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1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教学改革都是搞不好的。介绍几何的发展史,提出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动思维,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2、 分成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要求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直观能有根据地作出判断,这个阶段,应该看到学生从“数”的学习转入对“形”的研究是很大的变化,而对形的学习开始又接触较多的概念,所以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适应,并要求用“因为……,所以……,根据……”的模式回答,这能使掌握熟悉推理谁论证的日常用语,逐步养成科学判断的习惯。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论证的能力。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辨别条件和结论,掌握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做法是:分步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的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并强调推理论证中的每一步都有根据,每一对“”都言必有据,都是有定义、定理、公理做保证的。此外,还要学生象学写作文一样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熟悉一些“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

第2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科学、合理的思考能力,通俗来说,是指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并采用正确、科学的逻辑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新课改对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想能力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措施.

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实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习得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数学教学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笛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讲解典型题目,使学生习得解题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从中发现解题的规律,并通过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这部分题目中经常是图形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出题,学生根据一次函数所表达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来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更不能根据设计好的教案来进行机械操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在多做题中训练逻辑思维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质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肯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教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只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从多方面去指导、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方式.同时,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并做出示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水中.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A版,2013(12):107.

第3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

一、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比较就是确定所研究的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能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比较与分析、综合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把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性区分出来,才有可能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异同。比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和法则。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比较。如比较两组物品的个数是同样还是不同样多,哪组多,哪组少。教学计算方法或法则时,通常都要出现不同的算式进行比较。小学生的比较能力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低年级学生往往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区分一些直观、具体的事物的异同,或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还不善于区分本质的异同。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学生逐步发展到能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许多部分的异同,并且对简单的事物能区分本质的异同。研究还表明,小学生开始比较容易发现事物的相异点,逐步也能发现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点。而且开始发现事物的相异点都是比较明显的,以后逐步能比较细微的差异点。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因素,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三、推理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教学新知识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推理形式的实质,其次在推理过程中,要随时指出推理中的错误。一是通过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学生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得出结论是归纳推理的过程。学习用不完全归纳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同时又有利于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为和创造力。二是通过解题训练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学生解题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解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最后求出答案。让学生经常思考,说出思考过程有利于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

第4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逻辑思维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1 前言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切实地学到有用知识。

2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2.1 国家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步被我国中小学教学所认可,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与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关于这门课到底具体怎么样上,大家更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命运”,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命运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2.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2.2.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这个专业设立时间不是很长,信息技术培养的人才还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现在,信息技术教师很多不是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的,而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轨过来的,有的甚至是通过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的。这类教师往往受到以前所教学科模式的束缚,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其他学科一样照本宣科。

2.2.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死板

再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则处于接受教师灌输的被动地位。笔者在教育实习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那节课是讲126邮箱的申请与使用的,是高一的课程,对于那节课笔者个人觉得教师上的课是失败的,因为那节课完全是教师在讲,学生在模仿。也就是说,教师在上面一步一步的讲126邮箱申请的步骤,学生在下面做,笔者看了一下,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余的学生都是在上QQ、聊天、上网、玩游戏等。然后笔者就问那些学生,为什么教师上课不认真听讲呢?他们给我的回答却是:“这个我们早就会了,太没意思了,还不如自己玩玩呢。”从这里不难看出,信息技术课堂如果没有新鲜感的话,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3 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3.1 激励兴趣,在对、错对比当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激励”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应该以年轻、现代的姿态出现,脱离俗套,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初中信息技术(选修)表达式时候,教师不应该马上告诉学生在VB中加号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回答,1加1等于几?等学生回来出来等于2的时候,再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测试,最终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代码是:a=inputbox(“请输入一个整数”);b=inputbox(“请输入另一个整数”);letc=a+b;printc;学生一运行结果是11,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能接受的。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1+1等于2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想知道结果的热情。这个时候教师再讲解“+”在VB中的含义,为了加深学生对其印象,教师这时候应该把“=”设计一个题目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数学和VB中的区别。

3.2 在思维过程的变化中下功夫

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所以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例如,在讲到初二信息技术(选修)循环结构中求“1+2+3+……的值”程序时,让学生先运行程序,得出最终结果,然后教师设计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题目,那就是求100以内所有正整数的积,这个时候学生会觉得教师设计的题目是看不起他们的表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知的兴趣,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大部分学生惨遭失败,得出的结果却是0。这个时候教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程序,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提示学生变量s在我们程序运行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在思维过程中慢慢地发生变化,直到有一小部分学生找出最终答案。最后教师再总结s在程序运行中的作用,为什么求和和求积的时候s会有不同的变化。

3.3 优化教学方法,坚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第5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阅读课堂;思维能力;教学案例

笔者反思了早些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读后,不论说或者写的任务中都出现了思维混乱的现象。

通过反思及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深层阅读任务质量的基础上,融入思维的训练,通过提高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目标的达成。

一、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堂要通过语言实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2.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理解就是思考,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全过程。

