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传统工艺的优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的优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工艺的优点

第1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数控机加;钣金零件;加工工艺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olves making to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energy saving and high efficiency, it has lower production cost,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proces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suitable for cabinet manufacturers use similar situation.

【Key words】CNC machining;Sheet metal parts;Processing technology

0 背景

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大大推动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国产数控系统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数控机床在性能上、品质上得到了保障。

由于数控机床有着对工件加工制造的适应性强、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数控技术在制造领域的钣金机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解决了钣金加工中存在的批量大、形状复杂、零件精度高等问题。

数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制造领域的钣金零件加工在量的飞跃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数控设备寻求一种节能高效的加工工艺,则成为数控机加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数控机加行业对于要求较高的双折类钣金零件,为了保证对穿孔等零件设计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的传统加工工艺为:下料后4边套冲加工工艺,而4边套冲时必须在下料尺寸的Y方向多加60mm,因为机床夹钳保护范围为60mm,所以传统工艺的下料尺寸为:零件展开尺寸的Y方向+80mm(考虑数控机床夹钳保护范围为60mm,同时还要考虑刀具与加强筋尺寸,所以一般需要多加80mm);零件展开尺寸的X方向+60mm(考虑刀具与加强筋尺寸,一般需要多加60mm)。

传统工艺弊端为:材料消耗大、刀具磨损快、生产成本高、加工周期长。下面提出的新型加工工艺恰恰解决了这些弊端,有望使数控机加行业钣金零件的加工事半功倍、经济效益明显。

1 内容

1.1 本新型加工工艺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加工工艺解决了传统数控机加双折类钣金零件加工工艺的各项弊端,提供了一种节能高效的新型加工工艺。本工艺具有材料消耗小、刀具磨损慢、生产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优点,给机柜制造厂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

1.2 本新型加工工艺采用的技术方案

针对传统加工工艺的弊端,经过试验摸索与实践验证后,总结出这种全新的节能高效的加工工艺,此工艺为无余料产生的三边毛刺套冲新型工艺。

改进后的新工艺下料尺寸为:零件展开尺寸的Y方向+4mm,零件展开尺寸的X方向左右各+4mm。采用此工艺,既可保证零件精度,又可缩短零件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刀具磨损,经济效益明显。

2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工艺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传统工艺,考虑到夹钳保护范围与加强筋的因素,零件下料尺寸明显较大,余料多,而且需要冲切4个边,刀具磨损较快。

如图2所示:采用新工艺后,零件下料尺寸明显减小,无余料,而且刀具只需冲切3个边。将1个边的空档处用于夹钳夹持,新工艺使零件的材料成本显著降低,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上述新工艺的运用,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刀具磨损,缩短钣金零件生产周期,对成本控制与生产进度控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图1 传统工艺冲切示意图

图2 新工艺冲切示意图

3 优点和效果

本新型工艺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缩短零件生产周期、减少机床刀具磨损、效益显著等突出优点,给机柜制造厂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经验证,这种全新的加工工艺可操作性强,适宜推广。

第2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承插式 钢筋砼管 砂基础

一、概况

在顺义地区的排水管道工程中,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平(企)口钢筋混凝土管,通过浇筑平基、管座、套环混凝土进行铺设。

我单位在顺义区财政局培训中心西侧路雨水管道工程和顺义区站前南北街污水管道工程中,经过设计同意,大胆采用砂基础、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施工。通过多方面比较论证,得出结论:砂基础铺设承插式钢筋砼排水管比传统的混凝土基础铺设平(企)口钢筋混凝土管技术先进、性能可靠、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劳动条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应该在我区广泛的进行推广和应用。

二、新管材

承插式钢筋砼排水管采用立式芯模振动成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区别于国内传统的离心式和悬辊式工艺。生产流程采用数控操作,自动点焊制网、机器人布网、振动挤压成型和即时脱模全自动化作业,在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安装工艺等方面,与国内传统工艺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承插式钢筋砼排水管优点:

1、采用“”形断面、滑动式橡胶圈止水,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

2、采用柔性接口,安装转角大,可有效地防止由于地基沉降、地震等引起的管接头漏水问题。

3、施工方便,可靠快捷。

第3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以漆器的工艺发展过程来看,商周时期的漆器已镶嵌金、银、玉石;战国时期漆器更是种类繁多,酒器、食器、武器、乐器,色彩绚丽,造型精巧;西汉时期,漆器的制作更加精美,仅西汉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就出土了五百余件精品漆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青瓷的价廉物美,逐渐取代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地位,漆器的制作转向艺术品方面发展,各种技术峥嵘出现。到了唐代,雕漆、平脱漆器十分盛行。宋、元时期的漆器以螺鈿、金箔嵌贴技法最具特色。至于明、清两代的髹漆技法更高达14类,漆器工艺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所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说矣!”

但现代的中国漆器已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漆器业日渐凋零,以中国漆器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扬州来说,元代时曾是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清代后期,扬州漆器远销欧美,年销量二万多件,白银“岁入三万两”。可如今,像样的漆器厂仅剩一家,其经营也是不太景气,普通百姓购买漆器的更是风毛麟角。

而漆器在日本却是另一番景象。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中国的漆艺就开始流传到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相似,天然漆的资源丰富,日本也组织起了漆器生产,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漆艺行业。

在我国的汉代,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特别是漆文化的渗透,日本本土的漆艺受到强烈影响。尤其是唐代鉴真和尚的六次东渡,众多随行的工艺匠师把漆艺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了东瀛之国。日本漆艺工匠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本国漆器特色: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即日本所谓的“莳绘”,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处理,显示出金银色泽,极尽华贵,有时并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公元10世纪以后日本漆器逐渐形成独自的和式风格,并回流中国,受到中国皇帝的喜爱。清朝皇帝不但大量购买,还在宫廷专设洋漆作坊进行大量制作。而如今日本的漆器更是后来居上,成为了一个漆器大国。许多人都知道Japan是日本,但是Japan指的是漆器可就没有太多人知道。漆器已成为日本民族的一种象征。

为什么漆器起源于我们中国,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甚至成为民族象征呢?我认为现代中国漆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装饰图案与装饰形式陈旧

现代中国漆器的装饰大多仍是沿袭传统,尤其是以明清风格为主,其工艺充满着堆、砌、繁缛又复杂,与人们的现代审美趣味产生了日渐明显的矛盾。这些漆器中,我们首先赞叹的是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让人难以想象的劳动强度,而并非其作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成就。以扬州漆器厂近些年来生产的漆器种类来看,几乎完全是明清漆器的翻版复制,器物上的图案花纹要么是司空见怪的龙、凤,要么是民间的吉祥图案、神话传说。这样的漆器很难和现代居室的装饰相融合。所以,如今的人们总是觉得漆器是一个很陈旧的东西,既土又俗,无人问津。

而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他们的漆器中即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虽然也是运用了日本传统的莳绘工艺,但其中融入了不少写意、抽象等非常现代的艺术技法。即使是表现富士山这样的传统内容,也加入了一些几何纹饰,使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

