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体育课程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程流程

第1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密封;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法;改革;实践

在化工企业中,“跑、冒、滴、漏”现象经常出现,究其原因是泄露。流体密封是流体机械、工艺设备、液压设备、管道和阀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封件虽然不大,但往往能决定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尤其在化工机械设备上,密封装置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使机械、设备能更安全更可靠地连续运转,必须重视发展密封技术和培养掌握密封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试点的需要,以及企业对密封人才的全方位素质的需求,对流体动密封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流体密封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性的工程技术学科,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摩擦学、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材料学等。过程装备密封技术属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构建本专业特色方向的重要专业课之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密封的基本机理,主要密封装置的基本结构和使用特点,以及典型密封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专业口径的拓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原有的课程教学、毕业设计存在许多不足:

1.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特色体现不足缺乏前沿性;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

密封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边缘学科,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以机械密封或浮环密封为例,要解决这些密封问题,就要考虑定子和转子元件由于受力和温度作用产生的变形以及振动、磨损对流体膜的流体动力特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要从流体动力学、弹性理论、传热学、摩擦学和振动理论等方面去研究分析密封的问题。而专业课课时一般是32学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密封的基本理论,以及垫片密封、填料密封、机械密封、非接触式密封等典型结构的选型和设计计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目前流体密封技术课程教学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这种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有限;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完成部分内容,而没有锻炼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对课程内容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自学内容和课堂讨论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等。

实验教学是保证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包括:垫片密封比压测定实验;阀门填料密封装置拆装实验;机械密封装置拆装实验;机械密封过程模拟实验等。这些实验都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大多是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上实验设备数量少,学生的动手机会不多。而且每个实验涉及的仅是独立的知识点,实验完成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这几个孤立的知识点上,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密封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设计方法传统;缺少相关软件的训练以及密封产品实物,缺少实践机会

密封毕业设计通常是根据已给定的工况和要求,参照或模仿传统的结构形式初选参数,根据经验公式进行工作性能计算,若计算结果满足要求则设计合格,反之则要不断改进参数甚至是形式,反复计算,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然而,这种惯常采用的经验设计结论,往往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代科技不断进步,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之下显得过于陈旧,已经无法达到现如今的设计要求;此外,传统设计的设计结论简单且大部分多为经验公式,直接导致设计出的模型密封性能较差,生产出的产品效率低,已经跟不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鉴于此,应用现代优化设计方法刻不容缓。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缺少相关软件的训练,如CFD软件、Maple计算软件等。而密封企业需要熟悉掌握此类软件的人才,若在校期间不训练,工作之后需要长时间熟悉此类软件,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由于甘肃地区无干气密封生产厂家,使得在本地区缺少毕业设计实习场所,设计过程中也无相应的密封产品实物,使得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对设计的产品结构有不清楚的地方,需要花时间去琢磨,若有实物则可立即解决,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熟悉结构,对设计不利。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流体动密封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教学方面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更新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修订课程大纲。把握重点知识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重视动密封同时兼顾静密封。根据当前的形势,注意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强化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当增加与密封技术发展相关的知识,及时传授新知识,增加反映当前科技发展成果的内容尤其是授课教师特色科研方向新型动密封干气密封内容,形成本课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新版的培养大纲中已体现。

(2)改革教学方法、形式,运用项目教学理念,探索建立“研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形式。在课程教学中以项目问题为导向,采取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研究性实验报告等多种载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内容产学研结合,教师将自己在科学研究项目中的经验与成果融入教学。通过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丰富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非接触式密封时,可结合项目组已结题、在研的多项干气密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改进教学手段,在制作和完善课件时,针对性的准备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录像或仿真动画,并结合密封产品开展现场教学,对于所谓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轻松、愉快、顺畅的接受,同样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与完善实验教学。将演示型实验改成设计型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及课堂讲授的内容,独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实验教师沟通,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涉及到的实验仪器设备由学生自己操作,老师起辅助作用,其实验成绩由现场操作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给出。打破老师操作讲解学生被动观看的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主动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毕业设计方面

毕业设计中,突破以往的传统设计,将科研的思想应用到密封毕业设计中来。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专门增加了干气密封设计,可以应用现代的优化密封设计方法,针对槽型参数,建立合理的多目标协调优化函数,并应用软件Maple进行近似求解,获得设计参数所对应的最佳的槽型结构参数。进一步以此槽型结构参数进行密封结构设计,最后应用 CFD软件进行密封性能校核。此举大大加快了毕业设计的进度,提高了效率,并且又训练了相关软件,可谓一举多得,对以后进行密封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无相应的密封产品实物,两种方式相结合可以解决。一是将科研所设计的密封样机直接用于毕业设计,增加了学生拆装实践的机会,在11年的毕设中已应用,效果良好,解决了甘肃地区无干气密封厂家实习的短板。二是让学生去产学研合作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及设计,在今年的毕业设计中已实现。

通过对流体动密封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措施,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永泉. 流体动密封[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2] 蔡仁良、顾伯勤、宋鹏云. 过程装备密封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付平、常德功. 密封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勇、李剑锋.培养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6):69-70

