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历史文化底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文化底蕴

第1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就哲学思想而言,儒道两家各有侧重。孔子重视“仁”的思想。老子哲学则不然, “天道”受赞扬, “人道”遭贬损。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就政治主张而言,儒墨两家都倡导贤人政治。就自然科学而言,先秦诸子中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是墨家。正如庄子所说,诸子百家的观点都体现了“道术”即宇宙真理的某一方面。虽然各家各派立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世界的有益探索,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以诸子百家为重要代表的中华文化显示出强劲生命力,始终以开放姿态吸取各种养分,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在近代,中华各民族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个共同的政治信念,极大地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历史上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进行统治的时期,比如鲜卑(北魏)、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和满(清)。这些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前,都处于比中原汉族低的发展阶段,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原以后,不仅未能改变汉族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反而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由此进一步推动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第2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严台,是一方神奇净土。先人在选址建村及布局上沿袭了我国古代讲究风水龙脉的理念。严台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南面临河,富春山与武云山合抱于村前,形成关隘。且筑有防卫城楼,城门为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村口有座貌似城楼的建筑,上书“严溪锁钥”四个大字。整个村庄布局严谨。可谓“千子万孙一门进。千军万马难破关”。严台,这个集地理、人文景观于一体,象征“天人合一”的千年古村就深藏在这神奇处地中。

严台,是一处人间仙境。境内溪水环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令人陶醉。村前是宽广的花园式休闲广场,清幽怡然。美丽古老的严溪河盘绕村庄。清澈明净。村边高耸的红豆杉以及香樟、白果、株树等古木点缀其间,形成了严台一道亮丽的风景。村中鳞次栉比的古宅民居和古街深巷,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浓染了严台秀丽古朴的自然、人文景观。

坐落在村东南,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富春石拱桥(因桥建在富春山脚下而得名),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严台又一胜景。亭廊别致,工艺精湛。严溪卧流,潺潺吟歌,习习清风,怡人神志。壮观秀丽的富春桥,是人们休闲、品茗、弈棋、聊天的好去处。

严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当你步入村庄,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古色古香的风韵,你会被一座座工艺精湛、古朴典雅的古宅民居及一条条青石嵌铺、网织村问的古街深巷所陶醉、所痴迷。这些以青砖瓦檐、马首绣球或天井明堂、石刻木雕为构造形式,以高宅深井、走马厅楼为居家特点的明清古屋和徽派民居,展现着严台悠久的历史文化,述说着当年的繁华。

最具代表性的古宅民居,当属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的江氏宗祠“世隆堂”。其工艺别致、规模壮丽,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以南北中线对称,三进三堂构成,四周青石板砌筑而成活水天井明堂:二进为厅堂,为治丧喀祭场所,宏梁抱柱,以青石板、石雕莲花柱装构而成;三进为寝宫,供奉祖先牌位:大门两侧以青石石雕相衬。

严台拥有至今仍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民宅建筑66座,宗祠1个,明清年代石拱桥亭2座、古街古巷40余条,古油坊1家。这些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建筑物,体现了浮梁古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厚重。

严台还是历史知名的茶乡,茶文化底蕴厚重。“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金奖。

温馨提示

严台村虽地处赣东北,但是交通便捷。省内各地游客可从当地乘车先至景德镇。再转车抵达严台。

第3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爸爸妈妈宠着,奶奶爷爷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想那些曾经十几岁便参加工作支持家庭的爷爷辈的童年,我不禁感叹,社会是进步了,可是人呢?那么,退化了的人又怎样才能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早些年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开学几天后便回家了,说起原因来却让人啼笑皆非,不是学校开除了他,而是因为他连鞋带都不会系。一个典型高智低能儿。说到低能,其实又哪里能称得上高智了?过分的溺爱,会阻碍青少年的成长,就像大雁失去了传承千年的长途飞翔的能力,孩子们也会在过分的爱中坎坷地走向未来。他们退化的不仅仅是生活能力,更是一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现在,退化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上的问题上,而且在文化传承上也表现出退化的迹象。乐山大佛是四川有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遗迹。而它现在却面临着许多问题:风化使得石头剥落,欠整修使得大佛青苔满脸,而附近工厂排放废气形成的酸雨更使得大佛损害严重。这些问题不仅乐山大佛有,龙门石窟、故宫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故宫,丽江古城等几处世界文化遗产都面临着被除名的危险。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却在这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冲刷,消散。社会是进步了,可历史的文化遗产却在现代化的废水酸雨中被摧残,被退化了。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的退化不仅是具体形式上的消散,更是人们在意识上对历史文化传承精神的退化。

