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

第1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实践基地;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4-02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是以实践性为主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不仅涵盖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还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设计的平台,实践基地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学生实践训练的入门向导。

知识结构是人才素质的一种“无形”存在,能力则是知识的有形体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也从理论教育提高到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我们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其能力结构中不仅包括敏捷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应有实践性很强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存在的几个问题

原有《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中,虽然重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教学形式上说,主要是在实训教室里,先由教师讲授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再由学生按照原理图和操作说明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只要被动地“照葫芦画瓢”完成操作就行了,极少有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得到充分调动。

2.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训内容一般都以实训教室现有的设备,和从市场上购买的成套的电子产品“套件”组装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所学课程和知识体系的联系有限,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跟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面对竞争激烈和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当今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学生很难实际动手体验,所以对许多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与图片中。

针对上述现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不仅要将原来的学时压缩到少而精,还要着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尽量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电子技术实训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不仅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先要抓住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总之,通过学生在各个层次上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学生在毕业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电工电子实训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电子电工实训是大学生在大学中重要的一门科学实验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训过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安排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设计发明作品或电子小产品,帮助学生带着兴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课程内容较多,特点各异,就拿电子工艺课程来说,它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很多内容属于经验和技巧。针对这门课程的这些特点,在实训中,我们采取“激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焊接技术时,在讲课前先安排一定学时的焊接练习,让同学们在没有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自己动手,自由讨论,结果不少同学发现了很多问题,然后再开始教授有关工艺知识,此时学生不仅听得认真,抓住重点,能够对症下药,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入门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老师再讲解焊接操作技巧和质量控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找到不足,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起到了训练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变为主动的“学习”,上课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远远胜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此外,在每一次的焊接练习中,我们只为学生提供导线等基本器件,而具体的焊接造型由学生自己设计,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想象力,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研究出更合理的方案。因此,每次练习完,学生的作品总是千姿百态,好多同学设计出了让老师都感到惊喜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思想。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应对自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第2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数学教学内容;深度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61―02

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而注册入学更是加速了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入学门槛已经降至较低的程度,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对数学课并不重视,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

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是要达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调查相应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探知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深度的需求,从而恰当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让数学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一、专业课中涉及到的数学教学内容

调查了解到,共涉及到数学五个方面知识的应用,分别是:复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逻辑代数、线性代数。这五个方面的数学知识对以下这些课程具有很强支撑作用:

1.电工基础:电工基础是电子专业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它的电流和电压采用了相量表示法,这里涉及的数学内容是复数;在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分析和动态电路的分析中,这里涉及到的数学内容是微积分、反常积分,常微分方程;在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中,应用KVL、KCL列方程求解电路,这里涉及到的数学内容是线性代数;涉及到线性代数的不仅仅是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还有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中都有一些矩阵应用。

2.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课,在晶闸管及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中求平均电压值,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和带电源的简易函数发生器案例,这里涉及到的数学内容是导数概念、极值概念和定积分。

3.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中主要涉及到三种基本逻辑门和七种组合逻辑门,研究和简化逻辑函数的工具是逻辑代数。当然,逻辑代数不仅应用在数字电路上,单片机、C语言中都有应用,只是他们的符号表示、名称并不都是一样的。

二、专业课对数学内容的深度的需求

因为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仅仅知道需要哪些数学知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问题。而专业课程中的例题会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这些数学知识应用的深度,下面就分别针对数学的这五个方面的知识分别举例说明:

1.复数的应用实例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它的电流和电压的瞬时表达式就是使用三角函数的形式来表示正弦交流电变化的规律,由于用三角函数表达式(或者正弦量的波形图)来分析和计算正弦电路就比较繁琐,十分不便。为了使表示方法和求解电路简便,引入相量表示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对复数知识点的需求深度如下:(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及向量表示;(2)能进行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法则;(3)能熟练地计算复数的三角函数形式和极坐标形式的乘除法;(4)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2.微积分知识点的需求深度

微积分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不仅在专业基础课而且在专业课中都有所应。

我们对微积分知识点的需求深度如下:(1)理解导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3)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4)熟练掌握定积分基本的换元积分法;(5)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因为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在电类专业中运用较多,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在这两种类型的函数上加强练习。

