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会计债券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债券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债券投资

第1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账务处理 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会计核算比较特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不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债券发行时是折价发行或溢价发行,这时,在资产负债表日还要计算摊余成本,在此基础上计算投资收益。

一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财务处理

企业取得一项债券投资,持有意图不明确,就把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面值,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尚未领取的利息,记入“应收利息”科目借方,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借贷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例1:甲公司在2011年1月1日,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债券12500份,每份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4.72%,市场利率为10%。该债券同日发行,5年期。甲公司支付价款包括交易费用共100万元,此债券是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时一次性偿还本金。

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债券时,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125万,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100万,借贷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25万。

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的利息收入为100×10%=10(万元),借记“应收利息”5.9(125×4.72%=5.9)万元,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1万,贷记“投资收益”10万。

甲公司在收到乙公司实际支付利息现金时,借记“银行存款”5.9万元,贷记“应收利息”5.9万元。

以上会计处理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类似,企业不仅要核算其公允价值,还要计算摊余成本。

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

例2:接例1,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这时,甲公司不能将2011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100万元元直接与120万元对比,得出公允价值上升20万元的结论,而应计算出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然后与本期末公允价值进行对比。通过计算,得出此债券的摊余成本为(100-(-4.1)=104.1万元,因此甲公司应当确认公允价值增加额=120-104.1=15.9(万元),甲公司应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9万元,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5.9万元。

如果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甲公司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90-104.1=-14.1(万元),这时甲公司做相反的会计处理,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4.1万元,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4.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而不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并且其计量的结果是期末公允价值不能简单的与上期末的公允价值简单的比较,而是与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进行对比。

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减值问题

如果一项资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因为公允价值本身就可以反映出资产是否减值。所以,大多数这类资产都不再计提减值。但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资本公积中,而不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此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仍需计提减值准备,以真正体现当期的损益。

如果购买的债券投资发生减值,不论该债券有没有终止确认,都应该把原来因为公允价值下降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全部予以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在以后会计期间,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又上升,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公允价值上升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是相关的,那原来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例3:接例2,如果2011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2012年,由于产品缺乏竞争力、内部管理松懈,乙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但仍可支付债券当年的利息;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75万元。

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确认乙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时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59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5100

贷:投资收益104100

甲公司在收到债券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59000

贷:应收利息59000

由于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甲公司应对其确认减值损失=108.61-75=33.6100(万元)。

甲公司在确认该项资产减值损失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3.61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1951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41000

在2013年12月31日,乙公司财务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其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为120万元,甲公司在确认乙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时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59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9610

贷:投资收益108610

甲公司在收到债券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59000

贷:应收利息59000

由于乙公司公允价值上升,甲公司应该把原来确认的减值损失转回。账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195100

――公允价值变动14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36100

甲公司确认期末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120-113.571-(-33.61)=40.39(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39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390

注意: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回,而不得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这是两者会计处理上的不同点。

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出售时会计处理

当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出售时,企业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贷记“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同时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原来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部分要转出的,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最后其差额由“投资收益”科目来进行调整。

例5:接例4,2×14年1月20日,甲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出售了乙公司债券12500份,取得价款126万元。2×14年1月20日,甲公司确认出售乙公司债券实现的损益。

乙公司债券的成本=125(万元);

乙公司债券的利息调整余额=-25+4.1+4.51+4.961=-11.429(万元);

乙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余额=-14.1+14.1+40.039=40.039(万元);

乙公司债券减值准备余额=-195100+195100=0(万元)。

借:银行存款126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1429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250000

――公允价值变动400390

投资收益276100

同时,应从资本公积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141000-141000+400390=40039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0390

贷:投资收益40039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沈玉贤.浅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J].财会研究,2009(1)

