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克服困难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诗意 语文课堂 终极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67-02
作者简介:杨菲(1974―),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呢?
一、诗一样的情境,营造语文课堂的诗意氛围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课堂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氛围,去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让孩子们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慢慢地感悟美,细细地品味真,从而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激。
实践证明,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让学生在学课文时实现音形转换,形成内心视像,从而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诗意般的情境中。例如,教学古诗《山行》时,在学生对内容初步理解后,一曲委婉动人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萦绕耳畔;屏幕上,寒山、石径、白云、红枫……悠远而又深邃,清凉而又热烈。和着乐曲,笔者以诗化的语言娓娓吟诵着改编后的古诗内容;孩子们微闭着眼,完全进入了诗的意境。此时,由古诗和乐曲“合力”引发了读者和听者的情感“共振”,学生凝神屏息地听着,美妙的古筝曲和动情的诵读拨响了学生的情感之弦。
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诗境,感受诗人秋游时的情怀,和诗人一起去欣赏那一片片红枫,感受生命的壮美和活力。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置身于诗句描绘的美景中,使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到诗的意境美。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有表演法、音乐渲染法、故事法等。总之,教师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境的艺术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徜徉,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净化其心灵的目的。
二、诗一样的语言,谱写语文课堂的诗意乐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诗一般的语言会引领学生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也能带领学生走进诗意的课堂。
福建省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游山西村》就这样让我们感动着。她在古朴的古乐声中开始了教学,林老师用饱含激情而又不失悦耳的声音问:听着音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穿越了,来到宋朝镇江那个山西村,来到了陆游的身边。紧接着,林老师又出示一幅画,再现当时民风古朴的乡村情境。伴着悠远的音乐,走入古风淳朴的乡村画里,她立刻用丰富的姿态语言、豪迈的语气化身为陆游,而学生成了村里的大爷、大妈、儿童,一起欢庆三月三,唱啊跳啊,感受村民的古朴热情之美。
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全诗流传最广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这一环节时,林老师是这样用诗一般的话语引导的:“如果将‘山重水复’换成‘山清水秀’,诗歌的意境有何不同?”“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想到了什么?”“柳荫深深,前途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会是什么样子?”林莘老师诗意般地描绘着具体情境,学生仿佛成了陆游,体会作者罢官免职闲居在家时的心情,体会其绝处逢生,进而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的心理变化过程。“生活中谁没有困难,生活中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但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这千古流传的名句,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引出这首诗蕴含的人生哲理,水到渠成、掷地有声。整节课,林老师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把诗融于画,把情化于乐,让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产生情感的碰撞,共享学习作品的愉悦,经历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
三、诗一样的童心,铸就语文课堂的诗意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创设诗意的对话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如诗如画的文本,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语文课堂上才能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境界。
笔者执教一年级下册《蘑菇该奖给谁》这课时,“蘑菇该奖给谁”是学生读书的兴奋点,由于个体经验不同,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态的学习活动中,捕捉学习资源,调整学习进程,把对话引向深入。其中的一个小片段给了笔者诗一般的感受――
师:面对同一件事情,大家可能各有看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我认为该奖励给小白兔,小白兔虽败犹荣。(师点评:这个词用得妙,准确地肯定了小白兔)
生:和跑得快的对手比,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我认为小白兔最出色。
……
(就在学生纷纷赞同把蘑菇奖给小白兔时,一位男孩举手发言)
生:我认为蘑菇该奖给小黑兔,因为小黑兔知道比不过骏马,所以才和小乌龟比,说明它有自知之明。
究竟哪种说法对呢?面对这一“节外生枝”,笔者顺势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再次读书: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读上几遍,抓住人物的对话想象故事情节,看看谁最出色。
生1:小黑兔赢了乌龟就得意,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它没有自知之明。
生2:比赛的对手不一样,骏马比乌龟跑得快多了,小黑兔赢了小乌龟,就认为自己比小白兔出色,没有自知之明!
