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

第1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微课视角 英语翻转课堂 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实践都会凭借其指导理论自身的优势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任何一种教改理论也都会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解决它所面对的全部教学问题。因此,无论是颇受任课教师喜爱的大学英语微课改革,还是深受研究者提倡的翻转课堂理念,都有相互整合的必要。特别是在英语微课视角下,探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的诸多问题,更能在提升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英语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的探索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任课教师应该在理论层面上,明确微课与翻转课堂教改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实现两种教学理论的整合。下边就结合自己的思考对相关问题阐释如下并以期实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发任课教师对于教改理论整合实践及其相关课题的关注。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对这一部分的说明,主要完成两个问题的阐释,即,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改理论核心是什么以及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1.微课

“微课”是一种教学改革实践,对于其内涵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从另一个层面v,在目前的学术界,对于“微课”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也正是这样的争议才使我们对于“微课”的理解不断深化。下边通过对“微课”争议的列举来探讨其核心意义所在。

首先,所谓“微课”之“课”是“课程”的意思。即,“微课”是一种课程。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微课程”简称“微课”,既区别于传统单一类型的教学课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型教学资源。[1]这也就是说,探讨微课及其相关问题,既要有课程研究的视野,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否则,对于微课研究而言就是一种缺欠。

其次,所谓“微课”之“课”是一种教学活动。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这也就是说,微课是课堂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视频呈现为主要手段,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简短的教学环节。

在此,虽然不可能穷尽全部的微课界定,但却可以通过对微课内涵界定的发展历程明确“微课”的基本内涵,从而确定本次的研究视角:人们对微课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一“微教学过程”一“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3]

“微课”既可以理解成一种课程资源,也可以理解成一个课堂教学实践的特定教学环节。因为,“微资源构成”也好,“微网络课程”也罢,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出现在特定的“微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微课”的实质就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资源。但是如何运用这种课堂资源,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这样的教学环节微课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则关注较少。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实践的一种改革理念。一般认为,所谓的“翻转课堂”,它将知识讲授工作从教师职能中删除,交给互联网技术,而将知识的内化作为教学重点,使协助学生内化知识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能。[4]所以,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有研究者这样总结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翻转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5]因此,“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翻转”两个字上。因为,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所谓的“翻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首先,学习方式与内容的翻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道”和“解惑”。而且这两种作用是有机而又和谐统一的。“传道”之中有“解惑”;“解惑”之中也有“传道”。可是在翻转课堂里,“传道”一般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了,而“解惑”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其次,课堂教学职能的翻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翻转课堂里,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否则就会因为学生的“无疑”而失败。

总之,微课与翻转课堂虽然有各自的理论优势与实践价值,但它们却不能解决全部的教学问题,因此,取长补短式的相互整合就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必然。从另一个层面讲,大学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则又提升了微课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可以成功地实现两种理论的互补。

二.英语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

在大学英语微课视角下,探讨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及其相关问题,既要注重英语微课对翻转课堂实践的客观影响,也要关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对大学英语微课发展的反作用。因此,从以下四个层面上对其进行了解析:

1.课程资源的整合化

正如上边分析的那样,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而大学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则丰富了传统的课堂资源。但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微课并不一定都满足英语翻转课程实施的具体需求。所以,它需要任课教师进行整合性应用。这里所谓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首先,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即,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校的英语微课发展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网络为媒介整合校内外的微课资源。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对于微课而言也是如此。例如,广西财经外语学院,针对英语微课应用性不强的教改实际,提出了“顶层设计、系列化和共享性”的财经类大学英语微课实践策略;针对微课教学模式研究的缺失,又有研究者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微课改革实践。因此,为了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对微课进行相应的整合准备。

其次,学科内部的资源整合。微课改革涉及到全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英语学科内部,以微课针对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英语微课可以分为四类,语音微课、语汇微课和语法微课以及文化背景微课。针对delicious这个单词的微课,既要有英音与美音的语音微课,又要有针对其核心意义“美味的”、“精细的”、“甜美的”等诸多意义的词汇微课,还要有针对其构词法的“语法微课”。例如,delicious的形容词、副词的构词法讲解。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需要对这些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性使用。

2.问题处理的简易化

利用微课可以分类化处理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学生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从而实现教学问题简易化处理的目的。例如,针对delicious这个词汇的学习而言,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微课处理语音学习上的问题,包括其英音与美音的讲法;学生还可以把构词词缀的变化而引起的词性转换作为一个探讨构词法的例证,进而学习其相关的语法问题。甚至是针对某一语汇的微课还会涉及到文化问题。例如,针对fish一词的学习,还要涉及到短语drink like a fish(豪饮)这样的文化性差异讲解。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微课类型进行解Q。

3.学习方式的碎片化

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影响是相互的。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微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方式的碎片化处理上。所谓学习方式的碎片化就是指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策略的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相应的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例如,无论是语音微课,还是语法微课,因其有特定的针对性内容,所以,学习这样的微课耗时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它可以实现学习时间上的碎片化。但通过针对某一特定内容的全部微课的学习却又可以实现系统化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针对delicious而言,既语音知识的学习,也有语法知识的识记,甚至还有文化差异的讲解。因为在“in delicious drink”、“in many delicious dishes”“in the delicious sense”等的翻译中,还会涉及到语境对词汇意义选择的影响。

针对词缀“ab”的语法微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以“ab”作为前缀词汇的大概意思,继而培养学生的推测生词能力。例如,根据“absent”中,词缀“ab”表示“反常”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推测“abnormal”的能力。因为,“ab”表示“反常”的意思,因此,与“sent”(出席)相反的“词”就是“缺席”;从而可以得出与“normal”(正规)相反的词义就是“不正规”。

4.学习内容的选择化

在微课的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还具有另外一个特点,即学习内容的选择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任课教师要面对全部的学生,因此,他要毫无选择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学生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英语实践。针对初学者而言,对于delicious的讲解,既需要有语音微课的支撑,还需要有语法微课的辅助。而对于发音较好的学生而言,他就可以略去语音微课的学习,从而选择针对delicious语法微课或针对其文化背景讲解的微课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这种学习内容的选择化,既是前边碎片化学习得以深化的基础,也是学生分类化处理学习问题的客观性选择。

总之,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最大的两种教学改革实践。如何克服各自理论中的局限性,从而在彼此相互的匹配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因此,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对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践层面上的探讨,以期引发广大同仁对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彭博,吴娜.大学英语课程中“微课”应用实践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英语广场.2015(07)

[2][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4]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第2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词频分析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2年第3期策划专题,由重庆聚奎中学教师和台湾邹景平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和做法,至今在国内已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三年来,“翻转课堂”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成已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线,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及时地把握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翻转课堂”OR篇名=“反转课堂”OR篇名=“颠倒课堂”为检索式,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1日,共检索出989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进行过滤会议通知、征稿简则、重复发表的文章等处理,共得到有效文献973篇,中国学术期刊库918篇,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报纸23篇,会议论文7篇,抽取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等字段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总结有多种途径,如根据论文综述、专家访谈、调查问卷、课题立项等。其中通过学术期刊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是一个最常用的可靠途径。因为学术期刊有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积累、评价和学术导向等功能[1]。文章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2]。

二、统计与分析

1.时间分布

某领域文献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12-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文献973篇,如图1所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文章数量由2012年的16篇,上升到2014年的822篇,翻转课堂研究受到国内教育界高度关注,为了反映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研究计算了三年来的论文增长率,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文献的增长率远远高于CNKI全部文献的增长率,分别高出729个百分点和52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关注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膨胀,多年来国内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但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规模,都没有当前翻转课堂研究力度和规模强大。表2中,翻转课堂文献增长率=当年翻转课堂文献数/去年翻转课堂文献数*100%,CNKI文献增长率=当年CNKI文献总数/去年CNKI文献总数*100%[3]。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献增长四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各类振荡[4]。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似乎已经处于第二阶段,进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

