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加强内部监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

第1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工作的主要依据,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但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行为,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随意性,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还可以避免经济犯罪的发生,保证依法理财的顺利进行。

2.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准确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通过严格制定与执行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序,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互相监督与牵制下避免在经济问题上出现错误与问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事业单位正常的经济管理。

3.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

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提高内部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落实国家关于财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经济违法现象。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相当多的任职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大力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有的行政单位的任职人员简单地将会计控制制度当做预算控制,有的单位尽管制订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根本不去认真执行,或者根本不去执行,有的只是在上级领导机关检查时才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还有的单位根本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样就会导致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不能及时调整,现金管理混乱,债权债务的核销随意性大,相关财务票据不合理,财务不公开等问题。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相当薄弱,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缺乏明确而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充满随意性;有的单位缺乏规范的会计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这样常常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程序混乱,无法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责任,从而导致单位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引导程序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会计控制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控制的核心。尽管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实行了预算控制,但是预算控制并没有包括单位全部的经济内容,导致部分财务内容游离于预算控制之外。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单位并不能完全按照预算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从而导致超预算现象,这样就使得单位的预算控制变成了空预算,空控制,严重影响了会计预算的权威性与约束力。此外,在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追加项目以及调整项目,严重影响力会计预算的按计划执行。

三、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任职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任职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首先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领导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这主要是因为主管领导是财务和会计工作最重要的负责人,对于本单位相关财务数据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负有主要责任。提高主管领导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还可以通过主管领导的领导作用加强其他管理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其执行,从而创造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会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学习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提高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而从深层次上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督促他们认真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职业道德,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努力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会计控制制度,还可以认真制定并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相关账目的及时调整,理清现金管理的思路和程序,加强对债权债务的核销、相关财务票据的管理,大力加强单位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2.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

首先要确定本单位中岗位与职务哪些是无法相容的,然后要明确对每一个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的规定,从而使无法相容的岗位和职务互相之间能够实现互相监督与制约,从而确保形成行之有效的均衡机制。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从内部入手,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3.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

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首先必须扩大单位预算的范围,争取将单位的每一种经济事项都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的范围,规范预算程序。其次要认真编制单位各部门的责任预算体系,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

四、小结

总之,只有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控制,才能真正预防等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凤霞.浅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活力.2010.02.

[2]张晓琴.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管理与财富. 2008.10.

第2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所碰到的各种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营改制中存在不完善运作,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很难生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一文中,其最初的内涵仅仅是指内部牵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管理要求的延伸和拓展,内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我国有关企业内部控制论著比较流行的定义,所谓内部控制,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是指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从最初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到今天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5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其中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特别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需要。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制定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内控制度。针对我国目前企业状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责要求

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将导致内部控制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

一是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协调好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包括对员工的激励、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

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主要或直接与保障资产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相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组成。包括资产保护、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具有按管理部门需要来保证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以及保证制度正确实施的有效程序。

内部管理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主要与经营效率和坚持经营政策相关、通常只和财务记录间接相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组成,一般包括统计分析、工时和操作的研究、业绩报告、雇员的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控制手段。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实施管理计划和经营控制的所有方法与程序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三)完善内部审计系统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会计记录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表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等。它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发现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堵塞各种漏洞,提高管理效率。

(四)完善内部信息系统

内部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整合。信息整合是将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整合集成,而实现对业务应用信息数据共享、达到业务协同的过程。

由于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因此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必然会成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可以通过数据整合平台,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数据整合平台是可以适应于不同操作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类型、不同网络结构之间信息共享的通用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平台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整合起来,在不同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真正的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系统一样进行实时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通过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建立一个内部信息系统。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离不开文化层面的强力支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以人为中心。其中,人是指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2.表里如一。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3.注重独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要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获得竞争优势。4.重视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应具有经济性。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发展研究,2006(12).

