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工艺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处置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迅猛发展。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高、易复燃复爆、处置复杂等特性,致使火灾和爆炸危险性极具上升。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了兰州石化爆炸事故、南京丙烯管道爆炸事故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等重特大石油化工火灾事故,为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扑救石油化工类火灾,是消防部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石油化工火灾特点
(1)火焰高,辐射热强:石油化工发生火灾时发展迅速猛烈,爆炸后敞开式的储罐火灾,火焰高达几十米,并产生强烈的辐射热, 而且易形成沸溢与喷溅。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多困难,需要足够的灭火力量和灭火剂,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2)燃烧速度快,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石油化工火灾热值高、火势猛,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速度之快,防不胜防。由于生产设备高大密集呈立体布置,框架结构孔洞多,大型设备和管道破坏时,化工原料流体将会急速涌泄而出,火势难以有效控制,造成大面积流淌状火灾。
(3)易发生爆炸:石油化工发生火灾时,既有物理爆炸发生,也有化学爆炸发生;由爆炸而引发燃烧,由燃烧而引发爆炸,二者均可导致建(构)筑物及装置倒塌,管线设备移位、破裂,物料喷洒流淌,火场情况复杂。
(4)火灾扑救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石油化工火灾出现的高温、爆炸、毒气等情况,不仅使物资、设备遭到破坏,作战人员也难以接近着火区域,特别是产生的复燃、复爆现象,会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扑救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处置对策
(1)第一时间调集充足力量:能否及时有效调集作战力量,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扑救成功与否的首要环节。在发生石油化工类火灾时,要坚持做到争时间抢速度,尽力做到出动快、展开快、火场扑救行动快,以快速行动来制止住火势的迅速蔓延;以多数的车辆,多数的枪炮,对火点实施包围,集中力量一次扑灭。要在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大功率水罐车、泡沫车,高喷车、移动水炮、移动泡沫泡、隔热服、防化服、防爆照明灯、防爆对讲机、无火花工具、堵漏等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对准备投入使用的器材装备和备份器材,应加强检查管理,确保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到位并完整好用。(2)做好火情侦察:充分利用侦检仪器等手段进行内部侦察,查找有无人员伤亡,查明燃烧的部位、燃烧形式和面积、罐顶或管道破裂大小、形状;受火势威胁或热辐射作用的罐体及设备情况;储罐储量、液面高度,架设泡沫钩管的位置,重质油品的含水量,确定进攻和撤退路线及堵截火势、水枪阵地的设置情况。通过询问知情人,设立观察哨等进行外部侦察,反复持续观察。(3)加强冷却防止爆炸:多数设备本身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着火时,会进一步使温度、压力升高,一旦控制不及时,就会引起连锁爆炸,扩大火灾范围,使火灾扑救工作难度增大。因此在火灾扑救中,一定要布置足够的力量对易燃、易爆设备进行冷却,防止爆炸。(4)做好安全防护:参战官兵唯有确保自身安全,才能够顺利地完现场的各项战斗任务,因此采取正确的安全防护是石油化工类火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充分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根据燃烧或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采用正确的防护装备。二是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能掉以轻心。在火场情况不明确,个人防护没有实施以前,不得靠近扩散区域。三是要发挥喷雾水枪防护作用。喷雾水枪一方面能扑救火焰、减少水滞损失,一方面又能有效抵御辐射热和火焰烘烤。(5)充分发挥企业专职消防队的作用: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都依据本企业的生产储存特点和规模配置了消防力量,有扑救本企业火灾专用的消防装备。企业专职消防队队员多为企业职工,对火灾特点、理化性质十分熟悉。同时,专职消防队驻扎在企业厂区内,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火场。充分发挥企业专职消防队的作用对于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3 几点思考
(1)强化石油化工火灾准备工作:1)深入开展六熟悉工作。重点搞清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单位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单位内部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单位内外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剂储备情况;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技术人员情况等。2)认真制定灭火作战预案。在前期熟悉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所需灭火力量,制定火情设定、力量部署、供水方案、扑救对策及注意事项。同时,辅之以单位平面图、立面图、战斗部署图、供水图和指挥机构图,使整个预案科学实用、一目了然。3)定期开展实战演练。通过开展演练,实际检验、比较现有车辆装备技术性能,对照实际需要,分析查找现有装备结构的不足,优化战斗编成,提高作战效能。
(2)提升官兵石油化工火灾业务理论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石油化工火灾有关的化学知识,学习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及危险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还要重点对各级指挥员关于石油化工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这样不仅可以成功的完成灭火救援工作,同时,灭火救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3)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充实灾害事故处置力量:石油化工灾害事故的特点及化学物质品种和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处置其具有危险性,需要一流的人员,一流的设备,才能更好地完成化学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在实施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充分利用社会相关方面的专业力量和先进设备。这样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可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符合当前实际。只有充分利用全社会技术力量,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做到既快又好的完成石油化工灾害事故灭火救援任务。
4 结语
总之,消防部队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全面提高灭火救援工作能力出发,不断开辟和探索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新途径、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工火灾事故的危害,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冷俐.灭火救援教程[M].公安部消防局编,2008:306.
