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森林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深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前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紧密相关,并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保护这三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绿化
森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森林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森林自身具有美化环境、蓄存水资源、抗风固沙的功效,它和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1]。森林绿化隶属于生态林业事业,它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河流泛滥问题,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威胁。植被破坏、乱砍滥伐是引发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进而出现水土流失。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它在洪灾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经济的发展还能优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毫无节制地向生态系统索取,这不仅会破坏自然资源,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严重可能出现经济倒退[2]。
三、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与发到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生态建设水平并不高,影响因素众多,例如,国家的整体实力、生活水平等,具体因素如下:
(一)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为理想,大约为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但人均森林蓄积量较低,几乎名列世界末端,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生态建设不完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可知,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虽然实现森林绿化的面积较多,但质量几乎都不合格。例如,在森林绿化中存在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无法达到保持水土的功效。
(三)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完整。一直以来,人们均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而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不完整,外加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有效、可行的奖惩与鼓励机制,这大大增加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系数。
四、有效开展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从长远角度出发规划生态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发关注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现阶段,我国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破坏,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应从长远角度出发,科学规划生态建设,全面分析,循序渐进。另外,还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可在现有林区内设置自然保护区,依据生态系统的实际类型合理划分、科学布局。对于国家珍贵、稀少的动植物,应加强保护。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还应有效考量[3]。
(二)加强宣传。宣传是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关键,加强宣传,不仅能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印发宣传手册,也可以组织观看环保视频,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环境是我们全人类唯一的,也是共同的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作为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主要资金来源,应加大扶持力度,并将相关投资列入财政预算的范畴,提高关注度,优先开展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这是因为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经济资源是其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防火等各种活动均需要资金支持。同时,还应全面管理在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中的投入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金,并编制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管理补偿规范,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另外,制定科学的优惠政策,有效发挥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对于长期贡献于荒山开发的人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其切身体会到政府的重视度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注重管理。行政管理是有效开展生态建设以及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应注重管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我们应制定具体、规范的管理职责,明确自身职责,实施逐步管理。在生态系统中,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部门,且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保护情况,同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构建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对于表现积极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并严肃惩处表现消极或者犯错误的人员,如若违反法律,应对其实施法律制裁,借助法律处手段来规范和约束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沟通,协调合作,全面落实生态系统重建工作,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五)全面种植阔叶树。现阶段,人工生态林种植、砍伐以及修复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应全面种植阔叶树,且完成种植工作后,禁止采伐,这是因为阔叶林不仅具有抗风固沙的功效,还具有较强的蓄水功能,绿化配置较为合理,大大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另外,种植阔叶树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且在特定的年限后会将其划给集体。