第3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关键词:财政;财政内部监督;财政内部检查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出的检查组或人员,以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完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行为、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有关财政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综合性或专题性检查和监控的经济管理活动。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财政执行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权力分层化、利益多元化、决策分散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从实际出发,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清理、取消各类“小金库”,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和规范政府公共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真正建立具有“严格的预算、合理的收支、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督”的公共财政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认识财政监督在加强财政管理中的定位,如何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财政部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需要;是财政部门内部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是一种有目的的预防和纠错活动。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能促进财政职能的高效发挥。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有效监督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财政目标,履行财政职能,增强部门内部自控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它能确保在履行财政职能和重大决策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二)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有利于财政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即有暴露问题,纠正错误,抑制消极因素的作用,又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弘扬积极因素的作用。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几乎都相对独立管理着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财政资金。同时,财政管理层次多,资金分配繁杂,面广量大。如果财政系统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跟踪不到位,必然会导致管理环节上的疏漏,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只有做好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或避免违法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从而推动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合理安排和正确使用各项财政资金,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能有效地促进财政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力,在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时,特别是在频繁的财政收支活动中,能否经得住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与考验;能否做到正人先正己,廉洁理财,将直接决定财政工作的质量和财政干部的声誉和形象。通过财政内部监督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在开展监督的同时,强化了廉政勤政意识,从而促进财政系统的廉政建设。

(四)加强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能够有效地促进和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

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其实质就是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监督检查活动,其本身也是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随着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财政内部监督工作的职能将逐步改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只重收缴不重整改,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的做法,日趋健全和完善,从而促使财政部门的财政管理行为更加趋于规范。

二、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原则

1、实事求是、依法监督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监督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深入调查研究,熟悉财政内部监督对象的情况及运行特征。②要把握监督的事实材料,做到依据充分。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④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注重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效果,重点克服几种不良倾向:一是要克服指标观念。带指标开展监督工作既会走过场,又会丧失原则,极大程度上损害监督者和监督机关的形象。二是要克服为抢进度而敷衍了事的做法。三是要克服巨细不分、主次不分的检查观念。四是要协调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检查,降低监督工作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优化工作质量的原则。

财政内部监督与检察工作的质量包括:①能否准确地发现被监督者的主要问题。②能否查出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③能否实施全面检查。④能否提出整改的正确意见。通过质量优化,对各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努力提高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的整体效果。

4、坚持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原则。

主要包括:①完善年初预算方案的核查备案制度。②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③参加重大经济活动预算的监管。④加强对财政收入征缴的源头监管工作。⑤检查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

(二)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财政内部监督与内部检查制度,就其方法,是依据凭证、账册、报表及相关资料去甄别其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完整性,通过这种甄别来了解、确定其财务状况和所要知道的具体事项,进而予以肯定或否定。具体说来,即实施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先进的监管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第4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关键词: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实践

我国《宪法》确定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而作为监督机关应当如何接受监督却成为困扰当今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中存在的走过场倾向、重实体轻程序监督、重事后轻同步监督、重人员轻制度监督等方面的不足发表一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够在完善检察机关自我监督能力上略尽绵力。

一、 我国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现状与不足

(一)高检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活动,但实际贯彻过程中仍旧存在走过场的倾向。

近年来,高检对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开展了诸如:“扣押冻结款物专项检查活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强化执法为民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教育整顿活动”等一系列的整改活动,各地检察机关也积极响应,按照要求“流程化”地完成了任务,但实际是否达到效果,还是沿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应付了事,让人不得而知。

(二) 较多的进行实体监督而忽视程序监督。

作为法律监督者,检察机关更多的时候是站在实体层面上来办理各类业务工作,案件是否能够定罪量刑,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几乎成为检察机关关注的全部焦点,而程序问题却被“一笔带过”。有些地方出现检察人员与公安侦查人员一起讯问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告知书在受案3天后仍未送达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甚至有的为了达到实体目的而采信刑讯逼供获取的言词证据。对刑讯逼供获取的证据,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一路绿灯,内部监督制约严重缺位。

(三) 重事后监督而轻事中、事前监督。

检察机关内部监督较多地注重办案后或出了问题后的事后监督审查,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办公室关于建立刑事赔偿备案审查制度的通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等文件,应当说这些文件和规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无一例外,这些规定都侧重于事后监督,这样惩戒和责任追究,能够完全挽回损失和后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时,要把监督前移,使监督的重点向预防性质的事前监督和同步监督倾斜,争取把错误杜绝在萌芽状态。