[2]郑富维.消防灭火救援[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401-404.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
【分类号】:F284
一、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部署。高层建筑施工除了基本的施工顺序、施工技术、责任的确定外,还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特点,划分多个部门分层管理,同时对施工设备的租赁、各类技术的培训、施工现场的合理组织都应该做出明确的施工部署,按照部署一步一步地实行。
1.2施工现场的管理。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问题,如天气的因素造成阶段性施工进度方案的调整,还有设计要求上的变更等,这些都是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影响因素,随时对施工组织做出合理的调整,进行施工动态管理。
1.3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工程施工的结构特点来进行合理配备,要做到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尽量减少由于设备选择不当造成的浪费,每种设备的选择都要经过合理的分析,有可靠的依据作为凭证。
1.4成本控制。高层建筑施工周期一般较长、作业面有限,必须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成本管理,合理地配备机械设备,科学有效地划分施工作业段,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浪费,这些都要做出合理的计划,把成本降到最低。
2.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编制
2.1编制深度要适宜。高层建筑对编制的要求一般较高,既要全面细致地对施工过程做整体的规划,又要在局部内容上尽量具体、详细地说明施工的方法和施工的措施。必要的时候要对具体的某一部分工程或项目编制专项的方案和措施,整个编制要结合实际,防止编制与实际应用脱节。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管理复杂多变,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全面统筹,因此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时要力求全面,编制深度要适宜,以编制来指引施工的进程。
2.2高层建筑要实行分段编制。高层建筑施工规模较大,在相关技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初步编制相应的施工总体设计,再根据施工阶段进行分段编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编制指引。
二、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1.施工方案的优化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对施工组织的现场管理和缩短施工工期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创新,一方面是进行定性分析,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施工方案的好坏进行判断,主要包括: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的复杂程度、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施工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设备的配置以及施工人员的安排和施工工期是否合理等。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施工设备的作用,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保证施工场地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对施工的成本、投资的额度、工期的控制进行定量分析。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出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同时还具有相当成本优势的施工方案。
1.1高层建筑最基本的就是建筑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来说,埋置的深度、土石方和地下水的处理以及周边其他基础施设的保护都应该是施工方案考虑的问题。
1.2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要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环境、施工的进度以及建筑的结构类型,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施工设备。比如:高层建筑都是以现浇混凝土、钢筋为主,施工浇注模板需求量大,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在方案的选择中一定要选择垂直运输设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1.3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也是施工方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钢筋的绑扎、焊接的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其他一些项目的质量都将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2.施工内容的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不仅要考虑到施工的方案、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还要考虑到履行合同的需求,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集管理、经济、技术、合同为一体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规划性文件,同时也是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以及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
2.1引入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合理地利用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施工质量的监督,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2.2完善施工的管理组织。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列出具体的管理组织,有利于取得施工工程的承包权,也有利于施工管理组织的内部管理,以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2.3施工任务的分包。高层建筑的施工任务量较大,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可能会有许多问题,在这时可以实行施工项目分包,这种分包分为承包商分包和业主分包两种。承包商分包必须在业主允许的情况下在投标书中做出声明,同时对所分包的施工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业主分包在招标文件中声明,承包商在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不需要对这部分施工任务做施工组织设计,但必须对分包的施工任务的出场时间、验收时间做具体的说明,防止施工交接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施工进度的优化
在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可优化创新的地方比较少,最大的优化参数是时间,可以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出施工的最早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找出关键施工工作,明确施工工作的重点,向非关键施工工作要时间,达到优化施工进度的目的。
3.1高层建筑施工进度优化应根据施工的总工期、分部分项施工的工期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流向、顺序的安排,穿插流水作业,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2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点,把空间、时间进行合理的穿插,保证施工关键工序的如期完成。
4.施工布置的优化
4.1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会涉及钢筋的运输车辆、混凝土运输车辆、大型吊车等车辆的回旋问题,为了防止车辆的堵塞造成施工不便,要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合理的布置,另外还有塔吊在布置时也要认真分析建筑物和场地,使之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同时施工设备的布置与建筑材料的堆场和运输道路的布置也要注意先后顺序,一切都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前提。
4.2临时设施的布置。临时设施的布置主要应考虑到少占地,能不建的临时设施尽量不建,对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以及各类消防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合理布置管线的走向,同时还要注意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施工的安全,不要为施工留下事故隐患。