生3:既然比赛的对手不一样,小白兔输给了高手,不应该感到难为情,应该虽败犹荣,充满信心。从整体表现上看,还是小白兔更出色!”(生鼓掌)
一场对话的展开,一次思想旅程的开始,其风景就是未曾见过的,精彩也是无法期待和预料的。这样的课堂生成唤醒了自我,激活了感觉,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课堂气氛在“争鸣”中达到了最。教师去努力唤醒孩子沉睡的童心,去奏响他们心中诗的琴弦,多方面、多角度地解读,课堂才如此活力四射,多姿多彩;学生的语言才会如诗歌一般流淌,学生才由此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幸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我们只有最大程度地拓展它,才能诠释它的美、发挥它的美、挖掘它的诗意。而教师用诗意来引导诗意的时候,学生才会于自然、社会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语文课堂才会成为充满生命力的、令学生无限向往的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语文这门学科却始终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有资料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对语文一般,而对语文课则不感兴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课前的引导
首先,展示目标,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如:认识、情感、能力目标等。其次,板书课题,剖析课题,引生入境。第三、布置预习任务,增加自学环节。(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将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待课堂上质疑。这个过程学生亲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前的导入,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方法进行导入,好的课前引入可以创设各种情趣,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堂中来。正如人们所说的:一堂课开始恰如一台戏的序幕,因为课前的引入在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准备,也明确了本节课的目的,也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提供了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经营充满“爱心”的学习氛围,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以体贴、关怀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愉快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形成朋友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被关注,但较之小学生,他们更懂得掩饰这种内心的渴求,使之封闭起来,久之便发出一种失落,既而表现为对学习的厌倦。作为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由爱戴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师生间的距离接近了,感情融洽了,学生才会有振奋的精神,才会产生向往和追求学好语文的愿望,在学习上更加自觉、主动,更多一份浓厚的兴趣。三、把语文课堂和生活相关联
1.语文要尽最大的可能与生活相联系。语文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生活即语文。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与生活的联系却很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所学的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死的知识的储备。学习好的学生只是在教师提问时最快的将所储备的东西从记忆中提取出来。除此之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少之又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提问学习这些有什么用,而往往教师简单的解释并不能使学生信服。只有在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才会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2.对知识难度的把握要合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学习的兴味索然,不乏教师想要通过降低知识内容的难度,或是通过其他渠道告诉学生学习其实很简单等提示激起学生的兴趣。但这种做法却是收效甚微。除了这种提示会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既然学习非常简单那么用时再学也不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缺少了一种战胜困难之后的成就感。这可以从平时学生更愿意做数学题而不愿做语文的现象中得到解释。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而周密地考虑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无论如何不能回避这些困难,不能代替学生去解决这些困难。应当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神秘感和探究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这与现时人们所强调的分层教学的思想有所不同,分层次的设计问题甚至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该由谁来回答其他学生已了然于心,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思考,也没有达到分层教学的初衷。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是设计有一定有难度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例如诗歌鉴赏中有的学生可以看到诗句中表现的字面意思,有的学生可以理解诗中的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有的学生可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历史内容以及所运用到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人有可尽之言,而总有未言之处,也许回答的不完全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
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重视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教育;思想道德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和欣赏自己,合理解决少年期所面临的困惑和烦恼,为他们如何控制和处理心理上的问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
一、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学生获得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人生的真谛,并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教材含有大量的、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但是这些生命教育素材大都是隐藏在其他的内容中,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所以,政治教师要抓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出生命教育内容。
