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基;加固;处理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基强度不足的情况,因而往往需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在建筑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单位工程中,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换填法、材料铺垫法、外加剂法、静载法、抛石挤淤法、固结排水法、强夯法等等,而每种方法也都有它的优缺点、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所以对每一项工程都应当从其处理要求、地基条件、材料机具来源以及工程费用等各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地考虑,以此来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优化。本文着重对水泥土搅拌桩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水泥土搅拌桩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设计
1、有效桩长的设计
已经有很多相关的学术论文对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计算公式去进行了一定推导。其有效桩长计算公式是:
LC=1.6D Ep /Es
LC――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m;
D――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m;
Ep――水泥土搅拌桩压缩模量,MPa;
Es――桩周士的压缩模量,MPa。
2、桩身参数的设计
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参数的设计主要包括桩径和桩长的选择,桩长通常宜穿透其软弱土层并达到承载力相对来说较高的土层中,主要按照上部结构对于变形和承载力的要求来决定,由于水泥土搅拌桩的承载力和桩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由于水泥土搅拌桩自身强度的原因,也并不是桩长越长其提供的承载力就越大,其中用湿法加固的深度通常不宜超过20米,而干法则通常不宜超过15米。为了增强其抗滑稳定性而进行设置的水泥土搅拌桩,桩长应当超过其危险滑弧以下的2米。
3、布桩形式的设计
水泥土搅拌桩布桩的形式对于加固的效果有着较大影响,而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上部结构荷载的要求、地质条件以及当前阶段中深层的搅拌法施工设备和工艺,在那种深厚饱和的软土地区,对于结构刚度和基底压力相对均匀的大中型点式建筑,可以采用柱状的加固形式并且适当地增大桩长,并放大桩距,就能够降低群桩效应;而一般的工业厂房中的构筑物基础、设备基础、独立基础、多层住宅中的条形基础下部的地基加固及用来进行滑坡防治的抗滑桩,还有承受大面积的地面荷载等等情况,常会采用柱状的加固形式。按照基础置换率和宽度进行桩间距的确定。同时为了有效地利用水泥土搅拌桩的作用,在布桩时应注意仅在基础的宽度范围以内进行布置。另外在桩顶应设置300mm厚的砂石垫层,该垫层应伸出基础侧边不小于300mm。而且砂石比例应为6:4,其中砂采用粗砂,且石子的粒径不能超过20mm。
三、水泥土搅拌桩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施工
1、施工流程
1)定位:通过起重机(或者塔架)的使用来进行深层搅拌机的悬吊,并使其达到指定的桩位,再对中。
2)预搅下沉:当深层搅拌机冷却水的循环正常之后,开启搅拌机的电机,并放松起重机的钢丝绳,使得搅拌机沿着导向架进行搅拌切土及下沉。
3)制备水泥浆:当深层搅拌机在下沉到了一定深度之时,就开始按照设计确定好的配合比进行水泥浆的搅拌,并在压浆前将该水泥浆都倒入集料斗当中。
4)提升喷浆搅拌:当深层搅拌机在下沉到达了设计深度之后,启动灰浆泵把水泥浆压入到软基当中,并且一边喷浆、一边旋转,同时按照设计确定好的提升速度严格进行深层搅拌机的提升。
5)重复地上、下搅拌(通常为2喷4搅):当深层搅拌机在提升到了设计的加固深度中的顶面标高之时,为了使得软土和水泥浆能够充分搅拌,可以通过再次把搅拌机一边旋转一边沉入土中,直到设计的加固深度之后,又一边喷浆、一边旋转,把搅拌机再提升出地面,而集料斗中的水泥浆也应当正好排空。
6)清洗:往集料斗内注入适量的清水,启动灰浆泵,并清洗所有管路中的残存水泥浆,一直到基本干净为止。同时把粘附在了搅拌头上的软土进行清洗干净。
7)移位:并再次重复上述的操作,进入到下根桩的施工当中。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对于预搅工程,要使得软土完全被预搅破碎,从而使其同水泥浆进行均匀搅拌。而在水泥浆的搅拌时,也要严格地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置,且要预先筛除掉水泥当中的结块,并同时要避免水泥浆产生离析,应当在水泥浆的搅拌机当中充分地搅动,直到压浆前才将其缓慢倒入集料斗内。为了确保加固的连续性和强度,在压浆阶段中不允许出现断浆现象,即输浆管道应当保持畅通,不能够发生堵塞现象;且要严格按照设计确定好的数据,来控制搅拌提升和喷浆速度,误差不能超过10cm/min;还要控制好重复搅拌时的提升和下沉速度,以确保加固的范围之内的每一深度都得到充分地搅拌。为了使水泥土搅拌桩能够垂直于地面,还要确保导向架的垂直度和起重机的平整度。对于利用水泥土搅拌桩来作为隔水和支护结构时,应确保其壁状加固体连续性,在原则上每个施工段均应连续施工,且相邻柱体的施工间隔不能大于24小时。
3、成桩后的质量检验
1)开挖检验: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下的桩体来进行开挖,并可以直接检查其加固桩体的表面外观,从而对于软土与水泥浆的整体性、均匀性、拌和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
2)钻探取芯:利用在桩体中的进行钻探取芯的方法,能够直观地检查软土与水泥浆的拌和程度,以及桩长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等;同时利用钻探采集水泥土试样并制成试件,和室内制作的试块进行强度的比较,从而确定采用室内的水泥土的强度来推测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可靠性。
4)原位测试手段:对于水泥土的桩体均匀性同样也可以利用轻便钎探或者标准贯入试验等动力触探的手段来进行检查,同时利用标准贯入试验还可以进行桩体强度的检查。
5)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的软基投入使用之后,要定期地进行沉降和侧向位移等方面的观测,这是最直观的检验,而且也是对于设计和施工全过程的最终检测。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地基基础;地基基础的处理
Abstract: the era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much more achievements, followed by a construction problem also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scale increasing, the number is increasing, but the quality problem became suffer the building industry, more and more dangerous and defective construction is in the society, people can not help but worry about the future of housing quality problems.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s construction project needs to deal with a fundamental question, foundation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whole quality of buildings, so the found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on is self-evid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ant to gain a qualified construction must strictly the quality of foundatio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the two parts are closely link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to meet some analysis about the problem of discussio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ilding founda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当代的建筑工程以规模大、数量多著称,按理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应该越来越好,但是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劣质建筑让民众感到困扰。地基基础问题是建筑行业的基础问题,大多数人都知道盖楼要打好地基,不然楼的脆性就会成倍增加。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简单点就是说,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特点对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进,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让建筑的稳定性更高,地基基础处理的好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就会减少,土层也会相应的更加抗液化。