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压电工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
On the “electrical work and skills training” course integrated teaching
Nong Qi
【Abstract】At present, technical schools, students generally poor foundation, motivation to learn is low, and the “electrical work and skills training” course is a electrician clas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the experimental,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than the strong, the students generally feel,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nes, boring and difficult, difficult training issues, theory and practice did not combine well. Traditional teaching using a simple “theory -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has revealed a growing number of drawbacks.
【Key words】Employment-oriented; task-driven; integration
1 本课程的特点
电工作业与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重点论述、用电安全、室内外高低压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电工作业,属于特殊工种,从事这些作业的人员如果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差甚至违章作业就会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因此电工操作技能是从事电类相关工作的基本条件,电工作业与技能训练课程在电类相关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就本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部分学校上课地点选在传统教室,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先就讲授的课题进行理论教学,理论课讲解结束后再转到实训室根据本校现有的相关设备有选择性的进行实训。而且中职层次的学生往往对纯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好,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有可能只会说不会做,甚至不能说也不能做。
3 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3.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编写校本教材: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应侧重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而教材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及人才培养的定位相一致并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体化教学的第一步是有效的重新编写校本教材,如可将电工基础、电工实训、电工维修、电工考证整合为一门课程,将内容分成不同项目和单元与目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国家从业资格要求相一致。
3.2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实行课程的单元模块设计: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内容以就业能力为目标实行单元模块设计。根据我校实际本人将课程分成一下单元模块:安全用电单元、低压电器单元、电力拖动单元、常用电工仪表单元、高低压配电安全单元、照明电路单元、人工急救单元等。以低压电器的认识单元为例,该单元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及其安装方法与故障检测排除的方法。首先由教师示范低压电器的安装、调试,根据低压电器的特性设置不同的实验效果。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次教师结合日常生活用电现象阐述基本原理。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既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又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将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以房间照明电路这一单元为例,首先提出任务是:完成电源的接入、电表的安装、各种安全开关的设置、照明工具选择、布线等。围绕这一任务,由教师讲解符合条件要求的仪表,布线方式,安装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学生分小组围绕这个任务模拟现实情境在一个既定场所(实训室)设计施工,这一阶段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从旁协助,引导、答疑,解决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并进行必要的理论讲解。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低压电器的检测方法,又掌握了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接线的过程中,还掌握了布线的工艺,同时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3)突出“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求学习者以实践的目的去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仅仅采用书本的教学模式,会分析电路、低压电器等的工作原理,而不会动手操作,对于电工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只有在亲自实践过程中去掌握和应用知识,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才是从根本上学会了这门课程。为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出发,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实践环节并让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到工厂、施工队进行实际应用的训练, 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 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 掌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我校我们还尝试与本校电工合作,成立学生电工实习小组,严格按照电工操作规程,在学校电工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的电工作业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
(4)完善实训场地、设施及实训方式。实训场地的建设、设施的完备是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一体化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来实现,其途径是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它们之间各有分工,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①校内实训场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实训室,增添校内实训所需的设备,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校内实训是让学生在可控状态下完成,便于教学组织和管理,且可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复训练。
②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利用企业的生产基地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有良好的实训设备,既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场所,又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专业认知,打好基础,熟练技能,提高应变能力,缩小就业时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5)根据职业资格认证要求针对性训练:电工是特有工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从事电工作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本课程将职业资格的认证嵌入到了课程教学中。我校电子类专业学生要参加电工作业中级及电工上岗证的考证,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按照电工作业中级及电工上岗证考证的要点实施教学环节,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可以立即参加考证,确保了较高的通过率。并保证学生走出社会后立即能胜任电工作业的相关工作。
4 一体化教学的成果
一体化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更明显的优越性,学生获取的知识,不是由教师完全传授或从书本直接得到,而是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通过在校期间的一体化训练很多电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顺利的通过各类大中型企业的面试和考核,顺利进入企业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并且一进入企业就能独挡一面。可以说一体化的教学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职业学校是为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同时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实践一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当然如何对电工作业与技能训练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改革,笔者只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讨。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了实践操作能力,真正使学生“学会、会用、能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维修电工 专业一体化教学 实施方法
维修电工专业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电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涉及的知识面要宽,动手操作能力要强,并且还要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所以维修电工专业的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电工知识抽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搭配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在电工部分学科实行一体化教学以后,教学效果显著,所以有必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行一体化教学。
在电工专业教学中,以往采用的理论课和实训是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师在教室上课时,学生看不到实际电气元器件,造成讲课空洞乏味,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效率低,效果差,从部分学科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推广到电工专业所有课程乃至别的专业教学工作中也是可行的。
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推行一体化教学,领导从教学体制、教学方法、教材、教师选配方面要足够重视,应引导鼓励教师。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求无疑是很高的,要既懂理论又要有操作技能,并且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师要抛开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老路子,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改以往的分段式为模块式,对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一体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
