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股票投资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票投资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票投资计划

第1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关键词:股票 投资 风险防控

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股票市场是我国持久追求的目标。在证券市场里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所以,这就要求股民必须具备相应的股市知识,切不可盲目跟风,看见有人在股市赚了钱,就盲目地在股市里投资,结果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赔进去更多。如何杜绝大众盲目进股市的现象,如何能够让大家认识股票投资的风险,在已有的认知下进行合理的投资,本文结合各方资料,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股票投资简介

(一)股票与股市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

(二)股票投资:炒股

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就是我们俗称的“炒股”。炒股,有着各种各样的题材,但大多都是炒经营业绩或与经营业绩相关的题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愈好,股票的价格就愈高;业绩差,股票的价格就要相对的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股票的经营业绩每股只有几分钱,但其价格比业绩胜过它几十倍的股票还高,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在选取股票时,一定要谨慎分析,密切关注该股之前的走势,利润,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忌盲目选股。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类型与特征

(一)股票投资风险

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可能性。股票投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

1、市场风险

是指对所有公司都将产生影响的风险,它源于公司之外,表现为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发生变动,购买任何股票都不能避免这类风险。比如当年的9・11事件,除了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股市也随着这一事件持续低迷。

2、公司特有风险

源于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投资公司近期的表现),表现为个股报酬率变动脱离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例如前几年的三鹿奶粉被曝含有致癌物质三聚氰胺,就因为这一事件,该公司的股票大跌,很多股民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

股票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明天的股市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风险的估计,也是完全凭借已有的现象、经验,进行的推测,这是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所能做的。

2、客观存在性

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股市的利润是巨大的,但所谓“利润越大,风险越大”,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哪个人敢保证那只股票是稳赚不赔的,纵然是有名的“股神”,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赚钱,所以,对于股市,我们不能报有“零风险”的幻想。

3、相对性

为什么股市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一夜倾家荡产,因为不同的股票,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不同。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而言,风险也是相对的,如何把握好风险的相对性,是每一位股民的必修课。

4、可防范性

尽管股票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努力地去测量、估算可能出现的损失,尽力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股票投资风险防控

(一)掌握必要的证券专业知识

股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研究透彻。但若是想凭借股票的投资获得成功,必须要话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证券知识。我们不排除有人凭借运气获得成功,但那毕竟是少数,要想获得长远的成功,专业的股票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二)了解投资环境,关注投资时机

股市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政策颁布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政治安定,经济进步,民生安好,股市一定是繁荣、能挣钱的;反之,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股市将会是灰暗的,是个吸金的黑洞。

(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

股票的投资方式有很多,这就要随着投资者的习惯、性格,结合当前的股市发展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切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长期不变,要随时保持敏感,灵活的改变现有的投资方式,跟上股市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制定合理投资运营计划

大多数初入股市的投资者都将注意力放在试产改价格的涨跌上,却经常忽略本身资金的合理调整,要知道,资金的本身才是股市的基础。制定合理周密的资金运作策略,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查阅多方资料,就股票投资风险防控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当前我国股市的现状及股市投资的风险所在,就股票投资的防控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健补.理财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318-328

[2]王小玲.中国股市系统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张剑锋.上海股票市场投资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第2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一、制约我国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主要因素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股票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由于分业经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障碍已经逐渐消除,管理层甚至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多的优惠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猛,理论上将有6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而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他们对一级市场的兴趣远高于二级市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股市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作为风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由于股市风险相对较大,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往往和股市的收益密切相关。我们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中国保险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著名的5.19行情让保险公司尝到了甜头,1999年和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但好景不长,随着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违规资金的退出,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熊市,保险公司在基金投资上陷入亏损的被动境地。受此影响,从2001年到200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数都在亏损,包括部分券商在内的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市况,向来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轻易大规模直接入市。

    2、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还亟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不是资源配置上,其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种市场功能的错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加上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证券中介机构失职、暗箱操作和市场投机盛行等突出问题。

    国九条的颁布,标志着管理层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救市转变到治市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陆续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治理整顿、分类表决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问题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险资金作为稳健理性的长期投资资金就不会大规模入市。

    3、保险公司自身的因素。目前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数额达到744亿元的高点,在有关部门公布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相关文件之后,保险公司对基金采取了减持的策略,到2004年底基金投资额降至673亿元,锐减71亿元。2004年四季度股市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基金,保险公司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入市丰富资产配置品种,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基金投资(特别是封闭式基金投资)的伤痕还没有愈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忘记资本市场的风险之痛,他们在准备直接入市的同时减少基金投资的比例,以避免权益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占有过高的比重,以减少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影响。特别是三家境外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不断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大规模直接入市的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冒进。而这三家保险公司的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0%以上,因此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规模就不容过分乐观了。

    二、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主要措施

    经历了近四年的持续调整,中国股市只有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重构一个规范、透明、公平、有效的市场,才能吸引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合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送新鲜血液,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而同时,保险公司等广大投资者才能通过资本市场真正享受到投资中国的丰硕果实。为扫除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形障碍,促进保险资金积极入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1、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深层次改革。2004年以来的各项政策表明,管理层已经下决心要根治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将国九条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目前,社会各方都盼望管理层能够在全流通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已成为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最大障碍。全流通问题由来已久,且越拖越难解决。管理层各方应尽快达成共识,在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拿出原则性或框架性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对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和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动向有清晰的预期,促进场外观望的合规资金积极入市,为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应加大对市场上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氛围。如: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完善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和淘汰机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媒体在内的各中介的行为;加大对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上市公司群体等等。

