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第1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完全;技术;体系

一、前言

随着金川集团公司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企业信息安全己经引起公司领导的的高度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信息安全设备,但是技术保障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二是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三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度建设滞后。其中,由于未修补或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安全事件总数的80%,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19%。近年来,虽然使用单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调查单位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但是,很多企业存在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员缺乏培训、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也说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体系

二、企业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企业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企业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定义为一个三层的组织,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企业信息安全组织

l)总经理通过总经办负责企业信息、安全的决策事项。2)总经理任命一名信息安全主管负责企业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该主管领导一个有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企业信息安全风险。3)总经理任命一名信息安全审计师,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活动的审计。4)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执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相应安全政策,并在信息安全管理主管的领导下,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各个部门负责人有义务向信息安全主管报告所管辖部门的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主管应定期在组织范围内和向上级机关报告企业信息安全状况。

2、企业信息安全政策管理

根据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和信息安全政策制定的原则,设计信息安全政策体系包括以下几点:(1)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政策:a)信息安全风险定义,包括风险等级定义和安全类别定义;b)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执行要求,包括时问周期要求、范围要求、基于事件的风险评估要求:c)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责任,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和业务部门责任。(2)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管理政策:a)管理体系的规划,包括规划的时机、规划的内容、规划的依据、规划的责任人:b)管理体系的实施,包括、培训、执行奖惩。c)管理体系的验证,包括周期管理评审、安全审计、事件评审、残留风险评估。d)管理体系的改进,包括分析和变更控制。(3)病毒抵御安全政策:a)操作程序一运行网络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程序。这部分安全政策主要控制的风险是不规范的管理活动造成无效或低效的管理。b)关键资源监控一识别出关键设备并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这部分安全政策主要控制的风险是关键资源异常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c)软件系统维护一对软件系统及时地升级和打补丁。这部分安全政策主要控制的风险是软件系统未及时升级和/或打补丁而造成的信息故障或者安全事故。d)敏感资料存储一对在业务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敏感信息的存放管理。这部分安全政策主要控制的风险是由于对敏感资料存储不当导致资料的丢失或泄漏。

3、企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策略或防护措施可对信息、信息系统、服务或网络提供绝对的保护。即使采取了防护措施,仍可能存在残留的弱点,使得信息安全防护变得无效,从而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并对企业的业务运行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威胁也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企业如果对如何应对这些事件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其任何实际响应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增加潜在的业务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着重做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工作。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的必企业应着重做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工作。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的必要过程包括:(1)发现和报告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态,无论是由企业人员/顾客引起的还是自动发生的(如防火墙警报)。(2)收集有关信息安全事态的信息,由企业的运行支持组人员进行评估,确定该事态属于信息安全事件还是发生了误报。确认该事态是否属于信息安全事件,如果是,则立即作出响应,同时启动必要的法律取证分析、沟通活动。(3)进行评审以确定该信息安全事件是否处于控制下。(4)如果处于控制下,则启动任何所需要的进一步的后续响应,以确保所有相关信息准备完毕,供事件解决后评审所用。(5)如果不在控制下,则采取“危机求助”活动并召集相关人员,如企业中负责业务连续性的管理者和工作组。(6)在整个阶段按要求进行上报,以便进一步评估和决策。(7)确保所有相关人员,正确记录所有活动以备后面分析所用。(8)确保对电子证据进行收集和安全保存,同时确保电子证据的安全保存得到持续监视,以备法律起诉或内部处罚所需。(9)确保包括信息安全事件追踪和事件报告更新的变更控制制度得到维护,从而使得信息安全事态/事件数据库保持最新。

4、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管理

我们所构建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虽然只使用技术控制不能保证一个信息安全环境,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信息安全项目的基础部分。(1)密码服务技术。密码服务技术为密码的有效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通常密码服务系统由密码芯片、密码模块、密码机或软件,以及密码服务接口构成。通常,企业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密码应用:数字证书运算、密钥加密运算、数据传输、数据储存、数字签名、数字信封。(2)故障恢复技术。故障恢复的主要措施有:群集配置,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群集结构,尽可能消除整个系统可能存在的单点故障;双机热备份,在任何一台设备失效的情况下,按照预先定义的规则快速切换至相应的备份设备,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行;故障恢复管理,由专门的集群软件进行管理和监控,使应用系统在任何软硬件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能够根据 故障情况重新分配任务。(3)恶意代码防范技术:恶意代码防范技术包括四大系统:病毒查杀系统、网关防毒系统、群件防毒系统、集中管理系统。(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一系列的软件、硬件的组合。入侵检测系统以实时方式监测网络通信,对其进行分析并实时安全预警,从而使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内部人员和资源,并对外部攻击进行早期预警和跟踪,有效保障系统安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通常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审计记录文件作为数据源。通过比较这些审计记录文件与攻击签名是否匹配,如果匹配立即报警采取行动.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把原始的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它是利用网络适配器来实时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所有通信业务。(5)扫描与分析技术。端口扫描工具能识别网络上活动的计算机,同样也可以识别这些计算机上的活动端口和服务。可以扫描特定类型的计算机、协议和资源,也可进行普遍扫描。漏洞扫描可以扫描网络并得到非常详细的信息。可以识别暴露的用户名和组,显示开放的网络共享,并暴露配置问题和其他服务器漏洞。内容过滤器也能有效地保护机构系统,使其不受误用和无意的拒绝服务。

