,对于异常问题的显现和控制的数据也要精确显示。并给出可行的操作意见,以及意外控制办法,使电气系统控制处于科学、有效、合理的情况之中。

    2 常规ECS系统的实现水平

    目前,大多数电厂和DCS厂家所实现的ECS控制功能主要局限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视部分 发电机——变压器组系统,励磁系统,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及备用电源系统,220V直流系统和UPS电源系统,电气公用系统,所控电气设备开关、闸刀的状态监视;中央信号及事故报警,事故记录及追忆功能。

    (2)控制部分 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电气一次设备的控制、联锁,发电机程序起停,ASS的投切;厂用工作电源,高、低压厂变与高、低压备变之间的正常切换操作;电气接地系统管理;22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

    应该说在传统的DCS系统中对电气量的监视、控制非常有限,特别对于电气专门的智能装置来说,信息的提取量就更加少,使得设备之间配合不好,对于运行工作人员,很难在监视器上得到这样的信息。某些时候,只有采用充足的电流和电压,将其变速,将部分模拟量采集进DCS系统;或者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系统,使系统复杂、投资增加和资源浪费。

    这几年,电气设备向着小型,功能增多,内容数据不断增大的情况发展。电气专用设备制造厂家,如国电南瑞、国电南自、北京四方、许继电气、东大金智等厂家,纷纷推出了双CPU(或三CPU)、智能型、带现场总线接口的高可靠性能的产品。加之这些厂家也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使ECS功能扩展,让电气进行综合,并且,要确保电气系统,其运行不相互干扰,在硬接线的数量降到最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全都利用通讯手段作为连接办法。

    3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为:

    (1) 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2) 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 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4) 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5) 6k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6) 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7) 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2台机共用)。

    (8) 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9) 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因为,设备可以看做较为完善,并且,如果都要在DCS里完成工作还不大可能,并且花费较大,所以能够保留,不过,它们和DCS连接,使用硬接线作为控制装置,使用通讯装置来传导自动装置,并能够利用DCS实现事故重现。

    4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1) 集中监控方式

    这一监控办法的特征是容易维护,对于控制站,防护等级需求的不高,系统更容易实现设计。但是,因为集中式,它的运行办法是把所有的功能综合到一个处理器,完成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处理器来说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因为电气设备都是在监控内进行的,如果监控目标不断出现,就会导致主机冗余降低,而电缆随之变多需要的花费增大,距离较长的电缆,如果产 生了干扰情况也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并且,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因为用于分隔刀闸的在接点位置上暴露出缺陷。使得设备运作异常困难,这样的接线很难完成二次接线,线和线的连接比较复杂,而设备的操作难以实现,使维护工作雪上加霜,并且,存在因为查线以及运动时,因为线的多而复杂产生错误动作的可能。

    (2)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并且,有了丰富的动作指令,对于有智能性质的电气设备,其发展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些因素使网络的监控和发电厂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铺垫。总线监控让设计的目标更明确,针对间隔的差异,在功能上也有不一样的显现,因此,可以作为间隔的状况开展设计。使用这样的监控办法,包含了所有远程监控办法的优势,并且能够降低隔离设备的总数,也包括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对于智能设备,应当立马进行装配,如果使用通信线和监控系统之间连接起来,就能省掉许多的控制电缆,使投资节省,此外,装置与装置间的功能互不干扰,装置和装置的关联是由网络产生的,网络组织比较轻松,使得系统更可靠,更稳定,每一个装置如果发生错误也仅牵连到元件,而不会整体停滞,所以,现场总线监控能够作为以后发电厂网络监控的最好方法。

    5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OPC(OIJEfor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这给计算机带来新的应用目标,电气技术融合性更好,发挥巨大的潜力。这已经进入到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并且,在各种控制系统中,使用变得更加广泛,被更多的商家所看重和应用。Pc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方面,前景非常广阔,企业的管理者使用一般的浏览器,就能完成储存以及提取企业在人员,财务方面的资料。也能够将目前的生产流程作为监控目标,几乎能够马上明确最准确而全面的信息。虚拟技术以及视频技术作为先进的手段,会给以后的自动化商品,例如人机界面以及维修系统带来最明显的影响。使用对应性较强的软件,对通讯效果以及组合环境的需求更加明显,软件的功能不断加大,并且从某一单纯的设备转移,向集成方向转化。总的来说,这种控制系统给大家带来新的前景,也使得其出现了新的发展需要,为了实现越来越复杂的需要,就必须考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特征,为此行业挑选适当的人才来促进发展,相关行业因此有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应当注意,其科技性要求较高,因此专业性也有所提升,在装置的配合内容里,要把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为工作的前提。推动设备与国际水平相媲美。并创造属于本行业的行业先锋。