结语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我们应为子孙后创造一个不存在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从森林绿化着手,有效开展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妥善处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永续。
参考文献
[1]伊学清.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6.
关键词:生态;绿化;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48-0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世纪之交,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1绿化现状
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把县城建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县”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6.4万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9%。
(2)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
(3)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先后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 000 hm2,茶叶200 hm2,油茶3 333 hm2。
(4)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5)种苗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芦溪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全县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在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人工林在北部低山分布较多,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功能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
(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
(3)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
3未来5年绿化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为持续发展道路。
(2)奋斗目标: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及林农的收入,力争到2013年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1陆良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概况
2005年、2006年严格按照国家级公益林核查标准,陆良县以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依托,对陆良县公益林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共区划界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9 186.7 hm2;按实施地类分:有林地25 246.7 hm2,疏林地1 753.3 hm2,灌木林地22 186.7 hm2;按亚林种分:水源涵养林1 866.7 hm2,水土保持林47 320 hm2。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场),83个村民委,7 324个小班,2005—2009年每年国家投入县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总额332.0万元。2010年后每年补助资金719.0万元[4-5]。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效果
2.1确定了较为合理的2类林结构体系
经过几次调整,全县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9 186.7 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4.9%,全县商品林面积40 338.3 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45.0%,形成了较为合理的2类林结构体系,既满足了陆良县生态建设的需要,又为今后林业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2.2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护体系和管理制度
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启动实施,陆良县建立了林业分类经营和公益林管理机构,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考核和绩效考评,使全县的生态公益林得以有效管护,森林资源显著增加,不但改善了生态状况、美化了环境、保护了水质、增强了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还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生态平衡及构建了保障该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
2.3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调动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扩大森林生态补偿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的长效机制,不但增加了林农的现金收入,调动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让农户得到了实惠,促进林改工作顺利推进,而且还让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信心,从而自觉增加对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人力、物力投入,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和生态状况改善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了公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实施,公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林区道路的修建和维护,公益林区管护站点和哨所的新建以及防火隔离带的建设,使全县公益林区防火监测以及防火应急能力和巡护能力大大加强。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部分乡镇对生态公益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生态公益林作为一个公益产品,由于其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其受益对象的特殊性。目前,陆良县生态公益林的效益主要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所占比例较低。特别是县城附近的几个乡镇,由于其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加之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少,导致部分领导和群众认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不高,对建设经营生态公益林积极性不高。受多种因素制约,陆良县级林业部门公益林管理机构现仍为临时机构,没有正式编制,难以承担起日益繁重的公益林建设管理职能。建议各级政府要明确相关办公室编制及人员、职责等,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在执行每年补助150元/hm2的标准,在拿到效益补偿金后树不能砍等很多限制条件下,林农收入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50元/hm2的补偿标准与林农的付出、期望相距甚远,象征意义远大于群众应得利益。建议加大补偿力度,缩小补偿金额与林农付出之间的差距。