二、漆器产品的实用性差

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为器?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就是因为结合实用。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就在于结合生活。[1]中国漆器衰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漆器脱离实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关注现代中国漆器,不难发现其器型非常有限,无非屏、瓶、砚之类。而且连形状都没有任何改变。在这几种器型中,除了砚台还有些使用价值以外,另外两种都是装饰物,更何况现代人除了练书法的还有几个人会需要砚台呢?产品脱离的实用就会曲高和寡,淡出社会,所以也难怪如今的漆器产品会受到冷落了。

不可否认现代工业化手段生产出的器皿,如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等,确实有优于漆器的地方,比如说在价格和生产周期上都比漆器节约。但漆器产品仍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漆器通常是用木、竹等胎料制成,轻便、容易洗涤、不易破碎,且有良好的隔热作用,而且精致美观。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漆器独特的优势,相信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

日本的现代漆器在设计定位上力求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适应大和民族插花、就餐、饮茶、梳妆和席地而坐的实用需求。因此漆器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装饰用漆器、陈设品用漆器、家具用漆器、礼品用漆器,天天使用的餐具更是离不开漆器,漆器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日本人还在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据报道,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有所突破,已开发出具有杀菌、保温功能的漆器制品;在家庭装饰上也尝试着将漆器技艺用于陶瓷、现代家具,甚至门把手、电源开关上。夏普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液晶电视的面板就是漆器的,可以说这又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三、缺乏漆器设计的专业人才

漆器专业设计人才的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漆器工艺师的培养系统,是我国现代漆器业发展受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中国漆器厂里培养出的漆艺师大多只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创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手工艺人只能是所谓的工匠,他们只能漆器制作,基本上没有设计创新能力。仅仅是前人的机械重复,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培养出下一代。这使得我国的漆器发展只能停留在工艺阶段。虽然现代的美术院校也有开设漆艺专业的,但是他们的培养方向大多偏向纯艺术、纯装饰,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走到民间的漆器厂里,对传统漆器进行现代化改造。

而在日本,艺术家和工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制作漆器的手艺人因为具有创作能力而亦可被称为艺术家,受到人们的敬重

四、缺少肥沃的漆器文化土壤

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是土的民族,日本是木的民族”。

在我国的漆器发展史上,汉唐时代漆器的应用及工艺发展到最高峰,但北宋以后瓷器大行其道,漆器的运用大不如以前,几乎所有的食器都改为瓷器,即使文玩摆设也以瓷器为先。

现代中国社会中,人们对漆器更是知之甚少,《战国秦汉漆器研究》一书的作者胡玉康先生曾做过一次调查,询问了10位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竟有9人不知漆器为何物,1人答是家具。这能怨谁呢?平时能接触到漆器的机会就很少。有关漆器的宣传介绍又不足。中小学的教科书也从未将漆器知识编入课本。

而日本情况则不同。他们的生活文化自唐以来,即奈良时代开始,一直没有大的改变。虽然日本是经济强国,现代化的生活水准也很高,但使用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并无多大变化,而且还特别珍惜和保护传统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在日本的礼品展销会及各大商场中成套的日用漆器名目繁多、品种齐全、档次各异。每种器皿的用途分工细致明确,不仅有专门用来喝汤、盛蔬菜、装饭、放生鱼片的用具,在各种节日中还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习俗和食物。比如端午节,就要用一套专门吃粽子的餐具。据介绍,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使用的仅仅是漆器托盘就不少于10个,再加上各种漆碗、漆杯、漆盘等,每个家庭使用的漆器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特别是漆碗,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面很广,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餐馆、饭店也很普及。据说一年销售量达一千万件以上。此外,社会交际,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日本民众都有选择漆器作为礼品的习俗。[2](P3)

高速的经济发展也促成了漆器使用的大众化。从70年代起,日本就步入高收入、高消费国家的行列,一般国民也有钱购买较贵重的工艺品。加之现代人对化学代用制品厌恶了,喜欢手工、天然、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品,漆器正好切合了人们的这一要求。[3](P157)

另外,政府的干预对培养漆器文化土壤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日本政府于1974年及时制定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律。1975年又成立了全国的传统工艺振兴协会。使漆器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

五、缺乏全面的市场定位

据调查,中国现代漆器产品多为传统手工制作,一刀一刻,一笔一画,生产效率低。因而这些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销售的价格也十分可观,只一方砚台的售价就要2000~4000圆左右,这就难怪漆器产品不能进入寻常中国家庭了,所以它们的销售长期以来以外销为主。

日本的漆器,高、中、低档并行、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并存。手工制作的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为上层富裕者使用或供出口。机械化生产的漆器产品由于生产效率高,所以售价低廉,能为普通家庭所承受。

六、技艺上缺乏创新

中国现代漆器的生产大多遵循传统。在漆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艺的方法。

日本人却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如东京艺术大学,轮岛,镰仓等传统产区研究机构借用X光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鉴别,使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就。[4](P158)

他们还将机械化生产加入了漆器的制作过程,使得漆器规格化、标准化、精密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漆器至所以一衰一荣,在于能否将先进的现代文化、科技和传统艺术相融合、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物质需求、能否人才辈出和不断推陈出新。简而言之就是能否实现传统的现代化。

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传统和现代化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其实这两者从来都是在不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着的。因此,对于“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有必要了进一步认识。

什么是传统?传是传承;统是大统,是集大成者。传统就是某种文化集成的传承。传统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动态性,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被建构和重新建构的,因而并不存在一种经世不变的固化的传统。传统如果失去了这种动态性质,就会沦落为遗迹或遗物。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现代化,都是对前人的现代化进行当代的再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当代科技、人文等因素影响、作用的过程。

“传统”和“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是凝聚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现代化”的结晶;“现代化”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光大和升华。“传统”一旦离开了“现代化”就会停滞、衰败、没落。

只有明确和摆正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弥足珍贵的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一代手上继续发扬光大。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传统工艺要和现代审美相结合

这是对传统工艺进行再创造,是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2、传统工艺也要追求其实用性

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所谓“实用即是美”,只有加强其实用性的研究和实践,传统工艺才会更具生命力。

3、要培养传统工艺生存的土壤

现代人对传统工艺的抵触心理,大都并不是不能接受,而是缺乏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传统工艺制作、赏析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传统工艺。政府、企业对传统工艺要多资助、扶持;传媒、舆论对传统工艺要多宣传、引导。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传统工艺的认同感,传统工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只要我们能正视在继承某些传统工艺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高度重视、潜心研究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课题,并采取扎实有效的积极措施。完全有理由相信,理性、科学的现代化一定会使传统工艺——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能焕发出令世界炫目的光彩。

[摘要]本文透过中、日漆器发展的比较,分析了中国漆器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并对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漆器;发展;比较;传统工艺;现代化

Abstract:Thearticleanalysesthedeficiency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ofChineselacquerwares.itdiscussestherelationshipoftraditionandmodernization..FurthermoreadvancessomesuggestionsformordernizingtheChinesetraditionalartsandcrafts.