除此之外,函数知识、利用导数求最值、反常积分的应用等等在专业课程中也有实例。

3.常微分方程的应用

微分方程指描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

我们对常微分方程知识点的需求深度如下:(1)了解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2)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公式求法,会解简单的齐次方程。

4.逻辑代数的应用

逻辑代数又称布尔代数,研究和简化逻辑函数的工具是逻辑代数。

我们对逻辑代数知识点的需求深度如下:(1)理解逻辑变量与运算;(2)掌握逻辑式与真值表;(3)掌握逻辑运算律和公式法化简逻辑式。

除此之外,二进位制、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卡诺图和图解法化简逻辑式等在专业课程也有应用。

5.线性代数的应用实例

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处理线性关系问题。它是一种离散型的数学。在电路系统、通信等学科中都有应用。

例题 用结点电压法求下图电路的结点电压。

此外,在通讯中的图像处理,由于图像的二维性质决定了图像的存储即为一个二维的矩阵,需要用到随机场的知识。只是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只涉及到线性代数概念,以及含少量变量的方程组的求解。

四、结束语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到专业对数学知识需求的深度,我们整理了各专业课程中与数学有关的应用或案例。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不能仅仅依赖专业例题来确定,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学生后续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等等,这是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国经主编.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王苹等编.数字电子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俞瀛,胡萍,丁国香.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现状分析;模式改革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而电工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信息时代形成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一门前景广阔的热门学科,而且已渗透到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愈来愈成为必修的基础学科。纵观我们生活的地球,下到衣食住行,上到国防航天,无一不闪耀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光芒[1]。

1.我国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现状

21世纪以来,为满足现代社会工业快速发展的用人需求,职业教育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并且有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趋势,学生数量是在逐年上涨,但学生的整体素质却普遍不佳,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以电子专业教学为例: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课堂专业理论教学,其教学效果极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效率低下,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模式与实际社会脱节、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成为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2]。

2.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很多专业的技能人员因自身电工电子技术的缺乏,而使其更好的发展变得困难,且这种现象日益增多。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汽修、汽车装具、计算机维修、制冷、医疗器械维修等专业,还有其它更为广阔的不同领域,对这样的技能人才同样是求贤若渴。像电子行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甚至出现了博士生易得,电工电子技术人才难求的尴尬局面。

中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面向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部门。按照市场的导向,中职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教学方案,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具备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技术日益发展的步伐,因此改革中职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中职学校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3]。

3.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要点

3.1改革必须遵循学生的特点进行

目前,中职学校的招收生源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综合素质整体较低,由此给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电子方面的专业教学更是举步维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学习有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差。因此我们应采取分类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打算,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4]。根据评价结果把学生分为三类进行教学试点改革,并给三类学生相应的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一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二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电子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电子信息的学习。

3.2改革必须从课堂教学开始

职业教育要以“应用”为主,培养学生适度、够用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从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实施创新的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注重启发式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实验教学。一堂课如何开头,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学效果往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运用对比演示实验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讲授“晶体二极管”时,可通过演示两个对比试验引入新课。实验一在音乐卡片电路中正向串联一只晶体二极管,接通电源后,便会奏出悦耳的音乐;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二极管反相串联电路中,合上电源后却没有音乐发出。这两个“一动一静”现象,必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其原因的强烈欲望,此时,教师导入所要讲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3.3实施“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就是结合地区、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技术型人才。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4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很有必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的实训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4.结束语

依照上述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能够普遍得到认可,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分类教学为模式的电子方面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开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这项教学改革显示出的教学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总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胆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求灵兴.浅析中职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模式的优化.科教新报(教育研究),2012(05).

[2] 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41~43.

