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是否顺利,同时也决定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高低。
一、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识字。小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相当之快。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时机,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识字训练。小学生在刚开始进入学校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15到20分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都尽可能地进行识字训练,让学生高效地进行识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识字训练。例如,在教“办”这一字时,可以把两手一摊,说道“怎么办呢?”然后跟学生解释两只手代表的是“办”字的两个点。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跟学生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可以把生字词写在卡片上,出示给学生一起认读,然后偷偷藏起一个字,问学生什么字不见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识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排除识字的困难,减轻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在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有一定的遣词造句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在遇到生僻词的时候独自解决问题。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一一查出来,对字的音、形、义有初步的把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字典、词典的好处,让他们在遇到难点的时候就自主进行翻阅,在闲暇时也可以进行浏览。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进行背诵、仿写。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字扩词、以词扩句,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适当地进行应用。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填空。另外,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造句的作业,让学生学会词语的应用。在学生能够写出一些比较完整的句子之后,教师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师可以先通过片段作文的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指出文中词句使用不恰当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反思,重新进行遣词。另外,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可以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涉猎,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不断接受文化的熏陶,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理解,以便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疏通课文的脉络,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避免传统教育方法中的强行灌输的教育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思想进行重组、再造,对文章进行揣摩,体会语文的语言魅力。
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注重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无法真正达成学习语文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也已成为了一项专项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说话,表达自身所思所想。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插图,为班里的同学讲故事。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将自己的感受讲述出来。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的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故事,用演绎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角色扮演的环节,学生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开发自己的想象,又可以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的内涵 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兴趣
一、科学正确的方法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步入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域后,需要思索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模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联系自己所教授的英语课程,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转变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边的配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与努力,教学难以获得成功。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恰恰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正是它优越于传统的“讲授法”之所在。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即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统领课堂,讲授几乎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不能直接体念知识,无法影响知识传递地性质、速率和供给量。若过多使用,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同时,枯燥乏味的课堂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旨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模式提倡“少讲多练”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教少的时间讲解学习材料中的重难点及基本的语言知识,而较多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指导他们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练习。通过反复地练习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变为交际和应用能力。
2.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得加.富尔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也不例外。学一门语言需要知识的日积月累,而学校的教育时间毕竟有限,知识却是无限的,并且当今我们所处的是信息社会,信息千变万化,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同样,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习惯,以便在离开学校之后仍能不断地获得日益更新的知识,这也正与现代“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的要求相一致。那么,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呢?
2.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英语基础太差,学习方法不当,不愿投入太多时间或有畏难情绪等,往往使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动机。因此,激发其学习动机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教师应在课堂内外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动机,使他们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课堂上,教师应该使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作实际,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新闻或本校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介绍学习材料时,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录像等视听设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兴趣;在教学手段上,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课外,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歌曲表演比赛,原版原声影片播放,组织英语角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讲英语的机会。此外,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点点滴滴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以和善的态度予以纠正,切忌让学生难堪,以至不敢开口。所有这些都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时事,熟悉学生,还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使其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2注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后,教师还应指导他们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来学习英语。首先,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要求学生粗略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如找出记叙文中的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说明文和议论文中各段的主题句以及全文的大意。同时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单词及不理解的短语和句子划出来,运用已有知识及上下文,猜测其意义。其次,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敢于开口,大胆讲英语。例如,在课堂讨论时,学生要努力克服怕羞、怕错等心理障碍,尽量用英语发表自己对论题的看法和意见,这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又能提高归纳总结能力。第三,课后学生要及时复习消化所学内容,单词的记忆,课文的理解及朗读,练习的完成都是必要的。基础较好或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以给自己“加餐”。读读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书籍,看看原版电影,写写英语文章等,从听、说、读、写几方面综合训练,定能取得佳绩。