以电工专业第四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为例,这本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一体化模式,教材上第一单元是低压电器全部学习完以后,第二单元才开始学习各种控制电路,这样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的各种低压电器时,由于对各种电器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缺少直观认识,单纯学习各种电器,比较枯燥,且各种电器之间容易混淆,学生的兴趣就会下降,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以电路控制为主线,各种低压电器为副线的教学思路,制定一个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的教学模块,先针对性的学习第一单元的开关、熔断器、接触器这几种低压电器,通过实物把工作原理、作用、符号、型号、选用原则学习以后,接着学习第二单元中课题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这部分内容,这样第一单元这些电器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掌握。再比如第四版的《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第一章的半导体二极管学习以后,可以直接学习第五章直流稳压电源中整流电路,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学习一种元件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就这样把课程分成一个个模块和一个个的学习目标,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内容要突出,合理安排学习课题内容,使各部分模块内容衔接好,不能脱节。
二、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自古以来,就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的俗话,师傅是怎样领进门的?那就是指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是基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用电器入手,拆开一台电视机,让学生观察电路板的各种电子元件,让他们的好奇心转变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电子小制作,让学生进行组装,这样寓教于乐,通过制作的过程,使他们的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现在的学生爱动手,好胜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对接触器的拆装的学习,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然后每组再选取一名来进行竞赛,来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也增加了学习知识的趣味性。
三、在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中,在学生能积极参入动手操作,完成模块中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应调动学生的探索与钻研精神,拓展思路,举一反三,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中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时,在学生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和正反转以后,学生对线路的原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面的一些位置控制和自动往返控制及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点评总结,然后提出一个具体的电路控制要求,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电路,设计好后分组讨论每个同学设计电路的合理性,教师再有代表性的对一些电路进行讲解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电子电路、机床电路及各种电气设备维修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多动脑,少动手,切忌无目的的测量和拆卸,要根据故障现象,先进行电路逻辑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有针对性地对故障点进行测量排除,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电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行,打破了以往的理论课和实训是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圆梦路上创奇迹
“与发达国家同行媲美”,这是胡德霖董事长始终不变的一个梦想。苏州电科院是一家有着近50年历史的“老字辈”企业,自2000年完成转制以来,在胡董的带领下,公司仅用十多年时间就从濒临倒闭的边缘,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5多亿、专业致力于电气检测的上市公司,并成为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工业电器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机械工业高低压电器及机床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机械工业汽车电子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2年,公司还正式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设备及元件合格评定体系组织IECEE-CB实验室,也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工业(电器)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以及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公共平台。而此前,公司还被工信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批准成为首批RoHS国推实验室,并成功建成当今世界上冲击容量最大的检测实验室。
作为中国电器检测行业的技术领导者之一,公司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的技术奖项:2001年及2008年两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年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贡献奖”,并已取得12项国家专利,拥有“不受制于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具有众多的国家级高低压电器检测业务资质,拥有国家质检中心、行业质检中心、省市技术服务平台及其它科研机构,如:国推污染控制认证实验室、机械工业第二十六计量测试中心站(苏州)、机械工业电器检测(苏州)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小容量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站、江苏省电磁兼容专业测试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苏州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和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等,为国家和地方的电器检测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目前,公司正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的电器综合检验基地”更高目标大踏步迈进。
转型升级靠服务
“在当前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为国内的率先创新企业,要站在高技术、高容量起点上来完善提高服务的硬件和软件。”胡董事长在谈到当前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时说,要面向市场、面对企业,瞄准国内、放眼国际,依靠服务占领市场。想在国际同行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服务型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建设,要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端检测技术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做到国际知名。实际上,为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多年来公司十分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拥有教授级高工、硕士、博士、国家聘用技术专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计量检定员、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实验室主任评审员等科技人员120多名。在高低压电器、智能控制、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电磁兼容、抗地震等各个领域,也均有由国内著名专家领衔,由博士、硕士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作为公司的“人才引进年”,2012年成功引入了包括国际知名专家在内的数十名高级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及下属各研究、检测领域服务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在胡董看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不仅提升了公司整体竞争力,也让公司获得高水平的综合效益。多年来,公司的检验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仪器设备也从原来200多台套发展到如今的4500多台套;固定资产从原来1000多万元发展到25亿多元;实验室从市站、省站进步到建立了机械行业中心和国家中心;涉及的产品检测领域从低压发展到了高压;实验室面积从3500多平方米扩增到160000平方米;国家及省部级奖项从无到现在的15项,并正申请专利技术25项、高新技术产品2项。目前,公司所有项目全部投入运行的年营业收入也已高达数亿元。
“世界一流”有信心
“比肩世界一流同行,始终是我孜孜以求的梦想。”在谈到新年的美好规划时,胡德霖董事长坚定地说,现在公司向“世界一流”迈进更有底气、更有决心了!作为全国性电器检测机构,具备齐全的、国家级的低压电器和高压电器检测业务资质,已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的计量认证(CMA),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器检测经营业务,所提供的检测报告可作为公证数据广泛应用于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等领域,并具有法律效力。目前,公司的各种国家级实验室的权威性也已愈来愈大,如“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国家认监委授权和国家认可委认可、“机械工业高低压电器及机床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机械工业汽车电子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的、国家认可委的实验室认可(CNAS)、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并获得互认协议签署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这些国家、世界级检测试验中心的授权和建设,树立了公司在电器检测中的行业地位,显著增强了综合竞争优势。
第一条强化进网作业电工的监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特殊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进网作业电工,是指进入用电单位的受(送)电装置内,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的工人、技术与生产监管人员的统称。
第三条电力部门的用电(农电)监管机构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进网作业电工的培训、考核、发证和日常的监理工作。
第四条进网作业的电工,须经电力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进网作业。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务院电力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统一监制,地(市)、县(市)电力部门签发,全国通用。