第4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计算机相关技术专业的《电工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以前在学习计算机类的专业课程时,都要经历《电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电机拖动》等课程的逐步引导学习后,再进入到专业硬件知识的学习,总感觉要系统化的学习后才能掌握好后面的学习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中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不能再向“压缩版的大专”方向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人才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当努力做到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的特征,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适应学生和市场的需求。然而,本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直对《电工技术》等课程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电路分析开始的一大堆理论知识,到数字电路的01世界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相互转换,都使学生纷纷放弃了钻研,凑合把课混过去。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视现代技术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一直有人认为该课程既然是基础课程,就没有必要涉及新技术,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很古老,在后面越来越没用,更是打不起精神来。

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最主要是两条:一是加大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对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认识、电工工具的使用等。二是将知识分为重点讲解的和一般理解的,与计算机专业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详细讲,认真学,而一般性的知识则大概介绍就行了。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灌输学生安全用电的知识,并把每部分内容与后面课程的联系告诉学生。

实际上,现在在计算机专业的后续课程中,专门的硬件课程已经很少了,最多也就是组装维修里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相关课程里有用,但在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学生一般去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要求却很高,要会修理电脑、外设,要会拉网线、联网,还要会编程、搞网页设计,等等。所以需要他们掌握很宽泛的基础知识,还要会综合运用。电工技术课程任重道远。

经过几次改革,现在我们的《电工技术》课程基本上安排在学生的第一个学期进行,主要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用电常识、基本电路介绍、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应用、数字逻辑、基本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等,而对动态电路分析、放大电路的分析、模拟电路分析、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内容作为了解性知识,在60个学时内完成。这里面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内容,而且虽然内容繁杂,但必须要保证足够清晰的条理性,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随时注意他们的理解接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节。例如,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对电子学的一般知识以及有足够了解,是原来的中专职高的三校生,那就要重点放在其他地方,而如果学生大部分是从高中高考过来的,对电工学的知识仅限于中学物理的范围内,那在入门的时候,就要慢一些了。有时候同样专业的几个班,同样的《电工技术》课程的进度却差得很多。

《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宽泛,为了将该课程讲解透彻,必须对该课程的内容加以整合。(1)考虑到电工技术所涉及的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内容贯穿课程始终,因而对这些部分的内容从有关章节中提取出来,在课程讲授开始之前集中安排讲解介绍。(2)将电路原理方面的直流电路部分教学,分为原理教学和方法教学。原理部分集中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内容;方法部分讲解电源等效变换法、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电压法等内容。这种集中讲解的方法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比较学习。

另外我们还加强实践性的知识学习和掌握,在实验室里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平时上课就多接触电工工具、计算机组件、OA设备等。一方面使同学们对这些以后天天打交道的东西不陌生,另一方面也使他们随时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式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声光效果加强学生上课时的精力集中程度,让他们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另一特点。尤其对一些微观知识的学习上,枯燥的讲解根本不能完成让学生明白的功能,而FLASH动画的新颖效果,却让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同时,这也为今后制作电工技术的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结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特意把安全用电技术、电工工具的使用等实践性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一展身手。通过严谨组织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尤其是对实验指导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如在实验前认真备课,要求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抓好实验前的预习这一环节,充分阐述有关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提问、提示、重点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分析其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耐心指导本部分内容,以工程运用设计实验为主,尽管学生思路不一,实现方法各不相同,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提出同实验毫不相干的问题,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针对学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疑问、难点进行剖析、引导,运用有关理论提供给学生圆满的回答,否则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失望,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经过几次改革,我们的课程计划内容几经变化,甚至是几上几下。对这门课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虽然很怀念90年代的学生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劲头,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学习的动力是在下降,这一方面要靠社会鼓励、学校激励,建立起一股爱学习、重知识的社会氛围,也要靠广大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扩展自己的教学手段,用开阔的知识面,风趣的语言,吸引人的教学风格,打造出自己的教学品味,创造教学奇迹!

