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电子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在中职课程教学中推广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串联知识点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画思维导图,将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当前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记忆之父、脑力开发专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明的一种有效使用人脑的方法,也能称之为心智图,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表达发射性思维而设计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和层级划分很好地展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联想。因此,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运用左右脑的机能,综合运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辅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逻辑与想象平衡发展。
2.思维导图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上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教师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设计的精髓。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就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设计,在课堂上能够把握各个教学要素以及其相互关系。思维导图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更好地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指导教师完善课堂教学的整个思维框架,并通过学习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精髓。
(2)有助于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纸笔进行教学,因此随着教学构思的时间延长,学生前面还记得清楚的内容,会慢慢地记忆模糊。而使用思维导图之后,则能够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由于思维导图强调关键词,言简意赅,运用图形分支,结构清晰,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将原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比较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全景图。因此,有助于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3)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总结归纳和理解能力。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老师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线性讲解方式,课程中各个模块的内在联系不易看出。知识点分散,导致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困难。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原本分散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通过简单的词语、符号、线条以及颜色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让学生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进而加以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
3.思维导图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具体应用方法
(1)第一步,确定中心主题。思维导图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确定中心主题,进而才能够更好地绘制中心图。
笔者认为确定的中心主题必须贴近教学目标,有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发散的思维空间,能够有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电工电子教学中。
(2)第二步,准备用具和绘制材料。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根据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A3或者A4纸张进行绘制,选择粗细不同和颜色不同的铅笔或者彩笔,然后使用一套绘图尺、黑色签字笔、橡皮或者涂改液、教材以及教辅材料的图片。
(3)第三步,思维导图绘制的具体方法。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且选定中心主题,确定好一级主题后,就可以进行绘制布局。通常我们会将内容多的画在中心图的左右两侧,保留延伸空间。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绘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关键词、分支线和插图。需要先在中心周围勾画出所需要的与若干主体相对应的一级分支线,所述一级分支线可以选用较粗的线条,然后在一级分支线中,延伸出二级、三级的分支线。线的长度可以与主题的关键词的字符相当,不宜过长,同时需要同一等级下的分支线的颜色始终保持一致。主题的关键词,要求写在分支线的上方。关键词是整个思维信息的延伸的重点内容,要简洁明了贴切。分支线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作为产生下一个主题的起点。
笔者认为,为了让主题词更突出重点,可以根据需要在关键词周围贴图或者勾画插图。例如,在磁场强度的主体周围,就可以使用展示磁场强度的图来展示其特征。图文结合,能够让思维导图的制作更加具有美感,便于记忆。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笔者认为教师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更好地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加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思维导图在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5―36.
关键词:微课;中职电工电子课程;应用
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知识点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使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要点、难点,通过播放实践教学视频和教学片段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身临电工电子实践现场,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体会和领悟到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在课程实践学习中打下有利的基础。结合微课的授课特点、中职电工电子课程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的特点,将微课和电工电子合理有效地结合,是提高中职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实践。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对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微课是一种依附先进计算机,通过视频来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微课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微课教学之所以可以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不仅因为它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进行教学的灵活性这一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微课教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将教学重点突出,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使得教学效率不高。微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惑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和同学相互分享学习经验,从而使得学习效率提升。由于微课教学具备的这些教学优势,所以得到教育界以及学者的大力推捧和应用。目前,微课已经成为广大学者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造就了微课这类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今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人们对信息、知识的W习平台。所以,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接受多元化的教学。
二、微课在中职学校电工电子课程中的积极意义
1.符合中职学生特点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对于学习普遍都存在抵触和厌烦心理,这样消极的学习状态和多年的学习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中职教师无法短时间内改变中职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而且,中职学生对于理论和专业性的知识意识不够,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觉得实践性的学习要比理论知识重要得多,由于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抗拒的心理,导致中职学校在理论教学上无法提升,达不到理想的理论教学目标。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比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要充裕很多,因此,自主学习的时间也相比多出很多。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适合课余时间多且可以自行支配时间的中职学生,并且微课的教学时间相比课堂授课时间短,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将知识重点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抗拒心理。与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无疑是更适合中职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2.符合电工电子课程特点