[3]万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工具与债务工具核算差异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第2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一、 会计信息以及债券定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是用来处理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方法来处理企业的相关数据的。会计信息既可以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包括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例如资产负债表,也包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如财务分析报表等。会计是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以及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且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二) 债券定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债券的价格和到期收益呈反比,债券的收益率不变时,债券的到期时间和债券的价格变化呈正比。并且债券到期时间越长,债券价格波动幅度增加,并且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对于期限已定的债券来说,由收益率下降导致的债券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同等幅度的收益率上升导致的债券价格下降的幅度。如果已经给定了收益率变动幅度,息票率越高,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小。

二、会计信息对债券定价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在一级市场中的作用

一级市场是证券的发行市场,债券能否发行的决定因素,是发行市场是否接纳它,会计信息虚假,或者是会计信息显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付债券的利息,那么企业债券根本就不可能发行。

(二)会计信息在二级市场中的作用

二级市场是证券的交易市场,在交易市场中,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中所显示的现金流,总资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以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企业财务信息显示的指标条件优越,投资者就更容易接受,显示的条件不符合预期,那么投资者就会避而选择其他的投资对象。

(三) 会计信息对城投类债券定价的影响

城投类债券属于一种特殊的公司债,它定价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地方政府的实力,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以及债务压力,其次是地方政府对这类债券的支持力度,城投类公司在资金遇到困难时进行债券发售,若地方政府对此不支持,那么这类债券很难进行发行。其次是城投类公司本身的偿债能力,一般投资者都会先考虑到政府会对这类债券有一个隐形的担保,所以不太考虑本身公司的能力,所以对于投资来说在城投类债券,会计信息的作用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

(四)会计信息对一般企业债券定价的影响

对于非城投类企业来说,会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当前企业的最直接的证据,无论是财务报表,各种财务信息都影响着投资着对此类公司的判断。如果财务信息中显示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那么可能债券的定价极为低的情况下,也不会售出,相反如果企业的财务信息显示企业有着良好的偿债能力,并且收入很高的情况下,那么一些相对谨慎的投资者,在均衡利益和风险后,债券定价过高可能也不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这就给债券发行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 对企业债券定价的建议

会计信息在公司债市场中是存在有用性的,企业在发行债券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市场信息的作用。首先,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定是要真实的,广大债券购买者具有甄别的能力,尤其市场特征下。其次,企业要关注相关竞争企业的会计信息,将自己的债券定价与市场中同水平的相比较,制定一个合理的、能被投资者接受的价格,价格过低给企业造成损失,价格过高没有投资者都是得不偿失的,企业一定要合理考虑利弊,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最后,企业在进行债券发型时,要广泛利用市场的作用,争取能够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企业,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第3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扣除,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单位:万元)

[例1]2012年6月1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2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3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00

投资收益 3

贷:银行存款 603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在取得时就一次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投资成本不产生影响。

[例2]2012年6月23日,甲公司以630万元将上述股票全部出售,支付的交易费用3.15万元,余款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626.8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00

投资收益 26.85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从收入款项中扣除,虽不单独做会计处理,但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记入投资收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扣除,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有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3]2012年7月1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丙公司股票200万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3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030

贷:银行存款 6030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在取得时就一次全部计入成本,对当期损益不产生影响。

[例4]2012年7月23日,甲公司以6000万元将上述丙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支付交易费用30万元,余款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970

投资收益 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30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从收入款项中扣除,虽不单独做会计处理,但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投资收益。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支付的交易费用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交易费用既不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也不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一般不会支付相关交易费用。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5]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万元(含交易费用1万元),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25万元,票面年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A公司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有意图有能力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采用插值法,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购入A公司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

贷:银行存款 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

(2)2009年12月31日,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利息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投资收益 10

(3)2010~2013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利息同(2)

(4)收到本金

借:银行存款 1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交易费用计入利息调整项目,在债券持有期间,通过分摊,分期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而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不涉及交易费用。

四、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长期股权投资,不论是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发生的交易费用均直接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记入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扣除,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6]甲公司和B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甲公司于2009年4月1日在二级市场上,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股票50000股,买入价每股10元,另支付相关税费0.1万元,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10%,并打算长期持有。甲公司对B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无重大影响,对该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1