    参考文献

第3篇: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专业认知;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3-02

现代高职教育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更注重面向社会、针对企业的实践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适应社会适应职业。但现实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高职院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办学特色体现为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教育最终体现在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选择,工厂企业对人才的招聘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及技术技能,三者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这样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规划影响其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及其将来的职业发展。

一、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职业技能在社会上的应用缺少了解,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家长及亲戚朋友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报考专业时的盲目选择和心理抵触。根据对本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就读该专业是依据高中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建议;7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了解很少;70%的学生对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认知教育是专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处于学业发展的基础位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首先要知道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岗位,形成对专业的认可;其次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在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

二、专业认知教育的目标

专业认知教育作为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主要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在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安排有专业介绍、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及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在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跟随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系统学习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工作岗位技能及工作岗位规范等,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及岗位有系统的认识,明确以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本专业的认知教育已经纳入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将专业认知教育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等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已经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1.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主要针对大学新生,通常安排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新生通过专业老师对专业应用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以及观摩学院的实验、实训设备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系统的认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美好憧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入学后要求其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就读本专业的原因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的目标及就业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认知教育。

2.专家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聘请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由浅入深地讲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概念、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前沿动态、专业就业方向等,鼓励学生形成具有探索精神、研究精神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及时解决学生因遇到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能及时找到学习目标。

3.专业认知实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维修调试、工程设计、销售服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新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缺乏认识,渴望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信息,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全部在校外企业进行,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时间,总计120学时。我们选择具有代表广西支柱产业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例如在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构成、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自动化设备应用,亲临其境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对于能提供实践机会且具有足够企业兼职教师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我们进行长时间的跟班工作体验,对于自动化程度高但实践机会少的企业,例如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发电设备厂等进行短时间的参观认知实习。

四、专业认知教育的实施保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安排120个学时,学分2分。成立了由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及专业辅导员组成的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计专业认知实施方案。学生到企业实习,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是难点,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对此制定了专业认知实习方案。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期间的管理。按照外出实习安全教育的要求,分别进行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带队指导老师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交通安全、个人财产安全等),并要求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参加实习的学生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实习事宜,征求家长同意,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其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实习期间,各实习点具体负责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提醒;学生入岗前要求人人必须参加实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操作规范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不能擅自离岗或住宿区,如有需要,必须向带队老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签订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协议,把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和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五、专业认知教育的成效

1.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通过到企业了解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流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控制、工业生产工艺等,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

2.学生逐渐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学生能了解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设备应用等,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爱岗敬业,形成职业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逐步形成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企业专家提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商品与市场的关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加强,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企业,以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团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电工基础》、《机器人技术》、《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教材。根据多年的认知实习经验由本人主编的《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成为学院本专业在全国骨干院校建设的特色教材之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聘请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岗位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和从事职工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师,作为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水平。

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到2013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总计有5个年级共计698人参加专业认知实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企业难以同时安排一百多人的实习场地,把学生均分成两个大组,实习场所交叉进行。多年的专业认知实习证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法是有效的,专业认知实习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

第4篇: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毕业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42-01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递增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如此庞大的毕业生规模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高校辅导员责无旁贷地需要指导学生,促进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2年的“两会”期间,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就业或者自主创业的政策,但同时很多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1.社会劳动力总量偏大,毕业生人数又增长迅猛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劳动力资源为92148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近一个亿,其中最大的增量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就业空间缩小,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也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大学生作为高端年轻劳动力,面临着比农民工更尴尬的处境。

2.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意愿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

大学生就业难,有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而外企、国企、政府机关又是这些毕业生的第一选择;部分毕业生对工作条件的期望值也较高,希望有发展前途,收入高,职业稳定,但用人单位又希望用对等的价值交换,如此一来,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便只能空有“高起点、大发展”的就业意愿。

二 机电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倾向,笔者针对所在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三个专业展开了问卷调查,提出七个问题,分别是:“你了解自己的兴趣吗?”“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吗?”“你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吗?”“你了解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吗?”“你清楚自己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吗?”“你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吗?”“你选择就业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12届毕业生85%以上对自己的兴趣、个性和特长比较了解,并且数据反映出毕业生非常自信、乐观、张扬,符合“90后”学生的特点。