在中职学校中,有很多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电工电子这门学科。电工电子这门学科的教学范围和内容广泛且复杂,并且课时少,需要中职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压力很大,并且很难完全掌握所学的重点。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将这类问题合理有效地解决。微课就好比学生的家教,中职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过程中没理解或者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利用充裕的课余时间在微课上进行学习,并且,当需要对重点进行记录笔记时,就可以将教学暂停,这样便更好地将学生在课堂所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归纳和总结。由于电子电工课程对实践教学格外重视,并且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上做很好的铺垫工作。微课是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认识到电工电子更为真实的实践教学状态,并且,中职学生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对一些实践操作时的零件进行直观的认识,对操作场景提前熟悉,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操作课程打好基础。
3.促进专业课教师的成长
微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学效率。对中职教师来讲,首先,教师应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制订出合理有效的课题方案。然后,计划和研讨出如何讲解难点和重点才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并且教师也需要想出用何种办法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所以,微课教学可以使中职教师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中职教师的计算机软件运用和掌握能力,对专业课教师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三、微课在中职学校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应用
1.微课用于课前预习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多数中职学生都不会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时会遇到很多的困扰,对所学的知识点和难点不能很好地理解、接受和掌握。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所以,中职教师要通过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重点进行简要讲解,并且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课前预习的知识不可太过简单,因为过于简单的知识很难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当然难度也不可太过,不然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失去信心。微课教学内容应选取合理、适当难度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学生在对“半导体二极管”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实操的过程通过视频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比教师的口述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接受所学知识。
2.微课用于课堂教学
电工电子课程包含很多的实践操作项目,教师在进行实操时,只有坐在前排的学生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实操的步骤,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不能够观察到实操的步骤及实验时产生的现象,也就使得无法真切观察到实践的学生对实操内容不了解,从而会造成学生消极、怠慢的负面学习情绪。要想避免这种不良学习现象的发生,教师就要将微课合理地引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让每位学生真切地观察到实操过程和实验时所产生的现象,使得每位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
3.微课用于课后复习
电工电子课程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并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难点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对所学知识点在课后进行复习,从而也充分体现了微课没有时间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将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点,或者没跟上教师思路的重点部分进行重新学习。微课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不同的地方是,微课可以随时将所讲知识点进行回放,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将微课教学与电工电子课程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将微课的教学特点更好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下,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教师所教知识点。微课教学也可以成为学生课后复习的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准确的复习范围和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要点,中职学生将电工电子工程知识学好是为今后的实践操作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玲芙.中高职校电工电子课程中微课制作教学设计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8):30-31.
[2]葛林.微课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5(13):235.
[3]赵小平.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微计算机信息,2014(3):133-140.
关键词 电工电子 教学改革 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TM34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在技工学校的课程中,《电工电子技术》是理工科专业一门必修的电学基础课,该课程的知识点涵盖广,理论性较强,实践性的科目也较多,有一些内容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功课的知识点已经成为了技工学校教师的难题。因此,教师要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出发,从该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推动《电工子技术》课程教学路径的探索而不断努力。
2 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2.1 高度抽象性
由于电是看不见的物理存在的东西,其电学涉及的理论也大都是抽象的,电学本身又和实践紧密衔接,要想从事电相关的工作,首先要掌握电学的特点和一些基本理论,明白电学的一些原理和物理规律,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下进行高效的工作。否则,不遵守电学规律或者定理,违规完成操作,其后果不可想象,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例如,接电过程中,不懂理论的电工将电路短接,那么就非常容易造成电流击穿而被电击,操作者轻者容易受伤,重者会导致生命受到威胁。
2.2 极强实践性
除了理论性方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实验是课程的必然采取的措施。由于科技在更新,尤其是电子技术更是进入快速的工业发展通道,进而技工学校所讲授的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教学时就必须对革新的内容及时查缺补漏,而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基础课程的综合培养,越累越多的学科在相互交错的交流和互相影响,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者,需要综合型人才,而不是理论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个子,因此,动手能力是以眼见为实的实践出发点,通过实践性总结,来强化学生自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进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 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3.1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特殊性,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深水区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重构,打破学科间的束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将电工电子所能涉及的科目进行系统的重新编排和重新构造,打造属于该专业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此,对于一些专业设置上可能涉及到电工电子的学科要根据专业的实际应用特点,对这些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不同的知识点侧重教学。
3.2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是开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方式之一,这种切近生活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新知识,这样既能让知识点变得容易消化,学生理解也更加容易,课堂的气氛也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提升。启发式教学也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另外一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获取知识带来的乐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是主体,是主导者,而教师只是参与和引导者,主观上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也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复合多向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早已成为了很多老师教学的选择,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可适当采取多媒体结合教学,将那些涉及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图形采取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趣味性教学,动态演示的过程能集中学生的精力,更好的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教学途径。