第2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的体系细划和具体释义,指出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着眼点,以期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所指导。

关键词:科学管理 流程体系 ERP SCM

从事现代企业管理,应将管理的目标细化成流程体系等级,然后提纲挈领地逐级加以解决。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必须抓好体系建设。笔者根据多年来曾亲自参与的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结合从事的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经验,在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等级细划图解

本文谈及的管理等级,如图1所示。

科学管理的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的,对制造业企业来讲,主要包括产、供、销、研发、设备、人力、财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活动。笔者根据现代企业性质和现状,把物流运作、设备运作、成本运作、研发运作、营销运作、供需运作等归为一类即资源集成化。

科学管理的流程体系释义及具体解决措施

本文对管理能力指标、含义解释、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等进行具体总结(对照图1)说明如下:

第一级分工合同化

分工合同化内容包括:分工落实到岗位,管理层次合理,彻底描述职责细节,责、权、利平衡,考核全面,基础标准规范齐全。

解决分工合同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组织建立与完善。具体的做法为:经营目标分解,职能结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基础标准规范建设。

第二级流程轨道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齐备,流程落实到岗位,流程连续,流程中专事专人,有效控制关键环节,流程顺序固定。

解决流程轨道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流程建立与再造。具体的做法为:理顺工作原理,分析问题因果关系,消除多头管理,堵住管理漏洞,合理构造流程环节。

第三级记录表格化

这个流程内容包括:记录工作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记录,便条式记录,文件式记录,表格式记录,报表汇总e化,信息连动e化。

第四级资源集成化

此流程含义为使人、财、物、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是:大大削弱企业整体实力,上下游企业间过度挤压,会使企业生态链处于病态。解决记录表格化未达标所带来问题的着眼点是:企业内部资源全面整合 ,企业间建立健康的生态链。

所谓的资源集成化具体包括:物力优化,解释为物流运作优化和设备运作优化。财力优化,解释为成本运作优化和资金运作优化。智力优化,解释为研发运作优化,含义为:使研发工作上承市场需求,下接企业生产能力。未达标带来的潜在问题:不重视市场的研发难免闭门造车,研发很难与生产系统及时沟通;解决研发运作优化问题的着眼点是:采用ERP方法,将设计、实验室等部门的资讯与生产等系统进行整合。

第3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工作流程;职业岗位;承保理赔

金融保险专业根据岗位实际需求,采用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充分开展行业授课、顶岗实习,学生参与实战经营;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岗位所要求的素质为重点培养目标,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与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掌握保险基本知识,具备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实务经营能力与基本技能,能在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业务拓展、查勘定损、核保核赔、客户服务等实务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

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掌握保险基本知识,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能力与专业技能,能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从事业务拓展、查勘定损、核保核赔等实务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保险一线人才。

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保险营销 工作任务有:1.开拓客户,确保销售目标的达成;2.进行增员招聘、团队建设、业务辅导;3.协助客户进行理赔、给付、保全变更等服务;参加公司安排的各项业务培训。

(二)保险承保 工作任务有:对承保标的进行筛选、对承保标的的费率或者价格进行确定、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等。

(三)保险理赔 工作任务有:确定理赔案件、查审证明和资料、核定保险责任、履行赔付义务。

(四)保险客户服务 主要工作任务有1.通过电话、电邮、柜台等多种方式为客户及人提供投保、理赔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及业务处理;2.负责保单及相关材料的纸制文档及电子文档的档案管理工作;3.记录、跟进客户及人的诉求,转呈相关部门落实客户需求。

(五)综合内勤 工作任务有1.帮助业务员解答与条款与契约相关问题;2.按照业管规则进行保单填写与初步风险核保;3.负责与业管部门进行保单、产品资料交接;4.负责发票等重要有价证券的管理。

二、职业岗位要求分析

按照保险公司的工作流程设计专业岗位分别有:保险营销、保险、保险承保、保险理赔、保险客户服务、综合内勤岗位等。

(一)保险营销

是开展业务,特指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开展保险业务。保险营销岗位工作要求:1. 开拓客户,确保销售目标的达成,正确选择保险营销渠道;2. 掌握社交技巧方法和营销手段,对保险商品进行促销;3. 正确计算保费;4.具备沟通协作、服务创新的能力;5. 协助客户进行理赔、给付、保全变更等服务;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对应开设课程主要有《保险营销技巧》、《保险客户心理》、《保险营销礼仪》、《保险产品分析》。