Keywords:lacquerwares;development;comparison;traditionalarts&craft;modenization

[参考书目]

[1]《立足传统、综合发展》,《装饰》1997年第1期乔十光著

[2]《日本现代漆艺作品选》李永清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4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直饮水;直饮水工艺;直饮水;工艺改造;反渗透;

1.引言

高层建筑管道直饮水原水一般采用城市自来水,经过预处理、膜处理和后处理。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减轻后续膜的结垢、堵塞和污染,以避免膜在短期内损坏,保证膜工艺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膜处理,是利用膜分离原理来将水中微小颗粒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胶体物质通过一定大小的膜孔径来去除。工程实际上主要采用反渗透处理工艺。后处理是指在膜处理后的保质或水质调整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管道直饮水水质的长期稳定性,通常采用消毒,常用方法: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或氯等。工程中常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杀菌消毒。

直饮水的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饮用水水质有保证,健康、经济、方便。在我国,上海于1996年率先在住宅小区试验建设第一个管道直饮水系统,由于其相对传统烧开水的饮用习惯和桶装水换水、等水、长时间不饮用还易滋生细菌的无与伦比的优势,立即受到用户的追捧,带来了极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1]。

将管道直饮水引入住宅小区,是提高住宅品质的表现,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增加商品房的卖点,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们重点用来吸引购买者的亮点之一,国内多个城市,尤其是沿海大中型城市都已在住宅小区推广建设管道直饮水。城市公共直饮水系统的发展也很快,深圳、珠海、海口、桂林等不少城市都安装了街头饮水机。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已计划全面改造城市供水系统,提升自来水水质,最终使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1]。

但是,我国管道直饮水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应用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于当前主要制约直饮水发展的原因一下几个方面:

(1)直饮水管路中易滋生细菌。

(2)直饮水管网中死水情况。

(3)工艺设备以及管材的选用,经济成本很高。主要是膜组件的成本。

(4)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缺乏对直饮水行业监管,对个别相关工程项目只提出少量建设性意见。

高层建筑直饮水系统,属于建筑给排水饮水供应的部分。建筑给排水饮水供应主要有开水供应系统和冷饮水供应系统。所谓直饮水,指的就是冷水供应系统。对于直饮水系统,最为关键的一环应该是直饮水工艺部分。因此,对于直饮水系统的设计,对其工艺的选择与设计会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整个传统直饮水工艺的主要流程,并分析其主要的缺陷与不足,以期待来指导未来在高层建筑直饮水方向上的设计。

2. 高层建筑直饮水传统处理工艺

2.1高层建筑直饮水传统处理工艺基本介绍

高层建筑传统直饮水工艺处理流程,根据原水水质的特点和出水水质要求,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膜处理和后处理。

预处理一般为:过滤(一般可以采用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KDF处理等方法)、软化[7]。

反渗透RO处理工艺是整个传统处理工艺的核心。它包括反渗透膜元件,以及压力容器、高压泵、计量泵、保安过滤器、各种仪表、阀门等一系列附件组成。反渗透是与自然渗透过程相反的膜分离过程。它是借助于半透膜对溶液中溶质的截留作用,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差推动下,使溶剂渗透通过半透膜,达到溶液脱盐的目的。渗透和反渗透是通过半透膜来完成的。在浓溶液一侧施加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迫使浓溶液中的溶剂反向透过膜,流向稀溶液一侧,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目的。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性质有关而与膜无关。反渗透的物质迁移过程常用氢键理论、优先吸附一毛细管流动理论、溶解扩散理论来解释。反渗透膜的材料一般为醋酸纤维素(CA)、芳香族聚酰胺、聚苯并咪唑(PBI)、聚苯醚(PPO)、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反渗透膜组件是由膜、支撑物、和容器按一定技术要求制成的组合构件。膜组件一般分为板式、管式、卷式以及中空纤维式。其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纯水领域的是中空纤维式。板式主要用于污水处理MBR领域。目前膜工业上把反渗透膜分为三类:高压反渗透膜(5.6-10.5MPa,用于海水淡化)、低压反渗透膜(1.4-4.2MPa,用于苦咸水的脱盐)、和超低压反渗透膜(0.5-1.4MPa,用于自来水脱盐)[6]。

在膜处理后的后处理,常用方法还有: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或氯等。工程中常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杀菌消毒[4]。下图为传统直饮水工艺流程图。

其中砂滤器采用多介质过滤器(又称压力式机械过滤器)其主要作用是去除粒度大于20?m的机械杂质,经过混凝的小分子有机物和胶体,前加絮凝剂;炭滤器采用活性炭过滤器,其主要功能是除臭、除色、除有机物、除氯、除重金属;软化器一般采用钠离子交换器,或采用一些化学处理方法,例如:pH调节、投加阻垢剂、氧化等,这样做,笔者认为,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设计构筑物的成本(对于环保公司)和节约设备选型的成本(对于一般设计院)。对于软化,主要是为了防止钙、镁盐在后续的膜组件表面产生结垢。通常情况下,一般各大环保公司在设计时,主要针对实际的工程条件中所告知的水质条件,来对工艺进行优化选择。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水质偏硬,需要采取前面所述的有效措施,防止后续的反渗透膜表面结垢,进而导致的最后出水水质不达标的情况;而对于南方或其他特点地区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取消这一步。从而达到节约工艺设计成本和设备选型的成本;精密过滤,又称保安过滤器。是放置于整个反渗透装置的进口,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去除预处理进水中可能携带的颗粒性杂质。通常采用5?m的滤芯,滤芯材质一般为聚乙烯或丙纶。在反渗透系统中采用的滤芯一般有蜂房式线绕滤芯和熔喷滤芯,以及更高效的折叠式滤芯。还有,关于反渗透装置的浓水的处理,工程上常对浓水进行直接排放至城市污水管网,或作浇花、洗车和浇洒道路及绿地之用。

2.2 高层建筑直饮水传统处理工艺的优缺点

如上文所述,高层建筑直饮水传统工艺是以反渗透工艺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对于反渗透处理工艺,笔者认为之所以现在大部分环保公司采用这套工艺,有以下几点原因:

( 1) 反渗透膜是膜孔径小于1 nm的膜,它基本上将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去除。处理效果好。保证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 2 ) 制取反渗透膜工艺技术的成熟。反渗透膜厂家很多,例如:美国海德能、美国陶氏以及日本东丽。

但是,该工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 1 )关于反渗透膜的清洗以及更换周期的问题;

对于反渗透膜的清洗,主要是由于反渗透膜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被无机物垢、胶体、微生物、金属氧化物等污染。从而导致装置出水水质降低,脱盐率降低,产水量降低以及多种反应反渗透膜性能的指标下降。

( 2 ) 反渗透工艺浓水处理问题;

在反渗透工艺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浓水。对于浓水的处置问题,长久以来,都是一个很让大多数设计者头痛的问题。反渗透工艺浓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溶解性有机物(DOM)和总溶解性固体(TDS)。

( 3 )反渗透出水水质问题;

反渗透膜有将将水中有益于健康的无机离子去除的可能。如何保持水中的矿物质将会变得异常关键。其次,怎样使水保持一个弱碱性的pH值,也会变得异常关键。

3. 高层建筑直饮水工艺的优化

对于砂滤+炭滤+软化+RO(膜技术)+消毒这套常规制取直饮水的工艺,其中软化工艺,向上文所述,已经可以针对特定水质来考虑其工艺的取舍。这里无需考虑其优化改造问题。重点是应基于对其核心处理工艺――膜工艺的改造。由于近年来,陆续爆发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事件。为了防止因由于突发的水污染事件,而导致的供水安全的问题。工程上采用RO为其工艺流程的核心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整个处理工艺的供水安全性。RO足以保证其处理流程的供水安全。因为反渗透用膜的孔径是最小的,一般小于1nm,可将水中大部分杂质、及一些有机污染物去除。可见下表所示:

所以,对于此。估计改造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需从如何保证水能保证人体健康饮用,以及最大限度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才是关键。

关于反渗透工艺清洗系统,工程上发现,对于膜的清洗,一般设计的有自动清洗系统。并且每隔半年或一年清洗系统一次,该系统为自动化控制。对于这一部分,设计人员需强调这一部分设计,以及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于反渗透浓水排放问题,反渗透产水较低,为了提高产水率,工程上都采用二级反渗透,来提高反渗透装置的产水率。当然,也可以将浓水回用到整个工艺流程前段,重走一遍工艺流程。当然,在一开始对整个直饮水传统工艺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部分的水量。从而提高浓水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排水。

3.1 直饮水处理优化方案

下面列举了三种工艺改造方法,并与传统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

传统工艺:预处理+RO装置+紫外线杀菌;

方案1:预处理+NF装置+紫外线杀菌;

方案2:预处理+UF装置+紫外线杀菌;

方案3:预处理+RO装置+紫外线杀菌+电解装置;

方案1,是利用膜技术中的纳滤手段进行处理。纳滤膜是目前优质直饮水的最佳技术之一,其可以有效去除三卤甲烷的前驱物、细菌、病毒、溶解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并且适度脱盐,保证水中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离子。

方案2,是对于直饮水原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采用的技术。该技术的成功推广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使用。

方案3,在传统反渗透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对水质改良的措施,维持水体pH的弱碱性。

注:三种方案均增加浓水回用系统。

3.2 优化方案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假设某建筑直饮水设备产水量为1m3/h,采用海德能4寸ESPAI-4040型反渗透膜组件,一支为1380元,共采用8支。一支纳滤膜1750元,压力容器采用无缝连接不锈钢材质,一支350元。一支浙江求是膜FUF8040型PVDF材质超滤膜组件(包括压力容器)为4500元,高压泵,两台,一用一备,一台为1150元。保安过滤器为2800元。紫外线杀菌器为350元一台,预计采用一用一备,共两台。电解设备预计为500元一台,采用一用一备,共计两台。

膜组件的费用=膜元件的价钱+压力容器+高压泵+保安过滤器+阀门仪表(按前四项的总和的20% 计算)

不锈钢容器的费用及除反渗透装置以外的管路管材费用 =膜组件费用的20%+紫外线杀菌器的价钱;

各容器中填料、以及药剂的费用=膜组件的费用的20%。

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

4.结论

(1)传统直饮水处理工艺主要缺陷反映在: a.反渗透出水水质问题上,反渗透不仅去除了细菌、病毒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无机离子。b.反渗透膜的浓水排放问题;反渗透水利用率不高。会产生大量的浓水。浓水的排放需要设计者引起重视。c.反渗透膜膜污染问题;一般环保公司会对工程运行后,要求建设方在设备运行了差不多每半年或一年后开启系统自带的清洗系统,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所以,对于清洗系统的设计以及膜材料的选用需要在设计时引起足够多的重视。

(2)从上文的成本损耗对比中可以得出结论:

方案2的预算成本最少,大约比传统方案便宜了将近18000元的成本损耗。方案3仅仅比传统工艺贵了1000元左右。而方案1比传统工艺贵了近4000元左右。对于浓水回用部分仅在工艺基础上增加管材费用。

第5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绿色,在人们的意识里是纯净和环保的象征,意味着郁郁葱葱和天然健康无污染。什么是绿色机械制造呢?这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所提出的新概念。这种技术又叫做环保技术,是以传统旧工艺为主,继而通过和环境、生产技术、科学材料类等一些技术来进行的创新性先进技术。其目标是使产品在生产的全部工作链中的制造、包装、应用、后期处理等能够产生较小的影响。

文中所说的绿色制造工艺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工艺技术设计合理、回收利用处理得很好、选择可回收材料、制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

首先,由于绿色环保和可利用性高,此种工艺是在21世纪中的主流推广技术。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其可利用性提高了,保留了传统工艺的优点,改进了其不足的地方,进行了高水平的一个提升发展;再次,它是一个全球性质的核心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顺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新型技术此起彼伏。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技术,它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国家发展的重担。最后,它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它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根据绿色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在推广绿色机械制造技术,谋求新发展时应该采取的几方面具体措施:

一、选择绿色材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产品,或性能优质,或性能普通。但是在真正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作用,然而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所用材料的再回收利用没有过多地进行考究。所以常常避免不了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使用后期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和资源浪费。所以,材料的选择方法和选用何种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理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尽量少、利用率高的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在选用何种材料的时候应该在尽量满足功能的条件下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应考虑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绿色设计模式

在绿色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到如下几个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方面的功能完善是现今的主要市场需求,大家会选择同价位、高性比的产品,因而也就产生了只重视工艺,不注意产品的回收利用以及绿色性。所以绿色设计就是根源,为解决源头问题,应考虑所有的因素。因此,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产品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尽量简洁化以及可拆卸功能;(2)回收再利用设计。尽量能做到回收利用最大化,为环境保护发挥一定的表率作用;(3)产品运输方便性。总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绿色化的概念,提高回收利用率,在保证绿色的情况下也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采用自动化模式

目前,自动化技术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一种热门技艺,可以代替手工化的制造技术的主要性能是采用一体化的运作程序将复杂的程序简单化、系统化,可以直接用一种方式、统一步骤进行生产制造,省去了不必要的损耗。自动化模式是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在将来肯定会更加简化甚至全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一体化工艺、现代化生产模式等诸多方面。

四、机械制造要绿色化

地球上资源的不断缺乏和资源告急,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各种保护部门的绿色环保意识。人们的追求也渐渐以绿色为主。绿色制造,简而言之就是,从生产到制造再到应用,后期的回收等都遵循环保健康的理念,能最大化地确保原材料和利用率的高效。这就是绿色化的重要意义所在。

总之,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顺应消费者诉求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绿色概念等,才能长久发展。现在有很多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绿化方面也取得新成绩。但在环境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对于今后的发展,绿色化、自动化、机械化是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只有以之为契机,才能更加快速地发展壮大。所以,机械制造业要有长远发展,必将以降低资源耗费,发展纯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永恒发展奋斗目标。

第6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1前言

脱毛浸灰是制革中准备工段的必要的工序。脱毛是利用化学方法辅以机械作用除去原料皮上的毛和表皮组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此外,生皮的胶原纤维间含有很多可溶性蛋白和纤维间质,干燥后,它们把纤维粘在一起,使生皮变得很硬,不耐弯折,极大地限制了生皮的使用。因此,脱毛工序操作中还要兼顾除去这些纤维间质,使胶原纤维分散,再加上同时进行的浸灰工序,它们在制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成革的质量和性能,因此有“好皮出在灰缸”的说法[1,2]。现在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认识到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面对传统的灰碱脱毛工艺对环境的危害,制革者试图找到一种无污染的方法取代传统工艺。

2传统的脱毛方法及其特点

传统的硫化碱和石灰脱毛法因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操作简单、脱毛效率高等优点一直是制革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但这种传统工艺中的硫化物、有机物和石灰的高污染性是其致命缺点,废液污染负荷占鞣前加工总量的60%~70%[3]。此外,还有有机硫脱毛法、有机胺脱毛法等,下面将逐一介绍。