3.3 改进实验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依靠实验来完成教学的课程。通过开展实验和实践,能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强化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分析相关遇到实验性问题带来的问题的思路,进而寻找实验中问题的根由,解决问题的根本。一般教师可以将实验分为验证型、提高型和综合型三种。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和物理定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相关的仪器仪表的验证型实验来完成对物理理论的验证,而提高型则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自身表现,定制一些提高他们自身知识水平的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消化原有的知识,并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是孤立的掌握某一单个理论,也是做好知识延伸的一个有效方式,最后的综合型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其自身专业设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其对电工电子能力的学习,进而完成培养综合人才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该学科进行优化,能够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教师还要对该学科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探索更好的改革路径,做好相应学科的教学提升。
参考文献
[1] 龙海燕,龚雪.《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4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分析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迅猛发展,课程信息量日渐增加,高校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为了增添更多的电工电子教学内容,必须进一步压缩课程教学学时。随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向不同专业学生传授电工电子专业理论知识,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已成为新时期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而这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电工电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全面、客观地分析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状,多角度、多途径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 新课程概念下电工电子教学现状
1.1 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在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真正吸收的知识并不多。在传统教学手段作用下,电工电子神奇的世界并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程内容已具有的新颖性、互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加上电器原理极其复杂,电器种类特别多,而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多,生活经历也非常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就实验操作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按照相关的规程、套路,引导学生连接各电器元件,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跳出定势思维圈子,把专业理论知识学“活”,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低下。
1.2 学习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客观地分析整个电路,并详细介绍三极管、开关门电路等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程,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但由于学习内容、专业课程体系长期固定不变,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导致该专业课程和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无法有效衔接,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化,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水平低下,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相关岗位需求,无法很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充分展现自身才能,顺利就业。
1.3 教师综合素质低下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教师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各方面才能的重要标尺,重心都在考核学生记忆力、应试能力方面,没有意识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该课程教师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没有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没有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衡,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低下。
2 新课程概念下电工电子教学优化措施
2.1 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
一、明确项目教学法的目标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设计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较为全面地了解电子电工基本技术,我们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和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内含电路图的读识、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维修技术。电工基础内含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配电板的安装。
利用电子技术制作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如果出现故障,就要解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会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和维修技术。电工基础以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为任务,如果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会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和配电板的安装。教学任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有技术在今后工作中用到得,因此课程目标非常明确。
二、清晰项目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确定,项目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定,教学过程随着项目确定就可以进行了,教师对每个项目知识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每个项目的内容通常包含两部分;理论部分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实践部分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电子技术理论部分的重点在电路图的读识,因为读电路图是完成任务的第一步,而在读图过程中,涉及很多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读图技巧,在教授过程中,逐步了解一些元器件的知识,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性能与作用,再根据掌握的元器件知识读图,这样既有面又有点,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也为维修打下理论基础。
实践部分是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在完成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焊接、安装、调试和维修。这个过程一定要运用到前期的理论知识,这样学会一件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不仅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且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让理论知识贯穿实践过程。
电子电工技术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电工识图、电工常识,电工常识包含基本电工理论知识、电工安全常识。难点在于电工识图,由于电工图的信息量比较大,因此读图对从没有接触过工程图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要仔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讲解。实践部分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任务。要既会电工识图又会室内布线、连接各种导线、安装照明灯和配电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布线,正确连接导线,以及照明灯、配电板的安装方法。