贷:银行存款 50.1

上述购入股票的交易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计入当期损益。

五、发行债券交易费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发行费用),需根据该债券资金的用途确定其会计处理。若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用于企业一般资金周转,则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若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则交易费用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成本。有关发行债券交易费用(发行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7]2011年1月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公司债券6000万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该批债券的实际发行价格为6259.62万元,另支付发行费用3.13万元。该债券所筹资金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收到发行债券款

借:银行存款 6259.62

贷:应付债券——面值 6000

——利息调整 259.62

(2)支付交易费用

借:财务费用 3.13

贷:银行存款 3.13

上述业务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发行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例8]以例6为例,假定该债券所筹资金专门用于公司厂房建造。则甲公司支付交易费用(发行费用)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3.13

贷:银行存款 3.13

因为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购建,所以交易费用(发行费用)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成本,而不计入财务费用,发行时的发行费用不会影响当期损益。

综上所述,企业发生的交易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有可能计入资产成本,不影响当期经营成果;也有可能计入当期损益,而影响当期的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第4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一、不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投资前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20090110200200

长期债权投资118118118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8880

未分配利润8-8088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投资当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银行存款85105190190

长期债权投资1221221220

应付债券1181181180

财务费用131385

投资收益7712-5

未分配利润7-13-6128-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第二年集团

合计抵销分录集团

合并

母公司子公司借方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1291291290

应付债券1261261260

财务费用8880

投资收益77810

未分配利润7-8-1890

年初未分配利润7-13-64-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四、对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点改进意见

第5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丁字账户;摊余成本

一、把握会计科目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1.“成本”明细科目

取得时按债券面值计入“成本”明细科目借方,到期收回时将该明细科目的余额从贷方予以冲销(此明细科目只核算债券的面值)。

2.“应计利息”科目

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该明细科目的借方,到期收回时从贷方予以冲销。

3.“利息调整”明细科目(此科目核算债券的溢折价)

(1)发生时:差额(X)=实际支付的全部款项-(债券面值+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

X>0时,在借方; X

(2)摊销时:差额(Y)=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

Y>0,在借方摊销;Y

[注意问题]:实际支付的交易费用不应计入“成本”明细科目,而应计入“利息调整”科目,经过持有期间的摊销,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该明细科目无余额。

(二)“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

1.借方核算内容

(1)认购时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而尚未支付的利息。

(2)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2.贷方核算内容:收回的利息

(三)“投资收益”科目

1.贷方核算内容

(1)实际利息收入,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处置收益。

2.借方核算内容:处置损失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1.核算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

2.已提减值以后可以转回。

二、账务处理程序

(一)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二)期末计息摊销利息调整时

1. 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2. 投资收益=年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 利息调整摊销=双方差额

借: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也可能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

(三)分期收回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4. 到期收回本金或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省略)

三、巧释摊余成本

准确计算摊余成本是会计考生轻松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关键所在。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中“摊余成本”的定义是: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是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是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是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发现,“摊余成本”实际上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又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其具体计算如下:

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四、妙用“丁字账户”

笔者多次在教学中用“丁字账户”法来解析摊余成本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关的例题,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理解。下面介绍这一丁字账户。

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A-B ,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如果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时,则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就是该账户的账面价值,也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就是本期期初的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比较可以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期末摊余成本大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说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发生减值,反之则说明其没有发生减值;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息收入,此利息收入将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

五、详解实例

实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第35页[例2-5])

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实际利率为10%。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要求:编制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解析过程:

(一)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贷:银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可以得到该持有至到期投资2000年1月1日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元。

(二)2000年12月31日:

1.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00×10%=100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0-59=41

2.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0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1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041元。

(三)2001年12月31日

1. 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41×10%=104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4-59=45

2. 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10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1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2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086元。