2.1石灰脱毛法

石灰脱毛法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脱毛方法。由于石灰的溶解性能比较差,饱和石灰水pH值不太高,因而对生皮的破坏作用也比较低[4]。Wilson和Daub[5]在1924年研究了常温下饱和石灰液中生皮的脱毛情况,结果表明:五天后毛和表皮才能除去;三个星期后腺体受到了破坏,毛周围的表皮细胞几乎完全消失;五星期后弹性纤维完全消失;十五个星期后表皮的角质层和毛开始降解;七个月后毛完全消失。旧石灰液的脱毛效果要好于新石灰液,这是因为旧灰液中的铵盐、胺类物质、细菌和酶能促进脱毛作用。由于石灰对真皮的降解作用比较弱,五个月内真皮的损失较少,七个月后对真皮层的降解才开始变得比较严重。但在碱性条件下(不加脱毛促进剂)脱毛,需要碱性大,作用时间长,因而对皮的损害较大,特别是用石灰脱毛不易控制,易产生“护毛”作用。后来人们发现老灰液具有较好的脱毛效果,经过研究是由于老灰液中含有有机硫和有机胺化合物(皮蛋白及毛角蛋白水解产物)的原因。这就提示人们,在碱性介质中加入一些脱毛促进剂会有更好的脱毛效果,经过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脱毛作用的物质,由此发明了一系列脱毛方法[6]。

2.2硫化物脱毛法

石灰法脱毛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因而需要寻找能加速脱毛的材料。硫化物脱毛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并在二战后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使用,。能用于脱毛的硫化物有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钙和硫化砷等。其原理是硫化物能迅速与角蛋白质结合,打断双硫键而使毛溶解,而且对真皮结构破坏极少[7]。硫化物脱毛法在当今制革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是它具有其它脱毛法无可比拟的优点:脱毛干净而且速度快;脱毛材料容易获得而且成本低廉;脱毛操作简便、容易控制,可实现保毛脱毛或毁毛脱毛;产品质量好而且比较稳定,适用的皮革种类广[8]。但是硫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很大,因此在无机硫化物脱毛基础上,人们对它又做了许多改进,包括保毛脱毛和脱毛材料液循环使用等清洁工艺技术。

2.3有机硫脱毛法

早在1932年Turley和Windus就发现了硫醇的脱毛作用,现在许多有机硫化物被证实具有一定的脱毛作用。巯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用于制革脱毛工序,如巯基乙酸酯、巯基乙醇、硫脲衍生物、二硫赤藓糖醇[9]和甲脒亚磺酸[10]等。巯基化合物的脱毛原理类似于无机硫化物,其优点是容易被空气氧化除去,因而不会造成污染。但是巯基化合物成本很高,很难完全用于制革脱毛工序,因而一般用作脱毛助剂,用于加强脱毛作用和减少脱毛时硫化物的用量。

2.4有机胺脱毛法

胺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脱毛能力,旧石灰液就是因为含有胺类物质而具有较强的脱毛能力,其中二甲胺脱毛效果最佳。罗姆哈斯公司曾经成功地研究出了二甲胺-氢氧化钠的脱毛体系,并应用于大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脱毛迅速完全,而且成革质量较好,还可以进行保毛脱毛,降低了污染。在美国将二甲胺、特别是硫酸二甲胺用于制革脱毛工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发现挥发性的二甲胺能与空气中的亚硝气生成制癌的亚硝胺化合物后才停止使用。不具有挥发性、水溶性又好的醇胺类物质不会生成亚硝胺化合物,但脱毛能力较弱,可用作硫化物脱毛时的脱毛助剂,以加强脱毛作用。

2.5其他脱毛工艺的应用

发汗脱毛法是最原始的脱毛方法,它是将浸水去肉后的生皮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保持1~2d,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毛根松动,从而将毛和表皮除去。酶脱毛法出现得也较早,1910年O.Rohm就已经申请了用胰酶进行脱毛的专利,当时开发酶脱毛法的目的是为了代替非常难控制的发汗脱毛法[4]。现在酶脱毛法已经作为一种清洁工艺,成为制革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下面会做详细介绍。其它一些无机化合物,如Na3SPO3、NaBH4、NiCO3、连二亚硫酸盐和Na2SO3等具有一定的脱毛能力,可用于制革的脱毛工序[11,12]。

3清洁化脱毛技术

现在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认识到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面对传统的灰碱脱毛工艺对环境的危害,制革者试图找到一种无污染的方法取代传统工艺。从理论上讲,清洁化脱毛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具有良好的脱毛效果,能达到或接近传统工艺的成革性能;适合包括多种鞣剂鞣制等的后期处理工艺;符合环境要求,不引入新的有毒、有害物质;经济上可行,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外研究或已经实现工业应用的清洁脱毛技术有:酶脱毛法、保毛脱毛法、脱毛材料循环法、氧化脱毛等。

3.1酶脱毛法

酶脱毛是众多专家比较看好的清洁工艺,有悠久的历史[13]。早在1910年罗姆就研究出胰酶脱毛的方法。酶法脱毛能使COD降低60%,硫化物减少70%。但是由于传统用的蛋白酶不稳定,有效成分低,所以这种工艺存在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松面、烂毛、扁薄,目前还难以推广。但是如果能利用现在发达的生物技术培养出高活性的蛋白酶,那么这种技术将会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Thanikaivelan等[14]用0.5%的硫化物辅助1%酶进行牛皮涂酶堆置酶脱毛的工艺实验,毛清除干净且无粒面损伤,成革性能好于传统灰碱法加工成革。该工艺的优点是可大幅降低废液中的COD负荷,增加坯革边腹部位粒面层中的铬含量。许伟等[15]曾用少量的硫化物或H2O2辅助蛋白酶进行山羊皮酶脱毛的工艺实验,经过工艺条件的优化,得到了三个脱毛效果良好的工艺,同时大大减少了脱毛工序中硫化物所带来的污染,与灰碱法脱毛成革性能相当。

3.2保毛脱毛法

保毛脱毛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控制碱和还原剂对毛的作用条件,使毛能够脱落而不受损,采用筛网等虑出的毛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减少了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有机物、BOD、COD以及硫化物和石灰。丁志文等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清洁化脱毛工艺,该工艺在基本不改变原有工艺的前提下,解决了硫化物、有机物和固体石灰的污染,而且成本低廉,不影响产品质量。

3.3脱毛材料循环法

脱毛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未被利用的硫化碱和石灰,将它们回收后再用于脱毛工序,不但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节省材料。脱毛材料循环法包括直接循环法和变态循环法。脱毛液直接循环法是将回收后的浸灰废液先静置过滤,分析其中的硫化物和石灰的含量,再补充脱毛所需材料,继续用于浸灰。这种方法需要工厂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节约40%以上的硫化钠和50%以上的石灰,并能减少总污水中COD的30%~40%和35%的氮含量。