因为过分的溺爱,孩子们会失去自主的生活能力;因为过分追求现代化,历史文化遗产渐渐失去了它的色彩。大雁退化了,它们失去了长途飞行的能力。人类退化了,他们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沉积的历史底蕴。

第4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地名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多。有的是给新建成的社区、建筑冠以“高端洋气”的新名字,如“曼哈顿”“威尼斯”“天鹅堡”之类的“洋大古怪”;有的则是抛弃使用多年的名字而改用新地名,比如“徽州”改名为“黄山”、“襄樊”改名为“襄阳”等。

新地名激增的背后,是老地名的大量消逝。随着行政区域的合并、社区街道改造合并,一些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正在快速消失。据了解,在苏州,1995年,随着一条干将路的建成,沿线就“丢掉”了多贵桥巷、鹰扬巷、双成巷、豆粉弄、朗中里、梗子里、桐桥浜等8条巷弄名;有统计显示,因1980年至2003年的旧城改造,北京市旧城区的胡同地名消失了40%;从1984年到2005年,杭州仅上城区就消失里弄360余条;1991年至2000年,广州老地名就消失了1031个……

鉴于此,民政部从去年6月起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地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

【思维延伸】

1.老地名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老地名就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人文积淀下来的老地名,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凝聚着当地群众的归属感。老地名不单单是代表着一处方位,它的背后还有着众多的歌谣、故事、典故,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一个个老街名的背后,是传说,是故事,是历史,更是文化。通过老地名,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风貌。随意更换老地名,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强拆”。

2.老地名是区域的历史记忆

经过长期积淀的老地名是超越时空的,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件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及等文化内涵,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缩影,折射着城市文化底蕴和气质品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符号系统之一。那些有着丰富人文沉淀和优美传说的老地名,是历史留给城市的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同时默默地讲述着城市的往事。老地名体现着城市的风格、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化,更体现着城市时代印记和内涵,也体现了那些时代的特色。

第5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书画馆揭牌仪式讲话发言稿

众所周知,x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蔡国、楚国、西汉淮南王、东汉袁术的建都地、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这里诞生了宏篇巨著《淮南子》,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历史典故和优美传说。这里还孕育了一代名相孙叔敖、南宋大诗人吕本中、一代帝师孙家鼐、清末民初书法大家“铁笔”张树侯、民国英杰柏文蔚、爱国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今天,寿县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特别是以朱宝善、胡安品、陈玉宝、谷朝光先生为代表的书画界同仁处太平之盛世,沐时代之祥风,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讴歌改革开放之成就、抒发胸中之豪情的美文佳品,使中国书画艺术这块瑰宝在楚都大地上大放异彩,并在全省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全国也已经暂露头角。

为了弘扬x县文化,展示名城风采,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发展,今天,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正式正式揭牌开通、成立了,希望大家不孚众望,担当起联合、团结全县广大书画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的重任,为繁荣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格和地位,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万事开头难,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排除万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为寿县的文化艺术事业和经济发展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预祝寿州书画网、寿州书画馆兴旺发达,预祝各位创作丰收!

第6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城市文化;保护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生活品质,还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历史和文化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实现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城市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其规划与设计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城市的空间上,开始深入到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实现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与文化内涵的有效统一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意义

首先,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文明进步提供巨大的帮助,因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之外,历史文化的保护,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有助于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次,对城市特有风格、传统文化以及历史风貌的有效保护,为城市在国内外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城市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物质基础,这在带动城市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以及文化艺术发展的同时,能够使城市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当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借助城市历史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掘和应用,对促进现代城市的文化昌盛和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策略

(一)重视科学规划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由于旧城改造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内容和对象,对旧城改造的目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的总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善于从历史文化的保护中需求发展,做到从全局出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进行整体的安排和部署,确保城市空间规划和历史文化的有效统一。例如,在旧城的改造规划中,一定要遵循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留有余地,因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也很难一蹴而就,所以在城市规划时要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留足空间。

