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晓莉,四川富顺县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43217
潘莉,富顺县农牧业局
钟孝云,通信作者,富顺县长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电话:13508178541,
E-mail:
收稿日期:2013-11-05
川南黄瓜以露地栽培为主,以早春、夏秋茬栽培居多,由于川南空气湿度大,连茬栽培突出,黄瓜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病虫害的经常性防治与黄瓜的连续采收时间常发生冲突,如何在栽培过程中减少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及少用药、降低农药残留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黄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应从田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的环境条件。
只有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栽培,在整个生育期综合应用土壤调理技术、植物营养和修复技术,强化农业措施进行“健身栽培”,才能够有效提高黄瓜抗病虫能力,减轻黄瓜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防治药物的使用,确保无公害产品质量。现将笔者近年来在富顺县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内实践总结出的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
1 育苗到定植期病虫害
黄瓜苗期到定植期病虫害以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为主。
1.1 主要农业措施
①制备育苗营养土,加强土壤消毒和土壤改良 选前茬没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新朝阳有机植保免深耕型有机肥料,按7∶3的比例配制,然后将50%多菌灵粉剂按80~100 g/m3混入拌匀,堆制后整理苗床或装营养钵。
②种子处理 用适乐时(咯菌腈)悬浮剂10 mL加高巧(吡虫啉)悬浮剂10 mL拌待播种子100 g,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同时可大大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③加强苗床温湿度控制 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控制在80%以内,移栽前3~5天炼苗,培育株高10~12 cm、茎粗0.5~0.6 cm、4叶1心、子叶平展、叶色深绿、无病虫害、苗龄约20天的壮苗。
1.2 化学措施
移栽前喷施送嫁药。移栽前2~3天,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混合液喷施,可预防移栽后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蚜虫等。
2 定植到成株期病虫害防治
定植到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2.1 主要农业措施
①采用以巩固和增强植株长势为主的“健身栽培”农业措施,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有效改良土壤,合理灌溉调节干湿度,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确保黄瓜健壮生长。
定植前深耕晒垡,捣碎田垡,整地前用新朝阳有机植保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能有效疏松土壤,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保水蓄肥能力,提高移栽成活率,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促根壮苗,使植株快速进入开花结果期。667 m2用免耕颗粒剂1 100 g混拌腐熟农家肥1 000~2 000 kg或45%新朝阳免耕复合肥40~50 kg(N∶P∶K=19∶5∶21)作基肥施入。按照常规方法开沟起垄、覆膜、定植和浇水。
②合理控制田间湿度,注意田间排水。
③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病原菌的二次侵染。
2.2 物理措施
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每667 m2 悬挂黄色粘虫板50张左右,高度与瓜蔓相当,控制好蚜虫、粉虱能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2.3 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选用安全高效药剂交替防治病虫害,一定要选择针对性、治疗性较强的药物,以达到快速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成株期主要常发性病害,多数时候混合发生,在我地使用20%碧生(噻唑锌)悬浮剂500倍+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混合液喷施,防治效果非常明显,也可在安克、普力克、甲霜・锰锌、霜脲・锰锌、氟吗啉・锰锌和阿米西达(嘧菌酯)等中加入杀细菌剂如农用链霉素、多生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也很好。
3 开花结瓜期病虫害防治
黄瓜开花结瓜期主要病虫害有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3.1 主要农业措施
加强肥水管理,667 m2结果前期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8∶6∶6)、开花结果后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4∶6∶10)各7.5 kg,同时改良土壤,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适时采用根外追肥,快速补充多种养分,避免因缺素引发生理性病害,培育健壮植株,减少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发生率。根外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使用硕丰481(天然芸薹素内酯)调控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免疫力,避免藤蔓和叶片旺长而降低抗病力,从而引发病害,同时避免后期早衰,减少畸形瓜和化瓜现象出现。
注意通风排湿,合理控温控湿,及时摘除病叶、病瓜。
3.2 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安全高效生物药剂,结瓜期除成株期常发病害外,灰霉病、白粉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发生较为突出,此时正值采摘期,病虫害防治用药与产品农残成为突出矛盾,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保证采摘的产品农残不超标,因此结瓜期病虫害防治用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164-02