2.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5]。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6]。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2091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微课”、“微课程”、合并为“微课”。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7.41%,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170次)、自主学习(102)次、课堂教学(92)次、微课(69)次、学习过程(64次)、教学视频(61次)、教学设计(54次)、信息技术(54次)、知识内化(44次)、课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

“教学模式”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其词频最高,达到170次,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说法;其次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是102和92次,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的“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部分,课中教师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来辅助学生的知识内化。第三是“微课”、“教学视频”也是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二者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研究热点并不意外,研究重点关注“微课”、“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地位、设计与开发等。第四是“教学设计”,词频为54,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区别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一切教学和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基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基本保障。“知识内化”、“教学效果”分别表现出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本质及其科学性、教学应用效果的关注。

3.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所要进行研究的文献按照年度分类统计分析,用同样的方法,使用BICOMB2.0提取当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并进行高频词词频统计,分别提取2012年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2013年大于等于4的高频关键词,2014年大于等于13的高频关键词。表4展示了近三年翻转课堂领域研究高频词的变化,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研究热点变化,从而把握未来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4.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

根据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周爱民先生的研究,他将2006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变化作出了分析[7]。参考以上研究思路,在这里我们将国内近三年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种类型:恒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出现在文献中的相对频率比较高和稳定,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流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开始处于研究热点,后期对其的研究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呈递减趋势或者停止状态,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流星关键词;新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前期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较低,甚至比较冷僻,而越往后对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和频率激增,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新星关键词。

(1)恒星关键词

如表4所示,三年来在高频词汇表中都有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文章将以上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此类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状态,如图2所示。从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因此教学视频作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恒星关键词是研究的必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8],即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由信息技术触发而且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9],在其研究初期,课堂模式和信息技术成为恒星关键词也毋庸置疑。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翻转课堂研究恒星关键词,即反映了翻转课堂研究的内涵特征,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表现出翻转课堂产生背景和技术条件。

(2)流星关键词

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等五个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3个关键词是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和在线课程没有出现在2013和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教学流程在2013年词频有所上升之后,同样没有出现在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五个高频关键词称之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流星关键词”。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化学课、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是在翻转课堂研究早期出现在对翻转课堂起源研究的文献中,在线课程和教学流程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早期对其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上。

(3)新星关键词

翻转课堂从引介到发展,在国内需要经历引介、消化、吸收、创新等发展阶段。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知识内化、微课程、学习活动等六个高频关键词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上述六个关键词没有出现在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到了2013年,它们都变成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从频次上来看,课堂教学频次(16次)最高,其次是自主学习(10次)排在第二,依次是教学设计(9次),知识内化(7次),微课程和学习活动各(5次)。而到了2014年,各关键词频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学习(91次)、课堂教学(75次)、微课程(60次)成为2014年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教学设计(45次)、知识内化(37次)、学习活动(16次)较2013年频次有较大提升。

2014年新增的三个高频关键词是教学效果、MOOC、应用,如图5所示。随着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和教学效果成为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这样一个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从起源、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转向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探讨上,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关注是什么的引介阶段,进入为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怎样的消化和吸收阶段。关注应用和应用效果是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标志性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高效课堂的特征,推动各级各类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趋势。

MOOC也成为2014年度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MOOC和翻转课堂在起源上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是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因此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华东师范大学MOOC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团队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0],并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形态,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预测

文章通过恒星关键词、流行关键词、新星关键词等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的发展演变,并可以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做出以下预测。

1.从流星关键词分析来看,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翻转课堂是一种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速度之迅速,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无法匹敌的,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研究快速经历了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所有阶段,尽管吸收、消化、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几个阶段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确实是交叉进行的,从流星关键词的分析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了引介阶段的任务,未来研究中,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翻转课堂是什么、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为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等更深层次问题。

2.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国内翻转课堂未来研究重点内容

尽管翻转课堂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文章数量激增,但是翻转课堂毕竟起源于美国,它是为了满足美国教学实践的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尽管从理论上讲翻转课堂有它的教育科学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以上因素的巨大影响,直接照搬,机械模仿。因此,我们要想科学有效地使翻转课堂本土化,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11]。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从教育学、学习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设计和研究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性等基本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依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3.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应用和教学效果是2014年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这表明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国内翻转课堂关注的新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直接指向教学应用,从文献分析来看,高校和中小学是翻转课堂应用的重要领域,其次是高职院校,但现有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探讨、教学案例、可行性分析”等浅层次的应用研究中,而具体教学情境中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较客观地检验教学效果,进而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做出客观的检验和评价。而MOOC和微课也成为2014年的高频词,从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翻转课堂、MOOC、微课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三者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表征,因此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内容;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翻转课堂研究时间短以及文献数量的局限性,使文章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在日后研究中持续关注并深入挖掘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J].图书情报研究,2009(1).

[2] 储节旺,王龙.近10年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热点)[J].情报科学,2013(9).

[3] 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

[4]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J].图书情报研究,2009(2).

[5] 侯海燕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2009.

[6] 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基于CNKI“两刊”关键词、主题词的类团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8).

[7] 周爱民.从2006年中文文献关键词看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J].现代情报,2007(10).

[8] 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途径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9]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第3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作为促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利器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教育人员及科研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

结构,学生在课后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视频、电子教材等媒体资源及数字化环境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获取知识,在课上通过完成作业、应用讨论、协同创新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课后学习的衡量标准是学习情况达到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效果,课上学习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完成了本次课程内容的内化[4]。翻转课堂根植于教育实践,是一种以改进实践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教改模式[5],目前,翻转课堂的实践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得较为广泛、深入。基础教育领域,杨刚等人系统整理了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美国高地村小学、林地公园高中、柯林顿戴尔高中、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的布里斯学校等十大翻转课堂经典案例,其中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s,录制PPT及讲课声音形成学习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便缺席学生补课,进而应用这些视频形成了在家看视频、课堂完成作业及指导的翻转课堂模式,堪称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6]。在高等教育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Strayer在统计学入门课程中的实践[7],加州州立大学基于合作项目理念的实践[8],Papadopoulos及Roman在电气工程课程中的实践[9],Johnson等人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实践[10],以及我国杨九民教授等学者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所进行的应用实践等[11]。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论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RobertTalbert教授所总结的包括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与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中快速少量地评测、解决问题并促进知识内化及总结与反馈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12]。张金磊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构建了包括课前设计模块(教学视频的制作、课前针对性练习)及课堂活动设计模块(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两大关键环节的教学模式[13]。在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中,我国学者还很注重结合学科特点或依据具体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及模式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式教学模式设计[14]、面向化学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15]等。当前,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讨主要聚焦于创建教学视频以完成知识传授、设计课堂环节以完成知识内化,而无论课上课后都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成功与否。活动理论为有效活动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与参考,从主体、工具、客体、分工、共同体和规则六大要素及生产、分配、流动和消耗四个子系统分析活动系统[16],其最终目标是将客体转变为结果,而力图使得转变过程中,所有系统要素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小,而所达成的效果和效率尽可能大。本文将基于活动理论六要素分析翻转课堂经典案例和研究经验,提炼与归纳翻转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策略影响因素,如表1。