参考文献:

[1]刘晓静等.《试论“电工学”课程改革》.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2]高士杰.《浅议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2007

第5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课堂化教学 组织教学 课题指导 巡回指导 结束指导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应用,其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本人从事电工实习指导教育近二十年,下面就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基本环节的应用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织教学

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基本环节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组织教学,点名、填写好教学日志。其次,让学生树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思想。课前认真检查学生穿戴:工作服、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规则,学生工作台的用电是否安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分析一些因违反安全规章而引起的电气事故,如:《安全用电》教材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分析教材中的电气事故案例让学生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守纪律的习惯。最后,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组织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电工专业的学习,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的心理,不敢轻易动,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作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本人在多年的实习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应用,特别是电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照明电路的控制、检修、双联开关控制白炽灯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动化控制;制作并展示一些家庭电路板的小制作如流水灯电路、声控灯、小音箱、小功放等;带学生到学校工厂如车工数控车间参观其控制方式,参观随处可见的盖房子所用的升降机、吊机的控制等,以引起学生好奇,让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题指导

对于每一个课题,我们都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指导,并运用理论知识讲解操作要领。课题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检查入门指导、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个部分。

(一)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用以指导新课的实践。例如学生学完《照明电路安装检修》之后将转入《电力拖动》的学习,《照明电路安装检修》这一理论教学是上学期学习的,很多学生对这一理论知识忘记了或不够熟练,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本人采用了提问、讲述、作业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如复习“各种照明电路原理、应用,照明开关的功能、结构、原理、元件符号、元件的型号选用、安装要求”这一知识,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接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属于电动机控制的机器设备,进而引入新课――低压电器的安装、检修,各类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功能键、型号、符号、元件选用、安装要求,安装好模拟电路板,如点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板、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板,然后通过通电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安装与调试”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题的要求,运用准确、系统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教材,描绘所讲的课题,来说明课题的目的、任务、意义和要求。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有几点必须讲清楚,即对图纸原理与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对使用的元件、仪表的基础知识的介绍;确定合理工艺要求、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贯彻安全文明技术规程,说明可能发生的故障及预防方法等。例如在讲授“接触器联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电路原理时,我们可以自制教具,在电路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手动使接触器、开关动作,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各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际电路通电试验观察各接触头的动作与电动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印象,同时把这一电路的材料、元件的选择方法进行讲授,再进一步讲授其安装的方法、步骤、工艺要求、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三)示范操作。示范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可让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到所学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是怎样形成的。示范操作必须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例如在进行“导线的剖削与连接”这一示范操作教学中,教师示范演示时,要组织好学生观看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不方便全班观看的,可分小组观看,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边示范边讲解,使讲、做严格一致。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正错误的演示等。

(四)分配任务。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后,要给学生分配好实习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具、仪表、元件、电器安全、材料、图纸等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实习操作准备。上述入门指导、讲解示范的内容,不是每课必讲,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需要灵活运用。比如上电力拖动控制安装,因为是新课题,讲解示范就要细致些;对同一课题不同的电路图安装,可对工艺分析讲多些,可以不做示范或只示范关键操作;对独立操作训练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重点提问或启示教学就行。由于课题讲解与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课等有联系,因此,我们在讲解示范时,必须做好课业准备,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写好教案;同时做好资料、工具、仪表、材料、设备上的准备。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讲解与示范这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三、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师在对课题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实习操作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

教师在巡回指导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四点:⑴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性问题。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例如“仪表的使用”可采用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用个别指导,例如“焊接电子元件的姿势”可以采用个别指导。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既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提出不足,利于学生充满信心。⑶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大胆地工作,使之既可以安全生产,又有利于生产质量,⑷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好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电子线路焊接”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元件的质量检测、元件管脚的判别、电烙铁的使用操作姿势与方法、焊接速度、文明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等。在“电路的调试”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电子板集中示范调试。总之,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五勤即:脚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

四、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指在生产实习课题教学结束时,或一天实习课程结束时,由教师验收学生的产品,检查课程进行时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工位。“结束指导”这一环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⑴日实习小结。日实习小结是课题总结的组成部分,既要总结一天的实习情况,如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明确以后要注意的问题,还要检查学生对工具仪表的维护保养情况、材料的保管、卫生、文明安全生产等。⑵课题小结。当课题结束时,在日实习小结的基础上,要全面总结这一课题的完成情况,肯定成绩,交流经验,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实习情况、质量,以此作为借鉴。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技术管理,从严从难要求,使操作上的缺点、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保证练习质量的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质量。⑶布置必要的作业,比如实习心得,总结。⑷对学生在整个实习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讲评。