如,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珍爱生命》中就含有生命教育内容,政治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多样的、独特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并且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第六单元《自强不息》等告诉我们挫折是难免的,我们要具有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理,要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逐步实现人生价值。另外,思想品德课本中还有许多箴言、谚语、图片、例子也蕴含着生命教育内容。如,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高尔基的“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等,这些箴言、谚语、图片、例子都可以作为生动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把这些隐藏的生命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有目的地进行生命教育。除了要深入挖掘生命教育内容,政治教师还要不断地强调相关生命教育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使有关生命教育内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社会阅历、抽象思想能力等原因,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观点理解不够透彻。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结合方式全方位地实施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情趣和乐趣,提高生命教育渗透效率。
生命教育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体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努力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教师要认真选取一些新鲜的、真实的、典型的、教育性的社会热点,把这些社会热点当作生命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灵魂,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如,小悦悦事件;2012年11月发生在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中毒身亡的事件;初中生开学频发自杀事件;2013年国家“两会”期间政府就环境问题做的工作报告。政治教师在选取社会热点素材时,要选取正在发生的、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并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时间的安排,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改造、加工,使之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当然,教师要适度地选择社会热点,太少的素材会淡化对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使课堂呆板、死气沉沉;大量罗列素材也是不可取的,表面上学生听得认真,课堂氛围也活跃,而实际上学生获得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
三、重视实践活动,增强生命教育的影响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某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竞演、调查、写小论文、办黑板报等,让他们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从多样的活动中得到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实践活动往往能收到比课堂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粤教版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之后,政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珍爱生命、远离”“远离香烟、亲近健康”“远离赌桌、珍惜生命”等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对生命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拒绝诱惑,如何远离危害。如,在每年的消防日,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消防图片展,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并邀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授自救自护常识;又如,针对学生经常上网这一事实,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对学生的利与弊,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趋利避害。
总之,初中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具有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生命教育的内容设置要以初中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置相对应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学段、年段,循序渐进进行,与他们的成长、学习紧密相连。如,由于刚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本变厚,作业量大,比如,许多七年级学生还不能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要以学生的适应、成长为关注点和重点,围绕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8).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氛围就是指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民主为基础,以尊重为条件,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与合作,相互激励与欣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很有感触的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职校的学生都是各中学较差的学生,在学校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这些学生更多的重视、尊重和理解,很多学生能够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2.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将现代教学观念融入课堂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的角色。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几分钟,自己则站在讲台上,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管下面的学生是在讨论,还是在说空话,最后自己做一下总结就算完事。体现不出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课堂效果在职校语文课堂中是可想而知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教《再别康桥》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
笔者列举了古代很多以离别为题材的诗句,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诗句分析这些离别诗句的基调,谈谈自己在离别时所产生的情感,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回答和极大的兴趣,并制造了他们学习本课的悬念,提高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2.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澎湃的情感。而这单凭教师一张嘴两支粉笔是难以做到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图像。
《致橡树》是一首描写爱情的现代诗。如何让学生体味作者所阐述的爱情观呢?我们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追求独立的年轻女性,一棵独立的橡树和一棵独立的木棉树。课堂教学时,教师展出这幅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首词的意境。接着,播放《致橡树》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优美的配乐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