二、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维度架构

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新方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维度的相关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NGLS(NextGenerationLearningSpaces)项目构建了教法———空间———技术(pedagogy-space-technolo-gy)学习空间设计与评价框架[17],澳大利亚教学委员会则提出了包括设计———建立———应用(Design-Build-Occupation)三大循环环节的学习空间基线开发评估模型[18]。我国学者祝智庭教授从空间结构、接入环境、支持服务和用户能力四个维度建构“人人通”建设一般框架,其中空间结构包括角色空间、资源空间、工具空间、过程信息空间以及协调机制等[19]。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基于技术的视角进行空间划分,例如挪威科技大学在移动学习视角下将学习空间划分为听报告、校内活动、校外活动三类[20];还有的学者基于具体教学模式进行空间划分,如CindyE.Hmelo-Silver则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构建了由问题空间和相关概念空间组成的学习空间[21]。本文将引入TPACK分析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维度,TPACK框架提出的本质是基于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需求,这一点恰和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实质吻合,即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2]。本部分将基于TPACK脉络层次,系统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应具备的特点和功能,将网络学习空间各模块应具备的功能特性与TPACK中的要素相融合,提出以教学法维度、技术维度、学科内容维度为基点支撑,引入学习者能力维度和沟通管理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中涵盖教师、管理者及机构等相关要素,从而形成以“个性化、连通、灵活、智能”为特点的网络学习空间整体维度建构(如图1所示)。(一)需求分析在该维度中将教学法定义广义化,包括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等。网络学习空间中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学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法对学习空间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功能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及任务。(二)技术维度技术维度将主要划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整个网络学习空间底层技术的支持,称之为内部支撑技术,包括云计算、Web2.0、Web3.0和利用丰富的网络接入技术、智能感知识别技术来确保空间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其二是整个学习空间中各模块供教师及学生使用的教学软件、社交工具等,称为外部技术配置。在技术支撑方面应考虑到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技术的要素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学习分析技术记录学生在空间中的学习轨迹等。(三)学科内容维度学科内容维度主要是协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与教,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进行对应模块的学科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教学资源(教案、课件等)、学习资源(视音频、动画、图片、文本等)、学习工具,作业与考试系统、学生档案袋等类别。(四)学习者能力维度网络学习空间能否真正实现应有的功效,从实质上完成学与教的革命性变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对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的驾驭能力。学习者包括学习个体与学习共同体两类学习对象,能力维度包括知识建构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创新反思能力和评价激励能力六大方面。(五)沟通及管理维度这一维度主要是确保各类目标人群可以无障碍随时沟通,网络学习空间整个体系的完整运行,以及管理机构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督等作用。主要包括信息、互动答疑、教学质量监督、家校沟通、私密安全等要素。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模型设计

为了有效落实翻转课堂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空间需要能够支撑翻转课堂模式及有效策略,提供学生在学习视频后及时测试学习效果、教师及时有效地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实施个性化辅导、课堂中协作学习与知识管理一系列必要活动等功能。本部分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策略及网络学习空间五项构建维度,以自适应学习系统参考模型为核心部件,探索设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学习服务、突出“个性化学习”理念、又能将教研、学习、管理,即教、学、管三大模块涵盖在内的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一)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策略与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维度的耦合分析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经典案例和研究经验的系统分析,从活动理论的主体、工具、客体、分工、共同体、规则六方面提炼与归纳了翻转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策略影响因素,并以TPACK为基础提出了包括教学法维度、技术维度、学科内容维度、学习者能力维度和沟通管理维度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维度,翻转课堂策略影响因素和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维度都将直接影响网络学习空间模型的构建,二者的关系分析如下:(1)学习者能力维度是主体及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学习者包括学习个体和学习共同体两类对象,能力维度包括6大类能力,只有准确诊断和把握学习者的能力维度才能为学习者推荐更加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2)教学法维度直接影响工具、规则及分工,教学法维度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结构等,这些要素恰恰是工具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影响策略,并对相关工具的选择具有明显影响。教学法维度的核心要素还将制约整个活动系统的分工与规则。(3)技术维度是工具的有效保障,在翻转课堂的策略影响因素中,工具既包括理念层面、软条件方面,也包括硬件方面,而技术维度包括内部支撑技术和外部技术配置两部分,是工具类影响策略的有效保证。(4)学科内容维度是工具的中心要素,翻转课堂的工具类影响策略直接与学科相关,无论媒体、资源、环境、活动、设备的选取都要符合学科内容的特点,进而进行对应模块的内容设置。(5)沟通管理维度为分工、规则提供有利机制,沟通管理维度促进整个系统的完整、灵活运行,管理既包括师生间的课堂管理也包括纵向行政管理,这都为活动系统提供了分工、规则方面的依据。(6)网络学习空间的五个单一维度复合支撑主体活动生成客体,只有在充分尊重学习者能力维度的基础上,有效运用教学法维度、技术维度、学科内容维度和沟通维度,才能达成知识接受和内化。(二)自适应学习系统参考模型选取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同时具有鲜明的信息技术支撑特色,网络学习空间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一种,能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支持。自适应学习系统在本质上是一种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23],因此,可以作为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的参考与依据。黄伯平、赵蔚等人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从领域模型、各模型所具有特点、依据相关模型开发系统所具特性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认为LOAS更适合于现实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24]。本文将以LOAS为参考模型作为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的核心构件。LOAS自上而下包括DM、GM、UM、AM、PM五层,针对不同层给出了具体的操作符。DM指的是领域模型,通过目标进行概念图的界定;GM是目标和约束模型,目标定义关注点,约束界定搜索空间;UM是用户模型,由变量之间的关系所表达;AM是自适应模型,提供自适应机制;PM指的是呈现模型,将在考虑物理属性和环境特征的情况下产生针对指定平台的代码[25]。(三)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型构建翻转课堂具有明晰划分课后活动与课上活动的特点,基于翻转课堂模型的网络学习空间既要突出该典型特征、有利于翻转课堂有效实施影响因素的达成,又需要符合所总结的五项构建维度。本文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是以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的五个单一维度和复合维度为根本基础,以落实翻转课堂为指导理念,将整体模型功效分为:底层支撑基础、学习空间、研训空间、管理空间及沟通空间。模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研、管理为辅,主体部分以翻转课堂课后学习与课上学习为落脚点,把关于学习内容的正式学习情境与非正式学习情境均架构在以自适应学习系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型中。1.底层支撑基础对应前文所阐述的网络学习空间技术维度中的内部支撑技术,这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所需要的最基本底层支撑基础,包括服务器虚拟化、云存储技术、安全系统和网络接入四部分,只有具备这些最基础的底层保障,才能够支撑网络学习空间中每个模块正常、优良运行。2.学习空间该模块是整个网络学习空间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落实翻转课堂策略影响因素和网络学习空间五维建构要素的具体体现。学习空间的主体是学习者,其能力维度是构成用户模型(UM)的主体要素,在学习目标清晰的前提下,学习者通过工具的支持、共同体协作和遵守分工职责与相关规则,将在课后完成知识传递,在课上达成知识内化。该模型以LOAS为核心部件,也包括DM、GM、UM、AM、PM核心要素,但是,根据翻转课堂的典型两阶段模式,将每个要素都分为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分别在图中以t和i进行标识。在知识传递阶段主要集中于如何将传统课堂学习的内容以适合的资源类型及学习序列呈现给学习者。通过对学习者学习风格和认知风格的分析得出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认知状态,运用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技术等为学习者编制适合的学习目标、呈现符合其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媒体类型,并且通过符合其能力的测试项目让教师掌握其学习情况,从而使学习者完成知识传递过程。在知识内化阶段主要集中于对教师所实施的翻转课堂模式课程组织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对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分析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通过自适应引擎将学习活动序列和学习内容适应性地呈现给学习者,以完成网络学习空间中个性化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等功能。3.研训空间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训空间主要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优化课堂质量提供支持。能够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学科工具软件和仿真实验室等支持学科内容资源与媒体的编写与创作,支持个体备课、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家培训、交流研讨等,从而促进翻转课堂模式的更好落实。4.管理空间管理空间有效支撑网络学习空间沟通管理构建维度中的管理功用,为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正常优质教育教学提供了牢固的保障机制。该空间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如及时掌握学生课前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课堂中参与各项活动的效果,对学困生预警预报等;该模块还按照工作流程支持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灵活掌握整体教育教学情况及质量。5.沟通空间会话与沟通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无论课前学习还是课堂活动组织,只有能够有效达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意义会话,才能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沟通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沟通管理构建维度中的沟通功用的集中体现,将负责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社会公众在整个网络学习空间中信息的传递与分享,另外该空间将与学习空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四、翻转课堂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分析与设计