总之,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典型结构是由组织教学、课题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大环节组成。这四个教学环节虽有划分,但必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每一课型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环节,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并将学生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为他们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学的艺术》,谢盛圻、王华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

[2]《教育心理学纲要》,韩进之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维修电工技能的训练》王建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

第6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一、采用模块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质量

现在大多数院校推广2+1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课时已经被相应压缩或者是与其它科目合并,针对纺织系列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授课课时更是已被大幅缩减了,有个别班级课时已经缩短为只有32节,有个别班级仍保留为68节,班级授课课时相差较大,甚至个别专业课程的名称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和专业课程设置而引起授课课时不同的教学。目前,我们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按64节的总体课时分别设置有: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的应用、变压器与电动机、电机控制电路分析、模拟信号放大电路、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数字信号放大电路、电工实习共模块,各教学班级可以根据开课课时和专业设置不同选取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课时少的侧重强电方面的知识,课时多的添加与相关专业匹配的电气控制方面的内容,弥补理工科非电类专业没有开设电气控制课程的缺陷,充分体现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

二、向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倾斜

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侧重基础知识的引入,对于一些使用率不高、对高职类学生偏难的概念应尽量省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取消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用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实训教学取而代之,我们的实训教学开设有万能表的使用、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三相负载的连接与测试、电机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测试、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交流电和直流电转换的测试、模拟信号放大电路的测试、基本门电路的认识与测试等共内容,个别条件允许的班级还开设电工实习。在实训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常用仪表的使用,并通过仪表的使用让学生对实际应用电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万能表是一种常用电工仪表,看似很简单,其实真正掌握并非易事,档位多、量程多、功能多,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需花一定的心思才能弄懂。如在使用万能表测量元件电压和电流时,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并通过计算电路参数来正确选择档位和量程,学生在正确使用万能表的同时也就基本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了,并且对其较难理解的方向性也有更明确的认识。每个实训内容都应重视学生操作过程,而不是实训结果。很多院校已采用边理论教学边实操的现场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实践的机会,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不是教会学生所有的问题,而是传授一种实践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才是关键所在。

三、采用分组讨论法,激活学习积极性

认真观摩各种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分组讨论法很适合现代高职高专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性和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分组讨论法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环境,相对老师讲原理,学生做练习的那种单调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感到很兴奋。分组讨论法可让学生按志愿进行分组,以每四人为一个小组,然后确定一名小组长,上课时可适当要求学生按组就坐,以便课堂讨论时能够互相研究、互相讨论、实现结对帮扶、共同进步的目标。分组讨论法把问题带回到小组中,小组成员共同寻找答案,然后由小组推举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自由补充,成绩共享,这样他们都会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从而互相感染,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要想获得如期的效果,当然,适当的加分奖励是必要的。虽然是大学生,通过游戏娱乐也能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要求各小组成员利用简单的电子元件制作小游戏拿来共享,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学难度也会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到降低。

四、采取潜移渐进式教学,实现步步为营的目标

我们总想把自己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生怕学生学不到东面,又怕学生怀疑自己没有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总喜欢钻牛角尖,教学生进行一大堆的理论推导,其实这样往往会把学生吓跑,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有不少是文理兼收的,部分中学的教学条件也较差,所以需从简单入手,进行潜移渐进式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展开课堂教学,实现步步为营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对电方面的知识是很感兴趣的,教学中,可以从日常接触的安全用电方面入手,如电流的大小、频率对人体的健康有何影响,生产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如何用万用表判别电路中的断路点等,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能完全正确回答,这就是实践经验问题,学生没有把理论问题融入到具体实践中,如果让学生自己拿电表进行测试,在测试前让他先回答,大部分学生却能正确回答。又如当介绍到如何选用保险丝的额定容量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有多少,然后计算一下总功率,再计算需要多大容量的保险丝,通过这些简单的运算,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还知道它跟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更换一支日光灯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但如果没有自己亲身经历学生也会觉得很复杂,这就是动手能力问题,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一切从简单做起,主要他们入门了,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网络上的现代信息资源,充分展示了电的魅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寻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能拓宽在校学生的视野。电工电子技术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把所有教学资料悬挂网上,学生可以很轻松从网络上搜索到教学内容,课外练习、作业、实训资料、PPT等教学课件。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大作业,如在实训万能表的使用之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视频播放器在线观看万能表的使用,学生事先有了万能表的感性认识,实训过程就会更顺利。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灯的种类有那些?世博环保的LED灯是什么灯,为什么比普通的白炽灯和日光灯节能?如何用二联、三联开关控制同一盏灯,这些内容都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电机控制技术中往往用到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先进设备,由于课时限制,基础课程不可能详细介绍这些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性能,增加对这些设备的一些感性认识,让先进的科学技术率先走在前沿,学生就能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调整考核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7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单片机;三段递进式;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方向红(1969-),女,浙江松阳人,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高级讲师。(安徽 淮南 232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淮南联合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B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91-02