3.4氧化脱毛法

氧化脱毛法是一种比较新的脱毛方法,研究发现如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氧化剂[16,17],同样可以破坏皮与毛之间的联系而产生脱毛效果。但是二氧化氯易产生剧毒物质氯气,制革者就选用碱性氧化剂、易分解的过氧化氢用于氧化脱毛。用过氧化氢脱毛可以大量减少用水量;废液毒性明显降低;消除了硫化物及其在鞣制和水处理时带来的硫化氢和高毒性气体的影响;不使用石灰,可以避免碳酸化作用,以及由于碳酸盐的摩擦作用所造成的粒面质量下降;不需要脱灰,含氮气体的排放可以明显减少;简化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明显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第7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也在稳步的向前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数控设备如今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加工设备,也越来越普及到个体企业里。数控设备的普及应用推动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如今传统的加工设备仍然存在着机械制造企业中,他伴随着低廉的制造成本会与数控设备。如今机械制造企业在不断思考着,将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结合两者的优点编制出更合理的零件加工工艺,最大的发挥两加工设备的潜力,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比较

1.1数控加工概述

数控加工是将数控技术运用在机械加工中的一种技术,是通过数字信号来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及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机械生产效率,且产品的制造精度也比传统的加工技术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这种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通过近50年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的数控加工技术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1.2数控加工技术的优点

(1)加工精度高对于加工精度要求高且结构复杂的零件采用数控加工工艺可以缩短加工时间、保证加工精度等优点,数控机床主要是通过程序来控制机床的加工的轨迹,零件的加工质量的稳定性有着足够的保证,而传统的加工方式除了通过工装来保证加高精度外,还受到普通机床的加工精度低、操作的技术水平等影响。如加工的一个较大的深孔时,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镗床趟玩一边孔时,通过回转中心回转180°后镗另外侧的孔的方法,这种方式对镗床本身的回转精度要求高,且会导致两端孔的同轴度较差,若采用一面镗完孔的形式,可能由于主轴伸出太长,造成加工圆孔是刀头出现跳动,导致加工精度不能满足要求,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时,由于本身的回转头的精度很高,翻边后镗孔时易找准中心孔,且完全能够保证孔的精度。(2)工艺过程复杂精细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除了必须的进给操作之后,还有详细的换刀工序、主轴变速、开启冷却液等步骤,且需要对工件的加工尺寸进行编程等要求,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编制步骤直接决定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时间,如加工的进给路线和回程路线的取舍、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切削量和切削速度和各种刀具的使用顺序等。在编制数控机床的机械加工工艺时,需考虑的更加精细,如在加工完退刀槽后要注意退刀的位置,避免与其他工件或者机床相撞,在编制换刀程序时,一般只考虑换刀的先后顺序,对换刀的具体工艺不必过多描述,而在传统的工艺上则需详细的描述换刀的具体工艺,所以在运用数控加工时,大大节省了换刀时间和换刀的效率。(3)易加工复杂的零件结构由于数控机床是通过改变与零件结构相配合的运动轨迹,所以数控机械对机械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比传统的加工工艺好,传统的工艺对加工曲面或者曲线时,一般是通过划线、成形或者样板来加工,这种生产方式作业效率低且精度也低,而数控加工可以通过多轴连动来保证生产质量,而且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4)劳动强度低数控机床是数控控制加工的,一般能够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只是在零件装夹时需要人工操作,而传统机床是必须通过人工操作的。因此,数控机床在加工时劳动强度更低,且作业环境也大幅改善。

1.3数控加工技术的缺点

数控加工技术的以上优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件都适用于数控机床的,如工件尺寸较大且装夹困难时一般需要操作员工靠找正定位的零件;加工量小且易变形的工件,这些工件在使用数控加工时,不能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作用。在加工需要粗加工的零件时,传统的加工方法比数控加工更省时更省钱,如粗车外圆、粗车平面等。因此,在选择数控加工或者传统加工时,应根据现场的需要,合理的选择哪种加工技术。

1.4传统加工技术的优点

(1)相同零件运用传统加工方式比数控加工的成本低;(2)传统机床的维修比数控机床方便;(3)在工件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加工方式可以调整,而数控加工调整非常困难。因此,根据上述内容所阐述的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的优缺点后,工艺人员应该结合二者的优缺点,编制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充分发挥机械制造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机床设备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有机结合

2.1组合加工工艺的使用

数控加工的工艺流程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流程的区别在于数控加工主要是几道工序,而传统机床是从来料到加工成零件的每一步工序都需编制。因此,在编制零件的加工工序卡片时,将传统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有机结合,完成零件的加工。如在加工一个高精度的阶梯轴时,传统的工序是根据外圆的表面轮廓依次进行粗车,然后在进行精加工,而在使用数控机床的复合循环指令时,可将轴的外圆进行几次循环粗车后,调速后进行精车。此种方法也是使用了部分传统的工艺方法,因此,在使用组合加工工艺时,可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减少工件的加工时间等。

2.2专用机床的使用

无论是使用数控加工工艺还是传统加工工艺,通用的机床一般都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由于其一次装夹的时间较长,因此只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产品种类较多的场合。为了解决单一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造成的装夹时间过长的问题,就出现了专用机床,专用机床的工艺一般是针对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工件而制定的,其工艺范围较窄,它是结合工件在运用传统工艺或者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装夹工装,制定出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机床。

3、如何提高在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8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摘要:本文对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就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做出评价,并联系实践经历谈谈对于古代青铜器修复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青铜器;传统修复;现代科技

1 前言

中国青铜器自商周起,不论是冶铸技术还是艺术造型都达到了高峰,历史上把这一时代称为青铜时代。这些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青铜器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据记载,从汉代开始就有人对古代青铜器进行考据。中国青铜器是古代文化宝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埋藏地下,经历了自然界的腐蚀破坏,出土的铜器往往是破碎和残缺不全的。因而对大多数的青铜器都要进行修复工作,以利于长期保存,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作用。一套完整的文物修复方法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以古代青铜器而论,需要认真研究器物的时代特点、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等,也可以为近代冶炼铸制工艺提供重要借鉴,因而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2 青铜器的传统修复工艺

我国传统修复工艺自产生以来,经数代人的继承、改进、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术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整形、补配、焊接、做旧等。

2.1 整形

古代青铜器在地下埋藏时,由于墓穴的塌陷,地层的变化,可能被挤压,被撞击,在出土时往往发现有些表面已凹陷,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整形。

金属的变形分为三种情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加塑性变形[1]。在进行整形前要根据器物变形状况,金属光泽和颜色来判断铜质是否保存良好,然后就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整形,主要分为捶打法、模压法、锯解法、加热整形等。

2.2 补配

如果一件青铜器在出土时残破严重又有部分缺失,修复时就需要进行补配。主要分以下几步:(1)拓样。青铜器缺块了,先用纸托在缺块的里面(后面),画上缺块的形状大小纸样,把纸样贴在厚薄与原器相仿的紫铜板上,用钢鉴切割下来。(2)钣金。经过打、抛、收等工艺,将拓样铜板处理成为一个定形的补块。(3)錾花。是一种用钢鉴在钢板上雕刻花纹的技术。錾花过程是先在素面铜板的补块上,根据原来的纹样,将纹样的延续部分描绘出来,再用錾花胶将要堑花的补块或成件在胶板上粘结实,然后用錾子鉴刻纹饰 [2-4]。