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包括一个基础、四类空间,其中基础指的是网络学习空间赖以实施的硬软件及网络基础,四类空间分别是面向学习者的学习空间、面向教师的研训空间、面向管理者的管理空间,以及各类空间都需要的沟通空间子模块。在四类空间当中,面向学习者的学习空间无法脱离底层支撑基础及其他三个空间而独立存在,但却位居四类空间中的核心重要位置。下面将从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总体设计及学习空间设计两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与设计。(一)空间总体设计案例分析从空间服务对象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其中个人空间又可以根据建设目标及服务范围细化为学生空间、学科教师空间、班主任空间、教研主任空间、教研员空间、家长空间等,机构空间也将根据建设目标及服务范围细化为班级空间、教研组空间、学校空间、教育局空间等不同类型。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型构建实际空间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用户或机构的个性化需要延伸模型的核心部件进而构建相适应的功能与服务。在图3所示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支撑系统[26]中,包括了学生空间、管理者空间、班主任空间、教研员空间、科任空间、家长空间6项个人私有空间,班级空间、年级空间、教育组空间、学校空间、教育局空间等机构空间,覆盖了面向学习者的学习空间、面向教师的研训空间、面向管理者的管理空间,其中也内在涵盖了沟通空间。该网络学习建设支撑系统包括了云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云安全系统、云分布存储、异地容灾备份、网络设施、服务器资源池、云存储资源池等基础支撑,覆盖了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中的底层支撑基础。(二)学习空间案例设计如上分析的案例,虽然能够覆盖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的一个基础、四个空间,但是,却未必能够有效支撑翻转课堂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型的核心模块学习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原理。翻转课堂的典型两阶段分别指向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知识传递环节的推理机制与传统自适应推理机制很类似,因此,在学习空间案例设计中,将针对知识传递环节直接给出空间设计界面,针对知识内化环节给出系统流程图。在知识传递环节,学习者将见到如图4所示的学习界面,其中明确指出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媒体资源是系统根据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特点分析得到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与资源媒体属性(如抽象或具体、时间长短、背景知识、媒体类型等)进行匹配程度近似计算而甄选的。为了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还将设置测验锚点,在学习过程中监测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结束后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该环节,学生还可以进行求助教师解答、与同学交流等其他活动。图4知识传递界面知识内化环节贵在学习活动的组织,在翻转课堂当中,比较集中的活动方式是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教师讲解共性问题及讨论,这就需要提供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功能。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渐深入,在课堂中将逐渐引入与选择教学模式相关的讨论、科学实验、互动、创新协作、提问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因而,学生的活动既包括必选活动,又包括通过对学习者个性特点分析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活动。本案例将知识内化环节设计为首先查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及反馈(对应学情分析功能),对学生所遇到的集中问题将进行集体解析,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非普遍性问题教师则会采取个性化辅导的方式(对应个性辅导功能);然后系统判定是否有其他活动(讨论、科学实验、互动、创新协作、提问等),如果有其他活动,自适应模型将根据教师教学活动安排、用户模型、约束模型、领域模型的综合推理,进而呈现适合学习者的活动序列并让学习者依次参与活动。

五、结语

第4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18-03

一、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内涵

1.综合评价理念下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概念

翻转课堂翻转了在课堂上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顺序。对翻转课堂的评价要适应这种结构特点,突出翻转课堂系统性的特点,所以,翻转课堂的评价应以科学的评价理念为理论依据,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和先进的指标体系,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的理念,对复杂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过程,是一个在评价人员维度、评价层次维度、评价目标维度、评价对象维度四维空间中进行的、并涉及大量定性与定量因素的复杂过程。[1]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体现了多个评价对象、多个评价主体、多种评价角度、多重表达形式的突出特点。根据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对高校翻转课堂的评价可分为五个连贯的步骤:分析翻转课堂的突出特点,确定评价的内容、方式以及方法;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原则和相应的评价模型;实施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并做出解释。

2.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意义

对高校翻转课堂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整体把握高校翻转课堂的实施现状。第二,有利于系统优化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三,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MOOC时代,翻转课堂作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连接桥梁,成为典型的信息化教学形式。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对其已无能为力,而当前对翻D课堂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数量有限,内容和深度也有待扩展和加强。

二、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评价是对较为复杂的教学系统进行的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价的过程。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需要从整体的视角来审视,而系统科学领域的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对于指导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最为适合。

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看作由知识维、时间维与逻辑维而组成的三维结构,并以该立体结构来表示系统工程的各阶段、各步骤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解决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大型项目管理问题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2]

近年来,霍尔三维结构理论不仅在工程设计、系统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也被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了科学地实施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过程,本文借助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尝试构建了立体化的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模型(图1)。

对高校翻转课堂的综合评价,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高校翻转课堂评价问题,这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逻辑维”的步骤相一致。具体逻辑过程如下:(1)明确高校翻转课堂评价要解决的问题。(2)设计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3)综合分析影响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各种因素。(4)优化并选择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方案。(5)做出最后决策并实施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方案。

“时间维”反映的是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实现过程。具体流程包括七个阶段:规划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实施方案、拟定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具体内容、分析初步制定的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方案、择优选择适合于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方案、实施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方案、运行并处理高校翻转课堂评价信息、改进并更新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方案。

“知识维”反映的是在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系统评价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学等。

三、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基本内容

通常,教学评价应考虑三个要素: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评价理念是评价者对教学、评价的思想认识,决定了评价的高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先进的评价指标均受制于此;评价方式界定了评价主体和方法,是评价实施的具体规定;指标体系是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的外显,恰当的评价指标是保证评价成功的关键。教学评价的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基于以上综合评价的理念,在指标设计方面,为了全面而系统地反映高校翻转课堂整体实施的情况,选取开展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绩效作为一级指标,构建了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图2)。

1.高校翻转课堂的条件指标

翻转课堂的条件指标是反映翻转课堂实时环境和条件的指标,是综合评价的物质基础。任何学校的管理工作要素都有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七个方面,其中,人、财、物是最基本的物质性要素,是学校办学不可缺少的资源条件。[3] 为了诊断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条件及可行性,本文从学生、教师和环境等方面,设计了高校翻转课堂开展条件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开展条件评价属于诊断性和可行性的评价范围,宜于学期开课之前进行。

2.高校翻转课堂的过程指标

过程指标集中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实施状态和具体过程,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密切相关。为了实现过程评价,本文从学生、教师、教学活动三个维度,设计了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二级指标。值得说明的是,因过程评价涉及翻转课堂的每一节课,宜于每节课的课中进行。

3.高校翻转课堂的成果指标

成果指标反映了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和水平,与学习成绩、教学成绩、推广效果等内容高度相关。为反映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绩效、经验与改进等方面来说明。该总结性评价一般适合在学期末进行。