第二章培训
第五条接受进网作业培训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年满十八周岁;
2.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3.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电工作业的病症和生理缺陷;
4.工作认真,遵章守纪。
第六条进网作业人员,须接受下列技术培训:
1.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
2.电业安全与作业技能;
3.电业作业规定。
第七条承担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任务的单位以及教员的资格,应经省电力部门认可。
第八条承担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任务的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培训要求的教学设施、场地和必要的教学手段;
2.有省电力部门认可的教员;
3.有健全的培训监管组织系统。
第九条承担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任务的教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从事电气专业工作在五年以上;
3.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或电业作业技能;
4.精通电业作业规定;
5.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第十条进网作业电工培训时间,低压电工不得少于学时;高压电工不得少于学时;低压电工转为高压电工不得少于学时;特种电工不得少于学时。
第十一条进网作业电工接受培训时,应按规定缴纳相应的教学培训费。教学培训费标准每人每学时不得超过元。
教学培训费应单独建帐,应用于与培训有关事务的开支和教育设施的改善,并接受财务监督。
第十二条进网作业电工的培训教材,由能源部统一组织编制或指定。
第三章考核与发证
第十三条进网作业电工经培训期满后,由地(市)、县(市)电力部门组织考核。考核按《进网作业电工培训考核大纲》规定的要求进行。
第十四条进网作业电工考核的科目为:
1.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
2.电业安全和作业技能;
3.电业作业规定。
第十五条考核进网作业电工的主考人员,须经省电力部门认可,每种科目的主考人员一般不得少于二人。主考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乘公办事;
2.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3.从事电气专业工作在五年以上;
4.具有丰富的电业作业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
第十六条具有中等及以上电气专业学历者,经本人申请,地(市)、县(市)电力部门核准认可,可免除电气理论知识的培训,但考核照例进行。
第十七条经考核全部科目成绩合格者,由地(市)、县(市)电力部门发给《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应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第四章监督监管
第十八条对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者,电力部门至少两年进行一次复审。未参加复审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自动失效;复审不合格者,应重新接受培训考核。
第十九条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复审内容包括:
1.作业期间作业行为;
2.电业作业规定熟识程度;
3.学习新技术、新规章及事故案例的教学;
4.身体健康状况。
第二十条电力部门持有《用电监察证》的人员,负责进网作业电工的日常监理工作,监理内部包括:
1.作业行为;
2.《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持有检查;
3.作业现场及安全保障措施检查。
第二十一条电力部门对进网作业电工应建立监管档案。进网作业电工需调动时,应办理转档手续。跨省际作业时,进网作业电工应持证向当地电力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进网作业电工离开作业岗位半年以上,需重新进网作业者,应对其进行电业作业规定的重新考核,合格者方可进网从事原作业。
第二十三条电力部门对下列行为,可视其情节,给当事人以批评教育,或吊扣、吊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处罚:
1.未持证从事进网作业的;
2.涂改、伪造或转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
3.违章作业或违章造成责任事故的;
4.违反国家有关供用电方针、政策、法规的。
第二十四条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人员从事进网电工作业或从事的电工作业与证件规定不符的,电力部门应责令当事人停止作业,上述行为是其单位领导指使的,应责令单位领导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不予检验接电或中止供电。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进网作业电工培训考核大纲》由能源部统一制定。
第二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规定。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中,我运用引导文教学法创新教学,使理论和实践互补完美结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
该教学设计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与PLC》,本课题主要涉及到教材中“项目六―顺序控制”一节内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基本能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起动、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同时对这些线路进行了安装、调试的技能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的设计、绘制、安装、调试;2.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能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启逆停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的方法;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启逆停控制线路的设计、绘制。
四、需要的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本次教学活动,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2.多媒体设备、资料、引导文(任务指导书);3.低压电器元件、万用表、兆欧表等。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
引导文教学法、智力激励法
六、教学过程的展开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1)如图所示是二级皮带运输机的示意图。控制要求如下:①1号启动后,2号才能启动;②1号必须在2号停止后才能停止;③具有短路、过载、欠压及失压保护。
(2)工作任务要求:①控制线路的设计、绘制;②选择、识别、检查元器件;③安装;④自检、通电试车。
2.教师引导:以上工作任务,涉及到本教材的“顺序控制”有关问题。所以,以上工作任务,可以归纳为这样的问题:两台电动机控制线路,要求M1启动后M2才能启动;而停止时,要求M2停止后,M1才能停止。即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一)咨询(10分钟)
1.教师活动:①分组:推荐一名组长,统一协调和分配工作;②准备好实训器材;③发放任务指导书;提供查找信息的方法、途径。④布置讲解工作任务;⑤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活动:①分组就座或活动;4~6人一组,按能力不同分工。设组长一名;设计记录一人;领取器材、安装一人;检测一人;讲解评价一名;②明确工作任务内容、目的与要求;③阅读任务指导书及相关资料,获取知识。
3.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知道工作任务内容、目的与要求;②培养自学能力。
4.资源及设备:图纸、专业书籍、表格和操作指南等。
(二)计划(20分钟)
1.教师活动:指导、检查。
2.学生活动:①准备好电工工具、仪表。如:尖嘴钳、斜口钳、螺丝刀、万用表、电笔等;②画好主电路、控制电路;③填写电工工具、仪表清单;④填写元器件清单;⑤制订实训步骤:分组讨论,把结果填写在任务指导书上;⑥明确应该注意的事项。
3.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明确实训步骤;②培养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培养提高与人交际和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团队负责的意识。
4.资源及设备:任务指导书
(三)决策(15分钟)
1.教师活动:指导、参与、审定。
2.学生活动:①分析线路图中元器件的作用,分析线路的控制原理;②小组讨论:实训步骤是否合理;主、控制线路图设计是否完善;③确定方案。
3.设计意图:①分析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②展示方案;③培养决策能力。
4.资源及设备:任务指导书。
(四)实施(90分钟)
1.教师活动:巡视、记录、指导和帮助。
2.学生活动:①画好低压电器布置图和接线图;②领取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端子排等低压电器、电线、螺钉等;③选择、检测元器件;④安装固定元器件;⑤接线。(学生独立或分工合作完成)。
3.设计意图:培养维修电工专业技能。
4.资源及设备:任务指导书、实训设备。
(五)检查(25分钟)
1.教师活动:①观察、指导、监督;②准备好试车电源板;③设置2个故障点。
2.学生活动:①自检:通电前利用万用表,根据工作原理进行检测。先检测主电路,然后检测控制回路。如有故障,要分析原因,判断故障范围,并进行修复;②利用兆欧表检测主电路相间绝缘电阻;③通电试车;④排除模拟故障:通电成功以后,在电路板上让同学们逐个排除故障点(2个);⑤把检查情况记录在《实训记录表》中。
3.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掌握检测电路的方法;②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能力。
4.资源及设备:任务指导书、实训记录表、实训设备
(六)评估(20分钟)
1.教师活动:评定成绩、点评、反馈。
2.学生活动: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③记录教师评语。
3.设计意图:①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资源及设备:自测评估表、小组互评表、教师成绩评定表、成绩汇总表、多媒体设备。
(七)作业设计
画出两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要求如下:(1)M1起动后M2才能起动,并能单独停止;(2)M1既能实现点动又能实现连续控制。
七、教学反思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254-03
Application of the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in Cours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FANG Gui-sheng, SUN Ping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quipment is mainly used to verifi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t is deficient to foste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ity. The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which adopts open architecture and modular structure, applies various technologies, such as mechanical technology,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PLC technology, pneumatic technology, sensing technology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this paper basic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s of the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are introduced. Some course modules and course projects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equipment. Finally, by making an example in the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cour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described.