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涉及的项目比较多,而且各种项目的具体实施都有很多工序,在这众多的工序里地基基础的处理是打头阵的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可以这样说,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否达标全赖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建筑地基基础处理的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有了良好的保证,它至关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在地基基础的处理中不能出现差错。我国地域广阔,涉及的地貌和气候众多,所以各个地方在进行地基基础的处理时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地质不同的情况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地基基础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不能很好的重视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不管是出于建筑设计还是施工期限还是经费预算的影响,都不应该忽视地基基础的处理,建筑地基基础处理的不好直接导致了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遇到诸多的质量问题。由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质量保证是多么的重要,虽然这项工作很艰巨,但是只要我们的建筑工程和施工人员提高警惕,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把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落到实处,整个工程的质量一定会提高。
几种具体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压实法处理地基基础
压实法属于物理处理方法,有三种不同状态的土质填料组成,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相对来说比较大的间隙率让它们更容易经过碾压靠近,填料的颗粒会由小颗粒进入大颗粒之间,重新排列组合后可以把多余的空气、水排出,这样处理过后间隙率有效的降低,单位体积的填料会显得更加的紧实,并且,压实法在正确的应用后可以让地基基础的密实度、含水率均达到要求。在运用压实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利于建筑地基压实的麻烦,比如填料种类含水量和施压的厚度以及由进行压实的机器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压多少遍,怎么压都是问题。
所以在进行压实法时要提前做准备,把准备和施工过程还有完工情况都考虑到,期间要经过填土、平整土壤、施压和检查四个阶段,施工准备需要八个流程来完成,压实法处理地基基础的过程比较适合土质疏松的土壤。
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地基基础
上面的方法适合土质松软的土层,如果土质是粘性的并且有淤泥和粉土以及碎石的话,用下面介绍的这种方法比较合适。大多数时候,地基中含有大量的石块和植物残渣等一些有机物质时,需要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先对土层进行分析确认能不能使用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法。例如,遇见建筑工程所处的地区附近的地下水流速较快的情况时,喷射的浆液可能不能凝固在注浆套管周围,这样就无法在使用喷射注浆法处理地基。因为这种方法在处理地基基础的时候往往进行的深度比较大,不光对加固地基有效,还可以处理深基坑的问题,且深度能达到三十米。
砂石桩法处理地基基础
这种方法针对的是挤密的松散性土壤、粉土和杂填土地等地基,它有一个很明显的效果就是能够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很好的降低涂层的压缩性,可液化的地基基础也能利用砂石桩法进行处理。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处理不合要求的饱和粘土土层变形。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率,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这里面还涉及预压法的应用,软土层厚度在四米以上时采取该法。
振冲法处理地基基础
之所以叫振冲法,是由于在操作上通过水和土层的振动来实现对地基基础的处理,振冲法是一种形成复合地基的方法。振冲法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振冲桩法,另一种是振冲密实法。前者的适用土壤主要是粉土、粘性土等类型,填料主要采取碎石。后者的适用程度则比较小,只能在粘粒含量小于百分之十的砂土地基上使用,这种方法是为了让砂层液化、砂粒可以重新排列,以减少空隙,实现振冲密实法的作用,这也是为了保护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缺陷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建筑地基缺乏应该有的保护措施。这类问题一般发生在气候变化速度比较快,多发雨水的南方,我国江南以南的地区这类问题比较突出,因为那些地区的雨水充足,且没有规律,一旦频繁下雨,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又不能及时处理地基的积水问题,就会给地基带来很大的损害,地基基础的建设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不注意做好防水措施,建筑工程的地基不能及时排水,地基内部一定会进入大量的水从而导致地基基础无法处理,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每当江南地区进入雨季,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就要做好防水措施,及时排水,保证建筑地基不存积水并且表层干净。
另一个缺陷是地基基础建设中容易出现塌方,一旦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塌方,地基内部会受到干扰,导致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弱,进一步影响整个的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还特别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受伤。所以在建筑工程最初打地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施工,对需要支护的部分一定要重视,从而避免塌方的出现。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地基挖得比较深,在这个过程中穿透了不同性质的土层的话,施工单位很可能忽略不同的土层对地基的影响,没有分土层进行支护措施建设,开挖边坡的坡度不对,也会导致边坡变形,进而产生塌方。这些事故都是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避免的,只有本着负责的态度,才能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在建筑地基的过程中基础建设的操作不当也可能是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地基基础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例如,一些建筑工人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地基基坑的挖掘,在挖掘过程中也没有仔细核对,就会直接影响到地基的抗剪切强度,可能地基会出现变形的情况,这样的地基基础建设根本无法为整个的建筑工程提供基础和保证,严重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我们在上文中探讨了建筑地基基础的处理问题,也提出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严把地基基础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荆旺.浅议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4)
Abstract: Reason research method i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method for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The significance of investigating the basic theory problem of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based on reason theory is expatiated. The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of reason research method is analyzed. The 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reason research method for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basic theory are proposed, which has great meanings for enriching and consummating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 basic theory system.