3.3专职护林员不能尽职尽责
部分专职护林员责任心不强,原因是护林员待遇不高,实际上只能是兼职,大多数时间忙于生产、生活,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巡山护林;二是部分护林员是村干部的关系户,他们有干部作后台,管护不认真;三是护林员面对的大多数是熟人、亲戚,碍于情面,顾虑多;四是缺乏一套系统的护林管理办法,导致“拿钱不护林、护林不拿钱”的现象依然存在。建议要建立对护林员的合理选用、考核办法,搭建一套系统的护林员管理系统,使对他们的管理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对国家公益林的管护作用。
3.4公益林的综合效能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陆良县大多采用业主自行栽植的传统经营模式,风险由农户自行承担,生态公益林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同时,经济合作组织还较为缺乏,公益林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议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种植,以提高其生态功能。在林种、树种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意长短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切实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抗逆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4参考文献
[1] 许科锦,古邦雄,招礼军,等.广西玉林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现状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139-140.
[2] 张小罗,周训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公民环境权保护[J].林业经济问题,2003,23(5):253-256.
[3] 伏建存.陆良县林业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 森林防火;成效;重要性;建议;松多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13-01
1 松多林场基本情况
松多林场位于互助县东南部,北靠互助县北山林场,东南宇乐都县相连,西与互助县五十乡、红崖子沟乡毗邻,南北长27 km,东西宽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林区内乔木树种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白桦、红桦、糙皮桦、青扦等,有这些树种组成的林分主要是纯林,以单层同龄林为主,目前处在幼龄林阶段。
2 松多林场取得的成效
2.1 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成效显著
建国以来,松多林场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的前提下加强了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定期测报森林病虫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有害生物;森林防火警钟长鸣;森林经营工作常抓不懈,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同时着力抓好国家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保护野生动物100余种,野生植物300余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在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1-2]。
2.2 林场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松多林场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对外进行有控制和有目的的开放,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优势,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种苗业、养殖业、林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项目。通过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立苗圃等方式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增强了林场的发展后劲,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
2.3 林业科技示范作用明显
在长期实践中,松多林场积累了大量在多种立地条件下培育森林资源的经验和技术,在树种引进、良种繁育、造林模式、栽培技术、干旱造林、治沙造林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适用性强的先进技术,在科技兴林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林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2.4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松多林场位于深山,是多条河流的源头,其茂密的森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此外,松多林场在促进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国家建立的专门从事林业生态建设的单位,在林业生产技术、设施设备、经营管理、产业开发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松多林场位于乡村,与乡村林地毗连或相互交织,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对周边林业生态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3.1 森林防火是维护林区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林区,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火灾会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会毁坏房屋等建筑,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失去家园。因此,森林防火关系到林区社会安定,应当在防范意外因素引发林火的同时,防止少数故意纵火的不法分子危害林区安全[4]。
3.2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与发展林业的需要
