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内部管控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大型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战略落地效果差,战略绩效评估不到位,重战略规划轻战略执行;以法律实体为对象管理,整合效率低下;管理以职能部门为单位,而非以流程为核心;总部管控能力弱,难以对集团业务规划、资源分配和经营监控进行适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流程纵向、横向梳理不顺,管理界面模糊不清,管理标准体系繁杂,制度体系冗杂;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风险管理无法真正落地;内部监督失效,只停留于结果的事后审计,缺乏事前、事中的过程管理监督;IT整体规划与管理提升整体步调不一致,IT应用控制的设计与风险评估结果未能有效衔接。基于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内外需求使风控体系建设变得必要且迫切。2006年6月6日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以下简称风控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和2010年4月26日分别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规定了内控合规时间表。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审核要求,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非仅指企业的盈利水平,而是表现为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在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能否及时掌握风险信息并采取适当行动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风险管理信息化控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风控管理体系建立目标与企业需求
为满足外部监管和管控要求,结合企业多元化战略等特点,对企业全面内控及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进行诊断和优化,加强内部管理水平,防范企业风险,围绕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建立覆盖企业各业务、各部门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机制,培养和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风险管理信息化控制要求企业流程规范、制度完善,对企业一些风险采取风险预警及采用风险应对措施,行业内部提出建立《全面风险和内部控制风控管理体系》的理念。2009年,集团公司成立风险审计内控部门,下属单位也相继成立风控审计部门,目的为了建立更好的企业,防止出现企业战略与经营层面的一些风险,借助国外的经营管理思想,提出风险和内控理念。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在战略层面企业需要投资一个新的企业,需要评估整个市场的定位,评估战略风险、实施结果风险、企业资金流风险,决策层面的风险、流程方面的风险、生产过程中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都是企业所需要面临的,怎样规避这些风险以及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对企业的损失是建立风控体系的目标。当然也存在利好的风险,如果对这类风险应对得当,对企业的发展反而是有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目标是建设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为手段的风控体系,并通过信息化将风控体系与各价值链活动和管理活动有机融合,提升企业运营管控水平,保证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落地。
3风控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传统企业建立风控体系是以部门级需求为主、以企业风控主管部门为主,独立完成各类风险评估,建立部门级风控体系,仅仅是风控审计部门的一个风险评估工作平台,并未达到企业级防控目标,提升不了企业战略高度。企业风险有战略经营层面风险、资金风险、库存风险、生产风险、IT风险、服务风险、交付风险等渗透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只有各个业务部门知道各个业务的风险发生点,所有风险的监控需要各业务部门协调,由企业级风险控制部门统管,组成企业级风控团队,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为了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从部门级风控需求上升至企业级风控需求,驱动企业战略目标,使企业业务流程化,组织绩效最大化,建立基于端对端流程的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面向企业级需求总体设计和规划企业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做好企业的风控管理,实际上是对企业IT系统的治理和改造过程,将风控点渗透到企业信息系统中,找到风险点在何处,分析哪些风险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哪些风险是业务层面的,由公司风控管理部门协调管理。风控体系建设目标分为体系建设和IT建设两部分。首先企业应明确风险是企业全部门的事情,要培养企业员工风控意识,没有风控意识,企业制度不完善,业务流程不规范甚至没有业务流程,都将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风险管理文化要贯穿至企业各业务和流程中,完善企业各类制度、规范流程,梳理出各类风险点,企业就有了风险体系和风险管理文化,基于风控体系企业的合规性IT建设就有良好的基础了。从体系优化到IT系统固化:风险监控预警与内部控制系统采用一套流程、不同视角的设计理念,可在企业战略管理、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中,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分析,通过数据集成提供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控预警。发挥IT技术对风控体系在各业务系渗透作用,力促营造依法合规、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运营氛围,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5风控管理体系的蓝图设计、方案设计
围绕企业战略流程的嵌入式管控体系,梳理出各业务风险点。风险监控值、目标值、阀值和实际值都来源于业务。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通过风控系统风险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风险指标的合理性、监控预警模型和算法得到规范,实现企业风险智能监控;企业领导层所关注的各个层面的风险展示界面清晰、快捷;企业风险点明确;风险评估、预警准确及时;为决策及管理层提供风控主题,使风控企业内闭环流转,提高工作效率。经过大量的闭环运行,企业预警模型才能逐步完善,基于模型创建风险指标,才能实现企业风险的智能监控。风控体系建设蓝图设计使风险-内控-审计有机结合,在各项业务活动中管控风险。风控体系的建设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梳理业务架构,考虑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各风险领域,在此基础上设计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内控管理流程及具体控制措施。风控体系的建设应将企业已有的应用系统与风控系统集成设计。企业风控体系的建设,实际也是对企业IT系统的治理和改造,将风险点渗透到各个相关系统业务点,通过风控系统也业务系统关联,达到风控目标。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是: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文化需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风险语言,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建立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第一道防线,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提出这道防线,最大好处是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了企业的各业务单位的工作与流程中,防止风险管理与各业务单位的工作脱节,搞“两张皮”。第二道防线,专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进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设立这道防线,有利于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策略与标准,共享人力资源。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系统从企业战略出发,以风险为导向,通过评估、改善与提升、监督的方法维护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作,实现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企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评估,对跨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及时报送企业总经理或其委托分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6结论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34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55- 02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工作贯穿始终。目前,许多企业受经济利益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财务工作上存在一些诸如信息失真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对经营者、投资者甚至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势在必行,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意义
有的企业将强化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有的企业因为未对内部财务控制引起足够重视而出现巨额经济损失。基于此,企业界和管理界越来越重视内部财务控制。而对财务控制的有效评价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导向、诊断、强化以及调节这4方面作用。