第二,多数学生就业方向明确。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均有50%以上学生考虑过未来就业方向,30%以上不太确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70%以上清楚自己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会从事机械操作、维护或设备的销售工作。这与专业的特殊性有关;工科类专业就业前景明朗,分工明确,技术性较高,实训课及平时教师的灌输使得学生对专业的方向把握准确。只有少数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迷茫,通常分三种情况:一是对本专业毫无兴趣,只是家人安排报考此专业的;二是不喜欢车间的工作环境;三是感觉就业压力大,没有合适的单位。

第三,在学生填写的“你选择就业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中,84%的学生重视“专业对口”,重视“工作地区与环境”的占67%,重视“工资的高低”和“发展前景”的分别为55%和52%,这些都说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实际与理性。

三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工作思考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长期的,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只有将就业指导工作做成连续的、可持续发展的,渗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让毕业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1.辅导员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观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目的最重要的是利用专业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作为辅导员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观念,不能停留于表面的传达就业信息等基础工作上,而应从新生入学着手,贯穿整个大学三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懂得“职业”的含义,有目标地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辅导员应把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常规工作结合

辅导员不仅要完成日常工作,还要将就业指导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以“会做人、会做事”培养学生,不断向学生灌输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针对现在“90后”学生个性张扬、不能吃苦的特点,从小事开始培养学生。特别是机电专业,未来工作环境大多在生产第一线或施工场地,脏、累、苦的工作环境在所难免,如何锻炼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平时应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实践、做兼职等,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格。同时,在实训课中多模拟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经验。

3.辅导员应提前调研,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第5篇: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在全国技工类院校招生普遍有难度的情况下,大学生技师班的招生是学院另辟蹊径的创新做法。

一、选定人群

学院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分别了解了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毕业生两个人群,结果发现往届毕业生更容易接受提升培训,这与他们在就业中的感受有关,由于缺少必要的技能,就业处处碰壁,而应届毕业生还缺少这方面的认识和挫折磨炼,对技能提升培训观望的多,所以我们把宣传重点首先放在往届未就业或就业不理想大学生群体上。现在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结构组成中往届毕业生占70%。

二、确定专业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确定了第一期开设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并与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达成定向培养意向,使大学生实现了入校即入企、招生即招工,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之后,学院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陆续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电梯制造与维护等5个专业。由于每一期开设的专业紧扣市场需求,行业朝阳,就业前景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三、确定培养模式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为了保证大学生技师班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创新教学方法与办学模式,多管齐下保证教学质量与培训效果。

主要有七个鲜明特色:

一是学制短。学制2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实习学习一年。

二是实行导师制项目教学。学院集中了首席技师、市级以上大赛状元等优质师资,担任项目模块化教学的导师,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是小班化管理。每班建制25人,保证实训工位充足。

四是一体化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同步进行。

五是工学结合。学生定期进企业实习,并邀请企业专家入校进行指导。

六是企业带薪实习。学院选择的实习企业,月薪都在3000元以上,比普通班的实习学生高50%左右。

七是优质就业。采取定向培养及优先推荐的原则,保证学生90%以上进入青岛市知名企业就业。

四、做好招生宣传

为了把大学生技师班的办学特色宣传出去,吸引大学生报名,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联合当地人社部门,在春节后的人才招聘会进行宣传。通过面对面地与求职大学生进行交流,用办学特色来吸引有培训需求的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技师班学习。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进行宣传。利用学院的网站、人社部门的大学生就业网、各高校毕业生论坛及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进行宣传。

三是召开记者会。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大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通过记者实地采访,报道大学生技师班学生就业情况,引起社会关注。

四是进高校进行宣传。选取省内普通高校进行宣传,尤其是利用高校召开双选会的时机进行宣传,对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单独进行宣讲。

五是广告宣传。选取2~3家发行量大的报纸进行宣传,选定一个时间段,保持较大密度进行广告投放,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2016年春季,学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梯制造与维修、3D打印、数控技术4个专业,计划招生100人。目前,大学生技师班招生结束,各专业实现顺利开课。