4.3加强环保意识。高层建筑一般建在城市人流量较大的地段,一定要加强环保意识,对具体施工场所的散装水泥尽量放在下风处,楼层间的垃圾清理尽量覆盖清运或湿清理,减少污染,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他一些像石棉制品类似的有毒物质,尽量避免堆集在工地上。同时在使用空压机、发电机等设备上尽量选择噪声较小的设备,必要时可以进行隔离,以减少噪音污染。另外施工现场要设立专门的垃圾箱,以便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进行必要的覆盖,防止扬尘,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三、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还需对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今年是“五五”普法启动和实施之年,经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召开今天的会议。“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_同志对“五五”普法和“十一五”时期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九大目标任务,第一个提出的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办事处党委、办事处历来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群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部分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仍然存在;公民遵纪守法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全办各村(居)委会、办直各单位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五五”普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法制是经济社会平衡运行的重要依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要靠正确的指导思想来统领,而且要靠完备的法制来保障。“十一五”期间是我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增强广大群众依法参与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把法治精神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去,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二)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建设平安舞阳、和谐舞阳的内在要求。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办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铁、公、机”等重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硒都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遇到了复杂、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把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调处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的能力,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强化措施,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办事处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各村(居)委会,办直各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办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实现科学发展打牢法治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确保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譬如农民权益、弱势群体、治安稳定、司法公正等等。各村(居)委会、办直各单位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让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中发挥普治并举的作用。
(三)紧紧围绕五大重点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二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三是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四是加大对广大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依法生产经营和依法维权观念,培养和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
(四)紧紧围绕法治实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密不可分的,普法是手段、是基础性工作,最终目的是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要将法律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 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家”活动。
三、加强领导,认真完成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任务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各村(居)委会、办直各单位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全面完成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法制宣传工作能否搞好,关键是组织领导。各村(居)委会、办直各单位必须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坚持常抓不懈。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组织联络作用,切实为办事处党委、办事处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当好参谋助手。会后要迅速制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要培训骨干,充实普法工作队伍。还要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关键词:浊度 9#分水闸 反滤层
1、一水源取水方式
一水源始建于1952年,位于团结大渠老龙口以南约200米的奎屯河河谷内。取水方式主要通过在一水源西侧横切河谷设立了一道截潜暗坝,截潜暗坝埋置深度至河床底部泥岩不透水层,在截渗暗坝前约3公里河床底部埋设渗水筛管,将河床内第四系沙卵砾石层内赋存的地下水通过筛管汇入集水管后进入站内蓄水池,再经离心泵扬至厂区。由于一水源取水段河床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地下水潜流量有限,因此一水源取水主要依靠丰水期河床泄洪冲沙和枯水期团结干渠20+处放水口放水流入河床,不断入渗补给形成地下潜流的取水方式。
2、施工改造后浊度变化情况
施工改造后,自2011年5月15日一水站开工供水。20公里放水口自5月18日开始放水,放水量0.5-1个秒方;6月4日自零公里开始间断性的泄洪排沙。供水量也从每小时580方增加至每小时6100方左右。其间浊度反复变化,最大在85NTU左右;由于浊度波动情况较大;
6月10日零公里排沙,浊度又开始快速回升,蓄水池溢流,浊度一直在10NTU以上,6月14日将分水闸发门开度调整至38%,随后浊度略有下降,并下降至10以下,6月15日19:00,将分水闸阀门开度调整为55%,浊度最高值超过10NTU,6月17日12:00左右将分水闸发门开度调整为19%,蓄水池仍然溢流,浊度在4-10左右来回波动;由于蓄水池继续溢流,6月21日11:00将分水闸阀门开度调整为8%,浊度快速升高至22.6NTU,随后在当日20:00左右快速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由于水位下降,6月24日11:40分将分水闸发门开度调整为20%,水位回升,浊度略有升高,但基本保持在1.6-6NTU左右,保持稳定。
3、浊度变化原因分析
(1)通过以上浊度变化可以看出来,尽管本次河床改造后,对所有14口观察井重新进行了开挖加固,避免了筛管连接部位及观察井因设施老化形成空洞和裂隙造成的漏水现象,但在施工时由于对观察井与筛管连接部位进行了开挖,进行了反滤层及天然砾料过滤层的回填,反滤层和天然过滤层较为疏松,还未形成良好的过滤层,因次浊度在供水初期变化是必然的,而且要形成稳定的过滤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2)通过近2个月的运行,发现影响浊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河床来水量的变化、9#分水闸阀门调整及供水量忽大忽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造成了地下潜流汇集至筛管区水流流速的变化。但是通过依据河床来水量的变化和对分水闸阀门的控制及供水量的合理匹配,还是能够保证目前现有情况下的平稳供水。
4、保证平稳供水的措施
(1)做好与奎管所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及时掌握河床排沙量的变化情况。当河床排沙时,根据9#分水闸现有阀门开度和蓄水池水位、供水量,对分水闸阀门开度及时进行调整,并做好与水调的沟通协调,尽量保持不要溢流,同时确保蓄水池水位保持稳定,尽量避免供水量波动过大影响浊度;如6月22-7月4日、7月7日-7月15日,对来水量和分水闸及时进行了控制,浊度虽然在短时间内出现升高,但很快下降并保持平稳。以下为平稳阶段浊度单日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数据(如表1):
