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第1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危象的新生儿[1]。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各脏器代偿功能差,患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并且很快转至不可逆阶段,故应加强高危新生儿的临床监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其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522例高危新生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522例,男352例,女170例,出生体重<1500g28例,1501g~2500g224例,2501g~4000g246例,>4000g24例。早产儿233例,足月小样儿19例,巨大儿24例。入院时有窒息114例,肺炎141例,先天性畸形18例,母患感染性疾病22例,其他62例。

1.2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早产儿并发高胆红素血症106例,RDS12例,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3例,窒息中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6例,高胆红素血症36例,低血糖12例。巨大儿中有4例并发低血糖。

1.3转归本组高危儿中无一例发生意外死亡,有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3例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家长放弃治疗,有1例患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均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

2护理

2.1准备抢救工作为了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和护理,我科相对固定了有经验、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操作的护士来负责组织高危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当班的护士在接到高危新生儿入院的通知后,立即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暖箱、辐射抢救台、被服、尿布的预热、氧气及供氧设备、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抢救车等,均放置固定位置,以便患儿入院后迅速及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2注意保暖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易致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硬肿症,还可造成低血糖,因此应加强保暖,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应置暖箱内,按日龄和体重给予合适的中性环境温度,使其的体温维持在36.5℃~37.4℃,以减少能量消耗。体温不升者按每1h升温1℃逐渐复温,复温期间每1h测体温,稳定后每4h测体温。随时注意箱温的变化,各项护理尽量在箱内进行,随时关好箱门,以减少箱温的波动。

2.3监测呼吸在高危儿中尤其是早产儿和窒息儿常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而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直接影响机体的氧合和新陈代谢,造成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和代谢紊乱,所以应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对入院时已存在紫绀或呼吸呼吸困难的高危儿,应立即给予吸痰和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情况,调整给氧的浓度,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每2h翻身、拍背、吸痰1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4监测血糖新生儿因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体内的糖元储备不足,而耗糖相对较多,易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2],因此对高危儿在生后24h内,尤其是8h内应常规监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2.2mmol/L~6.1mmol/L,特别是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高度重视,避免缺氧、低体温,同时要注意观察低血糖的症状,其症状常为非特异性[2],仅表现为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呼吸暂停、惊厥等,若不仔细观察常被忽略。

2.5合理喂养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及早开奶,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直接喂母乳,奶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到每日所需热量。吸吮能力差或吞咽反射弱者,以滴管或鼻饲喂养,每次进食前均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养量1/3以上,则减量或暂停1次,如持续有较大残留奶则可改用静脉营养。

2.6密切观察病情高危新生儿病情不稳定,变化快,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如对刺激的反应、哭声强弱,有无尖叫及等,察看皮肤有无紫绀、花纹、发灰或黄染以及出现的时间、程度等情况,并注意肢体有无硬肿。有呕吐者,应详细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量、味,察看前囟有否塌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同时注意大小便的次数、量、性质、色、味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使用镇静剂后有无呼吸抑制,使用脱水剂后颅高压症状有无改善等。

2.7做好基础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早产儿的衣服、被褥应高压灭菌,尿布、护脐用物等应使用一次性产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还要注意早产儿培养箱、抢救台的清洁与消毒。每日常规做好口腔、脐部及皮肤清洁护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讨论

高危儿由于病因和症状不同,起病缓急不等,这就要求在观察护理上应以整体观念,连续全面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预后。因此要求新生儿室要有完备的抢救和监护设施,还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科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责任感和爱心,做到细心观察,精心护理,知识全面,技术过硬。

参考文献:

第2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对入住NICU的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发生压疮12例,压疮发生率0.76%。结论 针对引发新生儿压疮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对于降低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74-02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长时间受压、缺失组织营养,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出现的局部坏死和破损[1]。压疮不仅会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对于严重压疮者甚至可引发继发感染,如处理不当还可引发医疗纠纷。如何合理评估引起危重新生儿压疮的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预防,NICU病房要特别重视的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护理问题。作者通过2011年3月—2012年1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对危重新生儿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使高危压疮的发生率降至0.76%。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共收治危重新生儿1566例,使用Branden评分量表[2]对患儿进行高危压疮风险分析,10~12分303例,≤9分73例。有12例新生儿发生了压疮(男7例,女5例),发生部位分别为枕后4例,前额2例,耳后2例,鼻中隔2例,足背2例。危重新生儿压疮发生率0.76%,12例均系高风险病人,占全部高风险病人比例3.9%,其中Ⅲ期压疮1例(耳后),余均为Ⅰ期压疮。

2 危重新生儿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分析

2.1 与新生儿相关因素

2.1.1 营养状况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也是直接影响其愈合的因素,新生儿皮下脂肪厚度体重,上臂围等可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大型手术创伤、营养摄入不足等都会减少新生儿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同时还会造成新生儿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萎缩、体重呈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等现象。营养不良还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减弱,对调节应激期代谢变化的能力也相应弱,从而进一步增加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形成恶性循环[3]。