1.1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确保企业财产不发生流失的有力保障,是企业实现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完善等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方面的相关问题,确保企业稳健发展。通过构建企业内部财务体系,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
1.2 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可以为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强力保障,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促使其既好又快地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企业管理层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对各个部门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从而达到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目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能够帮助其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问题,进一步增强其财务风险抵抗力,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3 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
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期间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层未对内部财务控制引起足够重视,其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还存在某些不足导致的。由于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对社会、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正当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 当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企业内部环境对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产生阻碍
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说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多数企业都过于重视对利益的追逐,没有正确认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巨大支持作用,以及其降低企业成本的功效,因此,往往会忽视企业内部有效机制的建设。另外,某些企业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但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又往往不重视在职人员的相关培训,致使建设中的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未能达到企业内部控制预期的效果。
2.2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建设的过程中,有两方面因素会导致其出现掣肘:①企业决策者对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随意干涉,使相关的程序和制度流于形式;②财务人员未能全面考虑企业各个方面实际情况而盲目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建设,均使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无法展现其预期效果。
2.3 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仅建立财务部门,而与之对应的、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却被忽视,这就导致企业在整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对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结果就是内部控制极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一旦问题出现,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甚至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使解决问题无从入手,消弭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延迟、缓慢。
3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策
3.1 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各方责任
首先对财务会计部门组织体系进行合理构架,使其功能得以良好发挥。①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以及会计工作内容、人员配备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划分。②规范岗位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应明确各岗位在财务会计管理范畴中的详细职责、权利、工作范围,并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③建立轮岗制度。应明确会计人员轮岗的时间、周期、方式,并形成固定制度。轮岗制度可以很好地提高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使其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减少工作中失误频繁出现。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构成防御体系,防止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损害企业利益。可以说,轮岗制度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人员对各项职能工作的熟悉程度,还可以使内部财务控制得以有效实施,利用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的机制,防范会计人员因个人利益导致的犯罪行为。
3.2 明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构
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时,需要同时构架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机构。在这一机构中进行工作的所有人员均要进行明确分工,并对其职责进行明确规划。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进而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企业一切生产、经营、发展情势,为企业进行战略化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在进行分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财务管理部门的最高领导尽量不要进行财务的具体活动,其工作间的相容性越小越好,另外,某些财务活动中应设置多名工作人员,以达到相互监督和制约的作用,防止出现作假、作弊等损害企业利益的问题发生。
3.3 加强预算与核算控制
加强会计预算控制首先要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对相关单位进行合理授权,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事项、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预算,进而控制预算实施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被预算单位可以对企业自身的预算整体情况进行清查和完善,使企业真实情况与预算结果相符。其次,被授权的相关单位要进行预算真实情况的及时反馈。重点对被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进行核查和检验,并与台账进行对比,明确实存数额与账面数额是否相符合,不符合的要进行再次核查,找出问题所在。另外,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内容包括审批程序的明确、会计核算机构的流程、原始记录规范化管理等;采用定额方式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规划、安排、使用;还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所有费用、产品成本也应一并进行核算。建立层层管理的财务收支审批流程,对会计人员管辖范围进行明确设定,保障相关规定严格有序地执行。
3.4 采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
建设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和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化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使用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监督企业财务资金分配、使用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获取最新的财务信息,纠正数据的偏差,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效率,同时提高企业对各种自身资源的合理化,实现配置优化。
3.5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主要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实施。由于这部分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正常运作具有极大的影响性,因此,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性财会知识和经验;其次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具备较高程度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水平,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营,提高对企业财务的整体控制能力。
4 结 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构架科学的、规范的、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须,也是企业适合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有效防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力量均应该投入到其机制的建设中。不断完善不足,不断补充新元素,起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小兵.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1):89-90.