    2、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涉及到两个金融市场和两个监管部门,这种跨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牵涉到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早在2004年7月,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业经营趋势,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达成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将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通过及时协调来解决。同时,三方还将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积极有效的,去年建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保险资金在入市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或新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加以解决。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发跨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3、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的特点,几乎每次行情都活跃着各路不同性质的资金。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违规资金已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造成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鼓励合规资金积极入市是管理层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推动股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代表了市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处理闽发、汉唐等问题券商的时候,就需要管理层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从而保护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集中的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迭创新高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21日,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小盘基金(5亿——15亿份)平均折价率为21.89%,26只大盘基金(20——30亿份)平均折价率更是高达37.65%,其中有4只基金折价率已经超过了40%。作为最大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保险公司在2004年中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已经超过300亿份,高折价率是其基金投资蒙受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应着手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困境,特别是在ETFs、LOFs等新产品成功上市之后,通过制度创新寻找封转开的新思路,彻底解决高折价率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各种问题。

    4、保险公司应为积极入市做好充分准备。2004年底是我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分水岭。面对国外保险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努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尽管目前我国股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用战略眼光审视自己的入市策略,为保险资金长期积极入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当前股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的时候,保险公司应积极介入一级市场、可转债等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通过实战快速磨合投资队伍,提高股票投资部门的研究能力、市场敏锐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保险资金更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奠定组织基础。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财务清算、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环节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险公司顺利实施资金多元化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国外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概况

    1、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多,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股票投资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以美国寿险公司为例,最初股票投资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随着监管的放松和华尔街股市的蓬勃发展,股票投资的比例也节节攀升,到1970年代就稳定在10%左右,到1990年代更是快速增长到30%以上,进入21世纪,股票投资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25%左右的较高水平。相对于股票投资,抵押贷款、房地产等投资品种出现明显萎缩,如抵押贷款比例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40%的水平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6.86%。而企业债、国债等债券投资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在40%的水平上下窄幅波动。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统计还显示,不同险种的股票投资比例也略有差别:在九十年代末期,美国寿险与财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为27.42%和17.83%,英国为60.4%和31.98%,日本为26.6%和20.37%。

    2、股票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费率的下跌,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股票投资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也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寿险公司协会2001年到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中债券贡献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3.61%,股票高居第二位,为15.03%,随后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房地产等其他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考虑到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股票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美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者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机构化特征。1950年美国机构投资持有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仅为7.2%,而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资金流动报告,截止到2004年三季度,美国资本市场上约有58.57%的股票市值为机构投资者持有。从报告披露的数据看,美国个人持有的股票比例在这几年依然保持了明显的下降势头,从1999年的46.96%减少到2004年三季度的39.24%,平均每年下降1.29个百分点。

    在机构投资者中,共同基金以22%持股比例排名第一,年金及退休基金以17%的比例位列第二,保险公司则以7%的比例夺得探花的位置。由此可见,保险机构投资者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3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长期投资收益难指望

过去100年中,美国债券投资者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约5%。而从道琼斯指数1927年初到2007年初取样计算,美国股市80年中的年复合收益率为5.6%,再加上股息收益,股票投资者年收益率确实超过债券投资者。尤其是复利效应,让两者上百年的总收益差距高达几十倍。但凭此说明人们投资股票一定更好则是荒谬的,有多少人能把钱在股市搁上百年?又有多少人能活那么长?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在百年后留下大量财富,合理的计划投资期限是10~30年,而在这一期限内股票投资的风险不可小视。以史为证,1921~1929年美国道琼斯指数出现第一次上涨5倍以上的大行情,到顶峰时做股票成为绝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一爱好。但股市突然崩盘,道琼斯指数3年跌幅达89%,高位入市的投资者必须苦熬20年才能解套。第二次大行情是从1942年的100点涨到1966年初的1000点,长期持续的牛市又吸引了太多的人投资股票,然而股市再次反转,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道琼斯指数在17年中下跌74%;即使考虑年均派发4%的股息,也仍会亏损31%。可见长期投资买在高位,就很可能亏损。

高位投资并不划算

看完海外,再来看看A股。对A股中的部分绩优股抽样计算,可发现当前其平均市净率高达8倍,但很多投资者仍对这种高估值的股票趋之若骛,这种投资是否理性?

假如你的邻居拥有一家净资产10万元、总市值为80万元的商店,每年净利润1.5万元,如果你以8倍的市净率、53倍(80÷1.5)的市盈率――即80万元的价格买人,假设它的利润不增也不减,你需要53年才能收回投资;如果利润以15%的平均速度复合增长15年,则15年后每年净利润能达到12.17万余元,若按美国股票市场130年来的平均市盈率(13.2倍)进行静态估值,你这笔投资的估值是160.6万元,才比购买价格高出一倍要是商店的每年净利润不幸下降一半以上,即降到0.75万元以下,商店的合理估值就将下降87%以上,只剩10万元或更低。而按现在的5年期存款税后利率5.21%计算,资金存15年也能增长1倍。如果冒高风险投资股票,在15年后只能获取和银行存款同样的收益,收益风险比也太不合算了。更何况谁敢说公司今后15年一定不会亏钱?