2.1.2 皮肤水肿 本组压疮患儿中有2例患儿均伴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明显。研究发现低血白蛋白发生压疮的机会要高于高水平的患者,同时低血白蛋白水平患者发生压疮后其愈合(即压疮评分减少)的可能性降低,而高血白蛋白水平患者发生压疮和压疮进展的可能性都要低于低血白蛋白水平的患者[4]。

2.1.3昏迷、活动受限 因缺氧缺血导致患儿意识障碍、不同程度昏迷,自主活动减少或无自主活动,手术、机械通气等使活动、受限。常见部位为枕部,其次为耳后、足跟部和足尖。本组发生压疮12例中4例发生在枕后,对于新生儿来说,头部占了全身很大的比例,当他们仰卧时枕部便成了主要的受压点,然而稀少的头发以及较少的皮下组织又增加了头部对压力和剪切力的敏感性,导致了枕部压疮的高发生率[3]。

2.2 与NICU病房相关因素

2.2.1 药物 对于一些重症病人,血管加压药的使用和液体复苏会导致压疮的发生。因为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间接反映了循环功能障碍的程度,而且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α-受体效应还可引起外周组织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缺氧、缺血。而液体复苏会导致循环受损、水肿以及阻碍毛细血管对营养物质的交换[5]。

2.2.2压疮的发生 主要与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上述因素有关,其首要因素是压力,短时间的高压力和长时间的低压力均可导致压疮的发生[6]。除了自身对身体局部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外力,如呼吸机管道对前额、持续正压给氧(CPAP)鼻塞对鼻中隔的压力以及固定用弹力帽对耳后的压力等。本组发生压疮2例由于呼吸机管道对前额的长时间压力,3例由于CPAP鼻塞对鼻中隔的直接压力,1例由于蓝光治疗时,耳后骨突部位与蓝光箱面直接压力,1例由于CPAP固定帽对耳后的压力,2例由于血氧饱和度探头对足背和足底的压力。另外水肿、硬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未使用特殊的减压水垫,自制鸟巢、床单有皱褶,留置针关卡压迫皮肤,各种导线、管道等的压力,或躁动时病人足跟部与床面均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2.2.3 新生儿头部占了整体身体总长的1/4比例,呼吸机病人由于的限制及肩垫的使用,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当他们仰卧时枕部成了最主要的受压点,加上新生儿头发稀少,皮下脂肪少增加了对压力和剪切力的敏感性,因此仰卧时的危重儿压疮多发生在枕后。全身及局部水肿病人,除了头枕部外,足跟及足踝部也成为压疮的高发部位。

2.3 与护理人员素质相关因素

① 危重新生儿因为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往往注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及治疗等方面,而忽略了对压疮的评估及预防。

②部份护理人员责任心欠缺,3例是未做到及时有效翻身(1~2 h/次),2例CPAP鼻塞受压未定时对受压部位放松,1例弹力帽受压致耳后Ⅲ期压疮是观察不仔细,对受压部位放松时忽略了耳软骨对耳后的压力所导致。

2.4 其他 有相关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衰竭(ARDS)、体外膜肺(ECM0)、机械通气[6],组织水肿、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96 h)、呼气末正压(PEEP>10 mmHg)等因素亦可造成压疮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重视压疮风险评估

压疮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由于危重新生儿属压疮高危人群,我科通过全面分析并评估其风险性,针对高危因素采取个体化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3.1.1 评估工具 应用改良的Branden评估表通过对患儿的精神、潮湿、移动、营养以及身型和身高等8个项目进行评分。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其中得分位于10~12分的表示高度风险,得分低于9分的表示极度风险。高风险病人每班评估,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记录在风险评估表上。

3.1.2 建立压疮管理体系 制定压疮诊疗护理规范,由院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三方进行监管。其中责任护士负责对每例危重新生儿发生压疮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高度风险的患儿应将其资料上报,并由院护理部组织管理小组对患儿定期巡访。

3.1.3 重视对患儿病情变化时的压疮风险再评估 NICU病房新生儿病情重,常合并多脏器损伤,压疮风险亦增大,此时护理人员因重视病情发展往往忽略了压疮的风险。科室内质控小组每天对压疮的潜在高危因素患儿进行评估,并监督各项预防措施实施到位。

3.2 加强营养、消除水肿

因营养不良致骨突部位缺乏脂肪组织的保护,加之疾病的影响,致消耗增加,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引起水肿的原因,改善心、肾、肺功能,改善全身营养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等。遵医嘱输注白蛋白,无禁忌患儿及早胃肠道喂养。禁食患儿及胃肠道喂养耐受能力差的患儿可选择营养支持。

3.3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对于高风险患儿使局部组织的压力减轻,应建立床头翻身卡,无禁忌时1~2 h更换一次,减少长期对局部组织的压力。水肿明显的患儿应给予气垫支持,并增加翻身次数。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在管道与皮肤之间垫软垫增加受压面积,CPAP鼻塞与鼻中隔皮肤之间用人工皮保护,或采取改良型鼻罩式接口,避免对鼻中隔的压迫。

3.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问题危害性的认识,对高危病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压疮。

4 小结

危重新生儿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了解通过对危重新生儿压疮的高危因素评估分析,早期评估压疮高风险人群,建立压疮风险评估及创面管理小组,制定全面皮肤评估系统,主动对高风险病人进行干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 李如竹.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

[2] US Department of Heahh and Human Services.Pressure ulcers inadults: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M].Rockville:MarylandI AHCPR Publication,1992:13-35.