关键词: 军事装备学;研究方法;事理方法
Key words: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research method;reas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01-03
0 引言
军事装备科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军事问题本质上属于社会问题和人文问题。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旨在揭示满足军事行动对军事装备需求的装备活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它研究军事装备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注重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应用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1]。目前对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事理是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科学,站在当今社会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的基础上来研究把事做好的道理的综合性科学,既能够提供哲学方法论层次上的指导,又能够提供具体的理论和方法支撑[2]。采用事理研究方法研究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问题,能够充分吸收和借鉴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跳出“就军事装备而研究军事装备学”的困境,将给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带来从方法论到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1 事理研究方法的意义
1.1 事理是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科学,研究装备保障事理能够使军事装备学科避免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生理学问题的困难实则上是数学的困难,那么,十个不懂数学的生理学家的研究成绩会和一个不懂数学的生理学家的研究成绩完全一样,不会更多。”现代科学领域,多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日益迫切。当前军事装备学领域所面临困难的症结恐怕也在这里。如果研究者只就军事装备而研究军事装备学,人数再多,思路仍然狭窄,认识仍然单调,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关键词】电机振动;故障;处理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可以作为原动机去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电机常常会发生振动现象,而导致电机本身及其附属机械的破坏。在实际中,由电机振动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有必要分析电机振动的原因,并加以控制,以便事先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在对电机的振动进行处理时,遵循科学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实际中的振动故障一般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在处理振动故障时,必须思路清晰、找出振动的具体原因以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尽量减少由振动而造成的设备停运或损坏。
1 电机振动带来的危害
对于大部分的机械设备而言,振动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电机和其他一些设备基本上一样,在工作时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经过相关技术人员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电机振动的危害,其危害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部分:(1)电机的振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能量,进而降低电机的效率;(2)振动会直接地伤害到电机的轴承,加快电机轴承的磨损程度,使得其正常寿命大大缩减;(3)电机转子发生弯曲或者是断裂,这主要是因为转子磁极的松动造成了定子和转子之间相互擦碰;(4)振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绝缘电阻,这主要是因为电机的振动会导致电机端部绑线松动,造成端部绕组相互摩擦;(5)振动会造成一些零件松动,使得其它的机械设备不能正常的运行。
2 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1 电机机座振动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实际工作中电机机座振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1)转子振动时产生的激振力;(2)定子铁心产生的电磁振动引起机座的倍频振动,相关研究表明当单机容量增大时,倍频振动也会随之更加明显。由相关技术人员得到的结论表明:轴承座设置在定子机座端盖上的轴承形式对机座的影响要比落地轴承形式的转子激振力对机座的影响要大得多。
对于电机机座振动的具体减振措施如下:(1)设置弹性结构,既是把铁心与机座之间的连接结构改为弹性结构,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2)控制机座自身的自振频率,使其避开铁心的倍频振动频率和转子的振动频率。
2.2 转子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及处理方法
电机中转子的机械不平衡可以大体的分为三种:(1)静不平衡,其导致的离心力会在两个支座上产生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振动;(2)动不平衡,其产生的离心力偶会在两个支座上产生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振动;(3)混合不平衡, 其是电机实际工作中最常碰到的一种机械不平衡。混合不平衡是静不平衡离心力偶和动不平衡力偶共同作用在两个支座上产生的大小不等, 相位不同的振动。
对于转子不平衡产生的振动的处理方法有:(1)利用动平衡校验的基本原理进行处理,既是先通过转子转动时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所引起的振动现象找出转子不平衡的具置和大小,然后再利用加重或减重的方法加以消除;(2)对于由转子质量产生的振动,则需要事先做好转子静平衡和低速动平衡试验。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有必要的话则可以利用测振平衡议做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以便可以尽可能地消除转子质量不平衡因素。
2.3 电机轴承引起的振动
对于不同功率的机械,其电机轴承形式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对于中小型电机而言,常采用滚动轴承。而对于那些大型电机,则多采用滑动轴承。电机轴承形式不同,其引起振动的原因也就不同。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作用在轴承上的力会引起两种不同的振动:一种是轴承座与转子的相对振动,另一种是轴承座本身的绝对振动。引起滚动轴承振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1)轴承的加工精度:轴承套圈的椭圆度、架孔中存在的一些间隙以及滚道表面存在的波纹度等。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轴承的重要振动源来自架孔中的间隙,间隙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电机剧烈的振动。
(2)安装轴承时的配合精度,既是指轴承与端盖以及轴承与转轴轴承挡的配合精度,所以为了避免电机的振动,需要对轴承的配合精度进行检验,对于不合理的配合精度应该及时的更改。
(3)在机械与机械之间常会利用脂来减小彼此之间的摩擦,电机轴承上一般也会涂抹一定的脂,涂抹地脂一旦过稠,其对滚动体振动阻尼作用的效果便会变差,如果过稀的话,将会导致干摩擦。所以在实际中必须涂抹合理稠度的脂。
(4)在滑动轴承中,支撑轴的部分是由高压油泵打进来的油膜,如果油膜不稳定,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油的涡动和起泡,进而使得轴承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反应。导致油膜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不稳定地负载、转轴中心不正等。
2.4 电机定子绕组的振动
当电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定子绕组常常会受到一些力的影响,而引起绕组的系统频率或者倍频率振动,这些力一般包括如下几种:(1)绕组中的电流与漏磁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转子磁拉力;(3)热胀冷缩产生的力。技术人员在设计电机的时候,常常需要考虑由电磁力引起的定子绕组的槽部和顶部振动,为了避免槽部和顶部振动,可以采取槽部线棒固紧结构或者是端部轴向刚性支架来减少振动。
2.5 确保电机各部分的质量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机的振动,则应该保证电机各部分的质量:(1)如果定子铁芯产生位移,则应及时对其进行焊接修理;(2)轴承和轴瓦间隙应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3)一旦轴承或者轴瓦的磨损稠度比较严重时,则需要更换滚动轴承,同时对于滑动轴承,也必须进行重新浇铸和刮研;(4)对于电机中的轴瓦球面接触不好的,则应该对其进行研磨,防止出现线或者点接触,以便保证面接触良好。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引起电机振动的因素较多,电机的振动问题存在于电机安装和运行的任何时候。一旦电机发生振动,则应该及时作出反应。如果对电机的振动问题视而不见,则会导致电机的长期损坏或立即损坏,更会直接导致生产损失。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电机的振动问题,我们必须把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区分开来。电机振动发生了,则首要任务便是确定振动的真正原因,以便下一步的维修处理等。
【参考文献】
[1]程连明.电动机常见问题浅析及措施[J].科技资讯,2010(21).