四、结论
要全面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必须深刻认识高职高专的内涵、属性及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教会他们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学生培育成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并为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相关文件
[2].Tricia Hedge.《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摘 要]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是写字教学的要求,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田字格,学生离开田字格后很容易写不好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田字格的作用,注意字的整体,注意字的主笔,注意字的大小,不能因受到田字格的影响,而迷失了写字的方向。
[关键词]田字格 写字教学 主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91
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不少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学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王”,老师总是强调第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横”要正好压住横中线,第三笔“竖”要正好写在竖中线上,而对汉字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却不了了之,使学生一离开田字格,字就写得东倒西歪,忽大忽小。为什么呢?很长一段时间,我也认为是由于学生一时不适应造成的,只要写的时间长了,他们的手臂骨骼发育健全了,这种状况自然就会消失。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能正确认识和发挥田字格的作用。怎么办?通过多年的低段写字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写字。
一、正确认识田字格的作用
田字格是后人在反复研究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辅助学生写好字的有效工具。它本身不是汉字的一部分,只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起到辅助参照的作用,通过与边线、中线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的对照,使学生能更清楚地分辨汉字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在教师的心目中,应该强调一种认识:田字格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结构的拐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写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就要有意识地弱化学生对田字格的依赖,而把对汉字的整体感知作为训练的重点,由此交替进行,螺旋上升,切忌贪多求快。如左右结构的字“样”,写这类字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育”,上下部分布局要匀称。左中右结构的字“做”,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并要学会避让。上中下结构的字“意”,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等。由于人的个性及欣赏风格的不同,教师在评价学生写字效果的时候也应确立一个认识:只要学生写的字重心平稳、比例适当、整体和谐则为好字,而不应该纠结在某个笔画长了、短了、宽了、扁了、大了、小了,以及在田字格的位置等这些问题上。
二、养成书写汉字的好习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让学生认真观察字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就让学生写,结果学生写得大小不均。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听到老师们埋怨学生因为喜欢用橡皮,导致书写不够整洁的现象,究其原因,这是因他们有看一画写一画的坏习惯而导致的。所以,为了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整体入手,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提笔写。这样不仅能熟记整个字形,而且能提高写字的速度,还能提高学生对字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注意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尽管汉字数量庞大,但从结构上来讲仍然有规律可循。自古以来,不少先贤都非常重视汉字结构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指导汉字书写的理论,譬如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无法穷尽汉字的变化,但是他们给汉字的书写规范提供了借鉴。所以,在具体的写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这些法则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汉字的教学中,并且不断强化汉字书写中的主笔意识。如“全”字,“撇捺”为主笔,此时“撇捺”就应该左舒右展,结构才会稳当。再如,“栽”字,“斜钩”为此字的主笔,写的时候上下都要明显地超过左部,这样“栽”字才不会垮塌。而一些独体字要写好的话,一般来说取决于横画和竖画。如“万、丁、百”,它们的主笔都是“横”,写好这一笔,再按照重心平稳的原则来指导书写,难道还是难事吗?再如“十、半、卜”,只要写好竖,那么,这三个字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点横之间见功夫,间架结构显水平”。
四、感受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大小
结合长期的写字经验,我认为,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大字时最好能填满整个田字格。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防止学生坐姿变样,视线拉得越来越短;二是可以纠正学生写的字大多偏右下方的毛病;三是学生习惯写大字,指关节、腕关节运动幅度大,能增强手指、手腕的灵活性。为此,我们应该强调学生尽量写大字。同时,在写字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训练有度,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要多认少写。”因为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学生写字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每课时的字以两到三个为宜,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少而精。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有引领作用,并且幼儿教育在家庭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家长把幼儿教育看做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对幼儿有直接影响。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课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逐渐完善幼儿的教育课程,才能够使幼儿教育不断优化。
一、幼儿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小学化现象严重
幼儿教育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人们往往盲目的认为促进幼儿发展就是要开发幼儿的智力,并且将开发智力的方法落实到读、写、算等知识的培养上。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都是教儿童识字、算数,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自身接受能力,以及儿童是否对此感兴趣,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领悟。幼儿园的许多游戏时间被小学化的课程占据,对于难以理解的课程问题,如果教师不进行耐心理解,反倒容易使儿童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1]
2、兴趣课程安排不科学合理
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兴趣课程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大部分的幼儿园,许多兴趣课程的安排都是出于利益的驱使,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盲目进行兴趣课程的安排,并且许多幼儿园没有结合自身的接收儿童的特点,盲目的向其它幼儿园学习,导致兴趣课程的发展并不乐观。许多教师的兴趣课程意识不正确,单纯地认为兴趣课程就是对儿童艺术、体育能力方面的培养,促使了兴趣课程单一,违背了兴趣课程的安排初衷。
3、基础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不明确
对幼儿尽心培养,从课程入手是正确的选择。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发展轴线,一种是直接引进市场上的特色教材,然后对其进行改进,发展为园本课程,另一种就是自己编撰教材。园本课程需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照顾本园儿童的兴趣爱好。建设园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基础课程进行补充,促进基础课程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依据园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课程安排,而是随意的进行课程的拼凑,许多幼儿园不是根据儿童的需要设定园本课程,而是依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安排,忽视了儿童的潜能的开发和发展。[2]
4、课程内容安排失衡
许多幼儿园从自身考虑,不断增加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兴趣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合理的对其进行安排,导致这些课程与幼儿园的基础课程发生冲突,课程计划较多,导致课程失衡。
5、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缺少关联性