[3] 余卓文,顾莺.危重患儿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评估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01-103

[4] 王春生,时志斌,刘安庆,等.脊髓损伤截瘫病人血白蛋白变化与压疮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18(8):1422-1423.

[5] Jiricka MK,Ryan P,Carvalho MA,et a1.Pressure ulcer risk fac—tors in an ICU population[J].Am J Crit Care,1995,4(5):361-367.

[6] 张慧萍,马风雷.瓣膜置换手术中患者发生后枕部压疮原因分析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86-87.

第3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1-0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现象是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下面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0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以及原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500例新生儿,由于不符合院内感染要求,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造成我院500例患者中有36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36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中男25例,女11例。日龄为出生30分钟~28天,平均为(15.5±4.34)天。

1.2方法

参照卫生部2001年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针对我院36例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监测他们的感染部位;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患儿接触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护理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分析36例患儿的感染因素,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3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2.1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

500例新生儿中有36例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现象。其具体感染部位为:17例为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3.40%,位居第一位;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感染率为1.20%,位居第二位;口腔感染5例,感染率为1.00%,胃肠道感染4例,感染率为0.80%,脐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0.40%,还有其他感染2例脐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0.40%。

2.2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

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医疗设备引发的感染如氧气湿化瓶、负压吸引瓶以及呼吸机等设备的应用等,而且空气传播以及病房的空气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的途径,医护人员的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严重的问题,如果医护人员的洗手制度不严,或者院内感染意识不强等都会造成增加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象。本组36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如表2所示: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抵抗力差以及发育不成熟等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现象,新生儿院内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的成长和预后,而且也将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且对医院的名誉也具有非常大的损害,所以必须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和感染控制,提高防范意识,严格做好消毒隔离以及监测工作,积极消除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3.1医院人员手消毒

医院人员手的清洁度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时,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需要采用肥皂水反复洗手5min 在用肥皂水洗过手后还应该进一步采用过氧乙酸0.2%进行泡手,在接触新生儿的前后都应该洗手,还应该注意定期做细菌培养,保证细菌合格标准,菌落数应≤5cfu/cm2,无沙门氏菌。

3.2加强基础护理

在对新生儿实施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新生儿眼睛、口腔以及肚脐部位的护理,保证每天采用生理盐水清晰新生儿口腔2次,并且在清洗的过程中应保证动作轻柔,防治损害到新生儿的口腔,如果发现新生儿具有感染的现象,则应该立即实施隔离治疗。如果新生儿口腔感染,可以在喂奶后30~60min后而涂抹鹅口疮涂油剂制霉菌素,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皮下血管非常丰富,并且新生儿局部组织防御功能差,所以很容易擦伤损害而造成感染的现象的发生,患者在病情允许外的情况下可以每日淋浴,并采用六合粉扑皮肤的皱折处,对于新生儿的肚脐部保证每天在淋浴后采用75%的酒精消毒,以减少脐炎的发生。

3.3提高新生儿院内感染警惕性

(1)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的手段,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性,由于新生儿出现感染缺乏特有的特征,但是临床应该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变化,血氧饱和度的不稳定性以及哺乳量的减少、体温的波动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应该进一步观察新生儿有无呼吸暂停或者腹胀、窘迫等现象的出现,并且临床还应该定期检查,监测感染的状况,并注意测定新生儿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等,如果怀疑患者具有感染的现象,则应该进一步进行尿培养和细菌培养,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早期预防和诊断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信息,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2)对高危儿童保持警惕性

为了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首先应该加强对高危新生儿提高新生儿感染的警惕性,其中高危儿童主要有低孕周和低体重的新生儿,并具有早破水者、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使用的患儿、住院时间较长或者具有静脉营养史的新生儿以及曾发生过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等应该加强警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高危新生儿健康成长,而且对减少院内感染的现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想要有效减少或者避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象,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修订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提高防范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规范落实院内感染防范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现象,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从而促进患者、医院以及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闫钢风,曹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防治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1):80-82.

[2] 席秀琴,贾洁,耿浩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5(20):34-36.