(四)重人员监督,轻制度监督

很多时候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靠的只是人对人的监督方式,如办案过程中的呈报审批制度,应当是一项比较有效的监督机制。但这一监督方式却依赖着“人”这个不确定因素,履行监督职能的领导业务水平、责任心、性格等因素都会影响案件的结果,这并不符合科学监督体制的要求。科学的监督体制要求监督应尽可能客观,有稳定的长效机制,使监督效果不因监督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不因监督者主观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必要性

(一)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满足社会公众期待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要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来塑造形象,使人民群众放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满足人民的期待。

(二)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增强自身法律监督能力的需要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受此影响犯罪领域中新型犯罪也不断出现。要顺应新形势,检察机关必须建立起以内部监督和制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良性机制,使法律监督权能够根据时代和局面的变革与变化自觉调整和更新,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

(三)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程序正当性的需要

有权力的人都有可能滥用权力,只有将权力控制在一个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它权力予以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才有可能防止权力滥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深刻揭示了权力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本质。

三、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完善构想

(一)构建内部工作系统,完善检察机关内部横向监督。

一个机关单位只有具备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工作系统,才有可能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让各职能部门之间构建起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共建平台。检察权是否能够正确行使,很大因素取决于内部监督制约是否得力,而内部监督制约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否能够在内部工作系统中得到有效的运转。

如何评定检察机关的内部工作系统之间监督体系的好坏,当然需要一个评定的主体,按照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内设监察部门是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的主体。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监察部门在内部监督制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领导体制、监督意识、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方法等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尽管如此,作为法定的内设监督部门,其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中的主体地位更应当加强,而不是弱化甚至取消。

(二) 构建案件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纵向监督

在所有的监督模式中,最有力的监督便是有强权力保障的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业务部门更是如此。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遵循的是:案件承办人—主办检察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等案件流转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按照流转方向,越向上能力越强,办案经验越丰富。具体承办人、主办检察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等,一般在案件证据把握、定性分析、办案经验、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越向上也越有优势。如何确保这一规范化模式在日常办案中能够按流程正常运行呢?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案件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将这一模式化流程使用固定式的电子数字模式进行体现。案件在送达检察机关后,必须由固定部门将案件信息录入一体化系统,收案人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将案件通过系统流转到相应的业务部门,相应的业务部门必须按照规范性的案件管理模式对案件进行办理,如出现违规办理、越权办理、超期办理等情况的,系统会一直进行提示,并将违规情况上报,这种用科技手段进行内部监督的方式是技术监督理念的最佳表现,从而避免检察机关内人员因其他各类因素,违反程序办理案件的情况发生。同时,一体化系统能够向外部提供全程的案件流程查阅功能,增加外部对检察机关内部系统的监督渠道。

(三)管人管事齐抓,健全检察机关内部立体监督

通过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机制在检察系统内部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网络,但针对一些薄弱点,然就需要一些特定的监督模式对某些人或事进行不定期运行的监督。这样的不定期监督,可以进一步强化了事前、事中的监督效力,与横、纵向监督网络一起,构筑检察机关内部的立体网络监督模式。

1、建立健全检务督察制度体系。2007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出台,标志着我国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又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效的路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耕称这项制度是“解决检察权运行中的事前、事中动态监督相对薄弱状况的有效制度,是检察机关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制约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规范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

2、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对案件质量的考核是检察系统内部一直探索的监督制约机制。检委会作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组成部分,在程序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随着专职检委会委员制度的不断成熟,检委会作为系统内部业务权威的作用不断发挥出来。因此,可以考虑在检委会里设置一个专门负责案件质量考核的机构,从案件数量、办案效率、程序遵守、案件效果等多个角度制定严格的案件考评标准,由该业务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对案件质量定期考核,同时对业务部门的办案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样就可以不断促进业务部门确保案件质量的自觉性,使办案人员内心形成明确的质量尺度,内部形成相对统一的办案标准,不断提升业务部门规范化执法水平。

综上所述,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应当遵循程序正当性原理,形成检察系统内部环环相扣、协作制衡的长效机制,确保检察权能的良性运行,以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参考文献:

[1][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24。

第5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内部控制 措施

相较于一般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有着显著的特点,新时期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有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因为本文将就此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以往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手中都有票据和现金,常年不结账和不报账,形成了大量的断头账和流水账,会计基础工作杂乱无章。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后,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建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对会计职责进行科学划分和严格的监督,能够确保各项跨级资料在传递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强化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

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假账真做,真账假做,查出来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来是我的运气”这种侥幸心理,对各种收入进行隐匿和做假账,导致贪污浪费、乱支滥用和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后,事业单位做到“收入一个漏斗,支出一个口子”,从制度和运行程序上对自身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所有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在阳光下进行,并且有效制约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从而防止和以钱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

以往很多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不统一,开支项目名目繁多,导致收入分配的合理和成本的居高不下。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后,事业单位的收支行为得以规范,财务工作的随意性得以减少,各种浪费现象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能够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合理使用。

二、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强化措施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和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呈现弱化趋势,诸如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执行不够严格,流程不够规范和认识不到位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强化措施。

(一)加强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培训

在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构建和实施中,必须依靠人去执行和把关,因此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事业单位要通过开展培训学习和各种宣传活动,来提高单位领导对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重视,确保单位领导真正树立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并带领全体员工参与到会计监督中去。其次,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并且确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并且严格执行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对于有突出表现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和提拔,对于有重大失误的会计人员进行处罚和辞退,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真正胜任本职工作。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要通过构建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通过相关责任领导的书面授权批准来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对于得不到书面授权批准的事项要严格禁止执行,并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通过集体决策制度来削弱单个领导的权利和专断行为,并且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会计内部核算和突出事件处理机制,对自身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并及时防范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事故。

会计人员在事业单位中是不具备独立地位的,其工作和决定容易受到单位领导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内部监督无法真正发挥功效,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消除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间的利益依附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或者是事业单位的举办机关来决定会计人员的升迁、罢免和奖惩,确保会计人员在事业单位中享有独立地位。

(三)构建健全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机制

财政、审计和税务要充分发挥在事业单位会计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三个部门的合理分工和严格执法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监督,通过立法来明确内部监督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并对内部监督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科学界定。此外,要改变以往的会计检查和事后监督的模式,构建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会计控制、总结评估和检查分析的监督体系,确保内部监督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内控和保密制度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构建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内控和保密制度,对财务电算化帐套实行单位权限管理,安装业务需要来设立相应的电脑操作岗位,确保不同权限的人员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定期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数据的流失,对特别重要和敏感的数据要采用双备份或多备份制度,并将每一备份设置相应的密码,从而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安全。

三、 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和全体员工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健全相应的机制,以完善的内部会计流程来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 会计监督 现状 思考

一、引言

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对房地产公司所从事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的工作过程。合法性是指会计监督确认房地产公司经济业务事项或生成会计资料的程序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真实性是指会计监督房地产公司会计计量、记录的相关活动是否实际发生或按规定生成相应的会计资料,杜绝会计资料因人为因素的失真;准确性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按照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相关要求,监督房地产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会计数据之间是否吻合,应确保各个数据之间吻合;完整性是指房地产公司会计核算公司相关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和提供的各种会计资料是否齐全和完整。伴随着房地产公司利润率逐渐下降和市场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得房地产公司在竞争的大潮之中处于不败之地,会计监督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房地产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二、房地产公司会计监督现状及原因分析

有效的会计监督有利于房地产公司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协助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我国部分房产公司中,会计监督形如虚设,不仅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能,更造成了房地产公司内部对会计监督的误解。会计监督的不力,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会计行业的困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弄虚作假现象增多、诚信严重缺失等不利局面,不仅造成了极恶劣的负面影响,损害会计队伍自身的形象,危及公司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房地产公司管理的正常进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方面: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会计监督的特殊性以及房地产公司所从事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有效的会计监督必然以会计法律法规和房地产相关法律为准绳及行为标准。自1985年我国的第一部会计法通过并开始施行,后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法也相应做过几次修订。截至目前,虽然会计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但随着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就使得部分相关规定严重滞后,但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清理废止或修改工作未能及时跟进;甚至出现了会计法未涉及的真空地带,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如因公司虚假信息而造成的损失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应如何分摊;另外由于实践需要而出现的一些“补充规定”之类的文件,导致会计法规的质量低、部分条款规定相互矛盾,阻碍会计法规监督功能的实现。特别是当前,对于违法者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相对简单,导致对做出虚假监督检查结论的各职能机构难以明确地做出责任追究。