[2]马传丽.浅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0(2):126-127.
要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首先就要明白风险的含义。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就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某一特定时间段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来源可以是企业的外部,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国际环境、法律制度、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财务和管理。无论这种可能性来源于企业的内部还是外部,都可能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负面的影响。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就是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基础,继而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将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应该重点关注的风险环节上,而不是关注企业管理的所有细节。
2、为什么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讨论为什么要建立风险管理为核心内部控制体系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小案例。
案例一:巴林银行事件
英国巴林银行曾是全球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但是1992年到1994年期间,其新加坡分行的一位期货交易员在对冲交易中形成了巨额的亏损。但是由于这位交易员同时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结算员,这使他有机会伪造相关财务文件隐瞒了交易损失。同时巴林银行的高层不重视财务报告,连续几年时间都没有发现资产负债表中的损失记录,最终导致这家拥有超过200年历史的银行于1995年被收购。
案例二:中航油事件
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擅自从事母公司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货交易,在发生损失后,又欺瞒母公司,最终导致5.5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公司也不得不申请破产。虽然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体系,但是在高管越权和舞弊发生的情况下,公司也只能是轰然倒塌。
通过这两个小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要在企业中建立风险管理为核心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风险意识对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其经营活动始终处于一个面临各种威胁的外部环境中,这个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法律、技术、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等,任何一个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不仅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控制,还应该提高公司上下特别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公司上下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为公司识别面临的主要风险,认真地思考自身负责领域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上传下达发现的风险,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和重视。在企业面临的风险面前,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就如中航油事件,如果其新加坡公司的高管人员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那么也就不会擅自越权进行母公司禁止的交易。
第二、内部控制必须以风险为导向。在巴林银行的案例中,如果其高层能提前从财务报表中发现风险信号,那么也就有可能为公司挽回损失。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应对风险的重要工具,在企业架构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各种事项复杂多变,针对各种事项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如果是一些高风险的事项,却采用一般性的控制措施,那么也就无法起到加强控制降低风险的目的。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风险为导向,通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过程找到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
第三、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前面的两个小案例究其根源都与其内部控制的缺失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如巴林银行,其权责划分机制有着重大问题,导致交易员兼任结算员,使其有机会进行舞弊。而中航油高层的越权行为使其越过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高风险的业务得不到及时的控制,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的缺失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造成经营活动的随意性和松散的控制环境,整个企业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另一个层面则是企业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执行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企业上下形成了对规章制度的漠视,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况。无论是哪种层面的内部控制缺失,其对于企业的危害都远远超过了单一环节上的内部控制失效。因此为了避免内部控制的缺失,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控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加强执行,保证内部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内部控制能贯穿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中。
3、电力企业的风险识别
对于很多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控制,具有很大的共同点。但是对于我们电力企业而言,特殊性就凸显出来。首先我们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涵盖建设、生产和运营等多个环节,涉及的范围广,各种风险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分别是:
第一、自然环境风险
主要指气候条件、自然灾害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如气候冷暖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电网负荷和用电量;地震、雪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电网输电线路中断。
第二、经济财务风险
从外部来说,经济发展形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金融市场利率波动以及国家对电力企业的投资贷款变动等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电力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生产。从内部来说,电力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流动情况和利润分配方式等等都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财务风险。
第三、政策法规风险
国家对电力企业建设、生产、发展、运营、环保等方面的宏观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第四、科学技术风险
由于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如核技术、风力、水力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施工及设备的技术解决,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研究制定等等诸多问题都会形成技术风险。
第五、用户需求风险
用户的用电需求影响电力企业的成本投入,决定电源和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
第六、电价风险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价格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行业开放 竞争性的发电市场,电网企业面对的发电企业的购电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面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是由政府决定的,这样会给电网企业带来电力价格上的风险。用户的用电性质和需求也会给电网公司的供电成本带来风险,执行多种电价类型等等都会给电网企业的运营带来风险。
4、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
第一、企业内部内控意识不强,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积极性太低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总是简单的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只是简单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把内部控制的作用理解成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管理,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全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的观念,错误的把风险管理当作是管理层所需要做的事情,而和基层职工没有关系。在这样的错误观念引导下,企业的一线员工没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一些薄弱环节,更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联系太少
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由于风险问题而导致严重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企业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风险控制制度,而是企业根本就没有将这些制度执行好。另外,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某些管理者无视企业制度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不断强化外部监管来予以解决。
第三、风险控制人才匮乏
电力企业风险控制工作,人才是坚强防线。一切工作安排,最终都要由个人去执行落实。电力企业风险控制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负责人要有丰富的风险控制知识及经验技能,对企业管理具备一套整体认识,又不缺乏对各个细小环节的了解。专业人才的养成周期较长,所以培养人才也是电力企业以后管理的重点。
第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预知,健全的应急机制很关键。然而部分企业风险防范措施规范缺乏,预防策划也得不到认真落实。再者,已有的应急管理体系或许已经不适应现有改革的发展方向,亟待待改进。如预警状态标准不明确,应急状态下各单位职责分工混乱,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也有待加强。
5、电力企业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建立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机制
经营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经营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经营控制机制是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所在。首先,建立起经营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其次,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权、责、利三位一体。最后建立和完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是建立经营预警系统,加强经营危机管理。