第4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90-01

听力损害在临床新生儿异常中较为常见,相关报道指出,我国每年出生新生儿约有2000万,其中新生儿听力损害高达6万,严重威胁着患儿生命健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可对婴幼儿的听力障碍早期发现,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治疗,以使听力损伤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中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筛查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67例,女33例;围生期高危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8例,早产16例,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2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其它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制定筛查程序:在两组新生儿病情稳定后行AABR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患儿发放复筛通知,用AABR在出院1月左右复筛。若仍未通过复筛,需在3个月内回院做全面整体的听力学诊断。②测试方法:为短声刺激声,应用自动听性快速脑干反应测试系统,扫描速率37次/s,35dBnHL强度。依据二项式算法对仪器进行内置,分析处理提取的听性脑干V波,可自动生成re-fer或pass两种结果。③护理:对照组50例在筛查全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50例新生儿均顺利完成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例,其中单侧5例,双侧6例;出院1个月行复筛10例,4例未通过,3个月后行DPOAE测试,其中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患儿1例。优于对照组50例43例完成筛查,3个月后测试确诊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患儿4例。两组完成筛查率及听力损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50例在筛查过程中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检测前准备:在新生儿为安睡状态于,于安静的房间内进行测试,控制噪音在40-45分贝;就筛查的目的和意义向家属说明,保持耳道通畅,确定测试患儿名单,并行详细的记录观察。②测试时间:因新生儿外耳道受压后腔隙易狭窄,耳内出生后1-2d有残脂堵塞和羊水残留,对耳声发射的记录均造成影响,通常出生后24h至出院前行筛查测试,可使初筛的假阳性降低[1,2]。③探头放置:依据耳道外口大小对探头进行选择并调整角度正确放置。探头不可松动或脱落,避免探头移位,以对记录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同时注意探头的导线与身体摩擦有噪音产生。④及操作护理:为避免溢乳发生呛咳,新生儿测试时需取侧卧位,对其呼吸、面色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操作动作需轻柔,并和家属有效沟通消除其思想顾虑,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留下详细的联式方式以便进行复查。

综上,AABR法为无创伤的、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对外耳、中外及脏干听神经功能的反映,对感音刘经性听力损失具有转诊率低和高检出率的特点[2-5],需依据婴幼儿状态,测试场所、皮肤阻抗和电极位置、脑干发育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让家属明白测试客观性、无创性、快速灵敏的特点,消除思想顾虑,复筛仍未通过的患儿及时对听力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确定,以为早期治疗打下基础,使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KoK M,Van Zanten C A,Brocaar,M P,et al.Click-evoked Otoaeoustic Emissions in 1 306 Ears of Healthy Newborns[J].Audiology,2005,(32):213

[2]温瑞金,李琰,罗仁忠,等.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听力评估结果转归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19)

[3]唐向荣,黄丽辉,李红辉,等. 听力筛查通过后听力障碍婴儿的听力学特点及病因[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27): 3888-3890

第5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83-02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重症新生儿的生存率,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该研究为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合该院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7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AP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该院的7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中VAP组39例,非VAP组31例。VAP组中男21例,女18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15例,发病时间0~3 d 23例,3~7 d 10例,7~28 d 6例,原发疾病:NRDS9例,MAS4例,HIE6例,气胸3例,脑出血3例,颅内出血5例,其他4例,对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上机的指标参考《实用新生儿学》的标准[1]。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33.5±5.1)d,非VAP组与VAP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VAP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入院后予以广谱抗生素运用,痰培养药敏试验进行检查后根据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酌情予以多巴胺改善微循环,依据患者的病情予以静脉营养,必要时使用丙球蛋白(400 mg/(kg・d),连续使用3 d),如果运用万古霉素,则在使用7 d后予以酮康唑5 mg/kg外用,连续使用3 d。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与医院感染有关的相关因素

从表格中可得出,早产儿、低体重、通气时间长、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和疾病在肺内是VAP的危险因素。而VAP与性别、分娩方式无关。详见表1。

2.2 病原菌的种类分型

对出现感染39例进行细菌培养获得阳性结果显示共有28病原菌珠,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共19例占67.9%,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和大肠埃希菌3例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8例占28.5%,真菌1例占3.6%。

2.3 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分析

对30例感染的病例中,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均耐药,而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药物依次为泰能、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对新生儿重症医学和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呼吸机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破坏正常的呼吸屏障,加之机械通气的使用,加剧了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所以在临床上容易造成VAP的发生,据有关资料[3]统计其发生率为10%~60%,该次研究的发生率为55.7%,与之相符合。同时,由于VAP的发病机制复杂,现代的研究[4]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能力减弱及防御功能IgA减少,粘连蛋白层破坏导致细菌在气管上粘附、口咽部寄植菌的误吸入肺、胃和十二肠细菌逆行和移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

从该次的研究中可得出,VAP的发生与患者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也与机械通气时间长、滥用抗生素等外在的因素有关。所以临床上我们要针对以上的情况做好相关的对策。措施有:①严格ICU病房管理[5]。做到保持病房内整洁,保持病房内的卫生,严格探查制度。②加强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时间长者予以口腔护理并痰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③加强营养支持。充足的营养是降低并发症,早期脱机的重要条件,可适当增加营养药物。④合理运用抗生素。明确抗生素的运用指征和给药次数和时间,积极观察疗效,需结合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⑤做好围生期的护理和准备工作。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参考文献]

[1] 朱绪亮,赵玲,杨嘉琛,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49-552.

[2] 叶毅桦,黄莹,陈志凤,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病原菌检测[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1):3022-3023.