2.3 焊接

焊接是青铜器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常用焊锡法,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掌握;焊接所需的温度低(约在250-450℃),所需温度对焊件的影响小,对铜器保养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优点。但焊接强度小,不能承受过重的物质或物体,不耐压力和冲击力,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容易脱焊,同时由于焊锡熔点低(183℃)不耐高温。但是,一般来说这个缺点对于文物是不存在的,因为铜器在博物馆受到高度重视和细心保护,受外界影响小,所以用锡焊法来焊接破残的青铜器,仍是修复青铜器的好方法[5-6]。

2.4 作旧

作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是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已经修复补配好部位内外做上锈色,使修复复原部位与残存部位浑然不分。好的工匠可以做到一般人无法识别。

3 现代科技修复技术

3.1 现代修复方法

目前博物馆在针对青铜器修复工作有较规范的步骤,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建立青铜器现状调查档案,详细记录青铜器保存状况和存在病害情况。

(2)科学检测分析:对青铜器的组成成分、金相结构、腐蚀产物和机理等进行检测分析。

(3)青铜文物的清洗:去除器物表面有害附着物。

(4)青铜文物的除氯:除氯操作应彻底,而且要确保方法和试剂对文物本身不造成化学腐蚀,不残留对文物有害物质。

(5)青铜文物除锈:先了解锈蚀结构、成分、分布范围、深度等方面`。保留稳定无害的锈蚀,去除对文物产生腐蚀的锈蚀。通常的除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试剂法、电化学除锈法等。

(6)青铜器缓蚀处理:缓蚀剂应与铜体紧密结合,能有效去除氯离子,不改变文物外观;缓蚀效果长期有效。

(7) 青铜器表面封护:封护剂要求能抵抗外界有害成分侵蚀、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易分解、耐老化、对文物改变小、有效期长。

(8)青铜器保存环境控制:青铜器保存要求湿度小于45%,室温,无氯。照明灯光小于75LUX。

3.2 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工艺的改进

(1)引入先进检测仪器

采用检测仪器可以弥补传统工艺无法对青铜器进行微观检测的不足,能够对青铜器的内部结构、锈蚀产物、焊点情况准确检测出来,为制定文物修复方案、了解文物保护情况以及文物受腐蚀情况等,提供重要的图像和数据,弥补传统工艺数据不足的缺点。

(2)焊接技术的改进

自六十年代青铜器修复引入高分子胶粘材料后,目前多将粘接和焊接方法综合使用,粘接为主焊接为辅。对无变形的碎片少的使用粘接技术。同时利用激光焊接青铜器,速度快、效率高、焊缝窄且变形小。精密度高尤其适合薄壁青铜器,作用于青铜器上时几乎对其组织结构不产生影响。而且不带入腐蚀物,保证了文物的表面形态不被破坏,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

5 小结

以上是对青铜器传统工艺和现代修复手段的简要总结,笔者认为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修复保护原则还是存在一定冲突的。传统焊接时使用的焊接剂(—氧化锌溶液)对青铜器有腐蚀作用,氯化锌是弱酸,而且含氯离子,给焊接后的文物留下腐蚀的隐患。对于在保护文物同时反而带入新的污染物的方法应当摒弃。另外焊接锉焊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文物的二次破坏,尤其是对于铜质保存状况不佳的青铜器,这也不符合文物保护中最小干预性原则。最后,传统工艺中对变形严重,无法用捶打和模压法矫形的青铜器使用锯解法。即将矫形部位用钢锯把其锯开分解成若干小块,然后再使用焊接将他们重新连接、修正。这与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有很大矛盾,因此在今后的修复工作中,应当尽量减少该方法的使用,可采用其他更科学的手段代替,从而完成青铜器的整形工作。

此外,加上笔者曾参与过的断裂青铜兵器修复工作,认为要想成功完成一件青铜器的修复工作,务必要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每一步工序,如有不慎,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损害。例如在粘接断裂的青铜兵器之前,应当保证断口原有的胶或其他残留物清除干净,否则在进行器物粘接时影响效果[7]。另外在文物做旧时,首先要了解铜器在各种环境中形成的锈蚀层次和颜色的变化。一件美好的青铜器,其表面的锈色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青铜器的表面修饰,首先是从做地子开始,而后一层层往外做锈块。铜器的地子因水份和气体等的侵蚀下形成的紧密地附着在铜质表面的腐蚀膜。铜器经过使用或收藏,有所磨擦,因而铜器的地子花纹柔和。在做地子时,对于新配的补块,要用用粘合剂及各种矿物颜料涂抹在表面,干后再用粗布擦拭,使之与原件地子有一样的颜色及质感。然后采取抹、刷、描、画、拓、喷、点、磨、蹭等办法,用粘合剂和矿物颜料做成锈块,直到与原件协调一致为止。至此一件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才算完成。

总之,青铜器修复应当在遵循最小干预性原则、可逆性原则、可辨识性原则下,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信息的完整性。传统修复工艺能满足文物的美学性但对文物信息有所破坏,现代修复理论中的先进科技则可以避免对文物不必要的损伤。所以只有结合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技术,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工艺更好的保护文物。

参考文献:

[1] 陈仲陶,古青铜器修复整形工艺探究,纵观全局,41-44

[2] 莫鹏,中国青铜文物修复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3] 陈仲陶,对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原则的探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8(22):87-91

[4] 刘继萍,浅论青铜器之修复过程,应用科技

[5] 贾文忠,浅谈青铜器修复,纵观全局,57-65

[6] 赵振茂,曹静楼,青铜器的修复技术

第9篇:传统工艺的优点范文

总部位于英国的跨国公司雷尼绍(Renishaw)始终保持着不断创新的技术能力,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雷尼绍不但以全球领先的计量、测量设备而知名,而且在工业级金属3D打印设备领域独领!雷尼绍公司参加了2014年11月19—22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16届DMP东莞国际模具、金属加工、橡塑胶及包装展。《模具工程》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雷尼绍中国区快速成型制造产品经理马骏先生,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此次展会雷尼绍带来的3D打印最新产品信息,特别是雷尼绍3D打印技术服务等诸多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模具工程》:马经理,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此次展会上接受我们的采访,请详细介绍一下雷尼绍此次带来的有关3D打印方面的最新产品?

马经理:好的。雷尼绍是英国唯一的激光熔融金属快速成型系统(用于“打印”金属部件)制造商。AM250增材制造(即3D打印)是雷尼绍公司早在十年前就运用的技术,时至今日,AM250仍然被广泛用于致密金属零部件的增材制造。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定制牙科和医疗植入物、轻质的航空航天和赛车汽车零部件、高效的热交换器、带共形随行冷却通道的注塑成型模具嵌片刀片等。并且公司已经携带其新的基于AM250的PlusPac升级版亮相了刚在英国召开的TCT Show+Personalize展会,在展会上再次掀起一阵旋风!我们这次东莞的展会上的产品是也是AM250。

《模具工程》:刚刚您也有提到最新的AM250的PlusPac升级版,能否给我们透露一点最新的讯息呢?