近年来锦州地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非常迅速,面积已达140多万亩,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和连年重茬,使得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日益加重。为此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绿色防控、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综合运用植保防治方法,提高设施蔬菜病虫害初期准确诊断能力,在采用抗病品种和培育无病壮苗的基础上,运用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栽培防治等综合技术手段,及时、准确、适量使用高效安全的生物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1 农业防治措施
采用多抗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翻耕整地、适期播种、肥水管理、嫁接技术等多种农艺措施,可有效提高蔬菜的抗逆能力,减少农药用量。
1.1 推广保护地专用多抗新品种
锦州地区设施蔬菜的主栽作物有黄瓜、番茄、茄子、青椒、香瓜等,这些作物中不同品种对蔬菜病害的抗病程度差异很大,如番茄的毛粉系列在锦州地区表现抗病性显著,各地应根据本地情况,选用抗病品种。
1.2 应用嫁接技术
锦州地区在西瓜、黄瓜、甜瓜、茄子等作物上大力推广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技术,有效控制了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据近年调查,在锦州地区黄瓜嫁接防治枯萎病的防效可达95%以上,通过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防效达96%左右,控病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1.3 及时清洁田园
播种前或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的残枝落叶等病残体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同时在生长期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出田外深埋,减少病源。
2 生态防治措施
棚室的温湿度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近年来我们推广了地上覆膜、高温灭菌等调控措施。一是采用地上覆膜、膜下滴灌的栽培模式,调节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既减轻了高湿病害的发生,又有效阻止了土壤中病菌的传播;二是用温水浸种或干热灭菌法处理蔬菜种子,可有效减少种子内外附着的病菌;三是采用“高温闷棚”模式,通过高温灭菌技术创造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控制棚室害虫的目的。如近年来锦州地区在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叶霉病等方面采取了以上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病效果。
3 物理防治措施
应用色板、杀虫灯、性诱剂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药剂诱杀害虫技术,对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及一些鳞翅目成虫防治效果极其显著。
3.1 色板诱捕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在温室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成虫。操作方法如下: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每亩挂黄板20-30块,悬挂时应注意,粘虫板要高出植株顶部,且要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注意观察黄板上的虫量,当板上粘满虫子时要及时清除或更换。
3.2 杀虫灯诱杀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目前所用的杀虫灯有频振式杀虫灯和投射式杀虫灯等多种,可在蔬菜上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
3.3 性诱剂诱杀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昆虫体外性激素诱杀同种异型昆虫,从而达到减少天然虫量,减少虫源的目的。我们在白菜上使用了小菜蛾、甜菜叶蛾等性诱剂,诱杀效果明显。
4 生物防治
目前锦州地区在蔬菜上普遍使用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酯等植物源类农药防治病虫害,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而且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污染。
5 应用新型环保农药
目前锦州地区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仍以农药为主,因此我们在指导农民安全用药过程中,贯彻选择高性能、高安全性、高效益环保型农药的原则,这类药剂药效高,用药量少,仅为常规农药用药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对人、畜、天敌安全,不产生毒副作用。因而,在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锦州地区常用的新型环保农药主要有吡虫啉类、苯甲酰脲类、植物源类和微生物源类农药。
6 应用精准用药技术
生产者应密切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动态,发现中心病株及时进行防治,同时要正确诊断病虫害发生种类,做到对症下药。要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的前提下,应用精准用药技术,科学使用农药。一是要适期、适量、对症用药;二是要推广应用新型施药器械,特别是雾化程度高、效果好,雾滴细,节水省药,安全性能好,劳动强度低,农药利用率高的精准施药药械;三是在化学防治病虫害时,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要选购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交替使用,以免造成病原菌或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设施蔬菜生产中,只有对病虫害施行绿色防控,才能保证蔬菜生产的安全,保证蔬菜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德良.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J].中国蔬菜,2007(1).
[2]韩国健,张新燕.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J].蔬菜,2000(2).