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建立有效的监督防范机制。电力企业应本着“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的态度,逐步建立涵盖企业投资、运营全过程的监督防范机制,重点监控企业财务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其次,严格进行事中监督。严格按照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进行常规性会计核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期核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力企业会计部门的各项业务和各部门进行监督,并将监督结果反馈给财务部门留档,以便以后核查;最后,完善事后检查机制。电力企业应该成立管理委员会,由企业管理者牵头,挑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职业道德高尚、客观公正的人员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第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统筹兼顾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工具。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念、控制要求融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岗位授权、制度规范和业务流程,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警、信息沟通、流程监控、有效性评价、缺陷改进等控制活动,推动企业管理从单一制度管理向体系化管理转变、从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从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从职能条块化管理向全流程管理转变,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第四、培养电力企业风险管控人才
企业风险管控的工作繁琐困难,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企业风险管控人才的必要条件。电力企业应结合时代特点和企业需要培养或招聘专向型人才,在企业内普及风险防控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充分发挥风险防控人才在企业风险控制实践中的作用。此外,企业还要革新薪资激励机制,引进优秀人才,壮大团队力量;健全选拔制度,提拔公司内部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实力、有业绩的员工,培养企业自己的骨干力量。内外一起抓,打造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的中坚力量。
第六、完善电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系统规划建设。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密不可分,协调发展。从电源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着手,加强本地电网与大电网的联系,优化电源布局,保证供电安全。其次,建设强大的监控、调度系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各种灾害数据,做好灾前准备,实现对灾害的预警和恢复控制。再次,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差异性和标准化三个要求,提高突发事件处理、应变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
企业面临的危机往往是以财务危机为征兆。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的最显著和最综合的表现。完善的内部控制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披露提供了条件,以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及时有效的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做出预警。以便企业能提早做好准备,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2.维护资产完整和有效配置
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减少浪费。从而保障了资产的有效配置,资产的完整是企业经营活动有序运行的基础。
3.提高企业效率
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规范设计并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防止、发现并纠正企业制度上的漏洞,以及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恰当应用,有利于改善经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设计的不完善。观念的落后,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或重视不够,使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中注重人情世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设计,缺乏完善的组织结构。企业独立董事少,治理层和管理层重叠的程度很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不明显,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监督,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齐备,但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内部控制大多流于形式,并未完全应用到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内部控制运行环境差。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不够普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强调灵活性,不按制度程序处理,使得内部控制失效。除此之外,还有人为的错误或操作失误,即使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有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有意或无意的扭曲,造成所传递的信息失实,内部控制未能发挥作用。
3.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采用单一的厂长或经理模式的垂直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缺乏,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挂靠在其他部门内部,缺乏独立性。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只能听命于上级,而不能监督上级。而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只有保持其独立性,才能真正做到查错防弊,对企业现行内部控制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建议,发挥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1.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设计实用的、操作性较强的内部控制体系,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针对企业的特点对内部控制进行再设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防范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应当结合成本和效率的因素,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寻找风险和保证效率之间实现平衡。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针对责任划分不清,以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等现象,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当注意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使管理层的权力得到制衡,重大事项实施集体决策。还要注意对一些主要工作岗位的轮换,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为防止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偏离正常的轨道,利用相关财务因素建立模型,对企业风险进行整体评价,不但可以预警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提醒管理者做好准备,及时采取对策进行防范,还可以密切跟进风险的进程,找出导致企业经营恶化的因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辅助和支持。例如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的指标涵盖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主要的财务风险预警有:采用Altman的Z积分模型预测财务风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多个指标的关系。如果财务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均值检验显著,可以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因为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也不应该只用单一的某一种,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多维的财务预警体系,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存在,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巩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内部控制实施环境的完善
如果企业设计合理,但运行无效,内部控制依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企业电子信息化的进程,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人为的错误或失误,还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标准化、规范化,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在实施电子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配置人员及权限,保证系统及信息的安全。内部控制还应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充分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绩效进行公平客观评价,使内部控制更具可行性。内部控制不应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还应该在企业管理的决策层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全面规范化的实施内部控制,以使企业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保障企业经营活动规范和有序的发展。
4.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第一,内部监督方面,建立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且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由非经理人员组成,并赋予其向董事会和外部审计机构报告的权力,以保证其地位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监督不仅要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还要注意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对董事会负责,定期就其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向董事会报告。第二,外部监督方面。定期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由于外部监督的独立性较强,审计目标不同使得监督的侧重点也与内部监督有所不同。因此,外部监督可以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实施,才能更好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玉平.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41-42.