[关键词]浸水预溶 强夯 地基处理 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7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19-4
1概述
1.1工程概况
该机场拟建设沥青混凝土跑道一条,跑道长2200m,宽45m;升降带长2320m,飞行区场地平整长度为2800m;联络滑行道一条,长166m,宽18m;可以满足两架C类飞机自滑进出的站坪一块,面积为120m×90m;道面厚度按B737-300型飞机在本场以限制航程的最大滑行重量设计。由于机场地基土含盐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溶陷性,因此本次工程主要通过两种施工方法:直接强夯―在场地原土基上直接进行强夯与浸水预溶强夯,即在原地基上先进行浸水预溶,经晾晒后进行强夯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其中浸水预溶强夯又分为深层浸水强夯和直接浸水强夯两种方式,从而选出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法。
1.2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2.1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钻孔、静力触探资料显示,场地自然地面以下30米深度范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沉积物,自上而下可分为:
(1)粉土:浅黄色,粒度均匀,夹有粘土质结核,含腐殖质及植物根系,局部夹有粉砂层,土质不均匀,具水平层理,稍湿,中密。平均含盐0.23%;
(2)粘土:黄褐-灰褐色,含腐殖质及植物根系,局部夹有粉土、粉砂,土质不均匀,水平垂直方向均有裂隙发育,孔隙较大,坚硬。平均含盐0.47%;
(3)粉砂:灰黄-青灰色,石英、长石质,含粘粒,粒径均匀,级配不良,含腐植质,局部含有粉土,稍湿,中密。平均含盐0.30%;
(4)粘土:灰黄色,土质均匀,孔隙较发育,硬塑,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该层分布连续,厚度0.2-3.4m;自跑道轴线P72处向南厚度变薄,埋深增大,局部孔中夹有薄层粉砂。平均含盐0.33%;
(5)粉砂:灰黄-青灰色,石英、长石质,质较纯,很湿,中密。该层分布连续,厚度变化在0.3-4.3m;除个别探孔粉砂层厚度较小外,其余区域厚度较均匀。局部区域含有0.3-1.5m厚的粘土夹层。粘土为灰褐色,可塑。平均含盐0.29%;
(6)粘土:灰黄-深灰-灰绿色,下部有臭味,可塑-软塑,局部夹有粉砂及砾石。该层分布连续,未钻穿,厚度大于20m。平均含盐0.35%。
1.2.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稳定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3.5m,稳定水位标高为258.58-262.43m。拟建场地处于特贫水区,地下水类型为微承压水,单井涌水量0.18-5.11m3/d,渗透系数0.0038-0.944m/d,地下水矿化度5.63-37.19g/l,水化学类型Cl-Na型水、Cl-Na-Mg和Cl-Na-Ca型水。
2地基处理方法研究目的
根据拟建机场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基大部分为盐渍土,并且具有一定的溶陷性,因此在机场地基土上,运用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在原地基上直接进行强夯处理,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但不可能消除地基土中的盐分,而且由于原土层含水率太小,其加固作用也有限,而运用换土垫层的处理方法,则要从地表向下6m范围内的土层都要清除,工程量和投资都很大。本文主要是通过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浸水预溶强夯的处理方法与在原地基直接强夯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从而选取一种适用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若能成功的运用浸水预溶强夯的施工方法,在本次机场建设以及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指导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基处理试验研究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
(1)降低地基土含盐量;
(2)消除地基土溶陷性。
3盐渍土地基处理
3.1工作简述
根据地勘资料,A区平均含盐量较少,粘土层较薄,平均厚度为1.6m;B区含盐量较高,粘土层较厚,平均厚度为3.6m。按照施工方法,先清表土厚度为50cm,而后再进行处理。
3.2浸水及晾晒
在浸水前进行了渗透试验,根据渗水影响深度及场道结构性要求认为,在场区地基处理中考虑6m深度是合理的,在6m深度范围内,影响渗水时间的主要是第二层粉质粘土,试验数据表明第二层粉质粘土每天渗透距离为0.4665m,大致按0.4m考虑,渗透4.0m需用时10天;渗透6.0m需用时15天。
3.2.1现场浸水
现场浸水作用:一是浸水预溶,即:使地基土中的盐分溶解,一部分盐分在渗流中迁移至场外或影响深度以下,另外一部分盐分在晾晒过程中,由于蒸腾作用随毛细水上升至地表富集;二是地基土加湿,即改变场区地基土含水量,使其与最佳含水量相近。为了确定合理的浸水工艺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现场浸水试验。
现场浸水分深层浸水与直接浸水两种方法进行。
3.2.1.1深层浸水
由于场区内地层粘土层较厚,且渗透系数较低,考虑工期及处理效果等因素进行了深层浸水试验。
深层浸水方法为砂井加漫灌法,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水平渗透系数与垂直渗透系数相接近,故此根据场区地层情况来布置砂井间距及深度,以期达到最佳的析盐目的及处理效果。如图3-1所示。
3.2.1.2直接浸水
在浸水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直接浸水与深层浸水无本质区别,其渗流方向主要为垂直渗透,线路是单向的,从一定角度上看更有利于盐分的迁移,单位面积渗水量也更易于控制,另外在优化工序,合理施工上可起到相当的作用。
3.2.2晾晒
3.2.2.1晾晒情况概述
晾晒的目的主要是调整地基土含水量,至达到满足下步施工条件,同时也可通过表聚作用在浸水区表面形成盐壳,将其清除后以达到降低含盐量的目的。
3.2.2.2晾晒资料分析
(1)晾晒后的含水量变化
进入晾晒期后,因为位于中间的第二层粉质粘土为晾晒的主控地层,因此对它进行统计分析:
在AII区,将第二层粉质粘土的晾晒时间与含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后列于表3-2:
该层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4.9%,饱和含水量为30.1%,经过7天时间的晾晒,含水量降低了约2.2个百分点,平均每天下降0.314个百分点;
在BII区,将第二层粉质粘土的晾晒时间与含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后列于表3-3:
计算晾晒9天含水量降低约3.9个百分点,平均每天下降0.433个百分点,与AII区数据基本吻合。综合考虑,晾晒时间可减少为26天。
(2)晾晒后的含盐量变化