通过专家调查法,本文最终确定了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具体指标的主要观测点进行了概括,详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张对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因而未对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

四、总结与展望

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更新,在持续更新中得以完善。具体应用时应注意:第一,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评价频次。对高校翻转课堂开展条件的评价,如果一次评价后无法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可以循环进行多次评价,直到满意为止。同样,是否每堂课都要进行过程评价,仍取决于具体需要,比如,根据条件可以随机抽取几堂课进行过程评价。而教学绩效评价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期末的课程结束之前,进行一次或多次终结性评价。第二,可创造性地使用该评价体系。教师在充分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以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载体,勇于创新,对评价内容“再加工”、“再设计”、“再整合”,使评价体系更贴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总之,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翻转课堂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7]本文对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内涵的阐释,指明了综合评价理念之于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而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能够引导高校决策者从多个维度对翻转课堂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为解决高校翻转课堂评价提供了方法指导。尤为关键的是,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方便了课前、课中、课后全部教学过程的信息采集,实现了多种评价主体的参与、多元评价方式的整合、多个评价过程的统一,验证了教学评价的决策导向、形成性定位和改进之于翻转课堂的重要性。总之,高校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研究,为客观衡量和科学审视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配置、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是,该研究只是对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与方法,要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仍需要更加精细的设计和更多的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1):75-79.

[2]郁滨.系统工程理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171.

[3]康宏.立体化视听教育网络综合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9,(03):68-72.

[4]张韵君.大学生自主新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06):583-586.

[5]李力.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97-100.

[6]车莉.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大学生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70-73.

第5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活动理论;小组学习

翻转课堂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对知识传授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这种模式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是学习者自主积极建构自己知识经验及能力的过程,而经验和能力又是通过个体的活动实现的。因此活动是获得经验和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样,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1翻转课堂

1.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1.2翻转课堂的几个特点:

1.2.1教学流程被颠倒,学习效率提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将知识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给学生,而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课下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回到课堂进行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便大大增加了,老师也节省了在课堂中的教授时间。

1.2.2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翻转式课堂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答疑,疑难问题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强化、理解、记忆知识,并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的进程。

1.2.3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活动能力,互动性增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灌输性的教学,有人形象的把学生和老师比喻成容器,学生是杯子,老师是壶。而翻转课堂更强调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在课前或者课下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去理解和消化知识,提出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老师便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互助学习,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

2小组学习凝聚力研究理论分析

活动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该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起点与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建立在相应活动上的,认为活动不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意识也不能在活动情景之外产生。活动行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又影响着环境的改变。从教育领域来看,学生的认知过程建立在活动上,在活动中对知识进行建构,因此,要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必定要有一个好的活动来支撑着。活动系统包括六个要素:主体、客体、工具、分工、共同体和规则。

<E:\123456\速读・中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05155658.png>图一

互动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强调的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凭借相应的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和客体通过相应的学习工具衍生的一种协作学习活动。

由上图可知,在活动系统中,主体,客体和工具是主要要素,构成了活动的大致框架。主体是指活动中的个体或小组,是整个活动的发起者和执行者。分析活动主体,可以作为活动策略和工具的选择依据。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学生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小组为主体。客体是主体操作的对象,想要改变的东西,也就是目标。教学中任何活动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并且在物理的和符号的、外部的和内部的中介工具支持下,客体被改造并换成结果。客体的变化即目标的变化可以为主体带来不同的相应的结果。工具是学生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所借助的中介媒体。工具也是支撑着活动进行的重要因素。共同体是学生所在的群体,对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学生来说共同体就是学生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小组。分工是为达到小组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由组长横向或纵向分配独立的小的活动任务。一个小组如何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该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体现了该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的氛围。规则是指对活动进行约束的明确的规定、法律、政策和惯例,以及潜在的社会规范、标准和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3翻转课堂中小组学习凝聚力提升的方式

在分析了活动系统各要素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从活动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小组学习流程设计,用来提高小组学习的凝聚力。如图2 所示

<E:\123456\速读・中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05155708.png>

图二 小组学习流程设计

3.1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要分析活动系统,提高小组学习凝聚力,就要先明白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下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设为学习目标,由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涉及的问题不同,目标的设定也较为复杂。通过目标的设定来确定小组的活动任务,从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交流分析活动任务,根据学习者面对的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的综合程度,一般将学习任务分为三类:概念学习、问题解决和设计。

3.2主体的确立――建立小组

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涉及了很多问题,如小组的人数、分组的原则等。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人数的确定, 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或太少,一般以2~4人为最佳,因为这样能让小组内每个人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并且也有利于小组内的管理与交流;分组的原则,翻转课堂中尽量必须个性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而个性不同的人在一起,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也有利于任务的分工。

3.3小组活动流程设计

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每一个小组都要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即小组学习活动流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3.3.1规则制定,翻转课堂中的小组是由不同个性、带有不同问题的学习者组成的,只有制定一份公平的,普遍被接受的规则制度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规则包括成员间交流的时间和方式,具体的分工任务,任务达成的时间以及整个活动的进程规划等。

3.3.2角色认定,任务的分工。组内要将任务细分成若干个整体有关联但两两之间相互独立的小任务。然后根据每个人个性特征的不同,如学习能力,知识的储备量,生活经验,动手能力等为其分配相应的小任务。

3.3.3进程规划,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针对相应的资料尝试解决问题。第二部分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阶段。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对所交流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三部分为整合加工阶段。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于学习任务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对之前的观点进行整合加工。

3.3.4教师的指导作用。成功的课堂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解答必不可少。因为教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够给小组成员提供有用的资源和素材,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使小组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因而教师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具有主导地位。

4 翻转课堂使用的案列分析

对于翻转课堂中小组学习凝聚力的提升方式,现以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天平实验案例进行分析。此实验名为“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被测对象为巢湖市槐林镇槐林中心学校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每班各有40人。两个班的学生平均水平基本相同(使用试卷作为评判标准),实验时间都为一节课。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参照班。

对于参照班级,任课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若干、橡皮若干、一元硬币若干、烧杯若干、水。同时给出实验目的和任务,即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橡皮与硬币)和液体(水)的质量。在实验开始前,教师不加指导让学生自由分成十组,学生自己按照课本相关内容及要求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参与学生活动。

对于实验班级,学生已经在家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在实验开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每个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不同,将其分为十组,每组四个人。并且由组内成员选举一名有相关能力的学生做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整个实验的开展过程。首先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下,制定出普遍接受的规则,如:爱惜实验器材,不得故意损坏、丢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目的等。每个小组的组长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分配给相应的组员,例如组员甲负责用托盘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组员乙负责用托盘天平测量硬币的质量,组员丙负责用托盘天平测量10mL水的质量,组员丁负责对甲乙丙的测量结果绘制成表格,进行汇总。在分配任务后,小组成员经过交流讨论制定一份进程规划表,使整个实验能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下去。最后,通过完成相应实验与组员间的交流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实验器材和相应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实验的难点进行讲解分析。

5总结

活动理论可作为一种理论指导来描述小组学习活动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翻转课堂中包含了活动理论的一些思想,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其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小组学习凝聚力又是小组学习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人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些提升小组学习凝聚力的方式,如制定规则,角色认定,任务分工,进程规划等。

参考文献:

[1] 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第6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知识传递;知识内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6)02-0107-03[收稿日期]2015-11-20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课堂依然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但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课内(即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为完整的课堂应该包含课外和课内(习惯称课堂)两部分,课内教学只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需要相应的课外学习来辅助,而课内(即课堂)教学应为学生课外学习起到导向作用[1]。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应集中到从知识传递的课外到知识内化的课内。传统课堂教学也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但知识传授完全由教师在课内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学完成[2]。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化因缺乏针对性的教师指导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效果较差。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引导,不但翻转了传统教学课内教师传授知识、课外学生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而且转换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探究式学习和通过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课内知识内化。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过程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通过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3]。