[2]刘文强.浅谈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J].中国市场,2011(6):22-23.
[3]王妹禧.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商业文化,2011(5):347-34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探讨;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业务活动日趋频繁复杂,内部控制制度孕育而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帮助企业降低风险,组织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位置,其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内部资源的协调利用。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动力决定了企业外部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内部的协调上,因此,企业要做好基础工作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相关概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或避免风险以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信息质量而存在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其可以帮助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1、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什么是内部控制呢?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很通俗的回答是:“企业防止舞弊的工具。”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相对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在内部控制体系上仍然缺乏一个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公认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财政部,审计署的联合下,并于09年正式在上市公司内实行,这标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迈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
2、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
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建立的,必须遵循规范中的规定,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遵循两个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健全性原则。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框架,主要是从营造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构建风险管理机制、设立良性的控制活动、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出发的。充分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加强监控管理,才能设计出科学、完善、严密的内部控制发展框架,这也是企业孜孜不倦努力的奋斗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重重矛盾,引发了一系列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失误,经过归纳总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环境问题
目前,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只流行与表面形式,尤其是在明确董事会、审计委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上,有些企业产权结构相对混乱,组织机构非常臃肿,股东大会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是内部审计没有受到重视,有些企业把审计简单地当成“纠错改弊”,仅仅履行监督复核功能,与真正意义上审计差距甚远。接着是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认识不清,管理理想和管理方式仍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认识上,没有将企业内部环境上升到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最后是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积极的企业文化,缺乏发展前进的氛围动力。
2、企业工作人员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等,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制度、文件和手册,导致企业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非常薄弱。有的企业建立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很不全面,往往流于形式,相关工作人员也只是做表面工作,没有把控制工作做到实处。甚至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执法不严、有章不循,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严肃性。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但是这种物力、人力的耗费不确定能否带来对等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工作人员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缺乏控制的意识。
3、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问题
企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重点关注物资采购比价、实物资产盘点对账、项目备用金盘点对账工作。专项监督关注重大制度风险事项、重大经营亏损项目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变动或其他异常情况。很多企业,在内部监督机制上都存在问题,没有将专项监督纳入到日常监督中,二者隔离出来,造成企业监督机制不能够发挥实效的作用。
三、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针对如上问题,建立一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体系,究竟应该怎么操作呢?实践得出,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内控是否有效地管理了风险,并清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重视对企业内部良好控制环境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围绕企业的战略、运营、财务等目标,识别、评估企业可能面对的所有固有风险,形成风险清单及相应的重要性排序。针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和重要性顺序,逐一判断企业现有内控体系的控制措施,判断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注重选用和培养高素质员工,强化电子计算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端正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不同素质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应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使企业的所有人员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基本原理,为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再强化电子控制上,也要加以重视,工作人员虽然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但必须掌握计算机技能,强化信息化,电子化训练,工作人员应积极地应用信息化系统知识,为企业提供有远见的、可靠的信息参考。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财务监控,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实时有用的信息。
3、确保信息的有效沟通,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确保企业信息的有效沟通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企业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和经济的传递给企业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
企业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及时改进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体系提供建设性建议,为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服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内部控制需不断完善,对应地找到解决措施,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效果,建立科学、完善且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吕联盟.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6
[2]马向阳.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企业导报.2010;02
[3]高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J].商业经济.2010;17
[关键词]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立