5、企业信息安全培训的必要性

公司目前很多岗位和部门的员工都从事涉密数据相关工作,有很多数据和信息涉及到公司的机密和知识产权,但是大多数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差,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意识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涉密数据的外漏,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有管理组织、政策制度和技术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对涉密数据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操作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三、结语

总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战略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降低信息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并将企业信息系统投资和商业利益最大化。信息安全不只是个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商业、管理和法律问题。实现信息安全不仅仅需要采用技术措施,还需要更多地借助于技术以外的其他手段。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石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59-0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安全卫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健全和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996年,DNV、BSI、BVQI等十余个国际标准机构合作,在其各自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上联合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简称OHSAS1800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及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完全套用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一套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OSHSMS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企业或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有效和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形象,打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设置重重贸易壁垒,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下,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3 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许多高毒物料作为原材料或辅助材料,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有统计某石化公司在1991―2001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急性职业中毒22例(88%),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12%),3人全部死亡。职业中毒主要以急性硫化氢中毒为主,并且还与岗位工种有关,其中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这3种行业共21例,占总数的84%。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实践研究表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行实施是可行的,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4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4.1 学习与培训

由最高领导层牵头,培训公司中管理技术骨干,包括班组长、技术人员、科室主任等熟知体系标准要求的人员。每个层次至少选派2名人员参加有关认证中心或咨询机构组织举办的OSHSMS知识培训班,并获得OSHSMS内审员资格证。然后由他们再对全公司各岗位的骨干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

4.2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

组织厂、车间两级评审小组,以班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对石化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健康情况进行评审,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包括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和1996年ISO/TC67的SC6分委会所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草案)等在内的适合本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

然后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由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其次,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最终确定初评范围。

最后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因素,结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给出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等级评价准则。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差异。

4.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选定一组车间工人作为安全代表,作为改革的推动者,与中层管理人员一起和最高层管理部门参加会议。具体操作为由最高管理层建立有一定责任权力的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的资源,由各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担任副主任,以车间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并由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班组长及相关技术骨干为工作组成员,配备专职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基层选派代表和高层参与会议,会议中领导听取各管理者及专家的意见,将资源作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绩效改进型目标。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与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启动应急程序,紧急处置事故,处置结束后转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按照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包括各类规章制度中整理的相关管理性文件;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编制控制危险的实用性作业指导文件三部分。文件资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便于查询与定期评审,并且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文件化完成后,应经过程序规定的方式批准和。颁布实施时召开动员大会,对整个体系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并组织该体系的学习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召开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条件允许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以保证体系切实落实。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与纠正

(1)绩效测量和监测。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生产特点,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对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注重校准和维护,对所设目标、指标如车间内苯蒸气浓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定期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监控结果和法规执行情况。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

遵循独立、客观、系统的原则,定期开展内审。由管理者代表推动,由专门培训过的持证人员根据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内审。内审完成之后,将结果送报管理者,管理者根据要求向上呈报,并对下属有关部门通报审查结果。

(3)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进行定期评审,根据企业体系的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方针、目标以及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的目标,作为调整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依据,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4.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价

做好体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组织专家骨干技术人员按照标准,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和漏洞,为体系的系统改进提出指导建议。

5 注意事项

5.1 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安全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因而要亲自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各要素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得到顺利实施,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体系的建立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在于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否实现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绝不单单是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而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吸取教训,不断的修改完善。

5.3 体系的建立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

作为一套强调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强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不能简单归因于与某一事件,它是系统中多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系统割裂开,强调片面的安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全方面全过程考虑整个系统,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OSHSMS的科学性也体现于此。

参考文献

[1]卢世红,周自忠,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00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2]朱燕群,黄永泉.某石化企业1991~2001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06.

第3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身份管理;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数字证书;多因素认证

一、需求分析

信息化应用的高速发展为胜利油田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收益,用户对应用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油田内部单位的分拆、合并也导致应用系统的用户信息越来越复杂,增加了IT用户管理的成本,并可能产生诸多安全问题,因此胜利油田对用户统一身份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用户统一命名的需求。胜利油田众多应用系统中的用户命名规则不统一,同一用户在不同系统中可能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用户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需制定统一的用户帐号命名规则,所有用户按照该规则生成统一身份标识,方便应用的管理和用户的日常使用。

2、用户统一管理的需求。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由各系统独立完成,没有较为完整的用户基本信息库,缺少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系统支撑。因此需对现有各系统的用户身份信息以HR为基准进行梳理整合,构建统一的、完整的油田信息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库,对用户身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3、用户统一认证的需求。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也由各系统独立完成,用户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切换访问,需要多次输入帐号、密码,使用不便。且多数应用仅能实现“用户名+口令”的简单认证方式,无法支持数字证书或动态口令等强度更高的安全认证机制。因此需要整体考虑信息系统的身份认证流程,在各系统之间实现统一的单点登录,以提高用户的办公效率,并支持多因素认证,实现对用户身份更为严格的验证,从而进一步降低油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4、集中访问控制的需求。应用系统都独立进行自身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决策点分散,很难掌握一个用户到底拥有哪些系统的访问操作权限。因此需要进行集中的访问控制管理。