第4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朱晖今年50岁,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做办公室主任。20岁的女儿,目前读大学二年级。前年女儿高中毕业的时候,她和先生和平分手,女儿选择与妈妈一起生活。但是女儿上大学要住校,一个月回来一两次,朱女士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活。

收入中等 生活节俭

朱晖每月的税后收入有6000元,支出方面,她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在2000元,养车费用大概1500元,女儿每月1500元的生活费是由前夫提供的。“有特殊情况不够用的时候她再跟我要,当然,女儿很懂事,很节省,每个月省下的钱我让她自己攒着。”

年度收支方面,朱晖的年度收入来源于奖金,大概有3万元。支出主要是过年走亲访友的费用,朱晖是本地人,父母还都健在,弟弟妹妹也在北京,过年总要相互走动,送礼、聚餐都是少不了的。这方面支出大概要在1万元。另外一项支出就是1200元的保费。女儿每年的学费是由前夫来负责的。

家庭资产方面,朱晖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现金5万元,定期存款20万元,国债10万元,股票市值15万元,汽车折旧后价值8万元,一套位于北京二环以内、市中心的房子市值约150万元。

股票投资需不需要调整

朱晖目前的主要投资就是股票,据她介绍,自己炒股有近10年的历史了,当初主要是弟弟炒股,受影响她也就跟着炒,有点闲钱就放进去。

虽然知道炒股的风险不小,但是朱晖说自己有的是耐心,有一只股票被套牢后持有了七八年,直到2006年解套后盈利30%才卖掉。

不过,眼看自己还有5年的时间就退休了,股市这部分钱是给自己准备的养老费用。朱晖想请教专家,这个年龄还适不适合炒股?可以的话,股票投资大概占到多大的比例?自己的这部分投资该如何调整?

养老金缺口怎样算

朱晖说她未来5年内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女儿毕业后出国的问题,还有就是自己的养老问题。

朱晖介绍,女儿目前学的是小语种――西班牙语,入学之初她就允诺女儿本科毕业后把她送出国。至于出国留学的费用,朱晖说她不太担心,自己的定期存款就是给女儿准备的,前夫也会出一部分。此外,妹妹是丁克一族,夫妻俩收入又高,每年出国旅游什么的,就经常带上朱晖的女儿。妹妹已经交代过,女儿出国留学费用她至少会支持一半。

至于养老,朱晖了解到,按照目前的社保,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只够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我还希望能经常出去走走,国内国外到处走走看看。”朱晖想请专家测算一下:退休后要达到目前的生活水平,自己的养老金缺口大概有多少?当然,到时候不用养车了,可以把养车费用来旅游。

保障如何增加

在保障方面,朱晖说除了社保之外,她还有一份商业大病保险,是10年前一个熟人向她推销的,10年来缴费一直未断过,保障的额度是10万元。不过至今她还没有用过。

像朱晖这个年龄和这种情况,她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险种?请理财专家给出好的建议。

家庭资产配置分析与理财建议

吴雪征

一、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朱女士一家是单亲家庭。目前的家庭财务状况整体上是很理想的,但从投资理财的角度以及朱女士的人生目标来看,有些方面还是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的。

二、理财目标分析

股票投资需不需要调整

从朱女士的金融资产组成来看,活期、现金、定期存款和国债属于本金安全、收益稳定的低风险资产,占比为70%,股票属于高风险资产,占比为30%。

尽管股票投资的占比为30%,并不算很高,但笔者还是建议朱女士放弃股票投资,转而可以通过开放式基金投资国内的股票市场,理由如有如下几点:第一是朱女士不专业,作为一家国企的办公室主任,并不是投资专业,尽管关注投资方面的资讯,但是不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还是难以掌握的;第二是当前的经济形势正处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的投资风险很大;第三是朱女士没有进行长期投资的时间基础,尽管朱女士认为自己有耐心,但考虑到5年后就要退休了,将完全依靠积累的金融资产进行生活,朱女士并不具备“亏损了再重来”的时间基础。

女儿的教育金储备

朱女士的女儿今天上大二,两年后计划出国留学。留学的费用预算是此次财务安排的重要事项,此项安排的得当与否将影响到朱女士的养老计划。出国留学的国家以及出国留学的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因素,由于根据目前的资料,笔者还不能知道具体的资金使用需求,因此先做如下假设,假设出国留学的时间是3年,每年的费用支出是25万元人民币,在留学的3年期间固定不变。从费用的负担来说,根据已知的资料,假设朱女士的前夫每年负担5万元,朱女士的妹妹负担10万元,朱女士自己负担10万元。如果前夫和妹妹的负担都能够实现,则朱女士需要在2年后准备出30万元,以后每年支出10万元供女儿出国留学。

目前朱女士的资产中已专门准备了20万元的定期存款,离30万元的教育金要求还有10万元的差距。如果通过金融理财的方式,目前的20万元需要在未来的5年每年年均持续获得11%的投资回报率,以目前的金融市场情况,要找到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虽然这几个月股市有所起色但未来无法过于乐观。因此建议朱女士将自己原计划给女儿留出的专项留学基金和自己的其他资金一同进行规划设计。