(2)通过上述操作时浊度变化情况,在对9#分水闸发门开度进行调整时,调节幅度尽量控制在1%-3%左右,最好以1%为单位进行调节,待浊度平稳后再进行调整,避免因开度变化过大造成对地下水流场的扰动,产生浊度波动时间较长的现象。如6月16日、6月17日、6月21日、7月7日等,调整开度大于5%,调整后1个小时内浊度瞬间增大,并不断升高,最高值达到40NTU左右。
(3)在河床排沙量减少或者排沙停止从放水口放水时,应合理的控制供水量,避免因为河床补给量减少而大量供水,造成筛管区含水层降深较大而影响浊度。如7月5日河床来水量减少,因供水量较大,造成浊度逐渐升高。
【关键词】“招、培、就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
近年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实施“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招生,以优质生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创了良好的高职教育培养效果。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索形成了“课内外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大课堂” 特色教学体系,成为“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实施“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招生、培养、就业工作三方联动,环环相扣,跟着市场走,围着企业转,随着形势变。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对接,培养过程做到“六化”,即“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置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手段实践化,实习实训现场化,顶岗实习生产化”,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连续五年荣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又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实用性的注重是职业教育所关注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实用性却往往被等视为以功利性为主导的实用主义,并以放弃或部分放弃人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技术技能知识的传授为代价体现出来。在“职业能力本位取向”观念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大量开设专业技能课,有意无意地挤占和减少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数,甚至出现了取消公共基础课程的现象。
而公共基础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开拓能力、相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承挫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教育、身体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谈中国高职教育新模式时就提出要“建设一个平台、构建两个系统、获取两个证书、形成一个机制”的“1221”模式,其中“两个系统”就是指:一是基础课教学要成系统;二是实践环节要成系统。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两个系统”互相联系、紧密结合,是推动高职教育前进的一对车轮。
可见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高职培训。如何处理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改革问题是当下高职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就业为导向,兼顾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就要对高职教育进行科学地系统分析,合理地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从而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3“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实施“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对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为了培养学生的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就要开设素质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心健康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科学素质课程和职业基本素质课程;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能力就要开设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开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3.1要坚持教育部文件规定的高职高专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必须、 够用”指导原则
既强调单一课程改革,又要重视课程全面整体的构建;既强调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够用为度,实用为主,应用为的”为原则,又要重视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全面、系统的改革。
3.2要坚持“服 务”于后续专业技术教育基础课程的原则
3.3要坚持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
满足就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使学生能更好地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得到发展。
4“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课内外一体”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现代职业教育要关注学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其职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共基础课改革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改理念,围绕专业需求,树立“大课程”观念,分层分类,因材施教;要全面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建立课程博客等教学交流平台,打造“课内外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特色。
4.1整合构建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系
2006年以来,借着建设示范性院校的东风,我院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开展得卓有成效。公共基础课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专业课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特别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了能力训练项目和实训项目,基本上形成了课内外一体的“大课堂”课程教学特色:课内教学精讲理论+能力训练项目(实训项目),锻造实用高效的第一课堂;课外以项目组或俱乐部为单位完成实践训练项目,辅以课程博客、E-mail、QQ、BBS等网络工具构成第二课堂。探索建立了“1+1”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体系、“322”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主题+讲座+课程博客”大学语文教学体系、“立体互动”式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和“大课堂下学生参与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及“课内选项必修+课外体育俱乐部训练”的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并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2]构建了具有鲜明“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制定了具有“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课内外一体化”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编写了特色鲜明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成了国家教指委级精品课3门、院级精品课6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4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职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的良好成绩。