[3] 李冰冰,张淑杰,赵娟,等.危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892-2893.

[4] 黄丽容,方梅,刘胜,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非药物性护理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5):546-548.

第6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脐部感染125例,感染率83.33%,分娩时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很高,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杀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由于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机体防御能力不全成为易感人群。故加强新生儿护理培训、宣教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手段。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 原因分析 预防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指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之一。为了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2012年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病例随机抽取150例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对象:全部均为我科新生儿脐部感染住院病例。

方法:对150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见表1和表2。

结 果

脐部感染与出生天数的关系:本组150例患儿出生后3~7天发生感染125例(83.33%),7~28天发生感染25例(17.66%)。

脐部感染与分娩时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原学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比例最高,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次之。

讨 论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特点:新生儿娩出后,脐带残端是一暴露的伤面,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为易感部位,在生后4~6天感染性细菌定植力最高[1]。本组调查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多发生在生后4~7天内。此段时间主要是在医院内,故感染多为医院内获得。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诱因分析:①早产儿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免疫能力低下,脐部残端是个开放性创面,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易被细菌入侵,导致感染;②羊水污染者可在宫内及出生过程中污染脐部,造成脐部感染;③有宫内窘迫及窒息者可导致各个脏器缺氧缺血,影响脏器功能,削弱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导致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延长,易被细菌入侵。

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7天内,主要为医院内获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脐带结扎时处理不当,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脐带结扎、脐带残端处理三方面;②脐带未脱落之前护理不到位;③母婴同室,新生儿日常护理主要是其家属,缺乏无菌观念,医务人员宣教不到位;④病房消毒不到位。

病原菌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肠杆菌科,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菌群中、自然界水和谷物中均能分离到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以上均为条件致病菌。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医院消毒隔离、手卫生不到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①医务人员在脐带处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做好脐部护理,直至脐带脱落,脐眼完全收口、干燥。③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手卫生做到位,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研究证明:医院内获得性脐炎大多与医务人员手带菌有关,用肥皂加流水洗手可使手上的一过菌减少99%,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2]。④加强对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7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94

由于广大群众安全就诊意识的提高,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降消项目的开展,使得基层医院住院分娩人数的骤增,增加了产科护理工作量,并且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又是一个高风险及医疗纠纷多的主要学科。产后新生儿作为患者特殊的一族,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无行为能力,在产后住院期间的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更要注意新生儿的安危,因为特殊,所以新生儿不具备防范的能力,故此在产科病房里,产后新生儿意外伤害对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其风险性更高,因此在治疗、护理上又有特殊的要求,而初为人父母又没有看护经验,对医护人员的期望也较高,医护人员的言行势必影响到父母及家人的情绪,引起不满,势必导致纠纷的发生,因此对减少产后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期间引发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法律意识、工作责任感。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护理行为,改善专业态度,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沟通,提供优质护理的服务,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共同探讨,提出防范措施。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1月医患纠纷统计共受理的护理方面投诉23例,对23例护理投诉进行统一分析归纳出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

原因分析

法律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证据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如2007年3月出生的1例高危新生儿,生后18小时发生猝死,抢救时发现全身发烫发红,但体温单及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上未填写体温变化,更无标志,患者(家长)为此对体温发生的质疑,从而引发影响较大的医疗纠纷。

新生儿特殊生理: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如突然发生奶液反流窒息,如发现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

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①新生儿脐带结扎不牢固引发出血及感染,例如:1例新生儿出生时拇指长一多指长约0.3cm,医生据家属要求当时就剪掉多指,加压包扎后交于护士,而护士未交接班,导致创面大出血,因新生儿失血过多难以抢救,从而引发医疗事故;②新生儿出生后患者闭锁,隐睾未发现未及时告之家长;另外,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低血糖异常情况未及时发现,也易引发护患纠纷。

新生儿性别填错:由于产科需要填写的表格及各种记录太多,而且内容重复多,常常在病历和出生证明上、婴儿腕带、医嘱中填错新生儿性别或出生时间,尽管当时出生时产妇及家属已确认过,但还是引起家长的猜疑。

三查七对不认真:①看错床号,换错衣服,1床换到2床新生儿身上,给新生儿沐浴或需做各种检查结束后,抱还时未做好核对,报错或误归还,但已及时换回,未造成任何不良后果。②预防接种,护士三查七对不认真造成乙肝、卡介苗漏种或重复接种或接种时间及接种部位不符合规定或对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告之不清,甚至未告之。

责任感不强:沐浴时未测量水温,因工作量大造成新生儿感冒或五官伤害,造成新生儿烫伤后又没有及时发现,而是被家长发现。

夜间巡视病房不及时:有些高危儿是在出生后几小时才能表现出来的症状,而新生儿窒息多发生在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后堵住了新生儿的口鼻,喂奶后新生儿仰卧位,呕吐物吸入气管也易引起窒息,如夜间巡视不及时将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抢救。