(二)保险

保险岗位要求:1.依据确定目标市场的调研目的,用问卷、电话、访谈等方法进行调研;2.能与被调查对象进行有效沟通;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保险条款的内容,熟悉保险的专业知识和一切客户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解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详尽、准确、通俗易懂地解释保险条款。具备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灵活运用营销和社交技巧、方法;4.能用电脑进行文字输入,并熟练使用office软件;5、能按照公司的要求填写固定格式的投保单,并建立相关数据档案;能按照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要求开立保费帐户;按照保险公司要求领取保单和收据;及时交给客户并介绍收据的作用和理赔程序、变更告知和理赔通知;6.具有金融财务知识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能正确计算保险费;会在银行开立账户;7、时刻遵守职业文明礼仪规范;语言规范,举止得体;8、能吃苦、耐劳,有持之以恒精神、工作踏实、认真、谨慎,积极主动;具备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9、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具备抗挫折能力;具备及时总结自己工作、改正错误、补救失误的能力;10、遵守相关法律(保险法\民法通则),有商业道德,保证最大诚信。需要取得《保险从业资格证书》。

(三)保险承保

将投保单资料输入保险公司内部计算机承保系统;搜集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根据核保政策对投保人提出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承保并做出承保决策;缮制保险单证

保险承保岗位要求主要有:1.熟悉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2.较全面地掌握保险基础理论、核保专业知识;掌握保险条款、保险合同、实务处理方法及基本原理,熟悉保险核保业务管理的政策、流程及服务标准,并能正确贯彻执行核保方针、政策及制度;3.熟练运用办公系统软件,掌握统计和量化分析方法;4.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6.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7.人寿保险要求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财产保险要求具备一定的机动车辆相关知识(车险)、进出口贸易相关知识(水险)等。

所开设课程主要有《保险承保》。

(四)保险理赔

保险理赔岗位要求了解保险理赔的相关知识;能够协助理赔员为客户提供理赔服务。

1、掌握接报案、查勘、定损的方法,及时进行手工登记立案。

2、根据立案通知书,及时登录未决赔案,准确选择出险原因,准确录入预估赔款金额。

3、收集或催收有关索赔单证。

4、缮制理赔案卷,对于拒付的案件,能够做到向客户合理解释拒付原因,并能妥善处理与客户的纠纷。

5、及时通知客户领取赔款。

6、按有关规定装订、保管理赔案卷。

7、按月编制理赔业务报表说明;编制季度、半年、全年理赔分析报告。

所开设课程《人身保险理赔》、《财产保险理赔》。

(五)保险客户服务

保险客户服务岗位要求有:

1、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的为客户服务。

3、多次沟通,稳定并拓展客户,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4、运用互联网、电话、传真、信函等多种途径与客户沟通。

5、熟练运用office等办公自动化软件,业务系统操作熟练;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主动性较强。

6、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聆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7、坚守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抗压能力强。

所开课程有《保险客户服务》等。

(六)综合内勤

综合内勤岗位工作任务有出单及核对保单,提醒外勤续保、录入与存档业务相关的资料、配合内勤主管进行单证整理对应开设课程《计算机基础》、《保险客户服务》、《保险产品分析》、《保险承保》、等。

三、学习领域构建

校外实训大致包括:一是到保险公司业务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地演练,熟悉业务操作流程;二是到各类保险标的责任事故现场、汽车修理厂等,培养现场查勘、核定赔偿责任、分析理算保险赔款的能力。三是到保险公司营销部参加晨会、夕会、业务培训,随保险业务员走访客户,掌握陌生拜访、约访、条款解释、拒绝化解、业务谈判、促成签约等营销技巧。

参考文献:

[1] 陈俊杰;《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探析》;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3期.

第4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物流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堂实践,体会

1.《物流专业英语》课的培养目标

学习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专业词汇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掌握1000个以上的专业词汇,能在互联网上用专业术语检索相关的英语资料,并较顺利地阅读英语版的专业文章,能熟练运用专业词汇和相应的翻译技巧将一般的专业英语文章翻译成汉语,或将汉语的专业文章翻译成英语,并能写出论文的英语摘要和关键词。

2.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英汉双语教学,能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使大学生不仅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得到足够训练,而且更使大学生在基础学科及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开拓国际视野,及时跟踪世界上物流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3.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

作为实施《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英汉双语教学教师,首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本科教学时间在两年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至少是讲师或讲师以上,要熟悉物流工程专业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达到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六级以上,经过国内的英语强化训练,或者具有国外教育背景,或者具有公派出国留学半年以上的经历。担任英汉双语教学的老师英语的口语和笔译能要力强。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4.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有人问,《物流专业英语》本身就是英语课程,上课就应该用英语上,为什么还称之为"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涉及到在课堂上运用英汉两种语言的比例和形式问题,要在《物流专业英语》中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做到树立运用双语教学的意识,其次要求课堂上尽量所有活动都用英语口语,第三,要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纯英语环境。

4.1树立运用英汉双语教学的意识

应在认识双语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创造一种双语教学的气氛,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忘学习其文化背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跨文化意识不强,就会出现"文化冲突"现象。如加拿大民歌"The red river valley"本是一曲悲壮的歌曲,描述的是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圈地运动时,大批居民被骗卖掉土地,而流浪到外地寻找工作,致使他们不得不居住在贫民窟的情形。可是,一般的中国人把它当成一曲浪漫的歌来唱。所以,双语教学的意识不只是学习语言,还包括语言背景文化的融入。