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属于少林国家,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2%。因此,我国林业部门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要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进行国土绿化、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应防止森林火灾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阻碍林业的发展[5]。
3.3 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是陆地上下垫面最高、范围最大的生态系统。众所周知,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3.4 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
森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在大面积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分布有多种古树名木、名花异草及珍禽异兽,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火灾[6]。
3.5 森林防火是松多林场的重要职能
松多林场是林业最基层的经营单位,肩负着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职责。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做好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
4 建议
4.1 坚持防火宣传常抓不懈
以宣传《森林防火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主要内容,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编写墙报、发放传单等形式,组织开展经常化、广泛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在林区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舆论氛围。
4.2 坚持隐患排查常抓不懈
严格落实火险防范措施和隐患排查处置制度,对林场内各山头、坟头和林缘各村头、田头的险情隐患排查不间断、细致无疏漏、全面无盲区、处置不延误;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险情隐患,必须及时上报县林业局,严禁瞒报和迟报。
4.3 坚持备勤保障常抓不懈
层层落实领导带班、防火值班、逐级督查、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集中食宿,统一待命,保持重点防火期内人人在岗,严阵以待,并坚持按计划开展技能练兵,按照扑大火、救大灾的实战标准要求配足配齐扑火设备和物资。
4.4 坚持火源巡查常抓不懈
将防火责任逐级落实到护林防火员,由林场领导督促护林防火员落实全天候上岗执勤、全覆盖巡山护林职责,切实加大责任区的野外火源巡查力度,发现林区烧荒炼地堰等未经批准擅自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必须果断制止;对重点防火期内入山的车辆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坚决杜绝火种进山;对春节、清明、五一等重点节日的民俗用火必须实行严密监控,切实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5 参考文献
[1] 王广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护林防火工作创新[J].中国林业,2009(8):59.
[2] 王立国.浅谈护林防火应做好的几项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4):227,263.
[3] 刘欣,潘宇峰,蔡志勇,等.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6):111.
[4] 胡旭清.叶胜林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207-209.
__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原生性天然林及其生态系统;以南方红豆杉、黑颈长尾雉等为主体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__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总面积42848.4公顷,其中核心区14720.8公顷,缓冲区11101.3公顷,实验区17026.3公顷。
__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保护区的建设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__水电站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其保护价值非常重要。据统计有维管束植物2819种,大型真菌185种,陆生脊椎动物382种,昆虫105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植物27种。保护区有88种野生兰科植物且物种个体数量较多,是__野生兰科植物属种最多、系统发育最完善的自然保护区。
近几年来,保护区致力于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水资源涵养能力,妥善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逐步使保护区向设施基本完善、管理科学先进、环境优美良好方向迈进;保护区对淹没区内红水河流域珍稀野生植物及古树实施迁地保护,建立了__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基地—__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兰花园,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种4000多株,兰花75种2万多株(丛)。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首先是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荒山和残次林进行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逐步恢复。第二是对保护区水库周边的耕地要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改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水质。第三是在保护区内禁牧、禁伐,让森林植被得到休养生息,使保护区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第四是林业部门要加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严格控制采伐天然林种植食用菌,确保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实效。第四是积极做好特色中草药在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培育、繁育和试点种植等工作。保护区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辖区内的原生中草药品种、环境进行调查,并与区内中医药材科研单位的专家联系,在科研专家指导下对一些具有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培育、繁育和推广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基金,除增加财政拨款外,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以及__电站的支持。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抓好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议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提高库区上游保护区等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五)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标本兼治。要重点支持保护区内的新农村建设,从项目、资金、技术和对口支援上优先安排,将移民安置、林业生态等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庄的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相结合,与农家生态旅游等增收项目相结合,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畜分离,建设化粪池,发展沼气池,优化生活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我今天查了我国森林覆盖率以后,我受到了非常大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是那么的小,才占我国总面积的16.55%,当我知道这个数子以后,我非常惊讶,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怎么才那么小?我现在给大家看看我查到的资料:
国家林业局最近公布了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本次清查历时5年,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清查。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
虽然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长了,不过我们还是要保护我们的森林,我要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们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铅笔(如果要用铅笔的话就买环保的),如果要用铅笔的话就买环保的。
2---多种树,让大自然有更多的绿色。
(一)通过合理建设与保护,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日本森林面积25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按权属分,国有林769公顷,占31%;公有林283公顷,占11%;私有林1458公顷,占58%。按起源分,天然林1475公顷,占59%;人工林1035公顷,占41%。森林蓄积44亿立方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国民对森林的需求呈多样化、高级化趋势,森林的防灾和防止全球变暖等作用居首,日本政府逐步减少了木材采伐量,根据森林的功能进行分区规划,通过延长砍伐期以及针阔混交林、阔叶树林化等措施,使森林面积、蓄积不断增加,推进了森林的多样化和健康发展。日本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2年减排温室气体6%,其中通过森林吸收源对策确保减少3.8%(1300万吨二氧化碳/年),实际通过森林吸收减少4.2%。
(二)通过政府扶持,提高林业经营水平
日本的森林所有形式以拥有小面积山林的所有者占大多数,据农林水产省2010年调查,全国91万林业户,拥有1-5公顷森林的68.1万户,占75%。小规模林业户因造林周期长、盈利性差,对森林砍伐加工及林业经营的热情不高,致使日本的林业经营一直呈下降趋势,2010年林业产出额是最高峰时期(1980年)的36%。为了改变现状,2011年修改森林法,创建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对象进行集中施业以及路网建设的“森林经营计划”制度。从2011年起,引进了大面积、有计划直接支援从事森林施业单位的“森林管理-环境保护直接支付制度”,制定“森林经营计划”,对搬运间伐等森林作业以及铺设森林简易林道进行支援。对于接受了描述有扩大规模等目标的“森林经营计划”认定的林业户,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缓征一部分继承税。另外,为实现高效且稳定的林业经营,采取援助措施,如针对购买与持有林业机械设施等,实施金融及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推动高性能林业设备的引进等。
(三)通过开展“使用木材运动”,稳定木材产业发展
日本木材需求量自1973年高峰后处于减少趋势,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消费低迷,木材供应量急剧跌落。为了恢复木材产业发展,日本采取了以下政策:一是根据地区的森林资源、加工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规模等,建立大规模制材和加工等企业;二是号召国民“使用国产木材”,通过木结构技术的标准化、培养木结构住宅建设的接班人,推进地区木结构住宅,日本国内新建的住宅约有50%是木结构住宅,增加了对木材的需求;三是2010年通过了“关于公共建筑物等促进木材利用的法律”,所有都道县府以及约600个市町村已经制订了公共建筑物中的木材利用方针;四是加大采伐剩余物的收集利用;五是2011年8月通过了《关于电业部门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特别措施法》,并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以固定价格收购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实施了上述政策,2010年后木材加工业稍有恢复,2012年转为增势,木材进口呈减少趋势,木材自给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26.6%。2011年进口木材中,制材37%、胶合板15%、纸浆木片44%。
(四)国有林发挥国土保安的主渠道作用
日本森林的31%是“国有林(即中央政府所有森林)”,多数生长在偏僻的高山峻岭和水源地,为提供优质水、防止和减轻山体灾害、防止全球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约90%的国有林被划定为防护林。此外,原始的天然林分布很广,包括许多野生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几乎全部是国有林,国立公园的60%是国有林。另据日本林野厅介绍,随着日本林业规模的降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整个林业系统开始逐步精简人员,主要是在职职工退休后有计划地少进人,通过40年的努力,整个林野系统从8万多人精简到4700多人,提高了人员的专业性。
二、北海道民有林管理政策与森林组合
此次研修,我们重点实地考察了北海道地区的林业情况。北海道森林面积553.9万公顷,占日本森林面积的22%。北海道国有森林占55%,民有林占45%(民有林包括都道府等地方政府所有林和私有林)。民有林中,私有林占北海道森林的34%。北海道150年前才逐步移民开发,生态系统良好。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北海道2008年3月制定了《北海道森林建设基本计划》,计划的基本理念是用长远的目光开展符合地区特点的森林建设,通过林业以及木材产业等的健康发展促进森林建设,北海道居民、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北海道政府之间开展合作促进森林建设。在北海道,国有林发挥生态保障的主渠道作用,民有林主要承担木材供应和当地居民就业任务。在民有林管理措施上,以2011年为例:一是道以及市町村等行政部门制定并修改地区森林计划、市町村森林建设计划,指导林业建设。二是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为降低森林作业成本,通过培育森林作业筹划者,实现集中作业,同时,引进高性能的林业机械并培养作业道路的铺设人员;在本地区成立协商会,推进一般民有林与道有林的一体化建设与管理。三是促进木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依据2011年3月制定的“北海道地区木材利用推进方针”,在公共建筑物修建等广泛的领域扩大对地区木材的利用;支援干燥木材或预制木材加工等高级加工设施的建设。四是通过专家讲座,网络集会等宣传,促进北海道居民对林业政策的理解。五是在北海道179个市町村成立“活力森林”,以森林自愿者等为中心实施观察自然以及在自然中游戏等的森林体验活动,保证青少年的学习机会。六是为企业与森林所有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七是保证山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对于增加雇佣工人的企业,支付奖金作为奖励,促进稳定就业,促使劳动者扎根林业,通过森林疗法促进旅居型旅游。