许多幼儿园对于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笼统的设定一个教育目标或者照搬其他幼儿园的教学经验,将目标与其他幼儿园设定的一样,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安排却与此毫无关联性,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没有清晰目标,致使课程安排散乱。并且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符合自身的发展现状,生搬硬套,看见别的幼儿园怎样做它就怎样做,失去了自己的独特精神。
二、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1、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课程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充分考虑幼儿的教育需求,掌握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从幼儿的全面发展考虑,组织课程安排。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元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进行设定。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条件,盲目向其他的幼儿园学习效仿,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特点。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自有的教学设施,自己接收的孩子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创设符合自身发展的园本课程,并与基础课程相结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课程要幼儿化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尽量避免小学化。要利用儿童的认知方式来进行课程改革,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经验。幼儿化的课程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性,依据其成长特点进行课程的安排,目前来看,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都引入游戏,将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极大的引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这就充分利用了儿童的天性,将课程幼儿化,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3]
4、课程要长远化
幼儿的教育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能只看重眼前,因此,课程改革要突出幼儿教育的长远性。在课程安排上,要尽量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每个课程的安排都要有具体的目标,课程的实施也要围绕目标进行,课程的效果也要以目标的实现状况作为衡量标准。对课程进行改革,要将幼儿教育的眼光放长远些,针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做出课程安排。不能为了自身的便利,忽略了儿童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幼儿教育的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真正的将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课程改革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幼儿园,幼儿园对课程进行改革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有实效性的课程改革,避免照搬其他幼儿园的经验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使幼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安排课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符合幼儿发展的任务,只有真正的予以重视,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海英.课程制度管理:学前课程创生之机制保障[J].学前教育研究. 2010,4(05):27-28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解决措施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重要性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机械学习、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质疑、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不同的定义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自主学习意味着自学者自我负责管理学习,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选择、主动的学习方式。
2、大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并付诸行动的独立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即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刻苦钻研的精神、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并能科学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目前自主学习是大学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学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主要方式。小学、中学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灌溉式学习。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自由丰富的学习时间、专业深奥的学问和多元化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说,在这样丰富多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身的独立学习、思考,成为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和创新性人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在我国古代就被重视、强调,例如朱熹曾说过:“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明代王廷相也指出“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这句强调了自主学习对于自身终身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也是终身学习理念下必备的条件之一。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快,如果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会被淘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较好的认识、适应社会。“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在于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21世纪创新性人才必备的要素。活到老,学到老,人只有学会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所用。大学教育较之于中学阶段以前的学习,更多的在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自觉自主的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而是可以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发现、探究、质疑并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大学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培养具有较广泛的科学知识、较深厚的专业基础、较扎实的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大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教学和指导,还需要学生自身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大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挖掘到自觉学习的潜能,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培养具有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才能较好地激发出求知欲望,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增强自身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才能显著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索、敢于创新的人才,同时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并不乐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课上不认真听讲,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课下忙于休闲娱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置于一旁,不预习不复习;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时投机取巧;为此,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及格,要补考、重修,甚至延长学制……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多数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但从大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来看,被动学习的学生占有较高的比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首选类型。由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接受的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也成为他们学习方式的主流。而在大学里倡导自主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与学习方式上的改变,在短期内他们很难适应与接受改变这样的新型学习方式,一时让其作为他们学习方式的主导也是比较困难的。再者,社会的快速进步与知识更新速度步伐的加快,大学教育在教育观念与课程专业设置方面相对滞后,学校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视力度不够,致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没有得到校方的支持,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件事,缺乏兴趣,将不会投入十足的热情与百分百的努力。对于学习也是,带着兴趣去学习才会有十足的投入与收获,而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认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考上了大学就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放松学习了,所学的专业也是父母帮忙选的,并非自己的兴趣。所以,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放纵自己,养成自由懒散的学习习惯,没有认真好好的学习。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和大学生活好好规划,不知道要怎样学,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在中学阶段,老师会将学习计划制定好,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计划学习就行了,学生成了被动的执行者。进入大学后,一切的学习与生活都是学生自己安排了,此时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对于专业的学习,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概念,而且制定的计划也没有指导性与可行性。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制定好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考研、考相关证、找工作、拿奖学金、评优等。他们对于自己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投入,如考研、找工作的学生可以比较合理的安排学习、勤奋学习,其用功程度也是相当大的;相反,以短期目标为奋斗的学生相比而言则显得比较缺乏学习的长期性与自主性。