(四)2002年12月31日

1. 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86×10%=109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9-59=50

2. 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2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3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136元。

(5)2003年12月31日:

①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136×10%=114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14-59=55

②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

贷:投资收益114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3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4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191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2004年实际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时,应采用倒扣法,即先计算应收利息和利息调整,最后倒扣投资收益。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把利息调整全部摊销完毕。

(六)2004年12月31日

1.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利息调整摊销=利息调整-已累计摊销的利息调整

=250-41-45-50-55=59

投资收益=利息调整摊销+应收利息=59+59=118

②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4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1 250元。也就是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因为随着债券溢折价的不断摊销,体现在“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中的数额会越来越接近于债券的面值,等到到期日时,正好等于债券的面值,对于持有该投资的企业,可以按债券的面值收回其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收回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第6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第7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关键词】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会计假设;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法是会计核算中很难掌握的操作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在教材中没有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也没有具体明确哪些会计事项涉及其核算。从而使会计工作者和学生在工作和学习时,理解的不够清晰;掌握的不够规范;操作上不够准确。为此,本文从实际利率法的概念着手,阐述其概念;指出实际利率法应用目的;实际利率法针对哪些会计事项进行核算以及怎样核算。

一、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及其应用目的

根据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根据这一规定,也有一些资产和负债,在会计核算上也须要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那么实际利率的定义可理解为,资产或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资产或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一般指市场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提到实际利率,不可避免涉及摊余成本。涉及应用实际利率法核算的资产或负债,在初始计量时,实际利率就是存在的,实际利率是时点数。那么,无论形成的是资产还是负债,一般情况下,就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言,票面价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形成的金额或合同及协议商定的价值,在与票面价值和实际利率乘积形成的金额,相比会形成差额,这个差额就是通过折现后形成,就是后续计量时的摊余成本。摊余成本的形成在计量上,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或约定利率、市场利率时,形成的差额(摊余成本)加在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成本中;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或约定利率、市场利率时,形成的差额(摊余成本)减除后形成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检测时,也就是资产或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要对初始计量形成的摊余成本在持有期进行逐期摊销。利用实际利率法的目的就是对摊余成本进行摊销,体现形成的资产或负债的货币时间价值,遵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企业运用实际利率法是为了比直线法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实际利率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实际利率,只有明确了实际利率,才能据以计算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进而再与当期的应计利息比较确定当期利息调整额的摊销额,最后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摊余成本。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企业应当在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对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也应当予以考虑。如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则应当采用该相关资产或负债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二、实际利率法应用对象

首先,实际利率法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不适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其次,适用实际利率法的企业,有如下会计事项执行实际利率法。

1.延期付款且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至财务费用;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至财务费用;3.特殊行业购买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提预计负债利息费用至财务费用;4.延期付款且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无形资产,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至财务费用;5.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投资收益;6.贷款的后续计量,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利息收入;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投资收益;8.应付债券的期末计量,计提利息费用并将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9.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前计提利息费用并将其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10.长期借款的期末计量,计提利息费用并将其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11.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且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

三、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阐述,我们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什么是实际利率,什么是摊余成本,应用实际利率法的目的。现在来理清实际利率法是怎样应用的。现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考试中常有的命题,以金融资产为例,来阐述实际利率法的具体核算。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以债券为例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以债券为例,由于存在实际利率,在资产负债表日计量时,即要考虑票面利息,同时一定要考虑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与票面利息的差额,形成债券溢价或折价,因此,在核算中出现了利息调整数额,为使利息调整数额在会计期内合理分摊,所以,要用实际利率法解决。

例如:跃进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企业。2008年3月1日,以1060元,从活跃市场购入某公司2007年3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00元,支付价款中含相关交易费用100元,含已宣告未发放的债券利息60元。票面利率5%,每年03月01日支付利息,本金到期最后一次支付。企业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要求:

1.完成债券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

2.假如2009年发行债券公司全年发生财务困难,债券发生减值,每张债券票面价值为1000元;2011年年末债券减值又得以恢复,每张债券票面价值上升至13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完成账务处理。实际利率不变。

3.承接问题2条件,2010年年末,按公允价值将50%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50%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完成2010年末的账务处理。

解题前注意,由于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是用实际利率法核算。而题中又没有给我们实际利率,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插值法测试实际利率。

解题中注意第一点,测试的实际利率是年利率,如果是按月、按季计息、按半年计息,一定要折算成月实际利率、季实际利率、半年实际利率,然后在按月、按季或按半年进行摊余成本核算。

解题中注意第二点,测试实际利率时,计算持有年限尤为关键。无论是按月、按季计息、按半年计息,还是按年计息,都要利用会计分期假设,以12个月为年份会计期。就本题而言,5年期债券减去购入前计息的年份会计期,购入前以计息1年,即5-1=4,则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持有期为4年。

利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60×(1+r)-1+应收利息60×(1+r)-2+应收利息60×(1+r)-3+(应收利息60+票面价值1200)×(1+r)-4=实际支付价款1060-含已宣告未发放的债券利息60元=1000

通过计算实际利率r=10.3%

每年会计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票面价值×票面利率)

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支付价值含交易费用-已宣告末发放的利息

1.账务处理

(1)2008年03月01日购入债券时的账务处理:

按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的规定,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债券已宣告发放未领取的利息计入“应计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应收利息—— 60

贷:银行存款—— 10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00

2008年03月0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因不应考虑资产减值,又是实际利率法核算,则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2008年不须做账务处理。

(2)2009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3

贷:投资收益——103(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1060-宣告未发放利息60=1000×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09年12月31日同2008年一样,不须做账务处理。

(3)2010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7

贷:投资收益——107〔1000+43×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0年12月31日同2008年一样,不须做账务处理。

(4)2011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2

贷:投资收益——112((1000+43+47)×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1年12月31日同2008年一样,不须做账务处理。

(5)2012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8

贷:投资收益——118((1000+43+47+52)×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2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

借:银行存款—— 12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2.账务处理

(1)2008年03月01日购入债券时的账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应收利息—— 60

贷:银行存款—— 10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00

2008年03月0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2009年03月01日,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3

贷:投资收益——103(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1060-宣告未发放利息60=1000×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3)2009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公司全年发生财务困难,债券下降每张为1000元,则进行减值处理。所得税税率25%。

2009年03月01日到2009年年末持有债券的摊余成本是1043(1000+43),由于发生减值,票面公允价值为1000元。则减值损失=1043-1000=43元。则:2009年末账务处理:

则:借:资产减值损失—— 4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 43

同时考虑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10.75

贷:所得税费用—— 10.75(43×25%)

(4)2010年03月01日,由于减值的影响。要对债券的公允价值进行折现,持有债券的摊余成本=2009年末票面公允价值1000+(2009年末票面公允价值1000×实际利率10.3%-2009年末票面公允价值1000×票面利率5%)=1053元。

宣告发放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8.5

贷:投资收益—— 108.5(1053×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5)2010年年末持有债券公允价值仍是1000元,不做账务处理。

2011年03月01日,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

贷:投资收益—— 113.5(1053+48.5×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6)2011年年末减值得以恢复,由于是持有至投资,摊余成本核算,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化,但出现减值的要恢复原计入的减值损失。

则:借: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 43

贷:资产减值损失—— 43

同时考虑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0.75(43×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10.75

2012年03月01日,摊余成本核算时,减值得以恢复的,转回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情况下的该金融资产转回日的摊余成本。就本题2009年末发生的减值,而解息会计期是每年的03月01日,则减值转回日是2011年末,而2011年末的摊余成本是2011年03月01日的摊余成本加上当年的利息调整增加额。减值转回日的摊余成本就是1142.即解题1中的(5)1000+43+47+52=1142,债券公允价值上升到1300元超出1142元的部分不须考虑。