2004年中国银行北京储蓄所案、2004年中国银行湖州凤凰分理处案、2005年的建行案、2005年中国银行翟昌平案的出现凸显了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就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惨痛的教训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必须加强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为切入点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关于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内部控制虽然正向着逐步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其存在的固有缺陷导致了制度风险的显现。另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也是导致金融案件发展的主要根源。加上金融企业所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复杂与多样化加大了内部控制机制的难度也导致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内控的现状。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金融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对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认识,加深对自身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的分析,通过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以及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金融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一)以会计内部控制为切入点,促进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内部控制作为金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实施效果对企业经济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护资金、资产安全,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采取的相互制约方法、措施和控制程序对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金融企业应认识到会计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企业内部全员职业道德教育、全员合规意识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动态的内控制度体系。
(二)构建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目标,促进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现代金融企业应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通过构建有组织的、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节的、使内部控制体系保持特定状态的内部管理体系,确保内控工作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一种联系与调节,是保障内控系统在变化的外部条件下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行为。因此,其目标是控制的前提,是确保企业内控体系建立的基础要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目标是“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金融企业管理层必须统一认识。在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细化,确立各层次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形成明确、具体、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制,使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行为都处在监督之下,以利于企业监督控制体系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控的不同方面,使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注重内部控制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核程序
金融企业审核工作是企业业务管理与监督的基础,是完善企业审核工作的中心。现代金融企业必须针对企业业务开展方向以及业务中科技的应用情况,分析企业内部审核程序以及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通过对内部审核与控制重点环节的分析,构建严密的、具有约束性的、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强化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约束力。
(四)以风险测量机制的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金融企业的业务方向决定其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针对金融企业业务风险进行测量机制的健全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内控体系的科学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金融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测量预警机制,以此有效的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体系业务风险。在金融企业业务开展前,测定业务风险与比例,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检测,以此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避免企业金融风险的增加。另外,金融企业还要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以此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进行检测。
三、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效果
由于金融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必须注重队伍素质的建设以及职业道德的提高。针对这一因素,现代金融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队伍、一线工作人员等进行职业道德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此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开展,为企业经济利益保驾护航。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企业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重要性,以自身业务工作方向为基础,针对企业管理工作以及企业自身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针对内控体系对人员、管理工作、相关制度体系的需求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以此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为确保金融企业正常业务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与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萍萍.金融企业内控工作重要性分析.中国财经,2008;6
[2]许金燕.金融要案凸显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财经资讯,2006;10
[3]李章锦.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应以会计内控为基础.企业财务管理,2009;4
【关键词】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监督制约;评价指标
目前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体系是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在着重强调并努力达到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根据建筑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不善、违法作业、经常做假账这些不良事件所反映出来的在财务上会计内部控制的缺陷不足,所以需要加大对建筑企业会计内部系统控制的标准。所以要树立明确有效的经营目标、策略,强化内部部分之间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构建进行完善,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照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改变建筑施工企业所实行的会计控制体系。构建有效的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体系,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经营达到标准,实现目前建筑企业最大化的经营利润效益。
1 描述有关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劣势
1.1 建筑施工项目的投资金额数目较大,工程作业时间较长,承担的风险较大
通常建筑施工项目规格模式较为巨大,施工的步骤关键点比较多、工程作业时间长,需要利用大量的人力、财力,通常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合同都是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并且预算得资金跟实际工程实施的资金结果差异也是较大的,资金的流动在结算与支付这些方面是没有相一致的模板模式。由此得知,建筑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与质量、安全和经营管理相关的风险。
1.2 建筑产品的独断性
建筑产品由于本身的固定独特,导致生产环节需要围绕产品的特性来进行,每个施工项目都是根据用户自身对建筑的需求,单独去设计并进行施工建设,即使采用最标准的设计,通常也会因为当时地理位置的地质以及不相同的气候环境,需要特别的对多选的地基点和使用材料以及设计的施工方法进行相对应的修改微调。由此可见每个建筑产品都将是唯一的,不会发生批量生产的可能性。
1.3 施工人员层次比较复杂,专业机械化的经验水平一致偏低,相对的劳动率较低
我国建筑企业目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最常使用的做法就是在建筑地附近招用大量的廉价施工作业者,在里面存在大面积的农民工,导致施工作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复杂,在合理管善上面难度就会变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机械文化水平低俗,劳动效率也升不上来。