4.2课堂上尽量所有活动都用英语口语

课堂用语要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尽量全部用英语解释,比如,书本上用汉语解释某个物流专业的单词"inventory"汉语为"库存"的意思,任课教师可以用英语口语将其解释成"some materials were stocked in a warehouse"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专业术语的表达,又复习了"material"," stock"和" warehouse"三个相关物流单词。再比如,课本上遇到 "draft"汉语为"吃水线"的意思,任课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起小时候听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用英语口语给大家讲出来,可以这样说"One day somebody sent Cao Cao an elephant.Cao Cao wanted to know its weight,but there was nothing big enough to weigh it on.Cao Chong told his father he could weigh the elephant if he had a big boat and a lot of heavy stones.Cao Cao and some other people were very surprised,but still he ordered his men to get everything ready.When they led the elephant down into the boat,the water came up,then Cao Chong marked the draft at the boat side.Then they drove the elephant onto the bank and put the heavy stones in the boat until the water came up to the same draft.At last,Cao Chong told the men to weigh each of the stones.In this way,he weighed the elephant.",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大家注意听,识别所用到的时态、语态和虚拟语气等问题。

4.3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纯英语环境[2]

用浸入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英语教学环境,比如遇到相应的话题,师生可以用英语讨论,也可以用英语口语讲笑话。在课间休息或课堂中有富裕时间时,教学生唱经典的英语歌,如"yesterday once more", "scarborough fair", "auld lang syne" 等,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在线播放功能,这样既熟悉了歌词,又欣赏了原唱,可以在唱这些英语歌的同时,介绍这些歌的来源背景等,这对于学生了解西方优秀文化也是有帮助的,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5.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

《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课,面对是学习过《大学英语》后的三年级的大学生,而后续的学习课程要涉及到毕业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甚至是用英语写论文等。所以,特别强调英汉互译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应通过浸入式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训练,根据人们的记忆曲线原理,在课后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做到学习一节课,复习一节课,下次课再做重点提醒。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逻辑进行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第5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经历和教学体会,文章从优化教材内容、提炼讲授方法、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优势、挖掘多媒体教学潜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提出了有益于学生理解流体力学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此研究对改善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大专业背景下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流体力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4103

流体力学是关于流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各高校的土木工程、流体机械、农林、石油化工等专业均开设了流体力学课程,它属于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对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至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起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和指导意义。尤其对于工科学生,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技术应用和现场协调能力。这就要求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工科学生专业设置和就业主导方向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兰州交通大学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专业均开设了流体力学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该课程的教学体会。

一、优化教材内容,课堂讲解力求深入浅出

流体力学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由于流体力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要求的不断变化,有些在用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多地参阅质量高、实用性强的教材,力求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教学中应将不同教材版本的不同提法告诉学生,让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从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将教材原有章节顺序重新调整,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流体运动学基础、动

力学基础时,先从粘性流体三维不可压缩流动的运动微分

方程(即N-S方程)入手,对实际流体的流动特征进行描述,学生就可获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轮廓,进而了解只要该方程中粘性力项为零就可得到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再令加速度项为零(即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相对平衡状态),就可得到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即欧拉方程)。通过这一调整,省去了许多推导过程,而且也能让学生对流体质点运动的力学机制有更明晰的认识。

在课堂讲解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公式或方程的推导过程很繁杂,教师过多地罗列推导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有些听不懂的干脆就放弃学习。比如,在讲解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时,可以将多数学生儿时玩的“泥球沿坡面下滚”游戏作为例子来讲解,因为大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他们很容易理解泥球在滚动的同时将伴随变形和旋转,这样后面的推导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了。在讲解管嘴出流时,可以学生每天接触的水龙头用水的例子。比如在12∶00-13∶00期间用水,12∶00时流出水龙头的水流速度很大,随着锅筒内水位的逐渐下降,到接近13∶00时用水,在同样的水龙头开度下,水龙头内的水流速度明显要比12∶00时的流速小,学生由此很容易理解有效作用水头与排水量的关系。