5、安全审计的需求。很多应用系统的帐号无法与实际用户相关联,例如有的用户由于岗位变动,实际已经不需要此系统权限,但在系统中未及时回收;或者某用户离职,但其应用系统帐号未及时删除,导致这些用户仍能访问应用系统中核心数据,从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完善安全审计功能,与SAP-HR建立数据联动机制,支持孤儿帐号检查,实现用户帐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动注销离职人员帐号或回收权限,消除权限控制漏洞。

二、建设目标

为满足以上需求,胜利油田提出打造企业级的用户安全管理体系,总体目标是“统一身份、集中管理、简化应用、保障安全”,通过建设油田用户管理中心,支持用户统一身份管理与统一目录服务,为应用系统提供用户统一身份标识、统一认证、访问控制、单点登录等服务,实现众多信息系统中的用户身份、用户属性、用户行为、用户生命周期的统一的集约化管理。

三、技术解决方案

依托中国石化统一认证安全体系,建立胜利油田的用户管理中心,提供统一的身份管理、统一认证和访问控制、集中的审计、帐号合规管理、统一的安全接入服务接口服务,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管理到应用入口级。

1、系统技术架构

用户管理中心主要包括部署在总部的用户统一身份管理服务、B/S统一接入服务、C/S统一接入服务、云监控平台以及部署在胜利本地的统一目录服务(LDAP)以及统一认证服务云子节点,提供了“应用接入和集成规范”、“账号管理集成规范”、“LDAP接口规范”三类技术手册用于规范应用系统的统一接入服务。

身份管理系统采用集中部署的架构,在中石化总部建立集中的身份管理系统和集中的用户信息库,形成集中、权威的用户和帐号信息源,为IT应用提供基于帐号信息的基础服务能力,包括帐号信息、认证、访问控制、单点登录和帐号安全合规管理。

统一认证服务云采用联邦认证体系进行建设,为企业提供云架构的身份服务,减少每个企业在本地建立系统造成的架构复杂、数据冗余和系统管理、维护的负担。支持多级分布部署的方式,胜利油田做为云架构的子节点,与总部集中部署的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一致性管理,与SAP-HR系统人员状态变更进行联动。

接口服务为被集成的总部集中应用系统和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帐号管理、认证、访问控制和审计相关的接口服务。应用系统通过此接口实现应用之间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

2、服务功能

服务组件主要包括身份管理服务、数据同步和账号管理接口服务、统一认证服务云、统一接入服务、统一目录服务LDAP。

身份管理核心服务:实现用户在企业全生命管理,为管理员和个人用户提供不同权限的管理视图。

数据同步接口和账号管理接口服务:实现与企业基础应用系统和常用应用系统的集成,实现HR人员数据到身份管理系统的同步、相关证书的申请、,以及与使用比较广泛AD系统的账号同步。

统一认证服务云:为企业应用提供账号管理、联邦认证以及单点登录服务。所有管理和核心数据都集中存储在统一目录服务中。

统一接入服务:为总部集中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访问的统一接入、集中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

统一目录服务LDAP:LDAP存储了与HR系统保持一致的组织机构和用户信息,总部的目录服务与胜利的目录服务保持实时的用户数据同步。

PaaS云平台:在身份认证应用上采用了“云”技术实现部分系统模块的部署,形成用户中心“统一接入服务”、“统一目录服务”和“统一认证服务”的PaaS云平台,通过云架构的特点为用户和应用提供更健壮的不间断服务能力。

四、建设应用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持续努力,胜利油田全面建成了用户管理中心,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为13万油田用户发放了统一账号的电子身份证,实现了应用系统帐号的统一管理,解决了油田内部应用和中石化总部推广应用的单点登录问题,支持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等多因素高安全认证机制,实现了基于HR人事事件的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

胜利油田还在中石化第一家实现了总部与企业一体的统一认证服务云,在北京和胜利两地站点间建立了认证服务互信机制,确保了胜利本地认证服务的可靠性;同时,胜利站点作为中石化认证系统的灾备站点,一旦总部站点故障,胜利将全面承担起中石化及下属各企业的认证服务。

用户管理中心的建成大大提高了胜利油田的用户身份管理效率,简化了应用系统在用户管理方面的开发工作,解决了因应用系统增多导致用户帐号增多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安全隐患的问题,帮助胜利油田实现了企业级的用户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蔡永泉,周艺华.《数字鉴别与认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控制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