2 按照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原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的体系,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相关程序
目前,所有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金融考验,需要加大建设制度的强度,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分工原则,充分考虑到所建制度的有效性以及严密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并且充分地发挥能动性能。结合自己所经营的企业规模模式和本身的业务特性,制定出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之更加科学有效,使整个会计制度形成一个主要体系。
会计核算的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程序就是目前企业会计系统的最关键性的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在建筑企业的核算结算业务上面。结算业务必须要建一套严密性强的、约束性强的操作程序和会计账务处理的结算系统,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性能。
3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内部监督机制,合理地进行岗位上的分工,协调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岗位之间的监督范围
按照职位不相容原则建设良好的会计岗位责任制,现金管理、有价证券跟账务处理记录之间分离,会计的审批业务与核算工作分离;账务的处理跟稽核工作分离,遵循建筑企业的会计制度按照不同业务的不同性质以及相对合理的要求来设置记账员工、复核人员、事后善后监督等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一个岗位所承担的职责、限制,相互进行约束影响。这就对会计得内部控制设防了两道保护线,第一道保护线就是有关重要业务的岗位可实行双人员双职责的监督操作,对于那些业务需要可以单人单岗位处理业务核算工作的,必须要有后续的监督复核机制。第二道保护线就是各个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影响束缚。禁止同一个会计人员从事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重要工作,一切都得按照会计制度来办理。
4 落实每个岗位所担任的任务,强化内部稽核监督体制,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建立有关会计制度的责任制度,落实每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内部重要部门得定期的进行稽核复查。企业稽核部门对每个部门岗位以及各个业务施工项目全面的实施掌控监督,使风险可以降到最低。同时随着电子以及会计信息性网络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前的一些监督策略与手段已经不足以有效发挥。今后的监督工作主要是要适应项目前期和施工过程的风险意识防护。监督的侧重点也更偏向于内控运行的深入探索、考核,作出相应的评价考核的标准。提高内部机构的监督控制手法,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下的风险意识防卫防范的执行状态如何。必须要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充分发挥出各监督部门人员的作用,提高监督者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金融危机出现的关键问题所在就是不是没有监督制度而是不按照所设制度来做。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去提高会计从事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行为做法责任感,形成一种会计自律的职业道德机制,通过素质培训以及定期学习这些手段,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操作会计业务能力,运用激励策略,调动会计员工的积极性。把工作者的潜力极限开发并调动,这才能使公司企业更好地发展,不断地创新、进步。
5 重视会计预算分析,建立一个提前遇险的警报机制,健全制度的评价指数与标准
金融危机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一丝丝的风险这是不可能的社会环境,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如何更有效地去控制和防范并最大限度地化解这一风险,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加强会计的遇险分析,建立风险预先报警机制。会计的分析一般包括了报表分析跟财务分析。报表是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态势,但仅仅了解过去却不是使用报表人的目的,真正的目的价值就是要通过专业人员对报表的分析与掌控来发现问题、想出方案并预测出未来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发展前景。只有强化对会计两报表的分析,才能更加充分地了解到企业所存在得问题,并对未来会计方面的政策变化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有效反抗与成果。这样做才能更好帮助建筑企业去建立会计遇险报警的机制:在业务项目实施之前,应先提前预测一下风险指标,优化控制、提高规划决策能力,发挥好会计职能的作用。
在项目施工完成之后,也要不离不弃的对它的风险状况进行监测、跟踪、修复,并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来制订出应对正确的措施,防止或有效控制可能遇到的风险所引起的损失。内部控制的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的有效检测。对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评价,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所以,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实际相结合的、可操作性超强的评价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具有可行性,才更有实施的价值,更加有效。
6 结语
上文先描写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通过特点描述四方面对于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点。按照目前建筑企业对财务内部管理的一些特点,改变现在建筑企业所实行并试图完善的有关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郝泽清. 浅议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06)
[2]魏延斌. 浅议工程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12)
关键词:企业;工程管理;问题;控制对策
1导言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生产、工作效率、利益实现都影响重大。因而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相关概念及内涵
2.1工程管理的涵义
2.1.1工程管理的定义。工程管理学的本质是一门针对工程的管理科学,来研究在管理科学指导下运用工程方法如何提高效率,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结合工程与管理的涵义,在此借用2005年何继善对工程管理做出的定义:“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一般说来,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2.1.2工程管理涉及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内容不断创新和工程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以往将工程管理仅仅等同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同,现代工程管理既包括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也包括复杂的新型产品开发、制造和生产的管理,还包括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管理,而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等,也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领域范围。工程管理科学发展成围绕工程产生和发展的一系列技术管理科学(产品管理科学和产业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2.2内部审计的涵义
2.2.1内部审计的定义。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最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所做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所颁布的《内部审计责任》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2.2.2内部审计的发展。19世纪内部审计的概念发端于英国。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内部审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这是内部审计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的文件中。企业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管理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原因。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会计导向审计到管理导向审计,再到风险管理导向型审计的发展过程,审计目的也从对会计的差错监督演化到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上来。
3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工程项目中普遏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一,企业在建设程序时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十分严重。一些企业在建设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某些潜在投标人,对其投标实行歧视性待遇。第二,企业存在虚假招标、规避招标等不良现象。一些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润,采取各种方式在招标上“做文章”,还有某些建设单位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视为“走形式”、在施工图设计没有通过审查的情况下盲目开工、项目竣工后不验收备案等。像这样的项目工程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还给国家造成了经济负担.