2.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体系流于形式

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是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于一体的有效监督体系。但现状是它们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不断弱化的趋势,表现为:首先,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缺位。虽然相关的制度规定也建立起来,但形如虚设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弄虚作假现频发。在现有的监督体系中,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权是房地产公司老总说了算的,难以对单位日常的全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其次,社会监督主要采取的是事后监督的方式,因而成本巨大。并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利益关系使部分社会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再次,政府会计监督手段相对落后,监督工作不到位,而且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受到经济利益的制约,使其监督实质效果难以确定。

三、建立多层次化的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

多层次的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的、具有较严密监督控制特性的系统。通过明确有关人员、有关部门的权、责、利,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控制之下,使得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控制工作能够有制度上、程序上的保证,避免出现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真空控制”地带或“控制盲点”,而使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流于形式、难收成效。一般说来,人力资本产权视角下的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制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根据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要求实行纵向授权制,通过股东大会给董事会授权,通过董事会给总经理授权,进而形成严格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在体系严密,领导责任明晰的基础上行使对会计监督控制的权力,使得监控权落到实处,监控效果明显。财务总监具体行使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权利。财务总监是由企业所有者委派的,是企业所有者利益的维护者,并具体监督和指导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全过程。这一层次的企业会计内部监督控制是多层次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的重点,它是所有者对经营者以及经营者内部进行会计监督控制的一个关键。

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督控制。即直接面向经营者及经营实体贯彻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监督控制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层次上行使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权利和责任的是企业会计人员,作用方向是会计人员作用于企业的经理和各业务部门,而监督和评价会计人员履行监督控制责任的却是上一层代表所有者利益的财务总监。

需辨析的是,无论是公司还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工作必须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和要求,体现在:一是涉及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人员应当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能混淆不清、指责交叉。对不相容的职务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二是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当明确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程序,防止因个人拥有较大的权力而,以避免决策的混乱和失误;三是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财产清查的范围是对清查各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做出真实、全面的反映,要有组织的进行,使之程序化、制度化;四是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内部审计是由本部门设置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对单位自身的资金运动进行审计和做出评价。对于内部审计,应当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制定出办法和程序;五是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一、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法律的约束机制不全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会计体系需要健全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但在目前会计工作中所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使得当出现违规事件,仍然没有相应法律条款进行有力地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导致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从现阶段来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在职的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数还只是占极小部分,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缺少分析能力,从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不力

    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我国目前总的说来还是人治大于法治,执法部门往往有章不循,以权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价大大小于产生的利益,对有关责任人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致使一些经营者和单位领导胆大妄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虽然我国企业外部监督方式很多,包括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工商税务监督,金融监督等,监督体系可谓庞大,但监督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二、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督能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会计体系逐渐完善过程中有法可依的基础。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为从源头上防止会计监督弱化,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会计部门要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和完善各种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尽量把实际工作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补充进去,逐渐地充实完善,监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公开办事程序,使会计监管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二)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然后,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如何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管理层和会计等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中小股东的投票权,防止大股东一人说了算,提高管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三是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的任免制度,规定他们的权力和责任,对董事会议事规则及重大事项的决策等都要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和监事会的独立地位和作用, 赋予其更多的监督权。内审机构和监事会能否有效行使监督权,关键看能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只有享有充分的独立性才能有效履行监督权,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五是重大项目要采取重抓事前、事中控制,事后持续跟踪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发现的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正,确保内部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力度

第8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完善自侦检察权内部监督机制,确保自侦工作的公正、公平,是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检察机关在自侦检察权的内部监督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为此,笔者结合自侦检察权内部监督的现状,就如何完善自侦工作内部制约机制,建立多层次、多环节的内部监督体系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自侦检察权内部监督的现状

当前,检察机关自侦检察内部监督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少”上:

(一)办案程序监督少。在司法实践中,自侦部门执行实体法和程序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有失公正的现象,如办案中违反程序、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有关证人时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扣押款物手续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而我们检察机关对自侦活动的监督,一般都是比较注重对案件定性和事实的把关,对执行程序问题则很少严格监督。如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在受理审查决定逮捕、的自侦案件时,只注重于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案件证据是否充分等,而对移送案卷的材料是否齐全,传唤、拘留期限是否严格执行,补充侦查手续是否办理,初查、立案、侦查活动程序是否合法等程序问题的审查并不严格甚至忽略了。

(二)办案同步监督少。对自侦检察权的内部监督,往往采取的是事后监督,如发现办案质量不高后组织进行执法检查,出现错案后追究案件承办人责任,纪检监察部门接到对案件承办人的投诉举报后进行调查核实,查处严重违法违纪等情况。事后监督虽然能够起到“惩一警百”的效果,但是不足以消除已经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反,在工作实践中,对侦查活动过程的制约即同步监督相对薄弱,在线索初查、案件侦查以及结案移送等过程中,对于那些已经或正在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同步监督措施,如对传唤超过12小时的犯罪嫌疑人实行变相拘禁,侦查人员在办案中的一些、贪赃枉法等行为难以发现,最终形成了自侦部门违法违纪的事实。

(三)办案人员监督少。目前对自侦检察权的内部监督,主要体现在对案件的处理上,即重视对案件的防错纠错,而缺乏对自侦部门办案人员自身的监督。即便是对办案人员实施了监督,也显露出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监督对象上,仅仅注重对一般办案人员的监督,对参与办案、指导办案的领导干部却很少甚至不敢监督;二是在监督时间上,出现对自侦部门办案人员工作时间监督多,八小时以外社会活动时间监督少的现象,使办案人员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出现空白。

(四)部门相互监督少。目前检察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纪检部门监督效果不好。纪检监察部门往往是在群众对自侦部门办案人员进行投诉、举报后,才着手调查核实,而这种调查核实又往往时过境迁,很难查证落实。二是业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自侦部门办案人员对认为不需要立案的案件往往在执行不立案审批程序上不够严格,往往是由侦查部门自行决定定夺是否立案,而控告申诉、侦查监督等部门对此情况并不掌握,不能进行必要的监督。三是还存在一种不敢监督的情况。由于监督会触动个别院领导利益,纪检、侦查监督或公诉等部门人员怕得罪院领导和办案人员,所以对侦查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纪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对自侦检察权的内部监督徒有形式。

二、自侦检察权内部监督的完善对策

加强自侦检察权的内部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完备的机制来保证。

(一)建立内部执法监督网络。随着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有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领导为核心,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为主体,各业务部门自我监督和互相制约监督有机结合的内部执法监督网络,把内部监督延伸到自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自侦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因此,各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监督职责。一是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向发案单位及有关当事人询问了解等方式监督自侦部门执法情况,重点监督自侦部门有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保障法律监督的各环节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监督效果。二是控申举报部门。将自侦案件线索转给自侦部门立案后,对其侦查活动进行跟踪审查和监督,监督自侦部门是否依法办案,纠正办案中的违法行为或不当决定,防止和堵塞自侦检察权的滥用和误用。三是监所检察部门。发现自侦部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有违法现象的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防止自侦部门对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四是侦查监督部门。对自侦部门移送的审查逮捕的案件,应认真审查,并报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同时,对自侦部门执行逮捕或不逮捕决定的情况应进行跟踪监督,发现侦查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向侦查部门提出纠正意见。五是公诉部门。对自侦部门移送审查或不的案件,应认真审查,发现侦查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向侦查部门提出纠正意见;六是财务部门。对自侦部门移送的扣押款物,应严格进行管理,对扣押的款物应实行账目与款物分人管理,健全出入库和收付手续。对侦查人员作出的处理款物决定,应进行跟踪监督。