八是提高森林建设的技术水平,主要是培育持续、规范经营的林业企业,以林业普及指导员为主体,培育准森林专家,针对市町村森林建设计划的制定以及森林经营计划的认定与执行管理,为市町村提供支持。九是了解北海道居民对林业建设的意见。十是征求地区居民意见,把道有林与地区融为一体,在每个合作地区实施有特点的活动。2012年,当地政府又针对海外资本购买森林可能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专门通过了《关于保护北海道水资源的条例》;采取措施鼓励当地消费者使用本地木材;通过了《采用固定价格收购全部重量的可再生能源的制度》,鼓励使用生物质能源;针对梅花鹿对农林的伤害采取了加强捕捉梅花鹿的措施。北海道和日本其他地区一样,森林所有权比较分散,私有林规模较小,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私人经营林业意愿不强,所以北海道对民有林的管理十分重视森林组合的规模效用。据北海道林业官员介绍,北海道原来有220个森林协会,目前合并为85个,合并后规模变大,效益提高了。我们参观的美幌町森林协会是非盈利性组织,工厂、办公场所属于协会,盈利归协会发展基金,红利发给成员。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对森林组合协会等在林区道路建设、大型林业机械购置等方面给予补助,税收上予以优惠。
三、北海道国有林管理的主要政策措施
北海道国有林306万公顷,占北海道森林的55%,占全国国有林的39%。北海道国有林中天然林占78%,人工林占22%。北海道森林管理局除经营管理国有林外,还肩负着对民有林建设的指导任务。主要措施有:一是推进加深与当地相关人员和私有林的合作管理经营等。通过北海道森林管理局与地方同级政府间召开林政联络会议,听取当地居民、政府相关人员的意见;利用森林管理局的设施对地方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私有林经营者合作,在同一作业区域,统一修建路网,统一采伐,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开展和普及先进的林业技术。推进建设坚固且简单的路网,举行采伐现场会向私有林推广国有林先进的采伐技术,开发多腔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提高造林更新的效率;对育苗和一部分间伐工作向私有企业转包,通过航空激光技术测量有效掌握森林资源。三是对林业事业单位的培育。在努力实现向林业事业单位进行稳定的事业外包的同时,除了推进对事业单位外包预测的公布、多年事业的一次性外包、对林业事业单位的培育有利的招投标中引进综合评估中标方式之外,还举办与森林及相关林业事业单位的意见交换会,北海道还使用林业事业单位登录制度,致力于培育优良的事业单位。四是北海道产木材的稳定供给体制的构建。保证国有林木材的稳定供给,2012年销售原木57万立方米,立木39万立方米;扩充稳定的销售系统;提高国有林采伐区的综合利用,收集采伐剩余物加工木片,林区综合治理事业,如,林区道路、水坝尽量使用木材。五是通过当地意见交流会听取当地国民的希望和期待,制定地域管理经营计划进行管理和经营。六是加大间伐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碳汇能力。七是加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扩大北海道最北端山毛榉林的植物群落保护林面积,达2423公顷;设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地区”、“森林生物遗传资源保存林”等七个种类的区域,总面积达32.1万公顷;建立3个计划区65处保护林,保护珍稀动植物;以北海道的4个森林环境保护交流中心为主体,在各地区的国有林中,通过与当地居民的合作,致力于自然再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通过森林保护员(绿色支持者)在登山爱好者易进入的国有林区进行巡逻、垃圾回收、人行道和标识简单完善等细致的保护管理活动。八是通过有计划的扑杀虾夷鹿,减少对森林的破坏。九是对北海道2011年局部集中降雨造成的山地灾害,采取了防止灾害再次发生的森林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可提高森林山地灾害防止功能的保护林整治。十是在当地水源地区推进适当的森林作业,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十一是推进民众与森林的交流。2012签订国民参与森林建设的协议达118个,举办“北海道森林建设节2012”作为北海道居民共同协力举办的推动森林建设的象征性活动;组织学生到森林中体验植树、剪枝等作业,与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合作举办森林教室、木工教室等。
四、林业培训策划、实施与评估
为了加强林业干部培训工作,日本林野厅在东京都八王子市设立了森林技术综合研修所。这是日本国内唯一一家从事森林和林业研究的专业进修机构,主要以与森林和林业行政管理有关的林野厅职员、都道府县职员、海外研修生(合计约1900名/年)为对象,实施以学习有关森林和林业的各种知识与最新技术为目的的综合性进修。研修所在群马县沼田市成立林业机械化中心作为分所,周围是实习林场,主要用来学习高性能林业机械的操作、制作路网等,研修人员每年约330人。地方国有林业管理局也有其相应的培训机构。林野厅参照森林与林业基本计划,制定了森林技术综合研修所的研修基本计划。目前,日本人工林资源已经进入可采伐阶段,为高效推进森林建设以及木材生产,需要在保证发挥森林公益的同时,加速路网建设,引进与改良先进的林业机械,构建、普及高效的生产技术。因此,为建设并保护多样性且健康的森林,研修所必须培养出具有高端且广泛的知识与技术的人才;将路网与高性能林业机械结合起来,培养出能够设计并实施高效率、高生产率作业的人才。研修所为此制定的2012年研修计划分四类:一是发挥森林自身的多面,研修的种类有森林计划、森林保护、治山、保安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综合利用和特用林产;二是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高性能林业机械、路网、高生产率的作业和安全作业;三是林产物的供给与利用,有木材产业和木材利用;四是国有林野的管理与经营。在实施研修培训中,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开展现场实习、演习、讨论等活动,模拟体验,扩大视野,注重师生间互动;讲师讲课结束后,留出时间回答研修生的疑问;现场考察时,留出时间交换意见。研修结束后,针对研修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对于研修内容、讲师、资料的满意程度;研修内容的理解程度、对工作的贡献程度;继续实施研修活动的必要性;饮食、设施等研修生活方面的要求等。森林技术综合研究所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研修负责人的讲义以及研修生的观察进行研修评价,改进和完善下一期的研修计划。
五、主要收获与建议
(一)科学界定民有林与国有林,实行良好的分类管理
日本森林按权属划分为国有林和民有林。国有林实际是中央政府所有林,由林野厅下属森林管理局在各地设立直属机构直接管理,国有林90%区划为防护林,由中央政府投资,主要发挥国土保安作用。民有林主要指都道府、市町村等地方政府公有林和私有林。公有林由地方政府管理,也主要发挥公益作用;私有林通过国家扶持主要为社会提供林产品。日本的森林划分,权责利明确,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森林按权属分为国有林和集体林,国有林分别由省政府所属国有大型森工集团和由省、地、县各级政府所属的国有林场进行管理,管理层级太多,责任不清;集体林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大部分已承包给农民经营。我国森林按功能划分,分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地方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借鉴日本经验,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建议中央政府对生态区位重要的国有重点公益林实行国家所有,省级管理的机制,对集体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逐步实行收购,让中央财政投资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发挥国土保安的主渠道作用。对承包到户的集体林,70%以上应该划分为商品林,由农民自主经营,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及基层林业部门以指导为主。