3.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尽量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持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教《项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比赛和角色扮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将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融入语文课堂中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及内涵。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模拟教学
根据行为导向教学的提示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模拟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应用文体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应用文,教师组织学生模拟一场生动活泼的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运作中学会相关文体的操作规范。招聘会所需的各种元素或场景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等都与现实社会中所看到的相同,只是过程是模拟的。这样学生能够在活的场景中学会应用文,打破传统的学习应用文的课堂模式。
2.案例教学
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尝试着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寻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指导学生判断与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高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水平。笔者曾给学生上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课时,列举了年度“感动中国”的十个人物的典型事迹或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谁是你心目中感动的英雄”,并要求每个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让你“感动”的故事及人,最后让学生写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通过这种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诚信、责任、良知、奉献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和感知,促进其良好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形成,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
3.角色扮演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经过时间筛选的、有着较强故事性的名篇佳作。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将部分篇目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并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对《雨霖铃》《茶馆》《药》《鸿门宴》《项链》《雷雨》等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专长和喜好,分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者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他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需要对剧本的整体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故事背景以及社会场景等有比较完备的认识。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新时期,军校成为令无数立志从军的青年骄子神往的圣地。在这里,他们穿上戎装,放飞梦想,在这里,他们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在这里,他们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养成一腔浩然正气。他们终将离开军校、奔赴四方,但都怀抱着共同的理想、肩负着共同的使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一、戎装在身点燃青想
“横枪跨马走天下,纵横沙场建功勋”是无数热血青年的梦想,军校正是众多天之骄子成就梦想的地方。进入军校,穿上戒装,梦想正式启航,军校学子从此迈步踏上了光荣的军旅人生路。
谈到梦想,陕西的咎少东,微黑透红的脸膛,神采飞扬的回忆道:“我小时候爱看连环画,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岳飞。每次看到岳飞带领大军杀的敌兵人仰马翻,我别提多佩服了。可以说我从小就是以岳飞为偶像的!”如同任何一个“追星族”提到自己的偶像一样,咎少东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和崇拜的神情。停顿片刻,敛起笑容,他接着说“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那幅图画时,我好像感觉到自己背上也刺了这四个字。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梦想着当军人”
江苏的李凯扶了扶眼镜,若有所思的说:“我和少东不同,我不是一开始就立志当军人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犹豫了一阵子,我梦想中的大学是一个庄严的所在,我最终报考军校是因为向往军校中严格的纪律和风气。四年过来,我可以肯定自己当初选择军校没有错。”访谈过后,我在李凯的博客里看到了如下的诗句“军校是将铁块千锤百炼的大熔炉,他能燃尽我品格中的杂质,留下坚韧不摧的钢铁!从签订国防生协议书的那一刻起,我心里就充满了军人的豪情!”
四年前,他们怀着精忠报国的青想,抱着壮志凌云的豪情走进了军校。如今军校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往昔的从军梦想,每个人言辞间都洋溢着无悔和自豪!自豪是因为他们深造的地方是神圣的军校,自豪是因为他们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二、正言正行调准青春航向
伴随着喜悦与憧憬,莘莘学子胸怀理想跨入了向往已久的军事院校。然而理想中的军校和现实中的军校反差很大。
跨入军校大门的学员,从入校之日起就面临着复磺的考验,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学习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入校后,三个月的强化训练,使学员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严格的训练造成学员巨大的体力消耗,繁多的工作和劳动使学员感到厌倦,拥挤的学习时间安排使学员感到紧张,不少学员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产生了困惑、茫然……
谈到初进军校的印象,北京延庆的赵久杰说:“我在家时,从小爸爸妈妈就疼我,对我的照顾简直是无微不至,衣服我从没自己洗过,连被子都没叠过。可是到了军校一切要自己料理,更恐怖的是纪律严厉的让人不敢想象!刚到军校我们感到非常无助,非常孤独,心里觉得特难受,特脆弱。”这番话着实出乎了我的意料,很难想象四年之前的他竟然还是个事事依赖父母的小男孩儿。而眼前的他分明是个军容严整、果断干练的男子汉。
胡春明,透着浙江人特有的灵动敏思的气质,练达的说:“一开始,我没办法让自己适应军校的生活。因为军校的纪律太严,禁令太多,我们几乎失去了全部的自由。刚进军校那段时间,自己确实说过不少抱怨的话。”其余的同学也都提到了相同的词句:个人支配的时间少,禁令过多,生活乏味,紧张压抑。
诚然,军校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训练,艰苦的生活,高体能、高智能的消耗等,是对每一个学员极大的挑战,对于刚刚离开亲人、穿上军装的他们来说尤其难以适应。但在种种严酷的考验面前,他们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从困难和挫折中奋起。
谈到如何应对最初的不适应,赵久杰说:“在生活中,一方面老师战友都细心的帮助我,另一方面我自己从头学起,叠被、洗衣、缝扣子。记得读军校后的第一个寒假,我回到家就先把爸爸妈妈冬天的厚衣服都洗干净。看到我不仅能料理好自己,还知道照顾家里,妈妈高兴的差点流眼泪。”说到这里,他轻轻叹息了一声,继而幸福的笑了,“在训练中,虽然我的体能不是最棒的,但我是最认真最刻苦的一个,经常一个动作练几十遍,直到符合标准为止;在学习中,我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坚持每天都学到熄灯之前,我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夫,自己一定能学懂学好!”