在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的前提下,掌握每个项目的知识点的基础上,知道每个知识点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如何通过训练掌握,以及最后技能怎样才算达到要求。
三、认真组织完成项目训练
明确学习目标后,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完成任务,因为实际过程中,这些工作通常由一两个人完成。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掌握操作技能,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完成过程中,要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学习。
每个项目实践操作时,教师首先做示范,详细讲解电子产品和配电装置的安装要求和规法,强调规范一定要严格遵守,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明确解答;示范完成后,学生要动手安装,同时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因此每个项目在设计之前,我们为每个项目准备了相关材料和工具。如电子技术,我们准备了功放板、电子双音门铃、收音机的制作。首先学会拆各种元器件,然后制作一个完整的功放板,功放板的制作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元器件的安装、焊接技术。了解焊接工具及焊接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安装方法,通过大量练习掌握焊接技术,要求安装平整对齐、焊点平滑、焊接牢固,不能虚焊。
只有焊接技术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电子双音门铃的安装,主要让学生先学会比较简单的小电子产品的安装和调试,因为门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所以学生不觉得难学。完成门铃的安装后,学生对电子产品有一个简单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安装比较难的收音机。电子产品的安装即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寻找元器件,同时找出正确的安装位置,测量元器件,然后焊接,这样就把所学知识体现在一个实际作品中。
学习电工技术我们准备了导线、白炽灯、配电板、单相电度表等,要求学生完成室内配电的安装。包括室内布线、白炽灯、配电板的安装。室内布线应根据线路要求、负载类型、场所环境等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布线方案,采用适合的布线方式和方法,选用符合要求的导线,对导线的要求包括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两方面,布线应牢固、美观。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暗线敷设的导线一般应水平或垂直走线。导线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加装保护用套管。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学会定位、放线、护套线十字交叉敷设。
白炽灯的安装要求了解白炽灯照明安装的过程、掌握电工基本布线技术、熟练掌握白炽灯接线原理图、掌握白炽灯照明安装的方法。照明灯的安装要求定位、布线,布线要求采用明线,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要求采用护线套,注意按图正确接线,主要是要注意零线与火线的颜色。最后用万用表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然后通电检测安装的线路。
配电板的安装要了解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安装过程,熟悉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电路图,掌握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安装方法。按照布线要求采用明线,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要求采用护线套,按图正确接线。注意零线与火线的颜色。装接线完毕,进行检查后方可通电试验。这些项目实训的完成,最终都为学生今后工程实践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44-02
0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技能。该课程理论知识点繁多,涉及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学;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且学时安排一般都较少。教授这门课程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改革总结创新。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近三年课程教学过程,目前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主要存在以下现象:①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②学习的过程中就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作业完成质量低。③课程学习内容跳跃性大,缺乏衔接。④实践课程学习一知半解,动手不够。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和电类相关性小,认为所学知识对就业岗位贡献度小[1];②课程理论知识点抽象、难度大,教师教学条件单一;③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多用本科或电类专业的教材来给高职院校的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上课,知识结构系统性不够;④实践和理论教学分离,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针对性不强,学时不足。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将从三个方面给出改革思路。
2 教学方法改革 提升教学效果
2.1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持续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富有启发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基本功能电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大木板将原件固定在木板上构造基本功能电路,并用信号指示灯表达电路输入、输出变化,同时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电路在实际产品中的典型应用,使学生通过辨认现象来对应功能,并将电路功能的图解与分析穿插到教学活动中,如扩音器对应放大电路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学习过程赋予互动,在接下来放大电路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将很高,这样就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再如,为了使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持续产生兴趣,需要教师对教学章节反复运用类似的方法,将所有的典型电路分析与讲解尽可能用实物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得见而且摸得着,让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统一,使枯燥的课本文字鲜活的表达出来,同时在电路选取和实例结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授课专业,尽可能选取专业领域内的实例电路,这样在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际应用相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内容设计与创新 为更好适应生源特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应性设计和创新。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取舍教学内容且兼顾考虑难度和广度。例如,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部分就要重点讲解,对点动控制线路、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以及正反转控制线路都应逐一透彻分析,而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部分就可以作为选修内容。同时可以为机械类学生在最后单独设置一章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电路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围绕专业系统设计。此外,在课程创新上要打破传统教学条件限制,可以引入仿真软件,例如MATLAB软件的GUI[3]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软件技术让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动态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不断摸索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同时编写完成实用性、针对性强的教材。
2.3 实训实践环节技能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但很多学校对实践教学都不太重视。目前,大多数实践环节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些验证性实验[4],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创新了。故实验课都流于形式,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想着做完实验观察到结果就好,没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也没思考过可否换个方式做等问题。学生达不到提高技能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此,实验课上应该增设开放性实验,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技能,老师只需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指标,具体的实验器材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也可以引入技能竞技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改革措施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具体应用需教师在上课时灵活把握。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了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真正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冯鸽.关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思考和体会[J].科技信息,2013(23):184.