自己的养老金储备

根据上文提到的建议,朱女士将资金做一通盘的考虑,目前朱女士可供投资的资金包括活期及现金、定期存款、国债和股票,假设朱女士没有兑现损失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投资规划的资金规模是50万元。朱女士每月的平均支出为3500元,半年的支出规模为28000元,在活期及现金的5万元中先留出3万元作为应急储备,则实际可投资资金为47万元。

假设朱士士的预期寿命为80岁,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则未来的理财资金支出需求为,2年后每年支出10万元,连续3年以满足女儿的留学需要,从现在算起的5年后,每年可以得到养老金4.2万元(3500×12),连续25年。未来5年,每年的收入为48800元(2500×12+18800)。要达到以上的资金需求,从现在开始,在未来30年内,需要保持每年5.4%的投资回报率,笔者认为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假设未来30年,通过债券型基金投资,每年可以获得5%的投资收益,通过股

票型基金投资,每年可以获得lO%的投资收益,则朱女士需要将自己80%的资金配置在债券型基金,20%的资金配置在股票型基金,就可以获得6%的组合投资收益率,能够满足5.4%的要求回报率、

三、具体投资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笔者建议朱女士做如下方面的财务调整:

第一方面,将风险性的投资资产进行形式转变。建议朱女士可采取逐步调整的方式,在未来3个月内,每个月卖出l,3的股票资产,同时将变现资金转换为优质的股票型基金,这样既发挥了基金公司专业投资的优势、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又节省了经常进行关注的时间成本。通过此操作来完成现有可投资资产中30%左右的风险性投资配置。

第二方面,将稳健性投资资产进行形式转变,将活期存款中的剩余的2万元、定期存款20万元以及国债10万元进行兑现,转换成2~3只优秀的纯债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

第三方面,对每月的结余进行打理。假设朱女士的每月收入支出情况保持稳定,那么在未来5年,朱女士每月都会有2500元的结余,在保持平时应急资金有3万元的基础之上,建议朱女士通过纯债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采增加稳健性投资的配置。

第四方面,对紧急资金使用的应急安排如果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需要使用超过应急资金规模的时候,建议朱女士根据实际需求,赎回纯债基金来使用。

保险建议

庄京芳

对单亲家庭来说,家庭风险保障值得重视。因其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他们的财务处境往往更显艰难,另一方面,单亲家庭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失业、丧失工作能力及其他意外状况的发生,都会给单亲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对这样的家庭,统筹日常支出、儿女教育、养老费用的财务计划配置充分的保险保障就显得尤其重要。

朱晖女士未来5年内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女儿毕业后出国留学的问题,还有就是自己的养老问题。朱女士表示身体状况良好,退休后除了不再使用汽车,希望保持与现在差不多的生活品质,希望能经常出去走走,国内国外到处看看,

针对朱女士的家庭的风险和对未来的需求,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建议朱女士购买一份定期寿险,一方面保证万一发生意外或疾病,有一笔资金可以保证女儿未来的生活和教育;另一方面,朱女士比较注重生活质量,而且希望近期实现理财目标,定期寿险性价比较高,可以配合朱女士的生活消费习惯。根据朱女士现在的年龄以及预计退休的年龄,可以选择保障期和缴费期均为10年,保额为30万元的定期寿险,年缴保费约2300元。

除了寿险外,朱女士已享有社保和拥有10万元的大痛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保障的需求不是很强烈。但是,一般单亲妈妈的压力较大,还要面对未来老年的生活,因此建议增加老年护理费保险,保障至终身,老有所依。可以选择缴费期为10年,保额为3000元护理费,年缴保费约3800元。这样在70-79岁期间享有护理费为每年3000元,80-89岁期间护理费为每年6000元,90岁及以上护理费为每年9000元。

另外,朱女士经常自行驾车,面临的意外风险较高,最好再购买一些意外险,提供意外伤残,意外烧伤及意外医疗和意外住院补贴的保险保障,保额40万元,年缴保费约480元。

第5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信国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论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04 -03

中信国安自上市以来总计向公司股东派现20.38亿元,募资共33.12亿元。派现金额占募资金额的61.54%,在全部A股中名列第465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至今,中信国安共分红16次,共分红20.38亿元。当前,中信国安市盈率为81.67,在行业内排名37,在整个市场排名1497。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生产面有所放缓,需求面保持平稳

统计局2016年4月数据显示供给有所放缓而需求总体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6.4%和市场6.6%的预期。基数效应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去年下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3月有所上升,形成高基数效应。4月大宗商品价格由升转跌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面产生影响。而需求面总体维持平稳态势,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较3月回落1.1个百分点至10.1%,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10.1%,下降幅度均较为有限。

(二)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平稳趋势尚难言改变

虽然4月投资增速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至10.1%,但降幅有限,总体维持平稳态势。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小幅放缓1.4个百分点至20.6%,但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显示基建投资需求依然较为强劲。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至5.3%。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动力主要来自除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等三大投资之外的其他投资,4月其他投资同比增速下降2.7个百分点至7.7%。而从计划投资来看,4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5.6%,依然保持年初以来近40%的增速,意味着大量新项目开工将形成后续投资需求。然而4月信贷社融放缓,导致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撑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速较上月放缓1.1个百分点至12.2%。如果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撑持续减弱,而去杠杆、去产能抑制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投资增速可能再次面临下行压力。