Key words: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teaching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project teaching; modular teaching
1 概述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进行,其弊端是理论和实践相分离,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教学缺乏新意,上课枯燥乏味,学生听课不感兴趣,上课昏昏欲睡,这样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课程教学难以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适当引入实训设备,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建立专业教室,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设施,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1-2]。
高职高专机电类课程教学大多需要实验实训设备的支撑。传统的教学仪器设备主要为了满足某门课程验证性实验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融合了机械、电气、PLC、气动、传感等多种技术,采用了开放式和模块式结构,可满足《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多门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校在省财政的支持下,面向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引入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和模块化生产线等设备,并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2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基本构成
2.1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总体结构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由型材导轨式实训台、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机械部件、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低压电器模块、模拟生产设备实训模块(包含上料机构、搬运机械手、皮带输送线、物件分拣等)、接线端子排、各种传感器、警示灯和气动电磁阀等组成。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学生可以组装、接线、编程和调试由上料机构、搬运机械手机构、皮带输送线和物料分拣组成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装置主要模块的基本组成
1) PLC主机:采用了CPU226 AC/DC/晶体管(24路数字量输入/16路晶体管输出)、两个RS-485通信口、EM222(8路数字量输出),在PLC的每个输入端均有开关,PLC主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均已连到面板上,方便用户使用。
2) 变频器模块:采用西门子MM420变频器,三相380V供电,输出功率0.75KW。集成RS-485通讯接口,提供BOP操作面板;集成3路数字量输入/1路继电器输出,1路模拟量输入/1路模拟量输出;具备过电压、欠电压保护,电机过热保护,短路保护等。提供调速电位器,所有接口均采用安全插连接。
3) 电机模块: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步进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器等。
4) 低压电器模块:配备了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子式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变压器、整流电路、能耗制动电阻、带灯按钮、断路器、熔断器、行程开关、组合开关、转换开关、速度继电器、磁性开关、急停按钮、复位按钮、自锁按钮等低压电器。
5) 气动模块:包括了静音气泵、单杆气缸、双杆气缸、气动手爪、单控电磁阀、双控电磁阀、旋转气缸等。
6) 传感器模块:具备了电感传感器、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区分金属物料和非金属物料、不同颜色的物料。
7) 触摸屏与组态模块:配备了深圳步科EVIEW MT4200工业触摸屏和EV5000组态编程软件。
2.3 装置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3]
1) 机械手搬运机构
当存放料台检测光电传感器检测物料到位后,机械手手臂前伸,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延时0.5秒,手爪气缸下降,手爪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延时0.5秒,气动手爪抓取物料,手爪夹紧限位传感器检测到夹紧信号后;延时0.5秒,手爪气缸上升,手爪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气缸缩回,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右旋转,手臂旋转一定角度后,手臂前伸,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爪气缸下降,手爪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延时0.5秒,气动手爪放开物料,手爪气缸上升,手爪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气缸缩回,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左旋转,等待下一个物料到位,重复上面的动作。在分拣气缸完成分拣后,再将物料放入输送线上。
2) 物料分拣机构
当入料口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物料时,变频器接收启动信号,三相交流异步电机以30HZ的频率正转运行,皮带开始输送工件,当料槽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金属物料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金属物料推入一号料槽,料槽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工件经过时,电动机停止;当料槽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白色物料时,旋转气缸动作,将白色物料导入二号料槽,料槽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工件经过时,旋转气缸转回原位,同时电动机停止;当物料为黑色物料直接导入三号料槽,料槽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工件经过时,电动机停止。
3 基于实训装置的课程模块与项目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融合了机械、电气、电动机、PLC、气动、传感等多项技术,并面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采用了开放式和拆装式结构,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块组合,满足《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控制》、《变频调速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多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表1为利用该实训装置开发的课程模块和教学项目。
4 基于实训装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4.1 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安排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造成理论与实践分离,而且实验实训室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引入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并根据现场化教学的需要,将教学环境设计为现场教学模式,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于一体, 使专业教室具有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 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整个一体化实训室面积达150m2,室内配备了九台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一套MPS模块化生产线实训装置,以及46台电脑和投影、音响教学设备,配备了统一的实验桌椅、黑板、仪器柜等,可满足单班课程现场化教学的需要,实现课程教学做于一体,教学场地布置如图2所示。
电脑与操作台区属于基础教学部分,主要用于知识讲解、课程讨论、软件编程、低压电器实训等。实验桌上安装了网孔板,既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保护,又可固定常用的低压电器,作电工实训用。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区属于应用部分,既可用于单门课程的实训需要,也可满足课程综合教学的需要,如PLC实训、变频调速实训、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等。模块化生产线区属于高级扩展部分,配备了自动传输、立体仓库、三坐标测量、模拟加工等八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了以太网和现场总线进行相互连接,侧重于生产线的总体控制实训等。
4.2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路