二、课前知识传递和课堂知识内化

(一)拓宽知识传递渠道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授课完成。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极大拓展了知识传递渠道,“知识传递”既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来传递,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阐述来传递。首先,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太循规蹈矩,而要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灵活选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自行制作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或视频;其次,除了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等获取、收集、筛选材料,并按课前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行录制视频等,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二)拓展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在拓宽知识传递渠道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拓展所传递知识的内容。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言与内容的关系[4]。基础外语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语言本身和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即话题)。语言课堂一定要将语言本身和话题有机结合,才会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拓展教材主题并延伸到现实生活,把语言知识和话题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穿插在一起。这不仅能极大丰富语言课的内容,还能通过体验异国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在课外自习、课内进行讨论就算是翻转教学。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一起通过拓宽知识传递渠道和知识内容,使所传授的知识能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能进入知识内化阶段[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对所学内容,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7]。因此,有效实施翻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学习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例如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合作型教学、互惠式教学[8]、表演式教学[9-10]、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11]、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Learning)等。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情况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外“知识传递”和课内“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外知识传递到课内知识内化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第一堂课,教师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向学生简单阐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教学法,再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负责的单元就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语言点及课文内容等,先多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就查找的资料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小组的协商制作课件,最后根据教师所指导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活动,在课堂上陈述。(前提要求是不能照搬网络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创新,来再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演示完毕,由教师和各小组给予评分。例1.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4单元“meethisfuturemother”为例来讲述学生的知识传递。课堂上,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尽管其视频取自网络课件,但因网络下载的视频片段没有标注出处,也没有配英文字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自己通过网络查找课件视频的出处,该段视频来自于一部电影,在观看完整部电影后,学生自己截取了比网络课件上更完整的部分,并且分别配上了中英文字幕,这样适合英文水平不同的同学。课堂视频演示完毕后,因为该小组成员欣赏过整部电影,结合电影主题,小组成员很有创意地改编了电影的后部分,制作成情景剧,巧妙地使用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句型。其次,通过自己改编,以对比的形式就跨国婚姻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进行全班讨论,多方面补充了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结合同学们的讨论,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2.以基于游戏的学习法设计课堂活动为例,简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基于游戏的学习法(Game-basedLearning)是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把游戏的设计理念用到教学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其理念也是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设计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在精读教学中的实施如下:精读课教学安排正好是圣诞节前一天,负责课堂活动的小组讲解的是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根据课前要求和指导说明,主要是创新小组课堂活动,而不能简单地给出定义再举例的进行常规教学。小组同学采用了游戏学习法,首先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以多项选择、填空、配对、翻译等多样化的形式做成PPT。然后以“平安果”为礼物,通过抢答获得礼物。结果,不仅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获取奖励,而且因为巧妙的游戏设计加上圣诞的气氛,还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并调控好游戏的进展。

四、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资源观的转变金陵在“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中提到,大数据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其一就是新的资源观的形成[12]。传统课堂教学,因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风格、教学资料获取方式等的不同,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也会不同。而翻转课堂因课前多元信息传递,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不但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能推动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向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的转变。

(二)设定并落实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课外预习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其次,在安排学生设计与开展课堂活动时,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性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来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所以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多渠道传递信息和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实践,不但能让教学目标具体化,而且能更好地落实。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今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于语言目标,即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培养思维模式,融入文化知识。在教学环节设置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还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要学会自己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翻转课堂从资料收集到课堂活动设计,都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大量的协作、探讨、团队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包容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实施有效的多元评估,实现“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与“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有机结合以纸质笔试的传统终结性评估方式已无法测评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师引导下课外的探究式学习和课堂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参与。因此,评估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课内学习全过程:资料查找、小组合作、视频录制、课件制作、设计并展示课堂活动;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翻转课堂能体现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过程形成性评估。在过程性评估中,通过学生的评估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付出及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师通过整合翻转过程,能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正好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13]。但在翻转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潮流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科特点,而不能完全照搬。最初,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此类课程知识点相对比教明确,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14]。而语言类课程,知识点不像理科类一样明确,需要比较广泛的百科知识交流及这些语言知识所引发的思考。所以,要理清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核心,对外语课程要结合语言课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来实施翻转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26-32.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73-78.

[3]陈中.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4):80-83.

[4]朱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外语界,2013,(2):50-58.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12.

[7]闵睿.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8]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5,(9):60-64.

[9]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122-125.

[10]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9-12.

[1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1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第7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师角色 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3319);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JK1784);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5Y010)。

目前,在音乐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很少会有学生花费时间做课前预习。因此在课堂授课时,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跟不上课堂节奏。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其流于形式。在笔者看来,归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而“翻转课堂”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翻转课堂概述

1.翻转课堂的内涵

对于翻转课堂,许多教育者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如南京大学的张金磊教授对翻转课堂的含义作了解释,其观点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而学生的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指导帮助、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协作完成。[1]还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教师首先制作教学知识点的微视频,然后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知识点的讲解微视频,最后再回到课堂中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数字教学视频、阅读学习教师提供的其他学习资源和完成学习任务清单,自主学习概念性或操作性知识,课堂上则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或通过其他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并将新发现的问题解决,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内化和提升。

2.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颠覆性革命,其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教师能否开展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参与翻转教学,学习效果不佳,更甚者会对新知识混淆,影响继续学习。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获得好评时,学生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兴趣,成功完成任务时,就会有兴趣继续深入探究,这样可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可以提高教的教学能力

翻转课堂对学生能力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无论是信息技术能力,还是组织教学活动等能力,都需要教师先对自己目前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并与新要求相比较,发现需要培养和进一步加强的教学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为之努力奋斗。

(3)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习者

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课堂传授知识与课后知识内化两个环节,学生在课堂与教师交流讨论,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联系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相互交流,加深双方对学习者的了解,并交流提高学习者能力的策略方法,互相配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翻转课堂中音乐理论课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中音乐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定位并有效地转换新角色,成为翻转课堂能否翻转成功的关键。

1.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音乐教师角色的转换

近年来微课学习、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教学,掀起了研究者对其过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而笔者通过期刊文献调查,在对翻转课堂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比较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如下表所示:

可见,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知识传播者、知识权威者、课堂的掌控者和教学评价的主导者,变为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任务清单的制作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并给予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

2.翻转课堂中的音乐教师角色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教学逐渐被学习者、教育者和家长接受。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中教师应成为使用技术的先行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3]。为此,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与网上翻转课堂教学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认为翻转教学过程中课前与课堂音乐教师角色应重新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观看教学视频是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这关系着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能否养成探索和思考的习惯。如若教师未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自学时就会盲目的寻找资源,这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而音乐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很清楚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哪些内容仅需简单知道,因此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准备的学习资源,学生更容易准确、方便地学习。

(2)学习任务清单的制作者

学生在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常常很盲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是学不到所要掌握的内容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给他们制作明晰的学习任务清单。制作学习任务清单时,音乐教师应把任务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太浅,学生可能不会学到应该学到的内容,而太深学生则无法真正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效果,

(3)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课堂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环节,换句话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所用的方式就是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在课堂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临阵磨刀或想到什么就用。在课余时间,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或运用网络了解和学习他人的一些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多样化。

(4)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学到“能”学到的深度,而不是“一定要”学到某一深度。在引导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不分情况地引导,只有当学生无法或没方向继续学习时,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其余时间音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关系,从而达到让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目的。