(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增速企稳需要政策继续护航

2016年4月数据显示需求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而生产面有所放缓。虽然近几个月经济出现企稳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同时考虑到去年2季度金融业高基数影响,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增速平稳,依然需要稳增长政策继续保驾护航。然而4月信贷社融出现回落,意味着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减弱,实体经济资金面宽松状态将发生边际变化。同时,近期权威人士重新高调阐释供给侧改革,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可能受到影响。如果供给侧改革强力推行,短期内降杠杆带来的实体经济资金面趋近以及去产能导致的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减弱将为经济前景增添不确定性,供给侧改革作为短期经济企稳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影响有待继续观察。

二、行业分析

(一)电视产业格局新演变

电视产业格局新演变:万亿市场蛋糕如何切?互联网电视是广电产业形态的变革,作为内容在家庭端的核心分发渠道,广电终端的“钱”景取决于互联网电视在整个电视产业中能够切分的蛋糕大小。2016 年产业格局出现的变化是,IPTV 在政策支持下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但短期看,IPTV 抢夺的是以直播节目为主的有线电视的市场蛋糕,互联网电视发展趋势相对独立,不受影响。中长期看,互联网电视具备更高维的产业形态,更开放的内容生态体系以及更便捷的体验,最有潜力成为电视产业的终极形态。我们认为,目前以视频生态为主的近1500 亿市场价值已经开始转移与释放,而长期互联网电视面对的一定是高达万亿的客厅经济。

(二)互联网电视内容生态

巨资投入带来产业格局质变、新业态涌现持续刺激产业繁荣。过去2年,优质内容持续布局大屏激活生态,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日均开机率已达到56%,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经高达4.9 小时/天。目前,互联网内容生态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军备竞赛持续升级,腾讯、爱奇艺等巨头对内容的投入每年接近翻倍增长,预计2016 年单家公司投入均将达到50 亿规模,整体投入超越广电体系,将迎来产业格局质变,带动用户流量加速转移;二是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影点播、付费体育赛事、教育、电视游戏等过去难以实现的模式开始出现。两大特征推动着大屏内容生态的“供给侧改革”,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并带动流量爆发增长。

(三)互联网电视渠道生态

品牌格局向3+2+X 集中,内容聚合+资本牵手,终端运营分发能力得到强化。低价销售对消费者刺激减弱,终端聚合的内容差异化降低,互联网电视竞争回归传统属性(产品、品牌、渠道、营销),利好品牌龙头。同时,外资份额衰退,内资龙头份额提升,互联网品牌加速洗牌, 3+2+X 的品牌格局隐隐成型。运营层面,渠道用户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渐显,终端在监管框架下聚合内容成为趋势,符合消费者体验要求,利好终端话语权提升。资本层面,新的产业环境下,内容通过资本绑定渠道关系成为重要趋势,预计未来仍会持续落地,强化终端互联网运营能力并成为产业重磅催化剂。

(四)产业趋势展望

监管框架趋于完整,内容渠道合力推动大屏迎来变现时代。广电总局最新颁布6 号令,进一步完善了电视产业监管体系。监管的出发点是可管可控与版权保护,有利于行业商业模式的快速形成以及变现模式的探索,利好产业链上合法合规的企业。伴随着用户量步入拐点,商业模式愈发清晰,内容加速繁荣+渠道分发能力强化,产业链价值料将在今年迎来快速释放。我们维持2016 年度策略观点,预计2016 年整个电视互联网生态将产生接近90 亿潜在市场价值,终端平台分成潜在规模超过30 亿元。开机广告、视频点播/贴片广告等变现模式不断成熟,产业链运营收入爆发在即。

三、公司分析

(一)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中信国安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41.23%;实现营业利润9724.79万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02.55万元,同比增长0.31%;实现扣非净利润8419.41万元,同比增长424.37%。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二)营收较快增长,业绩逐步兑现

由于子公司销售增长较快,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2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4.13%,营业利润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主要由于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59.88%、投资收益减少44.83%、新增计提减值损失234.98万元所致。财务费用减少46.97%,系银行存款减少所致。净利润同比仅增加0.31%,因为所得税费用大幅增加,平均税率由上年同期1.6%增加到9.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24.37%,表明前期布局的业务,业绩已经逐步兑现。

(三)依靠广电5000万用户资源,打造智慧社区平台

公司依托资本运作、用户聚合、收购兼并的三大平台,跨区域参股省级广电平台,目前覆盖超过5000万的家庭用户规模,独具天然流量资源。公司创新使用DVB+OTT模式,以客厅电视为入口,打造智慧社区平台,提供健康养老、社区金融、市政服务以及便民服务。同时,参股奇虎360,依靠360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我们认为,以电视网络途径接收视频信息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为目前社会年龄结构中比例较高人群,对健康、养生、新闻信息有着特定的需求,客户粘性较大,智慧社区的稳定运营,必然可以带来稳定的变现值,强劲支撑公司的业绩。