我校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四年来项目组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探索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当属基于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下为实施该教学模式而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
1) 课前根据实训装置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项目,编写教学讲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仿真动画,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这部分工作是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2) 在课程教学之初,组织学生到校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参观,增加感性知识,了解普通车床、铣床、钻床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以及实际的电气控制电路;了解常用低压电器、PLC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等。
3) 在讲解电气控制部分时,每个实验桌上放一套常用的低压电器和电工工具,方便学生了解各种低压电器的结构,学习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方法等。
4) 在讲解PLC基础部分时,每个实验桌上放一个PLC和一套常用的低压电器,方便学生了解PLC的结构、接线方法等;方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调试基于PLC的电机控制电路等。
5) 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分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较高的要求,安排较难的设计任务,并要求不光自己学会设计和操作,还需要帮助组内的同学完成设计任务。对于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引导和督促,适当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则需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必要时采用强制措施,迫使他们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 加强中间过程考核和期末实践考核,增添答辩环节,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项目组织考核,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在期末再安排一次实践考核,随机抽取平时训练过的项目任务,并给予评分,计入总评成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招对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引入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整个实训装置包括了机械、电气、PLC、组态设计、气压、传感器等多项知识,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是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另外新的实训设备引入,也需要教师根据实训装置编写合适的讲义,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对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明确要求,灵活的教学方法
一、前言
电力拖动控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计算相对较少,理解的内容较多,动手能力训练的项目相对较多。那么怎样使培训学员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它,经过近年的教学摸索,结合平时的实际技能等级考评的经验,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引入行动导向中的启法式教学法,使培训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企业职工培训之目的。
二、明确提出培训教学要求
作为教师要教好书,必须把握整个培训内容的灵魂,要有达到目标的实施计划与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员刚接触到电器,对电器较陌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这时一定不能放弃,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掌握、理解、了解的真正含义,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向学员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员了解低压电器的结构,理解工作原理,熟练掌握选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掌握基本控制线路,做到熟练默画出基本控制线路,最终要求学员具备独立设计简单控制线路的能力;最后要求学员学会读图、识图;学会故障分析,掌握故障排除方法,最终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有了明确的要求,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常用低压电器的教学方法。了解电器的结构,如了解接触器,运用实物讲解,通过对接触器进行拆装,要求学员把拆下的零件与图片进行对照,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加深了印象,这样就可以快速记住接触器,根本不用死记硬背。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找一个CJl0-10/220V的接触器,把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加上额定电压,此时立刻听到“啪”的一声,接触器衔铁被吸合,带动触头动作;再断开电源,又“啪”的一声,接触器触点很快复位初始状态。掌握图形符号、文字代号,是为学习控制线路打下基础,必须在课堂内要掌握。了解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对低压电器的选用,这是关键点,要求学员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
2.电动机控制线路教学方法。
(1)掌握控制线路的分析。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如分析具有自锁正转制线路。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失压保护是否齐全了,连续运转的电动机需要过载保护,故控制线路还要加入热继电器,问题到此解决好了。把控制线路内容讲解好了,学员对设计也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教师的关键任务是教会学员的设计思路,慢慢地培养学员的设计能力。
(2)工作原理分析。如何解决工作原理分析,突破“死记硬背”。例如,正转控制线路原理的分析。方法是按图装接线路,这样通过实物操作按钮,观察到接触器的动作,电动机的真正转动,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很快掌握了工作原理。其它复杂的控制线路分析按照控制要求进行,需要书写时一定要规范,让别人一目了然看清动作过程。
(3)如何培养学员的设计能力。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首先是要明白只要改变三相电源中的任意两相相序,电动机即可实现反转,其次需要画出两个正转控制线路,在主电路接线时,只要对U相与W相的连线做小的变动,就成功地完成了正反转控制线路。最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电路设计好了吗?学员可以自由组合讨论,可能会有学员提出,两个按钮同时按下时,主电路出现短路,自然地引锁的触点。只有在接触器线圈电路加上对方接触器常闭触头,才能防止短路事故的发生。
3.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教学方法。有了前面知识的准备,就能很顺利地把接下来的内容讲好,可以说很省力地完成任务。
(1)教会学员阅读电原理图的方法。首先分析主电路,主要是看电动机的名称、功率、数量;分别由什么电器控制,具有什么控制形式,如降压启动控制或双速控制,具有什么保护功能。其次分析控制线路,主要具有什么样的控制功能,如连续、正反转、两地等,以及明确接触器线路的供电回路。最后分析照明电路、指示电路。
(2)常见故障的分析。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模拟机床控制线路或已经安装好的相关控制线路,教师提出几个常见故障问题,让学员自己来完成。加强学员的分析能力,培养学员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若分析故障的思路正确的话,其实际的故障也就很快排除。通过操作来获取故障现象,根据观察所得故障现象在原理图中分析,从而圈出故障范围,故障范围与故障现象必须一一对应。
(3)排除故障。要求必须断开三相电源,运用万用表欧姆档检测。根据结果作出准确判断,一定要排除故障,恢复正常。
四、理论联系实际
电力拖动与控制除了理论上要灵活掌握它的学习方法,还非常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那就是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实际操作训练要跟理论同步教学,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反复的操作训练,才会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是关键能力的开发,促进学员的脑、心、手全方位被调动起来,真正从素质方面教育人手,把学员的培训学习转化为一种“游戏”形式,学习不枯燥。让学员愉快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愉快地、轻松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敬梅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张伯邑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职教通讯, 2003,(05).