4.2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作为“工具”的简单劳动者,还是技术和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设计者,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教学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精神成人”,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紧贴学生就业所要具备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来进行。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激励竞赛、成果展示、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门课程的授课艺术水平和效果。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以下三种教学手段,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授课效果:一要注重传统板演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如高等数学课教学。二要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完善课程博客。三要积极采用E-mail、QQ、飞信等网络工具,在网络上和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以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4.3创新考核机制
在课程考核方面要重点采用过程考核、论文式考核、即兴口试等考核方法;要完善试题、试卷库,实现教考分离。如:对于高等数学要注重过程式考核,增加平时的数学实训项目,要求学生提交个人作品,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五五分制。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和能力训练项目。对于应用写作课程要注重平时考核,多采用笔试和口试、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40% ,后者占60% 。对于大学语文课程要采取分模块考核的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学欣赏等公共选修课采取论文式考核方法;演讲与口才、普通话测试等公共选修课可采取即兴口试等考核方法,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和培养。
“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的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理想的培养效果。为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工作效能,实现良性循环,重视培养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锻造“课内外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大课堂” 特色教学体系是培养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 校企融通 工作过程
校企融通模式实现了“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在校企融通的教学模式指导下,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取正是紧紧围绕“工作岗位”进行的,行业的能力评价标准是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制定的,教学条件和培训体系是由校企共建的,师资力量是由企业提供或培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行业、企业全面引领、深度参与、积极指导、严格评核职业教育与教学,充分体现了产教合作,做到了校企合作、行业主导,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精细化学品生产实训》是精细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门提高和强化精细化工专业技能,为学生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承担衔接在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核心实践类课程,对本课程进行校企融通模式下的工作过程化改革,可以有效针对企业需求,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掌握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需要的关键技能,所获得的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能力标准,毕业后可以更好、更快地胜任工作岗位。
一、基于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课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培养目标给课程内容的确定、实训项目的选取指明了方向,合理的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实现校企融通的关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的确定经历了以下历程:
1.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合地方产业,选择校企合作单位。通过研究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并尝试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建立校企合作的单位有:海伦石化、南通艾德旺、积华灵大、阿尔法沥青、迈康升华六家企业。拟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有扬子江制药、强力电子、苏利化工、恒源涂料等企业。
2.通过就业市场调研,确定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典型岗位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江苏高职院校提供的人力资源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尚未形成,常会出现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化工专门人才的缺口很大。通过对校园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有操作工(化工总控工)、分析工、化工研发助理(化工工艺试验工)、涂料技术员,生产管理员等。参考化工总控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生产管理员和技术员的职业要求,制得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表(见表1)。
3.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回访、多方参与,找准课程定位,精心筛选本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到合作企业以及江阴周边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企业调研,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对精细化学品生产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筛选,初步确定本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素质。近期的走访了扬子江制药、强力电子、苏利化工、迈康升华等企业,得到的反馈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化工生产的一线操作工和工艺试验员;对10届~14届毕业生访谈得到的反馈是:企业岗位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DCS操作技能、反应釜操控技能、产品分析检测技能、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结合本课程在精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化工行业标准和化工总控工、化工试验工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本课程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及其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必备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用电、防火、防爆、化学品的取用、存放和使用等),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基础知识(类别、结构及适用场合),掌握精化工艺基础知识(酯化、复配、缩合、氧化、水解等),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基础知识(精馏、萃取、流体输送、干燥、传热)、化工中试知识(单因素分析、正交分析等)。
(2)技能目标。:掌握小型反应釜的操作、维护,掌握塔设备的操作,掌握常见换热器的操作、维护,能进行简单管路的安装、维护,掌握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开车、正常运行、停车的操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工艺参数,熟练读取和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的能力,检验产品质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掌握化工试验基本操作,掌握产品常见性能、成分的分析检测。