1.引言

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不愿谈及的问题,一旦发生了安全问题那么它牵扯到的就不是几条人命和一些财产问题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自然就暴露了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不止是一次被国家管理部门提及,然而在建筑工地上偏偏又发生了几起安全事故。严惩了一些负责人之后,痛定思痛,到底现行的安全管理是否能凑效了或者说该如何构建全新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安全管理部门各项职能的构建,全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许多内容,然而它的实施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去督导、负责。建立机制完全的安全管理部门便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因为安全部门可以行使策划、督导、检查、汇总处理的职能来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策划是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考察建筑工地和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安全作业的措施,策划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伤害与伤亡,因此作为安全管理部门的计划实施阶段便显得尤为重要。督导是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安全规划下发到建筑工地后,安全管理部门督导施工方贯彻执行安全措施,同样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安全管理部门介入以后施工方便不会在防护装备上偷工减料或者漏掉安全警示设备等等,督导就是为了确保安全策略的确得到落实。检查是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出现漏洞或者出现安全隐患等等,检查是为了重新发现问题以便解决。汇总处理则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寻找出客观原因以便日后可以避免。建立机制完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无异于是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一份长期的保障合同。

安全管理部门从上到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而且这种认识不能单单停留在口头上,管理部门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必须亲临施工现场体会施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生产,上级部门必须逐级增加压力给予各级部门紧迫感,这样安全施工的观念才能深入人心,相关部门才肯下功夫为安全管理谋划[1]。

2.2安全管理部门机构的构建,加强各机构的紧密合作

安全管理的部门机构如若细化到每一部分,可以具体地划分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业检查体系、群众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主要工作是为管理部门的各级员工和建筑工地的员工动员思想,将安全施工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以帮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避免一些因施工意外而造成安全事故。专业检查体系主要负责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并依据有关法规处理安全事故;收集整理安全事故资料。安全技术管理子体系由工程师组织,主要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计划方面他们全权负责制定适宜的安全施工计划来指导安全施工。群众监督管理子体系由工会组织,主要负责和监督参加工程职工的职业病预防情况,在工人与领导之间发生安全矛盾时,群众监督和管理体系就可以充当专门的仲裁机构来化解矛盾。

各个机构之间应该本着大局着想的目标,互相沟通信息、分享信息以便安全部门的各项职能都能具体地实施落实到实处。除了分享、交流信息各个部门也应该加强合作,从安全管理的不同角度着手为集体出力,为安全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各个部门更应该加强配合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相互指责来逃避责任[2]。

3.安全事故控制方法

3.1建立事故预测与预控机制,制定事故伤亡目标

事故隐患整改过程是一个系统调节反馈过程,每起事故隐患,不可能一次反馈调节,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建立事故预测与预控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可能面对的安全隐患以及提高我们的警觉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该建立以安监、公安、调度、货运部门为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积极性。

制定事故伤亡目标同样也是安全事故控制的方法之一,从理论上来讲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然而从实际来讲安全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为诸多因素的限制发生安全事故似乎已是不能避免。既然充分认识到它的高危害性和不可避免性,安全管理部门更应该制定事故伤亡目标,一方面制定安全事故伤亡目标可以增强相关部门的责任感督促他们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小的方面便于实施[3]。

3.2补救职能机构的建立,安全信息共享

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调查清楚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后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处理。补救是要彻底消除已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它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措施消灭隐患,排除产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和弥补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强调的就是补救预防事故再次的发生,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部门也应该这样做。

安全信息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要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依赖于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犹如企业安全管理的“神经系统”,安全信息失灵,就会引起企业安全生产的混乱,甚至瘫痪。制定安全信息管理办法,绘制企业安全信息控制、反馈的示意图,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反馈渠道,懂得安全信息传递路线,确保安全信息传递路线,确保安全信息在生产过程中畅通无阻[4]。

4.结语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如何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建立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按照执行力求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桂苓.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J].社会研究,2006(2)

[2]崔明.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社会研究,2008(2)

第5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

第6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利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 引言

水利工程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前水利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更需要将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到工程内部,以切实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完成。笔者通过对当前很多水利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后发现,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责权划分不明确、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失,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 当前水利施工企业面对的突出安全问题

(1)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责权划分不明确

虽然当前我国很多水利施工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但是普遍存在着不健全、责权划分不明确的现象。有一些水利施工企业将安全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合设,并没有独立的职能发挥。甚至还有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的机构有名无实,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并不能将安全管理的职责充分发挥。其根本原因是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而且安全责权划分不明确,使得安全问题在水利施工中被边缘化,及时发生了安全问题,也会出现反应迟钝、应急措施不力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健全,明确每个相关人员的责权。

(2)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很多水利施工企业普遍还存在着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水平低,安全技术措施流于表面的现象。虽然水利工程自开始招标起就对安全技术措施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但是水利施工企业还是习惯流于表面,以应付检查为目的,更没有对其中危险性大、专业性强的工程项目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另外,随着水利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企业都将重心放在获取的利润上,仍然采用着传统的安全粗放型管理理念,在安全管理方面,舍不得增加投入,存在着侥幸心理,甚至对于基本的劳动防护用品都不舍得投入,更不用说提供安全保障,种种这些问题都给水利施工的进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失,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在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对水利施工企业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通过对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施工企业都无法真正做到这一条。在很多水利施工现场,安全员通常都是由其他现场管理人员兼职,无法及时、有效发挥去其该有的职责。正是由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才造成施工安全员只是流于表面的检查而已,无法真正深入对水利工程安全性进行检查。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升,也是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使得它们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麻痹大意,无法真正将安全理念融于施工过程之中。