3.2工程项目质量没保障
建筑工程的工期较长,所用原料品种复杂多样,且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使工程质量问题错综复杂,类型千差万别,以致工程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企业加强工程管理内部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4.1加深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与理解
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实践,要提高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管理环节中的地位,加强其发挥的作用,就必须对内部审计有全面充分的认识,从思想高度上对内部审计进行重视。
内部审计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管理发展至今,管理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需要有效的决策、执行与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恰恰是必不可少的监督环节。既然是隶属于整个管理系统内,那么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放宽视野,摒弃认识上的偏颇,不能仅仅把重心放在账目查错防弊上,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控制审计、效益审计等方面也要下足功夫。这样既发挥了内部审计的效力,让人们对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利于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4.2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产权、生产、销售、利润及权责分工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新时期,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发展壮大意义重大。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对权利牵制、监督与激励机制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企业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按照流量目标高效有序流通。为了防止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人员出现价值判断不准、立场不坚定的现象,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中,可以建立起“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为一体的控制体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4.3注重风险管理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在利益方面存在博弈关系,因而很难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进而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控制工作需要注重对风险进行管理,同时这也是促使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通过风险审计为内部控制提供保障。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运行风险,因而在内部控制控制中要突出风险审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审核与评估,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在内控工作中,也要建立起风险管理与信息反馈机制与系统,制定出风险管理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积极预防、转嫁风险等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降低损失程度,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4.4管理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在质量成为企业第一竞争要素,管理成为企业成败关键的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产品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到“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从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到追求“零缺陷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变革,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的升华。这是社会、技术及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要求。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至关重要,但是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项目工程内部控制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企业人员持之以恒的研究与探索,因此,企业应重视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达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蕾.初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内部审计重点的转移方向[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25):12-13
【关键词】货币资金 内控管理 内部监督
一、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一种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货币资金。因此,加强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是完善内部管理,减少成本费用的关键环节。根据货币资金的存放地点不同及其用途的不同,货币资金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由于货币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加之货币资金也是最容易被贪污、偷窃或挪用的资产,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领导者必须深刻认识资金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探索制定旨在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健全有效的资金内控管理制度
一是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方面,企业中存在未按规定限额留存现金、超时限送存银行、现金收入不入账、随意甚至多头开立银行账户等现象,这样就为挪用现金、“白条”抵库的发生提供了土壤。二是内部审批管理方面,由于管理者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企业在资金支出中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三是印章和票据管理方面,有些企业存在将预留银行印鉴由出纳一人保管、购入、使用、转让票据不作备查登记以及管理者将企业证照出借收取使用费等现象,这样不但伤害到了企业的利益,而且为侵吞公款、携款潜逃提供了机会。
(二)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严重影响着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最终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不合规,甚至出现会计人员无从业资格上岗现象的发生。再者会计人员对财务知识学习的淡化也导致企业未能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使企业资金管理存在诸多管理漏洞。
(三)企业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全
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监督评审起着主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其内审的职能范围非常的狭隘,仅仅针对于对账目的审核,而对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则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货币资金支出流程及控制
一是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定资金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权限,确保与资金相关各个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二是规范现金、银行存款业务。现金收入方面,对当天收到的零星现金收入要及时入账并存入企业基本账户,并将开票与收款工作适当分离;现金支出方面,要严把原始凭证审核关,对不合规、无领导签字的票据一律不得入账;每天下班前要对现金进行仔细盘点,并做到与账面金额保持一致;银行存款方面,企业要对账户的开立进行严格的审核,不得将账户外借,也不能将公款存于职工个人名下,定期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认真及时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三是建立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审批人要对每笔资金业务票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只有经过审批人审批并由审核人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才能由出纳办理支付手续。四是建立建全印章票据管理制度,一方面对企业票据购买、使用、转让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备查登记,并对存放的未使用票据进行定期盘点,保持与账面一致;另一方面强化银行预留印鉴的保管,强调不得由一人保管法人章、财务专用章、银行印鉴等全部印鉴,做到随时与开户银行对账。五是加强对资金的监督检查,明确资金监督部门的职权,赋予监督人员对日常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权利,以确保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落实到位。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多数企业也加强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然而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预算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支出与周转,同时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再好的资金控制管理制度归根结底也得由业务过硬的财务人员执行,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资金控制制度的最终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一方面要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每个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每年进行会计后续教育,不断为财务工作人员充电;另一方面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使其了解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严重性,从源头控制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再者,企业也要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待遇及广阔的发展平台,使每个财务工作人员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企业若想长久发展,完善现代公司制改革是必要手段之一,并且一定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手段,这样才有助于企业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国企业要更新观念,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不断的完善,适当的将新的管理经验引进自己的企业,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