(3)素质目标。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强烈的产品质量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校企融合、岗课融通、项目引领”,基于工作过程,确定本课程的培训项目
对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进行梳理、组织,联系合作企业的现有生产岗位,精细选取实训项目。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见表2)
(一)模块一的由来与设计
大型化工生产由于场地、人员、资金和利润等多方面原因,一般很难在校内实现连续化生产。虽然有部分院校有相关的设备,但由于投料成本较大、产品产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很难实现盈利,因此大都处于停工状态,即使用于学生实习,也多以冷态模拟为主,所以绝大多数的高职类院校倾向于采用仿真软件来模拟工厂化生产。采用仿真软件可以以较少的一次性投资来实现对大型化工连续化生产的模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DCS操作技能、工艺流程图的认读与绘制技能、化工单元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操作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本课程设置模块一为大型化工连续化生产仿真,并选取了均苯四甲酸二酐工艺仿真和乙醛氧化制乙酸仿真作为实训项目,这两个工艺仿真基本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是锻炼和提升学生化工生产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模块二的由来与设计
仿真实训虽然有上述的诸多优点,但仿真毕竟不同于现场生产实习,对锻炼学生现场设备、仪表、管道的操作、维护能力帮助不大,所以要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离不开现场实操。为了弥补仿真实训这方面的缺陷,本课程引入了模块二,即生产设备操作实训。在该模块中,设置了管路的认识与工艺流图的绘制;常见泵的操作与维护,管路的拆装与维护,流体输送;反应釜的操作;烘箱、离心机、砂磨机的操作等训练项目。要理解某个工段的工艺流程、工段与工段之间的关系、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会阅读工艺流程图,并能够根据现场设备、管道、阀门、仪表之间的联接关系绘制工艺流程图,所以管路的认识与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是从事现代化工生产人员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所以该模块设置了项目――管路的认识与工艺流图的绘制,在该项目中,教师指导学生首先根据实训室现有的设备(由水箱、离心泵、流量计、测温仪表、测压仪表、管道、阀门、反应釜若干组成)绘制工艺流程图(参考图见图1),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流程图的画法之后,进行项目拓展。拓展一,如何逐个进行反应釜夹套注水,写出操作步骤;拓展二,如何同时进行夹套注水,怎样预防流体短路,写出操作步骤;拓展三,对图1管线进行改装使加热介质从反应釜夹套上部进入,下部流出,画出工艺流程图。通过训练任务的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绘制流程图的水平。
反应釜的操作、维护是化工总控工、工艺试验工必备的技能,化工企业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大都是在反应釜中进行的,本专业毕业生在某些制药企业也主要从事反应釜的操控岗位,所以通过设计或引进与此类企业相仿的生产设备,设置项目――反应釜操作和控温训练来模拟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过程,并引进相关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岗位考核评价标准,可以更好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反应釜操作维护水平,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新员工培训成本、缩短培训周期。
(三)模块三的由来与设计
精化产品的门类众多,生产的工艺也是多种多样,很难用几个项目来涵盖众多的精化产品类别,但无论何种产品的生产工艺都是由流体输送、蒸馏、传热、吸收、干燥、萃取等化工单元操作和氧化、还原、酯化、水解、卤化、磺化、硝化等基本化学反应构成的。通过把化工单元操作和化学反应融合到具体项目中,在不同的项目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化工单元操作基本技能、设备操作能力和化学反应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本课程从众多的精化产品生产中遴选出比较有代表性几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来训练学生的配方设计、优化,工艺设计、优化,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方面的能力。每个项目都按照化工产品开发的一般步骤进行设计,主要步骤包括:
(1)产品用途分析;(2)配方确定;(3)工艺设计;(4)方案实施;(5)产品性能检测;(6)产品质量评价;(7)产品工艺改进。
例如,涂料是精细化工主要产品之一,通过与江阴本地的涂料生产企业合作,以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实训项目,校企共建小型涂料生产车间,引进企业的操作规程和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案,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掌握一般涂料的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技能。选取典型的107胶涂料的制备作为实训项目,通过把实训项目分为:(1)涂料用途分析;(2)涂料配方确定;(3)制备工艺确定;(4)制备过程;(5)性能测定;(6)涂抹性能测定及产品性能评价;(7)工艺改进等几个过程来模拟真实的涂料生产、使用、检测过程,学生学会了107胶涂料的生产过程就可以以此类推明白其他涂料的生产过程。
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标准和学校评价方法制定企业和学校都认可的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
基于企业的需求,本专业采取的是“双证毕业”的毕业资格审查模式,即学生要同时取得毕业证和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或者分析检验工(中级)才能取得毕业资格,从而创建了专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职业等级资格体系。经过进一步改革和建设,本课程可以兼具精化实训教学和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中级、高级)的培训功能。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设定时已经包含了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一些核心指标,所以学校和企业的化工人才均可按课程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递进式地学习并取得相应资格。一方面,在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分阶段层级式地取得这些资格;另一方面,企业的职工也能通过一定课时的专业培训获取相应的资格。
(二)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考试(30%)+仿真操作(30%)+现场实操(40%),综合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可以获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理论考试主要侧重考察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化学基本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知识、仪表与自动化基础知识、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仿真操作主要考察产品生产原理、DCS操作、化工单元操作、工艺波动的处理能力、设备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安全生产意识等;现场实操主要侧重考察化工工艺设计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化工单元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化工工艺试验工和化工总控工在考核知识点的分布上有所差别,中级和高级在考核的难度上有所差别。
基于校企融通模式下的本课程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和努力,希望可以校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校企融通的程度,培养更多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香港职业教育校企融通模式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81-84.
[2]徐维琳.江苏化工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对策[J].高职教育研究,2007,4(1):12-13.
[3]化工英才网.热点企业招聘.2015-7-11
[4]前程无忧网.化工类人才.
[5]化工工艺试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李永进.浅谈香港职业教育与内地职业教育之区别[M].职教论坛,2008,(4).