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原则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工作意见》中关于加强培训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全面实施省电力公司“人才强企”和“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提升基层农电职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打造一流农电职工队伍,省公司提出了在农村供电所实施“四个一”(即一档线、一台变、一间学习室、一间训练室)工程。为广大农电人员创造“就近、随时、方便”的基本培训条件,解决基层农电人员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的需求,达到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保护规范化,全面提升基层农电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训练基地承担了《农村供电所实施“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的科研任务,笔者现浅谈该课题的研发制定原则。
一、立论依据
1.国家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等级要求
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职训基地开展的国家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高级工、技师技能等级要求,达到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保护规范化;征求来自全省农村供电所生产经营一线的学员意见,了解农村供电所人员对培训工作的要求。
2.制定“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课题研究步骤
确立了制定“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步骤:一是收集全省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农村供电所以及农电员工对技能培训工作的需求;二是对国家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培训需求进行提炼,进而拿出既有培训类产品一般特质又能贴近生产实际的产品研发条件和建设标准;三是将真实的应用于生产营销实际的设备装置引入到培训中;四是细化“四个一”工程的具体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
3.“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定位
明确“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中核心项目“一间实训室”内应配置的实训装置,按照“组合式、模块化、插件式、多功能”的要求到相关厂家进行了调研,初步提出了“配电装置安装排故一体化、表计回路装接检查一体化、表计抄核纠错一体化”的研发条,力争实训室培训装置的配备具有鲜明的农电特色,同时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满足农村供电所的培训需求;特色项目“一档线、一台变”;基础项目“一间学习室”包含计算机联网学习课件、查询以及阅览室等功能。
二、技术标准制定原则阐述
1.技术标准制定依据
本标准根据《农网配电营业工-国家职业标准》、《江苏省电力公司农网工程建设标准》、《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以及《江苏省0.4kV~220kV电网建设技术导则》等规范制定。
2.“一档线、一台变”建设的技术原则
“一档线、一台变”主要包括一档或一档以上10kV、0.4kV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的配电线路、一台10kV双杆架设的配电变压器以及相关配电装置,可以进行配电线路架设与检修、配电变压器安装与检修等技能培训和考核。
(1)“一档线、一台变”培训功能。农村供电所室外“一档线、一台变”实训场主要实现10/0.4kV线路架设、配变台架安装、负荷开关安装及常规操作、绝缘子和金具的更换、导线修补与更换、线路线材压接、拉线制作、10/0.4kV电力电缆的制作、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与直流电阻的测量、变压器接地装置的安装与接地电阻的测量、低压接户线及电能计量箱的安装、检查与更换、10/0.4kV线路巡视与障碍排除、线路杆位测量和电杆组立与纠偏等培训功能。
(2)实训场地要求及主要建设内容。农村供电所室外“一档线、一台变”实训场面积应在100~400㎡左右,建设内容包括一档及以上的10kV和0.4kV共2个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的培训线段,一台容量不超过315kVA的配电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供电所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安装其他配电装置(10kV断路器、分段开关、并联电容器、故障指示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等),场地上配置防高空坠落等各种安全装置。
(3)“一档线、一台变”主要设备。农村供电所室外“一档线、一台变”实训场设备主要有:变压器、低压配电箱、变压器台架金具、直线杆、终端杆、10kV金具与绝缘子、0.4kV金具与绝缘子、拉线盘及拉线、故障指示器、三相接户角钢、单相接户角钢、单相计量箱、三相计量箱等。
(4)仪器仪表配置要求。农村供电所室外“一档线、一台变”实训场配置的仪器仪表和工器具主要有:双臂电桥、接地电阻摇表、四极接地电阻测量仪、2500V绝缘电阻表、1000V绝缘电阻表、500V绝缘电阻表、单臂电桥、导线连接钳压工具、测距仪、测高仪、紧线器、脚扣、脚板、双控保险带、安全帽、成套电工工具等。
3.“一间训练室”建设的技术原则
主要配置用于配电设备安装与故障排除、电能计量装置装接及通电前检查、电能表抄读及计量异常处理等训练的综合实训装置。
(1)“一间训练室”主要培训功能。农村供电所“一间训练室”主要实现以下培训功能:低压电源接入系统原理;低压照明及动力回路接线原理;低压照明及动力设备安装及维护(含电工基础工艺);常见低压照明及动力回路故障排除;低压无功补偿控制接线原理与常见故障的排查与检修;三相三线、三相四线直接接线或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线的各种情况测量、绘图和分析计算训练;对各类错接线方式进行判断和分析以及对电表误差电量的退补等培训;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训练等。
(2)“一间训练室”场地及设备配置要求。农村供电所“一间训练室”面积应在40~80㎡,训练室内应配置具有配电设备安装与故障排除、电能计量装置装接及通电前检查、电能表抄读及计量异常处理等功能的综合实训装置,同时配置工器具柜、仪器仪表柜以及相应工器具和仪器仪表。
(3)“一间训练室”主要配置设备。农村供电所“一间训练室”主要配置以下设备:低压配电安装与排故综合实训柜、装表接电检查分析智能实训柜、电能计量抄核智能实训柜等实训装置各1~2台。农村供电所“一间训练室”还可配置以下设备(物品):仪器仪表柜、静电地板、白(黑)板、仪器仪表桌、移动工具小车、数字(指针)万用表、组合工具、工具盒、实训桌椅、若干规格导线、绝缘垫等。
4.“一间学习室”建设的技术原则
主要包括配置与农村供电所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技术类和管理类书籍,能与省公司网络大学相连的若干台计算机等设备。
(1)学习室主要功能:学习室主要满足农电人员基础知识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可采用自学、网络大学课件学习、集中授课、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
(2)学习室场地及主要配置设备。农村供电所“一间学习室”面积应在30~60㎡,室内应配置有书柜、书报架、学习桌椅、计算机(原则上按照每5人/台需求配置)及计算机桌椅、白(黑)板,有条件的亦可配备电子录放设备和教学投影仪等教学用具。
(3)与农村供电所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类书籍有:《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抄表核算收费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用电监察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电力负荷控制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配电线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送电线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电力电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内线安装-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农村供电所人员上岗培训题库》、《中低压配电实用技术》、《农网配电营业工岗位及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常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手册》、《低压配电常见问题分析》、《低压电气技能操作作业指导》、《计算机操作基础教程》等专业书籍;与农网有关的规程和标准,如《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农网配电营业工-国家职业标准》等;与农网相关的技术类期刊,如《农村电工》、《农村电气化》等。
(4)与农村供电所管理相关的管理及励志类书籍有:《你在为谁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读本》、《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体系知识读本》等;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农电管理的制度汇编等;与农电管理有关的期刊,如《农电管理》、《供电企业管理》、《电力职工教育培训》等。
三、该技术标准的创新亮点
1.高度提炼国家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等级主要培训项目
将国家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高级工、技师技能等级主要培训要求,高度提炼成“一档线、一台变、一间实训室、一间学习室”,即“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
2.高度浓缩实训柜功能空间
核心项目“一间实训室”内配置的实训装置,按照“组合式、模块化、插件式、多功能”的要求,初步提出了“配电装置安装排故一体化、表计回路装接检查一体化、表计抄核纠错一体化”的研发条件,将原先的7块实训柜浓缩至3块实训柜,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满足农村供电所的培训需求。
3.高度实现“就近、随时、灵活”的基本培训条件
在农村供电所建设“四个一”的基础培训设施,为农电人员创造“就近、随时、灵活”的基本培训条件,满足基层农电人员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的需求,达到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保护规范化,全面提升基层农电人员业务技能水平。