3.本文将思维能力界定为包括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将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活动和任务设计来探析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Pre-reading精心导入,激活思维

读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歌曲、故事、问题、调查、话题讨论、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联旧引新等形式,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而快速地切入阅读主题。

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以“chore problem”为话题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Q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house is a mess like this?Q2:Why is mother angry?Q3:Did they solve the problem?这样的导入综合应用了图片、问题、悬念等形式帮助学生快速切入阅读主题,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和愿望,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引领了学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活动。

2.While-reading优化细节,凸显脉络

(1)围绕主题,把握文章结构框架

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以“rainstorm”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又让其将课划分为三个部分:before the rainstorm;while the rainstorm;after the rainstorm.这样学生在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训练了由综合到分析再综合的思维能力。

(2)在结构框架里,梳理文章的思维脉络

再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以“rainstorm”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在学生已经概括了文章及每个段落的大意后,又进一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个段落,归纳每个段落又都包含了什么的信息。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分享及笔者的补充,我们形成了以下文章脉络图:

A rainstormBeforeactivitiesfeelingWhileweatheactivitiesfeelingsAfterweatheractivitiesfeelings

(3)关注文章的过渡性句子和过渡性词语也能训练学生条理表达的能力

在篇章内部、句子、段落之间必须保持语意和逻辑上的连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语境和过渡句、过渡词来识别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上个课例的板书最后,笔者通过提问:Can you find the transtional word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过渡词: also,and anyway,since,for example等。

3.Post-reading简化信息,拓展思维

Post-reading属于读后的拓展,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地对待文章中的观点或者创造性地使用已经获取的信息。读后要根据阅读文章不同内容和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读后活动,可以是复述、讨论、表演、辩论、采访、写作、续写等活动。

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以“an accident”为话题的阅读教学最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If you see the old man lying on the road,will you help or not?” 并设计了一个课本剧“To help or not to help”,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信息,并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渗透 “该扶还是不该扶”的价值观。这种读后的任务设计,挖掘了文章的深刻内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提升阅读层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第6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8-01

在实际的教学和发展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贯彻、分析和理解进行掌握,并逐步进行推理所掌握的一项能力,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引起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数学的技能。因此在新课标提出的背景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对教学的计划和策略进行完善,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为今后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起到更大而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在年龄上还比较小,因此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更好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抓住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和方式,适当的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和完善[1]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比如学生刚刚进入小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对自然数10的组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10张纸,让学生自由的对纸进行组合,并且只能将这些纸摆成两组,看看究竟有几种方式。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我们能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行激发,同时学生在实际动手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在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因此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提升。在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重视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教学的本质上来讲,数学知识本身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思维活动方式。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解决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过程。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视。尤其是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提出,这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准确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觉得提问题是一个值得赞扬和鼓励的行为,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勇敢的对问题进行提出。在问题提出以后,教师也要正确的认识和对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和发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2] 。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影响,在新课改提出的今天,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都被广泛的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此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时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还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无论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还是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都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进行提升,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更大的帮助作用[3] 。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和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对学生今后数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帮助和影响,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完善和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和发展,帮助学生在进行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向着更好的发展方向进行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春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速读(下旬),2015,36(9):121-121.

[2]章细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学园,2014,14(31):134-134.

[3]周建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9):92.

作者简介:

第7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 培养

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己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所谓智力,指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思维时,要求做到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或通俗地说,思维要合乎逻辑。这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可见,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多方面的途径。而数学这门科学,由于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有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关系。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在发展智能的指导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达到高质量,在智能发展上达到高水平。在数学概念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内函和外延,对学生掌握概念的要求要严格,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学生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在函数概念中涉及到的两个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弄清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函数这个概念。在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方面,不能仅仅背会这些公式,知道怎么用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推导公式、定理的过程,掌握这些公式定理与教材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材中逻辑成分的讲解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途径是教会学生在运用逻辑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他们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了许多与逻辑知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和内容,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证明,这会有助于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运用穷举法证明问题是,经常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等情况。那么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的分类方法和要求。数学内容的讲授应加强逻辑严谨性。例题、习题应适当增加些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借以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

智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跟年龄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即使老年人,通过学习,也还可以获得新的知识;但一个人的智力增长最佳年龄是在从出生到十七岁,错过了这个时期,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加强学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严谨、文字要精炼、准确、规范、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对学生证题的叙述要从严要求,着力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对于学生不同的正确解题法,教师首先要给以肯定,以鼓励学生不断开阔思路,敢于创新。在平面几何证题的教学中,不主张把过于艰深、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难题给学生去做,在教学上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可能遇到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章节的教学

在数学各科、各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知识新的概念结构。初,高中数学课本的每一章,都设有小结一节。教师要重视小结的教学,要突出新知识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椭圆、又曲线、抛物线,分别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但均可统一在二次曲线的概括结构之中。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可向学生介绍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及探索解题方法时就要常常用到它们。这样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分散在中学各个学习阶段的推理方法归纳上升到新的概括结构。这种引导学生的把新旧知识和技能按不同的系列、不同的层次不断形成新的概括结构,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健所在。