[8]林知秋,张建荣.校企融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9]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首先说的是化工工艺在化工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把化工厂比作一个电脑的话,化工机械设备相当于电脑的硬件设施,那化工工艺就相当于是电脑运行的软件系统。如果没有化工工艺操作,那么化工厂里的所有设备都是无意义的摆设。化工工艺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学及化工机械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强调化工生产的产品类别和操作单元,并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对典型的化工、石油化工的生产有较深入的认识。
对于初中毕业生来学习这门课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一,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多,实际工作当中动脑多于动手。本门课不仅涉及到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还有机械、电器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因为化工生产以工艺流程为核心,确定一个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压强、流速、物态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所有课程设计面比较大,初学这门课常感觉摸不着边际,没有主线和思路。第二,学习这门课要把握好化工生产特点。对一个化工生产过程或一个具体的工艺流程,起初从表面上看很复杂繁琐,但都有规律可寻。其实任何一个化工过程都由三大块组成,即原料的预处理、核心反应和净制为成品这三部分组成。只要遵循这个规律,让学生用这三步工艺过程去学习看待任何工艺流程都会简单明了了。第三,单元操作的学习很重要。这门课的名字虽然叫化工工艺,但每个工艺过程都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操作组成,即使同一产品有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但其基本的单元操作都是相同的。第四就是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在平常生活中不容易见到的,只讲理论显得很生涩枯燥,如果有直观的物体或多媒体课件的话,会使学习效果和兴趣有极大的提高。
对化工工艺这个专业的就业状况和工厂的实际岗位状况,近几年我参加了一些招聘会,也关注过很多化工企业的网站和网上的一些招聘信息。化工企招聘,从专业上看:需求最多的就是化工工艺,其次是化工机械设备,再者就是化学仪表电器自动化。从学历层次上看:招聘的人数多少与学历层次高低成反比。也就是说,中专中技类的人数最多,通常占到六成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减少实验教学的演示、验证性,增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工艺性、综合性内容。建设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相结合,能够形成教学、生产、管理培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程设置中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与能力培养相对应,即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也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手段上应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讲座式、提问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对于专业课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重新整合、削枝强干,突破学科性的束缚,形成了讲、练、操作融为一体的课程结构。如:打破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界限,从职业需要出发,从文化素质着眼,整合为化学基础课;将原来的工业电器和工业仪表及自动化两门课程整合为工业电器与仪表;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是在原化工原理课程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了操作技能的教学和练习,对于一些理论推导做了适当的削减,形成了化学工艺专业融理论、实践和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与操作交互进行;化学工艺课程纠正专业理论偏多、偏深的倾向,增加主要工艺操作技术和分析处理一般故障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等。转贴于
关键词:药物合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学生主体;工作过程系统化
精品课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是课程建设的龙头,可以使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起到很大作用。但在精品课程持续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加强的方面:(1)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现状是:渴望获取新知识,但是长期受到“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很注重感性认识,都觉得看到设备、动手实验后理解起来更容易;知识储备较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2)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中对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互动性,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不能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教学。(3)教师梯队建设。主干教师的更替会造成精品课程难以保持持续的高质量。受主客观影响,学校不能安排专业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而由于药物生产的特殊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异常现象及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企业经历。
笔者在“药物合成技术”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中,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全过程,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的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1,2]的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医药产业是连云港市优势产业,经过广泛调研与分析、专家论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明确了“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涉及的岗位(群)与课程职责。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是省精品课程,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面向原料药生产岗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具有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能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具备药物合成基础知识和技能、生产工艺控制及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具备逻辑分析、文献检索、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文档整理等方法能力,具备沟通交流、团队协作、服务意识等社会能力,同时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课程的持续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一切立足于学生。我们根据行业和江苏省医药产业特点及岗位需求进行教学分析。药物合成技术岗位群有药物合成、分析、分离纯化、干燥、成品包装、技术开发和环保,几乎包含了化学制药专业所有岗位,这对本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合成是医药工业生产一线首要的工作任务,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药物合成技术能做什么,学过“药物合成技术”课程能干什么,以学生形象思维优势带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内容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和“基础、综合、创新”递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能从一线起步,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为此,仅依赖单一的实验室教学是不够的,要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识的实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使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更趋于合理,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要素,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以自编的《药物合成技术》精品教材为参考教材。
(一)注重基础
药物合成技术是化学化工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制药工业产品种类多,同一产品因原料变化和技术差异导致生产工艺不同的现象普遍。操作人员要能对生产工艺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能对异常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选择正确的应对措施,因而要对整个流程及所在岗位工艺原理、设备特征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具有相关的环保、安全、经济核算等方面的知识。对高职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将基础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衔接与渗透,根据职业能力和企业需求选择课程内容,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项目将知识延伸,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贡献。
(二)加强相关课程的融合
药物合成技术是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药物的合成、结构改造和修饰。传统的教学课程安排顺序是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技术、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实验是一些常用药或中间体的合成,给学生的印象是药物化学实验就是药物合成,而药物分析又像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在实际生产中对产品分析检验伴随着每一个生产环节;许多药物的先导化合物需利用药物合成进行结构修饰才能应用于临床。因此,药物化学、药物合成与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应相融合才能与实际生产一致。关联性课程如化工原理、过程与设备等课程知识是药物合成的工艺操作及控制岗位、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岗位的基础和综合应用。