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着设施栽培年限和栽培茬次的增加,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如何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施用,确保蔬菜的品质和质量,关系到我市设施蔬菜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推广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同时,重点推广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我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进行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 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模式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工厂化育苗+棚室消毒处理+滴灌或喷灌+测土配方施肥+黄板防虫网+棚室温湿度调控+适时药剂防治+环境卫生
1.1 合理轮作:通过与病原菌的非寄主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轮作的作物可以是蔬菜,也可以选择其它作物。如茄科作物茄子、西红柿、椒与黄瓜、西葫芦或茄果类与芹菜、叶菜类轮作。
1.2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土传病害的国内外优秀品种,如倍盈、保罗塔、汉姆一号、思贝德、瑞菲等番茄品种,方舟、红罗丹、日本长金、37-82等椒类品种,布利塔长茄、黑大将、超量紫茄等茄子品种,琬美7、中荷10及津优、津春系列的黄瓜品种。
1.3 采用工厂化育苗:通过工厂化育苗在培育壮苗的同时,可预防蔬菜苗期土传病害,始减少病虫害的侵入,增强抗性,有效提高秧苗质量。
1.4 棚室消毒(包括棚体和土壤消毒):新建温室一般不需要对棚体进行消毒处理,但种植3年以上的老棚一定要结合夏秋整地晒垄进行土壤处理和棚架墙体消毒。具体作法是:在整地时亩翻入五氯硝基苯或敌克林2.5公斤对土壤进行处理,再用速百烟剂或百菌清烟剂0.25~0.5公斤对棚体进行熏蒸;也可亩用敌敌畏0.25~0.5公斤拌锯末5~8公斤与2~3公斤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进行熏蒸。不论是土壤处理还是棚体熏蒸都要结合高温闷棚5~7天,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5 测土配方施肥、滴灌(喷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保障肥料合理供给,滴灌(喷灌)能够有效控制棚室湿度,促进作物健壮生长,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6 安装防虫网、黄板:4月中下旬~10月中旬是棚室外自然环境害虫发生期,安装防虫网可以阻止室外害虫进入棚室危害。悬挂黄板主要是对棚室内小型害虫,如:蚜虫、斑潜蝇、白粉虱、蓟马等进行诱杀,要求移栽后开始悬挂,控制整个生长期棚室内的害虫。
1.7 适时药剂防治:在病虫害发生期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根据不同病虫害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症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应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害发病初期施药。注重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强农药粘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
2 土传病害防控模式
黄瓜、茄子种植全面推广嫁接防病技术
针对生产中黄瓜和茄子土传病害如枯萎病、疫病、黄萎病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收效甚微的情况,大力推广利用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作为砧木接黄瓜,利用托鲁巴姆作为砧木嫁接茄子的防控模式,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技术措施,嫁接后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改善了根部的生长条件,提高了对逆境的适应力,增强了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延长生育期,获得高产,前我市越冬茬黄瓜和长茬茄子栽培嫁接苗应用率达100%。
3 白粉虱生物防控模式
丽蚜小蜂+防虫网+黄板
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模式是利用丽蚜小蜂对白粉虱卵寄生性原理,在棚室上下通风处安装40目防虫网(防止丽蚜小蜂逃逸),棚室内白粉虱初发期开始放蜂,每隔10天后放蜂一次,共放蜂三次,种植面积1亩棚室每次放蜂2万头,并悬挂黄板,防治期间不能使用任何杀虫剂。
4 潜叶蝇、蚜虫防控模式
防虫网+黄板、蓝板+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苦参碱)
防虫网+黄板、蓝板+生物农药防治模式是在种植面积1亩的棚室,悬挂黄板25块(25厘米×40厘米),上下通风口处安装20目防虫网,防治蚜虫、潜叶蝇等害虫,如棚室内某种虫害发生较重,可选用带性诱剂的黄板,效果更佳,蓟马较重的棚室,可同时挂蓝板诱杀,方法同黄板,发生严重的棚室可以喷施1~2次生物农药,控制害虫危害。黄板、蓝板每30天需要定期进行清洗涂油或更换。
5 频振式杀虫灯防控模式
为了降低棚室区域内害虫数量,在规模棚区内(100亩以上)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每盏杀虫灯防控有效半径不超过50米。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前言
当前的蔬菜生产中,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类的农药,造成农产品和生态环境严重的污染,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加,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并出现许多变异虫体以及新的病菌和病毒,使病虫产生强烈的抗药性,对此很多菜农无药可施[1]。因此,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控制病虫危害和降低农药残留为目标,科学综合的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从而提高施药技术,降低蔬菜农药残留量,保护田间植保,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 大棚蔬菜的常见病害
(1)灰霉病、菌核病 主要危害番茄、茄子、青椒、黄瓜等瓜果类蔬菜,造成烂果、烂花、烂茎。湿度大时,病部生灰霉。防治方法:1)摘除烂果及青果表面枯花瓣,带出田外集中处理;2)浇水在晴天进行,浇后通风散湿,避免棚内湿度过大;3)晴天用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喷幼果防病;4)阴天用15%腐霉利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或一熏灵烟剂于傍晚闭棚熏蒸,每亩用量250~300克。