图1 中国居民接收方式占比

(四)跨领域多元布局,公司外延预期依旧强烈

2015年公司积极开展资本运作,转让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剩余股权;增资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收购盟固利动力科技公司100%股权,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业务;认购R智控股有限公司4.23%股权,可提升公司精准广告和大数据挖掘的水平;投资设立国安睿博投资并购基金等。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打造以广电运营为核心,多领域多业务协同融合发展的业务格局,适应社会产业需求,维持公司的竞争力。2015年底,公司投资的有线电视合营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64.45亿元,实现净利润11.59亿元,公司权益利润2.83亿元。公司的动力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搭载MGL动力电池产品的运营车辆已超过11000辆,总运营里程已超过6亿公里。2016年及未来几年,公司大概率将并购更多的广电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外延预期强烈,见表1。

四、技术分析

(一)K线分析

1.价格分析

近5日(2016年5月16日至5月20日)最高价为18.18元,最低价为16.11元,跌幅达3.91%,其他变化详见表2。

自2016年4月26日起,该股出现3天连涨现象,涨幅达10.46%。后续变化详见表3。

2.筹码分析

近5日(2016年5月16日至5月20日)该股主力平均成本为8.38元,散户平均成本为8.34元。更多分析详见表4。

(二)技术指标分析

表5,17个指标中,有两个指标为多头指标,3个指标为空头指标,16个指标为不确定。

六、结论及建议

从整体经济形势看,经济下行周期或将持续。受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大幅扩张影响,3月经济数据出现暂时性反弹,但2016年4月经济增长重回下行通道。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中信国安股票在近一个月内,总体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都呈下降的趋势,并且整个市场处于“熊市”。所以无论是从中长期考虑,还是从短期考虑,建议中信国安A股投资者,短期内要注意关注国家调控对广电行业的政策对股票的影响,做波段投资,较为合适。短期涨幅有限,注意关注股票的市盈率和振幅程度。

对发行主体的建议:1.多业务共同发力,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业务。2.跨区域运营广电网络平台,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力图刚性流量变现。3.着力打造公司新生态:DVB+OTT的平台体系。对投资者来说,建议中信国安A股投资者,短期内要注意关注国家调控对广电行业的政策对股票的影响,做波段投资,较为合适。短期涨幅有限,注意关注股票的市盈率和振幅程度。

参考文献:

[1]李慧.聚类分析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商,2015,(27).

[2]马跃.基于因子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的股票投资分析[J].市场观察,2015,(S1).

[3]张律行,袁桂秋.基于时变β系数的股票投资分析[J].金融经济月刊,2012,(06).

[4]曾贵.市盈率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02).

[5]宋院生.刍议股票投资分析方法[J].管理学家,2011,(10).

[6]顾纪生,朱玲.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综合指标及其创新指向[J]. 商业研究,2012,(02).

[7]乔建伟.BP神经网络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2013,(06).

[8]陈洋洋,王炬香,张春伟,赵丹丹.基于FAHP法的股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20).

[9]李海霞,杨树国.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J].数学计算:中英文版,2013,(02).

作者简介:

第6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年金 资产配置 投资收益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形式,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三部分组成。从广义上讲,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既包括信托型企业年金,也包括在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契约型商业保险。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起步较晚,1991 年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年金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参加的职工人数、参加的企业数还是基金积累情况都获得较快增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有4.49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21.3%;参加职工人数为1577万人,比上年增长18.1%。2011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 年,中国企业年金的规模将高达15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投资环节对于解决这笔庞大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合理的资产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实经验表明,资产配置对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波动影响很大。布里森等学者在对82家大型的、拥有多元化资产的美国养老基金1977-1987年的投资组合样本进行分析后,于1991年发表了一项重要结论,即投资收益差异的超过90%的部分来自于资产配置的不同,其余不足10%则取决于证券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资产配置不仅对投资组合业绩有很高的贡献度,作为投资管理的重要一环,它并且可以根据资产配置的策略来决定投资目标,从而把资产配置放到一个战略高度,使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与投资业绩更接近于实际的运作情况。

一、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现状

(一)资产配置比例限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和投资渠道都受到较大限制,企业年金作为长期资金投资者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相关要求: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同时根据政策要求,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比例应当符合以下规定:第一,投资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不得低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5%;第二,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国债、金融债、万能保险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95%。第三,投资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产品的比例,不得高于投资组合资产净值的30%的上限。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相对旧的来说,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比例限制的规定进行改动。比如11号令第四十八条法规条款提高了固定收益类投资比例,由23号令规定的不高于50%改为不高于95%,取消了国债20%最低投资比例的限制;降低了流动性投资比例限制,由23号令规定的不低于20%改为不低于5%。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股票投资比例高于或等于30%)的比例仍维持原有比例,但取消了对股票20%的投资比例限制。从这些限制的调整来看,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是企业年金发展上一个新台阶的助力。但是严格的投资比例限制也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效果。

(二)收益率情况

据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在纳入统计的636个国内企业年金计划中,有546个含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资,占总数的86%,2011年最高收益率为6.51%,不含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资的年金计划共90个,占总数的14%,2011年最高收益率为5.53%。由此可见,适当进行股票投资对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是很有裨益的。

二、企业年金资产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7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潜在的财务风险评估

黄先生在移动增值行业工作,而目前该行业正处于竞争激烈、全面整合阶段,其收支状况将受到行业竞争与整合的影响。

黄先生希望在近3年内买房结婚,为筹备足够的资金,黄先生采取的资产配置方案不合理。一方面,存款比例过高,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投资中,黄先生缺乏时间和投资经验,却选择了股票投资,又过于冒险。