(二)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提高集体林经营效率
日本私有林所有权人多,面积小,日本通过组建森林组合,并逐步加强森林组合的联合,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经营效益。同时,注意保护中小林主的权益,森林组合的会员一般以林主身份参加,森林组合理事会理事选举选票以会员为单位,一员一票,不以投资额和林地面积大小定选票。我国情况也是如此,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每户经营面积小于日本,建议国家鼓励农民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并从生产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同时特别要注重保护中小林主的权益。
(三)运用公共财政资源,切实发挥国有林公益性作用
日本的国有林和公有林发挥着公益性作用,建议在我国即将开展的国有林改革中,将国有林除少量建成高标准的用材林示范基地外,全部划定为公益林,由财政全额投资,并通过人员逐年退休后根据需要引进少量林业专业人才的办法减少国有林管理人员数量,提高队伍林业专业水平,发挥生态效益的主渠道作用。对于国有林场的管理机制,考虑我国幅员辽阔的实际,建议采用先试点的办法,改变目前隶属层级过多过乱的情况,逐步统一到由省级林业管理部门统一垂直管理以切实发挥其公益性作用。国有林区应努力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努力将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剥离出来,由国家专门成立的国有林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同时分离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努力实现森工企业回归到以森林培育、木材加工、林产加工等企业经营活动中,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于森工企业履行的公益林管护义务可按相关工程进行专项补助(如天保工程等)。
(四)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从娃娃开始
日本长期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促进国民对林业的了解。通过在各地成立“活力森林”等活动让国民享受大自然,联合中小学,组织学生到森林中观察自然以及在自然中游戏等的森林体验活动,保证青少年的学习机会。使日本国民从小树立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人爱环境、保护环境,把日本建成了环境优美的国家。建议林业部门多组织林业夏令营等活动,组织学生到森林中学习森林知识,从小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
(五)加强培训管理,全面提高林业人才培养质量
1980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组织的贡嘎山地理综合考察中,我带领1个小组一行5人进入东坡的海螺沟开展工作。那时中上游几乎没有路,我们手持弯刀砍出路来继续往前走,不时还会遭遇蚂蝗。山路太陡峭,马也不能骑,我们只好靠两条腿走路,雇了五六位民工背粮食和帐篷,夜里就住在大漂砾与地面间的缝隙里。
没想到,进沟后接连下雨。几天后,粮食快吃光了,我们还没有上到目的地冰川区。我有点不甘心,和大家商量后,决定让马夫带着行李下撤,我和考察组同事往冰川区走。经过一段难险路段,我们终于绕行上了3400米的冰舌地段。冰川景观奇形怪状,有石蘑菇、冰塔、冰面湖、冰面河、冰洞、冰桥……但最为壮观的还是挂在高山之上宽约1100米、高1080米的冰川瀑布和穿过原始森林达数公里的冰川舌。那是我第一次踏上现代冰川。冰川与森林、温泉共处一沟,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在海螺沟和贡嘎山东坡考察结束后,我们还围绕贡嘎山主峰地走了一大圈。途中看到有成片的原始森林被“剃了光头”。当地人先用火烧的办法烧死林下的灌木和野草,再把乔木砍倒,先放一段时间,等到半干的时候再拉走,有时砍得太多,就放在那里没人管。被砍得最多的就是麦吊云杉,这是中山和亚高山地带的树种,树高30多米,树干很粗,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木材的蓄积量很大。可想而知,砍1棵树就有多少木材。树被砍之后,留下的是一块块的天窗,像伤疤一样,令人心痛。
那时贡嘎山周围的几个县特别穷,如果工资发不出来,当地政府只得批准用木材换现金。贡嘎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可是当地人也要吃饭,不得已只得砍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开始琢磨,若能通过旅游把山外的人吸引过来,欣赏贡嘎山的森林、冰川,既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又可避免过度依赖木头财政,还能使原始森林得到更好的保护。
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在访问罗马尼亚时考察过阿尔卑斯山区,那里的高山旅游搞得挺红火。其实很简单,当地修了柏油路和一些简易房子,实行免票政策,游客在山中活动游玩时还可以自带食物和帐篷。整个阿尔卑斯山只在少数区域修建了索道和滑雪场。很多游客很乐意在节假日的时候到阿尔卑斯山,看大自然的壮美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贡嘎山的风景并不逊色于阿尔卑斯山,甚至更有特色。
从贡嘎山考察回来,我接到四川省地质学会的邀请,在同年9月召开的“发挥四川矿产资源与地质工作优势”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把贡嘎山建成一个完善的高山旅游系统,在主峰周围建立东坡的海螺沟,西坡的贡巴冰川观赏地,北坡的灌顶温泉,南坡的草科温泉等森林、温泉观赏休养地,以及交通、商业设施”,和“将贡嘎山划作自然保护区”的建议。那时,旅游开发的观念才刚刚兴起,人们对这一新兴产业还很陌生,我的提议虽然引起了一些反响,但支持的人并不多。
不过,在那次会议上我结识了著名地质学家边兆祥教授,他对我的发言非常支持,称赞建议有独到性。后来,无论是在冰川公园的提出,贡嘎山生态站的建立,还是横断山研究申请资金等方面,他都给予我很大支持。
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评价
后来,我听说海螺沟境内的原始森林被列入采伐规划,便开始思索,究竟用什么方式才能留住这片森林。凑巧的是,1984年10月,时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宗祜先生邀请我参与四川攀西地区的野外考察项目。张先生带领中国第四纪地质图编图组前来考察,我想既然到了攀西,就建议他们多走几步,去海螺沟看看。很可惜,由于时间关系,编图组没能走到冰舌区。
当晚,一行人住在泸定县委招待所。时任县委书记张年丰听说来了一位大专家,就登门拜访。趁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对海螺沟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想法一股脑倒了出来,和张书记进行了交流。我拿出贡嘎山东坡剖面图给他解释,贡嘎山虽为蜀山之王,但是海拔太高,普通人很少想也很难到达,但海螺沟就在泸定县内,那个冰川连我都可以去,普通游客应该也能到达。张书记很感兴趣,连问我应该怎么做。
回成都后,我写了《开发贡嘎山旅游资源,建设贡嘎山自然公园》一文(该文于1987年刊登在《大自然探索》杂志)。我在文中提出海螺沟冰川公园等设想拿去请教边兆祥教授,他慎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我把文章分别寄给了时任四川省省长杨析综和四川省泸定县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985年7月,时任四川省建委副主任郭兴帮到甘孜州考察风景名胜工作,泸定县人民政府和县城建局的领导对海螺沟景观作了介绍后,决定拨款3万元对海螺沟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考察。同年9月-11月,在四川省建委和甘孜州建委的指导下,泸定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联合组织<铱疾旌B莨德糜巫试矗我在泸定编写了《泸定县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评价报告》的手写稿。