则:2012年03月01日的账务处理: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8

贷:投资收益——118((1000+43+47+52)×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2年03月01日债券到期:

借:银行存款—— 12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由于减值的影响,利息调整的差额在债券到期时转入投资收益。账务处理:

借(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00

贷(借)投资收益 3.00

3.账务处理

2010年年末持有债券出售50%;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则:

(1)出售时,冲减:2009年减值准备的50%;2010年末利息调整的50%=(2008年增加额200-2009年减少额43-2010年减少额48.5)×50%;冲减公允价值与债券成本的差额。全部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则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1.5(43×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25[200-43-48.5)×50%]

投资收益 24.25(100-21.5-54.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

同时:冲减减值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5.375(10.75×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 5.375

(2)重分类时,金融资产重分类是债券的,重分类债券的面值不变。但重分类日有公允价值变动的或有减值的要计入转换后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或减值缺失明细科目,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对转换资产的账面余额也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本题剩余50%持有至到期投资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面值=1200×50%=600,公允价值为=1000×50%=500元。

则账务处理:

则: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1.5(43×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25[(200-43-48.5)×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5.25(100-21.25-54.25)

同时转换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明细科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供出售 5.3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

5.375(10.75×5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第8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内并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当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时,仍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类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处置期间的投资收益。 [例1]2006年1月1日公司购入A债券14.9万元,2006年6月7日A债券的市场价为14万元,公司于2006年7月23日出售所持有的A债券售价为15万元。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从购入到处置的会计处理为:

(1)1月1日购入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49000

贷:银行存款 149000

(2)6月30日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9000

(3)7月23日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15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9000

投资收益 10000

同时,冲销此前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9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000

(二)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的会计处理模式 对于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的其他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处置该项资产时,同时处理该项资产的有关备抵或附加账户的余额。

[例2]A公司于2007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四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0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假定按年计提利息。2007年12月31 ,该债券市场价值为951.41万元。2008年1月2日出售该项债券,取得890万元存入银行。则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从取得到出售的会计处理分别为:

(1)2007年1月2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00

应收利息(1000万元×4%) 400000

贷:银行存款 101277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72300

(2)2007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应收利息 400000

(3)2007年12月31日

首先,计算本年度的利息为40万元(1000×4%),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8.64万元(972.77×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为8.64万元(48.64-40)。

借:应收利息 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6400

贷:投资收益 486400

其次,计算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债券的账面价值为981,41万元(1000-27.23+8.64),该债券市场价值为951.41万元,因此,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为3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0000

(4)2008年1月2日

借:银行存款 89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85900

投资收益 614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00

二、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模式分析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分析对于交易I生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笔者认为该科目本质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的备抵科目,如果将现行处置时的会计分录(见例1)进行调整,将得出更为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对从取得日到处置日确认的并未真正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余额予以注销,即作与确认相反的会计分录。由于本例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余额在借方,所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000

其次,由于经过以上处理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余额已经为零,此时只需结平“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账户余额,差额记入投资收益即可。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49000

投资收益 1000

从以上会计处理可以看出,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取得到出售期间无论公允价值如何变动,其最终实现的投资收益总是会计分录中的金额“投资收益1000”,即可以从会计分录中直接看到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真正投资收益。其他资产处置时其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的会计处理也可以参照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的分析 对于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例2依据现行会计准则的处理计算得出的金额并不准确。从例2的分析可知,截至2008年1月2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所有明细科目的余额为981.41万元,而出售该项债券时得到的银行存款为890万元,结合前后分析不难得出最终该项债券实现的投资收益应为-91.41万元(890-981.41)。即处置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真正“投资收益”不应是-61.41万元。