(2)叶霉病 主要危害番茄叶片,植株由下向上发病,叶片正面生黄斑,背面病部生白斑;后期叶背变黑,叶面严重黄化。防治方法:1)注意通风散湿,摘除下部老叶、病叶;2)选用70%百菌清30克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
(3)白粉病主要危害瓜类、紫茄、青椒、香葱、白菜等,叶面生白色粉状物。每亩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60千克。
(4)烟粉虱主要危害青椒、紫茄、番茄、豆类、黄瓜等阔叶蔬菜,成虫体长1毫米,白色,晴好天气在田间摇动植株,可见成虫似小白蛾乱飞。成、若虫刺吸叶汁,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落花落果;此外成虫作为传播病毒的媒介,造成病毒病流行。防治方法:1)每亩用10%吡虫啉8克加0.5%虫螨立克10毫升,加水10公斤喷雾;2)亩用20%的扑虱灵可湿性 粉剂1500倍液喷雾。
2 其他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由于大棚长期栽种某种蔬菜,病虫的累积量比大田要严重的多,因此,在农业防治上,要注意实行病地轮作、选用抗病的丰产良种、加强管育和清洁田地。
2.2 生态防治 蔬菜大棚内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棚顶滴水、叶面结露,各种病虫害发生率非常高。大部分病原真菌喜欢酸性环境,通过生态调控,在叶面喷施碱性物质,可有效地防治霜霉病以及黑星病的产生,选择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温上升到 45℃,持续 2 h 后放风,便可杀死病菌[2]。
2.3 物理防治 科学合理地运用物理防治措施也可有效地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色板、色纸等诱杀,设置一定大小的蓝板便可诱杀瓜蓟马,利用害虫趋黄的习性采用黄板、黄盆、黄杀粘纸诱杀;铺银灰膜或挂条,忌避蚜虫的迁飞传毒,减轻蔬菜病毒病;用防虫网覆盖住温室大棚的通风口,便可有效得阻隔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昆虫的进入;利用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紫光灯)诱杀夜蛾等害虫;针对防治对象,采用高温闷棚,杀死病菌病毒;利用太阳能对温室设施及土壤进行消毒,防治土传病害;选用地膜和无滴膜以降低棚内温湿度,阻止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的传播和生长,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利用高温、硫酸铜或甲醛进行种子消毒,洗净后播种;采用微波杀虫与臭氧结合的方式,利用电子病虫害防治仪快速杀灭棚内各种蔬菜病菌和虫害。
2.4 生物防治
常用的生物农药杀虫方法有:
1)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如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美洲斑潜蝇、菜青虫及螨类等;用宁南霉素、蜜肽霉素、83-1 增抗剂、弱毒疫苗 N14 等防治各种蔬菜病毒病。
2)利用植物
源杀虫剂防治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成本低,效益高,应用前景广泛。
3 化学药剂防治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首先要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体、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农药,如氧化乐果、涕灭威、甲胺磷、DDT、六六六等;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常用的农药有小苏打、硫黄胶悬剂、粉锈宁、百菌清烟剂、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施药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间施药,并根据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来确定植株的受药靶点,进行针对性施药,合理混配农药,准确掌握农药用量,避免过量用药,降低农药残留,积极推广使用低容量、超低容量的喷雾技术,以及烟雾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结束语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庞大工程,农业部门应重视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广大的菜农应充分认识和了解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减少盲目性和农药浪费,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且病害多于虫害。在我区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瓜类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菌核病、疫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早疫病、番茄叶霉病、青枯病、茄子黄萎病、病毒病、立枯病、猝倒病;虫害主要有白粉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叶螨、蛴螬等,由于保护地设施属于人为控制的环境,其生态环境相对封闭,明显优于田间自然条件。因此,棚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
1.土传病害发生趋重
由于保护地设施投资较高,一旦建成,难于移动,又不易轮作,因此,土传病害十分严重。如:黄瓜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线虫病等。
2.棚室温度明显高于露地
病虫害可周年繁殖或安全越冬,危害也重于露地,并为露地提供了病虫源。
3.棚室内相对湿度高
而高湿病虫发生严重,加之棚内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纤弱,降低了植株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喜湿性的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
4.细菌性病虫发生趋重
如黄瓜角斑病、叶枯病、番茄青枯病、菜豆细菌性疫病。
5.病毒病害轻于露地
病毒病一般在露地蔬菜夏季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重。保护地棚室内湿度大,光照弱,不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和病毒病发生。
6.粉虱、螨类等害虫全年为害
如:温室白粉虱、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美洲斑潜蝇等全年危害。
7.生理障碍害发生频繁
由于保护地蔬菜生长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多种有害气体难以排出,加之温度升降急剧变化等,常引起生理障害频繁发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光照过强或过弱,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植株徒长,坐果难或冻害;水分营养过多或缺乏,土壤透气性差,导致根系生长不良;农药及生长激素使用过量造成药害等。