自主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有效率的学习而制定的一系列学习方法,它是影响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大学生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于学习方法没有自己的见解,总是很盲目的投入学习,到最后却没有很大的成效。比如,不知道如何把握一节课的重点、如何做笔记,不知道课后如何整理笔记、如何分析笔记的知识点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阅相关资料。大学的学制长,专业课程多并且各课程间联系紧密,如果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就可能会出现一门功课没学好导致其他一些功课也学不好。因此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是很重要的,学习策略并不是盲目跟随学习好的,而是应找到适合自己的。
有的学生自我管理比较差,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治学也不严谨。在中学时天天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大学主要是靠自觉、自主管理自己。大学没有了约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他们看到同学玩自己也控制不住相依去玩,有时一玩就忘记了时间,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有的学生自我评价方面也有所欠缺,对于自身没有很好的认识,只是盲目随从同学。学习归因就是很好的自我评价方式,归因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归因,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其认知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有的学生在取得好成绩时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是自己辛辛苦苦奋斗出来的成果,像这种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付出多就有收获的,会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与自我效能感。然而,有些学生却将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这样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成功则会使学习者产生侥幸心理,而失败则会使其找到失败的借口,无论成败都会使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受到很大的影响,也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三、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需要多方面齐心协力的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建设,也需要教师们的配合与全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1、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国家积极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教会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讲座、广播、校报等方式大力宣传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接受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自身的自主自觉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确保大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场域。图书馆要有丰富的藏书,能够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需求;自习教室的条件尽量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不仅有地方学习而且是在舒适的环境下;电子阅览室开放的时间要足够长,提供尽可能多的网络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课外的知识扩展与补充。学校也应重视如教师素质、校风学风、课程设置等软件环境的强化与建设,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提升学校整体综合素质;课程设置不应安排得过满,应给学生一些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被激发出来。
2、教师方面
教师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确保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放思想,创新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在传授知识时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展开,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拓展分析问题的思路,激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过程,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努力使之规范化。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正确认真对待学术问题和教学,确保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有效进行。最后,高校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学生积极对话,可以采取聊家常的方式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现状及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
3、学生自身方面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大学生首先应对所学专业有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与好奇心,调动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自身也应端正学习态度,主动思考、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目标才会远航,在校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学习目标有大小、远近之分,恰当合理分配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实施,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有了学习目标,就应制定学习计划,计划的可执行性关系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习计划,最好可以细化到每一阶段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如何完成,提高计划的可实施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目标实现过程中,时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自我监控能力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和效果。大学生在充分抓住课堂的学习时间,同时应好好利用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开放的学习资源,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寻求适合自己及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采取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自己的自主、自为、自律能力。在学习成绩的成功与失败面前,能够善于进行归因,总结成败的经验,使学生体验努力后的进步与成功,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进而使学生会学、想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关系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本文是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4-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俐,刘波.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2]朱红梅,韩文堂.现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54-02
一 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着力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