随后,泸定县人民政府、中科院成都地理所和顾问边兆祥共同审定了《泸定县海螺沟旅游资源考察评价报告》,得出重要结论:海螺沟旅游景观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有四大奇观、十二大景、近百个景点,景观独特,环境优美、经济和科学价值很大,旅游开发条件较好,建议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予以开发。
海螺沟冰川森林的保护
关键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1前言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了其应用积极效用的发挥,同时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立足北方林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努力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尤为关键。
2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目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理念的缺失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依然着眼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尚且没有完全树立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真正做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次就是法律监督的力度不同从现阶段我国的立法情况来看,虽然也相继出台颁布了关于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立法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在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重开采轻保护和乱采滥罚等现象依然严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严重的破坏。
2.2森林资源的骤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北方森林的覆盖率日趋降低,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林木的实际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保护的立足不够,导致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事实上,森林资源的骤减是会产生一系列危害的,例如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快以及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态质量的降低等。
2.3水土流失严重
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水土的流失。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土壤的沙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壤的肥力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林业的种植以及森林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3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要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提升认识水平,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加大宣传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员参与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来。
3.2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培育是关系到能否加快实现森林面积扩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充足的森林资源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林业绿色屏障积极效用的发挥。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明确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短期利益不显著,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和管理。
3.3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此,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级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不仅仅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而社会其它部门也要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4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良性的循环机制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应该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为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林业补偿工作,对于认真贯彻与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说,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还应让人们养成遵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习惯,同时,将林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相结合,创建科学、统一的整体循环保护机制,以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5创建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从长远的角度,创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创建新的国有林区专门管理部门,重点管理国有林区,在管理林业资源的同时,承担出资人的职责,同时享有所有者的相应权益。通过开展林业分类经营,根据利用目的的不同对森林业进行分类,即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分别创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商品林业应实施企业化管理,公益林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4结语
认清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头等要事,绝非政府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北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作者:凌艳 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谢国华.赣州市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江西化工,2009,(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