未履行告之义务:①家属陪伴产妇和新生儿,新生儿的安全由家长承担,父子同床时家长的大腿和手臂压在新生儿胸部和口鼻部导致窒息死亡;②喂药喂水时方法不恰当也会造成窒息③包被裹得太严,散热不良,导致新生儿高热,如这些告之不到位将引发纠纷。

医源性因素:医护人员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①更换尿布时动作粗暴,使新生儿受惊或哭闹(因是在母亲床上更换)。②不认真填写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如大小便及体温情况,哺乳情况等,如2009年10月出生一婴儿男性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症,3天无大便(家长说),而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及三则单大便栏内填写新生儿每天3次稀黄大便。

护理对策

树立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制定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优化护理流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加强责任感:了解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是否有过窒息。认真做好脐部护理防止感染发生,为新生儿沐浴时应常规测水温,防止烫伤及感冒,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治疗,如沐浴、游泳、抚触等整个护理过程,应遵循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有完善的隔离消毒措施。

改善专业态度、履行告之义务:护士具有良好的态度是减少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产房护士有着特殊的专业性,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而新生儿情况复杂、多变及发展迅速,应加强事先告之,让患者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的损害风险,让患者明白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行为合法性的前提;故要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从客观上有效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加强新生儿夜间巡视:尤其是高危儿夜间巡视,每次巡视应认真全面了解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哭声、面色、吸奶量、大小便、体温及肢端的皮肤温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教会家长给新生儿更换尿布及母乳喂养的技巧。

护士应不断上网学习,更新知识,还应该换位思考多体谅家属的心情,耐心地解释,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为患者提供优质、连续、无缝隙的全程护理,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新生儿出生到出院,每一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纠纷,护士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护理技能,用法律、法规和操作常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深刻认识到发生纠纷的根源,不断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做到护理细心、专心、留心,提供优质的安全的护理,让她们无可挑剔,才能减少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8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10-01

新生儿败血症指在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繁殖并产生毒素所造成新生儿的全身性感染,甚至还可能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其发生率在活产婴儿中所占比例约1‰~10‰,在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一旦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败血症,很可能危及生命。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如果处理不好随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特点,进一步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手段提供参考,对收治的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和病原菌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患儿。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确诊标准[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3项:①临床出现体温改变、黄疸、反应迟钝、拒乳等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改变(>20×109/L或

1.2 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取静脉血2 ml接种于专用培养基中,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10例患儿中男6例,女4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6例,正常体质量儿4例;患儿的基础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3例,重度窒息复苏后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

2.2 败血症发生情况: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1.19%(10/838),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8.87%(10/53)。患儿发生败血症的时间为入院后5~40 d,平均(15.1±9.1)d。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拒乳、体重减轻或不增、反应迟钝、发热、黄疸及消化系统症状等。

2.3 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例患儿中真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5例,有2例为混合感染,共培养出细菌8株,革兰阴性(G-)菌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臭鼻克雷伯菌1株;革兰阳性(G+)菌2株,其中肠球菌2株;真菌2株。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均敏感,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84.2%、75.3%和92.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氨苄青霉素等高度耐药。真菌药敏结果显示2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未发现耐药株。

2.4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分析患儿的胎龄、性别、出生时的体质量、气管插管、留置PICC(中心静脉导管)与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留置PICC、气管插管等是导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见表2。

2.5 转归: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细菌感染使用敏感抗菌素,真菌感染使用氟康唑足量足疗程治疗后,血培养转阴7例(70%),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营养支持治疗等,除1例家长要求放弃治疗外,治愈7例,好转2例。

3 讨论

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其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均未成熟,皮肤、黏膜娇嫩,易被擦伤,对病原菌高度易感。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因进行胃肠外营养和各种有创诊治手段的不断开展,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以院内感染败血症最为严重。有文献报道,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或PCR技术在检测临床标本中的应用能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比血培养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明确病原菌,但还未得到推广。国内外文献报道,该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近年来随着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高危患儿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机率增高,特别是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升高[2]。本研究显示,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为主要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尚敏感,但因复方新诺明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大,因此可考虑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故可予氟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故应对高危患儿实施预防用药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这样能降低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经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留置PICC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院内感染与同期住院患儿相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多。本研究显示经过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和好转率达到90%。

参考文献:

第9篇: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品管圈;新生儿红臀;发病率;治疗时间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10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wborn red buttock and to shorten treatment time vi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Methods During the program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main causes of newborn red buttock were sifted and tackled based on the scores made by the members of circle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ewborn red buttock was 26.9% befor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and 6.9% after the program; the control rate was 104.8% and the progress rate was 75.0%,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the ratio of levelⅠand levelⅡ severe c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reatment time for newborn red buttock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nclusion The program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elp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wborn red buttock, alleviate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 and shorten treatment tim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mong medical units at all levels.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ewborn red buttock; Incidence rate; Treatment time