二、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以讲解、板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肢体语言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适时调整讲解速度和思路,并以板书的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流体力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力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的综合,只有通过严密推导或作图才能比较透彻地讲清其基本原理。比如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N-S)方程等是流体力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是难点所在。只有通过板书推导,学生才能理解其物理事实,明确其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流体微团运动分析一节是运动学中的核心内容,许多学生很难理解流体微团能同时具有“平动、变形(线变形和角变形)、旋转”三种运动趋势。这就要求教师从介绍速度分解定理入手,通过理论推导和对流体微团运动变形的图示两种方法来讲解。水击现象中伴随管道中压力和流速交替变化从而引起压力波的“顺向”及“逆向”传播过程,如果不通过在黑板上逐步图示的方法,学生很难明白水击发生的物理实质。另外,传统教学方法也能展示教师的板书和绘图功底。如果教师的书法很漂亮,徒手绘图效果好,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敬重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深挖多媒体教学潜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学投资力度的加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播放课件、视频、教学片等,能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流体流动的具体特征。比如,漩涡的形成、管嘴出流时真空区的形成、两个相邻局部阻碍之间的干扰等现象,这些内容用枯燥的文字描述是很难理解的,但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从动态的、形象逼真的图像中就很容易理解流体力学现象。紊流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三维非稳态、有旋流动。对其流动规律的研究一直是流体力学学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紊流中,存在高流速层的流体质点进入低流速层,并与低流速层质点发生动量交换,以及低流速层流体质点进入高流速层与高流速层质点发生动量交换的过程。过去教师通过板书图示讲解之后,仍有近70%的学生不理解雷诺应力与紊流脉动的因果关系。但是,通过动漫形式显示具有不同初速度的流体质点进入另一流层后对两个流体质点速度在不同方向的影响过程,使这一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也容易接受。另外,利用教学录像,学生对流体力学现象尤其是大海的潮起潮落、龙卷风运动、桥墩后尾流变化,以及1940年美国塔科马海峡大桥由于风振而坍塌的整个过程印象深刻。多年的经验表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开阔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潜力的开发取决于教师的前期投入,也就是说,授课前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其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1]。只有这样,作为传统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才能在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科研实训,开阔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科学研究中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就课内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其认知水平。学生以书面形式定期反映自己在查阅文献和学习研究中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书面总结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此外,教师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外的科研活动,并定期写出自己的体会交指导教师评定[2-3]。学生参与的科研内容即使与其所学专业的学科领域有一定距离,也将得到支持,因为参与科研活动对学生能起到开阔视野、激发科研热情、训练科研思维的作用[4]。同时还将进一步密切科学研究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流体力学是一门系统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它既体现了经典力学的基本思想,也反映了数学、物理、机械等多学科在现代工程中的交叉应用。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和大专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专业培养目标来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有创新特色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体系,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作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小林, 杨开明, 严敬,等.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2(2):47-48.

[2] 王烨, 孙三祥, 张济世.《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3): 117-119.

[3] 王烨, 陈焕新.《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3): 91-94.

[4] 马宝峰,李岩, 郭辉,等.基于科研问题的力学综合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 2012,34(1): 103-105.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on multiangle teaching method of fluid mechanics

WANG Yea, LI Yaningb

(a.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b. School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Gansu 730070, P. R. China)

Abstract:

第6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客流;预测;问题;建议

引 言: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重点,为确定项目工程规模、车辆选型、设备配置以及工程投资奠定基础。从客流产生的机理上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主要由转移量和诱增量两部分组成。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转移和诱增客流预测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客流预测精度。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的重要性

1.1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础,只有具备足够大的客运交通需求,建设轨道交通才是合理的。客流预测又是衡量建设项目经济成本、预测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有了科学的合理预测,才能对项目成本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估,否则经济评估失真,将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1.2 客流预测通过计算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可能吸引的客流规模和时空分布,包括轨道交通客运总量、客运周转量、各站上下车人数、各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人数、区间上下行客流量、高峰小时运量等,为轨道交通设施配备和车站设计、评价轨道交通规划路网优劣提供重要依据。

2 影响客流预测的主要因素

出现预测客流量与实际客流偏差较大的现象,与客流预测的复杂性和客流预测方法的多样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影响客流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客流预测方法使用的不当都会造成客流预测不准确。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总结出了下面几条影响客流预测的因素。

2.1 票价影响客流预测

票价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尤其是开通初期客流的重要因素,价格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人民的出行方式的选择,票价对客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例上,实施换乘优惠的城市,出行总成本低,不实施换乘优惠的城市,出乘总成本高,较低的票价能转移更多常规公交方式的客流,带来地铁客流量的增长,尤其是换乘不收费,更能刺激换乘量的增加。

2.2 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客流预测

城市土地的用途,不仅涉及城市各区域功能的定位,而且涉及到所使用的土地上面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如人口、就业、产量等。土地利用与客流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城市各区域功能的定位决定了出行活动及出行流量、流向,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成长期,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城市的规划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政府当局的交通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动等,都会影响客流预测的结果。

2.3 政府采取的交通运输政策影响客流预测

很多大城市采用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运输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控制自行车与私家车的发展,对引导市民出行利用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有重要意义。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道交通诱增客流量大

当前我国都市区的人口密度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处于急剧变化当中。如何将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从而解决交通拥堵,保障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都市区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国都市区普遍采取了TOD的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模式。在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满足影响区域原有的客流需求,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还极大地带动了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房地产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诱增客流需求。如何合理分析这部分诱增客流的产生机理,并准确地予以预测,是进行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2 城市轨道交通总客流量变化大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与当地的土地利用、人口规划情况密切相关。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建筑日新月异,其地理形态和用地的布局结构根据发展的具体要求,经常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导致各种预测年度的城市轨道客流量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一定空间上结构都发生着变化。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用地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3.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其特点决定了不是一种“门到门”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集散中除了轨道交通还有公家、自行车、不步行、私家汽车等等作为接驳方式。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在出行的时候大多数是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换句话说是出行者在同一对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存在着多种出行的方式。接驳方式、接驳点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工作得来了很多困难,需要与之匹配的更好的方法。