马经理: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该PlusPac升级版不仅可以作为新机器的升级选项,增强现有设备的功能升级,也可以改造现有的机器。PlusPac升级版主要用于需要“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清洁”的工艺环境的系统。这里的“更快”主要来自其控制AM250光学功能的新的光学控制软件(OCS)。该软件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包括:提升构建速度、提高精确度、更严格的控制、提高重复性再现性、校准和机器设置方面的改进;而“更清洁”主要是指其气刀透镜窗口保护系统。高容量的气体过滤系统,有助于保持环境清洁,可以减少过滤器的更换次数。

《模具工程》:工业级金属3D打印的精度、速度以及材料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技术难题,请谈一谈您在这方面的观点。

马经理:大家都知道现在增材制造不管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塑料的技术大概是上个世纪八80年代末出现,有20多年的历史,金属的大概是2003年,到现在也就11年左右。金属增材制造成型部件跟传统的机床加工在精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毕竟机床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是一个很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它的精度基本上是微米级,但是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另外一种通过激光或者电子束加工的金属叠加的一种工艺,它的特点不是在于成形的精度,而在于它可以成型复杂的流道、异形的结构、网孔、内部的管道系统等像铸造或者机加等传统工艺不容易实现的一些结构,或者是传统工艺成形需要花费几个星期、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加工成本很高、周期很长,金属增材制造工艺的精度虽然达不到微米级,但是它对极其复杂和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金属产品成形加工时间只要几小时或者一天、几天,它的成形精度大概处于0.4级,大概在0.02~0.05毫米之间。成形的速度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像激光的功率,成形的功率越大速度就越高,另外就是铺粉的厚度,因为它是层层铺粉,粉层越厚成形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可能会缺失,但是速度会提高,还有粉末颗粒大小,控制软件等等都是决定成形速度的关键因素。

《模具工程》: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雷尼绍金属3D打印的具体应用呢?

马经理:可以,我这里正好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雷尼绍金属3D打印的应用。

雷尼绍与英国领先的自行车设计和制造公司Empire Cycles联袂制造出了世界上首款3D打印金属自行车架。这个信息连业内许多人都不知道。EmpireCycles公司针对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设计出山地自行车,制作经拓扑优化的钛材质车架;新车架坚固、轻巧,重量比原来减轻了33%。

自行车架采用钛合金材料,分成若干部分利用快速成型制造工艺加工,然后拼接组装而成, 因此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首先是设计自由——快速迭代;可在最终生产之前灵活改进和完善设计;能够制造经拓扑优化产生的形状(参见下文);充分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使得单件生产像成批生产一样简单方便。

其二是构造方面——复杂形状具有多种内部增强特征;空心结构;细节特征构建功能,例如铭刻骑手姓名。

第三是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座管支架比铝合金轻44%;极其坚固 — 经测试达到EN 14766标准; 抗腐蚀、经久耐用。

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Empire Cycles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是英国一家独具特色的自行车设计和制造公司。该公司积极致力于使用精湛的英国工程技术开发和制造高端产品,为全球山地自行车和高山速降自行车提供创新设计。雷尼绍和Empire Cycles携手合作,针对快速成型制造工艺的特点优化自行车设计,减少了许多原本需要多余结构来支撑的朝下表面。

《模具工程》:马经理,请问这个自行车它的强度如何?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还是确能“上山下乡”的代步工具呢?

利用雷尼绍激光熔融金属快速成型制造工艺加工的钛合金,具有超过900MPa的高极限抗拉强度 (UTS)和几近完美的大于99.7%的密度;这种工艺优于铸造,由于孔隙小,数量少,呈球型状,因此对强度几乎没有影响。

该项目的目的是生产一种功能型自行车,因此采用山地自行车标准EN14766对座管支架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其可承受50000次1200N的应力。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逐渐加大应力,当使用的应力达到该标准的6倍时,座管支架仍完好无损。

对自行车架的测试将继续进行。一方面,在英国Bureau Veritas的实验室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与斯旺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 合作,利用便携式传感器完成山地实测。

说实在话,雷尼绍最初只同意优化和制造座管支架,但是当座管支架成功制造出来后,制造完整车架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Chris根据雷尼绍应用团队的优化型指导更新了设计,将整个车架分成若干部分,以便充分利用AM250系统的300mm成型高度。

Empire Cycles的重大收获,便是这一制造方法给产品带来的诸多性能优点。更新后的设计不仅具有摩托车和汽车所使用的压制钢“无骨架”结构的所有优点,而且无需投资购买让小型制造商望而却步的昂贵模具。

最后,Empire Cycles总裁Chris Williams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现在市面上有重量更轻的碳纤维自行车,但碳纤维自行车的耐用性比不上金属自行车,碳纤维自行车很适合公路使用,但在山路上骑行,它的车架有可能损坏。而我们的金属自行车有额外加固,可确保万无一失。”

还有一点很有趣,在接触雷尼绍之前,总裁Chris Williams就已经为他最新设计的自行车制作了全尺寸3D打印复制品,因此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用户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这个例子可以很好的消除许多人自行车的“花瓶”之忧,也让更多的人“上山下乡”之旅更开心更畅快!

总之,雷尼绍在金属3D打印设备这一领域,客户的经典应用案例说明了一切!

《模具工程》:3D打印这两三年在中国成为了热门话题,您认为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怎么样,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马经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讲,塑料的桌面机更偏向于那些社会发烧友,一些要求低的产品,当然塑料工艺中也有一些激光烧结、激光固化和喷射的高端技术,部分价格也不低,也有工业级和消费级之分,但是金属的3D打印工艺主要是面对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医疗等高要求的工业领域,基本是以工业级产品为主。市场需求的话,除了媒体最近两三年大量的报道以外,本身这个行业包括塑料和金属每一年都以一个不低的增长率在增长,当然经过媒体的普及,大家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细节的技术和具体的应用,这个也会对增长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模具工程》:中国一些3D打印科研机构的技术走在世界前沿,现在各地政府也在努力推动其产业化,许多新的企业涌现,请问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尼绍会不会面临竞争的压力,又该如何面对?

马经理:首先作为中国人,我很高兴看到我们本土的企业也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推广,雷尼绍的激光熔融增材制造技术主要面对高要求的工业领域,可能看起来我们在中国市场是近两年才涉足,但实际上雷尼绍的AMPD部门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包括工艺的升级、材料参数的优化、新材料不断地开发等,我们对未来已经有了很多储备,所以面对国内同类的友商的进入,雷尼绍是抱着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我们很欢迎看到国内的企业和我们进行良性的竞争,当然我们雷尼绍更有信心通过研发的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工艺的优化不断保持在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在技术上面领先的优势和核心的竞争力。

《模具工程》:增材制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非常迅速,您认为,增材制造的兴起会给目前的制造业带来什么影响?

马经理:目前的话,不管是塑料还是金属的3D打印技术其实都是对现有工艺或现在加工方式的一种补充和优化,目前3D打印想要对传统加工工艺进行替代性的发展的话,它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从塑料的工艺来讲,和注塑工艺相比,它的强度和耐用性等方面还有差距,从金属加工工艺来说,它的机械性和强度是不错的,介于铸造和锻造之间,但是它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就需要这些技术人员和厂商不断加大力度改进,这样子的话才有可能在未来逐步地替代传统工艺,但目前来看我觉得还不太现实,综合考虑它加工的速度、精度、成本各个因素,它目前的定义还是对现有工艺的一个补充和优化是比较恰当的。

《模具工程》:作为一家誉满全球的企业,请您谈谈雷尼绍有怎样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