新生儿红臀又称尿布性皮炎,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皮肤病[1]。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化不完全,皮肤角化层及真皮层屏障作用差,大小便次数多,有时尿布更换不及时,局部皮肤容易受到长时间的潮湿刺激引起红臀[2]。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时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损害往往与尿布覆盖部位一致[3]。新生儿红臀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新生儿臀部皮肤局部感染,严重时皮肤破溃、渗血、糜烂,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会并发细菌和霉菌感染,少数病例还会发展成皮下坏疽、败血症。有的医疗单位甚至还出现过因为红臀引发医疗纠纷的案例[4,5]。因此防治红臀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似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团体,自动、自发、自觉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6]。品管圈活动的优势是人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7]。我院新生儿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1月住院新生儿283例及2013年2月住院新生儿277例设为研究对象,仔细观察每个新生儿,对符合新生儿红臀诊断标准的所有患儿的诊断时间、分度、治疗措施、预后进行详细记录。

1.2 新生儿红臀诊断方法

根据《儿科护理学》新生儿红臀的临床诊断标准[8],将新生儿红臀分为轻、重Ⅰ、重Ⅱ三度。轻度:臀部、会皮肤潮红或有皮疹;重Ⅰ度:轻度症状加表皮浅表破溃;重Ⅱ度:臀部、会皮肤破溃继发感染。每日观察并记录新生儿红臀发生的例数及程度。

1.3方法

1.3.1成立品管圈 圈成员由12名业务骨干组成,选出圈长1名,内部辅导员1名(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担任)。首先,选定“朵朵圈”为圈名。圈徽如图1所示。圈徽寓意:外圈是宝宝通过爱心连接围成花朵状的圈,同时代表所有医护人员紧密合作的同心圈,拉近护患关系的爱心圈。内圈是由英文单词strong sense of mission、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full of love围成的红色三角形以及一个正常的绿色心电图波形组成。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健康。三角形是几何图形中最坚固的图形,代表每个工作人员为了每一个新生命而聚在一起,铸成一个坚固的小窝,用我们的责任和爱去呵护祖国花朵的健康。其次,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9]提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围绕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原则,圈员投票选出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最终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选题理由:新生儿红臀发生率高,治疗效果欠佳。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可以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1.3.2圈选要因 圈员们分析新生儿红臀发生的常见病因并绘成鱼骨图,见图2。然后圈员们通过评分圈选主要致病因素。根据最后分数统计结果选出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的主要原因:疾病(主要是腹泻);环境用物;尿不湿更换欠及时;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护工手卫生不合格;换尿不湿动作粗暴损伤;未及时通知医生;未及时交接班。共8个要因。

1.3.3对策及实施 根据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1)建立和完善红臀风险预警报告制度并进行预警性护理干预。①评分标准[10]:责任护士于24 h内对新入院的患儿进行红臀危险值评分。依据患儿的病种、胎龄、性别、体重、体温、皮肤、消化功能、大小便性状以及次数、潮湿等内容进行评分,总分值为8~24分。分值≤14分设为高危人群,分值15~18分为中危人群,分值≥19分为低危人群。分值越低风险越大。②护理措施:护士根据不同的红臀危险因子评分分值的大小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高危患儿应按预警流程处理,制定完整的预防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护理,重点放在对症预防护理,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将高危患儿定区域放置,责任护士在黑板上记录床号、姓名、大便性状以及次数,并在床头挂预警牌;各病室责任落实到人,班班交接,以督促各班做好臀部护理;加强巡视臀部皮肤,勤换尿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2~3)次/d;护士及时记录患儿大便的性状及次数,对于大便性状异常、次数较多以及有红臀趋势的患儿做到每次便后温水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涂以湿润烧伤膏,置患儿暖箱,予以暴露疗法,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予以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口服(培菲康等);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对于中危患儿,各病室责任护士加强皮肤巡视,进一步收集患儿资料,加强臀部皮肤的动态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患儿红臀预警报表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促发红臀发生的相关因素,如疾病的种类、用药的类别、喂养方式、大便的性状以及次数等进行及时、客观详细地记录,随时评估红臀发生的危险性,动态修订计划并实施。低危人群的重点是预防措施要做好,减少发生危险因素的隐患。加强巡视,合理安排尿布更换时间,勤换尿布,动作轻柔,勿用力擦拭。每次便后清洗擦干后,在会阴、阴囊以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涂以湿润烧伤膏。(2)红臀病例治疗措施:出现红臀,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应加强局部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相关因素,动态评估患儿的局部皮肤,记录红臀出现的时间分度和有无破损。出现红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暴露疗法,并予以未湿化的氧气行吹气疗法,氧流量(5~6)L/min,每次10~30 min。(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防止日常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交叉感染。①对全科医务人员以及护工进行手卫生知识讲座;定期进行六步洗手法的现场演示;组织观看洗手前后细菌培养结果的图片;了解并掌握洗手的原则以及适应证。②改善洗手配套设施。水池旁张贴洗手流程图;各病室配备长柄水龙头;洗手液以及一次性擦手纸等洗手措施。③加强监督和考核。以护士长和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中的院感监控护士不定期检查作为每天护理质量检查的必查内容之一。将结果在晨会上反馈并提出整改。(4)加强对全科护理人员的干预。①认知干预:由经过培训的资深护士对年轻护士进行臀部护理的培训。包括红臀的病因、危害以及早期干预等;现场演示臀部护理的操作流程。②行为干预:住院期间每日由责任护士为新生儿沐浴一次,用消毒毛巾擦干身体并将药膏预防性地涂于臀部。(5)制定尿不湿管理制度。尿不湿统一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采取先放先出的原则。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尿不湿。