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侧的具体建议

4.1 建立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验收体系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验收的完整模型和方法,应该在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合理分担交通比例、城市轨道文通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等方面,以“四阶段法”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套理论和验收方法。

4.2 努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工作

对于客流量预测中人口数据问题凸显,针对于这样的工作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提供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就要求加强人口、交通数据的调查统计。这项工作具有复杂、长期性的特点,而且前期投入较大,如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完善,那么将大大限制了交通客流预测。改善的最好办法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大调查力度,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样本调查统计,这样可保证数据有效性、及时性。只有加大政府协调力度,才能真正的确保客流预测准确而真实。

4.3 各城市应逐步建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城市特征、地区差异性。各个城市的城市布局不同,人口结构也不尽相同,其就业情况、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是单纯依靠已经掌握的资料,通过EMM3软件来进行预测存在片面性,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客流的统计分析,要求有针对性的运用有效的方法,不能按照其它城市的照搬,照搬的方法适合一个城市,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城市。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模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需要多年数据的日积月累,进行长期的调整和运用才能逐步完善和成熟。另外,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应该注意从城市的微观到宏观,不断完善交通模型体系,才能有效的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

5 结束语

总之,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客流预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要更高的角度,抱着开放、负责的心态,积极沟通交流,加强对客流预测方法的研究,建立起完善的客流预测体系。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框架;冷链物流标准;物流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兰必近(1976-),男,瑶族,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投资,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及学科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冷链物流管理”还没有共识性的内涵表述。参照《物流术语》(GB/T18354-2006)、智库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给出的定义,本文对“冷链物流管理”内涵界定为:冷链物流管理(ColdChainLogisticsmanagement)指需要冷藏冷冻的物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为保证物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而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其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物流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根据目前冷链物流的职业岗位、发展规模、发展趋势、行业影响、提供就业容量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分析考虑,本文认为“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提法或称谓具有一定合理性和针对性。

现代物流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应用性新兴学科,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物质实体流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现代物流学的分支学科。冷链物流管理是在物流管理学科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应用学科,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其应用领域受到冷藏冷冻类物品产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及消费群体分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从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行业领域和业务过程来探讨其发展的学科基础和涵盖的专业技术。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二、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规划需要,主要面向物流产业发展,在通用物流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冷冻工程科学,具备现代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制冷与冷藏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保鲜技术、检验检疫技术、包装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等知识技能,在保持物品处于低温条件下,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等,熟练地开展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货物运输、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货物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可从事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控制、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包装和质量检验等冷链物流管理工作,适应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的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2]。

(二)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工作过程分析

冷链物流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具有通用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内容,如对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对采购货物进行开展运输业务,入库后对货物进行仓储管理,接到下游客户订单,经处理形成有效订单后对货物进行分拣、加工与包装,配装后在指定时间内把货物配送到相应的客户手上。但是冷链物流具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工作内容,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向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时,如果货物是刚摘取得到的果蔬,刚屠宰得到的肉类和刚捕捞得到的水产品等,需要去污处理或去内脏处理,然后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后,进行预冷或速冻操作,为以后的冷藏运输、冷藏储存和冷藏配送等业务做准备。并且在冷藏冷冻货物的整个物流关键业务环节中,采用相应的食品生物技术和保鲜技术进行货物品质和质量维护,同时需要进行质量或品质的检验或检疫工作,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温度控制等工作[4]。冷链物流行动领域主要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三)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典型任务分析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逐步成为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系列岗位群,需要经过系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培训,从业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调查发现,物流专业毕业生从走上冷链物流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冷链物流经营管理者,需要经过冷链物流业务员岗位、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等三个阶段的历练,每个阶段的工作历练一般需要通过相应岗位群的业务实践来完成岗位能力的提升。这些系列岗位群的具体构成如下:业务员岗位(冷藏冷冻仓管员/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员/冷藏冷冻运输调度员/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员/冷链物流信息员/冷链物流营销员/冷链物流客服员/冷链物流质检员)、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和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各个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通过分析行动领域职业岗位主要典型工作任务的冷链物流知识技能,是构建冷链物流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四)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

典型任务分析表明,冷链物流岗位知识技能是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需要把这些知识技能进一步优化,才能转化为冷链物流的学习内容。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兼顾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操作标准,本文以冷链物流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参考,以冷链物流具体操作项目为载体,以冷链物流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驱动,以冷链物流职业岗位核心业务技能培养为目标,开设“学、教、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特色核心课程。再根据冷链物流岗位需要的其他辅助技能,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领域辅助课程或专业领域拓展课程,完成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如图2。