以积极的姿态调整自己,逐步适应军校严谨的生活。通过这种近乎苛刻的磨砺,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中生向军校大学生、从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两个转变,锻炼形成了军人特有的良好身心素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学习成才践行青春承诺
军校和普通大学一样,都是育人成才的殿堂。不同之处在于,军校开设的专业课更多的关系到国防科技,关系到科技强国。为此,作为军校的大学生,肩负着更加光荣也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
谈到军校的学习,山东汉子陈圣彬不无感慨的说:“我是在部队里考入的军校。我基础差,知识不成体系,考进军校以后,学校根据各学员的条件开设了小班,专门有老师辅导,这样我很快补上了落下的基础知识,比如高数、政治、英语等等。有了基础再学习专业课时我就自信了,也学得更顺手了。”同学们纷纷表示,军校学习环境优越、教师队伍过硬,通过这四年在军校的努力学习,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军事和技术知识,为日后走上国防利技岗位积累了坚实的知识储备!
“在军校,除了知识,我还学会了思考。“来自安徽的张冬对学习有独到的见解,”和来军校学习之前相比,现在我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改变。比如以前我总从对立的角度看士兵和领导的关系,我认为士兵埋头实干,最辛苦,而领导只是发号施令,很轻松。通过在军校学习指挥专业,我明白了作为带兵的人,其实他们更辛苦。而且教导员像兄长一样的关心爱护鼓励我们,也使我从情感上改变了对官兵关系的看法。我体会到一个出色领导是多么可敬,多么重要。我毕业以后也要以情带兵,身体力行的带领我的战士担当起军人的责任。”
在军校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夯实理论知识、拓展思维深度之外,这些青年学生强调更多的是他们学会了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真诚正直的人!咎少东说:“我在冯健翔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冯教授教给我很多受益终生的东西,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冯教授对我们提了三点要求和希望――认认真真求知,扎扎实实做事,端端正正做人,这三句话我会永远记住。”
军校是个教育人、塑造人的熔炉,军事化管理有助于除去年轻人固有的自由散漫的习气,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处世态度,精诚团结、互帮互助的思想得以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四年的军校学习,经常性的政治教育,更加坚定了他们热爱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爱军精武铸造青春勋章
军人要保卫祖国,要在艰苦的环境下干出一番成就,好的身
体是必须的,因此军校分外重视身体锻炼。由于在军校还要有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所以一般都是见缝插针的进行军事训练。除了每天清早都要例行跑操外,还要在课余穿插很多体能训练课目,比如野外拉练、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障碍训练……通过这些严格的军事训练,激发出了军校学生昂扬的斗志,练就了他们一身钢筋铁骨!
谈到军事训练,个子不高的赵伟,操着夹杂四川乡音的普通话,铿锵有力的说:“刚到军校时,每次跑完5公里我都觉得很累。在军校四年,通过每天进行体能训练和各种体育活动,我的素质提高很大!不仅练成了一副好筋骨,而且在气质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略显清瘦,祖籍江苏的李凯说:“军校组织的野外拉练是对体能极限的考验,而且按纪律要求,我们不可以带很多的干粮和饮水,好几次我觉得自己要虚脱,但还是打起精神挺住了。训练真的非常艰苦,有时候一天下来我躺在床上会忍不住想明天不去训练了,但是第二天我还是准时到队伍中集合,从来没请过假、没掉过队。”
其实军校学子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他们的身体也会累,也会痛。但是他们却忍受着我们难以忍受的辛苦,日复一日的出操、训练。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毫无怨言的付出?每当他们迎着骄阳烈日站着军姿时:每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跑着五公里,汗水流过脊梁时;每当他们爬完壕沟走出战术场,从作训服上抖下几多尘土时,一个声音在他们心里高喊:“我是一个军人,军事训练是我的使命!”