1.4 目标值设定

改善前2012年11月四周中红臀发生例数是76例,每周的红臀发生例数是:76/4=19例/周,改善后期望降至5.4例/周。设定理由: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计算。本题改善重点为83%,圈能力为86%(总分5分,评价后分数4.3分)。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9-(19×83%×86%)=5.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品管圈开展前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新生儿红臀病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品管圈开展前后新生儿红臀患儿治疗时间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品管圈开展前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比较

品管圈开展前(2012年11月)住院新生儿283例,发生红臀76例,发生率26.9%;品管圈开展后(2013年2月)住院新生儿277例,发生红臀19例,发生率6.9%(表1)。品管圈开展后红臀发病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开展前红臀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73,P

3 讨论

根据新生儿红臀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包括湿润烧伤膏治疗法、炉甘石和地塞米松治疗法、红霉素软膏合思密达治疗法、抗真菌药物治疗法、局部吹氧治疗等[11-14]。

自从20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引入到医疗领域,因为效果突出,很快就开始在全世界各大医院中广泛开展。逐渐成为各医院重要的医疗质量管理手段[15]。而国内在护理管理和护理实践中对品管圈的运用也越来越多[16],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品管圈的运用不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7],也给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8-20]。

我们科室的业务骨干在组建了“朵朵圈”之后,根据科室特点,选定了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主题的可行性、新生儿红臀的病因、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等进行了多次探讨,根据圈能力设置好改进目标,然后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实施临床观察和护理。使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由品管圈开展前的26.9%降到开展后的6.9%,实现了活动开展前的预订目标(目标达标率=104.8%)。从品管圈开展前后所发生的新生儿红臀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看出,在品管圈开展后所发生的新生儿红臀病例中,重Ⅰ度和重Ⅱ度病例的比例明显降低。从品管圈开展前后轻度和重Ⅰ度红臀患儿治疗时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品管圈开展之后发生的红臀病例治疗时间也较品管圈开展前明显缩短。品管圈开展前红臀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3.72±1.53)d,与相关报道比较偏低[21,22],主要是因为品管圈开展后的19例红臀患儿中没有重Ⅱ度病例,为了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在治疗时间的比较中,剔除了品管圈开展前红臀患儿中的11例重Ⅱ度病例的治疗时间数据,这样就增加了结果的说服力。从以上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动对新生儿红臀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

品管圈活动的优点包括:无需特殊设备、经济、效果好、简便易行,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实践可以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诊疗效果、预防某些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品管圈活动毕竟只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它本身不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具体的诊疗方法。所以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品管圈需要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只有在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选取合适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品管圈活动的优势,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本研究中选择将品管圈应用到新生儿红臀的防治中,正好能够把品管圈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活动中,我们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理论框架,遵循PDCA循环法,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和文献复习,发现大部分新生儿红臀是可以预防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防治新生儿红臀的关键。目前尚未见到品管圈应用于新生儿红臀防治方面的报道。今后,我们会继续把品管圈应用到其他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瞿云,徐莉. 克霉唑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联合治疗重度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学,2013,(6):415-416.

[2] 徐沁芳,. 两种预防新生儿红臀方法的效果比较[J]. 护理杂志,2008,25(10):14-15.

[3] 闵霞辉. 新生儿红臀的早期护理干预与治疗的体会[J]. 当代护士,2013,(3):79-80.

[4] 罗太敏. 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疗效的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 50-52.

[5] 谌丽,苏颖,曾春英. 蓝光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红臀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报, 2011,18(3):70-71.

[6]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 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28-130.

[7] 洪素菊,胡伟玲. 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8] 陈淑英,陈春青,陈红梅. 氯锌油软膏用于婴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11):39-40.

[9]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10] 付秀丽,黄河清,张艳. 新生儿红臀的预警及护理[J]. 吉林医学,2009,30(8):682-683.

[11] 章玲,贺焕文. 湿润烧伤膏用于新生儿红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106.

[12] 方芳. 炉甘石加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 河北医学,2013,19(5): 704-706.

[13] 任迎红,向久荣. 红霉素软膏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红臀的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219.

[14] 谭琼. 炉甘石洗剂配合氧疗防治新生儿轻度、重Ⅰ度臀红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47(24):220.

[15] 田晓婷. 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J]. 中国医院院长,2013,(7):49.

[16] 石晶,程青虹,王子迎. 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 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17] 刘红. 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98.

[18] 翟巾帼,黄美凌,罗太珍,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2,19(12A):32-34.

[19] 邱春丽,潘艳,卢智珍,等.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23(4):1808.

[20] 何雪芬,杨松萍,俞秀.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52.

[21] 王建平,蒋芳,娄洁婵. 碘伏联合湿润烫伤膏治疗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09,21(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