在浸水过程及晾晒后,进行了含盐量分析并与浸水前含盐量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列于表3-4,并绘制成对比曲线如图3-5。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地基土总含盐量,经浸水及晾晒一段时间后,在表层富集,在表层一定深度范围降低,在中间部位趋于均匀,而在浸水底部又呈降低趋势。由上分析,可以看出,浸水预溶并经晾晒后,盐分在表层富集的作用是明显的,也就是说采用充分晾晒后,清理表面盐壳对降低土基含盐量的作用是有效的,另外,随着饱和水的逐步扩散,溶于水中的盐分也会随水分的逐步扩散,将其带到有效影响区域以外。
3.3强夯处理
3.3.1处理概况简述
场区内地基土在浸水后,强度会大幅降低,为了提高地基土强度,调整其均匀性,及消除或降低地基土的溶陷性,采用强夯的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强夯可使有效作用深度内土层达到一定程度的超固结,起到沉降预处理及地基强化的作用,同时,由于使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及控制参数,可起到调节地基土的不均匀性作用。另外,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的孔隙率降低,可补偿盐溶带来的影响。
为了对比浸水强夯与直接强夯的效果,地基处理强夯设计中,共考虑了直接置换强夯与浸水后置换强夯并分不同的夯点布置方式及间距作了四个小区的强夯试验,即为A区直接置换强夯(AIII小区)、B区直接强夯(BIII小区)、A区浸水后置换强夯(AI、AII小区)及B区浸水后置换强夯(BI、BII小区)。
3.3.2强夯施工
在强夯施工前,场地预先填筑60cm砂砾石垫层。单点夯试验计算的场地平均夯沉量(预处理沉降量)计算值及强夯试验小区实测夯沉量列于表3-8。
对比浸水强夯与直接强夯的总沉降量数据(AI与AIII)区对比,可以看出,浸水强夯处理沉降量效果远好于直接强夯的处理效果,综合考虑夯沉量与隆起量之间的关系,将单位面积平均夯击能控制在2200kN*m/m2左右是比较理想的,而各点夯试验在击数超过8击以后,其单击沉降量已经很低,固此应适当提高强夯能,降低夯击击数。
因此选定强夯施工参数为:
(1)夯击能为2200kN.m;
(2)单点强夯次数不小于10击;
(3)两击的夯沉量之差不大于5cm;
(4)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6cm;
(5)在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增加击数直至满足要求。
夯点间距4.5m,正方形布置两遍强夯,则单位面积平均夯击能为2172.84kN.m。
3.3.3夯后资料分析
标贯对比资料:
从以上图表可以明显看出,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强度有大幅提高,仅在面层局部会有所将低,应加强面层平夯效果,保证地基处理的均匀性。
压实度:
通过上述压实度数据对比说明,浸水预溶强夯的处理效果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处理效果优于直接强夯的处理效果。
载荷试验:
本次载荷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直接强夯置换与浸水强夯置换的效果,即场区经过不同方法进行强夯解决场区地基土溶陷性问题。
试验方法均采用浸水方式进行,在加压到200kPa压力稳定后进行浸水,并在加压到250kPa稳定后停止。
选择有代表性的浸水强夯后浸水载荷试验绘制S-P曲线如图3-15。
试验确定的粘土层变形模量E0=6.349MPa,饱和变形模量,E=5.43MPa,溶陷系数为0.00386,小于溶陷性判定系数0.01标准,数据说明场地经过浸水强夯,溶陷性已基本消除,因此对盐渍土地基采用浸水置换强夯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在直接强夯区也做了4组浸水载荷试验,取有代表性的试验数据绘制S-P曲线如图3-16。
试验确定的天然变形模量为13.65MPa,饱和变形模量为3.38MPa,溶陷系数为0.0346,数据说明,直接强夯可提高地基土的变形模量,但对溶陷性处理效果很差,固此直接强夯只能用于不具有溶陷性的非盐渍土区域的处理。
4结论
4.1浸水效果
(1)饱和浸水后,土中易溶盐已充分溶于水中,并可随水分渗流部分带出场外或进入影响深度以下土层,或通过毛细作用在表层0.15m深度范围内富集,采用清除0.15m 地表盐壳土,对于降低地基土中含盐量具有积极作用。
(2)深层浸水与直接浸水在作用效果上是等同的,但在操作时间上深层浸水时间要少于直接浸水。
4.2强夯效果
通过强夯数据对比,直接强夯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但是不能消除地基土的溶陷性,而浸水强夯的加固效果好于直接强夯,也能消除地基土的溶陷性,因此浸水后的强夯效果优于直接强夯处理。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浸水预溶强夯处理效果优于直接强夯的处理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确保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常士骠.《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scope of us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and now it has become a new typ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nd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city need more scientific layou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can enhance the public life experienc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become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y, the processing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is very critical and it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dat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Through the scientific data processing, data security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sharing can be achieved, so the city's scientific planning management can be achiev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need the method of geo-in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its correct use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urban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of digital city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关键词: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