1.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自学或向教师询问等途径,学习早期阅读的相关知识,形成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搜集切实可行的早期阅读方案。利用家长会、接送幼儿的机会,积极与幼儿的教师沟通,也是家长学习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的有效途径。家长还可以从杂志、报刊以及网络搜集早期阅读教育方面的资料,积极学习并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教育观念,以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家长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美国学者杜京研究了5000名学龄儿童,发现幼儿的阅读兴趣与图书读物的优选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家长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家长可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1)增加带幼儿逛书店的次数。在逛书店的过程中,幼儿家长要细心观察幼儿对哪种读物感兴趣,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图书。(2)家长还可以帮幼儿参考,在保证图书内容健康、科学、有教育意义的前提下,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并热情鼓励幼儿喜爱图书的行为,以此强化幼儿选购图书的行为,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3.家长创设愉快的家庭阅读环境
显性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直接性、外露性,影响效果的即时性和明显性等,主要包括阅读环境、墙面环境及其他刺激所构成的物质环境。幼儿通过活动与阅读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喜爱阅读的心理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要强硬地限制幼儿阅读的时间及材料,尽量让幼儿自主选择。帮助幼儿养成每天在固定时间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幼儿;不要强制要求幼儿阅读;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保证周围环境的相对安静。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幼儿阅读时看书、看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4.家长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活动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陪伴幼儿欣赏生动的图画,阅读有趣的故事,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能满足幼儿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家长在与幼儿进行家庭阅读活动的时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陪同”,对幼儿阅读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直接为幼儿提供帮助,要有效地引导。通过这种让幼儿自己体验、观察、思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丰富幼儿的认知,帮助幼儿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避免幼儿因无法理解阅读材料,对阅读活动产生排斥心理。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不仅仅是和幼儿在一起。在幼儿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读幼儿所读的材料,也可以读自己的书、做安静的工作。家长要及时关注幼儿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和阅读进程,让幼儿感觉到家长对幼儿的关注与关心。
幼儿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需要、阅读能力发展动态。以此帮助幼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亲切、安全、温馨、愉悦的体验,从而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科学进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
1.更新幼儿教师的早期阅读教育观念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幼儿园阅读课教育目标的确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幼儿教师要建立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意识,重视幼儿阅读教育、重视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参加培训、自主学习明确幼儿早期阅读的概念,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作用及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重视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以幼儿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发展需要,重视幼儿的兴趣需求。
2.提高幼儿教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
幼儿教师设计阅读活动时,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形式的丰富性、趣味性。让幼儿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上阅读课时要兼顾幼儿的愉悦度、参与度,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上阅读课时,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多加入游戏方式,增加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幼儿园阅读课程要为孩子创设多元阅读的情景,建立多元阅读的互动关系,选择多元阅读的材料,尝试多元阅读的途径,从而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打下基础。
3.创造自由、开放、有趣的阅读情境
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活动。在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在顺应教育目标的前期下,应尽量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提问要注意给幼儿最大的自由思考空间。如在《蒲公英找家》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们,小鸟用翅膀飞,那小蒲公英用什么飞啊?”在活动快要结束时,可这样提问:“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小蒲公英可能在哪里安家呢?”通过这种提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让幼儿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鼓励幼儿有创意的回答,不把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幼儿,对于非原则性问题,不要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对“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蒲公英的家会安在哪里呢?”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要给幼儿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猜想,不要给幼儿规定“标准答案”。
4.尊重幼儿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
幼儿教师组织幼儿阅读活动时,在教会幼儿生字、新词,教会幼儿背会儿歌、故事的同时,要兼顾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不要强制要求幼儿背诵、识字。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不要给幼儿过大的压力,避免幼儿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三 提升幼儿园办学条件,有效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
1.对幼儿教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培训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早期阅读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幼儿教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理论培训,能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对幼儿教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实践技能的培训,能帮助幼儿教师掌握扎实的阅读课教学技能。要通过教师日常会议及时巩固培训成果,及时纠正幼儿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的错误观念;及时更新幼儿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的认识;引导幼儿教师提升教育技能,更新教育技术。
2.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专门的阅读环境,也就是要具有独立于其他活动空间的阅读区角,幼儿阅读区角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阅读空间。阅读区角与表演区角尽量相邻,方便幼儿把角色表演活动与阅读活动相结合。区角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整洁、富有趣味性及教育功能。区角的创设要定期更换,尽量保证一个月更新一次,防止幼儿对阅读区角的环境创设产生审美疲劳。进一步充实、完善阅读区角的桌椅设施,满足幼儿阅读需要,帮助幼儿创设舒适的、适宜阅读活动的环境。幼儿园要在阅读区角为幼儿提供足够班级幼儿使用的桌椅、书架等设施,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正常进行。幼儿园阅读区角的桌椅、书架要能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幼儿园对其质量、安全性要严格把关,为幼儿提供安全的阅读环境;阅读区角装饰要富有教育功能、趣味性。幼儿的认识活动是无意识地从刺激环境中获得复杂知识的过程。阅读区角的墙面装饰要富有趣味性、创造性,要为幼儿营造生动有趣的环境。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快乐的阅读氛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3.为幼儿投放充足、有趣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幼儿阅读的必备条件,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避免因阅读材料匮乏导致幼儿丧失阅读机会。阅读材料除了要保证数量充足,还要注重质量的选择、种类的选择。要在选择适合幼儿阅读、能有效促进幼儿兴趣和认知发展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保证阅读材料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需求,增加幼儿使用阅读材料的机会;增加幼儿自主阅读的频率;增强幼儿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牟群英.当前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调查[J].幼儿教育,2003(3):5~9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16~19
[3]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66~121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