单片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单片机课程作为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地位。[1]单片机课程具有软硬件结合紧密、内部微观结构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2]过去,采用的是理论讲授和实验验证相隔离的传统教学形式,学生感觉理解困难,尤其是单片机的实践应用方面较为薄弱。[3]为改变这一现状,从2010年起,笔者在电类专业中推行三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即将单片机教学分为模块化教学、工程综合实训及电子创新设计三个阶段,通过确立各阶段教学的具体内容,制订课程教学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单片机课程是在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技术,能够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与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基于这个目的,笔者设计了三段递进式教学模式,用两学期的时间完成,其具体含义如下:

1.第一阶段:模块化教学,围绕基础知识及常见应用开展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笔者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的典型工作过程,参考职业技能考核对单片机专项能力的要求,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重新序化了教学内容,将单片机应用系统划分为一个个基础应用模块。例如将并行口的应用划分为发光二极管控制、数码管控制、按键扫描及液晶芯片使用等几个模块。[4]每一模块本着“知识够用、简单实用、有利于提高”原则,分别设计了几个不同的任务,其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呈逐步提高的趋势。每个模块最后都设有“发挥部分”单元,让学生能动脑思考,即学即用,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综合提高。例如:第一个应用模块——发光二极管控制,笔者分别设计了几个任务: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闪烁10次跑马灯流水灯,发挥部分要求在跑马灯基础上做一改进,即每个发光二极管点亮过程中要闪烁6次。这是发光二极管闪烁10次和跑马灯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动手尝试编制其单片机学习的第一个自主程序,难度不大,容易实现,从而体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各模块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程序与程序之间,都保持着关联性,使学生在前一个电路或模块基础上,仅做少许改动,就可以开发出另一个电路或程序。

这一阶段借助Proteus仿真软件和实验箱,主要在教室和实验室穿行。首先,理论知识传授和简单入门程序讲解在教室借助多媒体完成;然后,学生在实验室用Proteus Isis软件仿真电路、keil C51软件调试程序;调试成功后,再根据实验箱的原理图,进行接线、修改程序,完成硬件实现。“发挥部分”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思考,再到实验室验证其正确性。每个模块学习结束,要求学生提交报告,对所做工作做一总结。这一阶段以解决任务为主线,将基础应用分解成一个个案例元,使学生加深单片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其硬件连接及编程方法。

第一阶段的考核采用百分制,即平时考勤(20%)、过程化考核(50%)与期末考核(30%)相结合。过程化考核办法如下: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完成各实训项目后,根据表1评定阶段成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成绩,根据每个模块的难易程度,取加权平均值,为过程化考核成绩。期末考核采用机试方式,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考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绘制仿真电路图、程序的编制及调试能力。机试题目由多题组成,各题根据难度不同,取不同分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其中几道排列组合,根据完成情况现场打分,体现出分层次考核的改革思路。