三、 加强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面安全管理

针对当前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责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到企业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并将责权明确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身上。具体来说,安全职责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从企业决策者、部门负责人、项目班组到一线施工人员,都要明确安全职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切实感受到安全生产的压力,从而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安全,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的格局;其次,对于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落实,提高执行力,让安全管理覆盖到水利施工的每一个角落,不留空白,从而有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人员的安全管理。

(2)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增加安全管理经费

针对很多水利施工企业将安全技术措施流于表面的做法,本文认为,相关水利施工企业应该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针对其中存在较大危险系数的施工过程要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报送给业主、监理等部门进行审核。同时,还要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经费,需要配备的人员及安全设备要坚决配置,将经费用到实处,只有出细微之处着手,才能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由于水利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将安全管理职责充分深入发挥,水利施工企业应该选择安全经验丰富,最好有技术背景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管理岗位,以做到对水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同时,企业也不能忽视对全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各层次的管理人员是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主体,要搞好水利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加强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知识型的队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加强对全员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技能,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水平高低对于水利施工企业能否安全顺利开展施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除了本文中所论述的问题及对策以外,相关水利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在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不断促进安全水平的提升,助力我国水利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海锋.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J]. 科技资讯,2015,15:113-114.

[2]姚耀.简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珠江水运,2015,11:68-69.

[3]王伟坤.水利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对策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2014,09:149-150.

第7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工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生产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化工过程日益向装置规模大型化、工艺过程连续化、工艺参数控制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化学品事故的后果也越来越呈现出瞬间性、灾难性和规模化的特点。由于化工企业大多在城镇附近,一旦发生恶性事故危害极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事故本身,不但造成劳动者的伤亡和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地污染、破坏环境,常常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群体性、社会性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另外,化学工业发生的事故其影响可能持续数十年或更久,贻害子孙后代,而要消除事故后果,则需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和谐,极其重要。

一、化工企业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存在问题不少。虽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已积累起一定的管理经验,但目前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仍存在职工安全意识不强,“三违”现象多,隐患得不到有效整改,各类轻重伤事故频频发生,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就目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式看,部分企业 仍停留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及直观的、事故后“亡羊补牢”的经验型做法上。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找出问题再加以改进,所采取的各种步骤与方法,仅局限于防止事故的再发生。尽管传统安全管理对预防事故也起了一定作用,但始终未能摆脱被动的局面,远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 需要。

就目前化工企业的发展而言,当公司生产规模较小时,在安全上主要实施自律管理,规章制度、程序文件较少,安全管理是以人治为主,作业过程的安全主要依靠现场指挥者、作业人员的经验,由于各人的经验不一,出现问题的处置办法缺少统筹性,生产过程中很易出现安全问题。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时,又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各种文件满天飞,规章制度墙上挂,安全工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很是活跃,但实际效果欠佳。

我们公司是一个危化品生产企业,也有以上同样的经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员工人数的增加,越来越觉得传统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越来越感到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重要。于是我们一方面积极地利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所特有的安全理事组这一平台,学习周边外资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一方面聘请知名安全咨询公司进行专业咨询。通过学习和咨询,发现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距:

1、安全评价不科学、不系统,往往只进行项目的局部安全评价,而对装置本身技术、工艺、设备的安全系统评价很少。

2、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生产一线缺乏相关作业指导书与记录表单;操作随意性强。

3、安全绩效目标模糊,没有建立量化的安全绩效目标和跟踪考核机制。

4、日常安全检查随意性较强,应付式检查较多;没有全面的安全检查指南与检查项目清单。

5、缺乏系统性的安全管理程序控制文件,在变更管理、承包商管理、作业许可、安全培训等方面差距尤为突出。

6、没有安全审计机制,缺乏持续改进的依据。

7、虽然公司通过了国家安全标准化二级审核,但在各安全要素控制和管理的深度及系统性上存在很大问题,需要花大力气、长时间去逐步完善。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公司的生产安全。

二、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理念

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近年来,我们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安全管理,重点进行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建设。

所谓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就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综合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科学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构成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寻找事故可能发生的途径。通过重新科学设计或变更操作来改善或消除危险性,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企业自主负责、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整体运作机制,从根本上克服原始、被动、松散、无序的传统型、经验性管理模式,尽快向严密、有序、高效的科学化管理转变。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不仅包括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手段和工具,还应包含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有针对性的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严谨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等要素。

三、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实践

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建设,首先要进行系统性规划,制订三至五年的阶段性计划,按重点、从源头,根据公司各方面资源能力,邀请相关咨询专家共同参与,分步实施。