以产品生产流程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对制药知识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面向生产
1.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连云港树人科创化工公司和连云港格兰特化工公司是本课程“工学结合校内化”的教学平台。在实训基地,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类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操作和化工设备管道阀门的操作,懂得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规的维护与更换等。
关键词: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中国分类号:H319.1
化工人才是化工企业竞争的基础,高校需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全能型的化工人才,输送到化工企业的各个岗位。深入分析现代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针对化工工艺课程,进行改革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状态。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教学新概念,以此来完善教学改革,体现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益价值。
一、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化工工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促使化工工艺课程面临多项教学需求。规划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具体如下:
1、实践需求
高校学生在化工工艺课堂中,过度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实践失衡,比如学生在学习“氧化氟/二氧化硅催化”时,学生对催化剂的使用量、反应程度等理论知识掌握非常熟练,但是一旦投入实际使用,则会混淆实践操作步骤,因此,实践成为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主体需求[1]。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接受化工工艺的课程内容,相比理论知识,现代化工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高校将实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适应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
2、技术需求
高校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表面化比较严重,实质缺乏改革技术,无法达到改革标准,导致各大高校之间存在明显的改革差距。教学技术是改革的必要条件,推进化工教学的深层次改革。高校在教育改革技术需求方面,应该增强交流力度,摸索可靠的改革技术。高校在实行化工工艺课程改革时,最主要的是提倡技术发展,为教学技术树立合适的目标,提高教学改革的水平。
3、方法需求
准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改革。高校在化工工艺课程改革方面,需着重注意方法,实际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需求度,不能因为迎合改革需求,随意采取教学方法,应结合教学改革的需求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多项问题。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规避传统教学中的制约点,进而满足教学改革的方法需求。
4、实习需求
实习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可以增加学生化工工艺课程的实践性,又可以确保学生吸收更多的化工知识,拓宽学生认识化工工艺课程的视角。传统化工工艺教学,以学期为单位,先进行知识学习,再进行实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实习方面存在一定需求[2]。高校应针对传统实习方法进行改革,结合学生在实习方面的真实需求,规划适应教学改革的实习方式。
二、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结合化工工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明确化工教学的改革需求,规划课程改革的实际措施,如下:
1、采用校外互补教学
高校开设的化工工艺课程基本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较难应用在实际化工生产中,促使其在课堂中缺少经验。化工工艺课程内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如果局限于理论教学,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高校针对此类现象,提出“校外互补”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企业中。例如:某高校在化工工艺课程消防安全方面,首先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促使学生熟悉火灾原因、燃烧点以及控制方式,待学生基本掌握消防要领后,该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的消防演练,与校外企业积极商讨,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化工消防的过程中,然后该高校教师聘请校外企业的专业人员,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校外企业结合化工工艺的课程内容,提供互补性实践知识,拉近学生与校外企业的距离,最后该高校教师针对学生在校外企业中的表现,做汇总性分析,完成互补教学。进而实现校外互补教学的完美结合。
2、实行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以某高校化工工艺课程中的“化工装置安全检修”教学为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方式。化工装置安全检修主要分为安全检修、操作规范、安全制度三方面内容,该高校实行多媒体教学时,结合计算机网络,优化教学内容[3]。该高校将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具体内容制作成PPT,以课件的形式讲解,PPT能够容纳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该高校在操作规范教学方面,实行动画教学,在化工企业内拍摄实际的操作视频,穿插教学案例,如:急救措施、安全检修、安全开车等,促使学生真实体验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教学内容。该高校引进模拟系统,要求学生在模拟系统内进行化工装置实验,深入化工装置中的安全教学,学生在模拟系统内,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而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3、改善传统课堂教学
高校化工工艺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制约教育发展,无法体现高水平的教学方式,所以高校改善传统课堂教学,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化工工艺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连接性明显,特别是技术类教学,某高校在化工工艺技术类教学方面,实行任务驱动教学,以此强化化工技术的教学内容。例如:该高校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方面,深化应用任务驱动教学,首先研究压力容器安全的连接性内容,制定教学任务,然后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学习,主动解决教师制定的任务,该高校教师在制定任务时,非常注重连贯性和引导,每项任务都可驱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挖掘更多的技术内容,最后学生完成教师制定的全部任务,获取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备灵活性,学生不仅能有效完成各项驱动任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举一反三,了解更多技术类的知识内容,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发展。
4、设计实习课堂
高校为改革化工工艺课程,推行实习课堂,高校以周课时为单位,单独抽取2-4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实习。如:化工工艺课程中的环保常识部分,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无法达到改革教学的水平,所以高校利用实习课堂的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实习课堂中,自由性比较强,教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方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实习方案的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周边化工企业的环保问题,在环保污染、防治、检测与评价方面展开调研[4]。某高校在设计实习课堂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该高校以科研互动的方式总结实习课堂,学生既能大规模吸收科学知识,又可以研究调查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推动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习课堂是化工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
三、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益价值透视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效益价值,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高校的教学力度,针对教学改革,提出两点价值内容[5]。第一,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基础属于学生的重点内容,高校通过科学的改革措施,保障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课内知识,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易于接受化工工艺的新知识,教师不需利用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化工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坚实;第二,贴近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实际,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化工企业,待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不会产生过大差距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由此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学改革在化工工艺课程中的意义,促进化工工艺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化工工艺课程是化工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改革水平直接关系到化工事业的发展。化工工艺课程内包含诸多基础知识,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体现教育改革的正确思想,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促使学生在面临化工实践时,能够积极、主动的结合课程知识,学会如何疏导化工知识。化工工艺课程改革具备一定的必要性,提高高校化工课程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03):39-41
[2]续京.《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石油化工应用,2011,(01):90-92
[3]宋慧婷.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