(5)教学评价的组织者

公正公平的教学评价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因为这种来自师生的认可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我学不学、学没学到知识都没人知道,我为什么还要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不爱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这个过程中没有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他们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音乐教师要尽量给每一名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机会,并对其进行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音乐理论课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的实践过程

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中如何让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对能否顺利实施翻转课堂很关键。笔者认为音乐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过程有如下几点。

1.体验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便是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想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必须需要教师亲自体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音乐教师可以用学生的身份去感受、体验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角色的变化,从而和传统授课中学生角色进行比较并找出具体变化之处,并发现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以后实施过程中处理学生遇到的突况作好准备。其次,音乐教师可以用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从而发现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初步认清自身角色的变化。最后,音乐教师可以着自己实施翻转课堂,深刻体会与传统课堂的差别,进而真正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

2.改变教学理念

当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角色变化之后,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随之改变。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完美转变,首先要时常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吸取他人经验教训;其次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时间就是生命的年代,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会有好的生活。若他人已经在开展翻转课堂,而你还未改变教学理念或仍然沉浸在传统教学中,那么你将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经常关注网络上的一些相关内容,及时发现研究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进行比较,看是否需要改变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3.厘清并重新定位角色

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前首先要厘清自身的所有角色。要了解目前自身需承担的基础角色或能力所在的其他角色,不要盲目追求适应所有的角色,否则适得其反。而在厘清自身角色后,教师还应对翻转课堂中自身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只有定位了,才会逐渐适应自己新的角色,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角色之内的事情。教师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是指教师要明确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自己要用哪种角色,并做好该角色分内之事,而不是单纯地明白自己的角色,胡乱使用自己的角色,最后甚至混淆所有角色,影响教学效果。当然,由于音乐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他们对于具体在翻转教学中定位自身角色的开端可能不同,但结果和目的都是认识并定位自身角色,开展翻转教学。

结束语

音乐理论课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对音乐教师来说它的难不在于知识内容复杂,难以教会学生,而在于学生缺乏想要学好的愿望。而翻转课堂以其显著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通过对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与课堂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分析与研究,发现翻转课堂中对于音乐教师已不再是简单传授者的角色,而成为了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不仅更好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将沉闷的理论课学习学得有声有色,而且也让音乐教师找到了教学的乐趣,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第46页。

[2]张文杰:《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1卷第2期,第101页。

第8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关键词:微课 数字化学习 云平台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30-02

Research on Micro Less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Leng Ling1 Wang Lin2

(puter Engineering,ZhongShan PolyTechnic Institute,Guangdong Zhongshan,528404,China;2.Zhongsha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Guangdong

Zhongshan,25845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mprehensive change of education from purpose, content, form and method to organization is promoted. A growing number of schools,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lso adopt the latest digital technology to reform education mode, digital learning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s the current popular learning mode, micro lesson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in recent years. 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positiv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at the foundation, the core concept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micro lesson are discussed. A new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micro lesson is explor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digital cloud platform environment.

Key words:Micro lesson;Digital learning;Cloud platform;Learning mode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学校教育作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传递科学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和途径之一,其知识的获取途径、学习资源的类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节奏加快,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其中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铺开。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一个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微课”概念界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 “数字化学习环境”概念界定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作为数字化技术的新兴力量,云计算、云服务技术不断发展,为互联网共享交互提供新模式。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利用校园网络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

(3)运用因特网呈现知识的超文本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

2 数字化云平台环境的微课开发运行模式

数字化云平台环境中,教师是微课的主动创建者和实施者。教师利用资源模块的学习主题课程,利用学习专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利用通知模块作业和课务通知,利用作业模块批改作业。教师还可以在论坛模块和问题反馈模块中与学生交流互动,利用统计模块查看学生在线学习情况。

学生利用学a生身份登录云平台,直接用云平台在线浏览文本、课件、视频等资源,上交作业,并将微课学习中的费解问题提问和交流。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问题反馈区反馈系统bug。技术人员负责云平台日常维护,云平台版本更新,有些技术人员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录课的技术支持。学校管理人员通过云平台数据监管师生行为、调研师生对云平台的意见,并向苑⑷嗽狈蠢⌒枨蟆M时,学校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实施校本调研,优化教育教学措施。

3 数字化云平台环境下微课建设意义

3.1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数字化云平台辅助教学,把文字、图像、图形、音频与视频等统一起来,把静态的问题和枯燥的资料糅合在三维空间之中,合成精美的动态画面,这样就可以进行形象的教学了,也能够冲击观看者的视听觉,给学生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弥补了教师生硬讲授的不足;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空间,还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利用数字化云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云平台教学资源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学习,同时通过布置课后练习来巩固课程内容,从而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进一步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使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3.3 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数字化云平台具备强大的互动功能,教师自己完全可以自由掌握它,并用其与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师生可以借助有线(无线)网络自由登陆学习,下课后还可以继续完成相关任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除了校本资源分享外,可以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应用数字化云平台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完善教学不足环节,加快实现素质教育,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在数字化技术盛行的时代,将高校课程开发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切实能给高校课程改革带来新思路、给高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带来便利。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所有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都是为学习内容服务的,因此,课程设计的理念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人性化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总之,微课和云平台的有效结合,是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手段的必然需求和趋势。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01-105.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第9篇: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范文

摘要: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尝试打破“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努力将课堂重心由课程进度转向学生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致力于一种另类的课程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本文试图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起源背景、含义进行论述,归纳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通过与传统二语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探索翻转课堂在二语教学与习得中的应用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优势;问题;传统二语教学模式;应用;

1.引言

如今,相对于互动单一且有限的被动课堂学习,学习者更倾向于那些能够鼓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学习的课堂体验。因此,现代型学习正在重新调整教学人员有关课堂素材的利用、课堂时间的规划及学习效果的提高的方法。翻转课堂模式满足了现代型学习的需求,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调整模式。它强调学生要成为自己学习的人,而不是教学对象,因此它能够促使教育工作者将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促使学生掌握对学习的自我调控。

2.翻转课堂模式的起源与界定

像其他技术一样,新的教学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如讲座影音捕捉的发展、当今课堂数字化的应用。最初,讲座影音捕捉是用来帮助学生回顾较难的内容,弥补遗漏的课程以及协助在线学习[1],而这种新技术也推进了另一种课堂模式的应用―翻转课堂模式。

2007年,美国乡村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弥补部分学生所缺课程,利用屏播软件记录课堂讲座,并将其至视频网站上供学生随时观看学习,翻转课堂由此问世。两人曾在其书中提到,课堂翻转使学生的课上互动增加,后进生因教师可灵活安排时间而获得更多关注,且同时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2]。

教师通过自制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学习的可能性,将直接学习从集体的学习空间中转移到个人学习空间中,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更促使学生做好充足课前准备[3]。翻转课堂与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所需的视频等要素虽相近,但差异明显。例如,在线教育只发生在远距离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永远不会面对面[4]。虚拟的班会,任务以及讲座通常是通过一个课程管理网站非同步在线进行。混合式课堂也含有在线这一因素,但往往发生在课上时间且伴有师生的直接接触[5]。

3.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必然有其新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1优势

翻转课堂模式融合了网络化学习和课堂学习两种方式。Rita Shackel曾提及,基于混合教学策略的课程,也就是那些提供机会将网络化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更加成功,并且他们能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满意度。”[6]更重要的是,混合课程不仅提高学生满意度,这类课程还会为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经历”[7]。研究者们也已经确定了这种混合学习环境的其他优势,包括:可以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媒体的不同时性,能够更加认真地思考答案;最小化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课堂中可能面临的并且影响个人学习的权力差异。[8]