二、综合防治技术
应切实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设施蔬菜保护地的特殊生态条件,充分运用棚室保护地空间小,相对密闭,温湿度可人为调控的特点。在生产上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合理化学防治等无害化综合治理原则,调节棚室的生态条件,营造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而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增强抗性,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1.加强植物检疫
为防止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随蔬菜种子,秧苗、农家肥料等传播蔓延,应加强植物检疫,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清除。
2.农业防治
2.1选用抗病品种
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主要病害,针对性的选用抗病品种,充分发挥抗病品种的作用。目前的抗病品种虽还不能满足保护的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
2.2种子处理
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有效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有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1)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泡15-20min并不断搅拌,等自然冷却至25-30℃,再洗净种子,浸泡4h即可,然后捞出晾干,注意严格掌握浸种温度和时间;(2)药剂拌种: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4%,注意种子及药粉均要求干燥,随配随用。
2.3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法,即用电热温床育苗时,在播种前升温到55℃,处理2h;另外,也可使用农药,如根腐灵,多菌灵等进行土壤消毒,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夏季高温时,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对于各种土传真菌,线虫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4棚室消毒
定植前5-7d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2.5g,加锯末5g拌匀,分放点燃密闭熏烟一夜。
2.5嫁接
采用嫁接技术是防治瓜类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的理想方法。如用黑籽南瓜,胡瓜作砧木,嫁接黄瓜防治枯萎病,用葫芦,胡瓜作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等。
2.6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保护地从苗期开始,严格控制生长发育的条件,防止老化苗和徒长苗出现;重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进行膜下滴灌技术;高垄或和半高垄栽培;合理密植;控制棚内湿度;及时整枝打权;清除残叶、老叶、病叶,培育壮苗。
3.生态防治
通过短时间的高温高湿,来创造不适宜病虫害发生、而又不影响蔬菜生长的温湿度,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一般在蔬菜生长中后期且病害病害发生严重时,采用高温闷棚。闷棚前最好先喷药后闷棚,闷棚前1d灌透水。闷棚时间一般为晴天上午8~9点开始,温度达45-46℃时,持续2h后缓慢降至常温。该法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
4.物理防治
可利用黄板诱蚜,在棚室内悬挂黄板、每667m2挂30-40块可有效粘住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效果较好;使用银灰色遮阳网覆盖,可有效趋避蚜虫,减轻蚜虫危害;人工清除病株,扑杀大龄幼虫,把病株带出棚外销毁。
5.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棚室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保护或集中释放茧蜂、姬小蜂、瓢虫、草岭等天敌,或选用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如: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可用阿维菌素防治;蔬菜白粉病、番茄叶霉病和韭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可用武夷菌素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等可用农抗120防治。
6.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甲胺磷等42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剂在蔬菜上使用。科学选用无公害农药,
6.1正确掌握用药量及用药最佳时间,按照规定要求剂量和用药次数防治病虫害。
6.2防止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病虫产生抗药性,可交替、轮换用药。
6.3虫害要求治早、治小,消灭在低龄,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
6.4病害以预防为主,发病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间隔7-10d喷一次;发病后使用治疗性杀菌剂,间隔4-5d喷一次,发病严重时3-4d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在晴天中午前后喷药,待叶面药液晾干后再闭棚。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控;蔬菜;龙口市
0.前言
龙口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位于胶东半岛的西北部,商朝末年称为莱国,西汉时设为齐郡,然后成为黄县,是较早的县治单位,具有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物产。龙口市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90多天。
我市蔬菜生产区的发展受到病虫害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据调查,我们现在生产和食用的蔬菜25%农药残留超标,12%重金属超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防治技术在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上应用显得刻不容缓,在保护生产者及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病虫的防治起到控制效应,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蔬菜产品。