4.“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实行“四个统一”
即统一技术标准规范,统一各材料规格,统一实施方案图纸,统一验收标准。这样各项清晰明了,便于执行到位。
5.农村供电所兼职培训员的选聘和培训优化到位
农村供电所应按配电运检、装表接电、营业抄核三个专业设立兼职培训员,兼职培训员优先选择技术骨干和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的农电员工。同时,兼职培训员负责组织本所农电工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自学和网络课件学习,组织员工开展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
四、实现措施
1.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省公司农电工作部负责制订农村供电所“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负责农村供电所“四个一”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审查和下达工作;省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四个一”工程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四个一”工程培训指导意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农村供电所“四个一”工程培训工作。各市、县基层供电所负责汇总、审核、上报各农电工培训计划;负责根据批复的培训计划组织供电所农电工开展基础知识自学、网络课件学习及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负责农村供电“四个一”培训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负责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农电工培训需求,提出完善培训设施和培训方法的合理化建议;负责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农村供电所“四个一”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2.分步推广实施,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2010年,在全省1570个农村供电所,挑选200个供电所分步推广实施,不断总结经验,稳步以点带面推进。
3.基层农电工培训要求措施
基层农电工参培基本要求:参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自学和网络课件学习的学时不应低于48学时/年;参加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学时不应低于48学时/年。
管理要求措施:供电所负责组织本所农电工日常培训工作,兼职培训员对员工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实施中应做好培训(实训)日志和员工培训考勤记录;供电所要设专人负责“四个一”培训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设备损坏要及时报修,保证培训设施时刻处于可用状态;基层农电工参加培训应利用业余时间,不能影响日常工作;市、县供电公司要建立供电所培训质量定期抽检制度。定期抽取供电所员工进行考试、考核,考核情况纳入供电所年度工作考核;市、县供电公司要不定期对供电所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了解最新培训需求,并整理汇总上报省公司。
五、实用价值及评估
1.实用价值
农村供电所“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实用性高、针对性强、效果大;可以全面提升农电员工的技能素质,快速适应电网发展形势的需要。
2.效果评估
一是从规范基于能力标准的项目评价模式上看。在“四个一”工程培训项目实施前,要向学员公布培训科目设置和对应的能力要求,开展训前能力评估;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培训项目效果,对每位学员做出能力提升效果评价。事实证明“四个一”培训前后,其技能水平大有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改革;电工职业技能
当前,应用型人才被许多高校列为培养目标。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升,社会对技术型、技能型(即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1]。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作为一个长线专业,在社会上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那些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而社会上对该专业学生真正需求的能力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从课程体系中的具体课程入手,解析他们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在该专业中选择了针对工业现场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技术、与工厂实践密切结合的《电气控制与PLC》这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作为该专业学生基本应用能力培养的平台,通过以提高学生应用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本课程对专业应用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大力提倡应用型能力的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1]。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应用型能力?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只能来源于实践。通过与我们校企联合的一些单位的深入调查,与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关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归纳出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电路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和电气传动应用技术等四大模块的应用技能[1]。而在这四种技能中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性最强的应该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包括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线路、机床设备的电器控制线路和PLC控制技术的应用。是将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体系中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调速系统和微机控制技术等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电气识图、设备运行、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电气设计等基本应用型技能,内容设计上与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也就是说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掌握电工职业技能,应该是基本应用能力。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的能力结构中,本课程占有重要位置。
二、本课程改革的目的
1、现实状况
在就业现场,往往很多单位都对用人有一个工作经验的要求,甚至对刚毕业学生也是这样。什么是工作经验?实际就是应用能力问题。以前是学生在企业中获得工作经验,现在这一任务下移到学校。社会需求发生的变化,学校不能无动于衷。不然你培养的人与社会需要是脱节的。这样不仅造成学生就业困难,而且学校自己生存也会带来危机。在工业现场,只要打开电气控制柜,里面尽是电气元器件及其组成的控制线路。尽管内容在校都学了,但下厂实习时学生能一下子正确认识的并不多。这说明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是不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教法的问题,也有课本内容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等问题。
(1)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教育,学生的素质差别较大,尤其是我们新晋升的二本院校中的学生素质更是如此。如何让这样的一些人,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收获一些东西,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立足于社会,是我们要积极面对的实际情况。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中,学生四年要学习的课程很多,要做到都学好是不实际的。因此在教学课程体系中,要正视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一些理论知识不太难,实用性强的能体现职业技能的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认识到学习这些课程对他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现在好多教师自身缺乏工厂实际经验和工程背景[2]。讲课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仍然继承传统教学模式,老师黑板上讲课,学生底下被动听讲。在小学中学是这样,到大学还是这样,偏重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理论与实际脱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老师上课的方法不科学是现在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对大学老师上课的技能有更高的期待。因此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学习效果也是高校老师自身研究的问题。
(3)课本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是普遍的问题。当今技术发展非常快,工厂企业都在使用了,我们的课本内容还没有反映,尤其是电气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根据当下实际情况,要加快教材内容建设,快速反应社会需求。
2.课程改革的目的