Fulton认为,运用翻转学习策略的优势包括: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计划学习,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做功课时遇到的困惑,根据学生需求更新教学大纲变得更容易,课堂活动更加有效和积极,更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会将这些技术手段作为21世纪最适当的学习媒介。[9]同时,Driscoll和Petty也认为,在这些技术媒介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变得更加自主,而讲师则担当起推动者或激励者[10]。Bergmann,Overmayer,和Willie曾提及,翻转学习对学生而言最适用的三个优势是:学习活动将会持续延伸到课堂外,学习内容会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师生互动会增加[11]。

3.2问题

在一些翻转课堂实践中,利用视频或其他数字化技术在课外传输课程内容,并不能保证课堂上学生一定有不同表现,而且由于对课内、课外教与学活动的不熟悉,教师首次运用翻转课堂策略时的实施难度也会很大。在此,笔者主要归纳列举出了翻转课堂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完成课后任务。教师期望学生们能够在家中认真观看教程,做好课前准备,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认真完成课后任务,都能理解这种不能举手提问题的单向课程,都能发觉这种学习方式的参与性所在,以及都把这种策略视为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的方式。那么,教师们应当如何吸引那些不欢迎这种模式的学生呢?又当如何试图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呢?

其次,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在日常学习的基础上,再坐在家里观看长时间的视频教程。那么,教师应当准备多少内容让学生在线或在家观看呢?内容要保持什么深度呢?怎样平衡学生需求量和视频的输出量呢?并且,视频质量不佳也会成为翻转课堂实践中的问题[12]。Enfield也曾提到,如果课程无趣,就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互动[13]。传统课堂中,如果一节课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但由于他们就面对面的坐在教室里,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如果教师制作了一个单调,无趣或者乏味的视频教程,然后期望学生能坐在比教室更能分散注意力的家中认真观看学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授课,还要在课外设计和寻找最佳视频教程与学生分享,这些必然会占用大量时间[14]。因为教师会在翻转课堂中担当推动者,那么就学要花费更多时间来控制学生,并且为了使学生对课外的学习感兴趣,还要花费更多时间设计优质的学习素材。

此外,据Enfield陈述,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一定费用来制作教材[13]。Milman声明,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翻转学习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12]。因此,翻转课堂不被提倡应用于残障学生群体。

因此,针对这些实际存在并很可能阻碍翻转课堂有效进行的诸多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这种教学策略。

4.翻转课堂模式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人们提倡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这种模式其实只适用于数学、化学等相关科学学科,因为在针对这些学科的自然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模式的使用也会让二语习得课程受益匪浅。

4.1翻转课堂模式与二语教学的传统课堂模式之间的关系。

翻转课堂与二语教学传统课堂模式有着相同的期望,即学生能够课前阅读课程材料,为课上与同学就材料内容进行讨论做充足的准备;并且,学生能够理解和牢记所学习的内容信息,为以后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和实际运用打好基础。

但是,这两种模式也显然存在很大的不同。相对而言,首先,翻转课堂能更进一步地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参与素材的讨论。例如,在我国传统的教条式英语课堂上,教师常采用问答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也经常提前告知每个学生需要在课上发言或演讲的时间。而这两种做法都降低了班上其他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因此,在学生课前已经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翻转课堂模式,尤其是在二语学习的课堂上,能够为全体学生参与课上学习过程提供机会,也为教师更深入的探究课程材料创造了条件。其次,翻转课堂能在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进行更一步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练习。例如,Marshall和DeCapua指出,在传统的课堂上,英语学习者为了跟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低级阶段”[15],根据Bloom的分类法,即理解和记忆阶段。[16]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把分类法中所列的低级阶段转移到了集体学习空间以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时间和进度掌握概念内容。然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能将重点放在分类法中的高级阶段,即应用,分析和创造阶段。因此,学生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几乎同时开展,促进了语言的深入学习与运用。

4.2翻转课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关于二语习得课堂,最大的挑战和弊端之一是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的会话交际。因而对二语学习者来说,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优势是:二语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与同学在课堂上交流,更多的机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真正地与他人联系,从而获取知识的快速积累。例如,教师将更多需要死记硬背的材料内容,如词汇训练,时态,性别等,安排在课下时间并设法方便学生对这些内容能随时使用和复习,那么就能节省部分课堂时间放在必要的语言会话应用上。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这种模式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当在家看视频时,学生可以做笔记,可以按自己的进度学习,还可以根据需要重复多次观看。并且看视频时会自然地进行语言学习,因为无论哪个语言等级的学习者,对比复杂的教科书句法和词汇,都更加乐意选择视觉内容。

另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当对二语学习者传输课程内容时需要使用多媒体。这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背景知识,掌握词汇,推断含义,以及延伸与课题相关的知识信息。

4.3二语课堂翻转具体策略探析

翻转课堂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对于二语教学,依然要遵循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因此,对于二语课堂翻转教学的策略,应该以词汇、句型、语法、发音等这些语言学基石为中心,逐步分层次的深化二语习得教学过程。课前阶段:首先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课堂资料应包含词汇及其用法发音、基础句法知识和句型的讲解,搭配文本使学生自己课前可以对照练习使用,重复训练,矫正发音。其次,数字资料应相对当节知识提供一定的扩展,如摘取自电影电视的影响片段或者音乐选段,供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并给予学生二语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的直观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教师应提供一定的阅读建议,或课程前布置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最后,教师更要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可选话题,鼓励学生自发的和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会话练习,并在将来的课堂演练评讲。课上部分:教师首先应接受学生对数字资料的反馈,且有必要再次强调并检查学生对于新词汇的发音掌握,保证课前学习的完整到位,并解答学生对于语法句型和课前数字资料中具体语境等的相关问题。然后对于布置的阅读任务,可用谈话式提问或邀请学生讲述读后感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自主脱离文本的使用第二语言。自选话题是教师完善数字化资料的重要依据,也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由于课堂时间和对话演练的局限性,应鼓励其他学生在话题演练后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提问互动,给予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教师全程应作为第三方旁观记录,必要时补充并纠正问题,根据学生自选话题推定学生的兴趣方向并依此准备后续课堂的教学的资料。

策略核心在于全程把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向诱导和监督,逐渐培养学生对二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即使脱离课堂后,也能够自主地继续学习。

5.结语

总体而言,虽然仍需要更多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以确定如何能将翻转课堂模式的潜力最大化,但现有研究已清楚显示,这种模式是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的一条出路。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教学策略,翻转学习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而是可能促进学习的一种途径。大部分教师都期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却往往受到学校现有管理以及其他障碍的限制。翻转学习模式则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搭起了一座桥梁,从而推进更深入的学习[2],这也正是教育工作者所一直追求的。(作者单位: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古代建筑文化遗产学院)

参考文献:

[1] Bergmann,J,& Sams,A.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 Musallam,R.The Effects of Screencasting as a Multimedia Pre-training Tool to Manage the Intrinsic Load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High School Chemistry Students[D].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2010.

[3] Rita Shackel,Beyond the Whiteboard:E-Learning in the Law Curriculum[J].12 QueenslandU.Tech L.& Just.J,2012,(105):105.

[4] Fulton,K.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39(8):12C17.

[5] Driscoll III,T.F,& Petty,K.A.Student-driven education with Flipped Learning and 20-Time[J].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Experiences in K-20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3,120.

[6] Bergmann,J,Overmyer,J,& Willie,B.The flipped class: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J/OL].The Daily Riff.July 9,2013.

[7] Milman,N.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J].Distance Learning,2012,9(3),85-87.

[8] Enfield,J.Looking at the impac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instruction on undergraduate multimedia students at CSUN[J].Techtrends,2013,57(6),14-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