目前,龙口市蔬菜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软腐病、根肿病、炭疽病、白锈病、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黄萎病、炭疽病等,这些病虫害流行速度快、危害期长、危害重、病虫种类复杂、损失大。因此,加大蔬菜主要病虫害的监测力度,为农民提供适期的防治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采用既生态可持续又合理的防治措施,少用化学农药,不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使蔬菜产品质量达到绿色蔬菜标准。
1.主要病害简介
1.1蔬菜苗期主要病害
蔬菜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等病害。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莴苣、芹菜、洋葱、甘蓝等蔬菜幼苗易寄生猝倒病病菌,使幼苗受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还易受幼苗立枯病的危害,豆类等多种蔬菜的幼苗也易受其危害。沤根多发生在连阴雨天、下雪等天气,土壤水分大、土温低,造成幼苗根系呼吸作用弱,吸水力降低。
1.2十字花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十字花科类蔬菜主要有软腐病、根肿病、炭疽病、白锈病等病害。白菜软腐病是白菜三大病害之一,病害长期存在并危害植株,贮运及销售过程中易发生腐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甘蓝、萝卜等也受害较重。对马铃薯、番茄、辣椒、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等多种非十字科蔬菜也有危害。根肿病主要对大白菜、芥菜、甘蓝、萝卜、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有危害。蔬菜受害初期会出现根部肿大的症状,随后很快腐烂,导致全株枯萎死亡。除上述病害外,白菜炭疽病、白菜黑斑病、油菜白锈病、甘蓝根朽病等也是十字花科类蔬菜常见病害。
1.3茄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茄科类蔬菜主要有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茄子黄萎病等病害。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该病主要受害组织是叶片及果实,对茎部也会有危害,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番茄早疫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果实,落叶、落果和断枝是该病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产量。马铃薯、茄子、辣椒等作物也易发此病。番茄灰霉病是大棚、温室蔬菜的主要病害,对果实损害较大,可减产二、三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病病发过程是从青果残留的花或花托浸染,逐渐扩展到果实和果柄,病发症状是病部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随后软腐,后期产生灰白色至灰褐色霉层,果实脱落或失水僵化。茄子黄萎病是茄子生长期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茄子得了黄萎病,一般在第一穗果座往后表现症状。病症自上而下,自个别枝条到全株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病果干瘪、变小、质硬且失去食用价值。
1.4葫芦科蔬菜主要病害
葫芦科蔬菜病害种类较多。猝倒病是苗期发生较普遍的病害。黄瓜多种植在温室和塑料大棚,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在黄瓜上发展较为复杂,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在其它瓜类上,如甜瓜炭疽病,丝瓜霜霉病,南瓜和西葫芦白粉病,西瓜枯萎病和炭疽病以及瓜类病毒病等也较为普遍。
1.5豆科蔬菜主要病害
豆科蔬菜病害中,豆类锈病、菜豆叶烧病、菜豆炭疽病、豇豆烟煤病、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枯萎病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豆类锈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在叶片上,也危害叶柄、茎和豆荚。菜豆叶烧病是菜豆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龙口市大棚栽培中多有发生,豇豆、扁豆、绿豆等也会受其危害。菜豆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温润而又冷凉的地区,影响菜豆的产量和品质,且在豆类的运输和贮藏期仍可发生危害。此病除危害菜豆外,还能危害蚕豆、豌豆、豇豆和扁豆等。
2.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指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防治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改变防治病虫害传统观念和做法,采用既生态可持续又合理的防治措施,少用化学农药,不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及生态等各项技术,促进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
2.1农业防控措施
因地制宜选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是较为有效且根本的方法。
2.1.1选用良种,合理密植
选用良种是最根本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深入调查了解该市的不同蔬菜的主要病虫害,选用适合当地生长且农艺性状好的抗病(耐)品种,避免同一品种连续种植。瓜类、茄果类蔬菜的枯萎病可通过选用嫁接苗预防。对蔬菜进行合理密植,既能使作物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又能保证通风顺畅,同时要适时透光。
2.1.2高温闷棚防病
夏季换茬期间,选择气温较高的晴天,将原有的蔬菜大棚完全封闭,连续闷烤5-7天,可杀死大棚中青枯病、枯萎病、疫病等病菌,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严格控制限用农药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限用的高毒、剧毒农药的施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有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EDB)、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在蔬菜上不得使用或限制使用的农药有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高毒农药。在辽宁省地方标准中加入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条例,即所有含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均在禁用范围内。