目前房价持续上涨,黄先生如果不慎重衡量购房负担能力,或意外支出对房贷支付能力的影响,黄先生的生活水准将会较大程度的降低。

以储蓄及缴息能力估算购房负担能力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购得越大的房子越好,但必须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否则日后的房贷支付能力有限,生活标准将会快速下降。有些人对住房面积的实际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就更没有必要不顾自己的负担能力购买大房,与其这样,还不如购买小房,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稳健的投资,既能够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亦可以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抵消房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待到住房需求更高时,再考虑小房换大房。

鉴于黄先生的情况,目前黄先生的储蓄率为75000/150000=50%,现有资产6万元可以用于购房。假设黄先生3年后买房,这3年储蓄下来的钱用于投资,年投资回报率为10%,则黄先生可筹备的购房首付款为150000×50%×3.6410+60000×1.331=352935元,假设黄先生的收入成长率为3%,按贷款年限20年、贷款利率6%估算,黄先生可负担的房贷总额为150000×50%×1.0927×11.470=939995元。因此,可以负担的房屋总价约为352935+939995=1292930元。如果黄先生想购买120平方米的房屋,则能购置10774元/平方米的房屋。

资产合理配置以提高购房负担能力

按照上述估算,黄先生可负担的房总价达到1392930元。但如果黄先生的收入不稳定,或者黄先生意外支出增多,储蓄率下降,或者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预期的10%,房价又持续上涨,黄先生的购房计划实施就有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而在黄先生的资产配置中,一半用于存款,投资回报率很低,而另一半直接用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这种情况在众多白领中也经常出现,他们工作忙碌,却又习惯自己直接做股票投资,可用于投资决策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往往是听些消息,而专业的投资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合理的决策机制、严明的操作纪律。可以想象,自己直接做股票投资,无疑是在同基金公司这样的专业队员同场竞技,其业绩表现很难达到预期,且风险波动很大,最后还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因此,为提高购房的负担能力,黄先生除努力工作提高收入,节省开支,还应该加强改进自有资产配置,既要追求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又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鉴于黄先生的情况,黄先生可留3-6个月的现金存款以备日常开支所用,即15000-30000元,而现有的股票资产和今后的储蓄可转变为基金资产。通过购买开放式基金,黄先生可间接参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投资,获得10%甚至更高的年均收益率也并非难事。目前国内股市趋好,国内基金业近两年发展也很快,左图是今年以来各种类型基金的收益率表现情况。选择基金,实际上是借助基金公司专业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可以在适当的风险水平下谋求一个合理的回报。另外,黄先生还可以通过基金产品的有效组合,进一步降低风险水平。

第8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 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以股票市场为例,在1997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香港股市也不会有那么史无前例的波动。虽然香港最终战胜了国际炒家,但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低迷使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 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

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六)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七)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 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周正庆.中国股票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王佳林,等.浅析个人理财[j].商业研究,2004,(7).

[4]王家琪,等.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

[5]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o2)[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中国金融年鉴缟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3)[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第9篇:股票投资计划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现收现付制;资产组合

中图分类号:F810.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212-03

引言

社保基金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长期盛行的现收现付制在“艾伦条件”难以成立、制度上激励不兼容、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以及政府风险过大的原因下,已经难以为继。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各国社保基金的改革趋势是:政府设法从负担越来越重的现收现付制抽身,尽可能的尝试缩小直接由财政收入偿付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力图减少政府对此的投入,同时设立新制度安排鼓励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发展。可以说,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中国现在已经步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30年代达到高峰,社保基金的运作势在必行。从目前的经济现实来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转轨是一个理性的制度安排。随着部分基金制的运行,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规模将越来越大。在既有的资本市场中,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资产组合,以便能在既有条件下实现一个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回报的配置,这是社保基金运作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各国社保基金在各自的资产组合上迥然不同。其中,也很难可以找到可以借鉴的一般性经验。因此,本文在我国既有资本市场约束条件下,利用一个简化的风险最优模型,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理论分析。

一、简化的风险最优模型

社保基金投资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最优的风险决策。也就是说,在风险与收益不确定的前提下,我们能否利用数学模型,确定最优的投资组合点:风险最小而回报最大。为此,下面利用现代财务理论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决策方法建立风险最优模型来进行分析。假设在任意的投资组合中,人们偏好较高的收入前景和较低的收入变动。如果用收入的均值μ和标准差σ来表示这两种状况,那么,人们的偏好将落在由μ和σ构成平面的无差异曲线中。

为简化分析,假设基金总量为ω,投资组合由两种产品组成:产品1投资比例为λ,且0σ″。于是,投资组合收益的期望为:

μ= λμ′ +(1-λ)μ″ (1)

其中,μ′=[ω]μ1;μ″=[ω]μ2分别表示各自的单一资产组合的收益均值。

σ={(λσ′)2+[(1-λ)σ″]2+2ρλ(1-λ)σ′σ″ } (2)

其中,σ′,σ″ 分别为两种产品收益分布的标准差,为两种产品收益分布的相关系数,即ρ=σ12/σ1σ2;据此,又可以得出预算约束为:

μ=μ′+ (3)