2.第二阶段:工程综合实训,以典型应用产品作为载体,体验实际产品的制作过程

在学完第一阶段所有内容后,由教师按照兼顾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原则,选取几种单片机典型应用产品作为实训题目,如摇摇棒、简易密码锁、数字时钟和电子琴等,这些题目在书本及网络上很容易查到相关资料。它们既是第一阶段各模块内容的综合应用,又加入了新的芯片原理及应用,因而是第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补充、综合和深化。如数字时钟电路中既包含了基础应用部分的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扫描、蜂鸣器警示、中断、数码管或液晶显示等,又加入了时钟芯片DS1302的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连接等内容。学生在掌握单片机原理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以某个具体产品的制作为载体,经过电路板设计、元器件焊接、程序设计与调试、硬件装配、分析总结等过程,脱离了已固化成功的实验箱及软件仿真,进入到自己亲自动手搭建硬件,程序调试、下载阶段,初步掌握了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这一阶段考核标准如表2。

3.第三阶段:电子创新设计,综合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等相关知识,是能力转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阶段

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必然包含电子线路设计、传感器使用、单片机控制及检测技术应用等几部分,电子创新设计阶段就是模拟单片机实际应用产品的设计过程,由教师参考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形式,事先设计一些题目,提出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其参数、精度要求。学生3~4人组成一个小组,各组选定一个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协作完成。学生经过课题分析研讨、查找资料、电路设计、硬件制作与装配、软件编制、系统联调、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工程设计能力及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单片机应用开发过程的课堂模拟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电子创新设计阶段考核采用百分制,具体标准如表3。

二、结语

三年来,笔者通过上述实践和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觉易入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都喜欢选择跟单片机应用相关的课题,毕业生的工作也有不少跟单片机应用开发相关。另外,培养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高的学生,在安徽省大学生技能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

单片机三段递进式教学模式,其本质是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片机知识,熟悉单片机开发过程,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笔者只是做了些探索和尝试,今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思路,与时俱进,为培养生产实践所需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黄磊,朱群峰,江世明.《单片机原理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87-88.

[2]曹娟,赵旭阳,米文鹏,等.基于三段式教学模式的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189,240.

第8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建设EDA技术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当然更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工学、电子技术是我院非电类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材建设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程建设的主要物化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有的教材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国内本科电工电子类现有教材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适用于国内一流本科教学的教材。这类教材大多由名校名师编写,体现了学术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共同特点是强调理论知识,重视理论研究。对理论要求较强,编写质量普遍较好。第二类,是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这类教材大多由高职院校教师编写。主要是强调实践技能技巧,教学目标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最近几年编写的应用型本科教材。目前出版的该类教材大多是将前两类教材的内容模块进行简单的重组或增减,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编写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应用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工电子类教材体系至关重要。

三、适应新形势的系列教材

电工电子类系列教材以培养自主学习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编写的,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教材理论性强的特点,突出体现应用性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教材的建设思想,进行了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开发、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内容安排上,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在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对教材降低了理论难度,而增加了应用性、实用性的内容,重点介绍成熟经典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起来更轻松,动手实践更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更高涨。

2.同步建设实验与实训教材,使之与理论教材相匹配

开发编写出与理论教材相匹配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和《电子技术实践教程》,这些实践教程与传统的实验指导书相比,不仅包括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外,还增加了实用电路设计单元和软件仿真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提示自主的完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设计提供了内容和途径。

3.开发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问题形象化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楚,课堂教材枯燥无味,因此,在开发理论教材的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或参考,可以大大减少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工作量。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是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把课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原理、知识以生动逼真的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问题形象化、通俗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EDA仿真内容,使电子电路变得更加生动

电子技术发展飞速,配套的相关软件和技术也应用而生。引入了两款仿真准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开发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电子技术实践应用》引入了Multisim这款EDA软件,该软件主要解决的是纯硬件电路的仿真问题,书中提供了很多电路详细的仿真操作步骤及虚拟仪器的使用。《数字电子技术》教材中加入了FPGA的实践设计部分,它是利用嵌入式编程的方式,来实现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EDA技术》为电子电路的设计提供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教材建设的创新之处

1.建立了课程完整性、系统化的教材体系

此次教材建设包括6本理论教材和4本实践教材,将纸质教材、教学资源、软件仿真融为一体。这些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使教材从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化为“系统布控”,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服务水平。