Key words: digital city;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59-03
0 引言
社会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提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也在不断地增加,城市各个管理部门也在借助信息处理系统加强数据采集的可靠性。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新阶段城市建设中信息传递不通畅和专业数据缺乏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整合,在不同的领域间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种新型的更新和服务模式,成为各个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提升城市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测绘的重要进步,可以将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将测绘的重要性全面地提升起来,增加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状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是城市基础地理框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数字城市三维建模的基础。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 、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1.1 数据标准
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地物代码非国家标准代码,以旧国标或地方标准居多;数据分层和分类标准不一致,点、线、面数据未分开存储,大多数只是按要素简单分类存储;测绘基准不统一,空间数据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数据空间参考基准、质量、精度、图形要素都不一致,多采用地方坐标系统为平面标准,空间数据失去了统一的参考基准,也就无法直接叠加在一起使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1.2 数据形态
空间数据涉及到多种比例尺,大部分城市以1:500、
1:2000、1:5000、1:10000系列比例尺覆盖,覆盖空间范围大,数据信息量大。
数据存储格式不统一,以分幅或文件形式存储居多,未建空间数据库,数据格式多为CAD格式。
1.3 数据内容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类要素: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及其名称等注记信息。
1.4 数据质量
数据采集的手段、技术方法、成图时间不同,数据标准不一,造成了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质量层次不齐,主要表现在数据要素定性不明确,数据中存在不确定归属的地物;存在数据无属性或数据的属性是以注记的形式存储而不是在属性字段中的情况;部分地物类存在属性缺失的情况,例如公路、铁路、河流编码等重要属性内容;因数据未建库或建库标准不一,存在应以面存在的地物未构面的情况,例如,道路、居民地、水系、植被等;数据连通性差,特别是道路和水系没有成网,道路、河流遇桥、涵洞、闸和坝等为断开的状态;数据中碎片冗余的数据比较多,例如,通过不同软件数据转换,小路碎化为一段一段,陡坎碎化出一条条的小齿线等;要素拓扑错误多,存在打折、相交、重叠等等基础图形错误。
1.5 数据现势性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了满足城市各部门建设和应用的需要,数据更新频率比较高,数据的现势性和丰富度较好,但多数存在局部更新频率较高,这就带来了更多不同时间数据接边的工作。
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路线如图1。
本文侧重研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几大类要素的加工整理。
数据加工整理时按照“先主要地物要素,后次要地物要素;先骨架要素,后局部要素”的顺序进行整理。原则上将数据按照“街区” 或者“块”拼接起来再做DLG整理加工,保证一个工作单元的覆盖面与信息量。
2.1 道路数据整理
道路数据贯穿全图,可首先整理道路数据。按照双线道路、单线道路、道路附属的顺序进行加工整理。
双线道路,根据数据标准明确必须双线表示的道路,已经双线表示的道路也有漏一边或碎化的情况,对此进行查漏补缺,保证边线完整,通常根据道路旁地物进行补充,例如房屋边线、花圃边线等,原则是保证单独显示道路一层数据时,数据要连通。双线道路的交叉口是加工整理的重点,通常交叉的双线道路属性不完全相同,原则上道路交叉口处构面和其连接的较高等级道路一致,道路交叉处不在同一个平面,要求正射投影在上的道路边线在交叉处相连。双线道路边线处理完成后,根据标准生成道路中心线,要求中心线的要素编码与边线一致。
单线道路重点是拓扑错误检查,检查与双线道路中心线的连通性,检查并消除悬挂点,检查并批量消除伪节点,检查单线道路中是否存在0长度或极短的线段。
道路附属重点是桥梁的处理,保证路网连通性,道路遇桥梁不断开。
道路属性根据图面上注记信息或者外业调绘资料,进行错误地物归类,补充道路中心线的属性信息等。
2.2 水系数据整理
水系、道路都是地图的重要标志要素,水系数据包括面状水系、线状水系、水系附属设施的整理。
水系数据主要包括拓扑错误检查处理、连通性检查处理和属性处理。双线河流、面状池塘、湖泊水库需构面,采集水涯线做构面辅助线,图廓边线也可做构面辅助线,构面完成后,进行拓扑错误检查,检查是否有未构面地物、检查是否有构面错误地物。双线河流必须采集结构线,要求单线河流与双线河流的结构线必须连接,以保证水网连通。线状水系重点检线、伪节点、悬挂点、自相交等,面状与线状水系拓扑错误检查处理完成后,根据图面注记进行水系属性补充完善。
水系附属整理,要求水系流向与单线水系方向严格一致,且位于单线水系上方;面状涵洞构面线方向必须一致,通常遵循右手法则;水系面遇附属设施必须连通。
2.3 居民地数据整理
居民地房屋要以面表示,居民地原始数据殊房屋多存在辅助线来表示房屋特征,例如,简单房屋斜线、棚房齿线等,首先提取房屋辅助线不作为构面要素,整理所有房屋构面要素线,进行悬挂线、拓扑面、拓扑点的检查。检查线打折、自相交,并进行修改,进行重线检查,删除重线,检查并删除零长度线,进行悬挂点和伪节点检查并批量处理,拓扑检查处理后进行构面,通过图面注记或符号检查房屋构面的正确性,例如,是否将天井构成房屋面等。
居民地数据与其他地物的拓扑关系也是居民地数据整理的关键步骤,其他地物要素不能穿越居民地,例如道路、围墙、篱笆等,但地下的也就是空间位置不在一个平面的可以穿越,例如,地下涵洞,地下通道等等。
2.4 其他数据整理
其他数据整理概括为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畹匚锖妥⒓堑恼理。
点状地物最重要的是注意其方向信息及定位点。有方向的点状地物在数据建库后方向信息必须在属性中体现,便于数据建库后的符号化配图。点状地物的定位点必须与图式符号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在数据建库后的符号化配图中点状地物的坐标定位准确无误。