当前,许多学校都把应用型人才定位为培养目标。专业不同,应用型能力也是不同的。每种专业应具备什么样的应用型能力,以及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具体实现培养目标,都是我们高校老师要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结合我们学校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了理论知识不太难,实用性强的能体现职业技能的课程《电气控制与PLC》作为改革平台,探索以具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某些代表课程对应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思路,以专业应用能力提升为牵引目标,重新对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本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目标的具体实施探索一定的方法,总结一定的教学经验。
三、课程整体开发方案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内容体现出实用性、技能性、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体现学生专业基本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所述知识技能是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是进一步掌握专业其它课程知识、技能的基础。我们在专业培养方面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方案,围绕应用型能力提升开发课程教学体系。
以学生未来岗位技能为核心,结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突出以维修电工职业技能为该专业基本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确定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见图1所示。根据教学目标构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再按照教学规律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内容设计为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主要思想的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现场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训、生产实习、职业技能认证、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3],见图2所示。以突出维修电工职业技能为该专业基本应用型能力的课程设计方案,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育模式,以实践性和职业性作为切入点,体现该专业学生基本应用型能力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在理论教学上注意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促进以学生就业的职业教育思想引领课程教学,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技能本位”的理念组织课程教学;以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应用、强化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此我们要求做到三个“一体化”[4]:(1)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验(实践)教材融合;(2)教室一体化。即大部分理论内容课程搬到实验室中去上,使教、学、动手相结合;(3)教师一体化。即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一位老师讲解,做到了教学和实验两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三个一体化的目的就是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实践的结合。一改往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离,不能有机结合互相支持的局面。
1.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理论教学内容按照课本进行整合,吸纳了变频器和触摸屏等新设备和新技术。形成了以低压电器原理应用、电动机控制线路、机床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技术、变频器技术和触摸屏技术等模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形式,使本课程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和实用。课本只是知识的一个载体,不能课本上有什么讲什么,没有我不讲。一定要对课本内容进行自我消化,进行序化整合,补充或者删减。不能按部就班讲课。
在每一个模块理论教学内容中都设计一些简单但非常典型能帮助理论学习的实践内容,将教学任务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例如低压电器原理应用模块,就设计了交流接触器、按钮、继电器的拆装练习。通过 “低压电气器件的认识” 这个工作项目,具体拟定成一个工作任务:“交流接触器、按钮、继电器的拆装练习”。通过学生在实验室工作台上亲自动手完成“工作任务”,借助多媒体课件,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的过程,达到认识交流接触器、按钮、继电器的结构及组成部件,比以往看图抽象讲解要真实得多,更符合知识的认知规律,从而轻松掌握其工作原理、应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再如“PLC控制技术”内容教学时,先找来一段由PLC控制的自动生产线视频播放给大家看,借助大家兴致很高,急切想了解为什么的时候,再引入到PLC的作用和结构等正题上来。在实验室PLC控制台上,老师边讲边做,亲自搭接一个简单的PLC控制的红绿灯轮流点亮的演示实验,这样本来一堂很枯燥的理论课,由于加入了视频背景和演示实验这样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提高,从而唤起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另外在PLC指令的学习中,应采用学、说、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每一个指令都要在电脑上练习一遍,观察其功能变化。对于像《电气控制与PLC》这种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动手练习才会有学习效果。如果还是在课堂上按照课本宣讲的旧模式,不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模式,学生是根本没有兴趣听下去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去做,身临其境教学,增加动手的时间和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环节,为了凸显该课程在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采用连续的、强化性的、与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对接的形式,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设计了电工实训,大型实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实训,电工职业资格证考取培训(课外)及毕业设计等6个实践教学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呈衔接与递进关系,由简单认知到综合性设计、组装、调试、排障过渡,从单纯的教学过渡到岗位需求能力培养,做到环节连续,强化训练。
由于在理论课时,已经安排了支持理论内容教学的基础性小实验,因此该课程的实验环节都设计成大型实验,采用基于生产过程,贴近实际的项目为引导,即实验内容综合,控制功能完整的实验项目为主不再做验证性实验。例如设计了“PLC控制变频器多段频率调速实验”[5],掌握PLC和变频器两个智能控制设备配合使用的方法。还有“继电控制、PLC控制及变频器控制的电动机正反转综合实验”[5]。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分析不同控制方法的特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以任务驱动、行业规范引导,选择真题实作,按照实际工程设计步骤、方法去要求。例如设计结果的成形图纸,就要求使用CAD计算机制图,图框、标题栏、设备表等一应俱全,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画法要求都要遵循国家规范和电气行业规范要求,比对国家甲级设计院出图标准,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实训主要基于具体的课程设计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进行,即以实际工作过程还原课程设计结果,在真实的环境中检查自己的设计结果,从而完成设计、安装、接线、调试、修正等工艺环节。即训练技能也要求岗位职业素质。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制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社会化的职业资格鉴定体系为技术和技能的资格认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是对拥有某种能力的通用证明。借助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以职业导向、技能本位的思想引导鼓励学生考取电工资格鉴定证书。我们利用课外时间,对参与的同学进行辅导和开放实训场地练习。帮助他们成功获取证书,证明自身能力。
五、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环节学时数。一定要将应用能力的获得追根溯源即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抓住这个关键点,再将实践学时有的放矢地分配好,利用现代教学理念探索利于专业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重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的一体化教学形式。我们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以该专业典型应用性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改革为切入点,将社会变化需求,转化成自身生产力。改善了教学与企业和工厂对人才使用要求脱节的问题;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钱平,赵金荣.电气自动化控制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教材(PLC应用技术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艳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CDIO教学模式的实施[J].首都教育学报,2012,06:84-86。
[3]刘燕,王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发[J].高教论坛, 2009,07。
[4]任晓芳.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