1、生产装置现状的系统维护

我公司的生产装置多数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很高。但在生产运行中,伴随着设备、管线、仪器仪表、开关阀门等发生的自然老化、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腐蚀、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坏等,系统的安全本体化程度就可能下降。因此在生产中,我们始终加强设备平时的巡回检查,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大修,使装置的本体安全化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同时针对设备缺陷,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对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自动检测报警系统等的技术改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2、科学开展工艺风险评估

化工企业重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工艺系统存在缺陷而导致。所谓安全的生产装置应该是即使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也应该通过系统本身的各种保护层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为此,公司邀请安全咨询顾问与公司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花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本公司各套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设施进行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共分析出了三百多项安全和生产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逐条落实措施,公司先后投资了三百多万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整改。对生产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报警系统、联锁系统、自动停车系统进行了优化,对易燃液体储罐增加了氮气保护,从本质上避免大的灾难性工艺事故的发生。

3、坚持进行过程管理

过程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PSM)就是通过对技术、过程与人员的整合,利用管理体系或制度的有效运作,以提升操作、设计与设备的可靠度,避免化学灾害的发生。

针对本公司生产部各车间安全管理模式分散,生产一线缺乏相关作业指导书与记录表单,操作随意性强等问题,公司从2005年就开始推行过程管理。

首先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结合风险评估的结论,对生产部各车间的操作程序与记录表单进行了重新梳理,改变了以往只做不写、操作随意性的习惯,增加了大量的作业指导书与记录表单,使员工的每步操作都能得到书面指导并便于班组长进行检查与确认,这样大大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对员工进行了全面培训,让职工加深对所在岗位安全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使职工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而保证过程管理取得实效。

4、持续进行安全管理系统的优化

在进行了安全源头、现状运行、工艺风险和作业控制管理的工作后,公司将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到管理层面的安全体系建设上。近年来,又邀请安全咨询专家每月来公司工作两天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训,帮助、指导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就安全管理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

通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在变更、承包商、作业许可、受限空间、事故报告与调查、开车前安全检查、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应急反应、操作程序、安全培训、危险化学品、消防、个人防护用品、工艺危害分析、职业卫生、安全内审共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优化。重点表现在:

在变更管理方面,改变了以往工程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系统改变不严谨、随意性较强、变更相关危害分析不到位、审核不充分、图纸不更新、变更后培训不及时等各种做法,新建立了变更管理程序文件,明确了变更的定义范畴与各级相关人员的职责说明,加强了变更的审批要求,对于危害性较大及复杂的变更同时增加了变更危害分析清单与投入使用前安全检查表。

在承包商管理方面,优化了承包商管理程序文件,要求承包商入厂作业之前必须得到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承包商设备进入之前由公司相关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厂区内作业。承包商在工厂工作期间,公司安全人员与项目代表每天开展安全检查,对承包商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承包商负责人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改正。大的建设项目还要求承包商每天得召集员工开晨会,讲述安全问题与注意事项。

在作业许可方面,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优化了作业检查表单,对危险性大的作业,增加了作业安全分析(JSA)。

在安全培训方面,首先明确了安全培训的内容清单,并要求公司各岗位人员在进行安全培训前需进行安全培训需求分析,即明确了各个不同岗位各自需要掌握哪些安全知识。针对培训内容清单,最后公司编制统一的安全培训教材。

5、不断完善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体系

经过近五年努力,公司初步完成了安全管理的体系建设。但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必须形成安全系统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保证已建立起来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要建立安全系统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执行力,从而推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可靠运行。

第二要对现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管理体系。作为中、小型的化工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应付三个体系的同时运行;三个体系由三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容易造成管理重叠或空白;各个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给公司带来很多重复劳动,增加了管理成本;作业层面,三个体系都有各自的第三层次作业文件,还有三个体系所共有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培训记录等,操作人员感觉繁琐。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体系运行成本,公司成立了体系办,对三个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通过文件整合统一描述,对内形成一种管理文件,不仅使各环节控制方法更清晰明了,记录保持更准确及时,而且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体系稳步持续不断地提高。另外,引入安全审计方法并将内审和外审结合,及时寻找和发现安全管理问题,及时落实各项安全整措施,持续改进,形成PDCA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长远、安全、可靠运行。

四、结语

1、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必须实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科学、系统安全管理的转变。

2、化工企业安全成本较高,如何通过科学化、系统化安全管理,改进安全工作,减少事故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总的安全成本,值得认真思考。

3、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重视安全,并为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建设提供有效资源,是推进企业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关键。

4、化工企业安全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建设也要善于学习和借鉴成熟、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设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8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环境管理;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04 ― 02

制造企业为社会制造有用的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与此同时,它也是造成社会环境污染的重大因素,每年制造出几十个亿的废物,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引发了各项不稳定因素,当前的气候变暖、大气层的改变都与制造企业生产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是制造业的职责所在,是通往绿色制造、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的报废处理,整个生命周期建立一个利于环保、安全的管理体系,引进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对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全程的监控,绿色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防污染造成的环境伤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国内外制造企业环境管理研究