三、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一)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分析 对于资产的减值准备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实际上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并没有真正“实现”(如果有确凿迹象表明其实现,相对应地就不能是“减值准备”或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应一次性地确认到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其他有关损益科目),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和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只是合理的估计,只有在处置某项资产时才能最终确定是否获利或亏损,即对此前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和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否定。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处置资产时可以先处理原来所有合理估计的有关内容,然后再按正常转让资产进行。例2中2008年1月2日的会计处理为:

第一,核销处置前为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的所有“准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000

第二,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 89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85900

投资收益 914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00

在处置任何资产时,都可按照以上处理程序进行。首先,核销该项资产自取得到处置时“××准备”等科目的余额。其次,结平该项资产所有明细科目余额,即借记“××减值准备”(结平账面余额),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结平账面余额);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等”(实际金额),除“××准备”外的备抵科目(结平账面余额),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差额,也可以在贷方);贷记“××资产”(成本)。按照以上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后,即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形成了统一。

(二)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单位处置所有资产时,都可按以上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含债务重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例3]甲公司应收乙公司销货款20万元,现由于乙公司财务困难,双方达成协议,乙公司以现金16万元进行债务重组。已知甲公司为该项债权提取坏账准备5万元。

(1)首先核销在此之前所提的“坏账准备”。即做一笔与计提坏账准备时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5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000

(2)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16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益 4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0

可以看出,上例若按目前会计准则处理,则相应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160000

坏账准备 5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0

第9篇:会计债券投资范文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实际利率法探讨

一、实际利率法相关理论

在购买债券时,除票面价值外还有一个票面利率。票面价值和票面利率相乘就是债券每年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总额。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同,票面利率是债券规定的名义利率,债券持有者可以根据债券的票面价值与票面利率向债券发行者领取利息,作为对放弃资金流动性的补充,而实际利率却考虑到企业持有债券的成本,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收益率。在债券存续期内企业将以这个收益率和债券摊余成本来获得投资收益。

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在实际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但是,当实际利率下降时,它们增值的潜力较大。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时,投资者乐意购买这样的债券,因为可以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而筹资者却不愿意为此付出较高的利息费用,要使这种高利率债券发行成功,就要以超过面值价格发行,也就是投资者除了支付面额外,还要多支付一些资金。这就是溢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时,筹资者乐意以较低的利息费用来发行这种债券,而投资者宁愿将其资金存入银行,获得同期较高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要使这种低利率债券发行成功,就要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也就是投资者按低于票面的金额购买。这就是折价发行。溢价看似多收或多付,折价看似少收或少付,其实,他们都是在债券存续期内对投资者利息收入和筹资者利息费用的一种平衡调整。溢价,是投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多得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是筹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多付利息而预先得到的补偿。折价,是投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少得利息而预先得到的补偿;是筹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少付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

新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主要反映的也是摊余成本。所谓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计利息和溢价摊销以后的余额。在其账务处理中,按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利息,借“应付利息”,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银行存款”等,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一般而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其初始入账成本减去已偿还本金和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后的金额,再调整溢折价摊销金额确定。

二、实际利率法具体的应用及相关账务处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207259元购买某4年期债券,并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面值为200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

【正确处理】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2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259

贷:银行存款207259

各期的摊余成本、溢价摊销、票面及实际利息如下表所示:

含尾差调整。

2007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

借:应收利息10000

贷:投资收益82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0

以后各期账务处理同上,到2010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利息时的账务处理:

借:应收利息10000

贷:投资收益807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22

至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7259元已经全部摊销。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利息10000

2011年1月1日收回本金时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200000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193069元购买某4年期债券,并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面值为200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

【正确处理】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2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931

银行存款193069

各期的摊余成本、溢价摊销、票面及实际利息如下表所示:

含尾差调整。

借:应收利息1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84

贷:投资收益11584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利息10000

以后各期确认投资收益及债券到期收回本金的账务处理同上。

总之,只有加深对实际利率法理论精髓的理解,牢牢把握住其运算的内在规律,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曾艳芳.谈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2]王金凤,徐广成,吴光华.巧用Excel实现融资租赁业务处理———出租人会计处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