[2]张宏.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8(10):241.
[关键词] 工作过程 电工 电子技术 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成为共识。教学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教学过程模拟工作过程,所学即所用等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深入人心。在这种大的背景环境下,我们对电子技术应用等相关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进行了大力改革,编写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从教材内容到教材组织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材有了明显的区别:内容上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组织形式上充分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投入使用之后,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紧抓一个抓手
指的是教材内容的组织上要紧紧抓住“工作过程”这个抓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岗位一般是电子产品维修员、电子产品质检员、电子产品设计员、电子产品销售员、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员等岗位。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就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构建相关岗位的相对“真实工作环境”。比如“三极管的检测”与质检员的工作密切相关,就要构建真实的检测环境:给出检测的质量标准,总结检测的方法步骤,撰写检测报告等工作过程在教材上充分体现。使学生完成一个工作过程,会干一样活,形成一定的技能。
2、围绕三个目标
三个目标指的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在教材上是比较好体现的。除了内容上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表现形式上更加贴近工作环境,其他与传统教材无异。素养目标指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精神层面的目标,这在传统教材中是极少体现的。现在看来,这些素质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素养目标的可以体现在“活动”中,比如设置一定的“讨论”环节培养其创新精神;也可以体现在考核标准上,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从而锻炼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3、突出三种能力
三种能力即: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独立完成工作等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完成本岗位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层面的和技能层面的能力;方法能力指的是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有意的突出出来。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步骤
教材编写中,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的经验,具体分以下几步:
1、岗位分析
就是分析本专业学员毕业后,对口的岗位或岗位群有哪些。
2、调研需求
结合分析得到的各个岗位,到相关单位和企业进行调研,看一看各个岗位对员工有哪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了得到可靠的数据,需要事先拟制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的调查项目。
3、创设工作任务
按照调研的结果,创设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一定是对口岗位上实实在在存在的工作任务。整个教材的工作任务一定要将所有的知识点包含进来。内容体系贯穿一条主线―电路,以电路作为载体,以电路作为教材工作任务划分的依据。各工作任务内容相对独立和集中;任务内容的排列顺序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前面任务出现的知识点,后面的任务不再出现。工作任务的名称一定要体现工作的过程化,采用“工作对象+动作”的命名规则。比如: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和调试。
4、确定内容
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结合课程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原则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每个任务的知识点,确定技能和素养。知识点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经验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的更好”的问题。
5、组织编写
教材编写人员以本专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主体,同时要吸收企业的实训师、对口岗位的员工、往届毕业生。以方便内容的组织和工作过程的操作为基本依据,坚持过程精益化,工作情境化,学习工作化,资源信息化的原则。
6、教材审定出版
审定人员必须由本专业的专家构成。审定人员必须进行详细的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再由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如有必要,需多次修订,然后才能出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的基本形式
将整个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根据需要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包括“学习目标”、“相关知识”、“任务指导”、“拓展延伸”四部分内容。
1、学习目标
说明本任务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和素养三方面的目标。在教材中出现目标的目的有二:一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初步本任务学习哪些知识点,会干哪些活。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让学习者了解相关知识点和技能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是需要了解的,还是需要理解的,还是需要灵活应用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有意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2、相关知识
是教材内容的重点,主要介绍与本任务密切联系的相关理论知识。需要说明的是,本任务牵涉到的部分知识可能在前面的任务中已经说明,那么在本任务中就不再涉及。
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完成相关测量的基础上讲解理论知识。为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部分内容的组织分成“看一看”、“学一学”、“测一测”、“练一练”等活泼的模块。其中,“看一看”主要看器件外形、电路结构、实验结果等直观的现象,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学一学”主要是针对“看一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测一测”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简单电路或器件进行相关参数和性能的测量,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练一练”部分主要是针对以上知识和技能进行的练习,以加深印象,增强熟练程度。
3、任务指导
说明完成本任务具体的步骤、方法、标准、要求、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主要是解决“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
4、拓展延伸