(二)确保城市设计的合理性

无论是城市新城的规划,还是旧城的改造,为了使城市的各项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并使现有的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为城市服务,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安全而又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环境,城市功能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对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保护,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上要实现历史传统文化和城市现代文化的有效统一,不能出现“一个城市,两种文化”的冲突问题,那样会导致城市出现分裂感。例如,在城市的古建筑周围进行城市建设与规划时,在城市设计上需要与古建筑尽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得城市显得更有整体感和文化底蕴,避免新建建筑对城市传统标志性建设物的埋没,使得城市丧失原有底蕴和历史特色。

(三)做好历史文化名城新区与旧城的协调开发

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因此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人口密度都比较大,紧凑性比较强,中心城区、老城区基本都是多功能过度重叠的区域,而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这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相对不利的,为了使老城区的功能更加完备,服务压力有所降低,很多城市都是通过城市新区的开辟来实现对旧城的疏导和保护。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新城的开辟与旧城的改造必须保持协调和统一,引导城市创造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在实现对历史文化名城有效保护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首先,城市的相关部门要持续增加投入,扩大对名城的保护范围,不仅要做到对城市建筑、街道等有形文化进行有效保护,还要重视对民间工艺、民俗精华、传统戏剧等无形文化的保护;其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参考;再次,要充分发挥城市各个阶层和组织的保护职能与作用,如地方政府、城市街道、志愿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等。

(五)提高市民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建立奖励机制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人人有责,城市的相关部门只有重视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和指导,才能提高全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敢于同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行为做斗争。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奖惩机制,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及其人员的权责和义务,加大考核与奖惩的力度和范围,这样才能将各项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沉淀,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更加充分的挖掘和保护,才能不断提高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水平和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冬波, 黄祖群, 王春晖. 城市历史性建筑广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以长春市文化广场为例[J]. 河南科技:上半月, 2011, (3).

[2]阎宏斌. 现代城市规划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以洛阳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1, (8): 120-123.

第7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对人们的工作及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景观设计可以拉近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放松心情。而景观设计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美,而是要体现出一个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将历史文脉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能够实现景观外在与内在的有效统一,充分展现景观的文化内涵。

二、历史文脉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价值

所谓的历史文脉,就是指历史与文化的综合体,其不仅与历史背景有关,同时与地域环境、民族文化习俗有关,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在景观设计趋于雷同化的今天,历史文脉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其可以增强本地人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一方面,人们可以在景观中感受环境的优美以及自然的博大;另一方面,可以细细体味自然景观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景观欣赏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其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楼大厦以及城市交通的建设的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同时也导致人们与大自然越来越远,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人们内心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融入大量的自然元素,同时将地域特色文化完整的展现出来,将自然元素与民族元素有效融合起来,游人在感受美好自然环境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当地的风土民情,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雕塑与历史文脉

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一般发挥一种标志化或者是装饰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雕塑有不同的特征,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色,可以说雕塑中继承着历史文脉。例如,唐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佛教造像非常普遍,比较著名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它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而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利用雕像来展示历史文化,一些主题公园的设计就使用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雕像,例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就使用了一些著名的运动雕像,其将雕像与周围景观巧妙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愉悦之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摩崖”也是雕塑艺术中的典型代表,将文字刻在山崖上,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当地景色或者是有关景物的历史故事,带给人一种古典意境,同时感受到我国的诗词文化与书法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2.现代建筑与历史文脉

历史背景会对建筑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建筑是景观设计中必须要思考的元素,尤其是很多现代景观设计就是围绕建筑展开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传统建筑及其传递出来的历史信息加以利用,在建筑中展现历史文化。例如,比较经典五台山佛光寺就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大殿当中使用了很多壁画以及题记,一眼望去仿佛唐朝盛世景象浮现在眼前,这就是历史文脉在建筑中的重要价值。设计建筑景观时,要想将历史文脉继承并发扬下去,不仅要考虑文化本身,同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当地人们对文化的认知、生活习俗以及等,将建筑风格以及功能与当地大环境有效融合,使人们感受到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现代景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防止雷同性的发展,如果所有地方的建筑都大致相同,即使外表再壮观,也会由于缺乏内在价值不被人们认可。在设计景观中的楼台以及凉亭时,要认真考量周围环境,使其与自然地理位置相契合,然后将相应的历史文脉应用于设计中,可以表现人物,也可以表现历史典故,还可以表现当地民族特色,使游人感受到景观的文化底蕴。