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的手段。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中,在复习课、练习课中,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组识学生的探究活动。讲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实形,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找出正确、简单的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处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出版数学学习园地或举办数学智力竞赛等,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的状态;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使智力水平迅速地得到提高。总之,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做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第8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实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发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先有一个具体的思维框架,最后经过互相讨论和交流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实质,好多学生遇到比较复杂难懂的应用题就望而生怯,读过一遍题干之后,就以“不会做”、“看不懂”等字眼搪塞过去,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遇到比较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实质,对问题进行层层分析,采取有步骤、有条理的解决方法,可以针对问题自我提问,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应该分为几个步骤?这个数字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与进步。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逻辑思维的养成

1.熟读题干,细化问题解决步骤

要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学生做题思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问题的题干,弄清问题的实质,之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中,分步骤解决问题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把问题实现模块化的处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增强。例如:6×8×5=?这样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特性,可以先8×5得出十的倍数,再进行计算把问题简单化,再进行计算,这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加强习题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加强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习题训练,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相关原理习题的演练,而且在课后作业及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适量的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的力度,之后对问题进行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694+2606=?这样的题目,按常规方法是直接相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题目进行拆分,694+6=700,700+2600

=3300。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提高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3.实现练习难度阶梯式变化,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对练习的难度进行阶梯式的变化,根据由易到难的变化规律,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调整,在不同题型、不同难易程度的的习题训练过程中,逐渐的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的差异,设计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使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问题一个又一个的得到解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可观的提升与强化。例如:在传授角、线知识时,可以先利用教具进行传授,再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有这些知识特性的物品。比如,地面与门都是直线,那形成的角就是直角。不断的以趣味性的知识,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强化学生逻思维。

三、注重个体差异,启发不同的逻辑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注重个体的差异,启发不同层次的逻辑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每个班级由几十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组成,由于个体的差异,使得学生对教学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较大,一种问题往往有多种解答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和理论时,要因材施教,不能局限解题的思路和模式,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对问题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最终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巩固和深化逻辑思维

通过以上的习题训练、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众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形成了一套逻辑思维,为了促进思维习惯的养成,使逻辑思维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做到瞻前顾后、合理规划、认真落实。所谓瞻前顾后,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新课程之前,要带领学生去温习和回忆上一节学过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再联系本节课要讲的理论知识,使得课本的知识实现紧密的串接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够促使学生灵活的应用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规划,指的是教师要对上课的内容和习题的设置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把知识内容模块化处理,使知识点以直观、简便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益于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落实,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任务及课外习题演练能够认真、严格按照正确的思路完成,单凭课堂的45分钟,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全部掌握和消化,对于一时难以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第9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生物学科;思维训练

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帮助,更会给学生带来受益终生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技领域,生物科学的发展不仅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生物学科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往往都把生物学科视为一门偏文科的学科,认为学好生物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记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实施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价值。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重新审视当下的生物教学模式,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生物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恰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恰当的问题往往可以激荡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思维状态迅速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先让学生设计紫花为父本、白花为母本的豌豆杂交实验,了解异花授粉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猜测一下授粉以后后代的情况。这时候,学生开始猜测各种情况的可能,有的说是紫色,有的说是白色,还有的说是介于白色与紫色之间的淡紫色。正当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笔者给出了“全是紫色”的答案。听到这个答案以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吃惊不已。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用白花做父本,紫花做母本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先是设计实验,接下来又开始对后代的情况进行了猜测,经过一番讨论以后,笔者公布答案:“依然全部是紫色。”听到这个答案以后,学生更加吃惊。就这样,在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拓展,思维活跃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活跃逻辑思维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自然学科,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学生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生物实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较于文字知识,生物实验无论是在实验对象、实验过程还是实验结果上都具有较强的感官吸引力,学生在感官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活动来获取感性材料,而这些材料则是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而这个加工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例如学生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时,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首先用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以后再用清水处理,接下来,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进行处理,最后再将材料放入100℃的热水中处理。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环节以后,再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刚才的实验。通过这样一系列实验操作,学生不但了解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同时还能够通过这个实验了解测量植物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以及判断细胞的死活,并且在选择透过性上学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事实上,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由此可见,生物实验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注意通过解题过程训练逻辑思维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做题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做题,才能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逻辑缺陷并进行不断的改进,最终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本题:一个男子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多少?很多学生往往会依照惯性思维回答是“四分之一”,学生之所以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是因为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事实上,假设这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或者在Y染色体上,这样,遗传到的概率就会出现“四分之一”或者“零”这样两个答案。由此可见,学生的一些思维定式、逻辑缺陷在大量的解题过程中可以不断得到改正,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因此,解题过程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把逻辑思维训练渗透到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生物教学活动才能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效推进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臧蓉.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J].中学生物学,2012(11).

[2]马建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文理导

航,2013(8).

[3]张婷婷.培养中学生生物的思维探究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