线状地物建库关键是采集骨架线,特别是管线层,所以要求原始数据中必须有骨架线,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时,常存在骨架线丢失的现象,首先进行骨架线重构再进行下步操作。线状地物存在线打折、自相交、悬挂点、伪节点等现象,通过专业软件检查处理线拓扑错误。线状地物除自身拓扑错误外,更多的是与主要地物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例如,地类界线是否穿房屋、道路等。有方向的线状地物通常遵循右手法则,以确保在符号化配图时正确显示线状地物的线型及方向,例如陡坎、有坎池塘等。
面状地物除道路、水系和居民地外,植被面是面数据中数量最多且与其他要素关联性最强的要素,在植被面的处理中,最重要的是处理与其他相关要素的关系,同时构面的过程也是碎化的地类界处理、补充地类界和其他地物要素检查处理的过程,植被面地类编码以图面植被符号进行赋值。
注记的整理工作量较大,且手工干预较多。图面注记要根据注记内容转入到相应的地物属性中,其中,转入点状地物和线状地物的属性中较复杂,例如,控制点的点号与高程值转入控制点属性,高程点注记转入属性,道路注记转入道路中心线属性。注记也存在碎化的现象,必须处理玩碎化注记后才可转入相应的地物属性中。
2.5 数据整理建议
分要素数据整理,按照道路居民地水系地貌植被附属设施及其他要素的顺序进行整理;
数据整理内容包括碎化冗余数据处理,图形错误处理,连通性、完整性处理和属性补录等;
数据整理建库过程中实时进行质量监控,保证成果数据质量;
数据尽量按照国家最新标准进行整理建库,方便后期进行数据管理和各种应用。
3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的构建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发挥了地理信息在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产业升拓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保障服务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会更加准确有效,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昭辉.数字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周安发,邵军,王华,卢少雄.“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J].地理空间信息,2013(S1):7,23-25.
[3]江波.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22:55-56,62.
[4]王永生,朱怀汝,朱慧,芦歌.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及应用提取[J].测绘标准化,2012(03):42-45.
[5]潘婵玲.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A].湖南省测绘学会.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湖南省测绘学会,2011:5.
企业合并给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给财务会计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由于购买法将购买企业视为购买资产,而企业又不是纯粹的简单资产,因此,企业合并业务购买法会计处理方法除了遵循资产购置的一般原则外,还应当正确考虑“企业资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会计问题需要我们恰当解决,这些与购买法有关的会计问题主要有:购买日的确定问题、并购成本的确定问题、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以及公允价值的计算问题;资产评估问题等等。
如何确定购买日?
购买日是被购企业的净资产和经营控制权转让给购买企业的日期,也是购买企业开始行使其对购入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权以便从其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日期。人们通常称之为并购生效日。
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下称《解答》)的规定,公司购买其他企业,应以被购买企业对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实际上转让给购买公司的日期作为购买日,即被购买企业以其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并且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购买公司为标志;购买公司以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为标志。在具体实务中,只有当保护相关各方权益的所有条件均被满足时,才能认定控制权已经转让给了购买公司。规定给出了并购生效日的限定条件。这些条件是,购买协议已经获股东大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购买公司和被购买企业已经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购买公司已经支付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购买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等。
在上述条件里提到股东大会通过购买协议,说明在股东大会批准日之前的并购协议日、董事会批准日和资产评估基准日等日期不可能认定为购买日。至于并购公告日能否与并购生效日期一致,需要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只有当企业合并业务实现后,即并购企业实质控制被并购企业,股东大会通过后才能对外宣告企业合并结果,那么并购公告日期与购买日不可能一致。
笔者认为财政部关于并购生效日的限定条件中“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是购买日的实质意义的阐述。当然,这里所指的财产交接手续,不能仅仅理解为资产转移手续,还包括被购买企业的股份权益的转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权转移。只有当被并购方的股份过户到收购方,才能认定收购方取得了被并购方股份的所有权。
财政部《解答》为购买日的确定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能够有效杜绝利用企业合并来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但是其中过于刚硬的限定条件使得对购买日的确定易于操作,却也带来了其他的麻烦,如“购买公司已经支付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如有的企业在并购中根据获得通过和批准的协议办理了股权转移手续,实际控制了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但协议约定的付款期较长,况且付足50%的价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使得会计处理中的购买日与购买方实际控制被购买方的时间产生差距,则存在着这个期间的经济业务及结果应当如何反映的问题。如果不予以合并,滞留在被并购企业里,等到终于有一天可以合并报表时,这滞留的收益究竟如何披露?对未来报表产生什么影响?其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完全遵循此条规定,势必违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如何确定并购成本?