(五)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根据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结果表明,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可分为基础知识技能、核心知识技能、辅助知识技能和拓展知识技能。同时,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冷链物流基础知识课程群、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和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冷链物流基础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冷链物流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是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必须具备的核心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包括具有一定食品工程学科知识,自觉运用食品安全规范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具有一定冷藏速冻技术,能够运用冷藏与速冻技术对物品进行低温处理;不但具有常规物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和配送等业务环节的知识技能,还要在各个业务环节过程中采用先进低温控制技术,对物品进行远程跟踪控制,使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物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一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采用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物流信息技术进行业务管理[5];由于冷库和冷藏集装箱是冷链物流重要的设施和设备,从业人员还应具备冷链物流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是培养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其他辅助技术,以便顺利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工作。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主要培养综合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上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从事冷链物流管理业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通过这些冷链物流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具有物流行业特色的复合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如表3。

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发展

(一)及时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产地加工冷冻技术开发与应用、冷藏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和冷藏运输技术开发与应用是目前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也是目前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的难点,“难”的表现不仅是“应用难”,也是“教学难”。因为技术不成熟,没有广泛推广应用之前一般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到冷链物流的知识有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保鲜技术、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管理技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这些知识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国内还处于概念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跟踪和了解目前冷链物流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融入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主要的冷链物流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冷藏储藏技术设备和冷藏运输技术设备。冷藏储藏技术设备方面,目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应用自动化冷库技术的冷库,其产品保鲜期比普通冷库延长1—2倍。气调储藏是较为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储藏技术,目前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和德国等也在大力发展气调储藏技术,这些国家的气调储藏苹果平均总量达到苹果储藏总量的50%—70%[6]。在运输技术设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上技术设备是开展冷链物流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7]。为此,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及时跟踪和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技术,在内容上实现不断更新与优化。

(二)引入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冷链物流知识技能体系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已经出现在《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1年9月版)中。冷链物流标准分为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包括低温作业分级标准、制冷术语和制冷设备术语。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包括冷库标准(7个子类标准)和冷冻冷藏设备标准(16个子类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包括通用类标准(6个子类标准)、水产品标准(4个子类标准)、肉类标准(13个子类标准)、果蔬类标准(43个子类标准)和其他标准(2个子类标准)[8]。冷链物流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提供了具有参考导向价值的内容框架。由于这些冷链物流标准涉及技术应用,随着技术更新,这些技术标准也会相应改变,即冷链物流标准具有一定时效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冷链物流课程建设时,应及时跟踪和掌握最新冷链物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标准化应用的发展态势,然后根据最新冷链物流的技术应用状况及其标准化内容,对冷链物流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更新,保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能够跟上冷链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使得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第8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典型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实施背景

纵观全国,目前很多中职校为了迎合当地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其专业建设基本上是沿用其他专业的学科建设模式和经验,导致课程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上海市利用2004~2007年这四年的时间,开发了中职学校多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其中包括物流专业。

上海化工物流产业园坐落于金山区,作为上海市重点推进建设的四个专业化物流基地之一,建成后将逐步实现与上海化工区的供需对接,形成生产业的集聚区,打造与世界一流化工区相匹配,集产业、市场、信息为一体的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化工物流基地。化工物流基地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工物流人才需求行业范围扩大的状况。化工物流人才技能的培养需要专门化、系统化的学习,2009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实施了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作,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确定了错位发展战略,专业培养方向被定位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化工物流专门化方向。尽管物流专业错位发展战略得到了上海市教委肯定,但是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课程标准等一系列后续工作尚未跟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开始着手进行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2 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工作过程

经过市场调研与人才培养论证后进入课程阶段,课程开发总体经过三个步骤:(1)开发专业技术课;(2)调整公共基础课、拓展课、第二课堂;(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1 开发专业技术课

开发专业技术课通过四个步骤三次转换,实现课程体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见图1)。

2.1.1 市场调研,进行实际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提炼职业岗位能力并编制分析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在确定开发化工物流专门化方向的前期,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及学校招毕办(招生就业办公室)教师进行了前期的通过走访化工物流企业、利用暑假到化工物流企业认识实习、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学校办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领导及一线班组人员到校与教师做交流讨论,组织已毕业在化工物流企业工作的历届毕业生到学校讲述他们实际工作情况等。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市场调研,学校物流教师将化工专业岗位工作按照化工物流管理流程,将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即提炼出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使用方法、劳动组织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等方面。

2.1.2 校企合作团队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第一个转换,即实际工作向典型工作的转换,并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典型工作是指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将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

典型工作的开发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减原则,可以分三个层次:

(1)开发顶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设计规划与控制的综合能力。物流专业顶层工作群包括:如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货代与报关、物流财务管理、定制物流个性化方案等。

(2)开发中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运作、沟通管理的专向技能、专向能力。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如编制配送计划并实施运输与线路的确定、仓储与配送作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

(3)开发底层典型工作群:具有操作、服务、收集等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化工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化工商品养护与管理、物流方案执行与客户服务等。