(二)建立个案跟踪监督制度。一是初查跟踪监督制度。包括:初查启动报告制,要求启动初查行为应事先报告,由检察长批准;初查过程跟踪制,当初查行为正当启动之后,对初查全过程要跟踪监督,防止初查不力的现象。二是大案跟踪监督制度。对当地有重大影响案件或督办案件,除按规定必须向党委报告外,应实行专人办理和专人监督相结合的模式,对该类案件的线索受理、初查、立案和侦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监督;在案件侦结后,实行专人复核,对办案程序、案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三是备案审查反馈制度。自侦部门对线索初查后不立案的案件、立案后又作撤销的案件、不的案件、变更强制措施和作无罪判决的案件的法律文书及案卷材料等,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备案。纪检监察部门对备案的案件和文书进行审查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责成限期纠正,并要求自侦部门将纠正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到纪检监察部门,从而有效地纠正违法、违纪、违规问题。

第9篇: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建议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基础地位,所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整体上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还很不足,没有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而且有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也没有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经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内控制度也不尽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与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其基本的目标和作用。主要包括,其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贯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其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实现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其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在要求可以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消除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漏洞;其四,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有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体系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有:资产管理的岗位负责制不够规范,对财产的领用、保管以及入库等都有很大的漏洞;建筑项目的决策不规范,工程的招标,项目的预算以及质量管理等环节缺乏控制力度,会出现舞弊现象;采购以及付款程序规范不完善,资金随意使用,吃回扣的现象比较严重;预算的执行不规范,改进措施比较滞后,这大大影响了预算的完成。

(二)会计信息失真,业绩考核不严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信息和业绩考核方面做的不够仔细,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和业绩考核不严的情况。内部会计控制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而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项目负责人不能做到很好的监督,会计核算部门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根据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财物报表进行随意的捏造和修改,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无法真实反映施工企业的真实的经营情况,致使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漏洞。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为了达到企业所要求的业绩标准,人为的干涉会计行为,使应当入账的账目不能及时入账,而无需入账的账目又随意入账,这也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施工企业对各部门的基业考核也基本流于形式,对各部门的情况掌控不严,给各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这些情况都极大的损害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查和做出审计结论的保证。然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并没有和财务部门完全分开,内部审计直接由会计部门领导,或者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削弱,导致审计工作受各方面利益的牵制,审计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审计结果也就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而且在某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还要受项目经理的领导,无法发挥其监督保障作用,导致财务报表虚假、企业内部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等现象层出不穷。

(四)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比较迅速,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的项目种类和产品种类也比较繁多,所以这很大程度上对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施工企业的发展,在工程技术知识方面的掌握还很不足,对工程设备也不够了解,所以往往导致在做会计预算和核算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施工的正常进度。

(五)施工企业内外部监督不严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非常重要,而保证会计内控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用则需要相应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进行监督。施工企业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监督,一是企业外部监督,两者同样重要,不能偏颇。施工企业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环节上,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也是流于形式,常常是走走过场,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施工企业的会计外部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对其监督也不够尽责,再加上对施工企业的内部信息掌握不全,更导致了企业会计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建筑施工企业的根本效益来自于获得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包括很多环节,但是企业往往只看重如何获得工程项目,对工程项目如何预算,如何实施却重视的不够,这种观点往往导致施工企业不能按时按质的完成工程项目,甚至是造成企业的巨大亏损,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改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要构建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人员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法纪法规的宣传教育,还要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内审部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不依附任何其他部门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企业的各项会计信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这种审计和监督的工作要日常性和定期化,使得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更加的完善,及时改进审查出的错误。

(二)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会计行为,防止贪污和浪费,减少和消除危害施工企业利益的不良因素,保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等目标的实现。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施工项目控制、实物资产控制、风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等。

(三)加强会计责权控制

在已有的会计法和会计业务规范的基础上.执行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规范,细化会计人员的责权,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现状,有条件的可借鉴同行业的规范企业作为范式自行建立。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的施工企业,可委托社会审计部门代为制订,按照内部牵制原则,重新设置财务与会计组织。建立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当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的合理划分。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

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能够比较有效的监督会计预算和核算的实施,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并予以及时的纠正。首先应该在施工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使其能够按照监督制度实施对会计部门的监督,从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其次,应该充分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可以独立有效的实施对会计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施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性和权威性,保证施工企业较好的发展。

(五)完善施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而企业管理如何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整体法人结构是否合理。所以应该注意完善施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把企业的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保持其独立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会计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并行的方式加快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而且我们可以相信,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的,由此增加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晓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探究[J].财经界,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