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本任务相关的较难的内容,比如:各类计算及课程标准要求之外的需要学员了解的拓展知识;二是与专业课程结合紧密的相关专业课上需要讲解的典型电路的分析和讲解。通过这个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写具体任务时,根据需要利用Multisim、protel等仿真软件加入了部分虚拟仿真实验,加大了学员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力度。同时在每个任务后面都附上了考核的标准,增强了学习的指向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材集中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试用期间,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比较实用,能有效的指导实践操作。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 混合学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55-0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进度统一,不能因材施教,忽略学生个体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知识单向输送给学生,双向的互动和反馈不多;强调老师的教,弱化学生的学。极大地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也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翻转课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致力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些弊端。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翻转课堂的内容
翻转课堂属于一种新型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传统课堂模式教学与现代在线学习的高度融合。翻转的课堂摆脱了传统“课堂知识传授课后知识内化”的教学形式的束缚,将二者实施的顺序颠倒过来,采用“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深化”。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支配,课堂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大大减少了教师知识讲授的时间,这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翻转课堂将原来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转移到课前去完成,在不缩减原先课时知识量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时间来增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翻转课堂是构建一个全新的深层次学习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通过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了基本知识的传递,极大地延长课堂上教与学的时间,而且时间是弹性的。学生角色的转变随着教育信息化学习网络化的不断深入,在定制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具体的学习情况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地点,然后再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特点进行学习。
三、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研究并分析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通用型翻转课堂简单教学模型,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环节都是双向的闭环的,三个部分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更新的,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支持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系统模型,为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课前,老师根据课程任务安排学习计划,制作学习视频,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决定学习进度,观看结束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过程中检验自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师生间及同学间讨论课程知识,深化学习。
以《电工电子学》课程为例,设计基于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通过教学实验来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翻转课堂要点在于:一、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二、课堂上观点能够真正相互碰撞并将对问题的研究引向更深层次。实施的关键在于:微课程开发、课前深入学习、课堂学习活动组织。根据《电工电子学》各章节的知识点,制作微视频,学生在学习各知识点的时候自由进行,《电工电子学》各知识点结合非常紧密,如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学生看视频时可以前后视频穿插看,以便自己理解,在学习三相交流电时,又可以复习正弦交流电路的知识。在制作视频和设计作业时也考虑前后知识点衔接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各个知识点的情况,结合本校和本班情况录制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设计视频教程时控制时长,因为太长学生容易学习倦怠,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一般一个微视频5-15分钟,辅以用于知识巩固强化的针对性练习和用于课堂知识内化的学习活动等。为很好促进学习,建立班级《电工电子学》学习群,在群里面师生合作探讨本学科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适当布置设计任务,让同学们协同解决难题。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完成后可以上传班级群,同学们一起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进步。
《电工电子学》学习过程中,实验部分也是重点,以往传统教学中,老师会在实验室教授实验内容,并指导学生操作,但是一般只演示一两次,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当时就看懂且会操作,在翻转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多次观看并就疑惑处询问老师,到了课堂阶段就可以短时间学会操作并完成实验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也可以录制各自实验步骤,请老师点评,老师可以全时段的了解全部同学的实验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以便学生改进。
在课程考核时,根据学生课前学习、课堂情况、平时知识讨论、以及上传的实验视频综合考量,不简单以试卷为衡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与展望
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明确视频教内容,要精品化,以往视频内容大多是课堂内容的录制,内容简单,形势呆板,问题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自学。二是精简视频长度,现有的教学视频一般以课时为单位,时长一般在40-50分钟,甚至更长,视频片段过长,学生专注力下降,效率降低,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三是布置针对性作业,学生要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四是在教学闭环中根据学生学习时的反馈及时跟进,帮助每个学生解决所遇问题,调整视频内容和作业,不断完善时时更新。
结果证明,基于文本提出的通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但翻转课堂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实施难度也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较传统教学模式都有所提高,首先要求老师能制作适合本班本专业的识破内容,其次要求老师全程跟踪学生学习,包括学生课堂学习;对学生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反之翻转课堂也正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手段,也更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4-7