这样,在由μ和σ组成的样本空间中,预算约束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的直线MN,所有的μ、σ组合都将落在直线MN上。预算约束线MN的斜率为dμ/dσ=[μ2-(1-R1)P2]/ σ2,它表示减少风险的价格。如果厌恶风险,那么风险最优点一定位于偏好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线上,即H为投资组合的风险最优点。

然而,在由两种风险产品构成的投资组合中,如果两种产品的收益完全正相关(ρ=1),那么μ、σ组合将落在图1的点N′N″上,并且μ、σ都随λ线性增长。如果两种产品的收益不相关(ρ=0),那么μ、σ组合将落在图1的N′N″上部的凸曲线上,且有效机会边界不包含N′本身。这表明一定存在一种λ>0的投资组合,比单一产品具有较高μ的和较低的σ。如果两种产品的收益完全负相关(ρ=-1),那么μ、σ组合将落在两条相交在纵轴的直线上,这表明κ的恰当取值将使两种风险产品达成无风险组合,即σ=0。此时,N″也将不落在有效的机会边界上。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风险最优点一定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线,即G点;否则,风险最优点为H点。

投资组合的风险最优模型表明,即使在存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投资组合也可以通过恰当的选择找到风险最优点,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优化。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分析

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社保基金只有进行多元化投资,才能达到既规避风险,又提高回报的目的。假定社保基金投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非基金的,以GDP增长率计算收益;另一部分是基金的,以股票回报率计算收益。根据风险最优模型,我们将确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社保基金以多大的比例进行基金投资是最优的。

设社保基金的基金投资率为λ,回报率为r,那么,非基金投资率为1-λ,回报率为r。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的单位收益为:

p=λ(1+r)+(1-λ)(1+r′) (4)

根据简化的风险最优模型,可以构造如下的效用函数:

EU(p)=μ(p)-σ2 (p) (5)

其中,γ为风险厌恶系数(0≤γ≤1)。μ(p)为投资组合收益均值,σ2 (p)为收益的方差。根据(1)和(2)式,得到:

μ(p)=1+ λμr +(1-λ)μr′ (6)

σ2 (p)=λ2σ2

r+(1-λ)2σ2

r′+2λ(1-λ)σrr′ (7)

其中,μr 、μr′和σ2

r、σ2

r′分别是变量r和r′的数学期望和方差,σrr′是二者的协方差。

为使投资组合收益最大化,使dEU(p)/dλ=0,于是得到最优值:

λ= (8)

根据(8)式,可以计算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数据,基金投资回报率粗略地以股票的实际回报率代替(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除外),中国社保基金投资股票具有一个较高的回报率,但是投资风险也很大。尽管从目前中国养老金制度基础、制度环境及制度安排上来看,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长远的来说,随着完全的个人账户的基金体制的建立,社保基金入市,并在资本市场上如何实施投资组合策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趋势,这也是化解中国社会保障体制重重风险的一条必由之路。

根据表2同样可以看出,中国社保基金的最优基金投资率不超过10%,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日本除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利用投资组合工具,由于风险很大(方差=682.8),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部分也不可能太高,大约在1%的水平比较合适。这与中国近年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率大体相当。

在中国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利用银行储蓄和国债进行投资风险会很小,而且平均收益一般会高于股票和企业债券 (表3)。这些年来社保基金运营的实际状况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如果以银行储蓄和股票作为投资组合工具的话,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率要高于表2的结果,但是基于风险厌恶系数的曲线形状却大体相似。此时,如果风险厌恶系数超过0.5,那么,基金的股票投资率将低于5%的水平。由此可见,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不稳定性和收益分布存在极高的风险,即使利用投资组合工具,社保基金的运营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对社保基金投资股市采取谨慎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为使社保基金能够保值增值,采取投资组合策略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郑秉文 (2013)通过研究美国“TSP社保基金”入市的经验,认为建立名义账户是社保基金入市的理性化前提。这种做法明显有利于化解投资风险,并获得极高的回报,1872―2013年的实际年均回报率为6.4%。中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提高投资组合的效率。一是要完全做实社保基金个人账户,避免空账运行,明晰个人账户的财产权;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在国家宏观控制的基础上,有步骤地进行基金私有化管理和运营,提高效率;三是设计完备的基金投资体系,实施社保基金指数化投资策略。

三、结论和建议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转轨,实际上包含着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传统的现收现付制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由个人缴费的个人账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养老负担,又产生一定的资金积累,利用资金积累与养老金给付的时间差来减缓养老金支付不足的压力。在个人账户养老金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其有效运营就成了决定能否实现目标替代率的关键因素。目前的社保基金大部分利用银行储蓄作为投资工具,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因此,利用投资组合工具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将有利于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然而,利用一个简化的期望―方差风险最优模型对中国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风险厌恶系数不超过0.5的条件下,社保基金的股票最优投资率将低于10%。由此看来,在目前的资本市场和技术条件约束下,要想达到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股票投资率是不可能的,所以社保基金利用投资组合工具必须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投资。社保基金短期可以考虑利用银行储蓄、国债和股票的投资组合工具进行投资运营,但股票投资部分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中长期根据资本市场的成熟度,逐步扩大股票的投资份额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易宪荣,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 张金水.数理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4] J Dutta,S Kapur,A portfolio approach to the optimal funding of pensions[J].Economics Letters,69(2012):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