3.历史文脉的创新应用

所有文化都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将历史文脉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并不代表古代雕塑与建筑的简单再现,而是要将当地历史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将历史元素再现,形成一种独特的、具体的景观符号,欣赏者在看到这些符号以后,就明白了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在这些符号中感受历史文化。例如,现代景观设计中经常将文字图案化,将这些图案铺设在地面或者是墙面中;或者是将图案雕塑化,在现代雕塑中融入传统图案元素,这对于历史文脉来说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发展。人们可以在景观中个感受到清新的现代气息,同时又可以在历史因素中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总结

第8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包装设计;文化底蕴;产品包装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71-01

一、文化底蕴的由来与意义

文化,在我国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语,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着不同事物传达的不同文化,同时也享受着在文化的氛围中安静生活。顾名思义,文化是一种非自然产物,无论是自然文化,还是人文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和或缺的一种精神文明。

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中可谓无处不见,无论是在包装、营销、沙龙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本质上是人们将自身所具备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相融合应用到产品生产及包装设计中去。产品除了具有商品价值之外,还需要具备符合自身营销概念的文化底蕴。基于产品文化底蕴来对产品进行从形、色、空间的设计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一些产品设计师将自身掌握到的所有文化概念运用到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每一点一滴,有些产品的包装设计并不花费心血和金钱投入才达到某一种设计效果,而仅仅是借助了一纸材料、一片装饰、一笔水墨就将产品的文化底蕴展现地淋漓尽致。

二、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底蕴的存在因素

(一)产品包装本身所具多种功能

保护、存贮、方便运输等这些都是产品包装的基础功能,为了使产品能够突出一些自身特质以及产品的文化特点,包装设计一定要能明确反映产品文化同时满足不同顾客的审美要求,将产品原始性质与艺术元素进行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销售量。

(二)创意包装的优势性

首先很大一部分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往往将产品本身看作一件艺术品来欣赏,这样就会忘却产品附加的外在商业气息,而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就能够充分发挥出设计的艺术魅力。众多包装设计人员往往将别具风格的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去,这些文化背景的工作人员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包装必定在市场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包装蕴含的内在美

其实包装不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基础的购买需求,有些人还会将包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在选择不同产品时就似在欣赏不同大师的艺术品。因此,包装设计人员要站在购买者的心理进行产品设计,同时又必须要掌握设计、美学、民族、时代等各方面的知识方能设计成功。

三、文化底蕴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性

(一)包装设计中的营销文化的体现

营销学是一门十分深意的知识,在产品中营销心理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包装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营销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包装设计人员从最初设计入手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心。在营销文化的指导下产品包装设计才能够彻底达到促销的良好效果。

(二)包装设计中的道德文化的体现

无论是商品经济也好,产品生产也好,远离了道德文化就失去了商品经营的意义。古今上下,商人从商必须秉承严谨的道德文化,这种传统美德延续到了今天的现代商品市场中,仍然为众多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人员提供了充足的道德资料。在包装设计进行之时,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利益原因而去欺骗消费者,只有包装设计跟产品本身相符合才能够保证商品的交易标准与包装设计中蕴含的道德文化。

(三)包装设计中现代科技文化的体现

传统的历史文化虽然经久不衰,但是不管什么物质都要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不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因此,现代社会中产品的包装设计离不开科技文化的支撑与协助。在包装设计中现代科技文化就为产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驾护航。更多产品从生产到包装现如今都采用电子设计、信息化生产,这些都为未来市场中包装设计的先进性、智能性、高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总而言之,包装设计无论经过多少市场体制的洗礼,仍旧不能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蕴支撑。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商品经济市场,产品想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就只有将包装设计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出来,才能够保证产品在日益紧张的经济大环境下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第9篇:历史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传统符号;现代景观设计;厦门市;区政府