日本,曾受到原子弹的创伤成为一个公害岛国,它经历了十年左右的产业污染防治,成功地成为世界防治污染的典范,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日本企业在环保经营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但在环保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贡献,而且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使日本经济曾被世界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它们的经验是:第―,产业公司重视,制定环境战略和指导方针。日本的企业,如“夏普”、“佳能”和“索尼”,都以环境意识为原则,保护环境为准则,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第二,企业内部构筑环境管理体制,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有力地监测企业排放的污染量,对超标企业进行严格管理。在富士胶卷公司,还特别成立了环境安全推进部,全面致力于工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第三,从生产的始端到末端进行全过程的生产管理。在产品设计方面,强调环境的保护,设计环境所承受产品生产周期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达到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日本丰田汽车的燃料,就是以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创造出低公害型的汽车。在材料采购方面,以减轻环境负荷的原料为原则,并组建环保团队,创设“绿色采购网”优先发配给关心环境的企业。在生产方面,配置对环境无害的设备,设计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有的再经过处理加工形成可利用资源等措施。保证产品的产出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环境的污染。第四,贯彻国际认证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公开披露,真实、准确地计量和记录企业污染和防治成本的核算状况,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之首,现代先进企业的象征,通用汽车公司就提出了环境保护基本理念,开展减少废弃物及资源再利用的活动。

还有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也都出台了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中国,在2002年将环境影响评价立入法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制造企业也设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上的规划,针对环境主题设定了各项指标来检测环境项目的达标程度,如:对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的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经济密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对水、大气、声环境和固体废弃物、土壤环境设定了自然环境指标:万元工业净产值工业废水年排放量、万元工业净产值主要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废水处理率与达标排放率等评价指标;对水生、陆生生态环境设定了生态环境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数、主要工业区及重大工业项目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利用、石油利用、天然气利用和电力利用等项目设定了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矿产资源采掘量、淡水资源消耗量、化石能源采掘量等;社会经济指标、环境风险指标等。

二、我国国内对企业环境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污染情况也不断严重,对自然资源的任意开采,废气、废渣及废液向自然环境的肆意抛撒,如果不加以重视环境管理,中国的制造企业会被环境污染的恶习所吞噬,所以,要实现我国制造企业的效益最优化,可持续性的发展经济,综合考虑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当今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下列方面:

1.企业环境管理角色定位不明确。在我国大众的理念中,环境管理是政府部门的职能,由他们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制约着企业和公众的行为,所以,生产企业或公众往往出于一种抵触或否认情绪而不积极地配合环境管理。事实上,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不同,政府固然是通过法律法规,建立各种激励或责罚机制对企业和公众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影响,但必须通过企业对各项技术管理或创新服务,对环境管理提供硬件支持,不断规范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行为,而公众则是社会环境直接享用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所以,公众要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起着监督、评价的作用。三方合作,共同管理,才能将环境管理正常运行下去,而不能单单依靠某一方的力量。

2.污染控制设备的投入大于对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的意识。企业环境管理固然要添加抗污染环境的硬件设备,但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的软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从企业人员潜意识中关注企业的环境问题,在微小细节中查询到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管理体制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都有待改善。在企业投入资金不足时,企业环境管理得法,是可以创造直观管理效益的。

3.有些企业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但意识形态没有跟上,人浮于事,缺乏规范管理。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强制约束力不够充分,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机制设置也不合理,对人员的专业配置和违反规定的行为无章可循,没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条文。

三、建立健全企业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途径分析

1.要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生产环境及其影响。建立管理框架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敏地发现环境问题的变化过程,预查到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应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环境方针,公司上下成员的环境理念和目标达成共识,熟稔环境事故出现的应对步骤,根据公司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规定进行运用,力求资源单向流动转变成循环流动,使资源循环和利用模式顺利进行,切实保证企业发展持续稳定、污染防治措施到位。

2、制定科学的、具体的环境管理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ISO14000是国际化环境管理标准,是符合所在国法律法规,自觉改善环境,对污染防治和持续性改进的管理体系,结构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手段,使环境管理体系整体化。制造企业在制定环境管理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时,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将环境方针、策划、实施运行、检查纠下、评价等要素贯穿体系的整体,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员工脑海当中,日常化、程序化地执行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环境管理达到“全面管理、预防为主”的真正目的。

2.1 制定环境方针为起点。企业在制定环境方针时,要对企业现有的环境管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正确的认识,分别划出本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及弱势,从管理的角度去助长避弱,战略的观点去制定改善环境管理的措施,确定环境方针的实效性。

2.2 制定环境方针的实施规划。在企业实施环境方针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从环境理念为出发点,制定中长期的环境管理计划,以及推进和评价反思计划,同时,唤起企业员工自觉地、义务地投入到环境管理的改善活动中,对环境污染监测指标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环境结果,而且要重视环境管理活动的过程,对过程中的细节要认真分析,对技术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环境管理漏洞,要及时地加以整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企业环境管理出现的问题现场考查,不断改善和革新现场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组织的能力。

2.3对实施规划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改进。在管理体系中,从上到下的层次结构,将企业环境管理的各个细节都囊括在内。对实施规划的结果监测,对企业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公示,引起企业上下层的警醒,要求各相关部门针对问题对象进行有效的整改,制定改善和应对措施,使实施和规划步调一致,口径相符,实现效果显著。