第6篇:电气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

自主性成为“择业意向”主流

通过对学生就业意向和学业认知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六安市职校学生就学择业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入学就读多为学成就业。多数学生上职校的第一目的是为就业做准备。选择毕业后找个好职业和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而就学的,超过受访学生的59.5%。其中,来自农村的受访学生为就业而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分别比来自集镇、县城、市区的学生高出12、18.8和1.7个百分点,选择继续升学的比来自县城的低9.9个百分点;二是就业方向首选异地。调查显示,高达80.4%的学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地,而选择在六安市区、县城、本地小城镇就业的仅占11.1%;三是职业选择注重个性发展。近半数的受访学生择业时较为关注是否有利于个性发展,以发挥兴趣专长作为择业的首要因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中受访学生对毕业后就业创业途径呈多向选择,主流倾向于自主就业创业。其中,认同独立或合伙创业、通过中介或招聘就业的占受访学生比例的62.5%,自主就业创业成为职校学生的基本选择。

有就业经历者自主就业创业意识较强,选择通过社会中介求职、参加招聘、独立创业和与他人合伙创业的分别为13.3%、25%、18.6%和9.9%,各项高于无就业经历的学生5、3、0.3和2个百分点;选择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为26.3%,比无就业经历的学生低10.9个百分点。学生的年龄越大,自主就业意识越强。16-18岁、19-21岁、22-24岁及25岁以上四个年龄段中,选择自主就业创业的依次递增,分别为58.8%、61.8%、68.4%、90.7%;选择学校有组织地推荐就业的相应递减,分别为39.6%、35.2%、29.3%、4.7%。

此外,调查还显示,职校生对于收入预期趋于平实。70%的职校学生对毕业后的月收入预期多在1000-2000元之间,收入预期与职校毕业生实际工资水平相近。

不可忽视的“三个偏差”

调查表明,近年来六安市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发展态势良好。职校学生的择业意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但调查中受访学生的择业意向也反映出六安市职业教育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还有一定差距。

择业导向过度倾斜职业院校无论是高职、中职、公办、民办,普遍把输送学生向沿海或大中城市就业作为吸引生源的宣传重点。市内市外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六安市技能型人才同样紧缺、就业空间增大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仍然以市外就业为首选目标。彩印与包装、电气自动化、机电、数控机床、应用电子、农学、园林、旅游等六安市“十一五”期间急需专业的学生,选择异地就业的比例高达88.8%。其中,选择去沿海发达地区、国内大中城市和周边城市就业的分别占55.1% 、28.3%和5.4%。这一现象与六安市发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形成反差。

就业指导存在缺位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意识,把就业准备教育,包括求学目的、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纳入教育教学范畴,为学生学成就业打牢基础。从调查的情况看,六安市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培育尚显薄弱。有18.5%的受访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学校是否有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两所高职院校此项认同的比例高达22.4%。这也造成40.5%的受访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学习目的与实现就业的目标有所偏移。

职业能力训练滞后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六安市部分职业院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与人才培养目标有不同程度的错位。一是偏重文化课和理论知识教学。调查中,36.5%的受访学生认为平时学习课程主要是文化课、39.5%的受访学生认为平时学习课程主要是专业理论;而认为平时学习课程主要是实用技能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仅为21%和18.5%。二是实训机会偏少。调查中,有64.9%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分别有30.6%和35.8%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只是偶尔参加过实习或没有参加过实习。这一情况在高职院校更为明显,认为偶尔参加过实习和没有参加过实习的受访学生分别占29.4%和43.4%。三是专业设置与学生求学需求脱节。受访学生对所学专业总体满意度不高。对所学专业表示很满意的占18.5%,满意的占40.7%,表示一般或不满意的分别占到34%和6.5%。其中,以就业为求学目的和认为最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两组受访学生中,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一般或不满意的高达40.6%和39%。

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竞争差距在职业教育上的反映。充分运用六安市的教育资源,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六安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六安市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立足点。

为此,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类职业院校在尊重学生的择业意愿,大力开拓市外就业市场的同时,增强对本地急需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实用人才。

制订优惠政策在投资融资、建设用地上采取倾斜措施,激励职教机构提高毕业生本市就业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职业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地方和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市内市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需要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和思考。

搞好宏观引导组织相关部门科学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市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类型分布,为职业院校调整结构、规划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健全协调机制密切各类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扩大人才的定向培养。坚持定期举办技能型人才供需信息交流洽谈会,建立校企对接的市场化平台。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部分学校对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所缺失。98.5%的学生不倾向去农村或乡镇就业。以就业和创业作为今后择业首选的受访学生,同时又期望工作稳定、工作生活环境好的分别占25.4%和19.4%,这显示了这部分学生应对就业创业风险的心理准备不足。因此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当纳入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