1 中国传统符号

1.1 中国传统符号的定义

中国传统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开始用图形符号来表达感情、传达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传统符号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因此,传统文化符号即为能承载这些文化意义的媒介,表达传统文化信息和意义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

1.2 中国传统符号的分类

(1)动物篇。中国传统符号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动物纹的应用非常常见。比如四禽瑞兽、羊(与“祥”字通用)、龙凤也是人们常用的题材、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蝙蝠、仙鹤等代表长寿的意思,也常被人们用在设计中,另外还有貔貅、玉兔、蝉等也随处可见,它们都有美好的寓意,通过这些图案可以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

(2)植物篇。人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四君子图,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他们那种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被世人所推崇。

(3)文字篇。中国传统的文字符号一般都是指基本含义吉祥,或者引申含义吉祥的文字,或者是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赋予了某种吉祥意蕴的字。例如,福是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典型的代表;禄与“路”谐音,表示路路通,各路畅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最能直接的表达出人们的心中所想。

2 中国传统符号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2.1 丰富景观细节

景观细节的设计更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水平,一件作品,不管规模多么恢宏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景观的细节设计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会让整个设计更加丰富多彩。景观设计的本质就是文化再现,在景观的细节上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可以留给使用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景观的细节设计。

2.2 增加文化底蕴

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可以说是城市的灵魂,传统的符号元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应该作为文化底蕴的载体,充分而恰当地体现出该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设计中选取一些当地传统的文化元素符号,通过抽象简化、化繁为简的艺术手法的处理运用在景观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

2.3 突出地域特色

每座城市的气质中都散发着它特有的历史、风格、民俗等特色文化味道。路易斯・巴拉甘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意识,他认为,缺乏地域差别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国际风格会毁灭文化的个性和品位。景观设计是当地传统文化的载体,设计时应当尊重这些传统,创造出能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

3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平面布局

厦门市翔安区政府广场位于翔安区祥福路和新兴路的交汇处,市政配套非常成熟,交通也十分便捷,周围有酒店、居民区、购物广场等,人流量大。本方案以中国传统符号为切入点,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符号。中心广场是视觉的焦点也是设计的重点,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漏窗的形式,环状的亲水区域扩大了水域的面积,周围辅以中式观景亭和冰裂纹的铺装,用这些元素进行中心广场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2 园林铺装

铺装中采用中国传统的符号进行设计,不仅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且符号因环境、场所的不同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方案中,次入口的设计采用的是石汀路,中间的铺装设计成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和文字,凸显厦门市翔安区的城市特色,让人们一进入公园就会有归属感。这些吉祥图案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同时也强化了设计的主题,使人印象深刻。园林景观设计铺装中常用

3.3 洞门设计

洞门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常用,洞门可以起到分割空间、装饰建筑立面、供人通行等作用,在设计时一般以圆形为主,寓意圆圆满满。因此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也采用了圆形洞门的设计形式,底座用两级台阶抬高,圆形的洞门用石材做成,两边是白色的墙体穿插仿古木条,营造质朴的感觉,两边白墙做了圆形的镂空,和主体的圆形洞门想呼应,上面雕刻文字,内容为厦门市翔安区的简介和地域特色,宣传翔安区的当地文化。

3.4 景墙设计

景墙是园林中常见的小品,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本方案中,景墙一的灵感来源于厦门的市花三角梅,把三角梅的元素符号运用在水池的背景墙中,鲜艳的颜色使人印象深刻,突出了地域性;景墙二的设计元素是以翔安区历史名人为题材,将他们的肖像雕刻在景墙上供人们学习了解,加强人们对历史的了解。通过对当地的传统符号的归纳提取,运用在景墙的设计中,突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3.5 景观小品设计

厦门作为一个美丽的岛城,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翔安区更是以文昌鱼作为特产闻名于世。文昌鱼的营养非常丰富,深受侨胞的喜爱,素来有“尝鱼思乡”之说,由此看来鱼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海洋世界”的设计元素以鱼的造型为主,既发扬了翔安的民俗文化,又能与本次的设计主题相吻合,为整个空间营造了活泼生活的氛围,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既有观赏功能又兼具精神功能。

4 结语

随着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上,都致力于在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寻找灵感,但又不墨守成规,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和提升,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中国的传统符号,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