五、真情率性谱写青春诗篇
军人把豪情与壮志,责任与无私都奉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军队,留给家人的只是那无以言表的内疚与愧欠。其实,如果一个男人能够对事业执着,那么同样他们也会对家庭与亲人执着。家里有事他们没有回到亲人身边支持陪伴,不是他们不想为家庭付出,而是无暇顾及。因为他们是军人,军人的使命重于泰山,他们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提到家人,赵久杰声调缓慢的说:“对我来说学习累、训练苦都不是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家里有事,我不能回去照顾。有一年冬天,家里有事需要我回去处理,但当时军校分配给我们队一项紧急任务……最终我选择留下来执行任务,没有回家。”老家在四川的冉玉君沉重的叹了口气,说:“我感触最深的是去年512地震发生以后,我没能第一时间回老家看望年迈的双亲,那是二老最需要我的时候,可我要坚守岗位,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想起这些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我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他边说边低下头,十指交叉握紧了双手。
当男人为一份事业执着的时候,他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份关爱与支持,这样他才会更幸福更勇敢的走下去。军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刚强,但是同样渴望温柔,他们服从,但是同样需要爱情。然而军校学员的生活被局限在了既定的直线加方块的范围内。不大的校园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活动空间,没有什么机会认识异性,因此他们不得不把对真爱的渴望埋藏在心里,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发奋学习、刻苦训练当中。
谈到“梦中情人”的话题,来自四川乐山的冯义杰非常干脆的回答:“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沉默了一会儿,他又如自言自语般低诉其实不是没想过,这是一个敏感话题,我们军校学生不愿轻易提它,我们最不愿听的就是男女对唱的‘哥哥妹妹’的情歌,最不愿收到地方大学同学描述自己恋爱史的信。今年冬天我老家的女朋友跟我提出分手,理由是我人在军校,照顾不到她。我没有挽留,除了自己伤心,我还能做什么……
张冬腼腆的说:“我们在军校所处的环境单调,军人一般比地方上的人单纯,或者说呆板吧,我们不太懂得和时尚的女孩交往。我希望将来能找一位老师做我的伴侣,因为老师工作环境单纯,我想她们更容易理解我们的内心吧。”
对于军校青年来说,虽然爱情可望不可即,但是他们拥有最真挚的战友情l这些热血男儿曾经一起钻研技术,曾经一起摸爬滚打,曾经一起翻山越岭,曾经一起夜行百里,曾经一起谈天说地,曾经一起宣誓向雷锋学习。一个从未当过兵,从来没有与士兵一起生活过的人,无从理解战友之间坚不可摧的感情,无从理解诸如“一个车皮拉来的”“他是我同年兵”“他是我的兵”“他是我班长”“他是我老班长”之类随口而出的词句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在即将离开军校,奔赴国防岗位之际,咎少东说:“就一句话,我们这辈子都是兄弟!”在他们心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绝不仅是一首歌、一句口号,而是用生命铸成的兄弟情义、是用青春见证的兄弟情义。
六、奉献祖国肩负青春使命
选择就读军校、踏上军旅之路,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军人,就会毫不犹豫的奉献自己的一切。军人有着一颗燃烧的心,时刻准备若为祖国为人民牺牲。奉献,是军人精神的本质特征和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
谈到毕业后的去向和对未来的打算,书生意气的李凯信心十足的说:“我打算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考研是我的目标,是我一定要实现的目标!”停顿了一下,他放缓语速,继续说:“但是,军校对考研有不同于普通大学的规定,军校不允许学员自由考研,而是要先到基层锻炼两年,再根据表现决定是否予以批准。”他倔强的笑了笑:“虽然要多等两年,但我没怨言。服从命令,奉献自己是身为军人应该做到的。在未来这两年,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于公是为人民服务,实现军人的价值,于私是为自己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继续深造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