履行施药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农药的使用安全,除考虑农药的毒性外,还需严格履行使用限次、最高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等规章制度,首先要对农药在蔬菜上允许使用限次、最高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有明确的了解。最高残留量是指上市时蔬菜中允许附着的农药有效成分的剂量,市面上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这个剂量以下。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用药时间与蔬菜上市的时间间隔,就是一种农药在喷洒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该蔬菜不允许出售给消费者。辽宁省制定了近百部地方生产技术规程,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象、用药名称、使用方法、使用限次和安全间隔期都有明确规定。例如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小苏打,要求500倍液喷施频率为每3天1次,最多不得超过4次,安全间隔期≥3天;防治潜叶蝇的48%毒死蜱乳油1000倍喷雾,最多施用1次,安全间隔期≥7天。
对症施药
避免滥用农药,不同的病虫害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危害蔬菜的因素有生物因素(病菌、害虫等)和非生物因素(恶劣天气、各种缺素症、药害、肥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危害是需要用药的,而生理病害一般无需使用化学农药,例如黄瓜的花打顶、化瓜、畸形瓜等现象。
及时用药
病虫害的发生都是由轻到重,植物受害的程度也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好最佳防治期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防治效果,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当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时,再好的农药也将难以控制,特别是一些流行性病害(黄瓜的霜霉病)和爆l性害虫。生产中,可以根据病虫每年发生的时间提前用药进行预防。
严格掌握施用剂量
每种药都有最佳使用量,用多了反而会引起药害,用少了则起不到防治作用。农药施用剂量和用药浓度、喷洒速度(喷雾器的压力及行进的速度)、农药施用方法以及农药剂型均有关系,所谓剂型是指生产厂家在原药中添加了一些化学品后,制成某种农药的类型,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颗粒剂、粉尘(粉剂)、颗粒剂、烟剂等。根据剂型进行准确的配药和施用,如悬浮剂在配制药液时,先摇动药瓶,使其混匀,再倒出药瓶,以达到准确配制的剂量。
均匀喷洒
禁止使用将旋水片上孔扩大的方法来施药,应该使用小孔旋水片来增加雾滴的细度,使药液均匀细致的覆盖在蔬菜表面,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合理混用
混用农药就是在施药时将2种以上的农药按照一定浓度混合使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混用可以扩大农药的防治对象,有助于提高药效,减缓或避免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例如“天王星”和“扑虱灵”混用对白粉虱的防治可以取得持久良好的效果。
选择合理用药位置
每种病虫害在它们发生的过程中都存在薄弱环节,即病菌攻击的靶位。如果可以将农药使用到这个环节上,就可以做到省药省工。防治果菜类灰霉病可以在花瓣上施用1次农药,然后当果实膨大后在果实的柱头上用药1次,这种“局部2期联防”措施的效果较为理想。
交替用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如果使用单一药剂,会出现药效下降的问题,而且专业性越强的农药,失效越快。因此,掌握化学农药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特点可以合理进行农药复配,合理的选用或轮换使用农药的品种,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例如,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比较敏感的时候,使用乙霉威进行防治,效果就会差强人意,而当病菌对这2种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产生抗药性后,再使用乙霉威就会显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环境要求
根据GB/T 19630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土壤环境符合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如果有机生产区域邻近常规生产,则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隔离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和防止邻近常规地块使用的化学物质的漂移。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转换期为2~3年,转换期内按照有机蔬菜生产标准生产。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黄瓜冬季栽培一般是指每年的9月上旬-11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11月下旬定植,11月上旬-翌年3月下旬采收,一般每667 m2产量3 000~6 000 kg。这期间黄瓜主要供应元旦和春节市场,如果管理较好,产量较高,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选择优良品种
应选择有机黄瓜种子,如果市场无法获得有机黄瓜种子,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单性结实好、抗病性好的黄瓜种子。
3.播种育苗
(1)种子处理每667 m2需黄瓜种子100~125 g,育苗畦40~50 m2。将黄瓜种子用55 ℃的温水浸种,边浸种边搅拌至室温,再浸泡4~6 h,然后洗干净,沥干水分,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包裹。把包好的种子先放在25~30 ℃环境下催芽,当胚根将出时再降至20~25 ℃,经过2~3 d即可出齐,可以播种。
(2)播种方法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采用园田土2份,腐熟的有机肥1份,混合均匀。播种前浇透水,每个营养钵播1粒种子,再覆盖1.5~2 cm厚的营养土。
温室苗床育苗:温室苗床夏季要经过充分的翻晒,消灭细菌和虫卵。育苗前施入过筛的腐熟有机肥,做好育苗畦,浇透水,水渗下去后,撒上一层细土,约2~3 mm,然后点黄瓜籽,距离是3 cm见方,盖上1.5~2 cm高的小土堆。当全畦盖满后,再撒上一层土,约2~3 mm。