任何一项交易购买方都有成本支出。购买一项资产,其成本就是支付的货款和为使该资产达到能够实现其效能状态而支付的相关费用。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为购买企业而支付的成本、费用相当繁杂,辨别和确定其购买成本不可能如同购置一项单项资产那样容易了。那么,应当如何确定企业购买成本呢?
简言之,并购成本就是购买方所做牺牲的代价,是购买方在购买过程中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是在交易发生日,购买方为了取得对其他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而支付的其他购买价款的公允价值,加上任何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购买成本的费用(包括注册费用、发行权益证券费用,以及为购买而支付给会计师、法律顾问、评估师和其他咨询人员的业务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包括维持一个收购部门的费用,以及其他不能直接归属于此项特殊购买的核算范围的费用,均不应包括在购买的成本中,而应在发生时作当期费用处理。如果不考虑直接费用,一般情况下,也不能把购买成本等同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只是谈判购买协议价格的一个决定性依据,购买协议价格的决定因素还包括购买方对购买企业“并入”本公司后的经营期望、支付方式等等。特别是支付方式对购买成本的确认有特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⒈股票或债券收购时,采用有价证券的公允价值。如果作为购买对价发行的权益性工具上市交易,而在交易日它们的市场报价并不是可靠的公允价值,需要考虑公布购买条件前后适当期间价格波动的影响。
⒉延期付款下购买成本的确定。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和所发生的负债应以它们在交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当购买价款的结算推迟时,购买的成本应为在考虑了结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溢价或折价以后该购买价款的现值,而不是支付价款的名义价值。
如何进行资产评估?
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不是“一对简单的资产”的加总,而是一个“活的机构”,其价值水平除了“简单的资产”的加总外,还应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经营效率、商业信誉等无形因素。严格地讲,大多数企业的价值不仅建立在目标企业现有的资产和负债基础之上,而且还应建立在目标企业未来所能带来的收益和现金流量等因素上。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企业的价值可以通过它所发行的权益性工具的市场价格来计量,或根据证券市场相同行业的证券的价值进行估计,也可以由独立的中介机构来评估确定。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只有通过资产评估确认企业的公允价值。
资产评估结果对不同形式的企业合并方式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资产评估结果是确认各种企业合并形式下的各参与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基础。但对不同形式的企业合并,资产评估结果是否作为调整账面价值的依据,争论较大。对取得控制股权来说,需要根据评估结果调账,意见比较趋于一致。对创立合并和吸收合并来说,由于参与合并的一些企业的法律主体消失,这些企业是否需要调整账面价值,观点不一致。主要焦点在被兼并企业在兼并完成后主体消失,其资产、负债全部归属到主并企业,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对原来资产进行调整是否必要。笔者认为,这种调账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就兼并企业而言,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的评估价值构成兼并企业取得产权的成本的主体,根据历史成本原则,需要对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依据评估结果重新确认。
第二,就兼并企业而言,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只有通过调整,才能在兼并方的账上体现出与其他资产的可比性。
【关键词】 护理学 教学方法 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一 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授之以渔,适应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
”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更应给予学生“捕鱼”的本领。所以,理论讲授应有重点,基本概念、原则要准确讲解,一般内容先拟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或采取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一页的注射原则先讲解,在和同学一起归纳为“无菌、无痛、无差错”七个字、三个词来记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尽情猎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勇于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 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现有10个模拟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设计不同病例场景,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同时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模型人或模拟病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
3.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应战实力。设置各种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实战氛围;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 考核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分理论和实验两种,平时成绩和终结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0%,学科结束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全面。
2.考核内容。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
3.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护理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班务管理
初中阶段是人从少儿时代所具有的依赖心理向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便是针对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及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得到了发展,依赖性逐渐减少,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同时还存在着容易固执、偏激、孤独及产生闭锁心理等负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动方面出现轻率或者优柔寡断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由原有的对外界情况的迎合转变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健康的成长。
二、初中班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初中生班主任班务管理的现状来看,班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公平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三类,而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也会针对这三个不同的分类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在班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管理不公平的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班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发挥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班主任的班务管理中还存在着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多且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对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必然会给班务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在班务管理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班务管理。
总之,对于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来说,需要克服的管理困难较多,也较复杂,因而班主任应坚持其自身在班务管理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从而真正的实现班务管理的目标。
三、初中班主任班务管理策略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从初中生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班主任,无论是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经验等角度来看,其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而在初中班务管理中,班主任应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从关爱的角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不断地培养学生,从而实现初中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本身在班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实现激励教育应有的作用。只要这样,才能通过班务管理的实际行为来不断的发展初中生的潜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通过班务管理的方式克服学生的缺点。
(二)组织优秀的领导班子
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样离不开其所组织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好坏对班务管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在班务管理中,班级干部的推选工作要落到实处,使得学生在不断参与竞争的同时,把能够为大家服务的学生选为班干部的成员。班主任应做好领导班子的后盾,尽全力支持领导班子的工作。
(三)合理的制订班务管理计划
有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有了优秀的领导班子,同时还需要合理的班务管理计划的支持。在班务管理的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使得制订的班务管理计划能够真实的反映初中生的需求。同时要根据初中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有针对性的制订各种班务管理计划。除此以外,在制订合理的班务管理计划的同时还要加强不同活动之间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初中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密切程度,从而切实提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班务管理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是一项很深的学问,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班务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的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在初中生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班务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超林.班务管理之我见[J].成功(教育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