2.1.3 对“典型工作”进行教学加工,开发课程(解决课程如何来的问题),实现第二个转换即典型工作向课程的转换

教学加工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增的原则:首先,根据底层工作群设置底层课程,底层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物流业务流程、物流数据录入;第二,根据中层工作群设置中层课程,中层课程包括:仓储作业实务、配送作业实务、集装箱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外贸单证缮制、化工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集装箱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最后,根据顶层工作群设置顶层课程,顶层课程包括国际货运、物流软件操作、物流作业实训、HSE实训、顶岗实习。

2.1.4 实现课程向学习情境的转换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内的“小型”学习单元,它要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按照学习领域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转换,它是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以及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行动领域职业任务在教学中的反映。以上的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学习领域的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一个学习领域表现形式即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

2.2 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课程要求设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接口部分内容,包括体育、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基础。

专业课的构建原则要遵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由浅至深,从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

2.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专家论证)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能力的基础性、连续性、支撑性和递增性。

2.3.1 制定基于规格教育的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包括体育、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基础等。

2.3.2 制定专业课,包括:

(1)基于支撑与关联的课程:是关联性与支撑性的知识,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包括化学工艺概论、物流地理、物流业务流程、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物流实用英语、物流法律法规。

(2)制定基于功能的课程:是系统化应用知识,用于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包括仓储作业实务、配送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外贸单证缮制、物流数据录入、化工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集装箱作业实务。

(3)制定基于经验到形成策略的课程: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群,包括国际货运、物流软件操作、物流作业实训、HSE实训等。

2.3.3 制定专业拓展课包拓商务礼仪、顶岗实习等。

3 条件保障

3.1 师资条件

学校搭建了一个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了众多企业包括多家化工物流企业加入学校的办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吸引学校学生实习、就业,学校邀请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参与到实际工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一般而言,由校内专任教师讲授理论课,校外兼职教师教授操作实践课、或者企业制定科目。其中,共有专任教师8人,以富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为主,全部物流教师都具有物流行业的职业资格,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共聘请到5位化工物流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强。

3.2 实训室条件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施“工学结合”特色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目前,物流管理(化工物流方向)专业即将建成的校内实训室9个:集装箱港区实训室、化工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营销实训室、液态料收发实训室、化工运输模拟仿真实训室、化工物流仿真实训室、化工储运设备使用维护实训室、化工物流HSE实训项目、化工仓库操作管理实训室。在上述实训室里,学生可以按照化工物流岗位技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性和难以在校内完成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外实训企业完成,目前,与专业紧密合作的化工物流企业有上海中石化工物流、金石化工物流、中外运、孚宝、华谊天原化工物流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开出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使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4 体会与思考

目标所构建的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该课程体系经过教学实践及企业检验尚需时日,因此今后对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根据企业及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程科目及内容,真正达到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岗位需求和将来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史晓原.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研究[J]. 学理论,2010(8):272-274.

[2] 孙巧玲. 论技工学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信息,2011(17):443.

[3] 田博坚.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9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94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岗位的适应性。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课程体系应把能力的提升过程和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有机结合,即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基础。行动导向强调“为了行动学习”与“通过行动来学习”这种方式,来凸显现代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

物流工程技术专业是适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孕育而生的新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适应面广,能力要求高,特别是综合职业素养要求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就需要有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作支撑。

2“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以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教学实施的一种新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它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需求为依据,职业生涯为背景,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任务为载体,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3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

31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本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如下图所示。

课程体系开发思路32“行动导向”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21明确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能力要求

高职物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流企业以及各类生产企业与商贸企业的物流部门的相关岗位:配货与配载、设备管理、物流设备生产及租赁管理人员、仓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等。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高职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结构如表2所示(见下页)。

322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市场调研,按照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构建了“一个平台,两个方向”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个平台”即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平台,“两个方向”分别指物流自动化方向、冷链物流方向和物流设备管理方向。通用专业学习领域的主要课程有电工技术、机械制图、应用数学、AutoCAD、机械设计技术、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装卸搬运技术与设备、物流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八门课程。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如表3、表4所示。

表2能力结构要求一览能力领域支撑课程通用职业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现代礼仪创新创业能力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践实训课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应用能力应用数学专业职业能 力物流业务流程的实操能力仓储与配送实务、运输实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设备操作、生产制造、租赁及维修应用能力机械设计、工程制图、钳工实训、物流设备维护管理物流软件操作应用能力系列软件操作设备维护管理物流设备维护管理电气产品调试和电气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力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

表3工程设备管理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一览序号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比例1机械制造技术6850%2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6870%3机电传动与控制6450%4液压与气动技术6450%5工程项目管理6450%6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3250%

表4物流自动化专业方向学习领域(课程)一览序号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比例1自动控制原理6450%2单片机技术6450%续表

序号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总学时实践比例3液压与气动技术6450%4PLC技术应用6450%5电气控制技术3250%6传感器技术3250%

323 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实施的环境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需要必备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教学组织的硬件条件,如实训条件、师资条件等,软件环境主要指保障教学组织的管理制度等系列保障措施。

4结论

通过研究并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践运行,将课程体系构建与物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谭耀华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J]教育研究,2012,30(12):129-130

[2]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校论坛,2008,360(20):1

[3]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