[3]罗少华.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电工技能与实训 应用
电工技能与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鉴于这一思想,我们吸收了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颠覆传统的“先懂后会”的模式,采用“先会后懂”的顺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一、课程设计
教学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专业对于电工技能知识的需求,即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哪些。根据职高生的培养目标,以及电子电工专业的技能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得该专业学生电工技能的要求入如表1所示:
在得到表1之后,设计一些“任务”来包含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时,注意这样的几点:
表1、本专业学生电工技能的要求
1.完整性。每一个任务尽量能独立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能看到效果。
2.实用性。任务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定实用价值。
3.趣味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任务尽可能有一定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先进性。注意不要用到已淘汰的内容,尽可能结合目敖衔把氐闹丁?5.顺序性。即考虑知识的传承、衔接等,合理安排各任务的前后顺序及各任务包含的知识点。
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设计者进行综合考虑。
表2是完成的任务设计。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任务已基本涵盖了表1所列的知识点、基本技能。
二、课程实施
确定了任务以后,进入实施阶段,实施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做中学”,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技能,学习相关知识,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带领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
以下通过一个例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表2、设计任务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是学习电动机控制原理的入门电路,非常简单。教学时,先简单地描述下该电路的功能,让大家讨论下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电路。刚开始时,大家可能不太敢发言,可以请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先起头,调动课堂氛围,让大家兴奋起来。教师再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并引出实际生活中的这些例子,它的核心电路其实就是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把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再让学生根据教师已经安装好的样板,进行安装和接线。接好以后,进行通电测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开心的、有沮丧的,有问人的、有帮忙的。教师并不需要以维持教学纪律为由立即制止,可因势利导,分组进行讨论实际应用中曾碰到的问题。讨论时,借鉴创造学中的“奥斯本激励法”,给学生规定几点要求,如不考虑机械损坏等具体问题、不允许对别人的见解进行嘲笑和驳斥,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讨论时,老师不参与其中,把大家的意见都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把接好的板子分成正常控制的和有故障的,由2-3个人一组进行查错和检测,找出故障原因,教师在旁个别指导或提示,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人为地设置故障,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经过努力找到故障后,会很有成就感,激发了潜在的学习激情。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途径查找: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安装工艺和排故技巧。
这样的任务教学法,成功地实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的探索,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三、课程反思
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达到“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上课睡觉到下课不愿离去”的效果。通过实践,这种任务教学法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情况与预期有很大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习动力问题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采用了增加了“刺激强度”的方法,如布置学生安装指示灯和报警电路,分组进行,各组独立进行功能的创意设计,仍有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乱说一气,甚至煽动影响其它同学。虽然最后能在组员的带动下投入思考,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与预期有差距,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外因,仅有外因不够,还要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因,才能根本上解决学习难的问题。
2.非智力因素
教学改革中注意到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强调程度不够,没有能够把这些因素贯穿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例如,制作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工具、器件放置进行严格要求,制作时桌面较为混乱,器材损耗严重,与工厂实际生产时有较大差距。
3.评价问题
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需要完成一份作业,有时是思考题,有时需要查资料,有的是类似于传统的考察知识的题目。学生解答不积极,抄作业现象屡有发生。对于学生的评价有难度,如果仍按传统的方式出卷考核,很多在制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成绩很差,而一些考试较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又很弱,难以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应该从更多的方面给学生以评价。如将学生的表现分成: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能针对任务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工作态度(如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方面,其中后三项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出评价,最后给学生的成绩是一个综合评价。这样多方面的信息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在“电工技能”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驱动法,采用“先会后懂”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实践。
参考文献
[1]曾祥富 邓朝平 《电工技能与实训》第二版。
[2]永兴 “三步走”实验教学模式[J].《物理实验》,2000(9)。
[3]金恩培 钱守仁 等 如何开好设计性实验[J].《物理实验》,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