2.4 由企业高层对过程重新审视,提出修正案,制定新环境方针。经过了规划、实施阶段后,企业高层以管理体系为标准,将预想的环境管理为蓝本,依据目视的环境管理现状为检查对象,描绘出应有的环境管理状态。如:物流环境负担率、产品环境负荷率、制造环境的负荷率等指标的重新设定。

3.对环境治理的结果进行有效地评估,提供完整、规范的理论依据。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支持体系,对企业环境治理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估,如:外部认证、支持工具和绿色采购等。

4.合理运用各项环境评价指标,使企业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实施环境管理。实现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管理模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完整,获得世界标准的ISO14001的外部认证,提升企业质量及环境的管理水平,赢得社会信任度。通过环境会计多元化的计量手段,提供企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会计信息,为制造企业决策层提供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利于环境生态的决策参考资料。制定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物流过程的环境管理等

四、结束语

构建制造企业环境及安全管理体系,是全球性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社会与环境的共同生存、相互依赖,制造企业必须要坚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不可盲目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而是要寻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保护环境最佳点的完美结合,致力于环境的长期有效管理,不断改善,使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循环顺畅地运行,让企业的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贾倩,黄蕾,袁增伟,张晓芳.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07).

〔2〕 段一群.国内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 金成晓,俞婷婷.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预警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 金成晓,俞婷婷.我国产业安全监测预警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4).

〔5〕 苏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6〕 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第9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电网行业在我国高危行业中的排名一直处在前列,电网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大力发展,电网安全供电涉及到经济、民生的各个方面,如何加强电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电网企业重点课题之一。目前我国电网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电网安全供电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 目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始终是其工作重点,近几年我国在电网生产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电网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对电网企业的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目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网企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从事电网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目前电网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大部分是很高的,但是由于宣传教育以及管理不到位和人员素质的个体差异,少部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这就会导致在电网安全管理、生产过程中存在错误的工作行为,从而为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电网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比较健全,但是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施安全管理还停留在开会学习阶段,使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2 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电网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的落实以及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每一道生产工序流程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但事实上有些电网企业的基层组织在实际电网生产过程中监督不够到位,导致安全管理无法全面落到实处,这也是电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3 电网企业生产设备有待更新

电网企业生产安全的主体是人员以及设备,随着电网企业的发展,其加强了对电网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等,但有些地方电网硬件设备相对老化和不足,软件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和设计要求,也会导致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

电网企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建立了比较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对于制度的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使得电网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实处。

2 加强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 不断的完善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

随着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目前电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是很全面,极大的促进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也需要根据事物的发展不断完善、优化现有的规程规定。建章立制既需要根据实际不断完善,但也需要有立有破,制度太多、太杂也不利于现场一线人员的学习掌握和执行。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在安全生产中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具体到个人。只有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调动积极性,取得预期的效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电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从细节抓起,一点一滴做起,确保每一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2.2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只有提高人员,尤其是班组长和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有数量没质量。通过安规释义、“两票”细则讲解、现场违规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和水平;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倡导习惯性尊章行为,鼓励生产过程中对安全行为相互监督、相互提醒,通过安全知识竞赛、考试、制作宣传牌等方式大力宣传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让全体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大意义,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2.3 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所以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力度。对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和“安全稽查规定”的要求,深入现场了解违章情况,对出现的违章现象开展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教育和处罚措施,重在教育,明确处罚只是手段,避免违章才是目的,强调违章后果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使其深刻认识到“违章就是事故之源,违章就是伤亡之源”。另外,安全管理也不能仅停留在教育批评上,这也要求安全监管人员要有胆有识,既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严重违章和重复发生同类性质的违章要敢于从严考核,使违章者有切肤之痛,把教训牢记于心,把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加强电网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其重点在于对人员的管理。只有提高了全体电网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及专业素质,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现场工作量大,要求高,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结构性缺员。要把工作做扎实,首先要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数量;其次,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第三,要加强对电网生产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培训以及综合素质培训;第四,还应该建立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将安全生产与员工的收入挂钩,有效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2.4 加大设备投入,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电网设备老化问题为企业安全埋下隐患,这就需要电网企业不断的加强设备投入,及时的更换陈旧设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既可以提高电网生产的效率,又能够提升电网生产的安全性。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用电需求量激增。国家电网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大对常规电网的建设、也正在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这就使得原有在设计寿命内的电网设备存在不能满足电网高速发展的需要,比如开关遮断容量不够、一次设备长期处于重载满载状态、潮流断面负荷过大等问题。这也需要电网企业不断的加强设备投入,对存在的问题逐个解决。

提高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降低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除了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外,还可以通过对现有的一、二次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消除其在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的不足和隐患,提高现有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将成果应用到后续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中去。

3 总结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是电网事业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工作之一。电网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对电网生产不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电网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并不断的提高电网企业职工的安全素养,加大设备投入,全面提升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为电网生产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长龙.浅谈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

[2]刘英俊.加强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J].质量管理,2012(4).

[3]李志民.浅谈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企业管理,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