2.教材突出了应用性特点

理论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小型的、实用的、效果明显的应用电路。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配合EDA软件仿真,让学生形象的看到实验现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实验教材中不仅包括基础和综合实验单元,还增加了课程设计单元。这部分内容根据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为蓝本,将设计步骤,器件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还提供一些典型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及技术指标,供学生设计实现。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实验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增加EDA技术,多手段多途径设计电路

利用现代EDA技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使用先进设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采用EDA仿真方式,具有不受器件及设备约束的特点,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路的模拟仿真。增加了EDA内容,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应电路设计与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加深对电路的理解,从而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可以进行自主的电路设计,EDA仿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渠道。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材的建设应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设的教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五、结语

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加强了,学生的就业领域也拓宽了,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本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教材建设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建设的教材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平.电子设计自动化快速入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电工的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 兴趣 培养 巩固 分层 提高

教育家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孟子提出“教亦多术矣”,两者都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不能走上高中考大学的路子,无奈之下只好转到中职学校学技术,因此,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好,因此,中职学生很明显在学习数学方面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数学知识,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再次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更不用说提高学习成绩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对事物的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也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效果也最佳。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课堂上能否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运用兴趣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通过桥梁进入知识的大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上好第一堂课,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是一门学科或一个章节的向导,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无论是对这个学科还是教此学科的老师,第一堂课都是把握住学生心理的关键的一课。第一堂课,不见得就要正经介绍书本知识等等,这样不但不能让学生听进去,还容易拉开与学生的距离。第一堂课,是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好机会,可以利用自我介绍、本人学生时代经历、与学生讨论各种爱好等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利用哲理或数学小故事及简单的数学问答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并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如笔者学校自编教材第一章是“空间图形和平面向量”,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入门课。立体几何,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既感到秘又觉得害怕,教师应从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入手,以专业应用为切入点、“引言”为主线构建情境,课堂以引用实例、教具,加强知识联系为途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立体几何》是一门趣味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学好《立体几何》,从而使学生扫清了恐惧的心理阴影,树立了学习信心。

二、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诱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非常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情感定为影响教学过程的三大教学变量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感情境。在讲到指数与指数函数时,我会问学生一个问题,将一张纸逐次对折,你估计能对折多少次,学生这时候就会开动脑筋七嘴八舌的讲起来,有同学说十次,有的说十五次,这时候我会说:“请咱们班的大力士上来试一下,看看他最多能对这几次?”,结果大力士也勉强只能对折8次,这时可以直接问:“谁能解释这个原因呢?”学生们的种种解释都是不确切的,其实八次对折相当于将厚厚的一叠纸,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再继续对折下去已是相当困难,通过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专业要求,阐明数学的作用

中职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中职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作一名技术工人,学不学数学没有关系,的确,社会上相当多的岗位,无需多深的数学知识,但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数学既成为工作中一种工具,又成为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对中职生所学专业而言,数学知识的用途又非常现实。如机械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工件下料的划线、加工作业点的定位计算等,这些计算问题必须用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知识等;电工电子类专业许多计算问题需用到向量、复数等工具;计算机专业的深入学习更需较好的数学训练和扎实的数学基础等等。结合专业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明了数学的作用和地位,能让学生产生出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设置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兴趣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重视激发学生直接兴趣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的持久兴趣,使学生的直接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进而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既要重视课堂开头的精心设计,又要重视练习环节的精心安排,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实验表明,若是同一频率反复刺激神经点,反应就会减退或消失。事实证明单调划一的形式、简单的重复会引起大脑疲劳,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水平降低,产生超限抑制,使学习兴趣衰退。据此,教师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口答、笔答、板演、讨论、学生自测、自评等多种形式,以巩固学习兴趣。其次,可降低知识难度,分层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了中职生达到一定的目的要求,但本人认为,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要按专业、学生基础有所侧重的教学。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要树立“实用主义”思想,教学内容按专业要求够用即可,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面要轻“形式”重“意义”,避免使学生陷入枯燥的形式学习中。

总之,虽然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认真琢磨,仔细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