(3)苗期管理从播种到幼苗出土要提高室温和地温,促进幼苗出土。白天室温28 ℃左右,夜间20~24 ℃,夜间最低温度18 ℃。当种子有80%出土到定植前可适当放风降温,白天20~24 ℃,夜间18 ℃左右,最低16 ℃左右。定植前3~4 d还要加大通风和降温,进行炼苗。
(4)壮苗标准2叶1心至3叶1心,茎秆粗壮,节间短,叶色深绿而有光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冬茬黄瓜苗龄一般25~30 d。
4.整地施肥
定植前每667 m2施用有机肥5 000~10 000 kg,然后做成畦宽1.4~1.5 m的南北向高畦。10月初定植,畦高15 cm左右;11月初定植,畦高15~20 cm;12月初定植,畦高20~25 cm。
5.定植
定植时,要选择优质壮苗,淘汰弱小、畸形苗和病苗。幼苗要露坨浅栽,株距28~30 cm,每畦栽2行,每667 m2 栽3 500~4 000株。
6.定植后水分管理
从定植到根瓜开始膨大阶段,水量不可太大,间隔时间也不可过短,否则容易造成植株徒长或沤根现象;反之,水小,间隔时间长,容易造成植株矮小或花打顶现象。
具体浇水过程:幼苗定植以后,及时浇一个稳苗水,三四天后,幼苗开始生长,再浇一次较大的催根水。两水过后,幼苗新叶继续生长,即可中耕,然后进入蹲苗。蹲苗时间的长短与品种有很大关系,一般掌握在5~10 d。黄瓜植株已有六七片真叶,生长点以下的两片真叶已经表现深绿色而有光泽,根瓜已经显现出来,即可结束蹲苗,开始浇水,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根瓜的膨大。
从根瓜采收后到顶瓜采收期,浇水的原则是每次浇水量要均匀,不可忽大忽小,以免长成畸形瓜,一般每隔4~6 d浇一水,畦面要见干见湿,一直浇到大部分顶瓜采收完。
顶瓜采收后应当减少浇水,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时间,并且降低室温,中耕松土,促进新根发生。等到回头瓜生长膨大时,提高室温,每隔4~5 d浇一水,一直浇到拉秧为止。
7.定植后追肥管理
黄瓜开始追肥的时间和次数应当考虑土壤肥力和基肥的质量、数量,一般在根瓜采收后开始追肥。追肥的原则是少吃多餐,一清一浊。追肥以液态有机肥为好,黄瓜容易吸收,肥效快。
8.温湿度调控和通风换气
(1)温度控制北京地区生产黄瓜的温室要防寒保温,有蒲席覆盖。管理原则是9月上旬-12月上旬,早揭晚盖;12月上旬-1月下旬,晚揭晚盖。当外界降温,温室内温度只靠太阳辐射热不能满足黄瓜生长发育要求时,必须进行人工加温,来满足黄瓜生长的需要,温度调控如表1所示。
黄瓜从定植到拉秧,总的来讲是以促为主,促中有控,昼夜要有一定温差,在定植期和结瓜期温度要稍高,蹲苗期和顶瓜采收后温度要稍低,特别是降低夜温,有利于根、秧生长,养分传输。
(2)湿度控制温室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 %~80 %,湿度过高,容易产生霜霉病、灰霉病;湿度过低,利于白粉病的传播。
(3)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时要注意室温比黄瓜生长所需温度高2~5 ℃以上,才能开缝放风。开关缝应随着室内外气温变化,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先开顶缝,后开腰缝,尽量少开腰缝,这样有利于减少室外病菌的传入。
9.植株调整
(1)搭架当瓜秧长出6~8片叶时进行支架,也可选择银灰色塑料绳吊架,不但方便而且可驱避蚜虫。当主蔓长到20~25片叶时打顶掐尖。
(2)整枝、绑蔓为了节省养分和避免乱秧,在绑蔓的同时摘除雄花和卷须。根瓜以前的侧枝一般摘除,根瓜以后的侧枝可适当保留,促其生瓜,每一侧枝只留1~2片叶摘心。随时摘除老弱枯黄和带病的叶片,有利于通风透光和侧枝结瓜。
绑蔓要根据黄瓜植株本身相邻植株的生长势强弱,加以区别处理,壮蔓要绑紧些,弱蔓要绑松些,以促进生长。每当主蔓长出2~3片嫩叶时,就要及时绑1次。
10.采收
黄瓜一般在谢花后10~14 d采收,每隔1~2 d采收1次。当黄瓜的瓜把深绿,瓜皮有光泽,瓜上瘤刺变白,瓜顶上稍现淡绿色条纹即可采收。
三、病虫害防治
冬季温室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害虫有温室白粉虱、蚜虫。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为辅,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1.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苗、壮苗,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温室湿度,合理调节温度、灌水和开关缝,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的环境。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株清出室外,保持温室干净、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武夷菌素、卫保、依天得等生物农药防治,也可用加瑞农、可杀得2000等矿物质农药,效果较好。
2.细菌性角斑病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用70 ℃恒温箱干热灭菌72 h,或50 ℃温水浸种20 min;药剂可用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浸种2 h。植株发病初期可用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500倍喷施。
冠县斜店乡一直都重视将蔬菜产业作为地方特色经济予以支持和引导。1993年注册成立了江北蔬菜第一批发市场,1996年注册了“冠”牌无公害蔬菜品牌,2007年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有机蔬菜转换认证。全村现有蔬菜大棚1870个,蔬菜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蔬菜3000万公斤。其中温室黄瓜,是冠牌蔬菜中的主要产品之一。因为黄瓜生长周期长,产量高,也是农户最常种植的蔬菜之一。在温室大棚中,种植黄瓜,在高产稳产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新农业要求的无毒无害,保证食品安排。需要农业技术部门和农户在栽培和耕作方式上,学习新技术。
2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在日光温室中种植黄瓜,与在大田中种植黄瓜不同。日光温室里种植黄瓜不能像在大田中一样容易换茬轮作。因日光温室投入较大,不能随便迁移。日光温室中的地块,不能像普通大田地块一样便利,经受自然的风吹日晒。虽然现在的日光温室,可以很好的拉开顶棚进行晾晒,但是当温室关闭的时候,大自然的风雨是不能直接作用在地块和植株上的。日光温室黄瓜,在品种选择上要有明显的侧重。第一,应该选择耐重茬、耐土传病虫害的品种。例如博杰1号具有很好的耐重茬性能,而且生长速度快,能够有效的利用大棚提供的温度条件快速成长,而且对于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是大棚的首选品种之一。第二,在斜店乡,农民越来越喜欢长季节的黄瓜品种,也就是延长生长周期和采收周期,进而提高了每亩单产量。长季节的黄瓜意味着播种较早,就要求品种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而夏秋季节任然要保持产量,就要求品种要具有抗高温能力。因此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热并且早熟的津优5号、30号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2.2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